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父後七日(Seven Days In Heaves)

導演:劉梓潔、王育麟
演員:太保、吳朋奉
台灣 / 2009年 / 93分鐘 / 保護級
禮讚:台北電影節 競賽片
   溫哥華國際影展 觀摩電影
   日本福岡影展 亞洲焦點
   香港電影節 競賽電影
   首爾數位影展 競賽片
我這一生,最最荒謬的旅程即將啟動…。以一場葬禮,交織出父女間化不開的親情

◎ 劇情簡介     

  阿義自己認為是詩人,常寫一些讓人不知如何評論的「新詩」,但其實阿義是一名道士,專門在喪家葬禮中誦經引渡亡魂的道士。

  這一日阿義姑婆的兒子去世了,他自然是義不容辭地參與他的專業工作。死者遺有兒子大志與女兒阿梅,當時在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救護車的司機問家屬家中是拜佛或信耶穌的?然後將原本基督教的聖歌立刻改換為阿彌陀佛的六句佛號助誦。

  阿義開始主導整個葬禮的一切,以前年輕時與他感情不錯的阿琴雖然人在外地無法趕回,但她的兒子小莊倒是對阿義這種行業感到興味盎然,甚至為了能夠更加了解,常常拿著DV隨時紀錄拍攝。

  阿義為這場葬禮下了決斷:三天入殮;七天後火化,而為了壯觀聲色,也聯絡了議員,議員為了凸顯自己的名字,也應家屬要求,在靈堂前擺設罐頭塔,但沒想到因為天氣太熱,像金字塔的罐頭在烈日曝曬下竟然一一氣爆,原本看似莊嚴的靈堂,經過一陣喧鬧反而變得狼狽不堪。

  阿義為了盡到道士的責任,要孝子孝女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在靈堂哭拜。有時阿梅正在刷牙或吃飯,阿義大喊一聲:女兒來哭拜,阿梅都得將口中飯吐掉或一邊刷牙一邊哭倒在靈堂。

  阿梅在葬禮中想起了學生時代與父親之間的互動,她會騎機車是父親教她的,而父親在夜市擺攤賣CD雖然沒什麼賺頭,但似乎也只能由大志來繼承了。

  阿梅、大志和小莊三人在守靈時還一邊敷面膜,若是當時有人經過不被三人的白臉嚇死才怪。他們談論起父親住院時似乎與一名女護士交情不錯,果然在第二日就看見女護士前來上香,而這名護士也正好為他們治療了長針眼的痛苦。而議員來到罐頭塔前拍照留影之後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出殯日到了,奶奶拿枴杖打在棺木上以解除死者不孝之罪。小莊覺得這一切的過程實在有趣但卻也相當累人,最後他在車站與阿義分別,未來他會真的喜歡道士而以此為業嗎?也許他也一直在思索吧!

◎ 劇情分析

  日本影片「送行者」在世界影壇發光發亮後,過去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死亡儀式,便開始被以各種較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也顯示有關死亡之後的祭典與儀式其實包藏著更多的人為造作,雖然是屬於文化或風俗的一部份,但依然還是與活著的人有著更緊密的關係。

  所謂「七日」是有一些宗教的關連性。佛經云人死後六識全滅,但因八識是常住心以及七識不斷攀緣與作主的運作,在離開身軀後又會生出中陰身,但七天後中陰身又會死亡,然後繼續生出第二次的中隂身…。如此延續最多只有七次中隂身,之後必然得去投胎輪迴。

  而台灣在死亡祭典與儀式中夾雜著佛教的教義也採用了更多道教的風俗,甚至隨著時代的演變,許多的外在形式便不斷地被改變與更正。換句話說,現在所謂的葬禮祭典都是人為施設的;嚴格地說,對亡者一點幫助都沒有,說穿了,再如何熱鬧的儀式都只是一些未亡人的虛榮心作祟罷了。

  「父」片是以一篇得獎的散文改編,全劇將葬禮放置在一個平台上,極盡地呈現它存在的荒謬性。或許因為當事人在家人去世後一切顯得六神無主,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是盡量去符合世俗的約制,只要不去逾越或挑戰這種約制,盡可能趕快把這件事情辦妥,是家屬的共同願望,因此對於各種的「規定」便從來不曾也不敢稍加提出疑惑與質疑。

  幾次女兒阿梅在刷牙或吃飯,但聽到道士大喊女兒該哭的時候,阿梅那種已經麻痺的應付舉動,讓觀眾直接感受到儀式的虛假與空無,問題是我們竟然在明知一切是如此做作中依然不敢提出任何的抗辯?

  道士在葬禮中突然成了家屬最重要的精神依託,因為無人能知死亡之後的世界,而道士身居「中介人」的任務,因此就成為全部儀式的主宰。問題是這一切的儀式提供了什麼撫慰人心的實務?其實只是在眾人一陣瞎忙之後自以為得到完整的孝行罷了,而這份「孝行」也只是一種自我催眠的轉移作用。

  所謂風俗其實都是人為施設,在過去尚未有罐頭的年代,在葬禮上就無人擺設所謂的「罐頭塔」、「罐頭山」,這種不同的時空而產生的有與無,其實在對照之後不難看出之間的荒謬性。而更有趣的是由於道士在這樣的場景中具備了掌控全局的威儀,因此便吸引了年輕人小莊無比的崇拜,他不斷地以DV拍攝,或許在他心中會慢慢凸顯對道士這個行業的嚮往吧?!

  阿義的內心其實也是忐忑不安的,他在葬禮中指揮若定,但潛意識中卻是飄忽不定的,因為在儀式之後,他其實也沒有把握將死者魂魄送往何方,他只是依循一套他熟知與認知的儀式,在過程中引領未亡人的心靈走向平靜,這是他的任務。但這樣的過程阿義難道真能掌控,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於是阿義告訴小莊他真正的職業是「詩人」,唯有透過心中的另一份想像身分才能填補「道士」這種身分的虛無與不安。這樣的安排是有趣而令人產生極為突兀的興味。

  「父」片將台灣鄉間現今的一些瑣碎儀式全部收納入鏡,看似一部紀錄片,但其實藉著這些荒謬的行為來呼應人性的變化,只是這之間的收攏問題,編導就失落了一些整合與連貫的張力,於是人物雖然都是如此地寫實,但卻都顯得平板,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

  唯一讓人感動的是阿梅與父親過去的父女情感,最後由阿梅載著父親的遺照,雖然是透過對過去的回想與追憶但卻也能賺人眼淚。

  「孝女白瓊」應該是台灣獨有的產品,這與電子花車或檳榔西施一樣,應該可名列台灣「三大名產」。過去在鄉間若有人去世,是必須按時辰嚎啕大哭的,否則讓鄰居鄉民看在眼裡,他們會認為這些後代實在不孝,因為親人死了似乎無動於衷。以前的婦女果真「哭」功一流,不但出口成章有節奏地哭泣,但有人來接替時,卻也能收放自如地起身去忙別的事(如餵奶)。或許是這一份緣由,慢慢才延伸出「孝女白瓊」與「五子哭墓」的行業。

  這些「專業人士」能以歌仔戲的「七字仔」不斷地吟唱哭泣,該掉眼淚時亦不含糊,但別忘了這些專業人士偶爾也會出現在喜宴上的花車搖身一變為歌舞女郎。

  什麼時候台灣演變出這樣的行業?如果連悲傷都能花錢請人代勞,那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是真的?就如同那些民意代表雖然送了罐頭塔,但那也不是真誠的哀悼,而是在意罐頭塔上自己名字是否彰顯?

  電影中呈現了一場「走響馬」與道士的「弄樓」,這在現代而言是已逐漸失傳的古老祭典,倒是相當難得的紀錄,但這也是一種儀式,甚至一般人也往往不知儀式背後真正的意思。

  現代都會中的葬禮逐漸被「禮儀公司」所把持,他們又延展新創了一種全新的儀式,但起碼省掉了許多不知所云的規矩,雖然一切的儀式都是極端虛假,但人永遠都希望靠著儀式來證明死去的不是自己,因此,這種虛假的儀式永遠會繼續下去,只是會隨著時代脈動而改變罷了。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美麗誘惑(A Good Woman)

導演:麥克.巴克(Mike Barker)
演員:海倫.杭特(Helen Hunt)
   湯姆.威金森(Tom Wikinson)
英國 / 2004年 / 93分鐘 / 普通級
30年代上流社會的美人心機…

◎ 劇情簡介     

  一九三O年美麗的艾琳受到上流社會的貴婦人群體排擠,不得已搭船來到歐洲的義大利。憑著她的善解人意以及高明的交際手腕,很快地艾琳又擠身在歐洲的上流社會,結識了許多王公貴族,其中艾琳認識了羅伯.溫米爾。

  羅伯也是一名年輕的貴族,他娶了年輕的美琪為妻,這段婚姻不知羨煞了多少人,但慢慢有流言傳出,羅伯似乎與艾琳有了勾搭,許多人見羅伯驅車到修道院艾琳的住處短暫停留。

  花花公子約翰.達林頓一向就覬覦美琪的美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羅伯開支票給艾琳,於是在有意無意中將這個訊息透露給美琪知道。

  羅伯似乎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他向艾琳求證,沒想到艾琳坦言見過美琪,羅伯焦慮地警告她,但艾琳只是神祕地笑笑。在一次歌劇演出中,眾人看見艾琳又向圖普.奧古斯都公爵搭訕,許多長舌婦紛紛斷言,圖普日後將會身敗名裂,羅伯看在眼裡卻是坐立不安。

  圖普為了展現他對艾琳的真愛,當他知道艾琳不喜歡男人抽菸時,圖普竟毫不猶豫地戒掉了。而在約翰不斷地煽動下,美琪開始注意丈夫的行蹤。而羅伯為美琪舉辦的生日派對用了很多心思,但卻也在花店到家來收錢的時刻,美琪開支票給花店,而發現丈夫開了很多支票給艾琳。

  這下美琪近乎崩潰了,在生日的宴會中她哭倒在床上,而約翰也趁虛而入,在美琪最脆弱的時候吻了她,並慫恿她到他的遊艇上,因為他可以載她私奔。美琪在丈夫送她一把扇子當生日禮物後,也負氣地去艾琳光顧的服飾店買與艾琳一樣暴露的衣服,接著在派對中留書出走。但艾琳搶先拿到留書,也趕到了遊艇內,並要圖普極力留住羅伯並將他灌醉。美琪在船上見艾琳趕來,經過艾琳苦勸美琪才回心轉意,但圖普與約翰眾人趕來卻發現那把扇子,艾琳只好出面承認扇子是她的,這時圖普反而誤會艾琳與約翰有染。

  事情終於塵埃落定,美琪與羅伯和好如初,而艾琳帶著是美琪生母的祕密離開,而同行的竟然是深愛著她的圖普.奧古斯都。

◎ 劇情分析

  英國文壇上有位倍受爭議的文學家王爾德,他一向以幽默著稱,他談吐非凡機智風趣,吸引了許多女性讀者,在法國的墓碑上佈滿了紅唇,那都是女性讀者前去瞻仰時留下的仰慕唇印。王爾德在十九世紀末英國的保守社會風氣中,他以標新立異的觀念對抗著整個社會的保守氛圍,他在世時因長髮華服,受盡世人的嘲諷,作品一直乏人問津,然而後來王爾德又以小說、童話、戲劇的創作展現他最擅長的機智幽默的言談,從而再度受到世人的重視。但卻也在這個巔峰時期因同性戀的事件鬧上法庭,在被判徒刑兩年後,從此便猶如掉入地獄一般,再加上他的母親與妻子相繼過世,王爾德不僅失去了親情與自尊;也失去了聲譽與自由。一八九七年出獄後便隱居法國;從此再也不曾踏上英國一步,在法國的第三年便逝世了。

  王爾德出版過詩集、童話、短篇小說、戲劇與評論。而「美」片則是改編自他著名的舞台劇本「溫夫人的扇子」(1892),這個劇本在戲劇學院常常被許多學生在公開場合中演出。

  延續著王爾德擅長的諷刺筆調,美麗誘惑當然也批判了一九三O年代義大利ㄧ些上流社會的虛假與做作,看似光鮮亮麗的舉止與外表,夾雜了人性中的卑劣與自私,而此刻又突然從美國來了一位讓男人都無法抗拒的女人艾琳。而艾琳在美國誘拐男人已經惡名昭彰,義大利所有的女人幾乎都全神戒備著,生怕自己的老公會落入艾琳的美人窩中。

  年輕而又有美嬌妻的羅伯似乎是第一個上鉤的,但在表相的背後卻又埋伏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這個秘密就是艾琳與美琪之間的關係。

  艾琳在年輕時就在義大利生下了女兒,而這段過去也必然是在某種條件下談妥的,否則艾琳又如何肯移居他鄉?一直到美琪都已長大並嫁與羅伯後,在美國混不下去的艾琳又回來了。羅伯是少數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之一,為了不傷害美琪,他隱藏了這個秘密;也為了不讓艾琳說出秘密,他不斷地開支票滿足她,而誤會也由此而產生。因為羅伯的一舉一動是瞞不過這些貴族的耳目,而他們最大的樂趣不只是說三道四,多少有著人性卑劣的隔岸觀火與落井下石。

  人類的行為常被二分法來加以判斷其價值觀,但卻很少人能從自我的立場來看待。意思是當我們看見別人的種種行徑而加以批判時總是頭頭是道,但當立場相反,也就是自己的立場變成之前被批判的人,則會開始抗拒甚至將自己塑造成被迫害的人。

  全劇中唯一讓人耳目一新的角色是圖普.奧古斯都公爵,他是王爾德筆下最真純之人,他的行為有別於其他的王公貴族。當所有的人都勸他不要對放蕩的艾琳動以真情:「若不是你有錢,她是不會看你一眼的。」但圖普回答說:「如果她是醜八怪,我會看她一眼嗎?」

  就算是在現在的時空,其實也找不到幾個像圖普這麼坦率的人,他自知年齡已高,腦筋也逐漸不靈光,但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有錢,他不在意艾琳是否真正看上他的錢,但當他認為這是一段值得他去經營或嚐試的愛情互動時,就算已至薄暮黃昏,卻也是樂於去嚐試的。

  圖普這個角色正是王爾德的中心思想,他有別於其他人的自私與虛假。錢財畢竟是身外之物,人生一遭重要的是能否獲得一份真誠的對待,圖普勇敢而堅毅地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值得許多人借鏡的。

  艾琳這個角色也是相當奇特的。在十九世紀中,艾琳算得上是特立獨行的奇女子,她不在乎社會的道德眼光,她勇敢地當她自己。也許艾琳的出身卑微,但為了能夠擠身上流社會,她是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的。艾琳的行為事實上撼動了原本既定的階級層次,她的介入讓這個上流社會興起了陣陣波濤,而若要追根究底則應該要問,就算艾琳闖入了上流社會,但難道這一切的責任與過錯都應該歸咎於艾琳?那些受不了艾琳誘惑的男人難道都可以置身度外?

  或許這也是王爾德意有所指的契入點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人性的脆弱往往就建構在這個基點上,而艾琳只是一位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尤其男人)的女人罷了。「美」片的戲劇主軸在最終成功地轉移到艾琳與圖普身上,算得上是對人性一次銳利的剖析與批判。

  艾琳在獲知美琪一步步踏入花花公子的陷阱後,她機智地將自己置身在美琪房間內;也及時趕到遊艇上,這讓美琪在緊要關頭未鑄成大錯,而最關鍵的時刻她也挺身而出,讓人以為她是花花公子約翰的入幕之賓。這些舉止不只顯現了艾琳的機智與擔當,與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士相較自然就能分出端倪了。

  「美」片最終讓美琪回到羅伯身邊;而圖普也與艾琳遠避天涯海角,算得上是完美的結局。或許只有在無人認識他們的環境中才能顯示出他們真正的本性與愛意,王爾德嬉笑怒罵的功力至今看來依然魅力無窮,雖然時空往後挪移了將近五十年,但人性在任何時空來看,其實都是一致的。

愛上妳愛上我(Love Happens)

導演:布蘭登.坎普(Brandon Camp)
演員:亞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
   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
美國 / 2008年 / 109分鐘 / 保護級

還在等待另一半的妳(你),或許愛情就在一個轉身之後!... 

◎ 劇情簡介     

  柏克.萊恩在駕車車禍並導致妻子死亡後,慢慢從心靈困境中走出,並寫了一本教人如何走出心靈困頓的療傷書,在經紀人藍恩.馬歇的策劃下,不僅著作成為暢銷書,並且在美國各地舉辦療傷營且大受歡迎。

  這一站是西雅圖,這也是妻子車禍死亡令人傷心之地,而在飯店中他認識了一名為飯店插花的女人,但女人以自己是瘖啞人士而拒絕與他交談。女人叫伊洛斯,她交了一名音樂工作者,當她去找男友華特時又發現華特帶女人回來,這一回鐵了心再也不回頭,專心經營她的花店。

  柏克的演講中帶給許多人心靈慰藉,但一名建築工人華特卻半途欲退費,幸柏克再度給他鼓舞,華特這才又留了下來,但柏克的岳父卻也出現在簽名會中,岳父不客氣地質問柏克究竟要說謊到何時?

  柏克再度遇上伊洛斯,他寫字條約她一起晚餐,伊洛斯赴約了,但似乎是一場中規中矩的約會,直到走出餐廳,柏克才打開心房坦言這是他三年來第一次的約會,而伊洛斯也邀他一起去拿花,柏克見到伊洛斯收藏著許多的卡片人生,兩人對彼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柏克要學員們過火,他自己以身作則,但華特則拒絕這愚蠢的行為,柏克為了誘導他卻讓自己燙傷了腳底。柏克與伊洛斯去拜訪她母親,母親認出柏克也很高興兩人交往,伊洛斯向母親男友鮑伯借了一輛有昇降設備的車子,然後開往體育場邊,伊洛斯與柏克就站在昇高的箱內觀賞搖滾樂的演出。

  為了讓華特走出自我,柏克帶眾人到大賣場讓華特挑選工具,這才慢慢使華特重拾信心。而柏克也要伊洛斯載他回岳父母家中從廚房偷出那隻鸚鵡,妻子曾交待若她不在應該將牠放生。果然在森林中放走鸚鵡後,柏克似乎才完成一件未了心願,但因心情矛盾卻留下伊洛斯而獨自走回飯店,但也差一點誤了與大書商維農的預定會議。

  最後一場療傷會反而是柏克自我坦承當天開車的人是他,是他害死了妻子。但卻獲得眾人認同,而岳父也在場與他冰釋前懷,維農也因此對柏克有了新的看法與認知,而柏克與伊洛斯也將展開另一段的愛情。

◎ 劇情分析

  在一連串的勵志電影或療傷電影成功地在市場上獲得亮麗票房成績之後,「愛上妳愛上我」似乎也依循這樣的路徑,企圖從「心靈重建」的理念進入,而期盼能在後續有個較佳的回應。

  柏克因一樁車禍而意外成為一名暢銷作家,事實上他還舉行類似心靈輔導的課程,嚴格地說,他設計出許多能啟迪人心發人深思的當下撞擊是相當有創意的。對一些學員而言,在眾人起哄鼓舞之下,很快能因事件的撞擊而走出心靈困頓,絕對是可以預期的。但身為主導人的柏克,他可以帶領別人走出自我;但卻讓自己心靈中的困頓愈陷愈深。而本劇放置的主旨思考,正是放置在柏克的自我省思。

  柏克因與妻子在開車途中吵嘴,直到看見路中央的狗時,急急打了方向盤卻導致妻子當場死亡。故事情節在這段過去的事件中並未提供更多的線索,故無法得知夫妻為何而吵?也許是芝麻蒜皮瑣碎之事;也許是一些無法妥協的爭執,但不管如何,悲劇終於發生了。柏克在妻子的葬禮中並未現身,這表示他無法坦然去面對一切,但他卻能在書中寫下走出心靈困頓並影響許多人的暢銷書,這顯然是有著許多矛盾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一直不願去西雅圖這個城市的原因。

  但不得不去西雅圖後,首先給他難堪的是他的岳父,他責問柏克究竟到何時才能不說謊?黑澤明的「羅生門」傳遞了一個訊息:那裡有懦弱,那裡就有謊言。柏克的情況不也是如此嗎?他可以在書中極力地美化,讓謊言包裹他心靈的惶恐與不安,可是他可以欺騙別人,但卻騙不了自己。

  克每次要上台之前都是忐忑不安的,他只能偷偷地喝一點酒壯壯膽,當上了台之後就成為一種戲劇的表演,於是柏克始終活在一個雙重性格的生活中,直到遇見了伊洛斯。

  伊洛斯在歷經一連串的自我追索後,決定辭去工作而專心開花店。花代表著一種最純真的生命與生意,這也直接呼應了伊洛斯的生命觀。當她獲知男友泰勒原性不改又結交其他女人之際,她毫不猶豫地斬斷情緣,然後依然篤定地倘佯在她的花欉世界中。當她在大飯店插花遇見了柏克時,她竟以聾啞為由拒絕與他交談。這應該有著相當有趣的隱喻與象徵。

  花朵時間一到自然就會綻放燦爛,此刻再以文字去形容與讚譽其實都是虛假與多餘的。伊洛斯在飯店內其實早就看過飯店內四處陳列的紙板人,自然也知道柏克也就是所謂的暢銷作家與心靈導師。但透過書中所營造的心靈世界絕對是與伊洛斯的心靈世界相左的。當花朵要盛開的時候難道還需要經過思索嗎?這是一開始兩人之間的差距,也是格格不入的地方。

  柏克在獲得成功之後其實內心反而是空茫一片,除了一些書中制式的設計讓他猶如生龍活虎一般,真正面臨現實的世界他便有了困頓了。因此這位捧花的伊洛斯帶給他是一種全新的體現,尤其在飯店的圖畫後留下的字更令他驚奇,因為敢於如此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的人正是對柏克自己也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以柏克擅長的能說善道卻在第一次約會時也只能行禮如儀,面對伊洛斯的「真」與「美」,柏克再也無法以言詞興風作浪,非得要在兩人即將分手之後才坦言自己的懦弱與不安,而伊洛斯帶給他的訊息竟然只是陪他去拿花,這麼簡單的事也讓柏克開始真正面對生命的真誠。

  世界的各種現象其實並沒有對與錯的分別,縱然令人心碎與不安的事加諸在我們身上,那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所謂情感的互動是一種短暫的必然,一味地沉溺在其中,也只能徒增自我的困擾罷了。

  這一番的道理只有伊洛斯可以明白,她買不到喜歡的樂團入門票,她駕著媽媽男友的工程車,將昇降箱昇至最高,然後與柏克就這樣從體育場外欣賞著一場精彩的音樂會。事情永遠在想開的時候就能迎刃而解,但這卻是得兼具一點智慧的。

  柏克心中忐忑不安的另一件事是他並未依妻子的生前交待將鸚鵡放生,於是伊洛斯載他去完成這件事,也希望他能與岳父母重新溝通,但柏克始終沒有勇氣去面對,於是也只能偷得鸚鵡並帶到森林放生。

  然後這樣的舉止依然讓柏克再度陷入心靈桎梏中,因為心靈中的結並未真正解開,於是他自責地拒絕坐伊洛斯的車子回城內,一路走回飯店全身淋濕,其實是因為內疚的自責。這段戲太過凸顯柏克的反應,反而忽略了伊洛斯的心境,導演似乎在處理過程中有失偏頗。

  柏克在最後一次的心靈指導中,終於對著大家坦承了自己內在的惶恐與不安,這不但獲得眾人的諒解與認同,就連出版社老闆也反而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與岳父母的重新認同,這代表了他最終能走出心靈的困境,也因為如此,他的著作與心靈導師的位階才能獲得真正的認同,而這份認同當然也直指伊洛斯的心靈。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導演:羅賓.席維卡(Robin Swicord)
演員:馬麗亞.貝羅(Maria Bello)
   艾蜜莉.邦特(Emily Blunt)
美國 / 2008年 / 113分鐘 / 普通級

古諺說: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歡迎加入珍奧斯汀小說研讀會,在字裡行間看人生讀愛情酸甜蜜....

◎ 劇情簡介     

  裘恩琳的狗兒死了,她的好友們都盛裝參加了這場葬禮。而裘恩琳小時後在女童軍營認識的席維雅,她的女兒艾莉嘉是女同志,而此刻丈夫丹尼爾因有新歡而提出分手的要求,這讓席維雅生命幾乎陷入困境。

  為了化解席維雅的生命難關,裘恩琳發起了一個讀書會,規定參加的人都只能讀珍.奧斯汀的作品。除了裘恩琳與席維雅之外,艾莉嘉也參加了,而布納朵雖是年紀最大的,但卻與珍.奧斯汀一樣不曾結婚,另一位已經結婚但年紀最輕的璞娣是與裘恩琳在電影院看午場電影而認識的。

  除了五位女士之外,因看上裘恩琳而主動要求參與的是一名參加科幻小說研討會的格利。格利為了參加讀書會乾脆買了珍.奧斯汀的作品全集。

  裘恩琳的本意是要將格利介紹給席維雅,希望藉由兩人的交往可以減輕丈夫離去的苦痛。但格利卻與席維雅始終勾不起一絲絲的火花。

  璞娣在書店無意中看見學校的十八歲學生崔恩在書店打工,卻也常和女友親熱,這也引起璞娣的慾望衝動。崔恩不只一次主動搭訕,但璞娣認為自己一則是老師;二則又是有夫之婦,所以一直強忍著慾望,縱然有機會與崔恩獨處依然強烈地抑住自己的情慾。

  艾莉嘉常外出惹了許多麻煩,這一回她去跳傘扭傷了腳,但卻不敢讓父母知道真相。讀書會持續進行,珍.奧斯汀的六篇小說也陸續被討論著:「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山莊」、「愛瑪」、「諾桑覺寺」、「勸導」,而似乎每個人都從書中腳色找到了與自己相符的情境。

  艾莉嘉因女室友康琳有新歡而分手,但卻在醫院認識了華人女醫師。丹尼爾也與新歡分手了,他又急急回頭想與席維雅復合。而璞娣終於按捺不住,她與崔恩約在汽車旅館,雖然內心很掙扎,但最終還是去赴約了。格利的姐姐凱特出面後,裘恩琳這才對格利改觀,開始接納他的感情。就連布納朵也在圖書館的聚餐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侶。

◎ 劇情分析

  珍.奧斯汀(Jane Austen)一七七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一八一七年七月十八日逝世於漢普郡的溫徹斯特。父親喬治.奧斯汀是一名牧師,與妻子共孕育六子二女。在兄弟中的詹姆斯與亨利均從事神職,而弗朗西斯與查爾斯則進入英國海軍。珍與她的姐姐卡桑德拉關係最為密切,二人曾以書信聯絡,現在許多研究珍.奧斯汀的學者大部份依據的就是這些被收藏的信件提供的許多素材。卡桑德拉也是畫家,她為珍.奧斯汀所作的畫像現在保存於倫敦的國家肖像館內。

  珍.奧斯汀的作品主要是關注鄉紳家庭中女性的婚姻與生活,雖然她終生未婚,但卻能以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風趣活潑的文筆呈現,就連二十世紀代表性的女作家吳爾芙都對她相當推薦;而傳說邱吉爾也常將珍的作品放置床邊每夜嚐讀;現代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也是相當崇拜的,國內知名導演李安似乎也是珍的書迷,故才拍了理性與感性這部電影。

  「理性與感性」是珍於一八一一年完成的作品,當時是在兄長亨利的資助下才出版的,之後在一八一三年出版第二部作品,也是珍所有作品中最富盛名的「傲慢與偏見」。要談論珍的作品,這兩部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當時珍所處的年代而言,正是浪漫主義方興未艾之際,但珍的作品是不屬於這股潮流的,或者可以將她的作品歸納在新古典主義的風格。

  在「理性與感性」中,瑪麗安一直崇拜著作家司各特,而此人是真有其人,在珍的作品出版時,並未獲得很高的讚譽,但只有沃爾特.司各特對她的評價極高:「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人物與情感,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或許是這份緣由,珍在一八一八年出版的「勸導」一書中,藉著小說中的人物再度對司各特表達對其作品的讚賞。

  推崇奧斯汀的人尚有麥考萊、柯爾律治、納博科夫,聽說當時還是英國攝政王的喬治四世在他所有的住所中,隨時準備一套珍的小說以供他閱讀,甚至因為喬治四世的要求,珍也把自己最喜愛的作品「愛瑪」獻給了喬治四世。廿世紀以來許多學者將珍視為英語文學中最偉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將她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但也不盡然全部的人都對珍的作品感到興趣,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見解。比珍稍晚的英國女作家夏綠蒂.勃朗特就曾批評她的視野過於狹隘。而馬克.吐溫則更為尖酸刻薄地批判:「一個圖書館只要沒有珍.奧斯汀的書就是好圖書館」。

  過去曾經有位珍迷作家吉布林就曾經寫過一篇短篇「簡迷」(The Janeites),敘述了一些珍迷愛好者的故事,本片「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是作家凱倫.芙勒根據珍書中的角色特質,放置在六個角色中的一本原著小說,透過一個讀書會中每個人的感受與自身反應,巧妙地呈現了珍在作品中的角色再現,同時慢慢讓劇中人物甚至觀眾慢慢融入珍的小說人物之中。

  人生許多的選擇與對應其實都來自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面對生活氛圍的對應,人必須在當下作出許多的判斷與決定,而這決定卻是來自潛意識中的對應思考。

  裘恩琳為何將心思放置在狗的身上?或許有她生命的盲點,因此就算她見到心儀的格利,心中唯一的考量也只能是將格利介紹給剛剛失婚的席維雅。

  席維雅的丈夫丹尼爾突然提出分手的要求,這讓席維雅近乎崩潰,她並未犯錯,卻忽略了丈夫情色的追索,超越傳統道德的規範有時反而是更令人困惑與迷失的。或許是過去的年輕已經不再,於是必須以另一名年輕的胴體作為依循的指標,以這樣的思維作為思緒的反辯,於是丹尼爾以為自己又活了過來。但他疏忽了這只是一時的激情,還原到起始點之際就會發現席維雅才是他生命困頓的解決之道。

  生活中很多現象其實不必去解說,因為答案並非全然一致。生命可貴之處在於各自擁有的自我。艾莉嘉是一名女同志,父母似乎都尊重她的選擇,而艾莉嘉不斷地嚐試各種冒險,包括父母始終不知的跳傘,而這也使她扭傷了腳踝,但也因室友康琳有了新歡讓她痛不欲生,但在醫院中她又結識了華人女醫生,於是艾莉嘉又快樂地像隻小鳥。這樣的面向人生是不必追索真相的,因為這種情緒的薰染其實都是生活的一部份,只是自己的認知的背後是在某種情況下就會依緣而深思的。

  璞娣是生活矜持與慾望的掙扎代表,這會是多少呼應了原作者某種深層思緒的原型?或者根本就是人永遠無法逃脫的慾望情結。與學生崔恩在汽車旅館幽會後,她依然去參加讀書會,這個對應中闡述了人性多層面的互動,愛與慾望此刻被區隔得相當清楚了。

  格利終於因為姐姐凱特的出現而獲得裘恩琳的認同,格利心目中的珍.奧斯汀也許是凱特的轉化吧!藉著珍的小說與讀書會,猶如三個姐姐對他的憐愛,或許這也是愛上年紀比他年長的裘恩琳的原因吧!?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心中的小星星(Every Child is Special)

導演:阿米.爾罕 (Amir Khan)
演員:阿米.爾罕 (Amir Khan)
印度 / 2008年 / 162分鐘 / 普通級
禮讚:12億個掌聲加感動、代表印度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榮獲印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

金馬影展觀眾笑淚交織、口碑沸騰讓章魚闖入宇宙、看魚兒遨
遊星空一部讓你開懷又感動的電影…

◎ 劇情簡介     

  阿瓦斯提是一名努力奮鬥的中產階級,他與妻子當然也希望下一代能力爭上游將來出人頭地。大兒子約翰並未讓他們失望,在校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老二阿翔的成績卻完全讓人崩潰。

  不僅如此阿翔也常在同學中惹事,許多家長告到家中,爸爸為了面子不斷地賠錢道歉,對阿翔更加失望了。 阿翔到學校也常忘了擦皮鞋,被老師叫到一旁罰站。這一天阿翔因把成績單讓狗給撕碎了,他無法繳交,於是便翹課了,一整天他都在街上遊蕩,看見有人在油漆牆壁,也吸引了他的注目,而這一天似乎是阿翔感覺最快樂的日子。

  回家後他告訴約翰翹課的事,同時他纏著哥哥要替他寫請假單,約翰被纏得沒辦法,只好偽造父母字跡寫了請假單,這讓阿翔逃過一劫,但紙包不住火,校長約了阿瓦斯提夫妻到學校,並建議他們讓阿翔去唸特殊教育學校。於是父親決定在排燈節之後送阿翔到一所私人特教學校,阿翔只能難過地躲在廁所痛哭。

  然而特教學校的老師似乎也對他束手無策,校長也預備讓阿翔唸一年之後要他再度轉校。這一日美術老師霍卡離開學校到澳洲,學校聘請了一名代課的美術老師尼康,尼康剛見面就以怪異的造型與同學們互動,並贏得同學們一致的好感與喜愛。

  尼康發現阿翔又被老師罰站了,況且阿翔不再言語,尼康似乎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他強烈地感受到阿翔一步步踏入自我毀滅,於是他開始去研究阿翔的背景資料,同時他也回鬱金香特殊教育學校請教老師與女友。而父母週末因約翰比賽網球而不能來探視,這讓阿翔更加失望。尼康特別去拜訪阿翔父母,得知阿翔是個繪畫天才,只是他有讀寫障礙,他警告父母長此以往,阿翔會連叛逆心也會被摧毀。

  尼康說服校長讓他課餘為阿翔補習,並邀請所有師生參加美術大賽,原本尼康還擔心阿翔不出現,但最終阿翔不僅奪得美術第一名,同時也調整了他的讀寫能力,阿翔感激地在領獎後投入尼康的懷抱。

◎ 劇情分析

  在全世界的電影製作型態而言,印度的寶萊塢是相當獨特的另類呈現。或許是人民普遍貧窮沒有多餘的娛樂空間,電影便成為多數人的共同娛樂了。為了滿足印度觀眾,印度電影的年產量是相當驚人的,而為了吸引觀眾入場,印度電影必須放置多樣化的元素,譬如男女的戀愛情節之外,大都夾雜更多的歌曲音樂以及舞蹈,而這樣的模式在行之多年後便蔚為固定的風氣,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寶萊塢電影。「心中的小星星」這部影片大體上也是在這種緣由中產生的作品。

  「心」片在印度本國內的「印度奧斯卡」電影獎中曾奪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最後更代表印度去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算得上是印度電影中相當用心的一部佳作。

  劇中的阿翔罹患了讀寫障礙(Dyslexia),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學習語言文字的相關技能之際所產生的困難問題。嚴格地說是指神經與心理方面的功能異常,據統計,以輕重不同的程度全包括進來,大約有10至20%的人曾有過這方面的障礙。

  有讀寫障礙的人通常在閱讀、書寫以及拼字方面會有困擾。讀寫障礙者也會對專注力、短期記憶甚至是對數學、協調性和溝通技巧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就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感覺壓力與困難,對別人的感覺反應相當遲鈍,更容易動怒,這些景況都是書寫障礙的相關症兆。

  然而書寫障礙所反應的並非是有關智能的問題,而是通往智能的途徑出了狀況,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有讀寫障礙的人並不代表他不能閱讀或智商不足,但若不特加關注,卻是有可能會讓這些人在學習過程中關閉自我的面向,自暴自棄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阿瓦斯提是印度的中產階級算得上是成功的白領階級,當然他們也將全部心力放置在兩個孩子身上。大兒子約翰在校成績相當優秀,但小兒子阿翔的成績卻是永遠吊車尾。想當然耳父親的指責是不可避免,但愈是給阿翔嚴厲的指責,阿翔就愈來愈逃避,因為不理解所謂的讀寫障礙,阿翔與這個家似乎愈離愈遠。

  阿翔的繪畫天份是讓人驚嘆的,當他知道父母要將他送往特教學校時,他繪畫了電影的畫格,顯示一個家庭四口,一名小孩最後竟然失去了家人;或者說是家人失去了小孩。

  若非尼康老師的出現,阿翔的未來是相當堪慮的。事實上在台灣也存在有許多類似的情形,問題是我們當前的教育體制並不曾有過針對這個區塊的應運方針,所以也只能一視同仁,相較之下阿翔的遭遇不知有多幸運了。

  尼康告訴阿翔歷史上有許多名人也都在小時候遭遇了各種的困頓與各式各樣的難題,如畢卡索、達文西、愛迪生等,但最終這些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綻放生命的光采。尼康發現了阿翔的繪畫天份,於是決定以繪畫開啟他的智慧之門,最終阿翔以一幅畫勇奪冠軍,並成為畢業冊的首頁。

  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尼康老師接納了阿翔,願意以自己的時間慢慢找出他的困頓,在慢慢修正中阿翔讀寫能力增強了。這部份的章節雖然較索然無味,導演也以蒙太奇手法一筆帶過,但卻是讀寫障礙中很重要的措施與過程。

  其實電影也是一種讀與看,而很多人也有著一些盲點,譬如說一些隱喻的問題;象徵的手法;呼應的關聯性;對比與類比的手法,另外鏡頭語言也不見得能讓觀眾全然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一部電影可以看上好幾回,而每回似乎都會有不同收穫的原因。

  現代文學或電影都極為重視所謂的「重組」與「拼湊」,後現代主義企圖從這種解構之後再重新建構的努力,延展出新一層的意義,而這牽扯意義的重新修正,讓很多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這並非是觀眾或讀者的讀寫障礙,而是一時無法領納新現象的意義罷了。

  「心」片其實是一齣相當通俗的小品,但以寶萊塢的精神依然把它作大了,然而就其情節而言,應該可以在剪接這個階段多下一點功夫,換句話說,片子長度絕對可以濃縮成九十分鐘,只可惜為了呼應印度市場,導演應該是有他該有的考量吧!

  阿瓦斯提的心意其實早已放棄了阿翔,畢竟他有一個相當優秀的大兒子約翰。因此在約翰的網球比賽時,他們夫妻選擇了週末不去見阿翔。結果阿翔徹底失望,而約翰卻也兵敗球場。這段章節是相當有意思的,當父母的希望約翰在球場上的風光可以彌補對阿翔的失望,但他們忽略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就算約翰始終成績名列前茅,但若真的長此以往,約翰也會被壓垮的。這次的決定讓阿瓦斯提有了嚴重的挫折感,但未嘗不是一見好事。

  人一出生都保有一顆完整的心,也許所面對的生命現象與過程會有所不同但絕對離不開心的對應。而真正可貴的是心面對任何事務時的純真之情,沒有任何的分別心去看待生命安置的位置,若能認知這番境地,必然能了知生命的真諦與真相。

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

導演:尚皮耶.居內(Jean-Pierre Jeunet)
演員:多米尼克.皮諾(Dominique Pinon)
   嘉莉.維亞特(Karin Viard)
法國 / 1991年 / 100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法國凱薩獎四項大獎肯定
   西班牙奇幻影展最佳導演、最佳演員
   東京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屠夫仗著自身所建立的「肉食」體系,對公寓內其他住戶施以嚴厲的威權統治,住戶們除了是怕自己成為屠夫的刀下亡魂外,其實也是因能分到一杯羹而選擇苟且 ...

◎ 劇情簡介     

  似乎已經到了一種近乎絕糧而即將毀壞的時代,人類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能有一塊肉填飽肚腹,而能吃的動物已經日漸稀少,於是有些人便將腦筋動上了「人肉」。

  在一幢公寓中以屠夫為首的這一群住戶中,屠夫坐擁每一戶的房租收入,但偶爾他會提供一次肉食。屠夫利用刊登廣告徵求人手,然後伺機將人殺掉並與眾人分食。

  這一日,失業的馬戲團小丑路易來應徵,眾人早已蠢蠢欲動,不斷詢問屠夫何時動手,好讓他們飽餐一頓。屠夫要路易修理甚至油漆公寓,等工作完成後便欲了結他的生命。

  路易認識了屠夫善良但有近視的女兒茱莉,正巧郵差送來一個包裹,眾人知道裡面是難得的甜食,紛紛搶成一團,但最終物歸原主,原來包裹是屠夫花錢請人從外地寄回來的。茱莉決定請路易到她房間一起分享蛋糕,但為了讓路易留下美好的記憶,茱莉故意拿下眼鏡,但終究還是打破了瓷瓶,但是路易因誤食舒眠茶,在與茱莉合奏樂曲後就睡著了,不得已茱莉只好扶他回房。

  但這個晚上茱莉便作夢,夢見路易被屠夫宰殺,她嚇得驚醒。而一名叫歐兒的婦人一直嚐試以各種方式自殺,但總是功敗垂成。而屠夫的情婦只陪屠夫作愛,於是她便享有免費的肉食。情婦把路易找來,謂彈簧床吱吱作響,路易找出問題的所在,很快就修好了。

  由於茱莉愛上了路易,於是她懇求父親放過路易,但屠夫不為所動,並打了茱莉一巴掌,無奈的茱莉只好求助地下反抗軍,她隻身進入下水道,果然將父親藏糧的位置透露給地下軍,條件是要救出路易。

  然地下軍的行動被一向愛慕茱莉的郵差發現了,於是雙方展開一場大混戰,但最終地下軍發現屠夫藏糧之所,但卻在抓路易時搞錯了對象。

  屠夫決定殺路易,茱莉與路易逃入一間浴室內,路易急中生智,以衣服塞入門縫中,然後開啟水龍頭讓水注滿浴室,當屠夫及眾人開門之際,所有人都被沖走了,而在混戰中屠夫也頭部中刀而亡,最後剩下路易與茱莉,他們兩人在屋頂上合奏著樂器。

◎ 劇情分析

  是一個不限定任何時空的法國某地,似乎因為人類已到了世紀末的毀滅之前,一切的價值觀已經全然改變,因為人只在意如何存活,而存活的唯一方式只有煮食人肉維繫生命並逞口舌之慾。

  「送行者」那位社長為了開導大悟生死的異同,以三段「吃生物」的具象畫面來告訴他:「人為了活著,必須吃其他的生物。」如果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定律,那發展出人必須吃人,應該也是另一種無奈嗎?

  屠夫在全劇中是個主導者,這幢公寓的人都必須向他呈繳房租;而屠夫則每隔一段時期屠殺一名外來人,然後提供房客一份人肉。這像極了一個國家的人民向政府納稅;而政府則提供福利一樣。而屠夫的優勢是他掌握了一切,他可以優待最美麗的女人,但女人則必須陪他作愛,縱然是世紀末,一切的人性模式卻是永遠相同的。

  「吃」是生命中一項大哉問,吃並非只是為了果腹而已,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的慾望。就五種感官而言,眼耳鼻舌身都是相當重要的,而每一種器官的慾望昇起,都必須與意念相連結。而大部份的時間許多的感官會同時與意念結合,譬如想吃東西時,可能先嗅到香味,再以眼睛尋找食物所在,再以手指探索,再放入舌中品嚐。這段過程似乎只欠缺耳朵器官的參與。

  若由耳朵來聽音樂也是異曲同工,耳朵的功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結合意識才能完整呈現。其實人的五種感官慾望是可以互通有無的,所以當一個人醉心於一種享受時,其他感官的慾望便會削弱不少。而「黑」片似乎把人類所有的慾望全部堆疊至「吃」的面向,於是人性便全體向吃的行列看齊。

  茱莉愛上了路易,她父親花大錢買了一盒蛋糕送她,於是茱莉便想與路易分享。她預備了酒與蛋糕,這種愛的前奏曲也是建構在「吃」的基準上,換句話說,「吃」不僅是延續生命的手段,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方式。許多男女約會的理由不都是從「吃飯」開始?而作生意的人或友人相聚,不也都是以「聚餐」為主導?

  中國「水滸傳」中也有人肉包子的故事,在飢荒時期也有許多易子而食的慘劇。事實上現今在地球上每天有十多億人口始終是餓著肚皮,這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也會引發出許多令人想像不到的慘況。

  一名房客的生存之道是相當有趣的,他將房子緊閉,然後養了許多青蛙,每天與青蛙同眠;也以青蛙為食,這也許也是一種現象,但若與吃人肉相較,我們該會如何評比呢?

  一名房客在無奈的狀況下,只好放任屠夫殺了他的岳母,為的也只是一飽口慾。於是在「獸性」全面高漲的同時,「人性」便全面潰散了。日本的「楢山節考」敘述了北海道住民的窘境,天寒地凍食物難求,於是便延伸了一種當地的怪風俗,凡是七O歲的老人都必須由長子揹上山,讓他自生自滅,因為節省下的一人份口糧可以供年輕的生產者多一份的生產力。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風俗,但卻也只是讓人自生自滅,而吃人肉雖然駭人聽聞,但卻還是有許多發生在現代的「傳說」。

  二次大戰時,台灣有一群人被徵召到南洋,其中一名長得肥胖的村人在戰後並未回來,同行者都找不到他的行蹤,但他的家人卻夢見他回來訴苦,因為另一隊的軍人將他擊斃後分食他的肉。筆者是小時候聽家母說的故事,但卻無法尋求證據而加以證實。但卻可以想像一群即將敗亡而缺乏飲食的軍人他們會採取的極端手段。

  尚皮耶.居內提供了一場瘋狂的末世圖景,將所有角色引至口慾的邊際,在爭奪至心力交瘁後,試圖以至善至美的音樂重燃人性的光輝。一場以水為主題的浴室守衛戰,徹底解構了屠夫建構的肉食世界。二名小孩尾隨茱莉與路易爬上屋頂,雖然天際仍然陰霾不散,但這總是一個契機與希望不是嗎?導演這部黑色喜劇還是恰如其分提供了正面思考的面向。

  現在也許就如屠夫掌管的世界,但我們應該期許著未來,但只有期許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擁有武器才能制敵,而這項武器就是「愛」。

  愛是這個世界的萬靈丹,雖柔弱如水卻能滴水穿石,當有一天穿透這個落入萬丈深淵的黑暗世界時,光明便會提供了明路,這絕非是夢想之旅,而是世紀末的啟示與省思。

  尚皮耶.居內以「黑」片崛起影壇,之後他更有兩部佳作「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導演幾乎以相同的意識思維提供了人處在困頓之中的堅持與希望,而一切依循的價值觀一直都圍繞在愛的基石上,也許這是導演的個人風格,但卻是一種正確的普世價值觀,他的影片一再受到注目與極佳的風評,當然與這種堅持的精神有關。

  這是一部隱喻的寓言,故事有著明確的象徵;角色有著鮮明的符號與個性,藉著個人特殊的氣質與相互對待之後的延展取得了一種戲劇上難得的興味。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逆向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導演:巴德.布里恩(Bard Breine)
演員:亨利.馬士達(Henrik Mestad)
   凱莉.西門森(Kari Simonsen)
挪威 / 2006年 / 77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捷克(卡羅維瓦利影展)榮獲最佳導演獎
     挪威(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

在苦難的人生裡,要如何找到快樂,離開人世了結生命就是解脫嗎?用淚水找到人命裡最美好的一刻,學會如何直視苦痛,大聲說笑...

◎ 劇情簡介
     

  蓋爾因一項意外而致雙腿癱瘓後,便將自己心靈完全封閉。他的妻子英格麗不斷地為他釋出關懷與善意,但蓋爾始終將自己閉鎖在內心最幽暗之處。

  英格麗為了拯救蓋爾脫離困境,於是打電話給政府機構的心理諮商師多麗。多麗訓練一批身體有殘疾的人士,包括頸部受傷的莉摩,全身癱瘓的瑪塔以及她的丈夫加德,還有一名坐輪椅但連話都講不清楚的恩斯朋。

  多麗的教導方式是教眾人每當情緒低落時,應該往正面去思考,只要讓思緒進入過去曾經有過的愉悅,心情自然會有正面的面向,而這個團體看起來成效似乎不錯,也將過程寫成一本書預備出版。多麗志得意滿地帶著眾人驅車來拜訪英格麗與蓋爾。

  蓋爾因不能人道,早已與英格麗分房而睡,偶爾也會試探地推開她的房門,但最後都以找東西為由而離去。蓋爾喜歡聽強尼卡許的音樂,也看一些影片,但每天晚上他總是抱著一把槍坐在輪椅上到天亮。

  面對多麗帶一群殘障駕臨,蓋爾依舊將自己鎖在房間內,多麗強行入內勸說反而挨了蓋爾揶揄。晚餐時雙方又有極大的爭執,蓋爾拿起刀叉插入自己的左大腿,這表示他兩腿已失去知覺。

  而蓋爾拒絕正面思考的舉動,反而激盪了這一群人,多麗要蓋爾起來跳舞,蓋爾反而揍了她一拳,而當多麗去推恩斯朋輪椅時,恩斯朋竟然偷襲她的胸部,甚至最後竟然咬她的手指。加德指責多麗似乎只關心他們這個團體即將出版的書,而其妻瑪塔激動地指責加德的自私才導致今天的殘廢;而莉摩也上樓欲吃蓋爾的藥,但滿口的藥吞不下全吐在蓋爾的臉上。憤怒的多麗自己一人開車回去,這使得這群人開始了逆向的思考,不僅瑪塔罵丈夫加德;莉摩竟拉恩斯朋入浴室欲苟合;而英格麗與加德的同病相憐,使他們在樓上完成一次宣洩。但蓋爾拿出槍要大家玩俄羅斯輪盤時,每個人這才體驗到縱然生命已殘缺不全,但真正逼近死亡其實還是有段距離。

  這個晚上他們盡情地砸爛了屋內的東西,也由直接去碰觸最不願面對的面向,反而激盪了生命存在的事實,於是眾人思緒在這兒轉了彎。

◎ 劇情分析

  社會上普遍的意識型態以及道德思考觀念,總是要我們同情身體殘缺的人,甚至也無所不用其極欲導向殘缺人士的正面思考。譬如說我們應勸告身心受創的人盡量往好的方面思考,否則心緒極易沉溺在谷底低潮,唯有面向陽光才能有燦爛的未來。

  這樣的普世價值觀一直是用於宗教以及教育的層面上,故我們常聽到佛門教導: 「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對一般人而言是沒有衝突的。但假若我們一成不變地去要求一名無法說話的人要他說好話;要失去四肢的人做好事;要一名心靈遭受重創的人存好心,似乎在某個環節上會出現很大的逆差,這樣的思考是很少人敢勇於承認與面對的。

  多麗帶領的這羣身體殘障的人,其實有些人不是那麼嚴重,但在國家福利的照顧下,他們乾脆讓自己顯得更加頹喪,為了順應多麗的指引,甚至他們「變」得連話也講不清楚。多麗要他們面對正面的面向與思考,問題是假裝自己周遭都是愉悅的,也許只能騙騙自己,但當自己得面對自我的時刻,這份的遺憾與不滿難道就會自動煙消霧散?這是本片提出的質疑。

  蓋爾的自暴自棄與多麗的見解是對立的,他沉溺在自己的不幸,當然也不是適當的方式,但多麗的強勢作風也是有待商榷。想想要一名雙腳癱瘓的人想像跳舞,或坐在輪椅上搖擺,未免是一件殘酷之事,這也是為何蓋爾會憤怒一拳揍倒多麗的原因。

  這是一個開端,過去這個團體和樂相融的景況剎那間改觀了。在正面的誘導中其實潛藏了更多的壓抑,表面上的和樂共融,其實掩蓋了更多的人性事實。恩斯朋從屋內見到加德吻著妻子瑪塔時,臉上充滿了慾望與悸動,於是他在腦海中殘存的妄念紛飛,瞬間集結在多麗的胸部。是裝瘋賣傻?或是壓力的釋放,總之恩斯朋受了蓋爾的影響,他開始「耍賴」地引燃他壓力的慾望;而已屆老年的莉摩不也是如此?她的頸部其實沒有那麼嚴重,但這個團體正好是她的避風港,問題是愈將她引向正面的面向,她就必須更加壓抑內心的躁動,於是在多麗離開這個團體之際,每個人開始重新面對最困頓的自我,莉摩竟然發現自己渴望的是性。雖然在緊要關頭即時煞車,但卻也讓她知道自己問題真正的所在。

  而被挑染的恩斯朋也不再顯得那麼脆弱,他甚至可以從輪椅站起,從櫃子上拿了一瓶酒,甚至他也不是語言有障礙,原來他也能口若懸河。這一切都因他跳出過去多麗對他們傳遞的訊息,雖然這必須重新去面對自己最困頓的所在,但若非如此,他們又怎能有不一樣的思考面向呢?

  蓋爾的妻子英格麗與瑪塔的丈夫加德剛好是同一個區塊的人,他們的另一半都坐在輪椅上,兩人也面對一個殘酷的議題-何時是與另一半分手的時機?或許是同病相憐,也或許是為了宣洩積壓許久的慾愛,兩人注定必須透過這場性愛的儀式才能有著比對。加德果然如瑪塔所指控的床笫上的自以為是;而英格麗也是藉著這次的嚐試,讓她重新認知對蓋爾的愛。

  但真正逼使大家去作逆向思考的是那場俄羅斯輪盤,身體的殘缺總讓人以為相當接近死亡,因此才思緒頹喪,多麗的理論正是從這個角度拉拔眾人面對陽光,但卻忽略了陽光帶來的陰影始終如影隨形。而隂影最深刻的詮釋與面對就是死亡。

  既然大家都如此活得不耐煩,為何不趁機以一顆子彈來完結自己殘缺的生命?問題是當真正面臨死亡的剎那,人才會發現當下與死亡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莉摩在驚嚇之餘果然昏死過去,但其實那把槍的子彈只是空炮彈,但卻在生死之間使人嚇出一身冷汗,歷劫歸來的心緒也就徹底被翻空了。

  唯有真正面對死亡才會讓人對應出活著的體現,生命必須要有一些試煉,透過這些不幸與衝擊,人才能從中了悟存在的本質與生命真正的價值觀。若果一味地逃避困頓的所在,粉飾太平地宣揚風和日麗,這也只能將這些壓力一直往下沉澱到心靈深處,但若再度遇上類似的心境,潛藏的那份不安依然會傾巢而出的。

  無論生命的面向如何,人都必須勇敢地迎向面對它,假裝身體的殘缺已經不再只是自欺欺人;但一味地自艾自怨卻也絕非上策。「逆向思考」的真諦是必須恰到好處地拿捏分際,過與不及都是必須重新檢視的。

  蓋爾雖然不能人道,但依然還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與妻子相愛。其實他何嘗不知這種道理?只是自暴自棄的心態讓他愈來愈迷失了自我。若說這個夜晚讓這個團體有了新的領悟與啟示,蓋爾與妻子英格麗其實也都從中獲得了救贖,於是當蓋爾的輪椅欲上二樓之際,英格麗投入丈夫的懷抱,一次的擁吻給了正面的詮釋。

  這部影片有著舞台劇的元素,時空與事件都符合「三一律」,因此情節便顯得張力無窮,縱然裡面有些腳色沒有更多的詮釋,但整體而言,也算得上是一齣頗具水準的好電影,其中很多細節是值得細細推敲與回味的。

請對我承諾(Promise Me This)

導演:埃米爾.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
演員:烏洛斯.米洛瓦諾維奇(Uros Milovanovic)
   瑪莉亞.佩托尼傑維奇(Marija Petronijevic)
塞爾維亞 / 2008年 / 123分鐘 / 輔導級
禮讚: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
   台北電影節參展影片
祖父要孫子把牛帶進市區販售,但他更希望的是他的孫子回程能順便討個孫媳婦回來…

◎ 劇情簡介     

  在塞爾維亞的一個偏遠小鎮,小贊和爺爺一起生活,而學校唯一的女教師所教的唯一學生就是小贊,而女老師會留下來是因為她喜歡上了爺爺。

  這一日督學來視察,遭受爺爺設計的機關戲弄,但他也看上了女老師,於是展開一次又一次的追求,但每一次都被爺爺的陷阱一一打敗,督察狼狽不已,但卻始終不曾死心。

  爺爺自認來日無多,於是要小贊帶一頭乳牛到城市貝爾格勒去賣掉,然後買一個聖像回來放置在他正在整建的教堂內;其二是為自己買一項紀念品;其三是要娶一名女孩回來當他的妻子。

  在城市內差一點將乳牛遺失,在尋找過程中也認識了一名女孩雅絲娜。小贊在買了聖像和紀念品後,常到學校找雅絲娜,並告知爺爺的願望。雅絲娜不以為意,但卻也沒有拒絕他。

  小贊發現一名地痞流氓因借錢給雅絲娜的母親,不僅強行佔有她,且慫恿她要將女兒送往夜店去當脫衣的鋼管女郎。小贊不敢告訴雅絲娜,正無計可施之際,他認識了爺爺的弟弟鞋匠特里夫的兩名孫子,這兩名專門與地痞流氓合作的大傻與二傻很歡迎這位從鄉下來的小弟,而且在發現地痞流氓的意圖後,開始幫助小贊。

  但地痞流氓早先一步抓走了雅絲娜,於是小贊與大傻二傻假扮客人到夜店光顧,小贊也假冒嫖客,沒想到來的卻是雅絲娜的母親,小贊告知地痞流氓要將雅絲娜送給與他合夥的金主。但雅絲娜的母親卻被地痞流氓發現並將之毒打一頓。

  但小贊卻在緊要關頭中救出了雅絲娜,同時在二傻的幫助下與地痞流氓展開一場廝殺,最後以閹牛的技術閹掉了地痞流氓。小贊帶著雅絲娜回去鄉下,卻發現了葬禮,原以為是爺爺,後來才知道是別人,而爺爺正和女老師舉行婚禮。而隨後追來的地痞流氓依然不死心帶人來尋仇,但在一番激戰後,歹徒全掉入爺爺的陷阱中。

  爺爺很滿意小贊帶回的妻子,於是他們很快樂地生活在這個優美的鄉下。

◎ 劇情分析

  前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杜力卡,自從一九八五年以一部「爸爸出差時」勇奪坎城金棕櫚獎後,陸續在日後的作品中於坎城、威尼斯、柏林等重大影展中奪得獎項。號稱「得獎專家」的庫斯杜力卡在二OO八年以本片作為揮別坎城影展之作。

  「請對我承諾」依然可以看見過去「黑貓白貓」、「地下社會」等名作的影子。導演無所不用其極地在影片中設計許多橋段,將文明的方便轉化為生活中的各種巧思,以早晨起床的情節就作了許多趣味設計,十足的庫斯杜力卡風格。也許是與過去影片的重疊性太高,本片才未在影展中受到青睞與重視,但其個人風格卻依然散發出其特殊的魅力與光芒。

  有人說庫氏的電影傳遞出狂放不羈的自由風格以及充滿詩意呢喃的歌詠,這也是他特別偏向當地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的緣由。或許說庫氏的影片始終有種寓言與童話的元素,透過這些在電影中才有可能的呈現,唯有如此才能讓他遠離亡國的夢魘以及如今的國土分裂。

  因此他的影片幾乎都是一種理想的投射,在政治隂影下極力創造他的極樂桃花源,這股氛圍讓他將理想與大自然徹底融入,因此他從「黑貓白貓」開始,以吉普賽人的生活作為標的,大量地展現人與大自然為一體的理念,於是在影片中,觀眾絕對可以見到動物與人緊密的互動,甚至有許多時節人的行為是極為動物化的。而這些特殊的畫面有著庫氏心底的痛苦悲鳴。

  南斯拉夫的亡國與分裂,至今尚未完結,塞爾維亞與波士尼亞甚至科索沃的再分裂,都令庫斯杜力卡相當憤怒與沮喪,甚至曾經為了國家分裂的爭執,願意與人以手槍決鬥。然而最終庫斯杜力卡選擇了一座山峰,並蓋了一座影城學校,不僅可提供拍片之用;也作為教學之用。但這其中自然有著許多他不為人知的苦痛。

  庫氏影片中的角色大都以鄉下為正統導向,而都會中其實都充滿了邪惡,包括片中這名督學也是他極力批判的對象。而爺爺身處在一無所有的鄉下,但經過巧思與設計,於是變得一切俱足。爺爺設置了許多的陷阱,許多外來的「入侵者」幾乎無法越雷池一步。這也是庫氏此刻避居山頭的真正寫照。但他技巧地將之化為影片的趣味情節,也順理成章成為他作品獨一無二的特色。

  飾演小贊(特桑納)的演員烏洛斯.米洛瓦諾維奇一九九二年生,庫斯杜力卡相中他的原因是他有一雙藍色眼珠的吉普賽人,他的舉止自然從容,不僅在短片「藍色吉普賽人」演出,本片選角時,庫氏便毫不猶豫將主角的角色交付給他。而小贊的呈現代表了真與純,一種全無污染的心境似乎也是庫氏極力追索的。於是他依照爺爺的指示到城裡找回一名自己的新娘。

  一幅聖像代表著心靈的寄託,也是爺爺自己完成教堂之後的最終象徵,不但教堂自己蓋,就連教堂的銅鐘也是爺爺自己翻砂模鑄銅汁而完成。這代表著庫氏的與世隔絕,潛意識中對政府現況的不滿其實早已表露無遺。

  紀念品是一種象徵,也許可以是一次事件或經歷,但必然是有意義的,這一點的詮釋就變得更具可塑性,其實庫斯杜力卡在這個角度中是有所缺失的,因為他將主力全放在最後的娶回新娘這件事。

  雅絲娜的性格因被解釋為自然與自由,於是便顯得有些輕浮,但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與小贊的個性相契合,否則兩人是找不到交集的。故事牽引出鞋匠特里夫的兩名後代,這勉強讓情節有了說理,否則這齣戲還真的很難往下推。而天真無邪的小贊只知一味地想帶雅絲娜回鄉下,但卻也不得不介入地痞流氓的魔掌中,而小贊自始至終都以天真的赤子之情相對,就算最終將歹徒閹掉,對他而言也只是鄉下閹乳牛的一種常態性行為罷了。

  庫氏的作品一貫以快節奏的情節呈現另類的展演,更結合了極具庫氏風格的音樂。其實從「地下社會」這部影片中我們便極為熟悉他的音樂語言,雖然兩者乍聽之下有著太多的相似,但這也正是他配樂最獨特之處。因為庫斯杜力卡甚為喜愛音樂,他自己組成一支搖滾樂隊「無煙樂隊(No Smoking)」,除了爵士、搖滾之外,更加結合龐克音樂與吉普賽音樂的元素,不僅徹底改變了東歐的音樂語言,也形成他特殊的風格,很多人在第一次觀賞他的影片時,常誤以為這種快節奏的音節就是南斯拉夫的音樂,但其實是屬於庫斯杜力卡的獨創,他的音樂也被稱為「巴爾幹龐克」。

  庫氏的每部電影有其雷同之處,這會產生兩極化的現象,其一是個人化的風格會相當強烈;其二是易流於窠臼而無法變通。但庫氏是相當清楚自己的企圖與走向,總是在保有原有的風格之中摻雜一些新的元素。但也逐漸地將與現實脫節的「童話」放置其中,更多脫離現實的環節其實正是庫氏的心靈渴望。

  會有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與同情的,庫氏歷經了南斯拉夫的分裂,他心裡總有太多無法說出的苦悶,面對只知自謀其利的政客而言,庫氏在百般無奈中,似乎也只能寄託在童話之中了。

男人四十只春一張嘴(The Age of Ignorance)

導演:丹尼斯.阿坎德(Denys Arcand)
演員:丹尼斯.阿坎德(Denys Arcand)
   保羅.貝拉吉翁(Paule Baillargeon)
加拿大 / 2009年 / 109分鐘 / 輔導級
禮讚:
坎城影展競賽片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
職場失意、生活不如意活到四十,他只剩夢裡僅存的一丁點自尊及勇氣...

◎ 劇情簡介     

  尚馬克是一名並不得意的公務員,面對許多民眾的抱怨與申訴,尚馬克就是有辦法對付,但他的決定雖是合情合理,然而對申訴的民眾而言始終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這不免讓尚馬克漸漸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倦。

  尚馬克的妻子希樂薇是一名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但因太專注在工作領域中,漸漸與尚馬克疏遠。兩人同住屋簷下,但其實早已無夫妻之實。而他兩個女兒也都活在她們自己的世界中,每天帶著耳機,就算尚馬克想跟她們說話,似乎也不得其門而入。

  於是尚馬克將自己融入自己的幻想中,他想像當紅的女明星一見到他就臣服於他的腳下;鄰居漂亮的女孩一見到他立刻要求跟他作愛;當然連同事中女同性戀者也都在他的幻境中與他「過從甚密」。

  尚馬克有位年邁的母親住在醫院,但母親若遇見隔床老人死去,總是相當惶恐不安,尚馬克除了盡力安慰之外似乎也別無方法。但這也使得擅長幻想的尚馬克立刻聯想到若有一天他也死了躺在棺木內的情形,然而事情也是如此平順過去,因為他的死亡,絕對不會為這個社會帶來任何的騷動與不安。

  妻子在全公司獲得業績第一名的佳績,在致詞中妻子雖然口中感激尚馬克,但也只是場面話。尚馬克發現妻子與其老闆似乎態度極其曖昧,沒多久,妻子就以業務拓展為由搬出,與其老闆雙宿雙飛了。尚馬克無可奈何,他想與兩名女兒討論此事,但女兒們似乎並不關注此事,尚馬克見女兒活在她們自己的世界中,他又陷入另一項幻想中。這回他與一名女伯爵相戀了,但要娶她卻必須經過中古世紀的騎士決鬥,為了娶碧翠絲,他只好硬著頭皮上了馬,戴上頭盔,在一番陰錯陽差中打敗了黑王子。但活在中古世紀的日子令他極為不適應,由此也體驗出生命其實太複雜,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似乎也只能輕鬆面對了。

  尚馬克辭掉工作,一個人到海邊一幢父親留給他的房子,在這兒他認識了一些務農的鄰居,尚馬克漸漸融入他們的生活,妻子回來將衣物送來給尚馬克,似乎更讓尚馬克見到一些生命的方向。

◎ 劇情分析

  社會的形成必然有其固定的體制與方式,這也是一個國家憲法與法律形成的過程與方法。而這些體制其實都是經過許多專家集思廣益後所制定的,也就是說在設定法律條文之前都得經過深思熟慮並顧及各方的需求之後才會制定大家都必須遵守的條文與律法。由這個層面觀之,經過如此理性的討論後所形成的共融社會絕對是讓每個人都能滿意與遵守的。

  事實上從整體的方向來思考,也確實是如此,因為沒有人會制定惡法故意為難自己國度的人,問題是,不管那個國家自稱擁有最完善的法規與制度,但總是在不同的角度中讓人感到法規帶來的窘迫與無奈。因為人其實是相當複雜的動物,而法規卻是死的條文,這之間的互動牽扯將會引燃更多的議題。「男人四十只春一張嘴」的詮釋企圖就是建構在這個角度上的檢討與批判。

  尚馬克是一名公務員,他是個循規蹈矩的人,任何的申訴案子他都是「依法行政」,也就是說他絕對是一名奉公守法的人。問題是他的工作職掌有其窒礙性,當權限無法介入時,唯一的方式就是將案子移往可以有解決權限的單位。但我們似乎很快就知道,另一個單位的情形絕對也跟尚馬克一樣,因為當出現另一個問題之際,必然也都是將案子推往另一個「適合」的單位。問題是最終回到原點時,我們可以明確知道,這整個國家體制似乎沒有一個適合解決問題的單位。

  然而這個國家的體制與機能依然如實地運轉著,而與之相對的則是更為縮小的「家庭」。尚馬克的家境算是不錯的中產階級,而他的妻子更是人中之鳳,也就是保險業務的菁英。他們育有二名女兒,從表相而言,這是一個模範家庭,也是人人稱羨的對象。問題是妻子因為求工作上的展現,幾乎廿四小時手機不離耳畔,於是尚馬克與妻子在家中幾乎連一句話都對不上;而他兩個女兒也都活在自己的MP3的世界,於是尚馬克在逐漸退卻之後,不得不在腦海中開始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這個幻想的世界中他可以為所欲為,許多現實中無法完成的事,在這些妄念的結合中一一實現了。

  或許是夫妻床笫之事已經遙隔多時,尚馬克放任自己與腦海中殘存過的儷影有了意淫,舉凡他喜歡的女影星、鄰家的美少女、同事中的女同志,甚至他可以一次要她們同時服侍他一人。於是在現實生活中落空的部份,在每次的幻想中獲得了補足。

  而這種妄念正如瀑布水流一樣永不間斷的,除非能在生活中獲得安定的啟示,否則妄念是永遠無法停歇的。而看似專注於工作的妻子,其實卻早已是在情感出了軌,她毫不避諱地與主管雙宿雙飛;而兩名女兒對此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於是看似完整的家庭在瞬間分崩離析了。

  正猶如這個國家的體制一樣,每個人各司其職,也盡心盡力在工作職掌上,但帶給大眾的卻永遠是無奈與失落;而家庭似乎也是如此,尚馬克一家人不也都是各司其職各盡本份嗎?但最終都走向令人失望的結局。

  尚馬克無奈地讓自己化身為穿戴閃亮盔甲的騎士並神勇地打敗可怕的對手;有時他也成為萬眾矚目的超級巨星周旋在美麗的女明星之中;有時他也會成為最成功的作家,並獲得許多書迷的崇拜。然而這一切只是尚馬克的幻想,當他回到現實世界之際,必須重新面對失落的一切。而當他看到他在工作職掌中帶給每個民眾的似乎也只有無力感,於是他突然興起了不如歸去的感觸。

  所幸尚馬克的父親為他在海邊留下一幢房子,雖然不怎麼富麗堂皇,但卻是足夠居住的條件。尚馬克揮別一切,讓自己委身在一無所有之處,而這種對比與落差,似乎才讓尚馬克真正開了眼。這兒少了一些更複雜的東西,但簡單之中卻也透發「俱足」的訊息。於是他慢慢領悟了生命的真諦,也了解當下的意義。

  尚馬克第一次遇見一對男女鄰居,他們邀請他過去走走,而當尚馬克到達「鄰居」住所時,女鄰居立刻邀他加入農耕,而尚馬克毫不猶豫加入了勞動,這是導演的弦外之音,似乎只有真正與土地接觸才能領納生活存在的真意。人的盲點是不斷地肆意往外追求,就算賺進全世界,那意義是什麼呢?

  不必去論斷過去發生什麼?也不必困惑日後將會如何?真正讓人安定的是此刻的當下,當蘋果從樹上結果之際,一切真相其實都已呈現在那些紅豔之中。導演運用一盤鮮艷的蘋果轉化為一幅圖畫,其用意是相當清楚的。

  本片提供的訊息是值得大家參考的,夢想與理想之間有著絕對的差距;而現實與前兩者之間有更大的落差,當這世界的一切好像都與你背道而馳甚至背叛你而去的時刻,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失落?也許你認為這世間待你無情;但你是否自問你又是如何對待這個世界?當縮小為人與人的對待時,看似複雜無解的難題,其實癥結都是在自己的心中。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始終是這個宇宙的真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