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花與艾莉絲(花とアリス)(Hana and Alice)


導演:岩井俊二
主演:蒼井 優、鈴木 杏
日本 / 2014年 / 128分 / 普遍級
岩井俊二以一貫獨特的美學詮釋青春時代的愛情故事…

◎ 劇情簡介

  荒井花與栖川徹子是感情相當好的同學,花子在車上,曾看上一名學長宮本雅志,進入高中手塚高校,花子就加入了雅志參予的相聲社團。而這期間花子與綽號愛麗絲的徹子持續跳著芭蕾舞。

  這一天花子跟隨雅志後面,見他邊走邊看書,沒想到竟然撞上鐵門而昏倒。花子立即上前搖醒雅志,並撒謊說雅志曾經向她告白。也就是雅志現在正在跟她交往。

  雅志一頭霧水,花子說雅志喪失了記憶,於是兩個人就這樣持續著互動。這一天雅志因為花子的電腦壞了,於是到她家裡修理,沒想到在電腦中發現雅志在車上被偷拍的相片。
 
  雅志向花子查問,花子支吾其詞,再編一個謊言,硬說那是因為栖川徹子是他以前的女友,但因雅志拋棄她,故徹子(愛麗絲)故意寄這些相片來示威,但她不怕,故這件事也就算了。

  雅志問為何會拋棄徹子?但花子說要他慢慢恢復記憶就能想起了。雅志到教室找徹子,徹子因花子預先通知,故大聲喝斥雅志,謂兩人已經沒有關係了,請他不要再來打擾她。

  徹子其實也有相當的困擾,因為她的父親常出差去中國上海,母親似乎與父親離婚,與男友在餐廳遇見時,母親假裝是隔壁的女孩,並要她趕快回去。而家中也亂成一團,徹子買了一些壽喜燒,但母親卻表示她已吃飽。芭蕾舞教室中有一名小風,她是學校攝影社的,在利用舞蹈時為大家拍了一系列的相片。而徹子不斷地試鏡,但每次都失望而歸。這一天與父親外出吃飯,撿到一隻中國人掉的手機,父親也趁機說了「我愛你」與「再見」的中國話。

  雅志被搞到去看醫生,但他也慢慢感到這一切好像有些問題,因憑直覺,花子應不是他的菜,而始終當前女友的徹子似乎也漸漸愛上雅志。三人去海邊玩撲克牌被風吹走後,三人約定看誰先撿到紅心A,其實是雅志撿到,但兩女似乎都說謊,終於在校慶的日子,花子再也無法繼續這種謊言,像雅志坦承一切……。

◎ 劇情分析

  青少年的影片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全世界也不知拍過多少,但以「記憶」為題材,再加上「謊言」為輔,「花與愛麗絲」就稱得上是相當動人的作品了。

  青少年在邁入青年期間,雖然有許多繽紛的色彩,但卻也有更多惱人的煩惱存在。以對異性而言,雖然不見得什麼是真正的愛,但卻也會用生命極大的力量去詮釋與執行。於是各種的可能,便都會成為令人驚嘆的元素。

  導演岩井俊二果然了得,在情節中塞入極多的元素,卻不會讓人感到煩雜。譬如芭蕾舞、攝影、相聲、失婚婦女以及日本男人也不得不往上海發展,也不得不學說中文。

  前面兩個女生不想去上課,故意坐過站,也轉到其他地方蹓躂,這種感覺不但沒有「罪惡」感,反而讓人有一種迷惘的美,很想將時間就停止在那個時刻,永遠不再前進。電影有時可以強化這種的美感,在文學中有時也可以被放大來處理。但若還原到現實,就不見得是美事一樁。這應該是導演高明之處。

  十五歲左右的女生看上了雅志與另一名高個混血兒,但也只能偷偷拍攝對方的相片。於是這些相片便成了拓染劑,讓記憶不但擴大,最後若因就學而離開,那也許這份記憶就會慢慢消逝。

  但徹子與花子卻同時進入手塚高校,甚至花子還參加了雅志加入的相聲社。也許這是花子對雅志一直念念不忘,否則她也不會在下課後一直跟蹤雅志回家。雅志為何迷戀口中喃喃有詞的經典?這是耐人尋味的,但這或許也是讓他在台上得以像繞口令般地完成表演。

  故事的關鍵在於太過專注看書的雅志,不幸撞到鐵門而昏厥,所幸很快就醒來,但這節骨眼上,花子竟大膽地撒了謊,硬說雅志之前曾向她告白,因此兩人自然是親密的男女朋友,雅志腦海中完全沒有印象,只好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得了失憶症。

  這一段情節是相當有趣的,花子是否太喜歡雅志,所以不計後果的撒了這個謊?或許也是她對雅志已經觀察甚久,對於他的性格瞭若指掌。因此才大膽地掌握機會孤注一擲。這似乎顯示了花子一種積極的性格,或者她也是擅長掌握機會的人。

  這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是如此有建設性的決定,立刻將雅志掌握在手掌心。有趣的是徹子其實也對雅志有極大的好感,但花子既然已經「註冊」在先,她也只好在事情有了變化之後,答應擔任「前女友」的腳色。這兩個要好的女同 學一起學芭蕾、一起逃學,但現在又在極為複雜的情緒中,共同來面對雅志。

  人的情緒,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像徹子在當了許久的「前女友」後,她的心中起了極大的變化,但她卻不敢真實以待,也曾幾次與花子有了爭執。而花子其實因為撒了謊,她的心中是相當忐忑不安的,為了掩蓋上一個謊言,她必須再撒另一個謊言,就像用不規則的石塊不斷地往上堆砌,終有無法穩固的時候,而當她去面對這最難堪的一刻時,其實反而更坦然了。

  雅志最後當然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許多破綻便攤在面前。譬如在海邊的跳繩,如果是兩個人一起玩,這似乎是極大的矛盾。也似乎在這個時刻,兩個女孩的心情幾乎同時到達一個臨界點,但在不撕破臉的情形下,相互地互別苗頭。

  紅心A的撲克牌其實早已被雅志撿到,但面對兩個女人的自我堅持,他並未提出抗辯,因為在海灘的那個時刻,雅志就已經了解了一切。問題是如果這一切都建構在謊言之中,那謊言的出發點,是一種必須以憐憫姿態去面對與安撫?雅志在當時心中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徹子與父親這一條線的發展,是類偶像劇中的極致。因為常去上海工作,故爸爸會說中國話,兩句「我愛你」、「再見」是如此的簡單與平凡,但卻在戲劇營造上有了更大的啟發與連結。

  徹子原本想從「前女友」變成「現任女友」,但愛情是在這個年齡中要積極開發的嗎?雖然這也是編導相當適量地在情節中有了斟酌,因為青少年的互動,貴在過程的膠揉,而非必須給予一個真確的答案。

  徹子最終依然以父親教她的兩句話,送給了雅志。因為某種程度上,她也更珍惜與花子的情感。就猶如喜歡攝影的小風,她的攝影作品,早已將兩人心中的感受,明確地表現。人生會有多少的片斷是如此地相依相偎?花子與徹子心中是絕對清楚的。

  花子在臨上台表演時,要求雅志為她綁腰帶,並含淚向雅志坦承,但此時雅志早已知道,他反而更能感受到花子費盡心思的那股情意,這也許是在他日後也很難得再遇見一次的。

  故事在此結束得恰到好處,因為這樣的年齡的感情,尚有未來時間的洗練,何況在大學畢業之後,所面對的是更複雜的人性變化。相較之下,這種單純的謊言,就更能顯示出青少年的拙樸性。而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可愛也最吸引人的地方。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大象與男孩(Sunny et L'elephaant)

導演:佛雷德(Frederic Lepage)
主演:塞門‧伍德茲(Simon Woods)
   基思‧謙(Keith Chin)
法國 / 2008年 / 92分 / 保護級
禮讚:世界頂尖音樂大師 久石讓配樂
   全片於原始雨林拍攝,美不勝收…

◎ 劇情簡介     

  在泰國北方布爾馬附近有一群克倫族,他們不但能與大象溝通,也是天生的馴象師,一名來自城市的孤兒桑尼,從小就立志要成為馴象人,但因他不是克倫族,故始終不被獲准騎到象背上。

  桑尼的師父阿布騎著成年的象達拉,每天在森林中運送木材,但因日漸機械化,大象拖運木材這個行業,似乎注定會成為歷史,不得已這群人為了生計,只好率同大象與家當南遷曼谷。

  在曼谷市郊區找到一塊空地,暫時可以容他們安身立命,但馬上有一名「好玩娛樂公司」的代表人帕姚前來接洽,謂只要將大象賣給他,以載運觀光客參觀佛寺,但馴象人擔心無人照料大象,遂無人答應。

  此時一名外國的獸醫,也是動物保護協會的人尼可拉,建議政府當局負責人席琳馬女士來組合這群馴象人與大象,負責在森林中來追緝盜獵的不法集團。只是在幾次出任務後,阿布便因病身亡。阿布的女兒瑪莉雖然喜歡阿蘇,但阿蘇介入毒品買賣而遭警方逮捕,阿布的妻子雅達知道,傳了幾百年的馴象棒,應該交給桑尼。只是桑尼一下很難馴伏達拉。在困境中好像看見阿布會來指引桑尼如何馴象。原來是馴象人自己要無所懼,大象才會無所懼,而達拉懼怕槍聲的缺點,則必須以香蕉為餌,慢慢就能讓達拉無所懼。

  在吳東領軍下終於破獲了盜獵集團,而桑尼因半途受傷並未參加,只是他發現有一架小飛機降落,他與瑪莉前去查探,果然發現一名因氣喘而常吸藥控制的人與帕姚密商,預備要偷放這批被逮的手下。

  第二天,席琳馬女士與手下堤拉坡及尼可拉帶記者來,沒想到卻沒有動物,而他們所指控的嫌犯也不見人影,正尷尬時,桑尼表示他知道盜獵者的基地,同時也發現在席琳馬旁邊的堤拉坡正在使用氣管擴張劑,因此確定堤拉坡正是盜獵集團的首腦。

  在桑尼的帶領下,找到歹徒基地,帕姚用槍傷了吳東,但卻被桑尼駕達拉將他撞昏,於是再度舉行另一次記者會,桑尼受到了表揚,而瑪麗在拒絕阿蘇求愛後,也把心轉向了桑尼。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由法國投資拍攝的電影,在新與舊的社會交融中,有了不一樣的撞擊與火花,也從新詮釋大象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也使得觀眾更能了解到大象的另一層不被人注目的面向。

  泰國的北方其實都尚未開發,但並非這兒都沒有人存在。克倫族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因為傳承,練就了能夠與大象溝通的能力。而大象也將人當作是唯一的好朋友,而人也充分利用大象的天賦,負責拖運砍伐的巨大木材。而這也似乎是克倫族的謀生之道。

  然而這種自古流傳至今的工作,卻因為新機器的參與而逐漸被淘汰。當木材可以用機器拖運時,這表示大象在森林中將一無是處,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對於克倫族的人衝擊極大。當森林不再屬於他們立足之地時,克倫族與他們的大象便開始尋找另外出路,於是他們將全部家當都放置在大象的背上,然後往南來到了曼谷。

  一座現代化的都市中,有著進步的快速道路,而克倫族與大象卻緩步行走在柏油路上,看起來是相當不協調的畫面。故事也由這個不協調的畫面展開。

  由於有這麼多的大象來到曼谷,不但引起動物關懷組織的注目,也引起政府當局的關懷;當然也引起不法組織的覬覦。因為若能買到這一批大象,在北方的盜獵行動,將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於是有三方勢力的角逐,而在克倫族本身也有另一線的故事。阿布只有一個女兒瑪莉,但從城市來的少年桑尼卻一直希望成為馴象人,他其實也喜歡瑪莉,但瑪莉某種程度是喜歡克倫族的阿蘇,她曾說阿蘇較強壯,如果他在就顯得更安全。

  阿蘇一到曼谷便誤入歧途,他學會了吸食毒品,也將毒品介紹給族人,希望給大象服用,那大象便會有多倍的工作力量。所幸族人大都不想這麼做,因為大象超過負荷的能力,只會加速牠的死亡。

  阿蘇的劣跡很快就被泰國警方查獲,立刻被拘捕監禁。這條線顯得單薄,但卻有深刻的意涵,因為從純樸的北方叢林來到這個都會,意志不堅定的人,很快會被社會的大漩渦吸引,最終沉淪甚至毀滅。阿蘇這個腳色是來對應桑尼這名堅定的純樸心靈。

  然而祖先的老規矩,讓桑尼永遠也當不了馴象人,因為只有克倫族的人才能當馴象人,不知是誰規定的,很多可笑的規定因為傳承而留傳下來。卻非得到死亡之後才能認清事情的真義。

  阿布死了,但卻沒有將祖先留下來的馴象棒交給桑尼,但不知什麼緣由卻非得達拉這一隻已經成年的大象去參加緝捕盜獵者?而達拉事實上又非常怕槍聲。這段的情節略顯散亂而失焦,也使得許多情境顯得有氣而無力。

  其實這段情節,是為了讓桑尼與達拉之間,開始有著互動,也就是透過達拉而使得桑尼變成一名真正的馴象人。但也因為達拉無法與其他隊伍相契合,桑尼在另外一處才能查獲到盜獵者的基地,甚至也查知幕後首腦是一名必須使用氣管擴張劑的人。

  動物關懷協會建議,將這群大象納入叢林緝捕盜獵的生力軍;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構想。大象的孔武有力使得牠在叢林中很難遇到敵手,但其實若歹徒使用槍枝,大象依然是無法匹敵的。當然導演並不想在這個區塊多著墨。一個已經先被定位的故事,在拍攝過程中,為了順應故事的設定,情節會有些偏失,那也是想當然的事。

  所幸查緝最後是圓滿大結局,主謀者竟是政府部門中的高階主管堤拉坡,他也因為有氣喘病,故吸入器隨時都攜帶,但最終也因為這個「具象道具」而讓事件曝光。

  大象最後被安頓在叢林緝捕盜獵者,這是一個相當理想化的構想。但除了這樣,其實很難將這些大象與馴象人做有系統的安頓,這總比大象被歹徒買走,反而利用大象穿梭而盜取更多的資源。這也絕非是國家社會之福。

  桑尼透過這些事件,慢慢讓自己成為他心目中的願望──一名馴象人。桑尼為何什麼事都不想,而一心只想成為馴象人,這個前提並未在影片中的情節被提及,故只能從桑尼的一廂情願,慢慢地去自我合理化,換句話說,這個劇本的敘述與安排,其實有著許多的小缺失,而這其實也都可以以彌補的。

  有許多大象其實早就被人利用在都會中,在作為觀光的取向,有時會帶給觀眾一些新奇之感,但卻很少人會思索,這樣地對待大象是否有其負面作用?譬如說都市中炙熱的柏油路是為汽車輪胎而設,對大象的腳底而言,畢竟是一種傷害。

  大象應該算是這部影片中的特色,在別的國家應該也很難一下子找到這麼多隻大象,同時也有馴象人加入拍攝,這正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資產。最少泰國也善用了屬於他自己的優質資產而完成這部影片。

  如果是在台灣,我們要拿出什麼來做為我們的特色?台灣黑熊?或者都市的機車?思考許久,其實還真的提不出一項有力的特色。台灣的文化這幾年有了許多的丕變,也許應該從人心突變之處下手吧?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這個夏天的秘密(What We Did on Our Holiday)


導演:蓋‧簡金(Guy Jenkin)
主演: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
   大衛‧田納克(David Tennant)
蘇格蘭 / 2015年 / 95分 / 保護級
禮讚:榮獲2015年倫敦評論家協會電影獎年度英國女主角獎
隱瞞分手秘密的父母,帶著三個孩子回蘇格蘭老家替阿公慶生...

◎ 劇情簡介

  道格與艾比是一對早已分居,並準備離婚的夫妻,但為了父親高帝的七十五歲生日,兩人暫且假裝和好,因為高帝罹患癌症,這可能是他最後一個生日。

  兩人從倫敦開車到蘇格蘭,沿途中三個孩子拉緹、米奇、潔西不但相當聰明,講話更是咄咄逼人,拉緹更是拿記事本把父母說的話記錄下來。

  道格的哥哥蓋文與妻子瑪格麗特似乎也有問題,蓋文小氣也喜歡巴結有錢人,而瑪格麗特因善懷疑,罹患精神耗弱症,曾在一家大賣場瘋狂地攻擊另一名客人,這條影片被放置網路,點閱率竟有好幾百萬人次。蓋文有個兒子肯尼,雖學小提琴,但父親卻要他演奏一些他不喜歡的世界名曲。

  高帝似乎也看出道格與艾比的感情,但卻似乎也幫不上忙。在大家準備宴會時,高帝帶三個孫子到海邊玩。高帝與孫子談及死亡,謂他不要傳統這種死亡,因為大家在葬禮上講一些讚美的謊言。如果可能,他願意將屍體放在船上然後點火,這是維京人的尊嚴。

  高帝將自己埋在海砂中,拉緹以為他死了,沒想到是高帝開的玩笑。但第二次時,高帝似乎看到自己戰死在沙場的哥哥佛雷澤。高帝就這樣死了。拉緹自己用跑的回去告訴大人,但每個人似乎都在吵架,根本就沒有人在意她。拉緹此時終於了解爺爺的真正感受,於是她從房中拿走一件爺爺的蘇格蘭衫,又走回海邊。

  拉緹決定要給高帝一個有尊嚴的葬禮,於是三個人四下找來許多漂流木,並綁成一個木筏,然後又用滾木將高帝的屍體放在木筏上,並將高帝找到的一件古董放置他身邊,在點火後將木筏送往海中。

  大家正在等待客人時,三個孩子也回來了,在得知高帝死亡並焚燒屍體後,立刻引來媒體與官方的關注。而拉緹的筆記本,正好道出兩對夫妻之間的自私與矛盾。

  或許受到高帝死亡的影響,道格與艾比慢慢認清了自己的缺點,而蓋文與瑪格麗特也開始關懷對方,而肯尼也與樂團的女提琴手有了交集。當事情往好的方向去思索時,所有的困境就會迎刃而解。

◎ 劇情分析

  藉由父親七十五歲生日派對,原本應該是歡樂愉悅的場景,但卻因為兄弟兩人的性格迥異,也都有著各自的生命困頓與難題。透過大人的虛偽與做作,反而透發了三名小孩純真口無遮攔的真實感,從而讓人必須重新去審視自己現在的腳步,然後猛然回首之際,便能發現一切是如此地荒謬與無知。

  全片在蘇格蘭高地拍攝,特殊的地理景觀也使得這部電影加分不少。在大海的場景甚多,也充份利用了重要的情節,尤其後面三個孫子女為爺爺死後火葬在大海中,情節似乎有些誇張,但細節部分卻也充分交待,縱然你不相信,但卻也不失情理之中。

  事實上,全劇中最冷靜,而能以寬闊的角度,看人際之間的互動,應該就是爺爺高帝與三個小孩。高帝罹患癌症,但他卻不願苟活,只想利用所剩無多的日子,好好地與他最喜歡的大海接近。甚至希望能夠以最有尊嚴的死法,像維京人一樣在大海中放火燒船。

  也許高帝只是口中說說,但三個小孩卻把他的願望聽進去了,雖然拉緹之前也跑回去想告訴大人,但在一陣忙碌中,大人各自以自己的觀點,看待這個現象的每件事,總之一切的交集全部失散了,表面上的一場生日派對,逐漸演變成道格的私人秀。

  道格喜歡攀結權貴,就一般的情況而言,這種出發點絕對沒錯,但過份好大喜功,就難免會讓人緊張兮兮。家中的電燈全部採用聲控,這原本是進步的象徵,但當兒子肯尼拉完小提琴時,大家鼓掌致意,屋裡的燈便產生忽明忽滅的詭異畫面,這個鏡頭,實在已經透發了即將而來的荒謬性。

  或許是道格的性格,逼使得妻子有了精神耗弱症,她不斷地服藥,但卻也在大賣場情緒一時失控,不但打人也拿東西砸人,因為有監視器錄影,於是這段影片被放置在網路狂傳,就連她的丈夫也都點閱過三次。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對夫妻的不和諧,其實早已經檯面化,但卻因為高帝還在,他們必須維持最佳的表相,最起碼要在父親的生日之後,畢竟他已經癌末病人。道格縱然不近人情,但這份孝心應該是要給予肯定的。

  其實道格夫妻都不了解高帝,當然也無法了解兒子肯尼,兒子雖然學了小提琴,道格會希望兒子拉一些名曲故示風雅。但肯尼卻喜歡快節奏的蘇格蘭風音樂,肯尼甚至很快地與樂團的女提琴手黏上,兩人感情進步神速,因此他始終是個狀況外的人。這是喜劇中所必然需要的梗,運用得當不但不會影響結構,甚至會有加分作用,肯尼這個腳色其實是很好的範例。

  道格是個失敗的人,婚姻失敗,但卻也有外遇,最終與妻子艾比分居,但為了取悅父親,兩人談好絕對不吵架,表面上要和諧地呈現夫妻的恩愛。但卻在半路就開始爭吵,畢竟兩人的婚姻都請律師兵戎相見,在潛意識中便無法心平氣和地看待。

  妻子艾比是個暴走型的急躁性格,她面對丈夫絕對寸土不讓,甚至也打定主意,在離婚後搬去紐卡索,甚至她早已在那個地方找到一份工作。這意思是道格要去探視孩子,必須開來回八個鐘頭的車,夫妻倆對於這一點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解讀,當然吵架也是勢所難免。

  大人們這些自私而不合情理的事,都被大女兒拉緹用小筆記本記錄下來。為何要用記錄的?因為大人說話是如此的不精確,或者說大部份都在說謊,為了不容狡辯,拉緹的筆記本便成了大人「犯罪」的證據。

  或許也因為有了更具體的記錄,當每個人再回頭去檢視自我的時刻,便多了一些真正的省思。我常比喻夫妻若在家中裝上錄影機,全天候的錄影,便能讓吵架的夫妻去尋找出吵架的起因,其實真正去執行便會發現,一開始的癥結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便會發現人活著實在是荒謬無比。

  高帝或許已經到了人生的盡頭,他看待很多事都有自己清楚的感受,但問題是年輕的下一代,縱然知道發生了什麼問題,但卻不是你可以直接去參與的。高帝始終相信,每個人面對的難題,自然都會有解決之道,何況高帝也有他自己應該要去面對的生命型態。

  高帝臨終前,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在戰場上的哥哥佛雷澤,根據佛經的開示,每個人臨死之前,都會見到死去的親人,就連美國專門研究人死亡的去處而聞名全世界的雷蒙‧穆迪,也都提出相同的敘述。現在很多電影慢慢拍攝的角度越來越精準,這也透發出生命的某些實相真義,因為人的死亡並非是一種結束,只是一段生死,而接下來的當然又會是另一番的生死。

  由於警方的介入,加上拉緹本上的證據,反而在記者會上夫妻倆同心協力不讓記者佔上風,由此而冰釋了過去的一些死結。道格和艾比各自撤回律師而言歸和好,蓋比與瑪格麗特也走出自我,而展開生命的新面向。雖然喜劇比較偏向誇張,但卻也容易提供更多的元素,讓人從快樂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正是喜劇最引人入勝的所在。

像戀人一樣(ライクサムワンインラブ)( Like Someone in Love)

導演:阿巴斯
主演:高梨 臨、奧野雅史
日本 / 2011年 / 109分 / 保護級
禮讚:入圍2012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多倫多影展、紐約電影節正式入選片
一位年邁學者、一位出賣身體換取教育機會的年輕女孩,一位充滿妒意的年輕男子。三人糾葛的關係,可能會永遠改變他們的人生…

◎ 劇情簡介

  明子與好友小渚是從事援交的大學生,掮客阿寬一直要明子今晚去接一名重要的客人,但明子的男友典明卻一直打電話來糾纏。明子撒了謊,但典明似乎也識破她,阿寬一直勸她應該與男友分手。

  其實明子也接到奶奶從早上到晚上打了七通電話給她,希望能在車站見個面甚至一起吃一碗拉麵。

  明子終於上了計程車,在車上聽了奶奶的留言,車子正好經過車站附近,於是吩咐司機在車站繞了兩圈,果然看到奶奶帶著大包小包在車站廣場等,如果等不到明子,她預備坐11點的夜車回去。

  明子沒有下車,直奔今晚的恩客家中,原來是一名退休的老教授渡邊孝,他準備了明子家鄉袋井的櫻花蝦,並煮了熱湯,也點了蠟燭又開了好酒,但明子卻什麼也不想吃,她急急躺到床上。

  第二天渡邊載她回學校,卻被等在校門口的典明堵住,兩人有了些許的爭執,但明子還是急急入內考試,而渡邊答應將車子停在路邊等她出來。典明似乎也發現渡邊的車,他故意向他借火,然後又藉故入車內,兩人在交談中典明以為渡邊是明子的爺爺,他極力表明自己是如何愛明子,並希望能夠娶她為妻。

  典明國中沒畢業就不唸了,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根本就在鬼混,而他雖沒唸書,但卻是一名汽車維修工人。典明希望日後能去拜訪這位爺爺,然而這位假爺爺卻勸他現在不宜結婚,因為要等到不再質疑對方時,才算真正成熟,也才是結婚的時機。

  此時明子考完試出來,卻意外發現典明也在車內,只好表示渡邊是爺爺,而她現在要去書店買書。行進中典明發現車子有怪聲,遂開去修車場由典明負責修好,而在修車場內遇見了渡邊三十年前在警校教過的學生。

  渡邊載明子去買書,但回去之後卻接到明子的電話,原來典明問那位退休警官,知道渡邊根本不是明子的爺爺,於是打了明子,明子向渡邊求援,渡邊去買外傷藥,要為她擦藥時,典明已追蹤而至,不僅砸了渡邊的車,也砸破了窗戶的玻璃……。

◎ 劇情分析

  曾幾何時,這個世上多了一個名詞「援交」,這是一個資訊主義來臨而自然產生的社會現象?或是自古以來人類永遠無法斷絕的人性慾望?

  在六0年代,因為台灣尚處於經濟困頓的時期,為了家計,許多女子不得不投入到色情行業中,甚至也因此使得家庭經濟好轉,從而使得弟妹們都能出人頭地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但現代的「援交」卻因為社會背景的改變,而使得這種新興的色情行業,必須要重新來詮釋與定位,因為這與之前的色情行業價值觀是有許多差異的。

  最早應該是從日本開始的吧?剛剛聽到學生援交的訊息真的有些訝異,學生究竟有什麼樣的需求與願望,必須依靠援交來應付自己的現實生活開銷?聽說在西門町也有一家麥當勞,每天聚集了一些老人,他們等待的就是傳說中的援交女學生,但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這些老人每天從早坐到晚,一則有個棲息之地,二則四下觀景好不愉快。麥當勞也因此虧損而歇業了。

  以明子為例,她唸的是日本大學的社會學系,而每天晚上總會與掮客阿寬在酒吧見面,由阿寬四下指派,但也不是有過多的強制性,因為明子就不只一次拒絕接客,畢竟她還有一個男友。

  明子確實來自鄉下,她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奶奶打她的手機留言,希望能一起吃一碗蕎麥拉麵,只因為思念,也好不容易有個機會來東京,故從早上一直苦等到晚上十一點,在等不到明子之後,才抱著遺憾的心情,坐末班車回去。

  明子雖然以奶奶來為由而拒絕接客,但若真的沒去見這一名恩客,她應該也不會出面見奶奶的,因為從車子繞兩圈的情境來看,奶奶大箱小包的行李,在東京街頭顯得突兀,見面反而會讓明子難堪與尷尬。

  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子之所以從事援交,應該是在經濟上的困擾。也許她必須要付出龐大的學雜費,也許她也希望能跟東京街頭上的時髦美少女一樣,擁有足夠炫人的行頭,基於這些理由,明子被誘惑而下海的理由便相當明顯了。

  這樣的例子,其實正是大部分援交女孩的通病,日子並不是真的三餐不繼,只因為某種虛榮心,而讓自己步步沉淪卻不以為意。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導致這種混亂的困境越來越加拓染。

  明子的男友典明是另一種例子,他在國中就不再繼續升學,因為他想學得一技之長,果然在修車的領域中出人頭地。將嫖客渡邊當作明子的爺爺,在車上立刻聽出車子的皮帶有問題,在開回修車場更換零件,很快就將車子毛病修復,這就是專業。

  典明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但卻不是現代年輕人願意學習的,學有一技之長當然是好事,但整日與油污混在一起,這卻不是現代年輕人認知的價值觀。反倒是典明卻也看出現代大學生的通病。因為現代的大學生,上課滑手機、打瞌睡是常見的,上課只是為了學分,不是為了想學得什麼,他也了解整個社會似乎已經落入一種殘敗與墮落,他不想讓明子落入這種污泥之中,但他卻不知道明子其實早已經是殘敗不堪的一份子。

  渡邊是個退休的社會學教授,而他以前正好也是在明子這所大學任教,雖然退休了,但他翻譯的功夫一流,許多出版社還是喜歡找他翻譯。

  渡邊其實已經過了那種男歡女愛的年齡,他之所以要阿寬找一名女子來相伴,無非是想藉著相互的餐飲與飲酒而慰藉早已枯竭的靈魂。

  明子當然無法理解渡邊的心意,她不吃東西也不喝酒,直接脫掉衣物上床睡覺,再來在過程,導演並未在畫面表現,我們不知渡邊會不會突然改變心意,或者真的只是讓明子睡在自己身邊,就這樣過了一夜?

  渡邊的妻子已經逝世,就算有兒女,應該也不會常來探視,這也是渡邊一直感到孤單的原因。但其實渡邊所學的領域相當寬廣,他可以浸淫在自己的學識領域中,當心靈有了寄託之際,自然就不再會有孤寂之感,渡邊的意圖最終只會讓他掉入混濁的污泥而狼狽不堪。

  渡邊與以前的學生在修車場遇見了,而這名退休的警官當然會與典明提及,那麼東窗事發也就是一種必然。導演擅長的分離情境表現,最終是石頭砸碎玻璃作為結束,倒也讓人有意料之外的表現。

  或許「愛情對白」的成功,使得導演阿巴斯一直迷戀在車上的拍攝意境,但兩片相較之下,「愛情對白」沿途的情境與情節的呼應,是較有更多具象的表現,當然整體表現也就更豐富,而茱麗葉畢諾許的出奇表現,不僅為她贏得坎城影后頭銜,也讓「愛情對白」有了更為出色的表現。

  本片雖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人物與社會背景的呼應較為缺乏,故使得本片略顯貧乏與平板,但間接點出每個腳色背後的心靈困頓,倒也是阿巴斯的拿手好戲。最起碼伊朗導演完成一部日本片,其實就已經讓人驚嘆不已。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金盞花大酒店2(The Second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導演:約翰‧麥登(John Madden)
主演:李察‧基爾(Richard Gere)
   茱迪‧丹契(Judi Dench)
美國 / 2014年 / 100分 / 普遍級
這間飯店「在經營上漏洞百出,管理也雜亂無章,卻能夠順暢地運作下去,可見主事者對他的房客們,一定有很深厚又真實的情感!」…

◎ 劇情簡介     

  由於酒店長期客人不少,為了拓展飯店業務,唐納尼太太與經理臣尼搭飛機到加州的聖地牙哥,並與一個商業集團的高階人士討論,期能收購已經停業的優豪酒店。雖然未獲正面回應,但臣尼表示,對方一定會派神秘客來入住,以確定是否值得投資。

  飯店內依然每天早點名,以確定這些年紀大的客人都還活著。伊芙琳很擅長布的研究,她被當地的公司聘為採購,而對她相當關注的是道格拉斯,但兩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敢說不或越雷池一步。而洛文則對嘉露巴小姐有著愛意,問題是嘉露巴以為洛文有其他女友,因此她也放肆地去找其他慰藉,但其實這是一種誤會,雙方若溝通完,就不致有誤會。另一名哈格素太太則有一名私人司機,她結識了兩名印度富商尼默與阿巴拉殊,而兩人似乎都會向她求婚,而這也使她陷入困頓。

  臣尼與蘇尼娜已經訂婚,但他的好友古沙不但處處黏膩著蘇尼娜,更出手買下了優豪酒店,這使得臣尼相當不悅,而此時同時住進一男一女,男的叫錢伯斯,女的叫貝芝,臣尼第一眼就憑鼻子斷定錢伯斯是神秘客,因此對他相當禮遇與奉承。

  錢伯斯自稱是個作家,他一眼看上臣尼的母親秦珍娜,在經過一些相處之後,珍娜答應了對方的約會,在總督俱樂部吃飯後,兩人開了房間,這是珍娜在丈夫死後第一次接納另一個男人。

  然而臣尼此時知道錢伯斯自承不是神秘客,不但反過來奉承貝芝,也對錢伯斯與自己母親開房間而表示不滿。正在此時,錢伯斯公開承認他是神秘客,貝芝也是,但她代表的是另一個餐飲集團。

  秦珍娜以為自己受錢伯斯戲弄,因為他謊騙了她,生氣離去,但錢伯斯卻立刻辭職,只求能獲得珍娜的諒解。而當臣尼與蘇尼娜婚禮當天,似乎所有的人都在那個當下做出了生命中重要的決定。最重要的是,聖地牙哥的長青集團終於接受了這項投資案,而使得臣尼的計劃得以實踐,而這群老人的感情世界,也在彼此諒解中,獲得了更明確的答案,一切的不確定也都逐漸明朗起來。

◎ 劇情分析

  「台北物語」海報被國內影迷戲稱為「長輩圖」,但若以「金盞花大酒店2」來看,似乎才稱得上真正的「長輩圖」,這三個字並非有什麼不敬之意,在我認知中反而是給予「老」字做了更貼切的詮釋。

  其實第二集金盞花也是有其票房的考量,因為印度的「寶萊塢」一年生產六百多部電影,產量遠遠勝過好萊塢,這表示印度的電影市場是值得開拓的,促動了好萊塢與寶萊塢的合作,更讓這一群知名的「長輩」也融入印度傳統的歌舞片中,成功地套製了一部輕鬆怡人的喜劇歌舞片,這也完全符合印度市場的需求。

  在年老之後,老年人何去何從,這是一個現代極為受到重視的問題。台灣目前已經逐步進入老人國,戰後的嬰兒潮如今都已邁入七0大關,雖說七十歲現在被稱為「後中年」,但體力大不如前,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有個兒女能盡孝道奉養無缺,應該是幸福的,但除了三餐溫飽與有個遮風蔽雨的房子之外,老人真的只需要這些嗎?答案是否定的。

  年紀會每年增長,體力會每年流失,但人的慾望卻不會完全中斷。其實所謂的慾望也包含性慾,但更多的討論空間則會放在「沐浴春風」的層面。

  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每天所面對的世界,都是圓滿無缺或賞心悅目,這當然是往外放射的追索,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被第七識心不斷地攀緣與思量,並從中作出抉擇而有善惡分別。沒有人會選擇惡,但選擇善卻會不斷地種下更多的習氣種子,這也是為何人到老年,依然執著自我的原因。

  遺憾的是,人在不斷往外追索中,卻忽略了往內的自我追尋,往內追索什麼呢?當然是原本自性清淨的本心。只要不斷地追逐外塵,那人將會越來越迷失。但這些是佛法中的概要,一般人是無法領納的。

  唐納尼太太是個深具哲學厚度的人,她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收。在臣尼與蘇尼娜結婚的那個晚上,她躺在床上為他們祝福,她在思索是否該交棒的時刻到了?而她對臣尼的評語是:「他做過很多錯事,但重要關頭沒錯過。」

  這句對白相當有厚度,有一些責備卻有更多的嘉許。年輕人誰不是這個樣子呢?正因為太多的能量必須釋放,卻也因此常犯錯,但若能在緊要關頭做出正確的決定,卻也是為時未晚。而人生不也正是在這樣看是紛亂中來尋找出正確的路途?

  反觀哈格素太太,她是個活動力尚強的女人,她有私人的司機,卻也同時結交印度的兩名富商。在一場的派對中,她刻意讓兩人同時出現,以為這樣就能從中挑選一名自己真正中意的人。但情況反而讓她手足無措,在她落荒而逃的時刻,她才懂得那名辛苦照顧殘障姪女的司機,才是她心目中的首選。

  錢伯斯與貝芝的同時出現,也使得戲劇進入了另一波的高潮。臣尼敏銳的鼻子馬上嗅出錢伯斯就是所謂的「神秘客」,也就是假扮客人來調查飯店實際上的應對。包括餐飲、服務、櫃檯及房務的各項服務,當然他們也都會故意製造一些狀況,來測試飯店員工的反應。

  法國有所謂米其林三星的主廚,若有神秘客發現其服務品質下滑,會取消三顆星的頭銜,曾有位被取消三星的主廚,一氣之下跳樓自盡。

  有趣的是錢伯斯卻看上了臣尼的媽媽秦珍娜,原本臣尼為了應付神秘客,還希望母親要禮遇錢伯斯,但後來知道他不是,卻反過來惡言相向,正因為太年輕尚無法以更圓融的態度去處理這些人的關係。

  臣尼的好友後來買下優豪酒店,這段情節就略顯粗糙了,雖說買下飯店是為了待價而沽,但這只是增添臣尼的嫉妒罷了,事實上對戲劇情節並無多大助益。反倒是貝芝這條線也是如此,她是餐飲集團派出的神秘客,而錢伯斯則是長青集團的代表。編導並不想在這個角度上多著墨,反倒是錢伯斯以小說家身份接近秦珍娜,這顯然因為隱瞞了自己真正的身份而欺騙了她。

  如果秦珍娜知道錢伯斯是神秘客,那她接受那份感情便有了瑕疵,這也是為何錢伯斯主動宣布辭去神秘客的職務,而當個自己口中的小說家,唯有如此才能讓整個事件有了更圓滿的結局。

  伊芙琳與嘉露巴都各自有交往的對象,在最終也都有了圓滿的答案。這也告訴我們,追求幸福其實是不分年齡的。任何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當下,願意作什麼,只要存著初心,這世上會在任何時刻為你圓夢的。

  人生是什麼時候才是結束?很多人都將退休訂為最後收攏的階段,其實我認為退休才是生命的開始,或者說,任何時刻只要你願意,那就是另一種生命型態的開始與詮釋。

  本片最後還是不能免俗地來了一場音樂舞蹈,李察吉爾曾拍過歌舞片「芝加哥」自然游刃有餘,這也證實了好萊塢逐漸要搶食寶萊塢這塊大餅的企圖,也許這也是一個好的發展模式。

聽說愛情回來過(The Face of Love)

導演:艾瑞‧波森(Arie Posin)
主演:安妮特‧班寧(Annette Bening)
   艾德‧哈里斯(Ed Harris)
美國 / 2014年 / 92分 / 保護級
一位寡婦愛上一位外表和先夫極為相似的男子,然而,她是真的愛眼前的對象?還是把他當作先夫的替代品呢?…

◎ 劇情簡介

  五年前妮基與蓋瑞結婚三十週年,兩人到墨西哥的海邊度假,喜歡游泳的蓋瑞在送給妮基一項禮物之後,在海邊游泳卻不幸溺斃。

  從此妮基便陷入了自我封閉的生活,就連以前常常去的縣立美術館也都不曾踏入。而女兒桑莫與喬許的戀情卻不被妮基看好,但桑莫自有自己的見解,對母親的關心不以為意,反倒是她認為鄰居羅傑常來家中的泳池游泳,卻相當不以為然。

  羅傑的妻子蘇珊已經去世了,他雖然很愛她,但卻也慢慢變成妮基的好鄰居,但其實羅傑是希望等妮基情緒稍加平復之後,再真正與她談感情。只是五年了,妮基始終無法走出蓋瑞死亡的陰影。

  這一日,妮基去縣立美術館參觀例展,沒想到卻看見一位長得與蓋瑞一模一樣的男人。妮基追他的車,但卻在十字路口跟丟了。從這一日起,妮基便天天去美術館,坐那個人坐過的椅子。從他的汽車貼紙上,知道他是一位美術老師,妮基竟然很冒失地去到教室,但這名叫湯姆的老師表示,這是大學課程,不能中途插班。

  語無倫次的妮基,終於提議湯姆是否可以去她家教她作畫。湯姆依約去她家教畫,但慢慢發現妮基似乎無心作畫,倒發現蓋瑞收藏了許多名家的畫。

  兩人也利用閒暇去花市,在這兒遇上了羅傑,對於羅傑的逼問,妮基只能支吾其詞,而湯姆似乎也有些責難,為何妮基不願將他介紹給她丈夫的朋友。兩人再度應湯姆之邀去以前常光顧的日本料理店。日本老闆以為他們是夫妻,這反而讓妮基近乎崩潰,她躲在廁所久久不出,湯姆終於勸她出來,並表示他愛她,同時告知他有一個妻子安妮,但十年前她就表示已經愛上別人。

  湯姆與妮基住在一起時,桑莫回來了,沒想到見到湯姆酷似自己的父親,她無法接受,瘋狂地將湯姆趕出,而妮基只好約湯姆搭早上的飛機去墨西哥,但湯姆發現自己長得酷似蓋瑞。這使得妮基無地自容地奔入大海,所幸湯姆將她救回。湯姆回來後不久就去世了,安妮寄來回顧展的邀請函,從畫中妮基知道湯姆一直要她走出心魔。

◎ 劇情分析

  世界上是否有長得相似度百分之百的人與你同時活在這個世上?奇克勞斯基的「雙面薇若妮卡」就曾敘述兩名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一名在巴黎;一名在波蘭,她們曾在波蘭擦身而過,但失之交臂。直到後來巴黎的女孩檢視相簿時才發現,只可惜那時波蘭的女孩已經去世了。

  奇士勞斯基這部電影後面較含糊,也就是在敘述的主體中失去了力道,使得這篇起始點相當完美而令人期待的作品,在最後有種輕率的感覺。

  「聽」片則是在丈夫死後五年,妮基終於見到了這名長得與丈夫蓋瑞相似度百分之百的男人─湯姆。電影在最後觀眾才得知他的名字,這有刻意要去模糊真實與虛幻的企圖。而這種手法更能突顯妮基的內心情境,也是這篇故事最值得探索的地方。

  妮基見到酷似蓋瑞的湯姆,原本已經平靜的心湖又起了漣漪,她近乎失態地去查對方的身份與地址,終於查知他是一名美術教師,而她也大喇喇地進入教室。這時吸引她的是什麼?是另一名丈夫回魂再世?或是只是困惑於自己內心的困頓?

  如果妳深愛的男人已經亡故,那是一件千真萬確而無法否定的事,現在出現一名只是外表酷似的男人,妳將會如何定位眼前的這個男人?

  其實世上任何人都無法被取代的,縱然外表很神似,但那只是一種巧合,因為每個人的一生稱為「分段生死」,我們擁有的見聞覺知是出生後才有的,但這個出生之前,必然有一個住胎的六根身;而住胎之前則入胎識。而這入胎識之所以會去投胎,這是因為第七識末那識的攀緣,若無這第七識(也稱意根),則剩第八識阿賴耶識,則會入涅槃。

  但就算住在涅槃,因尚有無始無明煩惱種子,以及一念無明煩惱種子,故在入涅槃後大約一至三小劫,在沒有境界中的境界,阿賴耶識的流注種子突現,於是又回到三界五蘊中,在重新投胎後,勢必又重頭面對各種生死,直到又回到人身之中,過去的因緣會使得人又修解脫道,最終又再入涅槃。

  若能回小向大,在明心甚至見性後,誓願修菩薩道,在得到總相智後,再得差別智,然後修持道種智,而這個路途雖然遙遠,但卻是正確的成佛之道。

  而人之所以會有這個色身與長相,那是累世的心所作的匯聚功德,於是人就有了此生的面貌。也就是說你今生所擁有的相貌,並非全部得自父母遺傳,父母只是提供四大養份以建立或滋養色身,真正色身的完成,是第八識的大種性自性完成的。

  那為何湯姆與蓋瑞的長相會如此相似呢?除了戲劇上的巧合之外,也許兩人過去的業緣是相當接近的,這也使得二人此生的「報身」有了極高的相似度。但問題是妮基自己是用什麼態度來看待這一切?

  將一名男人引至自己的臥室,這是一個失婚女人正常的現象,但妮基的潛意識卻充滿了蓋瑞的影子,那她對湯姆的愛是真確的嗎?如果是,她大可大方地將湯姆介紹給鄰居羅傑,也不必遮遮掩掩地不讓女兒見到湯姆。在最後不得已的情況下,桑莫終於見到了湯姆,而她的反應,立刻徹底解構了妮基自己心目中的愛情。

  桑莫無法接受一名像父親,但卻又不是自己生父的男人,睡在父親的床上,她近乎歇斯底里地要趕湯姆出去,妮基出面攔阻,於是第二天兩人搭乘早班飛機到墨西哥海邊度假村。也就是妮基上次與蓋瑞來,但蓋瑞也淹死的海邊。

  由這一切的過程來看,妮基一直堅持將自己鎖定在與蓋瑞的過往,因為她與湯姆的互動,其實是妮基對過往的複習,她也不希望湯姆得知一切,她知道湯姆若明白他只是蓋瑞的替代品,湯姆可能會離她而去,因為這份愛的出發點並非出自真愛,而是一種替代。

  湯姆在渡假村的吧檯牆壁上,發現五年前蓋瑞與妮基的合照,那時他才知道自己與蓋瑞長得神似,當他直率問妮基時,妮基羞愧得往大海中狂奔,所幸湯姆躍入海中將她救起。

  這樣的結果其實應該可預料得到,但結局卻會有許多的不同,縱然長相一樣,兩人能夠和諧地相愛,不也是一種幸福嗎?但妮基一開始自以為是的處理方式,使得事件愈來愈複雜。

  然而編導卻預先埋伏了一條線,那就是湯姆有心臟病,隨時都有可能暴斃,而他的妻子早在十年前就以愛上別人為由而離開他。

  這些線索因主線一直在妮基身上,故被刻意忽略而淡化,也使得這一條線失去了一些動力,而這也大大影響了整齣戲的結局。

  因為妮基與桑莫招待鄰居羅傑吃飯,但從寄來的郵件中發現了一張「回顧展」的邀請函,原來湯姆已經去世,從時空上來看,湯姆與妮基從墨西哥回來後,似乎就不再有聯絡,這段情節沒有問題,但卻忽略了妮基回來後要以何種態度去面對感情的世界,而最後從湯姆的畫作中,妮基也見到了湯姆對她的期許。

槍瘋(Gun Crazy)


導演:約瑟夫‧H‧路易斯(Joseph H.Lewis)
主演:約翰‧道爾(John Dall)
   佩姬‧康明斯(Peggy Cummins)
美國 / 1949年 / 87分 / 輔導級
下雨的夜晚,一個迷戀槍械的孩子因竊盜槍枝被捕...

◎ 劇情簡介

  巴特從小就對槍枝有相當特殊的癖好,在一個五金行店內的櫥窗內擺了各式各樣的槍,遂拾起一塊石頭,打破了櫥窗,但在奔跑時卻滑倒而遭警察逮捕。

  因為姊姊魯比與兩位好友戴夫與克萊德的作證,謂巴特只是喜歡槍,但他是一位不願槍殺任何動物的人。於是法官未判巴特入獄,而是將他罰入在別的城鎮的特殊學校。

  在魯比與艾拉結婚多年後,連續生了三名子女,這時也聽說巴特不但從學校畢業,同時也在軍中服完兵役,由於巴特的槍法神準,遂在軍隊中擔任射擊教練。但巴特覺得他應該可以在社會上有極大的出路,遂在退伍後立即回到家鄉。

  好友戴夫與克萊德招待巴特去遊樂場,在一個神槍手的攤位上,與一名女子勞麗比試,結果是勞麗輸了,於是勞麗要求她的老闆帕奇收留巴特。而在沿途的表演中,巴特與勞麗愈走愈近,這引發了帕奇的不悅。

  原來勞麗曾在另一個地方,當著帕奇的面槍殺了一個人,帕奇遂以此為要脅,不但要勞麗隨他四處表演,同時也將勞麗據為己有。同行的小丑勸巴特不要跟勞麗在一起,因為勞麗是一名會為男人帶來災難的女人。

  巴特豈肯就此罷休,遂往勞麗的保姆車走去,果然與帕奇發生衝突,而帕奇一怒之下立刻解僱二人。而這正中勞麗下懷,她相信憑著她與巴特,一定能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

  兩人原本要去拉斯維加斯賭場表演,但勞麗認為一個星期才賺四十元未免委屈,經不起勞麗的軟硬兼施,於是兩人開始搶劫。甚至半途攔車;再以搶來的車去搶劫。在一次警察隨後追趕中,巴特猶豫甚久,在勞麗的喝斥下終於開槍擊中警車的輪胎。

  兩人在遊樂場中,因使用從肉豬市場中搶來的鈔票,而洩露行蹤,兩人狼狽搭貨車回到姐姐家,但此時擔任警察的克萊德與戴夫趕來,希望二人投降。但勞麗不肯,二人往林中逃竄,在第二天清晨霧露中,巴特怕勞麗槍殺好友,遂先殺了勞麗,而巴特也死在克萊德手中。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一九四九年的作品,當時非常盛行所謂的「黑色電影」,而這部FilmNoir正是那個時期中最出色的經典作品。很多電影評論者都曾指出一九六0年高達的作品「斷了氣」以及一九六七年亞瑟潘的「雌雄大盜」都受到這部影片的影響甚深。

  為何巴特從小喜歡槍?這應該是一個人的習氣吧!也許在更多的前世中,巴特一直生活在跟槍有關的環境中,因此這一世便對槍支有了極端的喜愛,但槍是用來殺人的,或許是為了抵抗侵略而自救,因此我們必須擁有槍。美國的法律是准許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合法擁有槍枝,因為居住的環境實在太偏遠,有時遇到了入侵者,似乎也只有擁有槍枝來自保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為非作歹的人,似乎也能因此而擁有更強大的火力,這似乎是一體兩面都必須謹慎思考,才能體究出一個妥當的解答。

  巴特的心地其實是善良的,他喜歡槍,槍法又奇準,但他卻厭惡殺生。他在法院的審判中,得到姐姐還有他兩位朋友的證詞,才使他免於入獄。這也就是說擁有槍枝是一回事,而一切的後續問題,端看持槍者的心境與態度。而巴特與勞麗便是兩個極端。

  如果巴特不遇到勞麗,那最後的一連串錯誤便不會發生,最終的悲劇也就消失於無形。那麼這一切應該將焦點聚焦在那兒?是命運使然?還是自作孽不可活?也許生命總是離不開巧合,兩人的相遇必然有其因緣,這世間不會有無因而生,我們不必去探究這個「因」之前的事,因為那是屬於佛法的事,我們追索的是在碰撞之後,當事人是如何去探索或應對這些試煉。

  勞麗是人生的一個陷阱,只要認識她,立刻會與悲劇掛上鈎,第一個向巴特提出警告的人,是這個四處流浪的馬戲團體中的小丑,他沒有名字,只是團中扮演一名小丑,他四處取悅人,但也從中了徹這個世界的種種真實與虛假。他的觀點是冷靜而精確的,或許他也曾經從勞麗加入這個團,而與帕奇混在一起開始,他就已經預言了事後的這一切。

  勞麗的槍法神準無比,雖然略遜於巴特,但她卻多了一種殺人的果決。她一心一意只想在很快的時日內完成一些大事,那無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金錢。但這種願望若能完成,勢必是偷搶才能辦到的。

  勞麗的過去並未攤在故事中來探索,但可以猜想得知,她的家境是相當窮困的,正因為窮而導致一切全然無法掌握,她所能掌握的是槍,因此只有一槍在手,她就豪氣萬千,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近在咫尺,但她沒有思考的是,這個世界是建立在一種約定成俗的體制之內。在法律與道德的薰染下,人人都必須要遵守這些規則,一旦離開了軌道,終將會是悲劇。

  巴特是為了搶奪勞麗而離開的,雖然帕奇同時開除了兩人,但這豈不是正中下懷。兩名槍法奇準的一男一女,他們能夠以這為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勞麗並不以此為滿足,她要得更多,也因為這種慾望作祟,巴特也慢慢被牽引到勞麗自掘的陷阱中。

  事實上,巴特與勞麗若能收拾那份貪婪,兩個人靠週薪四十元,也並非無法生活,一夕致富是每個人的夢想,但那畢竟只是夢想,那也就是與現實生活相隔甚遠。只可惜一般人都懂的道理,並非是每個人都能想得通的。於是在勞麗的慫恿下,錯事便一步步鑄成。

  巴特的心意早已交給了勞麗,換句話說他願意為她做任何事,但勞麗愛不愛巴特呢?愛是絕對存在的,但也許在愛的背後,有更多複雜的東西。她確實臣服在巴特的槍法下,但卻也不斷地利用對方的優點,因為唯有像巴特這種神槍手才能讓她如虎添翼。

  巴特並非沒有猶豫過,但從小失去雙親的他,只有姐姐一個親人,但似乎也是離得很遠,現在唯一很真實地與他在一起的只有勞麗。這是相當微妙的心理,因為勞麗給他一個明確的目標或一些感情的釋放,猶如在汪洋大海中找到一個避難的港灣。無論如何,巴特絕對不會在中途撇下勞麗不管的,何況每次都是勞麗主動提出與掌控,巴特永遠在關鍵時刻無法拒絕。

  或許這對鴛鴦大盜是俊男美女型,因此在電影推出時相當轟動,因為大家對如此美艷而又殺人不眨眼的勞麗有了矛盾的情結,似乎這名女人無意中帶給男人兩種矛盾與對立的情懷,同樣的;巴特的英俊與槍法神勇,也帶給女人一種奇妙的情愫。

  這樣的思維其實是變態的,也是違背社會倫常的,但意外地獲得許多觀眾的共鳴,這是否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流注了許多犯罪的因子,在潛意識中不斷地反社會,期望這對鴛鴦大盜能逃過法律的制裁。或許是這種潛意識的心態,才被歸納在「黑色電影」吧!

  「槍瘋」的結構是相當完整的,因為最終必須回到巴特的家鄉,而他也必須面對小時候的同伴,而最後的抉擇是巴特開槍殺了勞麗,而巴特也死在克萊德手上,因為此時他已經成為一名當地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