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天堂電影院(Last Film Show)

導演:潘.那林(PAN Nalin)
主演:拉胡爾.寇里(Rohul Koli)  
   巴文.拉巴里(Bhavin Rabari)
印度 / 2021 / 110分 / 保護級
禮讚:榮獲西班牙瓦拉杜利德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金穗獎
   榮獲美國米爾谷國際影展世界電影觀眾票選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天壇獎
   台北金馬影展觀眾票選獎
   美國翠貝卡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因為有光,才有故事;有了故事,才有電影」電影成為夢想,一名被電影撼動一生的村落男孩,和三五好友展開土法煉鋼,秘密進行一場「讓電影走出電影院」的計畫…

◎ 劇情簡介
 
   薩邁的父親雖是婆羅門,但因過去有一群五百頭的地主,因受到弟弟的侵佔,故淪落為恰拉拉小站中一名賣茶飲的。但今天父親要帶全家去看電影,但過了今天以後便不能在看了。原來這是一部「摩訶迦利娜」的宗教電影,身為印度教的教徒便不得不去了。
 
  從此薩邁迷上電影,常常利用上學的時間,偷偷地爬進電影院,以致誤了搭車的時辰,父親曾報案,不久便由警局將人帶回。父親氣不過,拿了藤條揍他,但這些處罰卻無法阻止薩邁對電影的熱愛。
 
  薩邁日子久了之後,即遭人逮住,硬生生地趕出戲院,他正欲吃午餐,打開盒子卻一點食慾也沒,突然一名叫法扎的人喚住他,並稱讚他的薄餅看起來真好吃,於是薩邁便將他的午餐送給法扎吃。原來法扎是一名放映師,他為了感激他遂邀薩邁進放映室。
 
  從此以後,薩邁將便當讓給法扎吃,法札則在放映室招待薩邁看免費電影。時間久後法扎也將午餐變成二人平分,媽媽心中一定知道有人喜歡吃她的便當,雖然如此,她反而更加賣力展開廚藝。
 
  薩邁在放映室內看到電影的光和影,慢慢學會了許多剪接的問題。他撿了許多碎玻璃,在火車上對著夕陽照耀。他問法扎電影是甚麼?法扎則告訴他電影開始要先說個故事,然後就是編謊言。薩邁說他是一個喜歡撒謊的人,所以很喜歡電影。
 
  薩邁慢慢吸引了一群同學,他們發現影片在恰拉拉站會有許多電影的膠卷暫時存放在倉庫,以前他不知那是甚麼,現在知道那是膠卷,於是薩邁主導的偷竊行為便如是展開,然後在當地的鬼屋放映。
 
  第一次未成功,第二次他們在垃圾堆裡撿破爛,然後放映卻發現沒有音效。於是這群同學便展開了現場配音,這事讓父親看見,他感知到將來若不讓他離開恰拉拉,這孩子必然是陷入一片空白,於是父親陷入思考,終於同意孩子離開恰拉拉。希望他能去找他的朋友夏瑪,而他的老師大衛也鼓勵他出去闖蕩一番,於是薩邁遂展開了他的電影追求之旅。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向電影致敬的電影。印度法裔的導演敘述電影的功力高人一等,他技巧地將世界在廿世紀有電影以來,一些相當有名的導演,放置在片頭,以表示他的致敬。接著在故事敘述中,他放置了五大志業,即印度電影中的歌舞、美食、親情與友情,當然還少不了電影最重要元素……光影投射。
 
  取名為「天堂電影院」,事實上有向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托納雷多致敬的意味,朱賽貝也有一部影片叫「新天堂樂園」,其故事情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發生的故事,其中部分情節有點雷同,同樣地年齡,與同樣是與忘年之交的放映師故事。
 
  雖然故事背景完全不同,但同樣的事發生在世界各地,都可能發生。重要的是那時的社會與環境,所孕含的環境。台灣也有可能發生,那時的景況,在臺灣的環境也創造了該有的環境,從而促成臺語片的產生。不管其創作如何,臺灣那時的導演,漸漸師法於日本,也造就臺語片的一陣風光。
 
  那時幼小的孩童喜歡上電影的也很多,但臺灣進口外國的影片甚少,只有日本與西部片,至於其他有名的導演那都在長大之後,意即在九0年代才知道,雖然知曉他們的大名,但卻無緣知道影片的內涵。
 
  譬如說「單車失竊記」是新浪潮的代表作,但影片卻在二000年才由DVD引進。為何臺灣與世界脫軌這麼久,主要原因是台灣戒嚴至一九八七年才解嚴。有關的資訊在其後將近十年之間才獲紓解。
 
  由於資訊主義的風潮,在廿一世紀中資訊如潮水般地進來,一些學電影的人要加以吸收,也都是日後發生的事。這股浪潮真是來得急,這與這部「天堂電影院」有必然的關係,那就是數位化的影響,一些有關膠卷的電影,漸漸淘汰,數位化改變了這個世界,於是拍電影變得比較容易。
 
  但依然是有導演堅持自己的理想,執意要用傳統的膠卷來完成作品。但並不為投資商所同意,這在初期時間,便有了所謂膠卷派與數位派之爭。臺灣電影導演之間曾有人建議要將導演分成這兩派,但如今的紛爭已屬昨日黃花,隨著數位化的來臨,這樣的爭執也成了過眼雲煙。
    
  印度片常充斥著許多舞蹈。他們每一位演員就算不會唱歌,亦可用配音;但絕不能不會舞蹈。這主因是印度電影是屬全民的運動,票價便宜,再怎麼窮都看得起電影,但增添舞蹈是對觀眾的額外驚喜。印度片每部都很長,這再加上舞蹈,讓觀眾有值回票價的感覺。因此舞蹈變成了一種電影的必然。
 
  而美食則是展現印度片最大的特色。五顏六色的色澤放置在各種美食中,但他們並不採用各類食具,其中一項食具就是天生的手指。
 
  事實上印度的美食,堪稱一絕。這似乎與印度女人五顏六色的裝扮一樣。猶如在片尾,薩邁登上火車,他見到了一群穿著各種顏色布料的女人,她們的裝扮上各個顯示了各人的喜好,尤其喜歡手臂上的五顏六色的手環。也許那正是膠卷時代的結束,但天下萬物不會自行消失一般,她們結束了這一代,但新一代的特質是用另外一種的方式活出他們的價值。
 
  這種「萬物皆有佛性」,而佛性是永遠無法在世界上消失的,自古以來都是印度一種相當重樣的輪迴思想。雖然印度教崇尚毗濕奴,他們推崇將宇宙的創造、維持和毀滅的功能分別為創造者梵天、維護者或保護者毗濕奴,以及毀滅者或轉化者濕婆。
 
  這其實與臺灣傳統的學說很像,他們認為掌管天下的神是天公,梵天是天公,而與佛教所稱的梵天只是天界的一個神祇,其實他們也是有壽命的,所謂「天人五衰」,足以顯示其他面對生死時的窘境。
 
   親情與友情是每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在印度是否過度渲染了電影的元素。印度的人口雖多,但普遍分散在各個角落,也許恰拉拉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但在這麼小的年紀就讓他離開,豈是妥當?猶如大衛老師說的,在二0一0年開始,印度只分為二種人,一種是懂英文的人、另一種是不懂英文的人。
 
  印度的種性制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及賤民。但婆羅門雖然是屬於高階層,但像薩邁的父親也會流落在小車站靠著過往的車輛來販賣茶飲。也許懂英文和不懂英文的分野,慢慢會取代傳統的種姓,但攸關膚色的問題還是落入不可解的問題中。
 
  最後要討論的是光和影的議題。光和影在電影美學上是重要的元素。導演特別將其具像化,當透過映象,反射在薩邁的臉龐上,就完成了一種故事的傳說,而當大家有了具象的故事,就完成了光影流轉的過程,這就是說導演把時間的蛻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其實因為家道中落,是父親太過老實的個性,而母親的善良,使得他們這一家庭在薩邁生命來到時,家庭完全陷入一種時間的停頓中。這正是「薩邁」的名字的由來。由於薩邁的生命有了出口,在這場奮鬥歷程中,我們獻上了祝福。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訂製幸福滋味(Love Sarah)

導演:艾莉莎.施德勒(Eliza Schroeder)
主演:雪農.塔伯特(Shannor Tarbet)
   坎迪絲.布朗(Candice Brown)
英國  /  2021 / 98分 / 普遍級
這是一個三代女性的故事,糕餅甜點的烘焙,串起了女兒、母親、閨密,對ㄧ位逝去女子的愛與思念...

◎ 劇情簡介

莎拉是餐飲學校畢業,原本希望母親能投資她的蛋糕店,但母親並不搭理,莎拉於是與好友伊莎貝拉決定如期開店。但等到正式開幕的前一天;而且母親也決定資助她,沒想到莎拉卻因為車禍而死亡。
 
  莎拉的女兒原本是個舞者,但自從母親死了之後,她便不再跳舞了。她一心一意想要完成母親的願望,開一家蛋糕店,但因為伊莎貝拉對做蛋糕也外行,但見柯麗莎如此堅持,所以就答應了她。
 
  由於奶奶咪咪庫拉其有前車之鑑,於是她立刻答應孫女的要求,三人便展開蛋糕店的籌備工作。此時伊莎貝拉與莎拉共同的好友麥丘突然出現,他是過去莎拉的好友,又深愛慕伊莎貝拉,因為只有他懂得餐飲,故伊莎貝拉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然而開幕的時候,生意清淡,原來他們附近,只要步行四分鐘就會有一家蛋糕店。奶奶咪咪相當了解附近的市況,她想到這個市集,有許多的外來民族,更想拉著他們的話必須要有他們國家的特色,也就是讓他們吃了蛋糕亦能懷念起故鄉。
 
  這一招果然奏效。生意慢慢興隆,而咪咪也認識對面的一位鄰居叫菲利斯.羅森包姆。兩人相處愉快,使得咪咪漸漸地走出喪女之痛。
 
  另外一方面,柯麗莎由一件文件中得知自己是父未詳,而今麥丘主動前來,她不禁懷疑麥丘會不會是她的生父?這使得眾人陷入矛盾的陰影中。
 
  其實麥丘也是這麼懷疑過,他技巧地取下柯麗莎的頭髮,然後寄到倫敦一家專門檢驗DNA的公司,然後等待檢驗出來後,遂帶柯麗莎去了知結果。等他們到了之後,宣布的答案是否定的。
 
  由於麥丘要應徵一家二星餐廳的,但卻犧牲了高薪而屈就蛋糕店,為此伊莎貝拉終於還是與麥丘翻臉。麥丘明知就算如此他依然還是要幫忙蛋糕店,這才化解了雙方的火藥味。由於一名日本女子田中佑奈吃了抹茶蛋糕,她相當欣賞,而田中佑奈正是美食雜誌的編輯,因此便請攝影師來照相出專輯,而蛋糕店生意也日漸興隆。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以美食讓悲傷的人走出傷痛,從而發現人生另外的一條道路的電影。原本的咪咪,一直沉溺在自己的過往中,與女兒莎拉有著難解的心結。就算對待孫女,她也是相同的觀念。主要是她無法大開大闔,對待孫女或女兒,她們開口閉口都是想挖她的私房錢,因此面對莎拉所提出的投資在蛋糕店的想法,她終究還是抱持著不想理會的心態,直到她或許是想通了,當她願意付出時,她寫了一封信給莎拉,但可惜是莎拉再也見不到,因為莎拉就在當天車禍死掉了。
 
  傷心的咪咪無法自傷痛走出,因此當孫女突然決定要繼續與母親的閨密,共同完成母親的遺志後,她立刻有了彌補傷痛之法,不想讓悲傷再度發生。咪咪火速地答應了,畢竟租房是要租金的,於是乎柯麗莎帶著奶奶先到運動場所熱身一番,咪咪以前是特技人員,所有的老師對於咪咪有極高的評價,由此也慢慢地使得咪咪逐漸地走出喪女之痛。
 
  伊莎貝拉是莎拉的好友,因為莎拉是專業的蛋糕師,故她答允與她共事,但突然的噩耗,使她面臨痛苦的抉擇,她只好去公司上班,但沒想到柯麗莎決定要實現她媽媽的願望,雖然她不是蛋糕師傅,但為了柯麗莎,她只好辭掉工作投入蛋糕店的籌備工作。
 
  事實上,這樣投入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其真正的目的是在療傷止痛。莎拉在眾人眼中突然就這樣消失無蹤,這種瞬間消失的孤寂感,絕非當事人所能明瞭。村上春樹「東尼瀧谷」就有這樣的描述。那是一名美麗的妻子在出去歸還剛購買的衣服,因為一閃神,從等紅燈的地方不經意的踏上油門,遭一輛大卡車因搶紅燈不慎撞死。那樣的悲痛從東方與西方的比較,他們減少了悲傷的哭泣,但這並不表示說他們不在意親人的離去。
 
  哭泣並不表示懦弱,而沒有哭泣並不表示夠堅強。電影的美學往往是呈現表相上的內涵,重要的是完成了甚麼,由此而終結這個死亡的議題。也許過程是十分困難,最終的結果是最後的答案。
 
  麥丘是個奇特的人,他原本與莎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後來又在與莎拉分手後,立刻與莎拉的閨密有著關係。雖然電影中故意寫的模糊,但不難想像麥丘是何種人物。也難怪編導在此沒有辦法自圓其說,只能由麥丘自己口中自稱為「壞男人」來表現。
 
  在西方,這種男女關係是較個人主義的,只要合理,都能怪罪在年少不懂事,麥丘與伊莎貝拉做愛的那個晚上,麥丘就向依莎貝拉告白,謂在學生時期,他曾去看莎拉,但真正的是想與伊莎貝拉見上一面。
 
  對於這種告白,導演是含混其詞,因此也造就了許多盲點,麥丘的角色性格便有待釐清了。為了製造懸疑,對於柯麗莎是不是他親生的,故意繞了一大圈,就算最後柯麗莎不是他親生的女兒,這不但於事無補,對情節一點幫助也沒有。
 
  倒是咪咪與菲利斯的關係,有逐漸升溫的狀況,柯麗莎在最後發現奶奶似乎與菲利斯過夜,這也並無法證明甚麼,如果有那就是咪咪已逐漸走出喪女之痛。逝去的就讓它逝去吧,人最重要是自己活在當下,活著永遠比死去的人來的重要。甚麼才是證實真正的活著?還能看上明天的太陽,才能符合當人的價值觀。
 
  面對這座城市的五花八門,人們總是想起自己的故土,而能在他鄉中品嚐家鄉的口味,於是一切都顯得美滿起來。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讓他們將懷念變成一種舌尖上的滿足,於是蛋糕滿足了每一個人,也讓精神有了融合,這是在傷悲之餘,將痛苦提昇到一種極端的境界。也正是本劇當中難能可貴的共鳴。
 
  麥丘原本是有一家高級餐廳,寄來了合約,但他選擇不去履行,這些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如果只是因為為了伊莎貝拉,這種愛情還是值得鼓勵,但也許他是為了證實柯麗莎是否是自己的孩子,對於這個問題,導演處理得有些曖昧,也就無法看得出麥丘真正的意圖。或許導演是個女的,她對於男人的心情似乎是無法深入探索,這是相當可惜的。
 
  柯麗莎一開始就遭受男友的拋棄,她的男友艾勒克斯沒有理由就提出分手,這也是為了日後柯麗莎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蛋糕店,為了戲劇上的容易切割,也間接地呈現在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似乎可以不必費太多的唇舌,便能夠斬斷情緣,這或許是現代年輕朋友的議題。
 
  反觀咪咪這位老奶奶,她有的情感可以放置在一種男女的對應之中。其實導演在此,匯聚了更多精力,喪女之痛早已如過眼雲煙。店中有許多賣不完的糕點,咪咪完全貫注在其中,菲利斯已成了咪咪感情感性出口的站台,其後在咪咪主動出擊中,首先菲利斯便送她回去,而這個關卡,咪咪便主動地提供了一個有利菲利斯的契機。
 
  菲利斯這腳色其實也是用來談戀愛,他的工作是「發明家」,但他的發明對整齣戲沒有絲毫的作用,這是相當領人惋惜的。「訂」片雖然談論的是如何走出傷痛,有許多情節因交代不清,這是相當惋惜的。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養老金都沒了啦(老後の資金がありません)(What Happened to Our Nest Egg!?)

導演:前田哲
主演:草笛光子、天海祐希
日本 / 2022 / 115分 / 普遍級
家庭主婦篤子每天都想著如何節省開銷以存夠養老金,勉強才存了七百多萬日圓…    

◎ 劇情簡介   
 
  後藤章與篤子是對夫妻,他們育有一女一男。因為不景氣,篤子的工作早就沒了,但所幸章的工作尚有收入,一時還不愁著生活。
  
  但就在此時,公公病逝了。此時為了安頓婆婆在養老院的支付,她必須要付出每個月九萬元的養育費,而這一切開銷全部由小姑志津子負擔。告別式的儀式又要講究,棺木要用最好的,所有的開銷真是一筆負擔,篤子心想就用弔儀來補貼,沒想到來參加的人數相當少,因此而虧錢。

  這個時候女兒真由美突然說她懷孕了,並且將男友松平琢磨帶回家議定婚事。對方家長要送的聘金只有一百萬,使得篤子日益感到生活的入不敷出。

  此時又傳來丈夫的公司倒閉,篤子以為尚有資遣費,想不到公司一毛也沒給。雖然如此,篤子此時尚保有一份運動瑜伽,丈夫認為那只是小錢,這也使得篤子尚保有一番的樂趣,因而結識了五月。

  而篤子的婆婆是因為妯娌之間的計較,遂由養老院搬到篤子家,本以為她只一個人帶著簡單的行李,沒想到後面又來了兩卡車。甚至還有招財貓這種收藏,篤子雖然顯得無奈,只好接受。

  婆婆後藤芳乃不但要上瑜伽,甚至還主動邀請瑜伽老師城之崎及她的好友五月一起去喝下午茶,高檔的消費使得篤子近乎崩潰。

  篤子回到自己的老家,想向父母借點錢,沒想到她的父母親已變成衝浪店的主人,原本欲開口借錢的篤子又失望了,因父母賣了一塊農地,的確將錢全部投入衝浪店的投資,甚至還開口向篤子借錢呢。

  為了生計,丈夫後藤章到工地裡工作,即使他的年齡已經超齡,但他依然很賣力工作,一日遇到同事邀約,遂喝醉酒並隨他入住群聚所,這兒有許多的單親家庭,因為章與一女子帶著她的兒子去逛街,正巧被篤子發現,雖然引發了一場誤會,所幸都平安度過。而後婆婆要辦一場預先的告別式,其所引發的事讓篤子有了新的體悟,那就是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     劇情分析

   究竟一個人退休後到底要存多少錢才夠用?本劇以養老金當作是一個指標,對人生有著不同的見解,這使得本劇的導演以這部電影奪得了日本國內的金像獎頭銜,此無他,而是喜劇是很難導的,能不慍不火地笑罵人生,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首先篤子在片頭看見一個名牌包包,她想買又不敢下手,主因她是個節儉的人,一個在家的家庭主婦,她必須負擔全部的生活費,丈夫是收入不多的上班族,且尚有一子一女,全家算是小康,銀行帳共有大約四百萬存款,但因公公住院,婆婆又住在養老院,她與妯娌每個月要負擔九萬日圓的支出,因此使得篤子不敢亂花錢。

  不幸的是公公去世了,小姑要哥哥擔任重責,其實就是要他負擔全部費用,但哥哥習慣將事情推給篤子,於是重擔就落在她身上。

  日本人講究排場,在過去,後藤家開了一家栗堂的餅乾店,雖已收攤,但過去結識許多層面的人,自然要有一番新氣象。因此,從棺木、葬禮布置要盡量氣派,想說能夠在回禮中有所收入,然而事情出乎意料,來的人實在少得可憐。畢竟現代人想法都一樣,能省則省,能免則免,臺灣現今的情況也差不多。

  這場葬禮雖使得篤子存款失血,她也只能接受,但接下來婆婆的安頓,小姑表示過去所有開支她都有紀錄,如今住養老院必須每人分擔九萬元,啞口無言的篤子只好忍痛答應。

  這似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為了父母,很多人斤斤計較,有的人甚至會採取不即不離的情形,這樣的例子在台灣似乎愈來愈多。

  其實日本有養老的制度,老人有固定的退休金或養老金,在另部電影中有人還靠老人的養老金過活,就算已經死亡,也要瞞住事實,以免自己斷了生計。因此本部電影的五月,她的公公在檢視人員到訪之時,因為到處遊蕩,五月遂請芳乃假裝是公公的身分,沒想到緊要關頭,她公公又回來,以致鬧了雙胞。

  篤子的女兒突然告知她有男友,且已有身孕,這幾乎讓篤子心力交瘁,因丈夫章是個溫吞的人,所有重擔全部落在她身上,真由美的男友松平琢磨來家中拜訪,知道他是搞樂團的人,並帶來松平煎餅為伴手禮。兩人談及婚嫁,又讓篤子頭疼了老半天。

  篤子不得已只好出外打工,到便利商店增加一點收益,但卻在便利商店內鬧了許多笑話。但篤子還有一個嗜好,她擅長運動,參加了瑜伽的課程,並結識了五月這位好友,城之崎是她們的老師。由以上的刻意組合,我們發現日本的喜劇電影,有它獨到的一面。過去日本片很少採用這種誇張的題材,尤其是這種為了錢而爭執的題材。
  芳乃是她的婆婆,前半部幾乎沒有她的戲,但下半場她一出場,逐漸地顯露喜劇本質,甚至芳乃有超越篤子的氣勢。首先她到媳婦家,因見媳婦有參加瑜伽,她也要加入,並且邀城之崎這位老師喝下午茶,篤子與五月只好當陪賓,昂貴的下午茶價碼使得篤子的信用卡額度不足,這讓她又更加惶恐。
  但這部影片也曾經將騙術放在其中。首先是芳乃有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孫子勇人被歹徒擄走,她拼命求救,但後來發現孫子好端端。於是她小心謹慎地保管了一筆錢,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後面反而著了道,一批假裝是刑警的歹徒,騙走了芳乃手上的錢,真是教導了我們最寶貴的一課。

  丈夫章終於失業了,本以為有一筆遣散費,但其實並沒有。中年失業是最悲慘的,要再找過去相同的工作那是不可能的。於是乎章只有應徵一些工地的工作,雖然這工作並不見得適合,但能讓他有個收入,起碼在這極困中能暫度難關。

  章與一位同事一起喝酒,這名中老年人以前也是有地位的,在喝醉酒之後帶他回家。導演這時候所表達的是日本的新文化。許多人都在相同的窘境中一起住在一起,大家共同負擔房租,而這其中有許多人是單親家庭,也有是有獨居老人,更有的是男女朋友。

  這是日本可能即將實現的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有著共產的現象,卻不是真正的共產。大家在困難的時候相互力挺,以應對排山倒海的付不起的困境。但大家都相當守規矩,並不以老年人為排斥的對象。

  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人到了山窮水盡之際,自然能衍展出生命現象,這種景況已經在日本都會中逐漸受到眾人的接納,也許在未來的世界,這是一種打敗租金不斷上漲的最佳利器。
  芳乃最後舉辦的預先告別式,亦是這部電影所提供的新線索。人尚活著想要看看自己的告別式,這種思維也是相當新穎,而在未來可能會變成主流。這本來是外國影片帶有一種哲理思考的舉措,但是日本將它制式化,也就是不再忌諱談論它。

  彰顯了死亡它是一條必經道路,任何人都必須承受它,既然如此,何必提早面對它。這是日本的另類文化,是屬於次文化,但這是一種重要的思考。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百萬法朗(Le Million)*

導演:雷諾.克萊爾(Renault Claire)
主演:路易斯.阿里伯特(Louis Aribert)
   安娜.貝拉(anna bella)
法國  / 1931  /  81分 / 普遍級
禮讚:將彩票故事搬上影幕。此片是法國電影大師雷內·克萊爾的經典喜劇,對後來好萊
   塢經典歌舞片的影響甚大
一位窮困潦倒的青年畫家身無分文還背負著累累債務。命運是戲劇性的,這個幸運的倒楣蛋竟然中了一百萬法郎…

◎  劇情簡介
 
  米歇爾與普洛斯波是藝術家,同時也是好朋友。米歇爾與對面的畢翠絲是好友,兩人已論及婚嫁,但卻無錢結婚。這一日不但肉販、房東,甚至於雜貨店要一齊來向他要債,但希望眾人能寬限幾天,正僵持不下時,普洛斯波趕回向他報喜,謂前天買的彩券已經中了頭彩,獎金正好是百萬法郎。
 
  正在高興之時,米歇爾突然想起自己的彩券是放在一件西裝內,而那件西裝正好留在畢翠絲那兒,因畢翠絲正欲為他修補。於是眾人又趕到對面畢翠絲那兒,但西裝已經不翼而飛。
 
  經過畢翠絲的解釋,說有一名小偷曾潛入她的房間,後來這位會彈琴的小偷就拿走了那件西裝,並告訴畢翠絲說他叫格蘭德柏(意即鬱金香),若將來她有困難找她,他一定鼎力相助。
 
  格蘭德柏回到他的巢穴之後,一名叫阿波羅西歐的聲樂家,進來要買一件破舊的衣服,一眼就看中那件衣服,遂成交完成交易。但格蘭德柏的同伙又順手偷了他的懷錶。由於阿波羅西歐的報警,於是格蘭柏德的地下室立刻遭到警方的圍剿,但此時格蘭柏德下令手下努力尋找西裝,而警方也加大動作有所因應。
 
  米歇爾曾經因為不願與普洛斯波共分一百萬法郎,於是米歇爾被抓的時候,普洛斯波故意說出他並不認識米歇爾的證詞,但所幸那些債主們聯合起來作證,謂米歇爾是他們所認識的人。被保釋出來的米歇爾立刻請當舞者的畢翠絲要注意動向,並針對阿波羅西歐身上所穿的戲服,而另外普洛斯波也請另外一位女人刻意去接近畢翠絲,因此在舞台的後台一陣兵荒馬亂,甚至米歇爾與普洛斯波都混入群眾演員之中,兩人各據左右舞台,當阿波羅西歐脫下衣服預備與人決鬥時,雙方一陣拉扯,竟將衣服扯斷。最後衣服由樓上掉在汽車上,而米歇爾他與畢翠絲共乘的計程車終於找到衣服,但卻不見彩券的蹤跡。
 
  正在沮喪之際,格蘭德柏打破了迷思,為了報恩,他從口袋中掏出了那張彩券,於是眾人立刻破涕微笑,立刻展開了慶祝舞會…

◎ 劇情分析
 
  這是一九三0年代的影片,從二0年代進入到有聲電影中,法國的電影工業不禁讓人刮目相看。雖然大堆頭的戲,並無法呈現角色的性格或情緒呈現,以至於尾大不掉,這是以現在的觀點而做出的批判。
 
  其實就故事而言,這是一齣符合舞台劇的三一律,其戲劇張力是不同凡響。首先在時間上他採用了廿四小時就完成的作品、這是時間的三一律,第二是主事件採用一張彩券的議題,這是事件的統一,最後場景統一,他是採用了在劇場上發生的事件,成就了所謂三個統一,而符合希臘悲劇的戲劇要素。
 
  百萬法郎有許多的情節到現今依然受到創作者的仿效。如不起眼的計程車司機,他因一次的搭乘,卻一直拿不到車資,不得已,他只好一次又一次的等待,等待到最後找到那張彩券後,他也跟著大家慶祝起來,所有的主軸完全放在彩券身上。
 
  有趣的是米歇爾的好友普洛斯波,兩人對於彩券都有一套的想法,普洛斯波首先要求這張彩券兌獎之後要與他對分,而米歇爾亦出爾反爾,充分顯示人性的卑劣。但在當時的戲劇對應中能有這樣的分野,這也表現了法國的電影,無疑是領先群雄的。
 
  翻譯成鬱金香的賊格蘭德柏。角色似乎是曖昧不明,他在警方追緝之下,闖入了畢翠絲的房間內,而畢翠絲不但沒有阻止他,使得格蘭德柏取走了米歇爾的外套,以便他瞞著警方的追緝,臨走之前格蘭德柏告知她,日後相見,若有甚麼他可以幫助她的地方,他一定不會推辭。
 
  由於本齣是喜劇表現,加上是音樂劇的關係,因此很多細節就不太著重。而格蘭德柏在地下室經營一家成衣店,他以此店為銷贓之處,由此引入了阿波羅西歐的另一條線,他正忙於「波西米亞」的歌劇演出,因為看到了一件西裝外套,認為是相當符合戲劇上的人員所穿,於是他買了那件外套。
 
  那時候的「波西米亞」跟傳統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似乎各有所屬。因為情節與發生的事蹟完全不相同。但那可能是更加古老的一齣戲。
 
  阿波羅西歐與另一名女高音,依然還是有戲中戲的情懷,他們兩人明的是相互爭吵,但縱然是在舞台上亦表現得相當恩愛,但等到落幕之時卻又大聲爭吵,而幕升起時兩人亦表現得相當和諧與美滿。
 
  這個片段在古代的情節劇碼中,導演用極度誇張的手法表現,使得人性善惡立顯彰明,正如劇中的債主角色,他們汲汲營營於債務之催討,但在得知米歇爾有一張彩券中了百萬法郎後,立刻態度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人人都向米歇爾打躬作揖,並派一名女孩子向他傳遞景仰之意,畢竟可以與百萬富翁為鄰,那究竟是一種殊榮,他們無怨無恨地奉承他,並且在米歇爾被警方逮捕入獄時,挺身為他作證。不似普洛斯波在得知米歇爾不願將彩券與他對分時,毅然決然表示不認識他,使得米歇爾在牢中繼續受難。
 
  由於當時戲劇剛在萌芽階段,因此許多情節變得相當模糊與失焦。譬如為了顯示普洛斯波的工作是藝術家,因此刻意顯示他必須在模特兒身上有所表現,刻意安排的擺譜,使得前後鏡頭沒有聯接。這應該是當時的副導演工作還沒有那麼明顯,才會有這樣的疏忽。
 
  後面許多情節若不小心觀賞,很容易有了誤解,以至於對情節有所混淆,格蘭德柏在知道米歇爾與畢翠絲欲找那件西裝後,立刻傾全力支持,也因為他其實是一名集團的頭頭,而且又擅長化妝,因此一下子西裝筆挺;一下子又衣衫襤褸,似乎是千變萬化的角色。由於觀眾來不及接受這種角色,所以往往把他跟別的角色混淆,以致原來的情境亦遭扭曲。
 
  米歇爾與普洛斯普則分據在左舞台與右舞台,他們分別混入兩邊的隊伍,伺機想找機會取得西裝,果然阿波羅西歐要決鬥之前,奮力脫下西裝,但又不能表現得明目張膽,兩人分別執持著西裝的兩端,一陣混亂之後,西裝還在舞台中央,而兩人各執一個袖子。
 
  阿波羅西歐再度穿起無袖的西裝,開始與死對頭對決,終於刺死了對手。而進來之後阿波羅西歐要別人幫忙修補劇服。
   
  也就在兵荒馬亂中,格蘭德柏順利取得彩票。這段情節故意隱而不顯。表現說米歇爾終於取得西’裝,但找遍所有口袋就是沒有彩券,正當大家沮喪之際,阿波羅西歐他表示彩券早就在他的掌中物,於是全劇裡又陷入極度歡樂的調性。
 
  是的,這就是百萬法郎的情節。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但別忘了,這是一九三0年代的電影,那時候能在五層樓高的戲劇院中,呈現這段由彩券所構成的一齣喜劇,是相當不容易的。
 

  戲劇是一波波前進的浪潮,沒有他們前浪的表現,怎會有我們現今的電影?我們是吸取了前人許多實驗與成就,不能因為過去的拍片有所狀況,便以當今的觀點批評之,懷著感恩的心觀賞這影片吧!

預告 請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