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This Crazy Heart)

  

導演:馬克‧侯特蒙(Marc Rothemund)
主演:埃利亞斯‧穆巴里克( Elyas M'Barek)
   菲力普‧施瓦(Philip Schwarz)
德國 / 2018年 / 104分 / 普遍級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暢銷書,描述吃喝玩樂樣樣行的富家青年與心臟病童的 ...

◎ 劇情簡介     

  藍尼是個富二代,父親是知名醫院外科主任,但他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地享樂,每天泡在夜店,不是帶女伴回家,就是驅車為樂,而這個晚上,他從夜店開車回家,因為一失神,車子不但撞破車庫的鐵門,整輛車子也衝入到游泳池中。

  第二天,他又帶一名女人要回家過夜,但沒想到家中的鎖全部被換新,而信用卡也全部遭到鎖卡,這讓他尷尬不已,父親雷哈醫師要藍尼去找他一名朋友的兒子十五歲的大衛,因為大衛從出生第一天就一直開刀至今,生命隨時會完結,雷哈要兒子去陪大衛,並完成大衛所列出的清單。

  第一次見面,大衛就責怪藍尼遲到十分鐘,院長愛斯翠西佛帶他去大衛的教室,但隨時都有一輛專屬的救護車,當藍尼送他回家時,發現電梯被卡在五樓,原來五樓的派崔以為大衛的病會傳染,故見他回來都故意放水桶擋電梯的門。藍尼不得已只好用揹的走上樓。

  大衛所列的清單有開跑車、看裸女、獻花給喜歡的女人……。而大衛的父親與大衛的哥哥都住在南非,但從來不聞不問,所幸教會有一名男士曼費德喜歡大衛的母親。藍尼見派崔的跑車放在樓下,故意用身體靠在車體上,然後伺機開走他的車,也讓大衛完成開跑車的希望,大衛高興得大叫大跳,結果大衛又嘔吐了,偏偏藍尼又忘了帶氧氣,急急送到醫院急救,藍尼這才發現大衛全身都是開刀的傷,這使得藍尼震驚不已。

  藍尼繼續帶大衛去花街看全身裸女,並帶他去錄音室錄歌,而在這兒大衛見到一名同歲的莎拉,要藍尼去買花,並大膽地送她,藍尼又問出電話,大衛從電話聯絡中受女孩邀請至柏林。

  雷哈為他們訂了一間大房間,也為大衛完成坐大禮車的願望,大衛在大禮車中獲得了初吻。但隨行還是有那輛專屬的救護車。而在醫院藍尼也認識了一名女醫師,一開始女醫師常揶揄藍尼這個富二代,但慢慢地也體認到藍尼也並非全然無可救藥。

  藍尼最終選擇回去唸醫學院,雖然被嘲弄年紀太大,但人生的選擇永遠不嫌晚。

◎ 劇情分析

  這是由一部小說所敘述的真人真事所改編,作者是丹尼爾與拉斯。

  雖然書中的大衛一出生就患了先天性的心臟病,而且幾乎每個器官都損壞,但靠著不斷推陳出新的開刀技術,以及自己的毅力,至今大衛都已經超過了二十多歲,卻依然奇蹟似地活著。而大衛也希望在日後能等到適當的器官能夠替換,以延續他的生命。

  看似玩世不恭的藍尼,來幫助完成他有生之年的清單,但其實反而是藍尼從來不曾想過的另一種生命方式,在他面前顯現,這使他相當震驚與訝異,當然也會開始思索自己出生的真正意義。

  藍尼認為每天跟死黨在夜店中狂歡把妹,這才是真正的享樂,但對比大衛的生活,藍尼豈有不會感動的道理。生命看似平白無故即得,但大衛卻必須面對每日接踵而來的折磨,隨時也都會有喪失生命的可能,而擁有一個健康身體的人,卻以享樂為終極目標,以為這正是生命的真正現象,所謂疾病痛苦那是全然與他無關的。

  年少輕狂與風流其實是生命的過程,藍尼所擁有的環境與條件,是社會上的少數,也許是環境讓他有了一些不正確的認知,因此連有機會上醫學院他也放棄了,眼看讀書受正規教育的年齡即將遠去,試想如果藍尼再放蕩個十年,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呢?

  大衛是一名隨時面臨死亡的病人,但他卻在互動中,逐漸改變了藍尼的人生觀,換句話說,原本要幫助大衛的藍尼,最終真正的受益者卻是藍尼。

  大衛的心願全列在一張清單上,雖然不一定按照順序而行,但每一件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看女人裸體對大衛而言是稀奇的,但對整天沉浸在酒慾之中的藍尼,則是太容易了。於是兩人到一間隔著玻璃窗的聲色場所,觀賞了一名裸體大胸脯的女郎,大衛不相信有那麼大的胸部,當然對十六歲的大衛只好撒了一點謊,說那女人的胸部也許是肉色橡膠所做的,但大衛於此也就心滿意足了。

  願望的清單看起來毫無關聯,但最終卻都在一個願望的完成之間也附帶完成。這是在編劇就必須構思完成,譬如送花給女孩,接著就認識了莎拉,而坐大禮車的願望,也在去柏林拜訪莎拉時一併完成。

  類似的情節,其實在台灣某些的編劇作品都出現過,但拍成電影的卻不多。這是一個有趣的梗,在戲劇美學中,是相當有力的衝突力量。

  大衛雖然得了先天性的心臟病,而從出生之刻開始,就必須不斷地接受手術的折磨,但也慶幸他能生長在德國這個先進的國家,在他去柏林的遊程中,就有一輛全方位的救護車隨行,在別的國家應該是不太可能。台灣的健保制度已經是世界頂尖,但派一輛救護車跟隨病人到柏林,這幾乎也是不可能之事。

  其實在德國也是如此,能促成這件事,當然是主治醫師雷哈假公濟私的傑作。但因為針對的是一個罕見的生命困頓,於是雷哈的舉措不但沒受到任何的批判, 反而成為影片中的助力。觀眾在這個角度上,不但不會加以批判指責,反而會從客觀變為主觀而贊同雷哈的見義勇為。

  父親的行為當然會影響藍尼的,他見到父親在醫院的執著與認真,原來他之所以能有優渥的生活條件,都是來自父親的努力,這自然也會逐漸使得藍尼有了導正的作用,更何況在醫院他認識了一位令他傾心的女醫師,這應該也是促動藍尼最終願意再回到醫學院就讀最大的動力。

  女醫師一開始對藍尼也沒什麼好臉色,因為她瞧不起這種富二代,不事生產又四處花天酒地,在她眼中藍尼是個廢才。但隨著藍尼執著地陪伴大衛,甚至無私地付出而救護了大衛,他類似醫生堅毅的態度,使得美麗的女醫師大受感動,並給了她的電話。

  這當然也表示藍尼開始認真對待男女關係,不是那種一夜情的激盪,畢竟他最終必須去面對一個「家」的責任與態度。影片的女醫師戲量並不太多,但卻在轉折中有著強而有力的象徵與符號。

  本片採用積極樂觀的手法,並帶典型的勵志表現,使得本片有著相當特殊的電影情趣,在一片溫馨與感動的氛圍中,達成了真正的喜劇效果。

  如果將本片放在台灣的環境來拍,並非完全不可能,而是會有另類的風情與喜劇效果。台灣的喜劇片會過度強調丑角的呈現,要不就是運用語言的效果,達到損人利己的方式,從而博得觀眾的喝采,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影片,譬如「豆豆系列」,但再從本片的戲劇呈現,不難發現劇中其實並無丑角的誇大,但任誰也都無法否定喜劇效果的表現。

  藍尼最終回到學校去上醫學院,因為醫學系使用大量的拉丁文,就連邱吉爾也對拉丁文感到頭痛,但既有心向學,藍尼縱然被嘲弄年齡稍長,但並不會因此而影響他的心志。

  這篇故事的主人翁其真名是丹尼爾與拉斯,而拉斯如今尚活著也已經二十歲了。兩人合著了這些他們的過往,這應該是另一項真正的奇蹟了。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最美的安排(Collateral beauty)

導演:大衛‧法蘭科(David Frankel)
主演: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美國 / 2016年 / 97分 / 普遍級
禮讚:提名紀錄: 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傑出電影男主角
在痛失愛女後變得厭世。他在最痛徹心扉的時刻重新探尋三個元素,時間、愛與死亡,而他的同事也決定幫助他尋找人生答案…

◎ 劇情簡介

  霍華‧英列是一名相當成功的廣告商總裁,他提倡三個原則「愛、時間、死亡」作為公司的座右銘,業績也扶搖直上。

  三年後,霍華不但變成消極的人,就連公司的業務他也不願打理。原來在二年前他的女兒奧莉薇亞死了,不僅讓他的婚姻破碎,也使得霍華整天堆著骨牌,然後將四、五天的心血一推後,就在幾秒中骨牌順序倒下。

  霍華的三個夥伴惠特、賽門以及克萊兒眼見公司日漸萎縮,心中焦慮不已。此時另一家公司欲買下霍華的公司,但霍華對於高出一般行情的買家,一點也沒興趣。這使得三人決定聘請一名私家偵探莎莉普萊斯暗中調查,看看是否有其他方法讓霍華回心轉意。

  莎莉發現霍華寄出三封信,於是莎莉花錢請鎖匠打開信箱,拿出三封信,才知是分別寄給「愛」、「時間」、「死亡」三個「人」。

  為了對治這種無厘頭的方式,莎莉請三個演員艾美、拉斐與布莉姬,分別飾演「愛」、「時間」及「死亡」,以回應霍華的信。他們的計劃是:暗中拍攝霍華與三名演員見面的情形,然後將影像中的三名演員分別刪掉,然後再放映給霍華看,目的當然是讓霍華對著空氣講話,以顯示霍華已經精神失常,如此他們要出售公司就有正當的理由。

  然而就在這個同時,霍華卻參加了一個哀傷的共同傾訴小組,但卻無法對主持人瑪德琳說出自己的一切。瑪德琳告訴霍華,她在兩年前也失去了一位女兒,但霍華還是不肯面對。

  而另一方面,三名演員也各自有著問題,艾美覺得,這樣欺騙霍華是不應該的,她決定退出,已經離婚的惠特原本向艾美示愛而遭拒,惠特在答應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後,艾美才答應繼續進行。而賽門已經罹患癌症,卻不敢告訴自己老婆;克萊兒卻因為公司而錯過了婚姻及生育的年齡。布莉姬要賽門勇敢面對,賽門果然勇敢地面對難關,而拉斐卻告知克萊兒,要有後代也不必自己生。最終霍華也勇敢面對現實,因為瑪德琳就是他的妻子,而他們共同而死去的女兒正是奧莉薇亞。

◎ 劇情分析

  「最美的安排」是一齣企圖以近乎哲理的詮釋,來解釋如何活在當下的電影。片中的三大主題「愛」、「時間」與「死亡」,看似三個完全不相關的題目,其實也恰巧是人生中必然會遇上的。

  人生不過是百年之壽,每個人應該都會在不同的時期,遇上不同領納的愛;而每日醒來,應該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最終大家相同的歸宿便是死亡。

  而這三種境遇的連結,如果都是在順境中的話,那應該不太會有很大的衝擊與領悟;反過來說,當「愛」受到了挑戰,人生無疑的必然會陷入困頓,於是「時間」便會起了化學變化,所謂「度日如年」便是這番道理,也因為時間的認知出了差錯,於是「死亡」在人的心目中也會起了質變。

  霍華因為女兒的死亡,導致家庭分裂,而自己也不再監管他一手創立的廣告公司,每天消極地玩著骨牌遊戲。要花四、五天的時間才能排好的各色骨牌,卻只要輕輕一推,不需要數十秒的時間就會完全傾倒。

  第一面的骨牌當然是關鍵,如果它不倒,那麼排列的骨牌當然安好如初。所以第一面骨牌應該是像徵女兒奧莉薇亞的死亡。

  女兒的死亡當然令每一位父母無法接受,但霍華的自責,卻是一般人少之又少的。萎頓了兩年的時間,不再打理公司的事,而這使得公司業績一落千丈,更甚者是他也離開了家庭,這一點嚴格地說是較不合理的。

  也許是為了製造影片最後的梗,原來在哀傷共同傾訴這個團體的主持人,正是他的妻子瑪德琳。從兩人剛開始的互動,好像彼此之間並不認識,瑪德琳處處要引領霍華走出心靈困頓,但霍華卻連提起自己女兒的勇氣都沒有。

  「愛」與「死亡」是每個人都很具體能體現的,但「時間」是什麼?可能就很難提出一項論述。二000年法國曾因為千禧年的到來,於是有了強烈的意願,想一探時間之謎,遂邀十幾位一級導演,分別以記錄片或劇情片甚至實驗短片來解釋時間。

  在本片則以克萊兒擔任時間的詮釋,為了公司而拼命,卻誤了自己的青春,就連尋求精子讓自己受孕,都已經慢了一步。如此對時間的詮釋,似乎過於草率與膚淺。其實時間看似抽象,但卻是最有力道來詮釋一番哲理的。一如「十分鐘前」與「十分鐘後」這兩部影片,對於時間的論述,都是相當獨到而且極富哲理的。

  十分鐘也許就一隻蚊子而言,卻是牠的一生,透過蒙太奇的手法,讓時間延展出記憶、愛情、思考、勇氣、青春,而這一切在某種凝聚的焦聚中,也許只剩一分鐘,反過來講卻也是一種永恆。

  霍華因為喪女而陷入近乎自閉的困頓中,時間似乎拖得太長,也許是因為過去所有的一切實在太美滿,突然的惡耗幾乎讓他的人生近乎崩毀,問題是以他的幹練讓自己萎頓如此之久,似乎有些讓人不解。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猶如人的出生,暨有生必有死,這是一種自然的道理,更進一步的領納,當然可以將首尾兩端去除,就是所謂沒有來也沒有去。所謂涅者不生,槃者不死。這是佛法二乘菩提,也就是解脫道的終極目標─無餘涅槃。

  若真正領納這番道理,自然會用更寬廣的態度來面對死亡。若有人批判如此未免無情,但真正的大慈大悲,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甚至更進一步的領納,這所謂無來也無去的真實義。

  霍華收到造假的影片,真的開始相信,他寫信給「愛」、「時間」與「死亡」回應了他的困頓?也許是因為時間已經兩年,似乎傷痛也逐漸地遠去,於是勇敢地去面對他應該面對的現在。而早先出現的瑪德琳,最後的身份的曝光,觀眾這才明白,原來瑪德琳正是霍華的妻子。這一段應該是一個戲劇的爆點,但安排似乎也不盡然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要留意周遭隨意而來最美的安排」是時間的最佳詮釋,也就是所謂的當下。 我們抬頭時,天空其實是沒有界限的;而俯視之際,就能發現處處都是生緣。人生若能以「看話頭」的方式活在當下,自然能了解生命的真義了。

  其實霍華的同事賽門才是最勇敢的人,因為他要面對的是自己的死亡。當人預知自己的死亡,那是何等痛苦的事?每天醒來就離死亡更為接近,就像死刑犯每天都必須面對日漸逼近死神的降臨,更何況他要離開的是美麗的妻子與兒女。

  所以算起來,最該憐憫自己的人是賽門,但在轉折中,他卻輕易地解決這項困頓,勇敢地告訴自己的妻女,自己勇敢地去面對「死亡」。

  人生其實是來接受試煉的,沒有權利去拒絕這些永遠擺在面前的一切困境。但我們能夠解決甚至超越這些問題之際,才能說是一名智者。本劇把近乎哲理的問題以戲劇的方式呈現,雖然有些不盡如人意,但最起碼的意向與指涉已經達到戲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