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會計師(The Accountant)


導演:蓋文‧歐康諾(Gavin O’Connor)
主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ek)
   安娜‧坎卓克(Anna Kaendrick)
美國 / 2016年 / 120分 / 輔導級
監獄裡,他碰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狡詐會計師,Wolff從他那裏學到非常多賺黑錢的技巧,出獄之後,除了本身會計事務所的營利之外,主要的暗中收入都來自 ...

◎ 劇情簡介

  克里斯汀‧沃夫出生時,就是一位「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帶著他與弟弟布萊斯頓,以及母親四處為家。母親嘗試把克里斯汀交給一名專門研究自閉症的醫生,他自己也有一名女兒賈絲婷也是自閉症。但父親卻反對,繼續帶著家人不斷隨著移防而搬家,妻子終於忍受不住而離開。

  父親為了不讓兩個兒子受到欺負,遂教他們軍隊中的搏擊技巧,並將一群青少年打得落花流水。克里斯汀長大後變成一名會計師,但因為母親再嫁之後又生了兩個孩子而死亡,克里斯汀陪父親去參加葬禮,但被人驅趕,父子與人發生爭執,警察趕到時父親中彈身亡,克里斯汀被捕入獄。

  在獄中與克里斯汀同房的老人法蘭西斯,是個專門替黑道洗錢的高手,他將自己洗錢的技巧全教給了克里斯汀。而法蘭西斯因作證一件老東尼的洗錢案,警方卻疏於保護,法蘭西斯被小東尼一群人綁架凌遲而死。消息傳來獄中,克里斯汀用熱水壺打傷了警衛越獄逃亡。但小東尼九人立刻被一名會計師以快速的方法刺殺而亡,而當時負責此案的金恩,差點也死在克里斯汀手下,但克里斯汀卻放過了他。從此便一直接到一個女人給他的線索,使得他破案連連,甚至升到了局長。

  金恩知道局裡的女分析員瑪迪娜,是能力相當好的人才,但卻隱藏過去的案底,因此要她去查出這名來去無蹤的會計師。利用FBI的資料慢慢濃縮,並找到ZZZ會計師的所在。

  克里斯汀接受一家專門生產電動義肢的公司負責查帳,因會計人員黛娜‧康敏斯發現公司帳冊有問題,只用一個晚上就查出帳目短失五千多萬,但財務長當天就被一群從瑞士來的保全人員殺死。克里斯汀發現老闆的妹妹也被一槍斃命,老闆拉瑪急急付清尾款,不要克里斯汀繼續查帳。克里斯汀直覺黛娜會有危機,果然趕到時遇歹徒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並將黛娜救出安置在旅館。

  克里斯汀趕往拉瑪的住處,才發現保護拉瑪的,竟是自己失散的弟弟布萊斯頓。克里斯汀約弟弟七日後見面,但他卻開車離去而消失。下次他將用另一個身份出現。

◎ 劇情分析

  會計師一如原先的預測一樣,是專門替黑道洗錢的人,但沒想到這樣的會計師,會是一名自閉症患者,以及頂尖的戰技人員。

  所謂「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專注在某一種領域時,便一定會竭力完成。影片中有一個強烈的對比,那就是克里斯汀與賈絲婷都是自閉症患者,但賈絲婷的父親堅持將她安置在身邊極力地保護她,結果長大後,她的情形似乎沒有好轉。而克里斯汀的父親堅持他必須獨立,就算遇到困難與挫折,都必須勇於承擔與面對,於是他成了搏擊的高手,再加上在獄中遇到專門幫黑道洗錢的法蘭西斯,於是他變成了無往不利的會計人員與技擊高手。

  影片中的克里斯汀雖然是孤單的,但其實他自己就請了一名女的助理,這名角色雖然不曾露臉,但卻能瞬間替克里斯汀改變身份。很多影迷,對這名腳色不曾露臉感到有些困惑與遺憾,但或許這樣,更能突顯克里斯汀的獨來獨往吧?!

  「會計師」的剪接手法是雜敘法,在時序上也是過去與現在混雜交揉,但尚不致於讓觀眾有看不懂之處,雖然許多情節並不一定要交待來龍去脈,但突然的情境出現,倒也必須深思片刻才能理解。

  譬如母親再嫁又生了兩個孩子後死亡,克里斯汀因太想念媽媽,遂由父親陪同前往。兩人均著軍服,也不表明自己的立場,遂遭到驅趕。父子倆都是技擊高手,哪容得別人加諸在身體的暴力,在反抗衝突中,對方叫來警察,警察遂開槍擊斃父親,而克里斯汀也被捕入獄。

  這一段戲應該是發生在前面,但影片的開頭,卻是克里斯汀為獄中的師父法蘭西斯報仇。被殺的人狂喊「我沒動那老頭……」指的是法蘭西斯。而追緝而至的探員金恩,也差點命喪克里斯汀的槍下,他自承是個好父親,但卻是差勁的探員,這句話使得克里斯汀不但放他一馬,日後也不斷地提供線索,使得金恩升到局長的寶座。

  金恩要瑪迪娜找出這名犯法殺人,卻又是有恩於他的會計師,這是劇中的另一條線,從而也延展出,法蘭西斯在獄中,如何教導克里斯汀為黑道洗錢的方式。但若法蘭西斯沒有受到黑道迫殺,克里斯汀也不會越獄。這幾條線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

  黛娜‧康敏斯的演出與配位,是針對克里斯汀而設置的,原本要念藝術學院的她,因父親是會計師,所有的生活狀況都與克里斯汀相仿,這也是拉近兩人關係最重要的元素。

  自閉症的人,似乎很難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打交道,就算黛娜一頭熱,克里斯汀的回應都是冷淡的。但其實他內心也是渴望與人交往,只是他無法掌握有效 的方式來運用,在知道事情陷入尷尬之後,只好用一句不關痛癢的話來打圓場。

  在救出黛娜後曾帶她去他的拖車上,這兒幾乎就是克里斯汀的全部家當。裡面有各國的紙幣、黃金,但最值錢的是雷諾的畫,還有波拉克的畫。克里斯汀曾在與女助理通話時,討論先賣雷諾,但女助理建議賣波拉克的畫,而他卻不置可否。這是為了呼應後面,他將波拉克的畫,送給識貨的黛娜。有趣的是,他在畫上面,放置一幅他們在討論中提及的動物畫,而這個情節當然也有前後呼應的力量。

  美國好萊塢的編導,其實都很擅長玩這種前後呼應的戲;這表示創作者其實已經緊緊掌握了劇本的整體結構;也更能加深戲劇的完整效果。

  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類似高功能自閉症的患者?賈絲婷父親的方式顯然是失敗的,因為她始終活在小時候的境界,她很珍惜小時候與克里斯汀合照的相片,當年拼圖少了一塊,克里斯汀焦慮地吵鬧,而掉在地上最後的一片,是由賈絲婷撿回來給他的。

  在這兒,似乎也對醫療體係有了強烈的批判,我們並不是自閉症的小孩,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得知什麼才是對小孩最好的方式?在還沒有完成之前,其實也很難確定,父親用磨練的方式,對克里斯汀究竟是好或壞?由此可知,生命的許多過程,其實還是很盲目的。畢竟我們對所有一切所知還是有限。

  替黑道洗錢,是一項極為冒險的事,你對黑道懂得愈多,對他們就越不利,這也表示黑道會因為提防你,而漸漸危及你的生命。但克里斯汀不但遊離其中,甚至也將這些線報提供給金恩。

  金恩與瑪迪娜最後也有一番辯證,克里斯汀殺了人,他是一名罪犯,但他獨來獨往,殺的又是一些黑道的人,並且他把所得捐給類似自閉症基金會的團體,就連賈絲婷能成為電腦高手,那些設備也都是克里斯汀所捐,在這兒矛盾產生了。克里斯汀也說過他喜歡矛盾。

  矛盾是兩個立足點極端衝突,而無法共融,這會是影射他與黛娜之間的感情嗎?他可以靜靜地望著她的睡姿,他只能用讚嘆的方式留下字條,甚至把最喜歡的名畫送給她。在解決一切困境後,他必然又會消失,下次出現時,他又會以另一個新的身份去面對這個世界。

  會計師不僅是會計師,是這部電影最吸引人之處。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蒙特婁戀曲(NightSong Mobile Etoile)

導演:拉斐爾‧納賈利(Raphael Nadjari)
主演:潔哈汀‧佩拉斯(Geraldine Pailhas)
   路克‧皮卡(Luc Picard)
加拿大 / 2016年 / 120分 / 普遍級
禮讚:榮獲 2016 以色列 海法國際影展 獎項
和鋼家家丈夫丹尼爾在蒙特婁經營一個合唱團。然而,合唱團經費短缺、缺乏資源,幾乎經營不下去...

◎ 劇情簡介     

  在大學主修古典音樂歌唱的漢娜,畢業後與鋼琴手的丈夫丹尼爾,及拉小提琴的兒子大衛繼續組一個合唱團,但其中團員麗邁因搬家到波士頓而離開,另一位艾塔也只能繼續打拼下去。

  丹尼爾與漢娜去向基金會申請贊助經費,但卻無法獲得認可,所幸在一次小型的演唱會中吸引了一名年輕的女聽眾阿比蓋兒。幾經考量後,阿比蓋兒主動來試音,漢娜也非常讚嘆,於是阿比蓋兒的加入,合唱團顯得更加有活力。

  在這之前,漢娜一直要查一位作曲家賽門‧查爾斯‧布洛克,但在數位化的圖書館,卻還是無法收錄布洛克的曲子,於是漢娜委託她大學的老師為她查訪。

  這位老師山謬查訪到了布洛克的後裔,知道魯本有收藏,雖然收藏得很好,但依然有許多的缺失,而且也需要修補,於是透過數位化處理,將失傳的「夜曲」、「流星」掃描,終於帶給漢娜。

  漢娜與眾人討論後,她尊重阿比蓋兒自己的感覺去演唱,阿比蓋兒以較年輕的方式來詮釋,原本的聖歌就顯得更加的活潑,而不似過去的嚴肅。

  漢娜為了慎重起見,請了山謬來聆聽,沒想到山謬聽不到一分鐘,立刻把漢娜叫到室外,直接表明這些聖歌不是這樣唱,應該中規中矩來唱,這使得阿比蓋兒相當受傷,勉強按山謬的意思唱了一次,但卻頭也不回的返家。而這些衝擊卻也引燃了漢娜過去學生時代的一些往事。

  原來漢娜學生時代曾與老師山謬有一段情,但漢娜幾經思考,還是決定採用阿比蓋兒的版本。並直接向山謬表示,過去有過去的思考,但都已經過去了,她決定要用自己的版本。

  阿比蓋兒失落地躺在家中,漢娜在即將演出前直奔她家,好說歹說才把阿比蓋兒哄上舞台,而合唱團因精準地詮釋了這些聖歌,感動了基金會的人,也引起世界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文森主動給予名片,希望能邀他們上節目。但漢娜卻又單獨做主,表示用二重唱即可,但這下又傷了艾塔的心,艾塔決定退出,縱然他們同時也獲得補助,但看來艾塔心意已決,合唱團之路能繼續下去嗎?

◎ 劇情分析

  一部以合唱團為主的電影,但卻不是法國片「放牛班的春天」這般感人,卻以艱深的聖歌作為訴求。所謂的聖歌,其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或更早的時期,猶太人的教堂用來讚美耶和華的二部甚至四部合唱。

  其實原文「聖歌」早已將影片做了定調,雖然不見得適合其他宗教信仰的觀眾,但屬於讚頌的領域,還是讓觀眾感受到聖歌的魅力。

  要經營合唱團本來就是一樁困難之事。雖然這個合唱團也只有兩三個人,但當有團員要搬家時,原本的團員便缺了一角,再去找一個人來遞補說是容易,但也非易事,首先這名團員的音色與音域是否能撐大局?最重要的是對合唱團的熱忱。

  很多人以玩票的性質去參加合唱團,這樣的觀念是有待商榷的。雖然你只是合聲中的一部份,但若不是真正的有興趣,很快就會因為排練的繁瑣而厭倦,那離開合唱團應該是早晚的事。

  漢娜從事的合唱團,應該是相當冷門的工作,有時只為一些特定人士而演唱,觀眾也都只是個位數,但她自認自己的工作是神聖而獨特的。因此她與丈夫、兒子同時投入這種演唱的工作。丈夫負責鋼琴;兒子負責小提琴,就這兩種樂器,其他就完全靠人的聲音來營造了。

  聲音從人的喉嚨發出,其實是最帶情感的,而所有藝術其實也都是投注更多的情感,從而在藝術領域中求取一種共融。這也正是藝術感動人之所在。但每一種不同的切入與詮釋,都會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給予觀眾不同的感受。而這也正是藝術家最可貴之處,因為自己的獨特表現與詮釋,於是藝術的本質便會發光發亮。

  漢娜一生中專注在猶太教堂的聖歌呈現。這種小眾文化幾乎讓合唱團無法延續,因此就像台灣的許多小劇場一樣,四處尋求贊助。

  台灣的劇場文化甚至音樂等藝術,其實都需要尋求贊助,而對象除了是一些私人機構之外,大部份都來自政府單位。譬如各縣市的文化局、國家的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會,甚至其他教育部、內政部甚至社會局等,其實都有申請的對口單位。然而僧多粥少,每個團體所申請的也不過幾萬到一、二十萬,但對於每個團體而言,不無小補。

  文化部對於劇團有一種「扶植團隊」,每年會有一百萬的補助。漢娜向一個學校或基金會申請的,就是屬於這種常態性的贊助。如果固定一年中會有一些固定的收入,這會使得藝術家更能放膽去創作。沒有後顧之憂,是每位藝術創作者的夢想,但卻不是每個藝術家都能得到的。

  這部電影的敘述手法是相當獨特的,沒有任何特別強調的具象事件,尋找傳說中的兩首樂譜,也在輕描淡寫中完成,這種不以戲劇為戲劇的呈現方式,似乎是一種刻意的表現。

  我們在影片中,很少碰觸到漢娜與丹尼爾的夫妻關係,或者是情感的問題;兒子與二人的互動更少,幾乎沒有對白,這或許說是這個家庭太過投入在音樂上,而忽略了家庭中應該有的其他元素。

  唯一的衝突點,是漢娜的老師山謬為她找到兩首曲子的樂譜,但卻反對年輕的阿比蓋兒用一種較活潑甚至浪漫的音調來演唱,這是一種新舊思維的爭執,雖然只是一種詮釋上的不同,但最後漢娜與山謬在咖啡廳的那場戲,卻又顯示了過去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在片頭山謬望著站在鋼琴邊的年輕漢娜,然後傾全力相授,但這似乎也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師生戀。在咖啡廳時漢娜扶著山謬的手,表示她會付這兩首他找到的曲子的費用,但她又表示,過去的一切都已消逝,要迎接的是真正要挑戰的未來。

  這一段是一語雙關,漢娜決斷的表示,過去那段戀情已經結束,而她也支持阿比蓋兒用她的方法來詮釋聖歌。山謬在演唱會中是最早離場的,這或許他還是堅持,聖歌應該要用最嚴肅的方式來演唱,這是他保有舊時代的觀念。但大勢所趨,所有的時代面向,會有一種新的轉向與變化,最終山謬還是不得不同意,在自己主持的電台節目,重新給予漢娜「雅歌」合唱團無比的讚譽。

  而另一段衝突很不戲劇,但卻很衝突。突然而來的成功,讓漢娜只記得阿比蓋兒,卻忽略了另一位女團員艾塔。艾塔感覺自己被忽略了,枉費她這些日子來對合唱團的支持,她也曾提供自己教韻律操的教室當作練唱的所在,因此負氣地離開合唱團,雖然此刻合唱團已經獲得了補助,並要上節目接受訪問。

  漢娜此刻的心情,似乎與前面的表現是不一致的,也許是暫時的成功,讓她有些忘形。所以連丈夫丹尼爾都覺得她這回是作錯了。

  究竟艾塔日後會不會再參加雅歌合唱團?影片中並未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但這似乎更符合這齣電影的調性,導演只是忠實的呈現聖歌的詮釋,也批點了一些人性的問題,但更多的焦聚應該是合唱團的困境,這一點也是值得台灣合唱團多加注目的。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托尼(Toni)

導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
主演:查爾斯‧布拉威特(Charles Blavette)
   詹妮‧何亞娜(Jenny Hella)
法國 / 1935年 /  83分 / 保護級
禮讚: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等5個大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金棕櫚獎
故事发生在南法一个窮鄉僻壤裡的移民與勞工之间,貫现了尚·雷诺阿(Jean Renoir)在1956年5月寫下的那句“儘可能地接近…

◎ 劇情簡介

  在西班牙與法國南部交界處,因為人種混雜,有許多從巴塞隆納附近的米拉馬斯城的人,紛紛湧到這兒附近。因為這兒有農場、礦石區等等,最起碼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維持一家溫飽。

  托尼與其他友人也搭火車到了這個小鎮,他首先就找到一間租的住所,房東瑪麗很快就與托尼同居在一起。雖然另一名費魯南德也一直喜歡著瑪麗。

  大約三年後,托尼與瑪麗的感情愈來愈淡,因為附近也有其他女人吸引著他,如約瑟芬這位洗衣工以及阿林達。約瑟芬是一名水性楊花的女人,她有一次與托尼走在林園小道,突然想吃葡萄,托尼摘了葡萄給她,但一隻蜜蜂卻跑到她背後衣服內,托尼為她取下蜜蜂的刺,約瑟芬卻希望他用嘴吸吮傷口,但這些事又被獵人看到,不久也傳到瑪麗耳中。

  約瑟芬的伯父有一座農場,托尼希望葡萄收成時,他也可以來幫忙,順便釀酒。但另一名阿爾貝也喜歡約瑟芬,兩人為了約瑟芬而吵架,阿爾貝是一名工頭, 而約瑟芬似乎比較喜歡阿爾貝,托尼也親眼看見兩人在野地做愛,這使得托尼相當傷心。

  瑪麗勸托尼死了心,建議在阿爾貝與約瑟芬結婚的同時,她與托尼也一起結婚,這樣較省錢。但婚禮後不久,謝帕斯就死了,而農場的一切收入全部被阿爾貝獨吞。

  托尼為了參加葬禮又與瑪麗吵架,瑪麗認為他一定會去找約瑟芬,警告他若出去就不用再回來,托尼還是憤怒離去。但到達時,葬禮已經結束。

  瑪麗一人追出托尼不理她,她負氣地划船到河中央,跳水自盡,但幸好被人救起。托尼遇到費魯南德,兩人才急急趕往河邊,但瑪麗卻不願見到托尼。而費魯南德也只好陪托尼住在山上燒木炭的小屋中,但另一名加比卻要騎走托尼的機車,原來他與約瑟芬有染,兩人預備要出國,但加比卻臨時放棄,因他與約瑟芬約定殺阿爾貝。但阿爾貝發現用皮帶打約瑟芬,她撿起手槍殺死阿爾貝。而托尼為她運屍體被警方發現,最後被槍殺,而約瑟芬知道加比離她而去,只好向警方自首。

◎ 劇情分析

  尚‧雷諾瓦(1894 – 1979)是法國新浪潮兩大動力─筆記派與左岸派相當重要的成員。他很早就拍電影,似乎沒有什麼固定的呈現方式。尚‧雷諾瓦拍「托尼」時,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電影巨匠維斯康堤,就是擔任他的助理。而後維斯康堤也從尚‧雷諾身上學到許多拍片的技巧,這對於日後維斯康堤的影響是相當鉅大的。

  「托尼」這齣戲的故事背景是在法國南部,這是一個人種比較複雜的所在。許多住在這兒的法國人,有時會自認自己像西班牙人;而住這兒的西班牙人卻又自認為自己像法國人。或許基於這種自然融合的現象,這個所在便孕育出一種特殊的文化。

  或許是巴塞隆納這座大城有著太多的競爭,許多人便坐火車到達法南這個所在,這也促成了另類的繁榮。譬如說瑪麗有房子出租,約瑟芬則幫人洗衣服,這些情境在早期的台灣也是如此。

  托尼來到這個地方,剛巧向瑪麗承租一間房間,很快地兩人便同居在一起,但更早之前的房客費魯南德,其實也是對瑪麗有意的,然而瑪麗選擇了托尼,而費魯南德不但沒有吃味,反而很有風度地成為托尼最要好的朋友。

  這些過程導演都不曾交代,情節很快就進入到,托尼與瑪麗好像已到了厭倦的時刻。在這種年代中的影片,其剪接的節奏是比起現在毫不遜色的。這也顯示了尚‧雷諾瓦能成為電影的一代宗師,當然有其過人之處。

  托尼這部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反而是劇中人物的心是相當詭異多變的。托尼既然已經與瑪麗同居,這表示比起剛到此地的時刻,他的生活已經安定了,但正因為飽暖思淫慾,托尼也不忘在感情世界對外發展,而約瑟芬是一位交遊寬廣的女人,她不斷地引誘托尼,但另外也與工頭阿爾貝交往,甚至還有另一名工人加比。

  如果沒有結婚,那麼各人的交往,應該都是可以相互容忍的。在她伯父生病的時候,謝帕斯將約瑟芬嫁給阿爾貝,而在謝帕斯去世後,阿爾貝掌握了農場的經濟大權,但約瑟芬此時與加比相約,要謀害阿爾貝奪取錢財後,兩人逃之夭夭。

  這是本故事最大的轉折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影態度來看,當然情節顯現張力不足,加比的善變也只是人性中的一項,但並未在情節中作戲劇呈現。而約瑟芬為何突然願意犯下殺人之罪?難道加比真的有那麼大的魅力?縱然有,在情節中似乎並未呈現,而加比的善變,似乎也較缺乏有力的具象事件。

  或許因為如此,使得這些變化便顯得草率馬虎。對托尼與瑪麗的決裂就有較完整的敘述,但托尼的思變過程,似乎也較缺乏有層次的描述。

  瑪麗阻撓托尼去參加謝帕斯的葬禮,這是近乎無理的取鬧,甚至直接表明托尼若出去就不用再回來,但兩人的感情其實已經生變,縱然托尼知道約瑟芬已經嫁作他人妻,但潛意識中對她的慾望似乎不曾止歇。這似乎是男女關係常常發生的問題。

  社會制度的一夫一妻制度,應該是絕對合理的體制,但顯然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所有男女,有時是男方不安於室;但顯然有時也會有女方不安於室。究其原因,當然是人性的多變性,而呈現在外面的是慾望與佔有,而這種貪慾都不是現今才有,在遠古時代其實就已經普遍存在,只是因為社會道德與律法暫時給予壓制。能否想像有一天,人們都將走出社會規範而呈現自我之際,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象呢?

  阿爾貝的貪婪也是咎由自取,謝帕斯留下的農場應該是屬於約瑟芬自行處理,但那個年代似乎女人尚無被肯定的地位,甚至於是被當作成家產的一部份。但阿爾貝的行徑,卻使得約瑟芬急欲離去,甚至也狠心想除之而後快。這顯然她是受了加比的唆使。但當這個善變而又沒有承擔的男人決定抽腿之際,約瑟芬發現自己走入了死胡同。但幸運的是她遇上了托尼。

  或許基於對約瑟芬的佔有或討好,托尼是不經過思考就替約瑟芬處理阿爾貝的屍體,只是在偽裝成阿爾貝自殺的過程中,卻被警察發現。最後導致托尼被警方全面圍捕,並在追捕過程中槍而亡。

  約瑟芬畢竟不曾泯滅人性,她決定自首,最少這也是還托尼冤情的正確決定。而瑪麗似乎只剩下費魯南德一個人了。真的是如此嗎?故事永遠像河中的水流一般,這批浪潮過了,後面緊逼而來的依然會有另外的故事呈現。

  片頭與片尾都在火車站下來一批批的工人,這些都是從西班牙國度湧入的工人,而這些新來的人,似乎也即將發生托尼這些人過去所發生的事。這種首尾相互呼應的現象,至今的電影依然採用,而這也是導演值得嘉許之處,也許也是原著李貝特也有這樣的敘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