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禁忌的遊戲(Jeux Interdits)

導演:雷尼.克萊曼(Rene Clemene)
演員:布麗姬.佛西(Brigitte Fossey)
   喬治.普如利(Georges Poujouly)
法國 / 1952年 / 82分鐘 / 保護級
禮讚:1952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52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電影
   1953年:奧斯卡榮譽獎
   1954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電影
描述了戰爭對小孩心靈的創傷,以及圍繞在成人世界之間的虛偽…

◎ 劇情簡介     

  一九四O年六月,德軍席捲歐洲,許多法國富人紛紛從巴黎逃往鄉下避難。小女孩波蕾抱著她的小狗小喬克跟隨父母開車逃亡,但因車子半途熄火,只好步行前進,不幸遇上德機空襲,父母慘死在槍林彈雨中。而波蕾被一對夫妻帶走,但半途波蕾又趁亂逃走,因為她要沿著河流尋找小喬克的屍體。

  半途中波蕾遇上比她大幾歲的米榭,因無路可去,只好隨他回農舍,但米榭的大哥喬治卻被一匹馬踢中而受傷。米榭的父母見波蕾可憐也只好收容她,但波蕾不知上帝是誰倒是讓這家人相當驚訝。

  波蕾喜歡教堂的十字架,米榭混入教堂偷十字架,卻被神父發現,不得已只好去墳場偷十字架,為的只是波蕾希望所有的動物死了之後,都應該有個漂亮的十字架,但因喬治後來身亡,米榭不僅偷了哥哥墳上的十字架,甚至連靈車以及隔壁古瓦家的先人十字架也偷走,米榭與波蕾在穀倉中埋葬了許多小動物,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墳場。

  古瓦家有個兒子弗宏西去當兵,這讓米榭父親始終抬不起頭,但沒多久弗宏西就逃回家中。這又讓他大大出了一口氣,事實上弗宏西與米榭的姐姐貝絲戀愛多時,兩人不時躲在農舍內偷情,米榭與波蕾雖然常遇見兩人,但似乎早已習以為常。

  米榭偷墳場十字架的事終於引爆開來,兩家的戶長大打出手,神父趕來化解,告之是米榭偷的,米榭不得已只好躲到穀倉閣樓睡覺,父親當然很生氣,但米榭不忍毀了波蕾天真的善意,死也不肯說出。

  終於警察找上門來,他們要來帶走波蕾去孤兒院,米榭向父親提出交涉,希望交出十字架,但條件是留下波蕾。父親表面上答應,但卻未依照承諾,依然將波蕾交給社工,於是可憐的波蕾便被帶走了。

  憤怒的米榭衝入穀倉內,將所有的十字架砸毀,並全部丟入河中。而波蕾被帶往一個車站,身上被戴上一個名牌,誰也不知道她將被送往何方?突然波蕾聽到有人在叫米榭的名字,波蕾趁無人注意時追入人群中,口中不斷呼叫著米榭的名字。

◎ 劇情分析

  任何一場戰爭帶來的不僅是人間徹底的毀滅,更是對人性極盡的摧殘。面對無情的戰火,是否能從煙硝味中體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諦?或者只是在仇恨中增添更多的魔魘?所幸人是會思考的動物,也擅長在傷痛與錯誤中尋求解決的面向,甚至以藝術的手法作對應式的排比,使得強烈的對比下讓人有著自我深思反省的能力。

  「禁忌的遊戲」(偷十字架的小孩)是一部廿世紀經典的名片,不僅在一九五二年獲威尼斯金獅獎,一九五三年又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其他在世界各地影展中幾乎都得到極佳的評價。

  禁忌的遊戲把戰爭當作背景,從而將敘述結構拉回至小鎮的農村,原本純樸的鄉間卻也無法自外於戰爭的洗禮,他們努力地按照自己傳統的方式來生活,直到父母雙亡的波蕾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直腸心,以最單純的視野觀點,在極端詭異又殘酷的世界注入了一種天真無邪,甚至在努力建構屬於小孩心中的天堂而與大人既定的價值觀有了強烈的衝突,於是透過這番對比,就著實諷刺了大人的世界與戰爭的愚昧。

  在清平時代,生命都會受到尊重,這是從善的薰染中出發,為求得世間的和諧,平等的彼此對待是一種必要的條件。但戰爭卻逼使得一個人必須拋棄過去對善的認知,執行過去不曾也不敢做的傷害人命的行為。設想一名被逼迫拿槍上戰場的神職人員或和尚,在面對敵人衝殺逼近的同時,他該如何使用手中已經上膛的槍枝呢?也許這永遠不會只有單一的答案,當矛盾產生時,最直接受到考驗的就是人性。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社會位階的不同,在面對抉擇之際,常會作出截然不同的決定。而其思考的面向當然會以自己的角度作出自以為是最正確的決定,但若真要深論,對於生命的真諦而言,任何的決定其實都與自家本心相違的。

  死亡在波蕾的眼中是與成人世界不盡相同的,被埋在地底下只是為了不要淋雨,十字架的觀念則來自宗教世界或大人的世界。波蕾到米榭家中時,根本不認識上帝,這使得這一家人大為震驚。波蕾慢慢受到了薰染,開始認識了上帝,但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則是教堂的十字架。

  波蕾當然希望所有動物死去之後,都要有一個十字架,而米榭也被她影響了,其實兩人只希望建構一個只有他們兩人認知的「天堂」,這也是頻率相通的具體表現。當一個人在心中建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時,其實就真的有個那樣的世界存在。而這個看似虛擬但又真實的世界卻強烈對比了村莊不遠的戰爭。影片中沒有兩軍交戰的殘忍戰役,但意旨卻強烈地指責了戰爭帶來的殘酷宿命。

  驟然消失的空寂感常讓人措手不及,甚至難以承受,村上春樹的小說「東尼瀧谷」對這種感受描述得最為深刻,此時所倚仗的似乎也只剩下宗教了。「無常」並非只是用來安慰的話語,而是真確的訊息傳遞,由此深入體驗,才能理解呼吸與日夜輪替的真理。但對小孩而言,十字架這樣的表徵既是死亡的最終呈現,幼小的心靈便也不得不認真起來。

  為何教堂內的十字架必須如此富麗堂皇?而波蕾心愛的小狗就只能以薄薄的兩片木板交叉而成?十字架只是一種象徵,本無任何分別,但教堂內鑲寶石的十字架實在太令人動容了,波蕾幾乎是不經思索便直接喜歡上那個十字架,而為了讓波蕾高興,米榭甘冒被處罰的危險,潛入教堂內竊取十字架。

  於是我們慢慢發現兩名天真無邪的小孩開始向謊言傾斜,為了保有他們兩人的世界,他們必須隱瞞真相。不幸的是,波蕾最終必須被帶走,米榭不得不提出交換的條件,而父親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於是答應了米榭的條件,問題是父親也是說謊而違背了承諾,而米榭也憤怒地違背自己的條件說,憤怒地將所有偷來的十字架全部搗毀丟入河中。

  如果「謊言」變成了人在世上存活的必要條件時,這會讓人相當感傷的。這也正好顯現了人最脆弱的一面。「羅生門」表現了那裡有懦弱那裡就有謊言的題旨,而「禁」片則以較「溫柔」的態度來詮釋人生當中的不得不然,而使得謊言成為一種人與人對待的必然。

  但波蕾與米榭的說謊其實大部份依附在天真無邪的心思,他們理直氣壯地建構了自己的十字架世界,雖然那是堆砌與拼湊完成的,但比起烽煙四起的世界而言,那兒才是真正的天堂啊!而重要的是,他們的謊言是為了保護剛完成的天堂;也對彼此沒有出賣對方而有了榮耀,兩人看似無厘頭的行徑,其實反而是給世故的成年人上了最寶貴的一課。

  導演雷尼.克萊曼以本片奠定他國際級大導演的地位,而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崛起前法國最知名而成功的導演。在本片之前的一九四六年就以「鐵路英雄傳」在坎城影展獲評審團大獎以及最佳導演獎。

  而最值得一提的則是本片的吉他插曲,這首經典名曲「愛的羅曼史」是西班牙吉他大師拿西索.耶佩斯(Narciso Yepes)特別為本片而作,也由此風靡全球,並成為學習吉他的人必練的曲目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