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靈魂餐廳(Soul Kitchen)

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 
演員:亞當.布斯杜克斯(Adam Bousdoukos)
   畢羅.優雷(Birol Unel)
德國 / 2009年 / 96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榮獲威尼斯影展評審獎
一個打破常規的餐廳,將帶給眾人無限感動...。

◎ 劇情簡介     

  辛諾斯在廢棄鐵道旁買下一間倉庫,並改建為餐廳,來光顧的客人只求飽餐,倒也不太注重品味。但女友娜汀突然被調到上海,她要求辛諾斯一起同行未果,娜汀只好建議兩人以視訊互動以慰彼此相思之苦。而這期間辛諾斯為了搬洗碗機不慎傷了背脊,娜汀在離去前介紹他去看一名整脊師安娜。

  國稅局的女稅務員夏斯特到店裡拿走音響器材,以補足欠稅的款項。而辛諾斯的建設中介公司友人紐曼看上他這家餐廳,當然也有另外的富商也相當注目,但辛諾斯完全不為所動。紐曼於是打電話向有關單位檢舉,謂他在餐廳用餐導致食物中毒。於是有關單位來檢視要求餐廳全面改善。

  辛諾斯的哥哥伊里亞斯在獄中服刑,但能每星期假釋外出,若有固定工作則每天都能出來,辛諾斯只好簽名證明伊里亞斯確實在餐廳工作。而一名在高檔餐廳的廚師夏恩因脾氣暴躁而被辭退,辛諾斯網羅他到餐廳工作,但反而不受以前客戶的歡迎。辛諾斯答應友人來餐廳練習搖滾樂,慢慢變成餐廳的演出,沒想到客人全部回籠,生意更勝從前。在打烊後去夜店,伊里亞斯與女服務生露西亞有了感情的進展,伊里亞斯一再交代辛諾斯,不可讓她知道現在尚在坐牢的事實。

  辛諾斯自己也有困擾,他受不了與娜汀的兩地相思,決定將餐廳交給哥哥經營,自己欲往上海與女友會合。但沒想到娜汀突然回來奔喪,因她的奶奶去世了,而讓辛諾斯傷感的是娜汀竟帶回一名中國男友;更慘的是伊里亞斯原性不改,被紐曼設局詐賭,一下子就把餐廳全部輸光了。辛諾斯不得已夥同友人侵入紐曼公司偷出那些借據及讓渡證明,但在追逐中那些文件被風吹走不見蹤影。

  安娜帶辛諾斯去見碎骨大師卡馬,終於醫好了他的背脊,兩人感情也急速昇溫,但餐廳卻遭法院法拍,辛諾斯向娜汀借了二十萬的支票,在關鍵時刻富商喉嚨被喉糖卡住時以二十萬及口袋內的十五元得標,於是餐廳又重回辛諾斯的手中,他準備呼喚過去的夥伴及顧客再度回來,夏恩主廚當然也名列其中。

◎ 劇情分析

  資訊社會的爆炸使得這個世界的各種面向變得更為多樣化起來,於是後續的可能性不僅讓人應接不暇,甚至在承納之際產生更多的困頓。土耳其裔的德國導演法提阿金便是擅長處理這種現象的高手。「靈魂餐廳」在他掌鏡詮釋下,讓我們看到了多樣文化匯聚的現象,也延展了多面向的心靈思考。不同的文化撞擊在一起會有兩種現象,一是強烈對抗;另一種則是相互融合。而這些交會也必然會影響到每個人的命運甚至性格。尤其在所謂社會邊緣人物的互動變化將產生令人訝異的結局。

  辛諾斯的移民性格強烈地展現母國的強悍以及居地國的紀律文化,於是辛諾斯的靈魂其實是顯得無力驅動甚至是尷尬而被動的。他的女友被調到中國上海,這又是另一種的文化交聚,甚至最後娜汀帶回的是一名中國的男友,這些在過去不見得會放在檯面上的交集,如今卻顯得司空見慣。由於地球村的理念,使得國與國之間不再有著傳統的隔閡與阻絕,在極度透明的交融中,就不免有新舊對比的緬懷,從而引動靈魂的弦音。

  高檔的美食與庶民的漢堡薯條也必然有著辯證,食物原本只是為了裹腹,但當情境提昇到另一層次之際,外在的食物也必然要重新看待的。同樣的道理,原本是鐵道旁的倉庫透過辛諾斯的經營,逐漸蛻變為一家餐廳。而這個觀點是由外來移民另類的看法與傑作,本地的德國人說什麼也無法作這種改變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建築商經紀人也只能在餐廳起色後才會注目到這個區塊。

  辛諾斯與娜汀的交往是個異數,看得出來辛諾斯的粗魯豪放與女友家族的嚴謹是格格不入的,而娜汀愛上的辛諾斯應該是著重在他的異國風情,這與娜汀從中國帶回的矮小東方人是可以詮釋娜汀的心靈渴求,在變化萬端的世態中,娜汀這種異國激情衝擊一點也不足為奇的。

  法提阿金以強烈的意識流轉化為許多無厘頭的行為,如關在監獄的伊里亞斯可以混入夜店中以強暴的手段搬走音響,這些行徑是在文化交織後噴洒而出的火花,但似乎也正巧以這樣的行為激盪了這種困頓的現象。其實從某種層面來看,這似乎又是現代人的既定命運,當生命被逼壓到近乎絕境的同時,在那臨界點的片刻猶豫後,甚至不經過考量必然會採取類似的回應。

  犯罪坐牢是伊里亞斯不可告人之恥辱,縱然一星期可假釋一次,但他依然故我。賭博是他的罩門,相信他之前會入獄應該也與賭博有關。記得一名經濟學家說:將全世界的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一年後又會恢復原狀。這句話應用在伊里亞斯身上是相當準確的,問題是伊里亞斯為何會如此?他向家鄉的人謊稱在德國挖井,但離鄉背井的環境中是什麼原因逼他走向困頓之路?

  某種程度上可看出辛諾斯暴烈的性格,這應該是對移民環境的猶豫與憤怒,因為一切不如他的想像,世間萬物不是如此可輕易地掌握,親密的愛人瞬間就必須遠渡重洋到中國,一切周遭的事變得虛幻而不可捉摸起來,真正可以確定的應該只有身上背脊的傷痛吧。

  整脊師安娜與辛諾斯的互動是有趣而漸進的,這是導演的弦外之音,彼此有了感覺,但卻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最後安娜帶他去找土耳其整脊專家卡馬,傳統的療法看起來與這個社會的氛圍格格不入,但卻又是如此的神效,這些戲劇情節被併置其中,看似混雜亂置,但這不正是現今文化強烈衝突的必然各自顯現?

  辛諾斯的餐廳猶如他的處境,必然要接納各種文化的特質,外面的各種元素不斷地匯聚在餐廳中,庶民的漢堡薯條與高檔飲食併置其中,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也必然有著不同的文化展現。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這個餐廳就變成大家在面對失落時刻唯一可以尋求寄託的所在,就算喧囂不已,但在激盪之後,茫亂的靈魂就會找到安頓的所在,在每個角落收容著新舊衝突後的惶惶不安,從而在人與人之間便延展出新的意義與關係。

  失去餐廳的辛諾斯同時也失去了女友娜汀,這對他而言是情何以堪,但在衡量輕重後,他決定竭盡全力找回餐廳,但這卻得回頭找娜汀,而他與娜汀尋求「和解」的是一道金黃色的炸薯條,這道簡單的食物,也許是當年他們兩人共同的記憶,或者也是一種認知和認同,在這份頻率相通的情懷中,娜汀適時提供了奧援。

  辛諾斯僥倖贖回了餐廳,但之前潛入公司偷走讓渡文件的行為卻是混亂曖昧的,在是非對錯之間也因為靈魂劇烈震盪而令人陷入五里霧中。猶如影片中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就是一個邊緣社會的縮影,這兒離德國很遠;離土耳其也不近,他們努力地嚐試不同的食材,期望從中找尋一種共鳴。

  其實再怎麼尋找,這種共鳴一直在各人心中,在強烈對比中意圖尋獲一種絕對雖然必須付出代價,但若無這些過程卻絕對無法獲得答案,就如那一場性愛派對中,是催情激盪,但卻也是落入深淵的開始。「靈魂餐廳」敘述的正是雜亂的各種現代文化交流中,雖是一種現象,但也只是一種過程。

里歐的房間(Leo’s Room)

導演:安立奎‧布奇奇歐(Enrique Buchichio) 
演員:馬丁‧羅德里格斯(Martin Rodriguez) 
   瑟希莉亞‧柯塞蘿(Cecilia Cosero)
秘魯 / 2010年 / 94分鐘 / 輔導級

兩個無助的靈魂,如何替彼此找到生命出口…。

◎ 劇情簡介     

  里歐的畢業論文遲遲無法完成,但更令他困惑的是每次與女友安德莉作愛時,總是不舉而讓情況相當沮喪,里歐總是尷尬地表示要回去讀書,安德莉要里歐去看心理醫師胡安,里歐不置可否。

  安德莉送里歐一隻狗,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里歐狀況如昔,於是安德莉提出分手的要求。里歐於是開始上網,第一次以尼可的名字約一名男網友出來,里歐帶他回自己臥室,房東菲利普一天到晚吸食大麻,盯著電視,一點也不管里歐帶誰回來。但男網友不想接吻只想發洩,於是里歐也放棄了。

  里歐去看心理醫生胡安,出來後在超商遇見一名小學同學卡蘿,卡蘿不僅沮喪,且在外塑膠袋破裂東西掉了一地,里歐上前協助將東西撿回並開玩笑地說以前卡蘿曾拒絕他的求愛。

  里歐在車上遇見自己心儀的男子,竟也主動搭訕。他也關心卡蘿,打電話去她家,是她室友阿莉夏接的,里歐想起卡蘿姐姐拉蒂莎與他哥哥哈維是同班同學,但室友卻告訴他卡蘿在睡覺。

  里歐終於找到一名叫賽巴的人,兩人如乾柴烈火廝黏在一起,沒想到卡蘿來訪,這使兩人慌了手腳,但最終還是假裝一起在房內作功課,然後勇敢地打開房間去面對。菲利普警告里歐,謂卡蘿這女孩看起來是遇上了極大的困擾。

  里歐找到卡蘿,看她正在吃藥,追問之下才知她吃的是抗憂鬱症的藥,但卡蘿卻堅不說出原因。而賽巴希望能得到里歐的愛,但里歐此時卻開始矛盾與掙扎起來。這一日里歐去找胡安,但胡安正好不在,於是里歐轉而去找卡蘿的姐姐拉蒂莎。透過姐夫阿達瓦的敘述,里歐終於知道了大概。原來卡蘿很喜歡姐姐的兒子奧斯丁,但在帶他去公園時卻發生了意外導致奧斯丁的死亡,這才使得卡蘿一直內疚而封閉自己的心靈。

  里歐似乎從中理出自己困頓的所在,這一日向哥哥借了車子一直開到野外,從寬闊的視野中,里歐似乎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向,也走出了自己的心靈房間。

◎ 劇情分析

  或許現在社會的訊息透過電腦網路的傳遞,使得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顯得更多樣而複雜。很多心理或生理的問題都無法從親人的教導中學習,只能自己盲目地追逐測試,甚至有時會將自己關在房間內而成為宅男或宅女。

  其實「里歐的房間」指的是無法走出心靈的抉擇與困頓,每個人似乎都可能在不同的年齡中遇上不同的困擾或挫敗,而這些事情不見得能與父母分享或尋求救助,唯一的方式似乎也只能暗自摸索了。

  某些程度可以相信,里歐是有同性戀的傾向,問題是他在環境中必須以異性戀的型態出現,母親期待他帶女友回來,但母親卻無法明瞭里歐的困擾,或許里歐也是異性戀,但內在的心靈悸動指引著他走向另一條他尚未認知的道路,於是透過網路,里歐輕易地與幾名網友見面,但這些人都只是意圖尋求慾望的發洩,不是里歐自認為的同性之愛。

  但里歐真的是同性戀嗎?在與女友的作愛一再受挫後,讓他更堅定這方面的想法。但事情也不見得完全像他所想的這般單純,於是里歐的心境陷入另一種空茫,他四下搜尋,卻找不到出去的門窗,他警覺自己被關閉在一個心靈的房間,求出無期。

  房東菲利普也是一樣,他整天吸著大麻,看著電視,這似乎就是他的人生。其實他與里歐一樣也被自己關在一間心靈的房間內,如果不試圖走出去,這個房間最後必定讓人窒息而亡。

  里歐的女友要他去看心理醫生,同時也提出分手的要求,這讓里歐有了更正當的理由放肆自己在同志中尋找自以為是的愛情。里歐的困擾是他兼具男女的特質,他無法為自己解說清楚自己真正的慾望方向。雖然他幸運遇上了賽巴,這是讓他一見就動心的男人,而賽巴似乎也從里歐身上獲得了愛的啟發,原本這會是一次完美的邂逅與結合,但偏偏此時里歐又遇上了小學同學卡蘿。

  一看卡蘿她憂鬱的表情立刻知道她也是被鎖在自己心靈房間的人,直到最後才知道她也是一位內疚自責而將自己鎖在房間的人。

  其實這只是兩種層面的代表,每個人都似乎有著不同的面向困頓,如何去面對與解決變成每個人生命過程中必然的課題,有時因為面對著未知,於是好奇心的驅使下,便有了嚐試的衝動,或許也是一種賭博心態,畢竟生命的未來不可預知,但當下若未嚐試則是一種漏失,當一切都成過往雲煙時,則不免惆悵失落。

  里歐抱的正是這種心態,殊不知更多的企求,反倒令自己有更多的困惑,這也是女友面對他的消極態度後決定要離開他。但里歐在當時並未體會到自己的心靈缺失,女友的離去反而讓他如飛出鳥籠的小鳥。

  里歐小學時就曾向卡蘿示愛,雖然被卡蘿拒絕,但多少也呈現了里歐的性向。然而這份好感並未隨時間而煙消霧散,反而在再度重逢的當下有了不一樣的感受。而這份感受在經過時間累積與發酵後,讓里歐開始認真地面對異性戀的可能。

  如果里歐確定是異性戀,那當時他上網去找同性戀者那是必須要有很大的勇氣;同理,若里歐確定是同性戀者,那他回頭向卡蘿敞開胸懷,這也是要有更大的勇氣。這應該是屬於「抉擇」的故事,從勇敢的抉擇中從而確定自己日後的生命型態,同時也由此而打開囚禁自我的心靈死結。

  里歐為何一直無法完成畢業論文?其實說穿了他雙腳陷入泥淖當中,分不清楚自己欲往那個方向,因為朝那個方向似乎都是一種困頓。透過心理醫師的互動,里歐慢慢理出自己的困擾,在男人與女人之間他可能必須作一選擇,這個答案其實原本相當明確,但因為年輕的率性與執迷誘惑,讓里歐陷入了一番的心靈掙扎。

  其實里歐面對的不只是男人與女人的問題,而是更要面對自我。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講的正是「心」的問題,里歐不曾面對自我,反倒是不斷地向外追求,這份的動力絕對無法為里歐帶來滿足的心靈,問題是人必須在各種問題中確定自己的見解與認知,否則不斷地向外追索,不管同性與異性,勢必都無法得到自己認定的答案的。

  里歐最後向哥哥借了車子到野外,這是一種象徵的手法,全面收攏了里歐散發的訊息,觀眾也隨著里歐的心境變化走出了隂影,隨著亮麗寬廣的場景帶給我們的是無限希望,較之於里歐的房間;或者卡蘿賴床不起的空間,多少是有一點正面動力的。

  被形容為拉丁美洲新浪潮導演安立奎‧布奇奇歐是世界影壇的另一股希望,烏拉圭籍的他自編自導,多少也透發了拉丁美洲的一些現象,雖然如此,導演的呈現其實也是全世界年輕朋友的困擾與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也不是現在才有,在每個世代其實都有相同或類比的問題。

  台灣會不會有里歐的現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希望這部影片能提供台灣年輕人一份省思的依據,也期望提供更多面向的思考。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瀧之白絲 / 東京進行曲(The Water Magician / Tokyo March).

演:溝口健二(Kenji Mizoguchi)
禮讚:這是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得主的日本知名導演溝口健二的代表作之一

◎ 劇情簡介     

( 一 ) 瀧之白絲(The Water Magician)

    導演:溝口健二(Kenji Mizoguchi)
    主演:岡田時彥、入江肩子   
    日本 / 1933年 / 98分鐘 / 普通級 
瀧之白絲中的「水藝」是相當神奇的,就算是以現今的目光來看也是相當搶眼而引人注目…                           

  一八九O年亦即明治二十三年,一輛馬車竟被人力車超越了,禁不起車上的水藝人瀧之白絲的譏諷,馬車夫村越欣彌揚鞭快趕,雖超越了人力車,但馬車的車軸卻毀損了,為了將瀧之白絲準時送達,欣彌騎馬載瀧之白絲到目的地。瀧之白絲對欣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在現場發現欣彌留下的一本法律的書籍。

  在一個夜晚瀧之白絲在一座橋上發現一個男人側睡橋上,她為他蓋上毯子,才發現男子正是欣彌。原來欣彌損壞馬車後被辭退,他只能四下流浪,原名水島友的瀧之白絲知道他的志向是到東京唸法律,於是資助他三十元,並答應每個月寄錢給他,水島友當夜也委身於欣彌。

  欣彌到了東京租屋在一戶豪宅面前,期望將來有朝一日也能出人頭地。而水島友因冬天將至,收入漸漸減少,甚至最後下雪後整個團的運作全停止了。一名放高利貸的岩淵剛藏時常來壓榨團內的人,就連團長也深受其害。團長的妻子阿銀偷水島友的錢被發現,但阿銀說是因母親生病欲探視缺盤纏,水島友不忍心,遂把錢給阿銀,沒想到阿銀是跟著男友私奔了。

  另外團內一名女子撫子與權次相戀,但岩淵欲染指撫子,所幸水島友拿錢給二人,資助二人在深夜逃走。團長相當不諒解,謂欠岩淵的錢要由水島友代償,水島友不以為意只覺得幫助別人作了好事,心情就顯得相當愉快。

  接下來下一站的演出被取消,而欣彌又來信表示若無錢他將打工自助,水島友百般無奈只好去向一名掌櫃借錢,但掌櫃欲強暴她,水島友憤怒地離去。不得已她只好轉向岩淵借錢,岩淵早有計畫,他夥同飛刀手阿南在半途搶走水島友剛借的三百元,但阿南的飛刀留在原地,水島友知道是岩淵的詭計,上門催討,岩淵欲強暴她反被水島友刺死。

  水島友為了見欣彌一面趕到了東京,但不曾見到欣彌,只好把錢留下,但遭警方逮捕。水島友半路跳下火車逃到在賣麵的新藏家中,夫妻倆收留她但依然被警方逮到。在開庭日擔任代理檢察官的欣彌要水島友說出實話,水島友道出真相咬舌自盡,而欣彌也在幾天後舉槍自盡於河邊。

以下是瀧之白絲 (The Water Magician)的預告影片

( 二 ) 東京進行曲(Tokyo March)

   導演:溝口健二(Kenji Mizoguchi)
   主演:入江肩子、夏川靜枝
   日本 / 1929年 / 28分鐘 / 普通級
家境不佳又在母親獨力撫養下的道代畢竟最終是抵抗不過大環境的壓迫的…                            

  道代的母親送給女兒一只戒指,那是她父親留給她的。母親死後道代被賣到酒家當藝妲。而藤本良樹很早就認識了道代,沒想到會在酒家中見到她。但愛上花名折枝的道代還有良樹的同事佐久間,以及良樹的父親。

  父親在一次酒後欲強暴折枝卻發現她手上的戒指,這才知道折枝是他女兒,遂開了一萬元支票為她贖身,但當知道兒子也愛上折枝時,只好痛苦說出真相,雖然一時無法接受,但最終也只能將折枝讓給好友佐久間,傷心的良樹只能遠渡重洋到了美國。

以下是東京進行曲(Tokyo March)的預告影片

 


 ◎ 劇情分析

  溝口健二是日本重要的導演之一,早在一九二O年代他就開始拍片,「瀧之白絲」是一九三三年的作品,而「東京進行曲」則為一九二九年完成的。那個時期都是無聲電影的時代,但可以配合上字幕或者事後的旁白,在當時也是相當吸引觀眾的。

  瀧之白絲中的「水藝」是相當神奇的,就算是以現今的目光來看也是相當搶眼而引人注目。一名江湖賣藝的奇女子,始終以善良熱情的心去幫助別人,她看上了欣彌也幫助他完成法律的學業,期望將來心上人能出人頭地,自己也能沾光。在中國古代的故事中有著太多類似的情節,只是中國的故事好像大部份都是男人負了心,而日本的欣彌卻無視於自己已經功成名就,卻為了義氣而自己飲彈而亡。

  這樣高超的情理對待,在現今的社會實在難找了,透過無聲電影我們看到了過去真實情境的重現;就連感情夾雜的義理也顯得彌足珍貴。

  劇本的轉折是多樣化的,雖然有些老式,但在當時可算是相當成功的一齣戲。水島友這名奇女子樂於助人的個性實在讓人感佩,而導演將這些受到她資助的人最終在情節中都有了呼應,於是劇本的結構與厚度便有了某種程度的力道。

  明治時期是個維新時代,馬車是當時的產物之一,也就是從國外引進的文明,與人力車相較確是文明的象徵,但最後馬車軸心毀損而引燃了故事的開端,也是男女主角認識的開始。雖然有著東方式的邂逅情節,但卻延展了一段令人側目的新時代戀情。

  水島友的獨立精神與作為較之廿世紀末的女性主義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導演不見得有這方面的刻意雕琢,只為了成就情節與結構的動人燦爛,但整部戲的主軸放在水島友身上卻是無庸置疑的。

  「愛情」應該是當時極力標榜的,是一種期待與願望,身為流浪藝人的水島友何嘗不想與其他女人一樣,嫁個有出息又位居高層社會的男人當依靠?也許可以把欣彌當作投資的對象,但相信若欣彌最終無法考上檢察官,水島友應該也不會見怪的。她抱持的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愛。其實也不是只有無聲電影時代的主題是如此,就算現在的影片基調,其實也是八九不離十的。

  有許多部現代重拍的電影,其實有著太多與瀧之白絲有著異曲同工的主旨與結構,這也突顯一個事實,人性與行為模式大體是相同的,從「瀧」片中我們大體上可以得到許多認知。

  「東京進行曲」的故事更是如此,在台灣台語片大行其道之際,這樣的情節就有如過江之鯽。家境不佳又在母親獨力撫養下的道代畢竟最終是抵抗不過大環境的壓迫的。台灣鄉下有許多類似的家庭,有的父母為人作保,女兒最終流落入風塵的比比皆是。

  父子同時看上一個女子的戲當然也很多,但溝口健二拍來卻顯得自然而與眾不同。無聲電影是因為沒有現場收音的技術;更沒有後製的對嘴配音,因此依賴字幕(默片時期的手法)的輔助,也多了旁白的功能。

  旁白有時直接呈現演員當時的口白表現,但大體而言卻都是情境的詮釋與劇情的推演。道代與良樹的認識是相當用心經營的,替良樹撿網球,但就是丟不過網牆,這樣天真浪漫的少女很快就深深打動了良樹。

  良樹的父親萬萬沒想到自己看上的女子,竟然是自己的私生女,這是上蒼的懲罰與責難嗎?再加上兄妹相戀,更增添了父親的悲鳴。以現今的角度而言,這樣的情節是洒狗血。但卻不能否認這樣的鋪排其實才能震撼人心。

  情節中的轉折讓觀眾有了意料之外,這是編劇一個必備的條件。「東」片雖短短廿八分鐘,但卻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因為鋪陳的成功,讓每個角色不會顯得平面,在十足發揮之後角色的性格便顯得相當立體化了。佐久間原本要嘲弄好友良樹不曾去上酒家,沒想到良樹一下子就愛上了折枝,也就是原本的道代;而難堪的是佐久間竟然也愛上了折枝,於是包括良樹之父的介入而成的多角關係,當然在愛的抉擇中必然會有精彩的展現了。

  最後的結局有些草率,靠著獨白解說立刻將這些情節的不足作了修整,但不失為一種極佳的詮釋創意,事實上在一九二九年的時刻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兩部搭在一起的佳作,使我們回顧了將近一百年前的電影呈現,我們在比較與欣賞之餘,其實應該花更多的精神作自我省思:一九三O年我們的國片何在呢?

愛情對白(Copie Conforme)

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演員: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
   威廉.席麥爾(William Shimell)
法國 / 2010年 / 100分鐘 / 輔導級
禮讚:2010年第63屆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內容上,它是哲學電影,主題雖然嚴肅,卻不沈重,老實說,每個議題都發人深省…

◎ 劇情簡介     

  英國作家詹姆斯.米勒以英文寫了一本「原版拷貝」的藝術評論,由馬可.蘭奇翻成義大利文,今天在托斯卡尼的鎮上舉行新書發表會。一名開贗品古董店的女人買了六本書,但因兒子朱利安一直吵著肚子餓,女人只好留電話給馬可,請他轉交給詹姆斯。

  詹姆斯在星期日這個早晨應邀前來,但他卻不希望待在地下室改建的店內,只想隨意走走或喝一杯咖啡。於是女人開車帶詹姆斯沒目的地四處漫遊。

  在車上詹姆斯為六本書簽名,其中一本是給女人的姐姐瑪莉。兩人談起仿品或仿得好其實也勝過真的,譬如瑪莉是經營人工珠寶,她樂在其中而且不必擔心珠寶被偷。車子繼續往一座博物館開去,女人保證那是有趣的地方,也談到瑪莉的先生有口吃的毛病,但瑪莉也樂在其中,因為這不會太過複雜,詹姆斯喜歡這個論點,但女人相當不以為然。詹姆斯提及人類會忘記人生的目的以及存在的目的,但女人不同意也沒興趣這個議題。

  詹姆斯講了一個笑話,沒想到女人提早說出了答案並嘲弄這是很爛的笑話,弄得尷尬不已,但詹姆斯說可樂也可以成為藝術品,賈士伯瓊斯及安迪沃荷就曾展出過。沿途詹姆斯自嘲也許下一部作品應寫柏樹與藝術品的關係。

  他們來到一座教堂,很多結婚的新人都來這兒拍照。旁側的美術館有一幅「繆斯波琳妮亞」的摹本,這幅掌管聖歌女神的畫像一直被認為是原作,直到二十世紀才確定是那不勒斯的鐵匠所繪,而真品現存在赫可拉寧。但詹姆斯不以為然,他認為雖然有趣但了無新意。同時他也提出蒙娜麗莎的真品應該是「焦孔達」那個真人才是,詹姆斯最在意的反而是瑪莉的老公,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原作。

  兩人談及這本新書的創作泉源,那是在西紐利亞廣場看到一對母子背影以及對話得到的靈感。女人不自覺地流下淚水,因為詹姆斯說的母子正好像是她與朱利安啊!於是兩人談話就像夫妻般愈來愈緊密也愈衝突。兩人似乎會情不自禁扮演著另一半,甚至來到十五年前女人結婚的旅館前,並且到三樓九號共處,一切好像又回到剛結婚的年代,只可惜詹姆斯九點要去搭車,而此刻已經八點。

◎ 劇情分析

  電影依仗的是大量的映象畫面,透過光影與動作或符徵來詮釋故事的進展與意旨。對白在電影中是會被極度精簡的。「愛情對白」反其道而行,不僅大量起用對白,辦證了藝術真偽的真諦,從而拓染了生命形態的虛與實,在這些從日常生活中抽離而出的經驗點滴,逐步呼應了一些見地與生命態度。不僅充斥了舞台劇的三一律,也應用了接龍的呈現觀點,是導演阿巴斯改變風格的一部重要的作品,雖然整體並未受到影展的全面肯定,但卻讓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拿下坎城影展的影后榮冠。

  從「原作」與「複製」的辯證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古董傢俱為例,在清朝時仿製明朝的「圈椅」,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圈椅是真正的古董;但難道清朝的圈椅就不能歸納為圈椅?

  詹姆斯的見解其實是偏向不分別,當複製品與原作呈現相同的美感之際,在那當下再分真假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告訴你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你的感受當然會有一種專注的喜悅性,但當告訴你這是千千萬萬的複製品之一時,這件藝術品剎那在心目中變得一文不值。其實這是「心」的改變,無關乎真偽。

  詹姆斯曾提及「蒙娜麗莎」真正的原作是畫中的女人,因為透過畫筆,這個女人便被拷貝了。因此他極度質疑在這虛與實之間的論述,一切不應在外在的對待,而是當下的認知價值。

  女人的出現其實是詹姆斯的生活投射。面對藝術品如此,那麼面對生活又是如何看待呢?女人結婚十五年,但丈夫一直在外打拼,有一次難得的相聚,女人刻意打扮,但從浴室出來時,男人已經睡著了。詹姆斯的辯證不是男人不愛她,而是男人太累了。他同時指出女人曾載她兒子開車在高速公路上打瞌睡,難道是她不愛她兒子?

  這些似乎也都是當下認知的問題,每個人都一樣,有什麼主觀的看法、見解自然會有不同的詮釋。談話的議題更進一步拓染到生活中更瑣碎的事,舉凡母親與小孩走路時一前一後的疏離,這樣一記重拳擊在女人身上,她不自覺地掉下淚來。

  女人有太多的疏忽,她的情緒驅動著思惟,但不見得是活在貼切之中。在新書發表會中,她急著要離開,但為了留電話給詹姆斯,卻找不到一支筆,最後還是兒子朱利安借她筆才解除了尷尬。這個小細節反應了女人的性格與態度,也從而疊印了詹姆斯的婚姻現象。

  這是一段若真卻假的男女互動;或者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從鏡中的映照,女人開車時對於因有情況而擔擱在馬路上的人不禁發出微詞責備,這是相當自我的觀念,若女人當時的位置是在馬路上,她的看法是會完全不一樣的。這情形其實是適用在每一個人身上,只是每個人都不太願意自我省思罷了。

  這個世上的種種現象其實已經有了既定的思考模式,所有的人似乎都必須依循這個模式進行所有的互動,而這種格局就是詹姆斯所說的有趣但了無新意。其實我們只要站在街上觀看路上的人際互動,很容易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行為痕跡,換句話說人的生活模式原則上大體是相同的。詹姆斯在西紐利亞廣場得到的靈感使得女人惶恐落淚,但從大衛雕像的真偽他才寫出這本藝術評論。縱然真正的大衛雕像典藏在法國舞蹈學院,但佛羅倫斯的大衛雕像反而更令人有著感動。因為這樣的實證,更加闡明了詹姆斯新書的立論。

  有趣的是,詹姆斯與女人不斷地自我辯證,但有時會抽身而出去聽電話,這份留白便帶給連續辯證中有了喘息的機會,但也給兩個人有了冷靜思考的重新看待。在這機緣介入的咖啡店胖太太就以旁觀者的態度大大讚許詹姆斯是個好丈夫。因為別的丈夫在假日都在床上補眠,而他竟能陪妻子來喝咖啡。胖太太的看法有許多是正確的,但其實也掉入了真實與虛幻之間,是不是真的夫妻其實不重要,而是當時自己的見解愉悅便也足夠了。

  每天我們面對的現象究竟是否真實?若不是真實為何你有如此多的感受甚至各種情緒?若是真實,為何你什麼也無法掌握?女人面對鏡頭用心地塗上口紅,戴上了適配的耳環,是女人從鏡前看見了自我?或是鏡中反射了女人的影像?其實不必管這種內外的辯證,因為鏡子就是中道,鏡子沒有任何情緒,它不會因喜歡就映照更多;也不會不喜歡就不映照,這一段的呈現相當有禪意,但阿巴斯似乎只是若有所感,雖有著意圖高超入門的動力,卻也只能在門外徘徊了。

  或許把這份對白放置在「遊戲」的位階上是最恰當的,不管人與人是應該如何互動,畢竟都在抉擇與分別之中,如何從中找到生命的真諦?在呼應而出的這些對白激盪了生活的現象,於是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十五年前結婚的三樓九號房是一種象徵,如果可以重來,其過程與結果會是如何呢?答案看來是始終如一的。

  「愛情對白」其實要思考的是誰與誰對白?男女只是一種符號,或許冷靜思考必然發現,那只是一個虛幻的我與真實的我之間的對話。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沒有耳朵的兔子(二)Rabbit Without Ears(2)

導演:提爾.史威格(Til Schweiger)
演員:提爾.史威格(Til Schwaiger)
   諾拉.提辛納(Nora Tschirne)
德國 / 2009年 / 124分鐘 / 輔導級

當浪漫的激情褪去,同居相處的 ...

◎ 劇情簡介     

  路多與安娜成為密友後,一直留在安娜的安親班當義工,但兩人生活在一起,路多很多的壞習慣就慢慢突顯了。譬如廚房在使用後路多從不整理;要他回收寶特瓶卻全都藏在衣櫥內,這雖然使得安娜相當不悅,但彼此也能相安無事。

  路多與好友莫里茲常到夜店狂歡,莫里茲吐得一地,但莫里茲卻樂此不疲。路多幫安娜安親班帶孩子上課,他竟然教小孩練習睡覺,路多自己一躺就睡著了,反而受到小孩的嘲弄。

  路多在夜店遇上了過去的女友馬麗,兩人相約吃飯,馬麗不斷地挑逗他,路多不為所動,但卻也已經引起安娜的不悅。而巧的是安娜過去的同學兼男友包雷夫從非洲回來,因沒地方住宿只好暫時寄居在安親班中。

  路多雖然不悅,但卻也無可奈何地同意,只是當他在櫃子中找到一個自慰器及一本安娜記錄與男人交往過的經驗與評論,對於路多的評價是平平,而包雷夫則是不可思議,這使得路多對雷夫又更加反感了。

  半夜安娜欲與路多作愛,但因房間無門,睡在沙發上的雷夫又在打呼,這讓路多無法應付,兩人遂有了爭執。而莫里茲交到了一名拉娜,但因公寓停水,莫里茲上了大號,為了處理這些穢物鬧得雞飛狗跳,路多趕來幫忙,卻也愈幫愈忙。

  路多與安娜的感情到了一個瓶頸,兩人一言不合,於是路多便離家出走,莫里茲找路多參加變裝派對,路多化粧成女人,沒想到竟吸引了一名眼鏡男,兩人都醉得一蹋糊塗,路多竟隨他回到住處,第二天醒來才知昨晚自己雖然沒有「失身」,但兩人曾熱吻,這使得路多立刻拔腿就跑。

  路多與安娜重新談判,但問題是安娜卻與雷夫睡在一起;而路多也與馬麗又有了另一次的激情。雖然兩人都不願在騙對方而告訴對方實情,但卻又再度引起另一番的爭吵。

  路多曾為安親班的孩童作了一隻沒耳朵的兔子,而這樣的暗喻最後又使兩人言歸和好。

◎ 劇情分析

  原本是狗仔記者的路多因在追蹤獨家八卦時,不慎從五星級大飯店屋頂失足跌落,結果一絲不掛地趴在豪門婚宴的場子內,最後法院判決罰他到幼稚園去執行300個小時的志工服務,沒想到幼稚園的老師竟是他小學時常欺負她的安娜,只是在一番折騰後路多與安娜竟成為同居的男友關係。

  第二集延續了路多與安娜持續的關係,只是當男女在感情上有了互動之後,因為能更清楚地看清對方,於是許多的壞習慣便肆無忌憚地攤在對方面前,並視為理所當然。路多與安娜的情形就像一對結婚過的男女,當彼此的關係被定位後,很多原本美好的東西便會產生變化,於是接著而來的就是另類的衝突。

  自從有人類以來,男女之間的感情衝突真是五花八們,但不外乎佔有或分享。專一的感情互動到了現今的社會其實已經起了極大的變化,原因當然是因為每個人接觸的面向太多,在對應關係中就變得更複雜起來。譬如安娜必須體諒路多去與過去的女友馬麗約會,因為馬麗出了問題,她需要向路多請教一些感情的事;而路多也必須容忍安娜以前的舊情人雷夫借住家中,因為他剛從非洲回來。

  西方很多類似開明的風尚慢慢吹到了台灣,許多人可以大方地向另一半表明前男友或前女友的種種,因為以前兩人在一起是過去的事,過去與現在是必須劃分清楚而不可混為一談。

  問題是人性的複雜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雖然抱持著既定的原則,但在情境與氛圍的誘導中,很多的原則最終都會被慾望人性所打敗的。

  或許這是一種新時代的新試煉,兩個適配的男女在情投意合中也極力在追索一些刺激。在常去的夜店中遇上挑逗那是可想而知的。如果這是一種必然,那逃避在宅屋中是否就能完全避免?答案卻也是完全否定的。

  這個世界早已進入了後現代的現象,在看似緊密的環結中其實流露更多的疏離,雖然如此,這種現象也不盡然全都是負數,嚴格地說,這應該是另一種型態的試煉。「沒有耳朵的兔子」會是怎麼樣的慘況?但只要你有心,何嘗不能在沒有耳朵的當下為自己貼上兩片耳朵。只要有心又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呢?

  二十一世紀會有許多現象與變化,這是一種變化之中的既定軌道。想想二十世紀的很多現象是十九世紀的人所不能想像的,但活在二十世紀的人卻覺得稀鬆平常。同樣的道理,二十一世紀的許多變化也是二十世紀的人很難接受的,但不管你同不同意,時代的巨輪只會迅速直行,它幾乎不曾停頓來作任何解釋的。

  其實應該說是風氣改變而慢慢導致社會的習慣有了更動,在慢慢被約定成俗後,便又成了大家認同的體制。雖然如此,唯一不變的卻是每個人的「心」,所謂的不變其實是自古以來的人性始終是如此的複雜而多變,若要真正說變化的焦聚那應該是「心」才是關鍵了。

  路多與安娜同居後便開始有了墮性,兩人妥協的約定路多幾乎都沒有去執行,這並不能說路多有什麼問題,而只是純粹偷懶與不積極。他與安娜倒也相知相惜,若不出現雷夫與馬麗這兩人,他們的感情應該也不至於生變,這當然也是本片的主要事件與主題,當兩人的情感生變之後,是否有機會重新拾回過去的感情?

  人似乎有個劣根性,當手中擁有的時候,總是不知道珍惜,非得等到失去時才會發現其中之珍貴。路多在與安娜分手後,其實兩人心裡都不好過,但問題是兩人都各自去找尋心靈的依託,也都在得知對方又與舊時情人上床後大發雷霆。這應該是人的最大矛盾了,因為每個人永遠不肯去正視問題的焦點,人思考的方向其實都是單行道,因為其出發點都是從自我來出發。

  許多社會道德規範要人懂得寬容與體諒。聽起來是相當容易的,但真正實踐起來卻是相當不容易的。何況男女在一起誰能保證永遠不出口吵架?當一吵架會不會連翻舊帳數落對方過去的種種戀愛史?

  會不會有一種「扯平」的心態?在知道另一半有了外遇後,自己也必須去執行一次,然後在一種互不虧欠的心態中重歸和好。某種程度的認知中,這樣的行徑也是一種變態的行為,但在氣頭上,誰會在意這些?誰會冷靜去思考一切的緣由?若沒有「你來我往」似乎讓自己落居下風就無法放下心頭之恨。深深體現之後必然會知道這一切也都只是心的問題罷了。

  本片多少放置了一些「希望」在其中,男女的爭吵與鬥氣是在所難免,問題是自己對這段感情的體認何在?自己認知的愛是真確否?從各種的面向回頭檢視兩人依存的真相。

  現代的社會逐漸地把「性發洩」與「外遇情」區隔開來,因為不同的註解使得原本歸納在一起的元素被細分為不同的層次,這是本片提供讓人要嚴肅去面對的問題。接不接受是另一個問題,但這個現象似乎有愈來愈壯大的趨勢,或許將會影響二十一世紀的普遍思維,但也許風氣的改變後,自然就會有一種合理的普世價值觀了。

慾無止盡(Love Never To End).**

導演:鶴橋康夫 
演員:豐川悅司 、寺島忍
日本 / 2008年 / 126分鐘 / 限制級

曾經是暢銷愛情小說作家的村尾菊治,如今與妻子分居,也很少見到正在讀中學的女兒,久無新作的他, ...

◎ 劇情簡介     

  小說家村尾菊治曾經是暢銷排行榜的知名創作者,但如今卻已陷入枯竭,很久都不曾有新作品出版,同時也與妻子離婚,女兒高子雖然與母親同住,卻也常打電話來問候。

  村尾經過一名女讀者的介紹,認識了他家附近的入江冬香,兩人很快就陷入激情的慾望中而不可自拔。兩人約會的地點在京都,雖然包括新幹線的來回車票就要花掉五萬多元,但為了這難得的激情,村尾花再多的錢是在所不惜。

  重要的是,村尾藉這樣的激情,重燃了對創作的動力與慾望,他又開始執筆,預計寫的小說是「虛無和熱情」,同時他向冬香表示,這本小說是將來要送給她的。冬香相當感動和高興,其實在更早之前冬香就是村尾的書迷,她買過一本「戀愛的墓碑」,並拿出這本小說請村尾為她簽名。

  村尾與冬香常常藉著簡訊相互傾訴,這份感情愈來愈濃,出版商的老友便羨慕不已,同時感嘆自己其實內心是多麼渴望這種激情,但以他的年紀就算找到了激情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倒是酒館的女老闆是見過世面的人,她表示女人有兩種,一種是知道這種深層慾望的人;另一種是永遠不知道這種深層慾望的人。而村尾表示:男人也有兩種,一種是會誘導女人進入這種慾望的人;另一種是不會誘導女人進入這種慾望的人。

  冬香的丈夫調到東京後,兩人約會的次數更加頻繁了,而冬香詮釋這份慾望的比擬是以「死亡」作為依歸,好幾次在高潮中要求村尾殺了她,村尾在緊要關頭放棄了,冬香反而罵他懦夫。

  終於在一次激盪的作愛中,村尾似乎也感染了那從未有過的快感,卻在失手中扼死了冬香。村尾打電話自首,很快就變成了社會矚目的事件,於是在法庭中不斷地辯證,甚至連女檢察官幾乎都要陷入這種慾望情境中而不可自拔。最終在證人冬香的母親一番替女兒的辯詞中似乎有了轉機,但村尾卻在自訴中情願承擔冬香死亡的一切罪責,最終他被判刑入獄八年。

◎ 劇情分析

  大島渚曾經將一個轟動日本的社會事件拍成「感官世界」,雖然世界各地相繼禁演,但反而使得「感」片成為經典,也使得所謂「窒息性愛」被更多的人效法。台灣也曾有過幾次因窒息式性交而鬧出人命並被報刊雜誌大肆報導過。

  「慾無止盡」基本上也建構在相同的層面上,只是將「窒息」這個意境解釋得更為文學性,稱之為「讓我幸福地死去」。性慾的高潮也被密宗形容為「極樂」,雖然這是極為錯誤的說法,但卻也不是我們要在本文中討論的焦點,畢竟再怎麼愉悅的性慾也都只是六塵當中的感受,與「阿含經」中所提的「常樂我淨」是極大的差異,也是無法比擬的。

  村尾在創作中漸漸失去了靈感,這似乎與他的妻子離婚有關。或許村尾以為單獨一人就能寫出更好的創作,但獨居的生活反而讓他陷入寫作的瓶頸,直到友人介紹他認識了冬香。

  冬香已有三個孩子還有一個忙碌的丈夫,她似乎是個缺乏愛的女人,在與村尾的交會中,她不僅體現了情慾的高潮;甚至發掘了有些女人終其一生不曾發現的快慰。就像潰堤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冬香沉溺在這股值得她捨去性命的慾望之中,因為比起許多女人而言,她是幸福的,就算當下死去也在所不惜。

  這是一個就算深入討論也不見得能夠理解的問題,暫且拋開那種將死欲死在臨界點中掙扎並連結快慰的當下,男女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時的景況就足以讓人沉溺其中。村尾與冬香不斷地約會,在經過第一次的靦腆之後,兩人完全卸下面具瘋狂地相互交融,逐漸加溫的慾火就算最終會將兩人吞噬,他們應該也會坦然面對。

  是什麼樣的情懷讓兩人陷入不可自拔的田地?如果只是純粹男女之慾,為何有人只是輕描淡寫?為何有人是如此激情奔放?酒館的女人似乎是過來人,她神祕地表示:女人有兩種,一種知道,一種不知道。換句話說有的女人的慾望高潮只是一種高潮;但有的女人卻知道有一種超越高潮的高潮,而這種被稱為「幸福」的快慰則是必須被「開發」的。

  村尾的說詞是:男人有兩種,一種會誘導;另一種不懂得誘導。讓一個女人體會到幸福的溫存,這原本是一種互動的必然,村尾自信的笑容與回答,表現了他在情慾這方面的自信。問題是這樣的慾望也必然要有個適度的節制,就像懸崖的邊緣,每個人都有從高往下窺看的慾望,但若越過懸崖邊緣,勢必跌落崖下而粉身碎骨。

  然而冬香卻選擇了後者,幸福讓她早已漠視世間一切規則與體制,她在幸福的那個當下是決定要勇往直前的,村尾的停滯反而遭受她的辱罵「懦夫」,由此可見冬香的態度是何等的堅決。

  在這個議題的決定,冬香是比村尾來得果決,而最後一次的幽會,冬香的囈語呻吟誘導了村尾,使得他也不知不覺中掉入那股極度幸福之中,雙手掐入冬香的脖子便不知不覺中更加使力了。然而冬香並未曾有痛苦的表情,她是帶著微笑離開人世的,這是村尾在法庭上唯一的辯詞,這也使得他問心無愧地接受法律制裁,因為他的心要去面對的不是法律與殺人,而是他與冬香慾望的交織。

  慾望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事實上不盡然有個極為明確的答案,雖然有個一致的方向,但真正浸淫其中卻得視各人的感受而論。佛經言明:慾望的天人有的是相視為淫,有的微笑為淫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的是愈是層次高的所在,慾望之樂便會愈薄,雖然慾望的另一作用是為了傳宗接代,但別忘了,這個世上唯有兩種動物可以將慾望當作享樂,其一是海豚;另一便是人類了。

  村尾最後選擇面對司法,因為他有自己的見解與詮釋,法律給了他八年的刑期,他無怨無悔,畢竟他始終認為冬香的結局是一次最完美的決定,畢竟世俗的法律約制與精神層次的愉悅相去太遠。

  村尾自從與冬香沉溺在情慾之中後,原本思潮枯竭的他立刻潮思泉湧,他決定完成一篇「虛無和熱情」。並將這本小說獻給冬香。如果有了虛無;為何還會有熱情?這兩個極端對比的所在,其實也是本片的一個符徵。或許應該說熱情的釋放,最終只能歸納在虛無。這虛無應以「空相」來作解釋,因為所謂緣起性空指的正是六塵一切都是虛妄空,情慾的產生當然也包含在六塵內相之中。而六塵是被生出的,但卻很少人會去探討六塵是被真心本際所出生,這個層次所談論的即是「空性」,而這也是佛學極重要的真諦,但卻也是很少人會去碰觸的。

  十八界都是阿賴耶識所出生,故慾望也必然是在十八界之中,這看起來似乎是個矛盾的問題,但其實也是佛學的關鍵所在,一切的焦聚都必須從是否能找到本心實際,這也是了解真相的必要手段。

  慾望縱然無止盡,但一切均屬心的問題,而這個「心」卻有真心與妄心之別,當慾望興起之際,其實另一個真心是一點也不曾動心的。「慾」片雖極盡渲染,但卻也能提供我們許多深思之所在。*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南特傑克(Jacquot De Nantes)

導演:安妮.華達(Agnes Varda) 
演員:菲力甫.馬龍(Philippe Maron)
   艾杜拉.喬貝德(Edouard Joubeaud)
法國 / 1991年 / 114分鐘 / 限制級

就和大部分的父母一樣,傑克·德米的父親強烈反對他去念電影學校,強迫他去唸職業學校(技專)習得一技之長。 ...

◎ 劇情簡介     

  傑克的父親雷蒙是一名汽車修復工並在修車廠外附設加油站。小時候的傑克隨家人去掃墓,卻在墓碑上見到自己的名字,原來傑克是依自己祖父之名而取名。傑克小小心靈有了一種生命相當脆弱的感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整個法國也開始動員,其父被徵召到兵工廠生產砲彈,每天都能上下班,比起其他人調至各地無法回來是相當幸運的。

  在學校老師與學生也常展開防空訓練,每個人發個防毒面具,當戴上這些防毒面具時,傑克的思緒都會產生極大的激動,雖是小小的感覺,但也都變成日後他在電影創作上的泉源。

  傑克與鄰居男孩對路過的修女們感到好奇,而弟弟夜晚怕黑不敢上廁所這些微細的心思事件都成了電影的素材。偶爾有荷蘭人全家開車逃難到修車廠,幸好瘸腿的阿吉還能為他們修車;也有被追趕的法軍要求救助,傑克一家便提供便服讓他們逃過一劫。

  小傑克曾與一名夏維雅小女孩在房間內因好玩而脫光衣服,雖然有些荒唐但也僅是他的記憶一部份。因戰爭頻催情況緊急,傑克又被寄放在蕾雅姑姑家中。從鄉下生活中也感受了更多的創作能量。

  傑克在垃圾場撿到許多拍過的膠卷,大部份是新聞紀錄片,也向一對雙胞胎老婦人借了一部放映機。但看久了不免厭煩,於是傑克用熱水燙膠卷,然後用刀片將畫面刮掉,接著傑克以卡通的筆法用彩筆直接繪在空白膠卷上,在放映給家人看後獲得肯定,問題是父親希望他去唸技專,將來有個手藝對日後生活才有保障,但傑克雖然不悅卻也無力違背父親的決定。

  戰爭結束了,隔壁的海茵興奮地與美國大兵搭訕,傑克滿臉落寞但也無可奈何。傑克展開了他自拍的第一部影片但沖洗出來卻一片空白,因他忘了開光圈,但這也激起傑克想上電影技術學院的願望。雖然他的美術老師奉勸傑克父母不要讓兒子混跡電影界,但最終還是獲得當時導演克里斯的肯定,父母這才同意傑克到巴黎去完成電影創作的心願。

◎ 劇情分析

  了解南特.傑克的人其實不多,尤其這一代的年輕人更是對他的一切完全空白,雖說傑克與其妻安妮.華達都是法國六O年代電影新浪潮運動相當重要的成員,但一般人也都只是對高達、楚浮、雷奈、霍格里耶津津樂道,也因為這些人的光芒太甚,以致掩蓋了世人對傑克夫妻的真正了解。

  傑克與妻子安妮在一九六二年結婚,兩人在將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是相當恩愛的,直到一九九O年傑克病逝為止,他們的婚姻也被法國電影歷史相提並論。本片其實可以算得上是劇情紀錄片,安妮.華達找來三名酷似傑克年輕時的演員,分飾傑克三個不同時期的角色。在記憶所及,傑克提起的一些小時候的生活片斷,那怕是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甚至歌聲,都在日後變成傑克創作電影時的情節片斷。

  在新浪潮電影的兩大派系「筆記派」與「河左岸派」中,傑克.德米與安妮.華達是屬於異類,雖然他們屬於偏重影像美學與政治批判的河左岸派,但事實上兩人的作品都自成一格。安妮.華達較屬於新女性自覺的觀點放置了更多女性睿智與犀利的觀察;而傑克.德米則創造了他對愛情的新視野,一種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天地-法國歌舞片不僅讓他以「秋水伊人」在一九六四年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並在日後影響了其他導演在這個領域的詮釋。

  影片中呈現傑克小時候的記憶畫面,然後輔以傑克拍過的影片畫面,如「蘿拉」、「懷孕的人」、「秋水伊人」、「驢皮公主」、「停車場」、「市區房間」、「瘧疾」等,這樣的敘事觀點,很容易讓人對傑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趣的是,安妮華達也在之前拍攝過丈夫的一些言談以及臉部的特寫,從這些畫面的融入,更豐富了這部紀錄劇情片的內容。

  傑克在戰爭期間,因美國飛機來襲,在轟炸中死了很多的鄉民,這使得傑克興起了對戰爭的厭惡以及痛恨暴力,或許是這樣,他的作品便極力在甜美抒情的情境中無盡地展現,也使得他在電影史上有了獨特的歷史地位。

  影片中的時空放置在傑克小時後至巴黎唸電影學院的過程,甚至有一幕是他小時候與小女生赤裸相擁的記憶,導演雖然採用了主觀鏡頭,但卻也忠實地作了呈現。而傑克與父親的關係因對日後工作興趣的選擇而有了衝突。在法國實施的證照制度很容易保障一名技術專科學校畢業的技術人員,身為汽車修理工的父親以及業理髮師的母親其實都希望兒子有了一技之長,日後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問題是當傑克發現從放映機出現的影像後,便深深被吸引而著迷,從此便將精力放置在這個興趣上。

  為了電影,傑克失去了年輕時許多與女性交往的機會,他喜歡的海茵最後懷孕回家;而後來認識的柔吉安卻又因他熱衷於電影創作而告分手。這是傑克無怨無悔的決定,電影在他的生命中所佔的比重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與之匹敵的。

  安妮.華達在一九九一年傑克因血癌去世後開拍了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的刻意做作;只有對丈夫無盡的懷思,就如他們二十八年的婚姻歲月中,藉著共同的興趣,在各自與對方的生命中找到了真正可以依託的所在。安妮更在一九九五年續拍了「德米吾愛」的紀錄片,輕聲細語地傳達她對丈夫的無盡緬懷與思念。

  法國的音樂劇發展,傑克.德米的功勞不能磨滅,這種屬於輕歌劇的劇種使得世界各地的導演紛紛模仿,尤其繼「秋水伊人」之後,傑克更加入了舞蹈的元素,千里迢迢請來美國的舞王金凱利參予演出「柳媚花嬌」,使得傑克色彩鮮艷風格華麗的創作調性成為獨特的展現。而這些創作泉源,說穿了都是來自傑克自己的生命經驗,這種創作觀在小說中被稱為「作者論」。

  所謂「作者論」意即小說家的每篇作品呈現,其實都有某些比例的情節是作者自身的經驗。畢竟創作是生活的呈現,若沒有這般的經驗豈會有那般的展現?有趣的是,安妮華達在本片中也技巧地呈現這樣的線索,若沒有兩人無所不談的經驗,安妮何來創作的泉源?本片不妨可以認定是安妮華達將丈夫生前的對話重現,並輔以重建的影像情節,甚至與丈夫過去所拍的影片作重複的倂現,就創作而言,這是相當有創意與興味的。

  小時候的傑克便展露了他獨特的耐力與冷靜,因為卡通影片的拍攝是定格拍攝,每拍一張便要移動人偶的動作,若非有一股過人的耐力是絕對無法勝任與完成的,而傑克小小的年紀便有了這方面的認知,況且在無人教導下而有了第一部作品,所幸也因為受到當時一名克里斯導演的激勵,其父才答應讓傑克到巴黎求學,並進入電影技術學院就讀,從此展開他創作電影的藝術天地。

  本片可貴之處是融入傑克與安妮這對夫妻的不同觀點呈現相同的世界,生命是一種不可能重現的經驗,安妮華達卻打破了這個法則她藉著丈夫生前的生命軌跡按照順序重新演練而併現,於是生命便有了新的吶喊,並有了不同的詮釋。安妮讓影片重現了傑克的最愛;也表現了她對傑克永不停滯的愛。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眉山:卡桑的回憶(眉山びざん)(Bizan)

導演:犬童一心
主演:松島菜菜子、大澤隆夫
日本 / 2006年 / 119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榮獲2008年日本學院獎 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燈光
   2008年日本學院最佳電影提名、最佳導演提名、
   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剪接提名、最佳錄音提名

以母女之間的情感,揭開長達數十年的秘密與糾葛…。

◎ 劇情簡介     

  河野咲子在東京一家旅行社工作,這一天接到母親友人小杉的電話,謂其母身體不適入院治療,但醫生認為狀況不佳,遂要家人隨侍在側。於是咲子便請假搭飛機回德島市。

  在醫院咲子見母親河野龍子正在教訓服務不佳的護士小姐,甚至在護士向醫生寺澤大介訴苦時,寺澤不經意的話表現了對病人的不尊重也受到河野的斥責,最後寺澤慎重地向河野道歉,這才平息了風波,也由此使得咲子與寺澤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咲子向河野提出父親早已死亡,但為何家中始終沒有他的牌位?河野支吾其詞,最後依然堅持其父已經死亡的說法。不管咲子如何追問,河野躺在床上不發一語。

  寺澤約咲子坐纜車上了市外的山上,並告訴咲子其母是夢草會的一員,所謂夢草會即是生前答應大體捐贈,以作為醫學院學生解剖練習,而捐贈大體的人都會留下一封留言,欲解剖的人必須恭讀那份遺言後才能動刀。

  小杉偷偷交給咲子一個木盒,謂乾姐河野要小杉在她死後才能交給咲子,原來裡面是一位篠崎孝次郎寄給河野的信,也有一張兩人二十八年前在眉山前的合照,母親相片中左手無名指上的紅寶石戒指,至今依然戴在手上。

  咲子責問母親為何父親尚活在人世而說他已死亡?母親坦承對方有家室,自己不能一錯再錯,而寺澤與咲子感情日增,寺澤也表達河野其實是很寂寞的。咲子要寺澤特別照料其母,她搭飛機回東京,找到了篠崎內兒科,她假冒病人看診,篠崎立刻知道咲子是他女兒,但其妻就在一旁,篠崎只能煞有介事地為咲子診斷,並約定八月去看阿波舞。

  河野自知來日無多,遂將戒指送給咲子,而咲子不顧醫生反對要河野去看阿波舞,因為她以前就是跳阿波舞的高手,醫生最後答應了。在阿波舞的三十三個舞團表演過後,全部舞團作了群舞而掀起高潮。篠崎在最後一刻趕到隔街望著河野,而河野似乎也了卻了最後的心願。

  河野去世了,她最後遺言是我女兒是我的生命。這讓咲子感動不已。

◎ 劇情分析

  眉山是德島市郊一座半圓形的山,看起來就像眉毛的弧線而得名。德島每年夏天的孟藍盆節舞蹈,大約是八月十二日到十五日共四天,都會由三十多個舞團盛大演出已有四百年歷史的阿波舞。因為這部影片的發行與放映,每年夏天去德島參觀阿波舞的人就愈來愈多了。這應該也是一次電影行銷城市相當成功的例子。

  本片改編自歌手佐田雅志的同名小說,佐田另兩篇小說「精靈流」與「解夏」不僅成為暢銷書,也都被改編成電影,算得上是一名成功的小說家,雖然他在日本也是一名音樂創作極豐的歌手。

  二十八年前的不倫戀,使得河野懷孕生下了咲子,但篠崎是個醫生卻是個有家室的人,於是河野搬到德島居住開了一家居酒屋,然後獨自將咲子撫養長大。這樣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太過老套,但咲子堅毅果決的個性在旅行社中令人刮目相看,其實這正是要呼應河野的果斷性格遺傳給了女兒。

  本片的焦點放置在這對母女身上,兩人性格相當搶眼,相對地使得男性演員削弱了表現的機會,或許這是一種趨勢,女人逐漸地當道,男人只能是陪襯地充數,這或許也是一種詮釋的方式。以篠崎這位醫師而言,在德島認識了河野後,竟然可以一別二十八年不聞不問,他的理由是不能再對不起妻子了。這似是而非的理論其實是相當自私的,從他的角度當然理直氣壯,但若從河野的角度來看則有全然不同的視野。

  河野的個性會不會有矛盾呢?她也許提得起放得下,但以這麼果決的態度讓自己陷入二十八年的空寂,會不會有些令人訝異?難道這之間她都不曾思索過解決的方式?就算不願破壞別人家庭幸福,但起碼也該替對方照顧孩子。然而或許這樣的決定才是本劇的重要詮釋吧?因為果斷,所以她採取了獨力撫養女兒的決定,憑一己之力作了男主人與女主人的職責,唯一留存的只有左手無名指上的紅寶石戒指。

  影片中提及大體捐贈的議題。在台灣目前也有很多人響應這樣的活動,因為有大體的實際歷練,醫生才能在實踐中慢慢取得經驗,從而日後在醫學上有不平凡的表現。捐贈之人最後的留言是相當感人的,每位實習醫生在唸過留言後,相信都會終生難忘,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行動,只是某些捐贈的器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去摘取,最好應在同意書上註明先打麻醉藥是較為妥當的。

  咲子在最後醫生交給她母親的留言竟是:女兒是我生命的全部。河野年輕時為情所困,但她在知道篠崎有家室時便毅然決然將感情放置在女兒身上。雖然篠崎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也曾有過一段時日來陪伴,這使得咲子對父親的印象是完全模糊的,直到小杉將那盒書信交給她,咲子才從盒底一張父母合照中重塑了父親的影像。

  河野告訴咲子父親已經亡故,只是希望女兒能養成獨立的性格,第一場咲子在旅行社的果斷與精細剖析充分地呈現了咲子的性格;也成功地連結了咲子與母親河野的血緣與性格關係。

  然而在怎麼堅毅的女性似乎也無法忘懷父親,尤其在得知生父尚在人世,豈有不前去探詢之理?但或許這一切都是河野所設計的吧?若果她過往後卻將篠崎尚在人世的秘密帶入棺木內,這會不會對咲子不公平?於是她將裝有相片與篠崎寄給她的信的木盒交給乾弟小杉。而小杉違背河野的交待,在她生前就將信交給咲子,這會不會是一齣大家心知肚明的雙簧?

  這只是一種就人性的角度去推測,日本人是相當重承諾的,小杉說他不曾看過木盒內的東西,在姑且相信的同時,有時人性的角度是比較會說故事的。

  咲子終於見到了生父,導演賣了許多關子,最終篠崎醫生的臉出現在鏡頭面前時,父女是在一種既惶恐又意外的手足無措中荒唐結束,擔任護士長期奉獻的妻子始終保持和善的笑容,她會不知眼前這位女病患是丈夫的私生女?知不知道其實都已喪失再作決定的勇氣,畢竟咲子都已快三十歲了,三十年前的錯誤往事也許曾讓她傷心垂淚,但二十多年的歲月,丈夫一直守在她身邊,她在微笑的背後是否在比量這些得與失呢?

  三十三隊的阿波舞舞團展開了四天的舞蹈,讓德島一時變得沸騰起來。咲子在十四歲參與阿波舞時,曾見母親一邊舞蹈一邊垂淚,在歷經東京之行後,她應該知道真正的答案了。只是篠崎匆匆趕來參加盛會,卻也只能隔街對望,這是導演刻意在戲劇的安排,於情於理,篠崎一定會去醫院探視的。河野主動要求寺澤好好照顧咲子,這似乎顯示了太多的矯情,以咲子的性格說不定是她來照顧寺澤也不為過的,但這也許只是不久人世的母親的心願,來不及參加女兒的婚禮,但至少知道有一個她認知的男人說出負責的話,對河野而言都是能心安的承諾。

  在二o o六年出動五部攝影機拍攝了五天的阿波舞,不僅使本片有了不同的風格展現,更使得德島與阿波舞讓觀眾迴響不已。

備份鑰匙與海膽煎餅(合い鍵&うに煎餅~ツインパック)(Presents)

 日本 / 2006年 / 88分鐘 / 普通級
原來璀璨的愛情像是煙火一般…

◎ 劇情簡介     

  (一)備用鑰匙 (A Spare Key)   
    導演:日向.朝子  演員:廣末.涼子、玉山.鐵二

  由加里與同年的男友博明已經交往八年了。剛開始陷入熱戀時,由加里會跑到博明公寓前等他,直到三更半夜博明回來,博明心中不忍,於是複製了一把鑰匙給她,免得她在外面受凍。

  隨著時間累進,兩人愈來愈忙,見面的日子更少了,由加里在同事的提醒下,決定利用聖誕節好好地與博明見面,沒想到博明表示也正想見她。由加里雖然困惑,但還是欣然赴約。見面時博明提出分手的要求,因為博明表示他認識了也是攝影師的女人,雖然大他三歲,但在參觀她的攝影展後,被她的作品所震撼,在一次交談中竟一口氣談了七個小時,從那一刻起,博明就決定與由加里分手了。由加里傷心地去將長髮剪短,她訊問男美髮師,八年的感情為何比不上七個小時?美髮師表示是時間密度的問題。由加里在咖啡廳內寫好地址,預備將鑰匙寄還給博明,但服務生不小心又將鑰匙撞落地面,於是由加里決定不將鑰匙寄回,畢竟來日方長,未來的變數是相當奇妙的。
    
  (二)海膽煎餅 (Sea Urcbin Rice Cracker)  
    導演:石井.貴英    演員:有村.實樹、安田.顯

  羽月在大學時交了男友小悟,小悟的個性吊兒郎當,一再留級,羽月已經在公司上班了,他還在唸大學,甚至每次吃飯,小悟身上都只是一些零錢,其他不夠的當然都得由羽月出了。

  羽月對此有些失望,但多年感情豈能說散就散?羽月參加聯誼會,認識了英俊的安田,安田不僅講話斯文有禮,約會總帶羽月去高級餐廳,費用當然由安田來付。對羽月來說這是全然不一樣的感受,於是與安田便愈走愈近了。情人節時她送安田一大盒巧克力;但送小悟則是一小盒,小悟責怪羽月,訊問她這陣子去那兒?但小悟依然原性不改喝啤酒要羽月各付各的。這讓羽月實在憤怒,因為與安田相較,兩人實在相差甚多。

  這個晚上安田送了一付貴重的耳環,只是安田並不知道羽月並未穿耳洞,而安田要求羽月與他回家,羽月突然相當惶恐,急急拒絕並將禮物還給安田。而羽月在信箱中發現小悟送她一小盒的海膽煎餅,雖然微不足道,但那畢竟是羽月最喜歡的口味呀!

◎ 劇情分析

  忙碌是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現象,每個人似乎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於是乎已經略顯疲憊的愛情便可以暫停甚至休息。「備用鑰匙」提供了一種現代社會的現象,也給現代青年男女上了寶貴的一刻。

  想想熱戀時期是何等衝動,不管天氣多冷,可以暫棲屋外直到想念的人半夜回來,為的只是看對方一眼,但不知何時,這份的熱情早已隨風飄散,剩下的只有時間累積的成果。

  為何八年比不上七小時?感情的世界是需要不斷以相同的頻率來相互經營的,不能因為仗持著交往八年就被認定是既成的事實與關係。美髮師所說的「密度」與頻率基本上是一樣的。由加里若不是女同事的提醒,其實幾乎忽略了聖誕節要與男友相聚,換句話說,由加里與博明已經許久不曾見面,而彼此也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把理由推給彼此的工作太忙,這是無法讓人信服的。

  八年與七年之癢雖只差了一年,但其意義是相同的,男女雙方在這段時間內幾乎徹底了解對方,當神秘感完全喪失時,疏離的情緒便油然而生。事實上處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必須營造一些氛圍來增添彼此的共同興味,也就是經營共同的頻率。

  博明愛上交談七小時卻欲罷不能的女人,雖然大他三歲,但兩人都是專業攝影師,在相同的創作面向上當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共鳴,這是優點卻也是缺點。七小時的談論是在語言上的共鳴;而女人的創作模式給了博明很大的震撼,那麼博明日後的創作該何去何從呢?如果一味模仿,豈不失去自己的獨特性,若是超越了女人的創作,那女人在博明的地位會是如何呢?

  博明這種暫時的依戀作用,就像年輕男女追求偶像的情形是一樣的,他忽略了交往八年的由加里,雖然感情表相看起來是停滯不動,但畢竟感情是屬於「心」的加分作用,在不見面的時刻,每一舉手一投足,其實腦海中都會有對方的影像,慢慢累積後,終究在年紀老了之後才能體現這份真諦。這也是為何由加里原本要寄回的鑰匙,最終又改變了心意。

  情變在某種角度而言,應該也是一件正面的事,透過一次的分手,兩人才能開始檢視彼此的優缺點,從而展開修補的工作,如果將這份衝擊延展到人生的終點,那終究只會彼此抱恨而終。由加里剪短了頭髮,也確認了她的決心與方向,只有這樣勇敢走出自我的女人,才能彰顯她自己的美麗與自信。

  煎餅是日本一種普遍的餅乾,也就是仙貝的一種。雖然口味雜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口味。從了知對方的口味而獲得認同,這種在舌頭的感官上取得共融的態度也是頻率相通的一種。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服裝都是刻意過度的強烈色彩,似乎藉著這樣的呈現,顯露兩人都尚在虛妄與想像的世界中摸索,甚至兩人對愛情與未來都抱持樂觀的態度,因此每當吃完飯,兩人就開始湊零錢。羽月對男友小悟是有著寬容的忍受度,也透過這種似有似無的交往,用時間慢慢編織了兩人共同認知的世界。

  若不是突然在聯誼社認識了安田,羽月說什麼也不會對小悟變心的。但若說羽月變心似乎也是太過,她只是暫時迷惑在安田營造的華麗世界罷了。安田帶她到各家五星級的餐廳用餐,安田按部就班地贏得羽月的信任與芳心,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有心機,但這一切不就是所有的女人最期待的嗎?安田說若不是為了帶她來,他是一輩子也不會進這種餐廳的人,這樣的話若是真心而說,那是絕對令人感動的。

  相反的小悟不但大學一直延畢,看來什麼時候畢業都是一個問題,因此他始終都是在打工,這也難怪兩人一起見面吃飯,小悟總是說各出各的這種令女人沮喪的話。或許小悟是漫不經心的人,但他卻是粗中有細,他沒什麼錢,但在情人節回禮中送了羽月最喜歡的海膽煎餅。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就能打動女人的心,因為他們兩人是彼此心靈頻率相通的情侶啊!

  安田雖然面面俱到稱得上是一名好情人,但他與小悟恰好相反,他是細中有粗。他在情人節時送羽月一付相當精緻的耳環,但他卻忽略了羽月並未紮耳洞,而他買的這一付卻必須是有耳洞才能配戴。羽月只能尷尬地收下,但似乎也在此刻發現她與安田看似親近,其實兩人的距離是何等遙遠。這也是為何當安田邀她去他家時,羽月急急拒絕並將耳環送回給安田,而愣在原地的安田似乎尚不知他究竟是犯了什麼天條而讓佳人倉惶離去。

  男女愛情是相當神奇的,雙方期待的不一定是星級餐飲或豪華遊樂,最大的共鳴應該是在彼此交心的頻率。羽月雖然迷惑在安田的美好情境中,但她對小悟的感情是一直不肯放下的,雖然兩人一見面似乎不見得投機,但正因為彼此沒有任何的隱瞞,所以才能營造出屬於他們兩人的世界。若說愛情必然有個真諦,那兩人無所不知卻又不以為意的互動,似乎就更像夫妻了,而所謂的真諦不就早已在夫妻相處之間了?

海鷗食堂(Kamome Diner).

導演:荻上直子 
演員:小林聰美、罇真佐子
日本 / 2006年 / 102分鐘 / 普通級

場景來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當一家由日本人開設的小餐館在這裡開幕,將會發行什麼樣的趣事?…

◎ 劇情簡介     

  幸江以前養了一隻貓取名七生,在其母死後幸江自嘲掉的眼淚反而沒有七生死的時候多。或許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幸江獨自一人前往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開了一家「海鷗食堂」。

  食堂販賣的都是日本傳統食物,尤其把飯糰當作店內的招牌菜讓很多人感到相當意外,有一天一位熱愛日本文化的青年湯米第一個來光顧,於是幸江讓他每次來都能喝免費的咖啡,湯米問幸江「科學小飛俠」的歌詞怎麼寫?幸江怎麼想都想不起來。

  幸江在一家書店遇見從日本來的小綠,小綠一下就把歌詞寫出來,於是原本預計四處流浪的小綠便成了海鷗食堂內的助手。這期間有一個中年人進來喝了一杯咖啡,男子作了示範,謂為某人用心煮的咖啡一定好喝。從此幸江泡的咖啡變得更香醇可口。

  幸江與小綠開始研究飯糰加料的研究,甚至加入麋鹿肉,最後還是決定以梅子、鮭魚及鰹魚的口味作為招牌。其後更作了「肉桂捲」,這下子香味四溢,吸引了路過的芬蘭人,從此生意便日漸興隆起來。

  這一日一名丟了行李的女人正子來店內喝了咖啡,在她等待航空公司找回行李之前,正子也加入了食堂服務行列。此時一名芬蘭婦人進入店內指名要喝烈酒,幸江與小綠不敢喝,正子陪她乾了幾杯,芬蘭婦人醉倒在地上,於是由湯米揹她回家,三個女人也跟隨而去並悉心照顧。芬蘭婦人後來訴苦她丈夫竟然沒有理由就離開她,在婦人詢問下,幸江告訴她用鐵釘釘在人偶上必能懲罰他,果然沒多久丈夫就回心轉意了。

  正子在森林中採了很多香菇,但卻忘了帶回來。三人出遊回來發現有人侵入食堂,幸江使出合氣道制伏男人,原來是上次教她調製咖啡的男人,男人原是這家店的主人,只是他早已失去一切,這回只是想來帶走咖啡機,幸江招待他吃飯糰,也將咖啡機讓他帶走,男人則送幸江最好喝的夢幻咖啡豆。

  終於食堂開始滿座了,幸江內心充滿太多的感嘆與喜悅,食堂生意將會一天比一天好。

◎ 劇情分析

  「海鷗食堂」是一部簡單含蓄卻又蘊含太多弦外之音的影片。藉著幾位女性的匯聚,潛埋了她們本身的故事,卻在交織的他鄉異地,藉著對過去食物的認知,從而展開自我檢視的省思。

  為何不叫餐廳?而堅持放置在「食堂」的位階?這是必須認真去看待的。餐廳的意涵是多面向的對待;也是各家爭鳴的所在。因為兼具多樣的性質,有時便流露出許多人共同的記憶,但這種經驗雖是多元但絕不是獨特的。幸江堅持的食堂其實是日本人的獨特傳統,說穿了是她「家」的味道。問題是簡單的飯糰如何能讓芬蘭人接受?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如何讓芬蘭人全面接受日本的文化?

  熱愛日本文化的芬蘭青年雖然每天都來享用他的免費咖啡,但若沒有這個角色當作潤滑劑,幸江的食堂事業是很難推廣下去的。

  飯糰被幸江列為食堂的招牌菜,連小綠都感到訝異,畢竟飯糰是如此簡單的食物。但深究其中就不是只有飯糰的呈現,而是幸江的記憶。梅子、鰹魚與鮭魚三種飯糰是她小時候運動會與遠足時,父親為她親手所作的,再加上父親從小就教她合氣道,雖然人在芬蘭,但每晚若不練練基本功就睡不著。而第三點則是「科學小飛俠」的歌詞,雖是小時候常看的卡通連續劇,但真正要寫歌詞卻是一片空白。

  幸江去芬蘭的理由並不太明顯,只以一隻圓滾滾的貓死了作交待。顯然的,幸江在家中與父母的互動有了一些問題,或者說父母帶給她更多的壓力,才會導致她將自己放逐在芬蘭?在自以為逃脫一切之後,才會發現自己出生之地的感情連接是永遠無法脫離的。而過去在母國的種種記憶將會變成她在他鄉異地成長的根。

  幸江堅持要芬蘭人經過時,自然地走入食堂,不必靠敲鑼打鼓的宣傳,因為就算宣傳,芬蘭人也不見得知道飯糰的精神所在。(這一點倒是台灣的超商將三角飯糰推廣得相當成功。)但這些都只是表相而已,因為幸江千里迢迢跑到芬蘭開食堂,必然與她過去的心靈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一點必須與小綠與正子來一起呼應的,尤其再加上那名丈夫跑掉的婦人,導演的企圖主旨就相當明顯了。

  小綠也許在日本的感情世界是相當失意的,而幸江也有極大的理由讓人相信,這也是她避居芬蘭的原因。小綠在地圖隨意一指正好指向芬蘭,於是她就到了這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而另一名正子則是將自己一生全奉獻在照顧父母的護理工作,當父母都過往之後,她年歲也不小了,回首自己生長的國度似乎更加陌生了,於是她選擇了離開而來到了芬蘭。

  其實芬蘭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鮭魚是兩國人民的最愛,這是一個焦聚,也使得幸江三人一到這個國度後就有一種走不開的感覺。正子的心態正是如此,她說遺失了一個行李,藉著等航空公司找行李的同時,她便有理由留了下來,雖然曾經送來一個行李,但正子打電話向航空公司表示,找到的這行李並不是她的,或許正子來芬蘭根本不曾帶任何行李;或者她刻意選擇暫時的失憶,其目的是讓自己有理由繼續留下來。

  幸江三人的背景世界是被刻意隱藏的,而代替她們來詮釋的則是那名芬蘭中年婦人。丈夫突然選擇離開她,於是婦人只能不斷地酗酒,她並未如幸江三人一樣,選擇逃離芬蘭。而幸江教她以鐵釘刺人偶的方法,其實是三人最為熱衷的,雖然三人都表示不曾做過類似的「巫術之法」,但從潛意識中去懲罰男人,三人倒是有志一同。

  其實「海鷗食堂」是一部女性自覺的影片,在承受更多的父權與傳統壓力,三個女人似乎在無力拒絕之餘,只能選擇逃離。問題是逃離並不是切斷,因為臍帶關係是永生連結的,幸江三人只是換了一個空間重新呼吸,骨子裡卻完全被記憶所淹蓋。

  芬蘭的努克西奧國家公園,讓正子有了更多自由的呼吸,但回到食堂之後,她依然點了一客飯糰,換句話說不是公園森林給正子有什麼影響;而是正子決定在這個地方埋下她生命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必然來自記憶,也就是小時候吃過的飯糰。其實日本人也有造林的企圖,他們在沿海發展,但中間山脈則是種植杉樹,日本曾誇下海口:百年之後,日本將成為森林王國。

  相較於芬蘭與日本,台灣在森林觀念中是相當落伍的,不僅大量砍伐,也不曾栽種回補,這種心態是令人相當沮喪的。

  肉桂捲是一道妥協的中間產品,也就是兼具了東西方的傳統觀念,雙方都能有了交集,這也才開始吸引更多的芬蘭食客入內享用。這意指了東方與西方文化的交織是必須以妥協的態度去面對,不是誰征服誰的議題,而是一種共融的和協

  幸江最後以理念中的食堂讓芬蘭人接受,這是她的成功第一步,或許也是她走出感情受挫的自我療癒,游泳池內眾人的掌聲其實只是幸江的自我肯定,雖然如此,她的堅持永遠也忘不了父親帶給她的記憶,憑著這份記憶,她將繼續在生命歷程中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