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導演:貝瑞‧傑金斯(Barry Jenkins)
主演: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
   娜歐蜜‧哈瑞絲(Naomie Harris)
美國 / 2016年 / 110分 / 輔導級
禮讚:勇奪2017年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3項大獎
講述孩童、少年、青年時期三個年齡階段的他的成長之路,呈現出家庭、社會、學校等生存環境對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選擇的影響。 ...

◎ 劇情簡介

  夏隆因長得瘦小被稱為小個,常常受到同學的欺負,這一天一群同學又圍剿欺負他,尤其泰瑞更是變本加厲,夏隆為了逃避他,不得不躲入一些無人居住的廢墟屋內,將門反鎖這才逃過一劫。

  阿璜看見這一幕,他將夏隆帶回去他女友泰瑞莎的家中,由泰瑞莎煮東西給他吃,但他依然不講話。只問為何別人都叫他「娘砲」。而娘砲到底是什麼意思?阿璜及泰瑞莎也不能為他解釋。

  其實阿璜也是一名毒販,而夏隆的母親也是都向阿璜購買毒品。夏隆漸漸長大了,但同學的威脅依然不減,夏隆最要好的朋友凱文,鼓勵他應該要還擊,否則這些人會得寸進尺,兩人也作了搏擊較量,這表示夏隆也是有相當大的能量。

  阿璜在海邊教夏隆游泳,他告訴夏隆,黑人小孩在月光映照下,皮膚會呈現藍色。而夏隆也在路邊車上發現母親與男人一起吸毒,這使得夏隆對毒品有極度的厭惡。而此時凱文被逼要打夏隆,凱文示意夏隆要趕快跑,但夏隆卻不在意,他寧可承受凱文的毆打,因為他對凱文逐漸產生一種奇特的情愫。

  凱文因與一名女同學在學校樓梯性交,被學校留校察看。此時阿璜已死,但夏隆依然常去找泰瑞莎,而泰瑞莎也常給他零用錢。這一日夏隆的母親來找他, 她拼命要從夏隆口袋中拿錢,最終夏隆無奈,只好把身上所有的錢全部給她。

  這一夜夏隆遇見凱文,兩人在吸菸區抽菸,突然兩人四目相對竟然接起吻來。在那次被泰瑞毆打後,校長希望夏隆提告,學校才有辦法制裁,但夏隆不願讓凱文受連累,遂在進教室時拿起椅子攻擊泰瑞,但也使得夏隆遭受警方逮捕而關入少年感化院。

  出獄後夏隆已成為身材壯碩的漢子,也販起毒來,不久就接到凱文的電話,他已成為一名廚師,答應若去看他,凱文會煮料理給他。兩人見面時才知凱文娶了同學珊曼莎並生下小凱文,而夏隆對凱文的告白,也使得這二人有了新的愛情契機。

◎ 劇情分析

  這部電影的演員與製作團隊,全部以黑人為班底,或許正因為如此,對於黑人在這個社會的困境,以及他們各自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便更能清楚而精準地呈現,而基於種獨特的合作方式,使得這部影片在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其他在提名八項獎項中,還獲得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同時本片也獲得第74屆金球獎最佳影片。

  雖說這是一個黑人的製作團隊,但其實布萊德‧彼特也擔任執行製片,這又是另類的合作關係,正如70年代的「屋頂上的提琴手」所有的演職員都是猶太人,只有一位工作人員不是猶太人的情形是一樣的。

  國內目前原住民的意識抬頭,其實也有許多原住民的團隊,他們甚至會非常排斥非原住民的藝術家參與,因為他們認為一般人會用漢人的觀點來呈現。這些問題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

  藝術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呈現,但在各自相融的所在,應該也可取得共融,而前提是必須尊重民族性的主題,在合作的空間上其實還是可以容納共同的人性以及生活的鬥爭性與包容性。

  本片的特質是將男主角夏隆以三個段落來詮釋他的成長過程,從孩童時代到青少年,最後是成年人三個階段,分別由三位演員來演出。這應該也是電影中相當難能可貴的一種表現。

  夏隆從小就瘦弱矮小,當然會成為眾人欺凌的對象,唯一可以對他釋放友誼的只有凱文。主戲當然會從他二人來做延展,也在最終兩人在彼此身上找到可以相互依賴的元素。

  青少年那一場,夏隆與凱文接吻而在長椅上完成的同性儀式,可謂拍得相當經典,或許是年紀尚輕,兩人只是依循著感覺自然地遊走,於是在儀式完成後,兩人不斷地向對方說抱歉,也許彼此都認為這樣是傷害了對方,但如果是一種傷害,為何會讓對方與自己都接受?

  這似乎是超出他們想像的一次交織,別忘了凱文是絕對了解男女之間的互動關係的,他曾在學校內與一名女同學發生關係,而地點是在樓梯而且又被人逮個正著,於是凱文被留校查看。

  相較之下夏隆就顯得清純許多,因為長椅上的糾纏是他的第一次,而後他再也不曾接觸過女人或男人。而他愛上的是雙性戀的凱文。

  整部影片為了經營最後這一番相融的境界,營造了夏隆的成長過程,前面的阿璜似乎最後由成年的夏隆所取代,阿璜與夏隆都是健身的愛好者,阿璜有一個漂亮的女友泰瑞莎,夏隆卻真情地陷入了他的第一次,而且不斷地期待,直到凱文打電話給他。

  小時候的夏隆是住在邁阿密,但在攻擊同學泰瑞之後,他被捕受到刑罰關在少年感化院內,出獄後的夏隆搬到亞特蘭大,因受到另一名毒販的賞識,於是他也販賣毒品,而且變得精明甚至善於操控手下的人性。縱然如此,他在感情這個區塊始終維持一貫的純情,這一點絕對是感動所有評審的重要元素。

  凱文其實也入過獄,而此刻尚在假釋期間,他曾組過異性家庭,妻子珊曼莎曾為他生下一名男孩,但兩人卻已經分手。這也顯示凱文其實也逐漸向同性的區塊靠攏,只是這種事情是必須靠心靈頻率才能知悉,而過去曾經與夏隆的一次經驗,其實也是深植凱文的內心深處。

  在這同時母親與凱文幾乎同時打電話給夏隆,於是夏隆便有了回邁阿密的理由。

  在戒毒所中夏隆見到了母親,母親自承是一名失敗者,她把自己的人生搞砸了。這一切都是因吸毒而起,問題是她的兒子此刻正是一名販毒者。

  也許這是編導對這個社會提出最嚴厲的批判。黑人的環境似乎從小就與毒窟脫離不了關係。就算長大卻也始終脫離不了這種泥淖。

  然而困境明明擺在眼前,難道你有通天本領能振翅而飛,當遠離這混雜的一切之後,將會立身於何處?是一個超越當下的更好環境?還是掉入另一個更大的泥淖甚至從而滅頂?

  導演將一般會認真探索的議題淡化處理,反而將主軸放置在凱文與夏隆的感情。凱文打電話說他成為廚師,只因曾經有客人在點唱機點了一首歌,這使他非常想念夏隆,他戲稱如果夏隆來訪,他會為他下廚作最拿手的菜,同時也播放那首歌給他聽。

  經過多年,海邊長椅上的那件事如果是真的,為何會使兩人必須用彼此試探的方式?因為時間使得那次的初體驗越來越模糊。但如果是如此不真確,那又為何會在心中如此糾結?

  夏隆正因為也秉持這樣的想法,於是他在勒戒所見了媽媽並與她取得和解,然後他直奔凱文的餐廳。雖然兩人彼此做了測試,但夏隆真誠的表白,最後相擁而不激情的畫面,便為這篇奇特的影像藝術畫下了完美的休止符。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Oscar and the Lady in Pink)

導演: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 Emmanuel Schmitt)
主演:麥斯馮‧西度(Max von Sydow)
   蜜雪兒‧拉何琪(Michele Laroque)
法國 / 2010年 / 105分 / 普遍級
禮讚:原著暢銷全球超過100萬冊!
   翻譯成20種語言、於35國改編舞台劇演出
   法國知名劇作/小說家 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 親自執導
繼《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與神對話》又一感動生命之作
故事敘述10歲的奧斯卡身患絕症,某日不小心偷聽到父母與主治醫師的對話,知道了自己將 ...

◎ 劇情簡介

  奧斯卡在一所醫院附設的學校,他常常捉弄老師,但當老師知道是奧斯卡所為卻都原諒了他,因為奧斯卡得了不治之症而且生命只剩幾天。

  奧斯卡自己並不知道真相,直到他在醫生的診療室外偷聽到父母與醫生的對話,而父母竟然因不敢去面對,也沒來看奧斯卡就離開了,這使得奧斯卡相當傷心,而當他要回臥室時卻遇到一名自稱玫瑰的中年女人,她大聲的斥責奧斯卡擋在她面前,但她直白的話卻吸引了奧斯卡。

  奧斯卡不講話了,醫生很著急,問他是否有想講話的人,奧斯卡指名玫瑰,醫院的人努力查訪,終於找到玫瑰,雙方談妥醫院向她訂披薩,而她來陪奧斯卡講話。

  玫瑰的男友以前是摔角選手,她從他櫃子上拿下一個擂台的小擺飾,藉著小擂台她為奧斯卡說了很多她自己以前是摔角選手,如何擺平世上最兇狠的女選手以及最重的最難纏的女選手,這使得奧斯卡增添更多的樂趣。

  玫瑰要奧斯卡把一天當做十年,並每天寫一封信給上帝,玫瑰總是慎重其事用氣球綁著信,然後奧斯卡心裡就覺得很踏實。

  第一天他經歷了嬰兒期,第二天奧斯卡陷入了青少年期,他告訴玫瑰,他最喜歡的女孩是藍色佩姬,但桑德琳綽號中國娃娃卻喜歡奧斯卡,而另一名布里姬長得較醜但每次見奧斯卡總會要求吻他,但奧斯卡拒絕了。

  玫瑰要他勇於表白,搭訕要誠心,果然佩姬接受了他的吻,奧斯卡因擔心佩姬,晚上徵得佩姬同意,兩人便睡在她的病床上,這事引起一陣驚慌,而嫉妒的中國娃娃故意與九十八公斤的爆米花在一起,這使得奧斯卡沮喪不已,布里姬在眾人設計中吻了奧斯卡,並將消息傳給佩姬,佩姬便與奧斯卡絕交。但玫瑰要他勇於承擔並向佩姬表白,果然獲得諒解,兩人又恢復交情。

  但佩姬要手術了,奧斯卡擔心不已,但手術完她的父母卻將她帶回,兩人連分手的機會都沒有,從聖誕節之前到十二月卅一日,奧斯卡種下生命樹,也慢慢感受老人的虛弱,這期間也獲得他與父母間的諒解,一直到卅一日奧斯卡靜悄悄地走了。

◎ 劇情分析

  本書原著作者是法國知名的劇作家與小說家,之前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與神對話」等都拍成電影,本劇是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的另一篇暢銷小說,全球超過一百萬冊,並翻譯成二十種語言,在三十五個國家改編成舞台劇演出,而本劇則是艾力克自己導演的作品。

  「死亡」是人生中的大事,但世人均不能明白死亡的始末,就算所謂的聖人也不見得能詮釋死亡的真義。在所有宗教的詮釋中只有法相唯識宗是可以有明確的說明;最重要是能夠領納與證明的。

  奧斯卡小小年紀便罹患癌症,在可見的未來,很快就會面臨死亡,他的父母面對死亡束手無策,甚至無法去面對,也僅能以逃避來應對,但逃避卻是無路可逃,因為死亡在該來的時刻,祂是不會停步的。

  這個世上雖然號稱科技發達,但面對癌症卻是無法招架,醫生最終也只能讓病人以最愉悅的心情走完人生最後的路途。

  奧斯卡因患了絕症,故所有醫護人員都是以寬容的心來對待他,奧斯卡遂逐漸成了小霸王,因為再也無人敢在他調皮做錯事時處罰他。但這種生活模式必然使奧斯卡感到索然無味,一直到玫瑰女士出現。

  玫瑰其實自己的生命也面臨災難性的挫敗,某種角度而言,玫瑰是個脾氣暴躁又自私的女人,原因當然是她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的困頓。

  玫瑰的婚姻失敗,但她卻住到母親的家中,開了一家金仙女工作室,專賣披薩。正因為送披薩而與奧斯卡撞在一起,她大聲地喝斥,責怪奧斯卡阻擋了她的路。奧斯卡似乎第一次遇上敢對他大呼小叫的人,尤其她的用詞有些粗鄙,但這帶給他無比的新奇。

  玫瑰答應來當志工,其實是以賣披薩給醫院為條件的。因為玫瑰本來就討厭醫院的,因為那兒聚集死亡的味道,因此她時常穿的衣服顏色是玫瑰色,這與醫院的暗沉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會以十二天當作一生的寫照,其實是玫瑰自己說溜了嘴,反應機敏的玫瑰便給奧斯卡一個新的概念,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算起,每一天都當作十年,也許只是一個想像,但奧斯卡與其他院童的互動中,便在第二天展開。

  第二天比喻人生的青少年時期,這個期間是何等的尷尬與茫然,明明喜歡一個對象,但卻無法啟齒。在玫瑰的引領下,奧斯卡終於向藍色佩姬表白,出乎意料的是佩姬竟然應允了。

  青少年的時期會有更多的遭遇,因為感情的事始終不是穩定的,於是也有青少年的嫉妒。爆米花伊凡故意興風作浪,他煽動中國娃娃桑德琳搶先一步去引誘奧斯卡,兩人接吻後他還一直擔心桑德琳會懷孕。

  另一名布里姬時常來索吻,均遭奧斯卡拒絕,於是如同一般年輕人的過程一樣,奧斯卡也面臨經歷了男女的情緒糾結。

  藍色佩姬是因為一種中毒故額頭上呈現藍色,而奧斯卡卻相當欣賞,愛因斯坦湯瑪頭長了水腫,但下棋卻犀利無比,奧斯卡從未贏過一場,爆米花伊凡體重九十八公斤,是因為他的好吃。

  這些各自有個性的小朋友與奧斯卡就有了強烈的互動與對比,精彩的是藉這些腳色,竟然能夠呼應奧斯卡的一生,雖然屬於想像的意識流,但若無呼應的事件,就無法讓這十二天有延展性的人生。

  玫瑰的感情世界也在影片中做了詮釋,她交的男友維克過去是摔角選手,於是玫瑰將自己化身為職業女摔角選手。面對不同可怕的對手,玫瑰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對,這帶給奧斯卡有更多的希望與視野,在練習去解決問題的同時,前面的困擾便迎刃而解了。

  奧斯卡晚上陪佩姬睡在病床上,這似乎象徵了結婚,而當佩姬開完刀痊癒後,她的父母毫無妥協地將女兒帶走,這又象徵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中國人說:卅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正好也詮釋了人生在世在不同時期所面對的各種生命應對。

  終於到了六十歲,人應該懂得道歉,在這背後其實蘊涵了更多生命的智慧。而七十歲時似乎也該是為這個社會留下一些東西,於是奧斯卡種下了一棵象徵的「一日生命樹」。

  佩姬的出院象徵夫妻的分離,而這讓奧斯卡感覺自己更加的蒼老,而奧斯卡因身體虛弱,他竟不諱言地表示他已經不再愛她。

  而這期間奧斯卡也與父母取得相互的諒解,沒有人會願意帶著仇恨進入棺木。直到十二月卅一日,奧斯卡在沒有遺憾中死去,讓生命在歷經一世的精彩互動中靜靜地離去。

  生命長短其實是觀念問題,蜉蝣朝日生,晚夕死,但牠也是用一生來過足牠的縱慾、徘徊與各種面向,同樣都是一生其實帶給我們有太多的省思。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我的美麗爸爸(Lola Poter)

導演:納迪爾‧穆奈許(Nadir Mokneche)
主演:芬妮‧亞當(Fanny Ardant)
   泰菲克‧傑拉布(Tewfik Jallab)
法國 / 2017年 / 95分 / 輔導級
離家出走的他,只為了變成心中的她!感動媲美《我的母親》點燃揪心的家庭戰爭…

◎ 劇情簡介     

  瑪莉卡去世了,她的兒子季諾非常傷心,他們一家從阿爾及利亞回到母國法國之後,好不容易買了一棟公寓,但房子卻必須由瑪莉卡的丈夫菲利德與兒子季諾一起繼承,季諾幾乎從未見過父親,為了告知瑪莉卡死訊,騎他的機車到提帕薩去找其父。

  在一個鄉間的石頭老屋中,季諾見到了一名女舞蹈老師,她自稱蘿拉,但卻否認這兒住著菲利德。季諾無奈只好再騎機車回巴黎。

  其實菲利德自從離開瑪莉卡後就變性為女人,並與另一伴侶凱薩琳同居,一名男同志佛列德擔任管家。在季諾離去後,蘿拉入房內傷心哭泣,而這同時也接到伯納德律師的信函,謂處理遺產之事必須由他親自到巴黎簽署。

  蘿拉到了巴黎並入住飯店,她透過季諾留下的名片,找到他的工作室,知道他是一名調音師,於是以飯店名義邀請他來,結果發現烏龍一場,在得知父親變性而成為女人之後,季諾的憤怒可想而知,甚至有想揍他的衝動。

  季諾回住處找到「季諾的割禮」影片,那時候季諾還小而父親俊秀無比,但萬萬沒想到菲利德會變成如今的蘿拉。事實上蘿拉也親自去找伯納德律師,表明他已經變成她,並願放棄房子的繼承權。

  季諾思及親情,自己來飯店找蘿拉,兩人一起在外面喝酒,但一談到關鍵的事,季諾便逃避離去,蘿拉追出已不及,反而把衣服掀開直挺挺躺在大馬路,一時汽車堵塞,季諾只好再度回頭將酒醉的父親扶回飯店。

  季諾無法說明自己的情緒,只好騎機車狂奔。而蘿拉也曾到墓園悼祭妻子瑪莉卡,這也使他回想起過去與小季諾盪鞦韆的情景。蘿拉也與季諾的阿姨荷西達見面,荷西達也決定要為這對父子找回原有的親情,但不久卻傳來蘿拉以酒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

  季諾到醫院探視甦醒的蘿拉,此時兩人才慢慢尋回原本就潛藏在心靈深處的親情,或許在一次擁抱之後才真正尋回那份初心。在蘿拉的要求下,季諾答應用機車載她去兜風,兩人騎機車到達風光明媚的海邊,從這兒開始尋補前面失去的親情。

◎ 劇情分析

  廿一世紀開始,應該是人類開始用平等的態度,去面對「同性戀」的議題,再加上現代醫學的發達,使得變性手術變得更為容易而非遙不可及。

  當一個靈魂發現外在的身軀性向與自己有了差異認知,就猶如是上帝將靈魂錯置,使得外內顯得格格不入,這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甚至更甚者會使得當事人逐漸因痛苦而致精神分裂。

  在一九三0年代,面對所謂的同志,若不是將之視為精神錯亂,就是以私刑活活打死。這在李安導演的「斷背山」的原著小說中曾經提及,在美國鄉下類似的案件,警方也許也是幫兇,到最後這種案子會被淡忘,甚至最終不會有人再提及此案。

  相較於今日對同性戀議題的開放,真是有天淵之別。但這似乎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同性議題並非因為社會認知的開放與否而有數量上的差異。這表示自古以來,同志議題始終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為了應付大環境的壓迫,在某些時刻便會從公開而轉入地下化。

  「我的美麗爸爸」是用最特殊的切入法來呈現這個議題,因為電影一開始,爸爸早已經透過變性手術成為蘿拉,而原本的丈夫身份菲利德是在法律上存在的。究竟我們要依究的是人性或法律?這兩樣基本上是格格不入,甚至是相互排斥的。

  菲利德在某種角度而言,是位相當勇敢的人,他(她)勇於擔任自己,在性向而言其實自己是心知肚明的,但內心的感受是一回事,真正去執行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多少人像菲利德一樣,痛苦地擁抱似乎不屬於自己的軀體,但卻無法大聲吶喊,因為社會輿論何其強大?若有些許違逆,社會的反壓將會排山倒海而來,只因為社會體制早己形成的定格,若有差異則必視為異端。這也是為何很多人用沉默偽裝來裝扮自己,因為只要存活在這個世上,終有一天一定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若無機緣,則長年讓自己活在另一種沉淪之中,當然這會是另一種層面的故事了。

  本劇採用「完成法」,再回頭來呈現過去一直隱藏的關鍵。在一次劇本中最重要的具象事件─瑪莉卡的死亡,從而帶出兒子季諾早晚都要去面對的問題。

  當季諾去找父親時,讓他無法接納的是父親菲利德卻已經以「母親」蘿拉的腳色出現。別忘了他們這個家族是原本在阿爾及利亞的猶太人,在這兒宗教的議題似乎刻意被忽略了,因為若摻予了宗教議題,恐怕最後會尾大不掉。

  現今的同志議題獲得普遍的認可,但這尚是屬於表相,畢竟後面除了法律認可之外,最重要的宗教議題都是無法取得共識的。當然社會走向的變化也並非全然沒有抗衡的力量,於是雙方面採用的方式是相互拉扯,也相互不碰觸。

  從在巴黎的墓穴方式就能知曉,猶太教有其該有的方式,而這些在法國境內是分別尊重的。現在的猶太教似乎也有些許改變,在「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中,很清楚地呈現猶太人是不用花來祭奠的,因為怕花香會導致靈魂的散失。不管這是否傳言,但卻是在影片中有過的呈現。而蘿拉和季諾去墳場時,其實還會在墓旁種花。這是一種時代的改變或風尚新取捨?

  台灣的情形不也是如此?多年前的葬禮與現今的方式可謂截然不同,若要究責,那過去的葬禮才是正確?還是現在的葬禮才正確?這應該是一種時代的新呈現,沒有對與錯的問題,畢竟「萬法唯心造」。

  季諾的期待當然很大,他已經成年,很多事情都能自己獨立自覺,但從傳統觀念而言,父親就是父親,但如今站在他面前的身份,他該稱父親或母親?季諾的反應如此之大,是因為這是他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問題。

  最早季諾滿腦子充斥父親的「老二」被割除的問題,而這純粹從他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但在慢慢接觸後,甚至最後與蘿拉在醫院中的擁抱,這才慢慢使他的思惟逐漸會站在蘿拉的角度,也從而化解了父子兩人的心結,畢竟菲利德在季諾很小的時候就拋棄這個家庭,雖然目標是想尋回真正的自我,但他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人為何會有同性戀的舉措?我試圖以佛家的觀點來詮釋,如果說今生的「業識種子」會導致你出生為男,但因過去世過多的「習氣種子」較傾向女性的歡悅,於是在身體上,於投胎時便成了男兒身,但出生後,對於女性的執著就會導致「同志」議題的產生。

  我也無法提供一些證據來證實這樣的觀點,但從「唯識種智」的方向來探索,確實是一條目前唯一的釋途。但這並非是事實,現今社會的容忍與接納是同志相當樂觀的年代。未來的變性手術會愈來愈便宜,類似菲利德的案例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其實同性或異性的相處,都有其該有的準繩,端看你自己的認知,就像季諾一樣,認知也會改變的。當一切都能共融之際,並非是你的寬容,而是你原本狹隘的世界,透過你的心量有了新的認知,也就是你在分別之中,其實也產生了更多的智慧。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南方少年(الصبي الجنوبي)(Mosafere Jonub)

導演:帕維茲‧杉席巴奇(Parviz Shahbazi)
主演:瑞札牟裕‧哈誕(Reza Moghadam)
   哈瑪納西‧札尼(Hamanasi Zani)
伊朗 / 1997年 / 92分 / 普遍級
禮讚:1997年東京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首獎
   1998年伊朗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影展特別獎
   第22屆多倫多影展、第27屆鹿特丹影展
影片講述了少年雷查搭搭乘火车到德黑蘭拜訪親友,他遇到一位單獨旅游且令人厭惡的婦人的故事…

◎ 劇情簡介

  來自伊朗南方,雷查搭火車到德黑蘭拜訪親友,在上火車後,便被老太婆斥為走錯車廂,果然他是在隔壁車廂與四五名軍人同車廂。雷查雖然在很擁擠的狀況下,還是將帶來的晚餐與大家分食。

  軍人欲往餐車吃飯,但雷查卻不願同行,他後來決定外面看看時,見到兩名鬼祟人物互有照面。但半夜時,老太太引來列車長及警察來車廂,指控他們不但吵,但還可能偷了她的外幣馬克。

  在一陣搜索後並無所得,雷查自告奮勇表示他知道偷錢的人,並引領列車長再去搜捕,果然逮住兩人法辦,而納西里太太反過來向雷查道歉。

  在到德黑蘭後,雷查覺得自己應該護送這位太太上飛機他才放心。納西里太太不好意思地問洗手間方向,在依指示回來時卻昏倒了,於是雷查再度搭野雞車去醫院,表面上說隨便給的司機,下車立刻翻臉要兩倍的價錢,雷查只好照價付清了事。

  醫生不准納西里太太上飛機,並且要繳交一萬元辦理住院,因為是急診,故家屬也不能留院。

  雷查從老太太的皮箱中發現一些外幣,但還是搭車到電信局,打電話給德國納西里太太的兒子,他不太會講英文,但卻清楚地表明納西里太太若無人來探視,很有可能會隨時辭世。

  雷查將老太太的皮箱寄放在醫院,醫院職員打包票,請他明天來取。但當天夜裡,他卻無法獲准入院,好不容易得到警衛的許可,在殯儀館旁的一張床讓他睡覺,雷查最後是嚇跑了,不得已警衛要他窩在警衛室,畢竟那兒是有暖氣的。

  第二天,雷查去取皮箱,但卻發現皮箱不見了,他很激動,最後在床舖下找到,於是在葉納大夫的指示下,雷查必須籌足四十萬元以作開刀的費用。

  不得已,他開始與賣場的大人周旋,賣掉馬克、金鐲,但最後一個金戒指她不賣,因為捨不得。但最後還是欠一萬五千元,葉納大夫不得已,只好用紙條寫上自己的借條,臨別時雷查去探視納西里太太,她似乎也打電話給誰,就不知兒孫是否會回來了。

◎ 劇情分析

  早期的伊朗片,都是直敘性的敘述,鉅細靡遺地將每個細節連貫起來,並從中去發掘人性的糾葛與善惡。

  納西里太太一開始的惡行惡狀,這讓許多人覺得,她真是「顧人怨」的老太太,但隨著情節進展,不難發現,原來她身懷鉅款,而她虛弱的身軀,靠的正是這股欲見兒孫的喜悅衝動。

  很多人會批評納西里太太說,兒孫都不回來看妳,妳又何必去看他們?但老太太堅持的理由是,因為我有探望的喜悅。

  但以她如此虛弱多病的身軀,就算到了德國,應該也只是見最後一面吧?試想她再度從德國要回到伊朗時,這段旅程恐怕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伊朗的警方與列車長具有強悍的勢力,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之下,都能任意地強行搜索,哪怕對方是軍人也照搜不誤,這是公權力伸張,但民主力量倒退的象徵。也許導演確實也在以類同的手法,極力批判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每天都隨時在德黑蘭,甚至整個伊朗都在發生。

  雷查在不同的地方被讚嘆時,總會問及是否「古查斯坦」人?這對熟讀伊朗歷史的人應該清楚,這不僅是有地域的概念,當然也穿插更多的歷史之間的鬥爭與紛亂,但其弦外之音不難聽出,「古查斯坦」人都是在朋友最需要幫助之際,最能慷慨助人的區域族人。

  某種角度而言,他們也是施恩不望報,正如葉納大夫在雷查無計可施之際,慨然簽下借條一萬五千元,也許將來由薪資慢慢扣除,但當雷查看不懂而問她時,她卻立刻回上一句「不關你的事」。

  照理說在德黑蘭火車站下車後,應該各分西東,而納西里太太直接登機轉往德國。但一片善良悲心的雷查,他再怎麼說也無法這麼做的,當坐上第一輛計程車時,雷查發現老太太又被趕下車,但經過詳細訊問,才知是老太太身體不舒服,司機不願惹禍上身,自然是一走了之,從這兒來對應台灣,台灣的社會現象就更可怕了。

  好在台灣的醫療系統相當發達,健保的成就讓許多跑到國外當寓公的人,還三不五時回台灣享用一下健保。但正因為太便利了,救護車隨叫隨到,一送就是大醫院,而請注意到大醫院都是掛急診的,如果病房眾多,這些醫生便會不厭其煩地,以各種驗尿、抽血、照X光、超音波掃描、斷層……。然後便會以各種的理由,希望你住院。

  接著才是主戲上場,他們會用盡各種方法,極力地挖掘出你從不曾想像過的病症,而這就是為何許多原本無病之人,在進入病房後沒幾天就亡故的原因。

  在伊朗如要住院,先繳一萬保證金,這對一般家庭而言,其實是一種極高的負擔。相較之下,台灣民眾應該感到幸福的,更何況要手術就需要四十萬的保證金,這簡直是讓人不敢生病,一想到四十萬,應該病況就會減輕許多。

  納西里太太不知道自己猶如監禁地住入加護病房,她若知道雷查一直努力的將外幣兌現,為的是讓她完成手術。如果她知道,我想她應該是死也不肯為。

  但以不同的角度來想,能救的人自然不能放棄,但這麼虛弱的身體,就算手術成功,大半也都元氣大傷,她一定會希望把身上帶的錢留下給子孫,問題是,這樣的意義又何在呢?

  全世界的長輩對待自己的子孫,他們所執的心性其實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她們當然也不至於想將鈔票放入棺木之中,但處在這進退維谷之時,她所幸遇上了一位「古查斯坦」的優秀年輕人。

  從雷查的角度而言,其實是一次極大的誘惑與挑戰。但這一點,導演卻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伊朗人,都不會犯下這種趁人之危的行徑。

  醫院職員見雷查爭得面紅耳赤,但就算他昨晚睡在床上,但上床之前就沒看見皮箱,這表示可能是上一班的人,在離去之前將皮箱放在床下。

  也就是說在整個晚上,都沒有人興起打開箱子的念頭,現在往美國再往中南美洲的線,很多高級名牌的登機箱,都會被利刃剪破,再從中撈取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那這兩者之間的相差,不難看出端倪。

  黃金街其實也是波濤洶湧,但在彼此殺價之下,眾人才發現,原來雷查是為了一名不認識的老婦人,願意接受這些苦楚,各人對他作了禮讓,這也意味著,伊朗人終究還是相當義氣的。

  最後的探訊,算是一種道別,護士准許雷查從窗口望著納西里太太,而老太太竟然是在講電話,這個層面是這齣戲最有力量之處。

  納西里太太有打通到德國兒子的住所?如果有,那他們會不會回來探視老太太?如果打不通,那豈不是更增加老太太的焦慮與不安?

  接下來是雷查坐火車離開德黑蘭回老家,因親戚未曾接到他的來信,便已四出旅遊,但也因此而促成了「南方少年」這部影片。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導演:肯尼斯‧洛勒根(Kenneth Lonergan)
主演: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
   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
美國 / 2016年 / 137分 / 普遍級
禮讚:2017年第89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
   勇奪美國國家評論會(NBR)最佳影片
   入圍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等5大獎
一部拍給女人看的「男人」電影…

◎ 劇情簡介     

  李是一名水電工,但他從來沒有笑容,甚至會對客戶惡言相向,在酒吧中時常與人發生爭執。

  這一日李接到喬治的電話,謂他的兄長喬已經亡故,他立刻趕去曼徹斯特。而喬留下一個兒子派屈克,想起小時候常和喬駕「克勞蒂亞瑪麗號」出海釣魚, 但如今派屈克已經是一名高中生了,雖然父親剛亡故,但卻每天周旋於兩個女同學希薇與珊蒂之間。

  李與韋斯相約,原來喬臨死之前,指定要李擔任派屈克的監護人,李堅決不接受,原因他與前妻蘭蒂生下二女一男,但卻在他出外買啤酒時,忘了在火爐前增添一塊鐵板,以致引起火災,三個孩子全都死於非命,而蘭蒂被消防員拖出,所幸並無外傷。

  但經此驟變,蘭蒂與李離婚,再嫁另一男人,看起來相當幸福,而李從此便自暴自棄。這也是他不敢當監護人的原因。

  而喬的前妻也打電話給李,但李卻冷漠以對,這使得派屈克對李相當的不諒解,加上李要將派屈克帶往波士頓,這也遭到派屈克的反對,因為自始至終他並不願離開曼徹斯特,並且也為了一艘遊艇的歸屬,而與李有了爭執。

  派屈克也常要李為他護航,表面上是與珊蒂作功課,而派屈克也希望將珊蒂的母親吉兒介紹給李,但問題是李萬念俱灰,他從未有交女友的慾望,而吉兒最後也受不了而斷送了一段姻緣。

  派屈克不斷地與李爭吵,因為他不想讓父親一直躺在冰櫃中,但李表示葬儀社有許多手續要辦,等到手續辦妥自然會將遺體領出。

  終於葬禮舉行了,許多人對李議論紛紛,而喬的前妻辛蒂也與現任丈夫來參加,並在告別式後邀請李與派屈克至家中吃飯,但李始終是格格不入,這使得辛蒂也變得神經兮兮起來。

  為了換船的馬達,李建議把一些古代槍械收藏品賣掉,而換了一個新馬達,也因為這樣派屈克與李的距離愈來愈近。最後喬治也答應當監護人,而李搬回波士頓,他希望派屈克將來能去波士頓唸書,而兩人也取得共鳴。

◎ 劇情分析

  這部電影,不僅讓男主角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更進一步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影評家將這部電影列為2016年最佳影片。

  凱西‧艾佛列克飾演的李,雖說四處得獎,但要真正詮釋這個腳色卻是相當不容易,有誰的命運會比他更悲慘?二女一男葬身火窟,妻子雖被救出,但很快就與他離婚。或許是基於這樣一段的悲苦,於是李開始活在醉生夢死中。

  李永遠不苟言笑,因為悲痛已經佔滿他的思惟,就算有許多機會能夠放懷去互動,李卻永遠不會接納。他養成一種內斂的神情,不肯輕易地顯露他的情緒。直到律師說喬在生前指定李當兒子派屈克的監護人,這才又重新去碰觸過去的傷疤。

  一個人最困難之處,便是面對過去的傷痛,好不容易已經有了平撫,但現實是必須再重新去面對,雖然這兩者之間有些異同,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李的見地是他已經讓三個兒女慘死,如今又該如何去面對監護人的職位?這也是李一直推辭的原因。但派屈克已經快成年,這跟他三個幼小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話說如此,導演特別加了一場魔幻寫實的戲,兩個女兒來看他,而他突然驚醒,所以也差點又引起火災。

  李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一個人一直沉湎於過往的傷痛與自責,於事無補。何況派屈克有他自己的見解,他沉溺在年輕人的性愛中,而且是雙腳踏雙船,父親的死,對他而言,只有表相的冰櫃,因為他不忍,但大人的世界卻有一定的程序。李雖然冷漠孤獨,但對這名姪子,他可是全力以赴的。

  派屈克已經到了想要支配的年齡,他有自己一套主張,甚至為了修遊艇,願意去貸款。李是老成穩重的,他極力反對,為何必須為了換一個馬達而貸款?如果讓派屈克主掌財務,恐怕事情會更加複雜。

  李將自己情緒壓抑到極點,直到要爆鍋時,便在酒吧找人打一架,所幸喬治都能在緊要關頭為他解圍。這也是為何李將監護權委託喬治的緣故。最起碼喬治夫妻算是好友之外,也是較穩重的。

  李原本要將派屈克帶回波士頓,這個城市是所有名校匯聚之所,縱然自己只是一名水電工,但能讓派屈克有個較好的讀書環境,他的想法是正確的。雖然派屈克迷戀在美色之中,但這應該是過渡時期,到了應該做些什麼事的年齡後,必然有他應該有的思維。

  李和喬都失去了妻子,雖然她們都已改嫁,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家庭,但這些對李來說,都是反諷的世界,為何一樣的妻子嫁做他人婦,卻都是如此光鮮亮麗?而這與自己對應,卻讓自己顯得寒傖。

  前妻蘭蒂不只一次想向李表達什麼,但過去的事已經無法回頭,何必在相見之後又再度興起過往的傷痛?就算妻子表明她還是愛他,但一切似乎都已經失去意義,何必再淌渾水徒增傷悲。

  故事的轉折是李建議賣掉古董槍械,而這正好也使得派屈克能夠駕馭,從而有了支配的慾望滿足,於是他們在換了馬達之後,愉快地出海了。這也是派屈克在帶女友同時上船之後,表現的自信與歡悅。

  但最終孩子的監護權還是委託給喬治,律師韋斯有些為難,但因為喬生前並未與李討論過,而他的癌症又來得真快,因此李的拒絕也是合情合理,更何況他也並非從此對派屈克撒手不管。

  西方世界對於未成年的小孩,都是極力保護的,在尚未成年都必須由監護人來主導,這也是極為正確的道理,若不然,派屈克老早在自己的決定中,就負債累累,更何況日後的成長?

  曼徹斯特存放著太多李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卻又是他亟欲要拋棄的,在這些衝突與矛盾中,李還是必須勇敢地去面對。

  而此刻他卻必須再度去面對十多歲的姪子。影片的調性是陰柔而緩慢的,因為這牽扯到李的性格,猶如他面無表情地對待客戶一般,此刻卻必須重新為自己建構一條新的道路。而這條道路是他與派屈克必須勇敢去面對的,不管喜不喜歡,現實就是如此。

  本片的製作經費只有八百五十萬美元,但全世界的收益總得,卻超過六千二百萬美元,何況男主角及其他劇本等也連得將近五十個獎,應該算是2016年最大的贏家,而這種模式也值得我們參考的。

  曼徹斯特是瀕海的城市,人口約五千人,但風景優美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而直譯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更是令人讚嘆。

  這篇故事的創作者是麥特戴蒙,最早他想自己執導這齣戲,於是邀請肯尼斯寫了初稿非常感動,於是他更進一步想演李的腳色,但因受限於拍攝的檔期而作罷,最後才邀凱西‧艾佛列克,沒想到果真一炮而紅。

  本片必須以極大的耐心,仔細地觀賞,才能體現其中重要的細節。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今夜星光燦爛(Falling Sky)

導演:谷拿‧維肯(Gunnar Vikene)
主演:瑪莉亞‧鮑娜薇(Maria Bonnevie)
   金‧巴德尼亞(Kim Bodnia)
德國 / 2002年 / 94分 / 輔導級
禮讚:丹麥哥本哈根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挪威版的《銀色性男女》,人世悲喜中富含黑色幽默風趣…

◎ 劇情簡介

  十二月二十二日,大家都在期待聖誕節早日到來。而精神療養院的院長強納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要回家過節。其中藍德的母親盧太太就住在附近,雖然可以常回去,但盧太太年歲已高,也不適合一人獨居,院長的太太正好是社會局的義工,但盧太太堅持不去養老院,因為她還有一隻狗奧圖與她相伴。

  盧太太提早將聖誕禮物,一把自動開合的雨傘,送給兒子藍德;藍德一天到晚擔心外太空會有隕石直接命中地球,但他也對女病患尤莉相當傾心,但尤莉不准任何人觸摸她,只要一碰觸就拳頭相向,另外也有同性戀的男病患,也有喜歡種花的男人。

  強納面對這些病患實在頭疼不已,這也漸漸影響了他的性味,每一次妻子求愛,他總是拒絕,不得已她只好找上計程車司機湯瑪士。而做愛過程,強納其實都一直站在外面望著窗內的一切,這事被盧太太發現了,並指稱他是一名偷窺狂。

  另一名偷渡客伯格,向湯瑪士買了一個假護照,沒想到被警方識破後,正巧山上落石撞破擋風玻璃,差點與湯瑪士的計程車相撞,伯格趁機逃走,並向隨後趕來的湯瑪士要他還錢,然後涉水逃亡。

  伯格衣服全濕,躲在超商附近預備下手,但盧太太的狗兒對他狂吠,他只好用鐵棍敲牠的頭,奧圖死後盧太太帶牠去一間放煙火的儲藏室。

  伯格很快落網,他只好裝瘋賣傻,警方最終只好將他送入精神病院。尤莉打開父母送她的紅色洋裝,她向湯瑪士表示要去找父母,回到家竟要求與湯瑪士做愛,但湯瑪士覺得這事很詭異,臨陣脫逃。

  回療養院的尤莉,在浴室擊破玻璃割腕自殺,這使得伯格立刻閃人,他偷開強納的車子,但半途又汽車漏水,加水之際冒煙而起,但卻也遭湯瑪士的計程車撞死。藍德與尤莉將他的屍體放在木筏上,順著水流而去。而強納在妻子要求復合中卻拒絕了,但當妻子離去時,強納卻痛哭不已。盧太太在抽菸後無意中引燃煙火,而這也使得只保火險的雜貨店起死回生。

◎ 劇情分析

  精神病院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所在,若以二分法來說,住在裡面的人是「不正常」,由此來區隔在外面的正常人。

  以前聽過一句話:「天才與瘋狂只是一線之隔」,也許他們比正常的人更勇於做夢,在思緒不斷的倂散同時,他們遂得以了解了更多的面相。以藍德為例,他以網球丟向牆壁,球當然會立刻反彈回來,因為隕石會擊向地球,於是他每天都在擔心,總有一天會有隕石砸破屋頂,甚至直接命中而取走人的性命。

  面對這些無厘頭的思路,院長強納看在眼裡,卻也使他疲於應付。也因為如此才產生了「不舉」,也使得妻子不斷地在外尋找能夠解決性慾的男人,計程車司機湯瑪士正是她的入幕之賓。事實上,每當兩人做愛時,強納總是站在建築物外面,望著窗戶內的剪影,然後默默地吞著艱困難過的淚水。

  若其他都是精神病患來作比較,強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精神病患的一種。也就是說,每個人不管位居何處,多少都有精神病患的因子存在。

  性慾是一種本能,他的太太在無法獲得性慾的滿足,有些飢不擇食地選擇了湯瑪士,這一名計程車司機是相當詭異的,他可以替人家做假護照,但手法粗糙無比,這使得伯格拉森這位偷渡客立刻被識破,在逃亡期間他不得不裝瘋賣傻,以免被關入監牢或遣送回國。

  伯格在見到尤莉用玻璃割腕之後,他立刻有逃走的企圖,他說的一句話是值得深思的:「原來裝瘋也是相當困難的。」

  筆者曾在文建會舞台劇本比賽中,以一齣「明天是新年」奪得首獎,而「明」劇談論的,正是精神病院要過除夕夜的故事。這齣戲完成於一九九一年,要不一定有人會批評「明天是新年」是抄襲「今夜星光燦爛」。

  這兩篇作品的類同是「明」劇建構在除夕夜的晚上;而「今」片則是放置在西方的聖誕節前兩天,從編劇的角度來看,這是在結構上預設可以凝聚眾人的情節,也因為如此,結構的設定便很清楚提供了戲劇延展的力量,這是編劇學上千古不變的道理。

  「明」劇中也提及一名煮飯的老太婆,她希望醫生能診斷她有病,讓她可以在精神病院中,繼續發展她的長才──煮飯。因為在外面,所有的親人對她視若無睹,在人際逐漸疏離的同時,她選擇一個可以肯定她的地方。

  伯格不一樣,他只是希望精神療養院可以成為庇護之所,在發現這群病患與他格格不入時,他遂有了離開的念頭,於是開著院長的車逃走,但這輛車的水箱會漏水,強納也一直沒去修理,自己開時就曾經半途加水而冒蒸氣,伯格不熟悉車況,當然也得在半路加水,但卻與湯瑪士的車對撞,伯格沒有當場氣絕,只是一直講著沒人聽得懂的話。

  這個設計是相當精彩的,藍德向尤莉表示他聽得懂,他解釋伯格要尤莉勇敢地活下去。而這種轉借就成為這齣電影最精彩的部份了。

  後面的主題曲歌詞相當美,故抄錄於後以供參考。「生命只在剎那之間,其中有好有壞,若是滿懷盼望,你難免會失望。生命的舵轉不停,你們相遇與別離,之後你們又分開,各走各的路。我將要離開,但是愛你不變,那就是為什麼我要告訴你,也許你會忘記,但是我會記得每一個字。塵歸塵,土歸土,凡事不留下痕跡,只剩美好回憶,永遠拿不走的回憶。還記得我們曾經有的歡笑,還記得我們心意相通,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在回味,就算你忘了,我們仍將記得這一切。」

  主題曲的訴求,從更大的方向,來呈現這一群特殊的精神患者,但其實也更意有所指的詮釋了每一個人。因為在精神異常的世界中,依然是在撞擊中感受愛情熏染。這也難怪,當強納拒絕妻子提出合好的要求時,他雖然拒絕,但其實是相當哀痛的。

  羅太太這一條線是要收尾的重要元素,她不願住養老院,但兒子藍德在精神療養院中,在社會福利制度好的國家,這些老人必然要受到妥善的照顧,但她卻不以為然,因為她還有一隻狗奧圖。

  盧太太當然也知道社工人員要將她帶走,於是她早先一步逃到超商對面的倉庫內。奧圖不幸被伯格擊中頭部,沒多久就死亡了。但她始終認為奧圖一直在身邊,甚至看到湯瑪士進超商偷東西及錢財時,竟要求他也順便拿一些狗食。

  盧太太有沒有瘋?其實是相當清楚的,而最後的煙火是結尾收場。是一場人生燦爛的見證,七彩的煙火也是人生美好的象徵,而這種普照甚至澤被到死者伯格身上。

  這是人生極為美好的呈現與收尾,我們不必要求太多,最終留下的永遠是最美好的記憶。這齣電影其實也技巧地詮釋了生命的真諦,不必在乎位階,重要的是在關鍵的時刻,你是否真的有了付出?

  「今」片其實是相當不錯的電影,雖然也有其他相同片名的影片,但依然以此片為佳。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權力過程(The Will to Power)

導演:范揚仲
主演:梁修身、陳慕義、湯志偉、潘麗麗、尹馨
台灣 / 2013年/ 90分/ 普通級
禮讚:入圍2013台北電影獎
描寫複雜政治世界,關係人一個個出現,事件逐一清晰,透過拼湊老人的人際網絡,揭開現實生活中政治、權力、利益與人性的關連與面貌…

◎ 劇情簡介     

  在一座即將都更的舊公寓中,吳農過自殺身亡,但兩手都往上綁,這使得警方產生極大的困惑,唯一的線索顯示若有人替他加工自殺,那綁手的方式顯示這個人一定是左撇子。

  而吳農過的死亡卻驚動了市長周廣程,他特地支開媒體,自己到停屍間向吳農過合掌祝禱,這看在刑事隊長吳東權眼裡,但這也只能顯示這兩人之間的過往頗不尋常。

  因為發生命案,原本都更案已看好良辰吉時預備要開工,卻也不得不喊停。而市長周廣程似乎也受到建築商人的威脅,因為他若想更上一層樓,從而競選總統的話,那這些建商都是他主要的資助者。

  吳農過去逝後,他的女兒雖然也去認屍,但不禁想起這名令人頭疼的父親,也埋怨他在以前曾經有過外遇,而生下一個兒子阿豪。但隨著刑事隊不斷追索,才發現十二年前發生車禍,吳農過為此入獄服刑,而十二年前卻也傳出他與一名外傭生吳亞豪。

  吳亞力透過吳東權的追查,這才發現小豪不是他親生的,只是隔壁顧辛祥留下的孩子,為了扶養小孩不得不說的謊。大隊長逼迫吳東權要立刻結案,好讓建商能夠早日動工。

  市長似乎也受到這股壓力,而黨中央也派出秘書長來規勸他,不要出馬競選總統,否則造成黨的分裂,這會使得情況更加複雜而難堪,但市長周廣程不置可否,依然沒有表態。

  正當市長遭受極大壓力時,他的屬下偷拍到大隊長與建商一起喝酒的照片,於是他決定以此反制,並堅定地對外宣稱,他即將參選下屆總統。

  事實上吳東權也查出周廣程與吳農過之間的關係,原來他們過去曾經都是社會運動的革命夥伴,而在競選立法委員即將勝選的前一晚,周廣程開車撞死一名外傭,急急打電話求助吳農過,遂由吳農過出面頂罪,周廣程也順利選上立委,但刑事隊長並不想把事抖開,他也希望社會能有個願意為市民真正做事的市長,而亞力也從家中的電話留言中,聽到了車禍時周廣程的求助聲。

◎ 劇情分析

  公共電視的「人間劇展」號稱為電視電影,就好像HBO台許多的電影,其實是在電視播放的。事實上,公共電視的製作費用大約不到一百五十萬,若本片是依這個既定模式去拍攝,就有許多值得讚嘆之處。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本劇也有可能在電影院線上,無法被院線青睞,轉而退而求其次,也在2013年電視金鐘獎上,拿下四項獎項。

  權力是什麼?是誰應該給予誰的權力,而權力的另一個層面,其實隱藏著太多的不堪。每個人都有更上一層樓的想法,這意味著權力更能倍增,而同時也能支配更多的人,於是權力變成人世之間最大的追求公約數。

  但權力應該是一種平行的對待,因為權力應該被應用在造福社會人群,而非是位階的顯現。剛開始追求權力時,稱為共同的理想,但直到後面便會發現,權力到手之後,人就即將變得腐化。

  而人性慾望與腐化有絕對的關連性,因為人性是複雜的,面對複雜的理路,人往往走不出那個不知不覺中為自己編織的命運之網。

  吳農過似乎註定是個悲劇人物,他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理想,從而義氣相挺,於是他一肩挑起婚外情生子;車禍致人於死而入獄;最後為了好友的孩子,寧可自殺而抵擋都更的拆除。可嘆的是,最終尚必須由太太葉美英幫他加工自殺。

  這一切似乎都是無怨無悔,但這卻不是人生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就算有世間法的智慧,也無從得知真相,一切的紛紛擾擾徒顯世態炎涼。也許有所謂的命格吧?但市長周廣程所犯的錯,卻必須由吳農過來承擔,這樣的排比似乎突顯了人性與台灣政治的無情與不堪。

  許多黑道大哥不是都在殺人之後,改由小弟頂罪?但這其中的代價卻是條理分明的,就如土耳其導演努瑞貝其錫蘭,於2008年勇奪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導演獎的「三隻猴子」,也是議員在競選前夕不慎撞死人,遂由司機頂替,並且除薪水照領之外,另外給了大約一棟房子的錢,以作為補償之用,不同的是,土耳其的議員落選了。

  「權」片的意義並非要做這種堆疊的人性,卻以倒敘的手法來敘述其前因後果,也突顯了市長來自過去的群眾抗爭,而命運使然,一位最後邁向競選總統之路,另一位卻為了故友之子保存其房子而自殺,為的是阻擋都更,而使得小豪有機會繼承其父的財產。

  政治人物未當選之前都是有理想的,講得頭頭是道,很多理想透過他們的競選言論,似乎就近在咫尺,時時都能實現,但真正當選之後,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八面玲瓏的手段去面對,於是妥協就變成一種必然,於是過去的理想可以暫放一邊,因為眼前的一切,就足以令他疲於應付了。

  這個世界,不論是政治和經濟,甚至軍事的比賽中,相互連結又相制肘,就這樣形成一個蜘蛛網,也形成了一面的網,我們都活在這個網之中,在有限的資源中相互打擊相互廝殺。

  吳農過似乎有強烈的反資本主義思考,為了理想的呈現,寧可犧牲自我,就算為此入獄也在所不惜,其妻女都因此承受無比的創傷,因為悲痛而無言,因為無言而心死。於是面對吳農過必須真的面對死亡之際,就像只是一道手續,這一點因為葉美英的戲並不多,我們較難呼應出這段「暗場」交代,唯一的是她無言無淚的哀傷,而這哀傷又帶著某些對權力的指控。

  「權力過程」中的人物,其實全部都是迷失的族群,他們想步步高昇,卻又身不由己,有時是踏著別人肋骨往上爬,有時卻是太多的陰錯陽差,明明就是相同的人,卻必須努力抓緊權力,以便區別自己之與眾不同,於是每天擺在自己面前的陣仗,都必須逐一化解,而這卻是一體兩面的事,如果能化解便表示已經掌握了權力,反之應付困頓的便是離權力越來越遠了。

  其實前面談過,有了權力是人民賦予他來造福人群,但更多掌握權力的人,其實反而會用權力當作他的盾劍,不但保護了自己,也不知不覺中運用權力來傷害自己的人或無辜的人。

  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應用得當,自然雲淡風輕、風和日麗,但權力之失當,反而會帶來更多的不幸。市長最後選擇要競選總統,這會是一篇寓言?或是原本政治人物一旦沾染政治,就像吸了嗎啡一樣,再也無法自拔,於是市長就必須對著另一群人再說另一套的「理想」。

  為理想而犧牲生命,也許是現代年輕人較缺乏的認知與魄力,也許只是一種感動,但離實踐似乎尚極為遙遠,勞工階級的抗爭是必須注目的區塊,如果政治人物無法落實他們的理想,每到選舉都只是一些口惠而始終無真實的回應,那麼這些埋怨與失落,總有一天會化作強大的反擊力量,這些值得執政者謹慎對待。

  以國片而言,「權力過程」算得上認真謹慎的佳作,唯倒敘的調度尚需一些調整,就更能突顯角色的不安與困頓,但依然應該把它列為國片的佳作。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原罪青春 (Ball in the house)

導演:塔尼亞‧韋克斯勒(Tanya Wexler)
主演:強納森‧塔克(Jonathan Tucker)
   珍妮佛‧提莉(Jennifer Tilly)
美國 / 2005年 / 99分 / 輔導級
平凡的賈利,突然贏得電視節目比賽,不但開始與金髮美眉交往,生活用品也源源不絕送上門...

◎ 劇情簡介

  傑傑尚未滿十八歲,但卻因吸毒與酗酒導致發生車禍後,進入勒戒所,在醫生查理的教導下,傑傑終於達到離開勒戒所的要求,而獲得釋放。

  母親菲莉絲為了迎接他重生的日子,特別準備佳餚,並請來妹妹小點與她丈夫厄尼。但傑傑的繼父阿牛卻不看好他,逕自買了啤酒準備看球賽,只可惜因下大雪,使得中央體育場關閉,球賽自然也落空了。

  小點也不看好傑傑,甚至預言他將來必定闖禍,遂慫恿阿牛在一張為傑傑保險的單據上簽字,保費七萬多元,言明雙方各拿一半。

  因為傑傑在之前曾撞壞阿牛的一輛汽車,害他只能開傑傑的金龜車;而厄尼原來已在郵局工作九年,但也被傑傑偷開車子出去闖禍,害厄尼失去郵局的年資與工作。阿牛終於簽字了,但距離傑傑滿十八歲的日子尚有三十三天,只有滿十八歲,保單才能生效。

傑傑回來後,果然如脫胎換骨一般,而阿牛也為他介紹到鋼鐵廠工作,但也規定他在下大雪的夜晚,必須把雪鏟平,以便第二天能開車去工廠上班,雖然晚上傑傑也必須去上輔導課。

  傑傑似乎真的改過了,他避開了許多酒的引誘,他告訴年紀尚小的弟弟班吉,他們的生父是一名偉大的軍人,曾得紫心勳章。但沒想到阿牛卻大大傷了他們的心,他表示其生父是用槍擊中自己膝蓋而退伍,最後不斷地酗酒,甚至因而在浴室自殺而亡。

  傑傑以前的同夥巴比來找他,不斷地催討傑傑進勒戒所之前欠他的三千五百元,傑傑希望能寬現一些時日,但也嚴厲的拒絕巴比的邀約,但傑傑過去的女友麗茲已經跟巴在一起,並且不斷地為巴比講話。

  而小點也不斷地引誘傑傑,最後傑傑受不了各方的壓力,而喝了小點給他的酒,並且兩人在酒醉中發生關係。而巴比因上線的壓力,躲到傑傑家中,又吸了以前存放的毒品,但這些毒品被小點放了砒霜,巴比立刻身亡,傑傑只好將巴比丟棄在醫院前,醫生來看傑傑,發現傑傑又開始酗酒,他有些失望但並不意外,因為成功率只有3%。

◎ 劇情分析
    
  吸毒嗑藥,是現代年輕人可能在生命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甚至再加上酗酒,當然會使得情況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是在怎樣的挫折下,才會自暴自棄地吸毒,用殘害自己的身體,做為引發別人在意的手段。或許在青少年這個階段,是人生最艱困的時期,他無法做大人的事,卻又瞧不起比他年紀輕的人,在尷尬的窘境中開始迷失,於是只好吸毒喝酒讓自己迷醉,而自以為沒有迷失。

  傑傑的闖禍是因為在喝酒之後又高速駕駛車子,最後撞牆而止,但幸好並未喪失生命。也因此展開勒戒的過程,而勒戒是否真的有效?這也是本劇中極力要探索的主題之一。

  酒與毒都會產生癮頭,不但對身體有極大的影響,更甚者若因此發生車禍而害人害己,這是相當令人沮喪之事。傑傑正因為車禍而被逮,並在勒戒所待了半年,從表相上來看,傑傑似乎正一步步走向康復之路,他也對自己懷著無比的希望,他有女朋友麗茲在等他,而繼父阿牛雖然固執,但依然會為他打點一切,若一切按照他的想法,傑傑的未來絕對是可以期待的。

  但他的好友,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巴比,不但急著催促欠他的三千五百元要立刻還他,甚至要傑傑繼續與他一起販賣毒品,更令傑傑難過的是,女友麗茲已經背叛了他,而與巴比搞在一起。

  傑傑在繼父安排的鋼鐵廠工作,薪水相當低,但他有決心要還巴比的錢,只是不斷地給他壓力,當然未滿十八歲的傑傑要受不了。

  阿姨小點也是另一個關鍵,這起因是在過去,小點曾與教堂的副主祭有過曖昧,卻被傑傑無意中撞見,於是小點便設計與阿牛合作,在傑傑滿十八歲時替他買了七萬五千元的保險。

  小點之所以如此篤定,當然有她的手法,她預測傑傑很快會故態復萌,有可能會變本加厲,從而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阿牛當然在半推半就中答應了。

  阿牛是傑傑父親的好友,其父雖為軍人,也得過紫心勳章,但這一切也都只是一種假相,真正的死因其實也是酗酒,最後自殺而亡。

  其實傑傑有企圖要往正途發展,但種種的阻礙竟然都是來自身邊的人。唯一可以信賴的,只有他的弟弟班吉,母親菲莉絲對他是相當支持的,但她似乎是一名極為善良的人,完全不懂人間的險惡,更萬萬想不到自己的妹妹小點,是如此積心處慮想要掌控傑傑。

  這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線索,勒戒之後應該要讓他們遠離原本的環境,要東山再起,原本的環境是無法容許的。查理醫生明知這樣的實驗是很難成功的,但他依然將傑傑送回家中,似乎只是一種對自己實驗的印證,他知曉了一個既定的比率,但卻任由傑傑回去原來的世界,難道他不應該打破這份數字的迷思?

  小點似乎葷素不忌,她主動對查理醫生投懷送抱,所幸查理還算正直,否則事情會顯得更為複雜。但終究傑傑是未成年的少年,很難在小點的設計中逃出掌握,於是在萬念俱灰中再度喝了酒,並且與阿姨發生了亂倫的關係。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逼使傑傑在保險之後發生意外,以便領取保險金。

  但這個設計似乎有困難,原因傑傑曾入勒戒所,保險公司不會視若無睹,何況又是保高額的意外險?當然小點並未簽名,而在最後阿牛似乎也沒有將要保險書送出,因為阿牛似乎也感觸到,這樣的行徑似乎有謀殺之嫌,若是有良知的人絕對不會如此的。

  但小點似乎殺紅了眼,麗茲向傑傑要回過去遺留下來的毒品,卻正好被小點看見,於是她鐵了心,在毒品中加入砒霜,想要一舉滅掉傑傑。

  但巴比因受到上線的壓迫,他無錢可還,只好躲到傑傑的房間,而此時他似乎才想起有一包寄放的毒品,當場就吸食起來,但因摻雜了砒霜,巴比立刻一命嗚呼。

  傑傑只好用汽車將巴比丟在醫院前,雖然醫院會認為死因是吸毒過量,但這卻也引燃自己生父最後自殺時,竟然也是與毒品有關,這自然增添傑傑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世界。

  傑傑似乎只有那輛繼父極度厭惡的金龜車,但卻已經無路可逃,猶如醫生所說的,勒戒成功地在社會上獨立生活的只有3%,而傑傑似乎也是97%的那群人,不管命運使然或自己意志力不夠堅定,傑傑似乎掉入了原有的魔咒一般。

  影片在最後大雪停止了,就映象語言而言,這似乎是好兆頭,但傑傑當初回來的願力卻完全失落了,一切又回到原點,當初由華警官抓他去勒戒所,如今卻再度由華警官來逮捕他。

  傑傑是青少年,難道這一切都是因為青春而必須擔負的原罪?一切是否都該歸咎於命運?再議這個議題已經失去意義,我們可以忍受的,是青少年那段青澀而艱困的時日總是坎坷難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