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歡迎來到美國(Umrika)


導演:普拉雄特‧內爾(Prashant Nair)
主演:蘇瑞吉‧夏爾瑪(Suraj Sharma)
   普拉提克‧巴巴爾(Prateik Babbar)
印度 / 2016年 / 98分 / 普遍級
禮讚:美國CAAMFest觀眾票選獎
   開羅國際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棕櫚泉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
描述80年代美國夢、劇情悲喜交集,鄉村青年拉瑪對美國充滿嚮往,在獨自前往尋找旅美 ...

◎ 劇情簡介
     

  在印度北方有一個小村吉瓦埔,每個人似乎都非常嚮往美國,烏迪是母親認為最優秀的人才,對於烏迪想去美國的決定當然極力讚同,因為這是全村人的光榮。

  沒想到離開半年後,始終沒有烏迪的消息,這使得母親相當失落,不幸的是,父親在這段期間也死了。原本必須由長子用火把點燃木柴焚燒屍體的工作,便落到弟弟拉瑪身上。

  同時離開的拉贊不時寫信回來,引得鄉民一陣好奇,但這更增添母親的哀愁。不久終於接到烏迪的信了,只說他在美國一切都非常好,但也都是剪貼一些美國的風景或情境照片。

  在父親死亡之後,老闆希望烏迪繼承其工作,但從郵差口中,似乎從一座城市中的巴爾泰這個人,就能得知真相。於是拉瑪也決定要去美國,先到一個港口遇見了故鄉的拉贊,暫時有了棲身之所,而拉瑪在貧困潦倒中偷了一輛腳踏車,開始運送莫汗甜點,在與警衛熟悉後,有時也為他們傳送一些違禁品。

  拉瑪知道警衛裡面的老大就是巴爾泰,終於有一日他向警衛提出要求,希望能見到巴爾泰。巴爾泰一見拉瑪知道他想去美國,二話不說開口要二十萬。

  拉瑪決定存錢,在這個港口的茶店中,他認識了拉蒂卡,拉蒂卡的父親不斷壓榨她在店中工作,所幸她能力極佳,很多事都能順利解決,只是到了夜晚,父親又藉酒裝瘋吵鬧一陣子後才作罷。

  拉瑪與拉蒂卡似乎找到彼此的交集,兩人感情逐漸加溫,而拉瑪表示要去美國似乎也獲得她的共鳴,畢竟那是一個讓人嚮往的世界。

  拉瑪的好友拉魯也到這港口來,眾人逐漸知道要去美國是一條遙遠的路。一個晚上拉瑪跟蹤拉贊去一間理髮院,這才發現烏迪並未去美國,而那些信其實都是為了安慰母親而寫的。拉瑪發現若他無法繼續完成哥哥的志願,必定使母親在家鄉蒙羞。而烏迪其實已結婚生子,但他將自己押給巴爾泰並借得二十萬。當烏迪望著一個載著拉瑪的貨櫃被吊上貨輪上,不禁百感交集……。

◎ 劇情分析

  安迪沃荷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國」,其實美國只是一個名詞,真正的意思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堂」。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這是不變的道理。生長在台灣的孩子,實在無法體會,印度落後的村落實際的情境。導演是印裔的法國人,他將曾聽過的笑料放置在電影的橋段上,譬如熱狗當成麵包夾紅蘿蔔,村人困惑馬桶是如何吸出人的大便。

  美國的一切,其實已經全部建構在所有的報刊雜誌,揚言去美國的拉瑪,也許感受到太多的期許,於是他不得不選擇走向哥哥未完成的志願,但在這同一時期,他也真正看清楚社會的現實與殘酷。

  從電影中,印度人可以感受到美國美好的一切,透過劇情的呈現,情境與心情的轉移中,幾乎發生了印度人集體的潛意識的躁動,好像只要到達美國,一切都會變得美好。這種懸念成為一種共同的信仰,村人只要接到從美國寄來的信,收信人一定倍感光榮,而這份光榮也是屬於全村的人,因為那份訊息來自美國。

  其實導演特別安排一場美國太空探險中,最慘痛的一次事件,太空梭在升空不久,便爆炸焚為一堆灰燼。這不僅是預言;同時也呈現了現實的結局。

  所有的人雖懷抱著美國夢,但到了這座港口城市後,他們立刻認清了現實,就算能籌得出二十萬,但誰能保證在偷渡過程中不會出事?就算平安到達美國,那麼迎接他的應該是更險惡的現實吧?

  烏迪是村中最優秀的青年,長得高大英俊,但他卻是缺乏一種冒險犯難的魄力,在進退失序中,他選擇了留在港口城市,好不容易學得一技之長─理髮,這起碼有了餬口的工具,甚至也由此而娶妻生子。但他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如果故鄉的人知道他去美國是一場騙局,那他的母親將有何面目活在村中?

  也許這是一種社會自卑的陋習,一種喪失文化自信的悲痛。在世運會中美國奪得無數的金牌,但印度這麼龐大的國土與人口卻是掛零。

  這是一種輕易的對比,但卻已經徹底擊潰印度人所有的信念,而在失去信念的同時,自然會增加更多的想像與懸念,那怕自己已經深陷在泥淖當中,就像一場永遠輪迴不斷的惡夢,遺憾的是卻很少人能夠自夢中醒來,畢竟如果是惡夢,那起碼還是有夢。

  台灣在早期似乎也有相同的美國夢,只要有親戚是在美國唸書就業,其家人也會倍感光榮。但隨著台灣社會的進步,不管經濟或文化似乎已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美國也早已在簽證方面給予優惠,因為去美國跳機的條件,始終比不上住在台灣好。

  許多去美國定居的人,其實也是矛盾的,他們寧可截斷台灣的淵源,企圖在美國成為強國人民。問題是,他們遇上的種族歧視,其實是默默吞淚的,而土生土長的華人被戲稱為「香蕉」更是一大諷刺。很多小孩在美國是拒絕吃米飯的,這正是移民者另類的悲哀。

  烏迪是吉瓦埔最早的希望,但他並無法到達美國,因為在港口這座城市他就認清了事實,美國隔著太平洋,不是用走路或牛車就可以到達,在一切條件都不符合的狀況下,烏迪選擇留在這個城市當理髮師。學得一技之長,起碼可以養活他的小家庭,吃不飽但也不至於餓死。

  雖然有了暫時的安定,但他卻不敢將真相告知家人,以致錯失父親的死亡,他也失去當長子應該有的責任。也因為如此,家鄉的人才會繼續將光榮罩在他母親身上,若村人知道他並沒有去美國,那母親與家族將會變成被嘲弄的對象。

  這種愚蠢的見解與認知,一直普遍存在印度貧窮的鄉下。但這也是一種極度赤貧之下所延伸的生活文化,荒謬主義的「希望」不斷地在每個人身上出生、成長,在失敗後再給予另一個新的希望。

  拉瑪在哥哥近乎賣身的條件下,取得二十萬而得以躲在貨櫃偷渡。海洋的行程是一段艱苦的過程,很多偷渡的難民都是死在半路,屍體一拋便在世上了無蹤影。這使得生命變得極為卑微,但這個偷渡原本就是相對冒險的,若能僥倖到達彼岸,其實都還得靠天吃飯。

  假設拉瑪能夠偷渡成功,那他能做些什麼工作呢?沒有身份的人,依然會掉入到另一個剝削的社會中,不但工資相當價廉,甚至有時還會有性命之憂,因為若有人槍殺了你,美國政府是不會去追查,因為你原本就不屬於美國的人民。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成功的例子,或許遇到同鄉的幫助,最終還是有出頭的日子,只是這樣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在美國待久了,說不定會遇上特赦而取得綠卡,這時真的就已完成美國夢了嗎?

  其實人會出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自己的業識使然,有夢最美,但卻也必須有另類的機緣,我相信,如果拉瑪留在印度與拉蒂卡結婚,兩人經過一番奮鬥後,絕對不會輸給他在美國的發展,更何況又賠上哥哥負債的一生。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時間的皺褶(A Wrinkle in Time)

導演:阿娃‧杜威內 (Ava DuVernay)
主演: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
   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
美國 / 2017年 / 100分 / 輔導級
故事敘述梅格和5歲弟弟查爾斯等人都在學校及家庭生活上都遭遇了困難…

◎ 劇情簡介     

  梅格是一名外表並不出眾的女孩,或許因為父親亞歷墨瑞失蹤四年,在學校又受到同學的欺負,故梅格的功課一落千丈。這一天富家女薇若妮卡不斷地嘲弄梅格父親的失蹤。憤怒的梅格用籃球擊中薇若妮卡的臉部,家長出面指責,校長詹姆斯要梅格寫信向薇若妮卡道歉。

  學校的風雲人物凱爾文喜歡梅格的風格,到梅格家中拜訪,同時也受到梅格的母親凱特及弟弟查爾斯的歡迎,而凱爾文此時才發現薇若妮卡是住在梅格家隔壁。

  凱特與墨瑞都是研究「超時空挪移」的天文科學家,墨瑞的失蹤,極有可能誤入另一個空間,於是三個孩子決定依「超時空挪移」的方式去找回父親。

  在一陣陰錯陽差中,三人在啥太太的幫助下,來到了烏列星,在這兒他們不但會幻化各種動物,甚至也可以飛翔,只是凱爾文一不小心,從大魚上掉下,所幸有驚無險。

  除了啥太太之外,又出現了「誰太太」、「某太太」,在三人的幫助下繼續前往尋找墨瑞。很快地,他們來到卡馬宙星,而這兒卻是超邪惡的本質,啥太太教導他們,對抗邪惡的力量是「愛」,愛是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去看。

  然後他們又來到獵戶座,遇到了快樂的巫師,他對愛的詮釋是愛是輕率的。接著他們又進入了旖思徹星,在這兒他們遇上了沉默的阿姨。

  很快地他們又進入了卡馬宙星,回到了一座麥田,啥太太送給他們的禮物就是「愛」。而邪惡的力量慢慢逼近,附近突然升起許多的樹叢,弟弟查爾斯此時卻不見了,為了躲避邪惡的狂風暴雨,梅格與凱爾文躲入一個已經斷裂的大樹根中而避過危機。

  而從上望下,卻發現有許多的屋子,還有許多小朋友在玩球,同時也在海邊找到了查爾斯。也就在這個地方,他們找到了墨瑞。

  在啥太太堅持的「愛」理念下,墨瑞與三名孩子回到了地球的老家,凱特興奮又見到丈夫,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丈夫會回來的,而薇若妮卡也在此時獻上了她的友誼。

◎ 劇情分析
    
  自古至今,人類對於時間與空間有著太多的討論與假設,如果時間是直線進行,就猶如行走在一張平面的紙上,但假設可以將紙在兩端捲起互黏,那麼開始變成了現在,這也是天文學與物理學常常被提出討論的問題。可惜至今依然沒有答案。

  佛法也曾提到時間的問題,這個前提是以每個人的本質或本際為中心,從而來看待宇宙的時間與空間,這也符合唯識學「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實意。

  每位有情都有第八識阿賴耶識(阿陀那識),如果祂單獨存在,則是涅槃,稱為沒有境界的境界,此時是沒有六塵,故沒有「時間」,然而阿賴耶識有流注種子,終於有一天流注出第七識「末那識」,末那識掌管思量、攀緣、做決定,故會與阿賴耶識一起去投胎。於是時間開始誕生,但佛法稱為「分段生死」,住胎期是一段生死,出生之後,又是另一段的生與死,死後入中陰身只有四十九天,亦屬另一段的分段生死,然後在選擇父母的因緣現前時,又進入母胎。

  從每個有情的阿賴耶識來看待,其實「時間」是不存在的,故金剛經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科學的論述是需要求證的,很多的假設之後,那就必須一一求證,沒有獲得證實的理論始終是理論,無法獲得感動的共鳴。

  以「超時空挪移」作為本片的依據,是一種相當吸引人的題材,其實人在死後中陰身期間,就具備這種小神通,而修行入三地之後也有神通,如「神足通」、「他心通」等,佛經中曾記載佛在入定後,到各他方世界去為入地菩薩說法,此乃華嚴經的成就。

  如果時間可以重疊,這表示人可以擁有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一切,也有可能是進入另一個次元,就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旅行,但目前似乎仍然沒有類似的科學報告可以依循,因此原著小說中,就創造出了「啥太太」、「誰太太」、「某太太」,透過這三位近乎「神人」的幫助下,才開始了時空挪移的戲碼。

  其實若要拍所謂的時空挪移的故事,依然還是可以進到這個科學領域,從而編寫出一部精彩的故事。

  「時」片最終將故事主軸還原到迪士尼最擅長的「黑暗邪惡」的對抗,而對抗的力量正是宇宙不變的真理「愛」。對抗邪惡勢力時,愛是否真的能包容一切?這必須要從新來解釋什麼是愛?

  基督教的博愛,曾經作了歷史上有名的耶穌被釘十字架,但卻又神奇復活的故事,而在各種文學作品中,不乏類似以愛打敗邪惡的例子,但真正面臨生命威脅時,愛真的會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嗎?答案還是肯定的,但這必須了解自己究竟是從什麼角度來看待。

  這部影片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出發,但最終的收尾卻是迪士尼式的版本。其實整個宇宙都與自己息息相關,當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便是宇宙的中心,很多文學作品的角度與詮釋,希望好好地做你自己,這個說法沒錯,但太過籠統,一般人的領悟,也僅是以世間法的智慧來言說,如此便很難真正詮釋「真相」了。

  其實所謂的真相,是每個人都是帶業來投胎,對於實相真實義,始終無法碰觸。因為每位有情的第八識其實都是平等的,但為何有人能成佛,而有的人始終在三界輪迴。三界是無色界、色界、欲界,我們住的世界是欲界。而欲界從我們住的婆娑世界往上推,即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的人身高十六由旬(一由旬十華里),壽命有一萬六千歲,但他們的一天也等於我們的一千六百年。這樣的時間觀念,似乎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所能了知與接受的,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意即領納或找到我們的真心,隨著地地增進,最終十地滿心,大圓鏡智一現,即能通透十方法界,此時的境界能知他方世界任何微細之事。譬如台北下了一場雨,祂能知道下了幾滴雨。

  西方的電影導演對這件事的敘述有許多的詮釋,但卻始終沒有一位導演能詮釋得清楚的。法國導演盧貝松來台北拍了一部「露西」算得上是對佛法詮釋的最透徹的。當然為了戲劇的呈現,他使用了一種精製提煉的迷幻藥,而當一次將迷幻藥全數吸收後,這個人的腦力立刻開發到百分之百,而此時的境界是「無所不在」。

  佛經對於涅槃將之分為四種:「無餘涅槃」、「有餘涅槃」、「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而「無住處涅槃」正是佛涅槃的示現,盧貝松將之詮釋為無所不在,應該也是作足了功課。

  暗黑與邪惡的力量,其實來自欲界的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這兒的有情極度享樂,而其天主是波旬,所有欲界均屬他所管,當你想要離開欲界,波旬會認為他少了一名眷屬,必定千方百計來阻撓,這當然是指邪惡的力量。

  迪士尼常用的戲法永遠是善惡對立的,但這部電影其實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呈現,會是一番新氣象。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主演: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麥克‧夏龍(Michael Shannon)
美國 / 2017年 / 123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第90屆奧斯卡最大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原創音樂與藝術指導
   第75屆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配樂
是一個超自然的異想旅程, 描述一個沒有聲音的公主的愛情故事... 

◎ 劇情簡介
     

  綺莉莎是一名在河邊被撿到的棄嬰,可能是她的頸部有三道怪異的傷疤。長大後她無法言語,只能靠手語與人溝通。她住在巴爾的摩一座電影院的上方公寓,與鄰居一樣懂手語的基爾斯住在一起,基爾斯是一名失意的插畫家,他的老闆伯尼一直用各種理由拒絕他的作品。

  綺莉莎另一位好友,是一起在美國秘密實驗室當清潔工的莎爾達。這一日,一名軍官李察‧史崔克倫從亞馬遜河運來一名兩棲人。他看起來像人,卻活在大海中,有時也可以跟人一樣站在陸地上。

  綺莉莎第一次用雞蛋餵兩棲人,很快兩人似乎能溝通,同時也放音樂給他聽,兩棲人也能接受,這件事被科學家巴布發現了,巴布其實是一名蘇聯的間諜,但他卻以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待與觀察。

  很快地陸軍上將霍特來到實驗室,他命令史崔克倫要立刻解剖兩棲人,以便將這種兩棲特性能夠應用在太空競賽中。而巴布持反對的意見,然而不但史崔克倫不聽他的建議,就連巴布的蘇聯監管人也警告巴布要替兩棲人安樂死。

  綺莉莎與兩棲人已發展出曖昧的感情互動,正巧聽到史崔克倫要執行霍特的命令,將兩棲人活體解剖。焦慮的綺莉莎決定請鄰居基爾斯幫忙,但基爾斯不答應,而此時伯尼再度拒絕他的作品,於是在情場與工作不順遂下,基爾斯答應持假證件去接應兩棲人。

  莎爾達發現綺莉莎並未打卡下班,她知道綺莉莎一定躲在實驗室,為了好友她也只好回頭支援。但兩棲人被鐵鍊綁住,幸巴布將鑰匙丟給綺莉莎,再以手推車將兩棲人推出,但基爾斯在入口處被攔下盤查,巴布以注射器注入憲兵頸部,史崔克倫上校發現後,派車追趕但最終丟失,但巴布也被監管人射殺身亡。

  綺莉莎將兩棲人放在浴缸中並加入大量的鹽。而兩人也在浴缸中完成愛的儀式。莎爾達的丈夫洩漏了秘密,使得綺莉莎在滿潮又下雨的日子將兩棲人送回大海,但史崔克倫的追兵已至,基爾斯與綺莉莎中彈身亡,但兩棲人傷口很快復原,抱起綺莉莎躍入大海……。

◎ 劇情分析
    
  「水底情深」是二0一七年影壇的大贏家,除了拿下威尼斯金獅獎之外,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3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最佳美術設計。許多影評人認為本片是繼「羊男的迷宮」之後的最佳電影。

  故事來自南美洲被捕獲的「兩棲人」,他有直立的人體,但有鰓與鰭,能在陸地上存活,雖然時間不能太長,但卻足以引起科學家的注目。

  試想人類若能在陸地上存活,又能在海中悠遊自在;這表示人類將能統治內太空,甚至於相同的道理,人類以「兩棲」的特性,當然能夠悠遊於太空。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九六二年美蘇冷戰時期,其實那時候也是太空競賽最激烈的時刻,誰能取得一種突破的技術,都將使太空實力更上一層樓。

  佛經說任何有情活在世上都必須有十八界。也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出生後碰觸到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然後才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但因業緣的關係,有的有情雖有舌根,卻無法講話,而講話也是一種因緣,而兩棲人正是屬於這種舌根有了障礙而無法講話的現象。

  片中的綺莉莎從小就被棄養,原因可能是她頸部有三道奇怪的傷痕。這三道傷痕使她無法與人類溝通,因為她無法發音,只能用手語與人溝通。

  這是本片編劇所設下的第一道相互呼應的議題,正因為無法言語,於是便會在「行、住、坐、臥」中開始了解對方的意圖。

  其實每一種有情都能夠相互溝通的,只要人安立在定中,其他動物感受不到「殺氣」,自然動物就能與人和平相處。禪宗公案中,法融的修行能使動物摘各種水果來朝拜,正是這樣的道理。雖然這不是佛門的最高境界,而在五祖的指點下,法融日後反而失去動物們的供養。

  綺莉莎一直都在實驗室當清潔工,唯一能跟她溝通的,就是鄰居基爾斯。基爾斯是一名失意的插畫家,他能了解綺莉莎的一切,但就是無法談戀愛,於是基爾斯就成了一名商場與情場均不得意的失敗者。

  另一名會手語也最了解她,並處處維護她的人,是綺莉莎的女同事莎爾達。她每次打卡總是佔位子讓綺莉莎後來居上,雖然有同事抗議卻也無可奈何。這打卡的橋段,是為了呼應片尾,莎爾達發現綺莉莎未來打下班卡,這表示她仍然留在實驗室,留在實驗室的唯一理由,當然是為了救兩棲人。於是莎爾達基於同事的情誼,她也毫不猶豫地介入。

  這部影片的特質是人魚戀,只是魚改成兩棲人,雖然片中有「做愛」的情境,但卻是在布帘後發生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種,卻能夠互相憐愛,產生愛情甚至交媾。這種創意在中國古代傳說中也有「魚美人」的故事。泰國得到坎城影展獎項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也都有魚與女人的媾歡。

  本片卻放置在科學的競技中,使得一開始便註定這會是一項悲劇。史崔克倫上校也表演了一場與妻子的性愛,並發展出他半強迫地逼使綺莉莎為他口交。從而呼應了天下有情其實都是在慾界之中,慾望始終難免,只是方式會有所不同。

  或許兩棲人與綺莉莎漸漸取得和諧的對待,也就是兩人的頻率相通,也許他們可以這樣地相互偎藉,但緊迫而來的卻是生死的離別。尤其是活體強摘器官,這是何等殘忍的事。綺莉莎幾乎豁出自己的全部,完全不存有任何可能的後果,這才展開一場救援活動。

  基爾斯當然也是豁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既然一切都如此不得意,他的加入救援,有一點是向生命抗議的意味存在。某種角度而言,他也是愛綺莉莎的,若能救出兩棲人而讓綺莉莎幸福,這或許也能讓自己心靈獲取一絲絲的慰藉吧。

  其實作者在一開始就為故事結局作了伏筆。沒有人知曉綺莉莎的身世,而頸部三條疤痕是個關鍵,或許綺莉莎也是屬於魚族,在出生時即有三道的魚鰓,也因為這樣才會被父母當成怪物而丟棄。

  但在兩棲人中彈卻又自動復原之後,他抱起了中彈身亡的綺莉莎躍入大海之中,導演以唯美的方式來呈現片尾甚至未來,在前面一場將浴室灌滿了水是一種預告,可惜這個鏡頭在法國片就曾經呈現過,所以便喪失了新鮮感的衝突。

  在海水中兩人如膠似漆,似生似死。兩棲人將綺莉莎的三條傷疤劃開,使綺莉莎變成了魚族,兩人便名正言順地幸福過著水中的生活。

  這是一種奇妙的愛情交融,有一些詭異、神秘,但卻又是如此地吸引著觀眾的心靈。正因為沒有語言,所以更能碰觸到心靈深處,讓人領納愛情的真諦。原因是語言並不是精確的,字裡行間可能有些謊言而無法令人發覺。「行」是禪宗公案最常用的例子,卻也是最能體現真心的考驗。綺莉莎與兩棲人正是如此相互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