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推銷員之戀(Hedi)

導演:穆罕默德‧班‧阿提亞(Mohamed Ben Attia)
主演:馬吉‧瑪蘇拉(Majd Mastoura)
   莎芭‧布茲威妲(Sabah Bouzouita)
突尼西亞 / 2016年 / 88分 / 輔導級
禮讚:獲選為第66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獲得最佳首部電影獎
   男主角馬吉·瑪蘇拉獲得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他決定重拾夢想,來個成年人的叛逆…

◎ 劇情簡介

  海地是突尼西亞的一名汽車推銷員,因為汽車在不景氣中業績下滑,於是主管要求每位推銷員都必須在自己負責的區域親自拜訪。

  海地與卡安蒂在父母主婚下,再一星期就要結婚,但就算如此,主管依然不讓海地請假。母親凡事都為海地做主,大兒子阿罕很早就移民到法國,但從來就不曾回來,甚至也從未帶妻子與女兒莎拉回老家。

  但母親卻逢人就誇耀自己大兒子的成就,明明長得不像,但就是喜歡說大兒子與她長得神似。海地與卡安蒂見過面,兩人似乎非常滿意對方,海地三不五時便會開車約她出來見面,雖然這違背當地的風俗,但兩人也止於見面聊天而已。

  海地四處碰壁,心灰意懶下跑去海邊游泳,突然電話鈴響,海地狂奔到飯店內才接主管電話,因為這樣才不會被聽出他人在海邊。

  海地快速奔跑的舉動,吸引了在飯店擔任迎賓舞的蕾的注目。她訊問緣由,海地謊稱他母親跌倒,蕾好心地祝福,但海地隔一會兒又向蕾坦言,他是一名汽車推銷員,因怕老闆聽到海浪聲,故急奔到飯店內。蕾並未見怪,反而對海地有了極佳印象。

  夜晚蕾想到海邊游泳,海地想跟隨,蕾也答應了,原本未帶泳褲的海地忍不住下了水,兩人在海中有了愛的交織,強烈地狂吻之後,立刻回到飯店不斷地作愛。

  海底向蕾表示父親在去年四月過世,一切似乎顯得不一樣。而蕾是個不斷換飯店的飄浪女郎,因為她必須到各地的飯店表演,蕾也帶海地去參加一個特殊的派對,這使海地有了新的想法。

  海地回去找卡安蒂,問她未來可知自己要幹什麼?卡安蒂說結婚生子,這使海地對卡安蒂有了失望,他曾把畫作拿給蕾看,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畫家。蕾要求海地隨她一起到別的城市,海地坦言他明天就要結婚,但他願意隨她一起闖蕩。婚禮中缺了新郎,雙方不歡而散,而新娘的父親也因行賄被捕。海地回來拿護照,預備到機場與蕾會合,但在機場他卻又決定留在突尼西亞……。

◎ 劇情分析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突尼西亞,它在非洲的最上方,突尼西亞的西方是阿爾及利亞,東南方是利比亞,其地中海的海岸線有一一四八公里。

  突尼西亞曾經是迦太基的發源地與國家中樞,曾在最強盛時統治了西班牙與北非,以及地中海沿岸的零星地區,從而成為羅馬的強敵。歌劇中常以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為題材,他曾一度要攻入羅馬帝國的首都,而後經過幾次戰役,突尼西亞陸續受到「汪達爾王國」、「拜占庭帝國」、「阿剌伯帝國」的統治,而更長的時間被「鄂圖曼帝國」統治。一八八一年法國開始在突尼西亞殖民,遂成為法國的保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與義大利也佔領了突尼西亞,並爆發有名的突尼西亞戰役。一九五六年突尼西亞贏得了獨立,一九五七年宣告成立共和國。

  二00九年至二0一0年在各種評比中,突尼西亞在一三三個國家中,名列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十。茉莉花革命前都顯示它已經是開發中的國家,甚至可以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樣板。雖然二00八年的金融海嘯,並未對其經濟產業結構造成明顯衝擊,但卻重創了突尼西亞的旅遊業,當然也使其周邊產業受到影響。

  這部電影的主角海地,是法國進口汽車「雪獅」的推銷員,汽車銷售量不斷降低;還有蕾所服務的國際大飯店相當蕭條,這正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當然還有一個二0一一年發生的,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反政府示威,從而影響了這個國家陷入了更困頓的窘境。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卻極有層次地呼應了劇中人物的性格與自覺。海地的母親是掌控慾望相當強烈的女人,在她丈夫死後,她更是肆無忌憚,這其實在伊斯蘭教的國度中是較少見的。

  也因為這樣,她的大兒子阿罕到了法國娶妻生了女兒莎拉之後便不再回國。平常也絕對不讓妻女與母親見面,因為阿罕怕妻女再度落入母親的掌控中。

  二兒子的工作,似乎也都是母親依靠關係而才能上任,但當母親的卻永遠不知道,海地其實他最想當畫家,而他的幾幅畫作,也證實他確實有這方面的資質與天份。這更顯得汽車推銷並非他熱愛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推銷員是他相當厭惡的工作。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必須從自己的領納中找到自己的興味,在自己全然做主的情況下,由自己去面對自己的選擇,不管失敗與否,卻都必須是由自己的決定,這正是本片的焦聚。

  海地不回去參加自己的婚禮,這在突尼西亞這個國家而言,那是相當嚴重的情形,所幸新娘的父親因為行賄,而在婚禮第二天被捕入獄,這似乎也免去了這一件很難解決的窘境。

  海地聽從了蕾的人生觀,於是他也從新開始注目在自己未來的規劃。兩人預備一起搭飛機離開這個國家,但別忘了,海地與蕾一起離開,這畢竟並非自己的決定,因此最後真正的認知是他看清了這一點,如果他隨蕾離開,那豈不是也落入蕾的掌控中。

  當蕾知道海地雖趕到了機場,但卻不願與她一起離去,蕾對海地的決定其實是能諒解的,因此兩人相擁而泣,在彼此都能理解與諒解中,似乎讓兩人的感情 向前推了一步。

  海地在結婚日逃婚,母親氣得與阿罕找到海地住的飯店,阿罕也發現兩人在海邊,在這兒並未經過太多的辯證,母親掌控的慾望在瞬間瓦解了,在這一刻她了解她再也無法掌握海地,甚至她也必須要去面對,阿罕其實早已經脫離她的掌控的事實。

  母親依靠關係為海地找到卡安蒂這門親事。坦言說,這應該算是一次相當令人滿意的婚事,岳丈的政商關係良好,結婚後要安排海地去一家電纜公司上班,而卡安蒂的美貌也是無從挑剔,在相親的時候,海地與卡安蒂都是相當滿意對方的。

  母親曾拿著相片(阿罕)向來賓說,大兒子很像她,這意思是若果大兒子有什麼成就,那都是因為她這個當母親的功勞,但來賓們看了阿罕的相片後,似乎沒有一人同意母親的說法,只是礙於情面而不願說破罷了。但母親自得其樂的樣子,在在顯示了她的掌控慾。

  蕾這名在飯店跳迎賓舞的女郎,在阿剌伯世界會被視為異類,畢竟這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所幸經過法國一百多年的殖民,民風較為開放,而她接觸的人來自世界各地,這當然使得她的感情世界極度奔放。

  坦白說,海地如果隨蕾出國,他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其實也是相當困難的,另外感情世界也會因易地而處,是否會有新的衝擊尚在未定之天。

  生命每到一個關口,似乎總是必須要做一番的抉擇,抉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所謂有得必有失,反過來說,有失必有得。蕾與海地在這段短暫的愛情路上,都勇敢地做了抉擇,不管這番抉擇是對或錯,只要是由自己決定的,那就必須自己承擔,看似凝重,但其實在心靈而言是自由的。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萬能鑑定士Q : 蒙娜麗莎之瞳(モナ・リザの瞳)

 
導演:佐藤信介
主演:綾瀨遙、松坂桃李
日本 / 2014年 / 119分 / 普遍級
騙中騙的精彩對決…

◎ 劇情簡介

  凜田莉子高中畢業後到東京一家二手店上班,被店長發現她有驚人出眾的感受性,只要讀過或看過一次就能全部記起來,於是店長建議她開設了一間「萬能鑑定士Q」的店。

  有客人拿一張DM來要求鑑定,從有問題的DM她也去參加免費的用餐,但也發現為何廚師一直將食材利用各種有聲音的動作來呈現。莉子發現二樓是藝廊,她立刻趕上二樓果然藝廊已經遭竊,所幸在現場遺留一件最寶貴寶物,這使得警方推她參加法國鑑定蒙娜麗莎的資格。

  在法國的訓練中,由李察‧布萊特主持,雖然只有莉子與另一名美沙通過測試,但莉子卻因看了傳說中圖畫的字母而開始感覺不適,最後回日本後竟然完全喪失了鑑定的能力,鑑定所也被迫關門。

  角川雜誌社的記者小笠原也曾跟隨莉子去巴黎,期間也用DV拍攝了一些影片,他再去找莉子卻已不見她的蹤影,他開始研究用十二張牌如何來選擇真偽,最後發現李察‧布萊特根本不是訓練,反而是刻意迷亂莉子的判斷能力,而美沙根本就是與他們一夥的;莉子直覺即將會發生一場大事,於是與小笠原匆匆趕回。

  果然李察‧布萊特與美沙手上戴著訂婚戒指,原來美沙的父親是一名藝品商,但因販賣過一次贗品而身敗名裂,是由李察再度提拔他,並告知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其實早已失竊,那是發生在1911年,馬奎斯要水電工貝魯偷走蒙娜麗莎,但卻一直不曾去取化,而馬奎斯藉此賣出許多假畫,李察希望他們保有的名畫能再回到羅浮宮,而一向厭惡贗品的美沙更樂於完成這件事,何況她與李察也已私定終身。

  但沒想到李察偷走的是真畫,他的目的是向羅浮宮恐嚇一大筆錢。但隨後趕到的莉子與警方救了被綁的小笠原,但那幅畫已經被燒毀了,但美沙從中取出一根小鐵釘,那是她放的記號,這下終於了解她自己也只是李察的一顆棋子。警方也及時在橫濱港攔下那幅真畫,並逮捕了李察與美沙,而東京美術館也得以在既定的時間內展開蒙娜麗莎的畫展。

◎ 劇情分析

  「萬能鑑定士Q」是日本作家松岡圭祐撰寫的一系列小說,由「角川文庫」刊行。從2013年2月開始連載,至2017年3月結束。在十多個單元中,「蒙娜麗莎之瞳」是相當受歡迎的一篇故事,當時角川文庫就賣出了四百萬冊,這在出版界而言,都是相當傲人的成績。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文西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他應法國國王邀請時,就從意大利隨身攜帶這幅畫,沒想到死在法國之際,這幅「蒙娜麗莎的微笑」便被留置在法國。兩國也曾經過多次交涉,但始終沒有結果,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是戰勝國,也許還有機會,但留在德國的機會最高。

  這幅畫最引人入勝的,當然是畫中女人的微笑,但本劇卻刻意將焦點凝集在女人的眼睛。而確實也有很多畫家,會將簽名隱藏在畫中的鈕扣,或人物的任何所在。增添了許多神秘的氣氛。

  許多名畫或許太有名了,很多人會不斷凝視畫中人物的眼睛,就好比兩人不斷的對視,久了之後必然會產生一種幻覺,好比從瞳孔中的光線反射,讓觀者以為畫中人物的眼睛中多了一道特殊而微細的光芒,如果再加上湊巧,觀者又生病了,這就不免以訛傳訛,當有人再度想觀凝畫中人物的眼神時,若突然又想起前面的傳說,這當然會對第二名觀者甚至後來的觀畫人,產生心理上的一些影響。

  莉子是一名極具敏銳觀察力的女孩,可以憑某一條線索便能知曉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像福爾摩斯一樣,全然以推理的方式,倒退回事件的原點,而這也正是推理小說最迷人之處。

  但莉子的這份優點,卻被一群犯罪集團視為眼中釘,必須除之而後快,高明的犯罪手法,完全是鬥智而不鬥力,也就是不必透過殺人,卻能讓犯罪事實暢通無阻。美沙與李察‧布萊特合作的犯罪集團,便是以退為進,先錄取莉子為鑑定士,然後在訓練過程中,讓莉子一步步進入設計好的圈套。將莉子逼入思緒的死角,也就是讓莉子喪失鑑定的能力,然後就由美沙與李察上下其手,從容地盜走「蒙娜麗莎的微笑」。

  美沙與李察其實也是一個錯誤的組合。美沙因為自己父親從事藝品拍賣工作,但在一次誤將贋品當真品拍出後,名譽與事業完全掃地。但美沙一直無法忘情於古物的世界,在李察的協助下,她終於完成了藝術鑑定的最高學歷,但或許心存感激,美沙與李察也私定了終身,當然也合作了這一場的偷天換日的盜畫行動。

  問題是美沙參與行動的目的,是因為她痛恨贋品,因為在1911年的羅浮宮竊畫事件,傳說蒙娜麗莎已經被盜,羅浮宮為了瞞人耳目而以假畫懸掛。美沙希望蒙娜麗莎的真畫能夠早日回到羅浮宮,她的出發點其實是正確而讓人不得不佩服的。

  李察給美沙的訊息當然也是如此,而且他正是1911年名畫失竊事件主角的後代。但李察真正圖謀的是將真正的蒙娜麗莎佔為己有,並以此向羅浮宮勒索大量的金錢,當然美沙是一直被瞞在鼓裡的。

  莉子這回著了道,她喪失了原有的自信心,連犀利的鑑定能力都完全喪失了,她只好將「萬能鑑定士Q」的辦事處關閉,然後自己一個人躲到海邊。

  好在角川雜誌社的記者小笠原曾跟隨莉子到達巴黎,也從外側偷拍她們訓練的過程,然後自己以牌數干擾的方式混亂了莉子的鑑定能力。他急急將這發現告知莉子,這才使得莉子知道自己受了愚弄之後,反而立刻又恢復原本犀利的判斷能力。

  在與警方通力合作下,雖然攔到了美沙,但真畫卻已經被運走了,李察故意抓了小笠原,並在他面前焚毀了一幅蒙娜麗莎,這當然是要阻止警方繼續追索,但美沙從畫中找到一根鐵釘,她記得那是她在受訓時偷偷插入畫中的,既然有鐵釘,那就表示被燒毀的不是真畫,那真畫一定是被運出了。在美沙與莉子通力合作下,終於在橫濱港攔截到真畫,也將李察繩之以法。

  利用世界名畫玩弄了一齣戲劇與小說,這就不得不要佩服松岡圭祐。雖說都是一系列的小說,但大膽地取材與構思,這是值得台灣的小說家學習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假如這本小說是台灣的作家所創,甚至也有投資人願意投資,恐怕最終還是無法完成的。譬如台灣是否有足夠的公信力足以讓羅浮宮答應攝影團隊進到羅浮宮拍攝?但日本在這方面是有相當份量的,因為他們真的進到羅浮宮去拍攝。

  推理的戲劇很迷人,但本劇有些關鍵還是只能用口述的方法,這點是較為可惜的,譬如李察的背景,他與父親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導致他後來不惜以身試法,卻只是為了勒索大量金錢,那麼他與名畫之間的故事或感觸究竟如何?這便無法交代了。

  總之帶著娛樂的態度來體驗這齣戲,絕對是一場值得的饗宴,但在太多贋品同時出現,這倒使我們對這名畫產生了另一種莫名的疏離。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兩天一夜(Two Days One Night)


導演: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
   盧克‧達頓(Luc Dardenne)
主演: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
   法布里齊奧‧羅吉恩 (Fabrizio Rongione)
比利時 / 2014年 / 95分 / 保護級
禮讚: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凱撒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敘述一名突然被辭退的女工,只有兩天一夜的時間,逐一說服自己的工友同事們放棄獎金,以保全她的工作…

◎ 劇情簡介     

  在比利時的珊德拉在一家工廠工作,雖然罹患憂鬱症,但卻依然努力不懈的在工廠上班。她的先生也在工作,但因要付房貸以及兩個孩子的學費,珊德拉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工作,但沒想到星期五趁她不在時,工頭馬克卻要眾人投票,謂只要開除珊德拉,那其他十六個人,每人便能獲得一千歐元的獎金。

  接到這個壞消息的珊德拉,憂鬱症更加嚴重了,幸好同事中的茱麗葉與羅伯相當支持她,也為她爭取了星期一再舉行一次無記名投票,並獲得主管杜蒙的許可,杜蒙甚至表示他並不在乎這些瑣碎的事情。

  在丈夫瑪努的鼓勵下,珊德拉必須在星期六、日去拜訪每位同事,希望能獲得他們的支持,她知道是工頭馬克在主控,並在星期六再度警告每個人,謂珊德拉若不去職,那就在十六人之中有一人必須去職。

  在瑪努與茱麗葉的鼓舞下,珊德拉從星期六分別拜訪了同事朱里昂、喬可曼與凱達,但凱達不在,只好以電話聯繫。

  另外威利在後院,也找到了凱達、米埃爾與娜汀。但得到的回答幾乎一半會支持她,但也有一半的人因為家中有急用,必須依賴這一千歐元。像提姆心地就非常良善,他見珊德拉來找他,使他有機會解釋星期五的投票並非是他所願,既然有機會見面,他也不忍心珊德拉失業,遂答應在下星期一支持她。

  但也有一名年青同事與伊馮在一起,在感覺伊馮似乎有意要支持珊德拉,兩人立起衝突,青年將伊馮推昏在地,然後急急離去,反而是珊德拉與瑪努將伊馮救醒,這當然也使伊馮在星期一投票給珊德拉。

  終於在星期一要投票了,此時茱麗葉正好與丈夫離婚,珊德拉邀她先住在她家,投票結果八比八,珊德拉似乎少了一票,這才死心地準備物品要離開,但在此之前她也狠狠教訓了工頭馬克,馬克雖不承認但卻顯得心虛。就在珊德拉要離去前,老闆杜蒙表示,兩個月後有人合約到期便不再續約,屆時會讓珊德拉再來上班,但珊德拉拒絕了,她決定再去找別的工作。

◎ 劇情分析

  這是二0一四年由達頓兄弟執導的法語電影,由大卡司的瑪莉詠‧柯蒂亞主演,代表比利時角逐第八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瑪莉詠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並贏得當年雪梨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榮譽。

  「兩天一夜」故事其實非常簡單,瑪莉詠主演的女工珊德拉面臨裁員的命運,而她若失業,家中的房貸便會出現問題。幸好女同事茱麗葉為她爭取下星期一再度舉行無記名投票,來決定她的去留。

  除了原本就支持她的兩個人,珊德拉必須在星期六與星期天去說服每位同事投贊成她留下的票。

  珊德拉原本是要放棄的,因為她原本就有憂鬱症,不僅在看醫生治療,也天天吃藥。而公司內的工頭馬克一直視她為眼中釘,欲將她除之而後快。還有一個重大的誘因,而造成許多同事贊成將她辭退,那就是若開除珊德拉,每個人將獲得一千歐元的獎金。

  其實故事結束前,老闆杜蒙倒說出真心話,因為公司的工作量其實只要十六個人即可完成,那珊德拉不就是多餘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馬克為公司省錢的舉措,其實也是正確的。

  故事的主軸全放在珊德拉身上,雖然挨家挨戶去拜訪同事是丈夫瑪努的鼓勵,但珊德拉的意志力才是本劇中最大的情節衝突。

  人性的自私來自生活的困頓,這當然是相當有趣的辯證。有錢的人對一千歐元就不會放在眼裡?這也未必,沒錢的正好將一千歐元的獎金當作修屋或其他急用的用途,但其實也不排斥他們只是提供一個方式,以便可以當作拒絕的理由。

  如果這種現象是如此普遍,那麼歐洲一般藍領階級的人,就比台灣人顯得更為窮困了。一千歐元相當於四萬元新台幣,若對台灣的工人或其他各階層的人而言,要隨時拿出四萬元,應該不會那麼困難的。

  台灣早期的儲蓄率,是在世界相當有名的,而這也成為台灣目前經濟的基石,在經濟極度不景氣時,這些儲蓄便適時發揮了作用。譬如失業的年輕人在找不到工作前,是不是必須依靠父母的供養。

  若認真探討,台灣社會結構最花錢的這一代,其實大部分來自父母的錢。這跟外國比較下來是完全不一樣的,外國小孩在唸書時其實就已經擅長打工,而在成年之後更是絕少會使用父母的錢。但以台灣而言,其實有更多結婚生子的人,是必須依賴父母的。

  面對十多個並不很熟悉的同事,同時又是西方的個人主義思考,珊德拉要面臨的是一種艱困的工作,工頭的咄咄逼人,並非只是出自簡單的厭惡或喜歡的問題,也不全然珊德拉對他的批評─是一名惡劣之人。

  如果十六個人能完成的工作,為何需要十七個人?資本家的盤算原本就精打細算。將來若所謂AI人工智慧的完成,機器人將全面取代人力,那時恐怕才是人類的另一浩劫。

  公司若有筆獎金,這表示公司是賺錢的,此時提出裁員似乎顯得牽強,因此工頭馬克是裁員的執行者,他必須也有條件掌握公司的成員,但似乎他也是代罪羔羊,因為老闆在珊德拉與茱麗葉的責問下,表示並無裁員這件事,甚至也答應了星期一舉行無記名投票,這意味著老闆杜蒙其實並不願背負資本家壓榨員工的罪名,而工頭馬克或許也是在他指使之下,才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欲將珊德拉除之而後快。

  另一項原因是珊德拉患有憂鬱症,她去醫院看診,天天吃藥,這也是一項事實,一個公司如果容納一名有憂鬱症的員工,恐怕也會恐懼將來會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故欲將之裁員應該也是合理之事。

  於是全劇就在珊德拉四處拜訪同事,也從中引發了同事之間的議題。果然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一些問題必須解決,就現實的層面來看,這些拒絕的同事並無可苛責之處,而同情珊德拉的人,就是基於人性中的互諒與同情了。

  如果你只因多得一千歐元,但卻會使得一名同事失業,那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這個問題其實也適用在台灣的任何一家中小企業,當我們身陷其中而且必須做出抉擇時,是否每個人都會搬出一大堆的理由來搪塞?還是你會以人性中的良善來為同事留下一條生路?

  結果是八比八,珊德拉並未通過半數,故而她必須接受裁員,有趣的是老闆杜蒙要求她兩個月後再來上班,因為屆時會有約聘人員日期到期,珊德拉自然就能回來補缺,但這也意味著將有另外一人要面臨失業,於是珊德拉選擇了拒絕。

  珊德拉也面臨同事茱麗葉的離婚而無處可去,但她毫不猶豫要茱麗葉暫時住到她家,這種適時伸出援手的可貴友誼,正是本片的主題,人類為了生存,似乎太過專注在自己的立場,殊不知有得有失,這是一項必然的道理,放下身段有時反而更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珊德拉的再度出發,必然會是另一個好的開始。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沉默茱麗葉(Julieta)


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
主演:艾卓安娜‧烏加特(Adriana Ugarte)
   艾瑪‧蘇瓦瑞(Emma Suárez)
西班牙 / 2016年 / 96分 / 輔導級
禮讚:哥雅獎最佳女主角
   金棕櫚獎、哥雅獎最佳影片、哥雅獎最佳導演
女兒在18歲那年離家出走,從此音訊全無。一轉眼12個年頭過去,某天,茱 ...

◎ 劇情簡介

  茱麗葉原本與男友羅倫佐預備搬到葡萄牙,但在半路卻遇上女兒以前極為要好的女友貝雅。貝雅告知她曾在瑞士遇見安妮塔(安提亞),同時她也已經是二男一女的母親了。

  原來女兒安妮塔在多年前去一處靈修之地,一個月之後便失去蹤影,靈修的負責人說她有義務要隱瞞安妮塔的去處,故不便告知。憤怒的茱麗葉連等三個安妮塔的生日,均不見她的蹤影。從此,她便開始毀去她與女兒之間的任何相片與用具。

  一直聽到女兒住在瑞士,她才想起這一生中從不曾與女兒有過深入交談她的過去,於是她放棄與羅倫佐去葡萄牙的計劃,並搬出現在的住處,搬到以前養育女兒安妮塔的公寓,因為這起碼會是女兒記住的記憶。

  茱麗葉開始把一些相片重新組合,也以一本新本子開始自述回憶她如何認識安妮塔的父親佐安。茱麗葉在搭火車時25歲,一名戴眼鏡的中年人來搭訕,但茱麗葉逃到餐車認識了佐安,而不久火車撞死了那名戴眼鏡的中年人,為此茱麗葉非常不安,半夜與佐安發生了關係。

  佐安的妻子安娜已經臥病五年,佐安寫信給茱麗葉,希望能很快在他海邊的屋子見到她,茱麗葉立刻趕了過去,佣人瑪莉安表示他去另一個地方,要到第二天才回來,沒想到茱麗葉真的等到天亮,佐安回來立刻與茱麗葉親熱一番。

  其實佐安是個漁夫,但在當地也與一名女藝術家艾娃有染,但也只是性愛關係。茱麗葉終於生下安妮塔,並帶回去給外公山謬與外婆莎拉看,但莎拉罹患帕金森氏症,山謬則趁機與年輕女佣珊娜有不尋常的關係,這使得茱麗葉相當不舒服。

  佐安在手臂上刺青A.J.這是她與女兒的縮字,但瑪莉安辭職前卻告知佐安與艾娃的姦情,在她責問下,佐安負氣地開船外出,而當晚海象驟變,佐安葬身海底。或許受了這打擊,安妮塔才離家出走。經過等待,終於等到安妮塔的來信,她的長子在九歲時溺斃,這使她了解親人亡故時的悲傷,於是羅倫佐載著茱麗葉,按地址開車前往瑞士,為的是見安妮塔一面。

◎ 劇情分析
    
  阿莫多瓦是廿世紀末西班牙嶄露頭角的國際大導演之一,其中令人懷念的是「悄悄告訴她」這部影片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

  早期作品「我的母親」談論的是性別問題,當然也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共鳴。但近幾年台灣甚少進他的影片,也許是在試圖變化中,出現一些磨合上面的問題。就以「沉默茱麗葉」這部影片為例,在許多影展中不斷地提名,但最終幾乎都沒得獎。

  先拋開以得獎來論斷一部影片的不當方式,純粹以觀影的經驗來評論,這部影片的水平,並沒有像阿莫多瓦過去所賦予影片的特質與調性,也就是從結構來看,其實也是相當零散的。

  茱麗葉在廿五歲時認識了丈夫佐安,在火車上發生關係而懷了女兒安妮塔。大人的世界,小孩似乎無權過問,但她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突然從靈修中心前往瑞士,唯一可以解釋的,應該就是在之前得知父親的死亡。

  死亡對一般人而言,都是困頓而無助的,何況是對一般的年輕人,唯一的方法,便是以逃離的方式,遠離這些無解的難題。安妮塔的行為,其實還是令人難解,但這個議題,應該是導演要極力發揮的時刻,可惜阿莫多瓦似乎尚欠缺這方面的哲學厚度,於是強力勉而為之,不免就損及結構的完整。

  其實本劇幾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來回憶,而回憶前的茱麗葉,與回憶中的茱麗葉,也未見多大的轉變,只因聽了女兒的好友之言,謂曾在瑞士見到安妮塔,此時原已將女兒拋之腦後的茱麗葉,似乎突然醒來一般。

  這樣的差異性,是戲劇美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呈現,也就是創作者能藉此發展更多的戲劇情節甚至衝突,但這一點在本劇中是看不到任何設計的。

  在回憶中,戲劇重心放在茱麗葉廿五歲時,在車上遇見一名執意自殺的中年人,茱麗葉以為對方會有任何企圖,急急忙忙躲到餐車。也因此在餐車中才認識了她的真命天子佐安。

  事實上,茱麗葉在那名中年人自殺後相當內疚,這名行李中連一項物品都沒沒有的人,表明了死意甚堅,而在他死亡之前只想找個人聊聊,也許在談話中,會勾起他無限的生機,從而拯救了他的性命,但這也都是猜測而已,但茱麗葉在廿五歲時面臨了第一次的死亡經驗。

  這件事是否可以對應,她女兒安妮塔面對父親佐安的死亡呢?也許可以,但卻沒有異同的對比或類比性,因此在戲劇學上便顯得有氣無力了。

  茱麗葉的回憶中,其實還是遇到感情上的糾葛,在火車上的一次做愛,卻讓她直接懷了孕,因此當佐安來信邀她去海邊的房子住下時,茱麗葉毫不猶豫地前往,但卻也在這漁港中,發現佐安還有一名藝術家女友艾娃。

  這樣的男女關係,茱麗葉應該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但她已懷了孕,也順利當上佐安的妻子,女佣瑪莉安是名長舌婦,她將艾娃與佐安的關係說得很清楚,並不希望茱麗葉去學校教書,她認為一名家庭主婦就該全力以赴去照顧家庭。

  茱麗葉與佐安的討論是有趣的,也許佐安與艾娃的男歡女愛,是被社會逐漸容許的,猶如佐安所言,他只是三不五時找艾娃做一次愛,但這卻未曾涉及男女的愛情。茱麗葉心情當然不會好到哪兒,但卻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中,這樣的處理方式,其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戲劇中延展出茱麗葉的父母這一條線,原本是要帶外孫回去的,但卻發現母親早已罹患帕金森氏症;而老當益壯的父親,卻與女佣珊娜有了火花。也許沒有人有權利指責山謬,畢竟在老年之際,旁邊有一名青春少女的陪伴,這樣的感受一定讓他相當興奮的。

  但從女兒茱麗葉的角度來看,真是情何以堪?因為出門時,總會將母親鎖在房間,美其名是不讓莎拉亂跑,以免衍生出其他的事端。這條線雖然與主線沒有多大的聯結,但也透發老人「第二春」的現象,只是莎拉雖躺在床上,但此舉是對莎拉甚至茱麗葉的不尊重。

  雖說茱麗葉沒有對佐安提出嚴苛的指責,而艾娃的反應較模糊,也許這正是藝術家的特質。而佐安反而負氣地出海,突然轉壞的海象使得佐安葬身海底。

  這次的死亡帶給安妮塔近乎萬劫不復,於是她採用逃避的方式,從此再也不曾跟茱麗葉聯繫。但這樣的行為卻是相當不合理的,心靈受傷無論跑到何處,都無法卸掉精神的苦痛,何況將逃避的痛苦也轉嫁到母親身上,這一點就很難讓人苟同。

  安妮塔唯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茱麗葉為了艾娃的事,逼得佐安自己走向死神?但似乎連溝通都不曾,就使性子跑到瑞士,直到她生了三個孩子,而當九歲的大兒子溺斃時,安妮塔終於因為面對死亡,而對生命有了新的體認,而茱麗葉的期待也是一種賭博,而最終她押對了寶,於是才有了瑞士之行。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B咖的幸福劇本(Wish I Was Here)

導演:柴克‧布瑞夫(Zach Braff)
主演:艾希莉‧格林(Ashley Greene)
   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
美國 / 2015年 / 106分 / 普遍級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但做父母的最終必須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家長?」…

◎ 劇情簡介

  艾登與莎拉結婚後,生了女兒葛雷絲與兒子塔克,艾登一直沉迷在戲劇電影的演出,但好運始終不眷顧他,因此收入不穩定,孩子唸猶太學校的學費,全由父親支付,家庭則由莎拉上班維持生計。

  直到最近父親突然不再支付學費,原來他的癌症復發,他的錢要用在醫院的開支上。艾登此時不免慌了手腳,也使得夫妻倆的情感出了一些問題,艾登甚至有時會上網看A片而自慰,被父親發現後也狠狠教訓他一頓。

  父親要艾登照顧他的狗庫格,艾登根本無暇照顧,只好將庫格帶到海邊的弟弟諾亞住處。諾亞一直沉迷在cosplay,也跟父親的關係相當惡劣。

  艾登載小孩去上學,本一直逃避學校老師,但最後還是被遇上了,艾登不得已只好去見校長拉比,拉比責備他並未盡到當父親的責任,艾登憤怒地帶一對兒女離開學校。女兒葛雷絲覺得丟臉,甚至決定要剃光頭並戴假髮來改變自己。

  而妻子莎拉在辦公室內的新同事傑瑞,口中常唸著一些令女性難堪的字詞,雖然莎拉向上司提出抗議,但因並未曾有過觸摸的騷擾,也只能暫時擱下。

  莎拉曾將此事告知艾登,艾登本欲去找傑瑞算帳,但為莎拉所阻。

  艾登決定要自己教導孩子,首先准許葛雷絲買一頂她喜歡的假髮,葛雷絲選擇一頂玫瑰紅的假髮,父子三人一起去艾登最初有發想的地方,希望從這個地方能夠有新的奇想而再度出發。

  父親要求在他死亡前能再吃一次雪糕,艾登也去邀了諾亞,但諾亞向葛雷絲坦言,他心中實在害怕,因第一次面臨母親芭芭拉死亡時,他的信心崩潰,而若再度面對父親的死亡,他不知如何自處。

  在超市艾登遇見傑瑞,他向傑瑞提出警告,沒想到傑瑞一拳就將他揍倒,父親終於亡故了,但家庭似乎更團結了,艾登也逐漸擔負起家庭的重擔,而之前受他指導的保羅,也邀艾登去小型的戲劇班當講師,這對艾登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 劇情分析

  戲劇電影要呈現一個重大的事件,讓情節精彩地往前推演,這應該是一項既定的美學標準。而「B」片的情節設計卻反其道而行。既沒有重大的戲劇衝突,也缺乏戲劇傳統的結構,但事實上這樣的劇本才是最難寫的。正因為太過平常,所以就沒有激盪的情節來引人入勝。既然如此,「B咖的幸福劇本」究竟是以何種原因來吸引觀眾的注目?

  其實每個人都有夢想,從出生開始,便汲汲營營在這個目標上,但若深究其中,不難發現,每個人最終能完成夢想的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也只是與夢想有著相連貫的某些事項,雖然不算完夢,但至少是與夢想有了短暫的連結。

  究其原因可發現,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相當平凡的人,有時候的成功並非是個人才氣出眾,也許是時運之助,水到渠成,事乃功成。

  古代呂蒙正年輕時是當乞丐,無人搭理,但後來時來運轉,使他當上了宰相,但他說,當乞丐與當丞相的學識,基本上是沒差異性的。這也充分表現出一個人的位居高位,事實上與他的學識涵養無關,而是因為時運的關係。

  艾登的目標是當一名演員,就他的立場而言,努力追逐自己生命的目標,何罪之有?問題是他忽略了一個家庭也是當父親最需要貢獻心力的所在。孩子的學雜費全由艾登的父親代勞,那是因為他尚有一些存款,足以應付這些開銷,這自然減輕了艾登的許多壓力。

  然而艾登的父親原本控制得宜的癌症,卻突然爆發了,而醫藥費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就算父親不說,當兒子的應該也可以感受得到的,但艾登習以為常,或認為那是理所當然。在台灣許多孩子念貴族學校,並非都是父母提供的學費,而是由上一代的爺爺奶奶付費的。

  物價的波動,薪水不漲,現代的父親其實都沒有太多條件,提供兒女念私立學校的,這一點台灣與美國的情形是一致的。

  艾登一直引以為傲的是,他努力追求的個人理想,這正是美國的立國精神,縱然有些個人主義,但卻是美國引以為傲的方針。問題是如果艾登只有一個人,那應該不成問題,但艾登已經組織了一個家庭,他有義務要去照顧妻子與一雙兒女。但因為艾登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得不由妻子莎拉扛起家計。

  原本看起來平靜無波,但整個家庭的氛圍卻顯得詭異,不知從何開始,夫妻倆房間的閨樂不見了,艾登只好藉看A片而自慰。這事被父親撞見,父親是一名有智慧的人,但他生的兩個兒子艾登與諾亞都是一事無成,這是否應該歸咎他們小時候有了太多的發想,他們自以為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其實回到現實中,他們兩人才是最需要別人拯救的人。

  諾亞喜歡獨處,他最自以為是的遊戲是cosplay,他願意扮演拯救別人的太空人,但這只是思想一直停頓在小時候的異想,就猶如艾登一直醉心於影視圈,他曾有一次演出莎士比亞名劇的機會,而台下觀眾卻近乎零,但他永遠不氣餒,問題是燃眉之急他卻無從分辨。

  這齣電影並無說教的意味,但卻精巧地將腳色慢慢對換。也就是父親生病時,原本這些都必須由他父親出面解決,艾登卻在不知不覺中接替了爸爸的工作,甚至他替父親買了最後想吃的雪糕,而原本不敢來的諾亞,其實一直在逃避死亡。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長短取決於「分段生死」,也就是說每個人最終都一定要面對死亡,從來無有人能夠例外,由這個角度來看死亡,就應該清楚甚多,因為有「生」,故後面一定有「死」。就像一顆種子落地,它生出生命之後,也在未來將面對枯萎死亡。

  就像每天有白日,到晚上時白日就死亡了,而第二天清晨,當陽光昇起,黑暗不就又消失了?

  這個世界值得探索的地方,正因為整個十方法界是以旋轉或輪迴的方式來呈現。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永恆不朽。

  「永恆不朽」當然不是指我們的色身,而是內在的真心阿賴耶識。色身只有一世,為何會長成這個樣子?這與過去的業緣有關。

  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的長相,下一世絕對不會與這一世相同,因為你在這一世也注入了新的業識種子。由這一點多少應該可以為這部電影作註腳。

  父親要死亡之前曾說:這輩子太短了,如果有下輩子他一定會做得更好。

  這句話只是感觸之語,真正的答案應該是:生命不論長短,唯有在當下的體悟,那才是生命的真諦。艾登教女兒游泳,在從水中浮起時,在那個當下正是真諦。

  夫妻最後知心的相視一眼,有了體諒之情,那不也是真諦。我們一生在世只有努力地去追索這種實相真義,其他一切就會迎刃而解的,這部影片的弦外之音其實正隱藏其中。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與男友的前女友密談

導演:陳慧翎
主演:尹馨、吳慷仁
台灣 / 2008年 / 90分 / 普遍級
內心幾經撕裂的痛苦掙扎,兩人日復一日上演懷疑與猜忌戲碼,恐懼與不安如黑暗逐漸 ...

◎ 劇情簡介

  殊殊三十一歲,在這個年齡與拓普談了一場她認為必須珍惜的愛情。

  或許是基於愛,殊殊便侵入拓普的電腦及手機,果然發現有一個「海」一個「魚」代號的人。殊殊立刻將睡著的拓普叫醒,並訊問拓普,誰是魚?誰是海?這在拓普面前根本得不到答案,反而增添拓普的不悅。

  拓普確實也交了一名代號是「魚」的女人,而且她還是個當媽媽的人,有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孩。第二天拓普欲到宜蘭,殊殊更想與他同行,但遭到拒絕。而這也惹惱了殊殊。

  殊殊打電話給「海」,確定是拓普;而打電話給「魚」卻傳來一個非常文靜的女人聲音,但殊殊卻不願出聲,這自然引起「魚」的困惑。

  殊殊的好友箱箱快要結婚了,她要殊殊當她的伴娘,但卻也發現殊殊的手腕有割腕的痕跡,箱箱責備殊殊太自私了,若她死了,她的父母要如何?她的好友要如何?殊殊雖然了解,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殊殊到菜市場買了一條魚,回去狠狠地炸,然後挖其眼吃其肉。但縱然如此,她打電話給拓普卻只是關機,而她也到拓普家去等候到天亮,卻始終不見其蹤影,反倒是第二天拓普憤怒打來,指責殊殊為何連叩66通電話?殊殊雖擺出低姿態,但拓普似乎去意甚堅,堅持兩人要分手。

  事實上,拓普似乎也受不了,殊殊這種不成熟的感情糾葛,在極盡無奈下也不禁落淚。殊殊反過來安慰他,但一切似乎愈走愈遠。

  殊殊終於鼓起勇氣打電話給「魚」,並表明她就是拓普的女友,但對方談吐得宜進退有序,使得殊殊屈居下風,此時聽到電話中拓普去訪的聲音,殊殊終於抓狂地跑到拓普房間,將所有他倆曾有過的記憶全都毀去。

  而殊殊此時發覺她懷孕了,她也毫不猶豫要求醫生盡快拿掉。直到她又交了一名年輕的男子,男子親吻著她的手腕,似乎疼惜她的過往,而殊殊慢慢也懂得要爬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 劇情分析

  現代男女的交往與過去有了極大的差別。以前的交往都是單向的,而現在的交往則是多面向的。

  所謂多面向的意思,是當進入到資訊主義的時代,你面對的一個人,其實並非只有早期的那種單一思想,而是他是以多層面的世界,去面對網路中的一切。於是人必須面對那麼多的訊息,便只好用蜻蜓點水的方式,去面對排山倒海的訊息。相對地,他的心思也因容納得更多,因此也必須以較輕薄的方式來面對。

  現代社會所謂的「速食文化」,基本上都建構在這個基礎上,人的感情世界也就變得更輕盈,甚至輕得我們伸手都無法抓住。

  從有電腦開始,人與人最早的通訊建構在伊媚兒(e-mail),而每個人也都極力隱藏自己的缺失,如果自己一人獨處那倒也無妨,若有另一半或同居人,便不免在心理作祟之下,千方百計想要投入其中,若能破解密碼,不但能顯示自己電腦之高超,甚至完成偷窺的慾望。

  伊媚兒似乎已經慢慢過時,代之而起的是手機,其延展出的訊息更多,如Line、FB等等其他聯繫的方面,這似乎更加誘發人類的好奇心。

  谷崎潤一郎的名作「鍵」,就是夫妻各自以一本帶鎖的鑰匙日記,相互地吸引了對方的好奇。正因為上了鎖,這顯然擺明了日記中記載著秘密,而對方卻又都把鑰匙放在可以輕易找得到的地方。

  這是一齣欲擒故縱的好戲,於是夫妻倆開始玩起文字的提點遊戲,也使得本齣戲(含小說)變成是世界知名的作品。

  九0年代台灣開始有伊媚兒的電訊設備,一開始確實也發生類似的情形,也許有些男女的交往確實會用伊媚兒談情說愛,而許多善於吃醋的女子,就算自己無法破解密碼,倒也願意花錢請人來破解密碼,然後入侵丈夫或男友的帳號之後,其實什麼事情也沒有,但卻由此而使得兩人感情驟減。

  有句話說得好,善於猜測別人的人,就算猜測到所有人的心理,但卻也失去了所有的人。

  男女互動的歷史,在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哈佛大學的展望學曾預言,到了2035年之際,社會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除了醫生會被電腦取代之外,男女夫妻關係也有極大的改變,所謂一夫一妻制是不會改變的,但男女的互動會不相干,其意是每個人都保有個人的隱私,而不相互探索,甚至知道對方有了外遇,也不會採取任何極端的手段。

  其實現在的社會已經有了這樣的初步現象,但尚未完全普及與成熟。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尊貴的個體,每個人其實是不需要為另一個人負全部責任的。或許人對「自我」的認知會愈來愈不一樣,而自我的延伸將會大大地影響整個世界的運作。

  劇中的「殊殊」似乎有些精神過度焦躁,當她失去男友蹤影之際,竟然可以連叩66次,這當然會造成男友的不悅,沒有人會願意受人如此支配,在工作時或下班時,她均要緊貼在其身邊。縱然男友確實也有一名女友,但若以常理來評論,殊殊的行為確實不妥。

  或許三十一歲對一個女人來說,是一次重要的關卡,因為如果這段姻緣失敗了,殊殊可能一幌就到四十歲了,而到了這個階段,足足讓女人惶恐終日吧?

  於是殊殊決定緊緊抓住拓普,因為畢竟兩人尚未完全鬧翻。殊殊主動要住到拓普屋子,自嘲尚有能力吸引拓普,而這次殊殊是有目的的,她要拓普射精入內,果然就懷孕了。也許這是一種相當有利的條件,就算拓普心不在她身上,但看在孩子的份上,拓普還能不回到她身邊嗎?但等到她真正發現確定有了身孕,卻是已經完全看開了,於是她請醫生將孩子拿掉。

  殊殊的工作好像是剪接師,但在劇中卻不曾看過她在電腦前工作,她在意的是「海」與「魚」,若不是兩個代號,海與魚是相當契合的,但站在敵對的立場的殊殊,她卻恨死了「海」與「魚」,有趣的是她買了一條魚,然後又煎又炸,然後將魚食之下肚。

  這是一種女性的復仇嗎?男女在互動中其實都不是太穩定的,也許幾次的交往,很快會發現殊殊才是他最理想的對象,問題是殊殊像個瘋婆子,不只大鬧又割腕,這顯然真正傷了拓普的心,一個大男人走不出男女之間的困境,難怪讓拓普掉下傷心的淚水。

  「魚」的敘述是較隱密的,一開始是以背影呈現,這還真有吸引力,而當真面目出現時,她的世故與冷靜,使人耳目一新,而且魚還與前夫生下一名男孩。

  魚是不是離婚?我們無從得知,但她的離婚或男人離開她,這表示她也有更多的缺失,而拓普卻對她著迷不已,究其原因是魚應該是善於觀顏察色的女人,也許魚是一名值得拓普追求的女人,但時間或許還是會為一對男女提出見證的。

  男女的交往與爭吵,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也許這也是人類在互動中的另一種試煉,透過辯證,我們對男女間的問題會有些理解,但永遠找不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