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溫蒂的幸福劇本(Please Stand By)


導演:班·李文(Ben Lewin)
主演:達科塔·芬妮(Dakota Fanning)
   艾莉絲·伊芙(Alice Eve)
美國 / 2018年 / 93分 / 普遍級
★ 好萊塢天才女星達科塔芬妮繼《他不笨,他是我爸爸》後又一動人新作!
★《型男飛行日誌》《鴻孕當頭》製作團隊全新打造,感動程度更勝《奇蹟男孩》!
從小患有自閉症的溫蒂,父母雙亡後被姊姊送到特殊教育的教養院,一段即將改變她一生的旅程就此展開…。

◎ 劇情簡介     

  溫蒂是一名自閉症者,在父母雙亡之後,由姐姐威爾卡照顧,姐姐在生了孩子後,便無暇照顧蒂蒂,只好將她送入專門照顧自閉症患者的專門機構,偶爾也到麵包店工作,但也只是做最簡單的工作。就連她生的女兒露比也不敢讓蒂蒂抱,害怕溫蒂會因此而傷害露比,所以只有給溫蒂看看露比的相片。

  在溫蒂腦海中,一直迴盪著過去的電視影集「星際爭霸戰」的情節:寇克是船長,但溫蒂卻非常欣賞另一名腳色史巴克。他是外星人瓦肯人與地球人的混血兒,也由史巴克慢慢構思出一篇劇本。

  正巧洛杉磯派拉蒙影城徵求「星際爭霸戰」的劇本,截稿日是二月十六日下午五時應送達,於是溫蒂便決定自己搭車送至洛杉磯。但機構內的一隻小狗皮特,原本就與溫蒂形影不離,堅持要隨她去。不得已只好將皮特放在一個籃子內,但車子走了不久,皮特就要小便,被司機發現後,以車上不能攜帶寵物為由,半途將溫蒂與小狗趕下車。

  溫蒂在一家商店,先是一名女人來搭訕,知道她要去洛杉磯,遂答應載她同行。沒想到女人的男伴將她皮包內的錢拿走,然後逃之夭夭,此時距洛杉磯尚有230哩。

  前行中溫蒂又遇車禍,被送入醫院,但溫蒂一直惦記著截稿的事,遂趁醫護人員不注意,便帶皮特急急逃離醫院。

  但在逃走中劇本卻散開來,溫蒂來不及撿回便逃走了。而機構主管史卡蒂與兒子山姆開車趕到,山姆認出那是溫蒂的劇本,便將之收撿,而姐姐威爾卡也趕到,她們判定溫蒂一定是要去洛杉磯派拉蒙公司,在報了警之後,立刻驅車趕去。

  當溫蒂正愁該如何在截稿前到達時,看見兩名警察,溫蒂拔腿狂奔,但在警察的安撫下,溫蒂才安定下來。在通知了史卡蒂母子與溫蒂的姐姐後,他們也趕來會合,山姆並將丟失的劇本交給溫蒂。

  溫蒂在截稿前送達劇本,最後雖然沒有入選,但她實現了自己的生命的另一出口,終於能走出自我,她要求能否抱抱小露比,姐姐毫不猶豫答應了。

◎ 劇情分析

  所謂「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發育障礙所導致的,大部份發生在情緒、語言或非語言的表達產生困難,甚至在社交上的互動產生障礙。

  本劇中的主角溫蒂似乎是在心靈上築起了一道心防,她的內心世界卻是深具邏輯與推理,就猶如她深愛的電視影集「星際爭霸戰」中的大副史巴克(船長是寇克上校)史巴克的耳朵尖長,挑高的眉毛表現了瓦肯人與地球人混血的特質,他不擅笑容,因為瓦肯人已經進步到揚棄感情甚至外在的影響,但卻擅長推理與邏輯。

  而史巴克就成了溫蒂心目中的唯一,看似漠然於週遭,但卻是有著條理的思考,也由此溫蒂便以自我的觀點為史巴克寫了一個劇本。

  筆者教導編劇三十年,在學員中,能夠寫出一齣九十分鐘劇本的人,一定是邏輯結構相當清楚的人,換句話說,能完成九十分鐘劇本的人,才能稱為編劇。二十世紀蘇聯的天才導演塔可夫斯基,在影壇中只界定他有七部作品,但事實上他在電影學院的畢業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雖然只有四十七分鐘,並且獲得紐約影展首獎,但卻不被影壇列入他的年表。

  溫蒂能夠寫出符合電影公司徵稿條件的劇本,這表示她的思緒是相當有結構性的,這呼應了所謂「自閉症」,其實是世人對其尚有許多盲點,甚至錯誤的認知。

  溫蒂的想法是一條單行道,為何她沒想到用郵寄的?在國內很多徵稿的收件日期,其實都是以郵戳為憑,換句話說只要在截稿日寄出,都算符合條件。

  但溫蒂的想法就是很單純,她要在截稿日前送到洛杉磯的派拉蒙公司。其實整部影片,並非是溫蒂的劇本最終得以實現,而是從自閉症機構出發,在中途遇上太多的挫敗,突顯了溫蒂封閉的心靈世界,對照了人性的卑劣與紛擾。

  在對照之後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互動,其實充滿了更多的算計,難怪瓦肯人的進化是捨棄了情感,而增加了邏輯與推理。這也說明了,為何溫蒂獨獨青睞「星際爭霸戰」中的史巴克,為何他會被溫蒂提升到她心中成為最完美的主角,這當然是有絕對的呼應連結關係。

  溫蒂有一名照顧她的姐姐是她的幸福,姐姐在雙親過世後,毅然挑起照顧她的責任,但當她結婚後有了女兒露比,在無法兩頭兼顧下,只好將溫蒂送到專門照顧自閉症的機構。所幸院長史卡蒂及兒子山姆相當照顧她,知道溫蒂在寫劇本的也只有山姆,也因此在醫院外溫蒂丟失了許多頁的劇本,由山姆為她找齊,並在最後關鍵時刻可以及時送達。

  但更重要的是,溫蒂不再是永遠躲在溫室的小花,她面對外在的環境,記取了過去所學的一切,譬如紅燈不能過馬路,於是等到綠燈時,她稍作猶豫,然後勇敢地在綠燈時走過馬路。

  面對硬體的設備,她慢慢克服了,但對於隱藏在人的內心險惡,卻不是她所能應付的。但不妨稱這為試煉,就算不是自閉症的人,不是也常常遭受訛詐嗎?很多的惡事都是臨時起意,那對開車的夫婦,也許同樣面臨困境,見溫蒂善良可欺,於是搶走她的財物。

  溫蒂寧可為了小狗要尿尿,而遭受趕下車的困頓,就司機而言,這是規定,而就溫蒂來說,一切合乎自然才是她的法則。

  在上車之前,她並不懂要搭長途巴士應到一定的車站,站在公車站旁,不斷地詢問,卻沒有司機願意開口指引,最後遇上一名較樂天的司機指引,溫蒂才得以買票上車。而這也突顯了,溫蒂的內心世界,其實是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甚至是有極大的差異的。

  這段將近三百哩的旅程,可以算成是一部公路電影,而走完這一段路的一切遭遇,以及溫蒂從中的內省與反思,便成了這部影片的主旨思想。

  自閉症患者若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隨著年齡增長,其症狀是愈來愈嚴重的。然而溫蒂因為投送劇本而出走,卻是真正地走出自我封閉的心靈世界。導演最後讓溫蒂可以擁抱自己的姪女作為意象的詮釋,便顯露了溫蒂從自閉症中走出。

  有些人並非自閉症,但卻懶得與他人互動,這被稱為孤僻的人,其實反而是看盡人世冷暖,甚至更進一步能體認到真心的本質。很可惜,這樣的人,依然是被社會所排斥的。只因為一般人無法了解實相的真義,說穿了真實心是不會講話卻能說話的。

  「溫蒂的幸福劇本」應該是一齣相當精采的影片,雖然有些情節應該發展,卻因為剪接的關係而消失,但不至於影響太大。

  本劇的女主角達科塔·芬妮,在五歲時就是出色的童星,曾被史蒂芬.史匹柏讚賞為「擁有史上最佳條件的天才女演員」,在本片中再度證實了她的實力。在小時候與她合作過的影星有湯姆.克魯斯,丹佐.華盛頓,並在影集「急診室的春天」、「六人行」中演出,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不管如何,本片對她而言也是一種新的考驗。

親愛的小孩(Son-Mother)

導演:瑪娜茲.莫哈瑪迪(Mahnaz Mohammadi)
主演:拉哈.霍達達里(Raha Khodayari)
   瑪罕.納西里(Mahan Nasirir)
伊朗 / 2019年 / 90分 /普遍級
最錐心的分離,能否換來最後的相聚?
這是伊朗第一部以國家遭受國際經濟制裁為背景,描寫底層人民悲苦生活的電影…

◎ 劇情簡介     

  萊拉是一名寡婦,育有一子阿米爾以及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女兒。為了養家,她在鐵線工廠上班,但因為不景氣,陸續有許多女人被辭退。

  萊拉也被叫到主管面前,主管問她為何不坐公司的交通車上下班?工廠內有著對萊拉不利的傳言,萊拉只能說是因為不順路。

  事實上是司機卡贊對萊拉不斷地追求,但面對嚴苛的社會觀念,萊拉一直閃避卡贊的追求。原來卡贊是一名鰥夫,而且也有一名年齡與阿米爾相仿的女兒。

  卡贊不死心,委託在瘖啞學校工作的老婦碧碧前來說項。其意是萊拉若直接嫁給卡贊,那社會對她的任何指責自會不攻自破。唯一的麻煩是阿米爾,因為依當時伊朗的風俗,萊拉若再嫁,已經懂事的阿米爾是不能隨母親嫁過去。碧碧為了阿米爾尚在就學,希望能幫忙把阿米爾轉到她服務的瘖啞學校。

  萊拉似乎走投無路了,她被工廠解職,只因為她不參加員工的抗爭,何況小女兒在幼稚園的尿布錢她也付不起,最終只好答應嫁給卡贊。

  萊拉帶阿米爾到學校,但因證件不足而被拒絕,此時碧碧技巧地出現,說是認識萊拉,可以先留下孩子,容萊拉十日內補件,阿米爾得以留在學校。

  阿米爾被暗示他是個聾啞生,因會讀唇語,故安排在唇語班。阿米爾一直渴望母親會在十日後來接他,但他失望了。半夜另一名年紀比阿米爾還大的學生對他說,他的母親也說要來接他,但已經過了幾年,他的母親一直不曾出現。阿米爾決定半夜逃出,這位年長的少年替他找到從鐵窗出去的路。

  阿米爾躲在卡贊的交通車上,希望由此能見到母親,但卻被卡贊發現,卡贊向他道歉,並用手機秀出他與萊拉及妹妹的相片,表示其母生活很安定。卡贊表示再過幾年他長大了,就可以去找萊拉團圓。

  阿米爾傷心地逃走了,他感覺被整個社會所遺棄,所以只好再回去瘖啞學校,繼續過著聽不到聲音,講不出話語的日子,唯一的渴望是母親不知何時會出現在他眼前。

◎ 劇情分析

  伊朗的影片曾經以乾淨簡潔的手法,在台灣引起極大的迴響。如「天堂的孩子」、「白氣球」、「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等等影片,這應該歸功於伊朗導演阿巴斯,他主導了一個青少年基金會,透過基金會培育了許多人才,尤其是賈法潘納希,但也因為批判性越來越強,賈法潘納希的「生命的圓圈」雖獲得金獅獎,但卻無法領獎,至今連同十多位的導演均被軟禁。

  就連「親愛的小孩」這位女導演瑪娜茲.莫哈瑪迪也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而不止一次遭受逮捕入獄。原因當然是宗教與社會的禁忌是伊朗的禁忌,但為了與西方世界接軌,女性的權益是電影導演極力要挑戰的,至今為止似乎還不怎麼樂觀。

  傳統也許是一種美德,但若不合乎時代,那就必須重新檢視,問題是這種意識型態的新舊鬥爭,牽扯到男性尊嚴的失落,而掌權者都是男性,對於女性的現代思維當然會極力抗拒的。

  以前的伊朗男女搭公車要分成兩個車廂的,而單獨的女人若沒帶身份證立刻會被抓入監獄,但只要有男伴一切問題都不存在了。

  寡婦與鰥夫都被視為不祥,「天堂的顏色」中敘述一名中年男子欲娶村婦為妻,男人因為曾經喪妻,必須付出更多的聘金,而且也必須將目盲的大兒子送至一名雕刻師傅那兒學藝。但很不幸的是,男子的母親突然逝世,被認為不祥,因此女方便將聘金退回,拒絕了這段婚姻。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可見伊朗這個國度,稀奇古怪的風俗習慣實在太多。當然以台灣早期的風俗,也是令人瞠目結舌,所幸這幾年民風大開,很多的古怪風俗就慢慢消失了。

  一名寡婦要獨力扶養兩個孩子,又必須拋頭露面去工作,她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但為何兒子不能嫁過去?因為風俗,根據什麼緣由卻無人能說清楚。但因為無法違背,這使得阿米爾掉入被拋棄的命運。

  碧碧這名老婦人,就是靠這種矛盾,而賺取再嫁女人每個月給她的一些錢而生活得有滋有味。只為了讓寡婦可以擺脫不能帶兒子再嫁的陋習,她要阿米爾變成一名瘖啞人士,雖然知道是違法的事,但某種角度也替萊拉解了圍,但卻讓阿米爾陷入萬劫不復。這部影片並非探索誰是誰非,但卻直率地點出卑劣的風俗與人性的低下。

  碧碧將小孩技巧地帶入瘖啞學校,阿米爾絕對不是第一個,而一切似乎都被設計好了,校長與老師們表相說得冠冕堂皇,但其背後不再追究,必然與碧碧是共犯結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群共犯結構倒也替伊朗解決了很多風俗引起的困擾。

  但誰會從阿米爾的角度來思考呢?一名學長的遭遇與阿米爾相同,他一直期待母親能夠再來帶他回去,因為母親承諾過,但隨著時間增長,便稀釋了他的希望。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位學長便已經完全斷絕母親會來帶他的期望。

  也許阿米爾的逃離瘖啞學校,在外所經歷的一切,正是這位學長曾經的經歷。導演故意不拍出學長的長相,但其實正是阿米爾的寫照。

  當看到卡贊給他看「全家福」時,母親確實笑得很燦爛,妹妹似乎也活在新爸爸卡贊的父愛中,這一切是美好的,可是為什麼風俗規定男孩子不能隨母而嫁過去?為何原生家庭的親情必須被撕裂?

  看到那個畫面,阿米爾似乎被現實震醒了,也許他應該更加懂事的重新來看待這個世界。此刻阿米爾瞬間成長了,他懂得很多說不出的道理,在得與捨之間他作了一個決定。

  阿米爾回到了瘖啞學校,因為他的身體還不夠成熟,就猶如那位學長一樣,他必須暫時棲息在這個似乎被人遺忘的所在,從而慢慢成長。

  萊拉嫁給卡贊也許是真的很幸福,她同時也不必拋頭露面為生活三餐打拼,但她真的不會思念兒子阿米爾嗎?導演在這兒隱藏太多情節,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質。第一段以萊拉的觀點來呈現,第二段再以阿米爾的角度來詮釋,最終在阿米爾的目光中,似乎看到萊拉從遠處急奔而來。她的表情似乎已說明了一切。

  萊拉嫁給卡贊後,似乎又進入了另一種的社會體制的壓迫,身為人妻已經沒有權利再去探望兒子,透過碧碧與卡贊的約定,每個月固定給碧碧一筆錢,這樣全家就能獲得安定。這是身為女人的萊拉,在山窮水盡時唯一的選擇與出路。

  思念是一種必然,何況是自己懷胎十月所生?但萊拉無法抗拒龐大社會體制,這像一個從天而降的圓罩,猶如她必須不時身搭的黑衫頭罩一樣,永遠無法翻身,甚至近乎窒息。

  本片的批判甚多,雖然沒有牽扯到宗教,而只是專注在社會風俗上的陋規,但卻已讓人扼腕感嘆不已。也許這是阿米爾與萊拉母子的生命過程必須去承受的試煉,但不管如何,其呈現總是讓人感受到為人的許多不堪。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放牛班的提琴手(Orchestra Class)

導演:哈希德.阿米(Rachid Hami)
主演:凱德·莫拉得 (Kad Merad)
   薩米爾·蓋斯米 (Samir Guesmi)
法國 / 2017年 / 104分 / 輔導級
禮讚:入圍2017威尼斯影展與釜山影展「世界電影單元」
電影描述小提琴教師西蒙如何以音樂安撫躁動的學童,並帶領他們向上的目標…

◎ 劇情簡介     

  西蒙是一名四處演奏的小提琴手,在四處巡迴演出的空檔,得到一份到國中教小提琴的差事。從無教學經驗的西蒙萬萬沒想到,這群放牛班的學生,竟然調皮得令人無法忍受。

  西蒙開始還是耐著性子教,甚至發現窗外有一名叫阿諾的黑皮膚男孩,不斷地從窗戶窺伺。西蒙問他願不願意學小提琴,阿諾點頭,於是這個班上又多了一名學生,只是阿諾比起其他同學都來得認真。

  阿諾的媽媽認為阿諾學琴實在太吵,不准他在家中拉提琴,阿諾不氣餒,爬上屋頂去練習,屋頂變成他自己的天地,而他的提琴技術也愈來愈佳。

  然而班上的學生如:薩米、麥迪、阿布、魯貝、瑪莉、馬特、奇庫等人不僅上課心不在焉,甚至吵鬧不休,這將西蒙逼得與薩米發生衝突。

  阿諾的母親邀請西蒙到家中吃飯,她來自象牙海岸,使得西蒙嚐到了異國料理,母親問西蒙是否有孩子,西蒙原來也有一名十五歲的女兒。

  阿諾常常問母親:他父親去哪兒?但母親的回答永遠是「不知道」。也許阿諾只是她年輕時不懂事而懷孕,但男人卻早已不知行蹤。

  西蒙原本不想教了,因為有一個團邀他四處巡迴演出,學校請他來的老師責備他如此不負責任,而西蒙似乎也感受到自己為何這麼容易被打敗?

  於是西蒙親自登門去向薩米的父母道歉,當家長瞭解西蒙的用心時都非常感動,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學了小提琴似乎有了改變,於是反過來全力支持西蒙。

  教室的電氣爆炸了,無法使用被迫停止練習,但家長們很快找到一個場地,各盡其職地將之整修為練習的場地,而使得樂團得以繼續。

  西蒙帶大家去別校參加合奏練習,同學們在比較之下,才知道自己要更加努力。眾人在阿諾的領導下,發奮努力練習。終於到了演出的日子,西蒙帶大家從後台進入,在出場面對觀眾時,阿諾也獨奏一段,台下的家長都相當感動,在熱烈的掌聲中,西蒙與學生都上了寶貴的一課。

◎ 劇情分析

  法國在十年前,曾以一部「放牛班的春天」,橫掃全世界的票房將近新臺幣一百億。其後擔任戲劇主軸的合唱團,也曾來台灣演唱過,是當時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或許基於這個理由,於是便有了「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影片。

  小提琴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樂器,高昂卻又溫柔並濟,台灣很多家長希望下一代選擇學習樂器的對象,除鋼琴之外就屬小提琴最多。

  前蘇聯廿世紀的天才導演塔可夫斯基,在電影藝術學院的畢業作品以「壓路機與小提琴」當作他的畢業作品,這部彩色的四十七分鐘作品,竟然在紐約影展得獎,不但展露塔可夫斯基的才華,同時也將小提琴的輕與壓路機的重作了強烈的對比,更從中呈現了對比之下的人文氣息與人性批判的風格。

  劇中七歲的小朋友,從出生後便被註定為日後的音樂家,因此每天的功課必須自律地練習好幾個小時。提這個橋段,是為了比較「放牛班的提琴手」,他們從未曾拿過小提琴,卻在一段時間內就上台去表演,這似乎在某些的情理上有些瑕疵。但所幸這是一種弦樂團,合聲在一起便能產生共鳴的美感,而特別有天賦的阿諾,還表現了一段獨奏,猶如「放牛班的春天」那位最調皮的男主角最後必須獨唱,從而感動更多的觀眾是相同的道理。

  放牛班當然在台灣也是很多,在升學主義的逼催下,各學校為了錄取率的攀昇,均採用菁英班,而不喜歡唸書的,當然就歸納到放牛班,這是當時大學尚未開放的時期所產生的亂象。台灣自開放私立大學的招生後,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唸大學,但卻又遇上當時的少子化,故反而讓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這應該是當時的教育政策始料未及的。

  法國因為以前在非洲殖民,故有許多外來的民族,除了東歐之外,最多的就是黑人。本片其實也多少帶到一些法國當今的社會現象。在巴黎只要提起你住什麼區,大概都可以知曉你的教育程度與經濟狀況。

  像阿諾一直不曾見過父親,他的母親來自象牙海岸,未婚懷孕而生下阿諾,因此母親回答阿諾父親何時回來,她也只能回答不知。這種孩子其實很容易墮落的,所幸阿諾對小提琴音樂極有天賦,而正巧也遇上西蒙這位伯樂,這才使他的生命有了安頓與方向,其他頑皮得不得了的青少年,似乎也在相同的感召中尋找到新的認知,不僅如此,孩子們的家長,也都在相同的音樂氛圍中,重新認知自己孩子的潛力。

  學音樂是需要興趣與天資的。但還是需要一份毅力與辛苦的鍛練。一開始對這一群被放棄的學生而言,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隨著不斷的衝突,造就了雙方面的認知。以西蒙而言,他從未曾想過「放牛班」的小孩竟是如此頑劣,雖然惹了他生氣,但卻也帶出另一條線,原來西蒙也有一位十五歲的女兒,而他因四處演奏的緣故;很少與女兒相聚,在西蒙的眼中,女兒其實也是叛逆的放牛班。但從女兒的角度來看,也許西蒙才是「放牛班的父親」。

  這是一條相當重要的副線,可惜限於篇幅,導演在情節中僅簡略帶過,殊為可惜。而西蒙的單親家庭來呼應阿諾母親的單親家庭,失去了另一半,如何將孩子養大,也許是當今社會一種現象,而且也是很多人必須去面對的另一個議題。

  另一種對應當然是這一群放牛班的青少年,從放蕩不羈到逐漸尋找到小提琴的奧妙,也許不是真正的精準,但須西蒙卻為他們的生命,開啟了另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應該是一個極大的變數,也正是這部電影的主旨思考。

  音樂被稱為四度空間的藝術,社會上不是流傳著一句「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生命面相有了尋找到的出口,於是音樂變成能撫慰心靈的媒介,間接地影響到人的個性與作為。當一群幾乎被社會遺棄的青少年能夠站上舞台,憑著小提琴的技藝獲得台下觀眾如雷的掌聲,這對於這群青少年的影響何其廣大。

  以前筆者曾被邀請至新竹的中途之家,希望教導演出一齣戲劇,而我提出先帶他們到台北看一場戲劇,期望他們先獻出自己對別人戲劇的掌聲,以便期待日後別人也會由台下給他們的掌聲。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卻無人敢擔保這群青少年從新竹與台北的來回中不會逃跑,因此計劃便夭折了。至今回想起來,還是感覺有相當多的遺憾,因此必須了解,這種特殊教育,也要水到渠成的。

  對於法國的學校,能夠為放牛班的學生,每個人提供一把小提琴,是相當令人羨慕與驚訝的。在台灣的音樂班學生是否能享受相當的資源,是令人懷疑的。但我們不作一種比較,應該是當成目標;如果日後每位學校的學生,都能在學校擁有一把學習的提琴,絕對是會影響這個學生日後的生命方向。

  「放牛班的提琴手」以樂器當作戲劇的主軸,在世界影壇上也是少見,雖然歸屬於勵志電影,但在台灣並未掀起多大的討論,殊為可惜。現代的年輕人思緒已被電動玩具與網路遊戲所霸佔,這份屬於人文素養的故事題材,似乎只能留在特定的場合討論與觀賞,但這也是我們必須努力去執行的。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阿嬤的小公主(감쪽같은그녀)(Little Princess)

導演:許家承
主演:金秀安、羅文姬
韓國 / 2019年 / 104分 / 普遍級
禮讚:榮登韓國電影票房首週新片冠軍
是一個,除了在孫女面前以外,都很強大的阿嬤。 會管教孫女,也會大方地,溫柔疼愛孫女的阿嬤;有一次在學校,某個有錢 ...

◎ 劇情簡介     

  末順老奶奶一人獨居,這一日,社工東光帶著小女生羅公主,又揹著小妹妹羅珍珠來找末順老奶奶。沒想到,竟然失手打碎了自己女兒孝先的骨灰罈。

  公主反而安慰奶奶,她的母親是一位好媽媽,就算知道也不會生氣的。

  公主去上學,老師安排她坐在宇嵐的旁邊,這引得富家女黃淑相當不悅,日後便處處與她作對,而社工東光託公主帶情書給女老師;不管怎麼刁難,東光逆來順受,終於答應兩人一起吃晚餐。

  黃淑故意找碴,沒想到被公主用頭撞了鼻子而流血不止。診所內有打疫苗,公主揹了珍珠去打,聽到隔壁的女人要為自己小孩自費打比較好的疫苗。這引起公主注意,她堅持醫院也要替珍珠打貴的疫苗而與醫護人員爭吵,這引起女醫師的注目。

  公主與阿嬤去買過期的飯捲,雖然有點酸酸的,但兩人都惜福吃完,結果兩人都拉了肚子。為了獲得免費贈送的紙巾,公主去大賣場偷貼在商品外的贈品,結果被店員發現了,但阿嬤也加入戰局,謂是她主謀,搞得店員無可奈何,遂將她們放了。

  公主因為沒有體育服,只能待在教室,她發現同學京淑的皮夾,遂將之偷走並藏匿在外面,事情鬧到家長都來了,阿嬤又與京淑的母親吵架甚至拉扯,宇嵐此時將皮夾拿回,謂京淑自己掉在外面,事情才有了了結。

  公主與奶奶玩「天衣無縫」的遊戲,果然套出自己與這個家庭根本沒血緣,而是孝先與其父結婚時就已經有她,所以勉強算是繼女。奶奶當然知道,但公主表示她永遠是這一家的人。

  奶奶日漸失智,她問公主能不能自己帶珍珠一起生活,奶奶有時會失蹤,又遇上珍珠罹患血小板症候群,只要不小心碰傷就很難止血,女醫師與丈夫醫生兩人商量,要收養兩個孩子,並將珍珠送往美國霍金斯醫院治療,而老奶奶被送至療養院,但因時日無多又回到家中,公主也離開醫生家,陪奶奶走完最後一程。長大後的公主成為攝影家,在展覽會場中遇見已經痊癒的珍珠。

◎ 劇情分析

  除了父母之外,對我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奶奶和爺爺。因此世界各地,有關隔代教養的文化,就成了許多小說的素材。「阿嬤的小公主」正是這種緣由中,由韓國的小說家完成的作品。之後才由電影公司改編,成為影視方面的表現。

  其實韓國片這幾年一直在臺灣很賣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劇本相當扎實,這一點,臺灣與之比較始終略顯單薄,這也難怪韓片能在國際影壇發光發亮,甚至三不五時會來臺灣大撈一筆,如「與神同行」、「屍速列車」,足足賺了臺灣好幾十億。

  如果秉持這種想法而來看待「阿嬤的小公主」,可能會有一點失望。其實本片所設定的線就有好幾條,奶奶得了阿茲海默症,她痛苦的不是自己的病,她擔心的是讀小學的公主,如何一人養育尚在哺乳階段的妹妹珍珠。

  而珍珠又因得了血小板症候群,不能輕易受傷,一旦受傷流血便很難止血,何況在韓國也不一定能治癒這種病。另一條線則是苦命的公主,她其實並不是奶奶的女兒孝先親生的,嚴格地說,應該是男人之前留下的繼女。

  這件事,編導創造一種逼迫對方說出真相的遊戲「天衣無縫」而得到證明,這反而使得奶奶相當難過。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孩,為什麼要她介入這個家庭悲慘的命運中?

  「家庭」這個主題也在這樣的衝突中於焉誕生。公主年紀雖小,但認知卻是非常清楚與堅定,她與這個被病魔纏身的家庭毫無血緣關係,但她卻希望要有一個家庭庇護她,孤獨的她已經一無所有,如果沒有一個表相的家,那豈不是更尋找不到自我的方向?

  本片的鋪陳應該足以成就五集的能量,導演似乎也有意朝這個方向創作,但最終必須以一集呈現時,便只好剪掉一些瑣碎的情節。譬如醫生夫婦因為曾經喪女,因此才願意資助珍珠到美國霍金斯醫院治療;同時也為公主準備了一間屬於她自己的房間,而奶奶則被送至療養院。

  看起來一切的安排是如此完善,但奶奶的病症已至盡頭之際,院方將她遣送回家。在臺灣則是會送到醫院治療,因為若死亡在院內,恐怕會讓其他老人惶恐不安。公主得知這個訊息,毅然決然離開醫生舒適的家,從而前往陪奶奶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前面兩人的遊戲「天衣無縫」再度重演,這是電影美學中的佈局與呼應。雖然兩次呈現,但必定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意義。這種手法的應用,是能為劇本加分的,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劇本的創作中,這種伏筆與呼應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從「天衣無縫」中雖道出了公主的身分祕密,卻不僅沒有產生埋怨而分離,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真正意義。而這個意義,就是公主以拍立得拍下奶奶與珍珠以及公主三人的合照,透過這張相片,其實已經述說了「家庭」真正的意涵。
  
  也因為主線的強調,必須削弱了醫師夫妻之前喪女的苦痛。不必去追索女兒的死因,五斗櫃上的女兒遺照,早已說明這個家庭表相上是快樂的,但背後卻也有一些生老病死的苦楚。
  
  人生正是如此,生命過程中有許多的快樂,但也必然有更多的苦楚試煉。這並不因為身價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每個人在不同層次中遭受極大的衝擊;相對地也會提供一些讓你感受溫暖的愉悅,佛法中比喻這個世界「堪忍」的意義是相當明顯的。
  
  女老師與社工東光的愛情似乎也簡單帶過,因為是副線,故只以點狀的方式點出,當公主長大,在國外學成歸國,並開攝影展時,他們兩人其實已經結婚。而醫生夫妻倆應該是公主的恩人,但對其敘述就顯得薄弱了。
  
  戲劇的結尾與高潮,是在展覽會場中兩姊妹的重逢。已經痊癒的珍珠與公主相擁,似乎要彌補這麼多年無法親自照料自己妹妹的遺憾,然而一切陰霾都已過去,未來美好的世界將由姐妹聯手出發。
  
  公主在學校的一篇作文在課堂上唸過一次,在奶奶臨終前也唸過一次,這當然也是另一種呼應法,而這種手法其實是最賺人眼淚的。
  
  本片正是企圖表現催淚的架勢,但可惜很多地方並未放大而帶過,許多的細節也因為剪接卡掉,故少了些許的交待,以致觀眾情緒很難連貫而下,縱然有些感動,但卻無法從心中湧現而出,這也是為何這部影片並未在臺灣以及其他地區造成熱賣的原因。
  
  片中許多情節都是負面的,如到超商偷取面紙,以及吃較便宜的過期飯捲,結果祖孫倆人拉肚子搶廁所。在臺灣若當天賣不完的食物,其實大都送給遊民。蔡明亮的「郊遊」中,就有父子三人拿著超商送的便當,三人坐在天橋上快樂的聚餐,比較之下,臺灣似乎比韓國要幸福多了。
  
  每一部影片都有其表達的手法與方式,我們必須以敬意加以欣賞,不喜歡的情節並非意指這部電影的失敗,我們應該著力在自省,究竟能從這部影片中學到什麼?這才是看電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