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Therese Desqueyroux)

導演:克勞德‧米勒(Claude Miller)
主演:奧黛莉‧朵杜(Audrey Tautou)
   吉爾斯‧萊勞奇(Gilles Lellouche)
法國 / 2012年 / 120分 / 輔導級
禮讚:2012坎城影展閉幕片
   改編自法國諾貝爾獎文豪同名小說

劇情真實反映20世紀初法國中產階級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困境,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父系霸權體制下的女性生存空間…

◎ 劇情簡介     

  泰芮絲與鄰居莊園的安是青梅竹馬,因為家族結合而使得家業更趨壯大的觀念,泰芮絲被安排嫁給安的哥哥貝納‧德吉侯;而安則被安排嫁給馮斯瓦‧德基姆。
   
  泰芮絲其實並不愛自己的丈夫,但在得知安愛上了隔壁的尚‧阿齊維多,兩人激情地來往,雖然都在最後關頭止步,但這更激起安的愛意;同時也引燃了泰芮絲的不悅,因為在潛意識中,這樣自由的抉擇,才是她的理想啊。
   
  泰芮絲奉了丈夫之命去找尚討論,沒想到尚的態度,竟然只是玩玩的態度。但被帶回老家聖克萊爾的安,卻對泰芮絲極大的不諒解。
   
  泰芮絲生下女兒瑪麗後,ㄧ九二九年發生了森林大火,不知什麼緣故,泰芮絲竟然幻想著,自己在林中吸菸,丟了菸蒂而引燃大火,丈夫與她作愛,她似乎已全無感受。大家擔心會像一九二二年那次,燒掉德基姆夫人的松樹林,所幸很快就撲滅了,但貝納歷經這個事件,卻心跳加快不已,最後到波爾多找沛德梅醫生開藥,每次在開水中滴入藥水四滴,看在泰芮絲的眼中,突然現出了一股新的契機。
   
  泰芮絲在一次丈夫重複吃藥後,自己以假冒的處方箋去領藥,並在開水中混入更高劑量的藥,導致貝納肢體僵硬而無法動彈。沛德梅醫師來會診,他認為有人竄改他的處方箋,因為他不可能開這麼高的劑量。法官展開偵訊,泰芮絲推給一名她不相識的可憐人,而此時貝納身體也逐漸復原,或許是為了家族的榮譽,貝納最後取消了對泰芮絲的控訴。但從此,泰芮絲卻如同軟禁般地住在閣樓小房間內,不准她入廚房,不准她見瑪麗。只有在婚事、喪事時,夫妻倆人才會一起出現在親友面前。
   
  這一天,貝納帶父母及安來拜訪,同行的還有馮斯瓦‧德基姆。但泰芮絲已經消極地不斷抽菸,身體消瘦得不成人形,同時刻意不打扮,使得貝納覺得面子全失。
   
  貝納告訴泰芮絲,在一起主持過安與馮斯瓦的婚禮後,她就可以自由了。果然,貝納與泰芮絲一起在巴黎的路邊咖啡廳喝咖啡,而後貝納雖然猶豫,但最後還是離去了。泰芮絲獨自一人走在巴黎街頭,她竟滿心愉悅地勇敢向前,因為這一切才是她的理想。

◎ 劇情分析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自己認為,畢生作品中最滿意的成績。小說曾被評選為法國二十世紀最佳小說之一。在五0年代,曾由影后艾曼紐‧琵娃主演詮釋過;二0一二年再度由克勞德‧米勒重新拍攝,也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女主角奧黛莉‧朵杜重新詮釋,很可惜克勞德‧米勒拍完此片不久便辭世了,因此本片就成為他的遺作了。
   
    新女性主義的電影,雖出自於「末路狂花」,但事實上,從二十世紀初期的吳爾芙以降,都有不同的女性,默默地在反抗男人建構的父權社會。一九二0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電影尚在無聲電影的時期,雖然泰芮絲有著許多自我的見解,畢竟都是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
   
  以泰芮絲與安的年輕那一段情節而言,兩人親密的程度,近乎同性相戀的地步,安表明,日後泰芮絲會成為她的嫂嫂,或許是這樣的觀念,而使得兩人依然謹守在傳統的分際上,而不得逾越。
   
  泰芮絲嫁給貝納時,她明白真正的目的,是德吉侯家族的松樹林;但反過來說貝納‧德吉侯當然也了解這份道理,總之兩家聯姻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壯大家族的事業版圖。也就是說夫妻之中誰先過往,另一人將全面佔有兩家的松樹林事業。
   
  泰芮絲似乎了解這個道理,她在貝納生病時,並不對他的心跳過速關心過,但卻也不曾失去當妻子應該有的態度,她服侍丈夫,捧著小盆承接他的嘔吐物,但她腦海中卻存在更多的念頭。
   
  小說在這方面的描述,是更清楚的,社會上所有一切的禮數,其實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現象,泰芮絲知道也了解這一切,但面對社會龐大的氛圍,泰芮絲其實還是必須去承受的,要不然在婚姻之前,她就應該已經拒絕這門親事了。導演在影片中,一共呈現了兩次的夫妻敦倫的情節,但泰芮絲是絲毫沒有快意的。夫妻的性生活變成一種公式,甚至有時變成男方的洩慾工具。在當時的社會情境,是讓泰芮絲無法獨力抗拒的。
   
  然而這只是表相的觀察,真正在她內心波濤洶湧的,是她潛意識的反應,在某種意識的角落,她其實是孤獨無依的,但她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直到安與隔壁莊園的尚熱戀之際,泰芮絲才猛然發覺,她越過了自己的抉擇,而這一點她的欠缺,安卻能享樂其中,那份飛越傳統的掌控的愉悅,是泰芮絲所不曾有過的,於是她將失落轉換為失望與生氣。
   
  泰芮絲接受夫家請託,直接去面對尚,但尚的態度,似乎也使她百感交集。尚認為那是ㄧ段屬於兩人的激情,但在他去巴黎之後,一切就會煙消雲散了。原來慾望可以是慾望;愛情可以是愛情;而夫妻也可能只是夫妻了。
   
  泰芮絲有一種亟欲反抗的心態,但她卻找不到落處,因此只能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貝納不以為意,因為他知道,兩家婚姻本來就建構在一個「利」字上,因此貝納一直問泰芮絲,內心想的是不是為了松樹林?這樣的想法太單純,當然無法照看到泰芮絲的內心深處。
   
  泰芮絲雖然否認,但其實她也很難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企求,面對男人制定的體制世界,泰芮絲有時是窒悶絕望的,但她畢竟是血肉之軀,但愈來愈疏離的夫妻關係,讓她心中的意識起了極大的變化。
   
  火災的時刻是個轉捩點,一把火就有可能讓家族傾家蕩產,她心中卻沒有絲毫的不捨之情,因為松樹林本來就不是她所要的。如果一把火可以燒掉一切,這一切象徵著體制與婚姻,甚至是眼前這個稱為「丈夫」的男人。
   
  於是,她幻想自己以火柴梗或菸蒂,迅速燃起火苗甚至大火燒盡了所有的松樹林。她的反抗意識,是不想跟松樹林成為等量齊觀的男人財產,或許燒掉了松樹林,於她而言,一切就變為幻有,唯有在那時刻,她才能真正破繭而出。
   
  她的渴望,在面對丈夫因心悸而吃藥時,變得更為具象了。ㄧ次的誤食兩倍劑量,讓丈夫開始癱軟在床上,此刻丈夫猶如松樹林被獵取的野鹿一樣,再也無法耀武揚威,於是,ㄧ直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那股力道,終於按耐不住,掙脫而出地咨意反抗。
   
  或許只是ㄧ種渴望的引導,讓泰芮絲也暫時迷失了方向,她向藥局購買更多的劑量,加入丈夫的開水中,以致差點鬧出人命,她也有強說詞的一面,但卻無法自圓其說,然而她依然勇敢地面對這一切,縱然身陷牢獄,她似乎也有該有的準備,而這一切的動力,均來自她逐漸明白與了然的自我世界。
   
  「如果我有罪,那我的罪行就是寂寞。」
   
  泰芮絲以二十世紀初期的社會觀念,毫不隱藏地彰顯她的追尋,丈夫為了面子與榮譽而撤告,這又是極度鄉愿的心態,ㄧ名被利用的女子,面對她不愛的丈夫,甚至在婚後思想上的分歧,使得泰芮絲不得不走極端,這或許只是ㄧ種女性不平的吶喊與反抗,也從而塑造了這名奇異的女子。
   
  感於對抗自己生命的桎梏與困頓,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期許,這是現代許多女性也一直不敢去面對的。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楢山節考(ならやまぶしこ)(Ballad of Narayama)

導演:今村昌平
主演:緒形拳、倍賞美津子
日本 / 1983年 / 129分 / 輔導級
禮讚:金棕櫚獎,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錄音獎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

棄老傳說的議題再次帶給社會重新觀看文明制度與傳統儀式的路徑。在電影裡,耗費許多篇幅勾勒的人性,並非單純只講述棄 ...

◎ 劇情簡介     

  快七十歲的阿玲依照當地的習俗,應該由兒子揹上山自生自滅,但她的兒子辰平可不這麼想,雖然辰平的妻子已經去世,下一代的介左吉也與阿松打得火熱,最後懷孕了,故有正當的理由到他們家來吃飯,這使得家庭的米糧更顯得不足。

  附近的一名老婦阿金病危之際,村人交待這回輪到辰平做棺木,但棺木送去時,老婦人卻又活蹦亂跳,搞得有些啼笑皆非。而這也觸動了阿玲,於是趁人不注意,跑進倉庫用石磨敲斷了自己兩顆門牙,藉此表示自己已老,希望兒子早日送她上山,但卻被辰平的弟弟利助看見了,利助不但長得笨而且全身奇臭無比,幾乎沒有女人願意接近他,而村中的新屋快死了,當年一名來家裡誘拐女兒的年輕人被他父親殺死,故冤魂纏身,希望在他死後,妻子阿枝應陪村子裡的每一位男人睡一個晚上,這件事被利助聽到了,他很興奮,如今終於有機會跟女人作愛了,但沒想到阿枝嫌他臭,任何人都招待,但就是把利助跳過了。

  利助被眾人嘲笑,他憤怒地毀壞農作物,辰平認為這不是辦法,曾要求再娶的阿玉陪利助睡一晚,但阿玉嚴詞拒絕了。最後由母親向附近六十歲的老婦商量,原本還擔心不能作愛,但利助卻也挑動了老婦人久已熄滅的情慾。

  介左吉的妻子阿松不但很會吃,也常常偷拿食物回去供養自己的父母,但這事被阿玲發現了,辰平立即警告她若再犯會將她趕出,但沒想到阿松家人四處偷東西被發現,於是有一個晚上,阿玲要阿松帶一些食物回去,但此時村人一擁而上,全家連阿松都遭到活埋。介左吉責備奶奶,但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終於到了必須送阿玲上山的時候了,長輩們紛紛叮嚀一些規則與指點路途。途中看見另一村人揹其父上山,其父一再掙扎不從,兒子竟然將父親推落山谷下,然後倉惶離去。阿玲要辰平繼續往前走,因木橋已斷,改由另一條山路而上,途中白骨遍遍,但阿玲選擇了一處平坦處端坐閉目,而辰平下山時遇大雪,於是又回頭關心,但母親依然堅毅要他離去。而辰平回來時,介左吉卻又帶回來一名懷孕的女子。

◎ 劇情分析

  一九八三年今村昌平以這部「楢山節考」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同時也在日本引起了更廣泛的討論。其實故事中的情節雖然發生在信州,但在二十世紀初的北海道,聽說類似的情節也不斷地發生著。

  在物質相當缺乏又如此寒冷的地方,「吃」就變成一件當重要的事。何況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外面連一點食物也沒有,要如何渡過漫長的冬天,變成這座村莊裡的人都必須去面對的問題。

  除了「吃」之外,另一個議題就是「性」。性是維持家族延續的重要功能,但世上只有兩種可以為愉悅而作愛的動物,那就是人與海豚。介左吉年輕氣盛,他與阿松打得火熱,很快地就有了身孕,於是理所當然便進入這個家庭。小倆口肆無忌憚地吃著,當父親的辰平雖然皺皺眉頭,但卻也無可奈何。

  但當發現阿松竟然偷走糧食回娘家時,辰平將阿松吊在樹上,若掉下去則粉身碎骨,並警告她若再偷食物將會有更嚴厲的處分。

  從這個事件去凸顯「吃」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中是多麼重要的元素。一個家庭有多少成員,要分配多少比例的食物才能讓大家安然渡過寒冬,這是這個家庭最重大的決定。所以當阿松的父母又去偷別人的糧食之際,就被依照當地的習俗予以活埋。

  可見這個地方全無政府的律法,村人之所以作這樣的決定,其實還是有些自私的成份在。當從偷竊者家中搜出馬鈴薯,眾人本應依照人數來分配,但就像賭博一樣,將之分得更少等分,結果最後辰平什麼也沒得到。

  阿松也在阿玲的設計中,將食物帶回去而受到牽連,並遭活埋。孫子介左吉不斷地罵奶奶是鬼婆婆,因為當地人牙齒開始掉落時,都被稱為鬼婆婆,在即將滿七十歲時,必須由兒子揹他上山,棄之山頂任他自生自滅,因為用這樣人為施設的法則來控制人類的數目,否則食物不夠分配又將會是另類的悲劇。

  「迷信」是楢山節考最大的主旨思考,為何每逢七十都必須把人送上去,除了控制人口之外,其實也是對楢山的神祕感到不可理解的恐懼。

  固然山中有著魍魎鬼魅,但全都是古代長輩施設下來的規則,否則山上應該也可以開拓並增加糧食,但所有的村人似乎一味地遵循上一代的交代,如此也只是憑添村人的愚昧與無知罷了。

  正因為沒有真正的律法約束,男女青年在懂事的時刻,都是自然地相互吸引,但新屋這個家族,曾將一名求偶的男子打死,等到他生病時,便自認為是當年的亡魂來討債,故又以當地的風俗,讓妻子在他死後,陪伴村內每一名男子過夜,這件事是討論最多的區塊,難道命令妻子去陪村中的每個男人,就是贖罪的方法?這一點的認知,與傳統的宗教信仰實在差距甚大。

  如果這是真的,那為何阿枝沒有依照諾言接納利助,因為利助全身甚臭,故阿枝寧可違背諾言而跳過他,這使得從未與女人作過愛的利助,憤怒地毀損農作物以為洩恨。有趣的是阿玲去央求六十多歲的老婦,讓利助遂願,老婦人原本以為不知還能不能用?最後留下一句:「要用還是可以的。」

  利助難得有這次的機會,他可絲毫不浪費,一次又一次地做,老婦人閉著眼默默地接受,沒有表情的老婦,似乎也從感覺中慢慢尋回了一些記憶。

  「楢山節考」是一部全然引爆人慾望感官的電影,而仔細探索就能發現,人正是依仗著這五種感官,加上意識而存活下來,當然還有更複雜的七識與八識,但五種感官是人的基本條件。換句話說,我們以為的自己,其實一直無法離開五種感官帶來的「享用」。這除了「吃」之外那就是慾望了。

  其實不只人與人之間爭吃,人與動物不也是如此?辰平打獵雖打中獵物,但卻被老鷹先行叼走,辰平也只能望著天空嘆氣。

  「楢」片中不時拍攝蛇爬行的畫面,這或許說明這村子裡的人跟蛇差不多,因為冬天一到,蛇就冬眠;而人也只能呆在屋中。

  七十歲必須上山的陋規,其實不是沒有人去探索,如辰平就在小時候,與父親為這件事而爭執,最後他竟然用槍把父親打死了,並埋在一棵大樹下,這段情節道盡了人類的矛盾與掙扎,傳統是必須全面接受否?因為放棄傳統也必須承受一些代價,但全面接受傳統則也顯得愚蠢不已。

  山上的神祕,最後隨著辰平揹母親上山而慢慢揭露,但其實長輩也偷偷告訴辰平,若不忍心其實也可以偷偷揹回來,因為也無人會在意的。但最終牽扯到糧食的問題,老奶奶阿玲必須堅持己見,讓自己留在山上。
  
  當辰平離開時下了大雪,讓一切情境顯得更莊嚴了,辰平急急回去問母親是否寒冷?但母親堅毅的決定,讓辰平不得不自行回家,但到家後才發現介左吉又帶一名懷孕的女人回來,結果米糧一樣不夠吃啊。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愛情的完美配方(Romantics Anonymous)

 由 簡麗彬 老師 撰稿

導演:尚皮耶.亞莫斯(Jean- Pierre Ameris)
演員:伊莎貝.卡蕾(Isabelle Carre)
   貝諾特.波維德(Benoit Poelvoorde)
法國 / 2010年 / 78分鐘 / 普遍級 
巧克力工廠的老闆愛上了前往應徵的員工,兩人要如何找到完美愛情配方並向對方表達心意?…

◎ 劇情簡介     

  在情緒障礙匿名治療班上,10來個學員圍坐一圈,暢談自己最近的一些遭遇和挫折。安琪莉發現眾人投射的眼光,未語就昏倒跌坐地上。
 
  這一日,安琪莉來到尚勒內的巧克力工廠應徵雇員。安琪莉對巧克力的詮釋,讓老闆折服,很快被錄取了。安琪莉以為是成為一名糕餅師傅,但老闆需要的是業務專員。安琪莉自認是全世界最糟的業務員。本想辭掉工作,但因著老闆邀約共進晚餐,事情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兩人盛裝打扮上了高級餐廳。但因兩人都有情緒障礙,顯得很不自在。後來尚勒內從洗手間窗戶一躍而下,落荒而逃。尚勒內萬分沮喪,走到一家巧克力店,選購了一小包巧克力,走出店外,倚著玻璃櫥窗吃著巧克力,和裡頭的店員相視而笑。
 
  尚勒內去找了心理醫師。尚勒內恐懼一切。“希望天下事都不會找上我們”。每次晤談結束,心理師會給一項「功課」。
 
  巧克力工廠面臨倒閉破產的危機。雖然工廠的巧克力很獨特,所用的原料也很棒,但傳統的口感已引不起消費者的青睞。眼看要失去最後的機會了。因著安琪莉的才華和肯定,研發各式新口味,工廠起死回生。老闆的建議安琪莉亦表支持和贊同。謂建議就是建議,無關白目。
 
  勒岡太太品嚐過新產品後,驚為天人。鼓勵安琪莉參賽。果然得大獎。也為巧克力贏得40盒巧克力訂單。
 
  因著一場和尚勒內的誤會,安琪莉黯然神傷的默默離開夜宿旅店。隔天,巧克力員工提議陪老闆尚勒內,開車到安琪莉住家把她請回來。他們不能沒有她。相信安琪莉也需要他們。
 
  找到安琪莉後,他們開著車一路跟蹤到她上課地點—情緒障礙匿名治療班上。尚勒內提起勇氣直奔教室。兩人在眾人面前表達了對彼此感情的不同看法。尚勒內沮喪的走出教室,安琪莉也在眾人鼓勵下,衝出教室。兩人互擁親吻。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穿著新郎新娘結婚白紗禮服,手拉手在田園小徑上飛奔而去。

◎ 賞析
 
  本片是2010年,由尚皮耶.亞莫斯(Jean- Pierre Ameris)所編導。故事、場景和人物,其實很簡單。尚勒內是巧克力工廠的老闆,而安琪莉則是具有製作巧克力天賦的員工。兩人都有表達情緒障礙的困擾,然而對巧克力的熱情和喜好,讓兩人互有好感,進而墜入情網。他們最後如何克服障礙而彼此表達愛意呢?

‧ 情緒障礙的兩人,當愛情降臨時,如何克服困難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尚勒內每遇挫折困頓時刻,會找心理醫師一對一晤談。安琪莉則透過情緒障礙匿名治療班而得到紓解。

  心理醫師每回會談結束都會給「功課」。第一次要尚勒內請一個人共進晚餐。第二回要他摸一個人(如握手…)。第三次是送禮物。

  尚勒內邀請了安琪莉。沒交往過女朋友的尚勒內緊張又焦慮。頻頻進出洗手間更衣。而安琪莉也因找不到可聊的話題,而覺得不自在。最後尚勒內未用餐就從洗手間跳窗落荒而逃了。後來對安琪莉的解釋是:胃食道逆流掛急診。
 
  第二次找了機會,握了安琪莉的右手,吻了她。他假裝自己愛上安琪莉而替自己解套。同時和安琪莉達成共識,不讓員工知道他倆的秘密,因為尚勒內覺得這樣可避免掉不必要的麻煩和災難。
 
  第三次送禮物。尚勒內從保險箱取出梅西

  巧克力請員工品嚐。員工驚呼,梅西過世後,以後再也吃不到這麼獨特的巧克力了。因為幕後推手—那位隱士,無人知曉。(其實正是安琪莉本人) 

‧主雇關係,因對工作的熱情,迸出火花。旅行讓人變年輕。
 
  尚勒內的巧克力工廠生產純天然的巧克力。但口味有些過時。安琪莉提議研發新產品。透過網路、電腦和隱士同步連線,製作美味可口、入口即化、溫軟綿密…的巧克力。像一場愛與苦交雜的撫摸。
 
  透過勒岡太太的肯定和建議。安琪莉決定參賽。到胡安參與國際巧克力展。參加最佳巧克力師傅大賞比賽。安琪莉邀尚勒內一同前往。
 
  因旅館飯店房間已滿。兩人陰錯陽差被誤認為是夫妻而被安排同一個房間。卻也拉近了兩人的關係和距離。先是兩人雨中優雅地漫步。接著,尚勒內和安琪莉一起享用晚餐。尚勒內為安琪莉脈脈含情地獻唱了俄國歌曲《深邃的眼》。那首歌曲間接表達了尚勒內對安琪莉的情懷。兩人後來不得不進房間。彼此頗覺尷尬的…。但事情並不如預期平順發展。尚勒內到酒館喝酒。櫃檯先生提醒他:別讓她跑了。寂寞是最糟糕的事…。尚勒內落跑了,折回時,安琪莉已收好行李搭車先行離去了。
 
‧贏得了巧克力師傅大賞
 
  安琪莉贏得了比賽,就是一種極大的肯定。在製作新產品時,安琪莉表現了高度的自信與熱情。充分發揮了她的天賦才能。但因著情緒障礙,透過「隱士」這個中介,她的展現才得以全部發揮。其實,後來員工早就猜到「隱士」就是安琪莉本人。
 
  最終倆人決定步入禮堂。兩人仍不改害羞和易緊張的個性。但因兩人都有此特質,反而能互相體諒和欣賞。最後兩人選擇手拉手,小心翼翼地避開眾人眼光,飛奔和消失於田園小徑上。

‧愛情的完美配方是什麼?
 
  《愛之語》(蓋瑞.巧門Gary Chapman著,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這本書曾提到愛有五種語言:1.肯定的言詞2.精心的時刻3.接受禮物4.服務的行動5.身體的接觸。

  您的愛之語是什麼?您覺得愛情的完美配方又是什麼呢?祝福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配方,邁向2015年!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永恆之門(Franklyn)

 由 林苑芳 老師 撰稿

導演:傑拉德馬可莫羅(Gerard Marco Moro)  
演員:伊娃葛林(Eva Green)
   雷恩
菲利浦(Rennes Philippe)
   山姆
萊利(Sam Riley)
   伯納
希爾(Bernard Hill)
美國 / 2008年 / 98分鐘
相信愛是一切的男子,卻遭女友拋棄,因而開始產生幻想的精神狀態…   

◎ 劇情簡介     

  在詭異的奇時城大街上,充斥著各種不同信仰,各種不同的神祉,當地的神職部官員在街上對著人們喊話洗腦,「一定要有宗教信仰才能居住在其時城」這是當地的法律。所以各種說明如何運用洗衣機的說明,如何使水溝通暢在當地都可集結一些人,當成荒謬的宗教信仰,因為沒有信仰就不能控制人們的言行。

  約翰是一個不喜歡被人控制的人,出門都會戴著面罩,在其時城內是唯一沒任何信仰的人,被神職部列為眼中釘的人物。約翰調查一個名叫「杜普雷利」的小邪教,首腦自稱“主宰”綁架了一個小女孩約翰到酒吧找他的眼線~蟲蛇,蟲蛇告訴他女孩已死,並且出賣約翰讓神職部的警察抓他。要救的女孩已死,“主宰”首腦藏了起來,約翰被通緝不敵眾人圍剿被捕下獄。被關了漫漫四年。

  其時城的首領泰倫因為「杜普雷利」幫派接連犯案,主宰準備復出而找約翰幫忙緝凶。在其時城的醫院地下室,泰倫準備在約翰身上加裝追蹤器,約翰不願將守衛制服逃脫而走。並到處打探要找的人蟲蛇的蹤影。跟蹤蟲蛇回到他家,給了蟲蛇一個地址請他轉告主宰。

  米羅(山姆萊利飾)生性浪漫,相信愛是一切,在準備結婚前遭女友凱倫拋棄。米羅和丹尼(他的伴郎)在餐廳裡敘述自己被未婚妻拋棄的事情,不理解為何未婚妻會如此對待他,而他必須被迫取消婚禮的事件感到憤恨不平。

  米羅漫無目的走在街上,看到自己熟悉人(莎莉)的背影,米羅好奇地跟在其後,進了個地下室,一位老者前來告知米羅,他不會看到她,米羅失望地離開。

  米羅像失了魂般的過著生活,回憶著自己的童年生活。並與丹尼一起討論兒時同伴莎莉。米羅在路上邂詬了莎莉,並與她相約星期五晚上8點在聖幕餐廳約會。

  米羅回到家中探望母親,與母親討論目前生活狀況,媽媽覺得沒結婚或許是件好事;米羅告訴媽媽碰到莎莉的事,媽媽拿了米羅6歲時的照片給他看,當時米羅的爸爸去逝,莎莉就是那時陪伴米羅的假想玩伴,米羅看了小時照片才恍然大悟的不知所措,媽媽看了這狀況知道兒子因為不快樂又產生了兒時的幻想,有點替米羅擔心。

  依瑟開心地打電話給前妻安妮,告知兩人的孩子大衛即將放假回家,伊瑟準備去軍隊接他,並希望安妮能來探望兒子,安妮並不想來。依瑟的兒子並沒如期的回家,這件事讓依瑟非常擔心,拿起行李在倫敦街頭四處打探,找尋著離奇失蹤的兒子。醫院、禮拜堂四處打探著。他到中途之家打聽兒子的下落,資深員工比爾(其時城的蟲蛇)留一個地址(與其時城交給蟲蛇的地址相同)給依瑟。

  在厄爾精神科診所內,艾蜜莉(伊娃葛林飾)與母親接受醫生的諮商,兩人在醫生面前互道不滿,艾蜜莉說完充滿怨恨的話語後,哭著離開診所,母親聽完也是不開心。艾蜜莉在家中對著拍好的影片作整理,學校的教授蓋文克隆打電話關懷她,他知道艾蜜莉迷失了,需要他的幫忙。

  艾蜜莉在住處將門鎖打開、化妝,對著視訊內的自己,自導自演的準備一齣完美的微電影,打電話通報救護車前來住所,因為她企圖自殺,說完將攝影機轉向要自殺的方向,拿起藥丸服下,優雅地躺在床上準備死去;獲救。送至醫院。醒了,拉著醫生訊問是否有通知母親,猜臆著母親不願意到醫院,對著谷牧師說她每個月的自殺行為,是藝術創作不能讓自己死,而且她的所有作為只是要惹她的老師及媽媽生氣。愛蜜莉播放著自殺的微電影準備交作業,老師不認同此作業,並且告知艾蜜莉所謂的創意不一定要這樣沒品味的嚇死人。

  艾蜜莉再一次的演出自殺戲碼,這次她選擇了割脕的方式,但未成功。

  艾蜜莉回到母親家,母親正在宴客,不容母親拒絕,到書房與母親談話,回憶母親念的床邊故事,在她認為都是不好的結局,而有這些負面想法皆來自艾蜜莉的父親對她們不好,母親則是趁父親出遠門,帶著她離家。母親希望她能忘記以前不好的事,迎接新生活的到來,這才解了她心中的結。

  艾蜜莉又準備自殺,這次她準備用瓦斯。但是她不知她的住處與其時城約翰等待主宰的位置相連,依瑟拿地址找到艾蜜莉家按了門鈴,約翰也聽到了。艾蜜莉卻回答沒有依瑟要找的人, 依瑟悻悻然地離開,到對面的咖啡廳等待。約翰到艾蜜莉家按門鈴,以樓上住戶的身份與艾蜜莉攀談。

  一門之隔,劃分現在與未來,約翰在現在的角色則是大衛。

  米羅也依約來到聖幕餐廳,這家餐廳也就是在艾蜜莉的住家對面。

  約翰又來到艾蜜莉家敲門,這次約翰不等她開門,將門撞開把她撞倒在地,看著她的畫作滿桌陰森恐怖的塗鴉,隨口問著艾蜜莉有何信仰,她回答自己並無任何信仰。約翰以為艾蜜莉也和他一樣住在其時城內。

  餐廳裡米羅的假想同伴莎莉又出現,米羅與她的談話,在外人來看都以為是米羅的自言自語,莎莉也引導著米羅去看自己身上的核心問題,並告訴米羅不用憑空捏造故事,人生就是一個精采的冒險。

  說完槍聲響起約翰開槍擊中正在起身的米羅。

  在艾蜜莉房裡因為約翰的開槍,讓艾蜜莉開啟瓦斯準備制止約翰槍殺行動,這舉動讓大衛(約翰)覺醒,意識到自己在現在的世代是大衛,想到這一層便讓艾蜜莉先行離開,自己開了打火機,房間內因為充滿瓦斯而瞬間爆炸,艾蜜莉被突然來的爆炸彈飛在樓梯間,米羅也因爆炸聲讓餐廳玻璃彈到在地,被依瑟扶起,在餐廳外看到了真實的莎拉(艾蜜莉),在大雨中二人有著似曾相似的感覺。
   
◎ 劇情分析 

  《永恆之門》並不是你一開始就會看懂的電影,但也不會一開始都看不懂。明明就不好看,又好吸引人。故事感覺相當特別。感覺完全不同類型的幾個人,因為某些事情而產生了交軌。

  《永恆之門》還加上了平行世界的概念在裡面,所以看到的是各自獨立的支線故事包括現實和平行世界。

  人物不多,所以不會亂,一般觀眾應該都跟得上,而且還不會因為不知道要幹嘛所以不耐煩,因為故事的本身就是讓人很想知道到底如何發展的,所以包容力也會提升。所以可以平順地看下去。

  沒有宗教信仰無法在這個城市生活的規則,乍聽之下是很深奧的哲理,可是用力去思考一下,就會覺得有宗教信仰是這麼重要嗎?對照現今社會來說也是如此,我認為有一個好的宗教信仰,是會讓人有踏實感。

  《永恆之門》是一個有視覺上的風格,有特別的故事內容。它有它的特色,比如世界的設定,比如故事的架構,這些都不平凡,所以如果你是奇幻迷,或許可以以增加資料庫資料的名義看一下。如果你是偏好故事創意,且自己會延伸思考的人,要的是想法,那麼永恆之門也可以看看。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2014年藝術電影總片單(93部)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名 

1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2  跳芭雷舞的男孩(My Dad is Baryshnikov)
3  大曾根家的早晨(大曽根家の朝)
 (Morning for the Osone Family)
 
(由林苑芳 老師撰稿)
4  幽靈與未亡人(The Ghost and Mrs. Muirn)
5  幻想戀愛(Heartbeats)
6  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由黃美鈴 老師撰稿)
7  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由牟牟 老師撰稿)
8  又一年(Another Year)
9  怒河(Bend of the River)(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10  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
 (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11   愛‧慕(Amour)
12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13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14  致命人脈(People I Know)
 15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由施伊粧 老師撰稿)
 16   葡萄酒之路(The Ways of Wine)
 17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18  浮草物語(あらすじ)
 (A Story of Floating Weeds)
 
(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19  亂世美人(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20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21   亞果出任務(Argo)
 22  雨中的請求(Guzaarish)
 23  天堂不遠(Paradise Now)
 24  最後的時光(Time To Leave)
 25  歡迎來到隔離病房
 (クワイエットルームにようこそ)
 (Welcome To The Quiet Room)
 26  我出生了,但..
 (大人の見る繪本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
 
(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27  安納托利亞故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28  我最親愛的(あなたへ)(Dearest)
 29  魔鬼武器(Fortress) (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30  一電鍾情(Gambling with love)
 
(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31  伴唱人生─聚光燈外20呎
 (20 Feet From Stardom)
 32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33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Cuckoo's Nest)
 34  希望之國(希望の国のエクソダス)
 (The Land of Hope)
 35  總鋪師(Zone Pro Site)
 36  再見了,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
 37  天堂上不上(For Heaven`s Sake!)
 (由 簡麗彬 老師撰稿)
 38  聖路易之橋(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由 饒淑珍 老師撰稿)
 39  烈血大風暴(Mississippi Burning)
 
(由 周彥彤 老師撰稿)
 40  烈愛重生(Rust and Bone)
 41  熱血教師(The Ron Clark Story)
 42  紫苑草(Ironweed) (由牟牟 老師撰稿)
 43  詩人與他的情人(Tom & Viv)(由牟牟 老師撰稿)
 44  空氣人形(Air Doll)
 45  生死‧戀(Hideaways)
 46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
 47  我恨情人節(I Hate Valentine's Day)
 (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48  漂流古巴(Una noche)
 49  (かぎ)(The Key)
 50  弄假成真(Auggie Rose)(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51  純真消逝的年代(Lore)
 52  小姐好黑(Agathe Clery)(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53   赤裸真相(Where the Truth Lies)
 54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55   長頸鹿女孩(Postcards From The Zoo)
 56   倒帶人生(Mr. Nobody)
 57  星叭克超有種 (Starbuck)
 58   新龍鳳配(Sabrina [1996])(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59   丑臉的歲月(The Clown)
 60   激情交叉點(Two Moon Junction)
 
(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61   女人30又怎樣(Fabulous 30)
 62  莫札特和他的姊姊(Mozart's Siste)
 63  第八日的蟬(ようかめのせみ)(Rebirth)
 64  顛倒世界(Upside Down)
 65  聖東尼的誘惑(The Temptation of St.Tony)
 66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Chicken With Plums)
 67   秋光乍洩(Autumn Ball)
 68  命運交錯(Changing Lanes)(由牟牟老師撰稿)
 69  終點之城(The 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
 70  天外飛來一隻豬(When Pigs Have Wings)
 71   海貓(うみねこの)(Umineko)
 (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72   孟買日記(Dhobi Ghat)
 73  日安老師,我的愛(Aime-Toi Toujours)
 (由黃美鈴 老師撰稿)
 74   最愛小情歌(Beloved)
 75  武士的家用帳(武士の家計簿)
 76  大稻埕(Twa-Tiu-Tiann)
 77  我是馬拉拉(Malala Yousafuai)
 78  即刻追擊(The Prey)
 79  西方魔女之死(西の魔女が死んだ)
 80  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 Taiwn from above)
 81  公主和她的情人(The Princess Of Montpensier)
 82  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
 83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84  伴娘HOLD不住(Bachelorette)
 85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86  愛在夕陽下(Mrs.Palfrey At The Claremont)
 87  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88   為你流的淚(Keep the Lights On)
89  逐夢奇蹟(Touching Home)
 90  永恆之門(Franklyn)(由林苑芳 老師撰稿)
91   愛情的完美配方(Romantics Anonymous)
 
(由 簡麗彬 老師撰稿)
92   楢山節考(ならやまぶしこう)
 (Ballad of Narayama)
93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Therese Desqueyroux)

為你流的淚(Keep the Lights On)

導演:艾拉‧沙許(Ira Sachs)
主演:拓爾林德‧哈特(
Thure Lindhardt)
   茱莉安娜‧妮克森(Julianne Nicholson)
美國 / 2011年 / 102分 / 限制級
禮讚:2012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影片
   入圍2012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
   紐約影展 翠貝卡影展 一致好評

描繪了一個苦澀的真實,記錄紐約一對戀人十年之間感情糾葛,兩人在各自的衝動和毒癮之中掙扎,唯美呈現了一個淒美而真實的愛情故事…

◎ 劇情簡介     

  一九九八年,艾瑞克是一名紀錄片的導演,平常以電話與同志圈內人聯絡,雙方純粹以性愛為遊戲,完事之後各自分手。但在遇上在紐約出版業當委任律師的保羅後,因情投意合兩人便開始同居。
   
  但事實上,一名友人克蕾兒就不只一次,希望與艾瑞克生個孩子,因為她已三十五歲,而同居的黑人亞拉桑因已有兩個孩子,所以也不願生小孩。但艾瑞克始終也不願以雙性戀的姿態出現。
   
  保羅每次作愛都吸毒來助興,艾瑞克偶爾也介入而讓自己飄飄欲仙,但卻也不時勸慰保羅,但保羅不搭理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某一段時間就會無故而消失。
   
  朋友們早已把他們當作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保羅失蹤時,每個人都見怪不怪,但也禮貌地訊問,艾瑞克也只能苦笑以對。
   
  艾瑞克每當保羅不在時,他或許心情不好,偶爾也會拿起電話又去找「炮友」。而當保羅離家兩天後,艾瑞克不斷地訊問他去了那兒,保羅絕口不提,這讓艾瑞克生氣地用東西敲頭自殘。
   
  艾瑞克的紀錄片也持續進行,但這也使得保羅更有機會放縱自己,艾瑞克於是下最後通牒,若不戒毒,那就搬出去。或許保羅也進退維谷,只好在不得已的狀況下進入了勒戒所。出版社的吉兒也為他整理了一些文件。
   
  保羅在勒戒期間,艾瑞克又打電話找炮友,也在夜店認識了來自蘇俄的伊格,但兩人雖有交集,但卻因為時間彼此無法配合而分開,卻也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00三年的聖誕夜,保羅早已勒戒出來,甚至在夜裡送艾瑞克一直想要的一幅畫,這使得艾瑞克感動不已,艾瑞克終於得到泰迪熊最佳紀錄片,他想與保羅一起分享,但卻又始終找不到他的人。
   
  艾瑞克發現,保羅不但故態復萌繼續吸毒,而且又花錢請了一名男妓,艾瑞克只能在外等候,直到保羅叫他,艾瑞克才入內握住他的手。2006年艾瑞克與保羅分分合合,最終艾瑞克以三個小時作決定,他要離開保羅,也許這是一個自救又救人的方法。

◎ 劇情分析
   
  自從李安的「斷背山」,成功地在影壇占有一席之地之後,同性戀的議題,便更廣泛地為世上的人所認同。其實同性戀並非現代才有,以保守的中國為例,古代的皇帝,其實大都是性好此道的雙性戀,在太監的誘導下,不會的也就會了,不喜歡的也就變得喜歡了。
   
  現代的醫學觀點早就證實,同性戀不是疾病,許多先進國家,其實早就承認同性戀,並且給予相當禮遇的空間,甚至也有許多國家(美國有六個州)承認同性戀的婚姻,這自然給予同性戀相當大的鼓舞。
   
  也就是說,同性戀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社會型態,他們(或她們)出入成雙成對是一種理所當然,婚姻關係於是變得更為多元。
   
  艾瑞克喜歡從同志圈打電話,尋求性的歡悅與慰藉,這樣一拍即合的關係,不牽扯到愛,純粹是為性愛而性愛。換句話說,人與人之間只餘留下所謂的慾望與性,純然的獸性發展,毫無後續的糾葛,這種被稱為「炮友」的兩性或同性關係,似乎有些淒然,但深究人性深層面,卻又不得不讓人認同。
   
  所謂認同並非全然認同,或許是一種在受挫之後的慰藉,需要另外一方的體溫的加持,於是純粹順著感覺去摸索,而在得到暫時的出處與宣洩之後,約制的情緒,也就受到了薰染與疏解。這似乎會產生一股新的動力,而使得日後有著更新的能量。
   
  但純粹的性只是一種過渡,終究還是必須在慾望中,再度抽離出「愛」的因子。艾瑞克亦然,他在眾多的男伴中,對保羅動了真正的情感,就像異性戀一樣,開始有了獨佔的念頭。這份情感其實是無法說出緣由的,有誰能說出愛某一個人的真正原因呢?
   
  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只要你真的愛對方。如果對方也抱著相同的意念,那這個互動的愛,絕對會受到祝福的。如果對方是以「多元性」的角度來面對,那必然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保羅是一名受出版社委任的律師,年青神秘而有魅力,缺點是保羅無法離開毒品。雖然艾瑞克會介入在性愛中吸一下大麻,但他懂得節制,不會深陷其中。最令他無法忍受的,反而是保羅有時會不告而別。
   
  或許為了保住面子,當別人問起保羅的去向時,艾瑞克只是苦笑地顧左右而言他。但當保羅無聲無息又回來,而又不肯透露去何處時,艾瑞克會生氣地自殘,這是一種極愛的消極抗議。但這對保羅並沒有遏阻作用,日子一久,保羅還是會演出一樣的戲碼。
   
  艾瑞克也不是沒有缺點,他對性也是放縱的,前室友曾告知他檢查的結果,最後得知沒有愛滋病時,艾瑞克這才破涕為笑,對方指責他太不小心;但艾瑞克很快就會忘記這件事,畢竟他是一個重視真實感覺的人。
   
  艾瑞克與保羅,其實有著更細膩的表現,因為保羅善解人意,體貼細心,充滿神祕的微笑,讓艾瑞克無法自持,或許就是這樣一步步深陷而不自覺,當發現他是這般愛上保羅之際,幾乎已經無法收拾這段情感了。
   
  艾瑞克不得不要保羅戒毒,這是有著長遠的計畫,若是願長相廝守,戒毒總是一個最佳方法。然而在戒毒之後出來,保羅約制了一小段時期,但很快就故態復萌,完全一副無可救藥的模樣。於是艾瑞克使出了最後通牒,但保羅卻已完全陷入自我毀滅之中。
   
  有一場性愛中突然中斷,那是因為吸毒過量而失禁,而這發生在性愛之中固然煞風景,不得不把所有床單換洗,面對這般的無奈,兩人依舊藉著愛來保持關係與慰藉,因為他們共同感受到除了約炮之外,他們有著一般同性戀所欠缺的東西。
   
  問題是,兩人的關係既單純又複雜,複雜之中又簡單,因為彼此缺乏真正的約束力量,保羅面對吸毒的痛苦,選擇了一錯再錯的自我懲罰。他不但召男妓並吸毒,而艾瑞克來看他,卻只能站在旁側等待,但保羅呼喊著艾瑞克,他只好走入,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緊握著保羅的手。
   
  就像異性戀一樣,許多同性戀的問題,也會慢慢凸顯而與異性戀有了比較,但最終發現,這兩者之間,其實是大同小異的。換句話說,「愛」對方當然是竭盡心力為對方付出,而不必要求任何回報,但當所愛的一方,並不能從惡習之中走出時,那必然導致另外一方的決斷。
   
  有趣的是,艾瑞克的一名女性友人克蕾兒,一直要求艾瑞克與她生個小孩,因為與她同居的黑人男友已經有兩名子女而拒絕再生,最終克蕾兒也與同居人分居了。但這也透發了訊息,在沒有情感的狀況之下,似乎也可以為了生小孩而交合,所有的這一切男女關係,逐漸地遠離了傳統的認知。
   
  或許我們應該說,這是一種時代最新的脈動,年青男女的自主性,打破了傳統的價值觀,這會是一種突破嗎?或是另一種沉淪?其實我們也不必過份苛責與悲觀,畢竟每個世代,都會有他們獨立的見解與主觀意識型態。不管他們作什麼決定,那都將是他們創立的世界,因為他們的下一代,也會創造令他們更訝異的世界。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

 由 施伊粧 老師 撰稿

導演:吉爾基能(Gil Kenan)
演員:提姆
羅賓斯 (Tim Robbins)
   比爾
墨瑞 (Bill Murray)
   陶比
瓊斯 (Toby Jones)
   莎蘿絲
羅南 (Saoirse Ronan)
美國 / 2008年 / 95分鐘 / 普級

這座破舊的微光城市,是否就是黑暗中唯一存在的光嗎?無盡的黑暗之外,隱藏了什麼秘密?

◎ 劇情簡介     

  一群建築師、科學家、工程師在地球浩劫日之前,通力建造了一座地底城市------微光城市,將一群人帶往其中保護著,讓其世世代代繁衍,藉以免除人類滅絕危機,並設定兩百年後重返地面;科學家們將重回地面的路徑說明和鑰匙裝進一個上鎖的金屬盒子,誰也不知道內容為何,盒子會在兩百年後自動解鎖。
   
  這兩百年間,金屬盒子交由微光城市的市長負保管之責,市長更替時一併交接給下一任,金屬盒子的存在必須保密,僅有市長一人知道。
   
  然某任微光市長不幸在任內猝死,他來不及透露盒子的存在,盒子就此被遺忘在雜物之間蒙塵,即使兩百年的時限到了,盒子自動打開也沒人注意。
   
  微光城市的光源是來自懸掛在天空的無數個燈泡,並設有許多部門維護城市的發電機等運作,經過兩百多年,城市已顯得破舊,發生停電的狀況日益嚴重,但修護的技術逐漸失傳,修補的材料也日益短缺,甚至食物也顯現不足的窘境,居民因此人心惶惶。
   
  在微光城市裡成長的青少年,學校畢業後將分派到各個部門工作;莉娜和杜恩畢業後原本都沒有抽中自己嚮往的工作,還好和同伴交換後終於如願,莉娜成為信使,杜恩則到水輪發電機管道部當技術助手。  
   
  身為傳遞口信工作的莉娜無意間發現現任市長柯爾似乎隱瞞許多秘密,而杜恩也在管道間發現一間緊閉的密室,他雖然好奇卻不得其門而入。
   
  莉娜無意中發現金屬盒子,裡面的說明書已殘破不全,但似乎透露微光城市其實有出口,讓她極力想解開謎團。
   
  莉娜的父親傳聞是在工作中溺斃,然而莉娜懷疑父親是為了尋找出口才遭到不測。她和杜恩兩人暗中找尋線索想解開謎團,不料發現管道間的密室竟然儲存了大量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卻被市長柯爾把持佔有,莉娜想要舉發市長,沒想到反倒被追補。
   
  每年都會舉辦的歌唱節在市長主持下如期進行,城市的居民齊聚廣場唱歌祈福,莉娜到廣場找到年幼的妹妹波琵,悄悄的帶著妹妹和杜恩一起來到發電機部門,她們慢慢的按圖索驥終於找到微光城市出口的機關。
   
  歷經許多艱難危險,杜恩和莉娜帶著妹妹終於回到地面,只是這裡仍是一片黑暗,讓她們頓時心生絕望,然而不久太陽升起,大地呈現一片明亮。
   
  杜恩和莉娜要告訴微光市民離開那個城市的方法,他們將寫好的訊息綁在一塊石頭上扔下微光城市的洞口,杜恩的父親撿到了這個石頭。

★賞析★

    對於未來世界,人類從未停止好奇與想像;更因為近代在科學的發明與立論還有技術革新的日新月異,讓以往純屬虛構的「科幻」,現在有許多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真實」。

    在文學與電影當中,「科幻」題材有了恣意展現的場域,也經常顯現作家或導演藉由科幻故事表達對現世社會的關注或不滿,甚至不乏哲學性的隱喻在其中。

    由一群專家因為憂心世界末日的到來,更因為有著「為全人類好」的使命感而建造一座微光城市,將一群人移置其中以延續人類命脈,電影《微光城市》於焉拉開序幕。

    不同於一般科幻電影對未來世界打造成冰冷的科技感形象,《微光城市》除了開場簡潔明亮的場景頗具科技感外,情節轉向主題後反而像時光倒退五十年或更久遠,微光城市裡的建築是木造房舍、石板街道,而且搖搖欲墬,城市裡唯一的光源是懸掛半空的無數燈泡,那些透明燈泡和愛迪生發明的鎢絲燈泡一模一樣。

    微光城市原本是科學家建造的人類避難所,一座全功能的城市,預計使用年限兩百年。科學家們或許精算兩百年足夠讓世界從傾圮回復為美麗的新世界,人們可以再次回到地面的家園生活,只是人無法成為真正的神,科學家們極盡所能擘劃的未來也不及難以逆料的事故發生;放著指引的金屬盒子因為某任市長在任內猝死來不及交待而中斷傳承,微光城的市民們渾然不知他們已到了可以離開地底的時間,找尋出口想要離開反而成為禁忌,甚至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莉娜的父親就是因此喪生。

    微光城市逐步崩壞,停電時間越來越長、食物也日益減少,既有的建設破舊不堪,維修的技術失傳,維修材料更是嚴重不足,惶惶不安的人們僅有唱詩班的歌聲還有一點慰藉,而腦滿腸肥的市長飽食終日無所作為,甚至藉權勢獨佔食物。

    微光城市看似瀕臨毀滅,然年輕的杜恩仍相信自己的家園自己可以救,他立志要到發電機部門當維修工,不過杜恩看到這個維繫城市命脈的重要部門卻是千瘡百孔,每個人各自為政,粉飾太平是怕惹麻煩,就像水管破了只求暫時止住就好,誰也不想追根究底解決問題,材料匱乏當然是主因,推波助瀾的該是市長部門擺爛不管。

    這樣官僚的情節,和現實社會許多的體系多有相似之處,讓人不禁莞爾。
   
  微光城市的居民因為不知道離開地底的方式,離開變成傳聞和禁忌,也凸顯人們無知的一面,但未知不一定不好,反而激發開創的潛能,這也是身為人類可貴之處,人有求生的本能,只要抱持希望,或許就能尋得下一個桃花源。

    科幻作品常常具有一種寓言的特質,改編自小說的《微光城市》,原著歸類以青少年為閱讀對象的童書,它無法與喬治歐威爾反烏托邦的文學經典《1984》相提並論,也不刻意凸顯社會政治、權勢的黑暗,但仍然讓人看見對於末世的不安,對於我們居住的家園不斷的耗損充滿憐惜,也對人類的未來仍抱持希望。   
   
  等待一個美麗新世界的誕生,或許它是個遙不可及的夢,片中的科學家也不禁懷疑兩百年夠久嗎?
   
  兩百年足以建造一座人類的烏托邦嗎?或許要問的是人類到底要經過幾世的建構與毀滅才學會善待彼此?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逐夢奇蹟(Touching Home)

導演:諾亞‧米勒 (Noah Miller)
   羅根‧米勒 (Logan Miller)
主演:艾德‧哈里斯(Ed Harris)
   勞勃‧佛斯特(Robert Forster)
美國 / 2011年 / 118分 / 普遍級

雙胞胎兄弟的父親在獄中去世,以自傳性電影來紀念死去的爸爸,到舊金山「堵」到艾德哈里斯,拍攝過程出版成…

◎ 劇情簡介     

  阿藍與克林是一對雙胞胎,從小就對棒球有著無比的狂熱與喜愛,在警長擔任教練的隊伍中,曾奪得少棒賽冠軍。兩兄弟高興地將獎座放在桌上,想獻給父親查理,沒想到查理喝酒回來,竟然憤怒地將獎座摔壞了,雖然查理也難過得用膠水黏好,但最終失敗了,阿藍與克林利用父親睡著的時刻,偷偷將獎座拿回去放在自己房內。
   
  兄弟二人在唸高中時,因為克林成績不及格,被學校給當了,而阿藍則被校隊退隊。兩兄弟相當無奈地回到亞利桑那,重新努力賺錢,以便下次球隊選拔時再親自去參加選拔。
   
  兄弟倆住到祖母的屋子內,好歹有個屋頂遮風避雨,而查理則住在自己的貨車上。雖然父子三人都在礦區工作,但幾乎都不曾交談過,因為查理不但酗酒,每個晚上都到酒館賭博,而且每賭必輸。
   
  查理邀請兄弟二人要一起吃飯,但克林不想參加,心腸較軟的阿藍獨自去赴約,果然在飯後查理開口向阿藍借錢,阿藍只好將身上的二十元交給父親,沒想到父親真的拿二十元去賭博,而且一下子就輸光了。
   
  阿藍一直想買一部新車,因為他認識了在教小學的女老師瑞秋,他怕他開的老爺車,無法獲得女友的青睞;而克林的願望則是去補門牙的缺口。為了賺更多的錢,以便早日去參加選秀工作,克林又找了一個清洗洗衣機的工作,而阿藍則持續與瑞秋約會。
   
  一切的情況似乎都沒有變化,但有時見到父親無法及時將工作完成,阿藍只好加入幫忙鏟完那份工作。只是父親並不領情,依然又向阿藍借錢,阿藍無法拒絕,當然還是把錢輸光了。這使得兄弟二人吵架,在大雨中狠狠打了一架。
   
  兄弟二人隨朋友一起到保齡球館,但依然不想和解,而此時查理回老家把克林存的錢全部偷走,在一夜間全部輸光。所幸警長給一份選秀的報紙,兩兄弟才認真練習,在選拔中克林被選上了,但卻在滑壘時扭傷了腳,而阿藍落選了,兩人決定要在下一次選秀中完成心願,最終把這份成績放在父親查理的墳前。

◎ 劇情分析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排行榜冠軍暢銷小說「不幫忙就閃開─爸爸電影事件簿」(Either You’re In Or You’re In The Way)。原作者確實是雙胞胎羅根與諾亞,因為他們的父親在獄中去世,為了紀念父親,兩人異想天開,決定拍一部電影以資紀念。有趣的是,兩兄弟並無拍片的經驗,但卻先行出版了這本暢銷小說,並且以誠心打動了片中這一群硬底子的演員共襄盛舉,最終完成了這部動人的電影。
   
  阿藍與克林是一雙對棒球熱愛又有天賦的球員,在小學時就嶄露頭角,時常在少棒賽中拿到獎項,只可惜父親是一名不上進也不負責任的老粗,只要有錢立刻賭博輸光,其他時間則是不斷地酗酒。
   
  然而查理也不見得是如此無情,將獎盃摔破之後,其實也一直努力想要修復獎盃,只是太醉而睡著了。
   
  坦白說,有這樣的父親也難為了這兩個孩子,雖說要孩子們獨立自主,但上一代的關懷與適度的援手,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查理不但沒有盡到當父親的責任,甚至不時以可憐的形象博取兒子的同情,並訛詐他們微薄的薪資,而這些錢,最終還是都在賭桌上輸光了。
   
  本來兩兄弟在中學的棒球隊,期望靠著獎學金升學,希望在選秀時能進入美國職棒,只可惜事與願違,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遭退學。
   
  在美國能上職業棒球隊或籃球隊,都是ㄧ種出路,但因爭取的人實在太多,若非有過人之處,想要在大聯盟立足,真是難上青天。
   
  但目標艱困並非表示全無希望,除了資質之外,還要有後天的努力,最終才有可能在職棒中出人頭地。認真思考,雖然感觸到競爭的激烈與無情,但美國這個國家,之所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那是因為只要真的是人材,那必定會有出人頭地的天日。
   
  美國雖然崇拜個人英雄,但這也有其優點,也不致埋沒人才,像許多國家的富家子弟,從出生到他從事的工作,其實都不必費吹灰之力,因為他的一切都已經安排就緒,他不必經過一般人的奮鬥歷程,便已坐穩人生的巔峰。相反的是ㄧ些家無恆產,甚至缺乏家人照料的孩子,一切都必須仰賴自己的奮鬥,而其中更免不了更多的挫敗與打擊。「逐夢奇蹟」正是詮釋了這份在面對挫敗之際,依然能夠勇敢接受挑戰而不畏懼。
   
  在家鄉的礦區,有幾位年輕同事,他們也曾有一些理想與願望,只是最終全部被打敗了,於是他們自暴自棄,自動拋棄了原先的理想。於是所有心中的焦距便完全喪失了。代之而起的,只有得過且過的自我安慰,因為眼前的人生,早已失卻了所有的光彩,如果勉強定睛一看,也都是灰黑的顏色。
   
  人生在世,最怕的是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如果熱情不在,試問還能用什麼態度面對呢?於是就變成現代流行語的「魯蛇」。
   
  但「贏家」又在那兒?以王建民為例,剛出道的二年真是風光不已,但第三年的腳傷卻便一蹶不振,這多少是與他自己的心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這也表示真正的贏家,其實也是每天戰戰兢兢,生怕那天會突然從高的位置上掉下來,而準備取而代之的早已虎視眈眈。
   
  生命原本是ㄧ場競賽,只要是比賽,那必然會分出勝負的,但認真細究,勝負其實也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其實是過程,先不論成功或失敗,若沒有在過程中盡心盡力,最終將結局歸咎在命運,那也只是逃避命運的說法。說是贏家,但其實並非終點,因此每天的面對,就變成另一種的生命面向了。
   
  許多人都知道「當下」,但真正能夠體會的卻寥寥無幾。當手伸入水中的「當下」,那份的感知雖是當下,但須知背後深層之處,尚有另一番的天地,而這兩者之間卻是和合運行,非一非異的。
   
  生命有著各種業識遭遇,這是業種所致,阿藍與克林,各自有其必然面對的困頓,但在互動奮鬥中,努力追求成功的毅力,亦是不可或缺,而背後的心態,卻是可以討論的。雖然這是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解讀,但卻對生命的現象有絕對的助益。
   
  阿藍與克林最終成為大聯盟的球員,他們將這份成果,奉獻給已經過世的查理。這是ㄧ種孝道,但這也只是入世法中的一個現象,心意雖足,但卻非真相。阿藍與克林的成功與否,與父親查理其實是不相干的,雖然只是心意相傳,但卻無法彌補查理在世所做的一切罪過。
   
  查理也算不上有什麼罪過,他只是酗酒、賭博、不負責任,自己住在一輛小卡車上,最終也死在停車場的溪旁。也許他早已給自己一個定位,雖然後來他向母親鄭重道歉,也與兒子過了一次感恩節,但一切並無法因此而真正的圓滿。因為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必須要由自己來負責與承擔,我們見到兩兄弟,最終以成功之姿回鄉弔祭父親,這只是一個休止符。人生的樂章還是必須演奏下去,這是ㄧ種永遠不變的真理。
   
  「逐夢奇蹟」以真人真事略加改編,完成了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這是值得我們借鏡的。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主演:麥可‧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
   羅米‧娜帕席(Noomi Rapace)
美國 / 2011年 / 120分 / 輔導級
劇情圍繞「普羅米修斯號」(Prometheus)太空船及船員展開,他們根據從多個地球古文明文物中發現的星圖前往外太空尋找人類的起源。然而當他們到達一個 ...

◎ 劇情簡介     

  威蘭企業的大老闆威蘭彼得,聘請兩名考古學家,哈洛威與伊麗莎白‧蕭從事考古工作,終於在二0八五年,在蘇格蘭巴威島挖掘到三萬五千年前的壁畫。從壁畫中,似乎有線索找到人類祖先的出處,甚至能找到「創造者」。於是威蘭企業打造了一艘太空船,聘請了各路專家偕同哈洛威與伊莉隨行。
   
  兩年後,太空船抵達目的地,由機器人大衛,將眾人從冬眠箱中一一喚醒。而主導這次的主持人是維克斯小姐,她其實是彼得的女兒,彼得以錄影的方式向大家說明,此次的目的是要尋找上帝,因為這星球降落處正是一條人工跑道。而入口處則是一個龐大的雕刻人頭。
   
  進入長長的隧道中,發現有許多瓶狀之物,大衛從中取了一個回來;而伊莉則發現一名斷頭的屍體,打開門後發現頭還在,故將那顆頭取回太空船。但先行離去的米爾波與菲爾德,卻在洞穴內遭受像軟蟲的異形攻擊而死亡。而那顆頭顱其實是頭盔,打開後那顆頭竟然有攻擊性,所幸經眾人合力才將之消滅。
   
  當晚,大衛將取回的液汁,偷偷放一滴在哈洛威的酒中,哈洛威也隨即與伊莉發生性愛。但第二天,哈洛威發現自己全身不對勁,似乎被異形纏身,維克斯下令不准哈洛威入太空船,同時也用火槍將之殺死。
   
  隨即伊莉做身體檢查,發現自己已有三個月身孕,這根本讓她無法置信。她心知有異,立刻進入電腦開刀房,剖開肚子由機器夾出一隻像章魚的怪物,然後用消毒噴劑消滅它。伊莉隨即發現,宣布死亡的彼得沒死,同時大衛已經發現這星球的秘密,原來人類確實是由這星球的人所創造,但在這兒建基地,卻遇到了攻擊。所幸尚有一名倖存者,就躺在一個冬眠箱內。
   
  當打開蓋子後,創造者竟殺死了彼得,也將大衛的頭扭斷。原來創造者雖製造了人類,卻在不知原因下,欲將人類全數摧毀。而整座山其實是一艘太空船,當「創造者」欲將太空船開出去毀滅地球時,伊莉要船長簡尼克用太空船與之相撞而墜毀。伊莉帶著大衛的頭,修好一艘小太空船,繼續尋找創造者的基地。

◎ 劇情分析
   
  「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人物,他與雅典娜共同從宙斯那兒偷來火種,並教導人類許多生活的知識,但也因此觸怒宙斯,用一條永遠掙脫不斷的鐵鍊,把他缚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並派出神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但在啄食,後肝臟又會長出來。「普羅米修斯」在某種角度來說,可以比喻為,為成全他人而寧願犧牲自己的人。
   
  英國名導演雷利‧史考特,早年以「異形」一炮而紅。「普羅米修斯」應該可以算是「異形」的前傳,但導演卻又在「前傳」中放置了更大的氛圍與格局,從中去探索人究竟是什麼?人究竟是如何來的?如果人是被創造出來的,那造物主創造人的動機是什麼?這一連串的問題,原本是屬於宗教的議題,但反而在科幻片中,提供了更為厚實的情節,從而探究了人性的本色。
   
  如果人生是絕對完美的,那為何要有衰老與死亡?如果是平庸地過完一生,應該不會去思考這個議題,但當你在世上成功地擁有一切後,無法免俗地,就會想起,若能也有不必衰老不必死亡,那應該是人生最大的願望了。
   
  彼得是大企業威蘭公司的老闆,不但富可敵國,更可以擁有一切知識。他也善加利用這些資源,以期達到追索造物主的願望。依他的想法是,若人是造物主創造的,那祂絕對有辦法免除他的衰老與死亡。而在這個時刻,他聘用的查理、哈洛威以及伊莉兩位考古學家,先後發現了三萬五千年前的壁畫,透過新科技的解析,證實了造物主居住的星球。於是他花錢製造了一艘太空船,也聘請了各類專家前往座標中的星球。
   
  在這座星球中,發現古遠以前,這兒曾發生過一些怪異的事,但重要的是,從一個斷頭的軀體中取得的DNA,竟然與人類完全相似,彼得以為真的找到造物主,但卻不知這些造物主在古遠以前,早就欲將人類完全撲殺,原因不明。或許當時的創造不夠完美,所以決定先將之毀滅之後,再重新塑造。
   
  這個立論是有瑕疵的,若人是造物主創造的,那造物主又是誰創造的?若是如此,那創造「造物主」的另一個造物主,又是誰創造的?這樣一層層地追蹤下去,就永無了期。真正的答案就無法追尋了。
   
  佛法中的了義法,即是生命實相的究竟法,也唯有用「無始」的觀念,才能解釋真正的人生。每個人都有一個尊貴無比的真心「阿賴耶識」,祂是無始以來一直存在的,若你問我,何時開始才有這個無始,那就落入到斷滅論,因為真心永遠是「常」。
   
  這樣的觀念,用之在入世法或出世法皆準。但西方的文化精神,卻始終以一神教作基礎,以生滅法如何能找到宇宙真相?正因為每個有情,都有真心阿賴耶,這才顯示所謂的佛性平等,從而呈現萬物皆有佛性。
   
  劇中太空船即將抵達目的地前,機器人一直努力在學習人類的各種感覺,這也正是機器人大衛即將到達「人」的位階,只是他雖有人的外表與作用,但卻缺乏「靈魂」。而俗稱的靈魂,在佛法中即是指,人剛死亡而進入「中陰身」的階段,若結束中陰身,那必然再去投胎。
   
  片中的異形也曾以「入胎」的方式,變成三個月的身孕,這揚棄了精卵結合的程序,這是超乎「有情」生命成形的原則,雖然細胞都是從單一細胞分裂開始,未來的細胞繁殖不也是根據這樣的理論?
   
  「異形」是什麼原因殺死了這一群「造物主」?原因不明,若是為了阻擋「造物者」對人類的屠殺與毀滅,那反而應該是人類的「救星」了。這一筆帳也就無法算得清楚了。
   
  造物主體型顯然比人類高大甚至強力許多,人類在造物主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這或許是造物主不滿意之處,因此必須全部毀滅後而重新製造。但從人類的角度而言,當然不想被予取予求,以伊莉的觀點而言,就算會被毀滅,也得親自去問個清楚,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或許這是所謂「造物主」的傲氣吧!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是人類製造了「大衛」。大衛當然也會問,為何製造了他,但答案卻是:「因為我們可以。」
   
  這或許是一種位階的問題與迷失。如果有一天,當人類可以站上「造物主」那個位階時,面對我們所創作的另一種人,來問為何製造他時,我們自己的答案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可以」吧?
   
  不管誰創造了誰?既然都長得如此之像,DNA又是完全一致,這多少可以用較慈悲的方式來呈現,但那會是另一種故事了。「異形」系列,無非是站在商業電影的角度,集合了聲光影的極致,不斷地在各種視覺效果上表現出驚奇,也在電影史上創造了所謂的「異形系列」。「普羅米修斯」似乎老調重彈,但多少還是有其賣點的。
   
  片中伊莉用電腦為自己剖腹取胎,其實哈佛大學早已做了預言,二0一三年威尼斯金獅獎雙年展,就有許多微創電影,呈現了內科手術的鏡頭,完全由電腦操刀,只需鑽一小孔入內,透過外面的顯微鏡就能手術。導演在這個橋段,確實也是一種搶先與創新。擔任過美術指導的史考特,果然展現了永遠不讓人失望的新視野。

愛在夕陽下(Mrs. Palfrey at the Claremont)

導演:丹‧愛爾蘭(Dan Irelend)
主演:魯伯‧法蘭茲(Rupert Friend)
   瓊安‧普洛萊特(Joan Plowright)
美國 / 2005年 / 108分 / 普遍級
禮讚:美國加州棕櫚泉影展
   紐波特國際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跨越年齡的細膩情感,失去丈夫的包芙蕾太太獨自搬進倫敦的克萊蒙老人院,這裡的房客跟她一樣都是孤苦的老人…

◎ 劇情簡介     

  莎莉‧包芙蕾經過女兒的介紹,住到倫敦的克萊蒙大飯店,但其實是一家高級的養老院。原本說好,孫子戴斯朋會來看她,但在大英博物館任職的孫子,竟連一通電話也沒打來。每個老人幾乎都準備看包芙蕾的笑話之際,包芙蕾不小心在下雨濕滑的地上跌了一跤,幸好作家魯道夫‧梅耶上前將她扶起,並為她處理傷口。
   
  包芙蕾為了感謝他,遂邀請他來飯店吃飯,同時也提到孫子的問題。於是魯道夫自動要求假冒戴斯朋,果然包芙蕾因「孫子」的出現,不禁提高了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這同時也帶給魯道夫一些寫作的靈感,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忘年之交,然而魯道夫的一個女友見狀,兩人又吵了一架而正式分手。
   
  在養老院中,真正的戴斯朋出現了,但包芙蕾反而把他趕走了,眾人頻頻訊問,包芙蕾急急解釋,此人是她的會計師。這一日,老人歐斯朋邀包芙蕾去參加共濟會,用完餐歐斯朋甚至在散步中向包芙蕾求婚,但包芙蕾委婉拒絕了,她只希望大家維持朋友關係。
   
  包芙蕾要求魯道夫帶她去見他母親,母親是一名心理不平衡的人,經過包芙蕾的安撫後,母親的情緒稍稍平緩了。在地下道中,包芙蕾遇上魯道夫在當街頭藝人,然後魯道夫帶她回家,自己做菜請她吃。包芙蕾談論起她的女兒伊莉莎白;也談到她與丈夫亞瑟過去的恩愛,他們年輕時一起去布里斯城堡旅遊的歡樂。魯道夫想彈吉他為她唱一首歌,包芙蕾點了一首「我們都知道」,沒想到魯道夫竟然會唱,這讓包芙蕾流下感動的淚水,然後魯道夫送她回養老院。
   
  魯道夫在一家錄影帶店內欲租「相見恨晚」,沒想到竟被葛朵琳‧古絲捷足先登,但兩人也因此而認識了。伊莉莎白終於來探望母親,但包芙蕾在報上看到亞薇拉的訃文;而亞伯納太太也在養老院昏倒最終身亡,這個晚上她睡得不安寧,就連與魯道夫約見的地點都搞錯。包芙蕾在身體狀況較好後,陪葛朵琳與魯道夫一起去布里斯城堡旅遊,但在感覺又回到她與亞瑟的過往後,包芙蕾在對歐斯朋的一番指責後又跌斷了骨盆,最終亡故了。魯道夫趕出了一本小說,最終將之獻給了包芙蕾。

◎ 劇情分析
   
  「愛在夕陽下」對現今的台灣現況而言,是恰到好處的影片。台灣即將要邁入老年國,老人在生命尾端的各種現象,都是必須加以關注的。
   
  包芙蕾雖然丈夫很早辭世,但她還一向能夠自理,只是對唯一的女兒及孫子,難免會有親情的思念與渴望,於是她到了倫敦,暫居在一家老人的飯店內。說是飯店但其實是養老院,但這是女兒從網路上為她訂的,她還向計程車誇耀,這家飯店的餐飲是一流的。但卻遭到司機的訕笑,而司機在她下車後,竟不找錢就開車跑了。
   
  導演一開始就營造了老人與青壯年的差異性,包括體力與思想,畢竟彼此成長的年代背景不同,從而延展而出的價值觀,自然會不一樣。因此明明知道母親已住進克萊蒙飯店,但女兒伊莉莎白卻一直遲遲未現身;而更年青的孫子戴斯朋也不曾現過身。
   
  但捫心自問,我們也不能過分苛責伊莉莎白或戴斯朋,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縱然有假日也會有自己的安排,這恐怕不只是英國的社會如此,在台北似乎與這種趨勢更加緊密連結。
   
  每個人的能量若是不足,自然就必須從別人身上獲取這些能量。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聽你訴苦,因此退而求其次,親情就變成尊嚴最後的底線了。以包芙蕾這般人文素養極高的女仕,依然必須依賴親情,應該說這是一種人類的本能,並非全然的依靠,但起碼是一種接觸,也間接傳遞了關懷之情。
   
  但兩代甚至三代疏離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這也是為什麼,養老院的飯店內,清一色都是單一的老人,但因為年青人或許不願意,讓自己落入到那股死氣沉沉的氛圍中,故除非不得已,要不然,會盡量為自己不來探視長輩而找藉口。這些老人因為沒什麼可比的,只好把家屬打來的電話,當作向人誇耀的本錢,相對地,沒有電話或無人探視的人,就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了。
   
  老人們偶爾打開報紙,看到某人刊在報紙上的訃文,不由得心頭都會吃驚。也難免會把別人的死亡,與自己做連結,這多少都會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也會衝擊到自己活下去的慾望。
   
  年紀大,並不是表示他們的心也跟著老。像歐斯朋就邀包芙蕾參加共濟會的晚宴,然後向她求婚。這並不像年青人那樣浪漫,而是真正突顯了孤寂,只求有另一個身影相互作伴,以消除那份令人不安的孤寂,如此而已。若說是為了情慾,而有這樣的決定,那是言過其實,畢竟人老心可以不老,但那份的老化的身體,卻也無法頂替任何的熱情。
   
  魯道夫的出現,會引起包芙蕾的注目,正因為他的才華與善良,他情願冒充她的孫子,去與老婦人共用午餐,這多少滿足了包芙蕾心中的不足。女兒和孫子不知所蹤,讓一個老人落足在養老院不聞不問,其實也是一樁罪過,包芙蕾應該是自力救濟吧,但這卻讓兩人在心靈頻率有了共鳴,也就是魯道夫從包芙蕾身上找到寫作的題材;而包芙蕾從魯道夫身上,尋回過去她與丈夫亞瑟相愛的時光。
   
  依持著共同的頻率,兩人愈來愈密切的互動,也更加珍惜這份忘年之交,尤其魯道夫竟然會唱,包芙蕾年輕時代的歌曲,這不禁讓她在聽完彈唱之後,流下淚水。
   
  「相見恨晚」是一部影片的名字,魯道夫在錄影帶店內尋找,卻被葛朵琳搶先一步借走,但這也使得兩人認識而交往。這正是包芙蕾思緒的延續,因為這對年青人,無論作愛或在床上嬉戲,無非是告訴我們,這都是過去包芙蕾與丈夫曾經渡過的歡樂時光。
   
  每個人都會有年青的時光,以及最後的老年,但老的只是軀體,人的思緒其實是一直不變的。或許在記憶中會有衰退的現象,但從內而外的任何感受,是永遠一樣的。佛學在這方面有詳盡的詮釋,只是一般人很容易自暴自棄,總認為自己此生無法完成任何宏志,遂自哀自怨甚至怨天尤人,但其實每個人,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每天當下的對應,其實都是生活。而這所謂的「生活」,正是生命奧秘的訣竅。換句話說,從內而外充分理解這份生活的自得,就會充滿法喜,於是人生便顯得一切俱足起來。
   
  每個人既生為人,那就必須有應該去面對的一切,當包芙蕾獨自在倫敦的老人院時,就算魯道夫不曾出現,相信她也可以把自己處理得宜,我們從她面對環境的處置是井井有條,進退有序,便不難知道,她是一位相當有智慧的女人。
   
  伊莉莎白最後在包芙蕾去世後,匆匆趕到醫院,責備院方為何不通知她,其實她只是在為她自己的內疚找藉口,或許這樣責備別人,才能讓自己稍稍紓解不安吧。
   
  「愛在夕陽下」談論的是男女的忘年之交,但這並非小鄭與莉莉的故事,而是一段心靈頻率相交的過程,包芙蕾生前說得好,她不想被當成觀察的對象,好好活著擁有自己的隱私,有那麼困難嗎?很不幸,每個人其實都暗暗地在觀察別人而不自覺,請勿忽略,這也是佛學中相當重要的「看話頭」,只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罷了。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伴娘HOLD不住(Bachelorette)

導演:萊絲麗‧海德蘭(Leslye Headland)
主演:克莉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
   莉茲‧凱普蘭(Lizzy Caplan)
美國 / 2011年 / 87分 / 輔導級

三個熟過頭美女,恐龍妹世紀婚禮,不可能的伴娘任務!…

◎ 劇情簡介     

  長相福泰的貝琪與戴爾終於要結婚了,這真的出乎三個死黨瑞琪、珍娜以及凱蒂的意料之外。因為就常理而言,應該是她們三人先嫁才是,但不管如何,三人還是應貝琪之約,準備擔任伴娘。

  男方的死黨克萊曾與珍娜有過一段情,珍娜甚至為他拿過孩子;雖然已經分手,但再次見面總是會有多少尷尬。凱蒂與阿喬則過去是同學,一起上過法文課,阿喬還曾借筆記本給凱蒂,但凱蒂似乎一向不把阿喬放在眼裡,瑞琪也認識法蘭克,總之看起來,這會是一場重新檢視過去的相聚。
   
  凱蒂一到旅館就要哈大麻,而珍娜毫不猶豫從克萊身上,扒走了他的皮夾。因為男伴郎與女伴娘,都準備一場告別單身的派對,有人為新娘貝琪準備了,假扮警察的脫衣舞男秀;而男人則到脫衣舞秀的餐廳看脫衣舞秀,但克萊因碰觸脫衣舞女郎身體,而必須繳二百元,但此時珍娜以一包大麻交換助他脫身。
   
  三位伴娘在開玩笑地合穿新娘禮服時,不慎將之撕裂,在走投無路之下,求助於克萊,克萊只好帶她回家,請母親修改衣服。而兩人也談起了當年墮胎之事,克萊表示他當時沒有去,是因為心裡非常害怕,兩人透過溝通,也發現彼此是這般愛著對方。
   
  阿喬與凱蒂在酒店內,但凱蒂卻因吃藥大興奮而跳入游泳池,甚至在那時候想主動與阿喬親熱,但阿喬反而不願,因為趁人意識不清而佔有對方,這並非是他所願意的,雖然已經隨凱蒂回到家,但依然保持風度。
   
  倒是瑞琪並沒有放棄當伴娘的娛樂,法蘭克挑逗她後,兩人立刻到廁所內作愛。
   
  第二天,終於到了新娘要化妝的時刻,但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新娘禮服。不得已,新娘只好穿著睡衣坐車趕到會場。事實上珍娜將禮服補好後,火速趕回,但卻錯身而過,只好坐車隨後追趕。所幸在進入會場前,及時將新娘禮服交給貝琪,終於完成了婚禮的儀式。
   
  在婚宴中,克萊也向珍娜表白獲得共鳴,而凱蒂也正式接納了阿喬。

◎ 劇情分析
   
  美國的電視影集「慾望城市」收視長紅之後,很多的電視型態與表達的觀點,便不斷以「慾望城市」為取經的對象。
   
  以當代年青的輕熟女為對象的題材,其實正好囊括了收視群的大眾,在電影的角度而言亦是如此,就像「伴娘我最大」、「伴郎我最High」、「醉後大丈夫」等等,「伴娘Hold不住」也是以相同的模式完成的低成本電影。
   
  說是低成本,但其實也是三百萬美金,因為其中的演員,有榮登坎城影后的「蜘蛛女」克莉絲汀‧鄧斯特,甚至她也在廁所表現了一場狂野的「作愛」。這部影片,其實在全世界的票房早就超過一千萬美元,不但早就還本,也為製片公司賺下四個資本額。
   
  電影的觀眾群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大堆頭的俊男美女,交叉的較勁軋戲都是觀眾熱愛的,其中扮演即將出嫁的胖妞瑞貝爾‧威爾森算是星運當頭,又是甘草又是主角的戲,使她變成每部影片都是不可或缺的腳色。
   
  本片雖然以新娘出嫁前一個晚上,所謂「告別單身派對」為主軸,從而翻現了現代年青人的頹廢與沮喪。大麻與香檳似乎永遠的伴侶,而嗑藥之後的性愛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
   
  「伴娘Hold不住」以喜劇的手法呈現了,最不被大家看好的胖女孩貝琪,終於要嫁給戴爾了。另外三名自以為不可一世的女伴,瑞琪、珍娜、凱蒂三人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依然都答應要當一名盡責的伴娘。
   
  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其實都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缺失,像珍娜一看到男伴郎中有克萊的名單,她不免百感交集,但對於已經分手的的前男友而言,兩人似乎都以為均成過去,一切如東逝流水。既是如此,再見面又有何妨?問題是,珍娜見到有女人向克萊搭訕;或克萊向別的女人搭訕,她的心中都會燃起一把無名火。
   
  原來過去珍娜曾經為克萊懷過孕,而去墮胎時,克萊卻沒有去陪她。克萊後來向她承認,他是因為「恐懼」才沒有去的。在那個晚上,兩人回到家中,在等待克萊母親縫補新娘禮服時作了愛,而證明兩人的性愛,是極其幸福而美妙的。這也表示兩人分手之後,各自有了許多的男女朋友,當然也因此有了比較,這一點現在台灣的情形,似乎也有相同的趨勢。兩人分開當然有各自的自由,現在時下的年青人,常常把「前男友」、「前女友」掛在嘴邊,就算雙方再度見面,應該也會以平常心看待。不像以前,會將曾經有過的一段往事,深深埋在心靈深處,至於「前男友」或「前女友」則列為拒絕往來戶,甚至發誓永不見面。
   
  時代畢竟變化甚大,男女的感情問題變得更有彈性了,因為感情是男女雙方的事,在尊重對方也尊重自己的原則下,雙方站在一個平等的立足點,合則聚不合則散,雙方不再困在老式的體制思維中,這種自由又奔放的感情世界,正是一種新趨勢。
   
  但隨之而來的,卻也是毒品的氾濫,大麻或其他毒品,常常伴隨性而來,大麻被視為助興的佳品,台灣在這方面起碼還較有規範,但在特殊的場合,就很難掌控了。像夜店、或者音樂祭等等海邊大型活動,因人員實在太龐雜,便很難管制了。
   
  瑞琪是伴娘的主導者,在百忙中她似乎也經不起挑逗,畢竟作愛只要雙方有意願,不帶感情地彼此宣洩倒也不為過,何況她完事之後,也能夠在一片混亂中打點一切,甚至最關鍵的時刻,讓失蹤的新娘禮服物歸原主,從而完成了伴娘的任務。
   
  珍娜與凱蒂是比較糟糕的玩咖,像凱蒂每次喝醉吸大麻就一定昏迷,每次也都是以手指深挖喉嚨來催吐,如果這變成一套既定的公式,那凱蒂將陷永不翻身之境,所幸她遇上過去的同學,一副老實相的科技新貴阿喬。阿喬其貌不揚,雖然凱蒂對他全無印象,有時連名字也叫不出來,但阿喬卻不願在她醉倒時,與她發生關係,這或許是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放置的「希望」。
   
  性愛的氾濫,不全然是道德的淪喪,應該只是一種時代的現象,所謂物極必反,在極度的保守之後,將面臨徹底的瓦解,然後是全然的解放;而在過度解放之後,也將會重新檢視,從而改變生命態度,反而會再度回歸保守。
   
  人類的行為或歷史,永遠在兩極中不斷地演變,不管我們身處那個階段,其實都與我們自心見量來相呼應的。想想一場性愛之後,卻沒有任何愛的訊息,那愛這個字去掉,就只剩下性的感官刺激了,這是一種形式,瑞琪的這場性的表現,提供了我們的思索空間。
   
  一件婚紗被扯破,其實正表現了這些伴娘的不服氣,在潛意識中,她們一致認為若四人要結婚,貝琪也該排在最後面,沒想到胖妞竟然第一個嫁人。
   
  在嘲弄與嬉戲中把婚紗扯破了,但也由此展開了瘋狂的一個夜晚,以及男與女的交戰。這也許是都會中的現象,但我們卻無法否定這些現象,在一切的變化永遠是這麼快的同時,我們不但要身在其中,心也必須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因為這是一種不得不然的現象。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導演: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
主演:麥可‧佩斯伯蘭特(Mikael Persbrandt)
   崔娜‧蒂虹(Trine Dyrholm)
丹麥 / 2010年 / 113分 / 輔導級
禮讚:2011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2011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劇情以男主角Anton 的兩條故事線平行敘說人生的暴力現象。一個故事線是在非洲蘇丹 ...

◎ 劇情簡介     

  安東與妻子瑪莉安都是醫生,但安東選擇定期到非洲蘇丹行醫,事實上兩人已經分居而形同陌路,兒子伊里亞斯與弟弟莫頓,在父親出國時與瑪莉安住,安東回來再與孩子們相聚。安東在蘇丹常見到孕婦被人剖腹,聽說那是一名擁有兵力的大人物與人打賭是男是女?而剖腹解開答案。安東總是用高明的醫術挽救孕婦,但難免有幾次會失手,這讓他傷感不已。
   
  另外克勞斯的妻子伊娃病亡後,帶兒子克里斯丁回丹麥與奶奶同住,也因此使得克里斯丁與伊里亞斯變成同學,而見伊里亞斯被同學蘇佛欺負,克里斯丁躲在暗處襲擊蘇佛,這才免除了噩夢,而兩人也成為死黨。
   
  克里斯丁喜歡爬上鎮上最高的倉儲塔頂,也在ㄧ次安東帶他們在玩之際,被一名拉斯的修車工人打了巴掌,但安東並不還手。雖然克里斯丁相當不以為然,但安東表示對付無賴不應該以牙還牙,否則豈不跟他一樣?
   
  克里斯丁查出拉斯的車子與工作地點,希望安東能去討回公道。安東拗不過兩個孩子,但去找拉斯時,也只是再挨兩個巴掌,安東始終堅持己見而不還手。
   
  克里斯丁決定要為安東討回公道,他從祖父遺留在倉庫中的大量沖天炮,將之倒出火藥,準備製成炸彈,預備在清晨之際,將拉斯的汽車炸個粉碎,以為教訓。伊里亞斯覺得不安,他在視訊上告訴父親,但除了視訊不清之外,安東因為「大人物」來求診,竟然還對一名剛死的年青女性口出穢言,故將之趕出,以致這名「大人物」被受害人的家屬活活打死。
   
  爆炸車子按計實施,但在緊要關頭,卻出現兩名母子慢跑經過,伊里亞斯奔出警告,救了母子,但自己卻被炸得受了重傷。
   
  安東回來後,發現克里斯丁失蹤了,他的父親向警方報案,眾人尋他不得,但安東卻在倉儲屋頂上及時救下了克里斯丁。因為克里斯丁以為伊里亞斯已經死亡,卻不知他的傷口無礙。而透過這件事,也使得安東與瑪莉安重拾感情。這個家終於又團圓了,而克里斯丁也從中學到了放棄仇視的心態,而與父親釋去誤解。

◎ 劇情分析
   
  「更好的世界」是丹麥女導演蘇珊娜‧畢爾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不僅獲得金球獎及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也在世界影壇中引起廣泛的討論。
   
  從兩個世界,兩個家庭各自的困頓中,尋求了類比性的事件而加以併現後,安東堅持的性格從而帶給觀眾更多的思索空間。
   
  一件事情的應對,究竟是以「寬容忍讓」當作正確的基調?或是「以暴制暴」才能讓人臣服?其實這一切都是無法提供正確的答案的。因為這完全是心念的議題,人世之間的得失都會引燃更多的紛亂,但一意地退讓,卻似乎又縱容了更多的霸凌。
   
  蘇丹這個地區擁槍自重的大人物;以及修車廠的拉斯,甚至是在學校的蘇佛,他們都是仗勢欺凌的人,只因別人不敢或不願反抗,於是他認為可以為所欲為。如果這樣一面倒,這個社會的規則也會開始傾斜,秩序也難免大亂了。如果以反制的強大力量,徹底擊潰這些越過臨界點的武力,在某些時刻確實可以獲得正面的反應。最起碼看似正義得以伸張,而惡勢力退卻,這似乎也是某些受到欺壓的人的心聲吧。
   
  但這兩者,其實都無法達到更好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之所以美好,那必須由心量自行體會。想想這個世界的呈現吧,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角度不同,反應自然也就完全不同。旭陽給快樂的人的感受,是即將開始愉悅的一天;對不快樂的人感受,則是又要開始勞碌而沮喪的一天。
   
  同樣一天,與相愛的人相處,自然感受時光流逝極快;但關在監獄則會度日如年。之所以有那麼多喜歡欺凌別人甚至製造不安的人,其實充斥著許多的不安全感,或許用霸凌的方式可以讓自己受到更多的注目。
   
  相較之下,安東應該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他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來面對他的世界,這樣的個性,為何會與妻子瑪莉安分居,甚至即將展開離婚的行動。在西方,離婚縱然是相當普遍的事,但多少還是會帶給兩名孩子,無比的悵然與惶恐。
   
  電影中並沒有把兩人分居的事講得清楚,可能是安東的緣故,因為他執意要固定時間到蘇丹,為這個地區的難民,提供醫療援助,這等於半遺棄了妻子與兒子。瑪莉安的反應是相當激烈的,當然安東在過去似乎也有過一段婚外情?這一點導演並未詮釋得很清楚,只是一筆帶過,因此很難去解釋,安東去非洲的原因與這段緣由有關。但不管如何,夫妻感情破裂是不爭的事實。
   
  瑪莉安在醫院有個穩定的工作,或許兩個人都是醫生,因工作的相同也會發生排擠效應吧?
   
  克里斯丁的父親這條線因為元素較少,幾乎都靠克勞斯的獨白道出,他罹患癌症的妻子,在生命的終期之前是如何痛苦。而為了安慰兒子,克勞斯說伊娃一定會好起來,但最終伊娃還是死了,這才引得克里斯丁的不悅,他認為一開始父親便不曾希望母親痊癒,甚至希望她死。
   
  父子兩人始終沒有交集,克勞斯只有面對自己母親,才稍微帶出伊娃病榻中或許是很痛苦,使得克勞斯覺得她很惡毒,這似乎也透發了某些訊息,也許伊娃也得知克勞斯外面有女人,從而在病床上才會灌輸一些不健康的觀念,使得克里斯丁在母親葬禮之後,完全一副仇視的態度,而這也種下了日後這一連串的事件。
   
  克里斯丁最後在指責克勞斯時,便單刀直入地問其父,是否與瑪莉安已經上床?說話完全不留餘地的指責,使克勞斯百口莫辯,因為這種事,愈辯白就愈容易混淆,在心情極度惡化之際所說的話,其實都是作不得準的。克勞斯是個極有修養的人,他豈有不知之理?當委屈難受時,竟然也只能投入母親懷抱哭泣。
   
  但克勞斯其實也不見得,能夠了解自己的兒子,因為他畢竟在英國,將兒子送回丹麥,只因為有奶奶可以照應,他其實與兒子相聚的時間並不長,這也是當兒子失蹤時他也只能報警。
   
  安東雖然也從蘇丹回來,但就像對待外科手術一樣,他會詳盡地端詳互動因果關係。因此當他知道克里斯丁失蹤時,立刻判斷出可能的去處,也因此而順利地營救了克里斯丁,否則若內疚的克里斯丁從高塔頂端一躍而下,豈不是造成了遺憾。
   
  蘇丹的大人物會犯錯;克里斯丁和伊里亞斯也會犯錯,但安東與克勞斯就不會犯錯否?而瑪莉安的態度似乎也應該檢討。
   
  當一切不順遂時,我們都會抱怨對方的錯誤,鮮少有人會將自己提出檢視,這似乎是問題之所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我反省,用更寬闊的心去原諒別人,相信這個社會絕對會更美好。
   
  也許這個已經既定的社會並非是如此的完美,我們制定了許多規則來約制自我;但同時卻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刻,摧毀了自己的原則。也許這也正是我們學習的契機,在歷經一些衝擊之後,我們才能體現一些真諦。
   
  「更好的世界」是一篇看得見功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