【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2010年全年度(93部)總片單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 名

1  樂隊來訪時(The Band`s Visi t)
2  男色多瑙河(Cover Boy)
3  切腹(いちめい)(Harakiri)
4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
5  擁愛奇蹟(Living Proof)
6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
 (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
7  阿基里斯與龜(アキレスと亀)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8  非誠勿擾(If You Are The One)
9  緬甸的豎琴(ビルマの竪琴)
 (The Burmese Harp)
10  20世紀少年第2章:最後的希望
 (20th Century Boys Part II) 
11  我一直深愛著你(I’ve Loved You So Long)
12  渴愛俏寡婦(A Widow At Last)
13  愛情三溫暖(The Girl From Monaco)
14  家有家規(Family Rules)
 15  我的意外老公(The Accidental Husband)
 16  甜蜜愛麗絲(Alice and Martin)
 17  浪得過火(My Man)
 18  德慾志之窗(Four Windows)
 19  創世紀(Russian Ark)
 20  遠方(Distant)
 21  適合分手的天氣(Climates)
 22  羅馬尋夢圓(ELSA & FRED)
 23  天生蠢才必有用
 (Trainwreck: My Life As On Idiot)
 24  消失的旅客(Transsiberian)
 25  幸福招呼站(Kabuli Kid) 
 26  達利和他的情人(Little Ashes)
 27  梵谷-燃燒的雙眼(The Eyes of Van Gogh)
 28  女孩向錢行(Suburban Girl)
 29  愛情交響曲(Conversation With Other Women)
 30  白酋長(The White Sheik)
 31  琴戀克拉拉(Beloved Clara)
 32  卡比莉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
 33  玩美舞孃(Whatever Lola Wants)
 34  母牛(Poor Cow)
 35  陪你到最終(Reach For Me)
 36  家庭生活(Family Life)
 37  薄暮之光(Light In The Dusk)
 38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Le Fabuleux Destin Amelie Poulain)
 39  八又二分之一女人(8 -1/2 Women)
 40  秘密(The Secret)
 41  戰場上的小人球(T Mother of Mine)
 42  慾望寶萊塢(My Faraway Bride)
 43  亞利桑那夢遊(Arizona Dream)
 44  十二怒漢大審判(Twelve)
 45  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
 46  我的人魚女友(The Mermaid)
 47  我和我的小鬼們(The Class)
 48  來約會8!( 8 dates!)
 49  末日毀滅(Flood)
 50  卡門(Carmen) - 佛朗明哥三部曲
 51  血婚(Blood Wedding) - 佛朗明哥三部曲
 52  愛情魔法師(El Amor Brujo)- 佛朗明哥三部曲
 53  這兒是香格里拉(Finding Shangri-La)
 54  阿宅的戀愛電影(Watching the Detective)
 55  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56  威尼斯癡魂(Don't Look Now)
 57  折翼天使(All or Nothing)
 58  鍾愛一生(My Favorite Season)
 59  歌劇紅伶(Diva)
 60  禁忌的遊戲(Jeux Interdits)
 61   野戀(The Wild Reeds)
 62  阿輝的女兒(Vicky’s Blind Uncle) 
 63  奧菲的遺言(The Testament of Orpheus)
 64  特莉絲坦娜(Tristana)
 65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66  龍鳳配(Sabrina) (江秋華老師撰稿)
 67  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饒淑珍老師撰稿)
 68  伊豆舞孃(伊豆の踊子 / いずのおどりこ) 
 (Izu dancer)
黃美鈴老師撰稿)
 69  天倫夢覺(East of Eden)(牟牟老師撰稿)
 70  天荒地老不了情(Magnificent Obsession)
 (李金櫻老師撰稿)
 71  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
    (施伊粧 老師撰稿)
 72  日正當中(High Noon)( 胡秀茹  老師撰稿)
 73  影武者(Kagemusha)
 74  駭客任務(The Matrix)
 75  狂情錯愛(Faithless)
 76  自由的幻影(The Phantom Of Liberty)
 77  越愛越抓狂(Kill Me Tender)
 78  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79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80  雜貨店老闆的兒子(The Grocer's Son)
 81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82  (The door)
 83  教宗的洗手間(The Pope’s Toilet)
 84  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
 (林苑芳 老夷撰稿)
 85  前陷風暴(Beaufort)
 86  玻璃精靈(Heart of Glass)
 87  這個男人,女人愛(The Man Women Want)
 88  阿嬤的幸福留言(Boku No Obaachan)
 89  魔幻殺影(Magic Man)
 90  芮貝卡的婚禮(Danger Mother In Law)
 91  我的瘋狂書迷(Un Chat Un Chat)
 92  甜心法拉利(For Love or Money)
 93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おくりびと)
 
(Departures)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おくりびと)(Departures)

導演:瀧田洋二郎
演員:本木雅弘、廣末涼子
日本 / 2008年 / 130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榮獲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日本年度評價最高電影 
   入圍當屆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男女主角、配角

描述因樂團突然解散回到故鄉山形縣,陰錯陽差成為禮儀師的大提琴家…

◎ 劇情簡介
     

  小林大悟是一名並不很出色的大提琴手,好不容易找到在交響樂團演出的工作,但才演出幾場,樂團就解散了,小林只好把貸款一千八百萬的名琴退還樂器行,然後帶著妻子美香回到老家山形縣,住在母親留給他的一幢屋子內。
   
  小林在報上看見徵人啟事,沒想到是「納棺」師,社長開價一個月五十萬日圓,這使得小林略顯動心,決定接下這份工作,但還是瞞著妻子美香。而第一次的出勤竟然遇上已經死了兩星期的獨居老人,小林隨社長完成納棺,但也吐得滿地狼狽不已。小林走過一間大眾浴池,跳入池中大洗特洗,似乎想要洗盡一直如影隨行的屍臭。但也被鶴乃湯屋老闆娘認出,因小時後小林常和父母到鶴乃湯屋洗澡。
   
  小林夜晚拉著大提琴,回憶起爸爸離家前在河邊送給他的一顆石頭。但對於爸爸在他六歲時帶女侍離家出走的行為相當不能體諒。小林偶爾也會遲到,受到家屬的責備,但在完成納棺後,家屬感動得向社長與小林道歉。小林也慢慢體悟到納棺人帶給家屬的慰藉力量,從而讓自己感受到生命的另一層意義。
   
  小林在路上遇見小時候的友人山下,而山下正是鶴乃湯屋阿艷的兒子,一直要母親把澡堂結束營業,以便將原址蓋成大樓出售。但阿艷認為這澡堂有每個人的記憶,何況她還能工作,故堅持反對兒子的提議。但山下知道小林從事的工作是納棺師,對他反顯得排斥,急急帶妻女遠離小林而去。
   
  小林與妻子到一家酒館喝酒,回家後聽父親遺留下的黑膠唱片,美香告訴小林,其母生前一直愛著丈夫,否則不會將丈夫留下的唱片一直保留著。
   
  美香終於發現小林真正的工作,要求他改行而未獲答允後就回娘家了。但不久發現懷了身孕才又回到小林身邊,但依然要小林從事的工作是不會讓兒子蒙羞的,而此時澡堂的阿艷過世了,接著外地傳來父親死亡的訊息,小林都以虔誠恭敬的心完成了納棺儀式,不只與父親的懷恨有了化解,美香也真正懂得丈夫的想法與心意。
   
◎ 劇情分析
   
  人生有兩大困惑:不知生從何處來;不知死從何處去?第一個問題因為是過去式,許多人較不以為意,但第二個問題就顯得嚴肅多了。不管你喜不喜歡,或願不願意,死亡絕對是每個人都必須在未來去面對的。
   
  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風俗與儀式,讓走完人生最後旅程的死者能夠有個體面的告別式,算是這一生中的註腳。在台灣許多人會大張旗鼓地鋪陳葬禮,以為這樣便是盡孝的責任。但如果仔細深思不難發現,任何形式的告別式都只是展演給「活的人」看的,於過往的人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在儀式上寫著「駕鶴西歸」的輓聯,死者就真的往生極樂世界了嗎?「蒙主恩寵」就真的回到上帝身邊了嗎?
   
  正因為對死亡的不確定性,對於未亡人而言,社會體制與宗教信仰慢慢培養出屬於社會脈動的風俗,這些風俗日久就成了當地的文化,而這些現象其實扮演了撫慰人心的功能。在面對死者而無所適從並痛苦難當時,這些儀式就成了活著的人一種療傷止痛的良方。
   
  小林大悟從一名被解職的交響樂團大提琴手一下子變成納棺師,這樣的改變實在太大,若非走頭無路,他是絕對不會承擔這份工作的,尤其第一次承接的是死了兩星期的老太婆,屍臭讓他跳入澡堂中一遍又一遍地清洗。這幾乎讓小林打了退堂鼓。
   
  然而透過幾次的薰染,從社長從容不迫地面對亡者,在近似「儀式」的換衣與清洗的動作中,小林見識到了面對死亡的真正互動。人也許一生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死亡之後卻必須由他人代勞。看似無奈的話語,但卻令人無法反駁。生前也許不願面對的人,卻在死亡之後才會認真地打量對方;甚至也在這種情形之下才發現對方從未有過的美麗。
   
  人就是如此矛盾的動物,永遠不到最後關頭是無法釋放自己的真情,彷彿將情感完全傾瀉之後便會一無所有,於是拼命隱藏情感的同時,人際之間便愈來愈枯萎,甚至到了相互仇恨的地步,就算最親密的家人亦復如是。但追根究底會發現,這些彼此仇視的人其實都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自我觀念的堅持所導致。因為對方的言行舉止並未完全如你所願,於是你便會以抗拒與憤怒來面對,而當情況愈來愈糟時,便終生不再正視對方了。一直要等到蓋棺前一刻,所有的恩怨才會當下釋放,雖然尚有著救贖的功用,但為何不將這份真誠的感受提早在人世間作一番虔誠的告白呢?
   
  是因為納棺師的優雅姿態對死者的最後禮讚而讓未亡人感動?或是這種儀式剎那之間莊嚴了生命的對待?還是因為面對亡者此生最後一面的焦躁難捨?在生命終曲的時刻,人的情緒變化是相當大的。而如何看待死亡的不同,常常讓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小林的轉變有其先決的條件,亦即憨厚熱忱的態度,否則絕對無法勝任的。在這之前,他幾乎從未碰過亡者或葬禮,而送行者這部影片讓人感動之處便是他將拉大提琴的那股神情完全轉移到納棺師的莊嚴與自在。於是這股肅穆的氛圍立刻感染了銀幕的內外。
   
  川端康成的一篇極短篇「遺容」與本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妻子突然亡故,丈夫回來奔喪,他希望與妻子獨處,然後用顫抖的手試圖闔攏妻子張嘴暴牙的痛苦表情,就這樣反覆搓揉,不但他的手掌因而熱了起來;妻子的臉也呈現了新面貌,岳母掉淚感動地說人的靈魂實在不可思議,之前死了都不甘心,只見你一見容貌就變得這麼安詳…。
   
  影片中社長與小林必須為亡者化粧清洗大體,也必須整合僵硬的肢體,在接觸亡者冰涼的軀體時是一種考驗,也是本劇中最重要的呈現。透過這份儀式,使得每個人都能以莊嚴的態度去面對死亡。也許死亡是真的不可避免,那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呢?最後為阿艷按下開關將大體焚燒的老人體認到自己像個守門人,因為通過他這道門生命便邁向另一個階段。
   
  小林的妻子曾對他的工作起了爭執,雖然是因為美香發現懷孕而回來,但重要的是美香連續參予了阿艷與小林的父親小林淑希的納棺儀式,親自目睹了丈夫在人生這個最重要的時刻所扮演的角色竟是如此令人心動,透過對亡者最後的祝福與致敬,生命就在這個剎那點燃了火花,那怕是庸碌一生而徒勞無功,每個人都會向他輕呼一聲:「辛苦了。」生命也就在這當下有了新的價值認同,尤其每個人望著小林為他化過粧的臉龐,在這臨界點的兩端瞬間就消失無蹤,剩下的只有永遠留存眾人回憶中最是唯美的那部份。
   
  雖然這一切的儀式只是世俗法,但卻是不得不然的舉措。其實死亡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也許我們記不了前世的種種,但透過累世所養成的習氣是會與如來藏一起帶到下一世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確定生命是不斷地輪迴,我們是否應該認真面對這個問題?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相信送行者影片的令人感動,絕對也會促動著每位觀眾重新嚴肅地思索這個問題。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甜心法拉利(For Love or Money)

導演:賽門.羅斯特(Simon X. Rost)
演員:奧利弗.莫森(Oliver Mommsen)
   沃琪.翰吉勃斯(Wolke Hegenbarth)
德國 / 2008年 / 92分鐘 / 輔導級
車禍住院無法工作支付修車費,不得不假造嚴重的病歷來詐取保險賠償

◎ 劇情簡介     

  湯瑪士開了一家寵物店,也幫助一些怕狗的人克服心理的障礙,轉而慢慢喜歡上狗。但或許是工作的關係或者是緣份的問題,湯瑪士始終交不到貼心的女友。這一日他帶著學員在公園與狗兒互動,沒想到他的狗昆特正在發情,卻對著一名女攝影師的提袋作出不雅的動作,湯瑪士向女攝影師莉莎道歉,沒想到兩人一看就對上了眼。

  莉莎在相機中發現前男友與其他女人拍過結婚照,她的心情正盪到谷底,她其實相當渴望湯瑪士能主動來找她。而湯瑪士的父母結婚三十年正想再舉行一次婚禮,湯瑪士與弟弟安迪決定租一輛法拉利當作他們的喜車,沒想到在半路不小心卻誤打倒檔而與安迪的車子撞在一起。

  義大利籍的修車師父開價八萬歐元,正在為難之際,湯瑪士接到莉莎的電話,正想去接她,沒想到莉莎開車被一隻狗驚嚇竟然撞上了湯瑪士。而安迪在醫院內無意中聽到有人被車撞成性無能,保險公司竟賠他十萬歐元。於是安迪要湯瑪士假裝性無能,以便保險公司賠的錢正好用來修車。

  為了不讓保險公司發現,安迪在湯瑪士的飲料中下藥,讓他在與莉莎約會時不舉,莉莎傷心地離去,湯瑪士當然也很失望,但他不理解為何會發生這種令人沮喪的事。而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派出了一名辣妹每天為他按摩,以便測試湯瑪士是否真的不舉,所幸湯瑪士急中生智化解了很多危機。

  但修車廠的老闆卻來逼債,湯瑪士無錢可還,差點被放入水泥桶內,危急之際,湯瑪士說出了真相,這一切都是為父母的婚禮而做的。老闆很感動,要兒子多向湯瑪士學習。而老闆因喜歡吃湯瑪士煮的馬鈴薯,湯瑪士答應每天做菜給他吃,老闆這才答應暫時放過他。

  按摩師伊能絲將湯瑪士用手銬銬在床上然後為他口交,而這情景正好被莉莎看見了,莉莎傷心離去。在結婚那天汽車老闆來收錢卻被義大利籍的老闆恐嚇,反而免費贊助,而保險員也因狗突然衝出而將車子衝入婚宴中,他答應保險公司一定會全額賠償,莉莎也及時趕到,經過解釋兩人也在這個快樂的場合找到了知心的另一半。

◎ 劇情分析

  喜劇片之所以深受觀眾歡迎,當然是因為許多情節是超越現實生活的。在平素的對待中無法做到的,透過喜劇誇張的呈現,讓觀眾獲得某種的填補作用,於是在觀影之後便獲得更多的喜悅與歡愉,這是喜劇片的功能。

  喜劇片很難拍原因也在於此,為了符合前述一切元素,電影中的演員以及情節都必須透過設計而有精準的表現,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也是常見到的例子。

  「甜心法拉利」透過兒子的「善意與孝心」,不管其他表現如何,在這個前提下,這部影片便值得推介給電影同好了。喜劇的互動層面其實大都無法離開「愛情」的基調,自古至今中外皆是。然而愛情的一見鍾情似乎又常被拿來大做文章。「甜」片亦復如是。

  什麼會對一名素未謀面的人一見如故?相信宿命論的人會說是前世種下的因緣;現代年輕人則說是「來電」。看對了眼,剎那之間猶如全身通電,周遭一切突然變得沐浴春風般讓人愉悅,但這就是所謂的「愛」嗎?其實這與愛還是有段距離,只是這也只是互為因果關係而常讓人誤解。

  莉莎交過不少的男友,但卻都有不同的原因離開她,在她幾乎要詛咒愛情的同時,因為一隻狗的緣故,使她遇見了湯瑪士。兩人留下聯絡的電話後預備展開交往的同時,也是因為一隻狗,讓莉莎開車撞上了湯瑪士。

  「狗」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具象元素,換句話說現代人其實活得很疏離,每每在對應溝通之前必須先要有某種媒介,否則便裹足不前甚至因而失去許多機會。但事情萬物都永遠是一體兩面的,狗讓兩人開始認識,但也讓莉莎撞傷了湯瑪士。

  其實這場車禍並沒有那麼嚴重,但湯瑪士為了父母結婚三十年要再舉行一次婚禮,遂到出租汽車的公司租了一輛父親最喜歡的法拉利,但沒想到也是因為莉莎正好打電話來而使得湯瑪士誤打倒檔而將法拉利的尾巴撞得稀爛。

  詐領保險費來賠償似乎是唯一可行之道,但湯瑪士的弟弟要他假裝性無能,於是這個事件又由此而引發了兩條主線。保險公司派出辣妹女按摩師不斷地要找出湯瑪士裝病的證據;而莉莎對湯瑪士全心地付出時,竟發現她交到一名「性無能」者,於是所有的事情似乎全部錯了位,而且是一步差便步步差了。

  欺騙當然是極端不好的行為,雖然湯瑪士有不得已的苦衷,甚至是騎虎難下,但這始終都是戲劇的缺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情節顯得有些艱辛而困拙,要再繞回正確的途徑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是這部影片的一大缺失。譬如莉莎在發現湯瑪士是性無能時,她的心情就顯得不是那麼明確,觀眾當然清楚是因為安迪為了不想破局,故意在酒中下了藥以致湯瑪士不舉。但莉莎若說她不計較這些而對湯瑪士猶存愛意,應該要有具象的呈現或意義,否則容易喪失其合理性的。

  而最後莉莎在發現湯瑪士是為了詐騙保險金而震怒,但卻也在其父母三十週年婚慶中出現,這些安排都顯得薄弱而牽強,雖說喜劇本身就是放大與誇張,但也應該建構在合情與合理之上。

  修車廠的老闆應該是被定位在「黑手黨」的位階上,而他與妻子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趣味性的,既怕妻子又得在櫃子中藏威爾剛,這已說明他的背景,但他更大的興趣是吃湯瑪士做的馬鈴薯,這也才讓暫時無法付錢的湯瑪士逃過一劫。這個設計也稍嫌牽強,因為湯瑪士開的是寵物店,再加一份他的「專長」,若只是為了連結修車廠老闆,就顯得相當可惜了。
  
  莉莎的專長是攝影,但似乎在整體的過程中並未將攝影的功能放置在「愛情」的互動中,也就失去了真正設計的動力,這是非常可惜的。
  
  也許我們不要如此地苛責,畢竟「甜」片也如實創造了完整的結構,前製作業的設定似乎都完全實現了。最後湯瑪士「性無能」的設局終於破功了,但他不以為意,因為他最在意的是要讓莉莎知道真相,因此父母婚慶宴會上就變成了湯瑪士的獨自告白。

  保險公司的偵查員也是一隻狗的元素讓他開車撞翻了宴會場所,導演似乎要以這個理由來扯平保險費;而利用黑道的修車廠老闆恐嚇租車店老闆將租金全部免除似乎有些「超過」,但一切就是為了最後喜劇的圓滿,縱然有著些許的缺失,相信觀眾應該也都會體諒的。

  愛上一個人是必須有著相對的條件的,譬如理解對方;也體諒對方,當一切都能心甘情願為對方付出時,這份愛一定是八九不離十的。

  也許可以更瀟灑一點,只要能感受對方一抹笑意,承受一份的關懷,在日漸疏離的社會中似乎也是極為難得的對應關係。當真愛出現時,語言其實已經落後許多,因為心與心的交織是超越語言的,當下只有一切俱足的喜悅,但愛真的不只是簡單的這種互動,因為人心相當複雜,因此極致的真愛也必然得在內心深處去挖掘的。

  愛,沒有條件,愛只是在不經意發生,但這是一種真諦,一種真理。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我的瘋狂書迷(Pardon My French)

導演:蘇菲.斐麗赫思(Sophie Fillieres)
演員:齊雅拉.馬斯楚安尼(Chiara Mastroianni)
   馬力克.齊狄(Malik Zidi)
法國 / 2008年 / 102分鐘 / 保護級
禮讚:獲選柏林影展觀摩電影
頭號書迷總是跟蹤作家,想改變作家的生活和結局…

◎ 劇情簡介     

  逐漸步入將近四十歲的莎琳曼寫過兩本小說,算得上是一位不太有名的女作家,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莎琳曼突然發現她的靈感枯竭,完全寫不出其他的作品來;更要命的是她的情感也並不順遂,剛剛和男友安東分手。

  為了徹底改變自己,筆名叫「娜塔莉」的莎琳曼決定將家居重新裝潢,然後帶著八歲的兒子亞當回母親的住處暫時居住。似乎為了改變自己,菸癮極大的她走入香菸店希望店員不要賣菸給她。為了追尋靈感,她一個人又回到裝潢中並蓋滿許多透明塑膠布的住處,由於肚子餓,便打開冰箱,將裝潢工人所剩而冷藏在冰箱內的食物一掃而光,當然她也在冰箱內放置了等值的鈔票。然後莎琳曼鑽入了透明塑膠布覆蓋的床上睡覺。但這些怪誕詭異的行為卻依然無法讓她獲得任何的靈感。

  最近莎琳曼老碰上一位自稱是她書迷的十七歲女孩安娜依絲。今天再遇見她似乎並不太意外。但安娜依絲卻直截了當地告訴她,若莎琳曼沒有靈感可以以她為題材,為了顯示自己是個值得書寫的材料,安娜依絲在下雨天的水果攤位前朗誦了詩人「波特萊爾」的詩詞。

  莎琳曼真的有些被這位書迷所感動,何況安娜依絲有時還會自動打開她的信箱偷看她的信函,甚至為她先繳水電費,還三不五時到學校去接亞當。莎琳曼顯得有些急躁,她感覺私生活被闖入而干擾了,但卻在某種角度中也獲得些許的助益。這一切詭異的互動中不正是她所熱切的靈感嗎?

  莎琳曼回到母親住處,與兒子睡在紙箱暫時鋪成的床上睡覺,但換了好幾個睡姿總是覺得不妥而焦躁。第二天醒來她決定嚐試著以電腦書寫小說,但一寫到「男人」這個詞字便再也寫不下去。而昨晚她甚至半夜起來夢遊作蛋糕,母親聽到異狀上前打了她一巴掌,莎琳曼這才醒過來,而她也尷尬發現母親這晚帶了她的男友迪米提回來過夜。莎琳曼決定去看病甚至練舞,但安娜依絲都陰魂不散地跟隨她,最令她受不了的是安娜依絲竟主動通知安東來找她,莎琳曼向安東要回鑰匙;安東也送她一隻貓,而莎琳曼則希望她能被綁架或發生車禍,但這一切是否對莎琳曼的寫作瓶頸有所助益呢?

◎ 劇情分析

  一九九五年開始,法國出現了二十二位出色的女性導演,在當時法國的對外機構甚至以此作為他們國家文化的重點推介。而今我們終於也真的在許多電影中欣賞到相當傑出的女性導演作品。「我的瘋狂書迷」正是法國號稱才女導演蘇菲.斐麗赫思最新出色的作品。

  法國片習慣以大量的對白來堆砌情節,雖然使得具象的動作減少許多而失去了電影的特質,但強烈的語言媚力卻強迫觀眾進入到一種意識流建構而起的思維空間,從這些虛構的空間中去對照現實,終會出現一種弔詭的氛圍,而當這些條件完全建立後,自然會使得戲劇憑添了濃郁的衝突。簡單地說在腳色相互對應中,觀眾透過對白最直截了當地進入故事或腳色的內在世界中,然後在虛與實的辯證中,便能直接呼應出戲劇的感動了。

  「我的瘋狂書迷」看似簡單得不得了,但其實導演卻是在這種「虛與實」的對應中創造了另一股的虛與實。不到四十歲(三十五歲)的莎琳曼在寫完兩本書後靈感就全面枯竭了,而適時出現的書迷安娜依絲全面地介入她的生活,不管其真相如何,安娜依絲其實就是莎琳曼自己潛意識的自我反射。

  每一名創作者其實都無法偏離「作者論」的原則,意即在作品中多少會有自己真實的經歷或體現,而十七歲的安娜依絲其實正好是莎琳曼年齡的一半,在她的主觀意識中其實是因缺乏靈感轉而向自己的過去搜尋一些生命的點滴與線索,以便作為日後創作的素材。

  人生的情境對待原本就是虛幻不實的,眼前的當下在下一秒就已成了過去,但每個剎那你是否都能掌握呢?這正是人類雖具思維而自以為高人一等,但卻也是最感困惑的地方。若一切都無法掌握那也不盡然是事實,畢竟一切七情六慾的輪現又是如此明確地展現過,這種既真似幻的感受其實是一體的,因為若知道能掌握就必然有一種心潛藏在心中,這種互為因果關係的辯證其實正是佛學最深刻的實相。

  莎琳曼的感情世界出了問題,所以她才與安東分手,甚至見面時要他交還鑰匙。導演並未在影片中告訴我們他們之間究竟誰是誰非,但感情原本就是浮躁不安的「心」的顯現,若無法在這方面領納,就算將自己置身於許多詭異奇特的地方,也絕對無法觸動新的靈感的。

  莎琳曼無法說出這一點,但她的潛意識卻非常清楚要激起創作的機緣卻必須該依尋的方向,她表面上訝異安娜依絲如此堂而皇之地介入自己的生活領域,但她卻沒有或無能力去驅除她,甚至放任安娜依絲繼續干擾她的生活。其實安娜依絲是某種層面的莎琳曼的自我。

  有一場戲是莎琳曼搭地鐵在某站暫停,另一輛錯車的列車中正好在車窗內看到安娜依絲與男友相依偎,兩人隔車窗無法聽到對方說些什麼,然後車子便反方向對開而去。這場戲足足說明了莎琳曼內心的期待與渴望,於是反過來我們觀察一名十七歲的女性書迷要求作者來以她的題材而落筆為書中人物,便不會感到驚訝了。

  有趣的是莎琳曼與母親的對談中談起父親殺過一隻貓,而她的男友也適巧地送她一隻貓,這應該都會是她下一部作品中的素材。甚至她兒子亞當講了一段沒有頭緒的故事,故事的人物名字都無法拼湊,但莎琳曼卻慎重其事地趕緊用鉛筆記錄下來。因為若無生活中種種的點滴併存,如何去寫一篇小說呢?

  夢遊是莎琳曼焦躁的具體表現,她身為作者,勢必無法兼顧家庭,作蛋糕應該也是潛意識的一種不安吧!這也就直接呼應到她與安東之間的關係。顯然兩人分開是莎琳曼極力的主張,而安東其實是有更多的期望能夠回到她的身邊。但潛意識中的莎琳曼就無這種渴望嗎?

  莎琳曼獨自回裝潢的家居,躺在床上的意象正是她藉躺著的身軀試圖在尋找過往猶存的體溫,也期望從她與安東的過去情感中倂現出再度創作的素材與泉源。正確地說,若是沒有愛情的滋養,如何創造出令人期待的小說呢?莎琳曼的處境是在一個轉捩點上,她的房子整修,失去了真正安定的所在;她與安東分手,情感完全被蒸發,她剩下的只有點燃香菸後裊裊上昇的青煙,看似明澈,但瞬間便什麼也無法掌握了。

  莎琳曼夢遊那一場,母親的男友也起來觀看,迪米提並未加件外袍,直接以內褲出場,這也是莎琳曼的潛意識象徵,其實她真正的癥結點正好在此。表相上她希望母親與男友約會應該去旅館;母親也希望她如此,但莎琳曼卻以沒錢來回應,而導演終究還是讓莎琳曼在電腦上打字時停滯在「男人」這個詞句上,其實就足以說明了她心中真正的不安與困頓。

  如果有一天莎琳曼要開始寫作,她才發現這位書迷已經消失了,那才是她真正噩夢的開始。但莎琳曼終究還是必須依仗自己的想像力來策動故事的情節,她在一些家用電器前幻想著自己從經濟艙被升等到頭等艙,甚至最後一人獨自駕飛機…。

  看來一名創作者的心路艱辛不是一般人可以理知的,「我」片倒是以另類觀點透發了一些心靈的對待。

芮貝卡的婚禮(Danger:Mother-in-law)**

導演:索頓.史賓蘭德利(Soltan Spirandelli)
演員:亞尼.霖克(Arne Lenk)
   凱瑟芮娜.史卡勒(Katharina Schuttler)
德國 / 2008年 / 90分鐘 / 保護級  
即將步入禮堂前,與千方百計阻撓婚事的未來婆婆展開大戰…

◎ 劇情簡介     

  一邊在餐廳打工也邊唸書的芮貝卡在認識男友洛茲後就要結婚了。芮貝卡請好友伍蒂娜為她特製了一套新娘禮服,眾人均讚嘆不已紛紛為她的婚禮予以祝福。

  結婚的前幾天,洛茲的父母以及兄嫂甚至一名女兒蘇菲亞都住進了芮貝卡與洛茲的屋內。公公陸迪格尚稱講理,但婆婆葛琳達以自己是心理學家自居,硬是以自己的觀點重新擺飾了屋內的傢俱。但因為蘇菲亞打小報告,葛琳達更誤以為芮貝卡是一名酒鬼;甚至認為拿大白鯊的影片嚇唬蘇菲亞,對於初見面的媳婦早已不具好感。

  芮貝卡無意中說出等他們回去後會再度將傢俱擺飾恢復原狀,這讓葛琳達更加無法忍受。但葛琳達依然保持風度拿出一套她以前結婚的禮服要芮貝卡在婚禮上穿,這讓芮貝卡相當不以為然,但雙方還是相互隱忍。葛琳達與芮貝卡一起去散步,提到了婚後生孩子的問題;甚至要芮貝卡帶她到學校看她的攝影作品。葛琳達從作品中批判芮貝卡表現渴望,企圖從這個世界找到一條出口以便躲藏在另一個世界中,因此更加質疑芮貝卡酗酒的習慣。

  回程中芮貝卡以為只有兩站捷運不會有稽查員,結果也遇上售票機故障遂不曾為葛琳達買票,結果不但害葛琳達被抓甚至另一句玩笑話讓她作了驗毒的程序。誤會愈深的芮貝卡決定要做一道晚餐來取得諒解,但因他們全家都不吃甜椒,慌張的芮貝卡向餐廳求援,餐廳派喬治送來食材,但葛琳達又要求她穿上那套禮服,結果禮服不小心被火燒了一個洞,也跟喬治撞得兩人相擁在一起,這使得情況更加混亂而尷尬。但葛琳達不只如此,她三更半夜還貼伏在地板上企圖聽兩人作愛的情境,雖被老公叫回,但她全面指責芮貝卡是一名相當不老實而可怕的女人。

  芮貝卡一直想要挽救這種劣勢,她將禮服送交伍蒂娜修補,但卻也意外發現葛琳達竟然又回去找洛茲的前女友薩碧娜甚至邀請她成為晚餐的作上賓。但芮貝卡誤食一碗湯而嘔吐又引得葛琳達的憐愛,但知道她未懷孕時不禁大發雷霆。在婚禮的當天兩人爭執想搶先一步到教堂,但最終芮貝卡坦言她未懷孕而離開教堂,但愛她的洛茲尋找一整夜,終於在警察陪伴下回來有了美好的結局。

◎ 劇情分析

  男女結婚是天經地義的人間喜訊,但在過去的傳統觀念與現今的見解其實因為社會脈動不斷變化的結果,有了極大的差異。而這份改變,從過去父母或上一代的主導性慢慢轉移成為當事人的自我主張。

  婚姻雖說是倆口子私人之事,但不可諱言的,多少是必須與對方的家人有著連動的關係。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歡,親家之間的爭執與衝突將會不斷地因循下去,而由此引燃對夫妻之間的對立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因此現代男女在這個議題上絕對有討論不完的空間。

  在台灣早期的婚姻中大部份是媒妁之言,雖說自由戀愛也不在少數,但作主的權力都掌握在父母兄長手上,長輩說了就算,容不得有任何討論議價的空間。光復初期這種現象還普遍存在,直到民智漸開教育也漸普及,男女在婚姻觀念中漸漸有了自主獨立作主的見解,甚至在廿世紀末女性主義思惟的薰染,更多的女人比起她們的上一代便有了更堅定的自主權利了。

  獨立自主的另一個面向是自己要全面負責,這永遠是一體兩面的,也是女性主義中相當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對方真的是自己的真愛那又何必顧慮其他呢?人生是如此苦短稍縱即逝,浪費在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矛盾中實在是浪費生命。

  問題是,什麼樣的人才是你的最愛呢?這是不必分男女的問題,而答案其實也不會有男女之不同而有所差異的。什麼樣的特質與條件是你認為對方是可以廝守終生的伴侶?或者那種特殊的感覺只是一時天雷勾動地火,等到激情過後便立即煙消霧散。

  芮貝卡與男友洛茲的認識是刻意被輕描淡寫的,因為故事一開始芮貝卡就已經在試穿新娘禮服,顯然她也是嫁意甚堅。但不管如何,這幾乎是全劇芮貝卡可以獨自作決定的,直到她的婆婆葛琳達出現後,立刻屈居下風。為了讓婚事能順利舉行,芮貝卡幾乎是逆來順受的。從這一點而言,她確實是相當愛洛茲的,否則以現代的年輕人很少能受這種氣的。

  然而芮貝卡愛上洛茲什麼優點呢?導演顯然在這個議題上並未深入挖掘,只是將情節全都放置在兩名未來婆媳之間的鬥法。其實這些情節在台灣這個社會也是處處可見的。為人父母不管是娶媳婦或嫁女兒,心中總是有著許多心理層次的問題。如果是嫁女兒,會覺得家中的成員突然少了一人,這種割捨之痛在當下必然是相當難堪與不安的;而如果是娶媳婦呢?家中多了一名成員難道也會有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母親或父親會突然發現兒子其實在結婚的當下,也早已分離而出。

  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但一般人卻往往忽略了當事人的心理,葛琳達自稱是心理學家,但其實她的心理是最不健全的。大媳婦每件事情都容忍附和她,因為葛琳達的強勢作風其實是來自失去兒子後的不安,所以她才會每樣事情都必須由她來主導與控制,無非是求取一種原有地位的安全感罷了。

  其實葛琳達忽略了世上並無所謂的「永恆」,就是她真的能控制兩個媳婦,但時間依然還是會解構一切的。人生的真諦應該務實地面對該發生的事,就像演一齣戲,沒有永遠站在舞台上的演員,下台時反而更能客觀地觀察一切,若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成熟的表現。

  葛琳達的丈夫就比較豁達,但他愛上葛琳達這段戲雖然只是用講的,但卻相當動人。葛琳達主動來邀舞,他拒絕了,但半响他反而去告訴葛琳達應該要由男人來邀舞,而兩人就在那個夜晚註定了一生。或許這也是陸迪格一生中唯一能作主的,但既然他主動選擇了這樣的妻子,日後必然有他該有的覺悟吧!

  年輕人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芮貝卡的態度過份美化了愛情,雖然也在情理之內,但與台灣目前的情況似乎有著極大的落差。結婚之後並非就是為了延展下一代,這幾乎是現代年輕人的普遍共識,因此也使得生育率大幅下降,這一切難道說明了我們新生代的青年男女缺乏愛情的薰染?其實也不是如此,反而應該說,現代的青年男女太過獨立也過度詮釋了見解。

  當然經濟的問題使得大家提起結婚立即避之唯恐不及,先行同居幾乎是一種必然。但長久以此之後,當一切都懶得再做變動時的情形幾乎是他們很少願意去思考的。這樣全面性的婚姻退卻其實是相當不正常的,必然與整體社會的文化與脈動有著極大的關連。而當一切都以現實面為考量的前提之際,所謂的「愛情」反而就必須退居第二線了。

  現代的年輕男女比劇中的芮貝卡有著更獨立自主的觀念與見解,但顯然對愛情也有了更多的疏離。芮貝卡可能成為示範嗎?在廚房那段忙得把新娘服燒掉的情境絕對是她們畢生的夢魘。但仔細想想,任何時代的愛情互動外在氛圍雖有不同,但其本質是大體相同的,問題是你要從那個角度切入來觀視。人性中至善的本質都是「愛」,所謂的愛情自然也包含其中,相信未來的世界最終都還是會走回傳統的婚姻道路,對此我們應該抱持最樂觀的信心。*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墨水心(Ink Heart)

導演:蘭.索夫里(Lain Softley)
演員: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
   保羅.貝特尼(Paul Bettany)
美國 / 2006年 / 106分鐘 / 保護級
父女倆擁有如「魔法舌頭」般的神奇力量,可以把書中的人物唸出來,變成現實中活生生的人 ...

◎ 劇情簡介     

  莫提瑪在為女兒美琪唸一本「墨水心」的小說時,發生了一件怪事,不僅書中的許多角色紛紛出現在現實世界中;而他的妻子蕾沙竟然跑到書中裡去了。

  莫提瑪才知道自己具有「摩法舌頭」的法力,於是從此之後,他便不再唸任何的小說或書本,深怕會再引發更難以預料的事。雖然如此,他卻也想再找一本墨水心,但真正的企圖是將妻子從書中救回。

  沒想到書中人物「髒手指」搶先一步來找他,因為髒手指早已厭倦現實的世界,他也渴望莫提瑪再將他唸回書中的世界以便與他的妻子會合。莫提瑪未答應,髒手指恐嚇說要向另外書中的可怕人物山羊與巴斯塔透露莫提瑪的蹤影,到時莫提瑪將會有更大的苦難。莫提瑪不得已只好帶著女兒開車到義大利找姑媽艾倫諾。姑媽是古典書籍的收藏者,她讓美琪看一本十二世紀的古書,但卻又不准她接近櫃子。沒想到髒手指果然出賣莫提瑪,而讓山羊帶手下追到,山羊眾人不僅放火燒了姑媽的書,也發現莫提瑪的女兒美琪遺傳了他的特質,也有「摩法舌頭」的法力,因此山羊他們抓美琪進入書中,並要莫提瑪唸出許多金幣,果然金幣如雨而下。

  正在危急之際,阿里巴巴書中的人物大流士救他們出去,並進入綠野仙蹤的世界,這才暫時解除了危機。為了對付山羊的追逼,決定再去找墨水心的作者費諾格里歐,希望他那邊還有剩下的墨水心,否則沒有書,如何進入書中世界救回妻子?

  髒手指也趕來並搶走了原稿,但危急之際,美琪唸愛麗絲夢遊記,於是美琪在書中世界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只是母親卻失去了聲音。同時美琪也見到了髒手指的妻子羅珊。

  姑媽原本已離去,但決定再度回來,同時原作者費諾格里歐竟然要求是否能回去他的書中世界,因為書中的世界都是他一手創造的。

  最後在一場混亂後,母親終於回到現實世界與大家團圓,而姑媽也對母親的誤會冰釋,於是他們又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 劇情分析

  就像哈利波特一樣,墨水心也是以近乎奇幻的情節取勝,以戲劇的觀點而言,「墨」劇塑造了魔法舌頭的怪誕情境,也延展了有趣的後設手法,這一點是比哈利波特更高明的所在。

  當書中的角色都變成現實中的人物時,這種跳脫故事並獨自呈現自己的想法與作法,都是「後設」慣有的手法,有趣的是,這種時空互換的情境,竟然也會讓現實中的人物誤入書中的世界而無法走出。

  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一本書的情境與角色會變成活生生的再現,電影中並未告知,只知道是因為莫提瑪的魔法舌頭,甚至他的女兒也遺傳到他的天賦,只要她口出金言,必然讓虛構的人物走出書本而重入人間。

  可是書中人物竟然也有思念故鄉的時刻,髒手指回來找莫提瑪,正是希望藉他的摩法舌頭使他能夠回到書中與妻子團圓。基本上這是一個解構既有的社會本質的一篇趣味故事,一名作者透過文字的創作才能有一本書的問世,而書中人物的生動讓讀者產生了興味,也感動了讀者。然而基本上這三種面向是完全各自獨立的。

  「時時刻刻」這部電影雖然是描寫麥可.康寧漢的小說,但其小說本質是脫胎於二十世紀初期的小說家吳爾芙,因為康寧漢的小說得到普立茲獎,於是版權便立刻被電影公司買走,而後請了名編劇大衛.海爾來改編。大衛除了將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加入「時時刻刻」之外,另外加入了一段一九五一年羅拉的故事,於是這部電影也被建構在創作者、讀者與書中人物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是一項相當有趣的創意,也讓「時時刻刻」這部影片顯現了深刻的厚度。

  墨水心則較為浮面地玩弄於魔幻情境之中,當書中人物與現實人物碰撞一起時,竟然是對現實人物產生致命的壓力,甚至也使得莫提瑪的妻子失蹤。這原本也應該是有趣的情節,但因為不同的書籍自然會有不一樣的世界與人物,因此也就使得多變的角色與場景讓觀眾應接不暇,甚至若不明瞭「金銀島」或「天方夜譚」的人物,便有可能會有模糊不懂的空間。

  小說家創造的書中人物與世界,有時會使讀者為之神往,但若突變成可怕的空間壓力時,反而成為一場夢魘,墨水心走的正是這種路線,這也使得莫提瑪因失去妻子而必須獨力撫養美琪。而美琪也承襲了莫提瑪的天賦,她也具備了「摩法舌頭」,於是情節便又變得更為複雜了。

  墨水心的調性全力放置在魔幻情境的展現,忽略了人性之間的衝突與關係,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譬如說,莫提瑪因自己唸了墨水心這本書,不但使得書中人物出現,也讓妻子誤入了書中世界而不得出。編導似乎忽略了這段的情節,間接地也使得戲劇動力喪失了許多。

  而美琪似乎也並未在與母親分開這條線索上作情境的表達,於是這對父女的命運便變得不是那麼真實起來,想像的空間也許是迷人的,但卻也得考量創作者究竟是要給觀眾什麼訊息。原著柯奈莉亞.馮克的小說雖然被形容為德國的羅琳(哈利波特作者¬),但基本上從電影的角度而言是有許多地方有待商榷的。

  其實若從小說閱讀的角度而言,墨水心中有著最生動的奇幻景象,角色自然也就因此而變得鮮活而立體起來。但從電影的觀點來談,似乎就顯得有些匆忙而簡陋,畢竟奇幻情境靠文字來傳達似乎比映象更能表現其特質,這應該也是「墨水心」的敗筆之一吧!

  有趣的是,創作者突然見到自己書中人物一一現形,這令他相當鼓舞與興奮,因此他反而希望自己能進入到書中的世界。當然這也是標準的「後設手法」,因為創作者原本與劇中人物並無直接的連帶關係,但此刻他不僅對劇中人物與情境提供了見解與看法,更甚者他也要求要住進書中角色的世界。這樣的鋪排正是大舉玩弄後設手法的典型。

  文字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在表達之間始終都有其滯礙性,但當文字全然展露意義之刻,一種在心靈中的新秩序於焉展開。編劇與小說家所營造的世界正是這種企圖。現代年輕朋友因受到電動玩具的影響,在線上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常常讓許多人心思游離在虛擬的幻境之中。或許是因為現實世界始終無法令人滿足,於是虛擬的世界便成為他們的避風港。這種現象在現今的電影及小說並不少見,也許也是一種社會脈動與另類的現象吧!?

  如果我們口唸金幣,而果真金幣如雨而下,這樣的世界究竟會帶給我們什麼影響呢?佛經記載在慾界天第六天的世界叫「他化自在天」,居於此地的人天壽極高,而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純想即有,意即可從其他地方「化」來,故稱為他化自在天。

  但佛經卻公認這個世界的天人是最難渡化的,因為一切都是那麼容易獲得與享樂,於是便失去了次第精進的毅力,當天壽享完,反而會從更低階的地方從頭再來,故菩薩道的大乘之人均不願投胎在這個世界。這應該也可讓我們有一點思索與比較吧!?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魔幻殺影(Magic Man)

導演:史托.考柏(Stuart Cooper)
演員:比利.贊恩(Billy Zane)
   白靈(Bai Ling)
美國 / 2007年 / 85分鐘 / 輔導級
漂亮而有抱負的年輕女魔術師與好友一起從紐約前往拉斯維加斯,過去的種種逐漸呈現…

◎ 劇情簡介     

  原名塔蒂安娜的帕芙洛娃,與她兩個好友艾蓮娜與薇拉一起到拉斯維加斯渡假,其實是塔蒂安娜接到一封未署名的信,告訴她要到賭城就能知道當年她母親的死因。

  原來塔蒂安娜的母親是一名魔術師的助手,在一次電鋸切人的表演中意外喪生。而這也成為塔蒂安娜的夢魘,於是她決定到拉斯維加斯尋找真相。

  賭城最轟動的魔術秀是卡爾達勒斯的拿手好戲,他不僅技法驚人而且長相相當迷人,艾蓮娜一見到卡爾便深深被他所著迷。當他們欣賞電鋸切人時,艾蓮娜主動上台擔任魔術中的角色,魔術成功地完成,但第二天清晨,艾蓮娜被橫腰切成兩半的屍體被放置在兩部電梯之中。

  警探尤里.奧洛夫與辛普森奉命介入此案,而這之前兩人才在追捕一名吸毒犯時,因嫌犯持槍拒捕而遭兩人擊斃,而死者正是卡爾的女助手莎曼莎之弟。

  然而案情似乎沒有進展,而傷心的薇拉只能躺在房內哭泣,塔蒂安娜趨前安慰,但當晚安娜突然有種不詳的預感,卻發現薇拉已不在房內,而第二天薇拉的屍體被發現綁在空中。

  警方發現事態非常嚴重,於是加派了一名警探羅傑守在門口保護安娜。但安娜決定主動出擊,因為之前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粹德威爾曾警告她必須小心卡爾,但她要進一步追問時,男子就消失了。

  安娜在後台見到了卡爾,卡爾知道她母親是當年表演死於非命,他也埋怨安娜之母奧嘉不願成為他的助手,因為奧嘉始終是粹德威爾的助手。

  儘管安娜懷疑,但始終找不到任何證據。而警方在查閱資料檔案時,終於發現粹德威爾,但辛普森找到他時,粹德威爾竟掏槍拒捕,不幸死在辛普森槍下。而安娜隨警探到死者房間搜索,這才發現一張相片有小時候的安娜與粹德威爾和奧嘉的合照。

  安娜以為已找到真凶,卻又在卡爾的後台找到一條絲巾,這才證明卡爾才是真正的凶手,危急中,奧洛夫趕到,終於槍殺了卡爾。而安娜不再回紐約,她憑著小時候母親教她的魔術在拉斯維加斯作職業的演出。

◎ 劇情分析

  這部八十五分鐘被列為輔導級的影片,其實會讓很多觀眾一頭霧水。究其原因可能是有許多的情節是相當聳動的,為了不願被列為限制級,片商自己預先作了大幅度的剪接,雖勉強不列為限制級,但也使得許多情節顯得支離破碎,以致不為很多觀眾所接受。

  魔術為主題的電影不少,但本片卻提供了另一種訊息。「不要相信你眼前所見到的…」這句話的意涵具有多重的意義,以電鋸切人這個魔術,當然不可能真正將人鋸成兩段,否則豈不是天下大亂?但如果偶爾的失手而造成意外的死亡,這也並非是不可能的。本片的議題呈現的正是這種虛與實的併現,於是在生與死的辯證中,讓魔術變成可能與不可能的弔詭。

  愛情其實也是如此的;情慾更是如此。安娜接到了一封不署名的信,這才興起了她往拉斯維加斯追索母親當年的死因。一名魔術師的助手,在一次失手或意外中喪命,透發了魔術的不確定性。原則上所有的演出應該都是經過安全上的考量,出意外的情形微乎其微,但若有人刻意暗中作了手腳,讓最關鍵的時刻出現誤差,意外喪命是可以意料的。

  小時候的安娜在台下就是這樣眼睜睜看著母親在表演中意外死亡,而當年的魔術師不僅擔負了該有的刑責,甚至最後再也沒有舞台。粹德威爾當然知道是誰暗中搞鬼,那就是同為魔術師的卡爾,因此粹德威爾一直在暗中追查卡爾的罪證,也許他找到什麼蛛絲馬跡,因此才寫信給安娜,希望她能見證當年的命案,甚至最終能讓他們父女團圓。

  但卡爾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在魔術,他的行為舉止及外表都充滿了自信,女人一見到他很少不為之心動的。艾蓮娜與薇拉在見過卡爾後興奮不已,一直討論卡爾的女人一定不少,甚至也都表明願與卡爾這樣的男人共渡春宵。而安娜雖然表面上是極為冷靜,但其實卡爾在她心目中也慢慢形成一種吸引力。這種奇妙的感情或移情作用,正是為呼應「魔術」這個令人目眩的呈現。從魔術的真與假與安娜感情的虛與實都是人存在的矛盾。安娜慢慢陷入這種困境而不自知,若非兩個好友慘遭不幸,安娜可能很早就性命不保了。

  我們再從卡爾這個角色來測度,他在當年動了手腳,讓安娜的母親慘死在表演當中;也讓粹德威爾身敗名裂,但其實他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怕的躁動。刑警在電腦上追索他的背景,知道他很小的時候就手刃兩名侵犯他母親的男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卡爾雖然信心滿滿風光亮麗地在舞台上綻放他的魅力,但其實他是個心靈被扭曲的人。

  當卡爾接到那張字條時,過去那股已經隱藏的扭曲靈魂卻又開始復活,或許是過度自信自己的魔術或手段,因此他展開步步追殺,其最終目標當然是安娜。尤其安娜也在魔術上有著出色的表現,卡爾當然認為這都是對他有直接威脅之人,於是凡是擋在面前的障礙,卡爾是必定要除之而後快的。

  算卡爾的助手兼伴侶莎曼莎也是如此。卡爾要莎曼莎迴避他與安娜的交談時,莎曼莎不諱言地說不要相信你眼前所見到的,因為她本身也是魔術師,這自然也會激起卡爾的殺機,最後刑警羅傑在地下室發現許多屍塊,這段戲無頭無尾讓觀眾如墜五里霧中,那是因為這段戲被省略或剪掉了,屍塊的主人正是莎曼莎,而這與前面奧嘉死在魔術的枱上正是一種呼應,但真正的背景主因正是卡爾那種變態的殺機。

  卡爾是否真的會在當時對安娜不利其實也是可以商榷的,因為導演一直將不得不槍殺這種瞬間的無奈併現展出,企圖在創作主題上提供一種詮釋。雖然最終讓人很難在這個角度中有所領納,但依然可以從事件排列中得到一些有趣的辯證。

  首先是刑警追捕莎曼莎的弟弟,因為他掏槍拒捕,於是遭到刑警槍殺;其二是粹德威爾不願刑警盤問,他也掏槍拒捕,當然也死在槍下;卡爾亦復如是。從戲劇觀點而言,這三個併列的事件必然要有一種企圖的主旨,若是沒有,那一定是編導很爛的作品。

  以好萊塢的水平而言,應該不會有如此疏忽的作品,唯一能解釋的是片商把一些血腥殘暴的畫面全部刪除,為的是以輔導級過關,應是合理的詮釋,因此後面很多的情節是筆者以多年的編劇經驗給予全新的排列組合,當然考量合理也是條件之一,否則白靈所飾演的莎曼莎最後全然無了蹤影是令人相當錯愕的。

  看一部並不完整的影片其實也有另類樂趣的,猶如把散落一地的拼圖重新排列,當一切又變得合理之際,不管與原有劇本是否有了出入,其實都令人相當雀躍的。

  魔術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其實過程都是假的,但看起來又是如此逼真,在真實與造假之間提供了另一種震撼。也許觀眾平淡的生活是需要一點刺激的,但這一切如果如片中所提供的有關「數學」的問題,相信那會是另一種層次的問題,就算影片有這種企圖,但在情節中並無任何線索可尋,這是相當可惜與遺憾的。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阿嬤的幸福留言(Boku No Obaachan).

導演:榊英雄
演員:菅井琴、崗本健一
日本 / 2008年 / 123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08年第21屆東京電影展 日本電影
   特別視點類競賽作品
   榮獲日本文部省推薦作品
   榮獲紫綬褒章表揚的最佳日本阿嬤代表
   -菅井琴傑尼斯男?呼組成員-岡本健一 
接到住宅改建案,喚起幼時被阿嬤拉拔長大的記憶…

◎ 劇情簡介     

  小時候的村田小智一直夢想當一名武士,以便行俠仗義拯救世人,但其父不幸很早去世,幸好奶奶和母親合力撫養他長大。

  小智從小與賣蔬菜的老闆女兒繪美被村人視為最合適的一對,兩人長大後也如願結婚生了兒子雄太。而小智在建設公司上班,他的職責是替客戶蓋他們最需要的房子,同時也必須為公司節省經費。

  小智遇上茂田家要蓋新房子,但茂田妻子美佐子一直視其公公為眼中釘,因此希望小智為他們設計兩夫妻及一個兒子的家庭空間。但茂田心中相當不悅,他雖然不想將父親送往養老院,但妻子的堅決態度使得兩人時常吵架,小智為此也頭疼不已。

  小智為了工作常常疏忽了對兒子雄太的關心,許多父親都到校參加懇談會,但只有雄太的爸爸未到,這使得雄太相當傷心,幸好繪美耐心地勸慰兒子,雄太才破涕為笑反而打電話鼓勵爸爸。

  小智想起小時候奶奶與他一起生活的情景,奶奶原本是梳「結髮」的高手,每位新娘經過她梳頭,都變成了最漂亮的新娘,但當她生病時便停下了這份工作並住進醫院。事實上奶奶得的是癌症,但眾人卻瞞著她。有一天她自己詢問醫生,醫生據實以告,奶奶激動不已,醫院不得已只好將她綁在床上。小智看了很生氣,於是堅決接奶奶回到家中自行調養。

  小智為了安慰奶奶特別取出家中的相片貼在奶奶床上的天花板上,這樣奶奶就好像天天跟家人聚在一起,奶奶感動地表示那真是最幸福的一刻。而繪美抽中了一台攝影機作為奶奶的生日禮物,大家為奶奶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日宴會並全程攝影。而另一方面小武被開水燙傷,幸好公公處理得宜並揹小武去醫院就醫,這使得美佐子的想法改變,她告訴小智要將房子蓋成三代同堂的結構。

  小智帶雄太及繪美回老家探望母親,並放映以前奶奶生日時的錄影帶,這才發現錄影帶後面奶奶自己錄了一段感謝的話,小智也想起奶奶生前要求他揹她到庭院只為了摘紅柿子,但尚未碰到果實,奶奶就斷氣了。

◎ 劇情分析

  現代社會節奏相當快速,差不多每十年就可稱為一個世代,因此台灣的年輕人常戲稱自己是幾年級,基本上這是一種以十年為概算的劃分,簡單易懂,但也恰巧精妙地呈現了脈動的區分。

  所謂的世代不僅是觀念思維有極大的差異,在整體社會氛圍下的現象也會有極大的差異的。以現今為例,因少子化的緣故,現在與未來一個相當嚴肅又嚴重的問題都是每個人必須去面對的。老人問題的嚴重性牽扯後續問題是多面向的,而「阿嬤的幸福留言」便是基於這樣的角度延展出的精彩作品。

  面對罹患癌症的老人我們該如何看待呢?片中的阿嬤雖然樂觀和善,但當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竟也激動得嘶吼掙扎,醫院不得不綑綁她的手腳,小智不忍心只好將阿嬤接回家中。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在僅剩的時光中,她不僅抬頭就看到天花板上小智為她貼上的全家相片。換句話說,讓阿嬤在最後的時光能與家人緊密地「生活」在一起,這比提供老人家山珍海味來得更令人歡悅,難怪阿嬤激動地說:這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呢!

  然而這也不是每個現代人都能做到的,首先是空間的問題,像台北這個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城市,一般人的居住空間似乎都無法實踐劇中阿嬤的願望,於是安養院便成了一個考慮的空間,問題是,一般老人在有任何症狀時,安養院的人就會主動請救護車送老人到醫院掛急診,然而老人最重要也最莊嚴的時刻,往往都是發生在醫院,若身上並無插管而衰竭而亡,則算是幸福的。許多老人最後一程其實是並不須要的,試著想想,八、九十歲的人就算搶救成功,請問後續的意義何在呢?

  一個人的一世代表一個階段,之後進入中陰身又是另一個階段,然後再入胎十月或轉為下一世,因此稱之為「分段生死」,死亡就像屋子久了會漏水,換一所新居不也是很好嗎?很多人不捨是因看不破我執,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若無法了解生命的實相真諦是無法看破這一點的。但就算如此,在現象界中以善的因子來對待,事實上也能產生火花的撞擊。

  讓一個臨終的老人能夠在回顧一生中獲得滿足,讓她的心充滿喜悅,這也是可以讓人接受的,世間一切的對待都有著因果關係,而這一切的線性結構都建立在「家」的基礎上,一個完整元素的家不都必須呈現親情對待嗎?而電影賺人熱淚的也正是這段緣由了。

  令一個對比是茂田夫妻,其妻美佐子的強勢作為讓丈夫左右為難,美佐子代表的是普遍的年輕族群,這些新家庭的成員不見得是那麼排斥與老人同住,而是基於一種較自私的心態來評看這個世界,不受第三者打擾是他們的最高原則,他們的新家庭自然是不把上一代的老人納算進去的。導演設計了一個橋段,讓他們的兒子小武被開水燙傷了,這回薑可是老的辣,公公憑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處理了後續,更奮力地揹起孫子直奔醫院,不但救了小武,也感動了美佐子。雖然太過戲劇化,但倒也不失人間的事理人情,最後新房子終於決定採用三代同堂的格局。

  小智是建築商的推銷主管,他成功地推銷了自己心目中的三代同堂屋,因為他從小就是在這種情境中走過來的。在奶奶生命盡頭的那些日子,他用盡各種心力與阿嬤共享過去甜美的時光,也引發賺人眼淚的後續情節,如何在錄影帶中真誠地感激每個人,這種共融的心情出現在生命盡頭的病人是相當不簡單的,但只要有足夠的元素與事件,自然能讓原本悲痛的事轉化為賺人淚水的情節,而這一段自然也是本劇最成功之處。

  生命原本就具備著節奏的,在什麼樣的階段必然都會有不同的試煉與對待,問題是當我們面對這個節奏時的態度是什麼呢?有時我們會顯得對突然而來的事件相當錯愕與反感,因為這一切並未在我們的計劃之中,超越了原有的節奏不免會油然昇起一絲反感,但不妨冷靜思考一下,若果一切均合你意而無任何的起伏衝擊,這樣的生命將如一灘死水,相信這絕對不會是你要的生活。

  未來之所以值得期待,正因為它是未知而不可預期的,也因為由此而有了更多的驚奇與挑戰。換言之,生命是必然得接受挑戰的。小智在他青少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與阿嬤挑起了重擔,但沒多久阿嬤也生病了,對於一個單親家庭而言是何等重的負擔,但小智與媽媽共同承擔了這份重擔也適時地成為導演心目中的另一種代言,畢竟三代同堂的觀念看似即將被這個世代所解構,但深思其中不難發現其優點其實是更值得這個世代的人所推介的,其實並不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做的決心。這是導演在影片中的苦口婆心。

  很少人看這部影片不會落淚的,起碼一股心酸而淚水盈眶是相當正常的,因為影片適時地呈現了這個世代的許多現象,當眾人困惑於心靈難以抉擇之際,恰如一盞明燈地提供了許多思維的空間與方向。值得推介的是演阿嬤的菅井琴以八十二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是最高齡的演員,倒也是佳話一樁。


這個男人,女人要!(The Man Women Want)

導演:克里斯多夫.史瑞維(Christoph Schrewe)
演員:馬可.吉恩斯(Merco Girnth)
        茱莉亞.瑟娜(Julia Thurnau)
德國 / 2006年 / 90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歐洲情人票選最佳愛情喜劇、最佳愛情影片配樂
喜歡烹飪及傾聽別人心事的麥斯被女友甩了,於是脫掉眼鏡、刺青、換上時髦的服裝…

◎ 劇情簡介
     

  麥斯整裝待發,也在浴室中練習了許多台詞,因為今晚他要去拜訪女友蜜莉安。沒想到門打開時,蜜莉安說她前男友克勞斯又回來找她,兩人現在正在辦事呢!

  麥斯失望極了,他的同事史杜波告訴他,男人要愈壞女人才會喜歡,於是史杜波帶他去健身、紋身、購買猛男裝扮服飾,沒想到新來的藝術教師艾尼卡走錯了教室,而麥斯瞬間就被她吸引了。而在這之前史杜波帶麥斯去夜店,果然吸引了辣妹曼蒂,甚至剛被克勞斯拋棄的蜜莉安也看上了麥斯,一番爭奪後麥斯與蜜莉安上了床。

  第二天早上麥斯急急向史杜波求救,因為他已認清他的真命天女是艾尼卡。於是史杜波提出他的實驗理論,要麥斯恢復原本溫柔的一面,沒想到更獲蜜莉安的芳心,因為她感受到男人真正的關懷她。

  麥斯在音樂會中遇見艾尼卡,原來兩人都是桑琪士吉他大師迷。於是在心靈頻率相通下,麥斯與艾尼卡一起晚餐,甚至坐看星星至天亮,兩人同時感受到戀愛甜蜜的滋味。

  麥斯回住處時竟發現蜜莉安竟然住進他的房內,甚至脫光衣服在床上等他。麥斯直接表明他不愛她,沒想到蜜莉安竟然要跳樓自殺,不得已麥斯只好假意敷衍她,甚至假裝懦弱洗廁所,將猛男的形象完全拋開,但愈是如此愈讓蜜莉安著迷。麥斯心思一計,他要史杜波去勾引蜜莉安,沒想到蜜莉安沒反應,反倒是史杜波對蜜莉安看對了眼。而更慘的是蜜莉安在書店遇見艾尼卡,兩人竟然是舊識,在談起最近的男友時,兩人都叫麥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艾尼卡為學校舉行的藝術展覽,果然蜜莉安與艾尼卡同時出現,麥斯被發現腳踏兩條船,艾尼卡很生氣當場與他決裂。麥斯傷心地請病假,直到艾尼卡在大禮堂為學生舉辦辯論時,麥斯勇敢地介入,校長也開明地要麥斯與艾尼卡作一番自我論述,最終依然不獲諒解,麥斯只好傷心離去,而艾尼卡其實是舉棋不定,終因學生的一句話而醒悟,顧不得自尊心急追而出,而最終史杜波與蜜莉安也從對方找到真愛。

◎ 劇情分析

  愛情之所以很吸引人,因為男女雙方都具備了不確定性的元素。初步的試探是為了尋求兩人共同的焦聚,從而能在互動中展現自己與對方的類同。如果由此而發現彼此的頻率相通,愛情便能獲得終極目標,反之則註定會是失敗的一場戀愛。

  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樣的論調。提出這樣的論說是否有科學上的佐證不得而知,但其實倒真的是有人認真地在執行。

  其實男女雙方貴在相知相惜,能夠有緣份相聚在一起應該是一種福份,但許多男女朋友在交往過一陣子後,感情就起了變化,大部份的原因除了佔有慾太過強烈之外,就是對於另一半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只要有先入為主的關念,兩造的爭執是遲早必然的事。或許是因東西方國情的不同,兩方對愛情的認定總有著許多的不同,但原則上對愛情的專一與真意的認定是相同的。

  麥斯真誠地對待蜜莉安,但蜜莉安的前男友回來找她,蜜莉安立刻吃回頭草,這種現象並不在少數,原因並不是只有一個,畢竟人的情緒還得依靠其背後的各種情況。雖然大部份是人心態的問題,當心隨境轉之際,其實發生什麼事而作出什麼判斷連當事人都無暇深思的。情愛慾望常使人沖昏了頭,能在當下作出理性判斷與回應的其實是少數的。

  以麥斯為例,當時信誓旦旦地追求蜜莉安,雖然蜜莉安確實傷了他的心,但當他遇見艾尼卡的當下,立刻整個觀點作了極大的改變。這顯然在當時他對蜜莉安的感情是相當不確定的。但為何能告訴自己眼前的艾尼卡就是真命天女呢?憑著外表是否就能嗅出其中的端倪?答案應該也有多面向的詮釋的。

  有時一眼望去,突然看見令自己動心的異性,從佛學的角度而言,那是過去世兩人曾經種過善緣,所謂的善緣解釋甚廣,如夫妻、兄妹、親屬、朋友或曾對彼此有過恩情都是。只是因為我們前一世的六識在過往之時都已滅失,今世的六識是全新的,故喪失了記憶。然而第七識末那的遍計執性,種下了許多種子在八識之中,並形成一種習氣,當下一次的緣份到來之際,自然會開花結果,對不認識的人有兩極化的善惡對待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這部影片直接的訴求並非只有針對某一方,男人與女人在愛情這個角度上他們要的是什麼?其實誰也沒把握說個準。史杜波的理論太過剛性了,因為愛情是屬於「心」的問題,如何為「心」做出有條理有系統的圖表與統計呢?也因此在最後史杜波的理論失敗,而他自己也違背原先所堅持的理論,自己雖非猛男,但還是贏得蜜莉安的芳心。

  我們不能指責麥斯見異思遷。所謂先來後到的規則有時在愛情這條路上反而顯得諷刺。麥斯對艾尼卡一見鍾情的原因是什麼?僅從外表是否真能判斷自己的抉擇是對或錯?但若不是從外表豈有所謂的感覺?「氣質」也是一種抽象的感觸,不管如何辯解,麥斯以外表的色相來評估對另一半的好惡是無庸置疑的。但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一點呢?

  但我們也不應否認男女在剛見面的一種奇特現象,現在的年輕人說是「放電」,真的像被電流電到的說詞未免太過,但會影響體內的賀爾蒙分泌倒是實情。在彼此都看對眼的同時,一場天雷勾動地火的觸動於焉展開,這是相當自然的人性對待,如果套用許多公式或分類,豈不是自尋煩惱?

  這所高中的女校長史杜爾博士是一個關鍵,她的開明與公正的作風是值得我們借鏡的,由於她的主動與堅持,使得已經鬧翻的麥斯與艾尼卡也像學生一樣,透過辯論提出辯解與說明,這是相當文明而先進的作法,若是在台灣,是否有校長願淌這種渾水是個問題。而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一個校長能真正獨當一面有著自己的想法,而非處處附和上級單位的考察與掣肘。

  艾尼卡一時間無法接受麥斯的說詞,這是可以諒解的,畢竟麥斯左右逢源,而且又是自己的友人,說什麼都很難令人接受的,但學生的觀點是當事人永遠都是太過主觀,因此很多事情都從「我」的角度去思索,自然很難獲得協調。然而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若是真的愛一個人,又何必在意他所犯的錯誤呢?

  犯錯幾乎是無人能避免的,問題是下一步呢?如果一再犯錯那才是無可原諒,但若連下一步都不肯給對方機會,那豈不是太過固執?艾尼卡所幸也是個能夠把握當下的人,學生的那番話立刻觸動她猶豫不決的心靈,於是當下她立刻知道自己的答案,毫不猶豫地衝出門去,畢竟真愛難尋啊!何況麥斯這種「好人」,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已成了稀有動物。

  本片是以幽默喜劇的手法貫穿全劇,一向給人嚴肅印象的德國電影能拍出這種成績倒是令人相當意外,尤其在段落的轉折中層次相當分明,節奏自然也就相當清楚而明快了,看完本片讓人神清氣爽,也不失是上乘的娛樂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