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意外的旅程(Felicia`s Journey)

 由簡麗彬老師 撰稿

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
演員:鮑伯.霍斯金斯(Bob Hoskins)
   愛蓮.卡西迪(Elaine Cassidy)
加拿大 / 1999年 / 116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提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與男友分隔兩地,當她發現自己懷孕,便從從愛爾蘭隻身前往英國伯明罕尋找男友,但是陌生的大城市與陰錯陽差,讓她落了單並無家可歸...

 ◎ 劇情簡介

  希帝區先生一邊觀看母親的「烹飪錄影帶」,一邊依樣畫葫蘆地調理手邊的食物。
 
  費莉西亞一身淺藍、背包、短裙,在海關處接受行李檢查。18歲的年紀,一個人隻身從愛爾蘭來到英國伯明罕,想找尋男友強尼的下落…。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展開她「意外的旅程」。
 
  她相信強尼在一家「割草機」工廠工作。一路問路。但卻遍尋不著。在路上巧遇開著綠色金龜車承辦酒席宴會五十開外的經理希帝區先生。倆人一番攀談,希帝區應允第二天清晨到費莉西亞投宿旅店開車順便載她去找男友強尼,並謊稱會先到醫院探視他虛擬的妻子愛達…。
 
  這一日,一名業務員向希帝區先生展示最新的「食物販賣機模型」,無奈無法引起希帝區的興趣。希帝區認為食物必須由「關愛的手」送來,而不是由「機器」。
 
  費莉西亞四歲時,母親就過世了。和父親及曾祖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父親知道費莉西亞腹中懷了強尼的骨肉,極度憤怒和羞辱費莉西亞。(只因費莉西亞曾祖母丈夫是被英國人殺死的…在1960年5月)其父久久無法忍受和忘懷,懷疑強尼此行是去英國從軍。
 
  希帝區先生第二天清晨如約到旅店門口載費莉西亞同行。希帝區先假裝探視虛擬妻子愛達,表示其病情並不樂觀。然後載費莉西亞去工廠找強尼。趁費莉西亞下車找人時,偷翻其背包,把裡頭的錢據為己有。
 
  希帝區詢問費莉西亞,有沒有想過把事情解決掉?費莉西亞藉機逃走了。途中遇到一位聚會所的姊妹,跟她分享聖經中的小故事。謂我們活在神蹟中。費莉西亞回聚會所和大夥住。費莉西亞發現身上僅有的錢不翼而飛,卻引來一場誤會,連夜落荒而逃。後來走投無路,她冒雨去投靠了希帝區先生。希帝區謊稱其妻愛達已死。就在今早他剛到家時。
 
  希帝區透過電話找尋強尼,找到了強尼,但遠遠的看著強尼,沒有互表身分。也知曉很多愛爾蘭來的男孩子,晚上經常聚在「巴頓士兵」酒吧裡。一天,希帝區約費莉西亞來到「巴頓士兵」酒吧裡,遠遠的希帝區看到強尼,卻技巧地用「一杯熱茶」讓費莉西亞和強尼錯過見面的機會…。
 
  在載費莉西亞回希帝區住處前,他打電話託人把家中客廳佈置成花海,假裝紀念愛妻愛達的離世。當天留下費莉西亞過夜,就睡在環花圍繞的客廳沙發上。那晚,費莉西亞又夢見了強尼。
 
  希帝區和費莉西亞在餐桌上閒聊。希帝區說服了費莉西亞。。她願意讓希帝區陪她去醫院「墮胎」。費莉西亞情緒起伏複雜,眼中同時泛著淚光…。
 
  墮胎後,護士交給希帝區一小罐安眠藥,告知費莉西亞有需要時可助眠安睡。 回到希帝區的住處,費莉西亞急於回愛爾蘭,希帝區謂她身體虛弱不適合旅行。

  希帝區在熱可可中加了幾顆方糖掺了安眠藥遞給費莉西亞喝。這回費莉西亞又做了夢。夢見強尼和她帶著他們的兒子在散步。費莉西亞在恍惚中似乎聽到了希帝區對她仰慕的告白和不可告人的駭人行徑…。他說費莉西亞是來自天堂的一位愛的天使…。
 
  希帝區費力地在庭院挖了一個深坑,裡頭冒出了一個皮夾,他撥弄著上面的泥土。剛好聚會所的那位姊妹按址找上門,特別登門拜訪希帝區先生。姊妹和他分享聖經故事和內容。希帝區一開始抗拒,後來跪下來羞愧地坦承自己的罪行,放了費莉西亞,自己則無法面對自己良心的譴責選擇上吊自殺。
 
  費莉西亞在一處落腳處埋下了種子,面帶微笑,迎向了陽光。   

◎ 賞析
 
  本片是1999年,由《意外的春天》《色情酒店》加拿大名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所執導。由愛爾蘭的威廉.崔弗原著小說改編成電影。

‧ 費莉西亞的「意外的旅程」
 
  費莉西亞因著懷了男友強尼的孩子,試圖寫信給他,請求其母轉交,但其母顯然並不喜歡費莉西亞,信看完就丟到火爐裡燒了。
 
  費莉西亞不放棄,隻身前往英國伯明罕尋覓強尼,「意外的旅程」於焉展開。
 
  茫茫人海何處尋找?她原本以為遇到好心幫忙的希帝區先生,奈何事與願違。希帝區是一位外表談吐和實際生活落差懸殊的人。
 
  靠著「聚會所」姐妹的及時出現及一席話語才化解希帝區鋼硬冷漠的心。費莉西亞冷靜地及時逃離了魔掌…。

‧ 你借我的每一分錢,我都會還給你…。
 
  費莉西亞手中握著曾祖母給的錢,望著  躺在床上的曾祖母說,我會全數歸還的。  就起身飛向英國試圖找到男友強尼。
 
  在異鄉,費莉西亞萬萬想不到,她背包裡區區的幾張鈔票會被希帝區先生扒走。後來在聚會所發現錢不見了,驚慌地想找回,卻被誤解,費莉西亞深夜落荒而逃,身無分文又舉目無親下,自投羅網去投靠希帝區先生。
 
  希帝區謊稱妻子愛達早上已死亡。定了滿屋的鮮花憑弔愛妻。他覺得愛妻之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費莉西亞被希帝區先生說服去醫院墮胎。回到希帝區家,跟他開口借錢借旅費,想趕緊回到自己的家鄉~愛爾蘭。費莉西亞跟希帝區先生保證,她借的每一分錢(含墮胎費)都會還給他…。

‧ 希帝區先生的內心世界
 
  希帝區從小就一直很迷戀其母。有人稱為「戀母情結」。其母顯然是一位家喻戶曉的電視名主廚。打扮亮麗耀眼、口齒伶俐、帶有那麼一點「強迫症」的時下女強人。
 
  希帝區一方面迷戀其母,甚至和她一起搭檔主持美食烹飪節目,但母親當場把「生肝」塞入他口中的行徑,卻讓希帝區心中作嘔…;另一方面,由於母親關注於自己的事業,無形中也忽略了希帝區的需要和內心渴望被愛、被尊重及孤寂感…。及至到了中年,那份「孤寂感」仍久久縈繞在希帝區的內心深處。
 
  當有失落而落單的年輕女孩經由希帝區的幫助,漸漸釐清困頓,準備離他而去時,他就受不了那份隨之而來,飄之不去的孤寂感而讓對方陷入「長眠」,殺害了對方。費莉西亞死裡逃生,算是幸運。

‧ 門裡門外,你相信神蹟嗎?
 
  透過那扇門,費莉西亞緩緩地,不可置信地推開,帶著憐憫看了希帝區一眼,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這是費莉西亞「意外的旅程」,也是找回自我的旅程。
 
  後來費莉西亞從受害者角色轉為寬恕者。在陽光下,她種下種子,面帶微笑,對未來仍有盼望。
 
  這趟旅程,費莉西亞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你或你認識的朋友當中是否也有人有過類似的旅程和經驗?經歷了什麼?遇見了那些人事地物?你或他們又如何抉擇而能全身而退呢?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快樂!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愛情的完美配方(Romantics Anonymous)

導演:尚皮耶‧亞莫斯(Jean-Pierre Ameris)
主演:貝諾特‧波維德(Benoit Poelvoorde)
   伊莎貝‧卡蕾(Isabelle Carre)
法國 / 2010年 / 80分 / 普遍級
巧克力工廠的老闆愛上了前往應徵的員工,兩人要如何找到完美愛情配方並向對方表達心意?…

◎ 劇情簡介 

  安琪拉是個製作巧克力的高手,只是她無法適應成名之後帶來的壓力,因此她情願隱身幕後。其實她是一名情緒管理出了狀況的人,不時地參加情緒管理的座談,但似乎效果有限,正巧一家「梅西」的巧克力店欣賞她,將她取名為「隱士」,也使得梅西巧克力名噪一時。
    
  但梅西在七年後突然身亡,於是沒有人找得到隱士的狀況下,這些受人歡迎的巧克力也就消失在市場上了。而失業的安琪拉只好去應徵一家即將倒閉的巧克力工廠,她的工作是業務推銷,而老闆尚勒內也是有情緒障礙的人,他不時去看心理醫生,醫生每次都給他一點功課,譬如要對某人講話,握住某人的手……。
    
  也因為有了許多陰錯陽差,尚勒內的功課都正好用在安琪拉身上,也使得兩人逐漸喜歡上對方。安琪拉眼見工廠即將關門,不得已用電視現場直播的視訊連接「隱士」,果然作出了「梅西」巧克力店的水準。但店內的其他員工都知道原來安琪拉就是隱士。
    
  在去外地參加巧克力比賽時,因兩人都無法適當地把自己的感覺告知對方,兩人只能坐在餐廳直到打烊;然後一直在雨中散步,最終還是陸續進入臥室,也完成了第一次的性愛。但因為尚勒內在外整理情緒,安琪拉誤以為對方嫌棄她,於是叫了一輛計程車先行離去,直到尚勒內興奮地走入時才發覺安琪拉已經離去。
    
  安琪拉回家時,發現媽媽帶了一名年輕男子在床上作愛,而尚勒內回工廠後相當沮喪,但每個員工都知道他們兩人是如此相愛對方,於是鼓勵他要到她住的地方將安琪拉找回來,尚勒內表示不知安琪拉住那兒?女員工立刻拿出履歷表,裡面明載安琪拉的地址。
    
  於是老闆與員工開車到安琪拉家附近,果然建安琪拉走出,於是眾人隨後跟蹤。原來安琪拉又回到情緒管理座談會,她將最近發生的事與大家分享,而隨後跟入的尚勒內也在聽了安琪拉的自白後,他也真誠地告白,兩人也由此而走出情緒障礙的困境。
    
  安琪拉與尚勒內結婚了,也重整了巧克力工廠,隱士的巧克力美味再現江湖。

◎ 劇情分析
    
  巧克力是一種神奇的食物,透過不同的技法讓巧克力有了多樣的呈現,而現代的商業模式早已將巧克力極度商品化,透過「情人節」更使得巧克力變成「愛情」的代名詞。
    
  有關巧克力的電影甚多,但不外乎從舌頭對巧克力的感受而使得男女之情有了共鳴,當兩個人同樣的器官有了相同的頻率,內心的思緒感動也會漸趨一致。這幾乎是所有「美味」電影不變的法則。
    
  本片雖然以巧克力的「前味、中味、後味」作為背景,也使得巧克力有了另一番的詮釋,這與香水的「前味、中味、後味」的表現力量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本片中這些有關巧克力的美味都被歸納在背景的表現,因為導演將主線的敘述放置在「人」的對待中。
    
  所謂人的彼此對待就是較於常人的「情緒障礙」,巧的是當兩人都是屬於不敢拋頭露面的情緒障礙時,原本被潛藏於內心世界的惶恐元素便一一浮現在表面。
    
  安琪拉為了自療,她參加了情緒障礙的座談,透過自己的自白;也聽聽他人的看法,於是在這個座談會中眾人因此而覓得了共識,透過攜手呼口號,無形中也提升了自己更大的勇氣。
    
  尚勒內更是一個嚴重的情緒障礙者,而他的方式則是找心理醫生,透過醫生的指導,也執行了醫生給他的建議與行動。這也是西方醫學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程序,在東方的世界是比較少見的。
    
  這兩種的療程方式在本片中不只出現一次,而在幾次的呈現中其實是有連續性的,換句話說,這是情節進展中的一部份。透過兩人的口述與對談,使得觀眾也將情緒放置在情境表現,也使得結構有了更完整的敘述。
    
  為何一個人無法更加坦然去面對一個面向?哪怕這個面向是自己最拿手的項目。安琪拉自製的巧克力受到評審青睞,但卻興奮或害怕得暈倒了。雖然有些戲劇化,但也貼切地呈現安琪拉的窘狀。
    
  尚勒內遵照心理醫生的指示,必須找一個人握手,甚至找個人約會,但在陰錯陽差中全部選中了安琪啦。他的缺失是明明已經約會了,但卻不斷地冒汗,他也有自知之明地用手提箱預備了許多上衣,甚至也有前排帶花蕾絲邊的襯衫禮服。這會不會是因為沒有信心而導致情況如此窘迫?
    
  人的溝通有眼神、情緒頻率、語言或其他文字的呈現,但這些都是一種方式,問題是任何的釋放必須要有另一方的適當回應,如此才有可能繼續延展而下。但縱然如此,兩方也必須要有所謂的「心靈頻率」相通的互動。以尚勒內的木訥或拘謹雖也曾不斷地遵照心理醫生的教導而釋放求愛的訊息,但始終在時間上是不對襯的。縱然尋求得交織的時刻,卻也不得不創造出許多理由來自圓其說。
    
  因為兩人是雇主與員工的關係,所以尚勒內提出這個理由期望獲得尷尬的化解,偏偏安琪拉亦復如是,於是兩個人就不得不為自己設定的劇本繼續演下去,如果不是那群員工的強迫與鼓勵,恐怕這段姻緣會毀於一旦,甚至最後的巧克力工廠也將面臨倒閉。
    
  有些人很恐懼上台,更別說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在某些角度來看待,多少有「情緒障礙」的症狀,只是每個人都有努力學習並予以克服的能力。但這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契機,有時就是一個關卡突破了之後,一切的恐懼與困擾就全部煙消霧散了。
    
  「愛」片雖然標榜巧克力的神奇,但並不十分地賣弄巧克力的美味。固然從味道中人可以尋求一種共融,但人真正的傳遞與接受是一種感情,而感情來自內在靈魂的牽扯,也就是說在真正能體現一份真摯的愛意時,便使得兩個原本疏離的靈魂尋找到了共同的路途。
    
  然而也因為以情緒障礙的感情互動作為主線的敘述,也增加了故事敘述的困難度,而使得劇情有了似斷非斷的延續,而無法以較充實的力道一氣呵成。所幸編導以兩種口述的方式來彌補了這個缺失與困擾。
    
  對著心理醫生的自述與參加情緒障礙座談會,都可將之列為「後設手法」,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亦是「意識流」的表現之一。但這也是必須仰賴創作者的技巧,否則也容易流於平板的敘述,而使得情節更顯僵化。所幸「愛」片的表現都避開了這份缺失,也使得本片成為一部值得推介的影片。
    
  有關「味覺」的影片其實很多,這是因為「胃是通往靈魂最近的地方」,一九八七年丹麥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芭比的盛宴」正是一部代表作。但其他的器官其實也都與味蕾一樣能夠引動人的情緒慾望。
    
  佛經中所云六識,即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再結合意識,透過六識每天在這世上完成許多的行為與舉措,雖說六識是如此地牽動我們的靈魂,但背後其實尚有許多實相真諦,雖屬佛學的層次,但有此機緣而提說,亦是一番因緣喜悅。
    
  以喜劇手法來呈現情緒障礙的男女愛情,這部影片可以算是一齣成功之作。

極樂世界(Elysium)

導演:尼爾‧布隆卡(Neill Blomkamp)
主演:麥特‧戴蒙(Matt Damon)
   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
美國 / 2012年 / 110分 / 輔導級
電影背景設定於混亂成災的未來地球,當富有權貴集體搬到地球外面的宇宙都市享受天倫之樂時,留在地球的少數平民開始想辦法抗衡的科幻故事…

◎ 劇情簡介     

  西元二一五四年,整個地球幾乎是窮人的世界,不僅硬體像貧民窟,更是人滿為患。而所有的富人都住到地球外面一個用人工蓋成的大太空城,這兒有最高級的硬體設備,新鮮的空氣,重要的是這兒的電腦都能醫治任何病症,換句話說,住到這兒就能長生不老。
    
  但若無取得手臂上裝設的晶片認可,便無法成為太空城的公民,不僅無法住在上面,更會遭受機器人的無情追殺與摧毀。
    
  小時候的馬克思是個孤兒,由修女撫養長大,在孤兒院又來了一名女童費芮,兩人便成了好朋友,而修女也送給馬克思一條項鍊,墬子中有一張相片是從太空城看地球的角度,修女告訴馬克思,地球很美,人不能忘本。
    
  長大後的馬克思有一份電廠工作,但監工常常欺負他,在機械故障時硬是要他入內修理,但突然誤觸開關,鐵門緊鎖,大量輻射使得馬克思差點身亡,但過高輻射也使得他只剩五天壽命。
    
  於是馬克思找上綽號「蜘蛛」的人,請他用小型太空船送他上太空城,但對方要馬克思完成一項任務,即是將小型電腦去連結一名太空城的設計者,因他腦中有連結銀行的密碼。
    
  馬克思成功地截取了密碼,但發現了更大的秘密,即是可以更動密碼而使得太空城解禁,也就是使得地球上的人全部成為太空城的公民。也在這時候馬克思遇上了費芮,也發現她的女兒得了血癌,唯一的生路就是上太空城透過電腦醫治才能痊癒。
    
  但太空城的女部長卻發動政變,罷免了現任總統,並通知地球上的殺手執行計劃,在太空城密碼被截後全力狙殺馬克思,同時也擒獲了費芮母女。
    
  雙方人馬終於上了太空城展開一場廝殺,殺手死亡卻藉電腦復活,而「蜘蛛」也帶手下上了太空城,因為他要醫治自己殘廢的腳。
    
  最終政變的女部長見事態擴大,面臨死亡卻不願醫治,而馬克思以自己性命成全了費芮女兒,在緊要關頭救了母女二人。

◎ 劇情分析
    
  「佛說阿彌陀經」中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大家所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無因而說」的唯一經典,世尊提供了一個與娑婆世界在往生後有了一個可以依托的去處,這個經典的世界其實還是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因為這個世界被形容為「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帀圍繞……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
    
  簡單地說極樂世界對世俗的娑婆世界的人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因此以「唸佛」的法門被稱為淨土宗,但卻是一個相當方便的法門。只要每天唸佛(念佛)而能與實相心契入,臨終之時自有佛緣顯現。因此這本經典也就成了佛教界最普遍被誦讀的經典。
    
  電影的極樂世界雖然不是佛經的極樂世界,但卻也在離地球不遠的地方建造了一個太空城,而太空城的一切雖然是以高科技的方式打造而成,但卻是另一種的「七寶」所組成,這是絕對無庸置疑的。
    
  能住到太空城並非是因為具備了功德或定力及慧力,而是有錢,只要有錢自然能移民住到太空城上,而住到這兒就變成長生不老。因為這兒的醫療器材都能將各種絕症治療痊癒。就算是絕症的「血癌」,只要經過掃瞄器的掃瞄,自然就痊癒了。
    
  相對於太空城,留在地球上的人是極度的貧窮與落後,甚至政治與經濟的掌控權也被太空城的總統與部長所掌控,為了生存,住在地球上的人幾乎是沒有尊嚴地活著,就某種角度而言,這種情形與現今的世界並沒有兩樣,因為M型社會的現象正是太空城與落後地球的真確寫照。人為何必須彼此站在對立面?只因為強與弱的壁壘分明;或者是權力與被奴役的併現,而這些其實也都與人性有著極大的關連性。
    
  在太空城上不也是因為爭權奪利而發生政變?就算是住到太空城上而成為長生不老的公民,但卻無法洗淨從無始以來一直被染污的妄心。
    
  電影刻意營造出兩個極端的世界,但只要有了不同的分別,那必然會有強烈的鬥爭,只是在時間點上與發生的時間無法被掌握罷了。
    
  馬克思若不是身上染了大量輻射而性命垂危,他斷然沒有勇氣或動機上去太空城的,畢竟統治者以強悍的機器人肆無忌憚地侵擾壓制,也使得大部份的地球居民敢怒不敢言,但馬克思為了求生,他必須用盡各種方法上去太空城,雖然他也明知所有的阻力都會接踵而來。
    
  馬克思小時候的女伴費芮再度出現他面前時,他已經身染輻射,但基於過去對她的感覺,馬克思承諾一定會帶她與女兒上太空城,因為只有上去才能醫治費芮女兒的血癌。
    
  這些情節在許多電影中其實都有類似的鋪陳,但「極樂世界」卻將背景擴大而使得場面更加擴大,尤其是以自己大腦植入能接收別人腦波記憶的晶片,是一項有趣的構思。
    
  「記憶」其實是屬於個人的意識,當有一天死亡之後,其實這些記憶都會消失的,若不相信,可試著嚐試看看能否記憶起過去世曾發生過的事?也許我們對某些事會感覺有些面熟,那是第七識末那識曾經做過的抉擇,於是這些模糊的似曾相識偶爾會挑起一些有趣的感應,但若說要如此強烈地回憶起過去世的種種面向而正確地了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小時候的馬克思被修女撫養長大,她送給馬克思一條項鍊,墜子中有一張從太空城俯瞰地球的相片,這表示修女也是從太空城故意來照顧地球上的孤兒。修女常告訴馬克思,也許有一天他一定會上太空城,但她卻希望人不能忘本,亦即別忘記地球才是人類真正的家。
    
  其實本片要用更貼切的比喻,倒不是從佛經的角度,而是當今西方世界的先進國家來對照第三世界的落後。一樣是人類,但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對比?
    
  許多資本主義的商業形式會逐漸掌握世界上的糧食,若果如此,這一小撮人就掌握了地球人的所有經濟命脈,在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時刻到達一個臨界點,暴動必然發生,但縱然如此,操控者卻早已掌握了絕對的權力與軍事優勢,反抗似乎只是死路一條。
    
  「極」片其實是一部有趣的成人寓言,不管你喜歡與否,在資本主義作祟下,這種對比性的差異日後一定會發生,但人類是否曾經就這個議題做了提早的應對?這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在影片中的種種現象其實是相當寫實的,尤其是地球上的窮人困頓,為了工作,人必須冒險進入充滿輻射之地,仔細想想所謂的「血汗工廠」立刻會浮現我們的腦海,「極樂世界」若真的是一個美麗的誘因,上去的條件絕對不會是很有錢這個條件吧!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消逝的愛情(Disappearing acts)

 由林苑芳老師 撰稿

導演:吉娜‧普林斯-貝瑟伍(Gina Prince-Bythewood)
演員:衛斯理‧史耐普(Wesley Snipes)  
   莎娜‧拉譚(Sanaa Lathan)
美國 / HBO自製電影2000年 / 115分鐘 / 普遍級
禮讚:本片並獲得: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傑
   出電視電影、迷你劇或劇情類特輯: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
索拉身兼教師與作曲家,正因為患有癲癇而在修養中。法蘭克林是個建築工,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現在 ...

◎ 劇情簡介     

  索拉是一個教師與作曲家,在學校擔任音樂指導的老師。
                  
  法蘭克林是個建築工,對建築事業懷抱憧憬夢想自立門戶。

  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不同階層的男女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命運之神將兩個人串在一起,並且相愛,讓他們體會到一種全新的被愛的感覺。
    
  法蘭克有老婆兩個小孩泰立與馬克斯,法蘭克學歷不高並與老婆分居4年,並準備離婚。索拉因為愛著法蘭克而要求與兩個孩子見面。見過孩子後索拉邀請法蘭克與她同住,並過著快樂2人世界。

  索拉有癲癇症,是在她6歲時發病的。目前也正因病休養中。或許之前有人說過要照顧她但是又離開她,所以索拉的心房是索住的,她不希望被人照顧。

  法蘭克空有一身好技術卻無法進入修繕職業工會,因為他的學歷不足,想上夜校因為工作不穩定而作罷,索拉則鼓勵法蘭克回學校唸書。

  二人的戀情夾纏在經濟與夢想的現實壓力下,備受考驗。

  法蘭克的目標是舊屋復建為舊宅付與新生命。索拉則拜瑞格為師希望瑞格幫索拉製作音樂CD,同時法蘭克也帶索拉去父母家拜訪。
   
  索拉懷孕了,因為錄音帶發片在即瑞格不同意索拉生小孩,認為會毀了索拉的事業,所以她並不想告訴法蘭克。但是死黨告訴索拉,既然愛他就不能隱瞞事實,死黨並告訴索拉鑽戒沒拿到前是沒有保障的。

  法蘭克發現索拉懷孕了,他希望索拉能將孩子生下來。為此法蘭克終於毛遂自諫的找到建築工會的工作,並在家中用燭光營造美好的氣氛與索拉慶祝一番。

  在工地中因為種族的問題有些工人會向法蘭克言語挑釁 ,但是工地主任認為法蘭克工作勤奮是個好幫手,希望他不要在意惹事生非,與大家和平相處。

  兩人一起努力工作為達到一起的生活目標。索拉不免冷落法蘭克,法蘭克也偶而在酒吧裡喝酒,對於其她的女性挑逗也不為所動。

  在工作中因為喝酒而出事的法蘭克,工作因此被炒尤魚 ,法蘭克因為丟了工作拿不出生活費的問題與分居的妻子、索拉發生口角。

  索拉生日這天因為法蘭克無法買到好的座位聆聽音樂會,索拉非常不開心的與法蘭克發生口角獨自聽音樂會,回到住處法蘭克自知理虧而和索拉和好 。

  索拉生了個男孩,名叫傑瑞麥,法蘭克的父親及兩個孩子都去探望索拉,父親鼓勵法蘭克身為3個孩子的父親不可以讓孩子失望,法蘭克親手做了一個嬰兒床給他的孩子。
   
  法蘭克的工作不順遂,生活上的種種壓力讓兩人愛情生變。索拉為了愛情,以及成為歌手的夢想,肩負未婚生子的重擔,因為付不出款項被瑞格將做好的音樂帶扣壓,又必需忍耐法蘭克的狂妄態度,當生活壓力來到時,索拉選擇離開法蘭克,獨自帶著孩子工作 。
    
  因為這個變故,法蘭克才驚覺自己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讀書—考證照。
並且守護在索拉及孩子的身旁 。
 
  索拉終於成功的推出她的音樂單曲CD,並與死黨在酒吧裡一同慶祝。

  在酒吧中葛瑞前來邀請索拉共舞,但是因為與法蘭克的愛情創痛讓索拉迴避。

  法蘭克到索拉家中探望兒子,並告知索拉他即將參加證照檢定,兩人提及生活目標已達成卻分手的無耐情況。法蘭克表白說:在未揚眉吐氣前不敢見索拉,並告訴索拉他對不起她依然仍深愛著她,兩人的愛情在一連串的喜怒哀樂之間與悠揚的音樂聲中陸續展開,2人最後終於復和,互相給對方再一次機會。

◎ 劇情分析  

  本片為HBO自製電影,由「刀鋒戰士2」衛斯理史耐普為男主角。珊娜 拉珊為女主角,改編自美國作家泰利麥美倫的同名人氣小說,以大都會紐約作為故事背景。一位正向創作歌手方向努力的女音樂老師,邂逅了一心自立門戶、卻常常開工不足的建築工人,二人的戀情夾纏在經濟與夢想的現實壓力下,備受考驗。

愛情、大志、麵包,有情可以飲水、飽?

  本片一如許多劇情般的,偶然、懈逅、一夜情、美好的二人世界、大志向(是否能實現)現實生活的壓力,沒有婚姻基礎的愛情是否能持久。

  開始發生時女主角很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這就像我們一樣凡事做了再說的的性格,但是常常發生事情時我們又不純熟的退縮、逃避、指責、敷衍、不負責任。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

  本片劇情讓人欣慰的是:男主角還是很遵守諾言的完成自己的理想,與女主角完成一起生活的誓言不離不棄。

  故事流暢 最佳影片.情節緊湊.無論導演手法、運鏡取光、或者故事剪接,都頗有可觀之處。是非常值得推薦的精緻好戲。

大法官(The Judge)

導演:大衛‧達布金(David Dobkin)
主演: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勞勃‧杜凡(Robert Duvall)
美國 / 2014年 / 141分 / 保護級
漢克知道父親絕對不可能殺人,但是所有的證據都對他的父親不利,漢克要如何證明自己父親的清白,這場官司又會如何影響這對父子之間勢同水火的關係?

◎ 劇情簡介

  喬瑟夫‧帕瑪是卡林維爾鎮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他與妻子生了三個兒子,葛倫,漢克和戴爾,葛倫原本是被看好的職棒選手,但因漢克在十七歲時開車發生車禍,導致葛倫手臂斷掉而失去了職棒夢,長大後只能在一家輪胎店當經理。老三戴爾本性善良,性喜攝影,但卻有些弱智。倒是老二漢克的玩世不恭,最終考取法律系並以第一名畢業而成了知名的律師,但喬瑟夫依然打從心裡對漢克不諒解。

  這一日漢克正在法庭為客戶辯護時,接到葛倫的電話,謂母親已經死亡。漢克與妻子麗莎正處於離婚的階段,但漢克沒讓麗莎同行也沒讓女兒蘿蘭去參加葬禮。漢克回到家才發現他的房間早被當成儲藏室。但他依然去法院看父親對案件的審理,同時他也發現喬瑟夫似乎有失憶症,因為他竟然忘記法警古斯的名字。

  正當漢克坐飛機要回去時,葛倫又打電話來告知父親被當地副警長韓森判定為是撞死馬克的嫌疑犯,於是漢克又急急回家。但喬瑟夫卻不願漢克替他辯護,因為他已委託另一名年青的律師,因為經驗不足,氣得漢克大罵,但也被趕出法庭。

  喬瑟夫當年輕判馬克三十日拘役,沒想到他出獄後立刻又殺死了妻子荷普,而在那之後,馬克被撞死在路邊,而喬瑟夫的別克車子也有損壞,同時在上面也查獲馬克的血跡反應。

  喬瑟夫明知漢克的能力,最終還是低頭請他一起與年青律師一起辯護,因為檢方動用了鐵面無私的德懷特‧狄肯,雙方在一陣攻防中,漢克利用許多慣用的手法感動了陪審團。

  但在關鍵時刻又查到一捲錄影帶,證實喬瑟夫與馬克確實在超商相遇,而喬瑟夫又在四分多鐘又折回,這使得喬瑟夫涉嫌更重。漢克不顧情份逼使父親說出自己其實已經罹癌,並在摩里斯醫生作證下確認此事。喬瑟夫才道出馬克恐嚇要在其妻墳墓上小便,但之後卻不確定有否撞上馬克。最終一級謀殺罪被判無罪,但過失殺人卻判了四年,只是七個月後保外就醫,不久喬瑟夫就過世了。

◎ 劇情分析

  法官的作用固然是判定與宣告犯人的刑期,他根據的自然是國家制定的律法,這是古今中外不變的定律。但是否有人想過,法官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他的宣判是否有牽扯到個人的好惡?或者來自不同領域的壓力?從而作出違背自我的原則?

  奇士勞斯基在「紅色情深」這部影片中描述一名退休老法官平常都從鄰居電話中知曉了他們的秘密,似乎只有在這種最輕鬆而沒有防備的過程中,人才會吐露真正的真相,如果站在法庭上,會有幾個人說真話呢?因為每個人都一定會隱惡揚善,極力為自己辯護。於是才有了律師與檢察官兩者之間的攻防。

  法官在國外「陪審團」制度是比較不受爭議的,若陪審團的共識是「無罪」,那法官自己的主觀認定也無法判定受審的人有罪。但反觀國內捨棄了陪審團這一個關卡,使得法官與檢察官的權責擴大,有時因為個人的主觀認定常常使得涉嫌人蒙受不白之冤。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許多法官與檢察官常有特殊的考量而對案子的起訴與審理,有著太多的主觀認定,有時難免因為綜合的考量而有讓人感到遺憾之事。之前國軍英雄館被指控姦殺女童的案件,涉嫌人很快被槍斃了,但現在證實死者是冤枉的,再多的國賠似乎也永遠挽不回那條無辜的性命,想來都是相當令人痛心的。

  喬瑟夫為何對最有成就的二兒子漢克如此不諒解?只因漢克在十七歲那年開車發生車禍,導致有希望成為職棒選手的大哥葛倫夢想成泡影。但這個理由似乎太牽強,深究之後不難發現,喬瑟夫面對他看走眼的漢克,因自尊心受損,只好繼續保持一貫的態度來對待。

  「看走眼」確實是法官的大忌,如果他在法庭上看走眼而有失客觀的判斷,這可能會傷害更多的人。就猶如他始終不讓人知道他罹癌而正在接受化療,因為在治療期間他會暫失記憶或近乎失智,如果這件事被公開,那將會有多少犯人會要求重審?

  對待漢克也是一樣,他在兒子開車肇事後,一則痛心葛倫斷送了大好前途,而漢克的舉措想必將來亦無有出息,再加上三兒子戴爾有弱智的情況,對一切都抱著極高的期待,喬瑟夫自然會將一切的過錯歸咎在漢克身上。縱然日後漢克第一名從名校法律系畢業,甚至已成為相當有名氣的大律師,但喬瑟夫依然以漢克的婚姻作為批判的理由,因為漢克與妻子麗莎已面臨離婚的地步。

  漢克是一名刁鑽的律師,他口若懸河,判斷事物相當精準,但這似乎也成為喬瑟夫批判兒子的理由。正因為漢克可以輕易為一些作奸犯科的人出脫,這與喬瑟夫一向標榜正義公平的原則相違背。

  就是夾雜這麼多的元素而導致父子兩人老死不相往來,若不是母親瑪莉的死亡,漢克應該也不會回去的。而當他進入自己房間時,發現房間已成為儲藏雜物的地方,由此不難看出這對父子之間的問題真是非冰凍三尺。

  「大法官」走的是透過辯論而逐漸使得案情明朗,但因雜敘喬瑟夫透過化療而產生的恍惚失神,因此使得這場車禍的致死命案變得曖昧起來。喬瑟夫在馬克恐嚇會在荷普與瑪莉的墓上小便,這使得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在那當下起了殺機,但最終在車禍的當下他卻一點記憶都沒有。這會不會是推託之詞?畢竟前面的動機是相當足夠的,若不是能言善辯的漢克感動了陪審團,喬瑟夫恐怕會被判一級謀殺罪。

  就戲劇型態而言,這是一齣標準的法庭戲,小勞勃道尼演得相賣力,但似乎總像多了一個缺口,很難讓他的性格有著統一性。尤其他第一次遇上卡拉時,兩人有著激情的擁吻,雖然沒有進一步的發展,但事後卻發現卡拉是他前女友小珊的私生女,而在最後竟又發現卡拉有可能是他與小珊的私生女。

  導演似乎在這個節骨眼中刻意模糊化,因為卡拉的身世如果被揭開,可能使得這齣戲面臨新面向,甚至也會動搖全劇的結構。

  有些事知道真相並不見得是比較正面的,但法律不就是要揭露真相嗎?這與整齣戲的意識形態可能稍有衝突,自然也就削弱了戲劇中的許多張力。

  唯一有線索的是在小珊生下卡拉之後,小珊與瑪莉來往較頻繁,但這件事喬瑟夫會不會知道呢?這些謎樣的問題似乎潛藏著許多更值得挖掘的真相,但編導只把這些情節當作花絮一般處理,在沒有答案中似乎給了答案,但在西方國家,這樣的情境是較不被重視的。

  服刑七個月之後保外就醫的喬瑟夫與漢克在湖上釣魚,父子倆終於有了彼此的認同,喬瑟夫終於承認兒子是他認知中最偉大的律師,但說完之後低頭去世了。

  以一個腸癌而且作化療的人而言,喬瑟夫的死狀是相當安詳的,沒有太多痛苦的折磨,也許在情理上說不通,但若為了營造戲劇表現是可以諒解的。

  或許情節太過偏向法庭,對於情感的敘述與妻子的家庭危機都只是輕輕一筆帶過,這也使得角色性格有了極大的缺憾,也是本片弱點之一。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凱薩必須死─舞台重生(Caesar Must Die)

導演:保羅‧塔維安尼(Paolo Taviani)
   維多里歐‧塔維安尼(Vittorio Taviani)
主演:柯西默‧雷加(Casimo Rega)
   撒巴多里‧斯提亞諾(Salvatore Striano)
義大利 / 2012年 / 76分 / 輔導級
禮讚:2012柏林影展金熊獎
   獲義大利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等五項大獎
講述在一所義大利監獄中,重刑犯們排練莎士比亞的戲劇《尤利烏斯·凱撒》,這些囚犯都從劇中人物身上找到了與自己生命相關的東西的故事…

◎ 劇情簡介     

  一個重刑犯的監獄,典獄長為了影響監獄人文再造的活動,遂請導演法比歐來導一齣莎士比亞的名劇「凱薩大帝」,並徵求演員。

  經過演員的挑選,阿庫利演凱薩,雷加演卡西烏,斯提亞諾演布魯托,法拉斯卡演安東尼,薄內提演狄奇歐,卡洛來演琴師路歇斯。
    
  展開排練時,正巧劇場在整修,於是他們利用監獄每一種角落、情境或氛圍,來呼應情節的進展。
    
  導演從「順詞」開始,也給演員用自己的方言來詮釋,譬如預言者他希望以家鄉瘋瘋癲癲的真實人物來詮釋,導演也順其自然。
    
  全劇的重心在3月15日這一天,元老院與凱薩的愛將布魯托商議,預備謀刺即將稱帝的凱薩。布魯托認為他愛凱薩,但他更愛羅馬,於是也加入了元老院眾人的計畫中。
    
  但凱薩在廣場上,安東尼三次將王冠獻給凱薩,但均被拒絕了,雖然如此眾人決定依計而行。但在那一天凱薩以自己妻子夢見雕像都是傷口為由,拒絕赴元老院的約會。善於奉承的狄奇歐去找凱薩,為他詮釋為那是全羅馬人都希望以他的血來滋養。凱薩聽得心花怒放,雖然狄奇歐擅長拍馬屁,但最後還是前往赴約。
    
  到了元老院,麥特羅第一個向凱薩請願,希望不要將他的弟弟放逐,但凱薩嚴詞拒絕,這引起了眾人的不滿,於是所有的人都動手刺殺凱薩。凱薩臨死前布魯托也補上一刀,凱薩說了他一生最後一句話:「布魯托,你也有份?」
    
  安東尼後面趕來,他以激將法要求一死,但元老院並無意殺他,但安東尼反而去與凱薩的養子屋大維結盟,於是雙方在希臘展開大會戰,最終布魯托與卡西烏領軍的元老院兵敗如山倒,卡西烏自殺,但布魯托要拜託別人殺他卻無人答應,最後由他的僕人手持短刀,再用力將他拉近,刀刃入腹,布魯托也了結一生。
    
  監獄開放民眾參觀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大大影響了每位演員的心態。

◎ 劇情分析
    
  本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凱薩大帝」,過去以這個題材演出的就大有人在,其中較有名的是馬龍白蘭度與卻爾登希斯頓合演的作品。
    
  而本片最引人注目是導演拍攝的場景是在監獄內,並用半紀錄半寫實的方式來呈現「凱薩大帝」。
    
  從排練甚至選角開始,變成了戲中戲,也逐漸形成了後段中的許多元素,從而更加豐沛了這齣戲的厚度與創意性。
    
  導演大量採用特寫,不僅立體了這些囚犯的獨立性格,當然也間接凸顯了劇中劇的腳色性格。每位重刑犯都有他們的過去,每當情節與自己心中最深的矛盾重疊之際,每個演員便都各自陷入過去困頓的思維,甚至在兩個人因對白的一語雙關而有了現實的衝突。而這部份現實的衝突卻反而變成戲中的另一面詮釋。
    
  凱薩這名權傾一時的古羅馬大將,他的南征北討建立了在羅馬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地位,他是否真的有想當皇帝的想法也許應該列為歷史公案,安東尼三次將皇冠送給他,但凱薩都拒絕了,不管是真心或做作,這都是政治上某些人可操作的題材。
    
  也許凱撒真的想當皇帝,但卻礙於元老院的「合議制」,所謂的民主是否真的得來那麼容易?民國初年的政局大亂,雖號稱第一個民主共和,但卻也因為各種權力的爭奪反而使得民主精神四分五裂。
    
  事實上元老院或許怕凱薩權力過份擴張,直接會削弱元老院的功能。這種認知很快獲得共識,甚至還得到布魯托的加入,布魯托算是凱薩最得力的助手,一向深得他的信任。如果所有的人都捅他一刀,凱薩應該不會意外,但布魯托那一刀就讓凱薩訝異了。
    
  布魯托真的是為了羅馬而討伐凱薩的野心?表相上他是個漢子,光明磊落,一切為民主自由而揚聲,甚至最後背棄了最信任他的凱薩,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布魯托應該也會有他的野心。也許他始終不曾去碰觸到內心最深層的一面。以致於最後他也無法解釋殺凱薩的那一刀真正的理由。
    
  安東妮與凱薩養子屋大維都是一方之霸,自然也都有他們為了權力而呈現的人性思考。而這些就必須由歷史學家去認定了。
    
  本劇最可貴之處,除了駕馭這批重刑犯的演員是一項大工程之外,在表現手法中兼具了電影與舞台劇的形式,這兩種劇種的合併並不是首創,但以黑白片手法呈現排練的過程,事實上也正是故事敘述的開始,看似鬆散而無結構,其實已經展開了另類的情節敘述。
    
  看似側拍的紀錄片,在演員以情境取材的監獄每個可利用的角落,許多場景便被合理化了。或許是這般的與眾不同,使得本片獲得該年的柏林影展金熊獎。而導演也在義大利本國影展中拿下最佳導演獎。
    
  最後的會師大作戰,卻以舞台手法做了一個巧妙地呈現,最終能獲得觀眾的感動,當然除了故事之外,這些重刑犯的內心世界其實大部分是與戲中的角色重疊的,因此很多時候的排練有時也會遇上瓶頸,導演除了停止排練之外,似乎也別無他法。而有趣的是,排戲的導演也是獄中的獄友。
    
  紀錄片若加入劇情片的元素,就能在冷冽的色調中注入更豐沛的色彩調性。但要將這些極具曖昧的現象相融在一起而不起任何的衝突,這是需要老練與過人的詮釋功力,兩位兄弟導演均已年過八十,他們的成績依然令人刮目相看,這應該會帶給觀眾一些新的啟發與想法。
    
  「借地位」的情境呈現是相當有趣的,也是一名導演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完成另一種表現非常重要的手段,而這個前題則是知道在極小的空間中做出最大情境的呈現,只要有幾名演員,依然能展現千軍萬馬的廝殺,這就是所謂的走位與調度。
    
  莎士比亞的原著其實會較偏向凱薩,他認為凱薩是一名創造歷史的英雄,但歷史上的評價或實際的對待結果,往往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也許我們拿項羽的故事來比較,項羽最後自刎於烏江,他並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他認為是上天無法見容於他,或許凱薩倒地的那一刻,應該也會有著相同的想法吧?
    
  影片最後一句台辭值得大家收藏:「自從我認識了藝術,這牢房就成了監獄。」
    
  而演卡西烏的柯西默‧雷加在演後出版了新書〈我是鷹─終身罪犯的自白〉。而演布魯托的斯提亞諾在服完刑期之後出獄,現在在電影圈與劇場參加演出。
    
  而喬凡尼‧阿庫也出版了一本〈心的自由〉。通過這一齣電影的排練與演出,其實除了情節之外,也在每位演員心中開始發酵與檢視,入獄前後都難脫心性的左右,但若能真正去理性地觀察與注目,將從中領納一些生命的真諦,這是這一部76分鐘影片中帶給每一個人不同的感受與收穫,雖然很少人提及這部影片,但若能提供我們一些新的思維的佳作,在我們這個園地是永遠不會寂寞的。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關鍵琴聲(Grand Piano)

導演:尤吉尼歐‧米拉(Eugenio Mira)
主演:伊利亞‧伍德(Elijah Wood)
   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
美國 / 2014年 / 90分 / 輔導級
有名的鋼琴演奏家,由於自我的要求及壓力,患了上台恐懼症,就在他不再演出後,卻發現在他的琴譜上放著一張威脅字條....

◎ 劇情簡介

  湯姆‧薩尼克拜名鋼琴演奏家派崔克‧葛杜羅為師,派崔克是一名相當自我的人,他可以不愛他的家人,但卻非常鍾愛自己獨特皇家貝森朵夫大鋼琴,因為這部特製的鋼琴擁有八個八度音,換句話說比一般鋼琴寬很多,若不是有過人的手指是無法在這鋼琴上演奏La Cinguette這首號稱「無法演奏的樂曲」。

  當今世上只有派崔克‧葛杜羅成功地演奏過這曲子,而被譽為舉世天才的湯姆也用這部名琴,但卻在最後的音階上出現瑕疵,從此就一蹶不振。

  湯姆的妻子艾瑪成為當今最紅的影歌星,她為了重振丈夫的精神,遂為他在芝加哥舉辦一場演奏會,並千里迢迢從歐洲運來這座已經在派崔克死了之後就塵封的大鋼琴。

  指揮諾曼是湯姆好友,他知道湯姆的心理狀態,遂在演奏前告訴他音樂其實可以放輕鬆,其實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聽得出所謂最複雜艱難的音階詮釋。當夜諾曼將那首La Cinguette取消,改以貝多芬的「暴風雨」當結束曲。

  湯姆上台前,舞台監督說他忘了樂譜,並急急交給他,湯姆很感激,但卻在樂曲行進間發現樂譜上用紅字寫上「若彈錯一個音階你就死定了」,湯姆發現有紅外線的瞄準點一直在他身上遊走,紅字指示他在樂團演奏時,他趁空檔必須到休息室拿東西,果然找到一個藍芽無線電耳機,這才知道有個人坐在單人的包廂用槍威脅湯姆,若報警或出現異狀,槍口會改向包廂另一端的艾瑪。

  湯姆表面答應,但卻一邊彈琴一邊在手機按鍵,果然他們夫妻好友韋恩的手機響起,妻子艾希莉在指責同時也發現打電話的人是湯姆。韋恩到廁所反撥電話,他一直留言,但此舉卻遭舞台監督以電擊棒制伏,並將屍體放置舞台上方的「貓道」,湯姆這才覺得事態嚴重。而艾希莉也因為找韋恩而被歹徒(舞台監督)殺死。

  湯姆在兇手的強迫下,最終要挑戰La Cinguette這首無法演奏的曲子,但之前湯姆已將曲譜丟棄,最後以強記的方式演奏,但兇手卻認為他還是彈錯,湯姆利用艾瑪起身唱安可曲,與兇手在樓上起了衝突,雙方墬下舞台。而鋼琴被運走之前,湯姆似乎發現了一個秘密。

◎ 劇情分析

  將全部劇情濃縮在一場音樂演奏會上,並從中敘述了許多命案的發生,並從而彰顯人性中的卑劣鬥爭以及貪婪狠毒,對照在「真善美」的音樂上,似乎更加凸顯了人性的缺失。

  音樂家在舞台上的演奏誰不希望盡善盡美?但這是否就表示這名音樂家的人性是與音樂的極致之美成正比?史特拉汶斯基會揍自己的孩子;莫札特是一名酒鬼,這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畢竟人性的複雜,絕對不是用音樂可以管束的。

  由這個情節來破題,「關鍵琴聲」許多不可解的秘密便可以慢慢揭開了。

  首先湯姆揹著背包匆匆趕到劇場時,背包差一點撞到人,這段情節其實看起來不重要,但背景卻有好幾幅已經去世的派崔克巨幅相片,而湯姆連看都沒有看就過去了,那是一種愧對先師的神情。

  如果只有這樣表相的詮釋,未免顯得輕薄,這個相片似乎也就呼應了最後的真相。

  兇手一再強調派崔克生前是個執著的音樂家,他成功地以自己的鋼琴演奏惡名昭彰的「無法演奏的曲子」,如果他成功了,而他又有一名被譽為世界最快最巧的接班人,派崔克會怎麼想呢?

  我們來找線索吧!兇手說派崔克愛琴勝過他的家人,如果是這樣,派崔克會容許他的弟子在這一部鋼琴上勝過他嗎?

  影片中有許多「齒輪」的裝置,這表示這部鋼琴是可以被動手腳的。五年前派崔克尚在世時,湯姆挑戰失敗,從此閉關五年,而他的妻子艾瑪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影歌星,但影歌星會被時間遺忘,偉大的鋼琴家卻能在樂壇名垂千古。談到這兒,也許我們可以從派崔克這位自私無情的音樂家找到真相。

  會不會派崔克在五年前在鋼琴動了手腳,使得湯姆挑戰失敗,而派崔克便永遠站在世界樂壇上的巔峰?這是一個最合理的解釋,如此也就不難知道,湯姆上貨櫃車,站在被撞壞的鋼琴前,他在琴鍵無法發音下也完成了那首難搞的曲子,但卻也發現了鋼琴被動了手腳。能動手腳的人只有派崔克了。

  兇手與那名假冒舞台監督的人是誰不重要,但持槍的歹徒是相當懂音樂的,因為他以性命威脅湯姆演奏出那首曲子,是為了證實這部鋼琴的魅力,然後再將鋼琴劫持轉運給一名已經付款的有錢人。這是潛藏在對白當中的因果關係。但卻也透發另一項訊息:具有如此敏銳聽力的音樂人卻又如此的卑下與殘忍。

  正如那位舞台監督所說的,只要買通貨櫃人員,鋼琴一樣能到手,何必如此大費周章。持槍兇手必須透過湯姆的巧手而彈奏完美的音樂,這是他的堅持,因此才會有這一連串的兇殺案產生,而最終他也由燈架上墬在鋼琴上當場死亡。

  琴鍵的鋼絲斷了,湯姆的手藝絕對是超過派崔克的,但那些高高在上的巨幅相片不正是不時散發出威嚴的神情,似乎永遠在監視或壓制湯姆的心靈。湯姆從來不曾表示過他與派崔克師生的關係,畢竟到舞台上的表演就各憑本事了。如果派崔克已經登峰造極,而此後永遠由他一人獨享這份殊榮,這豈不是人性中常這見的卑劣?

  但真的彈奏出那些音符是否真的有人能夠知道?湯姆在最後他終於領納了這一點,雖然他有這份能力,但在現場依然只是彈奏一些模糊的音階,但已引起觀眾狂熱的掌聲。這其實呼應了諾曼的獨特見解,這位指揮家已經見怪不怪,他見識過太多的音樂家,全部精力不會放置在表演上,因為「應付」就能滿足觀眾了。所謂的「觀眾」無非也只是附庸風雅罷了。

  然而最有聽音能力的持槍兇手卻連自己的手下要先行離去也不放過,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對音樂有這麼高造詣的音樂人成了殺人魔王?

  持槍兇手自稱是派崔克‧葛杜羅,也許他想以派崔克的名義施加壓力給湯姆,讓他再度發揮潛力,但也有可能他是派崔克的兒子,因為憤怒派崔克愛琴勝過他的家人,如果這一切是事實,那他其實也是派崔克的受害者。那為何又必須如此大費周章?因為藉湯姆的手法演奏這麼困難的曲子,正好凸顯了琴的特殊性。

  兇手也了解這部琴的特殊性,因為一般鋼琴的白鍵52黑鍵36,但這部琴加起來有97鍵,一般人是無法接近這部鋼琴的,但持槍兇手卻能如數家珍,可見他與派崔克應該也有某些程度的關係。

  湯姆能夠在音樂進行中,一下跑到焚化爐;一下又回到休息室,然後又再奔上舞台,甚至也能抽空上去與歹徒發生衝突。這些情節有些匪夷所思,但因節奏的掌控得宜,倒也使得情節變得合理化了。也從而呼應了諾曼所說的,音樂只是音樂,其實不必那麼認真在意的。

  「關鍵琴聲」是刻意留下伏筆讓觀眾猜謎;我也是刻意解說破題,因為世上沒有所謂看不懂的電影,只有耐人尋味的人性。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篇篇情意劫(Sylvia)

 由李金櫻老師 撰稿

導演:克莉絲汀傑佛斯(Christine Jeffs)
演員:桂莉芙
柏德露(Gwyneth Paltrow)
   丹尼爾
基克(Daniel Craig)
英國 / 2003 / 110分 / 輔導級
講述一位女人的電影,講的是美國女詩人茜菲亞(Sylvia Plath,1932-1963)在劍橋邂逅詩人泰德(Ted Hughes)後的 ...

◎ 劇情簡介     

  1955年,絲维亞·普拉斯自美國到英國劍橋求學。她從“聖保托夫評論”雜誌中很欣賞泰德的詩。她特意參加晚會,期望見到泰德。果不期然二人一見鍾情,並難以自持地熱情擁吻,絲維亞咬了泰德臉頰,泰德則取走普拉絲一只耳環後,分別離去。

  二人積極互相探索對方住處,期望再相會。他們一起參加學校詩社,並在社團中熱烈發表詩歌創作,二人進而同居,使愛情與詩歌水乳交融。1956年泰德的作品,榮獲詩歌中心大獎。隨即二人步入結婚禮堂,並決定遷至美國發展。
    
  絲维亞在美國獲教職,當他們回到美國絲维亞的故鄉,絲维亞的母親對泰德的經濟負擔能力質疑?
    
  泰德因獲獎後信心滿滿,創作不斷並深獲好評,其魅力令許多女性對他仰慕不已,也獲教職。而絲维亞的作品一直未受好評,在先生的陰影下,對自己作品越來越沒信心,且她必須教書,做家事,無暇專一創作,苦苦摸索而一無所獲,心緒一直很焦躁不安。
    
  泰德於新作品發表會後,絲维亞以太累為由,先行回家,巧遇一女學生拿詩作請絲维亞轉交泰德修改,絲维亞懷疑泰德和該生有染。
    
  泰德以在美寫不出好作品,提議回英國。某日泰德未開車至學校接絲维亞,她久候不著,乃自行走回家,竟看到泰德和該女學生在她家門口談笑自如,她不禁妒火劇升,最後泰德承認和該生有染。她憤而淋雨坐入車內哭泣,但隨後回去要求泰德不要離開她。
    
  1960年遷回倫敦,生下女兒。絲维亞利用半夜努力創作,不久其新作品「巨神像」,由艾弗歷斯代為出版發行。絲维亞對泰德風流韻事仍質疑。嫉妒又讓她變得更加神經質,折磨着自己和泰德。
    
  二人將倫敦房子出租給詩人朋友大衛和亞西雅,然後搬至鄉下德旺居住。1962年兒子出生,絲维亞更加忙碌,憂鬱症亦越加嚴重。某週六大衛和亞西雅來造訪,絲维亞懷疑泰德和亞西雅有曖昧關係,要求他們提早離開。泰德無法忍耐絲维亞的精神折磨,決定離開。
    
  絲维亞無法再面對婚姻破裂與丈夫不忠的事實,獨自帶著幼兒搬至倫敦租公寓居住,失眠更嚴重,也於此時創作泉源不斷,但也倍感孤寂。1963年2月17日,絲维亞準備好二小孩早餐後,她在廚房開煤氣自殺。
 
◎ 劇情分析     
    
  本片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屬於傳記電影之一,描述美國二十世纪50年代憂鬱症詩人絲维亞·普拉斯與英國詩人泰德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1955年,還是青春年少的普拉斯在劍橋邂逅了泰德·休斯,詩歌成為兩人相識相愛的橋樑,他們一見鍾情,相見恨晚,相談甚歡,愛情之花在彼此的心中肆意绽放。隔年泰德詩作“雨中鷹”獲獎。二人走入婚姻的殿堂,泰德才華横溢,他逐渐成為詩壇一颗耀眼的明星,更吸引無数女子為他瘋狂痴迷,甚而投懷送抱;絲维亞的才華却始终得不到青睞,與此同时她又不得不在詩歌、家務兩邊奔走忙碌,而丈夫的婚外情更令她幾近崩溃。愛情之花漸漸枯萎,他倆的人生道路瀰漫着悲劇和不祥的氣息。
    
  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首詩 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作者或是讀者,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有一幅畫境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的突現於眼前。本片一開頭即引用絲维亞的詩,“有時候我會夢見一棵樹, 那棵樹就是我的生命。其中一枝會是我下嫁的男子, 至于那些葉, 就是我的孩子;另一枝則是我作為作家的未来; 還有一枝是我那燦爛的學術生涯。每片葉都是一首詩,但當我還坐着挑選之時,葉已開始轉黃,隨風飄去,直至整棵树变得光秃秃…。”加上導演以一棵大樹的戲景凸顯詩境,雖只是詩人在一剎那中所心領神會的,便獲得一種超時間性的生命,使後世人能不斷地去領會。   
    
  她9歲時,身為教授的父親死亡,對其影響極大。她將父親比喻成一具坍塌的「巨神像」,試圖重建這位在她童年就已離去的守護神形象,表達出在怨懟和憎恨的背後對父親無法忘懷的倚賴和依戀。她曾為體驗死亡的感受,吞食大量安眠藥躲起來,睡了三天才被救醒,往後她喜怒哀樂反復無常情緒一直帶有早年自殺的陰影。
    
  她結婚回到美國,起初生活幸福美滿,卻寫不出滿意作品,乾脆洗手做羹湯、烘烤一堆糕餅、成一標準家庭主婦,但泰德並不喜歡,他說「我以為你會寫詩。你若是寫作的話我會更開心。」足證泰德欣賞她的才華,要她努力創作,這反而讓她覺得有壓力,更加難以突破瓶頸。而眼見崇拜泰德女人越來越多,懷疑各個與泰德有染,反成了一個因猜忌而不可理喻的妒婦。         
    
  泰德無疑是愛絲维亞的,他自己曾經也说過:我愛她,但我無法和她在一起。當絲维亞艱難地說服自己,以柔情祈求泰德回来,甚至憧憬着回到過去親密的生活之中,泰德接受了她的獻身,在激情完事之後却說不可能離開第三者,因為她懷孕了。這讓絲维亞對泰德徹底絕望,也對人生絕望。影片中,絲维亞頭倚靠在泰德胸前,原本晶瑩閃亮的眼神頃刻間變得茫然,而後一點點一點點地退去光采,直到黯淡熄滅,不禁令人心痛。
    
  絲维亞親訂版《精靈》裡,有一些詩作頗為赤裸地呈現出她內心底層最私密、幽微的情感和情緒,她以極殘酷、 惡毒的意象、字眼或語調,影射她丈夫,母親,父親,丈夫的情婦,丈夫的叔叔,她的鄰居,以及熟識的友人。其女兒弗莉達說她母親在寫作時是獨特非凡的,與糾纏其一生的憂鬱症奮戰,將每一個情感經驗當做可以拼湊成一件華服的小布塊,絲毫不浪費任何一點她的感覺,在駕馭這些混亂騷動的情感時,將驚人的詩的能量發揮到極致。
    
  絕望在慢慢地吞噬絲维亞,她在痛苦中迸無發出可怕的力量,點燃了她的寫作熱望,她瘋狂地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創作中,只有在詩歌中她才能完全釋放自我,逃避現實,尋求一絲慰藉。但是1963年的倫敦冬天出奇的寒冷,絲维亞在低落無助的黑洞裡越陷越深。2月17日,她在寓所中開煤氣自殺,年僅31歲。
    
  從影片塑造的絲维亞来看,她不是一個歇斯 底里的女詩人,相反非常善良,從她在最後時刻對孩子的安置上可以看得出来,是非常令人感傷和欽佩的一個母親。她在自殺當晚發出航空信件,讓她的親人第一時間來收養孩子,可見内心對孩子充满摯愛。儘管休斯的出軌行為確實是導火線,但絲维亞一直以來就無法從焦慮不安的自閉世界中走出來,她多年經常處於情緒狂躁不穩狀態,死亡是她從未擺脫的陰影,她的自殺,是以生命為她對死亡的迷戀寫下的注腳。   
    
  絲维亞擅長以簡約口語和怪誕象徵坦率抒寫個人隱私、內心創痛、犯罪心理、自殺情結和性衝動,是女性自我表達的典範,她那遊走于清醒和狂亂邊緣的魔力詩句成為她內心孤獨憂慮與恐懼噩夢的表徵。被後人稱為“自白派”女詩人。她寫詩直至1963年去世為止,一直運用不和諧的、有時病態的意象傳達戰後美國婦女孤獨的感情和普遍的無能為力。在七、八十年代,她的作品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注意,尤其是女權主義者更加重視,於是她成了20世纪最暢銷的詩人之一,亦成了死後的普立茲獎獲得者。但她生前決未料到會成為女權主義運動者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