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重點是,我愛你(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


導演:歐亨尼奧‧德伯茲 (Eugenio Derbez)
主演:歐亨尼奧‧德伯茲 (Eugenio Derbez)
   羅德‧佩拉達 (Loreto Peralta)
墨西哥 / 122分 / 2013年 / 輔導級

禮讚:全美民選獎最受歡迎喜劇類電影
七年後,面對來尋找女兒的生母茱莉(Julie),原先以為是能夠定期讓瑪姬見到母親,瑪姬從此可以幸福快樂,可是茱莉卻在兩周後跟法院要求 ...

◎ 劇情簡介

  華倫廷從小膽子很小,他的父親強尼為了訓練他的膽量,將他從高崖上推入海中,甚至將他關到墳場。但這一切似乎都白費了,因為華倫廷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勇敢,倒是長大後他浸淫在眾女友中,如魚得水好不快哉。

  有一天,他對一位叫茉莉的美國女人說,她是他一生最後的愛人。於是兩人發生了關係,但華倫廷並不把那句話當真,因為茉莉在與他發生關係後也失去了蹤影。直到二十個月後,茉莉從洛杉磯抱來一名女嬰,說女嬰叫梅姬,是他的親骨肉,然後跟他要了十元給計程車之後,茉莉又消失了。

  華倫廷抱著梅姬趕到機場,但茉莉正好上了飛機,華倫廷從嬰兒的隨身物品中,發現了茉莉在加州的一家餐廳工作的相片。於是華倫廷決定到加州,並將小女孩還給茉莉,但因他不敢搭飛機,於是他決定用走路的,從墨西哥走到加州,在半路上一名叫陸貝的卡車司機好心載了他,但他在邊界卻因沒證件而遭逮捕,幸好陸貝半夜將他救出。

  找到這家飯店後,才知茉莉以前在這家飯店擔任有氧舞蹈的老師,但因與客人在總統套房作愛而遭解僱。而在此時,一名影片製作人將華倫廷誤認為是來應徵替身的,而此時華倫廷從高樓上看見梅姬要跌落游泳池,他奮不顧身地從樓上一躍而下,從游泳池救起梅姬。

  製片法蘭克立刻說服華倫廷留下來,不但給他高的酬勞,同時也可撫養小梅姬,或許華倫廷走投無路了,不得已留下來,直到梅姬已經七歲。而梅姬會講英語,遂也成為不想學英語的華倫廷翻譯。

  為了安慰梅姬沒有媽媽,華倫廷自己假裝茉莉寫信給梅姬,謂她在全世界旅遊是為了打擊惡勢力,以及為了所有環保議題。但這期間,華倫廷也帶梅姬去看醫生。也在這個關卡,茉莉又出現了,她早已變身為紐約法律事務所的人,並與一名女同志蕾妮同居。

  原本說好的要讓梅姬分別住在兩人照顧下,但茉莉卻以律師函通知他在法庭見,因為茉莉要將梅姬帶到紐約去,沒想到法官宣判梅姬屬於華倫廷,茉莉又申請DNA鑑定,案情顯然對華倫廷不利,但在此時法蘭克卻說出了華倫廷一直不想說的秘密。

◎ 劇情分析

  一個人的勇氣究竟從何而來?敢不敢作一樣事情,當然需要一點勇氣,但背後的動力,卻不是用單一的解釋就能說得清楚的。「重點是我愛你」的片名其實早已經把主題做了詮釋。

  試問你所關心或所愛的人,身遇危險的時候,你明知危險,但還是依然會挺身而出,因為此時已經跟勇氣沒有關連性,一切都是因為「愛」作為出發點,在這個前提下,所延展的任何議題都是「愛」。

  華倫廷與梅姬,從排斥中慢慢變成無法分隔的彼此,這自然要先去檢視華倫廷這個人。他在墨西哥優遊於女人堆中,也許他認為這就是生命的全部,直到茉莉抱著20個月大的梅姬來找他。茉莉表明這孩子是他的,而向他借了十元付計程車費的同時,茉莉便消失無踪了。這種相同的情形一共發生三次。第三次,華倫廷主動問茉莉,要不要計程車費?這種重複的手法是一種呼應法,在第一次的伏筆之後,便在第二次重現時產生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我強調,任何高明的編劇技巧一定難脫這種手法。

  華倫廷從墨西哥到美國途中,慢慢產生了「父女情懷」,若搭飛機時間太快,無法來詮釋這種心境的改變,因此強調華倫廷不敢搭飛機,就變得相當重要了。正因為兩人的互動逐漸有了「共識」,這才促動華倫廷敢從樓上一躍而下,從泳池中救起了梅姬。

  一個看似最沒有責任的人,卻在關鍵的時刻成了最負責任的人。因為此刻華倫廷與這個20個月大的女嬰,已經產生了「父女情感」。這種感受是瞬間進入華倫廷的心靈深處,憑空而降的女兒使他措手不及,但似乎也在這趟尋找茉莉的路程中,起了極大的變化。

  這故事之所以感人,當然是華倫廷從醫生那兒得知,梅姬不知何時會發生不幸的「絕症」。因為得知這個秘密,於是華倫廷凡事均以梅姬的想法為先。明明自己知道有危險的動作,卻因為梅姬已經答應了劇組人員,於是他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一躍而下。

  有人說,這其實也是一部極佳的「親子」關係的電影,確實其中有許多值得探索的議題,但因為本片採用喜劇的手法來呈現,便使得這個議題略顯疏鬆,但若認真追索,便不難發現親子關係的巧妙。

  茉莉這個腳色其實讓人渾身不舒服。她年輕時是以嬉皮的角色四處放縱,剛好遇上華倫廷,縱然孩子不是華倫廷的,但當時她似乎走投無路,多了一個孩子就是一個負擔,於是她決定把孩子交給華倫廷。作這樣的決定多少有潛意識的觀點,一則墨西哥要追索到美國便不容易,當時的茉莉確實做了這種斬斷親情的決定。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華倫廷千里迢迢尋到美國加州,而慢慢地茉莉的人生觀有了極大的改變,在一陣奮鬥後,她走入了法律人的世界,此時看待事情似乎開始以「法」來壓制人,卻完全疏忽了「理」與「情」。

  這也是最後那一場的官司爭辯中,華倫廷會贏得官司的關鍵,照理說所有的法理都是以「法」為先決條件,美國的法官在第一次審判中發揮了「情」與「理」的積極作用。這倒是鮮見的案例。

  接著茉莉提出DNA的比對,這舉動顯示茉莉是個擅長愚弄別人的人,在她走投無路時,她愚弄了華倫廷,現在她成了雅痞,這個社會的一切,似乎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何況她的生活也起了極大的改變,她與室友蕾妮同居,而對於爭取撫養權,蕾妮似乎也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的行徑讓華倫廷節節敗退。

  可貴的是,華倫廷並未因此將真相說出,因為這是他真正令這個腳色更趨完美的關鍵。就算如此,他始終毫無怨言地為梅姬作最大的付出。此無他,只因梅姬已經與他產生的親情關係,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將之瓦解的。雖然這秘密最後才由法蘭克提出。

  另一段情節,雖然是華倫廷編出的故事,但卻使得梅姬幼小的心靈,暫時有了安頓之所。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而梅姬欠缺的是母愛。華倫廷卻將茉莉神秘化、卡通化,甚至是超現實的敘述。反正梅姬也喜歡,這在心目中像女超人一樣,但始終不曾謀面的母親,是一名近乎拯救世界的女英雄。

  梅姬的心靈世界開始有了安頓之所,一切都由華倫廷策畫演出,縱然梅姬不喜歡上學,他似乎也不以為意,因為只有他真正了解自己的女兒,只要她在有限的生命裡能感受到快樂,那他還能企求什麼?但這一切也只有他與法蘭克知曉,但因為華倫廷的堅持,最終這個秘密就變成全劇的高潮。

  當華倫廷偷偷寫信時,(他不會講英文,有可能請法蘭克代寫,也可能是他的母語)其實也將茉莉神格化,因為他知道茉莉再也不會來找他了,於是寧可將這個孩子的母親,放置在另一個位階上,只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的母親再度出現時,依然是一副不可理喻的盛氣凌人。

  「重」片是一部難得的佳片,尤其以喜劇呈現,更是令人激賞不已。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古巴心之旅(DayofTheFlowers)

導演: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
主演:查麗蒂‧韋克菲爾德(Charity Wakefield)
   卡洛斯‧阿科斯塔(Carlos Acosta)
英國 / 2013年 / 99分 / 輔導級
一對個性截然不同的姊妹,原本過著互不相干的生活,父親的過世卻讓她們 ...

◎ 劇情簡介

  羅莎是一名社會運動的工作者,而妹妹艾莉卻是一名時尚尖端的都會女子,兩人原本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涉,但此時卻傳來父親過世的消息。
  
  羅莎早就對繼母有意見,因為繼母掌控了一切,甚至在父親死後,繼母還想利用父親的剩餘價值。蘿莎連絡了艾莉,一起在告別式中將父親的骨灰搶回,然後連袂要帶往古巴,因為父親以前與母親在古巴搞過革命,她們認為若將父母的骨灰合葬,這才是符合父親的遺願。同行者還有蘿莎的好友羅迪。
  
  但剛到古巴時,海關人員分不出是骨灰或毒品,於是將骨灰沒收了。在搭計程車時,一名叫艾納斯托的人好意介紹,但車子到半路就壞了,司機似乎想趁機大撈一筆,所幸當導遊的湯姆斯正好經過,順便載她們一程。蘿莎再找湯姆斯討論如何討回父親骨灰,這才發現,湯姆斯也在教小朋友舞蹈。
  
  此時艾納斯托也自動找上門,甚至帶蘿莎去他家,希望先給他五千元,後續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蘿莎似乎沒有第二條路,但半夜艾納斯托想對蘿莎非禮,蘿莎這才發現艾納斯托的妹妹其實是他的妻子,經過一番掙扎,這才逃出魔掌。
  
  艾莉也由另一方面得知,父親與母親在古巴參與革命時,似乎與一名伊格納有深厚的關係,換句話說,有可能蘿莎是伊格納的女兒,艾莉此時才發現,為何兩姐妹的性格是如此截然不同。
  
  所幸在艾納斯托又找人追來之際,湯姆斯與羅迪趕來救了蘿莎,同時也介紹他自己的女兒亞莉安納,因為他的妻子很早以前就隨觀光客離開古巴。蘿莎為了湯姆斯的傷,特別悉心地為他照料,兩人的感情似乎向前躍跨了一大步。
  
  艾莉則與羅迪愈走愈近,而蘿莎終於也見到了伊格納,他把母親的骨灰葬在院子裡,而艾莉則是伊格納的骨肉,但爭辯這些已經沒有意義,因此將骨灰灑在古巴之後,蘿莎似乎也從這塊土地中,找到一個值得她作為依歸的對象,這才結束了這趟古巴之旅。

◎ 劇情分析
  
  美國與蘇聯在六0年代發生過古巴飛彈危機之後,古巴便被民主國家全面封鎖;或者也可以說古巴封鎖了其他的民主國家。在卡斯楚的領導下,古巴這個國家變得離我們愈來愈遠,也愈來愈神秘。
  
  台灣與古巴開始有了交流,應該是在國際的棒球賽,號稱「紅色閃電」的古巴隊是難纏的隊伍,曾經與古巴隊有過一場的勝績,那是何等振奮人心的事。但坦白說,早期的那場勝利其實贏得有點僥倖。而現在的中華隊早已非吳下阿蒙,在好幾次的國際賽中打敗過古巴,已經是古巴隊不敢輕忽的隊伍。
  
  「古巴心之旅」的出發點,必須先理解古巴在當年獨立戰爭時,除了格拉瓦‧切,以及卡斯楚一班人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外國人參予,蘿莎與艾莉的父母都是英格蘭人,但也都是古巴的革命鬥士。只是母親在革命成功後留在古巴,但卻也死在古巴,而其父親回英格蘭後又另外娶了妻子。故事便由父親的告別式說起。
  
  蘿莎與艾莉兩人的個性南轅北轍,似乎早就為日後故事結局留下伏筆。蘿莎一直熱衷於社運似乎也是意有所指,在得知父親死訊之後,立刻果斷地要將父親的骨灰拿去古巴,以便與母親合葬。
  
  這個起因是相當有趣的,從編劇的角度而言,便有了一個具象事件的起因,於是故事便有了推進的力量,也使得故事情節有了動力。
  
  在美國,這部影片是絕對無法拍成的,因為蘿莎的父母若是美國人,早就被依「叛國」罪名起訴,絕對不可能有後續的故事,因此將背景放置在英國,這是相當合理的。
  
  全劇的進行是以喜劇作呈現,這在過去以古巴為背景的影片中是很少見到的。或許是因為政治因素,傳統認知上,總以為古巴是個相當貧困與嚴苛的地方,確實在影片中也看見騙子一大堆,但這在每個國家不都是會有的現象嗎?
 
  當然也有正面而溫馨的一面,譬如湯姆斯的舞蹈教師與導遊身份,這是一種奮力向上的精神,也是對古巴的新詮釋,尤其是從小就被教育成對古巴有成見的人,更應該接受這種氛圍的洗禮。
 
  蘿莎到古巴之後才發現,母親早在革命時期,就與另一名古巴人伊格納有染,類似這樣的「革命情感」在每個國家都曾上演過,只是往往會使得當事人相當錯愕。在東方若發生這種事,大都是將故事埋入棺木中,但在西方世界而言,這樣的愛情觀念是可以被祝福的。
 
  從一對婚姻關係中要走出去,並勇敢地接納另一種新的關係,這是要具備相當大的勇氣的。這種果敢的行動才可能成為革命家吧?於是蘿莎的母親便在革命之後留在古巴,這似乎也宣告了她新的愛情的滋生。問題是她在這個時期也懷了伊格納的孩子。
 
  不管誰是伊格納的孩子,蘿莎的母親是個相當勇敢的人,在愛情的催染下,從而有了一個愛的結晶,這應該都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只是上一代卻留下一個謎團,由這一代的人慢慢去解索,而這也構成了本片中最迷離而引人入勝的橋段。
 
  艾納斯托這條線是與湯姆斯對立的,他利用能說英語的技巧,不斷地引誘西方人入殼,然後趁機詐取財物,這個反面人物其實也相當有趣的,只可惜花費那麼大的心神卻完全落空,這也使得本劇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情節與喜劇的元素。
 
  艾莉慢慢與羅迪有了感情,這是始料未及的,但這不也證明母親與伊格納的感情,也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原來感情是一直潛藏在我們四周,等待我們去發掘,只是彼此在某些事件的互動中有了互融互攝,感情的因子便逐漸顯現而出。
 
  最後的真相大白,使得伊格納見到自己的親生女兒,但按照傳統,這也只能放在心中,畢竟一切都已成為過往,讓一切回歸到應有的位置,不也是一種近乎哲學的態度?兩個亡者的骨灰是否合葬在一起,那也只是後人一種象徵的想法,其真實意義並不存在的。尤其當蘿莎了解到父母過去的感情生活,似乎就更能體會到這一點了。
  
  在台灣是否有可能完成類似這樣的影片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當然情節上也必須重新考量,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議題,會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古巴心之旅」使我們很認真地重新認識了古巴,也讓我們了解到所謂的「人性」,其實放諸四海皆準,人永遠無法遠離情感的糾葛,畢竟我們是生活在「慾界」之中。當情感發生時,應該懂得怎樣去面對、處理與珍惜,人生的各種「片段」絕對不會無緣而生,有了對應與互動,生命的火花才能顯示存在的本質與火花的價值。
  
  好像蘿莎必須用嚴謹的態度去面對湯姆斯一樣,在經過一番檢視、觀察與省思之後,試煉的真義便毫無保留地呈現在眼前。
  
  「古」片不僅只是喜劇的面向,其實還有多層的意義呈現,觀眾自然不能忽略存在的細節才能真正體究「古」片的興味。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愛情初邂逅(Fasten Your Seatbelt)

導演:佛森‧歐茲派特(Ferzan Ozpetek)
主演:凱西亞‧絲穆妮亞柯(Kasia Smutniak)
   法蘭切斯科‧艾爾卡(Francesco Arca)
義大利 / 2014年 / 111分/ 輔導級
禮讚:義大利奧斯卡最佳導演等十一項大獎提名
   義大利銀緞帶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獎
描繪性格迥異的戀人在成了相看兩厭的夫妻後,回首當初相愛的瞬間,試圖找尋幸福的可能…

◎ 劇情簡介

  一群人因大雨而躲入了公共汽車站,在一陣推擠中,安東尼與愛蓮娜產生了嚴重的衝突,但卻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愛蓮娜在一家咖啡酒吧上班,死黨是希薇雅與她的室友法比歐,而法比歐的同性友人盧伽諾不久就與他分手,愛蓮娜與男友喬吉歐也即將邁入婚姻關係。而此時希薇雅卻結交了一名神秘男友,在與大家見面後才發現是不久前與愛蓮娜吵過架的安東尼。
  
  這一日安東尼來酒吧,正巧愛蓮娜在修咖啡機,她要安東尼念說明書最後三行,安東尼卻唸不出來,這才曝露自己有閱讀障礙尷尬離去。
  
  法比歐與愛蓮娜決定租下廢棄加油站改為酒吧咖啡店,但在此時,希薇雅卻刻意勾引喬吉歐,因為她一直想離開粗魯無禮的安東尼;而安東尼似乎也開始對愛蓮娜展開追求。不僅直接了當地送她一個戒指,這使得愛蓮娜有強烈的感動,更何況她對安東尼有著強烈的慾望,於是隨他回到修車廠發生了親密關係。
  
  十三年後,安東尼與愛蓮娜結了婚,也生了女兒關妲與兒子喬凡尼,但安東尼卻遊手好閒,四處拈花惹草,甚至連違規罰單也未繳,夫妻倆大吵一架,但愛蓮娜卻依然愛著安東尼,因為她愛他的真正原因,是喜歡他的真實與本質,從來不曾要自己丈夫改變。
  
  也在這時候,愛蓮娜與友人一起洗三溫暖與按摩,然後順便去醫院做了乳癌檢查,不幸卻發現陽性,而在很快的時間內便展開化療。
  
  突然而至的惡耗讓大家驚嚇不已,安東尼也只能摔東西洩恨,而且不斷找女人發洩,並在踢足球中與對方的球員發生衝突。
  
  第一次化療不久就出院了,但在半夜中又發生不適,安東尼抱起她直送醫院,這使愛蓮娜認識隔壁床的愛葛莉,但縱然愛葛莉故作鎮定,想表示她對生命的豁達,但有一天愛蓮娜便發現她已經去世了。
  
  安東尼在病床上與她作愛,因為他要告知的是一直以來就是一直愛著她。

◎ 劇情分析
  
  男女在生命歷程中第一次相遇的同時,究竟是以什麼標記安置在對方身上,才能真正確認是真正愛上了對方?愛情之所以神奇,因為那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但卻無法在神色中躲藏。
  
  男人與女人的相遇,吸引對方的是什麼?是慾望嗎?還是愛情?但剛剛見面的情境,究竟是什麼元素證明就是愛情?而為何已經交往多年的男女關係,卻在第三者的介入下,立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向?
  
  不管對愛情的定位是什麼?但對愛情的詮釋卻常常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立足點不同,自有其詮釋的空間,也因此而從「愛情」這個單元,自然能延展出更多更精采的故事與情節。
  
  導演佛森‧歐茲派特拍過「外慾」、「愛情流彈」,擅長以瞬間中斷的手法,從而從新詮釋更多的議題,明明是簡單的互動關係,但透過雜敘的呈現,讓故事變成更多的層次,透過重組也使得情節變得多元而厚重。
  
  也許愛情是永遠無法離開所謂的「肉慾」彼此的吸引,兩對情侶竟然在不約而同之中,都愛上了對方的另一半,雖然尚未有婚姻關係,但多少還是相當震撼人心,畢竟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
  
  這樣的景況,正好顯現了人類有關愛情的不穩定性,為什麼男女朋友都在外在被公認之後,竟然在有了另一種感覺之後,便徹底崩潰。但就當事人而言,不見得能夠解釋自己心中的糾葛與躁動。換句話說,見異思遷逐漸成為人類的通病之後,在無法自圓其說的景況中,只能推給複雜的人性來負責。
  
  男女感情是否有真正的遊戲規則?其實每個人若果都是獨立的個體,那麼自己要做甚麼決定,那其實外人士無法置喙的。也許獨斷獨行的個性確實容易傷了別人,但這就要看你的審視天秤偏向那一邊了。
  
  猶如很多的朋友奉勸愛蓮娜,那個有閱讀障礙的安東尼,除了滿身的肌肉之外,剩下的就是粗暴的脾氣,愛蓮娜的條件勝過他百倍,換句話說,安東尼並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好對象。
  
  但愛蓮娜力排眾議,她欣賞安東尼直來直往的個性,雖明知他粗暴無禮,但卻不想改變他的特質,縱然結婚十三年,始終都是由愛蓮娜來持家賺錢,安東尼只負責駕駛他的機車四出飆車,甚至被開紅單也由愛蓮娜負責,夫妻雖然為此會爭吵,但最終都是由愛蓮娜退讓。
  
  夫妻能夠持續,肉慾固然是重要的一個條件;但當身體上有了病痛殘缺之後,感情勢必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這也是開始考驗兩人感情的時刻。「愛情初邂逅」的意旨也正好是在這節骨眼上。一種截然不同而且是全新的面對,安東尼會不會因此而變心?
  
  本片在面臨這個問題,自然也有了一些隱喻的說法,但其實大部分都併置在模糊之中,也許人與人之間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那麼留下更多的空間與伏筆讓觀眾去思考,不也是另一番創意嗎?
  
  愛蓮娜有一個弟弟米凱爾,在十二歲時與法比歐差點有同性戀的關係,但因愛蓮娜的父親發現而作罷,這一段有趣的情節,似乎也為本劇多樣化的愛情平添更多的花絮。
  
  愛蓮娜乳癌治療期間,已經被化療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病友愛葛莉,一直很欣賞安東尼,甚至誤會安東尼是個同志,但愛葛莉自信滿滿地表示,將來她病好了,一定有辦法為安東尼轉性。
  
  愛葛莉的心態是值得探索的,為何一名癌末的病人,始終不離男女慾望?其實說穿了,那正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的一份激勵,不管男女這樣的需求其實是普遍存在的,而人的存在,事實上真的是受到潛藏的男女情愫的渲染與互動,人才能產生更大活存的力量。
  
  愛葛莉其實是一位相當柔情的人,縱然生命已至盡頭,但臨死前聽到隔壁床安東尼與愛蓮娜的作愛,這使得她有了替代性的滿足;於是在隔一天的早晨,醒過來的愛蓮娜,發現愛葛莉的床已經空無一人。
  
  愛葛莉的死亡,其實就是愛蓮娜未來的影子,縱有許多辛酸與不甘,每個人最終都必須面臨死亡,而每個人總會認為死亡總是來得不是時候,但無論如何,最終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它不是嗎?
  
  本片最精彩之處,是第一次安東尼騎機車載愛蓮娜去海邊,差點與一輛轎車相撞,卻是原來在第二次十多年之後,當安東尼開車載愛蓮娜去海邊,卻差點撞上騎機車的兩人,在電影美學中這是相當高明的表現,只可惜只有詭異的撞擊,卻無法呈現其中真正的企圖。
  
  愛蓮娜好幾次在失神中,看見安東尼又娶了那名美容院的女人,她很難接受,但卻無力制止,在這個時刻應該也只是一些可怕的夢境罷了。
  
  這樣的指涉也很好,但連結的意旨卻不怎麼流暢,這也使得這些影片的熱點喪失了許多作用,這是相當可惜的,雖然如此,卻也無損這部影片帶給觀眾一些全新的社會訊息,以及現代西方年青人的內在思維,這也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影響與省思。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演:艾瑪‧史東(Emma Stone)
   柯林‧佛斯(Colin Firth)
美國 / 2014年 / 98分 / 普遍級
一個靠障眼法謀生的知名魔術師,碰上宣稱有魔法能力的靈媒女神,過程中倆人竟意外發展出既魔幻又詼諧的浪漫戀曲…

◎ 劇情簡介

  以藝名「魏連蘇」扮成中國人魔術師的史丹利,一直很成功地以魔術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這一日,也是魔術師的霍華來找他,謂在南法凱特家族去了一名能通靈的蘇菲貝克以及她的母親,而凱特夫人因被蘇菲的特異功能所迷惑,預備要成立一個基金,專門培育這種通靈人才,更甚者是凱特夫人的兒子布萊斯不僅對蘇菲相當著迷,甚至要娶她為妻。
  
  霍華希望史丹利能夠前往法國南部,去這個富有家族中揭穿蘇菲的陰謀。於是史丹利告別未婚妻奧莉維亞,隻身前往南法,更何況在南法有他最親的阿姨凡妮莎,他決定就這樣順道拜訪。
  
  剛一見面,蘇菲立刻感應到化名為泰林傑的史丹利與中國有關,並道出從八一年看過魏連蘇的魔術之後,就一直夢見所謂的「邪惡中國」。
  
  蘇菲不僅讓史丹利驚訝,因為她又說出他叔叔查爾斯是溺水而亡,史丹利的自信與信心漸漸受到動搖。在夜晚的降靈會中,果然招來了凱特夫人的丈夫哈利,雖不見人影,但回答是會敲響桌子一響;如果不是則會敲響二響,凱特夫人也問了哈利生前是否有對不起她,哈利肯定了他的清白,凱特夫人更加高興了。
  
  這個晚上史丹利失眠了,因為降靈會中最後蠟燭昇起,霍華向前抓下,聲稱完全沒有魔術手法,這使得史丹利一向自認為最相信的科學理念有了動搖。第二天他邀蘇菲一起去拜訪阿姨,途中蘇菲又突然看見史丹利爺爺少了一根腳趾。而更令他震驚的是,阿姨拿出的一條項鍊,蘇菲說出阿姨年青時曾與國會議員有不倫之戀,阿姨承認點頭並表示項鍊就是那個人送的。
  
  史丹利為蘇非舉行記者會,大肆地宣揚蘇菲是一名真實的通靈者,但此時阿姨出車禍,史丹利竟然急得為阿姨禱告,但突然他又醒了過來,因為若阿姨會痊癒並非禱告而是醫生。由此他也聯想到蘇菲是與霍華連結的,因為霍華的魔術一向不如他,故設計這段通靈的戲碼以取勝他。但他也在這臨界點上,史丹利發現,他似乎愛上了蘇菲,而蘇菲卻即將嫁給布萊斯……。

◎ 劇情分析
  
  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其實還是對中國有著極大的誤解,從魔術師的裝扮而言,那種誇張的裝扮,多少是具備著嘲弄的元素。從第一次的造型呈現之後,似乎就永遠被定型了。但就從中國人的立足點來看,這反而突顯了歐洲世界對東方世界的無知。就算是伍迪‧艾倫這位才子依然還是犯了一樣的錯誤。
  
  也許我們把「魏連蘇」這個角色的裝扮,當作是戲劇情節中被放大的角色渲染,一切都是為了戲劇的誇大拓染,或許還能替伍迪‧艾倫自圓其說。
  
  魔術師不管功力再怎麼好,一切都是障眼法,很多竭盡心力設計的魔術,到最後幾乎都被破解了。只是為了彼此的飯碗,只好相互保密,繼續讓創意魔術在舞台上發光發亮。
  
  但不管多麼精彩的魔術設計,最終只能歸咎在一個「假」字,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那麼理性的思考便會讓人選擇科學的崇拜,從而對所謂的靈異現象採取不屑一顧的態度,在這個前提下,史丹利在霍華的蠱惑下,興致勃勃地從英國到法國南部,一則想揭發靈媒的詭計;一則順便拜訪住在南法的阿姨。
  
  伍迪‧艾倫的電影貴在台詞的睿智,這也是紐約客將他當成寶的原因。而號稱通靈的女子,又是如此讓人眼睛一亮,或許這也是「通靈者」的第一道障眼法。一向自稱理性的史丹利才會被矇蔽,而甚至在記者會中承認自己過去見解的失誤。
  
  就某種緣由而言,史丹利其實是慢慢屈服於蘇菲特有的氣質而不自覺,於是在霍華加入的騙局中,史丹利終於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在此時的蘇菲,其實也有意無意地釋放了某些訊息,但一開始,史丹利就認知到,布萊斯對蘇菲展開了愛情攻勢,更何況史丹利也早有了未婚妻奧莉維亞。所以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地有條理,史丹利自然沒有主動去撥弄或解構的必要。
  
  但當阿姨受傷之際,史丹利卻情不自禁地禱告,這是屈服於感性的一端,而這一切是史丹利一向不願去介入的。但為何在此刻突然興起了這個禱告的想法?然後他又用理性的姿態告訴自己,車禍受傷之所以會痊癒,並非來自禱告而是來自醫生的醫術。
  
  但如果這一切都是正確的,那他將回復到原本一成不變的世界,而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在這個時刻,突然湧現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懷?
  
  在探望姨媽回程中,因車子無法發動,史丹利與蘇菲躲入了一座天文台,這是他小時候玩耍的所在。在雨後,史丹利打開了天文台的屋頂,瞬間整個宇宙便呈現在眼前,這種天際的真相是無法造假,但卻能引發一股無法說出的柔情。
  
  史丹利從理性漸漸進入了感情世界,毋寧說,他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被蘇菲的柔情所滲透,就算如此,他依然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這樣的莽動與他性格不符。就猶如他與未婚妻奧莉維亞一般,是她主動提出訂婚要求的,最起碼史丹利會認為這是最無害的抉擇。
  
  某種角度而言,史丹利是永遠採取守勢的,就猶如他的魔術只要設計成功,他會讓這魔術顯示得天衣無縫,但也僅止於此,將大象變不見,那已經是蘇菲小時候的事,但史丹利理解了知這一切的過程,卻也使得他屹立在魔術界不動如山。
  
  蘇菲的靈媒一開始震撼了他的觀念,更何況她還能指出他許多家人的隱私。尤其阿姨終生未嫁,卻曾與國會議員有過ㄧ段情,這種思緒沒有任何理性可言,似乎一切真的都來自靈界,何況凱特夫人在召靈會上與丈夫哈利對談,雖然也僅僅是以一聲與二聲的敲響,作為是與不是的表示。最後的蠟燭昇起,卻由霍華以揭穿為名,搶先一步抓下蠟燭,並立刻表示完全找不到絲線的連結。
  
  史丹利當然因為將理性與感情相互對立,自然一下子無從分辨真偽,一直到從姨媽面臨生死存亡,他立刻又興起了最拿手的理性思考,但這回卻也從理性中發現真正的感情世界,而給他這麼強烈的感覺自是蘇菲的一切。
  
  史丹利似乎慢了一步,因為之前有過暗示的蘇菲,因為史丹利自以為的理性,於是她失望地要答應布萊斯的求婚,她手上的戒指,使得史丹利陷入了感性的痛苦與迷失之中。
  
  伍迪‧艾倫的手法永遠是可以忽略細節的,當主架構完成之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附著其上的枝葉或花朵,因為敘述的風格是如此強烈,觀眾很容易在他極具智慧的對白中自行組合故事的完成。
  
  於是伏筆與呼應的理論下,史丹利似乎也感應到蘇菲的到來,而一聲與一聲的敲響再度重現時,卻不是亡靈的是與不是,而是蘇菲對愛情的抉擇。
  
  「魔幻月光」基本上還是不脫離荒誕喜劇,但夾雜的愛情卻是現代都會的「偶像風格」,在片尾其他人物全都消失了,剩下的是史丹利與蘇菲的唯美表現,這種伍迪‧艾倫的一貫手法,雖然不令人意外,但卻始終能抓住觀眾的心。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

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主演:賈利‧古柏(Gary Cooper)
   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
美國 / 1957年 / 129分 / 普遍級
意外發現自己有異於常人的力量,他透過好友伊索德也發現尤圖工業表面做得光鮮亮麗,卻一直 ...

◎ 劇情簡介     

  克勞‧夏弗是一名偵探,他接受一名去倫敦的客戶委託,偵察美國富豪法那肯與他妻子的婚外情。夏弗拍到幾張身穿黑衣黑紗帽的婦人,看起來就像客戶的妻子,於是這名男子決定要持槍到麗池酒店十四號房槍殺法那肯。
  
  夏弗的女兒亞莉安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她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早一步進入房間內通知,並以自己與婦人掉換衣服,假冒是與法那肯偷情的女子,這才化解了一場危機。
  
  但亞莉安因假裝與法那肯接吻,卻不自覺陷入法那肯的男性魅力中,雖然口中不答應,但第二天下午四點卻去赴法那肯的約會,在樂隊與美食的催情下,亞莉安與法那肯立刻進入激情之中。
  
  亞莉安雖從父親的資料檔案中,知道法那肯四處留情,她內心掙扎是否要繼續與法那肯繼續往來,但最後還是將所寫的信燒掉,並且繼續去赴約會。
  
  在法那肯離開法國前一天,亞莉安留下來將自己獻給了法那肯,臨行前只要他胸前的一朵康乃馨,並將花放在冰箱中。但到世界各地的法那肯,始終都是風流韻事不斷。
  
  一年後,亞莉安與男友米契去聽音樂會,卻意外發現法那肯又回到了法國,並且與一名貴婦人同行。在中場休息時,亞莉安故意走到法那肯面前,一開始他已經將她給忘了,直到最後他才又想起,並與她相約第二天又到麗池酒店見面。
  
  這一回,夏弗正巧拿回一件客戶寄放的白色貂皮大衣,亞莉安雖然在夏天,但為了顯示自己也是貴婦,卻穿了白色貂皮大衣去赴約。但回去之後,父親卻發現衣服不見了,但也開始懷疑女兒的詭異行徑。
  
  亞莉安在法那肯的錄音機中,錄下她與許多男人交往,這使得法那肯相當困惑,他去土耳其浴時遇上那位差點持槍殺他的男人,男人介紹他去找偵探夏弗。
  
  夏弗聽了他的敘述,知道自己女兒陷入一種盲戀,遂將資料給法那肯,並希望他放過他女兒。法那肯這才匆匆欲離開法國,但亞莉安卻堅持送他到車站,在火車開走之際,亞莉安一直不斷地說著,自己會與其他男人交往,法那肯這才明白自己也愛亞莉安……。

◎ 劇情分析
  
  黃昏之戀當然是指老年人的戀情。如果兩個即將邁入老年的男女,有了新的感情呼應,應該是會受到多數人的祝福。但如果是一名年紀較大的男人與年輕女子的戀愛情節,多少在社會價值觀還是會被肯定的。但如果反過來,是一名年歲已大的老婦人,與年青的男子有了感情的糾葛,這會不會被這個社會接受呢?
  
  其實以現今的社會觀點而言,任何的愛情對待,都可看得出其主觀意識型態,因為每個人的獨立思考模式,都是主觀而堅定的,也許後面會有太多的變化,但那屬於以後的事,與現在進行式並不關連。
  
  只要有這個過程,也許人生的幸福便會完全被填滿,自從八0年代之後流行一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口號開始流行之後,社會上的很多價值觀便起了許多變化,加上網路上的資訊,讓這個世界的氛圍起了絕對的轉變,所謂的老少配,其實在這個世上,已經是常常可以看見的現象了。
  
  但在一九五七年這部「黃昏之戀」,在當年應該是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在當年上映之後,自然受到許多衛道之士強烈的批判,如今我們再從電腦修復版中,重新檢視所謂的人際關係,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應該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吧?
  
  感情的事無法用統一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如果在彼此頻率相通的情況下,任何的年齡組合都是有可能的。台灣最近有個飲料廣告的台詞是:年紀比妳小就不能照顧妳嗎?另一個機車廣告也透發:沒有追不到的學姊……。這些訊息無非都透露,整個社會起了極大的思維改變。問題是你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法那肯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富商,雖然已經邁入後中年,但依然夜夜笙歌。套一句現代的術語,法那肯是黃金單身漢,因此許多空中小姐為了爭相服務他而大打出手,這應該也是不足為奇。
  
  法那肯為何不結婚?因為他不相信愛情。如果法那肯那麼輕易與一名貴婦春風一度,那麼如果他結婚之後,他的妻子會不會也會像其他貴婦一樣出軌,別忘了,世界上像他這種條件的黃金單身漢不計其數,並不是法那肯是唯我獨尊的。
  
  如果是未婚女子想獲得法那肯的青睞,那是可以理解,因為將來若能嫁給富商,自然是飛上枝頭作鳳凰;但如果是已經結婚而生活條件又不錯的呢?這似乎牽扯到較多值得探索的問題。
  
  雖然這個世界不斷地標榜愛情的可貴,但別忘了愛情是必然夾雜更多的情慾。刻意將肉慾與愛情分為兩個極端,好像所有道德所排斥的問題便會消失不見。嚴格來說,這部影片如果今日重拍,相信它的著眼點會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人的存在行為,不能純粹用黑白二分法來區隔,正確地說,人性的表露都是灰色的。
  
  我們無法否認道德存在當下,慾望會全面被消滅,在被壓抑下的慾望中,其實我們是個謊言家,正因為慾望愈強烈,所以要用更大的謊言來掩飾。
  
  但如果完全順從慾望,無疑也會因為社會龐大的價值觀,讓浸浴在慾望中的人迷失。日本的「異色文學」在這方面的呈現,總有其過人之處,如「失樂園」中的男女主角,在沉迷於慾望的同時,發現如果這個是他們最終極致的追索,在無有任何可超越與期待的同時,他們發現只能將這種極致的幸福「冰凍」,於是兩人在一陣激烈的性愛之後,雙雙自殺而亡。
  
  這樣的抉擇,反而造成了人類的不幸與悲劇,但這是從社會其他人的眼光來看,如果我們認真從那一對外遇的男女來看,說不定也會同意他們的選擇,畢竟這個世界是一個多元發展的世界。
  
  「黃昏之戀」的原作者是蘇聯作家 Claude Anet相當暢銷的小說,之後改編成舞台劇本之後才傳到法國,最後再由幾名編劇完成這部電影,拍攝這部影片時男主角賈利‧古柏是56歲,奧黛莉‧赫本是28歲,這在一九五七年而言,算是大膽的嘗試。如今兩名男女主角都已經辭世,不免讓人不勝唏噓。
  
  有趣的是,這齣戲最後的結局是喜劇,法那肯原本的生命價值觀,因為亞莉安的謊言,而使他有了相對應的窘境。原本以為只要有錢就能操弄一切,但當一名他完全不認識的年輕女孩,竟然與他不分上下,這反而使他莫名地煩躁起來,於是原本不在意的那顆心便放緩腳步,從新搜尋亞莉安的真相。
  
  克勞夏弗這名既是偵探也是父親的角色,是相當辛苦的,因為法那肯這名委託人要找的女孩,竟然就是他自己的女兒,對他而言真是情何以堪?但夏弗有他的智慧,他將女兒亞莉安的謊言攤在法那肯的面前,並懇求這名富商放過她。問題是在之前夏弗曾問法那肯是否真愛亞莉安?一開始法那肯是持否定的態度,但在車站最終的表現,亞莉安與法那肯同時在互動中發現了真愛,這個舉動使得夏弗在看見女兒的歸宿後也面露了微笑。畢竟這個故事是被界定在喜劇的範圍,觀眾自然應該給予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