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愛永遠都在 (Beyond Brotherhood)

導演:阿里安娜.貝尼戴提(Arianne Benedetti)
主演:瓦萊麗.多明戈斯(Valerie Dominguez)
   羅賓.杜蘭(Robin Duran)
巴拿馬  / 2019  / 105分 / 保護級
禮讚:2018年洛杉磯電影獎第3屆最佳劇情、最佳影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合奏
因艱困環境被迫分開,因不朽的愛再次團聚…愛,讓一切圓滿……

◎ 劇情簡介
 
  約書亞與米婭是一對兄妹,不幸的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父母因為吸菸引起瓦斯爆炸,父親當場死亡,母親則在醫院內交代約書亞要好好照顧妹妹之後也斷了氣,因為幼稚園男女分開,故兄妹二人被分別送到不同的孤兒院,幸好經過院內一名綽號外國人的老大,使得約書亞和米婭得以重逢。

  兄妹二人尋得一處可安身立命之處,也認識了一名加拿大人,在他保護下,米婭逃過被醉漢強暴的命運。約書亞在一家餐廳中拜託女老闆讓他們晚上整理店務換得更安全的處所,兄妹二人也慢慢在白天去演默劇,賺取一些小費。

  長大後的米婭去申請美國心理學院巴拿馬分校的課,教授克里斯費尼非常欣賞她的見解,立刻答應她全額補助的入學申請。於此同時,一名叫路易斯的律師向兄妹表示當年其父母有申請保險,並以保險公司刻意忽略而提出告訴並獲得高額賠償。於是兄妹兩人再加上米婭的密友瑪妮共同開了一家餐廳。

  米婭特別送邀請函給費尼,費尼其實已經愛上了米婭,便答應去餐廳。而後兄妹二人又到別家酒館喝酒,一名高壯的人上來搭訕,被米婭拒絕。雖然發生衝突,這名歹徒知難而退,但卻在外面暗巷夥同另外兩個人伺機報復,果然兩名歹徒架住了書亞,另外一名欲強暴米婭,最終約書亞掙脫兩人,衝向那名歹徒,結果歹徒拿出刀子殺死了約書亞。

  米婭陷入了痛苦之中不言不語、也不吃東西,費尼不斷地勸慰,但卻於事無補。於是費尼在海邊租了一棟房子,請瑪妮與米婭處暫住,而他在假日時再去陪伴她們。

  此時警方有抓到五名嫌犯,要米婭去指認,米婭雖然認出第四號就是殺人凶手,但她卻搖頭表示並無凶手在其中。這一日米婭快樂地來找費尼,兩人激情過了一夜,而第二天早上米婭開車找到那名凶手,等到他要過馬路時,米婭開車加足油門撞死凶手,然後米婭舉槍自盡。費尼聽到消息時,已經無法挽回。律師將米婭自己寫的東西交給他,費尼便據此完成了一篇著作。

◎    劇情分析

  在臺灣較少有機會看到巴拿馬的電影,「愛永遠都在」算是一道流星般地出現在臺灣的電影市場上。雖然在「愛」片的角度上呈現了另類的詮釋方式——兄妹之情,也刻意地避開了巴拿馬較為貧困的社會問題,可以說是一部令人驚豔的小品,但其中的編排卻還是令人回味。

  一部電影的鋪陳必須要以一個具象的「事件」呈現後,才能有條件地將故事不斷地接軌,從而給予故事的結局,這是劇本創作的基本條件。

  本片的事件開始於母親原本開了瓦斯,但始終點不著火,同時也有另一件事吸引母親去處理,於是瓦斯就這樣漏氣了。而母親送走孩子後,為了抽菸,撒嬌地要丈夫為她點菸,於是悲劇就發生了。也就是說若無瓦斯爆炸這個「事件」,「愛」片根本就無法成立,這個故事的後續也就不存在了。

  在一九八八年波蘭導演的「十誡」,十部影片全部在當時流行的大樓社區拍攝,裡面也有許多次點瓦斯爐的畫面,而他們使用的方式與「愛」片母親點瓦斯爐的情形一模一樣,都是先打開瓦斯,再用火柴點火。這種情形在過去的臺灣也曾使用過。但沒多久,臺灣市面上就開始有了「自動點火」裝置的瓦斯爐上市。

  這雖然是在廚房的一項簡單的進步,但其實是臺灣民主工業的實力展現。從電影內容的呈現,我們可看出那個世代的生活狀況,甚至也更能了解當時那部影片的文化背景。

  全世界都有遊民的情況,影片中出現一名加拿大的老人,這個問題是值得探索的。也許任何一個國家在其他國的人民眼中,都是具有相當吸引力的。在抱著打天下的心態去到他國異鄉,也許很快就有了機會而成功;但也有可能時運不濟,遂導致流落他鄉,流落為街友。

  很多人把人的成功與失敗歸咎於命運使然。這句話只說對一半,因為在成敗之間,都是此生在出生之前,由本心阿賴耶識提供了習氣種子與業識種子。這也就是說此生會走多少所得、會遇上甚麼姻緣,其實都是七轉識的種子(功能差別)的作用。

  在當遊民的期間,其實並不很長,雖然兩人個子一樣高,但約書亞謹記母親的交代,照顧米婭就成了他的天職,這也造就了約書亞豁盡生命也必須周全米婭的安危。同樣的情形也在米婭的心中滋長,兩人的兄妹之情其實已經逾越傳統的價值觀,也就是像結拜兄弟的誓言: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那種精神。

  律師的出現,使得兄妹二人獲得不少的保險補助,而此時米婭也開始要申請碩士班的課程,也從這方向便有了米婭與費尼的一段情感。但在這之前,影片所呈現的是相當迷糊但卻又意有所指的方向,那就是米婭與瑪妮之間的關係。正確地說在此之前,米婭與瑪妮的關係應該是屬於同性的親密關係。這種情形在國外以雙性戀的姿態呈現的其實是相當普遍的。只是影片在處理這件事時有些刻意地避開,偶爾用對白來影射或呈現這件事。

  人生有很多事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若不是兄妹兩人去夜店喝酒,憾事就不至於發生。但電影故事是一種主觀呈現,故事必須符合「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標準條律,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與賞味,因此約書亞的死亡變成了必然。

  也因為如此,米婭的心情便開始轉換成為哥哥過去照顧妹妹的心理與情緒。而這也是這部影片不同於其他影片之處,猶如片頭所言,這段故事是超越性愛或其他各種的感情付出,費尼是心理醫生與教授,但卻也很難去詮釋這段應該是兄妹之情的愛,但世間的事很難找到一個定律、在世間法中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人也只能在事後緬懷與思懷罷了。

  世間處處都有悲歡離合,而人生的八大苦是一種提示,活在這個「堪忍」的世界中,面對的無非都是業緣的侵擾,但人卻不能逃避它,在承受之間,其實也是一種還債,但若能真正靜心回首,不難發現這一切令人痛入心扉的過程其實都是虛幻的。

  這個六塵十八界都是如來藏出生的,因此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中說除了真心實際的本心之外,其他十八界都是被出生的,而生出後最終必然會滅。以上簡介唯識學的一些真諦看法。

  或許是業緣的關係,米婭在辨識五名犯人時,明明已經認出四號正是殺死約書亞的凶手,但她卻全面否定了,因為如果由國家法律來逞罰凶手,那她就無法像約書亞一樣來維護她,而這種認知是無法在天秤上取得心靈的平衡,她必須以自己的力量為約書亞討回公道。

  這種情形在一般的人性對待中,是不會採取如此極端的情形,將凶手揪出、讓凶手得到法律給他的制裁,這才是最合情合理。但這似乎就失去了本故事的真正神髓。而親自去懲罰凶手之前,米婭將資料交給律師,自己也以愉悅的心情去迎接費尼的一夜狂歡。最終在撞死凶手之後,以手槍在車內自殺而亡。故事由此而顯得不同凡響,但對人性與生命過程還是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2023年全年度(41部)總片單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名 《 全年度影片均由黃英雄老師撰稿、講評 》

1  鄰危不亂(Next Door)
2  女人的期待(Kvinnors väntan)
3  大象與蝴蝶(The Elephant And The Butterfly)
4  薩特闊(Sadko)
5  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
6  馬德里金庫倒數90分鐘(Way Down)
7  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
8  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
9  吞噬(Swallow)
10  告別式達人(The Master of Funerals)
11  父親(The Father)
12  折磨(Torment)
13  蠢蛋告別式(Bye Bye Morons)
14  巴黎星空下(Under The Starsof Paris)
15  強運燒肉饌(フード・ラック)(Food Luck)
16  抽屍剝繭(Cutoff)
17  朗治先生的罪行(The Crime of MonsieurLange)
18  我出去醫下(A Good Doctor)
19  雙面翻譯(The Interpreter)
20  戀愛課程(1954) (A Lesson In Love)
21  愛情列車長(Time For Love)
22  牧羊小英雄(Little Mountain Boy)
23  對我而言,你是珍貴的(내겐너무소중한너)
 (My Lovely Angel)
24  公共圖書館員(The Public)
25  今天跳舞不打仗(Foxtrot)
26  馬賽曲(La Marseillaise)(1938)
27  王者理查(King Richard)
28  下一站,托斯卡尼(Made In Italy)
 29   夏日插曲(Sommarlek)
30  模犯生(ฉลาดเกมส์โกง) (Bad Genius)
31  夢想裁縫師(Tailor)
32  時間守護者(The Time Guardians)
33  南方人(The Southerner)
34  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
35  小說之神(小説の神様) (Our Story)
36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
37  抓狂演訓班 (The Big Hit)
38
 鋼琴師(Shine)
39  法國康康舞(French Cancan)
40  寄生上流(기생충)
41  愛永遠都在(Beyond Brotherhood)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寄生上流(기생충)


導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李善均
韓國 / 2019 / 132分 / 輔導級
禮讚:第72屆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中獲得金棕櫚獎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韓國電影
   第77屆金球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大韓民國首部拿下金球獎的電影
   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原創劇本獎
   是史上首部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電影
韓國的片名是寄生蟲(기생충),寄生蟲的意思是寄生於朴家因而得利的金姓一家人,一開始寄生蟲這個片名出來的時候,許多韓國 ...

◎ 劇情簡介
 
  金基澤與妻子忠淑及一雙兒女基宇與基婷四人住在首爾的巷道中地下室,全家都失業過著艱困的日子,這一日基宇的好友敏赫因要出國留學,遂介紹基宇接替他在富商家中朴東益的女兒多蕙的英文教師,並送基宇一顆祖傳的象徵好運的山水玉石。
 
  沒想到多蕙一見面就喜歡基宇,而其母崔蓮喬正在為小兒子常畫一些怪異的圖畫傷腦筋。於是基宇便要妹妹假裝是外國留學的美術治療師,果然在話術的詐騙下,多頌就乖乖聽話。
 
  在朴東益要尹司機送基婷回去時,因司機堅持要送她回家,於是脫下自己內褲在車內,使得東益將司機開除。而基婷也順勢介紹父親基澤取代司機之職。而後又從多蕙口中得知女管家菊雯光對水蜜桃過敏,於是刻意讓雯光咳嗽並誣指其得肺結核。
 
  終於又介紹忠淑來取代管家。一家人便寄生在這個由明設計師南宮賢子設計的屋子內,不僅工作有了著落,同時也過著高級生活。

  這一天因多頌生日,遂出外露營慶祝,而金家四人也就毫無忌憚地大吃大喝。沒想到此時菊雯光來按門鈴,謂她離職前忘了一些東西在地下室,不得已只好放她入內。沒想到到地下室尚有密室,而裡面也住著雯光的丈夫吳勤世,原來勤世曾投資台灣古早味蛋糕店而虧本,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躲在地下室足足四年多。不得已在被發現祕密後,金家一家人便制伏了勤世,而雯光卻不幸死亡。隨後基澤與兒女三人逃出,但當天大雨傾盆,在地下室的家被淹了。第二天朴家要為多頌慶生,並邀來許多賓客,但良心不安的基宇潛入地下室,本欲送勤世那顆山水石,沒想到反被掙脫束縛的勤世用繩索套住脖子,並被勤世用石頭砸昏。而勤世拿刀出去殺了基婷。而基澤卻厭惡朴東益對窮人討厭的氣味,於是用刀刺殺了朴東益。
 
  基宇最終醒來時被判緩刑,但其父親基澤卻失去了蹤影,基宇從晚上的院內燈光一閃一亮,知道是父親傳送的摩斯密碼,於是她發誓要去唸大學賺更多的錢,然後買下那棟別墅,這樣父親就能夠從地下室走出。

◎ 劇情分析
 
  「寄生上流」是韓國二0一九年的作品,也是讓韓國電影登上世界影壇最高峰的電影。首先在二0一九(72屆)年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接著在77屆金球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更進一步在第92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原創劇本獎。這也是有史以來由非英語系的影片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的亞洲電影獎的作品。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曾以「悄悄告訴他」拿下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但「寄生上流」竟然一口氣抱走那麼多獎項足以證明這部電影過人之處。
 
  印度影片「貧民百萬富翁」曾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這對印度而言已經是無上的光榮,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劇本的離奇從而豐富了該片的內容,同樣的道理,「上」片也是中途的轉折實在出人意外,也就因此使得本片成就了更高的美學電影。
 
  金基澤全家都失業,兒子基宇的同學要出國留學,而由重考生基宇代替去教富家女朴多蕙。然後設計分別讓老闆辭掉了司機與美術心理教師,最後是女管家菊雯光。本來到此為止的情節並不算精彩,因為這種情形在其他影片也都出現過,甚至觀眾反而會覺得設計有些刻意。
 
  但最精彩之處在於幾天後,朴東益與妻子崔蓮喬帶兒子朴多頌去外地露營,而這個空檔,讓金家全家團圓在一起,並一起分享美食,而下大雨的晚上,菊雯光突然來訪,忠淑不得不開門,因為她說臨走前,她把一些東西忘在地下室,由此情節急轉直下,因為菊雯光的先生吳勤世四年前曾投資生意失敗,為了躲避債主,便躲入屋主設計的秘密地下室,而雯光也發現忠淑全家也都是寄生在這個富裕的家庭中,雙方起了衝突。
 
   忠淑年輕時是職業鏈球選手,卻失手使得雯光腦震盪而亡。而吳勤世也被綁在地下室。
 
  此時又再度掀起高潮,因為朴東益與妻子崔蓮喬又開車送兒子回來,原因是大雨使得河水暴漲,這些理由運用得當,自然就相當精彩。
 
  接著朴多頌又在院子內露營,朴東益與崔蓮喬睡客廳以便照料孩子。兩人不自覺在沙發上做愛,卻不知道金基澤全家其實都在屋內,但也因此讓金基澤與基宇、基婷逃出豪宅。
 
  但因暴雨,金家的住處原本就在地下室,這回遭大水淹沒而住入體育館的安置所。沒想到金澤基又接到電話,要他回去陪崔蓮喬去超市買東西,因為第二天他們邀很多賓客來參加烤肉派對。而多蕙也因為喜歡基宇,打電話要他也來參加。
 
  接下來因為基宇不放心地下室的勤世與菊雯光,希望將最早敏赫送他的綠玉山水石送他,以便對方也能轉運,沒想到一入內就被勤世繩索套頸,甚至用綠玉石擊昏,而隨後吳勤世也殺紅了眼,到廚房拿刀衝出庭院,一刀刺中基婷的心臟。而金基澤見朴東益不在意基婷被殺,反而怪罪基澤及勤世的「貧窮」味道,金基澤憤怒一刀刺中朴東益,並躲入到地下室。
 
  最後的結局也是相當突出,昏迷的基宇在醫院被救醒,雖假冒身分證件被判緩刑,但始終找不到父親金澤基,隨後他到別墅前,看見庭院燈光有節奏的閃動摩斯密碼,他解讀出,父親躲在地下室,並且也將菊雯光的屍體埋在樹下。於是金基宇重新思考自己的前程,他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最後一定要買下這棟別墅,這樣父親就能自由自在地從地下室走出。
 
  以上用分段分場的手法將故事整理一次,因為面臨每個轉折點,都會有令人想像不到的驚奇,這正是符合了劇本的名言:「情理之內;意料之外」,「寄生上流」最成功之處便是導演構思了六年之久病在修修改改中,使得情節更符合人性。譬如基宇的成功轉折,他認為是好友敏赫送他的綠玉山水石,他覺得吳勤世生意失敗,故想將玉石送他,以便讓他們全家轉運。這正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人性之善,但卻也引發不同的後續。
 
  劇本的巧思是一齣戲成功的關鍵。但臺灣的導演總是忽略這一點,很多導演都會故意強調自己的調度與場次穿插,也因為如此,編劇的地位始終被導演壓制,或許因為自豪,這也使得自己陷入重新摸索之中。這其中當然也涉及自信的傲氣,反而忽略了分工合作的精神,這是臺灣電影圈的缺失,甚至在影片失敗後,把大部分的責任推給編劇去承受,這情形在電影或電視圈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
 
  近幾年韓國的影片就一直在國際上揚眉吐氣,較之臺灣而言,其實很容易比對出雙方的差異性,而這牽扯到人性與名利的問題,並不是很容易三言兩語就能解決。這也牽扯到主管其事的政府單位以及自分派系的問題,一直希望透過韓國在電影的表現,能讓臺灣人認清事情的真相,但必須要深切思考的問題,就不是容易解決的。雖然如此,心有所感,就必須將問題點出,只是期望臺灣電影明天會更好。
 

法國康康舞(French CanCan)

導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
主演:尚‧迦本(Jean Gabin)
   弗朗索瓦.阿努爾(Francoise Arnoul)
法國 / 1955 / 93分 / 普遍級
法國大導演Jean Renoir作品
曾經被法國人認為最惡名昭彰的舞蹈,看電視狂人雷諾怎麼讓一群洗衣婦變成一群性感可愛的康康舞孃,打造亮眼華麗的紅磨坊…

◎ 劇情簡介

    亨利.登格拉德是一名夜總會的經營人他極力捧紅了擅長跳肚皮舞的勞拉,但依然逐漸陷入經營不善的窘境。在近乎走投無路時,亨利發現了一名對舞蹈有極高天賦的洗衣工女孩妮妮。因此決定從他身上的肢體語言,體認到必須開發出一種新的舞蹈—康康舞。
 
  妮妮其實已經有了一名論及婚嫁的男友保羅,他是一名製作麵包的師傅。而麵包店是他叔叔所有,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把店傳給他。而妮妮也常常趁他叔叔午睡時,去找保羅溫存。
  
  在一次舞會中一名俄羅斯的親王亞歷山大一眼就看上了妮妮,他彬彬有禮地向他示好,但此時妮妮已經接受了亨利的邀請,到訓練場接受女舞蹈老師古依柏與鋼琴師奧斯卡的指導,同時因為受到夜總會浪漫氛圍的影響,妮妮竟愛上了亨利,這也引得勞拉的不滿,從而引起夜總會一陣的騷動。
     
  勞拉以美色誘惑了一些債主,使得亨利的經營得以繼續。但亞歷山大正以真心面對妮妮時,卻發現了妮妮與亨利之間的感情,這使得他沮喪地舉槍自盡。此事引起社會的騷動,所幸醫生及時搶救了亞歷山大,此時亞歷山大決定把這段感情當作是一段美麗的追憶,甚至送給妮妮相當寶貴的項鍊,而且也將紅磨坊的地契要妮妮送給亨利。
 
  其實在正式演出之前,妮妮發現亨利似乎又對一名女歌手示好,於是在演出之前拒絕演出,此時亨利直接向妮妮坦言,他真正的愛人就是如何呈現給觀眾一種全新的視覺享受,若妮妮嫁給他,不到一星期她就會討厭他。在眾人的勸慰下,妮妮終於認清自己的生命方向,答應登台演出。在康康舞出場之前,也有羅伯特的口哨歌;也有來自其他國度的風情舞蹈。
 
  果然康康舞最後壓軸演出,鮮豔的多層裙襬,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從此康康舞在紅磨坊的演出歷經至今一百二十年依然是法國的特色。
 
  亨利在後台享受著康康舞的快節奏音樂,他露出滿意與滿足的笑容,身體也情不自禁地搖擺起來,他的理想終於實現了。

◎ 劇情分析

  參加法國旅行團的遊客,都會被安排一項行程,在晚上被帶去紅磨坊或麗都夜總會觀賞「康康舞」。康康舞的最早起源應該是十九世紀末,在法國的夜總會相當流行的節目,當時的民風尚稱保守,成群的舞蹈女孩穿著多層不一樣顏色的衣服與裙子,不斷地踢高大腿,當時不像現在,舞團的女孩都穿著寬鬆長褲,不像現在的康康舞,雙腿自然呈現,顯示了女人的肢體美感。
 
  有趣的是,法國康康舞也配合適合的樂曲,甚至會搭配法國特有的「香頌」歌曲,至今已經成為法國相當特殊的一項才藝表演。從她們整齊一致的表演來看,不難發現要成為康康舞的舞者也不是那麼容易擔綱的,因為其肢體的動作相當整齊劃一,甚至都能達到體操選手才能做得到的劈腿動作,便知道她們是受過相當嚴苛的肢體訓練,就像中國的雜耍技藝都是經過長期訓練才能登台表演的。
 
  像另外一個愛爾蘭的踢踏舞,也是以團隊的腿步表現,從而組織一個龐大的舞團,到世界各地做技藝的演出,這似乎也是從舞蹈中慢慢蛻變出的另類藝術。當然除了該有的舞蹈技巧,這類的表演也都夾雜著許多故事情節,這樣的演變其實都可以讓台灣的藝術家做為參考,或許也能創造出屬於台灣特殊的藝術展現。
 
  其實剛開始的康康舞其實源自一種「沙狐」的舞蹈,一般都在法國較為低層的酒館內演出,為了迎合觀眾的好奇心,舞者都會踢高大腿,雖然全身包得緊緊的,但卻足以造成許多觀眾的想像。
 
  當時一名經營夜總會的負責人亨利,因培養了一名跳肚皮舞的舞者勞拉,這使得亨利與勞拉有了特殊的關係,而勞拉也靠著自己的美色周旋在許多富商之間,藉此取得他們的認同與投資,這使得夜總會還免強能繼續經營下去。
 
  在另一次的派對中,亨利發現了一名擔任洗衣工的女孩妮妮,認為她是他在腦中構想的康康舞的舞者,於是尾隨他回去,直接訴求他的家人,很快就取得妮妮及其母親的同意。
 
  其實妮妮已經有了一名男友保羅,他是一名麵包師傅,而且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在叔叔退休後繼承這家麵包店。妮妮與保羅感情不錯,她常趁他叔叔睡午覺時去找保羅偷情,同時也告知保羅她即將去參加康康舞的訓練,但保羅卻顯得相當不悅。而在這場派對中,有一名長得英俊又體面的俄國親王亞歷山大也看上了妮妮,並不只一次向她表示好感。但妮妮的心卻完全被康康舞的世界所吸引,重要的是亨利成熟的男性氣質深深吸引了她,甚至也獻身給了亨利。
 
  亨利其實很有女人緣,她在心中一直沉醉在自己的夢想中,他知道應該有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來進一步發展康康舞。但此時他的經濟狀況愈來愈糟,甚至必須被債主趕出他現在經營的場地。而勞拉又發現亨利又有了新歡,氣得不再協助他度過難關。
 
  然而勞拉畢竟老江湖,最終在色誘股東之後,股東們又紛紛投資亨利的事業,而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紅磨坊的土地主人大家都不知是誰。
 
  亞歷山大最後鼓起勇氣向妮妮示愛,但並未獲得妮妮的回應,而同時亞歷山大又發現妮妮與亨利上床,這讓他心碎不已,只好舉槍自盡,而消息傳開之後,社會大眾才知道亞歷山大其實是俄羅斯王族的親王。所幸槍傷未傷及要害,亞歷山大從死門關撿回一條命,但他要離去前也送妮妮一條珍貴的項鍊以及紅磨坊的地契。
 
  全新的康康舞不再穿長褲跳舞。她們著絲襪上場,而這種開放的表演,果然引起巴黎的一陣騷動,但在演出之前,妮妮發現亨利又有了一名唱「香頌」的女歌手,氣得在演出前罷演。此時的亨利鄭重地對妮妮表示,他是一名表演的創造者,她的世界就在舞台上,就算妮妮嫁給他,一星期之後她就會開始討厭他。此時保羅已經有了新歡,而親王也已經回國,妮妮最終似乎也體認到亨利話中之意,最終還是上台演出。
 
  也因為這樣,法國康康舞便開始在法國流行起來,甚至演變至今觀光客所觀賞到的大型康康舞劇團,不能否認的是康康舞的音樂確實很容易讓觀賞者也不知不覺中手舞足蹈起來,加上修長女人的大腿變成找齊劃一的整體表現,也難怪因此而成為法國特殊風情與表演。
 
  導演雷諾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逃至美國避難,也在美國拍了大約四部電影。「法國康康舞」應該是他回到法國之後所拍攝的影片,那時候剛剛開始有彩色膠卷,雷諾瓦不惜重資,打造了這部與法國民風有關的彩色電影,可見得當時他確實也有他特別的企圖心。
 
  就像愛爾蘭的踢踏舞一樣康康舞似乎也掌握了人性中某種潛藏的慾望,但卻又技巧地避開不堪的呈現,在人性遊戲中讓觀眾的視覺享受有了新的出口
 
  其實在演出中,康康舞算是壓軸。但其中像羅柏特的「口哨女孩」也是相當令人著迷的技藝,本片雖然純屬創作,也許與歷史的發展有些差距,但就腳色而言,每位腳色的安排都是令人滿意的。一九五五年的作品,其實與今日的電影比較也不遜色的。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鋼琴師(Shine)

導演:史考特.希克斯(Scott Hicks)
主演: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
     克里斯.海伍(Chris Haywood)
澳洲 / 1996 / 105分 / 輔導級
禮讚: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
   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電影原創配樂七項大獎入圍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出生猶太家庭的David Helfgott 極具音樂天賦,從小在父親近乎病態的瘋狂鞭策下,毫無選擇的向鋼琴演奏家的道路前行。嚴厲的父親使得David 一方面和鋼琴 ...  

◎ 劇情簡介

  大衛從小就被父親彼得發現是一名鋼琴天分極高的天才,於是父親親自教他,但也過於嚴苛,使得大衛性格有了極大的壓抑。一次參加比賽時,大衛與另一名年輕鋼琴手幾乎打成平手,使得評審陷入長考,最後將冠軍頒給另一名選手,這使得大衛與彼得陷入極端的失望。

  其中一名評審班.羅森主動上門,欲收大衛為徒,但固執的父親不但不接受,反而將羅森趕出門。彼得一直自豪兒子大衛的彈琴是他從小教導,但有些鋼琴的技巧卻有很大的差異。

  彼得要大衛彈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這是一般鋼琴師不敢嘗試的,但大衛會彈,這更增加彼得的信心,但羅森却不以為然,他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怕這會影響大衛的心靈過程,雙方更加格格不入。

  大衛自從上次比賽輸給伍德之後,從此他口中所謂的贏家就是伍德。但大衛的天才還是被美國的音樂學院得知,於是寫信給大衛,願意提供全額獎學金,但當大衛告訴彼得之際,彼得不但大動肝火,不僅不讓他去,同時也將申請書放進爐中燒掉了。因為無論如何彼得都不准大衛離開家庭,因為猶太人相當重視家庭的意義,妻子瑞秋也不敢說些甚麼,而兩個姊姊卻常常安慰大衛,但她們畢竟最終也會嫁人。後來姐姐分別嫁到墨爾本與以色列,這也更增加大衛有被人拋棄的感覺。所幸有一名老婦人很欣賞大衛,常常讓他到她家中的老鋼琴練習。

  終於,英國的音樂學院也以全額獎學金提供給大衛時,大衛終於反抗父親到了英國,彼得警告若因此出門,以後這個家就不再接納他。

  在帕克斯教授的教導下,另一名賽西爾教授也非常賞識,在表演時特別選艾伯特音樂廳演奏。大衛選擇演奏賽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教授猶豫,但畢竟以前他自己也挑戰過,演奏過程中,大衛使盡全力獲得滿堂彩,但卻也因此陷入精神失常。在醫院痊癒後,一名希薇亞介紹他在酒店中演奏而希薇亞的朋友占星術高手吉莉安反而接納大衛的求婚。

  於是大衛在愛的薰染下,慢慢精神能夠統一,大衛也由此向世人證明他的鋼琴天分。

◎ 劇情分析

  自古以來音樂始終與人類共存而並提,甚至傳說中神的境界也都與音樂有著連結,佛教的彌陀經也敘述了那個世界處處是音樂,因為微風吹動樹梢會出合雅音,結合樓閣的鈴鐺,就成就了一首像交響樂般壯闊怡人的音樂。

  既然音樂與人類關係如此密切,而世人也流傳許多音樂家傳奇的故事,那為何也會有許多音樂家最終在精神上產生了錯亂?甚至從而進入不可救贖的黯淡世界。

  音樂神童莫扎特的生平也是一種奇蹟。傳說中他四歲會寫協奏曲、七歲會寫交響樂、十一歲會寫歌劇。但他的生命卻也像過度燃燒的火燭一般,在三十多歲就去世。這也使得音樂與人類之間又多了一層神秘的關係,難不成音樂有著神秘的元素是人類不能逾越的界線?

  有關鋼琴家的電影其實不少,而這部「鋼琴家」是一部傳記文學。根據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的真實事件完成的劇情長片。

  大衛.赫夫考有極高的天賦。而他的父親彼得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發掘了他,但卻不是送去請民師教導,而是由彼得一手調教。

  或許是猶太人對家庭觀念的執著,彼得對兒子的教導也連結了家庭的傳統與榮譽。但彼得並非一名出色的鋼琴師,大衛在比賽能夠亮麗演出,其實是來自他的天分,這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缺失,彼得當然還是堅持己見,不願將大衛讓別的老師來指導。

  這一點必須從彼得的內在心思去探索。也許成為一名真正的鋼琴師是彼得曾經有過的願望,但他的天賦不夠,或者是無法得到高人指點,以至於年齡漸長而喪失了時機,於是他只能將自己所未完成的心願轉移到兒子大衛身上,所以當大衛在琴鍵上的表現出色之際,彼得當然也能從內心得到滿足與自在。甚至他可能也會幻覺大衛的演出,其實也是他的呈現。而這樣的心態變成一種共同體,當大衛表示他也能演奏拉赫碼尼諾夫的第3號鋼琴協奏曲,彼得的心靈自然也會放大,鼓勵他演奏,從不考慮大衛在心靈中是否能承載這種難度極高的演奏曲及是否會造成大衛心靈的衝擊。

  彼得的想法其實是病態的,當美國的音樂學院願意提供全額獎學金時,他卻反而以不能離開家庭的理由拒絕了,同時也將入學通知放入火爐燒掉。

  大衛在這段期間慢慢成長為一名青年,也認識了澳洲的女性作家凱薩琳。這段過程電影中呈現得較為輕描淡寫,或許故意輕忽這段大衛與女性之間的因緣,其實凱薩琳是大他許多歲數的女人,但凱薩琳提供了鋼琴供大衛練習,同時也提供了金錢。其中電影故意忽略的就是兩人的親密關係。

  或許是受了凱薩琳的影響,當第二次倫敦皇家音樂學院願意提供他全額獎學金時,父親依然是拒絕,但在凱薩琳的資助下,大衛第一次反抗了父親,彼得憤怒地斷絕與大衛的一切關係。所幸凱薩琳的資助,大衛才能前往倫敦。

  大衛到了音樂學院才正式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雖然小時候比賽時獲得一名評審班.羅森的指導,但在父親刻意阻撓下,大衛其實都不曾獲得專業的啟發,如今天才在真正專業人士的眼中,立刻綻放燦爛光明。

  但大衛自己也疏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從小在家庭中受到的壓抑,這些情懷猶如鉛塊一直留置在自己內心深處,這也導致大衛精神已受到無比的創傷而不自覺。他在學校的演奏會中表示要彈奏拉赫碼尼諾夫的第3號鋼琴協奏曲,他的教授雖然訝異,但這位教授在年輕時也曾挑戰過這首一般鋼琴師避之惟恐不及的考驗,大衛第一次成功地在演奏會中成功地完奏,贏得滿堂彩,但這卻也引動壓抑在心中的抑悶傾洩而出,大衛因此跌倒在鋼琴邊,同時也陷入精神的疾病中。

  要和諧地彈奏鋼琴,其實是要運用第七識的明確作主,再與意識結合為一,並啟動第五識的觸覺,簡單地說,彈奏時也是生命在本際中結合十八界才能完整表現。但在過度賣力之間,似乎腦神經的意根出現了傷害而導致連結中斷,故才會成為精神病患者。

  大衛當時接受了電痙攣法的治療,這是屬於神經內科相當複雜的治療方式,但大衛就必須長期住在精神病院內治療,直到稍有起色才回到澳洲。

  父親依然固執拒絕大衛回家,而大衛在瘋癲中偶然進入到一家餐廳,認識了希薇亞,希薇亞又介紹她的好友吉莉安,吉莉安是一名星座占卜師,或許她有過人的能力得以認知真正的大衛。

  當時大衛的兩個姊妹都已嫁人,吉莉安自然成為大衛所依靠的地方,也因為在吉莉安細心的照料下,大衛慢慢步上正軌,同時也逐漸地在演奏大廳開始為大眾演奏,大衛也因為這段緣分而與吉莉安結婚。

  其實所幸彼得當時拒絕大衛回家,要不大衛可能又會回復過去的情境。父子倆始終沒有來往,一直到父親死後,大衛與吉莉安才一起去墓園憑弔父親。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抓狂演訓班(The Big Hit)

導演:艾曼紐.寇克(Emmanael Courcol)
主演:凱德.莫拉得(Kad Merad)
   瑪莉娜.漢斯(Marina Hands)
法國 / 2020  / 105分 / 輔導級
禮讚:歐洲電影獎最佳喜劇
   2020 坎城影展
   2020多倫多影展
   2020蘇黎世影展
誰能入選這堂課,背後暗藏囚犯間的權力鬥爭?學員過去各自做錯什麼,現在想彌補 ...


◎ 劇情簡介
 
  一直在劇場演戲的艾提言,除了與演員的妻子克羅岱爾離婚外,他始終無法展現自己。於是他就到監獄內,經典獄長向法官取得同意後,艾提言便到獄中為一些自願演出的囚犯訓練並演出。
 
  這些囚犯有派屈克、喬丹、納比爾、穆沙特拉歐雷,還有後來逼退納比爾自己取而代之的山謬,甚至原本負責打掃的波伊可也自告奮勇,在第一次演出時,自己披著毛毯在燈暗結束前偷偷上台飄過後面的道具兩棵樹之間。
 
  艾提言向老朋友史蒂芬表示他要帶囚犯們到他的紅十字山劇場演出,史蒂芬有些懷疑,但經不起艾提言哀求又恐嚇,只好答應了。
 
  艾提言決定演出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果陀」當作演出的劇本。因為這個劇本是以「等待」為主題,艾提言認為沒有更好的人選懂得「等待」這個主題,因為囚犯們每天都在等待家人探視、等待日子快點過去、等待出獄的日子。
 
  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但艾提言以澳洲原住民的舞蹈訓練他們的肢體。但在六個月後正式演出前,還是有演員怯場,因為山謬的妻子並未帶他的七歲兒子來看他演出,原本要由艾提言替代,但最終還是山謬自己出場演出,而原本不識字的喬丹雖免強用強記的方式將對白一口氣講出,反而製造了更多的戲劇效果。
 
  其實艾提言並不開心,因為他的女兒邦妮寧可去看她的表演,卻沒有來看他當導演的作品,邦妮也埋怨父親太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甚至艾提言也沒問她的碩士考試成績如何?
 
  在第一次演出成功後,史蒂芬又分別接到其他三個劇場的邀約。在典獄長艾莉安的協助下都一一實現了,雖然這些演員不斷地加戲,也增加演出的人員,但都能贏得觀眾的掌聲。
 
  終於獲得國家劇院奧德蘭劇場的演出,而這回不但法官與司法部長會來觀賞,但這群演員卻突然全部失蹤,只有伊波可昏倒在沙發上。這下艾提言要如何上到舞台去向觀眾解釋呢?

◎ 劇情分析

  上個世紀九0年代,原本在新竹有個計劃,就是請導演到中途之家為這些犯過錯的青少年執導一齣舞台劇。筆者更加碼要先帶他們到台北觀賞實驗劇的演出。因為要實踐一種理論:「讓他們先給別人掌聲,然後享受演出後別人給他的掌聲。」可惜在開始之際,就有修女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誰能保證這些犯過錯的青少年不會藉機會逃跑?於是這個計劃就夭折了。
 
  後來不知是誰又提倡每座監獄各自成立劇團,並由各一名導演負責。當時筆者被分配到花蓮監獄,當時花蓮監獄的典獄長還打電話給我相互討論,並承諾我可以睡在典獄長的宿舍。但沒多久就傳來這項計畫中止了。
 
  幾年前就有另一齣電影「凱撒必須死」描述獄中的受刑人在獄中演出凱撒的故事,而後來這些演員在出獄後,有成為編劇、也有人成了小說作者。這是對這種行動最為正面看法的。
 
  「抓」片是根據一九八六年瑞典哥特堡真實的事件,而導演又相當有創意地演出諾貝爾文學獎貝克特的名著「等待果陀」。然後再由相同的主題「等待」來貫穿整齣戲的呈現。由此也就產生了許多金句,從而提昇了這齣戲的形式與厚度。
 
  聽說貝克特知道有這部電影之後,就說了一句名言:「這是我的劇本所能遇見最美的故事。」
 
  貝克特以「等待果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等待果陀」根本不像傳統一般,而是在兩幕劇中,由兩名像乞丐一般在舞台上作一些無聊的事,譬如脫掉鞋子聞臭腳的氣味、或者用襪子丟對方、再講一些髒話。然後有時也會停下來正經地問:果陀到底來不來?另一名會回答:他說要來,那就等一下,他一定會來的。然後兩人又放肆地說著髒話。整齣劇其實可以讓演員極盡地發揮,因為貝克特以這種重覆無意義的事,來呼應人生其實過得很無聊,但每個人生活雖然找不出甚麼意義,但卻在心中都有一個「希望」,貝克特的意旨是人都有一個希望,但事實上這個希望不見得能完整實踐。但人卻不會被希望幻滅而感到徹底失望。為了繼續生活下去,每個人會在希望幻滅之後,再度興起另一個新的希望。
 
  為了呈現等待果陀的意旨,劇本中有在等一幕後面光禿禿的樹幹上增加兩片葉子,簡單地說,在後現代主義的議題中,貝克特獨自呈現了後現代主義中的元素—人生其實是很荒謬的。
 
  在排練中,很多演員也會加上一些創意,不但是一種另類創意,也讓犯罪的人有一種可以認知新生命的啟發,原本枯燥的生活人生觀,因為戲劇的薰染,從而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新方向。
 
  典獄長原本是律師,但最終在典獄長這個工作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詮釋。男主角也是,他婚姻失敗,雖然只有演戲的熱情,但人到中年,所有經歷過的事似乎讓他找不到生命的真相,於是他有想把握住在監獄中當導演的機會,嚴格來說,他也是一位失敗的父親,女兒剛好要考碩士,但他卻無法表達對女兒的情感。
 
  然而一名導演不就是要在舞臺上,為所有的腳色注入該有的情感,也因為有這份機緣,也因為在舞台上空前的成功,讓艾提言重新詮釋了舞台與生命。如果那些演員不要逃走,最後一場能夠在國家劇院演出,這是艾提言終身最大的心願。
 
   突然失去了演員,艾提言不得上台去解釋,於是「等待果陀」就由艾提言一個人作了最不尋常的表現,而這也可以解釋是艾提言以演員的角度在國家劇院作了最完整的演出與表現,從而獲得了所有觀眾的共鳴。
 
  甚麼景況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或者說他的希望成真,也正是他等待的果陀終於如約到達。完成心願就是一種結束嗎?這是一種挑戰「荒謬主義」的極端作品,也是荒謬主義的另類詮釋。
 
   劇中有許多極為接近文學底蘊的台詞,實在值得觀眾花一些心思來探索。雖然原著已經作了最完整的詮釋,但電影卻在解構「等待果陀」之後,再重新建構了另一種等待。等待不見得是一種完全的虛妄與空白。在等待這個過程中就又許多值得我們重新思索的理由。
 
  其實典獄長艾莉安與艾提言是相當契合的,艾提言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在監獄執行一齣舞台劇,艾莉安幫忙的成分是相當重的。兩個人又都是失婚的男女,再加上因為處理戲劇的互動,導演其實有刻意要去營造兩個人的後續,但卻不願在電影加以呈現,而這種保留是真正的生命,在困頓中若有一名知己冒著工作失去的風險,還是契而不捨地付出,這便是人性中高尚地表現。
 
  艾莉安在最後國家劇院的演出,是與艾提言的女兒邦妮一起觀賞演出,但最終是艾提言的獨腳戲。這是很高明的創意,也讓觀眾在「等待」中,適當地作了另類詮釋,而艾提言獨自地呈現,其實是扮演了「演員」的功能,而這一場的表演,勝過他之前汲汲營營當演員的所有作品。艾提言提到貝克特的作品的等待,他認為沒有更好的人選能夠去詮釋「等待」,除了那些犯人演員之外,艾提言不也是在「等待」?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

導演:英格瑪.柏格曼(Ernst Ingmar Borgman)
主演:馬傑–布里特.尼瓦森(Maj-Britt Nilsson)
   博格.馬斯騰(Birger Malmsten)
瑞典 / 1950 / 95分 / 普遍級
生命的本質是喜悅,是一種簡單地開懷而笑的感受,不論是與自己獨處,或是與親友歡聚,你永遠都值得擁有更多喜悅的時刻,並且吸引更多讓你的靈魂感到雀躍的經驗靠近, ...

◎ 劇情簡介
 
  斯迪格與瑪塔都是小提琴手,也在同一天向樂團報到。兩人的感情遂越來越近。
 
  斯迪格一直有野心想成為樂團的首席。但在一次機會中他的獨奏卻失去了水準,等到第二天報紙上的評論將他說得一文不值,斯迪格的心情遂陷入焦躁與不安。
 
  斯迪格知道樂團中有人對瑪塔的評論不佳,表示只要男方願意應該很快可以與她上床,而甚至瑪塔在過去似乎也有過一段婚姻。
 
  但斯迪格並不在意這些,他毅然決然與瑪塔結婚,甚至瑪塔很快就懷孕了。但斯迪格的情緒相當不穩,甚至在發脾氣時,也會懷疑現在肚中的孩子是不是他的骨肉?
 
  這個時候,斯迪格認識了一名老作家,作家很欣賞斯迪格,而斯迪格也在複雜的情緒中,與老作家年輕的妻子尼莉有染,這一段婚外情一直持續著,在瑪塔懷孕期間,在生下女兒與兒子萊西之後,瑪塔的情緒也開始與斯迪格衝突。
 
  瑪塔因責問丈夫與尼莉的事,甚至因收入不好影響了家計,在激烈爭執中,斯迪格竟瘋狂地揍了瑪塔,瑪塔也曾提及要分手的事,因為他想搬到城市去,這段期間瑪塔始終拒絕與丈夫同床。
 
  老作家桑德比中風了,很多人都認為是他年輕妻子尼莉下了毒,而瑪塔也決定帶小孩離開。但三個月之後,斯迪格又去接他們母子回來。
 
  夫妻倆就這樣在分分合合中渡過,瑪塔始終無法忍受丈夫與其他女人的糾纏,雖然他自己也曾有過一些往事,但忌妒的情緒始終攀滿了他的心思。
 
  斯迪格在經過七年之後,似乎也認知到他的感情世界其實只有屬於瑪塔,終於決定浪子回頭,也決定要將全部感情放置在瑪塔余孩子們身上,他又親自搭車去找到瑪塔,這回瑪塔帶孩子回來時,也順便買了一個取暖的石蠟爐,沒想到石蠟爐卻爆炸,瑪塔重傷死亡,而女兒的臉部也受了傷,送醫急救,斯迪格正在樂團中團練,聽到噩耗急急趕回,但卻再也無法挽回過去的那份與瑪塔的愛,斯迪格也只能在回憶中回想過去種種的喜悅。

◎ 劇情分析

  人生在世,從傳統的角度而言,在男女相互有了感情之後,當然就會結為連理。然後結婚後生兒育女,於是這個家庭就又了傳承,而這樣的過程似乎已經成了傳統。雖然現在男女互動的情形開始有了變化,新的認知是男女可以相互交往,但卻不一定必須要結婚,更令人訝異的是有更多的男女住在一起,也不見得必須生下一代。
 
   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導致人口的出生率成為負成長,這個問題其實在其他國家也都普遍有這樣的現象,甚至把這個議題列為國家必須應對的政策。
 
  其實有結婚或不結婚,這都是人世間眾多難題的重中之重,但不必著墨於表相的人間儀式,本劇就是導演刻意跳脫傳統窠臼,而將故事主軸放在人生的情緒與呼應而出的生命價值觀。
 
  夫妻之間終其一生都不會吵架的,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說夫妻或人際之間都必須面對這些情緒的困擾,其實也並非全然如此。
 
   佛法將我們這個世間稱為「堪忍」,這大意是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雖然令人感嘆的機會很多,但也不盡然全部都是負面的,因為人在世上也會承接更多的喜悅。每個人仔細想想,必然可以發現人生在苦痛之餘,其實還是會有許多的快樂過程,也就是人世間必然是苦痛與快樂的融合體。
 
  人與人之間所以會有許多紛爭,那是人活在世上,每當眼睛睜開時,就開始面對六塵,不斷地檢擇,有檢擇就一定分出善與惡。這兒所說的善與惡並非泛指心中的善惡,而是六塵中的一切,正因為我們會選擇好的;排斥不好的,然後就會在自己的心中種下一些種子,而這也就是人類所說的脾氣與性情。
 
  不管男女,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便不斷地薰染,而形成的習氣種子,就會影響到下一世的長相以及其周遭的環境。斯迪格與瑪塔兩人都是學小提琴,這共同的興趣也許就是前輩子種下的習氣業緣種子,從而導致今生共結連理。
 
   斯迪格在婚後,可能因為瑪塔懷孕而導致外遇,外遇的對象是一名相當固執的老教授,因為極為欣賞斯迪格的才華,遂常帶斯迪格回家,也因為這樣導致斯迪格與教授的年輕妻子尼莉有了婚外情。事實上,斯迪格起先是拒絕的,但當他知道妻子瑪塔過去曾結過婚,甚至也有一些樂團同事在他尚未結婚前,就偷偷告知若他願意瑪塔很快會成為他的獵物。
 
  或許是這些因素在斯迪格的腦海中就形成一股怨氣,最終還是違背婚姻的誓言而與尼莉打得火熱,而也在此時老教授卻因中風而行動不便,這些令人沮喪的情形接踵而至,也使得斯迪格更加理直氣壯,並責問妻子現在懷孕的孩子是否是他的親骨肉?
 
   瑪塔當然是否認的,但夫妻之間若已談論過去的瘡疤,勢必會讓兩人關係陷入低潮,甚至會延伸更難堪的衝突。以現在年輕人的觀點來說,兩人在交往開始之前的事都是屬於對方的隱私,其實對方事無法置喙的。但斯迪格或許是為了掩飾自己錯誤,於是把妻子過去的事一起談論,這當然是相當懦弱的行為,而從此刻起,兩人便時常爭吵,然後暫時分開,而在分開之後,斯迪格卻又去將妻子接回來。
 
   現今的男女互動似乎有少不了這樣的框架。也許這種男女互動是人類中複雜的情緒中的一環。仔細分析便可知道斯迪格為何在兩人分手後又去將妻子追回?其原因是在分離之後才會去體現過去兩人之間種種的好,而這種愉悅的情緒絕對是勝過對方的過錯。
 
   這種在善惡情緒對待中最後的結論應該是絕對是喜悅多於困頓。而這也是這部電影明明是悲劇,為何片名必須以「喜悅」為名?
 
   柏格曼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來處理男女複雜的情緒,人生一遭會遇見的事,實在太多,當然每個人都會將喜悅認為是結婚的真正精神,但不管宗教或世俗看待總是以善的角度來看待,甚至認為這是唯一的答案,而有關「惡」的這些緣由則以遮蓋的方式,儘量不把這些衝突的是由隱藏,因此在教育上都會教導每個人應朝善的角度思考。
 
  其實要真正探索真相,必須將事實攤開,然後以客觀的精神來呈現。而每個人在認真探索之後,便發現原來人類或其他有情出生在這個世間必然有其緣由。為何一對男女會在芸芸眾生中相遇甚至進一步相戀而結婚,在建立一個家庭之後又生一對兒女。
 
  然而最終瑪塔帶著一雙兒女回來團聚之後,竟然因帶回來的石蠟爐爆炸,導致瑪塔死亡,女兒也受了傷。此後,斯迪格心中對妻子的態度,應該全部改觀,也就是他若重新檢視與瑪塔結婚後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那他將會發現過去縱然有許多糾葛,但以持平的態度來觀察,竟然發現兩人在一起的時光大部分都是喜悅的。柏格曼以最後一場的團練,斯迪格在臺上拉著小提琴,卻見到兒子萊西一人坐在第一排的最旁邊的椅子聆聽他的琴音,這正是一種具象的生命態度與傳承,這便是真正的人生。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小說之神(小説の神様) (Our Story)


導演:久保茂昭(Shigeaki Kubo)
主演:佐藤大樹(Taiki Sato)
   橋本環奈(Kanna Hashimoto)
日本 / 2020  / 106分 / 普遍級
故事敘述一位國中時就出道的高中生作家平谷一也,因為受到網友無情的批判,銷量不佳,從此迷失自我,而性格抖S的小余綾詩凪則是同年級的人氣作家……

◎ 劇情簡介
 
  平谷一也是一名高中生,他出版了一本小說「畫作灰燼迎接春天」,雖然成了作家,但在網路上卻也時常出現不認同的負評,這對千谷而言是極大的打擊。因此當他要出版續集時,心情遂受到極大的影響,於是在創作上便有了困頓。

  在同班中的女同學小余綾也是有名的小說家,兩人原本是相互敵視的。有一天出版社竟建議他們兩人合作,由小余綾提供故事結構,然後由千谷一也提筆創作。開始時透過彼此的溝通,彼此還能合作。

  千古一也的父親以前也是小說家,但出版的小說卻不暢銷,使得家境陷入困境,在父親去世後,母親便擔起家計,千谷一也寫小說也是為了幫助家庭的困頓,尤其他的妹妹雛子有心臟病,長期住在醫院內。而雛子相當欣賞小余綾,千谷一也送妹妹一本小說,同時也帶小余綾去醫院看妹妹,雛子請小余綾簽名,而小於綾也豪氣地為雛子簽了名。

  陷入困頓的千谷想起父親之前的小說,他開始懷疑小說中到底賦予我們甚麼東西,是否裡面沒有靈魂?他問母親,但母親說父親的小說曾讓她哭泣,代表小說帶她新的感受,而這份由感受出生的愛,就是千谷一也,這些話使得千谷一也開始有了新的想法。

  小余綾也曾告訴千谷一也,不要忘記小說之神。她的意思當然是小說的創作來自作者心中深處的靈魂,雖然如此,千谷一也漸漸把自己的續集寫完,沒想到卻被出版社退稿,憤怒的千谷將小說原稿撕為兩半,卻被小說社團的社長九之里正樹帶回社團。從正樹的觀點來看,千谷一也的作品始終是佳作,畢竟這是出自人的靈魂所完成的作品。

  在一次考試中小余綾突然昏倒,在送醫之後,千谷一直守在她身邊,小余綾這才說出為何她要與千谷合作一起出一本小說,因為她構思沒問題,但只要開始文字的堆疊,她就陷入一片空茫,因為她也曾受讀者在網路上的霸凌,使她陷入無法提筆的困境。兩人終於找到彼此的難處與共同的困頓,決定一起攜手並進。

◎ 劇情分析

  自古以來,小說就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面貌問世,也在當代對整體的社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在資訊主義來臨之前,臺灣的各種文本深深地影響著整個社會。譬如每一家報紙的副刊,往往是相當受重視的版面。除了小說、散文或新詩的展現之外,更早之前也連載著武俠小說,而且是相當受歡迎的文本呈現。
  
  但電腦網路開始了資訊世代,紙本的經營逐漸蕭條,因為從網路上便能夠閱讀,這使得出版社逐漸改變過去經營的方式,出版小說的紙本印刷便成了近乎絕響。雖然有人預言未來的書本會逐漸萎頓,但這也只是一種推論,像有些人就不擅長在網路上閱讀,而且書本帶給閱讀人另一種更扎實的感動,這也是為何至今書本的出版雖然有些退步,但依然還是有許多人喜歡的原因。
  
  小說的完成,絕對是作者的創作,透過文字的堆疊,把一個結構完整的故事呈現出來,當然各自表達的方式不同,也就產生絕對不同的風格,而小說除了呈現一些事實或虛構的事件之外,更能在遣詞用字之間透發令讀者感動的訊息,最終不能免除的必然是小說的靈魂—主旨意義與創作的見解。
  
  本片片名為「小說之神」,但整體中似乎找不到神的任何訊息。這就猶如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秋刀魚的滋味」在影片中,始終不曾看到任何一條秋刀魚,甚至連其他的魚類也不存在,秋刀魚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當季節來臨,只要站在路口上,就能聞到燒烤秋刀魚的氣味,因此這已經成為日本人的日常,而把秋刀魚的滋味改為生活的概況,應該就能令人一目了然。
  
  小說之神當然不是指小說家膜拜的神,而是出自一名創作者的內在思維、理想或企圖。人類是所有生物能夠寫小說的物種,這也表示,原來小說家的內在心靈,必然有高人一等的思惟空間,而作者必須從他的生命與生活的體現中從而以另一種創意來表現。
  
  思緒是創作者難能可貴的表現,也因此使得小說創作者有了一種嶄新的靈魂與作品相結合,這種思想的創作來自深層的心靈悸動,你不妨將之比喻為「小說之神」。
  
  在當今的資訊世代中,小說家的地位似乎大不如前,過去無法做任何表達的讀者,他們能夠透過溝通平臺,肆無忌憚的表現他的看法。這也就是說,過去高高在上的作者不再是小說結構中的王者或獨裁者,在萬千讀者的謾罵中,反而成了另類的受害者,因此在光鮮亮麗的表相中,很多相當有名氣的作者,心中始終有著許多的陰影。
  
  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中生,雖然在這樣的年齡就出版小說而成名的例子並非沒有,但以高中生的生活歷練,是否真能提昇生命的哲理並引得共鳴?這一點是必須加以討論的。
  
  這部作品的原作者相澤沙呼的同名小說,作者把小說放置的角度是日本當今流行的風潮,也就是大眾所熟知的類偶像劇,屬於日本較流行的校園青春純愛電影,由小說改編為漫畫或電影,一定有固定的族群與擁護者。在臺灣始終認為高中生所談的戀愛太生澀,因此這類題材我們此地的觀眾比較少接觸。
  
  當一名作家要有始終如一的自我覺悟。在法國這種情形並非沒有,但法國人自小就養成一種自我的認知,而且自始自終會以一己之見迎戰其他的論者。這樣的教育有其優點,但也有缺點。優點是培養獨立的見解與認知;缺點是養成孤僻與自大。所以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過之與不及始終有其缺點,這也是我們要建立的觀念。
  
  但若因而退却,這反而扼殺了一名將來的天才。某種角度來說,若是天才,必定不會被埋沒,因為他的見解一定是出人意表,也就是你很難找到可以反擊的缺點。
  
  在臺灣過去有許多小說的甄選,很多被認為極有天賦的作者在日後的歲月中卻無法建立成為小說家的風格,甚至有些作者在日後便成了斷線風箏,始終沒有在小說的區塊見到其蹤影。
  
  這其中有一項很大的因素是出在出版社,臺灣的出版社大都在出版之後沒有再版,但真正的沒有再版嗎?這應該是屬於良知的問題,間接地影響到創作的心靈,難道不該為此負一點責任嗎?
  
  很多第一次出版的作者常因為出版了一本書,日後的流程便不太計較。而真正要去探索這件事的真相,卻必須要有確切的證據,有趣的是,有的書在一版之後,經過幾十年,卻依然能在博客來買到書,這就是相當有趣的事,但基本上一般作者都是不太願意計較的。
  
  小說之神若真正要探討,不妨說是小說家不斷地向前的精神與動力。已經出版的書屬於過去、要面對未來的是此刻,重要的是自己此刻是否已經聚集了創作未來的動能,若把這些能量儲存起來,並稱之為自己的小說之神,也許會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吧!
  
  「小說之神」的過程太過平順,倒是千谷一也的父親也是一名小說家,若能多加著墨,或許就更能充實本劇當中的內容,但若純是青春劇,倒也值得一觀。

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Pawo Choyning Dorji)
主演:西拉布‧多吉(Sherab Dorji)
   佩姆‧扎姆(Pem Zam)
不丹 / 2019 / 109分 / 普遍級
禮讚:美國棕櫚泉國際影展 最佳影片大獎/ 觀眾票選獎
      開羅國際影展 最佳影片/ 最佳首部電影 提名
      加爾各答國際影展 最佳國際電影 提名
      倫敦國際影展 觀摩影片
      溫哥華國際影展 觀摩影片
      美國克利夫蘭國際影展 觀摩影片
      中國電影金雞獎 觀眾票選獎
      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國際影片 提名
《不丹的教室》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有著寬廣的胸懷——提醒人們電影具有跨越國際邊界交流普遍真理的能力...

◎  劇情簡介
 
   烏金是不丹的一名老師。他受教育部的栽培,畢業後最少要在學校教五年,才能再選擇他自己喜歡的工作。烏金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到澳洲去展開他的演唱生涯,但他還欠一年才能滿五年,遂由教育部送去一座位在高山上的小學教書。
 
   這所魯納納國小位於五千公尺以上的偏遠地區,他從首都廷布搭車前往,下車後早就有一名叫米臣的年青人來接他,同時開始走山路。沿途中一共大約走了一個星期,烏金認為自己被綁架了,雖然高山上的學校冬天無法上課,但烏金總有被騙的感覺。
 
  終於到達村落前的隘口,同行的米臣用酒敬了天地,也在石頭堆上放上一塊石頭,但烏金卻不相信這一套,他拒絕在上面放石頭,而在村落前不遠,全村的人共五十六人,全部列隊來歡迎。
 
  這使得烏金有些受寵若驚,但一見到當地根本沒有電力、也沒有現代廁所,而住的地方更是簡陋不已,烏金有些洩氣,第二天是被學生班長佩珠叫醒的,因為八點半就開始上課,但烏金卻還在睡覺。
 
  匆匆趕到教室的烏金發現全校只有八個學生,而且沒有黑板、烏金只好叫大家自我介紹一番,然後立刻下課,他用牛糞當粉筆寫在牆壁上,然後又把字擦掉,於是他向米臣建議,由他們自行用手工做了一個黑板,也準備了一些白炭,這勉強可讓學生在黑板寫上自己的名字。
 
  在村子幾乎每個人都會唱歌,烏金很好奇,尤其一名漂亮的女子沙爾頓的歌聲更是迷人,烏金幾乎對沙爾頓有了好感,而沙爾頓也常常從山上送些乳酪來給村長,村長也將乳酪與烏金分享。
 
  村落中也有一名旺達,他幾乎是自暴自棄地天天喝酒然後摔倒在路邊。烏金請村人下山時將信送給他一些好友,好友們遂送上許多的文具與書寫工具。之前學生沒有紙,烏金將自己窗戶上的紙撕下分給學生書寫。很快學期就要結束了,烏金依約定下山要去澳洲,但此時他才知道村中流行的歌竟是村長的創作。烏金去澳洲唱英文歌,但卻無人在意,結果他唱了村中的那首歌,反而引發了共鳴,烏金最終會不會回到山上教書呢?
 
◎  劇情分析


  在台灣對不丹這國家而言,實在太陌生了,更何況是這個國家的電影。印象中的不丹是個對佛教相當推崇的國家。在一九六0年自由主義抬頭之後,全世界的年輕人一股腦地掉入了自由漩渦之中,更甚者以吸毒來放縱自己。到七0年代,才逐漸思考人必須要有清淨內在心靈的想法,於是很多嬉皮紛紛到不丹、尼泊爾或印度追尋心靈的真諦,而這也導致八0年代「雅痞」這個世代的來臨,甚至也對世界產生極大的影響。
 
  巴沃邱寧多傑是不丹一名職業攝影師,也懂得編劇與導演,而此片的製片賴梵耘,其實是台灣的劇作家賴聲川的女兒,因此巴沃可以算是台灣女婿,而這部影片能一開始就得獎連連,這當然與不丹這個國家難得的地理風光有關。
 
   拍攝地點在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度,是一般人車很難到達的所在。住在這兒的人生活極為簡樸,電影中有多次出現的吃飯場景,一碗飯配一點食材,然後不用筷子,用手抓食物來吃。你可以說他們相當落伍,但也能說它們遵循古禮與傳統。
 
   改變現況也許是一種進步的象徵,但維持傳統卻能夠不破壞環境,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事嗎?如果你現在要去不丹旅遊,該國是全面禁菸也不用塑膠袋的。而且信用卡也毫無能施展其功能的所在,因為國內一律以現金交易,這是相當有趣的。
 
   在不丹的交通工具,雖然在首都廷布也有汽車對外的交通。但大都是以公車為主,其他便多是以雙腳走路,以這個位於高山的小學魯納納來說,全村共五十六人,每個人都為這部電影盡了心意,全部入鏡擔任村人的腳色,而學校內的八名學生也自然成了劇中重要的元素,尤其演班長的佩珠,更是活潑的令人讚嘆。
 
   烏金的這名腳色原本就是不丹的一名歌手,他原本就計畫到澳洲去實現他當歌手的願望。但在導演的邀請下,留下來先拍了這部電影。有趣的是,導演本來要物色一名女主角,最後這名烏金內舉不避親,讓自己的女友來試鏡,結果雀屏中選,飾演沙爾頓這個腳色。
 
   坦白說,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男主角在山中小村中最少要有個男女的互動,但表現得還是相當含蓄。最後烏金要離開村子去澳洲時,兩人一段依依不捨的互動,也許這是一種風情的表現,但多少也為烏金會不會再回到山上的小學繼續教書的一些關鍵。
 
  以全部是素人臉孔來看,這部電影的表現是在水準之上的,也許故事有些老套,但優美的情境風光,倒是彌補了影片的一些不足。
 
   劇本中的村人是尊天敬地的,他們每每在飲酒或其他飲料時,總會先撒幾點在地上,這是一種供養與分享,更帶著更多的感激。因為人存在天地之間,始終以為是一種自然不過的事,但若以因果論而言,接納現況本來就是一種高尚與難得的心情。而身處的這個世界也許是虛幻的,但這也是一種智慧的因緣,而不丹人能夠以尊敬的心情去感激天地,這種清操是令人感嘆的。
 
   樂天知命是不丹人的天性,至少在影片中的每個腳色始終都是這樣呈現,雖然也安排了一名叫旺達的酒鬼,但除了一個鏡頭之後便沒有後續。這是在劇本上欠缺思量的缺憾。
 
   不丹的其他地方其實也有許多莊嚴的佛寺。譬如被列為世界五大佛寺的普那卡宗寺,建築在一座山的中間,幾乎與整座山相融在一起,是一處值得一遊的地方。而另外一座祈楚寺,那是梁朝偉與劉嘉玲結婚的所在。這應驗了一句話,有錢或有名的人就是任性。但也讓人困惑,到底是佛寺因名人結婚而有名?還是因為佛寺有名而吸引這些人去結婚?
 
  烏金必須到山上小學服務,那是因為師範學校畢業後必須要教學五年以上以為回饋,而這最後一年烏金其實只需半年就結束了,因為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在進入冬季時就無法正常生活,因此只有在夏天之際上課一學期。這當然也使得劇情很快可以連貫,不必再加入一些寒假的情節。然而烏金要離開時,全村的人其實都是不捨的,因為也許這個學校還是會派其他老師前來,但能在上學期間,讓村人的生活深深感動烏金的,倒是不多。
 
  相信以前來過其他的老師,但這些老師也許也只是混時間而已,因為若是真實與學校有真正連結與感動,為何學校內竟然連一塊黑板也沒有?連一隻粉筆也沒有?而烏金則不然,他可以撕下窗櫺上的紙讓學生來寫字,也發動住在城市的友人送上了簿子與書寫的工具。
 
  烏金也開始教導他們要如何刷牙、也送上一顆籃球,這都是心意的呈現,但也間接地呈現了不丹山上生活的落後,也許你會想問,如果山上那麼困頓,為何不搬到別處?也許這就是傳統的思惟已經根深蒂固。生於斯、長於斯。一切都是如此的現成。這其實是另一個層次的佛學的呈現,一種極緻的表現,並非只有口唸彌陀就自認是佛教徒的人所能知道的。

預告 請按我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南方人(The Southerner)

導演:尚‧雷諾瓦(JeanRenoir)
主演:聖‧扎迦利‧斯柯特(Sam Zachary Sott)  
   貝蒂‧菲爾德(Betty Field)
美國 / 1945 / 92分 / 普遍級
禮讚: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原創樂譜和聲音提名
故事述說在美國南方,莊稼漢特克·薩姆認為莊稼漢理所當然的在種地…

◎ 劇情簡介
 
  在美國的南方盛產棉花,但採收時都由地主聘僱當地的散工。塔克家族因無土地,遂全部受僱於地主胡斯頓。
 
  在採收的大太陽下,叔叔彼得塔克不幸中暑而亡;臨終前交代姪子薩姆一定要自己租地種棉花,如此才能出人頭地。薩姆遂向地主胡斯頓提出河邊一塊荒蕪之地,並以租約的方式達成協議。
 
  薩姆帶著老奶奶與妻子諾娜,以及兒子喬迪、女兒柏妮前往河邊荒地,到達時,只見一口荒廢的井以及破舊不堪的房子。但這並不影響薩姆與諾娜的決。心
 
  為了飲水,薩姆去找鄰居迪沃斯,商借共用他的水井,但迪沃斯以及其姪子芬利似乎對薩姆一家到來不表示歡迎,雖然薩姆也帶了一條剛從合理抓到的大魚為見面禮,但迪沃斯的女兒貝基卻對薩姆斯表達了友善,但卻遭父親的斥責。
 
  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下,薩姆開始了以馬匹耕田,並開始撒種。但在冬天時他要補食的獵物全部避寒去了,薩姆以煙燻法,逼出了一隻狐狸,在他養的狗協助下,終於逮到狐狸,於是全家在晚餐中享受了一頓肉的美食,但因久未吃蔬菜,兒子得了春季皮膚病。
 
  醫生交代要小孩多喝牛奶與蔬菜,但這都是他們缺乏的,好友提姆特別送來兩頭乳牛,這解決了牛奶的缺乏,但蔬菜卻必須自己栽種。但等到快收成時,芬利卻故意放豬進入他們菜園,將蔬菜踐踏一番。
 
  薩姆找迪沃斯算帳,兩人遂打成一片,離去前貝基提一桶牛奶要給薩姆,卻被父親阻擋撒在地上。
 
  薩姆去河邊釣魚,竟抓到一隻娃娃魚,迪沃斯本來拿槍要殺薩姆,在發現薩姆釣到娃娃魚後,反而主動來幫忙。原來迪沃斯是擔心抓不到娃娃魚,於是迪沃斯以菜園的蔬菜與井水交換娃娃魚。
 
  小鎮的商店老闆哈米愛上了一名中年婦女,於是兩人舉行結婚典禮,提姆也帶來一瓶三美元的酒,與薩姆暢飲。兩人都喝到醉倒,當夜一場暴雨毀了即將收成的棉花田,於是打了退堂鼓預備與提姆去城市工作,但見到奶奶與諾娜重新再來,薩姆受到感動,於是又留了下來,繼續種植棉花田。
 
◎ 劇情分析

  南方人意指美國南方的土地,因氣候適合種植棉花,故需要更多的人手,因此日後才會有從非洲被抓到南方,但也造成日後的南北戰爭。最後由林肯領導的北軍勝利,也廢棄了黑奴制度。
 
  本片拍攝於一九四五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美國雖然因為珍珠港事件而對日宣戰,但在美國本土內是依然不受戰爭影響的。
 
  導演雷諾凡是法國人,是因為逃避大戰的侵擾,故暫時避居在美國。但這段流亡期間,他並沒有荒廢電影的創作,一共拍攝了四部影片,而根據早期一些影評人的評價,在美國的創作中,拍得最成功的就是「南方人」。
 
   現在的棉花田應用在衣服或其他的布料已經很少了,故純棉的衣服價格相當高,因為石油化工的發達,改變了許多材料的混紡,但棉花依然還是有其市場,但現今的採集棉花都是機器操作,這也節省了許多的成本。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依然還是靠人工來採集棉花,南方人的故事便糾集在這個時段。
 
   縱然全家投入幫忙採收棉花的工作,其實還是入不敷出,因為若無屬於自己的土地能夠當家作主,始終無法超越原本困頓的生活,甚至賠上生命亦大有人在。薩姆‧塔克的叔叔彼得便是在烈日下採棉花而昏倒,在臨終前彼得交代薩姆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棉花田,這樣才能脫離目前的窘境。
 
  薩姆聽進去了,他雖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但知道老闆胡斯頓在河邊的一塊土地是荒廢的,因此提出向老闆承租的請求,其實從無到有,能讓土地開始收成,這是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換句話說,雖然沒有收成,但依然要繳租金。若遇上風災鉅變導致沒有收成,這依然還是要繳租金。
 
  因此薩姆這個決定是相當冒險的,所幸夫妻兩都還年青,有絕對的動力去完成這個願望。但老年人就不一樣了,奶奶年歲已高,她需要的是安穩的生活,因此去到河邊的空曠地,老奶奶看到只有一間破舊的房子,她堅持不下車,直到下大雨,又見眾人在破屋內喝熱咖啡,於是老奶奶也只能跟隨眾人行動。
 
   薩姆除了妻子諾娜之外,還有兒子喬迪、女兒柏妮、再加上老奶奶一共五口人,在甚麼都缺乏的狀況下她也必須想辦法。第一天他抓了一條大魚當作去見鄰居迪沃斯的禮物,迪沃斯有個姪子芬利與女兒貝基。但對於薩姆的到訪,他其實是不太歡迎的。
 
  薩姆希望能自己鑿井之前,可以先借用迪沃斯的那口井水,但迪沃斯要他取河水來食用,而薩姆表示因有孩子的關係,怕他們喝河水會致病,總之迪沃斯似乎在堤防甚麼,語氣中似乎相當敵意。倒是迪沃斯的女兒貝基是心地善良的女子,時常偷偷送薩姆一些必需品,但若被父親發現也會被制止。
 
  房子經過整修,已經不會漏水了,全家靠著捕魚似乎樂在其中。但到了冬天之後,打獵的獵物便冬眠去了,薩姆無法再獲得糧食,只好用煙燻的方法,把狐狸從洞中逼出來,這一餐是許久未曾嚐到的肉味,全家在餐桌上祈禱感恩上帝的施予。
 
   在當地有個小鎮,鎮上的商店老闆哈米,他是一個樂天的人,在結識一名婦人後,兩人逐漸進入感情的世界,而薩姆也認識一名好友提姆,提姆在一家工廠上班,他一天可賺七美元,所以也希望薩姆別再種棉花,跟他一起去工廠上班,這比看天吃飯要來得實際。但薩姆既然已經堅定意志,他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但奶奶的經驗豐富,他認為小孩只吃肉,沒有奶品與蔬菜,這很容易得到一種春季皮膚病。喬迪果然應驗而得病。
 
  不得已薩姆再度求助迪沃斯,但迪沃斯不但不給牛奶,就連蔬菜園也不讓他摘取,薩姆無奈,回程時,貝基送他用提鍋裝著的牛奶,但被迪沃斯發現,他憤怒地將牛奶打翻在地上。
 
   所幸提姆知道朋友的困境,用運獸車載了兩頭乳牛來給他,這雖然解決了牛奶的問題,但蔬菜依然沒有著落,因此夫妻倆便開始開闢菜園,很快地蔬菜都快到收長的時候,沒想到芬利卻趕著他們的豬群,進入菜園踩踏,這行為惹火了薩姆。他一個人去興師問罪,迪沃斯與芬利均被薩姆撂倒。
 
  薩姆無奈,只好去河邊捕魚,沒想到竟然捕到一條巨大的娃娃魚,原本持槍欲來復仇的迪沃斯,很訝異薩姆竟能捕獲他一直抓不到的娃娃魚,遂表明願意幫忙拉繩索,終於將娃娃魚捕上岸,因為薩姆主動將娃娃魚送給迪沃斯,於是迪沃斯也大方地准許薩姆家可以使用井水,甚至把蔬菜園也提供他們使用。
 
  哈米要結婚了,大家前往祝賀,薩姆與提姆因多喝幾杯遂醉倒了,沒想到當夜大雨卻把即將收成的棉花田毀了,薩姆灰心了,他決定要與提姆去工廠工作,但回到家後,發現妻子與奶奶反而意志堅定地收拾,她們預備重新開始,相信終有一天一定能夠收成翻身,薩姆也受感染,也加入復健工作。

時間守護者(The Time Guardians)

導演:艾利克西.泰爾諾夫(Alexey Telnov)
主演:瑪莉娜.卡薩柯娃(Marina Kazakova)
   帕維爾.楚比娜(Pavel Trubiner)
俄羅斯 / 2020 / 99分 / 普遍級
俄羅斯重金打造奇幻史詩冒險鉅作。傳說只要前往黑暗城市,讓鐘塔內靜止的時鐘重新轉動,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會消失,一切都能恢復正常。    

◎ 劇情簡介
 
  庫夏是一名年約十歲的孤兒、一名職業是作家的安德烈與太太歐雅一起收養了庫夏。但庫夏在學校總感覺學校的老師或校長甚至是同學,每個人都是用嘲弄的目光去看著她,這使得庫夏變得不喜歡上學。

  安德烈把自己的小說故事告訴庫夏,謂這個世界有一座死城,裡面住滿了吸血鬼,而城樓上有一座鐘塔,而安德烈把一把鑰匙交給庫夏,表示只要按照時間去為鐘樓上發條,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

  安德烈接到一位名叫伊瑞娜的女子來電,他決定要去見她,但此舉卻使得妻子歐雅感到懷疑。但卻也無可奈何自己開車去接送庫夏,不幸卻在半路上太專注於一個招牌,使她閃了神,結果雙雙昏迷被送到醫院。

  安德烈不知情依然赴了伊瑞娜的約,伊瑞娜其實是黑暗城市的主宰,她不斷地誘惑安德烈,所幸安德烈不為所動,但回來卻找不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庫夏。

  進入昏迷中的庫夏遇見了一名酒鬼帕拉蒙躲在她房間,庫夏不知帕拉蒙究竟是不是好人,但帕拉蒙卻引導她打破窗戶,從高空跳下,並爬上小船逃走。後面的英格麗女王也就是伊瑞娜,派吸血鬼隨後追踪。

  帕拉蒙原來是一名精靈,她被派來保護庫夏,希望能找到死城並上樓閣為時鐘上發條,因為這個大時鐘在十二點正時就停止,世界也從此陷入了黑暗的死寂。但鑰匙原本掛在庫夏的頸上,半路上被帕拉蒙扯下暫時據為己有。這使得庫夏對帕拉蒙半信半疑。

  帕拉蒙再回去與吸血鬼賭博,並以詐術贏了賭局,同時也贏回過去輸掉的摩托車。帕拉蒙用機車載庫夏直衝死城,但後面追兵一直追趕。終於躲過種種障礙,爬上了城牆,但此時死國女王英格麗率吸血鬼趕至,雙方一陣纏鬥時,帕拉蒙將鑰匙丟給庫夏,而帕拉蒙與英格麗雙雙跌入河中。

  庫夏最終到達鐘樓,她有些惶恐地用鑰匙出入時間,並上了發條,於是死亡之國消失,這個世界又開始活動起來。庫夏也從病床上醒來,床邊的母親歐雅與父親安德烈緊緊抱住她,庫夏也決定自己一定要擔任一名盡責的時間守護者。

◎    劇情分析

  「時間守護者」是一部充滿想像力的奇幻文學作品。在過去是比較少有所謂的奇幻文學,尤其是俄羅斯這個國家,但在英國女作家的「哈利波特」席捲全球之後,很多作家尤其電影公司便更樂於投資拍攝這類的題材。

  事實上臺灣也有金車基金會,每年都會以小說甄選的方式,甄選奇幻文學,但因比賽規則是以長篇小說為基本,字數大約十萬字,這難免會使得伊些想要嘗試的作者不敢冒進參加,畢竟花了相當的心神完成的小說,若不但沒有得獎也沒有其他出路,這難免對一名原本熱衷奇幻文學的作者喪失了信心,從而也影響日後的創作熱情。

  要推廣奇幻文學不妨先從短篇小說開始著手,若是內容相當精彩,那再由短篇文章擴充為長篇,像哈利波特甚至能夠採取近乎連續劇的方式,一再吸引無數的讀者。而且其主角與劇中人物早已深植人心,因此不必加以推廣,自然能夠成為經典。

  其實這部奇幻電影「時間守護者」是以重金打造,企圖能以華麗與各種的幻想或夢境,企圖呈現讓現實與文學之間的連結,從而展現人類的經驗特質—「選擇」。其主題意識是相當正確而令人期待的。

  人每天醒來,目光觸目所及,便會產生很多的選擇,詳細分析不難發現,人的選擇是與個性有相當的關係;或者可以說是自己的個性影響了選擇。這個問題有時會牽扯到一些宗教的議題,因此我們便不予以討論,何況要討論這樣的宗教議題,也非三言兩語就能結束。

  庫夏是一名孤兒,在她之前的孤兒院生涯中,她感受到許多權威的號令,使得自己逐漸地將心靈藏在陰暗之處,學校的體制、使得庫夏的心靈慢慢地將四周的人歸納為一個可怕的死亡之國,這是庫夏的心靈世界。

  碰巧的是收養她的父母,父親安德烈是一名小說家,而母親歐雅是一名藝術家,父母天生的藝術家風格,給予了庫夏有想更多想像的空間。正好前面所說的,父親安德烈正在寫一本構思中的小說,安德烈會將一些書中的設定告訴庫夏,無形中這些元素便也在庫夏心中自行滋長。

  故事開始以刻意模糊的方式,讓觀眾分不清楚究竟是安德烈的小說構思影響了庫夏?或者是庫夏的心靈思維影響了安德烈。但雙方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認知,每個人其實都是時間的守護者,而各自擁有的一把鑰匙必須每天盡責地為城堡上的大鐘上發條,若沒有上緊發條,城堡的時鐘便會在半夜十二點之際停頓,而這將使得整個世界都會陷入一片死寂。然後由一名英格麗的女人當女王,繼續統治著這個世界,包括吸血鬼以及所有人類。

  而這名像女巫一樣可怕的女王英格麗,其實就是由庫夏幻想學校女老師伊瑞娜幻變而出。在現實生活中伊瑞娜幾乎天天打電話給安德烈,說庫夏在學校每天與同學吵架,這明明是同學嘲弄庫夏是一名孤兒,雙方才會起衝突。

  安德烈不得已到學校與伊瑞娜見面討論,但在庫夏眼中她會認為這名令人厭惡的女老師事實上是要勾搭安德烈,在這個環節上是可以再分成安德烈的另類幻想,因為相當主觀與權威的伊瑞娜幾乎有讓人無法抗拒的一種魅力,因此就連帶他也影響了歐雅對安德烈的起疑,懷疑兩人過去是否曾經有過交往。

  導演也將這些人性的懷疑具象化了,果然安德烈被伊瑞娜帶去她所居住的地方,這使得安德烈相當困惑,或者說他自己也陷入內心的掙扎與混亂中。因此當伊瑞娜拿出一張兩人過去的合照,安德烈更加困惑了。

  其實這些類似淺意識的思維常常在每個人心中起了一些迷團,在選擇之中會考驗著人性的本質,但人又是如此容易受到誘惑,難免便落在矛盾中掙扎。

  其實安德烈並不曾與伊瑞娜有過任何的糾葛。他是真的出門去會見一名導演,希望能將他的小說拍成電影,因此去接庫夏的任務便落在歐雅身上,而歐雅心中一直有著對丈夫行為的迷惑,雖然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但當心中開始有了懷疑之後,這股疑團就一直在他心中打結,所以在開車回程中見到一個招牌廣告,這使她喪失了開車應該有的警戒,因此便發生了車禍,於是歐雅與庫夏便陷入昏迷而送至醫院。

  在昏迷的世界中,庫夏與精靈帕拉蒙認識了,而透過帕拉蒙的相助,庫夏得以一關闖過一關,她的思緒全都被安德烈的小說情節所黏著,她身處在一個死國之中,背後追逐而來的是英格麗所領導的吸血鬼兵團,而庫夏的任務是必須登上城堡,將父親交給她的鑰匙為古老的時鐘上發條,經過種種的難關,以及帕拉蒙與英格麗的同歸於盡,庫夏終於上了閣樓,也為停在午夜十二點的大鐘上了發條,於是這個世界又恢復了往昔的燦爛與光明,時間也開始運轉。

  庫夏從昏迷中醒過來,她看見安德烈與歐雅一直焦慮地守護在病床邊,庫夏立時感到人生原來處處充滿了光明與燦爛。而安德烈的小說也開始出版,並被拍成一部電影。庫夏對於人間便沒有過去黯淡的想法了。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夢想裁縫師(Tailor)

導演:桑妮亞.莉莎.肯特曼(Sonia Liza Kenterman)
主演:達米特里斯.伊梅洛斯(Dimitris Imellos)
   泰蜜拉.克莉埃娃(Tamilla Koulieva)
希臘 / 2021 / 101分 / 普遍級
禮讚:2021義大利貝加莫影展 最佳導演獎
   2021塞薩洛尼基國際影展青年評審團獎
   2021塞薩洛尼基國際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50歲仍然可以遇見初戀,甚至真愛,歲數從來就不是問題,外顯的 ...  

◎  劇情簡介
 
  尼可從父親接過手工縫製的西服店,不覺已經五十歲了,記得他在十四歲時,父親替他做了一套西服之後,他也開始了他的西服工作。因為工作的關係,他每天都穿了三件式的手工西服,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西服在任何一家服飾店都能買到,甚至也有專屬的品牌,這使得尼可的裁縫店生意愈來愈清淡。
  
  父親告訴尼可過去許多名人來做過西服,藉此鼓勵他。尼可雖然無奈,但他始終以一顆善良的心與隔壁的小孩玩著一些遊戲。有一天他突想靈機一動,將許多器材組成一輛三輪車,到市場去展示他的手工西服,但訂做西服的人雖少,卻有一名婦人問他能不能為她女兒做一套新娘禮服,原本尚在猶豫的尼可最後答應,雖然他從未嘗試過,但可以挑戰。
  
  隔壁的歐嘉是一名有天賦的裁縫師,她主動來幫忙,並以女人的角度來注目這件作品,這使得第一名客戶哈莉那的女兒西西相當滿意,這更提起尼可的信心。尤其歐嘉的女兒凱特琳娜善於觀察與推銷,這使得尼可的生意應接不暇。但此舉卻引起在住院的父親不滿,父親始終認為西服店有自己的尊嚴。但尼可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女洋裝也是針線完成的。
  
  歐嘉的老公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最近他的同夥要退出,丈夫預備買下他的股份,於是他日夜必須開著計程車,而這也使得尼可與歐嘉相聚的時間更長了。
  
  尼可幾乎不曾交過女朋友,歐嘉不但指導了許多女人的特質,這使得他在女裝或婚紗中的創作有了更突出的成績,尼可甚至用一張地毯放在路旁,使得女人可以現場試穿,但尼可與歐嘉的感情,卻不知不覺滋生,而在很自然的狀況下發生了關係。
  
  但這件事卻被凱特琳娜發現,於是她不再搭理父親,父親一問之下才知道原委。父親憤怒地將他的西服店砸爛,尼可當然也知道自己的犯錯,只好再度重整旗鼓,開始用一輛流動的廂型車開始他的流浪裁縫車的服務,這應該也是另類的轉型。最重要的是,他縫製的女洋裝與婚紗,最後獲得父親一句「巧奪天工」的讚譽。

◎    劇情分析
  
  在上個世紀六、七○年代之前,男士的西裝是相當講究的,不僅要到西服店去訂製,由裁縫師傅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一套西服,而且還要加一件背心。而更講究的還會在左胸的小口袋中放置一條裝飾用的手帕(口袋巾)。這也就是說,當時的男士出門,絕對不會發生「撞衫」的尷尬情形。在那個年代的高中生,也都喜歡到中華商場或後火車站找西服店訂做學生褲,甚至訂做學校的制服,因為總覺得學校團購的衣服有些老氣,唯有依自己的想法所訂作的校服才是最特殊的,當然這些服裝有時也難逃學校教官的處罰。
  
  坦白說、這些行為的孩子其實是相當有創意的與獨立思考的潛力,只是當時的社會氛圍實在不容許學生這種行為,而嚴厲的行為也扼殺了很多年輕人的創意。
  
  其實在六○年代開始的新自由主義思考,因為世界發生了幾件大事,如甘迺迪總統被暗殺、金恩博士因倡議黑人平權運動、加上披頭四崛起、越戰對人類思考的影響,於是年輕人揚棄了過去的保守勢力,盡情地狂歡。
  
  但在七○年代時也使年輕人有了新的思考,因為永無止盡的狂歡也無法真正地讓自己的靈魂獲得安頓、於是紛紛往東方尋求心靈的慰藉,例如不丹與尼泊爾。這也影響了八○年代被稱為「雅痞思想」的產生。所謂雅痞就是人要懂得如何賺錢、也必須兼具心靈的安頓;同時也要懂得休閒生活。於是開始有了一些休閒服出現,如企鵝牌與鱷魚牌各種休閒服的出現;也同時造作了耐吉與愛迪達的慢跑球鞋至今歷久不衰。由此更增添了SONY的隨身聽,這是當時最流行的服飾。
  
  男士的西服在這些年代是相當萎頓的,後來加入品牌的質感,於是便有了休閒式的西服,而這也打破過去穿衣必須成套的認知,而在這些改變中,很多西服的手工師傅便紛紛改行。因為到了服裝店,就有各種上衣與褲子的尺寸可選。於是由此開始宣告老式西服店正式告終。
  
  其實在古代會做西服的裁縫師是一項手藝,與剃頭師都是正式的工作。在汐止圓寂的慈航法師,在福建時正是一名裁縫師。最後出家鑽研唯識法相宗,最後以全身舍利供奉在汐止的慈航寺。
  尼可的情形正好處在這個巨烈變動的社會中,或許是父親從小對他的影響,他也堅持一名裁縫師的尊嚴、每天標準的三件式西服、因為這是裁縫師對客戶的尊重。有人每天穿戴令人驚嘆,那並不是這個人太過虛華,而是表達他對這個世界與對其他人的尊重。
  
  傳統並非一無可取,但卻必須和時代與日俱進,在不違背自己原則與價值的狀況下,稍作改變,這應該也不是一件壞事。
  
  尼可若不是生意陷入困頓,他絕對不會思考改進,三輪車是一個起步,加上鄰居歐嘉的提供屬於女人的思維,尼可才慢慢算是體現了整體的人生。因為長期的相處,再加上丈夫專注在自己的計程車事業,尼可不僅學會了女性洋裝甚至新娘禮服的呈現,在在都顯示他是一名細心而善良的人。
  
  然而對於感情他卻從來不曾有過任何的經驗,甚至說平常與他互動的竟是隔壁的小男孩。或許說尼可的感情世界依然處在「孩童期」。這是一種環境使然,也是父親的影響,更是大時代對他的拘束。
  
  尼可的父親對於過去有許多將軍或許多名流,曾在他的巧手之下,穿著他創作的西服活躍在高層社會的名人交流的宴會中,當一名裁縫師真的是與有榮焉。
  
  其實服裝是有生命的,因為當穿的人有任何的動作表現,服裝不僅是與此人生命有了結合,其實也是西服輔助了那人的另類呈現。

  有人曾經評論全世界的軍服最能顯示軍人的特質與帥氣的國家,竟然是二次大戰的納粹軍服。在討論這件事時不應存在任何的意識形態,根據事實來說明,那是希特勒其實也是一名藝術家,他也親自參與了軍服的設計。這一點是很少人願意承認的。
這也是為何德國開始要攻擊另一個國家時,先遣官一定會先記錄下這個國家不管是政府單位或私人收藏,都一定會先造冊登記。
  
  英國人的紳士是最講究西服的,不僅作工精巧,質料更是純英國毛料,這在七○年代的電影中,觀眾都能從中去體現的。
  
  如今進入了廿一世紀的資訊甚至AI時代,西服也在八、九○年代起了極大的改變。新的服飾材料其實大部分來自石油的副產品,混搭也變成一種常態,除非你必須在一個正式的場合出現,否則三件式的西服反而會讓人感覺更多的不安。  
  
  本片是一名女導演的處女作,他對尼可與歐嘉感情的處理實在令人嘆服,因為如此自然地發生,卻換來店面的被毀,但也促使尼可開始從不動便成另一種工作的動態,不必再去談論或沉迷,因為歐嘉似乎也從中找到屬於她自己的生命方向。未來會是甚麼情境,沒有人可以預測,但卻可以夢想,畢竟夢想就是一種動力。

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模犯生(ฉลาดเกมส์โกง) (Bad Genius)

 
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Nattawut Poon Piriya)
主演:查農.桑提納同庫(Chanon Santinatornkul)
   茱蒂蒙.瓊查容蘇因(Chutimon Chuengcharoensukying)
泰國 / 2017 / 130分 / 保護級
是2017年泰國懸疑片,以2014年的「SAT亞洲考場舞弊案」改編而成...

◎ 劇情簡介
 
  小琳的成績相當出眾。父親帕維也是一名教師,遂將小琳轉學到曼谷的塔威科亞高中。因為其數學的天賦感動了校長,遂免除她學費,但其父還是不能免俗地贊助學校廿萬泰銖。
 
  小琳認識了葛瑞絲與她的男友阿派,阿派的父母相當富有,對阿派有很高的期待,因為在葛瑞絲的拜託下,小琳的一次幫助葛瑞絲作弊成功,導致葛瑞絲與阿派的成績相當進步,卻不知道這是阿派付錢給小琳(琳拉達尼特)的結果。
 
  小琳因不悅父親奉獻廿萬給學校,遂在阿派的遊說下,召集了更多的人參與作弊的行列,而其中的阿東因趕不上作弊的方式,曾向另一名資優生阿班求救,但阿班不但拒絕,也將班上作弊的情形向校長密告。
 
  小琳以彈鋼琴的方式,在桌上敲打音階,最後一個音階即是答案,縱然學校分成兩組來考試,但小琳還是從容不迫地應對,也使得眾人都得以考試過關。
 
  然而學校校長從側面知悉小琳作弊的事實,最終取消她優惠的學費,但這也觸怒了阿派,他叫一些黑道人物將阿班揍得半死,然後將他丟棄在垃圾場中。
 
  為了能通過STIC的考試才能到美國波斯頓申請大學,這一回阿派要小琳再度幫忙,而小琳則發現她一個人不足以應付,遂提出阿班也參與的計畫。原本阿班不願意,但他因挨打錯過保送新加坡大學的考試,於是幾經考量,阿班也加入了行列,但卻因阿派露出口風,才知道是阿派叫人將他丟棄在垃圾場。
 
  在小琳安撫下阿班畢竟需要錢來應付未來,遂提高價碼,眾人無奈也只能順從阿班的要求。於是小琳與阿班搭飛機到雪梨,兩人作完考卷再死背下來,並用預先藏在廁所的手機將答案傳回泰國。
 
  但阿班不斷進入廁所並待了很久,遂先行被試場人士發現,而小琳雖逃過一劫,但最後都將答案傳給泰國的阿派眾人。但阿班的犯行使他更進一步想擴大這種作弊方式,預計有千萬元收入,但小琳卻拒絕,阿班威脅要將秘密公開,但小琳反而向警方自首。

◎ 劇情簡介
 
  二○一四年曾爆發「SAT亞洲考場舞弊案」,泰國導演塔納吾.彭皮里亞遂將之改編為電影劇本,並親自執導演出,由於情節緊湊,深具推理與冒險的情境,甚得年輕影迷的青睞,不但票房亮麗,在亞洲影展中也捧回最佳電影大獎,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也獲得「亞洲新星獎」的獎項。
 
  每個人求學過程中,都有一些自己喜歡的科目;也有不喜歡的課程,譬如有人一到數學課便焦慮不已,明明就已經很認真聽講,但始終如隔靴搔癢,一到考試,望著那些題目,眼前盡是飛舞的數字,但又是如此凌亂不堪,成績不理想當然可以預期。
 
  但有些人只要在課堂上聽課,回家也不必複習,但考試時卻是一派輕鬆自如,而且總是成績名列前矛。這種狀況其實牽扯到過去世養成的慣性累積為今世的習氣種子。
 
  再舉一例,兩個相差一歲的姊妹去學游泳,姐姐很輕易地學會了,而妹妹則有懼水症,一次的課程完畢,她的泳帽從未濕過。因為她似乎對於水有極度地恐懼,這當然不是遺傳,若是遺傳,那應該姐姐也會恐懼入水,甚至其父母也應該很排斥入水。但事實又非如此,因此只有一個緣由,而這個緣因則只能依佛學所云,是由她自己往世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譬如是前世溺水而亡,在上一世的最後記憶中對水的排斥與驚惶,導致將這份過去的記憶與印象轉化為習氣種子而執藏在過去無始以來無生無滅的第八識真實心之中,而當她轉向輪迴也同時有了今生全新的六識意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再由於根塵相觸的結果也產生了意識。
 
  但這一世的六識都是全新的,也沒有過去世的記憶,但第七識的末那識與本心的阿賴耶識卻都是直通上一世,尤其第八識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能執藏,也就是把過去的善惡種子全部執持與收藏,直到緣熟之後便會有業緣的報應。而生前的恐懼會轉化為下一輩子中的習氣,再擴大而言,也會成就一個人的個性與脾氣。
 
  數理之學也是一種科學的屬性,再舉莫札特為例,他四歲能寫室內奏鳴曲、六歲能寫交響樂、八至九歲能寫歌劇。我們只能將他列為天才,而他有可能是從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來投胎,而習氣則在他這一世中以最短促地生命為這個世界有任務地留下一些美好的篇章,在任務結束後以三十多歲的年齡離世。
 
  以圍棋為例,普通人似乎也只能有一步算一步。但一些職業高手,他們在棋盤之前,在下第一手之後,其實就已經可以預測後著的落子,這種腦中的算計,難道是他的腦袋較大?才有如此過人之處,其實也是將數學再往上提昇,事實上也間接呈現人類無窮的潛力。
 
  影片中的小琳就是一名資優生,她不僅精通數學,對於其他科目也都有她過人的見地。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卻因受不了金錢的誘惑,遂走向集體舞弊的事件。另一名阿班成績也不錯,在拒絕阿東的作弊要求下,阿班代表了正義的一方,甚至向學校檢舉,這使得小琳差點遭到退學,同時她也喪失了保送新加坡大學的全額補助。
 
  這使得阿派請黑道修理阿班,也使得阿班重傷之後留置在垃圾場,同時也喪失了新加坡大學的保送計畫,也在這種心境的錯置與反向的思維,眾人在善惡對比中的心靈判斷便起了逆轉,於是在一切取得利益均衡中,阿班與小琳一起合作,到達澳洲展開她們龐大的作弊大作戰。
 
  故事的尾端,小琳逐漸醒悟,用這些天賦來作弊與人性的價值觀是如此的背離,於是她毅然決然要退出這些不法的行為。
 
   反而是原本持善良本質的阿班,因在澳洲被捕而獨自承攬罪行,雖然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卻喪失了一切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他的心靈起了極大的轉變,從善轉向惡的心行實在令人吃驚訝異。原來人性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他甚至要以更大的計畫,在一次考試中便能獲得將近一千萬泰銖的收入。
 
  然而在片頭的小琳心態卻已經透過試煉而改頭換面,她的拒絕讓阿班以揭發為由而恐嚇,他告訴小琳一切決定權在她,而小琳也接受了他的訊息,而她的決定是向當局自首,於是所有的弊案便和盤托出,也許小琳也喪失了她上大學的前途,但他父親也是一名教師,他的教育宗旨在於誠實,而小琳最終的抉擇其實也有父親的支持。
 
  天下的有情眾生本性平等。因為無論是任何人,乃至高貴如佛與低賤的三惡道,都本具有一個清淨無染的真實心,但之所以你無法成佛,是因為你在累世中不斷地造了惡業,以至如來藏中執藏太多的惡業種子,從而導致今生的因緣,出生為人已是難能可貴,因為只有人才有機緣聽聞佛法,有些惡緣極重之人便生邊地,所謂邊地即是落後的邊疆,一生一世與佛法無緣,也就白白浪費了這一生的人生因緣。
 
  這部電影以真實的案例為緣,改編之後提供了一些因果循環,而最後善良的本質戰勝了邪惡這。是一種教育,也能讓人從邪惡中轉向善良,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迄今為止此片成為泰國有始以來最賣座的電影,其實是有相當重要的原因的。
 

夏日插曲(Sommarlek)1951*

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瑪伊‧希里特.尼爾松(Maj-Britt Nilsson)
   比耶.馬爾姆斯滕(Birger Malmsten)
瑞典 / 1951 / 96分 / 普遍級
瑪麗是一位年輕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夏日的某天,在叔叔家,她遇見了亨裏克...

◎ 劇情簡介
 
  瑪莉是瑞典的芭蕾舞學校畢業,然後一直在職業舞團中擔任要角。在即將面臨退休之前,突然接到一直在追求她的記者尼伊斯特萊姆送來的包裹。她打開一看,竟是她在學生時期就交往的男友亨利克以前所寫的日記。
 
  於是瑪莉陷入了沉思與回憶,腳步也情不自禁走向碼頭,搭了渡輪回到了她父母留在島上的老家,同時也憶起那年的夏天放假時,認識了住在另一座島上的亨利克。
 
   那個夏天兩個人認識不久,便時常一起外出划船,採草莓。同時瑪莉也把亨利克介紹給自己的叔叔。叔叔埃爾蘭德送給瑪莉一條手鐲,而且也常常在言語上對她挑逗,並有意無意地透露以前他常和瑪莉的母親一起跳舞。
 
  瑪莉拒絕了叔叔的邀約,因為她心中只有亨利克。但嬸嬸卻天天酗酒,顯然是對丈夫的輕薄態度不滿,因此只能以酗酒來表示她的不滿。
 
  瑪莉與亨利克一起到父母留下的小屋,在這兒她們渡過了整個夏季,甚至也談論到兩人結婚的問題。瑪莉雖然沒有答應,但其實心中已經有了默許。
 
   這一日快到兩人分手的時刻,因為暑假結束,亨利克要回大學念書,瑪莉也要回舞團,但突然貓頭鷹的叫聲卻使得瑪莉驚恐萬分。亨利克安慰她,並到岸邊表演跳水給瑪莉看,但沒想到亨利克的頭碰到礁石,雖然勉強上岸,但送到醫院之後不久,亨利克便離開人世了。
 
  瑪莉陷入了情緒不穩定的狀況,雖然沒有再交男友,但卻也接受叔叔的邀約,兩人一起外出渡假,同時她也與劇團的舞蹈老師有了感情的糾葛。總之這十幾年的時間,她猶如沒有靈魂的人。
 
  瑪莉遇上追求她的記者萊姆,但卻不敢接受他的真愛,她認為一切都很無常,而她的叔叔卻將亨利克以前的日記交給萊姆,其意當然是要來姆了解瑪莉的過去,希望她能因為瑪莉的複雜生活而打退堂鼓。
 
  但萊姆堅定自己的想法,也當場斥責舞蹈教師的輕薄,這使得瑪莉很感動,她也慢慢從悲愴中重新去看待未來的自己,只要認真活在當下,幸福就在眼前綻放,於是在最後一場演出後,她接受了萊姆的真情。

◎  劇情分析
 
  瑞典國寶級的導演英格瑪.柏格曼是電影圈知名的導演。但其實他也花費很多的心力,放置在舞台劇的呈現上。「夏日插曲」所敘述的故事,正是芭蕾舞團的舞者演員的生命焦點。
 
  瑪莉的父母早逝,但卻難掩她燦爛的青春火花。正因為過去有許多的愛情或情慾的綻放,但多少也都是在年少之時的任性與放縱。
 
  這部影片是一九五一年的作品,柏格曼以極端的寫實主義貫穿全局。但依當時的社會氛圍,很多近乎亂倫的事,柏格曼還是採用暗場交代。當然這樣也更能凸顯瑪莉與亨利克之間的情愫。
 
  尚未從學校畢業時,瑪莉與教舞蹈的老師有了複雜的關係,她甚至向亨利克坦言,她的初吻就是獻給了舞團的老師。
 
   這種情節在現今的臺灣社會也是不容許的。瑞典的社會風氣縱然比較開放,但柏格曼似乎也不敢太過放肆,因此只在最後舞蹈老師感嘆自己已經有了年紀,他卻能依然很自然地吻了瑪莉。這當然使得正在追求瑪莉的記者尼伊斯特萊姆有了抱怨的言詞。
 
  瑪莉另一個暗場的感情之路便是她的叔叔埃爾蘭德。因為當瑪莉與亨利克交往時,埃爾還是不斷地送她禮物,瑪莉似乎也會暫時迷惑在這種虛榮的心情中,從對白而言,瑪莉也情不自禁地表示,如果可能叔叔也是她想嫁的對象。
 
   嬸嬸對自己的丈夫是十分了解的。甚至過去丈夫與瑪莉的母親似乎也常幽會跳舞,但為人之妻都無能力阻止,於是她只能每天喝酒,這種意向的指引,在五○年代的電影表現中,是常用的手法。
 
  果然在亨利克死亡,而瑪莉陷入孤寂與傷痛之中,瑪莉便跟叔叔到外地旅行,雖然沒有明確地指出旅程中究竟發生何事,但觀眾應該很輕易可以察知與感受瑪莉與叔叔有可能發生的事。
 
  真正讓瑪莉的心情獲得安頓與感受最深刻的愛情應該只有亨利克。兩人都在大學唸書,而且亨利克也住在附近的小島上,其父雖然沒有與他住在一起,但每個月都有固定的金額資助亨利克。因此當兩個人在渡輪上相識之時便立刻陷入熱戀之中。對照於過去因環境的元素而引發的那些激情,顯然亨利克帶給瑪莉是與她相當的青春與激盪,正巧也是在夏日的暑假,於是在暑假的這一段感情,便深深撞擊了瑪莉的心靈。
 
  亨利克被瑪莉帶到只有她知道的小島,因為那兒有許多野生的草莓。((柏格曼幾部有名的影片就有一部「野草莓」)。這正是瑪莉交心的表示,同時瑪莉也帶他去她父母留下的小島小屋,而這兒便成了夏日中兩人如膠似漆的溫情所在。
 
  遺憾的是,在暑假即將結束前,亨利克為了表現讓瑪莉難忘的情境,遂豪不猶豫地表現跳水的英姿,但沒想到頭部竟撞到石頭而受了重傷。
 
  亨利克並無法渡過真正的危機。當他命喪醫院後,瑪莉便從此陷入困頓之中,從此便將自己的心靈封閉,而這段期間直到她快到舞團退休年齡之前,她應該是無法再提起任何的感情互動。因此對於年紀比她輕的記者萊姆的追求是比較不放在心上的。
 
   瑪莉的叔叔利用萊姆拿亨利克以前所寫的日記本轉交給瑪莉,這種出發點應該也是有其目的,也許叔叔在瑪莉不再搭理他,卻也不希望萊姆能夠追求得上瑪莉。故利用過去亨利克的日記,雖然使得瑪莉想起年輕時那段夏天的戀情,但其實真正的目的,或許也是希望萊姆知曉瑪莉在過去也曾經有過亨利克這段戀情。
 
  瑪莉想起了過往甜蜜的情境,除了陷入回憶的快樂時光之外,似乎也真正開始領受生命的過程與真諦。從而也開始正視當下的意義。
 
  於是瑪莉開始檢視她對萊姆之間的對待,而萊姆對她的真誠也逐漸取得瑪莉的正視與認可。雖然結局利用一場芭蕾舞劇的成功謝幕來形容瑪莉與萊姆最後的結局,這使得萊姆的戲份顯得薄弱,但也因為這樣,也才能提出那年夏天的青春燦爛。
 
   也許瑪莉在退休後與萊姆結婚是令人圓滿的結局。但卻也間接呈現了世間的無常與幻化。生命無法永遠呈現最完美的狀態。沒有礁石豈有美麗的浪花?西方的哲學觀始終會用試煉兩字來形容人生所遭遇的挫折。而這種不同的現象,應該在人生過程中要視為一種必然。
 
  在通過因為試煉之後的領納自然就能體現人生中必須靠各人去努力破解的,也是在這樣的情境中,便能更進一步地邁向成熟之路;也逐漸能領納生命中有時會讓人費解的哲學問題。
 
  人生之路是始終跌跌撞撞的,不管出身在甚麼樣的家庭,每個人其實都會很公平地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考驗,能夠通過考驗的,才能真正體現生命真正的價值。柏格曼在影片中充分地利用他對舞台的熟悉,也適當地將芭蕾舞的質感呈現,這是相當難能 可貴的。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下一站,托斯卡尼(Made In Italy)

導演:詹姆士.達西(James D’Arcy)
主演:連恩.尼遜(Liam Neeson)
   琳賽.鄧肯(Lindsay Duncan)
義大利 / 2020 / 93分 / 普遍級
禮讚:繼《酷寒殺手》之後,連恩尼遜、麥可李察遜父子檔再度攜手演出!
   年度最暖心!感動超越《托斯卡尼艷陽下》、《享受吧!一個人的
   旅行》!捕捉義大利鄉間絕美風光,盡享托斯卡尼充滿人情味的風土民情
一位畫家,帶著他關係疏遠的兒子,兩人從倫敦返回義大利,想出售已故妻子多年前一起生活過的房子。 不過這棟房子年久失修 ...

◎ 劇情簡介
 
  傑克與露絲是夫妻,而傑克經營的畫廊是露絲父母的財產,兩人已經到快離婚的階段。露絲表明,其父母預備將畫廊出售。為了自己的工作,傑克答應去義大利賣掉母親遺留給他的古厝,再回來買下畫廊。
 
  傑克的父親羅比佛斯特原本是一名知名畫家,但在幾年前卻消失在畫壇。羅比知道兒子回來要賣古厝,遂帶他回去老家,沒想到古厝多年不曾整理,房屋仲介凱特路易斯表示必須將房子整理完善才有買家上門。
 
  於是傑克認真整理,但還是得請專家將重要的設施修整才能做細部的裝飾。傑克在小鎮內結識了一名餐廳女老闆娜塔莉亞。她曾與馬茲奧結婚,但在生了女兒安娜後,馬茲奧就有了外遇,兩人遂離婚而女兒歸馬茲奧撫養。
 
  其實古厝是羅比的妻子帕齊尼所擁有,在傑克七歲時,其妻死於車禍,於是羅比帶傑克回英國,看到他成人之後羅比又回到義大利。古厝內有一面牆是羅比畫的作品,很多人看不出那面牆的詮釋,但羅比不准任何人將畫毀去,因為那面牆其實是在妻子死後,羅比以悲傷的心情來詮釋的畫作。
 
  傑克與娜塔莉亞愈走愈近,也逐漸發展出濃郁的情意,傑克有一次摘花欲向她告白,卻發現娜塔莉亞與前夫馬茲奧帶女兒安娜和樂融融,於是他黯然而回。
 
  一對看似暴發戶的男女一眼就看上這間古厝,立刻要下訂金時表示那幅畫的牆壁會打掉重蓋,卻被羅比當場拒絕。仲介凱特似乎也不認可這對暴發戶的想法。
 
  傑克與羅比的衝突似乎尚有心結未解,最後羅比說出內心的隱情。在傑克七歲時,原本是羅比要去接兒子放學,但他一直沉迷在自己的畫作當中,這才使得妻子獨自開車去接小孩,但卻因此發生車禍,導致妻子的死亡。這使得羅比陷入無比的自責,從此他不再繪畫,不肯原諒自己,導致自己從畫壇中消失。
 
  羅比將自己在倫敦的房子賣掉,希望能助兒子買回畫廊。但沒想到傑克回倫敦不是將錢交給妻子露絲,而是拿給她一份離婚同意書。因傑克接受娜塔莉亞的女兒安娜,兩人也重新檢視彼此之間真正的愛。
 
◎ 劇情分析
 
  托斯卡尼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塊區域、是文藝復興的重鎮。不僅陽光充足、風景秀麗、更是許多電影喜歡取景的地方。因此一談起托斯卡尼,許多人就將之與男女的愛情連接在一起。
 
  但縱然美如仙境,在現實中的男女還是跟普羅天下的男女一樣、他們必須去承擔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外在的大自然只是人生必然的背景、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難題必須去面對、而當許多人匯聚在一起,那也表示有必然的難題會產生新的問題,而這正是人生的試煉。
 
  羅比是英國人,而他在妻子車禍死亡後,將兒子麥克留在英國,獨自在托斯卡尼的小鎮沉醉在隨時會發生的一夜情。同時他死去的太太帕齊尼遺留的一幢農莊,他並不願意住在其中,因為他當年過度沉迷在繪畫中,誤了去接兒子下課的時間,導致妻子車禍死亡。這個事件變成羅比心中不願去面對的痛。
 
  兒子傑克在英國也娶了露絲為妻,傑克以露絲父母的一幢房子當作畫廊,經營得還算成功。但他對露絲的感情卻日漸枯萎。傑克心中當然明白,但他一直不敢簽離婚協議書,縱然沒有感情,但若失去露絲,那表示他的事業將告一個段落。一直到露絲打出底牌,父母的房子要賣了,傑克這才肯直接去面對問題的核心。
 
  傑克其實已經對露絲沒有情感,他始終維繫的是他的事業,但當事業受到挑戰時,傑克這才肯踏實地去面對問題,於是他到義大利托斯尼卡的小鎮找到羅比,要求賣掉留下的農莊,因為他有一半的繼承權。
 
  問題是這個農莊因羅比的逃避,一直沒有整理,就算有房屋仲介,但是房子最怕的是管線的問題,其實在仲介建議之後,果然請來許多專業的修護者,在房子完工前,傑克認識了開餐廳的娜塔莉亞。而娜塔莉亞的難題在於她與前夫離婚,因為馬茲奧外遇不斷。但法官卻將女兒判給馬茲奧,而娜塔莉亞為了偶爾與女兒安娜相聚,她必須強忍著怒火,繼續留在當地經營餐廳。
 
  傑克與娜塔莉亞的認識是劇情的必然,但兩人也都必須重新去看待彼此的難題。但如果傑克賣農莊的事成真,這代表傑克必須回到英國,那這剛剛開始的激情,豈不是又成泡影?這是傑克與娜塔莉亞都必須去面對的問題。而當父親的羅比豈有不知的道理,他雖然放縱自己,但腦中還是相當清楚。只是過去羅比也始終不敢面對真相。羅比原本在義大利的畫壇有些名氣、但卻在多年前突然退出畫壇。
 
  畫家沉迷在畫作上,應該不是什麼罪過,只是陰錯陽差使得妻子欲接兒子而車禍身亡。這對羅比來講是相當大的打擊,但不管任何的傷痛,一味地逃避絕對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得痛苦變本加厲、甚至最終有可能會因為過度得自責而毀了自己。
 
  羅比畢竟是經歷過世間的大風大浪,他只要冷靜下來當然就能夠去面對心中的難題,從而有了解決的方案。這也是房子修好之後,羅比留下的牆畫不准任何人移動的原因,因為那是他最苦痛的時期發洩的繪畫作品,但紛亂的結構,實在很難成為一幅佳作。更何況畫在牆上將來要如何去成為畫作展覽?
 
  正確地說,這是羅比刻意留下的印記,也就是在藉著這幅畫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買下房子的。因為若將妻子留下的房子賣掉,那豈不是完全割捨了與帕齊尼過去的感情,這是隱藏在羅比心中而說不出口的真相。但兒子的事情他也不能不助他一臂之力,因此他將英國原本的房子賣掉,而將錢交給傑克,以助他買回露絲父母的房子,也能繼續經營他自己的工作畫廊。
 
  傑克帶著錢回英國。露絲卻表示房子是要賣,但卻不願賣給傑克。出乎露絲意料之外,傑克並非要買房子,而是交給露絲一份離婚協議書。
 
  傑克是絕對陷入極大的矛盾與掙扎,當最後決定離開英國而移居托斯卡尼,當然最大的元素是因為娜塔莉亞,而他與娜塔莉亞也都坦誠地將自己的難題提出,讓兩人共同面對與解決。在取得共識之後,傑克接受娜塔莉亞的女兒安娜,於是兩個人的互動便成了順境。
 
  羅比當然也必須重新去面對自己新生的一面,繼續成為一名畫家、而將畫作交給傑克以開畫廊的姿態,取得共生的發展。
 
  本片的故事雖然是有些老套,但羅比與傑克兩人父子的腳色,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真正的父子,這在影壇上是少見的,雖說一開始羅比在接下這個腳色之後,內舉不避親地推介自己的兒子,導演依然是秉公處理,在經過五個小時的試鏡才正式錄用。
 
  義大利是個充滿熱情的國家,在東北方的威尼斯更是世人皆知而認為一生中必遊的城市;而羅馬處處古蹟的情況更是少見;往南走的龐貝古城與最南方的藍洞,都是屬於世界級的古蹟與遊客必遊之處。
 
  臺灣也許缺乏義大利的風景,但其特色也是能吸引世界遊客造訪的。只要電影能呈現這個地方的特色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王者理查(King Richard)

導演:雷納爾多.馬庫斯格林(Reinaldo Marcus Green)
主演: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強.柏恩瑟(Jon Bernthal)
美國 / 2021 / 144分 / 普遍級
禮讚: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提名)
講述網球巨星維納斯和小威廉絲的父親兼教練 ...

◎ 劇情簡介
 
  理查.威廉斯與妻子布蘭蒂原本都是酷愛網球的選手。但其後理查便因腳傷而退賽。但兩人結婚後,分別生了五個女兒譚蒂、辛吉絲、瑟琳娜、維納斯及卡米。
 
  因為家境貧困,但理查與妻子分別工作,甚至夜晚也到山森保全公司上班。他們居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鎮,當地有許多白人三K黨,也有黑人小混混。一名叫路克的小黑人時常來糾纏譚蒂,理查出言制止,竟遭路克糾眾毆打。在第二次衝突中,氣不過的理查原本要用保全的槍去槍殺路克,沒想到正巧路克被其他敵對的小混混槍殺而亡,而這也使得差點犯錯的理查嚇出一身冷汗。
 
  在家中理查是以嚴格著稱,就算下雨天也會逼著瑟琳娜與維納斯練球,這引來對面鄰居貝蒂報警處理。但妻子布蘭蒂上門去警告後便不敢吭聲。
 
  理查先找一名教練來訓練瑟琳娜與維納斯,但教練只看好維納斯,並且替她報名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網球賽,最終打敗強敵而拿到冠軍。沒想到瑟琳娜也替自己報名,但也拿到亞軍。一時之間兩姊妹便成了新聞的焦點人物。而此時也有很多的廠商來談贊助,但都遭理查拒絕。並重新找邁阿密網球俱樂部的瑞克.梅拉。
 
   瑞克很看好兩姊妹,願意接受理查的條件,全家搬入俱樂部,不但有了新住屋,也改善了貧困的生活。終於到了要參加比賽的日子,但理查因怕孩子們在外受了引誘而拒絕。但這回太太歐若欣布蘭蒂也與他翻臉,最終理查才交由女兒自己決定,瑟琳娜與維納斯當然願意。於是開始進入美國有名的橘子杯網球公開賽,並以外卡的身分進入。最終到了冠亞軍戰的前夕,耐吉派人拿來一紙合同希望能以一百萬簽下合約,沒想到理查拒絕了。
 
  瑞克幾乎快瘋了,因為即將賺到手的錢又飛走了。但這回全家支持理查的決定,雖然那是「一夜合同」,因為明天若輸了,那可能就失去那份合同。
 
  冠亞軍戰不出理查所料,女兒一路領先,但對方是有經驗的高手,假藉上廁所而暫停將近十分鐘,沒想到被對方打敗。雖然如此,卻意外獲得更多的共鳴,最後由另一家廠商簽了一千貳百萬的合同。大小威廉斯姊妹從此稱霸世界網壇有十年之久。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有關世界網球球后大小威廉斯姊妹的傳記電影。理察自己與妻子本來就是網球選手,但因自己腳傷無法再打球,遂將希望寄託在五名女兒身上,然後以自己的技巧傳授給子女,最後再請專家鑑定,終於選出了兩名出色的球員,甚至最終稱霸全世界。
 
   網球對臺灣觀眾而言,有機會參予並不太多,以台北市為例,也是在幾年前在內湖一塊學校預定地,因少子化的原因,遂改變為網球中心,其中有一些附屬的商機,倒也使得網球中心逐漸活絡起來。如全聯、健身房、還有一家「女生宿舍」餐廳。
 
  要想在世界的頂尖出人頭地,是必需有長期的計劃心血投入,從這部影片我們能體會一名職業運動家是必須有堅毅的精神,甚至要有過人的毅力。世人似乎只專注在一名冠軍的產生,高舉或親吻獎盃,而這些是結果、過程是很少有人會去追索與探究的。
 
  坦言之,理查對待女兒的訓練方式是相當嚴苛的,這也難怪對面的鄰居時常去向警方密告查理虐待女兒。但從另一方向而言,理查的出身並不富裕,他的社區大多屬於黑人居住的所在,在美國這樣的社區是一般有條件的人避之惟恐不及的。但你想要搬入到高級社區當然必須有一定的條件。這基本上就牽扯到種族問題。
 
  但為何黑人居住的所在問題特別多?影片中理查兩度受到黑人小混混的攻擊,導致理查幾乎失去理性,差點拿槍去反抗,但命運也許早就有了安排,這名小混混竟然在理查要開槍前被另一派的人馬槍殺身亡。而這也使得理查回過神來,慶幸自己並未因一時無法忍辱而鑄成大錯。因為若是理查開槍,那大小威廉斯姊妹的網球命運則必須改寫。
 
  要成就一名有天份的運動員,天份是第一個必備的條件,但世界上就是這樣神奇,所謂的天才,若沒有後天的條件與努力,最終還是會在生命過程中逐漸被埋沒,也許在這世上有許多人深具有打網球的天份,但沒有各種緣分的配合,終其一生,他可能連網球都不能碰觸,更何況日後還能靠網球揚名立萬。
 
  人的一生充滿太多的可能性。而最終自己投入的行業中有時不見得令自己滿意,甚至一直到年紀到了退休時才最終決定改變自己的工作與喜愛。我認識的有一位在美國執業的醫生;以及另一名成功的珠寶商同時也擁有日本劍道八段的實力與頭銜。兩人都不約而同在六十多歲時,毅然決然改行當畫家,而且分別在國父紀念館與城市舞台作畫展的呈現。
 
  也許在小時候他們並沒有判斷自己將來的行業與出路,因為沒有人為他們指引或訂定生命的方向。而人的心中其實有潛藏各種累世的習氣種子。譬如這兩位長輩朋友,在往世中可能從事過與繪畫有關的工作,突然在這一世的末端興起這份的技藝誘導,這也表示他從過去曾經有過這類創作的能量。當種子成熟之際,就必然會開花結果,這是從唯識的角度來詮釋的。
 
  其實再從生命的真實義來說,運動員的成功便是呈現在比賽中拿下第一。但觀其他行業中似乎也有許多的第一,只是並沒有人頒獎給你。想想看,你自己是否也有許多過人之處?而用一種寬柔的心回頭來看這個世界,便很容易找到你與眾不同之處;而別人也有著許多與你不同之處。當這些的觀點用等量齊觀的方式來看待時,你就會發現別人的第一其實也是你的第一。而在同時,世間上原本存在的歧見便完全消彌了,因為你即是宇宙;而宇宙也同樣是你。也就是說世人所謂的第一其實就不具任何的義義了。
 
  這樣的「心」之表現,並非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也正因為這樣的心其實是與世上的觀點背道而馳的。雖然如此,這種人類或有情特有而神聖的思量性或非思量性,是人類最神奇的資產,我們確實擁有祂,但終其一生卻始終不曾接觸祂。明明就與你在每天同時運作,但卻永遠無法察覺。
 
  若你要問我,那我該反問,沒有鏡子你是否知道鼻子在哪兒?如果你說用手去摸它不就知道了?是的,這是正確的答案。但必須真正理知其中的奧秘,那你也將是不枉此生來此一行的人。
 
  大小威廉斯曾經主宰世界網壇多年,但也隨著年齡漸長,加上後輩新人齊出,最終她們還是會失去第一的頭銜。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不過只是呈現世界上本有的現象,這是無法逆轉而回的。如果有所謂的收穫,那就是她們曾經在網壇上風光過。但這也是如瀑流一般,前際、中際與後際不斷地流過,留下的也許是一些回憶,而這一切有時卻也是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這部影片真正的收穫,應該是理查一家人如何從貧民區迎向社會的頂尖、在窮人始終玩不起的網球世界獨領風騷,這不但需要機運,當然也必須要有命運的加持,而他們一家人的親情反而是比較令人動容的詮釋。

馬賽曲(La Marseillaise)(1938)

導演:尚.雷諾(Jean Renoir)
主演:皮埃爾.雷諾阿(Pierre Renoir)
   莉絲.德拉馬爾(Lise Delamare)
法國 / 1938 / 135分 / 普遍級
1938年,在法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 ...


◎ 劇情簡介
 
  一七八九年的法國是路易十六當政,其妻是奧地利人,因貴族與農民之間的衝突愈來愈大,很多人面臨飢餓與貧窮,像布卡里因在貴族西羅土地上用繩索綁石頭,擊中一隻鳩,因而被告上法庭。在接受審判時,有人看不過去偷偷割斷綁他雙手的繩子,布卡里趁機跳窗逃逸。
 
  布卡里在山上遇見一名石匠帕米約以及原來在馬賽港任職的官員阿爾諾,他們都是看不慣當時的不公不義而躲到山上,幸賴一名教會弟兄定時送來一些吃的東西,遂得以自在過日子。
 
  但此時局勢愈來愈動盪,在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時巴黎的巴士底監獄發生暴動,雖然羅切夫科求見路易十六,但國王只顧著他的美食,加上一切情況似乎全由皇后主控,故國王對此警訊也不以為意。
 
  一七九○年十月,另一股反對勢力逐漸崛起,主導者莫桑上台向眾人宣達現況.而在山上的阿爾諾也順勢加入。他們決定要由馬賽徵召五百名義勇軍,直奔巴黎,但在這之前,他們先要奪下聖尼古拉要塞,如此便有後盾前進巴黎。
 
  在各路人馬領下,終於攻勀要塞,並藉此號召五百名義勇軍,帕米契因家中有老母及一名喜歡他的女子,遂舉棋不定。但他母親知道他想參予義勇軍的熱情,遂答應兒子在五百人滿額之前報名,也因此又與阿爾諾眾人在一起。
 
  當時以貴族為首的秩序派與義勇軍的共和派不時起衝突,而一些貴族怕禍事臨身,紛紛躲到邊界的哥布拉斯的旅館,這使得老闆祭出欲長期住宿者要先付費的規定,但貴族們依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此時逐漸流行一首歌,義勇軍們在合唱中倍顯精神,這首歌即是現今的法國國歌馬賽曲。帕米約在與秩序派衝突時救了兩名女子,彼此之間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此同時布拉西比發表了聲明書,指責貴族與國王,這使得皇后相當不悅。義勇軍奮勇的精神也感動了許多國旺護衛,紛紛倒戈而使得義勇軍全面獲得大勝,但可惜帕米約中彈身亡,死在曾被他救過的女子身上。

◎  劇情分析
  
  「馬賽曲」是法國的國歌,歌詞是克洛德.約瑟夫於一七九二年創作,歌曲則是在義大利作曲家喬凡尼.巴蒂斯塔.維奧蒂於一七八四年所創作。當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向奧地利帝國宣戰、同時也引發法國大革命戰爭與第一次反法同盟。一開始馬賽曲被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而後在一七九二年八月十日,來自馬賽的志願軍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這首歌而被稱為「馬賽曲」,而後此曲開始風行全法國。一七九五年七月十四日國民公會宣佈定此曲為國歌。
  
  當然後來在拿破崙帝國時期,馬賽曲失去了國歌的地位,然而拿破崙並沒有禁唱馬賽曲,直到路易十八的波旁復辟時才被禁止。一直到一八三○年的七月革命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白遼士進行管弦樂編曲,並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之後拿破崙三世時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直到一八七九年才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重新定為國歌。此後的一九四六年以及一九五八年通過法國憲法,皆明定馬賽曲為國歌。(以上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法國的大革命最後導致路易十六與其皇后上斷頭台,不僅改變了法國的命運;也為現代歷史寫下可歌可泣的革命榜樣,同時也開始動搖了法國傳統的貴族與農民之間的傳統價值觀。
 
  當民眾開始感受到不公不義的政治壓迫,許多不公平的制裁開始失去民心之後,緊接而來的必然是令人震撼革命行動。「馬賽曲」是以整體的方式來呈現法國大革命的普遍現象,因此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本片與傳統的電影的結構是不同的,因為我們無法在影片中照到所謂的男主角或女主角。倒是以當年的演員水平而言,飾演皇后的演員是很多觀眾最熱烈捧場的.因為這名演員就是在當今而言,依然是相當美艷而且氣質極佳的。
 
  古時候的貴族擁有大批的土地,因此只要有任何人在他的土地上狩獵,包括槍擊天空上的飛禽與捕捉地上的動物,甚至捕捉水中的魚類,都算是違法的。只要地主提出訴訟,那這位平民就只能被捕入獄,要不就必須逃離躲在山林之中。但不管你逃到哪兒,卻永遠處在地主們所擁有的土地中。
 
  在過去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東方或西方,這普世價值是讓百姓所無法苟同。但雖然如此,卻也只能以苟活的方式存在,然而這一切卻向一個大悶鍋一樣,而使得民眾活在青蛙理論之中,一直必須到一種水到渠成的時機,民眾會藉某一個事件的衝突,從而展開全民的串連與反抗,於是便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法國大革命。
 
  電影中所採集的事件是事件的主因,然後由點而線;由線而面,最後匯聚的人心便會形成一股反抗的力量,而這其中也有許多是政府官員,馬賽這座海港所召集的五百義勇軍,這與其他反抗勢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純粹是為反抗暴政而集結,這並未參與所謂的政治考量與野心,因此導演便將眾多條線的反抗勢力,集中在這五百名的義勇軍身上。
 
  正因為如此大的格局並非一部電影所能輕易掌握的,更何況這部電影拍攝的年代是一九三八年,有聲電影的發展也不過十年而已,但要處理這麼龐大的結構並且要交代正確的歷史事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馬賽曲的章節與副歌其實很多,但發展至今,大部分只採用第一章節與副歌,它的歌詞附錄一小段讓大家參考。「一起走吧,祖國的子民們,榮耀之日來臨了,那暴政對著我們,升起了染血的軍旗,你們可聽到在鄉間殘暴士兵們的吼叫?他們會來到你們跟前,殘殺你們的孩子,你們的伴侶!」副歌如下:「拿起武器,公民們,挑好你們的隊伍!進軍,進軍,讓不潔之血灌溉我們的壕溝!」
 
  一首歌擔負著振奮人心的功能、同時也能振奮群眾的心靈,從而有了無比堅定的信念。故全世界的軍隊其實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戰歌。因為這是除了子彈與大砲之外,深植人心的精神力量。有時候一首適當的軍歌出現,必然有其特殊的背景。
 
  我們重新來檢視當年的「法國大革命」,檢視其發生的緣由,自然會發現世界上很多的現象,尤其是政治的氛圍其實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當某些現象出現時,很多敏感的預言家,便由此有了新的看法。
 
  當民眾生活日漸艱困而苦不堪言;政府又開始以壓制的手法對待自己的子民,然後又發生更多不公不義的事件,那麼這個社會就已經慢慢步入了近乎「革命」的邊緣。許多政治人物常常批判政府不公不義,但只是口頭上叫得漫天震響,卻始終說不出一項具體的事件。這表示只是一種口頭的攻擊,希望引起民眾的注目,但若真正要提到所謂的不公不義,其實那是一種整體的社會氛圍,並非只是不公不義四個字就可蠱惑人性的。
 
  這部歷史悠久的法國片使觀眾能夠明瞭二十世紀初期法國的電影事業其實已經相當高明。以臺灣現今的電影景況而言,要拍一部「馬賽曲」其實還是有許多問題的。臺灣的電影缺乏強而有力的根源,因此格局始終無法擴面也無任何深度,這是從馬賽曲這部影片,從而產生的內心感嘆!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今天跳舞不打仗(Foxtrot)

導演:山謬.毛茨(Samuel Maoz)
主演:利奧爾.阿什肯納齊(Lior Ashkenazi)
   莎拉.阿德勒(Sarah Adler)
以色列 / 2017 / 112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2017義大利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
   榮獲2017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外語片
   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色列代表
荒謬戰火中,用青春留住最後一支舞…

◎    劇情簡介


  麥克與妻子生活顯得安逸,雖然以色列周圍充滿了敵意的阿拉伯人。唯一的掛念應該只有在當兵的兒子強納生。但此刻也沒有戰爭,兒子看守在邊界,應該也不至於有多大的危險。
 
  這一日,軍方派人帶來噩耗,謂強納生已經身亡。妻子達芙娜瞬間昏倒,軍人立即為她注射鎮定劑,希望她能冷靜休養。麥克也無法接受事實,他被醫生告誡每天固定時間要喝水,麥克雖然相當不以為然,但還是在固定的時間被通知喝水。但令麥克最無法忍受的是軍方不准麥克探視兒子的屍體,這表示兒子強納生一定是屍骨無存,或者根本就被炸彈炸得粉身碎骨,這一點麥克相當生氣,但他又無可奈何。
 
  不久軍方又來報訊,謂死者是另一名強納生,雖然意外但也相當憤怒地麥克要求軍方立刻讓兒子回家一趟。軍人不敢作主,於是麥克便打電話給他認識的軍方高層艾坦將軍。
 
  而另一方面強納生是位下士,帶領其他三個人一起固守邊界。每天都有不少的巴勒斯坦人進進出出,而透過電腦的查驗,若無問題則予以放行。有一次強納生為了更進一步追查,命一對穿著華服的夫妻下車,雖然明知這對夫妻沒有問題,而此時突然下起大雨,但強納生還是不准他們躲入車內。
 
  這一日夜晚,有二男二女搭車經過檢查哨,坐在副駕駛座的巴勒斯坦年青女子,與強納生相互對望,似乎從眼神中出現好感的微笑。但強納生還是必須堅守崗位,直到電腦出現安全通過訊息。四人欲開車離去時,因女子的裙角被車門夾住,女子開門拉回裙角之際,一個空的啤酒罐落地,以色列士兵大喊「手榴彈」,立時鎗火齊鳴,兩對男女立即慘死車內。強納生發現誤殺後請教上級,上級派來一輛特大號的挖土機,不但挖掘深坑,也將汽車及四名男女埋葬毀跡。而此時艾坦將軍來電,要強納生暫時回家,而強納生在回家路途中,因閃避一隻駱駝,車子掉入山谷中,強納生遂死在車內。經過此事件麥克與達芙娜分居,而達芙娜發覺又懷孕,兩人陷入回憶困頓中。

◎ 劇情分析
 
  以色列這個國度四周都是敵對的阿拉伯人,此刻雖然沒有戰爭的衝突,但面對人肉炸彈以及巴勒斯坦隨時會發動的戰爭攻擊。以色列國內幾乎是全民皆兵。因此你可以在首都特拉維夫看到持槍的士兵坐上巴士,因為以色列面對如此眾多的阿拉伯國家,他們深刻體驗,只有隨時備戰才能真正維護自己國家的安全。
 
  就像所有的以色列男人一樣,麥克與達芙曼的兒子也在當兵的年齡在邊界擔任守備員。但當國家的吉普車突然來拜訪時,達芙娜立刻昏倒了,她聽到她最不願聽到的消息,兒子強納生在一次任務中不幸犧牲。
 
  誰都無法預料每位當兵的成員會發生甚麼意外,尤其以色列周遭戒備森嚴,就像以前的金門一樣,開車不小心誤觸地雷,立刻粉身碎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因位處在戰爭敵對的狀態下,幾乎可歸納於命運作弄,實在也無法埋怨自己的國家。
 
  故事一開始就給觀眾相當的震撼,麥克雖然不像妻子那樣傷心昏倒,他畢竟年輕時也在軍隊待過。導演在這段情節中主要調性放在麥克身上,鏡頭幾乎用盡各種角度,以旋轉的方式來拍攝麥克,讓觀眾感受聽到噩耗的麥克是如何天旋地轉,內心是如何的衝擊。
 
  第一段的麥克在年青時,在行軍中突然停下來,而請同袍先行,但就是這一改變,卻讓同袍誤踩地雷而喪命。難道麥克有未卜先知而讓自己逃過一劫?這當然是不可能,而當兵的命運就是如此,你永遠無法了知下一刻會發生甚麼事?正如麥克也無法預知兒子會遭遇不測。但更令他困惑與憤怒的是,軍方人員並不答應讓家人探看強納生的屍體。
 
  這更增加許多的推測與不安,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強納生是屍骨無存,所以軍方急急安排告別式,但卻不願讓麥克夫婦去探看屍體。兒子的死訊瞬間也影響了夫妻兩人的互動,這並非是相互指責與埋怨的時刻,但傷痛的心靈也必須找到一個出口。
 
  事情又有了急遽的變化,軍方再度傳來訊息,謂死者雖然也叫強納生,但並非是他們的兒子。於是麥克將這份焦躁轉為憤怒,他要軍中立刻放他兒子回來,甚至也打電話給一名他認識的艾坦將軍。
 
  第二段是有關強納生與其他同袍守護的邊界站。每天他們要面對的是進進出出的巴勒斯坦人。由於長期的敵視,強納生面對這些來往的人,除了用電腦讀取他們的資料之外,也必須隨時注意四周有可能的突變。除了這些開車經過的人之外,這些軍人似乎也無事可做。他們居住的貨櫃放置之處下面慢慢積水,使得這貨櫃慢慢傾斜,猶如心中的天平逐漸有了偏失,但並非他們顯得如此冷漠與懷疑,而是氣氛中不知何時注入了一股讓人難以察覺的不安。這在電影美學上是極佳的映象語言的詮釋。
 
  強納生喜歡畫圖,他會把每天發生的事以圖畫來紀載。同時他在當兵前也在家中牆壁留下一幅畫,完全以直線做交叉與延展。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因為看似沒有結構卻又可能有無盡延展的可能,有誰能在這交叉而混亂之中理出一番的真義?
 
  事情的發生是無人能預知的,前一秒強納生尚與汽車副駕駛座位上的女子眉目傳情,如果沒有國仇家恨,也許他們兩人會是很登對的情侶,但因為從車內掉下一個啤酒罐,以色列軍人立刻大喊手榴彈,瞬間便使得二男二女喪命當場。
 
  因誤會而造成的死傷是任何人都無法料想得到,而以色列軍方立刻當機立斷,派了大型堆土機,在邊界處挖一個大洞,同時把車子與四個巴勒斯坦人一起埋了,而這一切卻被強納生用圖畫記錄了下來。而此時也接到艾坦將軍的電話,要強納生立刻放假回去探視他的父母。
 
  第三段以達芙娜為基調,但卻又夾雜了倒敘法,這也是本片讓人耳目一新的手法。第一場與最後一場都是軍人的車輛,但其結果卻完全不一樣,雖是如此但卻呈現了劇本美學中的「前後呼應」。
 
  達芙娜在兒子回來途中因閃避一隻駱駝,使得車子墜入山谷而怪罪麥克,因為麥克若不要叫艾坦將軍召他回來,強納生應該不會真正喪命。而此時達芙娜已經懷孕,依東方的思考邏輯而言,現在肚內的嬰兒會不會是強納生重新來投胎?如果是那再度出生的強納生日後長大會不會又步上強納生的死亡命運?
 
  夫妻兩人開始有了一種思考,影片中有一場男女在跳狐步舞的畫面。不同於勃露斯的慢;也不似華爾滋的輕盈;更不似探戈的激情狂野,狐步舞介於慢與快的拿捏,而其特色是跳完之後又會回到起點。因此本片的英文名字是「狐步舞」,自然有其特殊的涵義。
 
  本片受到以色列當局強力批判。因為以色列當局表示此片可能讓以色列在國際上受到極大的批判。但因為本片得到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而且不只以色列出資贊助,德國、法國、瑞士都是出資的國家。最後甚至也贏得以色列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也代表以色列參加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入選,最終可惜沒有得獎。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公共圖書館員(The Public)

導演:愛米利奧(Emilio Estevez)
主演: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
   泰勒.席林(Taylor Sehilling)
美國  / 2022  / 122分 / 普遍級
禮讚:你我與惡的距離 原來只有一線之隔
   《早餐俱樂部》男星留校察看 33年後重返圖書館造反,精彩編導演出佳作
   好評橫掃全球各大影展
講述當寒流侵襲Cincinnati時,街道上的遊民每天翹首以盼,等待公共圖書館開門的日子,希望能到圖書館內取得一點溫暖,但當閉館後,遊民們又必須回到 ...

◎ 劇情簡介

  辛辛那提的總圖書館,每天九點準時開門、在下午五點閉館。很多的街友每天都在門口排隊,等到開門時間,他們一窩蜂地衝入圖書館的廁所,在洗手檯處擦洗身體與洗臉刷牙。
 
  古德森.史都華是館內的中階人員,他與其他館員一樣,都知道這種情形,但因為他們並未違法,故也都接受街友入圖書館,而且天氣愈來愈冷,街友們入內保暖,似乎也應該是他們的權利。
 
  但今天早晨一名叫凱撒的人未來圖書館,眾街友議論紛紛,因為近日的天氣已經使得更多的人在夜晚凍死,因此在圖書館內瀰漫著一股不妥。
 
  主管安德森一早遇上史都華,要他有空去會議室,當史都華去的時候未發現州檢察官喬許戴維斯也在場,因為史都華及各主管被一名叫詹寧斯的人控告,說他有體味,這似乎影響他的權益,並要求市府要賠他幾十萬元,否則會鬧上法庭。
 
  史都華據理力爭,喬許戴維斯為了要競選市長,遂不願將案子擴大,他建議史都華要離職,以免事件擴大,史都華不服氣,但他卻無力反駁。另一方面警探比爾是一名談判專家、但他的兒子麥克卻失蹤了,比爾向警長湯姆請假,但與妻子四處尋找卻找不到人。
 
  今天閉館時,街友們由傑克森帶頭,全體街友表達不願離開圖書館,因為今晚的天氣更加寒冷,大家又提出圖書館是公眾的地方,遂行公眾的權益,史都華別無選擇,他站在眾街友的這一邊,而剛調到三樓文學館的麥拉也被留置,史都華的助手艾內斯托是墨西哥裔,他反而被隔絕在外。
 
  警方接獲通知立刻調回比爾參與談判,但新來的街友高大的喬治用書架擋住門口,警方幾次喊話都未獲回應,但比爾卻拿相片給史都華希望能找到麥克。但麥克脾氣暴躁,反而主動攻擊史都華,因此麥克與發作癲癇的史莫珍被送出。而史都華的住處管理員兼女友與電視臺合作,播出了圖書館的現況,贏得許多人的支持,而另一名要競選市長的牧師布萊德利也送來許多東西,但最後警方要撞門的一刻,門自動打開,所有的人全部裸體投降,結束了一場公民革命。

◎ 劇情分析
   
  一個國家或社會的職責是在一個特定的範圍中必須照顧到全體國民。因此我們有公園、有體育館、也有圖書館。這些屬於公眾的環境是國家照顧全體國民的具體表現,但這些屬於公眾之所在,也必須要有人專業的管理,既然有人管理,那也必然是跟一般人上班作息一樣,譬如說一般圖書館早上九點開館、下午五點閉館,那所有的人必須遵守既定的規則,縱然你在圖書館內尚有許多資料未來得及整理,那還是得在閉館的時間內離開。這些規定是已經成為法則,任何人都不能違背。
 
  以現今的臺北市圖書館而言,在炎熱的白天,比往常的人多很多,其原因是外面逼近四十度的高溫,但在圖書館內卻有著涼爽的冷氣,圖書館變成避暑勝地,雖然與設館的原意相違背,但既是公共的區域,便無人能加以干涉。但在閉館的時間必須離去,這也是大家必須依循的規則,這應該是權力與道德義務必須相互遵循的一種社會運作的正常軌跡。
 
  與臺灣相反的則是發生在辛辛那提的市立總圖書館,因為寒流的侵襲,許多街友夜晚找不到溫暖的處所而凍斃。圖書館在早上九點開門,街友們便紛紛入內刷牙洗臉,甚至清洗身體。身為中階主管的史都華及其他館員其實都知道這些情形,但既為公眾空間,他們實在沒有法條可以制止。這種情形其實在臺灣也偶爾有個案發生,但卻很容易排除。
 
  除了館員以正確的「公眾」態度來詮釋之外,史都華在過去也曾經當過街友,他了解街友的窘困與處境之艱難,因此凡事的設想都是以街友為優先,而眾街友也是秉持一種尊重的態度,偶爾也會看看書,打發時間。
 
  圖書館在影片中不時以知識寶庫來詮釋,雖然在資訊主義揚威下,圖書館的功能似乎漸失其功能,但真正喜歡上圖書館的人還是相當多,一本書的魅力是它不僅提供閱讀,甚至也帶給你文字的堆砌魅力、望著書架,立即可以聞到讓人迷醉的芳香。
 
  這部影片有一句臺詞『如果你真的喜歡書;也喜歡人群,那你就會成為一名圖書館員』。圖書館是知識泉源的源頭,雖然現今閱讀的風氣漸弱,但圖書館的功能卻是永久不變的。
 
  如果大家按照既有的規則來執行,那應該不會發生這個街友霸佔圖書館的事件。只因為平常早上會出現的凱撒沒有來刷牙洗臉,傑克森便開始鼓譟眾街友在今晚寒流來襲中使用這個公眾的空間。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街友們似乎相當有道理,因為外面的收容所早已客滿,而他們只是暫住一晚,等寒流過去又恢復原狀,這樣的說詞是相當有道理的。
 
  史都華之所以加入街友的陣容中,除了它了解街友的生活困頓而予以同情支援、另一個原因是他曾經因為有人抗議而驅逐一名身體有異味的人,而此人委託律師向市政府提告,而董事會為了息事寧人,遂決定照價賠償、同時也開除史都華。
 
  圖書館的主管安德森告訴史都華這件噩耗,他明知對史都華不公平,但一切權操控在州檢察官戴維斯手上,他為了要將來競選市長,不能讓自己染上汙點,故犧牲史都華應該是為上策。
 
  史都華堅持的理由是相當值得回味的,談判專家比爾曾拜託他尋找兒子麥克的下落,但史都華卻隱瞞不說,最後是麥克動手打史都華而被街友驅逐。比爾怪他說謊,史都華卻從容表示他有義務不洩漏讀友的隱私。
 
  史都華的態度才是真正實際實現「公眾」的意義與精神,最後連上級主管安德森也加入街友的行列,這是一名主管該為進入圖書館所有的人應負的責任,這種民主的精神是很多號稱自己是民主國家所比不上的。
 
  戴維斯他的方法是調動警方強行攻堅,這幾乎是一般人會採取的模式,但萬萬沒想到街友們想出一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應對方法,佔住圖書館這個舉措確實是違法的,美國的警察鎮暴部隊是相當兇狠的,但史都華他們卻出奇招,全體脫光衣服以示抗議。
 
  這是另外一種「公民不合作」的最佳示範。這使得打開封鎖的門,本欲衝入的警察各個目瞪口呆、他們如何對待這一百多名裸體的男人?情況與氣氛似乎當下就凝結了,原本所有的設想又歸之於零。於是何謂的「公眾」便在這一幕中必須重新思考了。
 
  史都華曾經墮落過,但他後來遠離吸毒,重新在圖書館內自修,最後考取圖書館員。安德森明明知道他有前科,但依然聘用他,這在臺灣可能不見得會實現,戴維斯就是存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們有甚麼理由拒絕一名改過向善的人?每個人都有在屬於政府資源保護下的權利。過去是一種錯誤,但如果已經改過,任何人都不能違背所謂的「公眾」的精神。

  圖書館的精神在臺灣還不見得被普遍正確解釋。圖書館提供每個人的資源保護,但某些時刻,政府的資源無法保護時,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對我而言,你是珍貴的(내겐너무소중한너)(My Lovely Angel)

導演:李昌元、權聖模
主演:鄭書妍、晉久
韓國 / 2023  / 100分 / 普遍級
沒有血緣關係的真正父女,一段充滿愛的動容旅程…

◎ 劇情簡介
 
  

朴在植是一名經紀人.但他窮得沒有辦公室,只有一輛二手的廂型車,並負責接送傳播妹。其中一名李智英的人突然死亡,在植因智英欠他幾千元,遂到她住的地方希望能找到一些值錢的東西,以為償還。

朴在植在屋內發現一名約七歲又盲又聾的女孩,此時房東也上門,以為朴在植是李智英的丈夫,朴在植知道房子有押金遂假裝是女孩恩惠的爸爸,但起碼晚上可有個棲身之處,因為他住的房子也面臨催討的命運。

朴在植買一些涼麵,但恩惠不習慣,因為她只習慣吃麵包。但久了之後,恩惠被麵的香味所吸引,遂也開始吃麵。但此時房屋有仲介來參觀,朴在植只好躲在外面而暫時逃過一劫。但恩惠半夜嘔吐發燒,朴在植只好揹她在外閒逛。而此時房子受到政府的扣押,甚至連他的電腦也被封條貼住。

朴在植發現昔日的小弟楊哲真已經掌握這行業的脈絡並將他排擠在外。此時朴在植發現在井邑這個地方有一名小阿姨曾向李智英借錢,於是他載恩惠去找人,但卻找不到人,朴在植很渴,遂偷吃園內的西瓜,但被妍周發現,於是朴在植只好留下打工,以償還西瓜的錢。

妍周的父親曾邀朴在植到家中吃飯,並留一間小房間讓他與恩惠居住。朴在植也希望能以打工的方式賺一點錢,但因之前欠楊哲真的錢未還,楊哲真竟帶幾個弟兄找到他並狠狠揍了一頓。楊哲真臨走也將廂型車開走以為抵債。妍周似乎也遇上問題,因為她的父親其實有老人癡呆症,常常將錢藏在甕缸中而忘記,這也是為何妍周必須要回來與父親住一起的緣因。這一日這父親又帶恩惠四處遊蕩,雖然最後找回來,但朴在植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帶恩惠偷偷離開,臨走前又留下一張紙,裡面畫出地圖,告知妍周其父親藏錢的地方。

朴在植不斷地教恩惠寫字,但最終他還是決定把恩惠交給政府的育幼院。但當恩惠發現時,她不斷地哭泣,用力拍著玻璃,朴在植不忍心,終究還是回頭探望她,此時的恩惠用眼淚表示她的傷心,也用爸爸的字詞使得朴在植相當感動,於是他最後還是收養了恩惠。

   劇情分析

  每個人出生時,在頭腦的神經會形成五種神經系統,在佛學稱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然後在出生的時刻碰觸到外五塵,也就是色塵、身塵、香塵、味塵、觸塵,然後便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而另外有一個心法也就是意根,亦稱第七末那識,出生後會觸碰到法塵,然後生出意識,於是每個人出生時,都具有十八界,也就是一般人所了知的能看、能聽、能聞、能嚐、能觸、能思的功能。

但在母胎中的發育是由自己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以「大種性自性」來製造自己的形體。而取自母親的養分製成地水火風,也就是骨骼、血液、溫度、呼吸。這是從佛法上的詮釋。

但為何有人出生後便有了缺陷?當然是在母胎中形成過程中,腦部的神經系統出了問題。如在眼根發生問題,那出生時必定是個視障者;若是耳根出了問題,那出生時便成為聾子。問題是為何佛法中最為推崇的阿賴耶識會出現錯誤,導致人出生後有了殘缺?根據佛經所云、那是這個人累劫以來累積的業識種子,故在某一世時會有殘缺,這是所謂業報的對應。

這是在對殘障者所能找到最合理的詮釋,否則在現今的醫學界也提不出合理的詮釋,對於出生而殘缺的人,我們都應該表示同情,並且在現實的社會中應該要有一些特殊的制度,能夠讓這些視障與聽障的人有所彌補。譬如在過去,我們的社會任何建築,從來不曾為身障的人設想過、在經過一些建言之後,政府開始以身作則,每棟屬於國家的建築物,都必須建有輪椅能夠出入的斜坡。這應該是一個相當現代化與進步的措施,也是一個文明社會都必須具備的條件。

在台北的公車現在也都有讓輪椅上車的裝置,只是必須要由司機下車操作,這是令人感到窩心的舉措,同時也表示台北是個進步的城市。

至於視障與聽障也都可以打電話預約復康小巴士,這對一些視障與聽障的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種福音。在韓國二○○八年時,人權委員會便以「居然全無照顧視聽雙重障礙兒童的對策」、向教育部提出針砭。在歷經十多年後,政府與社會的各階層對於視聽障礙者依然毫無認知。但因為後來一部影片『熔爐』賣座成功,才促使政府立法的速度受到注目,也促動韓國快速通過對兒童與殘障人士及性暴力犯罪的特例法修正案,同時因為本片的問世,使得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議題。

「對我而言,你是珍貴的」這部影片,詳盡描繪了視障與聽障兒童的困境,他們雖然看不見光、聽不見聲,但他們依然努力的活著,也許他們存有的希望相當渺小、希望相當微弱,但他們還是有活著的權力。也許他們自覺活在一個無人能理解他的世界,但若每個人都能付出一些關懷,他們便能活得更便利與心安。

由於本片的問世,最後促使了韓國制定了名為「海倫凱勒法」的盲聾人支援法。這是這部影片最大的功德性,也是讓人激盪的精神所在。

朴在植是在職場上的魯蛇、這可能與他天生的善良心性有極大的關係。如果他一切都狠下心來做,那昔日小弟如何凌駕到他頭上?在得知手下的傳播妹李智英突然死亡後,他想到的是李智英還欠他一些錢未還,於是朴在植便直奔她的住處,希望能找到一些值錢的手飾以為補償,但他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倒發現李智英留下一名七歲的恩惠不但視障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朴在植打電話給李智英的前夫,但前夫完全不理睬也是他女兒的恩惠。於是在房東口中知道租房子必須有押金遂假冒是恩惠的爸爸,暫時有了棲身之處,同時他也希望在解約之後,能得那筆押金。

人的善惡之心很難在當下分別清楚。朴在植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要回李智英欠他的錢,出發點並非惡意,但也因為這個留下的理由,使他與恩惠有了互動。

恩惠只有吃麵包,而她僅知的世界除了上廁所之外,就只有一個像小櫃子的睡覺之處,而這個地方似乎是恩惠最安全的處所。但隨著朴在植的入住,恩惠開始被味道所吸引,而她也開始從朴在植的皮鞋去認知所謂的爸爸。朴在植教她從字母開始,雖然教她「爸爸」的拼音,但恩惠卻把同音的麵包謹記在心。

另外教會她的還有眼淚,這也是最後朴在植決定將恩惠送到政府收容單位時,恩惠拼命哭泣、拼命拍打玻璃窗,她用眼淚的字向朴在植表示了她的傷心,也將爸爸的字詞獻給了朴在植。這是全劇中最催淚的片段,任何人在這當下無不淚眼汪汪,有甚麼樣的硬心腸的人能在這種情境離開這七歲的小女孩?朴在植與她的生父相較之下,人性的價值也就相當清楚了。

  另一段戲是鄉下的妍周、她原本在都市工作,但卻不得不回到鄉下,因為她的父親有了失智症、這應該是要另外開闢的一條線,但為了不影響主線,導演以點到為止的方式呈現,畢竟失智症也是社會或家庭中一個重大的難題,這還是需要社會與國家再想辦法盡一點力道,要解決可能很困難,但也不能視而不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