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PS,我愛你(P.S. I Love You)

導演:理查.拉葛雷文尼斯(Richard La Gravenese)
演員:希拉蕊.史汪(Hilary Swank)
   傑瑞.布特勒(Gerard Batler)
美國 / 2009年 / 126分鐘 / 普通級

你相信永恆不滅的愛情嗎? 十封情書為你撫去內心的傷痛與眼淚...

◎ 劇情簡介     

  十九歲的荷莉嫁給杰瑞時,她的母親是極力反對的,以致兩人結婚多年杰瑞始終與岳母沒有交集。但感情再好的兩人偶爾也會有鬥嘴的時刻,而每回都是杰瑞首先讓步,因為杰瑞發現荷莉若失去他必定無法自拔。

  然而在荷莉即將三十歲的前夕,杰瑞突然罹患腦瘤而死。在葬禮之後,荷莉果然將自己封閉在住處不去上班,也不接任何人電話。母親與荷莉的好友丹妮絲、雪倫和約翰來為她慶祝三十歲生日,這才發現荷莉一直活在困境中而無法走出。巧合的是此時送來一個神祕的蛋糕,裡面附了一捲杰瑞事先預錄的錄音帶。

  有了杰瑞的訊息,這才稍稍紓解荷莉的苦痛。接著每固定一段時間荷莉就會收到杰瑞寄來的信,荷莉也如實按信中的交待去完成計劃,譬如一起去酒吧歡暢、買一盞燈以免半夜踢傷腳,問題是眾人開始擔心荷莉會更加無法走出困境。在一次依照杰瑞交待參加卡拉OK比賽,結果唱得奇爛無比,而杰瑞從洗衣店留下的皮衣送給荷莉之外,希望她將全部衣服丟棄。

  荷莉請樓下酒吧的丹尼爾來幫忙,丹尼爾對荷莉極有好感,但始終有使不上力的感慨。在夏天時,杰瑞的信安排丹妮絲與雪倫一起去玩,三人到了愛爾蘭杰瑞的故鄉,也是荷莉與杰瑞相識的所在。而在酒吧內見到一名令荷莉為之傾倒的男歌者威廉,在雪倫與丹妮絲的慫恿下,荷莉終於在海岸被威廉救起後當夜留他過夜,但沒想到威廉竟是杰瑞小時的玩伴也是樂團的同夥。於是荷莉又開始打了退堂鼓。

  回到紐約後丹尼爾對她念念不忘,兩人偶爾吃頓飯,但無論如何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而此時丹妮絲決定下嫁湯姆;而雪倫也發現自己已有身孕,這使荷莉有了更大的壓力,於是她決定與丹尼爾更進一步交往,但更顯露兩人不來電,於是決定終生維持好友的交往。

  荷莉終於發現那些信是母親的安排,由此了解母親當年在父親離去後的堅毅精神。荷莉帶著母親去愛爾蘭見杰瑞的父母,同時也再度見到威廉;而荷莉的母親見到威廉的父親培奇,竟然也快樂地像以往開朗的心情。

◎ 劇情分析

  男女相愛貴在相知相惜,適度地依賴對方有時是一種甜蜜的表現,但過度依賴會不會有另外的問題呢?尤其原本被依賴的一方突然撒手人寰,頓失所依的另一方該如何走出困頓呢?

  「PS我愛你」的原著西西莉雅.艾亨是愛爾蘭人,擁有新聞與媒體研究的學位,畢業後立刻展開她的創作生涯。第一本小說「PS我愛你」是她二十一歲時完成,立刻暢銷四十多個國家,並使她成為二O O四年最暢銷的新人小說。她的作品不僅在愛爾蘭,在英國、歐洲甚至美國也都很受歡迎。

  荷莉在大學畢業時到愛爾蘭旅遊,沒想到在這兒遇上她的真命天子杰瑞,兩人不僅一見鍾情也立刻結婚,這自然引起荷莉母親的不悅;而婚後杰瑞到美國經營汽車出租公司而遠離愛爾蘭,當然這也使得杰瑞的雙親無法諒解。但這都無法影響杰瑞與荷莉,因為兩人如膠似漆,他人是無法置喙的。

  只是杰瑞不幸得了腦瘤而去世,荷莉頓時陷入一種絕望中。有人說時間會治癒一切,但荷莉似乎將苦痛丟入了永恆,大家清楚荷莉將自己禁錮在心靈最幽暗的地方。直到她三十歲生日時,接獲了杰瑞在生前預訂的生日蛋糕以及預錄的錄音帶。

  有了杰瑞聲音及書信的誘導,荷莉似乎又重拾過去的時光,只是夜晚只能想像杰瑞像以前一樣在床上擁抱著她。其實這是一次有計劃的行動,每隔一陣子的固定時間,都會接獲杰瑞的來信,因為杰瑞實在太了解荷莉了,而杰瑞是在生前極有主見與計劃的人,他明知自己將與荷莉永遠分別,自然會將荷莉的反應考量在內,因此一封一封固定出現的信便不會引起荷莉的懷疑了。直到最後一封信由母親的懷中取出,荷莉才恍然大悟,原來杰瑞與岳母討論過,也由岳母將信寄出。

  一共十封的情書,每一封都會將荷莉導向正面的思維與全新的面向和冒險,當然也逐漸讓荷莉重新去面對她終該去面對的一切。

  中國古時候的忠貞是被歌頌與讚美的,如今這種守寡的觀念早已不合時宜,荷莉的姊妹淘一直極力想幫荷莉找到新的對象,但荷莉因為用情太深,或者說她過份依賴杰瑞,一時之間要尋找到與丈夫相同頻率的男人談何容易?因此不管有多少機會,荷莉始終無法正面去面對。

  有一項原因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荷莉的父親在她十來歲時離家出走,這對她而言是相當大的打擊,原本她抱著「就算了」的心態不再對男人有著期待,沒想到十九歲立刻被杰瑞所擄獲,從此杰瑞不僅添補了她愛情心靈;也補足了她從小遺失父愛的缺憾。只是沒想到杰瑞驟然而逝,這種瞬間落入孤寂的感覺在村上春樹的小說「東尼瀧谷」中有著相同的敘述與處理。

  兩個男人先後在荷莉的眼前瞬間消失不見,這才是荷莉最大的致命傷,這叫她如何能平復心中這些困惑?於是她以近乎自殘的方式讓自己更加沉淪。

  荷莉最後與酒吧的丹尼爾有了互動,但當兩人接吻時立刻排斥了對方,結果兩人同意永遠當好友即可。這種情境丹妮絲是極佳的代言者。丹妮絲在宴會中總會找男人搭訕,當男人達到她三個要求即不是同志、有工作、也有開車時,丹妮絲會主動獻吻,若不來勁,她立刻掉頭離去。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舌頭不僅能嚐美食,卻也是通往心靈最近的地方,從雙方的接吻就能測知彼此的頻率是否相通,這絕對是有根據的。

  十封信當中訴說了杰瑞對她的愛,但也誘導她一步步走出心靈的困頓,人沒有權利懷抱憂傷而亡,再大的傷慟總有走出困頓的一天,於是原先信上的PS我愛你,從情意黏膩而逐漸地變成助力,荷莉從信中也發覺了自己的天份,對女鞋的喜好終能成為女鞋的設計師,一切似乎都在杰瑞的計劃與誘導中。但這不能解釋為荷莉是缺乏主見的人,而是杰瑞的愛太過炙熱,以致荷莉沉溺其中而不自知,因為這一切只能用「我愛你」來呈現。

  荷莉和杰瑞曾有過爭執,就像一般剛結婚的夫妻一樣,他們也渴望住更寬大的房子;也期待有更高的成就,但愛情的甜蜜讓他們暫時可以忘卻社會現實的一面,影片中技巧地提出這個議題,這表示作者並非只是沉迷在表相的濃情蜜意中,畢竟愛情與麵包永遠是必須同時兼顧的。

  荷莉與母親這條線是最終的神來之筆。由此也探究了父親的離去,母親不說原因,因為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父親永遠不會回來了。這也直接點明了杰瑞的離去,再也無法回來是相同的道理。

  這兩個男人對荷莉而言是必須等量齊觀的,而荷莉帶母親到愛爾蘭,荷莉與曾有一夜情的威廉見面,而威廉的父親培奇也為母親帶來昔日的歡悅之情,於是整齣戲便朝喜劇的路途前進,前面發生的點點滴滴便成了試煉激點,生命中承載著苦難的同時必須去面對的心態,便很清楚地完整呈現了。

  本劇的情節鋪排有異於其他電影結構,這是本劇最為特殊之處。

菲比夢遊仙境(Phoebe in Wonderland)

導演:丹尼爾.巴爾茲(Daniel Bamz)
演員:艾麗.范寧(Elle Fanning)
   非麗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
美國 / 2009年 / 10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日舞影展 評審團大獎提名

菲比眼中的世界,比我們看到的更頑皮、繽紛、美麗!…

◎ 劇情簡介     

  菲比是個乖巧的學生,但最近與同學相處時開始有了異狀,她在受到同學指責之際,竟然以向對方吐口水作為回敬。母親予以告誡,菲比也覺得無奈,因為這也不是她的本意,似乎吐口水是她自己也無法掌控的。

  學校來了一位代課的戲劇老師道奇,她希望班上同學能夠演出「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童話舞台劇。菲比一向最喜歡這個故事,而她的母親希拉蕊正在寫的博士論文也是以該劇作為論述的材料,因此在菲比的房間早就佈置了許多與「愛」劇有關的道具。

  菲比終於決定要參加,並且暗自告訴自己,非要得到愛麗絲的角色不可。一開始道奇老師不對她寄以厚望,但經過幾次測試後,終於將愛麗絲的角色給她。

  而在排戲的同時,菲比與同學相處的態度卻愈來愈粗魯,甚至又對著同學吐口水。為了這個原因,校長將菲比演出的角色刪掉。

  希拉蕊知道這齣戲對菲比的意義不凡,但據理力爭無效,沒想到菲比竟爬上舞台上的貓道天梯,她彷彿看見這是通往仙境的隧道,而耳畔好似傳來紅心皇后的呼喚,於是菲比毫不猶豫縱身跳下。

  所幸菲比並未受傷,但希拉蕊對道奇老師相當不諒解,果然在彩排之時,校長藉機辭退了道奇老師,這引起了全部學生的反彈,他們開始破壞舞台上的道具,但菲比反而阻止大家的魯莽,並鼓勵大家無論如何一定要繼續演下去。

  希拉蕊理解到這齣戲對於患了「妥瑞氏症」的女兒是一次重要的契機,換句話說如果女兒沒有參與或者參與而失敗將會造成重大的打擊。因為菲比與現實社會中愈來愈格格不入,也只有在專心一致演出愛麗絲時,才能讓她完全專注。

  由於在戲劇排練過程中,菲比慢慢在戲中神奇的氛圍中重新來看待自己,這才慢慢體現出現實中陌生的自己與痛苦,從而菲比有了一些的轉變,這多少對她的妥瑞氏症應該會有比較正面的改變,而這一切完全都因為是這齣舞台劇的演出…。

◎ 劇情分析

  現實生活對許多人而言都是殘酷而無法接受的,於是很多人便將心靈安置或躲藏在一個屬於完全自我的世界,而那個世界往往離現實甚遠,不僅五花八門,甚至是現實中永遠無法實踐的。

  「幻想」也許就是在這個基點上成立的,適度地幻想並不是一件壞事,甚至有紓解壓力的作用。本劇中的菲比正是因為患了「妥瑞氏症」,因此由她自己幻想的「夢想世界」便成了她的獨立世界。菲比可以躲在這個充滿神奇幻想的世界,從而來偷窺或反觀現實世界,因為唯有如此,她才能完全遠離那個讓她極易失控而無法掌控的世界。

  「妥瑞氏症」早在一八八五年就由法國的妥瑞醫生(Gilles de la Tourette)提出,後來定義並簡化名稱為「妥瑞氏症」。簡單地說其症狀有快速而短暫地眨眼睛、嘴巴,扮鬼臉、聳肩膀以及搖頭晃腦。這些動作可以是肢體動作的,也可以是聲語的,複雜形式或簡單形式的。

  複雜動作型有強迫性質或看起來有目的性的動作,如四處碰物體或他人,上下或左右轉動眼珠。還可能作出猥褻不雅的動作或模仿別人,這些動作有可能影響學校課業表現,有時上課時一直瞪著簿子發呆,或一直寫著某個字,另外他可能會產生一些傷害他人或自傷的行為,譬如咬自己嘴底或用頭猛撞。

  瞭解妥瑞氏症的大概再回頭來看「菲比夢遊仙境」這部影片,便不難理解為何菲比動不動就吐同學口水。其實菲比在病發之前就因母親為了寫博士論文,早已將家居整理成「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換句話說,菲比早就在潛意識中將自己比擬成愛麗絲,這也是為什麼希拉蕊一直擔心若菲比沒有演出愛麗絲這個角色將會使得菲比情況更糟。因為這將使得菲比再度躲回她幻想的情境,如此將離現實愈來愈遠,也就是說菲比將會永遠被留在她幻想的那個虛擬世界。

  菲比有個奇特的行為,我稱之為「自我打賭」。當有些事尚未得知結果時,為了測試自己能否達到目標,便強迫自己必須在設定的條件下完成那件事,而這也意味著所耽心的事最終必能達成。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迫自己,其實會讓自己陷入更焦躁的面向。這應該可以歸納在神經生理疾病,也是妥瑞氏症一種相當明顯的例子。

  這種自我打賭的情形其實很多,但並不表示這麼多的人都有妥瑞氏症,因為信心喪失時刻為了自我安慰與激勵,自我打賭的情形是可以被容許的,若只是這樣單一的行為則被歸納在神經衰弱,經過一陣子的試煉之後,當信心愈來愈堅定,自我打賭的情形自然就會消失的。

  把菲比安置在她最喜歡的情境,也就是以戲劇的虛擬誘導菲比在幻想中獲得更多的滿足,當菲比在戲劇中擁有全部時,就會有多餘的注意力來關注真正的現實,當然也就能檢視其中行為的缺失,於是在信心逐漸建立的同時,妥瑞氏症的症狀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或減輕了。

  戲劇對心靈有著治療的功用,也被開發成一門獨特的學科。縱然戲劇偏重在模擬與虛構,但也深切地反應了人生,而虛擬的人生或許也有精神轉移作用,在情境或腳色行為的誘導中,確實對心靈的缺失有著極大的彌補作用,從而也提供了更多的心靈治療。

  妥瑞氏症是一種相當普遍性的兒童疾病(患病率約為1%),所有的種族、社會階層都有可能罹患妥瑞氏症,而據調查,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得妥瑞氏症(約四比一),而家中曾罹患妥瑞氏症的人,其他親人就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妥瑞氏症或神經生理疾病。妥瑞氏症的病症時好時壞,在緊張、焦慮、興奮或生氣時會惡化,但在睡眠時則會消失,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可以被短暫壓抑的。

  一般師長對妥瑞氏症瞭解並不太多,但有妥瑞氏症的孩子其實就有許多是天才,像莫札特就被強烈質疑是妥瑞氏症的患者。而相傳羅馬帝國的前面五個皇帝都是妥瑞氏症的患者,因此妥瑞氏症就有了「帝王症」的雅號了。

  菲比的父母算得上是盡責的父母親,他們為了菲比花費了極大的心力,而更幸運的是菲比遇上了一名好老師,若不是戲劇老師道奇堅持演出愛麗絲夢遊仙境,而由校長來處理,菲比被歸類為問題孩子的機率甚高,這不免讓我們重新來檢視當前的學校教育,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往往是制式的守規矩,這雖然是體制,但千篇一律的思維模式,不僅扼殺了許多有天份的孩子;當然也讓一些極需特別關注與輔導的孩子永遠沉溺在泥淖之中。

  除了某部份遺傳之外,現代醫學也研究出妥瑞氏症是源於發展中的基底核出現多巴胺的高反應性,從造影研究顯示,其基底節的代謝或局部區域的血流量有異常的現象外,從放射性受體的研究也發現,他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也有過度反應的現象。妥瑞氏症患者在紋狀體的DAT都比一般人要高,而突觸後的多巴胺受器在某些妥瑞氏症病人身上也是比較高的,這些神經迴路除了部份和掌管運動功能的腦皮質相接才有Tics(即短暫眨眼或各種動作)產生外,也和掌管行為與情緒的邊緣系統相接,才會出現強迫症、易分心及過度活動的問題。

  但願提供這些訊息給一些家長與老師參考,也祈願妥瑞氏症的孩子能平安順利成長。

花心變色龍(Chameleon)

導演:克莉絲汀.高達(Krisztina Goda)
演員:爾文.尼基(Ervin Nagy)
   卡畢拉.漢默麗(Gabriella Hamori)
匈牙利 / 2009年 / 103分鐘 / 輔導級
禮讚:代表匈牙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台灣新北市電影藝術節參展電影

一個可以滿足女人需求的男人,一場誰都料想不到的完美騙局…。

◎ 劇情簡介     

  法克斯.嘉柏與提比一起在孤兒院長大,倆人一搭一唱地讓法克斯去結交各式的女人,然後假裝要將全部財產放置女人帳號,但因轉帳問題,女人必須簽署兩人共同帳戶的文件,於是很快就將帳戶內的錢提領一空。大部份的女人都不敢聲張,於是兩人的詐騙就愈來愈得心應手。

  這一日嘉柏假裝到斯克奈心理醫生的診所內當清潔工,並趁機竊取其中病人的光碟,其中一名開古董店的中年婦人與一名漢娜的舞者吸引他的注目。漢娜家境很好,但因腳受傷喪失了舞團主角的演出機會。

  嘉柏決定接近漢娜,但漢娜原有一名男友,嘉柏以小兒科醫生的身份好幾次都無法接近。於是他決定先向古董店的婦人下手,兩人去觀賞芭蕾舞劇演出,正好見漢娜沮喪在外,於是將婦人外套給漢娜,這才獲得漢娜的注目。

  為了醫治漢娜的腳,嘉柏上網查到利法.馬頓是權威,只是他即將調往別處。於是嘉柏假冒病人托薩的姪子,並在真的姪子馬克誤認他是住在國外的表哥帕比後,嘉柏展開了連環騙。首先將馬克騙往英國,逛稱有一角色可試鏡,由此取得馬克的豪華跑車與豪宅,然後藉閱讀詩詞將馬頓醫生騙來住處,馬頓以為嘉柏是同志,對他提出的手術問題表示可以商量;而馬頓走後,漢娜也來訪,因開刀有了希望,漢娜高興得以身相許。

  嘉柏決定找漢娜父親談判,但在宴會中,其父不僅明確表白不讓漢娜繼續舞蹈,只希望漢娜在他公司工作。嘉柏發現心理醫生斯克奈也來了,於是避至廁所與漢娜的男友相遇而衝突。

  嘉柏原本已向漢娜坦承說謊,但見斯克奈並未道出原委,於是又撒了另一個謊。嘉柏決定去見馬頓醫生並為他口交,但原先答應的二萬元卻又黃牛了,原來馬頓早已知道嘉柏是騙子,嘉柏受辱後也將偷拍馬頓與嘉柏同志行為的光碟寄給他。嘉柏為了錢的問題與提比翻臉,追逐中提比被車撞死,而嘉柏只好將錢交給恐嚇他的斯克奈醫生,斯克奈才告知漢娜早就知道嘉柏一切行徑都是謊言,而斯克奈已成為漢娜的未婚夫,甚至警告嘉柏趁早離開,否則警方很快找上他。嘉柏這才無奈離去。

◎ 劇情分析

  有人說既生為人都是公平的。這句話若從現實的層面來看待就會發現不見得正確。能否論及公平其實追根究底只能用金錢來衡量。只要有錢你就可以位登上流社會,而沒錢你只能被推向下階層的販夫走卒。

  這原本就是一個勢利的社會,嘉柏與提比最能體會個中奧妙,他們在孤兒院長大,最知道人情世故,為了錢他們使盡了各種騙術,而且很輕易地就將一些芳心寂寞的女人帳戶裡的存款取到手。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想像一般人一樣,到鄉下買一幢五萬元的房子,然後跟別人一樣在社會上也有個地位。

  騙術的存在反應了一種事實,被騙與騙人似乎都各有所需,而這一切都必須建構在一些假象上。嘉柏提供了溫情,而渴望愛情的中年女人卻不曾發現這些假象的背後存在的陷阱,換句話說每個人都不太喜歡或相信真相,因為真相是殘酷的。相信假象就像服了止痛藥一樣,瞬間獲得安適,然後有如催眠一般讓自己愈陷愈深,非得要到真相被揭露的時刻才會罷休。

  其實從嘉柏與提比兩人再往四下延伸,這種以外表假象來呈現的情形比比皆是,「花」片最後讓觀眾意外的情節其實像一把銳利的解剖刀,深深劃過每個人的胸膛,就算是心理醫生,美麗的舞者或醫術高超的外科醫生,他們面臨一些重要的抉擇之際,雖然並未偷竊也未搶奪,但與偷搶又高明幾許?

  嘉柏與提比養了一隻變色龍,這是一個重要的象徵與具象道具,準確地呼應了人心的善變與自我。嘉柏與提比原先的期望不大,只希望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嘉柏在看見漢娜的資料後,本欲再度施展一貫手法,來個人財兩得,但他忽略了漢娜父親的能耐;也疏忽了女人不是都處在被騙的位置,當底牌一掀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嘉柏犧牲了提比,而將所有的錢全給了心理醫生,真正人財兩得的果然是了解人性的醫生,而漢娜若真如斯克奈所敘述,那未免也太讓人寒心了。

  然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漢娜的膝蓋受傷,她原本要去警局揭發嘉柏的罪刑,但當他表示有線索可以醫治她的腿時,她又抱著期待的心情。能與明知是騙子的人虛以委蛇,這是何等的心機?而身為上流社會的心理醫生,最後變成勒索的人,這實在有夠諷刺。而馬頓醫生的同志行為不僅訛騙了嘉柏甚至是極盡羞辱地欺壓,這與他的仁心仁術燦爛表相不免又使人對人性更加失望了。

  嘉柏這回鐵了心,為了漢娜,他施展了移花接木之際,最後甚至要將別人車子變賣而遭一頓毒打。坦言之,嘉柏最早是抱著人財兩得的心態;而慢慢地他開始對漢娜動了情,這一點連提比都能看出來,只是就算最後一切完全按照他的計劃,漢娜真的會與他白頭偕老嗎?

  斯克奈拿到錢後諷刺地對嘉柏說:他這一生應該從不曾想過會與漢娜這種人上床?這樣的觀點也透發了社會假象的卑劣。上流社會只是一種自我的認知,而這些認知卻是在整體社會逐漸產生的共識中有了分別,仔細深究,漢娜與嘉柏有何分別?嘉柏其實與斯克奈又有多少差異呢?如果有,那應該是工作的差異性吧!

  嘉柏縱然動了情,但卻不能保證能獲得相同的回饋,更令他徹底失望的是,原本設定的「局」,卻是落入別人設定的「局」當中,在這節骨眼上跌了大跤,這一點也怨不得別人,或許由此他更能體認,騙人者將來也必有被騙的一天。因為這世上每個人都是變色龍,當與自己利益違背之際,變色龍勢必會以最適應自己的顏色來應對。

  人性果真是如此複雜而多變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也不能由此而對人性產生負面的看法。原因是人只要睜開雙眼必然會在六塵中不斷擇取,妄動的心也就更加浮躁不安。不斷攀緣的結果就會不斷地執取,但我們認真思索,在執取的過程與結果中,真的是獲得你想要的嗎?

  其實人永遠不會檢討這種拼命想要獲得的心境,我們在拼命執取中只顧往前看,卻不知我們追求的永遠比需要的多的太多。提比想到鄉下買一幢房子,最終這個微薄的願望不僅沒達成,甚至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兄弟二人反目的原因當然是追索的目標有了分歧,當嘉柏執意將錢佔為己有之際,也就是他更加喪失自我的時刻,悲劇自然由此而產生。

  也許芭蕾舞星與嘉柏相離甚遠,在思緒與理念的差異上是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當兩人都卸下身份時,則一切又顯得如此協調,那一場的性愛也許只是漢娜的一場玩樂,但卻也使得嘉柏愈陷愈深,若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免讓人對漢娜不寒而慄。

  生命要懂得時時自我檢視。「花」片中每個角色都是有殘缺的,因為他們不懂得自省,茫目地向前瞻視,以為即將獲得什麼的同時,其實早已喪失了更多而不自覺,不斷地變換顏色只為了適應當時的環境,其實也是相當辛苦的,只是人若不經歷一場大的變革與試煉,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盲點之所在。

  「花」片賣弄了許多騙術,也揭示了許多卑劣的人性,更巧妙地帶進一點懸疑手法應是最值得讚嘆的。

美味關係(Julie &Julia)(美片)

導演:諾拉‧艾芙蓉(Nora Ephron)
演員: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艾咪‧亞當斯(Amy Adams)
美國 / 2008年 / 12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獲得金球獎喜劇或音樂類最佳女主角
   美國廣播影評人票選最佳女主角獎

365天,524道菜,一間狹小的公寓廚房,就此改變她的人生!…

◎ 劇情簡介     

  一九四九年保羅奉派至美國駐法大使館服務,妻子茱莉亞開始品嚐法式各種料理,也激盪了她上藍帶美食學校,但學院內的布萊薩女士一直不敢讓她考試結業,就算考試也刻意刁難而無法過關。但茱莉亞還是按計劃開始為大使館內的夫人上課。而其中有兩位夫人席蒙貝克和路易塞蒂早已合編了一本食譜,但因不夠經驗與生活化,故邀茱莉亞參與重寫食譜。

  保羅即將被調派他處,雖待過馬賽與德國,但很快就被調回國內。而這本食譜因曾將片斷寄給茱莉亞的筆友艾維斯,而艾維斯也轉給出版社,沒想到受到激賞。後續雖然因理念不同而作罷,但最終還是找到一家出版社,從此也開啟了茱莉亞「美國食神」的風光歲月。

  而在二O O二年的茱莉.鮑爾則是一名公司接線生,每天處理客戶的抱怨與申訴,她與丈夫艾維克搬到皇后區,生活無趣而讓她沮喪。有一天茱莉突發奇想,與丈夫建立了部落格,並預計在一年中以茱莉亞的著作「掌握法國烹飪藝術」中的524道菜全部作完,同時也將自己的感情世界一齊放置在部落格。

  一開始並未受到注目,但慢慢地吸引了更多的人來信鼓勵並寄來食材。有一天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記者打電話來,表明欲帶茱莉亞來拜訪她。茱莉花了很大的功夫做菜,不僅牛肉燒焦了,最後因大雨記者又取消了行程,這讓茱莉很反彈,也與艾維克發生衝突,這個晚上艾維克便住到公司,而茱莉氣消了後打電話向艾維克道歉,兩人很快又和好如初。

  茱莉的部落格終於引起更廣泛的注目,紐約時報記者親自來訪,也品嚐了茱莉的手藝,於是在報紙登出後,立即引來全美各地的邀約,雖然如此,茱莉還是按照原訂計畫完成524道菜。但這期間她也接到一名專訪茱莉亞的記者來電表示,茱莉亞似乎對茱莉的行為頗有微詞。
雖然茱莉以為茱莉亞不喜歡她,但茱莉一直將對方當作是精神偶像,畢竟也是因為茱莉亞,茱莉才能走出心靈的困頓。茱莉和艾維克專程去參觀茱莉亞的博物館,她在茱莉亞相片前放一塊奶油以示尊重。

◎ 劇情分析

  民以食為天是一句不變的名言。人類依賴食物是為了生存,但一日豐衣足食後,裹腹就會蛻變為美食享受。全世界各民族都有他們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雖然因文化風俗與食材的不同而各異其趣,但基本上之所以稱為美食,必定是能觸動味蕾神經並讓人留下永不磨滅的舌尖記憶。而「美味關係」談論的除了美食之外,也互動了一種熱情的全面投入後的另類抉擇。

  有關法國美食的電影甚多,大部份的敘述都是從舌尖這個器官談起,像「芭比的盛宴」就詮釋了舌尖是通往靈魂最近的地方,透過美食總合了宗教信仰與人性的複雜層面。另一部德國影片「美味關係」講的也是法國餐廳的故事,透過對通心麵的認知,不僅超越了法國美味,也傳遞了愛情與親情。

  本片的故事雖取材於部落格的元素,但呈現的方式則更像「時時刻刻」這部有關女作家吳爾芙的故事。第一段故事是一九四九年的法國巴黎,從這兒展開美國「國民廚神」如何從欣賞美食進而到藍帶廚藝學院學習法國菜。茱莉亞曾在美國電視台以最簡易的方式,教導美國人烹調法式料理。難能可貴的是茱莉亞以最家常的方式呈現了傳統的法國菜,不僅保持了原味,卻也展現了另外一種美國做菜的風潮。

  在此之前美國人在吃的文化上是相當貧瘠的,但茱莉亞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味口與味蕾,在將近四十年的時光中大大地影響著美國人,她去世後,她曾經使用過的廚房都被放到博物館珍藏,由此可見茱莉亞在一般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

  茱莉亞傳遞的不會只有廚房的美味,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人只要憑藉著滿腔的熱忱,縱然過程必須接受挑戰與試煉,但只要有信心與毅力最終都能獲得成功的。茱莉亞是個樂觀心地善良的女人,她與席蒙貝克認為另一位出書參與者路易塞蒂貢獻太小,兩人決定要與她談判,原本要塞蒂少拿版權費但因聽到塞蒂的丈夫尚路克要離開她,茱莉亞便心軟不再堅持,反倒是看似小鳥依人的席蒙咄咄逼人的氣勢讓人耳目一新。

  或許是茱莉亞那種平易近人的樂觀態度,讓她的食譜與電視節目深入每一個家庭,也使得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甚至也由此影響了半世紀後的另一個女人茱莉。在某種角度上,茱莉與茱莉亞雖屬不同世代的人,但她們的生命歷程與困境大體是相同的。

  茱莉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話接待員,她每天承載著許多客戶的埋怨,每天感覺帶著一大袋的垃圾回家,與丈夫搬到並不高級的皇后區,夫妻雖然恩愛,但生活總是一成不變而令人沮喪。

  茱莉拜現代電腦部落格之賜,她想出了一個點子,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做完茱莉亞食譜中的524道美食,這本來就符合部落格每日像日記般呈現的性質,同時也由此吸引了更多的美食同好,果不其然沒多久,茱莉的部落格就已經躍居最受歡迎的部落格了。

  一年的時間不算長,但要持續不斷尤其每天做不同的美食,這是需要一股與眾不同的熱心與毅力的。這期間茱莉也遇到許多挫折,而這些情境自然也呼應了半世紀前茱莉亞的困境。不同時代的女人,在遭遇相同的情境時,她們應對的精神卻是完全一致的。這是這部電影潛藏的意旨,也是本劇最迷人之處。

  茱莉亞唯一遺憾的是不能生育,她的表妹桃樂西與伊凡看對眼後不久馬上結婚,而且很快傳來有身孕的喜訊,茱莉亞知道後哭了,一則是為表妹高興;二則為自己的遺憾而傷感,丈夫保羅只能體貼地安慰她。對照於茱莉也是沒有孩子,則使情節有了類同,但不見得茱莉是無法生育的,現代的女人有她自己的主觀見解,這又是兩代之間的差異性了。

  茱莉是在茱莉亞去世後,於二O O五年出版「茱莉與茱莉亞」,詳盡地敘述了部落格於一年之間的過程。茱莉在美食之中融入了她與丈夫艾維克的感情互動,兩人透過美食有了心靈頻率相通的時刻;但也在烹調失敗後使得感情必須接受試煉。但說穿了,這些起起伏伏的東西不就是生活?

  美食不管如何吸引人,充其量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茱莉亞如此;茱莉也無法例外。追根究底,當美食入口後的意義如何?回想茱莉亞與保羅第一次在巴黎品嚐比目魚的表情,這說明了兩人品嚐美食後在舌間頻率中取得相通的頻率;而每一道美食端上桌前,好吃的茱莉亞卻能容許保羅先行試吃,這涵蓋的精神則是必須由觀眾去心領神會的。

  茱莉與艾維克的情形大致也是相符合的,只是茱莉一生中曾和茱莉亞失之交臂而引以為憾,但從她的美食呈現中,可以看出茱莉亞帶給她的影響,兩人透過一本食譜走過相同的路,也理解了彼此心靈的困頓,從而領略出人生真實的意義與期待。

  茱莉在紀念館中茱莉亞的相片前放置一塊奶油,不僅表達了這份熱切的推崇,也為電影作了完美而可口的結尾。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聽不到的聲音(Listen To My Heart).**

導演:三城真一
演員:常盤貴子、仲代達矢
日本 / 2009年 / 107分鐘 / 普通級

心中的話,或許來不及說出口…,但真心想做的善事,永遠不嫌晚…

◎ 劇情簡介     

  在東京廣播電台主持節目的久保田真生,雖然常在節目中為人解答人情世故的疑難雜症,但她本身就問題重重,她的男友大介要去倫敦,但她因熱衷事業而拒絕同行,其父要她早日結婚也為她所拒,父親在死亡之前留下一封信給她,但真生沒打開就放置在抽屜中。

  因為函舘一名直樹寄來一封詢問如何讓爺爺笑的信,在廣徵聽眾意見並親自去拜訪爺爺均無效後,節目決定更改形式。真生正巧閱讀父親的信才知一向苛責她的父親心中其實充滿了對女兒的祝福與愛心。於是真生提出一個「抽屜裡的情書」企劃案而獲得採用。

  首先是常迷路的計程車司機稻村,他收聽到署名「甜心」妻子的情書,不禁痛哭失聲,剎那間在都會中所有的委屈全化為烏有。而這個晚上未婚懷孕的由梨子正要生產,沒信心的稻村終於成功地找到醫院,完成一件神聖的任務。

  由梨子由於大男友晃平三歲而遭其父拒絕,晃平在掙扎之後決定不再走父親為他安排的路,而在醫院找到由梨子時,由梨子已產下一子,其父中倉終於認清事實,最後承認由梨子是中倉家的媳婦。

  而由梨子之母其實是直樹的奶奶,當年爺爺恭三不僅疏忽她也對她家暴,奶奶才離家出走,恭三事後相當後悔,但卻也只能板著臉孔自責。但在真生的鼓勵下,恭三終於還是鼓起勇氣寫了一封「情書」,徹底地懺悔與反省,正巧被在醫院的奶奶聽到了。奶奶淚流滿面,第二天直接去拜訪真生,並當面交給真生一封「情書」。

  真生將那封信直接送到恭三的手中,四十多年的恩怨終於獲得諒解,恭三竟然在那當下笑了。而兒子健一也決定不請調去札幌,直樹也表示他願意繼承爺爺當一名出色的漁夫。而一向對直樹有好感的女同學,竟然也直接將情書送交給直樹。

  真生自己也提筆給男友大介,大介終於回來陪真生到她父親的墳前上香,而服飾店的可奈子在遇上一名心儀的男仕後,她似乎也受了感染,大方地追隨那名男子而去。

◎ 劇情分析

  廣播節目在電視尚未普及之際,扮演了相當重要的娛樂媒介的角色。舉凡音樂、談話性節目甚至戲劇,透過廣播的傳遞,也曾感動許多聽眾,尤其在夜深人靜之際,收音機傳來深具磁性魅力的主持人聲音,相信許多曾經有過這種經驗的聽眾一定都能了解這種特殊而難忘的經驗。

  「聽」片的影片主軸放置在人際之間因彼此的不諒解,甚至始終無法說出口的歉疚,若無透過正確的管道傾訴,最終可能必須抱憾而終。

  真生為了在廣播界出人頭地,她違背父親要她早早結婚的願望,這是兩個世代的觀點落差,沒有所謂對與錯的問題。然而各持己見的結果是父女關係的決裂。從此父女兩人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在父親過世後的七七忌日,真生也沒有回去。

  真生的男友大介對真生此舉頗有微詞,甚至在邀真生一同到倫敦被拒後,大介便懷著遺憾而離開。但真生對於這些人生的困頓雖然難過,卻能從專注在事業的執著而有了補償作用。雖說最終真生亦自動寫了一封「情書」向男友告白並獲得大介的體諒的這段情節有些勉強,但卻也都在詮釋每個角色世界中一直無法說出口的聲音。

  對很多人而言,將內心話直接傾訴是有困難與障礙的。因為人總喜歡在潛意識中保藏更多的秘密,因為既稱為秘密必然是這個人心靈中最為脆弱的。有誰願意將自己最脆弱的部份攤在陽光下?這應該屬於人性極端複雜的一面。但縱然如此,每個人其實都知道這些緣由,只是必須在兩邊作出抉擇之際,似乎也都只能選擇保有自尊的隱藏自己了,而被隱藏的就成了「聽不到的聲音」。

  其實愈是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就表示有更多的渴望想讓別人聽到,只是要透過什麼管道與方式?這就是一門學問了。「聽」劇就是將人性中的矛盾拓染為戲劇的力量,在多線的佈局中,觀眾慢慢會發現在最後收網之際,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情節其實原本都是息息相關的。

  恭三這位爺爺為何不笑?只因他年輕時忽略了妻子的存在,甚至以大男人的姿態對妻子家暴,而當妻子離家出走後,恭三這才能真正體現妻子存在的意義,只可惜妻子走的相當徹底,她在外面又結交了男友而生下了由梨子,因此這段屬於老年人的情書告白,也只能在諒解中獲致圓滿融洽,也正因為將情境設置在這個層次,也就不流於傳統與俗套了。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犧牲了仲代達矢這位好演員,不曾在戲中讓他賣力發揮是相當可惜的。

  導演將主戲放在真生身上,而她的男友大介則相對地不起眼,甚至連起碼的對手戲都不曾琢磨過,這便有了顧此失彼之憾。就連大介的背景也不曾推介清楚,這不免讓人感到遺憾。

  倒是司機稻村這個角色便相當立體。從異地他鄉到東京來當計程車司機,但不會操作導航系統,又對東京街道不熟,常常載著客人找目的地,是最受客人抱怨的。但當他的妻子在節目上發表一篇情書後,稻村立刻感知妻子對他的期待與柔情,剎那間一切的煩憂便煙消霧散了。而巧的是稻村獲得救贖的機會竟是載了由梨子,面對即將生產的孕婦,稻村展現了一股新的自信,也成功地將由梨子平安即時地送達醫院。

  愛上由梨子但不被家人祝福的中倉晃平,戲量比大介多,但也並未刻劃成功,既然如此愛著由梨子,卻在懷孕期間不曾見到女友也不見得著急,這些都是本劇的盲點與處理不周全之處,但晃平的父親短短幾場戲倒是有力的呈現,最終放下身段而承認這位比兒子還要大的媳婦。這種現象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種主流喔。

  透過聽眾內心的告白,讓這個廣播節目受到東京人的喜悅,這是一種女性的另類告白,因為工作的成就在這個急速轉變的社會中已經成為新的價值觀。相較於真生之父之前的反對,正是上一代男人僅存的最後尊嚴,但最終久保田還是以不太漂亮的字體留下一封給女兒的告白。這封充滿祝福與父女關愛的情書,不僅豐潤了真生的心靈,也開啟了另一個節目的誕生。

  為什麼必須透過第三者的敘述才能如此地感動生命?難不成這個社會是彼此之間不曾有過信任?當面的對話更容易流於衝突,雖然在追根究底後不難發現,這些衝突都是自以為是的情緒渲染,或者是自尊心的作祟,問題是在那當下是絕對無人肯屈居下風的。於是人的互動都會被盪到谷底深淵,看似一切都已經成為陌路,餘下的卻是永遠也不願讓人知道的「聽不到的聲音」。

  或許這是以電視劇的格式來剪輯或拍攝的,但當還原到單一劇本的同時,必然發生許多尾大不掉的窘境,或者是顧此失彼的困頓。但卻也紮實地呈現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換句話說,這齣戲的主題是鮮明而有意義的,在閱讀劇中人物的一些告白情書之後,讓我們能更加珍惜當下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也許不見得是多麼完美,但人生原本就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能緊緊掌握住當下,其實就能體現一些真諦的。

  聽不到的聲音其實是自己最清楚的聲音,如果心中有某些話說不出口,請嚐試著把它寫成一封信,畢竟文字有形而無聲,但卻也是最直接的呈現。*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西班牙公寓 2:俄羅斯娃娃(The Russian Dolls)

導演:西力克.拉比修(Cedric Klapisch)
演員:羅曼.達瑞斯(Romain Duris)
   凱莉.蕾莉(Kelly Reilly)
法國、英國 / 2004年 / 129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法國凱薩獎最佳女配角

描述【西班牙公寓】五年後,五個主人翁又再度聚首…

◎ 劇情簡介     

  沙維與一群同學在西班牙畢業後,到法國找機會。沙維與瑪婷有過一段情,而現在兩人似乎都已不來電,只是兩人還是居住在一塊兒。直到托馬斯把房子要回去後,瑪婷又到巴西去旅遊,他必須照顧瑪婷跟別人生的孩子盧卡斯。

  沙維只好去找伊莎貝,她是女同志正好與室友分手,但沙維的外公一直希望見到未來的孫媳婦,沙維只好請伊莎貝穿上女洋裝假冒他的女友,果然外公相當愉悅,但伊莎貝相當不悅,這回要沙維扮成女人參加女同志的聚會,幸好瑪婷回來讓他脫離困境,只是當天瑪婷要與沙維同住沙維卻興趣缺缺,雖然讓她過夜但第二天他認識不久的女店員來訪,三人照面當然立刻吹了。沙維憤怒咒罵,因罵到女人被室內的女同志揮拳相向。

  沙維寫的連續劇被主管評為太煽情,他們建議在緊要關頭,男女不一定要說「我愛妳」。而此時劇組要全部移給英國電視公司,所幸沙維也可以用英文書寫,而巧的是與他在英國合作的女編劇竟然是老同學威廉的妹妹溫蒂。威廉是劇場技術總監,他愛上俄羅斯芭蕾舞的女團員娜塔莎,甚至早已移民到聖彼得堡,並且決定在近期內結婚。

  沙維與溫蒂朝夕相處,但他似乎受了劇情的影響,縱然對溫蒂有了感覺,但卻在緊要關頭又煞了車。正巧沙維在法國又接了一名年輕當紅女模西莉雅的傳記撰稿,他英國法國兩邊跑,終於在一次浪漫的夜晚他與西莉雅上了床,而當他回英國時,溫蒂原已離開的男友又回來了。不僅如此他與另一名女人紐絲也始終無法對焦。沙維將怒氣全發洩在溫蒂男友的身上,趁兩人吵架之際,沙維將溫蒂男友趕了出去。但當西莉雅來莫斯科時,沙維騙溫蒂說他必須去見一個客戶,但沒想到西莉雅遇上一群同行,很快就放了沙維的鴿子。

  大家都去聖彼得堡參加威廉的婚禮,溫蒂則對沙維相當不悅,此時兩人才發現對彼此的愛早已相當深厚,只是不敢說出「我愛妳」。沙維最終認清溫蒂正是他極力追求的至愛,他大膽地上去擁吻她,而這一切的愛情尋找到此才告一段落。

◎ 劇情分析

  俄羅斯娃娃像不倒翁一樣,只是她的頭就是一個蓋子,而取下蓋子後,裡面又會有另一個較小的俄羅斯娃娃。有時最多可以容納七個甚至更多,這是俄羅斯的傳統工藝品。但在這部影片中卻被用來形容男女在擇偶與交友選擇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選擇一個後打開蓋子企圖尋找另一個,但愈選娃娃就愈來愈小。

  延續著「西班牙公寓」這部影片之後的第三年,這一群當年的學生都已進入社會工作。也許工作不見得穩定,但男女交往的互動則更令人焦慮。這種焦慮來自男女互動的層面與機會擴大了,因此而顯得輕薄而無法掌握。沙維與瑪婷的愛情熱度已經逐漸退燒,但兩人都疼愛瑪婷與以前男友所生的盧卡斯。但瑪婷其實不僅不負責任也全然無目標,她可以藉著出席巴西關懷世界氣候的活動而將孩子留給沙維,事實上她的巴西之行是全無目標的。沙維也是如此,他與瑪婷在一起只是可以暫住她的房子,但直到真正的屋主把房子要回去之後,這段原本就已沒有關係的交往就自然停止了。

  沙維努力地想成為作家,但也只能暫時寫肥皂劇糊口,他藉買衣服送給瑪婷的機會結交了一名黑人俏妞,這帶給了他無比新鮮,但卻也因為瑪婷孩子被其父接走而賴在他住處一夜,當然兩個女人迎面撞上時免不了憤怒離去。

  其實沙維的母親也是相當苦悶,她好不容易交了一名喜歡她的男子,她希望沙維不能有任何的批判,這段情節雖然不長,但卻也是另一層面的詮釋。這一群離校三年不到三十歲的男男女女,其實放置了太多的心思在尋找另一半的慰藉。一夜情也罷,短暫時日的交往也罷,其實每個人都無法在當下的交往中順利取得一種自在。換句話說,相逢只是情慾的發洩與激盪,至於真正能夠出自內心說出「我愛妳」的對象則是遍尋不著。

  男人努力尋找真誠的女人;女人同時也在尋找真誠的男人。這其中有個關鍵若無法領悟契合,再怎麼尋找目標永遠不會出現的。這個關鍵就是「頻率相通」。除了愛慾的呈現,頻率相通指的是兩人的欣然默契,也就是可以在床上愉悅地翻雲覆雨,也要有精神的契流,若無法有著心靈契入的交流,這樣的互動最終會流於乾枯與萎頓,這段交往絕對無法長久,只要出現一點小的衝突就無法繼續的。

  有趣的是沙維在寫連續劇的同時,心情也受到不流於「通俗」的影響。他竭力不讓劇中男女向對方說出我愛妳,但卻不知道自己在現實中也受到了感染。他的劇本改成英文呈現而且必須到英國與女編劇溫蒂合作時,兩人一開始確實保持著合作夥伴的關係,雖然溫蒂剛好與男友分手,但沙維不認為溫蒂會是他心目中的對象,更何況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沙維有機會遇上西莉雅這名年輕又成名的模特兒。

  坦白說任何男人遇上像西莉雅這樣的尤物誘惑都是無法拒絕的。沙維在與西莉雅幾次互動後,他的心思有了迷思,這也是為何他寧可欺騙溫蒂也要去莫斯科與這位模特兒私會的原因。問題是他如此急躁地前往幽會,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愛慾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沙維將西莉雅當作永遠的伴侶將會是悲劇的開始。沙維與西莉雅在夜店中喝酒狂歡,但當沙維為她倒一杯牛奶回來後,西莉雅因遇上了舊識立刻不告而別,留下愕然的沙維,此時他徹底明白西莉雅也只是一位俄羅斯娃娃,只是他永遠分不清楚西莉雅是第幾層的娃娃罷了。

  相較之下威廉在劇場中認識了語言不通的俄羅斯芭蕾舞星娜塔莎這段愛情就顯得真誠而令人感動。為了追尋娜塔莎,威廉先學了一年的俄文,然後就到聖彼得堡去找娜塔莎,而且兩人結婚後威廉就決定定居在俄羅斯。這是這齣影片最單純卻也最赤誠的一段感情,縱然顯得枯燥無變化,但卻值得沙維眾人思考。

  其實沙維並非對溫蒂沒有任何感覺,好幾次在討論劇本至深夜後,兩人輕吻對方時都有著奇妙的感受,但沙維似乎被自己設定的魔咒所限定,他的現實生活與劇本中虛擬的生活起了矛盾與衝突,兩者之間似乎不能逾越,否則將流於「通俗」。

  「我愛妳」這三個字也許是每齣愛情肥皂劇的通關密語,正因為大家都必須說,否則將得用另一種方式來詮釋,但詮釋完了之後,「我愛妳」這三個字也將會成為必然。換個角度說,沙維與溫蒂都會在彼此心靈頻率中尋求共頻,這也才知道對方是否是自己最適當的俄羅斯娃娃。以溫蒂而言,她沉溺在之前不學無術的男友的愛慾中而無法自拔,這也是為何沙維從法國回來後又發現兩人在一起。而這一次沙維的心境起了極大的變化,因為他心中開始明瞭一些過去一直忽略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似乎在當下從溫蒂的身上找到了。

  同樣的道理,溫蒂明知沙維去莫斯科其實是去會西莉雅,她突然有種激動與憤怒,這也是她在當下發現了愛情真正的焦聚。或許真愛是必須通過這一連串的試煉才能顯示出真諦的可貴。這部影片全面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是一部值得現代年輕人借鏡與思考的影片,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而言也是極具啟發性的。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與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 

導演: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
演員: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
   瑪麗‧麥唐納(Mary McDonnell)
美國 / 1990 年 / 181分鐘 / 普通級
禮讚:獲得七座奧斯卡獎、五座奧斯卡獎提名
   金球獎最佳影片

十八年後﹐蘇族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協議﹐放棄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

◎ 劇情簡介     

  在南北戰爭受傷而差點被截肢的約翰‧鄧巴中尉,他決意尋死,單騎奔至兩軍之間,沒想到竟激勵了友軍奮起還擊。司令官在醫好他的腳後答應讓他自己選擇駐紮之所,他選擇與印地安人的邊界營地。

  但到了該地卻發現空無一人,他決意住了下來,偶爾會有一隻老狼來附近徘徊,而夜晚有印地安人偷了他的馬,只有他的坐騎又自行逃了回來。於是鄧巴決意造訪印地安人營區,在樹下救了一名受傷的印地安女人「握拳」,雖然有些族人對他不友善,但酋長「十熊」及聖人「踢鳥」都主張讓鄧巴離去。

  這一日踢鳥及一些族人來訪,他以咖啡及糖待客,並送他們杯子;而不久踢鳥也回贈一條牛皮,並邀他至營區作客。鄧巴也才知道族人正在等待野牛群。而在一個夜晚鄧巴發現野牛群,遂急急通知族人展開狩獵。而一向對他不友善的「飄髮」割下内臟與鄧巴分食,鄧巴與眾人一齊享用也漸獲得族人認同。

  鄧巴也得知這是個和諧的族群,他第一次感到孤獨,於是昇起了火堆,不顧狼在一旁觀看,獨自跳起舞來,於是族人稱他為「與狼共舞」。而鄧巴與握拳愈來愈接近,但問她為何不結婚時,握拳卻傷感地離去,鄧巴問族人才知她在守寡。

  半夜波尼族人利用蘇族去與波尼族打仗,半夜來偷襲,幸好鄧巴挖出營區的槍彈,然後以一敵十終於將來犯的波尼族全部殲滅。

  踢鳥在妻子的提醒下終於停止了握拳的守喪,同時也准許兩人結婚。於是鄧巴向踢鳥道出實情,謂不久將會有更多的白人來。十熊決定早日移居冬營。但鄧巴發現自己的筆記本未拿,但返回營區反而被誤認為印地安人,不僅拘禁他又對他百般凌辱。

  在拘提鄧巴去受審時,在河邊遭受蘇族人襲擊,所有軍人全部被殺,鄧巴也隨眾族人到了冬營,但他憂心因軍人必已緝捕他,他欲帶握拳離開,在眾人依依不捨下鄧巴與握拳離去,而隨後追來的軍人雖未找到蘇族人,但在十三年後蘇族也與美國政府簽訂了邊界協定。

◎ 劇情分析

  曾經獲得七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與狼共舞」已經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本片的時空背景放置在一八六O年代,美國南北戰爭即將結束的故事。原本是麥克‧布萊克的劇本,在一九八六年被凱文‧科斯納發現後,他建議布萊克將劇本編寫成小說,如此將吸引製片的注目。雖然小說被許多知名的出版社拒絕,但最終由貝蘭提尼Ballantine出版社出版,科斯納立即買下電影版權並自導自演,並獲得輝煌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片在「文化上、美學上、歷史上」的重要價值,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與」片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從印地安蘇族的主觀意識形態來看待事情的對立,也因此讓觀眾從同理心的角度來反思美國這塊土地上的種種文化與種族的衝突。這與過去有關印地安人的影片總是千篇一律從白人的沙文主義作主觀敘述有著極大的差異。

  每一個民族的形成自然有其獨特的過程與發展,正因為這個民族的獨特性,必然與他族有著極大的差異。若抱著非我族類而趕盡殺絕,這個世界必然陷入可怕的紛亂。美國這塊土地的原住民是印地安人,而美國白人是從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移民而來。於是彼此之間為了水源與土地必然會有所衝突。然而這是一個相當不平等的對立,白人仗著優勢的武力對印地安人予取予求,有時甚至會展開大屠殺。這段情節如果把它延展到其他地方,譬如外星球的世界,便會產生像「阿凡達」的故事。

  鄧巴看盡了戰爭的殘酷,生命在戰場上變得毫無尊嚴,在雙腿幾乎全廢的當下,萌生了自我了斷的念頭,他驅馬奔馳到兩軍交戰的中線地帶,期望一顆子彈能完結他的生命,沒想到大難不死,反而激盪了北軍奮起,一舉擊潰南軍。

  鄧巴的性格崇尚著自然與和平,因此才會嚮往著印地安人的出沒之處。自許為高度文明的人極盡所能在物質世界中揮霍,但最終不見得能獲得什麼;相較於印地安人的單純,觀眾的觀點立刻就有了落差,因為他們的要求不高,每年固定時間與地點去獵取野牛群,一種近乎約定的循環變成他們的信念與認知,而這其實是最極簡的卑微態度,因為這是存活的基本態度。也就是這樣的生命價值與鄧巴是如此的相融,從而造就了鄧巴日後注定要融入這個族群的生活。

  生命愈簡單其實就愈能體現宇宙的真理與現象,鄧巴有別於其他的白人正是因為他的生命如此簡單,揚棄了一切的享樂之後,不難發現所剩下的才是真諦。導演在蘇族中安排一名從小被蘇族人收養的白人女人「站立握拳」,雖然她偶爾夢中會有過去記憶的浮現,但其實她的生活早已全部印地安化,她遵守蘇族的風俗為死去的男人守喪,直到「踢鳥」這位蘇族的聖人解除她的守喪期,這才與鄧巴結為夫妻。

  蘇族印地安人的文化與傳統的東西方文化完全不同,但他們依然崇尚和善的友誼,體貼的人性態度以及同心協力的合作精神都是許多文明世界所無法實踐的態度。文明世界充斥著狡詐與凶殘,自私而無情,生命固然是要經過競爭才能獲得成就,但有時過度偏鋒便容易失焦。文明世界的人並非不了解這種窘境,但已經不斷地深入後必然發現「共伴效應」讓大家都無法回頭,也只好不顧一切往前奮進,其結果當然愈陷愈深,而當一切無法妥協與平衡之際,唯一的途徑便是相互戰爭與屠殺。

  當然蘇族也必須應付好戰的波尼族的偷襲與攻擊,這似乎是相同的面向但卻有不同層次的看法。但不管如何,這也透露了「人」存在的真正現象,換句話說,不管身在何處?存有何種價值觀?卻都必須去面對生命該有的挑戰。這是生命中一種必然,雖然如此,選擇以何種態度去面對,卻也是一種重要的認知與態度。

  「與狼共舞」是蘇族人為鄧巴取的蘇族名字;而鄧巴則為一隻常來找他的荒野之狼取名為「雙襪」,只因這隻狼的雙腳下面是純白的毛色,這是鄧巴的意識形態與蘇族人契合的一種象徵。

  獵捕野牛是蘇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因為這也關係到冬天時他們進入冬營能否存活的關鍵。鄧巴不僅是第一個發現牛群的人,同時他也加入族人的獵捕行動。或許是這樣,鄧巴才獲得蘇族人的全面認同。

  問題是,原本蘇族人可以按照時節獵野牛的活動,因大量白人的逐步入侵,使得蘇族人必須往內撤退,而整體氛圍的改變,也使得野牛群逐漸消失,這代表著蘇族人不斷退卻,最終必有滅族的危機。

  鄧巴知道北軍必然因為他的脫逃並殺了同袍而無法原諒他,甚至最終會連累蘇族人遭到報復,因此鄧巴帶著妻子離開了蘇族,這個理由讓原本的理念變成一種實驗,換句話說鄧巴縱然心中崇尚蘇族人的理念與價值觀,但卻無法真正的堅持,甚至還帶走了「站立握拳」投入了文明的世界,看似完美的結局,但依然最終還是落入白人的沙文主義,這一點始終是讓人覺得意猶未盡與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