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老爸不好當(Handle with Care)

導演:艾利德安德森(Arild Andresen)
主演:克里斯托弗
喬納(Kristoffer Joner)
   馬龍
莫雷諾(Marlon Moreno)
挪威 / 2017年 / 115分 / 普遍級
禮讚:2017年哥德堡國際影展參展影片
領養家庭父母真誠的關愛,來破除這些自身心靈所構築出的無形障礙…

◎ 劇情簡介     

  傑堤是挪威海上鑽油平台的技師,與妻子卡蜜拉結婚多年未曾生育。於是兩人在哥倫比亞的波哥大收養中心,領養了一名男嬰丹尼爾。

  在丹尼爾六歲時,卡蜜拉因為要去買汽車後座的嬰兒椅,不幸發生車禍而過世。傑堤很少與丹尼爾共處,而兩人處處顯得相處困難。

  傑堤不在時,只好把丹尼爾托給保姆,若時間較長則託給自己的父親。但父親也向他表示,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於是傑堤帶丹尼爾回到波哥大,由當年的導遊阿福來機場接他,並以高價租用他的計程車,雖然他的計程車常常有發動困難的毛病。

  傑堤帶丹尼爾住入旅店,第二天去見收養中心的皮勒醫生,傑堤向皮勒訊問丹尼爾生母的訊息,但卻隱瞞卡蜜拉已經死亡的訊息,而皮勒也依規定,並未洩漏生母的任何訊息。

  雖然沒有生母茉莉卡利波的訊息,但卻找到她的鄰居,也是將丹尼爾抱到收養中心來的人。因為她發現嬰兒時,茉莉已經不知去向,只知她當時也大約只有十六、七歲。為了再到別處尋找,這回傑堤聽從阿福建議,將丹尼爾寄放在妹妹維多莉亞家中,其實也是阿福與母親安潔莉娜及維多莉亞女兒的住處。

  傑堤也陪丹尼爾去坐纜車和巴士,丹尼爾又尿床,但這回他已學會自己換褲子,然而丹尼爾與維多莉亞的女兒相處時,依然會使性子強佔別人玩具,甚至將自己鎖在廁所內,直到傑堤好言相勸才肯出來。

  但丹尼爾與傑堤出去時,也會趁他不注意時自行溜走,傑堤找得焦慮,最後在警車內找到丹尼爾,也幸好阿福及時趕到才化解誤會。

  皮勒醫生約傑堤見面,這回她知道卡蜜拉去世,但也間接提供茉莉的去處。當傑堤看見茉莉時,她又生了一名女兒,看來情況依然很糟。故只送茉莉一張丹尼爾的相片後離去。而維多莉亞想收養丹尼爾,但傑堤沒答應,反倒為阿福修好車,而丹尼爾也主動向傑堤說,他修好了玩具車,於是傑堤又帶丹尼爾回挪威了。

◎ 劇情分析
    
  很多有關領養的故事,都是以到領養為段落,似乎孩子有了歸宿,便解決了人生中所有的歸宿。但常忽略的是,領養後還是必須過日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將一樣會遇上人生許多的可能。

  領養的母親卡蜜拉車禍死亡,導演刻意以跳躍的方式來呈現,卡蜜拉與傑堤的親密關係,他們為領養的孩子丹尼爾去購買汽車的孩童座椅,如果由傑堤去買那也許不會發生這件悲劇。

  可嘆的是,這件車禍悲劇起因是為了丹尼爾,或許這會是一種潛意識流入傑堤的腦海中,於是再加上平常就很少與丹尼爾互動,所以父子之間便形成了一道疏離的牆,當無法立刻面對對方的回應時,傑堤的脾氣不自覺就上來了。

  其實丹尼爾也不是真正不聽話,只是在接收到父親的訊息時,不自覺地會在原本的行為動作上有了延遲,對於海上油田工作的技術人員而言,所有的言語與行為都是必須一致的,若無如此精確,那海上油田若因延遲而產生災變,那幾乎是很難想像的。

  另外,從不曾與丹尼爾有過片面或單獨相處的機會,一下子要承擔爸爸與媽媽的工作,會是何等的壓力。加上丹尼爾常常有尿床的習慣,就算回到波哥大還是一樣,但卻已經會自己換褲子,這應該算是讓傑堤看得見的優點與進步吧?!

  其實,傑堤一開始都請保姆來照顧,而這位年輕又美麗的保姆,也曾向傑堤說過,丹尼爾希望她能當他的媽媽,也許這是一條可以發展的契機,但傑堤的觀念是,他與卡蜜拉是因愛而結合;而保姆縱然對他有意,其源頭卻是從丹尼爾身上而來,雙方日後都必須以丹尼爾為前提,而努力地去接納對方。對傑堤而言,這似乎是一項相當困擾而行不通的邏輯。

  在波哥大的導遊阿福也是關鍵人物,他原本住在紐約,也不曾娶妻,而妹妹是單親家庭,育有一女兒,還有她的母親,於是阿福就與妹妹住在一起,表面上是夫妻,但其實不然,這多少也敘述了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經濟的萎頓。

  在相處幾天後,妹妹便有了想法,她想領養丹尼爾,因為女兒也需要個弟弟,而條件是傑堤每個月從挪威寄錢來補貼即可。

  對這位單親媽媽的美艷少婦而言,也許她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那就是她與傑堤的關係,這充滿矛盾的事,突然又變得更複雜起來。如果這件事成真,他要如何去面對死去的卡蜜拉?就算將丹尼爾留在這個家庭,他獨自回去,似乎也會讓他自己很難堪。

  傑堤想找丹尼爾的生母,動機很簡單,那就是茉莉當年可能生活困頓,但如今過了六年,也許她的經濟狀況有了改善,於是她便會後悔當年丟棄了丹尼爾。

  影片最後是讓傑堤見到了茉莉,她當一名清潔工人,但身邊還有一名年紀更小的女兒,傑堤一看就知道茉莉依然像以前一樣未婚生女,或者她的男人又拋棄了她,傑堤如果將丹尼爾交給她,其後續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但既然見了面,傑堤便送她一張丹尼爾的相片,而茉莉也只能輕輕撫弄著相片,並呼喚兒子的名字。

  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除了是世界足球強國之外,經濟始終不振,像去找以前茉莉的鄰居歐嘉‧杜瓦,只希望她講出當年的情形,卻也必須用一筆錢賄絡她,歐嘉這才道出,當年她如何將小孩送至收容所。這其實也更動搖傑堤將丹尼爾留在波哥大的決心。

  阿福的汽車在影片中好幾次發動困難,有一次差點被一群年輕人圍堵,這又顯示哥國的治安堪慮,至此傑堤當初從挪威來哥倫比亞的動機,幾乎全面潰堤,何況他與丹尼爾也並非全無感情,也許兩個執拗的男人,是需要時間相互磨合與容忍的。

  導演在最後以一件具象的事件,點出父子兩人的共通點,首先是傑堤替阿福修好了發動困難的車況,表示他的優點與興致是在機器的維修。這在片頭就有一場他坐直升機趕到海上油田平台,修復了機器的運作,這一點也是有呼應的效果。

  而最後丹尼爾告訴傑堤,他單獨修好了維多莉亞女兒的汽車玩具,因為原先都已經要丟掉了,但經過他一修,玩具汽車又完好如新。

  從這三個點,導演放置了一個契機,未來的丹尼爾絕對也是優秀的機械工程師,如果是這樣,那他有什麼理由將在孩子留在哥倫比亞?

  不管是親生或領養,以大人的角度更應該花費更多的心神去關注小孩,畢竟小孩的成長是漸進的,這是一開始因為無法走出喪妻之痛的傑堤所忽略的,而他應對的想法又是相當簡單,從那兒來就送回那兒去,刻意將一切情感全部隱藏。在隨著這一趟旅程,父子縱然有了新的衝突,但卻也互掀了底牌,丹尼爾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若離開這個爸爸,他將何以自處?於是透過「修車」的前後呼應,事情有了圓滿的解答。

自虐之詩(自虐の詩 あいのうた)(Happily Ever After)

導演:堤幸彥
主演:阿部寬、中谷美紀
日本 / 2008年 / 115分鐘 / 保護級
禮讚:第3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看這對怨偶如何以平易質樸的風格和獨特的人生哲學,演出愛情、親情、友情、淚水、歡笑交織而成的市井小民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小時候的森田幸江,出生之後母親就離家拋棄她。她每天送報紙,老闆給她一杯牛奶與餡餅,她就覺得自己很幸福。但父親森田在結交一名拜金女美和子之後,為了應付她的需求,森田竟然被逼得持槍去搶劫銀行而被逮。於是在學校幸江被所有同學唾棄,只有另一名窮女孩熊本與她能夠交融,在畢業後,在熊本的鼓勵下,幸江決定到東京闖天下,也離開這個令她一直感受不到幸福的小鎮。

  幸江在東京似乎也沒有立錐之地,不得已只好淪落為站壁的阻街女郎,但同時她也染上了毒癮,而此時一名黑道小頭頭阿勳,不但向她直接表示愛上她,並處處保護她,但幸江卻一直不相信,也不肯接受。

  阿勳也曾花錢買她過夜,但不是作愛,而是為她修腳指甲,幸江反倒覺得困惑,終究幸江還是逃不過生活的煎逼,遂割腕自殺。

  阿勳送她去就醫,同時在出院後也必須進勒戒所,直到出來時,才發現已經把長髮剪掉的阿勳來接她,幸江也發現阿勳左小指斷了,阿勳鄭重表示,為了決心離開黑道,遂斬斷自己的左小指。

  兩人於是同居在一起,幸江也在一家拉麵店打工,老闆不時向幸江示愛,希望她能嫁給他,但幸江只愛阿勳。但萬萬沒想到退出江湖的阿勳,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只能天天浸沉在柏青哥店,沒錢時總是伸手向幸江拿,幸江也都逆來順受。但阿勳卻變本加厲,脾氣暴躁,菜太少掀桌,壽司太貴也掀桌,但幸江還是都忍了下來。

  幸江的父親出獄了,沒想到,在妓院與老闆共搶一名叫「幸江」的女人而認識,但在拉麵店找到幸江時,竟然自動成為員工,甚至最後還有成為老闆的趨勢,害得老闆幾乎兩頭空。

  這一日,阿勳好不容易大贏,卻帶小弟來拉麵店欲大吃大喝,在衝突中,幸江宣佈自己懷孕了,這使得滿身醉意的阿勳醒了一半,幸江責問若無法讓小孩幸福,就不要生下來。阿勳衝出店外逃避問題,而幸江在外送途中,因避開一群小孩而落橋。在送醫時,幸江昏迷,但做了很美的夢。究竟幸江生命是否能保全,還有嬰兒能否存活,而阿勳最後的抉擇又是如何呢?

◎ 劇情分析    
    
  日本堪稱世界經濟強權,但像其他世界各國一樣,在普遍的中產階級之下,其實也過著相當卑微而貧困的生活。在幸江出生之後,母親就離家出走,但也有可能是早已離世,這在缺乏母愛以及父愛的日子中,幸江最希望的,當然是能享受幸福的感覺。雖然她的名字早就有幸福的意涵,但顯然事實是殘酷的,在班上始終繳不出學雜費的,永遠是幸江以及另一名熊本。

  幸江努力地送報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熊本則是以偷各種養殖動物包括烏龜來維持生計,兩人遂成為學校中的雙人組。導演似乎也從中以一名富家女對幸江的憐憫而顯示的矯情與虛假,命運是出生時的既定,但卻不是人的全部,很多人會以為今天擁有的一切,不管是好的或壞的就是永遠,其實生命的過程才是真諦,從中吸取經驗與感受,真正的幸福就在其中。

  導演堤幸彥在上世紀八0年代就有其作品,如今在剪接處理時間軸的能力,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以幸江在大風中送麵而寸步難行,對照阿勳躲在柏青哥店中看著她,不斷地以各種雜誌來掩飾自己,代表著時間軸的移動。換句話說,這種情形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很多次,但將之連結在一起,若無法看出時間的變化,那就辜負導演的用心了。

  同樣的,混黑道時阿勳是長髮墨鏡,退出黑道後與幸江同居則是短髮,這也是同樣的訴求。掀桌的鏡頭就更精彩,不同的理由都掀桌子,也正是時間軸的精細算計,這種處理的方式,在全世界的導演中,堤幸彥絕對是最為高明的。

  片頭與片尾的水母也是一種映象語言,生命就算有如水母般卑微,但也必須有努力在海中奮力振游的勇氣與決心。片尾的水母增多了,就猶如阿勳最後對急救醒來的幸江說:「我們三人一起去海邊」一樣,表示這個家終於又多了一個成員,換句話說,肚子裡懷孕的孩子也保下來了。堤幸彥永遠是一切在不言中。

  幸江到東京去討生活,舉目無親的她,最終不但吸毒,也淪落為花街柳巷的阻街女郎,是這個無情的社會遺棄了她,她的父親更應負最大的責任。但幾乎對母親完全無印象的幸江,卻始終不曾怨恨過母親。至於母親的離去,導演並未給確切的原因,想當然耳,其過程也是與幸江相同吧?但幸江是在手術昏迷中,才見到母親清晰的臉龐,這在雷蒙穆迪所寫的「幽明之間」提及,身處中陰身的人會見到死去的親人,由此推斷,幸江的母親一定早已身亡,但這只是個推論,免得一神教的教友,看到這樣的說法又提出攻擊。

  阿部寬在這部影片的台詞大概不超過十句,全部用表情來作戲,當他瞪大眼珠時,旁邊的人幾乎都能體察他下面的動作。幸江成了阿勳的衣食父母,但她毫無怨言,因為阿勳是世上唯一讓她感受到真正幸福的人,那就是為慵懶的幸江修剪腳指甲,憑這項具象的事件,就足以感動幸江一輩子,從而每天為他做牛做馬也在所不惜。

  拉麵店的老闆是幸江的追求者,也是本片中一個重要的樞紐,因為給了幸江一份工作,才使得這個同居的家庭得以延續,設想若果幸江沒有工作,那整日泡在柏青哥店內的阿勳如何養家?難不成又要逼迫幸江去重操舊業?其實阿勳是黑道中的一員猛將,但在一般社會工作中,他卻一片空白,連在工地當交通指揮也搞得天下大亂。

  難道這一切都是幸江的命運,就猶如幸江從小到大,不斷地質問母親為何要生下她?如果生下她又為何扔下她不管?

  這一個質問,也達成影片中很重要的「前後呼應」,同樣的質問,是幸江問阿勳,要不要留下肚子中三個月大的胎兒,如果不要那就不要生,這是因為這個問題是幸江的大哉問,因此角色易位之際,她當然能夠很快掌握問題的核心,但阿勳縱然是黑道狠將,遇到這種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他立刻潰敗而逃。猶如阿部寬在「艷之夜」一樣,當女兒問他,是否真愛這名叫艷的女人而拋棄妻女時,他的回應是:不要問我這麼複雜的問題。

  所幸阿勳在重要關頭做了一個明確的決定,但前提是醫生救活了幸江,也保住了嬰兒,否則阿勳如何承諾都會變成空談。

  最後熊本來電了,她嫁給外國人,也生了下一代,幸江急忙帶著當年熊本在她坐火車離鄉時的便當盒子還她,這又是另一次的首尾呼應,便當出現兩次,是具象道具,也是兩人真確友情的象徵。

  幸福不但要自我追求,也需要有些機緣,所謂遇人不淑之計,無論男女,似乎應該都有各自對應的方法,而這也牽引了個人的性格。

  但既然做了決定,那就必須自己完全承擔,幸江是個勇於承擔的人,因為有上一代給她的教訓,她知道不能將不幸留給下一代,最起碼,當父母的人,要負起一種愛的責任,畢竟被棄之不顧的感覺很不好受。

  「自虐之詩」是近年日本少有的悲喜劇佳作,也是一部值得一再探索的電影。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2020年全年度(29部)總片單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名 《 全年度影片均由黃英雄老師撰稿、講評 》

1  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This Crazy Heart)
2  幸福了沒(幸福のアリバイ)
 (Alibis for Happiness)
3  爸媽麥來亂(Like a Cat on a Highway)
4  女人一代記 越路吹雪
 (女の一代記 / おんなのいちだいき)
5  忍者之國(忍びの国)(Mumon-The Stealth)
6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7  逆光前行(I Am Potential) 
8  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9  宅男慢半拍(슬로우비디오)(Slow Video)
10  鎌倉物語(DESTINY 鎌倉ものがたり)
 (DESTINYY:The Tale of Kamakura)
11  艾莉的小秘密(About Elly)
12  水牛騎士(Buffalo Rider)
13  變臉遊戲(Nobody From Nowhere)
14  心靈鑰匙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15  奧斯卡的一天(Fruitvale Statio)
16  做愛後‧動物感傷(Post coïtum animal triste)
17  東京日和(とうきょうびより)(Tōkyō biyori)
18  接線員(The Receptionist)
19  漫漫回家路(Lion)
20  風箏孩子王(GATTU)
21  本能寺大飯店(ほんのうじホテル)
 
(Honnoji Hotel)
22  波希米雅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23  請看著我(ちょき)(Eyes on ME)
24  天才數學家 - 拉馬努金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25  我就要你好好的(Thea Sharrock)
26  最美的約定(채비)(The Preparation)
27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
 (karera ga honki de amu toki wa)
28  自虐之詩(自虐の詩あいのうた)
 
(Happily Ever After)
29   老爸不好當(Handle with Care)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 karera ga honki de amu toki wa)

導演:萩上直子
主演:生田斗真、桐谷健太
日本 / 2017年 / 127分 / 普遍級
禮讚:第67届柏林國際電影節 泰迪熊評委會特别獎
是一部滿溢溫情的電影,儘管是沉重到讓人想哭的題材,描述跨性別者 ...

◎ 劇情簡介     

  小友的母親廣美又結交另外的男友,於是又丟棄小友而與人同居,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是等到男友拋棄她,廣美才會回來與小友團聚。這一次小友又孤單了,所幸她尚有一名在書店上班的舅舅牧生,不但替她付了書費,也帶她回去他住的地方。

  牧生告訴小友,他與一名喜歡的人凜子同居,小友有些訝異,所幸凜子對小友相當友善,這才使得小友放下忐忑不安的心情。

  原來凜子是一名男生,但因慢慢發現自己喜歡男生,而且他自己就是一名女性,於是他便去做了全部的變性手術,不但擁有雙峰,也擁有女性應有的性器官。小友並不太懂,但凜子很大方地要讓友子摸他的胸部,第一次小友拒絕了,但第二次小友就感到凜子的人工胸部,較一般女人的胸部來得有彈性,雖然凜子的身份證依然登記是男性。

  友子的同學小凱也是害羞之人,他喜歡與友子一起玩電動玩具,因為除了友子,小凱其實也不願與其他人一起玩,而且小凱也對友子說,他每次看到學長在踢足球時,心中會有莫名的悸動,但後來小凱向學長示愛的信,被母親發現後將之撕毀。

  這也是為何,小凱的母親發現,小凱喜歡與她在一起的友子的家庭,是「不正常」的,因此嚴重禁止小凱繼續與友子,甚至她舅舅與凜子一起生活的家庭,繼續來往。由於凜子與小友的感情更像母女,過去廣美根本不在乎友子的生活,但凜子卻能很細心的照顧小友,而廣美這一回離家出走始終沒有消息,於是凜子與牧生商量收小友為養女的想法,原以為牧生會反對,沒想到牧生不但不反對,反而贊成凜子的想法。只是沒想到凜子的身份證登記是男性,因而被打了回票。

  此時廣美又回來了,她要帶小友回去。這引起牧生與凜子的訝異,但卻無力辯白。牧生只能告訴廣美,小友其實並不喜歡吃飯糰,廣美似乎也想通了,她也去養老院探望自己母親;而小凱的母親似乎也開始面對現實,去書店買有關兩性議題的書,因她不得不要面對小凱日後性向的問題。

◎ 劇情分析

  現在政府極力在推廣兩性平權運動,除了同性議題正式被法律承認之外,逐漸地也衍伸出更多的議題。除了雙性戀之外,尚有一種由男手術變女;或由女手術變男的問題,本片便是著墨在這個議題上。

  凜子原本是個標準的男性,但他從小便喜歡男生,因此長大之後便為自己做了變性手術。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以「我的母親」揚名世界影壇,談論的正是如何完成女性的手術。有人一生中所賺的錢都用來做手術,這不只是向上帝抗議祂錯置了性別,而是一切都順遂自己心中的傾向。現代社會崇尚個人主觀意識與自由思考,因此任何人均不得為這種性傾向或變性手術提出批判,因為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作為負責。

  在接受完整的變性手術的同時,當事人其實都會從醫生那兒獲得訊息,也就是他(她)們的壽命會因而短少,雖然不是有完全的證據顯示,但基本上願意做手術的人,都願意自我承擔。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已經完成手術的人,有時也會透露,他們會偶爾有想再去愛女人的慾望。雖然這是特例,但其實也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的。

  凜子成為女人後,她變成細心體貼的養老院看護,她為老人洗澡、打理日常的一切,這使得牧生相當感動,因為牧生是被那種近乎神聖完美的氛圍所感動,從而愛上凜子。

  某種角度而言,牧生的心態也是必須去研究的,但如果真的是一種愛的詮釋,那是任何人都無資格批判的,甚至每個人都要尊重他的選擇。

  小友的母親又是另一種的生命形態,她一直沉溺在男人慾望中,於是狠心將小友丟棄在家,然後失蹤一陣子,在與男人同居一陣子後,這段緣份被厭倦了,廣美才會回到家中恢復母親的職責,而這種事,當女兒的小友早已司空見慣,所幸小友還有一個舅舅牧生可以收容她。

  這一回牧生坦言他與一名喜歡的人同居在一起,小友有些訝異與不理解,但她卻了解凜子與她的母親廣美是有某些的不同。

  凜子不吝嗇地要小友摸她的胸部,因為那是注射完成的,兩顆圓滾滾的乳房,讓她顯得更具女人味,但再怎麼改變,卻無法讓她原本屬於男人的手,縮小成為女人纖細的小手,對於這一點凜子多少是有些遺憾的。

  小友問凜子一個問題,這也是一般人較不易了解的,也就是凜子原本的「命根子」究竟丟到那兒去了?凜子冷靜的表示,陰莖被改變成為她的陰道,故一點也沒浪費,聽來真是讓人不可置信,但事實卻是如此,只是這樣的手術費用,往往出乎意料的貴,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願意做這樣的手術,可見凜子的決心是多麼堅強。

  但有陰道卻沒有子宮,因此凜子很遺憾不能為牧生生個孩子;在逐漸與小友產生母子一般的愛後,凜子遂有收養小友為養女的打算,但因身份證上註明為男性,因此法律便無法承認這項認養的手續。日本也是個先進的國家,但這一點,在兩性議題上就談不上平等了。

  而凜子一直想編織一百零八個毛線袋,以便將來將這一百零八個代表人間一百零八種煩惱用火燒掉,雖然是一種迷信,但這項儀式算是一種正式的告別,於是牧生與小友也幫忙凜子,編織那種看起來像男性生殖器的毛線袋,這是這部影片特殊的設計,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情節,甚至也被引用為片名。

  小友的母親廣美,一如以往又被男人拋棄,她回來又將小友接回,這自然使得凜子與牧生的收養計劃不得不暫停,但廣美卻也受了小友及牧生極大的訓斥,廣美最後當然必須去面對現實,影片中,以廣美去探視她住在養老院的母親,來呈現她未來的正向。

  很多人都有個問題,為何出生為男人,但卻一心想當女人?而有的出生為女人,卻一心想當男人?這可能是其中的基因或賀爾蒙出了問題,但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若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應該可以給個明確的方向。

  人之所以投胎為男或女,那是本有阿賴耶識的業識種子來決定。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也就是世間法其實都是由心意識的決定而存在的。譬如你面前有一件三千萬的玉石雕刻,那是因為你白天醒著,由意識了知並喜愛這項寶貝。但若晚上睡覺進入正眠位,其實那件寶物就已經消息了,直到第二天醒來,你才以意識認為你擁有這些寶物。

  有些人在累世當女人,受到了極度的寵愛與慾樂,於是在阿賴耶識便流注了這些當女人的種子,但這世的業緣卻是必須成為男人,因此就會像凜子這般,擁有男人身,但卻有當女人的慾望。反之有人在累世當男人,受到了男性威權的習氣,而此生卻必須成為女人,因此她就會有成為男性的渴望。

  不管真相如何,這些兩性議題是永遠存在的,既然是這個社會所必然,那我們就必須以寬容的態度來面對,畢竟這個社會是多元而精彩的。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最美的約定(채비)(The Preparation)

導演:趙英準
主演:金成均、高斗心
韓國 / 2017年 / 114分 / 普遍級
禮讚:韓國觀眾8.88分超高評價 耶誕檔期溫馨獻映
30歲的仁圭(金成均),智能水平卻像是10歲的孩子。他和母親愛春總是吵吵鬧鬧,卻又不能沒有對方…

◎ 劇情簡介     

  愛春育有一女一男,女兒已離婚,育有一女美松,而愛春的兒子仁圭雖已三十歲,但智力水平卻只有十歲,愛春要照顧一間小雜貨店,還要照顧仁圭的日常生活,她有時會覺得頭疼,在去醫院檢查之後,醫生確定是腦瘤,若不趕快開刀會有隱憂。

  
仁圭常帶著小望遠鏡去偷看幼稚園的女老師,仁圭說他想跟她做朋友,愛春決定請女老師直接向他拒絕,好讓仁圭死心。女老師告訴仁圭說她已經要結婚,但仁圭卻很高興,他認為女老師願意與他為友就讓他高興不已。

  附近的教會在路邊宣傳,這也帶給愛春無比的信念,但愛春每天早上醒來頭都非常疼,不禁讓她想起過去曾帶小孩去海邊戲水,那些往日時光似乎不會回來了,唯一要解決的是必須去面對未來,尤其她希望仁圭最少要會自己照顧自己。但要仁圭自己使用微波爐,沒想到卻引發像是閃電的火花。

  女兒在店內被債主催促還錢,最終她認為仁圭一直對家庭沒幫助,憤怒打了他一巴掌,而母親也立刻打了女兒一巴掌,因為仁圭一直無法獨自走到外面,但卻天天吵著要吃煎蛋。

  
 母親開始教仁圭如何煎蛋,仁圭很快就學會了,同時也教他要如何煮飯、坐車,並送仁圭去身障基金會學做西點麵包。

  愛春第一次帶仁圭去基金會,第一次仁圭只會四處玩,但在母親的教導下,仁圭很快就可以自行上班了。而且在學做麵包過程中,仁圭與同事都顯得更有自信,這也使得愛春更加放心。

  其實仁圭最討厭人家說他是笨蛋,那是從父親死亡時,有人這樣批評他,而在基金會的販賣店,一對男女似乎也這樣嘲弄他,仁圭憤怒與他們起衝突。

  仁圭自己做了母親最愛吃的卡士達,母親很感動,但仁圭依然會犯錯,因為他忘記要戴手套而燙傷手。但不久仁圭竟可以自己做早餐,也自行去上班。而姐姐也開始關懷自己的弟弟,何況女兒美松也很喜歡舅舅,最後愛春要仁圭帶她去海灘,在回味過往後,愛春就死在仁圭背上。

◎ 劇情分析

  每個人出生之時,其實早已註定了死亡的日期,佛學稱之為每個人的「分段生死」,而決定生死的長短,是由自己的業識種子所決定,也因此而呈現了人間的各種悲歡離合以及各種悲喜劇。

  若以常態而言,面對家人的生死比較容易應對,但若家中有仁圭這種弱智的孩子,明明是三十歲的大男人,但智力卻只有十歲,每日的起居作息都需要母親來照料,這自然增添了母親的苦痛與負擔。

  其實沒有父母願意自己的下一代與常人有異,但當孩子出生後,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這種事以世俗的目光來解釋,也只能用業識因緣來詮釋,而這業識因緣究竟如何產生?當然是前世或更多劫以前,彼此曾經有過的恩怨。廣告詞有一句:「出來吃總是要還的。」其實某種角度也相當程度解釋了業緣的問題。

  每個人的本心都是清淨性與空相心,如果單獨存在,那就是涅槃的存在,但當真心開始有流注種子產生時,就會投胎在三界之中,譬如在人間,每個人便有了「色、受、想、行、識」的五蘊,而在世間的存在其實都充滿了善惡的抉擇。

  善惡其實就是好或惡的選擇,譬如買蘋果,你會想挑一顆比較大又漂亮的,因為一樣的價錢,似乎沒有理由選擇色相難看的蘋果。這種抉擇只會養成習氣種子,也就是每個人的個性甚至是個人長相。

  若果遇上對他人有影響的抉擇,這就有可能會種下業識種子,而這些種子存在本心阿賴耶識之中,只待緣熟就必須相互償債。

  如果了解這些訊息,也在今生有了這種業識償報,那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呢?愛春的態度就是非常正確的,她只有承受,也正是償還業果的時刻,如果是過去欠人家的,為何不在這一世中償還。

  仁圭的姐姐在事業走下坡時,不免遷怒自己弱智的弟弟,這當然是錯誤的決定,所幸在母親的感悟下,慢慢調整了自己的觀點。而這也是一種示範,讓人們在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時,如何從中改變自己的想法,並適當地解決應該面對的窘境。

  讓仁圭去學得一技之長,成為一名麵包師傅,不但能自給自足,還能讓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

  愛春是個相當細心的母親,她也注意到仁圭的生理狀況,仁圭的身體是一名男人,他也有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在影片中這個部份是有意輕輕帶過,因為認真探索這個問題,反而會讓情節落入泥淖中,但多少也對這個問題有了交代,與幼稚園女老師能夠當好朋友,就足以讓仁圭高興的老半天,但以仁圭的思惟角度,他會是如何看待「好朋友」這個身份呢?

  愛春怠慢了自己的病情,但卻費盡全力安排仁圭的日後一切日常的對應,終於讓仁圭可以應付自如,就像一般男人能夠對生活應付自如。要完成這些舉措,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但愛春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最終在旁邊的人也都開始有了新的認知,於是就如愛春的預料一樣,仁圭終於能夠自立了。

  愛春最終因失去開刀的時機而失去了生命,但她卻沒有遺憾,因為她最掛心的兒子,不但自己能作飯煎蛋,甚至在愛春生日時,作了她最喜歡的西點,這使得愛春相當感動,因為她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仁圭在母親死後,是否就在他的人生中步上了正軌?這一點尚是值得懷疑的,但本片的主旨,是讓仁圭能夠有自己獨立生存的技能與條件,但他的改變,其實還是需要姐姐的幫助,很多生活的細節是需要家人更多的關懷,這種事實是只有當事人的家庭成員才能知曉的。

  有些人因生不出孩子而煩惱,但有人在生出孩子之後,才開始煩惱,總之人生總有不同的煩惱不斷地試煉我們,人生的困頓有時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透過解決困頓,人生便能學習並發現一些真理,於是在完成解決之道後,人就因此而獲得救贖。

  這幾乎是人性中不變的道理,有人在遇到困頓之際,就直接以逃避的方式來面對,試想愛春若以逃避的方式來對待仁圭,那這就是另一種故事了。也許愛春獲得頭部手術的成功,但她卻必須更無力地面對無自保能力的仁圭,那愛春是否因為腦部痊癒,就有了安寧的生活?答案是相當清楚的。

  「愛」是人間特有的一種神奇力量,愛春對仁圭當然也是以愛為出發點,才能夠有耐心地為兒子安排訓練一切,如果沒有這股愛的力量,愛春是無法完成這項為兒子施設的改變。

  世界上如果處處充滿了愛心,這當然會讓這個世界顯得更美麗而和善。若反之缺乏愛的力量施捨,那這個世上絕對會處處充滿憎恨與怨仇。

  不管今生我們有什麼遭遇,勇敢地面對一切吧,用愛心去應對一切,回應你的絕對是良善的氛圍,不是只有像仁圭這樣的試煉,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是一樣的。由這部電影,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可貴的真誠人性。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我就要你好好的(Thea Sharrock)

導演:西亞‧夏拉客
主演:山姆‧克萊弗(Sam Claflin)
   艾米莉亞‧克拉克(Emilia Clarke)
英國 、美國 / 2016年 / 110分 / 普遍級
禮讚:全美民選獎最受歡迎劇情類電影
義無反顧的愛情,細數虐心金句. 「你無法去改變他人 ...

◎ 劇情簡介     

  威爾‧崔納家世極佳,且又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這個晚上與女友艾莉西亞一夜溫存後,第二天欲到公司卻下大雨,女友告訴他不能騎機車,威爾遂過街欲攔計程車,沒想到卻被另一輛機車撞傷,導致脊椎受傷,頸部以下全部癱瘓。

  露意莎胸無大志,因家境困難父親失業,在咖啡店上班一上就是六年,但因咖啡店倒閉,導致她失業。所幸工作仲介推介她去照顧威爾,但威爾刻意刁難耍脾氣,使得露意莎差點幹不下去。露意莎有時會講一些有趣的事,雖然不怎麼有趣,但卻是威爾不曾經歷的。

  這一日,前女友艾莉西亞與威爾最好的同事魯柏‧柯林斯一起來探視他,但威爾一看就知道兩人已成為親密的朋友。威爾憤怒地將過去的相框全部掃落,而露意莎卻反而將相框黏好。

  露易莎發現威爾情況不對,欲找人求助,但這一日威爾之母卡蜜拉‧崔納去倫敦,其父史提芬的電話又不通,所幸復健師納森及時趕到急救,並未出事。

  露意莎無意中聽到崔納夫妻討論,欲送威爾去瑞士安樂死的一家醫院,她決定要讓威爾去體驗一些不一樣的,如賽馬買彩券,也一起去聽音樂會。露意莎穿露胸的禮服,但卻聽得如坐針氈。

  露意莎生日,威爾主動要求參加,這才知道露意莎父親失業,正是威爾公司的收購,但威爾很快就為他安排在公司當領班。也送露意莎一直想要的一雙有環節的襪子,露意莎高興得立刻穿起來,而她的男友派崔克反而生氣吃味,兩人的感情產生嫌隙。

  艾莉西亞與魯柏要結婚了,他決定要露意莎陪他去參加,兩人坐在輪椅上狂舞。派崔克原本要帶露意莎去挪威,但露意莎要陪威爾去海邊渡假,兩人關係正式告吹。而在海邊飯店中,露意莎躺在威爾身邊,也情不自禁吻了威爾。只是回來之後,威爾就自願去瑞士安樂死,露意莎憤怒離去。但經過思考後,露意莎開車去瑞士見威爾一面。

  威爾在她戶頭留下一筆錢,讓她可以去唸大學,也不必受家庭之累,露意莎從而走出自我。

◎ 劇情分析
    
  以文藝片而非美國好萊塢的重力電影,而能在台灣電影票房將近新台幣兩億元的並不太多,而本片正是其中之一,而它的製作費用也只是兩千萬美元。

  一個人的命運雖說有一定的命數,也正是大家常說的造化弄人,但突然無預警的災難降臨之際,那都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但事情或災難發生時,時間並無法倒流,當事人是如何看待與對應,就變成一種變數極大的後續。

  威爾可說是天之驕子,人長得英俊瀟灑,家境又相當富裕,在企業界又是獨當一面的CEO,何況還有一名相當美麗的女友,世界上能像威爾擁有完美一切的人少之又少,他可以說是世上的幸運兒。

  但是在大雨的早晨,卻奪走威爾的一切,一輛機車撞上了威爾,導致他的脊椎神經受損,換句話說,除了頸部到頭部以上清醒之外,頸部以下的身體全部癱瘓。

  西班牙也有一部類似的影片,一名青年因為跳水耍帥,忽略了海水已退潮,頭部碰觸海底,也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 在二十八年的歲月中,全靠大哥大嫂照料,但最終向政府要求安樂死,卻遭拒絕,於是男主角請求一名女人的幫助,替他倒了一杯氰酸鉀,在錄影機前講述了他的感受與抗議之後,用吸管喝下氰酸鉀,大約七秒鐘後就結束了他的生命。

  本片最後的結局是要求安樂死,而現在全世界就在瑞士有一家合格的安樂死機構,前一陣子台灣的籃球達人傅達仁也曾到瑞士這個機構,在第一次去時又放棄,直到第二次去時才完成安樂死的願望。

  當然安樂死在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都是不合法的,若從宗教來說,每個人會遭遇各種劫難,必然有其業識因緣,換句話說,若癱瘓在床這是業緣所致,若不承受而以逃避的方式斷然結束生命;在下一世,依然還是要輪迴承受的。這純粹是宗教的立場,現在的觀念當然有了極大的變化。人生有很多的事其實可以依仗自己的意願去完成,雖然這股風氣剛剛開始,但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來必然是會被大力推廣,也會被普遍接受。

  本片探索的並非安樂死這個議題,而是露意莎是個矮小沒有太多自己思維的女孩,但她心地善良,知道父親失業後,竟放棄繼續唸大學而去咖啡店上班。

  這部影片真正要談論的是不同立場的互融互攝,威爾與露意莎幾乎是對立性的,家境懸殊,觀念不同,另外威爾已經癱瘓,而露意莎卻是活潑直率的女孩,可以想見兩人剛見面時是如何格格不入。

  然而極度的差異其實也就是兩個人彼此的缺塊,透過彼此的交融,兩個人都發現從對方的身上有著自己的缺失,也因為如此,威爾很快與露意莎逐漸變成相互依賴的人,露意莎的一切,威爾都有一股熱烈參與的慾望,並從中學習到自己不曾參與過的;而露意莎也讓自己配合威爾的品味,雖然欣賞莫札特對露意莎是痛苦的,但露意莎卻在不適應中從而得到了薰染。

  從某種角度而言,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人,因為主僱的關係而產生了一段奇妙的感情,雖然這段感情是無解的,但兩人依然在海邊渡假飯店共渡一夜。威爾沒有其他男人的想法,但能夠與一名相知相惜的女人躺在身邊,也是他半殘的人生一種幸福。

  露意莎的想法很簡單,她一切按照自己的感覺走,她沒想到日後的問題,於是她主動吻了威爾,因為此時此刻的威爾就是相知相惜的人,但萬萬沒想到回來之後,威爾竟要去執行安樂死,這自然對露意莎是一項極大的打擊,因此她負氣地離開威爾的家。

  威爾的父母對安樂死這件事是有爭執的,但真正著墨得並不太多,威爾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只注意不讓他繼續受苦,卻忽略了人生最重大的生離死別,這一點是比較可惜的。

  露意莎回來之後似乎也想開了,因為威爾的事是無法挽回的,也許有人會渴望於等待新的醫療技術的產生,從而讓自己走上重生之路。

  但不妨從威爾的角度來思索,他除了能思考之外,全身沒有任何的感覺,這絕對不是當事人能夠想像的,他給自己訂下了一個時限,當時限一到,立刻果斷地執行原先的計劃,而這項計劃就是安樂死。

  死亡對一般人而言是不太容易預期的,除非生病在醫院透過醫生對病情的宣判,這可能是因為癌症而無法痊癒,因此能預知自己大約能活多久。當然有時也會有特異的現象,被醫生宣告活不過六個月的人,繼續又活二十多年而尚在人世的例子還是有的。

  除了這些,一般人很難能知道自己的死亡,像江丙坤在宴會中只是彎身低頭撿手機立刻暴斃,這絕對是他無法料得到的。而威爾的死亡卻是近乎自殺,只是全世界在瑞士有這麼一家合法立案的機構,於是在任何國家是違法的,在瑞士就變成了合法,只輕鬆喝一杯自己喜歡的口味藥汁,人就會在毫無感覺中死去。

  露意莎是沒有立場反對的,但這個轉折缺乏具象事件,這點也是寫劇本的人必須要注意的。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天才數學家 - 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


編導:麥特布朗(Matt Brown)
演員:戴夫帕托(Dev Patel)
   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
印度 / 2017年 / 普通級 / 108分鐘
拉馬努金是印度在過去一千年中所出的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直覺的跳躍甚至令今天的數學家感到迷惑…

◎ 劇情簡介     

  一八九八年讀小學的拉瑪努金,就在課堂上質疑老師對零的見解,但老師排不出的課程,拉瑪努金卻很快在校長面前提出了答案。校長與老師都認為拉瑪努金是一名數學天才。

  家中出租給二名大學生,拉瑪努金向他們借三角函數的書,第二天立刻可解答,使得兩名大學生相當訝異。拉瑪努金曾去看戲,裡面有納瑪卡女神,從此拉瑪努金說,所有數學答案,納瑪卡女神都會在夢中告訴他。

  由於拉瑪努金只專注在數學上,其他科目都很差,這使他無法在大學拿到獎學金,縱然學校後來通融這位數學天才,但也無法通過FA考試,無法進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這使得父親相當生氣,母親解決的方法就是為他娶了媳婦加娜基。但為了工作有收入,又必須兼顧數學的研究,幸得慕克吉爵士之助,將他安排在港務局,爵士後來發現拉瑪努金確實是天才,更提供一間單獨的房間。

  拉瑪努金將自己的研究寄到倫敦給哈迪教授,哈迪很驚訝,遂邀利特伍德一起審閱,這才決定要請拉瑪努金到劍橋大學,但根據印度教的教義,教徒是不能漂洋過海的,於是拉瑪努金在寺廟內靜坐二日,終於在夢中獲得女神納瑪卡的同意,整裝前往英國。

  拉瑪努金與加娜基約定,他一個月會寫二封信給她,但加娜基卻一直沒收到信,而加娜基寫信給丈夫的信,也全被母親科瑪拉暗中扣押,丈夫恩那也無可奈何。

  乏人照料生活的拉瑪努金,雖然在數學上有更多的進展,但身體也愈來愈虛弱,但最終他還是經過許多困擾,並在哈迪的推介下,進入三一學院,成為464位頂尖的會員,每個月都有豐富的收入。但為了病情,哈迪還是建議他回到印度養病。

  回到家鄉,發現很多人來迎接他,而以前的校長也已經瘋了。加娜基從娘家趕來,雙方才誤會冰釋,但母親的解釋,卻是怕加娜基會影響拉瑪努金研究數學的熱情。此時拉瑪努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但他依然努力不懈,一九二0年,他終於寫出「模擬德爾塔函數」,寄給哈迪,而這個理論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才被證實。

◎ 劇情分析

  斯里尼瓦瑟‧拉瑪努金生於一八八七年,卒於一九二0年,是亞洲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他提出的理論都是超前的,但他自己卻不喜歡作證明,問題是他的理論在事後被證明是正確的,因此尚有很多未被證明的公式,便引燃更多人的研究,在一九九七年的「拉瑪努金期刊」之創立就是個明證,這期刊是專門用來發表有關「受到拉瑪努金影響的數學領域」的研究論文。

  數學是由數字所構成,而數字究竟是誰發明的?小川陽子在「博士熱愛的算式」中給了答案。數字一直在那兒,等待人們去發現它。這樣的講法似乎很哲學,但宇宙萬物最終絕對不會脫離實相,物理與天文研究的終極,不就發展出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又是與佛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

  拉瑪努金是個天才,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但他說能夠思索出這些程式,是因為在夢中,印度的女神納瑪卡在夢中向他指示的。這一點應該是見仁見智。首先人在入夢時,若是睡得很沉,當然就沒有夢境,但其實睡覺時,人的第七識末那是一直面對法塵的,若是睡得沉便無法在夢中法塵境界。

  一般而言,末那所面對的法塵,其實並不一定是這一世的過往,也許是上一輩子曾經歷的事;也許更遠的好幾劫以前的曾經過往。有趣的是,我們在夢中並無法見到自己的外形,只以「我」的主體性面對夢中的一切。但在夢中的一切,似乎都是荒謬而無厘頭的,很多在醒後覺得不合理的情況,在醒後不禁會啞然失笑,但卻很少人會去解釋這種現象。

  其實人在夢中的情況,與人死亡之後是完全一樣的。人活在世上,因為每個有情都有生命實際,也就是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在沒有境界的境界中,俗稱「涅槃」, 但在有一天因緣時節中,如來藏阿賴耶識(即第八識)生出了流注種子,於是有情便生出第七識末那識去投胎而出生。

  在母胎中,是由作決定的第七識末那識,帶第八識去投胎,而其根據當然是由藏在阿賴耶識中的各種業識種子,來決定自己的因緣父母,以及自己的長相,甚至是此生的命運業緣。

  而人之所以能夠靈活地活在世上,是因為在母胎內已有第八識與第七識(又稱為意根),而第八識會藉母親提供的四大(地、水、火、風)為養份,開始生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以上為色法)再加上原有的第七識末那意根(心法),合稱為六根。

  當嬰兒出生時,六根會碰觸外六塵,即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在相對的十二種現象,阿含經稱為「十二處」,而在根與塵相接觸之處,則會產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與六根加六塵便合稱十八界。二來法也稱為五蘊,而為何十八界與五蘊皆空?又稱緣起性空?真正的緣由正是十八界與五蘊都是由自己的「實相心」如來藏所出生,故說緣起性空,但只談緣起性空,卻容易落入六識論中,修行之人應從緣起性空的緣去追索與領納第八識的空相與空性。

  前面提到人死亡與睡覺時一樣,因為只剩第七識與第八識,但因為白天有意識相佐,意識負責思想、分析、歸納、辯證。但若無第七識末那的作用(做決定、思量性、攀緣性)來輔助,每個人都會活得不自在的。因此在夢中失去了意識,只剩末那七識面對如此龐大的法塵,七識分辨的能力就顯得笨拙,若有六識意識幫忙,就可以分析清楚,但此時這個人一定是醒過來了。

  死亡也是如此,台灣俗語常說「死人憨直」正是這個道理。但死亡後會在阿賴耶識主導下生出中陰身,中陰身有七天的壽命,但死亡後會生出第二中陰身,最多七次,故民間有做七七的法會,因為亡者最慢會在四十九天後再去投胎。

  提供唯識學的觀念,是為了說明天才從何而來,像莫札特四歲會寫室內協奏曲,七歲寫交響樂,十二歲會寫歌劇,這表示莫札特是天人再來,他的任務是為這個世界提供更美妙的心靈樂章。

  拉瑪努金必定也是多劫之前的數學專家,他的再來,提前了世界對數學有了較先進的觀念,因此晚上會在夢境中由女神提供他答案,似乎只有這樣的說法才是正確的,否則會削弱拉瑪努金的神奇貢獻。

  事實上一個人被稱為聖賢,一定是由他自己從內心而發,而這一切都與自己的阿賴耶識有關。數學是科學的根本,但卻是世間法,而縱然從以前一直浸淫在數學之中,而了知一切真相,但這些依然是世間法。但阿賴耶識卻永遠是出世間法,只是因為每個人在每一世,都會因為抉擇而種下善或惡的清淨與染污種子,於是有情便如此不斷地輪迴下去。

  為何拉瑪努金會有女神來告知答案?其實是他自己把過去的煩惱種子再度揚起,於是在此生中展現了一種示現、一種引導。每個有情來到世間,其實都有其任務的,有時我們會知道,但大部份都是不在意地過完一生,但其究竟目的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請看著我(ちょき)(Eyes on ME)

導演:金井純一
主演:增田璃子、吉澤悠
日本 / 96分 / 2016年 / 普遍級
直人是喜歡咖啡和黑膠唱片的店長理髮師,妻子則是在美容院二樓開設教室的書法老師…

◎ 劇情簡介     

  直人與妻子京子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直人在樓下開設美容院,二樓則由京子開設書法補習班。在當時有一名小女孩早希甚得京子喜愛,沒想到京子在四十歲左右因病而去世。

  直人在五年中,一直無法從妻子的死亡陰影中走出,這一天直人接到早希的電話,表示要來看京子,直人告知其妻已經身亡,但早希還是由同學小茜帶領她前來探視,原來早希已成為全盲的高中生,而小茜則是一名弱視者。

  秉持過去的叫法,早希還是稱呼直人為「剪刀先生」,雖然看不見,早希還是參觀了京子留下的書法作品「凜」,早希表示學校換了一名女老師,聲音很像京子,所以才會急切地想來看京子,沒想到京子已經過世。直人向朋友借了一輛車子,載她們回和歌山的盲人學校。

  兩人繼續保持聯絡,為了去接她,直人騎機車去,但早希因為恐懼而不敢搭乘,不得已只好搭公車。這一回,直人替早希剪頭髮,問她要什麼髮型,早希表示要剪成京子一樣的髮型。

  早希似乎心情很痛苦,在練習毛筆字時,竟然哭了,而更令她痛苦的原因,則是她母親之前對她家暴,在重擊下才使她失明。如今她的母親又入獄了,她因此提出一個疑問:「想見面不能見面;不想見面又常見面,到底那一種較難受?」

  直人喜歡喝茶之外,也喜歡聽黑膠唱片。這一回,他再去探視早希,終於答應坐上他的機車,戴著碩大的安全帽,腦海中有著無盡的想法。

  終於來洗頭的婦人有了閒言閒語;而早希也帶自己做的三明治給直人享用,兩人去參觀海豚,也為彼此照相,並到一家佛寺去寫願望。原來以前京子帶她來寺廟,也寫上願早希一切幸福。但這一回卻找不到那張紙條。

  小茜因嫉妒而偷藏早希的手機,這使得早希相當狼狽,好幾次陰錯陽差而無法聯繫,而學校也表示,明年畢業後,必須與母親同住。而直人自己上佛寺,看見早希竟一人費盡千辛萬苦而上佛寺,寫了「繪馬」:「願直人一切幸福」, 於是直人買了一輛車,也正式邀請早希在畢業後,兩人能住一起,他為人理髮,早希則為客人按摩。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有關視障者尋求愛情的故事。

  早希因為母親性情暴烈,在她小時候對她施暴,導致早希視力全失,不得不進入和歌山的盲人學校就讀。影片中並未談及,早希剛剛失去視力時的痛苦與不適應,但從明眼人瞬間變成視障者,這個衝擊是相當強烈的。從此她住在學校,不再與母親一起。雖然母親後來因案而再度入獄,但也使她暫時脫離恐怖的夢饜。

  影片開始時,早希已經能適應學校的生活,也能以點字版閱讀,對於學校的教導與日常生活,她適應的非常好,只是她的生命過程中,似乎只有書法老師京子與她的先生「剪刀先生」。

  高中二年級,似乎也開始有著男女交往的迷思,但除了小時候對剪刀先生的印象之外,似乎就不曾有過其他男人的影子殘留在腦海當中。

  早希主動打電話要找京子,這是值得探索的,因為她並不知道京子已經死了五年,這也表示直人夫妻也不知道,早希受到母親霸凌而失去視力。雙方見面時竟呈現如此不堪的人生囧境,似乎也只能怪世事無常了。

  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早希要結交男友並非不可能,只是她開始懂事後,所見的人、事、物實在有限,因此她只有封閉自己,讓自己活在屬於自己的黑暗世界。

  這種感覺,導演用了一個極佳的映象畫面,那就是那頂碩大無比的安全帽。早希的內心世界應該就是這樣吧?自己被困在一個硬殼中,無法動彈,唯一的動力是來自直人的機車駕駛。

  人的命運也許很複雜,但當掉入深淵而無法動彈之際,還會有什麼仰望?早希似乎完全喪失了活下去的動能,除了學校的教學之外,應該只剩下來自直人的溫度了。因此在海灘行走時,她主動表示要牽直人的手。

  一般人行走在海灘上,應該是最安全的所在,又寬又廣的海灘沒有任何阻礙物。但對視障者而言,反而令人忐忑不安,這也許反而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因此對待視障者,除了同理心之外,尚須一份更細緻而更關懷的體貼之心,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小時候,京子曾帶早希到佛寺,也留下了一張祝福之語,寫著:願早希一切美好。多年後早希與直人想要找到這一張紙條,那是不可能的。但也因為如此,早希以身為視障者,獨自以白手杖自行回到禪寺,並為直人寫下祝福的話,但這一切都是她獨自完成的。

  正因為手機被惡意藏起來,她不顧跌倒的傷痛,毅然決然回到禪寺,這大大地感動了直人。如果一名視障者能以感激的心情如此待他,那直人應該要用什麼態度回應她呢?

  高中二年級算是未成年,直人與早希的互動,慢慢引起了閒言閒語。一名中年婦女郁美也不時諷刺直人,雖然她是單身,為何閒言閒語不會發生在她身上,甚至抱怨男大女小的結合,社會不會有什麼指責,若是女大男小,那必定鬧得滿城風雨,郁美感嘆,這種社會風氣實在讓男人賺到了。

  其實台灣近年,也有更多女大男小的結合,這說明傳統的觀念一直在變化,沒有對或錯的問題,只有感情是否交織的問題。在外國,也曾有過六十多歲的阿嬤,嫁給二十歲左右的小伙子。剛開始,聽說婚姻美滿,但後續就沒有其他的消息了。

  就連直人的好友也對他提出警告,畢竟社會的輿論是不能忽略的。直人否認了,但他的內心卻是極度矛盾的,難道他自己真的沒有動情嗎?

  這種淡如水的影片與故事,其實是很難詮釋的,也就是沒有任何衝擊的大事件,男女的感情世界又是如此的含蓄,對一名編劇甚至導演而言,都是相當困難的。但金井純一能將這麼清淡的題材拍成動人心弦的影片,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台灣面對視障者的體材,大部份以記錄片來處理,紀錄片當然也有其表現的另一個面向與層次,但戲劇節目在透過精密的安排,當然也就會更加吸引人了。

  直人在妻子逝世五年後,依然以單調的生活來表現對京子的懷念。就連京子的母親也看不下去,希望把京子的相片拿到她那兒,因為這樣對直人也較沒有負擔,尤其當她看見直人與早希在家中見面時,遂假意入內上香,但卻偷偷帶走京子的相片與神主牌。

  其實這也很容易解決,只要再分靈另一面的神主牌,不就解決?只是由自己的母親為女兒上香,在情理上,似乎有些令人困擾的事會被討論。

  然而這似乎真的是直人的魔咒,畢竟人死不能復生,眼前又有一位亟需人照料的視障者,何況早希也是京子心中最疼愛的孩子。只是沒想到,後面會發展成早希取代了京子的地位。

  也許你不同意這個結局,但不能否定,早希目盲的那種無助又無辜的表情,其實是很吸睛的。也因為如此,使得這部影片就更具可看性了。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波希米雅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

主演: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

   露西‧波頓(Lucy Boynton)

美國 / 2017 / 138 / 保護級

禮讚:榮獲91屆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混音、最佳剪輯、最佳男主角
劇情主要描述英國搖滾樂團皇后樂團以及該團主唱佛萊迪·墨裘瑞於1970年加入樂團後的 ...

◎ 劇情簡介     

  佛萊迪‧墨裘瑞早年隨父母從巴基斯坦移民英國,平常在倫敦希斯洛機場擔任行李服務員,也在倫敦的一所大學修讀藝術,夜晚則喜歡到夜店聽樂團演奏。

  這晚他欣賞完「微笑」樂團演奏後,想過去跟他們聊聊,在走廊上遇見了瑪莉‧奧斯丁,在她指引下,找到微笑樂團的吉他手布萊恩‧梅以及鼓手羅傑‧泰勒。雖然佛萊迪對他們讚揚有加,但他們的主唱提姆‧史塔菲剛剛宣佈退出,佛萊迪毛遂自薦,當場展露歌唱天賦,於是開始佛萊迪的樂團生涯。

  佛萊迪對瑪莉念念不忘,遂到她工作的服飾店BiBa找她,兩人開始交往以致最後同居。

  樂團再加入了貝斯手約翰‧迪肯,於是正式成立「皇后」搖滾樂團,開始在各地酒吧與學校演出,為了讓樂團可以走得更遠,他們考慮錄製專輯,但經費不夠,只好把麵包車賣掉。在錄音時,百代唱片的代表,被他們特殊的風格打動,於是與樂團簽了約。

  樂團因唱片而成名,再度跟經紀人約翰‧里德簽約,隨即跟EMI唱片簽訂合同,而約翰‧里德的助手保羅‧普蘭特,也變成皇后樂團的總務管理,樂團在唱紅了killer Queen之後,佛萊迪遂與瑪莉訂婚,但也在此時,佛萊迪也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取向。

  一九七五年,皇后樂團錄製了他們的第四張專輯「歌劇之夜」,但百代唱片的執行長雷‧福斯特,拒絕把長達六分鐘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專輯的主打單曲,於是樂團與百代唱片解約。而「波西米亞狂想曲」透過電台主持人肯尼‧艾佛瑞特在廣播節目中首播,成為紅極一時的金曲。樂團也隨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唱,而佛萊迪也與經紀人助理保羅‧普蘭特發生同性之戀,雖然佛萊迪向瑪莉坦承是雙性戀,但瑪莉與佛萊迪決定分手。

  而在一次豪華派對中,佛萊迪又愛上了服務員吉姆‧赫頓。吉姆告訴佛萊迪,若他學會自己愛自己時,他便會回來找他。佛萊迪自己與哥倫比亞簽訂了一份四百萬美元的個人合約,樂團便面臨解散。而當懷有身孕的瑪莉告之溫布利球場要舉行「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時,佛萊迪才發現保羅刻意隱瞞,憤怒的佛萊迪遂與保羅斷絕關係。

  佛萊迪返回倫敦,懇求樂團的成員以及新任經紀人吉姆‧畢奇的原諒,而得以參加慈善演唱會的壓軸。而此時佛萊迪也坦承自己得了愛滋病。在演唱會前,佛萊迪與赫頓和瑪莉重逢,也與家人聯繫上,臨別前他向父親表示,他永遠謹記拜火教的格言:「善意、善言、善行」。

  演唱會中,樂團表演了多首金唱片的歌曲,如「波西米亞狂想曲」、「收音機呱呱」、「錘擊墜落」、「我們是冠軍」,獲得空前成功,也使得演唱會募款踴躍。而佛萊迪‧墨裘瑞於一九九一年十月廿四日逝世,享年45歲。

◎ 劇情分析

  西元一九六0年代到八0年代,是美國搖滾樂大放異彩的時刻,這段時期,年青人從保守主義走出,開始擁抱自由主義,他們極度的放任,將身心投注在音樂、毒品的放縱中,尤其當時的性氾濫,也導致愛滋病大舉侵襲,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甚至有世界末日的惶恐。

  最早由英國到美國發展的「披頭四」,成為年輕人崇拜模仿的對象,這徹底解構了原本的普世價值觀。之所以有這樣的突變與新思維,當然是受到外在環境與國際局勢發展的影響。其中幾樣較為引人注目與研究的是越戰問題,因此延伸了一系列的反戰示威。第二是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暗殺,以及金恩博士因黑人平權運動,也導致被暗殺。而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亦以參議員之姿遭到槍殺。

  這一連串的衝擊,全反映在歌詞上,透過搖滾樂的吶喊,呼喊出年輕人何去何從的苦悶。在尋找不到出路的同時,只有暫時寄望在音樂與毒品中,從而以雜交的方式,宣洩他們心中的不安與惶恐。

  在眾多樂團中,皇后樂團是在七0年代才成軍,但因為主唱佛萊迪相當獨特的嗓音,很快讓皇后樂團在世界的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本片是許多音樂傳記戲劇電影中,相當成功的作品。以該樂團專輯唱片的一首主打歌「波西米亞狂想曲」為片名,是相當成功的策略。

  這首六分多鐘的音樂,因為太長而被唱片公司回絕,於是樂團在解約後,從電台播放,這不僅引燃更多的好奇者,也為皇后樂團開闢新路徑,尤其後面的創作,混入了歌劇、舞台各種元素,使得搖滾樂顯得更加多元,也開創了更寬廣的表演空間。

  主唱佛萊迪是巴基斯坦裔的英國人,家中二老都是非常虔誠的拜火教徒,但自從他加入樂團之後,與家中幾乎是斷絕關係的,一直到最後,參加了倫敦溫布利球場「拯救生命演唱會」的募款演出,算是為皇后樂團或佛萊迪個人尋求到生命的救贖。

  佛萊迪的性取向,在當時一直是記者最熱衷追索的,他原本愛上瑪莉,兩人甚至訂了婚,但慢慢地佛萊迪坦承他的性取向,瑪莉確定她所愛的人是同性戀時便毅然決然離開他。

  在台灣,同性戀的議題已經被社會普遍接納,但在當時愛滋病並沒有雞尾酒療法,大都是不治之症,故不被社會所接納。要知道,美國也是到一九九0年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才開始有了改變,從「費城」這部電影可看出端倪,但卻又必須再經過十三年,李安拍了「斷背山」,才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

  在美國,其實是一個相當保守的國家,他們以宗教立國,比起台灣而言,對同性戀的議題是更加保守的。「波」片也因此必須尋求近乎「和解」的方式,讓佛萊迪在生命末期,有讓大眾能接受的共識。

  事實上,佛萊迪可能太過放縱自己,因此曾經與他有過一段情的吉姆‧赫頓才會告訴他,「等他懂得怎麼愛自己時,他自然會回來找他。」這就說明了佛萊迪像陷入一個深坑而無法自拔,他忽略了不管同性或異性之戀,任何人都必須要尊重對方,愛護對方的,一個不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怎麼懂得愛護別人?

  與佛萊迪相處最久的,應該是經紀人助理保羅‧普蘭特,但保羅也是一名相當自私的人,他刻意隱瞞募款音樂會的事實,佛萊迪憤怒與他分手後,保羅也不甘示弱地報復,不斷地向記者公開佛萊迪的性騷擾行為,這使得佛萊迪身陷困境,因為只要有記者會,記者的提問一定與性騷擾有關,這讓佛萊迪陷入另一種困境,更何況也在此時,他發現自己得了愛滋病。

  「波」片的導演,一直不願意被界定在「音樂傳記」的領域,他提出聲明,謂「波」片是一部電影。演員也一再改變,最終才由雷米‧馬利克飾演佛萊迪,女主角露西‧波頓也是經過多次徵選才定案。因此本片的製作過程,幾乎進行了三年。最後的演唱會,完全以3D技術完成,在這之前,也動員了一百多人重建當年的場地。

  「皇后樂團」在世界搖滾樂團中,已經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他們得過多張的金唱片,其成績是傲視群雄的,只可惜佛萊迪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了自己個人合約,這意味著他背叛了樂團,以個人操守而言,他的道德是值得批判的。雖然後來他向樂團道歉,也向眾人伸出良善之手,使得皇后樂團得以在音樂會中壓軸,而成為皇后樂團最亮麗的演出。

本能寺大飯店(ほんのうじホテル)(Honnoji Hotel)

導演:鈴木雅之
主演:綾瀨遙、堤真一
日本 / 119分 / 2015年 / 普遍級
女主角綾瀨遙所穿越的時空是在1582年時著名的本能寺之變前一日,日本當時正處於戰國時代重要的分水嶺…

◎ 劇情簡介     

  倉木繭子失業之後,答應男友恭一的求婚,她到京都準備與恭一的父母見面。無奈在預訂飯店時出了問題,繭子只好重新找到一家本能寺大飯店,而在入住之前,繭子發現一家古老的糖果店,遂買了一包金平糖。

  有趣的是,當繭子咬了一口金平糖,再配合櫃檯上的呼叫鈴聲時,繭子就會從電梯中進去,並進入一五八二年六月一日的日本戰國時代。

  繭子首先遇見織田信長的貼身侍衛森蘭丸。對於來自未來的繭子,森蘭丸感到不可思議,但因胃疼,吃了繭子的胃藥之後,很快有了改善。森蘭丸告訴繭子,他的主子織田信長是一名冷酷無情的惡魔。

  果然島井宗室雖收藏了有名的「楢柴肩衝」,但卻死也不肯獻出這個茶罐,織田正要發作,繭子卻突然冒出,大聲指責織田的不是,織田下令逮捕,所幸繭子及時奔向電梯,而回到了現代。

  繭子的遭遇無法告訴任何人,但她明知歷史記載,織田信長將會在本能寺遭受他的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整座本能寺也會付之一炬,最後卻找不到織田信長的屍體。於是她心生不忍,想再度回去那個年代,通知信長將遭遇的事,並希望他能及早防範或逃走。

  繭子又咬了金平糖,而正巧又有人按了呼叫鈴,於是繭子又回到了古代。這一回,織田反而對繭子有不一樣的看法,尤其繭子遺留下來一張婚姻介紹的DM,彩色的男女散發燦爛的笑容,織田問未來的日本人都是如此的快樂嗎?繭子也對應的表示:她不解為何織田與手下在同一空間中都沒有笑容?

  織田帶繭子到京都的街道視察,並在繭子的慫恿下,也加入了踢木球的遊戲,沒想到織田也是個中高手。織田告知,若將來統一天下,他希望國家是和平的,繭子力勸織田趕快離去,以免遭遇毒手。但織田卻因此有了決定,他不願逃走,情願切腹自殺。

  繭子回到現在,得知恭一的父親在母親亡故後,繼續舉行金婚,並宣佈經營多年的吉綱料亭宣佈停業,而恭一也因自己未尊重別人而與繭子解除了婚約。

◎ 劇情分析

  日本戰國時代是群雄併起的紛亂局面,雖然分裂成很多的勢力相互制衡,但比較出名,而也得以在歷史上被提及討論的,應該是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以當時的雄才策略與膽識而言,武田信玄是相當被看好的一方,但卻在一次意外中,被圍攻的城牆士兵,好奇地放了一槍,沒想到正好打中武田信玄。

  武田的部將暗中撤兵,也不公佈死訊,偷偷地將武田信玄沉入湖中,從此武田家便式微,並最終被他國消滅。而天下在織田信長出現後,勢如破竹的兵力,很快就要一統天下,只剩毛利氏、北條氏與上杉氏需要討伐。而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都臣服在織田的麾下。

  眼看著就要統一天下了,織田信長只帶了一百多名士兵入住本能寺,沒想到卻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叛變,光秀帶一萬多人攻入本能寺,並將本能寺焚毀,歷史上記載,在戰役之後,始終沒有找到織田信長的屍體。這段始終找不到答案的叛變,歷史上稱之為「本能寺之變」。

  本片這一段歷史公案,以奇幻文學的角度,將過去與現代的不同思維相融並置,從而探索生活的態度。其中恭一的父親,在鴨川旁開了一家高級的料亭,但卻從未告知自己的兒子,這意味著家業不一定是要傳承,擴大而言,一個明君應該有治世的雅量,只求自己的一生是否能為社會民生帶來更繁榮與安定的生活, 其他就不必有太多的考量,譬如要如何把這個王國傳承給下一代。

  恭一的父親曾問繭子,有什麼夢想或者是想做的事?最後面對繭子沒什麼主見的回答,直接了當地說:「我不是問妳能做什麼,是問妳想做什麼?」

  這幾句對白,其實已經把主題呈現出來。人從出生到死亡,是否每個過程都是由自己決定?而這份決定,是否源自於自己內心所契入的喜悅?如果只是隨波逐流,那也只是依業識而行,並沒有新的生命創意,這也只能算是應付今生的習氣業緣罷了。

  恭一父親是個有主見的人,他創立了高級料亭,也就如一個國家在他的統治之下,呈現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等到他與妻子金婚之際,便宣佈結束營業。很多人一定會問,這麼優雅的料亭,為何不傳承給自己的兒子恭一?這個決定,其實也正是織田信長最後的結局。

  織田信長問繭子,以後的日本,人們都是像DM當中的男女充滿著微笑?如果他被叛變而導致死亡,這也意味著天下日後由別人統治,暫且不論其過程,但最終這種微笑安樂的世界,不就是他的理想嗎?

  如果織田信長聽信繭子的話,而先行逃竄,那歷史將會改寫,屆時天下的男女,是否會如DM中的男女一樣,充滿歡悅與微笑?若是否定的,那豈不是違背此刻自己的雄心壯志。所以繭子雖然洩露天機,告訴織田信長未來會發生的事, 他反而因為一張DM而決定符合歷史的命運。

  如果是這樣,那織田信長有否可能不是切腹自殺,而是遁入山林,從此不管天下事物,因為他的一生已經完結,這樣的推論,就更能解釋,為何在本能寺被焚毀後,找不到織田信長的屍體。而促動織田信長不願改變歷史的原因,竟然是來自一張現代的彩色DM。

  如此便必須探究在車站前發DM的男子,這名男子送出的DM幾乎全被丟在地上,唯獨繭子將DM收入皮包中,而這名男子此時才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這名男子算是掌握歷史命運之神。換句話說,必須由現代送去一張婚姻交友的DM,才能改變織田信長的想法,而使得歷史不會離開既定的軌跡;反之若沒有送去DM,那織田信長是否會如歷史一般,消失在本能寺?

  繭子在片中是一名相當弱勢的人,她的公司剛剛倒閉,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男友恭一認為,這樣兩個人正好可以結婚了。如果真的是如此,那繭子就顯得相當平庸了。女人不知道該做什麼?因此只有朝婚姻一途前進,男友認為如此,繭子也沒主見地認為如此,於是這就很踏實地指出新女性主義的觀點。

  其實這些觀點,是不應該存在女人或男人之分,統而言之,就是「人」的角度。在每天看待的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做無盡的分別,而這種分別也只是在「善惡」的分別執取,善代表的是好的一面,惡代表的是較差的一面,譬如買蘋果,總是要挑自己認為滿意的,如此謂之為善惡之別。

  然而這樣的抉擇,也只是在日常的思惟,並無法產生因為自我的見地之發揚光大,從中悟取新的思維,並努力而確實地實踐,這樣才多少有些符合「存在主義」的思想,雖然存在主義也不是究竟的理念與主張。

  奇幻文學在這幾年因受到電動玩具的影響,似乎有更為擴大的趨勢。但奇幻終是奇幻,若無文本立足,也只是另類的電動玩具。

  「本」片的弦外之音其實有著編劇學中的「蛇吞尾巴」理論,也把歷史人物重新做了一番新的詮釋。這一點是值得讚嘆的,至於過去與現代時空的連結,是必須要有設計的,設計得好壞是增添戲劇情節,也會引起觀眾的興味,這一點由觀眾自行判斷了。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風箏孩子王(GATTU)

編導:拉珍‧柯薩(Rajan Khosa)
演員:穆罕默德‧薩瑪德(Mohammad Samad)
   奈瑞許‧庫瑪(Naresh Kumar)
印度 / 2012年 / 普通級 / 85分鐘
禮讚:2012紐約印度影展最佳影片宇最佳童星
   2012洛杉磯印度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與評審特別推薦
   2012柏林影展新生代兒童單元(Generation KPlus) 最佳影片
   2012入圍多倫多影展-兒童單元(Kids Public Programme)
   2012獲邀參加金馬影展
以印度藍天為舞台背景決鬥;以文盲貧童為人生之旅啟航。引領我們在心疼中擁抱夢想;在黑暗中看見希望!…

◎ 劇情簡介     

  葛圖是一名孤兒,從小就被從事垃圾回收的阿尼斯收養,同時被收養的還有一名年紀較大的科林。阿尼斯收養他們,當然是要他們每天替他工作,至於到學校唸書,那是屬於有錢人家的事,葛圖實際上也不曾想過,是否要上學這件事。

  葛圖生活在印度這個小鎮魯基,這兒非常流行放風箏,葛圖自然也會參與,尤其天空上始終有一個黑色的風箏,從來無人能打敗他,也沒有人知道是誰放的這面風箏,大家都稱這風箏為「卡里」。

  卡里似乎成為眾人想擊敗的對象,每次挑戰它,始終都會被糾纏而斷了繩線並墜落在地,這使得賣風箏的拉賴生意好得不得了。

  葛圖從阿尼斯那兒偷了五十元,因為要大一點的風箏,以及更堅韌的繩線,一共需要六十五元,葛圖殺價至五十元成交,並暫時將那面有顆星星的大風箏,先寄放在拉賴的店裡。

  接著他必須選擇一個制高點,如此才能佔盡優勢以便打敗卡里。看來看去,魯基這個地方,最佳的放風箏地點,是在學校的屋頂。但他不是學生,當然不能進到學校,於是他又偷了別人的校服,然後利用學校有交換學生的機會,混入了學校。

  葛圖沒念過書,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老師在教什麼,也不知道那一本課本。而且他的鞋子跟別人不一樣,也奇髒無比。這件事很快被隔壁同學明琪發現了,她聯絡麻努吉及另一名同學圍住他。走投無路的葛圖,只好謊稱他是情報人員,故意混入學校,因為恐怖份子已經混入學校,而他必須放風箏通知他的上司。

  於是這三名同學很快成為他的部下,不但幫他去風箏店取回風箏,並且要在星期六校長離開學校時,騙過警衛,以便能打開通往屋頂的通路。

  一切似乎都就緒了,葛圖終於在屋頂,用星星圖案的風箏打敗卡里,但卻也被校長發現了。葛圖在全校學生面前坦承自己的錯誤,但卻獲得校長許可到校就讀,原來放卡里風箏的人正是校長。

◎ 劇情分析

  放風箏,是小時候相當吸引小孩的活動,很多小朋友在大人的教導下,將竹子削成細條狀,再黏貼一些紙,大都是報紙,然後再黏上一條長長的尾巴,再接上長線,於是風箏就完成了。

  有時候,因為木條的粗細不同,或是兩邊不平衡,導致自己作的風箏飛不上天空,心中難免沮喪,看到別人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心中好不羨慕,但望著自己摔落在地上的風箏,只能感到無奈。

  現在的小孩,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由工廠統一生產之後,所有的風箏保證一定能夠昇空,而且色彩鮮艷、圖案更是多樣繽紛,讓人愛不釋手,重要的是,工廠生產的風箏,不但操作容易,而且飛得更高更遠。

  今年新竹舉辦的風箏節,因當天有颱風外圍的狂風,在巨型風箏上空時, 風箏的尾巴,竟將三歲的女童,捲上高空達三十秒,隨後風勢稍緩,風箏尾巴緩緩落下,女童也平安落地。這件事,不但是台灣媒體紛紛報導,甚至在國外也以大標題報導。

  相傳墨子製造「木鳶」或「木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算算時間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了。但其實放風箏的活動,在全世界都有歷史記載。甚至也曾有某些記載,風箏被運用在戰爭上,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在印度的一個小鎮,鎮民都很喜歡放風箏,當地甚至有風箏專賣店。葛圖從小就沒有父母,被專收回收物的阿尼斯收養。要知道,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這個傳統,雖然因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後,以法律已經廢除,但在民間日常生活中,仍然普遍存在。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祭司與教師)、剎帝利(士兵與統治者)、吠舍(普通勞動者、商人、農人、工匠)、首陀羅(奴隸)。而另外一種賤民則被種姓制度排除在外,世世代代從事最污穢的工作,如處理屍體、收集垃圾、清除排泄物、屠殺動物、皮革處理等等。

  葛圖被從事回收工作的阿尼斯收養,因此他的身份是賤民,不但無法上學,每天都從事垃圾回收工作。但葛圖有一個嗜好就是放風箏。當地放風箏,還採取相互攻擊的遊戲,也就是靠著優良的風箏與高超的技術,就能將別人的風箏捲斷線,並讓風箏墜落地上。

  在這個小鎮的空中,始終被一個黑色風箏綽號「卡里」所稱霸,喜歡放風箏的人,都以擊落卡里為目標,葛圖更是其中最熱衷的。雖然無人知道放卡里風箏的人究竟是誰,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打敗它,其他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放風箏,因為資訊主義的時代,大家都沉溺到電動玩具的世界,這是一種虛擬的遊戲,但放風箏卻是讓風箏遨翔在廣闊無邊的天空,手中控制著繩線,讓自己成為一種主宰。其實若能真正體現到放風箏的真義,也算是禪宗公案的見道者。

  但若是將注意力灌注在輸贏的較量,顯然又回到世俗的層面。但這部影片是一種勵志的訴求,葛圖從來不曾上過小學,因為他是賤民,但難道葛圖心中都不曾想過要去上學嗎?其實他的內心是渴望的,但卻沒有學校會收容他,更何況他又沒有父母可提供他的學費。

  收養葛圖的阿尼斯,其實心地是相當善良的,只是他也是出身賤民,自己也不曾上過一天的課,能有一份安定的回收工作,應該已經心滿意足了。當然他也絕對不會想到,讓葛圖去學校念書,縱然他心中也暗暗讚嘆葛圖的聰明伶俐,但身為賤民,豈能有任何奢求?

  葛圖混入學校並不是為了唸書,他從來不曾有過這種想法,他只是看上了學校的屋頂,在這個制高點上放風箏,絕對是最佳位置,也是打敗「卡里」這個惡魔風箏必要的條件。

  葛圖進到學校後,才發覺有許多他從來都不曾接觸過的世界,就連課本他也不知道是那一本。但他並不在意,因為他的目的只是想上學校的屋頂。問題是,屋頂早已被鐵線網封住,而入口處也有一名警衛守著。

  就在葛圖苦思無策時,他假冒學生的身份,被女同學明琪發現了;臨危不亂的葛圖,不得不編了一個故事,說他是調查局的專員,他混入校園,是為了解決恐怖份子,而他已經發現恐怖份子,就埋伏在學校伺機而動,他必須以放風箏的方式通知他的上司。

  明琪與其他兩位男同學,立刻被葛圖吸收為手下,同時要協力助他完成上屋頂的任務,他們選擇星期六這一天,因為校長都會離開學校。同時各人都分配了任務,而共同將警衛騙離開,三人得以在屋頂放風箏。

  風箏大戰時,全校同學也注意到了,因此全部擠上屋頂。在眾人吆喝中,葛圖終於打敗了「卡里」,但此時校長也回來了。

  校長本來要處罰葛圖和其他三人,但校長卻發現葛圖不但聰明,也是誠實願意認錯的人,於是特別准許葛圖到學校上課。而阿尼斯也正式收養葛圖為兒子,畢竟兒子能上學,他似乎也不再是賤民的身份,更何況葛圖打敗的「卡里」,其實是校長放的風箏。

漫漫回家路 (Lion)

導演:葛斯‧戴維斯(Garth Davis)
主演:戴夫‧帕托(Dav Patel)
   魯妮‧瑪拉(Rooney Mara)
澳洲 / 2017年 / 118分 / 普遍級
禮讚: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
   配樂和最佳攝影、贏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印度男孩在5 歲時與母親分離,由一對遠在澳洲的夫婦收養。長大後,他決定返鄉尋根,找回原生家庭…

◎ 劇情簡介     

  薩魯年紀雖小,但卻常隨哥哥古杜,四處從垃圾堆中尋找可換食物的東西,以維持家計。雖然母親在附近搬石頭,但生活總是困難。

  這一日,薩魯堅持隨古杜外出,但卻在車站的長椅上睡著了,古杜要他在原地休息一直等他回來。但薩魯醒來後卻找不到古杜,他哭著上了一輛空列車,沒想到這列車一直前往孟加拉邦加爾各答,這已經離開他家鄉坎德瓦一千陸百公里之遠。

  趁著很多人上車,薩魯卻急急下車。在鐵軌上他遇上了一名叫諾兒的女人,不但請他吃飯,也拿橘子汽水給他喝,但當諾兒招來一名叫喇嘛的人,又見諾兒開始擦口紅,薩魯覺得情況不妙,於是趁著諾兒不注意,急急逃脫而去。薩魯撿到一隻湯匙,模仿餐廳內的男人喝湯,男人覺得訝異才將他送給警方。

  在收容所內,有東西吃也理了髮,但他看到一個叫尚迪魯的小孩,不斷地敲頭,最後尚迪魯被帶走了。有一天,薩魯被告知他將被澳洲夫婦約翰與蘇收養,於是院方便為這一群小孩,訓練簡單的英文與用餐禮節。

  蘇與約翰是相當慈祥的人,這使得薩魯開始有一個安定的居所,但一年後,這對夫婦又收養了曼托許,他也是一樣,在遇到不順遂時會用頭去敲牆壁。但這對夫妻卻能忍受,並一樣用慈悲心去對待兩個小孩。

  二十年後,薩魯念完大學,他決定去墨爾本唸旅館管理的經理人培訓。而在這裡他認識了露西,兩人有了深厚的情感。於是他帶露西回荷巴特見父母,曼托許也同桌吃飯,但席間因言語的刺激,曼托許又開始敲頭,薩魯有些憤怒,因為他不喜歡曼托許給養父母的折磨。後來薩魯向曼托許道歉,而曼托許也到船上參加捕龍蝦。

  薩魯突然很想念原生家庭,同伙建議用谷歌搜尋,但他忘了家鄉名字,只記得在車站睡覺時,有一個貯雨塔,但這使他掉入痛苦之中,最後才知道「卡斯塔萊」是寫在貯雨塔上的字,而他的家鄉其實是「加尼什塔萊」。

  薩魯終於回到老家,見到母親與妹妹夏奇拉,並得知古杜在他失蹤那天,為了找他被火車撞死。

◎ 劇情分析

  這部電影的原著「A Long Way Home」是由薩魯‧布萊爾利與加里‧巴特羅斯共同著作,根據真實的事件書寫而成,在二0一六年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跨國投資計劃拍攝而成。並在第八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配樂與最佳攝影六項提名。

  這部影片共投資一千二佰萬美元,票房總收入是一億四千萬美元,就商業影片而言,算是一次相當成功的投資案例。台灣的電影一直有往世界發展的趨勢,但投資公司或政府補助的目光焦聚,似乎以太過自我的目光作為行事標的,這也難怪始終在原地踏步。

  迷路是很多人在小時候曾有過的記憶,但台灣雖小,若不小心落入有心人的設計中,要找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相當困難的。相較於薩魯從印度坎德瓦被火車運往一千六百公里遠的西孟加拉,這個距離是台灣的四倍長,對於沒受過教育的懵懂小孩而言,是相當大的衝擊與考驗。

  薩魯遇上的諾兒是人口販子,她與合夥人收留孩子大部份是為了摘取器官,這情形在巴西似乎有很多雷同之處,原因是因為人口太多,政府的人口政策無法作有效管理,喪失幾個人根本無法發覺,而當事人縱然向上反應,但顯然也無法獲得滿意的回應。

  戲劇的主軸,隨薩魯的主觀鏡頭,不斷地往前,但反而是離他的家鄉愈來愈遠。所幸遇到一名在餐廳吃飯的青年察覺有異,將他送給警方,但因無法說出正確的家鄉地名,於是被送進了兒童收容所。

  然而這也因而中斷薩魯的流浪之旅。這個收容所,猶如薩魯的另一個母親的子宮,因為外國人的收養,使他宛如第二次投胎,而這一去又是離家鄉更遠的澳大利亞。

  蘇與約翰是一對相當奇特的夫妻,他們並非不能生育,但為何要收養國外的孩子?蘇有一段獨白,說明了:他們夫妻認為世界上的孩子已經夠多了,他們需要的是,為這個世界盡一點扶養小孩的義務,因此不但收養了薩魯,也收養了有焦躁症的曼托許。

  這種認知與人道精神是相當高超的,對於注重血緣的東方國家父母而言,是很難體悟的境界。也許日漸暴增的地球人口,解決之道,可能必須仿效蘇與約翰這對夫妻的作法,才能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但傳統倫理觀念,真的能讓這種理念得以實現嗎?

  薩魯的迷失,雖然經歷了許多艱困,但反而是他幸運的轉捩點,如果他不被澳洲這對善心的夫妻收養,他的命運可能也只是在印度鄉下的搬運石頭工人,更別說日後長大念大學讀旅館管理的課程,終於成為飯店的經理主管,並認識了女朋友露西。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態,原因當然必須歸納在印度的種姓制度。已有千年以上傳統,至今依然無法根絕的種姓制度,分別為婆羅門(祭司與教師)、剎帝利(士兵與統治者)、吠舍(普通勞動者、商人、農人、工匠)、首陀羅(奴隸),而另外一種賤民則被種姓制度排除在外,世世代代從事最污穢的工作,如處理屍體、收集垃圾、清除排泄物、屠殺動物、皮革處理等等。

  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後,種姓制度雖然在法律上被廢除,但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可看到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生活的影響。

  可以想見的是,薩魯如果一直在印度的坎德瓦,那他日後的生活絕對是可以預見的。由於這樣的對比,我們似乎可以比對出生命的奇妙之處,也就是環境對人成長過程的重要性。而這個背後的力量,絕對是國家的實力與人文素養的養成。

  以臺灣為例,在幾十年的奮鬥中,所有的小孩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但要真正達到澳洲這對夫妻的人生認知,其實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長大後的薩魯突然想起自己的原鄉,僅存的一些破碎記憶,無論如何黏貼,始終無法拼湊出完整的圖案。所幸現代科技能夠搜尋任何訊息,就連地理位置,也能從衛星的搜尋中,找到過去殘餘的圖案。

  薩魯在尋找原生家庭時,是相當焦躁與不安的,他無法把這段心思路程與人分享,因此露西只覺得,薩魯似乎失去了往昔的開朗與鬥志,兩人似乎也漸行漸遠,露西也在這個階段,獨自去了一趟紐約。

  這段戲似乎很難詮釋,使得劇情顯得有些停滯不前,也因此就成為全劇中的敗筆。因為以谷歌來搜尋,似乎是現代人都有的經驗,但除了搜尋地圖之外,就欠缺有力的具象情節。其實這一點,是編劇和導演必須自行設計的,我們無法得知原著提供了什麼情節,也許是用文字堆砌,就能滿足閱讀的意識流,但當轉換成電影之後,就必須改用電影的特質映象語言。

  歸鄉情怯,薩魯終於回到老家,見到了母親與妹妹,這也許是薩魯一生最大的期許,如今實現了,但卻也得知哥哥古杜,在他當天失蹤時,為了尋找他,不幸被火車撞死。

  幸與不幸往往一體兩面,也許那是陳年往事,但從某種角度而言,古杜的死薩魯也必須分擔一點責任的。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接線員(The Receptionist)

導演:盧謹明
主演:紀培慧、陳湘琪
臺灣 / 95分 / 2017 / 輔導級
禮讚: 台灣億萬監製、英國金獎團隊傾力製作
    金馬國際影展首映口碑沸騰
    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配角紀培慧
    金馬獎影后陳湘琪領銜主演

本片是隱喻現代年輕人的普遍處境,探討人性在現實下,是否能不迷失於金錢權利誘惑的議題…

◎ 劇情簡介     

  二00八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了全球的經濟。從台灣到英國留學的小袁(緹娜),結交了一位英國男友法蘭克,這一日法蘭克愁眉苦臉地告知,他被解僱了。

  緹娜四處找工作,但唸文學系的她似乎四處碰壁,而法蘭克也找不到工作,眼看繳房租的日子在即,緹娜經一女人提示給她一個電話,緹娜循電話找去,是一名中年婦女莉莉開的按摩院。

  雖名之為按摩院,但其實是為男人體對體的按摩,最後是口交結束。莉莉本來要緹娜接客,但為緹娜所拒,最終莉莉還是留她下來,用手機負責聯絡,並且要技巧地不能讓客人相互見面。為了活下去,緹娜勉強接了這份工作,一天賺個五十鎊,而她也繼續找尋工作,她相信絕對有機會找到工作。緹娜回去告訴法蘭克,她找到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並隨便編了一個出版社的名字。

  在按摩院內,有一名原本是旅行社經理的莎莎,她與英國男友發生關係,並生下小孩後,男人棄她不顧,遂使莎莎必須在按摩院工作,但因她年紀稍長,故生意愈來愈差,莎莎不只一次要緹娜暗中將客人轉給她。新進的一名大陸妹安娜,常常受到客人惡意對待,而來自馬來西亞的阿妹,似乎也常被客人整得病倒在床上。

  緹娜也要負責煮東西給眾人吃,這一天煮了麻油雞,但味道不佳,反倒是莎莎動手炒了幾下,加了佐料,立刻成了大家懷念的家鄉口味。

  有一天莉莉發現自己皮包的錢似乎短少,遂要搜查眾人皮包,其實真正偷錢的人是緹娜,她急忙將錢塞到安娜的皮包中,莉莉很生氣,遂將安娜趕出。提著皮箱不知何去何從的安娜在機場被逮,最後死在陸橋下。

  其實莎莎一直知道是緹娜偷錢,但卻不舉報她,因緹娜主動向她道歉。兩人為了完成安娜的遺願,替她遊覽了英國的泰晤士河。而此時,緹娜在按摩院上班的事,被法蘭克知道,並將之趕出,她只好住在按摩院內,但半夜又遇流氓來搶錢,幸好緹娜逃出,並假裝警察趕來救了眾人,傷心的緹娜最終還是回到自己故鄉六龜。

◎ 劇情分析

  二00八年雷曼兄弟引發的世界經濟崩潰,使得全世界都掉入大蕭條中,很多人因而失去了工作,從而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二0二0年其實比起二00八年的事件來的更嚴重,只是後續的問題尚未真正顯現,一般人尚無法感受到,因疫情之後即將帶來的經濟萎縮,從而百業蕭條,甚至會受到更大的倒閉潮與失業潮。

  「接線員」的故事背景,是在二00八年的倫敦,而劇中人物除了來自台灣與馬來西亞之外,尚有偷渡來英國的大陸妹。

  她們的共通點都是華人,就連老鴇莉莉也是華人,她們從事按摩工作,所謂按摩工作其實與台灣一樣,不可能純粹是按摩,更進一步的是體對體的摩擦,最終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口交;另一種則是交媾。

  影片的敘述似乎直指口交,完全沒有交媾的交待,或許是為了民族的自尊,因此止於口交,便能減輕一些罪惡感,但卻也因此失去了影片的虛構與真實的辯證。當然也就失去了許多應該呈現的質感。

  女主角緹娜去英國念文學,因此她能適應的工作似乎不多,而當一家出版社的主管原本考慮聘僱她,但發現她在按摩店上班時,立刻前往想佔她便宜,於是當文學遇上人性現實時,幾乎是潰不成軍。這是相當妙的對比與諷刺。尤其是抱著滿懷的憧憬,瞬間在卑劣人性顯現時,讓人感到更難以言喻的難堪。

  就腳色而言,莎莎反而是更為突出的,她已屆中年,故漸漸不受尋芳客的青睞。而她原本是旅行社的主管,但與英國男友有了兒子後,雖然千里迢迢尋夫而來,本以為能圓滿成立一個家庭,但男友卻不理睬,為了扶養兒子,莎莎不得不投入按摩院。

  這些相當有力道的故事,在劇情中只是一語帶過,使得原本相當立體的腳色變成相當平板,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但導演對莎莎的敘述,其實還有更令人讚嘆之處,也就是說,她明知緹娜四處偷錢,但她卻從未揭發她,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莎莎明瞭沒有錢的苦處,她隱忍至緹娜主動向她坦承偷錢的罪行。

  緹娜這個腳色,因為這個行為,而徹底在觀眾眼中被摧毀了,雖然緹娜以道歉來完結自己的罪行,但別忘了,因為她偷錢的行為嫁禍給安娜,導致安娜被莉莉趕出,而安娜是沒有身份的,而她的老家又需要她寄錢回去,於是安娜陷入近乎神經錯亂,在機場被警察逮捕。但下一個鏡頭,安娜似乎已經死亡。這之間或許被剪掉也說不定,但這種死亡卻是多了一項對緹娜的控訴。

  莎莎在緹娜要求下,兩人一起「替安娜」遊泰晤士河,因為安那一直有個心願,想去遊泰晤士河,因此這趟贖罪之旅便顯得相當諷刺了。

  基於此,緹娜這個腳色就變得相當不乾淨了,腳色的設定,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其設定應該是始終如一,雖然是為現實所困,但如此的行為導致後續令人不安的事件,便失去了敘述的準頭。

  反倒是安娜或莎莎,她們卻始終如一,從而詮釋了本身腳色的規矩。安娜就是窮,但窮得有骨氣,但在他鄉異域,卻讓來自台灣的緹娜害死了。這一點,我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心中真的相當不安。也許只是無心之過,但替安娜遊泰晤士河,這將如何對得起安娜,還有她家鄉的家人?

  莎莎在緹娜為眾人煮麻油雞時,稍微介入而加了麻油或米酒,於是屬於台灣的特殊食物,立即降伏了眾人的味蕾。這充分顯示了莎莎與緹娜的共同因子,來自故鄉的口味與記憶。這緊緊扣緊了來自台灣的心聲,也從而共同關注了每次下雨都很容易山崩成災的台灣六龜。

  六龜在高雄的山區,以前要進入六龜,必須經過好幾個山洞,而橫貫該村的水流常氾濫成災,使得六龜人苦不堪言。古時候因日本人在此開採農林產,因此造就這個地區的繁榮,倒也曾吸引很多外地人,來到六龜尋找新的契機。只是目前已經不再開採農林產,六龜便日漸失去它的往日光彩,而人口也逐漸外移。

  但家鄉畢竟是家鄉,緹娜最終還是回到六龜。這個年年遭受風災雨災摧殘的地方,還是必須要故鄉的人去經營。這猶如每個人的生命,時時刻刻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頓,應對方式難道只是逃之夭夭?

  緹娜從六龜到英國,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未免太大,本以為英國能夠符合她心中的伊甸園,雖然真正的理由是遇上經濟風暴,但若沒有這一場經濟風暴,緹娜是否真的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對人類試煉的可能與力量,這是對人類的一種試煉,如果沒有試煉,那人生未免顯得蒼白?佛法中有一種說法,接受任何的輕視和羞辱,其實更能減輕自己的業障。如果始終抱著這種態度去面對任何可能的衝突,其實反而能夠讓自己成長。

  但真正的成長,卻是以不傷害別人為準則,以緹娜為例,回到寧靜的六龜的她,日後是否真的能夠在思考起安娜之際,還是一樣平靜?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東京日和(とうきょうびより)(Tōkyō biyori)

導演:竹中直人
主演:竹中直人、中山美穗
日本 / 1997年 / 100分 / 普遍級
禮讚:最佳音樂:大貫妙子
   第12回高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中山美穂
   第22回報知電影獎最佳新人:松隆子
某天,竹中直人走進書店,無意間看到這本攝影手札,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掉入書中的世界…

◎ 劇情簡介     

  島津是一名攝影師,拍攝的對象以女體為主,最近他以妻子陽子為模特兒,似乎想從創作上理出一條新的創作方向。

  陽子是很內向的人,她白天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因不擅言詞,也常受女同事宮本的排擠。而島津邀了出版社的朋友來家中作客,陽子卻將女職員水谷叫成谷口,而且受到平田先生的糾正,這讓陽子相當難堪,她不願出去與眾人打招呼,獨自一人在廚房切菜,雖然菜已經切得很細,依然沒有停下切菜的動作。

  陽子的行為透發著古怪,島津不斷地向人道歉,但令島津困惑的是,陽子偶爾會無緣無故消失,卻又無法交待她的去處。島津偶爾會發脾氣,但於事無補,何況陽子又是如此的文靜。

  陽子有一天向公司的人說,丈夫島津發生車禍,而島津去公司澄清後,眾人均無法理解陽子為何要撒這個謊?島津反而要求公司保守這個秘密,以免陽子若知道謊言破局會相當難堪。

  島津回去後,發現住在一樓的小孩哲夫,被陽子帶到家中來,並且要哲夫叫陽子奶奶,叫島津爺爺。島津無奈,只能不悅地說他要喝哲夫喝的可爾必思。

  這個晚上吃飯時,島津要陽子替他裝添第二碗飯,但氣氛不好,陽子不為所動,島津憤怒地摔了飯碗,並責問陽子究竟出去時去了哪裡?陽子依然沒有回答。

  島津在電車上,看見一名穿納粹衣服的人,累得睡著了,於是他用照相機偷拍,結果被一女人告狀並鬧到警局內,但其實這人是一演員,臨走還拿一張DM給島津,於是島津與陽子去看戲,但因鄰座的人散發令陽子不悅的香水味,兩人提早出來。而陽子一直覺得週遭有蚊子,為了安撫陽子,他提議七月七日結婚紀念日去蜜月的地方柳川。但陽子卻買了女裝強迫哲夫穿,最終發現哲夫真正的奶奶時,她憤怒地將玩具丟掉。

  終於到了去柳川的日子,也回味了過往的甜蜜,但陽子又失蹤了,原來她累得躺在小船上睡著了。不多久,陽子因子宮肌瘤而亡故,水谷將島津的攝影專集送來,裡面全是陽子的倩影……。

◎ 劇情分析

  「東京日和」是取材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的攝影手札,這包括荒木經惟為妻子荒木陽子所拍攝的相片,透過緩慢而優美的調性,來呈現這對夫妻如何渡過美好悠閒、恬淡而恩愛的時光。「日和」正是風和日麗的寫照,形容的當然是攝影師對妻子無比的思念。

  故事是以倒敘手法來呈現,而時間軸則是用一隻寵物「裘洛」來詮釋,因為當時送來時裘洛很小,到陽子往生後,裘洛就長大了,這是高明的導演喜歡運用的時間軸,如此就不必在字幕上交代時間的過程。

  故事變成電影後,攝影師變成島津巳喜男,也是由導演主演,女主角就變成島津陽子,雖然故事很平淡,但要將陽子略具神經質,卻有時也會近乎歇斯底里的態度顯現,就顯得相當困難。

  島津看似無所事事,但其實他是一名專門拍攝女體的攝影師,電影中把這段刪掉了,或許是為了保有整部影片的調性與風格,而把島津的生命全部灌注在這本手札中,為了敘述陽子生病的過程,必須很細膩地呈現陽子詭異的行為舉止。

  事實上,陽子應該也是屬於憂鬱症或者是躁鬱症,而在片尾她的死因卻是子宮肌瘤,這種症狀其實大部份女性都有,只是大小不同罷了。而在停經後,很多的肌瘤就會逐漸萎縮。

  在台灣,很多無良的醫生為了業績,便會哄騙女性患者立刻手術摘除,甚至將子宮拿掉,導致最後女人無法生育,但其實若是肌瘤並不大,是不必手術的。

  陽子的症狀是子宮腫瘤,那就是癌症,嚴重時當然也會影響腫瘤的擴散。總之陽子是因為腫瘤而死,那之前所有的怪異行為,應該也是與之有關。

  陽子自己會知道嗎?也許較早期沒有這個訊息,也就沒有到醫院去檢查。但某些癌症,卻是在早期,就會促使患者有詭異而無法自圓其說的行為。

  陽子常常把一樓的小孩哲夫帶到家中(二樓)來,不但將哲夫當成女孩,甚至要哲夫叫她奶奶,也要哲夫叫島津為爺爺。這是相當怪異的舉措,但也不難理解,而這當然必須從陽子的內心世界說起。

  一定有某種身體的訊息,讓陽子內心世界產生極大的變化,這便自我連想到死亡這個議題。因此陽子便急著讓自己急速到達奶奶的位置,以此來添補今生可能的生命空缺,而這一段落是一種模擬性的,因為她必然也知道哲夫真的有一位奶奶,只要奶奶不在,陽子立刻化身為哲夫的奶奶,但當真正的奶奶將哲夫帶回之際,真身與分身立刻在對照之下,讓陽子這段因模擬而得的滿足瞬間破滅,因此陽子立刻將為哲夫準備的玩具丟棄。

  至於陽子為何將哲夫當成女生?這應該是由自身投射而出。換句話說,陽子從小到大,她的生命就是被教育成溫柔的女生。而女生的成長過程是她熟悉的,由此陽子也將自己僅知的生命過程轉移到哲夫身上。

  某種角度來看,陽子是喜怒無常的,而感受最深的是她的同事與丈夫島津。事實上,女同事宮本在公事上的處理能力,是遠遠不及陽子的。有電話進來,兩人同時接,陽子搶先一步接了電話,這自然使得宮本相當難堪,但有趣的是,來電者講的是西班牙文,而陽子卻應對自如。觀察這一場戲,應該從宮本的心態來看,她不悅陽子搶先接了電話,但也慶幸陽子接了電話,因為若是宮本接了,但若因不會講西班牙話,而將電話又交給陽子,那豈不是自己相當難堪?也因為這麼複雜又細膩的情緒無從宣洩,宮本便在主任面前取得優勢,而就某種角度而言,宮本與主任之間,可能存在著曖昧關係的。

  陽子為何向公司說丈夫發生車禍?這也是很複雜的心思。因為島津是一名攝影師,每天帶著相機四處閒逛,在常人眼中,可算是無業遊民,陽子也許不願讓人有這樣的想法,乾脆說丈夫車禍,這應該可抵消別人某種輕視的目光。

  另一方面,這也是陽子唯一在公司的主觀作為,她跟同事宮本與主任,基本上是無話可說的,但偶爾也必須與他人有著互動,因此撒個小謊,也算是與人的溝通。從常人的角度來看,陽子是相當離譜的,但從陽子的自身思惟中,她認為這一切都是合理的。

  島津在獲知妻子有這樣怪異的謊言後,反而要求公司同仁,不要揭穿陽子的謊言,因為只有他能理解,陽子某些不合理的行為,從而顯示了,這對夫妻的相知相惜。

  回到柳川當年蜜月之所,那是一家相當古典的日式旅館,而旁邊的川河提供的載客服務,號稱為日本的威尼斯。陽子在島津去理髮時,又失蹤了,焦慮的島津四處尋找,卻見陽子昏睡在船上。陽子在影片中趴睡的姿勢,其實是模仿荒木經惟為妻子拍攝的相片。

  最後要搭車回來時,陽子為了摘野花,延遲了上車的時間,雖然急急趕來,幸好列車長網開一面而延遲開車,而這位列車長,其實正是荒木經惟本人客串演出,這似乎也是另類的一種紀念亡妻的方式吧?!

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做愛後‧動物感傷 (Post coïtum animal triste)

導演:布里吉特‧羅安(Brigitte Roüan)
主演:布里吉特‧羅安(Brigitte Roüan)
   尼爾斯‧塔維涅(Nils Tavernier)
法國 / 1997年 / 99分 / 限制級
中年職業婦女黛安在出版界任主管,家裏有兩個兒子,但她的正常生活被一次豔遇所打亂 ...

◎ 劇情簡介     

  黛安是出版社的高級主管,她自己不會寫小說,但慧眼識英雄,知道方斯華是一名有才華的作者,遂每天去他家逼稿,同時也會給方斯華更多的點子。

  方斯華有一名室友艾米里歐,是一名水利工程師,長年在落後國家為他們蓋廁所及接管工程。這一日,黛安與艾米里歐見面後,感受到他的體貼與溫柔,很快又墜入狂戀當中。縱然明知自己有當律師的丈夫菲力浦,以及一對十多歲的兒女。

  菲力浦接了個案子,那是雷普太太在早上烤完羊腿後,冷不防地用長叉子刺入丈夫頸部,只因太太每天服侍他,雷普卻在外有了外遇,並言及要離開她,雷普太太才突現殺機。

  黛安似乎沉溺在從未有過的高潮與激情而不自覺。有時回家後,因做愛過度而勞累,但丈夫卻殷勤地作早餐送到床上給她享用。但黛安卻已經無法一刻沒有艾米里歐,遂以方斯華的名義租用一間套房,當然由出版社出錢。老闆米格也曾責問,但黛安搪塞過去。直到有一天,米格當方斯華的面問他要佔用套房多久?方斯華才語帶諷刺地對黛安說,希望那個男的是很英俊。

  但黛安脫序的行為,慢慢引起菲力浦的懷疑,他大膽地問黛安若在外與他人做愛時,會不會帶套?黛安自然駁斥。但菲力浦見黛安常躲在儲藏室講電話,遂在裡面的鞋盒中放置錄音機,果然錄得黛安與艾米里歐的露骨電話。

  此時的黛安已經無法自拔,她明知這一切是錯誤,但卻無法回頭。然而在半夜時,也會對菲力浦喃喃地說不要離開她。但因為實在令菲力浦無法忍受,所以菲力浦便一人住到外面。

  黛安渴望艾米里歐帶她去見他的爺爺,而兩天後艾米里歐讓黛安獨自回家,從這天起,艾米里歐便對她失去了熱情,黛安近乎瘋狂,菲力浦又將子女帶離開她。黛安被公司要求先休息一陣,但她卻讓自己活在垃圾堆中,此時方斯華帶新書來見她,並帶她到希臘的一處懸崖,傳說那是莎孚為情所困並自殺之處,黛安為了讓自己重新活起,遂由斷崖上一躍而下……。

◎ 劇情分析
    
  男女的性愛慾望究竟該如何去定位?性愛如果是愉悅的,但為何世上卻有一種「性交後煩躁症」令人無法理解。許多心理學家始終找不到答案,如果是性交後會煩躁,那應該會極度厭煩,從而排斥甚至斷絕男女交歡。意外的是這些煩躁卻反而必須用更多的性愛才能填滿,就像吸毒一樣,劑量會愈來愈大。

  這種情形並非專指女性而言,男性也會有這種煩躁症,但究其實,這種煩躁並非真正的煩躁,反而是為了促使自己能夠超越上一次的歡悅,於是會尋求更多次的交歡,由此而沉溺在其中無法自拔。

  法國片「賣百科全書的女人」是一名白種女人,在一次機會中,認識了從美國來的黑人,從此便沉溺在其中,一樣無法自拔。日本的「感官世界」則更上一層樓,將歡悅的極致提昇到近乎死亡的層次,因為唯有在那個階段中,高潮才能接近「天堂」。

  黛安與艾米里歐尚無法與感官世界的方式相比擬,但就一名四十歲的女人而言,這正是亟待開發的年齡,也就是廿歲的歡悅與四十歲相比,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雖然這其中有著性愛層級的差異,但真正的原因是二十歲左右的年齡尚有對未來的期待,而四十歲的年齡則像是一種告別,因為再過二十年,這段激情將不復存在。

  艾米里歐究竟欣賞黛安什麼?那是一種對他而言就是未來,在床上的放肆使得黛安顯得與眾不同,這自然也引起艾米里歐的狂熱與新鮮感。男女慾望的互動原本就沒有一定的準則,年齡不是問題,身份不是問題,在一切都到了應該有的位置上,事情就會變得順其自然。

  人的內在思緒是極端複雜的,人不一定完全如同自己的表相,因為每個人面對世上的任何東西,都會有不同的反應。表裡不如一或許才是人真正的真面目,畢竟過往的習氣或躁性可能會主導著一切,人性是由社會規範而來的,在法律、輿論、社會規範下,人性便必須往善的角度去思考,但慾望必須用善惡去規範嗎?若果那是屬於個人的問題,這便會出現更多辯證的問題。

  布紐爾拍攝的「青樓怨婦」,由凱瑟琳‧丹妮芙主演一名性冷感的少婦,但當她偷偷去妓院兼差時,竟然獲得無比的性快感,最後結識一名混混而讓自己先生成為半身不遂的人,這也是相當奇特的影片,在挖掘人性深處的同時,藉用慾望的不同反應與表現,顯示了人類相當複雜也無法自知的內在情緒。

  黛安的外遇與丈夫接受的案子雷普太太殺夫案,其實有異曲同工卻又相互呼應的對比,使得這個問題有了多重的詮釋。

  菲力浦是個文明的男人,他聽到了令他難堪的電話,也許有很多男人會拿刀相向,但他儘管憤怒,還是把錄音帶與雷普太太分享,兩個同是婚姻的受害者,難道責任會是在自己?

  台灣現在已經將外遇除罪化,但尚保留民事賠償,其實就算賠償再多,是否真能消除內心的失落與傷痕?在兩性互動中,究竟我們真正追索的是什麼?每個人的環境不同,當然感受會不一樣,但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那股憤怒,究竟其背後真正意義是什麼?這會是兩性慾望的受挫而引燃的另一個事端?

  黛安在獨處時,突然發現自己是完全的空白,她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己是這麼渴望被填滿。導演在每個段落中,會三不五時就加入黛安的吶喊,難道過去黛安不曾經歷這樣的衝擊?為何此刻全身如蟻攀身?究竟為何自己會落入這麼空虛的境界?

  反過來說,艾米里歐是否就是一名征服者?這是必須要認真去探索的。艾米里歐是比起黛安年輕許多,他把妹的技術自有一套,但為何他能使黛安如此神魂顛倒?

  艾米里歐也只是以平常的方式對待異性;但黛安卻不然,因為她能以四十多歲的年齡「征服」了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某種心中的思緒是有著特殊的自我滿足感,也從而引動了潛藏在內心蟄伏的慾望,就連最深處的激盪也被引燃而出。

  黛安迷失了自我,她原本冷靜的腦袋,全部被歡悅所充滿,於是她只求滿足自己的性慾,若深究其實,黛安此舉並非對艾米里歐有了愛,這純粹是一種肉慾的病態,當人不小心陷入其中,固然有其吸引人之處,但自我其實是茫然無知的。

  當艾米里歐表明自己已經對黛安失去興趣時,黛安立時陷入自我毀滅中,但這原本就可以預料得到的,只是黛安不願意去面對罷了。直到方斯華把自己的新書送給黛安,並帶她去希臘半島上的一處斷崖。

  在希臘神話中,熱愛文藝的阿波羅,以他的神力施予這塊斷崖,也就是使得因感情失敗在此殉情的人,躍下之後不但不會死,而受傷的心靈也能獲得平靜與重生。最有名的是莎孚曾為情所困,而由此躍下。

  黛安面對斷崖,她鼓足勇氣一躍而下,果然又浮上海面,也就是黛安透過死而復生,從而跳脫過去那段不堪的慾望,重新面對她的人生。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奧斯卡的一天(Fruitvale Station)


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
主演:麥可 B. 喬丹(Michael B. Jordan)
   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
美國 / 2013年 / 90分 / 輔導級
禮讚:獲得2013年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觀眾獎
   第66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未來獎
改編自真實事件。手無寸鐵的22歲男子奧斯卡葛蘭特被員警射殺,生命最後一天,他遇見了朋友、敵人、家人還有陌生人…

◎ 劇情簡介     

  奧斯卡是一名二十二歲的黑人青年,他原本有一個在大賣場的工作,但因常常去賣大麻賺外快而遲到,遂被主管炒了魷魚,儘管他一再求情,但主管依然不為所動。

  奧斯卡雖然有同居女友蘇菲娜,而且也生了一名女兒塔媞安娜,但因曾經在外偷腥,被蘇菲娜逮個正著,從此蘇菲娜便很難再接受奧斯卡的求愛。雖然如此,兩人依然為女兒維持一個完整的家。

  這一日,是母親萬達的生日,奧斯卡回到大賣場買螃蟹,認識了一名白人女性朋友凱蒂,凱蒂不知買什麼菜,奧斯卡以電話接通了邦妮阿嬤,使得凱蒂順利買好晚餐,兩人也因此而認識。

  奧斯卡從家中拿出一些大麻,並聯絡了買主。在海邊等待時,奧斯卡想起之前因販毒被逮入獄,再想起自己的女兒,似乎突然想通了,他將所有的大麻全丟入海中,並在車上將自己要吸的毒品免費送給買毒的人。

  而在之前,他在加油站加油時,見到一輛車超速並撞死一隻狗。這種無常似乎也讓奧斯卡感嘆不已。縱然如此,奧斯卡還是決定帶蘇菲娜與他的死黨去參加跨年。母親怕他們喝酒後開車容易出事,因此建議奧斯卡與同夥不如坐捷運,因為捷運不會堵車。

  奧斯卡想想有道理,遂以簡訊通知大夥,大家一起搭捷運。在車上,大家其樂融融,但因人多,車子也作短暫的停留,以致誤了跨年倒數計時,但他們不氣餒,在午夜十二點之際,他們就在車內倒數,似乎也完成跨年的計劃與願望。

  回程之際,蘇菲娜已有位子坐,奧斯卡欲往車廂另一端找位子,正巧遇上凱蒂,但兩人的招呼,引起一些白人的不悅,不由分說立即拳腳相向,友人也來助陣,因而引起一場混戰。捷運車廂遂停在佛洛維爾站,警方進入車廂逮人,雖已抓了幾名黑人,但也將躲在許多白人身後的奧斯卡逮出。

  因為支援的警員似乎緊張過度,卻將手槍誤為電擊槍,一槍擊中奧斯卡的胸口,雖然急急送到醫院,但在一月一日早上九點十五分時奧斯卡就逝世了。

◎ 劇情分析

  美國黑白種族的問題,自古以來始終都存在著。一九六0年代的金恩博士雖然提出黑人平權運動,確實也使得黑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有了大幅的提昇,甚至影響了日後歐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在大的方針而言,這樣的作法正是美國的立國精神,所謂人生而平等,這是憲法所賦予的,但國家的大方向卻不見得能影響社會的普遍認知。

  在真實社會,黑人與白人其實也都是努力奮鬥,為自己的未來拼命營造,期望自己日後能夠出人頭地,跟所有的人一樣,擁有一個美滿而幸福的家庭。然而出身貧困,再加上四周環境的影響,讓很多人會一蹶不振,再加上吸毒的問題,這個影響全世界青少年的世紀大問題,會變本加厲地讓人更加沉淪。

  在台灣,吸毒的事也一直困擾著社會,很多成功的中產階級,在日後也有很多人承認,在年少輕狂的年代,也曾有過荒唐的歲月,甚至很懷念那個曾經犯錯的年代。這並不意味,這些成功的社會中堅人士,會想回到過去那段徬徨無依,但曾經擁有過的荒唐,但又值得回憶的時代。支持著這個念頭的關鍵,當然是因為已經在社會擁有一席之地。換句話說,過去的荒唐歲月,如今看來,只是一生中一段難得而值得回味的過往。

  從另一個層次而言,如果當年的墮落,不但自毀前程,導致日後讓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也就是成為社會上的失敗族群,那整體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失敗讓他成為社會的累贅,甚至成為世人眼中的邊緣人。

  美國的黑人,某種角度也都有先天不足的一面;但卻也有自己贏過白人的另一面。以企業而言,幾乎很少有美國黑人掌控的大企業,也就是說,黑人在企業與經濟領域中,始終是弱勢團體。

  而另一方面,卻是黑人獨領風騷的面向,那就是體能與運動。美式足球、美國職業棒球、職業籃球,其中相當出色的運動員,比例相當高都是黑人。以籃球而言,麥克‧喬丹已經成為神話,他所創造的籃球奇蹟,幾乎無人能及。當他成功之際,卻從來不曾有人將他當成黑人,他的球迷不分白人、黑人,也並非只有美國人,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為他的球技而瘋狂。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膚色也許在某些角度會有偏見,而引發一些衝突,但當一個人成為大家景仰的英雄之際,膚色就不會是個問題,只是並沒有多少黑人能夠在自己的事業上達到這種境界。

  而一般的人而言,尤其是黑人,因為成長的環境不佳,雖然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但總是有些窒礙難行之處,這是不爭的事實。

  奧斯卡原本有個工作,但他為了販毒賺點外快,所以因遲到而被辭掉工作。這是錯誤的第一步,縱然如此,奧斯卡也與蘇菲娜同居,也生了女兒塔媞安娜,但他也像一些男人一樣犯了外遇的毛病,這使得他與蘇菲娜的情感有了裂痕。

  奧斯卡也與當今美國的年青人一樣,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家庭與歡樂,尤其有一位非常疼惜他的母親萬達,這當然屬於天性,但在大環境中便必須面臨一種新的考驗。

  奧斯卡販毒是不應該的,但他也開始懂得必須讓自己重新再起,因此在最後一次販賣大麻之際,他卻將所有毒品丟入大海,甚至將自己要抽的那部份,也免費送給別人,由此我們看到了奧斯卡的決心。

  也許因為有新的認知,會有極佳的後續,但母親建議他坐捷運,卻反而導致他喪生的主因,這也是為何母親會如此傷痛的原因。如果她不建議搭捷運,奧斯卡一夥人便會自行開車,也就不會遇上之前認識的白種女人凱蒂,當然也就不致於發生慘案了。

  以美國人自己拍攝的影片,很少有白種女性與黑人男人演床戲,真正將白種女人與黑人男人的床戲拍得激盪不已的,應該只有法國片「賣百科全書的女人」。這部影片詮釋了男女愛慾的狂熱,撇開種族膚色的問題,「賣」片是一部令人激賞的影片,但其實並不太受到傳統觀眾的喜愛,這之中其實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

  貝托魯奇的「遮蔽的天空」其中也有類似的鏡頭,但因原著相當有名氣,地點也在非洲,故較少人提及。而奧斯卡之所以會出事,只是在捷運上遇到凱蒂,於是便犯了天條,雙方打了一場群架。

  警方趕到時,抓的全都是黑人,打架是雙方面的問題,為何沒有人會追究白人的責任?而奧斯卡的抗議反而招致白人警察的強力制裁,最後遇上一名上班不久的警察,誤將手槍當成電擊槍,於是子彈便貫穿了奧斯卡的胸膛,送到醫院時已經氣絕身亡。

  前一陣子,也有一名非裔的男人被白人警察壓制在地,而且用膝蓋頂住他的頸部,結果也枉死了一條人命,這也引發了示威抗議。

  也許警察會用各種理由來搪塞,但這種黑白之爭,不會因為發生悲劇後,便會接受記住教訓,而使得悲劇不再發生,因為膚色的問題,永遠是美國的最大亂源。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心靈鑰匙(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導演:史蒂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
主演:湯瑪斯‧霍恩(Thomas Horn)
   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
美國 / 2011年 / 129分 / 普遍級
禮讚: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提名
透過幽默、溫柔及令人敬畏的筆觸,勇敢地率領讀者迎向近年來最慘痛的歷史傷痕…

◎ 劇情簡介     

  奧斯卡的父親在九一一事件中,死在雙子星大樓。在大樓倒塌時,父親曾在電話中留言,一共是六通,但他卻沒有勇氣接聽,從父親過世後一年間,奧斯卡與母親都沒有勇氣進去父親的房間。

  這一日,他鼓起勇氣進入父親的房間,所有的衣服都維持在當天的景況,他從父親口袋找到一些零碎的東西,也聞著衣服的味道,企圖從中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以釐清自己心中的不安。

  在櫃子高處,他拿下一個盒子,沒想到卻順勢撥下了一個藍色花瓶。花瓶碎了一地,裡面有一把鑰匙。在過去,奧斯卡也常與父親玩一種近乎偵探的追索遊戲。奧斯卡認為這把鑰匙是父親留給他的線索,更何況花瓶內還有一張寫著「布萊克」的字條。

  於是透過門房的幫忙,在電話本上蒐集一共有好幾百個布萊克。第一個找到艾比布萊克,但正巧遇上艾比布萊克與另一半鬧離婚。奧斯卡與這位布萊克夫人討論自己的計劃,並告知其父湯瑪斯‧謝爾在九一一當天共打了六通電話,而影像中跳樓身亡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父親,而父親也有可能被煙嗆昏,最後死在樓塌之中。

  布萊克夫人雖然自己面臨困頓,但還是相當同情奧斯卡。奧斯卡繼續他的追尋計劃,但所遇到的布萊克,各種的型態都有。有對他友善的,也有對他不理不睬的,總之奧斯卡也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

  同時住在對面的奶奶,似乎將房子租給一名房客,奧斯卡曾去拜訪奶奶,但奶奶警告奧斯卡,若見到房客,千萬不要與他閒聊。

  奧斯卡終於有機會見到這名房客,從他的言詞與動作來看,奧斯卡大膽推測這名房客一定是他的爺爺,奧斯卡有機會與這個不想講話的老人認識了,而這老人也找時間陪他一起去找其他的布萊克,但卻不似奧斯卡這麼熱心,很快就打退堂鼓,甚至也搬離奶奶的住處。

  艾比打電話給奧斯卡,謂她的前夫正是擁有那個花瓶的人,原來父親是在拍賣會上買的,兩人一起去找布萊克,於是真相浮現,而其中也涵蓋了人間更多的愛……。

◎ 劇情分析

  九一一恐怖攻擊,是美國立國以來,第一次在本土遭受攻擊,造成將近三千人的死亡,以及紐約的地標雙子星大樓的倒塌。這也導致日後美國以反恐為名,入侵阿富汗也攻擊伊拉克。

  本片探索的,是當日在倒塌大樓中喪生的湯瑪斯‧謝爾的兒子奧斯卡,從他的主觀來追索在家中發現的秘密。就像一部偵探片一樣,透過一隻鑰匙,必須尋找數十個布萊克。前提是,奧斯卡與父親湯瑪斯常常玩類似偵探的尋寶遊戲,因此這也激化了奧斯卡後續的動作。

  在新聞影片中,觀眾也能看到有些在大樓上層的人,面臨大火的侵襲,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只好從高樓上跳下,也許尚有一線生機,雖然機會渺茫,但被燒死或濃煙嗆死是一條死胡同,而從大樓上躍下,大約十幾秒的過程,應該是人生最痛苦難熬的恐懼感受。

  奧斯卡當然也想過這個問題,那些從上躍下的人當中,會不會有一人是他父親呢?因為這個困惑,使得母親與奧斯卡陷入情緒掙扎中,兩人的感情互動幾乎降至冰點,而父親的房間也緊閉一年,此無他,生怕見景生情,何況那是令人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

  導演史蒂芬‧戴爾卓之前導過「為愛朗讀」、「時時刻刻」、「舞動人生」,均相當出色,尤其是前兩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心靈鑰匙」雖然整體故事的結構略顯單薄,但對於傳遞家庭的愛之主題,倒是扣得很緊,尤其故事的背景是世紀大災難九一一,因為這個緣故,使得整部影片有了厚度。

  假如我們設身處地,成為身處在雙子星大樓的人,在那種景況下,你會做什麼選擇?其實在更早之前,有一個錯誤的指令,希望民眾逗留在原地,但有一個問題是大家沒想到的,那就是雙子星大樓為了減輕重量,其材質都是用特製的鋁質建材,一遇到火竟然全面崩塌。

  飛機是撞入大樓的中間,中間以下的人在電梯損壞下,應該往下由太平梯逃生,若堅信雙子星的堅固性而冷處理的人,恐怕最終會被坍塌的大樓壓死。而中間以上的人,生存的機會是相當渺茫的,這也難怪消防長官下令他們呆在原地,而一些消防隊員不曾有過這種經驗,使勁地往大樓內衝,他們萬萬沒想到大樓會倒塌,最後紛紛葬身在火海之中。

  故事透過湯瑪斯打了好幾通電話給兒子奧斯卡,兒子的年齡似乎並不太了解真正面對死亡的真相,但卻知道父親陷入了困境。也正因為如此,奧斯卡以逃避的態度,眼睜睜看著響起的電話;也聽著父親一次比一次焦慮的語氣,奧斯卡以為他用旁觀者的態度,事後令人緊張的事就能化解。

  直到大樓倒塌,震驚了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當然也讓奧斯卡掉入懊悔之中,如果當時他接了電話,也許父親會跟他說些什麼,但奧斯卡不但沒勇氣接電話,也必須將父親那幾則留言刪除,因為他不想讓別人知道,在父親亡故之前,他選擇當了一名懦弱者。

  其實湯瑪斯不止一次與妻子聯絡上,從有自信脫險至全面絕望,甚至最後訊號中斷,而這段空白中,沒有人知道,湯瑪斯危機混亂中,究竟是採取了什麼應對之策。待在原地被煙嗆死?或選擇跳樓逃生?或者被崩塌的大樓壓死?當真相變成一團謎之際,這份後續的苦痛,便彈回到母親與奧斯卡身上。

  氣氛低迷了一年之後,重新開啟的湯瑪斯房間,變得有些陌生,甚至神秘起來,奧斯卡提起勇氣入內,從衣服聞嗅著以前父親的味道。在這看似詭異的房間中,似乎殘留著父親慣常的推理遊戲,奧斯卡便掉入了好像早已設定好的「局」之中,一股力量拉著奧斯卡一步步往前走,慢慢地,奧斯卡便肆無忌憚地尋找起來。

  一個藍色的花瓶從櫃子上落下,摔了一地,似乎在碎裂中炸出了一道真相閃光,但鑰匙與布萊克這個寫在信封上的名字,卻又再度揚起了另一道的難題與困境。

  過去湯瑪斯常與奧斯卡玩推理遊戲,而這段過往,便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軸與動力。父親的死亡,是奧斯卡永遠很難抹滅的傷痛,但他卻不能永遠站在原地,而讓悲愴不斷侵襲他,憑藉鑰匙的指引,使他產生一股堅強的反擊動力,因為他感受到,父親在天上,似乎藉著留下的線索,想要告訴他一些重要的秘密。

  其實這些舉措是站在因愧疚而產生的心靈補償作用,不管如何,奧斯卡必須讓鑰匙找到鎖,現在遊戲已經不再是遊戲,而是一種向神秘的生命挑戰的開始。

  另一條線當然是以暗場交待,母親從門房那兒得知,奧斯卡在尋找布萊克,所以她提早一步去接洽這些電話簿上的布萊克,在各式各樣的布萊克知道奧斯卡的內心窘境,他們也以拔刀相助的方式,不露痕跡地幫助奧斯卡,這條線在片尾被揭露之後,反而提供了更為感人的情節,這種手法是相當高超的。

  第一個布萊克反而是最後的真相,這更令人讚嘆不已,但也從中散發出家庭真愛的真諦,這也是本片最為人驚艷之處。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變臉遊戲(Nobody From Nowhere)


導演:馬修‧德拉波特(Matthieu Delaporte)
主演: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
   瑪麗‧喬絲克‧魯茲(Marie Josee Croze)
法國 / 2014年 / 118分 / 輔導級
賽巴斯丁是一名房屋仲介(馬修卡索維茲飾),在明爭暗鬥的世道中見過人的各種面貌,他開始偽裝自己的身…

◎ 劇情簡介     

  賽巴斯汀‧尼古拉在尚巴房屋仲介公司上班,有一天一名夏爾波蒙表示要搬家,賽巴斯汀為這位開花店的男子找到住所後,常常在波蒙出去時,偷偷潛入他的房間,穿他的衣服與鞋子、製造面膜轉換是波蒙,也參加戒酒會,直到有一天波蒙提早回家,塞巴斯汀才落荒而逃。

  賽巴斯汀去看神父並懺悔,但在一名叫伊莉莎白的小姐打電話給他,希望為委託人德蒙塔特購買一幢幽靜的房子時,賽巴斯汀又再度興起仿冒德蒙塔特的衝動。賽巴斯汀似乎甚得德蒙塔特的賞識,也聽從建議買下阿爾波尼街的那間幽靜的房子。

  德蒙塔特原本是一名世界頂尖的小提琴家,但在波士頓的一場車禍,失去了左手的手指以及變成瘸腳,但這並不影響賽巴斯汀的衝動,動手複製面膜,並偽裝成他略胖的身形,但此時正巧德蒙塔特的舊情人來找,她表示已罹患癌症,希望他能好好照顧兒子文森,但德蒙塔特反而無情地將克蕾夢絲高乃伊趕出。

  德蒙塔特要求賽巴斯汀,再度為他在馬德里近郊找房子,賽巴斯汀表面答應,卻假扮成德蒙塔特打電話給文森,甚至約高乃伊週末一起用餐,由此稍稍讓這對母子釋懷。但就在賽巴斯汀闖入德蒙塔特屋子時,卻發現德蒙塔特已經上吊身亡,而家中的狗反而相當依存賽巴斯汀。

  賽巴斯汀決定將德蒙塔特的屍體載回去家中,並打電話到公司道別,然後開瓦斯引火。從此,他在斬斷自己的手指後,並去參加了「賽巴斯汀」的葬禮,也與自己的母親及妻兒見面,但卻無動於衷。往後他就一直以德蒙塔特的身份活著,並將德蒙塔特留下的名琴留給文森。因為文森要參加小提琴大賽,但毫無信心,於是「德蒙塔特」帶他在街頭站在車頂上演奏,果然引起路人圍觀,並獲得熱烈的掌聲。

  但在這時候,警察隊長德沃找上門來,因為在火災現場賽巴斯汀留下了線索,賽巴斯汀知道不妙,但依然去參加文森的演奏會比賽,也送一筆錢給伊莉莎白,並把狗留給高乃伊,也去保險箱內取出錢,但最終,他還是決定向德沃隊長自首。

◎ 劇情分析

  人的一生不滿百歲,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不算短,主因是在生命歷程中會有所得;當然也會有所失落。其實每個生命(有情)都具有飽滿性具足性,而從中都能發揮所長或遊逸其中,知其實相智慧的人,便能從中領悟生命的真諦,反之茫然過一生,只知為生活奔波之人,便虛耗了生命,總認為無所得。於是看到四周的環境,似乎每個人都活得有滋有味,從而興起了羨慕與渴望。

  「變臉遊戲」便是在這種前提出現的電影作品,在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經過特殊化妝的演員,能裝扮成另一個人,但這種化妝術必須耗費多時,真正由自己翻模並成為另一個人的技術,在現在依然還是相當困難,因此「變臉遊戲」應該歸納在奇幻文學或奇幻電影之列。

  賽巴斯汀曾向神父告解「我再也沒辦法假裝……」,這透發了賽巴斯汀的自身窘境,但這樣的困頓卻是來自他躁動的心靈。身為一名仲介,雖然不是頂尖,但卻忽略了自身的價值觀,他始終覺得不如他人,遂不惜與妻子離異,也拋捨了自己的子女,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所謂變成另一個人,其實也只是裝扮成另一個人,並模仿他的聲音、手勢。更甚者,因為被模仿的人,都是透過賽巴斯汀仲介買賣房子的人,因此賽巴斯汀很容易取得鑰匙,並堂而皇之趁主人不在時,偷偷入住其內,從而享受他人的人生與生活。

  某種角度而言,賽巴斯汀並沒有陷害任何人,他只是希望體驗別人是怎樣過活,於是他也順理成章變成另一個人的世界。如果我們一生只能過自己的一世,那賽巴斯汀卻過了許多人的一生。

  其實編劇這個工作就是另一種「變臉」,當寫一齣戲時,編劇必須「變臉」,否則很難詮釋劇中人物的心境,而演員不也是光明正大的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嗎?所以說,每次的演出,編劇與演員都活了另一個人生,因此這變臉的遊戲便多了幾層的意義。

  曾演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並且曾得過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馬修‧卡索維茲不愧是一名鬼才,「變臉遊戲」有別於「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但從藝術的角度而言,卻是更為貼近人生,並在哲學思考上提供了有趣的新思維。任何一部電影其實都不應該分好壞,因為每一種呈現不都是一種火花的呈現?

  因車禍而退休的音樂家德蒙塔特,雖然在車禍之前擁有許多名與利,但其實他的生命一文不值。除了能高超地駕馭提琴,而創作出美妙旋律之外,他的生命是乾枯而自私的。有什麼理由讓他不想見曾經有過一段情的女子高乃伊,甚至也不見他的親生兒子?

  唯一的解釋應該是自卑,因為他從事業巔峰瞬間跌落谷底,或許因為一種恨意,導致他必須自閉,但這樣的人生意義又何在呢?

  反過來說,賽巴斯汀假冒的德蒙塔特,反而詮釋了另一種生命態度。賽巴斯汀讓兩個表相一模一樣的人,表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於是高乃伊與她的兒子,都因而得到了救贖。這段情節的設計,突顯了本片的高度,也是讓本片獲得極高評價的主因。

  從編劇的角度而言,這正是編劇學上所說的具象突變。一篇故事若無這個條件,整齣戲便陷入平淡之中。這是一個永遠不變的道理,而導演卻實際地展現了這份編劇理論。

  當你從一個身份改變成另一個身份時,不管是基於逃避,或者以享受的角度,其實並非簡單的二分法,反而必須重新擬定一種新的態度,來經營這個新的身份。是因為不同的存在,便會發現有不同的際遇,而每一種際遇正是一種現象,而每種現象,都必須花費更大的心力,去面對與解釋。

  但因為有真偽的問題,這倒也考驗了佔在不同位置上的人。而這正是人生必須面對的,因為位置的氛圍不同,若果由不同的人來面對,必然會產生新的變化,而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其真義卻是在互動的過程而非結果。依此而言,每次的交織其實才是生命的真實義。問題是,當你面對互動交織時,你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這也會呼應出你真正的人生觀。

  回過頭來,我們不妨探索生命的真實義究竟是什麼?小提琴家到了巔峰之際,卻不是真相,若擁有了更多的財富,似乎也不是真正的解答,那究竟會是什麼?

  答案其實就在日常生活的舉措。我活著,故飯來張口,睏倦即眠,聞聲微笑,卻是真義。

  這一段雖然是以唯識禪宗的角度說出真實語,只是期望讓生命多關注一份實相之義。生命原本就是真心與妄心和合運作,只是我們才偏重在妄心的世界,換句話說,我們太過依賴見聞覺知,反而把真實心拋棄而不自覺。

  「變臉遊戲」其實要訴說的主旨精神是更多,但卻令人不得不必須深入探索,因為隨手一探,處處都是玄機,端看自己的因緣與慧根。人也許可以變臉,但卻永遠不會「變心」,提供給大眾參考參究。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水牛騎士(Buffalo Rider)


導演:喬爾‧蘇瓦松(Joel Soisson)
主演:莉莉‧布薩迪特南(Lily Bhusadhit-a-nan)
   拓達彭‧路基塔瓦德(Tuchapong Rugtawatr)
泰國 / 2015年 / 94分 / 普通級
禮讚: 西雅圖兒童影展最佳電影   德國SCHLINGEL影展最佳電影
   西班牙MICE影展、釜山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北京國際影展
   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兒童影展、國印第安納州兒童世界影展
奇幻冒險孕育出的一段奇妙的友誼,觸動心靈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原名珍瑟妮的珍妮,母親是泰國人,在重病時嫁給美國人,也就是珍妮的父親,還是非常愛她,在妻子死後,帶著珍妮住在洛杉磯,在學校放假的期間,泰國娘家的孫婆婆希望珍妮能去泰國住一陣子。

  珍妮以不說話來抗拒這個世界,她認為到泰國就像被綁架一樣,在這兒她認識了班上有錢人沈福來的兒子家豪,也認識很窮人家老龐的兒子小班,以及一頭水牛阿三哥。

  鄉間沒有充電器,珍妮的平板沒電了,她見老師瑞里因遲到而處罰小班,珍妮抗拒地撥下時鐘,與小班逃走了。小班讓珍妮騎上水牛背上,珍妮有種奇特的感覺,雖然小班是啞巴,但兩人卻能憑眼神相互交流。

  這個晚上珍妮逃走了,但很快就被警察帶回。珍妮在圖畫本上畫出心中的一個惡魔,在半路上遇家豪帶同夥欺負小班,小班反抗,珍妮也加入戰局,想不到家豪眾人被教訓得相當狼狽,小班帶她逃入森林中,夜晚替她除去水蛭,也為她製造防蚊液,兩人就睡在芭蕉葉上過了一夜。

  途中珍妮看見了一尊佛;也見到了一棵樹像極了她在圖畫本畫的惡魔,小班知道她的意思,於是放一把火將那棵樹給燒了。

  老龐欠沈家的錢從一萬五變三萬,最終決定要將阿三哥抵押給沈家。家豪向小班透露這個消息,於是匆匆趕回,所幸阿三哥尚在,於是小班決定帶阿三哥逃走,但被老龐關了起來,珍妮發現後,急急來救他,老龐發現了,但最終老龐還是放他們走了。

  珍妮發現上次家豪給她的宣傳單,也就是騎牛比賽,第一名獎金得一萬五千元。果然在最後關頭,趕得上參加初賽,結果入圍,而在最後決賽時,阿三哥牛力全開,眼看就要得第一名時,家豪卻早就派人等在終點附近放鞭炮,阿三哥果然大驚,衝出鐵絲網。而家豪正在慶幸自己得第一名時,父親厲聲責備,所幸阿三哥在祛除鐵絲網,並在珍妮的歌聲中甦醒。珍妮在泰國學到了許多,回美國後,心情也開朗起來,過去的陰霾一掃而空。

◎ 劇情分析
   
   因為母親的去世,不只是父親失去了笑容,女兒珍妮也自暴自棄地放棄與外人溝通的說話能力,讓自己處在一種自閉的狀況。

  父親明知妻子重病,但因為愛她,遂不計較任何代價地娶她到美國,而妻子也沒有讓丈夫失望,為他生下了一名女兒,但卻也因此而喪失了生命。

  這是故事的前提,但對於父母親的戀情,電影中並未詳述,只簡單地敘述一點因緣,因為主戲是珍妮從美國來到泰國鄉下的故事,但人物的個性絕對有其因緣,也較容易使得故事合理性。

  珍妮不會講泰語,因此與她演對手戲的小班,便被塑造為不會講話的啞巴,而這種以眼神交會的戲,便成了本片最具特色的所在。

  當然也有矛盾點,因為珍妮是放假或刻意回泰國?而這樣不算長的時間,其實是不必要去上學的,但若不去上學,就很難與小班及家豪等眾人發生共鳴與交集。

  就像傳統的結構敘述一樣,反派腳色的家豪是家境富有的少爺,對比貧窮又是啞巴的小班,故事雖屬傳統,但卻將泰國的鄉下文化徹底表現,反而成為這部電影的特色。

  騎牛比賽是相當有趣的,台灣早期的農村,在耕田時全靠水牛或「赤牛仔」這兩種牛,因為牛是農村社會最可貴的資產,因此偶爾看到農村小孩騎牛吃草,卻不曾發展為騎牛大賽。

  這是台灣農家對牛的尊敬,而這也發展出農家子弟甚少有吃牛肉的。於是在台灣的算命師,每每為剛出生的小孩算命時,總不忘提醒,此子是命帶魁公,故終其一生不能吃牛肉。

  國民黨撤退來台後,逐漸發起的牛肉麵文化,不費多少時日就征服了民眾的味蕾,雖然還是有很多堅持不吃牛肉的人,但大部份的人都視牛肉為珍饌,再加上牛肉開始由國外進口,於是牛肉就變成現代民眾的另一項主食。

  台灣的水牛與泰國水牛,外型極為相似。而牛其實是相當有靈性的,在印度的牛似乎更幸福,如果不小心逛上大街,所有汽車都不敢造次,甚至也不敢去趕,這應該又是另類的文化了。

  根據長輩的說法,豬是「知走不知死」,牛是「知死不知走」。因為要抓一隻豬去殺時,那隻豬只知四處掙扎鳴叫,而牛被帶走時,牠不會掙扎,只會默默地落淚。小時候對這種說法感觸很深,但其實也是相當無奈的。

  「水牛騎士」其實應該跳脫這種傳統的故事結構,從而將主戲放在兩個無法用言語溝通,但卻能取得心靈的默契與溝通,由此從彼此的相同窘境,而逐漸取得共鳴與信任。當然「水」片在這方面已有強力的敘述,但就電影的映象語言來說,還是可以加強的。

  珍妮夜晚會夢見一個看似惡魔的詭異黑影,也許這是她內心的惶恐與不安, 或許也是她的恐懼。這樣的困擾,其實應該要有三次以上的表現,觀眾才能感受這種心中黑暗的力量,也會有更多的期待。

  但最終那個看似惡魔的影子,竟然在樹林中有類似的荊棘,於是在珍妮的表情與不安的神情中,小班似乎也了解珍妮內心黑暗的所在,於是用一把火燒掉了那一團荊棘,珍妮從此走出心中的陰影。

  這一段的表現,在順序上有倒果為因的缺點,甚至映象語言的表現也顯得無力,因為這兩者之間,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關,如果這荊棘,珍妮在美國有看過類似的圖像,而在泰國有樹林中的類似惡魔暗影,如此在一團火燒掉之後,才算是功德圓滿。

  小班去抓魚,但土地是屬於家豪父親的,於是小班成為被指為小偷的對象。這種指控是相當不合理的,雖然如此,傳統的善惡對立的戲劇情節,就是如此強烈,只是這樣的強烈對立,似乎較難被現代年輕人所接受,因為主題的呈現變得更為模糊了。

  珍妮的祖母反而是最關鍵的腳色,她相信珍妮有其母的堅毅個性,凡是愈大的壓力,珍妮的母親都會願意去面對並解決它。這應該是指其母在生了重病後,又遇上了真愛,於是堅定地隨丈夫去了美國,並為丈夫生下了珍妮。

  這一段,應該也有更多加以探索的必要,但這一段似乎也就被忽略了,用交代情節簡單帶過,就無法呼應珍妮真正的性格。為了輔助這一段無力的敘述,只好由祖母用對白說出,她相信珍妮一定會好好地,勇敢地處理面對的問題,就像她母親完美的處理她生命尾聲的態度。

  尾場的珍妮在歷經一段泰國之旅後,她走出了心中的困境,不再沉溺在過去陰暗的黑影中,導演以珍妮與父親在籃球場打籃球,歡樂的畫面使得影片也朝歡樂的喜劇而實踐;而小班也因為家豪使出惡劣的手段贏取賽牛,而使得家豪的父親,對這個啞巴男孩有新的看法。

  「水牛騎士」曾代表泰國到北京參加影展,女主角也出席影展,而受到熱烈歡迎。但影片的表現方式,雖然有許多方向,但應該也必須表現一種當代的創作精神。

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艾莉的小秘密(About Elly)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主演:塔拉內‧阿裏多斯蒂(Taraneh Alidoosti)
   格什菲‧法拉哈尼(Golshifteh Farahani)
伊朗 / 2009年 / 119分/輔導級
禮讚: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導演銀熊獎
   提名為第27屆晨國際電影節在德黑蘭其中法哈迪贏得水晶Simorgh最佳導演10個獎項
在德國生活多年的伊朗人阿默德,回到伊朗探親…

◎ 劇情簡介     

  阿莫德在德國結婚後,不久就與妻子離婚了。當他放假回到伊朗後,他的三位老同學偕同妻子,邀他到德黑蘭附近的海邊度假。阿米爾的妻子塞碧德特別邀她小孩在幼稚園的女老師艾莉也一起參加,意圖介紹他們兩人能成為男女朋友的關係。另二對夫妻分別為索瑞與佩曼,馬努捨與娜阿滋,並帶了三個小孩一同前往。

  原本要租薩德基昂的別墅,但因第二天薩家的人要回來住,而他們預定的旅程是三天,不得已只好改租另一幢較沒整理,但更靠近海邊的房子。

  艾莉雖然應邀而來,但顯然心事重重,不時跑到外面打手機。阿莫德要去買煙,於是眾人慫恿艾莉坐他的車,因為海邊手機的收訊不良。

  在車內,艾莉告訴阿莫德,她的母親心臟手術,而阿莫德告訴艾莉,他的妻子已經死了,並用德文說了一句名言:「一個痛苦的結局,好過沒有結局的痛苦」。

  艾莉在車上也來了一通電話,但她選擇不接聽,阿莫德雖然覺得怪異,但也不以為意。

  晚上大家坐下來吃飯,故意讓艾莉坐在阿莫德的旁邊,艾莉先是推辭,最終還是坐在阿莫德的旁邊,但卻常藉故起身去拿鹽或其他東西。飯後,眾人抽水煙,也玩猜手語的活動,看來這是一次完美的旅遊。

  第二天,艾莉一直表示她要離開,但塞碧德卻將她的手提袋藏起來。男人們在玩沙灘排球,小孩子則在海邊戲水。艾莉焦慮地坐在角落,被委託注意看顧三名玩水的小孩。沒想到過沒多久,一名小孩焦慮跑來告知,阿拉什落入大海,大人們衝到海邊,塞碧德也跳入水中,終於救了阿拉什,同時也救醒了小孩。本來以為沒事了,但卻發現艾莉不見了。

  有人猜測她步行回去,但她的手提袋被塞碧德藏起來,這表示她未曾離開,但在海邊搜查,卻也不見艾莉的蹤影。於是警方來做筆錄,這些人根據艾莉的手機,打電話給那個她未接的人,大家猜測可能是她哥哥,但沒想到是艾莉的未婚夫阿里雷扎。於是,整個事件又陷入另一番的情節,艾莉究竟去了哪兒?這是眾人想知道的問題。

◎ 劇情分析

  伊朗的影片曾在九0年代,以素樸簡單但情節感人的電影,在台灣引起廣大的興味與討論,如「天堂的孩子」、「紅氣球」、「誰能帶我回家」等。

  但這些影片,其實都是在伊朗極度嚴格的管制下完成的。伊朗有兩大禁忌,一是宗教不能冒犯,二者是傳統的道德觀念不能抵觸。尤其後者牽扯到對女性的傳統束縛,譬如女人不能單獨出門,必須有丈夫或家中男性陪同,但必須攜帶身分證。若無法證明實際身份,當下就會被警察送入監獄。

  拍攝「生命的圓圈」使得導演賈法潘納西,勇奪二000年的金獅獎,但因碰觸到伊朗女人的思想問題,這部影片在伊朗不但無法上映,導演也因此而被軟禁至今。而本片雖然號稱二00九年在伊朗上映,但因敘述了伊朗中產階級,直接挑戰社會複雜的文化背景,其實在最後,依然無法在伊朗上映。

  阿莫德在德國工作,也在那兒娶妻,但終歸是文化背景的不同,遂落單回到伊朗。往日的大學同學為了歡迎他,便舉辦了夏日海邊之旅。但最主要,是要介紹幼稚園的老師艾莉,讓阿莫德認識。這樣的舉措,在一般社會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伊朗的倫理道德觀,當女兒的婚姻是不能獨立作主的,完全由父母或兄長替她決定。

  在十年前左右,曾經有十多起,未曾經過家人同意,而嫁到國外的女子遭受謀殺,而兇手都是女子自己的兄長,只因為女子反對父親的主婚,而擅自嫁給外國人,於是為了家族的尊嚴,其兄長會千里迢迢找到自己的妹妹,然後親手殺了她,伊朗政府稱這種謀殺為「光榮謀殺」。

  艾莉很早就訂婚了,但那是上一代為她決定的婚姻。雖然阿里雷扎很愛她,但艾莉對他卻不來電,於是造成艾莉的痛苦,她想要有自己的決定,但傳統卻讓她無法翻身,基於這些錯綜複雜的交錯,就算艾莉也喜歡阿莫德,但她卻無力反抗。

  艾莉答應去海邊渡假,基本上已經表達了她想跳出泥淖的決心,但卻反而更增添了矛盾的心情,再加上阿里雷扎不斷地打電話來緊迫盯人,因為艾莉已經訂婚,卻與並不怎麼熟識的人出遊過夜,對阿里雷扎而言,其實已經受到不少的羞辱。

  「艾」片其實探討的,不只是傳統的價值觀,也多了一層「推理」的元素情節,因為艾莉被委託看護在海中戲水的小孩,但不幸的是,阿拉什落入大海中,而艾莉卻不見了。而這前提是,艾莉一直想要提早回去,甚至願意獨自步行回去,因此一開始,有人責備艾莉為何如此不負責任。但當小孩阿拉什被救上來後,大家鬆了一口氣,但也開始質疑艾莉是如此不負責任,怎麼能放任小孩在海中玩,而獨自離開,這不管是在哪一個地方,絕對無法獲得原諒的。

  但當塞碧德告訴大家,是她把艾莉的行李藏起來,而且艾莉的手機也在行李中,這表示艾莉離去的機會不大,但若艾莉不曾離去,那她人在何處?唯一推論便是艾莉為了救小孩而落入大海,於是眾人又陸續入海中搜尋,只可惜並未找到艾莉。

  在艾莉的屍體被警方找到時,這群人便面臨傳統的道德觀,塞碧德必須面臨一些責任,只因她的強力推介,想促合兩人的好姻緣。而阿莫德也必須面臨艾莉的未婚夫阿里雷扎的責問,兩人因此而有了肢體的衝突。

  「艾」片探索了人性的問題;也挑戰了傳統的道德風俗問題。隨著全球化的影響,伊朗也出現更多的中產階級,他們受大學教育,兼具西方的價值觀。而這似乎是一種現象,也表示更多的伊朗人,也在傳統的壓抑下,使得社會層面產生新的變化,這種現象應該是伊朗政府最為擔心的事。

  二0一一年,同一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執導了一部「分居風暴」,是相當精采的劇本,也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影片,其實也大大提升了女性的自主地位,這應該是另一種的改變。

  因為這種現象,似乎可以感受到這個古老的國度,外表看似不變,但事實上,整個社會已逐漸形成新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更加發芽茁壯,但這會不會影響傳統的束縛,尚有待觀察。

  電影的創作,其實是整個社會脈動的前驅,有時走得太快常常變成禁片,而台灣似乎在過去也有過類似的情形,但現在都是讓年青人海闊天空的創作,很可惜的是,礙於資金的問題,台灣早就被韓片超越。年青人創作構想極佳,只是人文與哲學的思考較缺乏,這應該是國片一直走不出去的原因。

  其實「艾」片的情節換成台灣,依然還是可行,這表示伊朗新一代的中產階級,已經與台灣的年青人並無差異,而若要更上一層樓,影片的精神主旨必須有更強烈的主事件與哲學思考,「艾」片或多或少有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從歡悅的度假心情,逐漸轉變到近乎崩潰的邊緣,這是相當精彩的排次,而四組人馬在海邊發生的廿四小時故事,正符合戲劇三一律的「時間統一」,這也是難能可貴的鋪排,也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