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

導演:約翰‧卡麥隆‧米契爾(John Cameron Mitchell)
主演: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
   亞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
美國 / 2010年 / 91分 / 輔導級
禮讚: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獨立精神獎最佳男主角
一對遭逢巨變的夫妻,如何重拾希望?…

◎ 劇情簡介

  霍伊與蓓卡結婚後生下了丹尼,只是丹尼五歲時因為追狗而跑出,不幸被高中生傑森正好開車路過而撞死。從此夫妻倆人的關係雖然表面如昔,但其實已降至冰點,蓓卡甚至從此不讓霍伊碰觸。

  為了走出心靈的困頓,兩人參加了心靈互助團體,在這兒他們認識了瑞克與蓋比夫妻,而這個團體都是曾經喪失過兒女的人,在這兒每個人說出心中的痛而能獲得彼此的安慰。

  這個晚上蓓卡接獲警局來電,她急忙去警局帶回自己的妹妹伊琪。原來伊琪在夜店為了一名男樂手而與一名女子大打出手。但真相是伊琪搶了對方的男友,才與對方起了衝突。

  這一日蓓卡開車發現傑森坐在校車上,於是她開車隨後跟蹤直到傑森進了家門,甚至有一次跟蹤他進入圖書館,她借了一本傑森剛還的「平行宇宙」。某一日傑森並未上課,他發現蓓卡在後面跟蹤,蓓卡雖然尷尬,但卻表示願意跟他談談。

  傑森告訴蓓卡當天發生的事令他相當難過,但這種突發狀態不是他能控制。傑森也給她看他畫的漫畫,原來漫畫中有一名小孩在多重管道中進入多重宇宙中尋找他的父親。這令蓓卡有了許多的聯想,死去的丹尼會不會也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地活著?而其他世界會不會也有另一個蓓卡存活著?

  其實在這之前,蓓卡也曾回到過去自己服務的蘇富比拍賣公司,要找過去的同事史考特,只是史考特早已離職。而在心靈互助會,因蓓卡拒絕參加,霍伊獨自前往,卻發現蓋比也獨自前往。同時也發現她在外面車內抽大麻,蓋比終於承認丈夫早已離她而去,於是霍伊也開始抽大麻。甚至差點與蓋比有了出軌的舉措,所幸在及時他又回頭。

  蓓卡的母親在兒子亞瑟三十一歲時也失去了生命,但這些共同的類似傷痛終究無法化消,直到霍伊同意賣掉房子而傑森也上門前來,但卻遭霍伊責備,但卻也併發出夫妻心結,在了解緣由後,夫妻倆人辦了烤肉招待眾人,兩人也因認識現實而言歸和好。

◎  劇情分析

  本片是大衛林賽‧亞拜爾自己原創的舞台劇本(Rabbit Hole),綠光劇團的網站將原本是「兔子洞口」翻譯為「出口」。經過大衛林賽自行改編成電影劇本後,再由妮可‧基嫚自己個人的公司來投資拍攝,同時也由她自己擔任女主角。

  這是一部討論生命在遭遇突然「斷裂」時,人所遭遇的困境與內心衝突之後的改變。生命原本就有許多的不確定,每個人當然都希望生命永遠是美好而永遠令人期待,但真相卻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突如其來的變化常常讓許多人措手不及,甚至從而在一個生命斷裂之後,也開始讓現實的自己漸漸瓦解甚至崩潰。

  蓓卡的母親在兒子三十一歲時失去了兒子,從此她把這份哀痛深埋心中,雖然兒子是吸毒過量致死,但當母親的自有她的慈母之情。她的對白應該說是全劇中最精準之處,她說這種悲痛永遠不會消失,有時看似不見了,但手一伸入口袋中,那份哀戚不知何時又悄悄回來了。

  一個至親的死亡自然是每個人最大的哀痛,但不管如何哀痛卻永遠無法改變事實,如果哀痛可以讓死去的人活過來,那就盡量哀痛也無妨,但人的理智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卻又讓自己的情感現入了自我的哀愁。這是否是一種「自我懲罰」?但似乎除了讓感情陷入這種泥淖而無法自拔之外,似乎再也沒有其他路途可追尋。

  也許這只是一個開端,因為痛苦感染的情緒是會拓染的,於是在某一種時刻,這種積壓許久的壓抑便會爆發開來,當兩個情緒不穩的心情盪漾而開,就會不斷地想要尋求一種新的可能。

  因為兒子發生意外,蓓卡從此不再與丈夫行房,因為她的潛意識中總認為作愛是對不起死去的兒子,於是這樣的婚姻關係變逐漸生變。其實就算兩人在床第之間有了交融,其實內在的傷痛依然還是會不斷地發酵與拓染,最終依然還是會影響到兩人的夫妻感情。

  心靈互助團體是外國常有的活動,舉凡吸毒、酗酒等都有類似的活動,因為透過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別人也從自述者的反應接收了更多的訊息。換句話說,相同經歷的人彼此相互安慰取暖,應該多少會提供修護心靈的契機,應該也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

  但事實上從霍伊與蓓卡,以及瑞克與蓋比這兩對夫妻而言,卻不見得是有效率的。問題是這種心靈互助團體早已成了社會的主流思考,縱然不以為然但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抗衡的,因為唾棄了互助團體似乎就與社會背道而馳,一般人最多只能默默退出,然後在自身的摸索中,慢慢尋找到生命的另一個出口。

  如果生命始終是如此的平順,那生命豈不顯得毫無生氣,人生的真義也就無法彰顯了。反之若生命是如此的不堪,難道人就應該被困頓打倒,從此一蹶不振?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激烈衝擊的生命斷裂會讓人生錯愕而不知所措,生命突然的死亡,絕對不是人所樂意見到的,但如果不幸遇見了那又該如何?

  丹尼已經死亡,而且他的年齡又小,有時不見得能夠了解這種苦痛;但尚留在世上的人反而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不只霍伊與蓓卡如此,撞死丹尼的傑森何嘗不會痛苦?

  「平行宇宙」是這部電影另類的一個心靈出口,如果除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之外,會不會還有許多的我們還存在這個平行的宇宙?如果是確定的,那這個「有」最起碼會帶給蓓卡有了另一線曙光與出口,就像英文原名中的「兔子洞口」,如果只是一直躲在這個洞內,自然無法去參與洞口外面的燦爛世界。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洞口會在何處?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遭遇到的困境景況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如此,但結局是一樣的,因為「死亡」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避,只是方式的不同。

  蓓卡就曾指責自己的母親,不斷地哀嘆兒子亞瑟的死亡令她痛不欲生。蓓卡表示亞瑟已經三十一歲,而且是吸毒過量致死;而丹尼卻只有五歲,只是一隻狗追一個球;而丹尼追著狗,正巧那一天霍伊忘記栓上門口的大門,於是悲劇就在在瞬間發生了。

  丹尼與亞瑟的死亡確實完全不一樣,但結局都是死亡。那麼「死亡」究竟是什麼?因為任何人都無法避免或逃避,而且對於死亡之後的一切是茫然無知,這才是真正讓人哀痛真正的原因。

  在現實的生命中,每個人都只認定「生」的這個階段,但有時也會誤解「生」即是一種永恆。正因為如此,所以人生只有「慶生」;卻從來沒有人「慶死」。因為死亡讓人困惑而難過,但這也并不表示死亡所帶來的困境無法解決。

  重新去面對新的局勢與現實的態度,不難發現原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份。如果事情已經發生而永遠無法挽回,那麼必須以一種絕對新的態度去面對,是一種必要,而以「愛」的態度來面對雖然籠統,但卻也是在不得已與最糟的狀況下不得不然的作為。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愛情沒什麼道理(Hateship Loveship)

導演:麗莎‧強森 (Liza Johnson)
主演:克莉絲汀‧薇格 (Kristen Wiig)
   尼克‧諾特 (Nick Nolte)
美國 / 2012年 / 102分 / 輔導級
極度害羞且與愛情絕緣的喬安娜,被麥考利先生僱為管家兼孫女 ...

◎ 劇情簡介     

  喬安娜從年輕時就在愛荷華州鄉下照顧威莉特夫人,在夫人去世後,再由威莉特夫人的牧師太太介紹,來到比爾家照顧他的孫女瑟貝莎。比爾的女兒瑪瑟爾嫁給肯‧高戴特,但肯在一次吸毒又酒醉狀況下開快艇而翻覆,導致瑪瑟爾死亡。對此比爾對肯甚不諒解。更何況比爾將女兒結婚時他送女兒的一些貴重傢俱從芝加哥的汽車旅館內搬回,肯從此便陷入沮喪與孤單中。

  喬安娜剛來上班時,肯都以美女稱呼她,臨走前給女兒的卡片中夾了一張給喬安娜的字條。這使得從無機會談戀愛的喬安娜心情悸動不已,遂向瑟貝莎問了她父親的地址,也回信給他。但事實上瑟貝莎與同學伊蒂絲兩人一起拆開喬安娜的信,並由伊蒂絲假冒肯的名義,以較煽情的語氣回信,並告知可以用電腦信箱聯絡以節省郵資。

  喬安娜去圖書館的電腦開了一個信箱,卻不知信全寄到伊蒂絲的信箱中。逐漸受到感動的喬安娜從銀行領出存款二萬多元,並叫來貨運公司付款後並約定時間將傢俱寄到芝加哥。而她自己也整理好行李,利用家中無人之際坐巴士趕往芝加哥。

  但在芝加哥她看到破敗的一家汽車旅館,也發現肯臥病在床,於是她從窗戶入內,並展開打掃。肯醒過來後相當驚訝,但也從她的手提包內偷走了四百元,卻將偷錢的事推給與他同居的寇依。

  寇依買回中國菜,卻發現喬安娜已經煮好飯菜並已用完餐,這使她感到已經被擠壓出她與肯的感情世界,於是她提著中餐外帶盒又離開了。

  瑟貝莎打電話給肯時,正巧由喬安娜接聽,於是比爾帶著他熱戀不久的銀行女職員艾琳以及瑟貝莎來到芝加哥,並將傢俱帶回。

  但此時喬安娜卻發現自己懷孕了,而喬安娜與肯邀請瑟貝莎到芝加哥渡過暑假,在這段期間,喬安娜也慢慢在瑟貝莎的心目中成為一名母親。

  喬安娜與肯終於結婚了,而參加的人只有瑟貝莎,但比爾似乎也感悟到肯的改變,於是又把傢俱載到芝加哥,讓夫妻二人努力去經營那家汽車旅館。

◎  劇情分析

  若要真正把「愛情」兩個字講清楚,那恐怕會有太多的辯證,甚至愈辯愈迷糊,最終看似容易的事反而變得曖昧不明。

  愛情確實沒有什麼道理,突然因為某一種原因就死心塌地傾向一個人,不必有什麼理由,只要心裡認為對就一味地勇往直前,至於別人的眼光,那就更不必計較了。套一句現代人的話:「婚是我們要結的,關別人屁事!」

  如果愛情是如此的主觀性,那必然會產生更多的變化,畢竟我們獨自的見解有時會失去客觀性,許多應該要注意到的議題便被忽略了。等到問題產生時,似乎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堅定自己的認知並自始至終貫徹執行,最終也能獲得完美的結局,這其實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的。

  喬安娜這個腳色是必須深入去探討的。她與鄰居一起搬到愛荷華州,因為沒有任何的工作背景,逐漸因照顧威莉特夫人而成為一名出色的管家。但因為長期工作的環境也使得她在面對大環境的輝映下,顯得更為無知。

  所謂的無知並非真的什麼都不懂,喬安娜其實是一名相當冷靜,膽大心細的人。譬如她面對威莉特老夫人的死亡,可以從容不迫地為她換衣,並打電話給警方通告老婦人的死亡。

  喬安娜這幾年的世界幾乎只有她與一名老婦人,對男女間的愛情她是嚮往卻無緣親臨,於是在換得工作之後,比爾的女婿肯以「美女」稱呼她,固然讓她雀躍不已,臨走卻又留下一張問候的字條,這開啟了喬安娜的外在世界,但她卻直率地向肯的女兒要她父親的地址,這是一次重要的決定。

  能夠有這樣重要的抉擇是需要具備一點勇氣,一般人總是將那樣的字條當作禮貌性的問候,事實上肯的意思也是如此,因為他在芝加哥的所在就有一名同居女友,雖然他始終與這名叫寇依的女子有著金錢的糾葛。但事實上更貼切的說法是肯陷入了生活的泥淖。

  肯原本娶比爾的女兒瑪瑟爾,兩人婚姻幸福,也生了女兒瑟貝莎。但肯因吸毒而使得遊艇翻覆,不僅使得妻子喪命,他的汽車旅館事業也一蹶不振。

  喬安娜對肯的印象應該不是那麼深刻,因此她也極需要以傳統的信件或文字的傳遞來獲取溫暖,這應該是她主動的真正原因。或者喬安娜再見面的當下便已察覺肯是她的真命天子?在電影中是沒有多少具象的敘述,因此就無從得知喬安娜真正的想法,但這不也正是符合了「愛情沒有什麼道理」?

  瑟貝莎的同學伊蒂絲故意叫喬安娜把信給她,要替她到郵局寄信。如果信真的寄了,那喬安娜算得上是相當主動的,過去幾年的蟄伏,似乎只是為了遇見肯,這種略失理性的行為事實上有著幾分的冒險。但在最終我們知道喬安娜的押賭是勝了,因為在畢業典禮中,一度想陷害她的伊蒂絲道出她的希望,在廿六歲前結婚,然後生下自己的孩子,如果這就是女人的成功,那此刻的敲安娜不就已經全都擁有了?

  很多的事情是由巧合來構成,喬安娜的信如果真的被寄出去,也許肯也不會回信的,因為他正處在失敗沮喪中,每天靠酒與毒品撐過他的生活,活著就已經是一種艱難,那有心情再交女友?就算有來信,寇依知道了也必然會阻止的。

  喬安娜去圖書館開了一個信箱,然後開始與肯通信,但這其實是伊蒂絲故意以煽情的語氣挑逗喬安娜,喬安娜確實也一步步踏入自以為是的愛情之中,於是她領出了二萬多元的儲蓄,利用空檔把原本是瑪瑟爾的嫁妝全寄到芝加哥。自己也整理行囊前通信的地址。

  真相逐漸被揭露,肯是一個如此不堪的人,此刻又深陷病痛之中,但喬安那並不氣餒,她將住處打掃乾淨,野味肯買些吃的食物,一個家在她的主導下就慢慢完成了。當肯醒來之際,發現喬安娜在眼前,又知道他運了一批傢俱,但這可能使得喬安娜吃上官司,如果比爾去報案的話。這或許是肯一直也不敢與喬安娜有任何糾葛的原因。

  肯在這惡劣的環境中其實也顯得卑劣無比,首先在喬安娜的手提包內偷了四百元,但卻辯稱可能是寇依偷的。但喬安娜的篤定倒是出乎人意料之外,因為她一開始就知道是肯偷的,而她一直不肯說,只是希望肯會主動向她明說。

  這或許是肯真正改變心意的緣由,突然這個世界來了一名能讓他起死回生的「天使」,如果他還不想接受,那他在這個世上還配擁有甚麼呢?

  比爾為何沒報案?這也是當時他正掉入「愛情」的緣故。比爾在銀行認識了艾琳,而艾琳似乎也在婚姻上錯過了一些機緣,此時比爾的出現,讓她及時穩穩地抓住。比爾在獲知傢俱的去處,雖然將之載回,但在肯與喬安娜邀瑟貝莎去芝加哥度假時,便知道這個女婿又回到了正途,於是又將傢俱運往了芝加哥。錯綜複雜的愛情確實讓人一頭霧水,因為人始終都無法了解愛情的道理。

再給愛一次機會(Then She Found Me)

導演:海倫‧杭特(Helen Hunt)
主演:海倫‧杭特(Helen Hunt)
   柯林‧佛斯(Colin Firth)
美國 / 2013年 / 100分 / 保護級
禮讚:7項國際影展正式入選
   觀眾傳媒ㄧ致感動讚譽
   榮獲棕櫚泉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大獎
片中精湛演出左右為難,又神經緊張的都會成功女性,在遇上遺棄她多年的母親後,重新找回親情與人生方向。…

◎ 劇情簡介

  三十九歲的艾波從小是個養女,她與弟弟佛萊迪一起長大,佛萊迪雖然已成為醫生,但似乎也嚐盡當養子的難堪,所幸艾波今天要結婚了。在猶太教的見證下,眾人都覺得艾波嫁給楚迪是一件最美滿的事。

  新婚之夜楚迪似乎表現不夠理想,他有早洩的現象,在二十多天後,作完一次「簡單」的愛後,楚迪便離艾波而去。

  艾波有些沮喪,在學校遇見一名心情焦躁的男人法蘭克,他有兒子吉米雷及女兒露比在學校上課,他的畫家妻子已經離他而去,並與男友到世界各地去寫生。法蘭克對艾波說了一些莫名的話,但反而引起艾波的注目,因為艾波以為法蘭克向她搭訕。

  法蘭克是個盡責的父親,他是個作家,但也擔任了母親的腳色。雖然法蘭克也忍不住請艾波吃飯,但其實是兩人坐在外面吃小吃攤買來的食物。此時一名自稱是艾波生母的電視節目脫口秀的女人柏妮斯來找艾波,告之她是艾波的生母,第一次說艾波的生父是電影明星史提夫麥昆,但法蘭克調查的那個年份,史提夫麥昆應該在東方拍攝「聖保羅炮艇」,故可以肯定史提夫麥昆絕對不是她的生父。

  法蘭克建議可以偷取柏妮斯的頭髮做DNA的鑑定,在拔了她的頭髮後送給佛萊迪鑑定,結果竟然證實柏妮斯正是艾波的生母。這回柏妮斯只好再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她是與一名烏克蘭的傑克華斯基有了幾次性關係,但也因此而懷孕。

  法蘭克與艾波的互動有些阻礙,但兩人似乎又極力隱藏著慾望,終於在一個晚上,艾波沒有回家住入法蘭克的屋子,兩人有了第一次的性關係,但半夜露比耳朵痛,於是艾波陪他們父女去醫院。

  艾波回來在柏妮斯鼓勵下用驗孕棒檢測,意外發現她已懷孕好幾週,這表示孩子是楚迪的。於是兩個男人陪她去照超音波,但後來卻發現胎兒的心跳已經停止。養母希望她領養孩子即可,但艾波最後要求柏妮斯出錢,讓她作人工授精手術,但最後從徵求來的應徵者中選中一名,但生出的卻是一名東方的女娃娃。

◎ 劇情分析

  廿一世紀的愛情或婚姻觀念絕對會有極大的改變,這從社會學家的許多預言早就示現了一個全新觀念的世代即將來臨。但這樣的論說似乎有些籠統,究竟什麼樣的思維才是廿一世紀的新人類的愛情觀?

  「再」片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從而創作的電影。艾波的母親年輕時懷孕而生下了她,但卻將她「棄之不顧」,從某種角度而言,柏妮斯是相當不負責任的,雖然她有難言的苦衷,但孩子生下棄之不顧,這似乎是有違天倫的。而這個訊息正好是新人類的一些愛情概念。

  但不願撫養下一代,這豈不是會讓整個社會掀起一股動盪與變化?事實卻不然,因為本片最後的答案卻反而是讓艾波以人工授精的方式生下了一名女娃。這也正是本片最有趣的詮釋。

  人類的許多行為永遠在矛盾與掙扎中不斷地自我測試,在走到極致的頂端時便會猛然從新思考,並從中理出一條新的道路,而這條新開創的道路在走向另一個臨界點時,又會思考另一條路的可能。

  在不斷變化中只是外在的形式,但支撐這個外在形式的卻是心中的真善美,若從宗教的角度自然不難解釋,但以現實的理解,我們只能將之詮釋為與生俱來的「愛」。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會愛父母、愛家庭。當我們長大時,我們會愛異性朋友或有其他選擇。當年齡更大智慧也更高時,我們會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這一切並不難理解。但面對愛情時,因為時代的文化不同,也使得男女互動的態度思維起了極大的變化。

  艾波從小就是養女,這段生命過程想必是相當艱辛與痛苦的,因為她感受過那種苦痛,因此她不希望自己將來生下的孩子也像她一樣的命運。

  艾波變成一名養女,這在她而言是無法選擇的被動,也就是命運突然顯現在自己面前,在無從選擇也無法倒退的窘境,於是屬於她的人生開始了。但艾波對於下一代的認知卻是完全不同的,她執意不想讓自己下一代步上自己當養女的命運,於是她選擇了一個相當奇特的方式──人工授精,最終在匿名的捐精者選擇了一個條件不錯的精子,結果是一名「中國女娃娃」,雖然令人錯愕,但卻是艾波認為最完美的幸福。

  更早之前艾波曾嫁給信奉猶太教的楚迪,但楚迪雖然與她相當恩愛,但在性生活卻不甚協調。因此大約一個月後楚迪便自動離去,從而結束了這段婚姻。

  艾波在學校結識了學生的家長法蘭克,看起來這是一個相當理想的帥哥,雖然他有一子一女,但他的畫家妻子早就與另一名畫家去環球寫生了。

  這種現象也是新人類即將要面臨的困境,法蘭克的妻子在遇上自己心靈交契的對象時,毫不猶豫地離開家庭、丈夫甚至子女而去。這與艾波的母親年輕時放棄她的方式其實並無二樣。

  問題是法蘭克卻必須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如果對照一下現在我們的社會,法蘭克會部會提出告訴?這是值得比較與商榷的事。

  也許新人類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便不難發現,人類永遠不會是最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點,當大家都了解了這些缺點之後,便無從去責問對方的不是,於是當感情的認知起了極大的變化之後,雙方其實不必經過「爭吵」,而是順著自己的心意去執行自己的生命態度。法蘭克覺得他有義務照顧這一對兒女,於是他無怨無悔地負起當爸爸以及當媽媽的責任。

  我們看到了感情有了衝突之後的結果,但過程是可以想像的。未來的世界與想法也許不一定更完美,但思緒會有新的變化這是絕對不容爭論的。

  當艾波一見法蘭克時,其實便認定對方是相當理想的對象。但因雙方都曾有過一段感情,因此顯得格外小心,法蘭克明明也喜歡艾波,但卻努力壓抑自己的感覺。雖然如此,終究還是尋求到一致的共鳴。

  當艾波與法蘭克發生關係後,艾波立刻有了身孕。但這是不可能的事,照日子推算,竟是楚迪在離家前那個晚上播的種,於是艾波去作產檢時竟由兩名男士陪同,一位是現任男友法蘭克;另一位是孩子的生父楚迪,這似乎有點讓醫生困惑不已。

  後來由弟弟佛萊迪陪同時,差點讓醫生精神錯亂,這正是新人類在愛情中的種種有趣的現象。現任男友與前男友都能和平共存,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男女尚無法完全接受的現象。

  或許艾波受到極大的衝擊而改變了她的想法,因為胎兒胎死腹中,但現實中的男人似乎都無法再提供一個更具體的保證,於是艾波選擇了人工授精,並將這筆費用算在生母柏妮斯的帳上。不管合不合理,艾波在這個嚴肅的議題上,作出了自己最踏實的決定。

  如果生兒育女只是一種決定而並非取自男女雙方的愛情,這樣的現象雖然有些突兀,但這是一種果斷的決定,絕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人能理解的。「再」片提供了一種不久的未來的一種預言與現象。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渴望(渇き)(The World of Kanako)

導演:中島哲也
主演:役所廣司、小松菜奈
日本 / 2014年 / 119分 / 限制級
禮讚:
本片入選多倫多影展先鋒(Vanguard)單元
以繽紛多彩的漫畫手法,描寫父親對女兒曲折的「渴望」…

◎ 劇情簡介

  在一次超商命案中正巧也在場的刑警藤島不僅被列為嫌疑犯,同時也失去了警職,但更令他沮喪的是他因曾家暴而早與妻子分開。在一次路邊他發現妻子桐子與一名男子在車內親熱,藤島憤怒用車子撞壞對方的車,同時將男子狠狠揍了一頓,這才發現男子戴了假髮,原來是一名禿頭哥。

  這一日桐子來電告知其女加奈子已經失蹤,藤島趕回在女兒房間內發現有名貴衣服以及吸食的毒品。藤島根據幾張照片去找加奈子的同學,但卻沒有人願意談。只知之前學校一名男生緒方對加奈子相當著迷,但最終緒方卻跳橋自殺身亡,在葬禮上加奈子竟俯身吻了緒方的遺體。

  藤島不斷地追索,從同學錄中找到的人卻都不幸遭到毒手,其後藤島找到加奈子的老師,但女老師卻一問三不知,倒是一名女同學表示是長野要交給他一把鑰匙,打開後才知道裡面有許多不堪的相片,有許多年輕女子與一些中年男子作愛的相片。

  藤島終於認出其中的男子其實是警務課的三浦;並得知他也有一個妻子與兒子,於是藤島入侵三浦住宅,同時也強暴了三浦的妻子,並帶二人約三浦在樓頂見面,在一番廝殺後,藤島受了重傷,三浦在得知妻子知道他的底細,反而殺了自己妻子,原本也想殺自己兒子,但正巧沒有子彈,警方蜂擁而上,但卻也用槍殺了三浦,並以畏罪自殺結案。但萬萬沒想到藤島卻趁機開車逃逸,並撞傷了開槍殺三浦的刑警。

  桐子再度來電,但真正幕後的操控者卻帶人襲擊藤島,藤島這才見到女兒真正愛上的男子松永已經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甚至已裝入屍袋中。松永不斷揶揄加奈子是如何與他作愛,藤島本欲殺他,但反被制止。

  藤島在一名女同學口中得知加奈子住在飯店818室,但進去卻也找不到人。藤島終於想起相片中另一名女孩是女老師的女兒晶子。於是趁機挾持女老師,但由此也才知是加奈子引誘晶子,而女老師卻也是變態地愛上自己的女兒。藤島知道女老師殺死加奈子,挾持她又往雪地上挖掘,但女兒的真面目卻永遠讓他困惑了。

◎ 劇情分析

  「渴望」原名「無盡的渴望」,作者是深町秋生,該書曾於2005年獲得「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之後被中島哲也相中,最終在獲得役所廣司首肯後便開始進行拍攝。

  中島哲也這部影片的評價遠不及另一部「告白」,但因為快節奏的剪接,意圖呈現意識流的併行,因此使得許多人無法適應這樣的閱讀習慣。因此負面的評價自然就不斷了。

  另一種較不受到青睞的原因是過度血腥,這也是本片被列為限制級的原因。猶如世紀末的墮落與空茫,人類面臨的是無盡的空洞與失落。人為何會有無盡的慾望?當慾望來襲之際,我們是以什麼態度來面對?在不斷紛變的氛圍中,最終是降伏在慾望的牽引下?還是有能力能夠抗拒慾望?

  中島哲也曾經形容日本已經很少有這麼「爛」的人,他的妻子有了外遇,但這也觸動了他難言之隱,不免對女兒是否親生有了疑慮,但這種思慮拓染之後,慾望便從旁側引燃而起。

  但慾望並非單指某人才有,其實普遍存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這股躁動會從什麼時候出現,其實連自己都無法掌握,更何況每個人的面向都不同。以最後的女老師而言,她是如此地愛著自己的親生女兒,而當她知道晶子受到加奈子引誘而墮落時,她近乎崩潰地殺了加奈子,而這段過程導演夾雜更多藤島自己的潛意識,而以意識流併現呈現,看起來似乎有好幾條線的可能,也從而豐沛了這部電影截然不同的層次。

  血腥與凶殘在這部電影雖然是血淋淋地呈現,但某種角度卻也是人類潛意識中另一股洪流。而從充滿腥紅的氛圍中呼應出人類潛藏最幽微的躁動因子,彷彿亙古以來就一直被刻意隱藏。直到在一個臨界點便爆然而出,於是所有的劣根性便無法隱藏,必須在某種時刻肆意而為,不管刻意地沉入無底的深淵,或者洞悉人性之後的恣意妄為,再配合上時代趨勢的狂亂。吸毒援交都變得相當理所當然起來。

  一切都與藤島的潛意識不謀而合,女兒在他耳畔的「我愛你」,究竟是她的另一種卑劣?或者是出自真誠的父女之情?藤島慢慢困頓而迷失了。為了揚棄這些他無法負荷的沉重,他刻意遺忘了進入女兒房間之後的事。也許他必須以一種自我放逐的心態才能讓自己得到稍微的歇息,於是逐漸地他便遺忘了他女兒的面貌。

  但其實他入侵女兒房間的過程全部都是潛意識的慾望,然而這些慾望卻活生生在許多相片中出現,但壓在加奈子身上的人竟然都是一些變態的中年人,其中還有警方的刑警。藤島在瞬間便將怒火轉移成一股力量,因為從此刻開始,他必須將女兒找出來,以便來印證他與女兒之間的父女真情。

  但若真正找到加奈子,藤島會以什麼態度去面對?在片尾他不斷地鏟雪,一面喃喃自語:找到加奈子,然後親手殺了她……。

  這正是藤島一直陷入混亂的緣由。他在離開妻女之前,曾經對女兒有過「家暴」,導演刻意模糊了這個區塊,因為家暴的涵義很廣,若有包含「性侵」也不為過。這股慾望在面對三浦的妻子時全面爆發開來。但相對的是當他回去家中時,妻子桐子是拒絕讓藤島碰她的,由此我們從桐子的舉動不難連結到藤島與加奈子之間的關係。

  問題是從加奈子的角度來看,這又會是什麼情境?是加奈子從小就兼具了天使與魔鬼的思潮?她能洞悉每個人的需求,然後很快根據每個人的弱點各個擊破,於是慢慢地她更加熟練地掌控了許多男女同學。誘惑著讓這些人一步步進入她的設局中,甚至最終她私自藏了許多人性愛的相片。於是黑道兄弟間對她展開了一場腥風血雨的搜捕,而藤島也在此刻因女兒的失蹤便再度捲入是非紛亂之中。不管他追索的路是對或錯,其實真正的緣由都出自每個人躁動不安的慾望。

  這是一個似乎再也無法回頭的時代,當毒品與性愛甚至金錢掌控一切時,大地似乎裂開了一個龐大的坑洞,當你失足墮落時,便永遠無法回頭,因為你愈感覺空茫而無法掌握,那種空洞的感覺便會成為永恆。

  獨白中的「我」如是,松永如是,緒方如是,難道藤島不也如此?當一切心靈的罪惡全部被掀開時,其實震驚的反而是自己,因為徹底了解自己的不堪是一件令人無法接受的,正如三浦一切的醜行被挖掘出來後,他的妻子對他不屑地吐了口水,三浦被激起了殺意,一槍就了結自己的妻子,甚至最後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所幸子彈用完而未發生令人更難過的悲劇。倒是警方卻不客氣地補上一槍,最後以自殺結案。

  加奈子原住的818套房卻不見她的蹤影,原來她早就被女老師所殺,而車內這一段女人與女人的互動其實也使得原本複雜的人性又多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管是藉用慾望當掌控的人或被掌控的人,其實一切都無法脫離自身對慾望的面對與詮釋。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巴黎御膳房(Haute Cuisine)


導演:克里斯蒂安‧文森(Christian Vincent)
主演: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
   讓‧朵爾梅松(Jean d’Ormesson)
2012年 / 法國 / 95分鐘 / 普遍級
禮讚:法國觀影人次破百萬,真人真事躍上大銀幕,一場創意美食的視覺饗宴
本片女主角的角色原型為法國史上第一位擔任總統御廚的女性廚師,而這位法國總統就是密特朗…

◎ 劇情簡介

  霍騰瑟‧拉波利原本是在佩戈爾這個鎮上著名的廚師,她有自己的一套烹飪手法,慣用一些當地的食材與簡單精緻的理念完成她的食物作品,甚得許多老饕的青睞。於是一名法國總統密特朗身邊的重要人士將拉波利推介給密特朗,就這樣她成了愛麗舍宮內的私廚總監。

  總統府內當然原本就有一個龐大的中央廚房,裡面的主廚對拉波利的到來自然會有不悅的感覺,正是所謂「同行相忌」,但拉波利不氣餒,廚房內只有一名甜點師傅當她的助手,但當缺少東西向中央廚房借時,主廚勒皮、二廚蒙庫隆都是予以拒絕的。但拉波利不願被打敗,寧可自己上市場購買自己的食材。在第一次總統的私人宴會獲得了總統的肯定。

  有一次拉波利走錯路,誤闖大廳見到總統一人在沉思,在一番介紹後,總統很高興與她認識,因為拉波利的廚藝讓他想起小時候的回憶,於是拉波利常常被總統請到大廳,本來十分鐘的談話,卻往往誤了出國的行程,這也使得總統身邊的人忙得雞飛狗跳。

  總統府的營養師也出面干涉她的菜單,希望她能提早一星期提供菜單,因為必須顧及總統個人的身體健康。這也重新考驗拉波利的美食創意,但這一切都無法難倒她,不但在食材上有了極大的更動,同時也搭配了適當的餐盤用具。

  但縱然總統知道拉波利在御廚內受盡委屈,總統卻也表示他在吃的方面也並不太自由,更何況所有中央廚房內只有拉波利一人是女性。

  終於總統在訪問突尼西亞的途中,拉波利向總統府提出了辭呈。她自己有心中的夢想,她相中了紐西蘭一塊地預備在那兒培育出最佳的松露,於是她應徵了一個南極科學家團隊的主廚,一人提供將近百人的餐飲。

  因為極地的工作薪資較高,她以這些賺到的錢可以早日實現她的夢想。很多人知道她曾當過總統府的御廚,但她絕口不提,畢竟她認為這只是人生一段過程,在極地科學家的歡送晚會後,拉波利坐船離去,又踏上她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  劇情分析

  有關法國美食的電影已經有許多影片作了不一樣角度的詮釋,而「巴黎御膳房」卻是以真人真事改編,敘述了佩戈爾著名的女廚師霍騰瑟‧拉波利進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過程,她是法國總統的私人主廚,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進入總統府擔任主廚的女性廚師。

  法國菜的種類當然因為變化多端而以創意聞名於世,但再佳的創意不也是要真正降伏舌頭為前提,否則華而不實的菜餚也是徒勞無功。

  丹麥電影「芭比聖宴」當中的法國菜與現今的菜餚呈現,當然有了相當大的差異性,這是一種生活與文化的進展中不可或缺的改變,同時現代人也開始注重所謂的「養生餐」,在極度重視養生的同時,許多餐飲也紛紛投入了更大的心力與養生結合。

  法國總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老饕,他一生中除了政治之外最熱愛的就是「美食」,對世界各地的佳餚都有過不同的評價,於是在中央廚房之外,他需要有一位私人的主廚,以便私人宴請一些好友時為他烹調料理。

  拉波利之所以雀屏中選是因為有人推薦,所以順理成章地進入愛麗舍宮,但要滿足一位老饕的胃並非容易的事。拉波利就曾說過:「把食物最美味的一面烹調出來,對我而言是一門艱難且充滿挑戰的藝術。味蕾的記憶不會只有食物,你會因為嗅覺味覺而記住整個氛圍,這才是身為廚師真正期待能帶給他人的愉悅美好。」

  如果食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那廚師的工作就猶如是藝術家一樣必須不斷地詮釋與創新,也因為如此廚師的工作就成了充滿挑戰的面對。

  人為何需要美食?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古時候生活條件極差的環境中若有簡單粗糙能入口的食物填飽肚子就已經很滿足了,何曾想到要有所謂的美食?因此美食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社會愈文明,當然會將多餘的時間放置在享福之中,台灣目前也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各家的美食不斷地在餐廳中推陳出新,各小攤中也不斷地有新產品出現,這正是一種社會力量的展現。

  當一個人飢餓之際,其實社會上許多的規範與制度對他而言是沒有約制力的,因為處在飢餓的狀態下,要他像正常人一樣循規蹈矩幾乎是不可能的。有句話說:「飢寒起盜心」倒也是相當貼切的說法。因此推廣美食,在某種角度而言也應該是政治人物必須思考的面向。

  到底一名老饕總統應該給予他什麼樣的料理才算是美食?能當上總統應酬極多,所吃的東西自然都是上上之選,也正因為這樣,那些稱得上國宴的食材,對這些總統而言可能不會太稀奇,這就牽扯到飲食學問的最高境界了。就猶如香水一般,能分得出前味、中味及後味,而後味要有綿纏的後勁,一兩天內都還能聞到味道。葡萄酒與台灣的老人茶似乎也都能提升到這樣的境界,如喝茶應看色澤、聞香、喉韻、入口後口齒間的回甘,這些都是品茶的基本條件。

  食物也是如此,再怎麼好吃的料理並非來自食材,而是整體的感受。這與唯識學的「六根齊發」的意義相去不遠,再往上檢視,既然食物的口感只是少少的區別,但因為一點點的食材加入使得氣味與過去的記憶有了連結,於是在當下便有了全新的感受。

  密特朗的感受是「過去的懷念」,也就是他小時候曾經在味蕾上感受的味道如今再也無法尋找得到了。因為時代有了變遷,味覺有了變化,但小時候曾經留下的氛圍與味道是不可能消失的。其實各位若相信「輪迴」的話,那這一世喜歡的味道也會以「習氣」留到下一世,從而就變成一個人的特質。

  吃的東西其實很簡單,但也可以很複雜,可是卻不是為了討好主人而極盡華麗地去裝飾食物料理,而是用最簡單的食材,透析出最純粹的味道,從而讓人有從「心」的感受,那樣的境界便是吃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只吃一粒米飯,只要輕輕仔細用心咀嚼,那麼不久便能體會這粒米飯的真髓。所以問題不在味蕾,而是與味蕾同時併現的其他識與根。

  完美的料理指的是能讓人感動當下的食物,不分中外不分國籍,如果在創作之初便能處處為食客設想,這名廚師必定是人文精神極高的人,也就是善於思考的力量貫入在食材之中,便完成了與食客之間的交流,雙方在味蕾中傳遞了全新的感受與思想,當然也包含了過往的人生經驗與回憶,透過食物的交流,人生的生命便有了一種全新的展現。

  「巴黎御膳房」雖然不盡然是全部寫實,但自傳式的呈現本來就是如此。由影片中我們看得到中央廚房內的勾心鬥角與權力的紛爭。在台灣許多五星級甚至小飯店不也是如此?其實這不限定在廚房之內,任何一處有人聚集之所都必然會有鬥爭。問題是當鬥爭之際,我們該用甚麼方法去應對呢?

  如果連密特朗都感受到那股廚師的鬥爭力量會壓迫到他,那一般人就不足為奇了。「巴黎御膳房」最難能可貴的是間接呈現宮廷中的一些人際關係,這一點是相當有特色與意義的。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演: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
   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
美國 / 2010年 / 94分 / 普遍級
禮讚:本片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巴黎這座風光明媚的浪漫城市,將帶給男男女女奇妙的轉變…

◎ 劇情簡介     

  蓋爾與未婚妻殷妮絲因未來的岳丈約翰在巴黎有事業,遂四人同行遊覽巴黎。蓋爾在美國是一名出色的編劇,也在編劇賺了一些錢,現在正在從事小說的創作,雖然已經完稿但尚未出版。

  在巴黎蓋爾與殷妮絲遇上了朋友保羅與卡蘿,保羅以自己在學校教書的資歷願意帶蓋爾與殷妮絲去參觀羅丹美術館,但在解說中蓋爾提出了糾正,正巧解說員也提出蓋爾一樣的見解,但保羅為了挽回顏面再提出去參加品酒會的導覽。

  蓋爾也跟去了,但他不願續攤,於是獨自一人在街頭上閒逛,午夜十二點時一輛二0年代的轎車經過,車內的人招呼他入座,並載他去一家二0年代的酒吧,在那兒蓋爾遇見了音樂家科爾波特,還有其他藝術家約瑟芬‧貝克、法蘭西斯、史考特以及費茲傑羅。費茲傑羅又介紹蓋爾認識了海明威,蓋爾原本希望海明威看看他的小說,但海明威則推介格特魯德‧史坦因來替他審閱。蓋爾很高興,立刻想回去酒店拿小說,但一走出酒吧之後,立刻回到了現代,再也尋不到酒吧的入口。

  蓋爾決定帶殷妮絲一起回到二0年代,但殷妮絲沒有耐性,未到午夜十二點就先行離去。蓋爾在午夜之後又遇古董車再度回到酒吧中,這回車內的人是海明威,而在酒吧中蓋爾又認識了畢卡索以及他的情人亞得利亞娜,看得出海明威也一直覬覦亞得利亞娜,但慢慢地蓋爾似乎也發覺自己不知不覺中也愛上了亞得利亞娜。

  殷妮絲的父親約翰似乎發現蓋爾有些不對勁,遂派了私家偵探跟蹤,但偵探卻跟丟了人而進入了另一個時空而無法回來。

  蓋爾陸續在酒吧中認識了達利、曼雷、路易斯‧布紐爾。在白天蓋爾在一家骨董店內認識了女店員嘉碧葉,兩人因購買波特的老唱片而留下好印象。

  蓋爾逐漸對亞得利亞娜用情,甚至偷了殷妮絲的耳環要送給亞得利亞娜,但爭執中卻發現殷妮絲與保羅有了曖昧關係,兩人遂分手,而蓋爾卻在下雨的巴黎街道遇見了嘉碧葉,於是他也選擇留在巴黎。

◎  劇情分析

  伍迪‧艾倫以這部現實結合虛擬的時空從而辯證時代意義的「午夜‧巴黎」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應該面臨的困境,以藝術而言,當遇瓶頸之際,不免會回首前塵,從而羨慕起上一個世代的人以及環境。十九世紀末時,梵谷的畫作乏人問津,但二0年代時期印象派卻大行其道,從中出現了多少至今依然令人讚嘆的畫家。如畢卡索、莫迪利亞尼、馬蒂斯、達利等,他們都能以自己的創作主觀意識形態作全然的展現,從表相上而言,那是一個多彩多姿的社會氛圍,因為環境提供了創作者無盡的發展空間。

  蓋爾以近乎夢幻的方式進入了二0年代,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藝術家都在這間夢幻的咖啡店出現了,正因為有了面對面的互動,也能體現當時藝術家的生命態度、他們的想法、生活與愛情。

  二0年代的「紅磨坊」與現今的「紅磨坊」當然已經完全不同,但當時的表現必須以當時的目光來看待,但這也帶給現代的蓋爾有了一新耳目的新意。

  蓋爾由編劇轉為小說創作,這兩者的文種其實是相通的,沒有劇中所說的劇本比較好寫。或許基於這個原則─蓋爾在編劇工作賺了錢,但他現在想以小說作為再出發,或許是第一次的嚐試,蓋爾是顯得不適那麼有信心,因此夜晚的咖啡店應該就是蓋爾夢境的轉化,也就是蓋爾心中在沒有信心之餘的依託與渴求。

  蓋爾在二0年代的世界雖然認識了所有的藝術家,但他也像其他人一樣陷入了愛情的互動。劇中的亞得利亞娜是一名傳奇的女性,在當時的藝術界幾乎都與她有過交往的紀錄,而蓋爾也在這個時空落入了愛情的迷失,再次證實了亞得利亞娜這位傳奇女人的魅力。

  或許為了平衡改爾「移情別戀」,現實中的未婚妻殷妮絲因為每天在保羅招呼下,遂在迷惑中出軌了。但這其實是有前提的,因為殷妮絲的性格其實與蓋爾格格不入的。表面上的融洽並不一定是有著真愛,愛情應該建立在許多共同的頻率中。蓋爾喜歡二0年代的世界,當然也喜歡當時的音樂。蓋爾時常逛古董店,因為那個年代的物件以「歷史」的姿態重現在店裡,蓋爾喜歡這種感覺,而在店內上班的女孩嘉碧葉不也正是具備這種特質。

  也許蓋爾真的喜歡二0年那個世代,但會令他意外的是二0年代的藝術家卻不是那麼珍惜自己的世代,他們最渴求與羨慕的竟然是文藝復興時代。

或許可以用「一山還有一山高」來形容這種現象;但這不也是不滿足現況的具體表現?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其實都是不斷地攀緣四處追索,然而在追索過程中總是有太多無法如意之處,因此不免會把過去的現象納入自己的思量中,於是羨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意義,藝術家便必須在他自己的世代與現象尋求自己的創意與靈感,這種「當下」是一種藝術家的堅持。羨慕過去或者期望未來,這都是相當不踏實的想法。

  片中出現的「美心餐廳」在現在依然存在,但因為時代有了改變,這其實也出現了一種重要的訊息。二0年代的美心與二0一0年的美心,外觀也許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時代師傅當然會有不同的菜餚呈現。說是改變也許也是一種說詞,正確地說應該是這個世代的師傅的詮釋,而藝術的呈現也是如此。

  在歷史上我們也都會有羨慕的年代,有人喜歡唐朝,因為那是歷史上民風最開放的,但那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評論,若從整體而言,那個世代的歷史,其對人生的意義是全然一致的。

  伍迪‧艾倫過去一直把作品主旨放置在紐約,也成就了他個人的創作概念,這幾年他把背景時空放置在巴黎。雖然如此,伍迪‧艾倫依然將美國的主觀意識形態放置在主旨中。蓋爾這名腳色,多少有伍迪‧艾倫自己的縮影與指涉,這也顯然讓觀眾了解伍迪開始轉移都會氛圍的詮釋。巴黎從高處觀望,其實很少有高樓大廈,這與紐約呈現了截然不同的氛圍,換句話說,伍迪‧艾倫在經歷一連串的創作表現後,企圖從自己的作品中展現一種新的思維與路途。

  在片中出現的人物若非對藝術有些研究是相當難以理解的。因此特別將這些腳色分述如下:科爾波特是美國音樂家,他的錄音帶在台灣也很受歡迎,費茲傑羅與海明威都是美國小說家,海明威1954年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約瑟芬‧貝克是移居法國的非裔美國藝人與演員。胡安‧貝孟泰是西班牙知名鬥牛士。凱西‧貝茲是美國小說家、詩人與藝術收藏家,畢卡索是立體派的泰斗,薩爾瓦多‧達利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鋒。T‧S艾略特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馬蒂斯是法國野獸派的始祖……。

  「午夜‧巴黎」是一部輕鬆的喜劇小品,透過魔幻寫實的呈現,讓我們重溫了二0年代藝術家的輝煌時刻與愛情觀,但其實現今的任何時刻其實也無不時時刻刻綻放燦爛的色彩,端看個人的詮釋與認知。

意外訪客(August)

導演: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萊斯里‧菲力普(Leslie Phillips)
英國 / 1996年 / 94分 / 保護級
敘述一場多角戀情、家族成員權力的扭打,…

◎ 劇情簡介     

  亞楊的父親死後,留下母親一人,他只好獨力撐起農場的事務,亞楊的姊姊嫁給大學教授亞歷山大,並生了一名女兒香兒,不幸姊姊不久也去世了。亞歷山大又娶了一名年青的女人海倫,雙雙住到倫敦去了。香兒長大之後幫助亞楊照顧農場以及礦場的業務。或許是生活太過枯燥無味,亞楊不但抽菸也慢慢喝酒,且愈喝愈兇。

  亞歷山大終於退休了,因為沒有收入,難以應付日常龐大的開銷,遂回到了農莊。但卻也由此促動了眾人內心隱藏的心潮。

  首先亞歷山大以學者姿態處處展現傲人的態度,好像所有人都必須屈從他。天天嚷著身體不適,於是海倫通知十五哩外鎮上的醫生羅伊前來。羅伊是一名英俊瀟灑的醫生,雖然已至中年但卻未娶親,他之所以樂於駕馬車前往,其實是難忘海倫的姿色。果然到了農莊之後,發現亞歷山大沒什麼毛病,但他也樂得留下來,因為這能增加與海倫相處的機會。

  香兒見到羅伊到來,心中不免暗暗竊喜,她的長相並不美豔,但這不妨她去愛一個人,夜晚羅伊喝得爛醉,她情不自禁地向前表白,而羅伊雖然訝異但卻答應香兒不再喝酒,但他心有所屬卻也不願接受香兒的心意。

  亞楊的心境更複雜,他在海倫剛嫁亞歷山大時便已深深被她的姿色所打動,此刻他們夫妻回來,他心中雖不喜歡亞歷山大,但卻也沒什麼表示,倒是無人在旁之際,總會與海倫有著親密的擁吻。

  此時礦山工人因爆破失誤使得工人受傷,羅伊急忙前往救援,但不幸的是到最後徒勞無功。工人的死亡也帶給農場更大的經濟負擔,而此時亞歷山大以學者之姿再度發表他的看法,他認為把農場賣掉然後將錢買債券的收益會比經營農場來得有利潤,這使得眾人訝異不已,更激怒了亞楊。亞楊以槍相向,這嚇得亞歷山大帶海倫急急逃回英倫。而在之前海倫也代替香兒訊問羅伊對婚姻的看法,羅伊表明無法接受香兒,但希望帶海倫遠走高飛。而亞楊也無意中看見海倫與羅伊的接吻。一場混亂的人際關係,在海倫離去後一切又歸於平靜。

◎  劇情分析

  「意外訪客」是改編自俄國大文豪契訶夫著名的舞台劇「凡亞叔叔」,導演是金像獎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他不但自導也自演出裡面重要的腳色亞楊。

  整個場景當然與舞台劇一樣,將主景設置在農莊的大廳與臥室,正因為場景集中,人物在游離或面對之際,便能產生極大的衝突與糾葛。

  契訶夫的戲劇元素其實並不與美國好萊塢的傳統相符,「意在言外」與「弦外之音」是契訶夫戲劇的主調。在處理人性極端複雜的過程就只能從極為表相的層面來展現,而這需要極佳的演員與導演才能將這種複雜的情緒與感情,挑染出隱微曲折的人性曲折。

  「意外訪客」討論的當然是人類的情慾困擾,有時這樣的情緒從出現後會影響人的一輩子,甚至從而扭曲了自己人性的本質。為了安頓自我,於是人只好採取不動聲色,甚至永遠屈就在原地從事單調而無趣的工作了。

  亞楊為何不結婚?難道他都沒有慾望?農場需要他留下來是一個主因,最大的緣由是在他姊姊死後留下的女兒香兒。他有時必須扮演著父親的角色與自己的母親將她撫養長大;而另一原因則是姊夫亞歷山大又再娶了年輕的妻子海倫。

  我們必須退回去年輕時的亞楊與年輕時的海倫,他們年齡相差不遠,也許彼此有著吸引對方的魅力,但法律與體制卻制約了他們的不正確想法,更何況海倫嫁給亞歷山大也不是沒有原因,當時他的學識淵博又是大學教授,這些條件使得海倫有了自己的抉擇。

  但隨著時間流逝,當亞歷山大退休後,連生活的基本開銷都有問題時,不得不退回農莊入住,而他以「學者」的態度讓自己始終停留在過去的風光,但他無法認知這個農莊其實並非他能支使;而他身邊的海倫的心其實早已不在他的身上。

  亞楊近水樓臺第一個嗅出這樣的微妙關係,他原本酗酒來麻醉自己是因生命全無希望,而如今海倫的出現卻為他點亮了一盞明燈,有時他會像雀躍的麻雀,只因能為海倫做一樣她想做的事,他也毫不忌憚地擁吻了海倫。但這段境遇其實兩個人的心思是有極大的差異的。對海倫而言,亞楊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已經既有的位階,卻使她有著顧忌。更何況她最心儀的人應該是鎮內的醫師羅伊。

  亞歷山大回來後依老賣老,不斷地呼喊他身體的不適,海倫豈有不了解之理,她通知佣人請來了羅伊,但這並不是她最大的目的。她能見到羅伊應該也是心中無盡的渴望,雖然她也身為人妻,但任誰都無法阻止她腦中無盡的遐想。

  就羅伊來講,他其實也是極端仰慕海倫,他終生未娶,但卻向海倫提出遠走高飛的想法,這是何等大膽的逆倫舉措,也許海倫也是心動的,她也必須為自己的將來設想,若亞歷山大死了,她留在農莊的理由是稍嫌薄弱,但若與羅伊在一起倒也是人之常情。問題是她發現繼女香兒是這麼痴愛著羅伊。

  香兒這個腳色也是關鍵性的,因為她的存在與想法,使得海倫的思維失去了維持的動力,於是她不得不以繼母的態度去詢問羅伊對香兒的看法,沒想到羅伊卻在這個節骨眼向海倫表達了愛意,而這一切香兒在暗處是聽得一清二楚,但香兒卻又是無可奈何,她能有什麼選擇?很多的事都無法掌握,那剩下的似乎只有日常生活中能掌握的事了。

  海倫與羅伊相互擁吻卻被亞楊當面撞見,於是一個似乎難解的問題在瞬間就被檯面化了。問題是就算檯面化卻反而更不能討論,因為這些糾葛一經討論便會多打一層的結,愈討論結愈深,唯一的方法就是各自回到原點,如果回到過去一切都似乎不曾發生的所在,也許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原本的因子一直存在,但起碼站在原點卻是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

  亞歷山大在失去「教授」的權威之後,他將目標轉移到農莊,因為他自恃學問好可以是一名「掌權者」,但這更突顯了他的無知與荒謬。生活中的一切並非學問就可以解決一切,在生老病死中,人的感情與情緒甚至慾望都在不斷地轉移,這來自人性中始終躁動不安的心性,不斷地向外攀緣追逐中,我們必須會有所抉擇,在有了決定之後,所有的事務面向必然會有所移動的,這種變化我們必須深切領納,不能始終以相同的姿態與認知而高高在上,當你發現你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為下面的支撐,而當這些支撐一一抽離之後,就瞬間跌回谷底。這是人生中一種重要的觀念。

  「意外訪客」最終的結局是亞歷山大與海倫離去,於是農莊又恢復以前的運作模式。亞楊與香兒各自心中的期許全都落空了,兩人只能回到過去記帳處理農莊一切財務的瑣碎工作中。但這背後也更透發了兩人的孤寂。

  雖說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盡的生命哲學,但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領納。如果一切都失去了,而剩下的只有日常的工作,那生命的真諦又是什麼?透過「意外訪客」我們應該從這個層面作最深刻的反思,其實這也是本片導演無法挖掘詮釋的角度。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

由 林苑芳老師 撰稿

導演:詹姆斯.艾弗里(James LaRue Avery)
編劇:魯絲.普羅厄(Ruth Prawer)
演員:瑪吉.史密斯(MaggieSmith) 
英國 / 1985年 / 109分鐘 / 普通級
禮讚:1986年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最佳女配角三項獎
   美國影藝學院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
   設計、最佳美工三項奧斯卡金像獎
   全美影評家聯合會最佳影片
   倫敦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
   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
作品描述了露西和喬治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意大利,露西姐妹和喬治父子住進了一家 ...

◎ 劇情簡介

  英國上流社會露西·漢尼丘吉小姐在她的表姐夏綠蒂陪同下,到意大利佛羅倫斯旅遊。

  她們想要一間可以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但房間已客滿而失望。比她們先來的名叫愛默森的退休新聞記者和他的兒子喬治住的是一間可以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在愛默森父子的提議下與露西表姐妹對換了房間。
    
  第二天夏綠蒂在她的好友小說家伊蘭諾的邀請下出外遊覽。於是露西獨自到附近散步,恰巧街上發生毆鬥。一人被打得鮮血淋漓,摔倒在她腳下,露西嚇得暈倒在地。幸而喬治也在附近,喬治趨前將她扶起,兩人一見傾心但未表露。
    
  露西自幼是英國傳統的上層社會的教養,謹言慎行不苟言笑。今被喬治扶起,恐被人發現,因而要喬治嚴守秘密。
    
  幾天後,露西和夏綠蒂又應一位牧師比伯的邀請去郊遊。露西獨處時又遇到喬治。純樸坦率的喬治竟情不自禁地上前親吻了露西,恰被來找露西的夏綠蒂看見。
    
  兩位女士都認為喬治舉止輕浮,因而惶恐不安,不敢在佛羅倫斯逗留,提前回國了。夏綠蒂向露西保證決不把此事張揚出去。
   
  露西和母親、弟弟佛烈迪、妹妹住在倫敦的郊區比伯牧師的教區裡。
    
  露西回國之後,貴族出身的紳士西索.凡斯前來求婚。露西覺門第相當便同意了,但內心總感煩悶,經常彈琴自娛。母親出於等級觀念也俯允兩人婚事。
    
  頓時西索成了露西家中的座上客,諂上驕下盛氣凌人。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感情,西索只是看中露西美麗的外貌和彈琴的技藝,把她當作一個珍貴的擺設;露西則認為西索是出身義大利名門是個有教養的紳士而已。
    
  這時,露西家附近的一座小別墅裡住進了兩位新房客——愛默森父子。
    
  原來他們與比伯牧師是老相識。
   
  露西弟弗烈迪經比伯牧師介紹去找喬治,,兩人並相約到林中水塘游泳。
    
  喬治也常到佛烈迪家中作客,再度與露西相遇。喬治逮到機會便向露西表白他的思念之情,並再次吻了露西。儘管露西對喬治亦未忘情,但因已訂婚,此事更不敢讓人知曉,遂催喬治從速離開,勿再糾纏,並向他說明原由。
    
  表姐夏綠蒂來露西家,發現露西與西索兩人在感情上格格不入,婚約有破裂的可能。
     
  露西在禮教、門第觀念與愛情的矛盾中,情緒起伏不安。
     
  為了逃避感情的糾葛,露西打算去希臘旅遊,並與西索解除了婚約。
    
  在她即將離家時,表姐夏綠蒂竟改變了過去的門第觀念,勸她與誠摯的喬治相愛,尤其是有自由主義思想的愛默森先生亦找她長談,提醒她不要再欺騙自己了,應該勇於面對現實,衝破等級觀念的束縛。
    
  在兩人啟發和鼓勵下,露西猛然醒悟自己真正愛戀的是喬治,終於與他喜結良緣。
    
  兩人度蜜月時再次來到佛羅倫斯,仍住在原來公寓的那間可以看見阿爾諾河風光的房間內,欣賞著佛羅倫斯的優美風景。
   
◎ 劇情分析

    
  影片通過露西與表姐遊覽意大利的視野,展現了文藝復興時代聖地佛羅倫斯的旖旎風光,同時還讓喬治這樣一個純真坦率、熱心助人的青年,和思想開明的愛默森先生在這個背景中出現,與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凝重的建築物、上層社會的傳統的保守的道德風尚,和數不勝數的繁文縟節形成強烈的對照。
    
  上層社會的家庭儘管豪華舒適,但人際關係卻很冷淡,充滿著虛偽和勾心鬥角。
    
  顯然編導是有意把開放的佛羅倫斯和封閉的倫敦,把坦率真誠的喬治和虛偽可笑的西索作一番對比。
    
  欺騙自己,遷就現實,逃避現實是無用的。只有鼓起勇氣而面對現實,敢於衝破層層枷鎖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編導正是通過露西這人物,將感情上的困惑突顯這一主題思想。

  影片的片名也針對露西自我禁錮的心扉而具有一種“春色滿園關不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