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

導演:胡恩·安東尼奧·巴亞納(Juan Antonio Bayona)
主演: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
   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
西班牙 / 2012年 / 114分 / 輔導級
禮讚:改編自2004年南亞海嘯驚心動魄的真實事件《靈異孤兒院》西班牙新銳名導最新作品
  ,號召《大亨小傳》伊旺麥奎格《不公平的戰爭》娜歐蜜華茲兩大實力派演員共同主演
  僅管無情洪水帶走一切,人性光輝卻永不磨滅!
一部著重女性角色描寫的災難電影,除了展現娜歐蜜華茲的驚人演技,更體現人性的堅忍 ...

◎ 劇情簡介     

  2004年12月26日,亨利帶著妻子瑪莉雅及三個兒子盧卡斯、湯瑪斯與賽門去泰國普吉島的拷叻,入住高檔的蘭花渡假村,當晚遊客一起放了天燈,而第二天孩子們獲得了聖誕禮物。

  一家五口去游泳池游泳,此時傳來怪風,接著海浪轟隆地湧上岸,第一波海嘯立刻將所有的人淹沒,瑪莉雅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浮上水面並攀住一棵大樹,但卻發現大兒子盧卡斯正被水流走,瑪莉雅奮不顧身再躍入水中搭救,兩人最終爬上了一棵橫在半途的大樹幹。而在這之前,瑪莉雅也從枝葉中救了一名小男孩丹尼爾,而這波是第二波海嘯的攻擊。

  瑪莉雅傷勢嚴重,被村人救出並送往醫院,但此時丹尼爾卻失蹤了。在醫院中,瑪莉雅被誤為穆莉兒·巴恩斯,差一點被當成死者。

  另一方面,亨利也在海嘯中腿部受傷,但在努力尋找下,在兩棵樹上分別找到兒子湯瑪斯與賽門,救援隊欲撤離,因怕海嘯會再來襲擊,亨利要兩個小孩相互照顧,因為他必須留在這個地方,尋找失去蹤影的瑪莉雅與盧卡斯。很多人把失去的家人名字交給他,希望若有找到可以聯絡,讓對方知道自己家人還在。

  夜晚一群男人圍在一起,亨利見一男人有手機,遂要求借他打回美國通知他父親,男人表示他也在等待家人,希望長話短說,亨利向父親表示找到兩個孩子便哭泣了,亨利掛了電話,男人卻表示亨利應該把話講完,於是亨利又告知父親,他有決心要找回瑪莉雅與盧卡斯。

  亨利幾乎走遍了所有的醫院,但就在最後一個醫院時,好幾次與傷勢愈來愈嚴重的瑪莉雅錯身而過,也與盧卡斯在樓上樓下的奔跑中失之交臂,賽門因小便急而跳下車,湯瑪斯也跳下卡車,卻意外發現盧卡斯,三兄弟重逢相擁而泣,此時亨利也正巧趕來,盧卡斯告知瑪莉雅要開刀手術,亨利立刻在瑪莉雅旁邊打氣,然後目送瑪莉雅被推入手術室,盧卡斯也於此時看見丹尼爾與父親重逢,這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喜悅。最終瑪莉雅手術成功,保險公司以專機送他們全家至新加坡繼續治療。

◎ 劇情分析

  日本的311海嘯聞名全世界,但在之前泰國的普吉島發生的海嘯似乎威力更強,只是前者毀滅了核電廠,也是人物聚集的城市,因此也較易成為世界討論的焦點,而普吉島的海嘯相較之下就變得較被輕忽了。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全家五口在大災難之後,歷經生死的邊緣,最終能夠團圓,這是相當幸運的,但電影中,還是在災難之後,呈現因歷經生死交關,而使得劇中人物,有了成長與生命認知,這是這部電影相當成功之處。

  猶如劇中人物所言,真正害怕並非是面臨海嘯衝擊的當下,反而是在強烈衝擊之後,面對一切被破壞殆盡之後,心中陷入一種全然的荒蕪與空茫,瞬間從天堂掉入地獄之中,這是任何人都很難承受的。

  人在激烈的海流中即將窒息,那會是什麼感受?導演不斷地採用黑幕來詮釋這個生與死的中界點,讓觀影的人幾乎也陷入窒息之中,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呈現,也更能表現出導演的才華。

  片頭在蘭花渡假村之中的歡悅,來對照海嘯之後的場景,自然就能體會到什麼是「無常」。而放天燈的那一幕,也表現了預言與日後的呼應。亨利一家人放的天燈是飄向天空,但卻跟大家的天燈脫了隊,兒子不斷地質問,所幸最後他們的天燈也「歸隊」了。那前面的脫隊,是否在預言他們這家人在即將到來的大難當中,會有與眾人不一樣的結果與命運。這是屬於電影美學中的呼應與預言;這種設計是相當高超的,台灣的電影創作者,在這方面的觀念是相當薄弱的。

  生與死總是只在一線之隔,沒有歷經類同的經歷,是很難感受從而有真正的感動。一陣海嘯襲擊而來,身處在水中的人便有了不一樣的命運。首先,亨利一家都是很會游泳的,這是一個活命的先決條件。就算如此,瑪莉雅還是在水中喝下髒水與雜物,在吃了一口橘子之後,立刻將雜物吐出。

  劇情兵分二路,瑪莉雅與大兒子盧卡斯是一條線,也是戲劇的焦點,而這段戲不僅是盧卡斯的噩夢,也是觀眾心中最沉痛的痛。

  瑪莉雅原本已安全攀上樹上,但正巧看見盧卡斯被水流走,於是她奮不顧身又撲入水中,這也才讓母子重逢,但瑪莉雅卻也因此而受了重傷,所幸她是醫生,立刻用布條為自己止血。但若綁得太久,腿的顏色變黑,那就必須截肢,這個觀念她一直交待盧卡斯,而兒子在發現母親的腿已經變色時,才能警覺地向醫護人員反應。

  一個原本是觀光勝地的所在,卻在兩陣海嘯之後瞬間成為廢墟,這是上天的力量?還是有某種的原因所致?有些緣由牽扯太廣遠,也並非由世間法就能詮釋清楚,在事件對比下,人類是相當脆弱與渺小的,大自然的力量有時代表著某些訊息,但當訊息真正出現在我們面前之際,也不見得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的。

  手機在這個世界已經變得相當普及,但在大難之後,所有的文明產物,也在瞬間變成無用武之地,這一點是值得大眾深思的,這深切地呈現人類與當前的一切進步,是全經不起任何考驗的,但人的直覺有時是很真實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辦法理解其中的奧秘。

  第一場,在飛機上亨利與瑪莉雅突然為一件事而爭執,究竟出門前是否有設定警報器?兩人爭論不休,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深奧的佛學問題。在唯識學中說,每個人的真心創造出十八界的虛妄的心,但真心卻不住在十八界與五蘊之中。但每個人若欲作什麼,雖尚未付諸行動,真心一定提早知道。

  所以瑪莉雅突然想到警報器的問題,若不是在飛機上,說不定他們會回家查看,但此刻卻無法回頭,但此時真心其實已經預知即將發生的災難,只是慧力不夠,因此也只能用其他的理由,看看是否能完全排除這場磨難。

  從這一場中,充份說明了第一義諦的真義,但如果是日後必須承受的業緣,卻都是必須要去承受的。而瑪莉雅以醫生的慈心,不顧盧卡斯的反對,在一堆葉枝下救出丹尼爾,而最終在醫院,盧卡斯見到丹尼爾與父親團聚,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整個結構不僅呈現盧卡斯心境的改變,而家人相互的懸念,轉化成真正的關愛,而這種願意承擔的力量,使得全家面臨的衝擊,終能一一化解,從而產生另一種神奇的力量,而足以扭轉乾坤。

  生命的價值觀,其實不在位居高津或家財萬貫,而是對有情與萬物的寬容之愛,這種愛的心是柔軟的,是絕對不求回報的付出,不管是救自己的家人或者不認識的人,瑪莉雅確實有著這種寬容的胸懷;而夫妻重逢之際,瑪莉雅已經即將油盡燈枯,她幾乎沒有活下去的力氣,因為她要休息了,亨利卻說那不是他回來找她的理由。或許就是這樣的絕對之愛,於是瑪莉雅脫離了險境,全家被送往新加坡繼續治療。

  災難是極其可怕,但卻能以愛來對治,本片提供了這種真確的詮釋。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最親愛的陌生兒子(Dear Son)

導演:穆罕默德·班·阿提亞(Mohamed Ben Attia)
主演:穆罕默德·德里夫(Mohamed Dhrif)
   扎卡里亞·班·埃耶(Zakaria Ben Ayyed)
突尼西亞 / 2019年 / 107分 / 普遍級
禮讚:該影片已入選2018年坎城影展
  (Cannes Film Festival)的導演雙週
  (Director's Fortnight)部分被選為最佳國際故事片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突尼斯的條目
最親愛的家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純粹的親情,是否能修補我們與惡的距離?

◎ 劇情簡介     

  米亞與妻子納滋莉結婚多年,兒子薩米已經高三,即將參加大學的會考。只是近來薩米常常偏頭痛,嚴重時也會嘔吐昏迷,但醫生認為沒有其他症狀,也許只是因為面臨考試心情有了壓力。

  米亞在碼頭擔任吊載貨櫃的工作,妻子則必須搭火車去邁克塞爾擔任教師的工作,兩人用盡心機讓薩米唸私立拉契高中,期望將來能考上優秀的大學,但因薩米狀況愈來愈差,搞得家庭顯得混亂不已。

  米亞的女同事莎美是個開放的女人,她認為米亞一定很久沒跟太太親熱了,莎美甚至教他三不五時應該送妻子玫瑰花。花是放在車上,但米亞似乎沒有表達的熱情,畢竟夫妻已經失去了互動的動力。

  薩米有時因為父親過度的關懷而大發脾氣,但事後又會向父親道歉,顯然薩米心中有著難言之隱,因此有時他也會去夜店散心,而米亞似乎也鼓勵他這麼做,希望他能解開一些鬱結。

  有一天,薩米突然失蹤了,不但帶走衣物,也帶走電腦,他到學校找到同學馬赫,這才知道薩米已經一星期沒去補習了,米亞暴躁地幾乎打馬赫出氣,但最後夫妻倆報了警。而此時的街道,也有一些抗議的民眾,他們高舉「突尼西亞自由」的布條。


  米亞此時才知道,兒子可能已經從伊斯坦堡轉機到了敘利亞,也就是很多年輕人,在網路上受到ISIS的蠱惑,從而去參加並成為聖戰士。


  米亞決定賣掉自己的車,輾轉到了敘利亞,他向櫃檯訊問,並認識了賈希姆,他提出四百美元代價,這才安排他坐巴士去傑克布魯斯,並且要走五十分鐘到達卡爾凱美什。這兒以前是考古聖地,現在為ISIS所佔領。

  果然他找到薩米,但薩米不願回來,米亞只好單獨回突尼西亞。莎美告訴米亞,她丈夫泰德有外遇,但她不敢離婚,因為房租一個月要八百「第納爾」。

  一年多後,米亞收到兒子與女人結婚並生了一子的訊息,但不久也接到兒子的死訊,葬禮之後納滋莉回學校,她透露要與阿姨同住,而米亞也改到砂石場上班。望著年輕的同事,他的心情是極端複雜的。

◎ 劇情分析

  從美國小布希總統決定推翻伊拉克總統海珊之後,伊拉克與敘利亞便開始陷入內戰,而始終沒有建國的庫德族人趁勢崛起,建立了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簡稱ISIS。

  但ISIS的崛起還是相當複雜,其中同屬庫德族的雅滋迪教派是ISIS的眼中釘。在一次八月的事件中,ISIS屠殺並抓走三千名雅滋迪婦女,予以集體性侵,甚至將女人每人以一千美元賣掉。

  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使得中東與北非一些國家陷入混亂中,原有的社會體制被摧毀了,新的秩序卻無法建立起來。從突尼西亞、利比亞到敘利亞,這些原本是遊牧民族的國家,陷入混亂與動盪中。原本伊拉克並未受到干擾,但因為風潮就像野火一般引燃開來,從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之後,各地便不斷傳出恐怖攻擊與教派的衝突。ISIS就在這種背景下崛起,在橫掃伊拉克與敘利亞之後,便建立了伊斯蘭國,美國雖聯合其他國家誓言打擊該組織,但始終未果。

  2004年阿布·穆沙貝在伊拉克發動恐怖攻擊,並綁架了美國商人尼古拉·貝格,隨即在網路上發佈將尼古拉斬首的影片,世界為之譁然。阿布在2002年間,開始在聖戰組織中相當活躍,但在2006年美軍空襲中死亡,2007年美軍大力掃蕩,但並未摧毀蓋達組織。

  蓋達組織曾將ISIS逐出,彼此的意識型態不一樣,蓋達崇尚全球的聖戰恐怖攻擊,而ISIS卻意圖創立自己的國家。伊斯蘭國崛起的重要因素,是網路的成就。透過網路,ISIS的成員直接碰觸了許多西方的青少年,在受到影響後,很多西方青少年,紛紛投入他們的陣營,尤其以法國的小孩居多。

  另一方面,美國的戰略,似乎也不是真心要消滅伊斯蘭國,美國都是依靠盟國以及有限的空襲來牽制,因為就算把ISIS消滅,也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維持,這也使得只有五萬成員的ISIS得以茁壯。

  由於在網路上,便能觀看ISIS的理念與想法,薩米的心思便被這個國度所吸引,從而無心去考大學。或許是思想與價值觀有了衝突,因而時常產生頭痛昏迷的情形。突尼西亞是法國的殖民地,在「阿拉伯之春」的學潮運動之後,年青人更容易受到外在氛圍的激盪,他們寧可把生命和青春投注在充滿誘惑之中,在一個臨界點之後,便義無反顧地投入「聖戰」之中。

  整部電影,並非以薩米投入聖戰為主軸,反而是敘述了家人對離家而去的家人心境作了詳細的詮釋。米亞與納滋莉就像一般的夫妻一樣,在孩子成長之後,似乎感情也就逐漸冷淡,更何況,每個學期納滋莉還要離家去他鄉教書,為了突顯這樣矛盾又難以言喻的感情世界,米亞一位漂亮熱情的女同事莎美便呼應了這件事。

  莎美與米亞都可以討論到男女床第之事,可見是無話不說,每當米亞有了困擾,莎美就會給他很多建議,但到最後,莎美的丈夫也出軌了,但她依然無法解決自己的困境,也許這就是人生,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但面對的試煉永遠是一樣的。

  有趣的是莎美告知米亞,新來的貨櫃駕駛員,並非如米亞所說的老實,是一名登徒子,她告訴米亞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一種暗示從而顯示的西方頹廢?這一點是相當有趣的,因為這多少也呼應了米亞內心深處的某些訊息,但所有的人性,最終均走向失敗的命運,米亞與妻子漸行漸遠,莎美必須忍受丈夫的出軌,而米亞也失去了兒子,甚至也永遠無法見到自己的孫子。

  從視訊傳來,薩米與一名年輕的女子結婚,並且已生下一個兒子的畫面,但因視訊不清,無法收到薩米的聲音,已經成為聖戰士的薩米也蓄了鬍子,這是每位ISIS成員的特徵,看起來薩米是活得很出色,但父子之間的理念卻漸行漸遠,甚至也無法辨識那是否真的是薩米。

  米亞的痛苦可想而知,可以在突尼西亞平安過日,兒子寧願捨去,而身在伊斯蘭國,日日凶險的生活,卻反而讓米亞擔心不已。但很多事,並非擔心,就可以解決所有的難題。最終,米亞還是接到了他最不想接的電話,對方告知他兒子已經身亡。

  運回來的只有屍體,讓米亞能為兒子舉行葬禮,但似乎也為這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作了預告。妻子表明她其實可以不必這樣來來回回,她在放假時,可以留在學校的所在,照顧她的阿姨,而米亞也不置可否,當一切已經底定,其他的事就變成不重要了。

  最後一場戲拍得極佳,米亞已經離開碼頭的工作,轉而投入砂石場的工作,在這兒與他共餐的,都是像薩米一樣年紀的年青人。望著他們,米亞只有淺淺的微笑,似乎從這群年青人的生命動力中,感受到兒子的存在。

  「辣」是當地的美食,是味覺的另一種感受,在感官之外,米亞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本質。導演在這兒訴說了不同形式的生命,但其實都各自有著自我的認知,生命也許不是用來認知其他的人,而是對內在的真我有著領納與體現,這才是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