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琴戀克拉拉(Beloved Clara)

導演:賀瑪‧桑德斯 - 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
演員:帕斯卡‧葛雷果利(Pascal Greggory)
   瑪蒂娜‧吉黛克(Martina Gedeck)
德國 / 2009年 / 104分鐘 / 保護級
仰慕舒曼的貧窮少年布拉姆斯令舒曼讚嘆不已,復日久生情愛上師母克拉拉

◎ 劇情簡介     

  羅伯特‧舒曼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但卻相當不得志,只能帶著演奏家妻子克拉拉四處演奏賺錢。終於杜塞道夫市的交響樂團邀請舒曼擔任藝術總監,不僅有了寬闊的住居與僕人,也讓他們五個小孩有了安頓之所。

  這期間一名年輕的音樂家約翰尼斯‧布拉姆斯好幾次來訪,並奉上他所作的曲子。克拉拉與丈夫到漁人港區的酒館中聽他演奏,不禁驚嘆不已。此刻舒曼正在創作萊茵交響曲,好不容易完成第一樂章,但在指揮時腦中不時傳來幻聽及頭疼不已。為了保有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克拉拉決定代夫出征,但當時的社會風氣幾乎不容許有女人指揮樂團的習慣,但縱然反對,在克拉拉的指揮下,團員們倒也不得不對克拉拉刮目相看。

  布拉姆斯再度來訪,他彈奏當年舒曼為妻子所作的戀曲,大大感動了舒曼,他不禁加入了彈奏的行列,於是兩個男人一起讚頌著克拉拉。

  舒曼完成了第二樂章,就連在廚房做菜的廚娘海若蒂聽了也不禁感動得落淚。但舒曼頭痛的症狀愈來愈嚴重,克拉拉不得不到藥房購買鴉片酊,雖能暫時止痛而讓舒曼可以繼續創作。而此刻克拉拉告知她又懷孕了,正在頭疼的舒曼冷不防問孩子是他的嗎?克拉拉很生氣,兩人有了衝突,舒曼也動手打了她。第二天克拉拉臉上帶傷用頭髮遮住,依然替舒曼執行指揮的工作,但已引起另一名指揮陶許的不悅。

  當舒曼完成另一場作品時,陶許便順理成章接了指揮的工作。而舒曼也答應去波昂找一名腦科醫師診治。而這之前舒曼在一次場合中向世人推介他的繼承人布拉姆斯,在現場中演奏他的名曲「匈牙利舞曲」並獲得眾人的首肯與讚嘆。

  在去波昂之前,舒曼也曾跳水自殺過一次,但還是被漁夫救起。而這期間克拉拉生下第六個孩子,生活費用幾乎都是由布拉姆斯所提供。終於舒曼在腦部手術後去世了,而此時克拉拉才正式敞開心胸接納了布拉姆斯。他向克拉拉承諾,日後會追隨她去應許之地,在克拉拉死後不久,布拉姆斯也與世長辭了。

◎ 劇情分析
  
  十九世紀出現了多位重量級的音樂家,譬如李斯特、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維克、舒曼等,不僅造就了十九世紀輝煌的年代,也讓那個時代充滿了渾厚的人文精神。也因為他們出生在同一個世代,彼此之間便有了交集與薰染,也從而流傳許多有關這些音樂家之間的情感糾葛與私密的感情世界。本片即界定在布拉姆斯與舒曼的師生情誼以及布拉姆斯愛戀師母克拉拉的三角複雜關係。

  舒曼原本立志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二十六歲時(1836年)他認識了老師維克教授的女兒克拉拉,雖然維克極力反對,但舒曼並不氣餒,再接再厲經過四年之後終於與克拉拉結婚。但因舒曼為了早日能在演奏這個領域出人頭地,自己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鍊手指的肌肉,但這種錯誤的方法卻反而導致他右手的中指完全麻痺。

  舒曼當演奏家的願望落空之後,只好轉而專注在作曲的創作道路。由於對鋼琴的偏好,舒曼許多成功的作品大都是為鋼琴而寫,其中一八三五年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算得上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經濟狀況並不寬裕,大部份依靠克拉拉四處奔波演奏,勉強維持家計,有趣的是,電影中提及舒曼與克拉拉生了六個小孩,但事實上其他記載遠比這個數字還多。而舒曼夫妻在眾多小孩之間依然能維持創作,是一件奇特而相當了不起的事。

  一八五O年舒曼搬到杜塞道夫擔任樂隊的藝術總監,生活逐漸有了改善,但舒曼此時可能已染上梅毒而引起激烈的頭痛,據記載舒曼死於一八五六年感染晚期梅毒而亡,但也不能排除之前的頭痛及幻聽都有可能與梅毒有關。而這段期間舒曼認識了後起之秀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七歲學鋼琴,十九歲就成為知名的小提琴家,同時也四處巡迴演奏。一八五三年在匈牙利旅行演奏時認識了匈牙利著名的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約瑟夫‧約亞辛,同時在宮廷演奏時認識了匈牙利另一名作曲家李斯特。經由約亞辛的一封介紹信,布拉姆斯前往杜塞道夫去見舒曼,舒曼對他的才華讚譽有加。

  但也因布拉姆斯向舒曼學習的同時,布拉姆斯卻暗自愛上了克拉拉。這一段情舒曼其實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但此時他的身體受到病魔摧殘,無力攔阻這份逐漸拓染而出的感情,況且整個家庭的開銷大部份都落在「代夫出征」的克拉拉身上,舒曼當時的矛盾情懷是可想而知的。

  事實上在舒曼住院期間,反而都是布拉姆斯照顧舒曼妻兒全家,舒曼死後,布拉姆斯極力壓抑了這份感情,他離開了克拉拉,布拉姆斯痴情地隱藏了這份情慾而情願終生未娶,這段兩人相差十四歲的戀情,變成了音樂界的另類傳奇。

  布拉姆斯是相當崇拜舒曼的,他以浪漫主義創作了「奏鳴曲」開始了他的音樂事業,舒曼也曾對他的作品巧妙地形容是「帶了面紗的交響曲」,可見兩人是在音樂領域中相知相惜。但在感情的共融中,舒曼感受到他對克拉拉的愛慢慢被侵融,而這個人正是布拉姆斯,因此舒曼不只一次對妻子提出一項質疑,似乎在責問妻子不知何時開始不滿足於人妻與人母?

  或許也因為如此,舒曼被界定於精神病患,但同時他也清楚十九世紀的醫學實在令人不堪,就算現代的醫學觀點而言,精神病患的治療方式都是令人不安的。若不是舒曼自知走到生命盡頭,他無論如何都不會願意住進精神病院的。

  不管布拉姆斯與克拉拉的感情世界,克拉拉究竟付出了多少?也許這是一個永遠不需有解答的問題。在朝夕相處之下,若有激盪出情感亦屬正常的現象,兩人極力壓抑,一則必須顧及舒曼的尊嚴;二則是當時社會道德所無法容忍,就算是現在,相信輿論亦會無情地批判吧?

  克拉拉在舒曼生病的同時,替代了丈夫而至樂團擔任指揮,但女人的地位始終無法在當時獲得與男人相同的對待,許多樂手便對她嘲弄鄙視,但克拉拉卻以才氣馴服了這個樂團,問題是,一直覬覦藝術總監這個職位的陶許,最終還是暴露了他的野心,巧妙地在舒曼樂曲創作完畢後取代了舒曼藝術總監的職位。

  布拉姆斯與舒曼之間的互動以那場「戀曲」的彈奏最為具象。舒曼對妻子的禮讚作品,在布拉姆斯雙手彈奏中似乎連舒曼也感動不已,因此舒曼情不自禁也伸手彈奏這首曲子,兩人共彈一部鋼琴;也共同禮讚了克拉拉,此刻三人的心境只有純粹的「愛」,雖然是電影情節的具象表現,但卻是精巧地點出三人之間的感情世界以及音樂對三人的互動連結。

  舒曼留下的許多音樂篇章永遠令人動容,只可惜才活了四十六歲,他的「第一號交響曲」與「A小調鋼琴協奏曲」都永遠令人懷念。也許在現實中並無法讓他有實質的回報,但在歷史的時空中,舒曼永遠是一顆閃亮無比的巨星。而布拉姆斯亦復如是,他的愛情暫且先擱置一旁,而身負重任的他始終堅持古典主義的形式創作音樂,雖然終身未娶,但也說明了他的痴情與對音樂的專注。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消失的旅客(Transsiberian)

導演:布雷.安德森(Brad Anderson)
演員:伍迪.哈里遜 (Woody Harrelson)
   艾蜜莉.莫特  Emily Mortimer)
俄國 / 2008年 / 111分鐘 / 輔導級
禮讚:
柏林影展世界大觀
   日舞影展參展電影
一個不折不扣的鐵道迷,又是機械五金行的老闆,穿越西伯利亞的鐵道之旅即是出自他的點子,希望能藉此挽救與潔西岌岌可危的婚姻...

◎ 劇情簡介     

  潔西原本有著一段荒唐的過去,但自從嫁給五金行的老闆羅伊之後,不僅過著安穩的生活,也開始學攝影而取代了過去愛冒險的躁動。

  羅伊帶她到中國大陸去傳教,兩人並從北京搭火車到莫斯科,這是一段全世界最長的鐵路,也正好呼應了潔西的個性,在臥鋪內他們認識了卡洛斯與艾比這對年輕男女,卡洛斯是西班牙人,具有俊秀的面龐以及熱情,而艾比是加拿大人但顯得較為陰沉。

  當車子停靠在伊爾庫茲克車站時,卡洛斯自告奮勇帶火車迷羅伊去參觀廢棄的機車頭,羅伊興奮得不得了,但當火車再度出發時,潔西卻發現羅伊不見了,車上遍尋不獲時,潔西決定在下一站下車等待,而卡洛斯與艾比也自告奮勇要下車陪她,三人住進一家旅館,卡洛斯藉口房內浴室無法使用,過來潔西房內洗澡,此時櫃檯打電話謂已找到一名美國人,潔西急急下樓到櫃檯,而此時卡洛斯偷偷將藏有海洛因的俄羅斯娃娃藏在潔西的行李中。

  因為車子誤點,等待的時間更長了,潔西不得已隨卡洛斯到一間廢棄的烏里揚教堂,雖然已經很久無人使用,但在大雪覆蓋下,景色實在相當怡人,潔西拍了很多照片,而卡洛斯也大膽地向潔西示愛,但潔西拒絕了,卡洛斯露出真面目欲強暴她,潔西撿起木棒還擊,沒想到卻將卡洛斯打死了。

  潔西回到車站時,果然見到羅伊,兩人急急上車,車行之後見艾比趕來,但卻因車行太快而無法上車,潔西這 才鬆了一口氣,但這段旅程羅伊又認識了伊利亞刑警,潔西慢慢發現伊利亞似乎是針對她而來,而此時她也發現行李中的那些娃娃,雖幾次企圖丟包,但都失敗了。

  伊利亞夥同另一同伴寇薩克將火車分離,並將三節火車開往一廢棄的車站,羅伊知道真相後與妻子向伊利亞坦承,但伊利亞卻在追索另一批被黑吃黑的錢,而此時夫妻倆才發現艾比早就被綁來此處。羅伊趁空檔帶潔西逃離,並開火車逃逸,只是被伊利亞和寇薩克追上,但因與運載軍人的火車對撞,伊利亞殺了寇薩克謊稱他是警探而逃之夭夭,最後潔西告訴艾比真相,艾比終於回教堂取走那批錢…。


◎ 劇情分析

  雖然是以火車為主要場景,但「消」片依然可以歸納在公路電影的範疇。正因為西伯利亞鐵路是目前全世界最長的鐵道,也是許多鐵道迷最想親身體驗的一段旅程,而在四季中所呈現的周遭景觀,是截然不同的風貌,因此本片將時間訂為在冬天,則更讓西伯利亞鐵道的特質在鏡頭中呈現。

  看似一部懸疑推理的劇情,其實隱含更多的人性掙扎,從而點燃人類靈性中的寬容與互助。潔西從北京搭火車前往莫斯科前,在車站望著龐大的路徑圖,雖然目的地如此遙遠,但若因此退卻,這絕非她的本性。潔西性好冒險,這與她認識羅伊之前的荒唐生活有著密切的關連。對任何年輕人而言,世界充斥著太多的新奇與誘惑,所謂的善惡在這個時節是很難明確區分的。潔西曾經墮落而頹喪,但在認識羅伊之後,生命的觀點有了極大的改變,她開始學攝影,亦即以另一種角度或眼光來檢視這個世界,不管她拍的是極美或極惡,潔西潛意識中是將自己的心隱藏在鏡頭之後的。於是她開始遺忘了過去的頹喪與不悅;也藉著攝影的畫面建構自己心中的世界。

  問題是潔西遇上了誘惑之際,她會經得起考驗嗎?這是一場毫無掩飾的試煉,卡洛斯的西班牙熱情血統與極具魅力的外表,多少是讓潔西心動的,否則她可以在失去羅伊蹤影時全面拒絕卡洛斯的步步進逼。

  當人在外旅行之際與安處在家鄉的心態是有極大差異的,在外飄泊不定的不安,常常會在關鍵時刻作出不一樣的抉擇,何況在當時找不到羅伊的蹤影,信賴一個剛認識的人總比無人可以依附要來得踏實。但最關鍵的還是潔西過去的性格所使然。

  潔西過去的放蕩可以歸納為年輕人的冒險好奇本質,而此刻她已將這份冒險精神轉移到攝影這個區塊上。坐上西伯利亞鐵道不就是想探究大雪紛飛之下的異國風情嗎?卡洛斯的建議深深吸引了她,而當到達廢棄的教堂之際,不也證實了不虛此行嗎?

  教堂已殘破不堪,不是教徒早已遠去就是曾遭逢鉅變,但不管什麼原因,這個場景是神在人心中一個臨界點的隱喻。大雪紛飛的此刻雖有一股淒然的美淨,但試問:神是否還安在?

  面對卡洛斯的挑逗,潔西的慾望被引燃了,但一根橫樑卻突然崩塌而下,這才驚醒了潔西。有人說「神蹟無所不在」;佛法云:「境由心生」,其義理是完全一致的,最重要的不是顯現什麼神蹟,而是自心的領納與見地是在何處安置。

  面對卡洛斯露出的真面目,潔西全力抵抗,卻也不小心打死了卡洛斯。這個轉折又開始對潔西作第二次的試煉。殺人是絕對的罪刑,但在反抗的情境下殺了對方後,潔西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良知呢?其實她也有一次機會坦承殺了卡洛斯,但在緊要關頭,潔西還是將真相又吞了回去。原本測試潔西靈魂的情節,沒想到最後反而帶動了全然不一樣的發展與結局。

  導演在片頭安排羅伊在北京教會中傳遞福音,於是羅伊便在形式上有了位階的變化。羅伊自嘲自己是個庸俗的五金行老闆,但他卻有無比的寬容心量,潔西性情的轉變絕對是受到他的影響,因此羅伊便被導演賦予了與潔西對照的心境,不見得是全然宗教的訴求,但這種意圖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影片中多少也呼應了蘇聯解體前後的對照,過去政治犯被關入集中營並在手臂上刺上了號碼;也有人面對海關被誤解而剁掉腳趾…。但對照現在而言,現在的景況有更好嗎?因此伊利亞這名黑白兩道通吃的警察便有了深切的感觸,他的責問是:「活在黑暗中好或是死在光明之中?這兩種人你願如何抉擇呢?」這樣的問題是吊詭的事實,也許與人的處境無關,真正的焦點應該是大環境透發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也絕對找不到答案的,因為不管環境如何變化,其實都是與人的本質有關啊!

  潔西的過去與現在其實都無法離開善惡的本質,畢竟當你迎向陽光之際也必然在背後映照出陰影。「要是扼殺我身上所有魔鬼的部份,我天使的一面也就蕩然無存了。」這句台詞充斥著哲學的厚度與思考,但卻也是佛法中相當重要的真諦。

  人存活世間因六根與六塵相觸才產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而這六識是虛妄的,問題是六識是本識所生出,因此見道的契機也是必然不能離開六識的。我們每天有太多的妄念,但這些妄念卻與真心和合運作,若必須將惡的因子全部去除,那顯然人無法存活,立刻會死亡而進入中隂身。因此了解這些概念後便能知道真正修學佛法的真諦何在,也就是「真妄併行」,而這也符合了這部影片中那句台詞的本意了。

  「消」片最大的看頭在西伯利亞沿途的風光,尤其高空俯瞰的鏡頭,襯托了北方雪國的另外一番風貌,美不勝收也只能是一種讚嘆罷了。

天生蠢才必有用(Trainwreck: My Life As On Idiot)

導演:威廉斯.托哈里森(Williams Tod Harrison)
演員:西恩威廉.史考特(Seaan William Scott)
   葛麗倩.摩兒(Gretchen Mol)
美國 / 2008年 / 90分鐘 / 保護級

有注意力集中障礙、閱讀障礙、妥瑞症候群(某種神經失調疾病)的男生遇到社工美女 …

◎ 劇情簡介     

  傑夫患有酗酒、閱讀障礙、無法集中精神以及某種神經失調的妥瑞症候群。這一天他母親為他找了工作,但傑夫為了去面試卻因選擇黃襯衫而倍感沮喪,結果新工作當然泡湯了。

  傑夫的母親再嫁給麥克,繼父對他視如己出,但因送傑夫一隻美洲豹的填充玩具,傑夫替牠取名史考蒂,且又發現美洲豹玩具破了一個洞,因此強行將填充玩具沒收。而傑夫小時後釣了一條大魚,從此他幻想自己的志向是當船長或好漁夫。一邊開車一邊回想這些往事的傑夫差點在平交道上撞上火車,所幸即時煞車未釀大禍。

  傑夫在一次輔導會上認識藍尼,傑夫極力鼓勵他不可再酗酒,藍尼感動不已,邀他一起同住。而金髮女子琳恩主動搭訕傑夫,並帶他回寓所作愛,但傑夫卻因無法自控而排便染污了床單。

  傑夫的房東山米因傑夫未履行合約而將他趕出,不得已傑夫只好去投靠藍尼。兩人在一個喜劇俱樂部前猶豫要不要入內,因為這個場所是有供應酒的,所幸最終兩人都沒有進入。

  傑夫再度與琳恩約會,為了表現自己的氣質,特地拿一本書,但手忙腳亂中燙傷了下體,所幸琳恩懂得急救術,並帶他再回寓所。這回琳恩無意間說她喜歡作者或喜劇演員,於是傑夫努力想寫一些笑話,但卻也只能像無頭蒼蠅團團轉。而這期間傑夫發現琳恩並未結婚而是被一名老富商包養,琳恩也談起自己不堪的過去,但她就是無法離開富商泰瑞。

  傑夫代課老師的工作也被開除了,在藍尼建議下傑夫上船當漁夫,上船之前買了一條項鍊送琳恩,但傑夫在船上因不忍見魚被撈捕後無助死亡,竟用脅迫方式要船長將魚全丟入海中,回來當然又失去了工作,而琳恩的項鍊也因未繳錢而被索回,琳恩氣得不再與傑夫交往。

  更慘的是傑夫承租麥克弟弟的房子,但也無法繳交租金,趁著麥克與妻子搭機外出,借住的晚上卻將房子燒得精光。但傑夫最終找到脫口秀喜劇演員的工作,同時他寫的一篇文章也被雜誌登了出來…。

◎ 劇情分析

  有關學習障礙的神經失調妥瑞症候群,究竟是一種先天疾病或者是後天環境所影響?這似乎不見得能從一些現象中得到答案,但透過傑夫這個角色,應該可以看出一點端倪。重要的是讓我們了解罹患妥瑞症的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掙扎與奮鬥。

  麥克雖然是繼父,但也像傑夫的母親一樣,用盡心意去疼愛傑夫,或許這反而為傑夫帶來負面的影響,誠如麥克的弟弟伯特所言,傑夫每次在外闖禍而無法收拾時,總會向母親及麥克求援,而夫妻倆也只好照單全收,這會不會讓傑夫免除了後顧之憂,於是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在短期內半途而廢。

  傑夫在潛意識中其實也渴望受人肯定的,他有機會輔導藍尼,就某種層面而言,是他的一項成就,但問題是,藍尼最後不必藉著喝酒就能上台唱歌;甚至他也找到一份正職的工作,而傑夫卻也只能靠藍尼謀得一份簡單的分列工作,這會不會是上天故意對傑夫所開的玩笑呢?

  傑夫常常以自己戒酒多次的成功經驗來與人溝通,顯然他與常人無異地想展露自己的優點,意圖受到別人的敬重是相當明顯的,只是在某種角度他總是將事情搞砸,也許這不是他的本意,在過程中也許可以預先猜想到結果,但傑夫就是這樣缺少一根筋,而這一點的差異正好就是演變的關鍵。

  琳恩在一個聚會中看上了傑夫,當天便帶他回家,但傑夫作愛時似乎無法掌握肛門的開闔,於是些許的糞便染污了床單,但琳恩並未因此而放棄他,並由此展開了兩人一段的戀情。

  傑夫也像你我一樣在腦海中充滿了幻想與希望,因為小時候釣過一條大魚,所以他希望將來能當船長或出色的漁夫,但真正出海捕魚卻又將所有撈捕的魚全數丟回大海中,只因為他不忍心見到魚離開水而死亡。

  從大的方向而言,傑夫被界定為神經失調的妥瑞症,但某種層面而言,他卻是人世間難能可貴的直腸心,換句話說,他不會拐彎抹角去思考一件事,只用他真誠的直覺去呈現他的想法,也許結果讓他自己沮喪,而別人也會極度失望,但其實他是相當無辜的。傑夫活在一個必須為自己與他人負責的年代,而他在被教育的思緒中並不違背這種原則,問題是社會的種種規範都是他無法招架的。譬如說他愈耽心車子被開罰單,但偏偏就如他所耽心的擋風玻璃上早就開了罰單。但為什麼不將車子開到不違規的地方呢?這些常人可以顧慮周全的想法,是與傑夫幾乎絕緣的。這也是為何他會一再闖禍的原因。

  傑夫愛琳恩是沒有疑問的,他當然也像一般人一樣,以信用卡買了項鍊送給她,但之後的過程依然與他絕緣,沒有按期繳款的結果,讓琳恩狼狽地被珠寶公司當面要回,也種下了琳恩決心要離開傑夫。

  一切的焦聚都指向傑夫似乎無法在這個社會立足,因為他永遠是個失敗者,甚至被房東趕出住處後,不得已躲入繼父家中,但卻也不慎將整幢房子燒得精光。如果家中出了這麼一個人,會不會氣得要殺他洩恨呢?傑夫的繼父就一定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而這段情節就是導演放置的主旨,再怎麼說傑夫也不會願意以這種方式來顯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也許應該將傑夫這樣的人和景況當作是社會的一種共同責任吧?

  最終傑夫完成了他的志願,他考上了船長的執照,也許他永遠不會駕船出海,但這又有何妨?過程也許坎坷,但結果卻是心想事成的。

  有誰能阻止花種落地然後再長出美豔的花朵?也許有些花開得不盡如人意,但那也是自然的一部份啊!天生萬物必有其生存的條件與道理,聰明與愚蠢也許是兩個極端,但別忽略其併存的意義與真諦。也許從對比中能比較出其中的差異性,但這種差異性對生命本質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以聰明才智獲得了許多想要的來相較於傑夫他胸無大志的獲得,在兩者之間的心靈感受絕對是等量的。

  這部影片可貴之處是傑夫的繼父與母親從來不曾放棄過他;而傑夫也從不曾放棄過自己。猶如一般人一樣,他遇見了喜歡的女人,而琳恩也給了他啟示,最起碼傑夫就決定要為她重新看待自己,雖然一樣難堪與挫敗,但這些都是人生當中相當重要的自我認知,正因為傑夫處在一個常人無法體驗的困境,於是傑夫便比常人多了一份試煉的機會。

  當我們罵一個人「蠢材」的時候,是否應該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蠢人之所以會這麼做,自有他下決定的動機與緣由,熟是熟非其實也是很難有個標準界定。多年前洪通這位素人畫家創造了一股洪通旋風,他沒唸過書,只是偶爾當乩童,但他卻以直觀的視野來詮釋他自身在六塵中的感受,對一般科班出身的畫家而言,洪通的畫其實是其蠢無比,但現今我們卻能用另一種目光來詮釋,於是聰明與愚蠢剎那間便沒了界線。

  沒有太多情節的鋪陳,但緩緩道盡了傑夫生命的殘缺與樂天知命,在平凡之中顯露了一股不平凡的氛圍與魅力。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羅馬尋夢圓(Elsa & Fred)

導演:馬可斯‧卡尼費利(Marcos Carnevale)
演員:奇娜‧索瑞拉(China Zorrilla)
   馬努耶‧亞力山卓(Manuel Alexandre)
西班牙 / 2008年 / 105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榮獲美國費城影展 最佳影片
   榮獲多倫多西美影展 最佳影片
   榮獲美國瑞和柏斯海灘獨立影展 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榮獲挪威奧斯陸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團特別獎
   榮獲馬尼拉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榮獲美國聖路易斯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榮獲愛沙尼亞塔林影展 特別獎
   榮獲加拿大特雷姆布蘭特影展 評審團獎
   榮獲阿根廷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美術設計獎
   榮獲蒙特婁影展 最佳女主角
   榮獲西班牙演員獎 最佳男主角
恣意隨性、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艾爾莎,常夢想能在羅馬許願池中享受芙蓉出水的那一刻永恆  ...

◎ 劇情簡介     

 艾爾莎是將近八十歲的獨居婦人,為了讓生活有更多的樂趣,偶爾她會撒些小謊,甚至編了許多故事來解釋現有的現象,只有她的兒子最了解她,也常在她闖禍之後為她善後。

    這一日公寓隔壁搬來一名老人佛瑞德,艾爾莎在樓下不小心撞壞了佛瑞德女兒的座車,但卻被佛瑞德的孫子看見。艾爾莎示意小男生不可聲張,但小男生還是向其母告狀。在興師問罪後,艾爾莎的大兒子只好開了支票給艾爾莎要她拿去賠修車費。但艾爾莎卻向佛瑞德訴苦,並謊稱她要扶養孩子,經濟相當窘困,佛瑞德大方地退回支票,並拿現金賠給自己嘮叨的女兒。

    但艾爾莎卻將支票拿去贊助她與另一男人生的兒子阿雷,因為他是一名窮困的藝術家,而佛瑞德的女兒和女婿拜訪得愈來愈勤,因為他們要遊說佛瑞德投資開一家網咖,佛瑞德答應會考慮看看。其實佛瑞德自從妻子去世後便相當沮喪,並且百病叢生,女兒也拜託父親友人老璜常上門規勸他,希望佛瑞德能走出陰霾,但這些措施似乎對佛瑞德起不了什麼作用。

    佛瑞德終於接受艾爾莎的邀請,兩人盛裝外出吃大餐,佛瑞德擔心尿酸過多、血糖過高、血壓過高…但艾爾莎都將之否定了,甚至她慫恿佛瑞德不必付帳,因為沒人會懷疑年邁長者會偷偷落跑。

    佛瑞德第一次幹這種事,他覺得緊張又興奮,因為今年七十七歲的他在電信局待了四十年,一向循規蹈矩,對不按牌理出牌的艾爾莎有了更不一樣的認識。這個晚上,佛瑞德要求艾爾莎與他同房而睡,艾爾莎見他把房間內妻子的相片收起,這才滿意地微笑。

    艾爾莎帶佛瑞德參觀阿雷的畫展,佛瑞德才知道原來她丈夫尚在人世,阿雷也是跟另一男人生的,縱然如此佛瑞德在得知艾爾莎常年洗腎即將不久於人世時,毅然帶她到羅馬的許願池,一圓她一生最想作的夢。

    艾爾莎改變了佛瑞德,只可惜不久她就去世了,佛瑞德帶著孫子去墓園看她,才知艾爾莎原本說比佛瑞德小一歲,但其實她比他年長好幾歲呢!

◎ 劇情分析

    很多人以為戀愛是年輕人的專利,其實有許多的影片都可以把老年人的戀情拍得蕩氣迴腸,羅馬尋夢圓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戀愛的出發點會主導著這段感情的方向與質感,正因為年歲已高,往後甜蜜的日子所剩不多,便會更加珍惜這段遲暮之戀。

    性愛是兩性交融的一項溝通儀式,但不見得適用於年老人,年長者會更在意心靈的意會與理解,正因為在適當的時機能摒除過去的種種,從而在新的撞擊中尋求到一種愉悅與滿足,生命的意義往往也是在這個同時獲得了啟示與驚嘆。

    艾爾莎是個活得相當自我的人,而這一切的動機無非讓自己踏實地活著。生命中難免會受到撞擊與挫敗,艾爾莎立刻見招拆招,「圓謊」是她的拿手好戲。就社會道德層面而言,說謊是一項不可原諒的罪行,但艾爾莎說起謊話可是臉不紅氣不喘,因為她只是為了讓一切風波平息,雖然許多風波的始端都是由她引起的。

    其實艾爾莎一直以自己的感覺來面對這個世間,亦即以最美好的一面來呈現。譬如說她對愛情的憧憬便將自己界定在十八年華,而這也沒什麼不好。有誰會不喜歡自己是十八歲呢?

    艾爾莎年輕時長得像「甜蜜的生活」電影中的女主角安妮塔‧艾克柏格,於是她也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安妮塔一樣穿著露肩晚禮服站在羅馬的許願池內一展自己的美艷與魅力。只是因家居阿根廷的原因,始終無法如願成行,就算現在已般來西班牙,但還是只能在夢想中。

    與她對比的是佛瑞德,他一生奉公守法,退休後又逢妻子去世,層層的打擊讓他變得憂鬱沮喪,跟隨而來的當然是百病叢生。很多人吃藥都是求取平安,抱著「預防」的心態,因此一覺醒來都得吃上幾種不同病症的藥,但其實都只是求取心安罷了。或許在心意中一直潛伏著「有病」的因子,這連帶使得心理受到極大的影響,憂鬱自閉便是常見的情形。

    佛瑞德的境遇算是穩定的,他有自己的房子,手頭上也顯得寬裕,但他卻將情緒放置在妻子的死亡。他忽略了死亡也是人生一種過程,所以有生必有死。就算將情感一直凍結在親人去世那個時段上,其實亦無法挽回過去,只是人的情感很容易沉溺在一種情緒中,旁觀者也許是相當清楚,但當事人往往會以此自怨自艾,好似世界末日一般沮喪。

    相較於佛瑞德的消極,艾爾莎則「積極」地逢人就介紹自己是一名寡婦,其實她的前夫還活得好好地。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相遇時竟然沒有產生排斥,反而發生了互補有無的積極作用。所幸的是佛瑞德受到影響而改變,從而改變他自己的人生。如果佛瑞德沒有活在自己,他的見解必然會投注在女婿的事業上,這個改變是許多銀髮族必須重視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就算你不投資,他們也自有方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佛瑞德投注的面向是完成艾爾莎的願望,在她有生之年到羅馬的許願池。這個改變是佛瑞德發現艾爾莎是一名洗腎患者,而醫生告訴他,這樣的年齡洗腎其實大多來日無多。佛瑞德將艾爾莎與自己妻子放置心中一橫量,他不想讓過去為妻子抱憾之事重演,畢竟人生當下能完成的事才是真確活過,否則就算坐擁金山而老死家中豈不令人感到遺憾?

    願望是什麼?人的一生究竟能實現多少願望?完成願望又如何?未完成願望又如何?這些問題當然有答案;但這些答案其實都不算答案。

    為了完成願望,所有的專注力量都會放置在這個面向上,在奮鬥過程中,透過實踐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本質與價值。這需要一些逆向的思維才能體驗這種互動關係。人生的愛情觀念亦是讓人嚮往的,但因年齡的不同,銀髮族的愛情詮釋也是相當獨到的。

    佛瑞德在感觸到艾爾莎的不同後,那個晚上邀她同床,這兒並不見得非作愛不可,而是純粹一種體溫的傳遞,在孤寂的靈魂深處,都渴望有種關懷加披,而過程中的相知相惜亦能使得不安的心靈獲得安頓。此刻就算知道艾爾莎擅長謊言,但與當下的感觸相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有人說年老之人不適合談戀愛,因為身體無法承受。其實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戀愛帶來的喜悅也會在生理與心理帶來動力,這反而是一帖神奇的妙方,讓銀髮老人重新拾回歡悅的時光。其實持反對立場的人大部份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始終認為愛情是年輕人的專利,至於老人只適合散步養生。但從銀髮族的立場來看,他們不一定這樣想,有些不敢表態的,也往往只是屈服在傳統的社會價值觀與道德約制罷了。

    艾爾莎終於圓了夢而死無遺憾,但不妨說艾爾莎真正的夢是不斷追逐,她順著自己的情緒與感覺,踏實地談過一次又一次的愛情,似乎這一切全無因果關係,而只剩一種過程。是的!當下體現「活著」的過程,其實是生命真正的實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