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明日世界(Sky Captein and World of Tomorrow)

導演:凱利‧康倫(Kerry Conran)
主演:裘德‧洛(Jude Law)
   葛妮絲‧派特蘿(Gwyneth Paltrow)
美國 / 2004年 / 96分 / 輔導級
1939年,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名女記者波莉普金斯(葛妮絲派特洛 飾)發現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一個一個離奇失蹤…

◎ 劇情簡介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艘要停靠在紐約的興登堡三號飛船,慢慢抵達目的地,但飛船內一名叫瓦嘉的博士,希望將手上兩支鐵試管請服務生立刻寄給詹華特博士,沒多久瓦嘉博士便被人謀殺在飛船內。
  
  女記者波莉掌握了訊息,立刻拿到獨家發佈,因為除了瓦嘉之外,另外也有五名博士先後被暗殺。果然這一日波莉接到了詹華特的電話,他希望能與波莉單獨見面,而波莉的老闆知道波莉敢衝的性格,唯恐她生命受到威脅,遂告知應該注意安全,波莉只是一笑置之。
  
  在電影院內波莉遇上詹華特,在坯莉追問下詹華特離開電影院,同時也談論到兩支鐵試管的問題,並說出在過去他們七個人曾被「杜騰考夫」請去,從事核酸化合物的研究,而他最後也必會遭其毒手,但這個稱為「//單位」的組織,只要獲得這兩支鐵試管,世界將會隨之毀滅。
  
  就在此時紐約上空飛來一群不明飛行物體,在降落之後變成碩大的機器人,波莉勇敢地衝入機器人群中,並用相機搶得了許多珍貴的鏡頭,但在危急之際,一架戰鬥機飛入並以高超的技巧擊潰了機器人,機器人見狀紛紛撤退。
  
  原來飛行員喬是她的舊識,而喬也在一個秘密基地研發一些新的武器,尤其好友小戴也發明了雷射槍。在知道這訊息後,喬與波莉立刻去找詹華特,詹華特將二支鐵試管交給波莉,卻遭到一名黑衣女子的攻擊,但並未得逞。
  
  在小戴的調查下找出機器人的基地,竟然是在尼泊爾的香巴拉,也就是俗稱的香格里拉,於是拗不過波莉的糾纏,二人準備啟程,而此時基地也受到攻擊受損,重要的是小戴竟被俘虜了。
    
波莉與喬趕到,當地藏人卻不願幫忙,但喬說出是要找杜騰考夫,這位族人頭目便答應了。在尋得入口後,發現這是一座偌大的火箭發射口,同時也有一些動物被放入其中,就像一艘諾亞方舟。因為加上隊友法蘭琪、庫克的幫助下,喬的飛機能夠上天下海,最終雖然二支鐵試管被奪,但緊要關頭,喬與波莉卻讓火箭發射後,在空中自動解體,也消除了地球的危機。

◎ 劇情分析
  
  「明日世界」是美國早期的卡通影片,在二00四年以最新數位化的攝影技術,將影片中的人物拍成彩色,其他特效鏡頭與視覺效果都以黑白呈現。據導演所述,這麼做是為了呈現卡通片的風格與感覺,同時也兼具了懷舊的氛圍與思潮。
  
  卡通影片能夠觸及的點狀,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卡通的情節可以被放大與誇示,但也因為可以海闊天空地呈現,從而帶給現實生活中的人有了心靈彌補作用,因為作不到的,卡通中的人物都替你作到了,心靈似乎在瞬間就獲得了救贖。
  
  其實卡通影片的奇想都是有緣由的,根據某種的原理加以合理地詮釋,然後激盪出令人意外的產物。許多現在的物品,其實也都是從許多卡通或奇幻小說中蛻變而來。
  
  「明日世界」的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夕,那個時候日本最厲害的飛機就是「零式」戰鬥機。男主角喬所開的飛機,就好像是零式戰鬥機。那個時代尚未發明噴射戰鬥機,故就無法出現類似現在的超級戰機的造型。但雖然是螺旋槳的飛機,卻提供了現代戰鬥機尚無法作到奇想。
  
  如戰鬥機可以飛天不稀奇,卻也能潛入海中,這樣的概念,是許多科學家一直努力不懈的目標。空中的基地是航空母艦的延展,同時也是美蘇兩國日後提供的太空戰理論。其他電子槍可以融化機器人的概念,是現今雷射槍的始祖。許多發明不見得是必須用在軍事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提供更多的角色,像雷射應用在眼科的視網膜剝離手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劇中的大反派「杜騰考夫」顯然是德國人,德國人曾有計畫地要將他們自傲的亞利安種人獨存於世,但顯然他們選擇了一項更快速與更殘忍的方式。那就是將高貴的人種作成兩個試管基因,帶著地球上一些特殊的生物,然後以火箭發射到別的星球,從新開始另一段的生活。
  
  如果只是這樣那倒也無可厚非,杜騰考夫卻是在火箭上昇之後,將地球毀滅,當然也是人類的浩劫。劇中的小戴是個科學家,他能利用類似現在衛星定位的技術,最後找出歹徒基地之所在。這些概念都是因為有人造衛星之後才有的產物,但在卡通版的內容雖說是憑空想像,但事實證明,真的都在現實生活中有了實踐。
  
  實際上這又是另一個「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如果聖經裡的故事是真的,那與這故事對照之後,上帝豈不就是「杜騰考夫」?
  
  但不管如何,「明日世界」還是以尊重生命為基點,一個世界不能從一個人的觀點去看待,因為每個有情都有其存在的本因,優不優秀也不能從一個角度來批判,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西方哲學家就曾說過:「論勤勞,人比不上蜜蜂;論敏捷,人比不上毛毛蟲。」仔細思考,便不難發現其中的生命奧義。
  
  杜騰考夫雖然才智過人,在他死後卻依然能執行他的夢想,而這份工作便落入到「機器人」身上。請注意,現在最進步的機器人在日本,但將近一百年了,人類發明的機器人,始終停留在幼稚的階段,要達到劇中「殺手」級的功能,恐怕還有一段時日。
  
  但一般工廠,卻也有機器人在執行製造過程,這是單一的工作性質,要達到「人」的階段有著獨立的思考,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波莉與喬的愛情故事,卻是最新的呈現,兩人相互的鬥氣,卻也不斷相互扶持,波莉在歷經各種危難,也有機會拍攝許多獨家的畫面時,因為只剩兩張底片,反而因猶豫而錯失了許多良機,但其中一張卻是在逃難中按下了快門,只照到地上,僅存的一張在逃出火箭之後也解除了危機,她認為應該把這張相片替她所愛的喬拍一張,但喬哈哈大笑,因為照相機的鏡頭蓋子未拿下。
  
  這段情節是安排得相當高明的,難得糊塗也使得波莉這個角色顯得更加生動鮮明,但卻也適度地傳達了這兩個人的愛情互動。
  
  本片演員都是一時之選,男主角裘德‧洛演過「AI人工智慧」,女主角葛妮絲‧派特蘿是「莎翁情史」的女主角,而另一名冷酷的獨眼女指揮官,安潔莉娜‧裘莉則是「古墓奇兵」的女主角。
  
  由這樣的陣容,不難看出這部影片的企圖,只可惜,並未引起更多的議題與討論空間,因為故事的老舊,雖然以現代思維作彌補,但總有許多讓人意猶未盡的遺憾,雖說是為了忠於原著一種懷舊的思維,但總是有許多無法令人滿意之憾。
  
  事實上影片中使用大量電腦動畫,是由「星際大戰二部曲」以及「關鍵報告」的視覺特效設計團隊負責,這種符合前衛思潮,卻又令人懷舊的矛盾思維,形成了一種詭異又冷冽的表現,尤其黑白色系逼壓得人近乎令人喘不過氣來。
  
  也許把「明日世界」當作是一種影片的實驗,這可以提供國人參與拍片行列中的參考。在將來日新月異的環境中,我們必須用何種態度,來看待這項新的電影技術。

我的雙面童年(Clandestine Childhood)

導演:班傑明‧艾維亞(Benjamin Avila)
主演:娜塔莉亞‧歐蕾若(Natalia Oreiro)
   凱撒‧創科索(Cesar Troncoso)
阿根廷 / 120分 / 2014年 / 保護級
禮讚: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
   多倫多影展正式入選片
   代表阿根廷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講述了十二歲的阿根廷男孩,因為生於革命家庭而擁有着一段不尋常的童年…

◎ 劇情簡介     

  一九七四年阿根廷總統裴隆死亡之後,軍警開始掌權並繼續追殺社會主義及改革份子,而在一九七六年軍人正式奪權成功,更是加緊追緝的腳步。
  
  歐拉西歐與妻子克里斯提娜是反抗軍游擊隊的高階份子,他們在一九七九年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帶著十二歲的兒子璜與尚在哺乳中的女兒維琪從古巴入境,並一直交待璜無論誰問他,都要說他的名字是亞尼斯多,而且來自的城市是哥德瓦。
  
  歐拉西歐的弟弟貝多開車來接他們,並住進他的屋子裡,游擊隊的指揮權歸歐拉西歐,不斷地供應其他同志一些槍械子彈,但出師不利,頻頻落入到軍方設定的陷阱,使得反抗軍的氣勢受到極大的挫敗。
  
  亞尼斯多也開始上小學,但卻拒絕升旗,因為國旗被軍方多加了一個太陽圖案,這與當年貝爾格南諾創立的國旗有了極大的差異,校方請來家長,貝多去學校向老師道歉,因為亞尼斯多太害羞了。
  
  亞尼斯多似乎愛上了女同學瑪莉亞,他竟然大膽地向她表示,而意外的是瑪利亞也向他表示相同的感受。十月七日是亞尼斯多的生日,全班除了唱歌祝福之外,也要求亞尼斯多應該在家開派對。父母原本不答應,但貝多認為人生應該適時行樂,於是所有派對的事全交給貝多來處理。派對的晚上在貝多的帶動下,每個人都找到舞伴,快樂地過了一個生日趴。
  
  之後學校舉行露營,亞尼斯多拉著瑪莉亞來到森林內一部廢棄的車子上,兩人快接吻時,竟被瑪莉亞的哥哥照了一張相片,在回程後哥哥費里才把照片還給瑪莉亞並由亞尼斯多保管。
  
  貝多卻在露營這段期間暴露了自己的行蹤,貝多不得已只好引爆手榴彈與警察同歸於盡。為了怕暴露大本營,父母也開始打包準備離去,但沒想到亞尼斯多卻偷了一些錢,拿了護照希望帶瑪莉亞私奔。兩人分別在遊樂場嬉戲,也在鏡屋接吻,但當亞尼斯多要帶她去巴西時,瑪莉亞卻離他而去,而在同時,父親也在激戰中死亡,母親正在燒資料時也遭受攻擊,亞尼斯多的命運會如何呢?

◎ 劇情分析
  
  五、六0年代的阿根廷是世界上相當富裕的國家,記得曾看過相片,顯示他們的家庭有許多別墅在河邊,每家每戶都有遊艇與私人碼頭,當時是何等的羨慕。但在一九七四年裴隆總統過世之後,政局便陷入了紛亂,一九七六年軍人奪權成功,從此展開對革命領導人及其黨羽的追緝,由於政治不穩定,連帶地也使得經濟陷入了困頓,一直到最近似乎也沒有什麼起色。
  
  十二歲的璜從小跟隨父母流亡海外,在一九七九年一家人再用假護照回到阿根廷,父母都是革命的狂熱份子,而璜也被告知他來自哥德瓦,而他的名字是亞尼斯多。坦白說,亞尼斯多的童年,是在驚恐與苦澀中度過的,每次的警訊,讓他早已習慣必須冷靜地躲入密室中,甚至還要照顧尚在襁褓中的妹妹。
  
  幾乎從無笑容的亞尼斯多,直到在學校遇見了瑪莉亞之後,才開始覺得生命有了色彩。亞尼斯多的父母太過熱衷於革命,卻忽略了兒女成長過程,應該有的生命對待。或許相較之下,沒有結婚的貝多才是真正生命的實踐者,因為他懂得及時行樂。畢竟生命是需要隨時隨地都要適度地染上色彩的。
  
  亞尼斯多在見到瑪莉亞後,他大膽地上前自我介紹,沒想到瑪莉亞也早就認識他了。於是猶如情竇初開的小情人一般,彼此將對方的倩影,深深烙印在腦海之中。
  
  因為心有所屬,於是亞尼斯多便將心思全部放在瑪莉亞身上,在同學慫恿下要在自家開生日趴,對於一個革命家庭而言,這是何等冒險的事,但或許就是不忍傷害兒子的興致,父母勉強答應了。當然也是因為生性樂觀的貝多帶動了整體的氣氛,使得亞尼斯多終於有了一個快樂又難忘的生日宴會。
  
  儘管父母的游擊隊工作並不順遂,因為軍方的情報網,似乎早已破解他們的密碼,所以很多次的行動不僅失敗,甚至必須承受更多人員的傷亡,對行動的負責人而言都是嚴厲的打擊。
  
  露營事件更是將兩人的感情推向最高點。西方世界的小孩較早熟,尤其中南美洲的男女,在十二、三歲時就開始戀愛的,其實不是甚麼新鮮事,問題是因為開始真誠地面對感情的抉擇,那之前與父母對革命的同甘共苦便開始面臨考驗。
  
  與傳統孩子一起過著青春互動的生活,與地下游擊隊躲躲藏藏的陰暗心靈,在此刻便有了一種對照,而在對照之後也必然會做出抉擇。但在抉擇之後也必須面臨考驗。這不僅在佛法中是極重要的生命指標與檢視基礎,同時也印證著生命的實義真相。
  
  亞尼斯多從家中偷取了一些鈔票,帶著自己的衣服,意圖帶自己的女朋友瑪莉亞去她最想去的巴西,他表示只要去巴西他就可以找到工作,兩人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反而瑪莉亞的一句話,讓他立刻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因為瑪莉亞畢竟無法離開她的父母。
  
  十二歲是充滿幻想的年代,他們開始懂了一些東西,於是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以為長大之後,世上所有的事便都能迎刃而解。這似乎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必然,沒有人能夠例外,畢竟這段年齡是相當尷尬而又難堪的過程,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如果人生可以放棄某一個階段,幾乎多數的人都選擇跳過青少年這段時期。
  
  青少年擅長模仿,但卻又執意孤行,所有的一切似是而非的現象,有時會被刻意扭曲或放大,最終總是必須由大人出面收拾殘局。而這段令人尷尬的互動過程,便成為一種試煉的過程。
  
  亞尼斯多的命運比一般的孩子更坎坷,他不但日子要在驚恐中度過,就連名字也必須更改,也許他的父母基於一種理想,而加入游擊隊反抗軍人掌權的政府,這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問題是如果有這種體認,那是否應該把孩子安頓在一個妥善的地方,歐拉西歐與克里斯提那似乎沒有將這番道理想清楚,不但生了十二歲的璜(亞尼斯多),甚至還再生一個女嬰。
  
  或許這是另類的思惟,夫妻雖然恩愛但面對的是生死交關的鬥爭,最終遺禍在孩子身上,那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
  
  相較之下,歐西拉歐的弟弟貝多便顯得瀟灑許多,他孤家寡人一個,而且也不忘及時行樂,甚至他以自我的價值觀為意識型態,從而在涉險抗暴中不忘初衷,他曾經告訴亞尼斯多不可忘了自我。這是一個很好的意旨,這也使得亞尼斯多在面臨一連串的審問之後,終究獲得了釋放,但他在遺失他的妹妹之後,這世上僅剩的親人就只有外婆了。於是他走到外婆家敲門,裡面的外婆問是誰?亞尼斯多思考了一陣,決定報上自己的真名:璜。
  
  阿根廷的過去,其實與早期的白色恐怖時期有著太多的類似,但台灣的反抗軍大都躲在國外,這又與這部電影的情節有很大的差異。但在這個時期的衝突中,應該也有很多的故事,只可惜很少有人願意以文學或電影來呈現與詮釋。這部電影應該也會提供電影創作者,一些未來創作的思考與方向。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美術館時光(Museum Hours)

導演:傑姆‧科恩(Jem Cohen)
編劇:傑姆
科恩(Jem Cohen)
演員: 瑪麗‧瑪格麗特‧奧哈拉(Mary Margaret O'Hara)
   鮑比‧桑默(Bobby Summer)
奧地利 / 2012年 / 107分 / 輔導級
禮讚:瑞士盧卡諾影展正式競賽片
   國際同盟藝術電影獎
這部電影強調「安靜」,並以緩慢且細膩的行進方式引領觀眾和劇中人一同探訪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和維也納這座古城…

◎ 劇情簡介     

  住在加拿大的安,因接到住奧地利表妹病危的訊息,只好向人借錢買了機票急赴奧地利。
  
  表妹已經昏迷不醒人事,並住入加護病房中,暫時停留在奧地利的安只好每天四處去參觀這座城市,其中最吸引她的是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
  
  安認識了在美術館擔任警衛的約翰,兩人一見如故,為了讓安可以每天到美術館參觀,約翰特別為她申請了一張入館的通行證。
  
  約翰下班後有時也會陪安去聖約瑟醫院探視她的表妹,但表妹一直昏迷不醒形同植物人,安一時也不知該如何,但因路途迢遙,遂暫時留在維也納。而這段期間安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藝術史美術館。
  
  館方收藏了哈布斯王朝數百年來所收藏的藝術珍品,透過美術館解說員臨場解說了布魯哲爾的畫作「前往髑髏地」、「農民婚禮」等詳細的創作意旨。
  
  有時候美術館卻空無一人,整個空蕩蕩的空間,只有掛在牆上的畫作,或者是來自古埃及的古物,呈現出一種靜謐的詭異。
  
  約翰在閒暇之際也喜歡觀賞每一幅畫,每一次的觀賞都會在畫中發現一些新的線索,他也將這些發現與安來分享,兩人雖然年過半百,但透過對館內的繪畫作品,兩人有了更佳的默契與互動。
  
  約翰年輕時曾經是一位搖滾樂團的經紀人,也有一些其他領域的工作,但對於當一名美術館即將退休的資深警衛而言,卻是他最愉悅的經驗。
  
  安與約翰提到畫中裸體的畫作,從道德觀點,是會受到有色眼光的看待,但從藝術的觀點而言,裸體是無罪的,因為人只是多加了一套衣服,影片中有一段刻意讓來參觀美術館的人全部裸體呈現。
  
  因為有了這座美術館,於是人便從藝術中,重新開始檢視自己居住的這座城市。安也不時去參觀黃昏市場,維也納有她的優雅也有她的真實。在安與約翰去參觀地底洞後,約翰接到醫院的電話,安的表妹已經辭世,而安也在即將不久返回加拿大,結束這段維也納的旅遊。

◎ 劇情分析
  
  「美術館時光」算是一部類紀錄片,或者說是劇情紀錄片。如果沒有猜錯,這應該也是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置入性行銷的宣傳影片。
  
  維也納的城市之美是世人皆知,這座城市的音樂也是舉世無雙,但若談到美術館,大家都會想起法國的羅浮宮,相較之下,維也納的美術館便鮮少人能夠知曉,這或許正是「藝術史美術館」願意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於是為了拍攝這部影片,編導設置了一段故事,安從加拿大到維也納探視表妹的病,從而展開與約翰的一段友情,而透過兩人的互動,也如實地展現維也納最真實的一面。
  
  「美術館時光」其實不止是一部紀錄片,它透發了人存在的孤獨與寂寞,有時是可以用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抒發了隱然的情感。問題是這些作品的呈現,真的能被現代人解讀?人類潛藏的情感世界有許多是無法詮釋的,因為很多因素的影響,有時只剩下一些符號可以傳遞。一名畫家在作畫的過程,其實也都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於是便在畫作上留下了許多議題讓後人解答。
  
  「美」片處處充滿了孤冷的調性,這也有編導刻意的詮釋,安獨自一人前往維也納,但要探視的表妹已經陷入昏迷,這種無法溝通的困境更令人沮喪。而整座城市她除了表妹便無其他親人,在處處都是陌生人的環境中,安算是極度孤寂的。
  
  約翰的一生也許談不上風光亮麗,但在即將退休的警衛生涯中,這也讓他品嚐了另一種孤寂的滋味。每天面對那些前人留下的作品,他必須以一種寧靜真誠的態度去面對,才能在透發「孤冷」的作品中找到過去作者的熱情與訊息。
  
  安與約翰也因為彼此的「孤冷」而在一次的機緣下,兩人有了相互取暖的條件。這是一種「現在進行式」,人與人之間在透過語言或文字的交換,從而取得相互的理解與共鳴,但面對美術館中的畫作呢?
  
  美術館中的每幅畫都是經歷一些年代,我們是否嚐試著遙想當年畫家落筆之際,他們心境之所在,思維的角度?在他完成作品的剎那,這幅畫即成為永恆。但這個永恆卻必須要我們用心去領納,正因為作品是如此遙遠,於是我們便必須要更用心才能作互動。
  
  一幅畫如果無法被欣賞,這個作品也將陷入「孤冷」當中。當所有的參觀人潮退去,每一幅畫雖然在美術館中佔有一個獨屬的空間,但畫作與畫作之間卻永遠無法溝通與互動。而在每座城市中人來人往的,其實這些人也是相當疏離的。
  
  但真正的世界並非如此,因為在各種因緣際會中,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做適當的接觸,從而慢慢發覺人存在的本質。而更進一步則是當人與這些古畫碰撞的時刻,也必須用一種熱情去發現過去畫家所留下的線索與訊息。於是在那當下,所有的一切生命真相便有了顯示。
  
  若就論美術館的畫作,那維也納所呈現的城市各種姿態,不也都是一種畫作的表現。雪兀自地下著,它只是呈現,似乎試圖與人溝通,但卻必須遇上有心人。正如美術館的畫作,也需要更多的有心人去面對,在欣賞中以心交心的方式,才能讓那幅畫的精神活了起來。
  
  一種「接觸」,是一種開始,也就像生命有了開始,既然有了開始也必然會有結束。人的生命不也是如此?安來維也納是為了探病,但表妹一直昏迷不醒,不僅無法溝通,而最終表妹辭世而逝。
  
  人的壽命是有其限度的,也許你喜歡一幅作品,但當人生命結束時,畫作卻有如永恆一般地安置在美術館的位置上。留置在該有的位子上,等待一些有緣人的欣賞,期待後面的人給予新的禮讚。人若能以這種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或這座美術館),立刻會知道甚麼是謙卑。
  
  安和約翰就像一個人面對一幅畫一般,也許有時安是畫,約翰是人;有時約翰是一幅畫,安是個觀察者。兩人透過彼此心中的分享,細數著生命的瑣碎,但其實卻是生命的真相,正因為誠摯地打開心胸,就更能滲入對方的肌理,毫無忌憚地分享彼此的歡悅或哀傷。誰說生命之間的互動,不是一幅巨大的作品?
  
  「美術館時光」其實透過一些畫外音的輔助,彰顯了美術史上的精華點滴,而透過美術的渲染,而能讓人在「死亡」這個議題上有了傾洩的面向,從而在困頓中能藉著藝術而走出哀痛。
  
  以台灣為例,在平常的日子能夠去到美術館參觀的人,其實是相當幸福的,幾乎很多人受困於工作的壓力,每天忙得暈頭轉向,怎麼還有閒情逸致去美術館參觀?更何況是以一整天的時間全耗費在一幅畫作前?
  
  台灣許多年輕朋友也喜歡拍紀錄片,但其實這部「美術館時光」就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模式,雖然不一定要以「類紀錄片」的方式來呈現,但這種低成本的模式若能找到一個特定的單位來合作,其作品反而會更有厚度的呈現,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很多戲劇的呈現,也都有其截然不同的表現。「美術館時光」看似平淡,但卻有他既定的人文精神存在,是一篇令人激賞的作品。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由 簡麗彬老師 撰稿

導演:寶拉.瑪可維琪(Paula Markovitch)
演員:勞拉.奧格蕾卡(Laura Agorreca)
   寶拉.格里娜伊.耶索克(Paula Galinelli Hertzo)
   維維艾納.索拉妮提(Viviana Suraniti)
阿根廷/2011年/110分鐘/保護級
禮讚:柏林影展 競賽片
   榮獲2座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攝影
瑟西是個年僅七歲的小女孩,成長於阿根廷海岸,他與母親在此過著半隱居的生活。母親時常告誡她,不可告訴外人關於家裡的任何事,不然性命會難保…

◎ 劇情簡介     

  七歲的瑟西隨母親遷居海岸。獨自一人在無人煙的沙灘上玩耍。只有海天一色、沙灘、枯木、樹枝為伍。自得其樂。母女倆住獨棟簡陋的海邊小屋,相依為命,過著半隱居生活。海風呼呼的吹進屋內,唯一的收音機也收不到訊號,窗戶嘎嘎作響。母女倆躺在床上,互相依偎著,媽媽問女孩,是否想去上學?

  女孩終於上學去了。
  母親和瑟西一起,挖了坑洞把書埋了。瑟西突然有感而發地對母親說著:有時候,我和書一樣…。
 
  羅西塔老師指定瑟西參加國旗日在慶祝典禮上朗誦一首詩。放學時,瑟西和好友席維亞在一處沙丘上躺臥期間,反覆背誦那一首詩,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下雨囉!瑟西和席維亞倚在窗邊偷看班上男同學卡馬索提。三人來到一處,卡馬索提秀出他用鐵片自殘的左手臂—扭曲已結痂的傷口。三人輪流喝了酒。喝醉酒,三人來到一處沙丘,慢慢地滾了下來!
 
  羅西塔老師發現有人把數學答案給了卡馬索提。沒有人承認。老師罰全班到外面淋雨受凍。好友席維亞舉發,告瑟西的狀。瑟西獨自被罰,面壁思過。隔天,席維亞表示此事也不能全怪罪瑟西,因為,卡馬索提都會偷摸女生。羅西塔老師趁機曉以大義,瑟西和席維亞化敵為友。
 
  一天海水漲潮,海水倒灌入屋內,母親急著拿掃把把水趕出屋外。瑟西醒了,只覺好玩,歡欣雀躍地在椅子間跳躍。陽光露臉,趕緊拿傢俱物品到屋外曝曬。晚上母女倆躺在床上,母親仍心有餘悸,對未來日子充滿無力感,瑟西反過來安慰母親。瑟西提議:我們去找爸爸…。
 
  這一日,老師表示,艾斯特維茲中士將來拜訪我們。瑟西在一番折騰後得到軍方作文比賽第一名。好友席維亞並沒有親吻瑟西臉頰表示恭賀,直接拒絕了瑟西…。母親要瑟西放棄上台領獎的念頭,母女間因此有了對立和衝突。
 
  瑟西終於等到上台領獎。「不合腳」的鞋,穿起來真是彆扭!瑟西回到海邊的居所,請求母親的原諒。在暴風雪即將到來的時刻,瑟西獨自一人躺在外面,任憑暴風雪打在身上,百感交集,放聲大哭…。
                                                                                                                                                                                                                                                                                                                                                                                                                          
◎    賞析
 
  本片是由阿根廷導演寶拉.瑪可維琪(Paula Markovitch)所執導。屬導演自傳性電影。刻劃1970年代極權統治下的童年記憶。本片是柏林影展競賽片。榮獲2座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

‧「悲觀」是什麼?
   瑟西一直問母親同樣的問題:「悲觀」是什麼意思?母親並沒有正面回答她。以一個七歲天真活潑的小孩似乎也不容易理解真正意涵。瑟西終於上學了,生活裡除了母親和一隻叫吉姆的黑狗外,也因此有了同伴,生活變得多彩豐富多了。
  後來,母親對「悲觀」下了一個註解:悲觀表示,瑟西的父親不在了!軍方或許殺死他了!
  您個人認為的「悲觀」和「樂觀」是什麼?您如何定義它們?

‧瑟西的轉變
   母親幫瑟西梳頭的畫面,感受到瑟西的俏皮。瑟西上學前雖常獨自一人玩耍,但基本上是無憂無慮、單純、純真的小女孩,一點點小事就笑得呵呵作響。她並不了解極權統治下大人間的恩怨情仇、對立和衝突。上學前母親一再告誡,身世必須保密,否則就會像親人慘遭殺害。好友席維亞問起,瑟西只會回應:「爸爸是賣窗簾的,媽媽是家庭主婦。」其他的就低著頭不是答非所問就是憑印象亂掰…。
 
  然而一次作文比賽,瑟西不假思索在文章中吐露真實心聲。夜深人靜時刻,母親閱讀瑟西抄錄的文章內容後,大為緊張,快速整理好行李,拉著瑟西的小手連夜到羅西塔老師家拜訪。急著想修改文章內容。一番轉折,羅西塔老師同意讓瑟西重寫一篇文章。母親一旁提醒瑟西,寫相反的事,阿兵哥英勇的事。自己隨便掰。
 
  瑟西得到軍方作文比賽第一名。好友席維亞並沒有親吻瑟西臉頰表示恭賀,直接拒絕了瑟西…。放學回家途中,瑟西突然間又變成一個人,難掩落寞。後來,自己想辦法自得其樂…。又回到和母親及小黑狗吉姆相伴的日子。
 
  瑟西太渴望能到軍中總部上台領獎了,因此,和母親間有了極大的碰撞、對立和衝突…。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為何如此渴望「掌聲」和關注?來自別人的掌聲和肯定為何如此重要?以至於瑟西付出了一些代價。自己為自己鼓掌和大家為瑟西鼓掌,差別又在哪裡呢?
 
‧    瑟西和母親間的角力
    瑟西太渴望能到軍中總部上台領獎了。和母親的理念相違背。母親告誡瑟西,艾斯汀娜表姐被軍方殺害,鋼琴上都是彈痕,母親至今仍怕被仇家追殺。也懷疑軍方殺了瑟西的父親!

  母親要瑟西放棄上台領獎的念頭,瑟西不願意聽從母親的建議。因此,母女間就展開一連串角力。瑟西為達目的真是卯足了勁。
   
‧    上台領獎前後心情轉折
   瑟西終於等到上台領獎的時刻。然而並沒有如預期的興奮。反穿的白制服及「不合腳」的鞋,穿起來真是彆扭!臨上台時,瑟西告訴好友席維亞,其父恐怕早已被殺害了!席維亞深表同情,輕輕的親了瑟西的臉頰,兩人最終達成和解。那一刻是令人動容的。
 
  瑟西回到海邊的居所,請求母親的原諒。母親是感動的,但卻表現的很淡然,瑟西從後面環抱母親,抱著她心愛的小黑狗吉姆,撫摸著她,不禁悲從中來!
  在暴風雪即將到來的時刻,瑟西獨自一人躺在外面,任憑暴風雪打在身上,百感交集,放聲大哭…。哭聲迴盪在天際間,那一刻,空氣似乎也凍結了~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Her)

導演:奈德‧班森(Ned Benson)
主演: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
   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
美國 / 2013年 / 100分 / 輔導級
敘述一對夫妻從相識、相愛、結婚到分離的過程…

◎ 劇情簡介

  小伊在離開丈夫康納之後,竟然沮喪地跳河自盡,所幸被人發現而救起,妹妹凱蒂到醫院來接她回去。在經過父親的開導後,小伊隨父親到學校註冊,選修父親朱利安同事麗莉安的課,希望能化解她心中喪子的傷痛。
  
  在路上小伊遇見了康納餐廳的主廚史都,這也造成康納在地鐵附近跟蹤了小伊,但小伊不回去;在過馬路時康納被車撞,送到了醫院。
  
  小伊發現父親請了心理學系的院長到家,她氣得想從後門離去,結果凱蒂阻止,姐妹一番拉扯。朱利安也只能表示自己失去一名孩子感到哀痛,並告知人生有許多的困頓是必須忍耐而永不放棄。
  
  小伊回以前住處,房門外有許多放在紙箱內的信件,但這也只徒增傷感。母親伊蘭諾整天喝酒,她甚至向小伊表示,她從來不想當媽媽。
  
  小伊再回酒館,其他人全迴避,小伊要康納去租車,兩人在外面遇上大雨,雨刷又壞掉,小伊想起過去與康納「車震」的情境,又爬上了康納身上,但康納面有難色,小伊立刻追問他是否有了別人?康納說那是小伊要他這麼做的。於是兩人悻悻然回到市內。小伊在半路下車,其實她是沮喪得無法走路。
  
  小伊到圖書館找凱蒂,凱蒂告訴她一名牙醫今晚會與她約會,小伊也願意成為電燈泡。三人瘋狂地喝酒跳舞,小伊與一名俊男似乎來電,兩人立刻去開房間,但在緊要關頭小伊卻急踩剎車,因為她似乎體驗了康納的心情,一種明知愚蠢卻還是想做的衝動。
  
  小伊去找麗莉安,這個女老師告訴她,若逃離一次,會一直不斷地逃離。就猶如她以前的一隻狗,離家後就不曾回來過。小伊再回到住處,這回她為睡著的康納蓋棉被,兩人做完愛後,小伊趁他睡著時又離開了。
  
  朱利安對小伊說小時候在蒙托克海邊,小伊曾落水,但又幸運被救起,那是最糟也是最美的時刻。小伊的心境慢慢回復,於是她先去法國完成論文,然後回美國。她走到康納父親經營的餐廳,見到康納一人走出向公園方向而去,於是她從背後跟著他。

◎ 劇情分析
  
  將一部電影拍攝的角度,分成男、女兩個主觀鏡頭,而也因為角度之不同,而成了二部影片,卻能敘述相同的故事,這不僅是全世界的首創,也提供了電影從業人員,一種剪接與拍攝的過程,使拍片者有了更深一層學習的機會。
  
  在第一部「在她消失以後」,主觀鏡頭是以男主角康納的角度來敘述,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康納與父親互動的情節,但在「在離開他以後」,康納的父親便由小伊的父親所取代,甚至第一部只出現過一個鏡頭的伊蘭諾,在本片中便有了更詳細的敘述,並且透過她的演出,也呈現了人存在的另一種困境。
  
  影片從小伊在橋上跳水自殺開始,她之所以心情沮喪,無非是因為她與康納所生的兒子死了,於是這個噩耗變成小伊與康納感情的腐蝕劑,直到最後無法忍受了,小伊就離開康納。
  
  自殺當然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因為心中的那層陰影始終無法消除,在西方比較偏向以心理醫生來輔導,但這種治療是否真的有效見仁見智,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小伊甚至康納無法自己走出心靈困頓,那麼這樣的心靈困頓便會一直持續下去。
  
  喪失了兒子固然讓人極端難過,但一直沉溺在悲痛也不是辦法,從小伊的家庭來看,其實每個人都有困頓。朱利安雖然是心理系的教授,但自己卻無法讓自己女兒走出困頓,這顯示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窒礙性。他的妻子是法國音樂家,但很年輕就懷孕,但卻又連生兩個女兒。伊蘭諾看似不盡責的母親,她似乎也無力處理女兒的問題,而她幾乎每次出現都拿著葡萄酒,這當然呈現了法國人偏愛葡萄酒,但也間接地呈現她內在心靈的困頓。
  
  這對夫妻認識在披頭四的時代,換句話說,那是一個自由主義興盛的年代,但透過時代的演變,自由主義只能成為一種理想。人畢竟要很踏實地去面對現實,而現實是什麼?絕對不會只有歡樂而無痛苦。問題是如果我們每天睜開眼睛就必須面對抉擇,而人的習氣是執著去惡,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選擇讓人愉悅的事,而揚棄讓人厭惡的東西,但偏偏事與願違,所謂的善與惡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就好像你選擇面向陽光,那一定在背後會產生一道陰影,而陽光與陰影是永遠像難兄難弟一樣,始終在生活對應中存在的。
  
  小伊與康納在認識之初,不是沒有「善」的一面,兩人也像自由主義年代的上一代在車內作愛,但噩耗何時會來是誰也說不準的。就好比說生與死的問題,沒有人會喜歡死亡,但是死亡像陰影的一面始終一直與「生」是形影不離的。
  
  朱利安不愧是大學教授,他很委婉地告訴小伊:生命困頓在每個人生命中必然存在,面對這些唯有「忍耐」,而且不能放棄。這段台詞可以說是個總結,因為每個人都必須在困頓與泥淖中,勇敢地去面對,像小伊因為無法忍耐,於是跳水尋求解脫。其實這是相當負面的做法,就猶如康納所說:那孩子是他一生中見過最美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難道康納就不痛苦?
  
  當然在前一部影片中,康納的情緒也是失序的,連聽音樂也覺得吵雜,但他起碼繼續挺下去,或許在不斷面對之後,時間或許會淡化一切。問題是他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同時也必須面對小伊的問題。並非男人比較經得起打擊,而是小伊性格上有了一些缺失。
  
  兩人相愛這是無庸置疑的,但為何會讓情況陷入這些更大的困擾?可能在敘述過程中,尚缺乏一些具體的比喻,唯一可連結的就是「心理」出現了問題。譬如在之前小伊在鬧情緒時,曾對康納說他應該去找別人做愛,而在一次酒後,康納也無法抗拒艾莉克絲的挑逗,而康納也不想說謊,在小伊追問下,康納承認了外遇。小伊極端沮喪地與妹妹凱蒂去夜店,並與一名帥哥立刻上旅館,但在緊要關頭,小伊卻拒絕了帥哥進一步的要求。小伊在這兒講了一段關鍵的話:「明知愚蠢,還是想做……」或許將心比心,她也在那當下理解了康納當時出軌的處境。
  
  但這樣的一報還一報,是否正確的作法是有待商榷的,小伊的任性,在影片中使得這個角色略顯單薄,就算去學校申請上課,也要由父親帶她去。坦白說,若經由小伊自己去申請,麗莉安說不定不會收的,尤其她在上課時,康納到教室去找小伊,小伊立刻離開教室,而康納隨後追出,這對一名教授而言,是相當不禮貌的。
  
  其實細觀整部影片(分成兩個主觀鏡頭),並沒有太過令人震撼的情節,這當然是一種手法,但單靠對白口述了情節也連結了結構,但這顯然是不夠的,就算朱利安最後向小伊坦言,小時候她曾落入海中而獲救,他說:「那是人生最糟但也是最美的時刻。」
  
  這句話說得好,但其實也只是形容一種困頓,畢竟小伊是活過來了;而小伊的兒子卻死了。這句話是否會影響小伊走出困頓令人懷疑,唯一可以了解的那是為人父母的同理心。
  
  小伊最後去法國拿碩士學位,那是她一直沒完成的,最後回來後,她去找康納而結束了一場心靈爭執。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孕轉人生(CAN)

導演:雷西特‧沙拉基若(Rasit Celikezer)
主演:尤蘇‧貝堪(Yusaf Berkan)
   歇蘭‧尤西(Selen Ucer)
土耳其 / 2013年 / 106分 / 保護級
禮讚:日舞影展 評審團特別獎
探討回教國家關於不孕症與領養關係,以及土耳其的人口販賣問題…

◎ 劇情簡介     

  契馬在螺絲工廠上班,雖然與艾莎結婚多年,但始終沒有孩子,最後契馬終於鼓起勇氣帶妻子去醫院檢查,結果是契馬罹患靜脈閉鎖症導致無法受孕。
  
  契馬相當沮喪,他認為自己不是個男人,尤其見到同事維夫其有子萬事足的模樣讓他更加氣餒,於是他找上了販嬰集團,預計九個月後抱回一個男嬰。而這期間要艾莎綁了假肚子假裝懷孕。
  
  終於在約定的日子,契馬抱回了一個男嬰,但儘管契馬興高采烈,艾莎卻一點興奮之情也無,因為這九個月讓她揹了一個假肚子受盡了委屈,自然對這個取名為強強的孩子沒有什麼感情。在經過一番折騰後,艾莎終於忍不住不滿的情緒,她不僅不替小孩換尿布,也不再整理家務,而這一切全落在契馬身上。終於契馬也忍受不住了,夫妻起了口角,艾莎將自己關在房內不出來,契馬只好將屋內整理妥當,將錢塞在嬰兒床上,然後離家出走。
  
  艾莎趕到工廠,才知契馬已經離職,就連維夫其也不知他的去處。艾莎氣得好幾次將小孩丟在月台的椅子上,但又於心不忍再度將孩子帶回。
  
  艾莎自己去找ㄧ家餐廳工作,將慢慢懂事的強強帶到公園的椅子上,等下班時再帶他回去。但有一年強強到街道上玩,卻因下大雨將他沿途做記號的粉筆色全洗掉了,當他回到公園時艾莎已經離去。強強被帶到警局,而艾莎也到警局接受盤問,艾莎只好承諾這是一時疏忽,下次一定會讓小孩上學並保證善待孩子。
  
  一名叫阿里的同事千方百計接近艾莎,最後讓他入住,但有一天艾莎回去,發現屋內受到大肆破壞,而存款也不見了,正在咒罵阿里時,強強才把藏在鞋子內的錢交給艾莎。而艾莎也打聽到契馬的住處,但見他已經成為一家賣進口車貿易商的女婿,她只好黯然回來。但契馬雖然娶了富家女,瑟拉卻懷孕了,他知道瑟拉外面有男人,從此夫妻決裂,而岳丈也要他忍氣吞聲,在艾莎帶強強來見過一次面後,契馬拿了槍去找瑟拉與情夫,並開槍射殺。而艾莎在回家時才發現強強已經會做菜,並以大人的口吻要艾莎去洗手,艾莎感動得落淚……。

◎ 劇情分析
  
  結婚生子除了可以增添夫妻的感情生活之外,尚有傳宗接代的責任與傳承的意義。但生兒育女看似相當平凡的事,常因環境、文化、國度及宗教的不同,衍伸出更多的問題。中國古代的婦女常常因子而貴,在皇室中女人若生了龍種,常常身價看漲,反之若無生育,常常會被打入冷宮。就算在貧窮家庭,媳婦若無法生育,或全都生女的,其實也會受到冷落對待。
  
  現今醫學發達,可以在醫院檢視不能生育的真正原因,不會像以前一樣,全部把「不孕」的責任推給女人。而有某些原因無法受孕者,醫生更能以試管做人工受精,從而達到生兒育女的願望。
  
  「孕」片的背景放置在土耳其,以伊斯蘭教為背景的社會,對於生男育女的觀念更趨保守。相較於台灣現今許多夫妻或同居男女,他們很多選擇不願有下一代,當然養育一個小孩長大成人,是需要極大的花費,經濟是一種考量;不願為養小孩的繁瑣過程而苦惱,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台灣戰後的嬰兒潮如今都已進入老年,而嬰兒潮之後約三十年是個高峰,之後便逐漸減低的出生率,使得社會面臨一個新的困境。以前的流浪教師如今幾乎不再聘任,許多學校面臨的不是撤校就是減班的命運。人口其實也是一種國力的象徵,但也許這也是一種社會趨勢,希望在經過人口出生的低潮,能夠有再造高峰的可能。
  
  「孕」片是一部以過去與現代交叉 進行的敘述手段,使得這部影片有了不俗的評價。首先,對土耳其這個國度的男人觀念,做了強烈的詮釋。如果不能生育便自認為自己不是男人,雖然有些荒謬,但這種觀念是普遍存在的。但最後用錢買一個嬰兒回來,並要太太假裝懷孕九個月,就更顯得相當荒謬。這似乎突顯了土耳其這個地方,販嬰的情況相當嚴重。不但可以指定性別,還有「交貨」日期,真是匪夷所思。
  
  契馬在艾莎因無法配合養育嬰兒的狀況下,他似乎也被擊垮了,於是他選擇離家出走。反而是最先打退堂鼓的艾莎,卻不得不承受這名抱回來嬰兒的一切。
  
  艾莎一開始與嬰兒之間沒有交集太多,她有多次想棄養的念頭,但每次都於心不忍,放置在月台上的嬰兒籃最終還是又帶了回去。這裡突顯了艾莎的善良本質,只是她埋怨丈夫將責任全推給她,使她必須獨自面對嬰兒期的難堪。縱然已到了要進入小學的年齡,她還是盡責地每天做一餐給孩子吃,然後帶他到港口不遠的公園,要孩子從早上等到她下班才帶他回家。
   
  其實艾莎的心裡,是期望孩子會在自然走失後,便宣告這段關係的截斷。也許這是她可以讓良心最沒有負擔的情形下完成,但孩子始終乖巧地等她來接他,艾莎也只好並不很情願地帶他回去。
  
  艾莎的心情是極度矛盾的,某種潛意識的心態,使她早已將孩子視為己出,要不每天早上她也不會要孩子先洗手然後來吃飯,雖然只有早晚兩餐,但這似乎是她的極限。但雖然如此,她的心情始終是無法平復的。她始終不曾有過笑容,甚至香菸越抽越多,而這也引出阿里這個無賴的另一條線,但這條線卻也是讓艾莎對強強改觀的一個重要契機。
  
  阿里有計畫地靠女人吃飯,先勾搭到手然後趁女人不在,再將財物洗劫一空。但小小年紀的強強,早就可以感受到阿里的不懷好意,他早一步將錢藏好,阿里翻箱倒櫃,但就是毫無所獲,甚至霸凌強強,但孩子口風緊,這使得強強被揍得鼻青臉腫。當極度驚嚇與失望的艾莎陷入沮喪之際,強強將他藏起的錢拿給艾莎,艾莎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對她的回饋。
  
  艾莎真正對強強完全釋懷並將他視如己出,是她回家之後發現強強會煮馬鈴薯,而且強強第一次將碗盤擺好,並要艾莎去洗手吃飯,她感動得落淚,因為她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了。
  
  契馬的離家出走雖然也改變了命運,讓他擠身高層社會中,甚至更娶了老闆的女兒瑟拉,問題是瑟拉是一名楊花水性的女子,她在外面跟別的男人有了身孕,但契馬也由此而看清這名富家女的為人。
  
  契馬從此陷入了天人交戰,為了擁有目前所有一切名望與富裕,他的岳丈要他妥協,最後生下女兒梅薇。契馬其實還是很努力照顧梅薇,但瑟拉卻變本加厲,連男友都到家裡來載人,而留契馬獨自一人照顧小孩。
  
  上天似乎給這對夫妻一個大玩笑,兩人分開卻各自養育一男一女,問題是這兩個孩子從血緣上而言,根本是毫無關係,但彼此之間的命運,又是如此地緊扣在一起,缺了對方,生命就變得不完整了。
  
  契馬最終還是按捺不住怒火,這當然也是瑟拉實在太過份,就算將梅薇生下總也應該盡一點責任,但她沉溺在慾望之中,不管契馬拿槍殺了誰,悲劇都發生了。導演只用一個契馬在警局的鏡頭,就足以完成了後面的敘述。
    
  當過去與現在不斷地交叉進行,而在結尾時其實觀眾便已經相當清楚,一開始的困惑也就不存在了。這是剪接方面極高的創意,也使得本片成為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詛愛(Apart)

導演:亞倫‧瑞汀豪斯 (Aaron Rottinghaus)
主演:奧萊斯雅‧魯林 (Olesya Rulin)
   喬許‧丹斯格(Josh Danziger)
美國 / 86分 / 2011年 / 輔導級
蜜莉和諾亞是從小到大的青梅竹馬,在相戀後卻面臨被迫分離的命運。 幾次,他們從朋友身上看…

◎ 劇情簡介

  諾亞在病床上躺了兩年,因為長期臥病的緣故,使得他腦中一片空白,只聽人說他經歷了一場大火,而他的父親死在這場火災之中,而諾亞是唯一的倖免者。這使得諾亞感受更大的沮喪,昏迷後的後遺症,使他腦中呈現完全一片空白。
  
  但諾亞從隱微中殘餘的一絲記憶,慢慢浮現一些訊息,首先他在酒吧中遇見了泰迪,對泰迪他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也因為這樣的聯想,他在腦海深處也逐漸浮現一位女孩的倩影,但只要認真思索,女孩的影像就會消失無蹤。
  
  諾亞再次回到醫院複診,這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自己的病歷紀錄,原來他有「誘發型妄想障礙」,而跟他有一樣類似病史的女孩,正是潛意識中浮現的女孩愛蜜莉。於是諾亞決定尋找愛蜜莉,企圖從中尋找線索來填補腦海中的空缺。
  
  原來諾亞與愛蜜莉是一對青梅竹馬,兩人感情甚佳,只是他們似乎具備了預知能力,在他們眼中出現的幻影,到最後幾乎都會實現,於是久而久之,他們倆人便被視為異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紛紛與他們切斷連結,唯恐被他們看到任何幻影,而最終噩運臨身。
  
  更令人扼腕的是,原本是一對美好的情侶,也因為這樣而遭受強迫分離。於是諾亞誓言一定要找回愛蜜莉,以便尋回屬於他的過去。
  
  問題是當兩人再度相逢之際,會不會一如以往一樣,再度從朋友身上見到幻影,而使得眾人再度噩運臨身?
  
  事情的演變似乎早已註定,接踵而來的噩運,使得身邊的朋友不斷地提出抗議,但諾亞不相信這些噩運是因為他與愛蜜莉帶來的,他與愛蜜莉也勇敢地提出抗辯,但現實的壓力卻有增無減。
  
  或許這些議題有著更多的討論空間,愛蜜莉與諾亞似乎也必須開始認真考慮兩人分手的可能,但若不分手,卻也揹上自私的罪名,面臨這樣的抉擇,使得諾亞與愛蜜莉心中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如果真心相愛,那兩人為何不能廝守在一起?

◎ 劇情分析
  
  在佛法的法義中提及,修行至三地以上者,將會「不修神通,自有神通」,這是屬於心量與見地的問題。所謂神通即是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等,尤其宿命通更是能知過去、現在與未來種種的因果關係。很多自認為神算的人都會有其算命的根據,但這與神通不同。
  
  「詛愛」的立足點是從醫學觀點進去的,「誘發型妄想障礙」其實也只是精神醫學上的一個名字,只因在臨床上有過這樣的病例,故將這個病取了這樣的名字,以供醫學上討論之用。
  
  其實精神科有許多的現象都是屬於神經系統,無法像某個器官可以明顯看到與對應,故大部分的醫師也都只能以鎮定劑或舒緩神經的藥劑來處理,畢竟神經是相當複雜的,歐美人士常備的「阿斯匹林」基本上也是相當有效的解熱鎮痛藥,現在經過醫生的實測,阿斯匹林尚有溶解血栓的功能,故覺得胸悶時在送醫前,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服用二顆阿斯匹林,只是阿斯匹林對東方人而言,較傷胃,這是較大的缺點。
  
  「詛愛」探索的雖是屬於罕見的精神疾病,但因能預先看見即將發生的幻影,而事後這些幻境竟然都會一一實現,就當事人而言,是否應該將幻境的事告知對方?這是一個難以決斷的事。
  
  如果將幻境告知,最後真的發生,那發生悲劇的人不會認為你有「神通」,他會認為是「詛咒」。
  
  但如果你有了幻境,然後因為怕人有什麼說詞,從而將這些幻境埋藏在心中,但在最後竟然發現一切都是真實的,這樣難道自己心中不會難過?
  
  但就算「誘發型妄想障礙」有時會發生幻境的現象,但你真的能保證這些幻境真的會發生嗎?這對當事人而言是相當矛盾與痛苦的。更何況諾亞也在經歷一場火災之後,過去的記憶卻成為一片空白。
  
  故事用倒敘的方式使得情節有了懸疑與張力,透過角色的追索,我們也慢慢進入諾亞的內心世界,像「剝洋蔥理論」一樣,情節彰顯出真相時,正是戲劇的結尾,但在開放性結局的佈局中,我們卻多出了另一種傷感的情懷,畢竟人生中有許多在現實中無法用常態解決之事,有時陷入這種困境之際,也正是面臨抉擇的臨界點,有時我們能善用這種應付困境的態度,在人生的試煉中反而能找到一種新的方向。
  
  但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用正面的思考去面對各種困頓,因為人生在不同時期接踵而來的困擾,都是屬於過去累世的業識,不管善或惡,每個人都必須要直接去面對的,很多人不相信因果關係,但其實這觀點雖屬佛法,但其實都是真實義。
  
  有時我們會做夢或在打坐中有了一些現象,這其實是第七識末那識的過去產生的業識或習氣種子。當然也許也會有對未來所即將發生的事作了預言,筆者曾兩次夢見出了車禍,於是刻意換車,但最終車禍還是發生,只是夢中的騎機車婦女變成一名中年男子,而撞的角度則是略顯偏差,但其實與夢境中的車禍大體上是相同的。
  
  但有時有許多的夢境並不會發生,有趣的是愈是「快樂」「愉悅」的夢,發生的比例極低,甚至可能性並不高,想想不免令人沮喪。
  
  看見幻境確實會對諾亞產生極大的心理影響,人類很多的心理情境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生活。譬如面對一種重要抉擇之際,在最後決斷時,必然會從幻境的堆疊中重新考量。這是人的心靈困境,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並在最終時作出決斷的時刻。
  
  如果所有的朋友或親戚都視諾亞為不受歡迎的人物,如果你是諾亞會作何種選擇?也許諾亞帶著愛蜜莉遠走他鄉,不再過問或理會那些幻境,說不定能解決他受另眼看待的窘境,說不定那些病症也會自動迎刃而解。
  
  佛法的參究有時也會有些幻境出現,但這是因人而異的。一名到深山打坐修鍊的和尚,在即將入定前聽到外面一棵大樹倒下的聲音,他自己告誡:此乃魔考,於是繼續打坐,但不久之後,又聽到倒下的第二棵大樹聲。和尚雖然訝異,但依然堅定告訴自己:這是魔考。終於在他又即將入定時,第三次的大樹倒下聲再傳到耳祭,和尚這回再也忍不住起身推門而出,誰知門外的森林紋風未動,和尚不禁慨歎:「我又被魔騙了。」
  
  心在作抉擇的同時,一定會面臨兩種心境:好與壞、善與惡,等等兩極的抉擇,這都會面臨善惡抉擇而衍伸的習氣種子與業識種子,故在作抉擇的同時,其實是一種修行的執行。但面對善惡並非擇善固執便是真諦,其實應該不思善、不思惡,再返觀自性才是真諦,這是六祖慧能告訴慧明的法語。問題是甚麼是返觀自性?而自性的依據又是如何?這是一個大哉問,也是佛法中最重要的第一義諦,知者乃是真實義的菩薩。
  
  「詛愛」是一部不受重視的電影,其中要探索的醫學真諦我們無法參與,但其背後的因果關係,卻是每個人息息相關。謹藉著這部影片傳達一點「唯識學」的概念,希望有緣人能夠領納而實踐。

馬背上的法庭(Courthouse on Horseback)

導演:刘杰(Liu Jie)
主演:李保田(Li Baotian)
   楊亞寧(Yang Yaning)
中國 / 2013年 / 100分 / 普遍級
禮讚:第63屆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
   首部以大陸「流動法庭」結合「少數民族生活」為背景的電影傑作
在雲南西北群山峻嶺的蜿蜒曲折紅土路上,五十多歲的法官老馮,為解決山區村民糾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馱著國徽與牽著馬匹穿越山寨間,組成一個奇特莊嚴的「馬背法庭」…

◎ 劇情簡介

  老馮是七0年代派遣的法官,與摩梭族的老楊一起結伴走山路,來回拉著馬兒駝著國家法院的天平徽,到處開庭審理案子,或許是必須長期離開家庭,老馮的妻女在麗江開錄像店,但卻始終沒有時間相聚,早已形同陌路。而老楊依摩梭族規定,不得在城裡結婚,於是蹉跎了青春始終沒有嫁人。
  
  這一回,政府派了一名大學生阿洛同行,他是彝族人,正好回村子預備與未婚妻結婚。而老楊也正好提出了退休申請。
  
  在第一段路車子在山路疾馳,阿洛早已吐得不成人形,而在第一個村子中處理一對妯娌為爭一個作泡菜的罈子而上法庭,兩人誰也不讓誰,老馮最後將罈子打破。而相互欠債的一個案子,老馮替被告還了一百五十元,而帶走原本要賠償的一隻小豬。阿洛似乎不太同意老馮的方式。
  
  到摩梭族村落受到極大的歡迎,因為老楊的家就在這兒,但晚上卻有小偷偷走那匹馬,連同尚未卸下的天平徽也丟了,老馮相當自責,而最老的阿媽似乎會通靈,預言天平徽一定在村內,果然被人丟在草海內,村人用門板一塊塊接起,最後找回天平徽,但馬卻依然沒有蹤影。阿媽借他們另一匹馬,並保證一定可以找回馬匹。
  
  終於到了彝族的村落,姚葛早就準備好女兒的婚禮,但老馮堅持先開完庭再結婚,結果遇上離婚的女人不斷地在地上打滾,搞得大家手足無措,就算老楊好言相勸以法相告,婦人全不搭理,搞到最後女人丈夫提出不離婚的聲明,才結束這個案子。
  
  婚禮熱鬧進行,老馮語重心長地對新娘子說一些感觸,沒想到隔壁村的人來要討羊,因羊越過地界吃草被逮住就變成對方的。老馮要阿洛自己評評理,阿洛說不合理,姚葛立刻拉女兒回房間表示不嫁了。
  
  阿洛與未婚妻夜晚逃往老楊的家,而老馮教訓他一頓之後將二人趕出。老楊的家人也找到了原先的馬,但阿媽不說出小偷是誰,因為小偷已受到懲罰。老楊就順便留在家裡,獨留老馮一人回去,半途中老馮因過勞而昏死在半途,結束了他的一生。

◎ 劇情分析
 
  這一部電影是中國刻意描繪並以電影表揚的十個榜樣人物,雖然千篇一律都是以正面的角度呈現,但影帝李保田飾演的老馮這個腳色,比起其他影片的人物,都要來得真實而生動。
  
  在七0年代,中共所統治的中國,其實有許多是法治尚無法兼顧得到的,譬如說雲南地方的少數民族,不僅山勢高交通不便,彼此之間的風俗也不盡相同,再加上教育尚無法普及,故政府以挑選的方式訓練一些當地的人才,成為法院的書記官。片中的老楊正是如此,她沒有任何學歷,但卻在這些族群之中擔任先期協調與潤滑的工作。
  
  但隨著時代進步,所有的一切都必須以法來論述,那麼法官當然也得要科班出身的法律人來擔任。但最好還是以當地人來擔任較合適,而這個腳色正是第一次上任的阿洛。
  
  如果以法治國家而言,這樣以將就的方式來處理法律的問題當然是有瑕疵的,但以中國幅員之廣大,人口之眾多更有不同族群與文化,自然必須用另類的角度來看待,某種時刻,某些不合理的方式,因地制宜的現象久而久之也就變得合理了。
  
  「馬」片要講的當然是老馮這個人,一生全奉獻給國家,雖名為法官,但卻是因地制宜的一代,在面臨新舊交替中,呈現了新舊思維的對立與比較,從而呈現了舊思維中所展現的智慧與人情世故。
  
  當然「馬」片的中心思想也不忘放置在對國家的忠貞效力。譬如剛從汽車轉換馬馱時,阿洛便將一個圓物蓋在代表法律的天平徽上,老馮生氣地拿下,雖然沒有台詞,但卻已經表現了過去所謂的「忠黨愛國」的意識型態,比起過去大陸的影片,這部「宣傳片」其實已經跳脫傳統窠臼,若不將這部影片的創作起源說清楚,很多人其實以為這是一部沒有意識形態的劇情片。
  
  但儘管源起是宣傳片,但拍得如此不著痕跡,是相當令人激賞的,尤其還加入了老馮與老楊若有若無的殷殷關切,以及深情款款時時刻刻的叮嚀,但因牽扯老馮的婚姻沒有交待得很清楚,使得這一段感情始終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窘境。
  
  其實在回到摩梭族的山寨中,不少人便開玩笑地問老馮何時來「走婚」?意思是提親甚至是結婚,但老楊卻也不時提醒老馮,退休後應回到妻女身邊,享享清福。由此不難想像,老馮與妻子應該已經離婚,因為他不想讓妻子獨守空閨。但為何老馮沒有進一步行動?這只能說是老馮自覺已老,不想再耽誤老楊。
  
  老楊在為老馮洗衣服時那場戲是相當有層次的,老楊衣服尚未洗完,老馮卻已經把一生的經歷全敘述完了。把人的一生比喻為洗衣服的一刻,就猶如黃粱一夢一樣令人感傷,這一場戲是編導相當用心經營的。
  
  老馮臨走前掉了一顆牙,這當然是一個人開始衰老的開始。老馮將小豬放在摩梭寨子,並訂下了下次回來吃豬肉,只可惜離別後竟成永別。而在之前老馮就曾在走山路時打瞌睡,差點跌落深谷,這一場其實就已經呼應了老馮身體已至極限,就猶如二十年前他的同事「長腿」掉落山谷身亡。每回經過,他總會倒些酒祭奠老友,而回程只剩他一人卻淒厲地吶喊好友,這行逕恰似一種死亡的預言,那山谷的景色一個是大白天,一個是黃昏,這也有著人生暮年的寫照與符徵。
  
  阿洛雖然以最新的法律思維來宣判,但這反而因為不明白少數民族的人情世故,在宣判之後反而引起更大的紛亂。但這種近乎調停的手段,不僅需要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更需要兼具ㄧ些人生的智慧。
  
  阿洛自己是彝族人,他第一次回鄉也順便要與未婚妻結婚,但老馮堅持一定要先辦案後才舉行婚禮,但一直沒有阿洛家人出現,只有未婚妻的父親姚葛在地方上算是小領導,但村人之間卻也有自己訂的規則,如羊跑到界限外吃草被逮,這羊就變成抓到的人所有。姚葛抓到自己土地上的一隻羊,於是在婚禮中宰了宴客,但也由此展開了另一場紛爭。
  
  阿洛當然以「法律」來看待,他的岳丈氣得停止婚禮,但其實雙方都已經蓋章,縱然姚葛不同意,但婚姻卻是合法的。老馮指責阿洛不該與未婚妻逃離寨子,這使得他的岳丈下不了台。老馮說得相當世故,等幾天姚葛氣消了,再去安撫幾句,一切也就圓滿了,但年青人就是沉不住氣,老馮氣得將阿洛與未婚妻趕走。
  
  這個段落沒有交待,但想當然耳是回去向姚葛請罪,而這也造成老馮最後落單,昏倒之後一命嗚呼,使得情節更加合理順暢。
  
  片尾老楊獨自面對能預知未來的阿媽,我們聽不到阿媽說些什麼,但見老楊ㄧ副哀傷的神情,似乎從阿媽的口中得知老馮已經死亡?而她原本的期望是否一如她自己的失落?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能將一個簡單不起眼但又是如此有重量感的人物編寫了這麼一齣戲,這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下女(하녀)(The Housemaid)

 由 李金櫻老師 撰稿

導演:林常樹(Sang-soo Im)
演員:全度妍(Do-yeon Jeon)
   李政宰(Jung-jae Lee)
   尹茹貞(Yeo-jong Yun)
   徐雨 (Yoo-seo)
韓國 / 2010年 / 104分 / 輔導級
禮讚: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
   亞洲電影大獎我最喜愛的女主角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造型設計
全度妍飾演的恩伊,原本於小餐館內打工,因緣際會,進入豪宅擔任女僕、兼保姆工作…

◎ 劇情簡介

  在一熱鬧喧囂的夜市街道上,人來人往客人們忙著用晚餐、跳舞、唱歌、喝酒等,工作人員則忙著做料理、發廣告傳單、清理垃圾。在此忙碌之際,有一長髮女子自一棟五層樓高廣告看板縱身跳下,當場死亡。恩伊和胖友人在附近餐廳打工,回家時特別繞道現場好奇觀察一下。

  恩伊大學主修幼保科系,應徵至一豪宅內當女僕兼保母,經女管家趙媽面試通過,正式錄用。豪宅內除女管家外,女主人海洛正懷著雙胞胎,男主人勳英俊、健美,彈一手好鋼琴及6歲長女美娜。恩伊主要負責陪伴美娜並幫忙梳洗女主人。

  男主人勳對太太懷胎無法滿足其性需求。在一次至外地別墅,勳轉向恩伊求歡,獲得其性慾的滿足,然後即開高額支票給恩伊。此後二人不斷地偷情,結果被女管家趙媽發現,她私下外出告訴勳的岳母,並說恩伊已懷孕。

  岳母惟恐女兒地位不保,趕至豪宅,適巧女婿勳要出差,她來陪女兒順便告知女兒其夫婿偷情之事,女主人海洛很生氣。岳母趁恩伊在二樓高處擦拭吊燈,將墊腳的梯子移開,致恩伊自高處摔下,幸好只是輕微腦震盪,亦未流產。此時由醫院告知恩伊,她方知自己懷孕的事。
 
  出院後女主人及其母親不斷地責難恩伊,並給十萬元支票,要求恩伊墮胎。恩伊不從並決定生下孩子。海洛則至中藥店買墮胎藥草汁,混在恩伊塑膠袋裝的草藥汁中。

  海洛帶美娜至醫院生產,一對雙胞胎順利誕生。而恩伊則因誤食墮胎藥,腹痛難忍送醫急救仍流產。

  出院後恩伊心頭怨氣未消,決定找機會報復。女管家趙媽的兒子已派任當檢察官,她也同情恩伊,讓恩伊再度進入豪宅,她則請辭。恩伊則在男、女主人、岳母、孩子面前以吊燈繩索自縊並自焚。而豪宅一家人換了另一間豪宅,繼續過著奢華生活。
       
◎  劇情分析
    
  「下女」原屬韓國已故傳奇導演金綺永的經典特色作品,1960年上映時屢破韓國票房紀錄,更引起當地女觀眾激烈回響。連暴力大師朴贊郁、金基德、奉俊昊等當代韓國名導演,都不諱言深受其影響。本片新版本由《偷情家族》林常樹執導,他捨棄原作兩性角力及社會階級鬥爭,將焦點放在情慾及人性衝突的描寫。        
        
  主要描述一平凡單純失婚女子為了爬上上流社會來到豪宅當女僕與男主人偷情故事。片中男、女主角性感激情尺度的演出,南韓媒體將其與李安的「色戒」相提並論,事實證明李安創下的色戒激情,太隱晦、太痛苦、太震撼、太經典、別人也太難以突破。

  古今中外豪門宅地均過著富裕奢華的生活,即便是在豪門內為僕的侍者,出門在外亦自認為高人一等。影片中女管家至女主角恩伊和友人租屋處,約恩伊至咖啡館面談就擺出高姿態的模樣。

  原本在一小餐館打工的恩伊,憧憬上流社會的生活。憑藉著其幼保專業證書,應徵至豪宅當女僕兼保母。經豪宅女管家面談通過開始進入豪宅過不一樣的生活模式。

  原本她和友人租屋二人睡擠一張單人床,即無其他空間,衣服均掛牆邊;現豪宅傭人房一人一張床外,還有衣櫃、桌子。主人吃剩的生蠔、干貝…等高檔食物,在此都一一可品嚐到。又有浴缸可泡澡,她覺得很愉快。

  男主人勳身材英挺健美,風度翩翩,成功的企業家,愛妻女的好丈夫好爸爸。白天還會忘情地彈鋼琴演奏起優美的古典樂曲,而夜晚則成為慾魔,即使其妻懷胎多時,也得曲意迎歡,以口交全力滿足他的慾望。但仍無法滿足他,因此有了染指女僕恩伊的藉口。

  恩伊在主臥室浴室清洗浴缸,露出大腿即吸引男主人勳露出邪念目光。終於在一次出遊至一處別墅,以紅酒誘引恩伊喝,主僕二人第一次偷情,當時恩伊還有點害怕與羞澀,半推半就。

  回到豪宅後,主人常逡巡於房間與女僕縱情,恩伊個性雖然單純善良,但遇到男主人的誘惑時,卻也順從身體的渴望而迎上。一次次偷情後,恩伊仍存著一切太平心態,盡心伺奉女主人,愛護主人家小女兒美娜天天講故事給她聽。
    
  恩伊誤以為勳對她動情,沉浸在夜晚為性奴的慾海中。殊不知此事已被管家趙媽發現,並發覺恩伊胃口改變似有懷孕徵兆,但恩伊自己卻毫不知覺。

  管家趙媽曾意有所指地點醒她,女僕這個工作只有四個詞句可形容,即「噁心」、「醜陋」、「可惡」、「下賤」,趙媽覺得她自己在此虛度一生,問恩伊打算在此做多久,陶醉在情慾中的恩伊回答說她喜歡這個工作。

  管家趙媽則是典型的管家作風,性格老舊軟弱,既怕死又苛薄,明知道恩伊和男主人偷情也不告發,只在一旁靜觀其變,然後偷偷把事實和恩伊懷孕的真相告訴男主人的岳母。其乃成為虐待恩伊的間接幫兇,心裡雖同情不忍,處事依然是副忠僕模樣。

  母親告知女兒其夫出軌之事,將恩伊視為爭產爭地位的眼中釘,想盡辦法除之而後快。乃母女聯手使恩伊自挑高吊燈摔傷,著逼其墮胎,其不從則以魚目混珠方式,讓恩伊不知不覺中吃下墮胎藥而流產。

  導演將主僕情慾走火,以各式床戲體位淋漓呈現,男主人運用權勢宰制下女意象,更引起深閨宅院內一連串驚恐詭譎的倫常悲劇。將豪宅以乳白色的壁面和亮得反光的大理石地板來凸顯豪宅冰冷氛圍,偌大又空曠的豪宅,一如白衣黑雲的下女制服,一如黝黑沉鬱的琴房,都給人一種冰涼寒意。

  男主人勳的顏色同樣是冷酷無情的,他的手指可以非常流暢地在黑白鍵上婉轉跳舞炫技或許不俗。卻沒有因而散發出動人的力量,一如他的華麗外表,帥是帥,卻全無靈魂。他用紅酒勾引女人;玩完女人就用錢打發。在他生命的天秤裡,慾望勝過情愛,金錢成了解決所有爭議的最後砝碼,簡單不過的金錢邏輯,也讓他與衣冠禽獸畫上了等號。其亦體現出當時社會男權主義者虛偽的一面。其內心非常瞧不起下人,卻口是心非地教育女兒美娜,說「只有你把其他人也看高,你自己才會更高」的道理。

  導演表示比起對情慾戲分的期待,他其實更希望大家將觀察焦點放在〝下等人〞們的人權問題,和現代社會中權勢者與失權者的角力問題。

  片中描寫了人性扭曲陰暗的一面,是一部講述各個成員間相互蔑視,卻維持一種畸形的平衡關係的家庭倫理。原作刻畫了相互不同階層的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慾望,卻最終破滅的故事。然而在本片翻拍版則每個成員彼此憎恨,試圖用卑鄙的手段給對方套上枷鎖。導演透過每個人物的表情和台詞,向那些已經淪為資本、權力及欲望奴隸者唾棄,諷刺這些淪落為慾望奴隸的小丑們可笑而悲淒的人生。

  開場那位墜樓女子導演完全不想探索那個女子的悲劇人生。而片尾恩伊懸燈自縊自焚報復,就算烈焰騰空,豪門一家人也沒改變生活基調,真可謂冷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