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小婦人(Little Women)

由 牟牟 老師 撰稿

原著: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Louisa May Alcott)
製片:馬文.李洛伊 (Mervyn Leroy)
導演:馬文.李洛伊 (Mervyn Leroy)
演員:瓊恩.艾利森 (June Allyson)
   瑪格麗特.歐布萊恩 (Margaret O’Brien)
   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珍.妮李 (Janet Leigh)
   C.奧布里.史密斯 (C.Aubrey Smith)
   彼得.勞福德 (Peter Lawford)
   羅薩諾.Brazzi (Rossano Brazzi)
美國 / 1949年 /120分鐘 /普通級/黑白片
禮讚:奥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描寫有著濃厚姐妹情感的十九世紀末一家人溫馨和樂的故事…

◎ 劇情簡介     

  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特鎮的馬其家有四千金,父親是牧師加入南北戰爭而離家,母親教育她們相親相愛,一家人溫馨和樂,感恩惜福,雖然經濟情況困窘,但仍不忘幫助比他們更需要幫助的人。大姐梅格優雅傳統,彬彬有禮,對生活細節十分重視,喜好縫紉衣服,二姐喬瑟芬率真不做作,喜歡寫作,希望當位作家,老三艾美美麗好勝,裝模作樣,喜歡畫畫,老四貝絲慷慨仁慈,內向害羞,喜歡彈鋼琴,身體虛弱,聖誕夜四姐妹合作一齣由喬瑟芬策劃的戲劇應景,瑪姬姑媽是位有錢但嘮叨的獨居老女人,埋怨她們聖誕節不關心她,還要她老人家親自來送紅包,四姐妹歡喜著用紅包錢買了自己喜歡的禮物,才發現母親忙著照顧鄰居拖鞋手套都破舊了,貼心的她們趕緊將禮物退回換買給母親的聖誕禮物。

  有錢的鄰居勞倫斯家獨孫子拉瑞常常在窗前羨慕的偷看她們五個女人溫馨的圍坐在客廳爐火邊話家常,引起喬瑟芬的注意,主動關懷了解也同情他的孤單,祖父老勞倫斯原本嚴肅不與鄰居交往,受到率直的喬瑟芬影響,舉辦舞會敦親睦鄰,舞會裡拉瑞黏著喬瑟芬兩人成為好朋友,卻遭到有心人忌妒說她母親刻意攀權富貴,四姐妹自尊受損憤怒不已,唯恐母親難過互相發誓不再提此事,喬瑟芬有些質疑,當晚伺機問母親是否幫她們做計劃,像有些媽媽希望女兒嫁給有錢人,媽媽坦誠他跟其他媽媽沒甚麼不同,但寧可看到窮先生的快樂妻子,或者當一個受敬重的老姑娘,也不願看到一個生活富裕但缺乏平靜和自重的妻子,喬瑟芬脫口說絕對不結婚。

  老勞倫斯受到貝絲貼心善良的感動,成為忘年之交,喬瑟芬擔心家裡會因結婚而變得不完整,不肯接受拉瑞的感情專心投稿寫作,父親受傷在華府軍醫院,在姑媽及老勞倫斯幫忙之下母親前往探視,姐姐梅格愛上拉瑞軍中的好友老勞倫斯助理約翰.布克兩人因而結婚,喬瑟芬感傷家人已然不完整,徵得父母的允許離家前往紐約當家庭老師,藉以增長見聞視野幫助寫作,期間認識了異國文化的貝爾教授,在他帶領下喬瑟芬享受著學習的喜樂,艾美順勢取代了喬瑟芬陪瑪姬姑媽前往歐洲旅遊,順路探視喬瑟芬時告知拉瑞為情所傷,與祖父前往歐洲,拉瑞途經紐約卻沒去探望喬瑟芬,讓喬瑟芬相當感傷,喬瑟芬也得知貝絲病重,深感家裡需要人手就打道回府,喬瑟芬隨著時間及人生歷練的成長豐富了心靈的美與愛,她以家裡每一個成員為題材著作了一本又一本的經典小說,也坦誠面對拉瑞與艾美的婚事…。

◎ 劇情賞析

  原著作者露意莎.梅.奧爾柯特未婚,健康欠佳,她以自己童年的家境為背景,創造了豐富的人物性格,描寫有著濃厚姐妹情感的十九世紀末一家人溫馨和樂的故事,原著是1868年及1869年出版共兩卷2000冊,經改拍成卡通,電視劇,電影,光電影就拍了三個版本(1933年,1949年,1994年),2007年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將它列入百強兒童圖書之一,她透露著一個人的美麗是會隨時間而改變,唯有心靈的美才能不斷豐富並亙古流長。

  本片象徵著吾家有女初長成,是年輕女人的生活時段,四姐妹性格全然不一樣,唯獨對家裡的向心力與愛在母親愛心的教導下,各自發揮所長,她們受到母親堅忍的意志,冷靜而從容不迫的經營家計,並致力孩子們的教養工作默默付出的身教之下,個個成為成熟的小婦人,她們共同經歷了一連串生離死別與生活泣勵,互相合作度過難關。

  大姐梅格在小妹貝絲因照顧鄰居小孩感染了猩紅熱奄奄一息時,祈求禱告:如果上帝救活貝絲,我將不再怨天尤人,人生如此殘酷,願她能度過…,老三艾美卻在貝絲痊癒後表白她替貝絲立了遺囑:妳不需要的,我留下兔子玩偶和青銅章,我把黏土馬留給拉瑞,雖然他說馬沒有頸子…,大病初癒的貝絲感嘆一切都好美,花朵和陽光,喬瑟芬回應著花是老勞倫斯送的,太陽是我命令它出來的,梅格說她把洋裝都更新了,貝絲說我沒死的話,沒人分得遺產了…這時拉瑞接了馬其先生回到家,全家大團圓,她們共同走出艱困的時刻。當姐姐刻意打扮等待布克時,喬瑟芬耽心家人會因結婚而變得不完整提醒著:他是唯一來拜訪的人,妳別以為自己在戀愛,其實根本沒有…,我是個作家,我寫過戀愛中的女人…,妳一點徵兆都沒有,妳吃得下,睡得好,不胡思亂想,也沒有魂不守舍,所以妳沒戀愛,…所以不要嫁給他…,妳這麼做以後,一切都會照常的,但因姑媽突然造訪,尖酸刻薄嫌貧愛富的說:…妳有義務嫁給有錢人幫助家庭,這小子知道你有個闊親戚...,梅格憤怒的辯護著:約翰和我都不會因為金錢而結婚....,這一突發狀況反倒順勢助長他倆的婚事。

  而喬瑟芬從紐約回到家,得知貝絲病情已是聽天由命的絕望,為了貝絲,父母要求她要擦乾眼淚,喬瑟芬躲在房間痛哭失聲,貝絲反而過來安慰喬瑟芬:...以往都是妳在鼓勵我,妳讓我聯想到海上的強風暴雨,但是還是夢想乘風破浪前進,…我無法明白表達,但對妳我還是努力表達,...彷彿冥冥中我就有預感早逝,我從來沒有夢想未來,像妳們一樣,因為我不敢想像離開家,但是現在我不再害怕了,我了解到我們永遠不會分離,我們永遠是家人,即使有人先走了,喬,我想即使上了天堂,我也會想念家人的,喬瑟芬痛哭不已…。

  喬瑟芬依著貝爾教授的叮嚀:不是親身感受的事絕不寫,要寫自己所知道單純美麗的事物,她回家後第一本書就是(我的貝絲),她將它寄給貝爾教授過目,之後也陸續用家裡的成員為題材寫作,用筆記錄著家裡的生活點滴愛的記憶。

壞寶貝(Bandits)

導演: 卡潔.芳.卡妮蘭 (Katja Von Garnier)
演員: 卡潔.莉蔓 (Katja Riemann)
   妮可蕾提.卡蕾比 (Nicolette Krebitz)
德國 / 1997年 / 103分 / 輔導級

該片講述了個女人在牢獄裏組成樂隊,她們用音樂擺託監獄的桎梏。在一次前往為警察演奏的過程中,她們越獄而逃,她們用搖滾發自內心的吶喊...

◎ 劇情簡介     

  露娜脾氣暴躁,因為打警察而入獄,瑪莉則外殺死了丈夫。安琪較年輕也美麗,但卻是三次詐婚前科的累犯,而艾瑪是頂尖的鼓手,甚至有美國唱片公司要與她簽約,但她卻殺了團長而入獄。

  這四人都會樂器,於是在獄中組成了搖滾樂團,而在一次警察的表揚大會中,內政部長希望由樂團在會中演唱,以顯示獄方讓受刑人早日接觸外面世界的準備。但因押解的警察埋怨四人耽誤了他的週日假期,遂要露娜為他口交,沒想到露娜三兩下就將警察打昏了。

  艾瑪要露娜用鑰匙替她們解銬,而在警察發現欲將她們逮捕時,艾瑪已經開囚車衝出停車場,而警察望著被撞壞的車子也只能望塵興嘆。

  半途中,遇上三名逃獄的男犯人,四人使詐搶走了他們的紅色車以及一些槍械。但電視台上的報導似乎只偏重男逃犯,四人不服氣,反而主動打電話給電視台。一名記者單獨來訪,果然在布列茲電台播放而引起廣大的注目,甚至原本已將試播帶丟到垃圾桶的金質唱片公司負責人,立刻將帶子拿出來播放。

  四人正巧在收音機中聽到立刻到金質公司向負責人索取試播費,最後四人簽字同意賣斷,並拿了五萬馬克.因為她們打聽到坐遊輪出國,每人要一萬馬克。雖然如此,但她們的簽名並不是本名,這讓金質老闆在發現後非常懊惱。

  而在這之前,露娜曾提及安琪有存款十萬馬克,雖然安琪不大情願,但四人還是到樹林去挖,沒想到挖到未爆彈,四人慌張逃逸,但卻也因為有人報案,而使得警方知道她們的行蹤。

  瑪莉沿途中曾表示她不願土葬,因為不想被蟲蛀,她一定要火葬。四人在夜店演唱,警察追來,她們挾持了一名年青觀光客威斯,而威斯也與安琪有了一段情,雖然威斯又勾引了露娜而使兩人有了芥蒂。在逃至一座大橋時,瑪莉死了,三人引燃汽車算是將她火葬。

  剩下三人在上船前決定要開一次演唱會,只可惜最後全死在警方的槍彈下。

◎ 劇情分析

  八0年代的『末路狂花』曾被喻為女性主義的先驅電影,也就是從女性的角度,慢慢思考出獨立自主的觀念,雖然也是一部標準的公路電影,但更多的討論面向是指向新女性主義的面向。

  『壞寶貝』或許也可以稱為另一型態的『末路狂花』,這樣的比喻並不表示本片有抄襲『末』片的嫌疑,相反地以另類的觀點與思考不難發現,『壞寶貝』其實是一部相當優秀的作品。

  在獄中組成一個樂團是相當困難之事,尤其會進入監獄自然都有其性格上的缺失,而這些缺失往往使得人際之間會產生極大的摩擦與衝突。在最早之前組成的樂團便是如此,因為鼓手即將出獄,她那會有心情陪其他人在獄中玩樂團。直到專業的艾瑪出現後,這個樂團便順理成章地成立了。

  原本樂團也只能在內政部長主持的警察頒獎典禮上演奏一次,但這並非這四個人的願望.露娜脾氣固然暴躁,但卻也是極具理想的人。她不只一次寄出自己灌製的錄音帶給出名的唱片公司,期望受到青睞,以便將來能在合唱樂團中出人頭地,只可惜並未受到重視。直到唱片公司的人發現這四個越獄的女人正是一個樂團,而他們手中就有一卷錄音帶。於是在電台播出後,反而因為觀眾的好奇而使得『壞寶貝』這個團體成為知名的團體。

  取名為『壞寶貝』當團名,其實已經說明了這四個人的屬性,但這只是一種意識型態的表現,並非她們都是打從骨子壞起。露娜也許是比較暴躁的人,因為她一火大簡直是六親不認,但她也是企圖心最強的女人。押解四人去參加大會的警察看上了露娜,並要求她為他口交,當然很不幸地被打趴在地上,也間接促成了四人開始的逃亡。

  另一名瑪莉雖然年紀稍大,但卻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她念念不忘的是奧圖,但其實奧圖早就死亡,也許奧圖的死亡才導致她的入獄,但她最想作的事便是到奧圖的墳前向他祭奠懺悔。

  安琪是四人中最年輕也最漂亮的,但卻也是心防最脆弱的。她入獄的原因是「詐婚」,換句話說她也許是在慾望中打滾的,因此她是四人中最有錢的,只是她也不記得把錢藏在何處?然而這一點是需要辯證的,因為安琪是否有可能將藏錢的位置忘記?這一點是必須質疑的,畢竟能有這十萬馬克是她詐婚得來的,就算是獄友,似乎也不可能將錢拿出來共享的。

  艾瑪是專業的鼓手,但她卻殺了樂團的團長,而這名團長是她的男友或丈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團長對她長期家暴,艾瑪忍無可忍,於是下手殺了團長。雖然艾瑪向律師提供了受到家暴的相片,但法院依然將她判刑七年。別忘了艾瑪是一名連外國唱片公司都一直要拉攏她簽約的職業鼓手。

  不管這四人身犯何罪,她們共同點就是法律並不站在她們這一方,就算被判刑,她們始終都是自認為無罪的,何況在獄中有許多待遇真的是非人道的。在一個晚上一名女囚割腕自殺,便足以說明一切,而在囚車中,押解的警察竟然提出口交的要求,甚至不答應都有可能遭受另類的凌虐。

  從這些小地方來看,自然能表現出女囚的無奈。監獄固然是不可廢除,但卻也不盡然是十全十美。作錯了事是必須接受懲罰,但關在獄中會是最妥善的方法嗎?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會殘殺同類的,不僅僅是以武力殘害別人,甚至會以計謀來陷害別人,從動物學來說,人類應該是所有動物中最可怕的動物。

  影片中的警長與他的副手女警有著有趣的對應,好幾次兩人要趁隙作愛,但每每都是接到四名女囚的訊息而放棄。這樣的舖陳是相當有趣的,也使得觀眾多了一分的思慮與反省,這也表示只要是人都有可能會犯錯。而女囚們的犯錯都是在衝動中犯下的;但更了解法律甚至代表法律公正的警察卻是以犯錯作為消遣。但當他們越過了這條線,法律會站在那一方呢?

  四名女囚雖然以偷渡為前題,但最後瑪莉的死亡帶給她們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同時也培養出彼此義氣相挺的友情。艾瑪因藏有兒子相片的項鍊掉了,為了撿拾而慢了一步無法躍入河中被逮捕,但露娜與安琪卻冒著生命危險挾持警長與女副手,強行入內而救出艾瑪,而艾瑪雖然也知道安琪曾出賣了大家,導致在大橋上被攔截,但艾瑪還是原諒她;正如安琪知道露娜曾與人質威斯發生肉體關係,但她也選擇了原諒。

  在這段逃獄期間,四人培養出生死與共的豪情與承諾,而在失去瑪莉之後,她們更堅信必須將這個樂團推向一個領域層次,若無一次大型的樂團演唱會,如何算得上是真正的樂團呢?於是她們明明有機會逃離的,但她們還是選擇在港口的高樓屋頂上舉行演唱會,而這也影響了她們的命運。

   如果命運可以重新選擇,那她們會作出不一樣的判斷嗎?也許理念與認知才是她們最終的頓悟,一切在槍聲後停止;但隱然卻又似乎揚起了另一股令人震撼的悲鳴。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給妻子的1778個的故事(僕と妻の1778の物語 )(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

導演:星護
主演:竹內結子、草弓剪剛
日本 / 2010 年 / 137分鐘 / 輔導級

深愛妻子的作家丈夫,在知道妻子罹患癌症末期之後,為了讓只剩下一年生命的妻子開心度過餘生,他決定每天為她寫一篇短篇故事,希望能在她對抗病魔 ...

◎ 劇情簡介     

  朔太郎是個愛作夢的作家,所以他只能寫並不太暢銷的科幻小說,相對於他的同學瀧澤寫的言情小說不僅大賣特賣而且集數也是朔太郎的幾十倍。雖然主編一直希望朔太郎也改寫言情小說,朔太郎不在考慮之際,妻子突然身體不適,剛開始以為是懷孕,但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是大腸腫瘤。

  醫生告訴朔太郎,這樣的病情其實難撐一年,這一年結子三十二歲,辭掉了工作專心在家養病,雖然每個月要作一次化療,但醫生交代,若能帶給結子歡樂,會有助於免疫力。

  於是朔太郎努力思索,看看能為妻子作些什麼而讓她歡樂。有一天朔太郎在玩具店內看到一隻古老的微笑青蛙,於是他決定要寫好笑的小說,每天一篇,每一篇三張稿紙。但第一篇及第二篇結子都覺得像一篇不錯的散文,但不覺得好笑。

  朔太郎不曲不撓,繼續在他四周尋找題材,畢竟一天一篇是不小的負擔,在第三篇「體能鬧鐘」讓結子開懷大笑,於是夫妻倆就這樣在歡樂中渡過歡悅的時光。朔太郎並不喜歡新型的玩具機器人,他偏好舊型的機器人,為此他寫了一篇帶舊機器人去到另一處屬於他們的世界。

  原本被醫生斷定撐不過一年的結子,結果朔太郎都已經寫了七百三十篇了,雖然結子的體重慢慢變輕了。醫生告訴朔太郎現在有一種新療法,雖然藥品不列在保險中,而且價錢昂貴不已。但朔太郎決定為妻子購買新藥,不夠的錢他願意去寫言情小說。

  但不久妻子發現了事實,結子不希望丈夫因為自己而放棄了他的理想,但朔太郎相當堅持,兩人因此而大吵一架。朔太郎表示他不會後悔。有一天朔太郎發現妻子不在了,他焦慮地四處尋找,原來結子只是去買菜,朔太郎激動地表示不可以突然不見。

  朔太郎終於寫到1776篇,而結子已經住進加護病房,醫院中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每個人紛紛送他吃的東西,但寫完第1777篇時結子去世了,而1778篇朔太郎用了一種最不一樣的方式寫給在天上的結子。

◎ 劇情分析

  改編自日本知名小說家眉村卓與其妻的真實感人故事「給妻子的1778個故事」,是一篇賺人熱淚的愛情電影。尤其以當紅的竹內結子以及日本偶像團體SMAP的草弓剪剛,同台競技,算得上是相當完美的組合。

  以極短篇的方式獨立成一篇文章,這其實也是相當耗體力的,而連續寫1778篇,這幾乎是一項世界紀錄了,而這個寫作動機都是來自取悅罹癌的妻子,因為醫生囑咐若有快樂的事能讓妻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說不定能減輕病症。

  基於這樣的理念,朔太郎於是每日一篇持續不斷地創作,寫作也許不是什麼問題,但連續創作1778天,亦即將近六年的時光,這股毅力就不是每個人都能保持的,本片的男主角正是以這種傻勁一股地創作,從而展現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也使得這段相當獨特的愛情佳話能夠感動每一位觀眾。

  為何妻子年紀輕輕就罹患癌症,甚至於發現時癌細胞都已經擴散了。這種情形愈來愈普遍,如果真要深究原因,當然跟飲食有關。現代的食物經過更精細的加工,其味變得更精美,但卻在加工過程有了更多的添加物,而這些大部份都來自化學製品的添加物,有更多的證據讓人相信絕對是人致病的原因。

  以沙拉油為例,其實不一定全是大豆提煉的,更何況許多油炸的食物,更是致癌原因,年輕人無法拒絕炸得香氣四溢的食物,殊不知這些正是奪命的刀啊!

  水質的變化也是原因,自來水算是最安全的水質,但為了讓自來水符合標準,其實也必須添加更多的消毒劑,而這些殺菌的藥物,其實也有可能導致身體的病變。我們現在要喝到甘醇的純淨水質其實是相當困難的。所以水質在某種層面來說,也是致命的原因。

  其三是空氣的問題,或許是太多的化學工廠所排放的無形無色的廢氣,再加上汽機車每日的排放量,大大污染了空氣,這些也算是無形的殺手,我們每日在都會中吸取的毒氣不知凡幾,但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人在意,也許都必須要直接去面對死亡的時刻才突然有些醒思吧?

  如何去傳達夫妻倆人的感情,常因為創作者不同的理念而使得情境的呈現完全不同。1778篇故事是個相當誘人的題材,若每一篇故事都能有個梗概介紹,那將會令人驚嘆只可惜本片的意旨並非在篇篇的故事,而是透過男主角費盡心力只為博妻一笑,由此不僅傳遞他對妻子的愛意;同時也能延展妻子的生命。

  確實許多真實的案例中可以證實,經過醫生宣告活不過六個月的癌症病人,事後以一些獨特的物理治療(即舌頂上顎法)已及每日快走兩小時,竟然都還能活了二十多年,甚至現今依然精神奕奕地活著。當然病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病人應該與癌症和平共存,每天應該與癌細胞對話,慢慢取得共識之後,自然就會有令人訝異的成果。這並非是無稽之談,有許多的癌症病人的見證都是最好的說明。

  一個作家是以什麼能量來創作1778篇故事?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朔太郎每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從四周所呈現的映象,立刻有了一些新的點子,這一點可以提供給一些創作者參考,因為所有創作都是透過這個模式,只要見到新奇的情境或人事物,甚至文字的呈現也都能在一篇創作中有所表現。

  事實上擅長寫科幻小說的朔太郎就是一個愛幻想的作者,有趣的是他喜歡的科幻題材或機械人都是一些老掉牙的作品,比起現在充滿流線光鮮亮麗的機器人實在是天淵之別。但他寧可樂在其中,甚至由此而延伸出一篇新舊機器人的大戰,這是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也由此而傳達了作者一些特殊的見解:也為他堅持在科幻小說的創作提出了具體的說明。

  朔太郎曾為了增加收入而瞞著妻子去寫一些比較好賣的言情小說,但其實他是不擅長此道,因為個性耿直而善良,如何在虛擬的情愛中大放厥詞?或許他自己所設計的情愛劇情連自己都不肯相信吧?

  堅持自己的本份變成重要的情緒與主旨,猶如他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使得影片的調性便有了統一,雖然他的同學所寫的情愛小說讓他名利雙收,但這種毫無理念與堅持的作為是否就是人生應該追索的真諦?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生有許多的真相是不應該從金錢的角度來區別的。

  朔太郎在妻子最終敵不過病魔的摧殘,但他堅持要為她寫下這最後一篇。他為了遙祭亡故的妻子,便懸空書寫了一封信寄給已在天國的妻子,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寫的這一篇故事的內容但卻絕對可以了解他的心意,這段情節的最後呈現,也讓這部電影相當感人。

  生命最終都必然有其結束的一日,佛法所謂的分段生死正是這種寫照。我們應該在意的是生命在過程中是否有了詮釋?就算是得了癌症又有何妨?也許這正是一種給自己試煉的機會。

  不要放棄生命中的任何現象,不管是順境或逆境,都必須用最明澈的見地來面對,因為唯有在面對的當下就是一種永恆。

頑童流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由 林苑芳老師 撰稿

導演:理查
編劇:雨果
美國 / 1939年 / 70分鐘 / 普遍級
電影背景在密蘇里河岸的一個小鎮,13歲的哈克是一個過分活躍的孩子,他整天逃學,跑去釣魚…

◎ 劇情簡介     

  哈克、貝里再也受不了了。 他原本寄宿於薇格小姐(華生太太)家,但是受到必須穿著整齊、穿鞋、讀書、不准抽菸、說謊等事情的制約,哈克雖然因為薇格小姐的堅持到校念書,但是哈克卻是因遲到而翹課連連,甚至於不能升級,對於不能升級的這件事是哈克最在意的事,因為想到道格拉斯太太是如何對他好,不免會產生羞愧之心。吉姆是薇格小姐家的奴僕也是黑人,因為太太寫信給他,請哈克念信內容給他聽,並告知想存錢將自己贖回,或是逃跑一家團圓的想法。

  當不負責任的父親(派特)因為缺錢出現在哈克面前,向薇格小姐姊妹威脅要800元不然就要帶走哈克。這件事的發生讓哈克決心離開收養他的薇格姊妹,換了裝扮並寫了一封信告別,這時不負責任的酒鬼老爸,卻躲在暗處一路尾隨哈克到河邊,逃不成反而被哈克父親逮住並帶回家。於是,他設計了自己的「死亡」,拿了自己家的一些生活用品瀟灑愉快地離開,一路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半路遇見逃亡黑奴吉姆,吉姆因為聽到華生夫人兩姊妹的談話,為了籌錢贖回哈克,要將吉姆賣掉,吉姆聽到這番談話,連夜逃亡。

  哈克男扮女裝至小鎮查探消息,才知小鎮眾人誤以為哈克是被吉姆所殺,哈克怕吉姆被奴隸販子抓走執意與吉姆同行,兩人一同乘著木筏從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一路釣魚、盜採農作物過活,兩個「沒有身分的人」,為了追求心靈的,以及身體的自由,展開一連串艱苦的冒險生涯,直到有一天…。

  一艘汽船上扔下二個人,及他們的行李,哈克和吉姆合力將把他們二人救上木筏,原來這二位先生正是二個騙子因為在汽船上行騙不成而被船長及船員丟下船去,當哈克詢問二人姓名經歷時;一個自稱是公爵,另一個則稱自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七,當他們聊了正高興時,又有另一個騙局正在醞釀開始:原來是報紙登載派克村彼得威克先生生病了,希望他40年未見面的兄弟哈維和威廉能由英國雪菲爾來,到他居住的小鎮幫忙他的事業,另外與威克先生同住的還有他的二位姪女蘇珊和瑪麗珍。

  二位騙徒在木筏上討論行騙方式,因為需要用錢所以,二人又計畫了另一計畫騙錢以便達到行騙目的,三人上了附近的小鎮,張貼表演海報,並發現有關吉姆殺人的懸賞。這次的表演讓哈克穿梆,並露出行蹤在匆忙逃出現場時,讓哈克看到吉姆的懸賞,而有意與公爵兩人保持距離,並且表明不與二人至派克村的想法。但是二人並不放過哈克與吉姆,希望哈克能一起並且假扮他們的隨從。

  到了派克村透過鄰居的指引帶著三人來到彼得威克先生家,瑪麗珍、蘇珊兩姊妹歡迎著來到的三人,並邀請鄰居一起共進晚餐,晚餐後將威克先生遺留的信件交付兩人,信中寫到需要二人幫忙維繫家族事業、房子、兩位姪女的終身,給予二人到此地相對等值2000元的金子,公爵認為錢已經到手就該離開,但是國王卻鬼迷心竅還想把房子賣了拿更多的錢。此舉讓正義的哈克不能苟同他們的作為,二人假裝自己很有錢,將彼得留下的2000元給了兩姊妹,希望帶著兩姊妹回英國並將房子賣掉,當布蘭地船長出面並拆穿他們的假面具時,二人的伎倆卻讓眾人不相信船長的言語,此舉讓船長非常尷尬地離開,當晚哈克拿走了公爵二人的錢袋,找到船長並告知所有一切事實,船長卻告知哈克要挺身而出的揭發公爵二人的罪行,才能帶著吉姆回家。同時公爵二人察覺到錢袋被盜,連忙出門找尋,當哈克告知吉姆第二天就會重獲自由的事時,吉姆才將哈克父親已死的事情告知,哈克聽了悲痛萬分憤而離開吉姆,途中卻遇到村民追趕,哈克被蛇咬的事件,吉姆立即處理帶著哈克回到村中找醫生。

  此時村中人知道公爵二人所涉的騙局,氣憤不已將二人逮捕,吉姆也因為涉嫌殺人被船長交由法官逮捕,當哈克知道吉姆被捕的消息後,當下決定出發找吉姆洗刷他的冤屈,最後還是船長送哈克回家,並證明吉姆的清白,哈克也請求道格拉斯太太讓吉姆恢復自由,道格拉斯太太的條件是:哈克必須上學、回家住、穿鞋子、戒菸等條件,哈克痛苦的決定為的就是換取吉姆的自由。

◎ 劇情分析  

  《頑童流浪記》是繼《湯姆歷險記》之後,另一個男孩的故事。 但它更具備了非凡的意義,不僅奠定了馬克•吐溫在美國文壇永垂不朽的地位,也使他成為美國本土文學的先驅者,為美國現代文學畫出藍圖和典範。

  故事始於1800年代中期美國內戰以前,以堅強而機靈的男孩哈克為主軸,闡述他為了追求自由而與逃亡的黑奴吉姆,搭乘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逃離血親箝制、蓄奴文化而展開的驚險流浪生涯。本片是馬克.吐溫繼《湯姆歷險記》之後,發表的另一個男孩的故事。

  哈克不同於湯姆精靈古怪,也不那麼輕浮,但他的堅強性格、不畏艱難、灑脫不在乎世俗,遭生父綁架然後逃脫,他於是沿著密西西比河南奔,中途經歷許多有驚無險有險化為夷的故事,透過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流浪的經歷,譴責了蓄奴制的罪惡,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辛辣地諷刺虛偽愚昧,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

  如果你看過《湯姆歷險記》,你一定不能錯過第二部男孩巨著《頑童流浪記》!譏諷美國19世紀蓄奴制的社會問題,大抵而言,《頑童流浪記》與《湯姆歷險記》最大的差異在於,透過《頑童流浪記》,讀者可以一窺當時美國舊社會環境下的黑暗面及其恐怖,相較於《湯姆歷險記》,湯姆可以說是遊走於法律邊緣,而哈克則真正帶領大家進入那樣混亂及危險的處境中,難怪在文學史上《頑童流浪記》的成就大於《湯姆歷險記》。兩部作品相比較,《頑童流浪記》或許不是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一本書,它裡頭包括了太多血腥及恐怖的畫面及現實世界的殘酷面,但若以少年小說或成人小說而言,《頑童流浪記》或許可以說是一部適合於青少年、成人閱讀的一本書籍。由於作者年輕時曾於密西西比河上生活過一段時間,《頑童流浪記》中河上漂流的篇章中,馬克吐溫以相當成熟及節實的手法描繪出整個景點及河流的狀況,使讀者在觀看的過程中與故事主角一同冒險、一同漂流,感覺如假似真,彷若自己也親身經歷或目睹了主角所遭遇的困境。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貧民窟紳士錄(Nagaya shinshiroku) (The Record of a Tenement Gentleman)

 由 黃美鈴老師 撰稿

導演 : 小津安二郎
編劇 : 小津安二郎、池田忠雄
演員:飯田蝶子、青木放屁、小澤榮太郎
製片:松竹大船
日本 / 1947年 / 71分鐘 / 普通級
描述田代在街上撿回了一個走失的小孩幸平,因自己無法撫養,於是把小孩帶到鄰居阿胤的家中…

◎ 劇情簡介     

  這是昭和二十二年,也就是1947年日本所謂的太平洋戰爭結束的年代。這時期的東京一片殘破不堪,簡陋的日本貧民窟,除了一盞微弱的街燈高高掛在筆直的電線桿之外,四下空無一人。榻榻米的屋內,以占卜維生的田代撿到一個從茅崎那邊來東京、跟家人走散了的小男孩幸平,因為他一直跟著來,田代覺得他是一個很可憐的好孩子而想留他過一晚。同住的中年男子為吉說:「別管他,我不喜歡小孩,別煩我。為什麼我們要收留他?讓其他好心人來做吧!帶他到阿胤家裡去,快帶他過去。」

  田代帶著幸平來到鄰居阿胤的家,阿胤也不喜歡小孩,田代只好突然掉頭溜之大吉。阿胤打從心底感到非常的厭惡,心不甘情不願的板著臉孔惡臉相向,不斷的做出最兇惡的表情來嚇唬小男孩幸平。隔天清晨,阿胤氣呼呼的把一條尿床的棉被披在空地竹竿上,叫幸平用扇子搧乾它!阿胤來到隔壁找為吉理論,想把幸平送走。為吉說不如問問喜八要不要收留他。喜八說不如找人帶他回茅崎,大家都覺得這方法最好,但沒有人願意來做。最後抽籤決定誰抽到誰去做,不用推來推去。

  阿胤認命的遵守諾言帶著幸平上路了,走過了荒煙蔓草,好不容易回到幸平的故鄉茅崎,也順利的找到幸平以前住的家。房東太太說他們父子幾天前已經去東京找工作,大概不會回來了。阿胤判斷幸平的父親是有意遺棄,非常生氣,因為戰後需要重建,木匠不愁沒有工作,不可能養不起孩子,還讓她多了一個這麼大的麻煩!她不斷的告訴幸平:「你父親是沒良心的人,你不是走散了,而是被他拋棄的。」阿胤沒辦法,只好帶著幸平悻悻然的來到茅崎的海邊,坐在堤岸上吃飯糰。阿胤把幸平騙到沙灘找貝殼來當紀念品,趁機掉頭溜之大吉,幸平立刻發現了,拔腿緊追不捨,阿胤只好再使出她的法寶惡臉相向,不斷的嚇唬幸平,但幸平始終一路緊跟。

  戰後的孩子再也沒有爸爸給的零用錢,幸平的爸爸做木匠,這年頭的孩子真不好過,還得為生活操心,到外面玩耍口袋內裝的盡是撿來給爸爸的煙頭跟釘子。阿胤的兒時玩伴藝妓阿菊登門造訪,阿胤要幸平用阿菊臨走前給的十日圓零用錢去買獎券,結果沒中獎還被阿胤責罵既傻操行又差,連十圓也輸掉。幸平委屈的哭了,阿胤只好氣呼呼的掏出皮夾裡的零錢給幸平。

  街坊鄰居都聽得一清二楚阿胤又在發脾氣了,責罵幸平死不承認偷吃了柿子乾,後來為吉坦承是他偷吃的,阿胤覺得錯怪了幸平,不斷的向這可憐的孩子道歉。

  幸平又尿床了,尿濕的棉被披在空地的竹竿上隨風飄揚,但奇怪的是沒看到幸平在搧棉被,因為整個早上他人都不見了,連阿胤也不知道他會去哪裡?已經下午兩點多了,阿胤開始擔心他會挨餓。三點整,她衝出門,穿過大街小巷,頂著大太陽到處找不到孩子的身影,孩子到底去哪裡了?阿胤四處張望,卻始終希望落空,阿胤的心慢慢的往下沉,可是腳卻馬不停蹄的加快了腳步,幾乎遍地各個角落都搜遍了,仍然找不到孩子的身影,太陽西斜,天色慢慢昏暗了,阿胤佇立街頭引頸企盼。

  好友阿菊又來關心,阿胤覺得對那孩子是有點過分,漸漸有了悔意,再想起孩子種種的好,這才恍然大悟自己似乎走失了一個難得的寶貝。幸好又被田代帶回來,這才知道原來孩子一早又回到了當初跟爸爸走散的地方。阿胤趕緊拿出預備好的晚餐,深怕孩子餓壞了。

  經過這一次失而復得的慘痛經驗,阿胤是多麼的希望孩子可以就留在自己身邊再也不要離去。阿胤跟阿菊幫幸平買了新帽子新毛衣,去吃好吃的天婦羅,也帶著幸平到動物園郊遊,阿胤始終神情愉悅笑臉迎人的看著幸平,之後還到照相館照相留念。晚上回到家,阿胤累壞了,幸平乖巧的幫她捶背,卻意外出現來找孩子的爸爸。幸平的爸爸很有禮貌,可以說是高尚的人,阿胤終於印證自己錯了。幸平的爸爸是個好爸爸,他找了很多地方,直到去了茅崎,才知道孩子受到阿胤的照顧。為吉跟田代見到父子團聚,也替他們高興。阿胤十分後悔以前對孩子太自私太挑剔,更奇妙的是只收留孩子一個星期就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要是能跟孩子生活久一點就好了,阿胤開始希望自己能再有機會擁有小孩。
  
◎ 賞析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對阿胤而言,非常貼切。心境轉折自省自悟雖有血有淚,但,正是普羅眾生的人間修煉。藉由尋常人物之間那尋常的不能再尋常的互動,我們彷彿看到了似曾相識的自己,這,大概就是終其一生小津安二郎電影藝術所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映像語言吧?

  無端被迫收留幸平,內心不平早有積怨,再加上尿床惱人,阿胤從此暴躁易怒。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街坊鄰居身邊友人莫不清楚看在眼裡。萬萬沒想到的是,無家可歸的孩子竟也有離家出走的念頭。遍尋不著孩子的阿胤,這才捫心自問、細數從前,回憶短短數日以來相處的點點滴滴。阿胤心中慢慢浮現孩子種種的好,終於,阿胤看清了自己的嚴厲過當。

  《貧民窟紳士錄》(長屋紳士錄)(The Record of A Tenement Gentleman)是小津安二郎戰後拍攝的第一部作品,延續著喜八系列對於貧民百姓細緻的生活描寫。現實中的貧民窟在戰後被夷為平地,貧民窟場景頓成流沙幻影,充滿了小津安二郎對國家的感情投射,加上諸多早期演員臉上留下的歲月與歷史痕跡,使本片成為小津安二郎從容不迫的人生悲劇。不過整體來說,仍是一部懷抱著舊式價值觀,令人感動與深思的好電影。

  時代背景是昭和二十二年,也就是1947年日本太平洋戰爭結束的年代。這時期的東京有很多流離失所的戰爭孤兒,住在貧民窟裏的市井小民,換取溫飽的生活手藝,或是以物易物的流通方式,都給人踏實平穩的感觸。《貧民窟紳士錄》在庶民日常生活中,透發著舊有的思考風範。阿胤與幸平的數日共處,教訓孩子的觀念,是道德修養的潛移默化;當她錯怪孩子時,也公平的向他道歉。

  最後幸平的父親循線回來找孩子,阿胤痛哭失聲,因為她頓時徹悟以前只顧操心自己的生活,而錯怪了一位父子失散憂心如焚的好父親。不過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告訴孩子他被遺棄了,在歷經戰爭的痛苦之後,人們變得自私自利,不信任別人。跟一個孩子相處數天,她重新找回了這份信任。

  電影中,阿胤屢屢惡臉相向,很是生動逗趣,還惡意把幸平遺棄在茅崎海邊,妄想自己獨自返回東京,這一老一少的微妙互動,非常耐人尋味。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茶花女(Camille)

 由 李金櫻老師 撰稿

導演:喬治庫克 (George cukor)
演員:葛麗泰
嘉寶 (Gret Garbo)
   勞勃
泰勒(Robert Taylor)  
美國 / 1936 / 108分 / 普通級
禮讚:第10屆奧斯卡金像獎(1938)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一名高級交際花被一位純情的青年所感動,與他共墮愛河,最後並死在他的懷抱中…

◎ 劇情簡介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巴黎各歡樂場所-如戲院、舞會及賭場等,常為意氣風發的男士與風雲際會的女士相遇之場所,彼此間自由選擇,締造出浪漫艷事,其中馬格麗特 戈提耶的故事特別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馬格麗特的馬車,經常停在巴容夫人花店門口,女店員習慣性地準備一束白色山茶花 ,遞交給她,並稱她為「山茶花女士」。

  馬格麗特得肺病,經過一段時日休養後復出,她的朋友卜東施邀其一起觀賞舞台劇表演,順便介紹當時巴黎最有錢的范維爾男爵給她。  

  在戲院裡,馬格麗特和奧蘭普,爭坐A包廂,分別用望眼鏡尋找目標,馬格麗特目光正巧和英俊美男-亞蒙杜瓦相觸,馬格麗特誤以為他是男爵,回他一個為微笑。另外男爵收到字條,也注意到坐在A包廂的馬格麗特。

  卜東施和另一朋友蓋斯東過來與馬格麗特見面並與杜瓦寒暄,馬格麗特方知其認錯人,乃支開杜瓦去買甜點。她則留在包廂等男爵,杜瓦甜點買回,包廂已空無一人,只在地上檢到一條白手巾。

  馬格麗特接受了男爵包養,解決了她的債務。她常和風月場所的女人們,至拍賣場競標購物,生活極奢靡,每月花費好幾萬法郎。

  某日男爵出遠門,馬格麗特在一書店巧遇杜瓦,他欲購「曼儂傳」書給馬格麗特,她以不喜歡看書為由婉拒。

  蓋東斯告訴馬格麗特,她生病休養期間每天送山茶花給她的人,就是亞蒙杜瓦。馬格麗特極感動,乃邀請杜瓦至她家,參加她的生日宴會,杜瓦利用機會表達愛慕之情,馬格麗特決定接受這份愛情,她給杜瓦房門鑰匙。

  未料到男爵回來,馬格麗特趕緊要僕人反鎖門,杜瓦用鑰匙打不開,按門鈴無人應門,失望地回家。

  杜瓦回到其父母身邊,參加他們家庭聚會,他妹妹帶男朋友與他全家三代同堂聚餐,場面極為溫馨幸福。餐後杜瓦向其父親要一筆錢,俾能至各地旅遊。

  馬格麗特私下探訪杜瓦,互敘離別相思之苦。杜瓦建議馬格麗特和他至鄉村度暑假。

  經一番奮鬥,果真如其所願並與杜瓦至鄉下避暑,馬格麗特享受到鄉下新鮮空氣、溫暖陽光、天然食物,頓覺通體舒暢。每天和杜瓦快樂地在鄉間小路散步,馬格麗特覺得鄉下太棒了。乃決定邀大夥在此間要幫其好友妮雪在此地辦理結婚儀式。

  從山徑草坡往下遠眺有一座美麗大城堡映入眼簾,一問當地人方知該城堡是男爵所有。

  杜瓦向其父親拿的錢已不足以應付鄉下的生活費。馬格麗特偷偷變賣首飾,被杜瓦發現決定再去巴黎向其老爸的律師那裡拿錢。

  這天馬格麗特正和大夥一起在觀賞蜜蜂及蜂巢,突然有有一位老先生自馬車走下來,表明他是杜瓦父親,為其兒子前途,希望馬格麗特離開他兒子,讓他兒子找工作做事,做正常人生。

  馬格麗特決定再重操舊業,回頭找男爵。

  杜瓦很生氣,將賭博贏得的錢丟向馬格麗特,並當眾羞辱她。男爵看到很生氣,決意和杜瓦決鬥,男爵受槍傷,杜瓦則無恙,但依規定他必須離開巴黎。

  自從杜瓦離開後,馬格麗特即與男爵分開,亦不受任何男人供養,因而債台高築,一病不起。

  病中馬格麗特期盼能再見到杜瓦,但是事與願違,最後杜瓦回來出現其面前,為時已晚。
 
◎ 劇情分析

  本片是由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改編為劇本,先拍成舞台話劇,轟動一時,而後改拍成的電影。

  小仲馬的劇作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茶花女》也被視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的標誌。他的劇作不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取勝,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謹嚴,語言流暢,富有抒情意味。

  十九世紀中葉貴族、平民階級仍劃分得很分明。尤其是女性,除非其出生名門,否則無法晉升入上流社會。而進入此上流社會的捷徑就是以自己的姿色淪為高級妓女,吸引多金的男性伯爵供養她們。因此《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法國,盡管上流社會惱怒地批評道,其渲染妓女生活, “淫蕩墮落”、“低級下流”。但很多人則認為故事真切感人。

  本片導演採用了百老匯式的歌舞喧鬧來詮釋巴黎貴族的夜生活,但讀過西方古典名著的中國人都會感到這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氛围。是美國人依靠想像力和自己的東西來詮釋古典巴黎。只要將其與一些經典歐洲貴族電影比較來看,本片的百老匯式聚會顯得喧鬧,而一些迷人的高雅、暧昧氣息都略顯不足。茶花女的故事,是在巴黎那種迷人的高雅、曖昧氣氛中展開的,而不是熱鬧的百老匯。

  片中設置多處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關係,馬格麗特與另一位妓女奧蘭普存在明顯的妒忌、競爭關係,而男主角則是與恩客男爵成為對立的情敵,這是讓人嗤之以鼻的膚淺劇本。

  本片把茶花女的悲劇内涵全部整容成外化的性格。另把茶花女轉化成一種接人待物上的柔弱、善良,嘉寶演繹的茶花女始终是一種柔弱、單純的形象,這種内在外化令人覺得不深入,實際上,在巴黎,女人們是追求一種高貴但嫵媚的美妙效果,茶花女是同貴婦人一樣高雅的。本片塑造的茶花女與原著的巴黎人氣息相較,令人覺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原著中,馬格麗特拒绝一位伯爵,伯爵都不會感到自尊大受打擊;因為,巴黎男人對美色有無限寬容。茶花女的性格正是巴黎情調的外在,以及淒美、純潔内在的结合。也正是這種外在與内在的巨大差異,讓人對這個驚人美貌的茶花女怦然心動。

  真正愛情?對一名交際花來說或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很少人會用真心去對待她們,她們扮演的只是一名被人玩在掌心的玩偶吧!但人們有什麼權力這樣對待她們呢?她們也許是環境所逼、或者是被推入火坑的,她們也不想過這種沒有自尊、沒有自我的生活阿!她們也許都有一顆純白無暇的心,和菩薩的心腸就像片中的女主角。

  她雖然曾過著墮落風塵、紙醉金迷的淫逸生活,但是當她遇到了杜瓦之後,受他真情感動。她說:「我看得出來,你愛我是為了我,不是為你自己;而別人愛我從來只是為了他們自己。」她才知道自己也有擁有真愛的權利。她漸漸的改變自己生活習慣和言行,願意放棄一切,包括金錢、首飾、珠寶和馬車,只要能和杜瓦在一起,她都願意做,她甚至負債累累,卻願意犧牲一切也絕對不向杜瓦要求人何物質上的支援,她不想讓她們之間的愛帶有金錢交易的意味。愛的力量真的很偉大,使她能夠無所保留的為心愛的人付出,這世上還有幾個人能夠為了自己愛的人而放棄一切呢?

  然而一個真正的愛情,那能分享?杜瓦因愛而生妒,兩人時生齟齬,之後各自因了解對方的處境與心境,而互相體諒,各自調整,終於成就了一段鄉下幸福日子。

  但外在最大的阻力是杜瓦父親,他用為父者對子女的期待,要求瑪格麗特與杜瓦分開;瑪格麗特選擇犧牲隱忍,重操舊業,再度找供養她的金主,這是現實的無奈;卻導致杜瓦對她更深誤解而採取報復手段。在心力交瘁下,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周遭朋友除蓋東斯外,其餘均落井下石,見她奄奄一息仍向她逼討債務,字字血淚的悲慘下場,感人肺腑,令人不勝唏噓。
  
  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她的靈魂悲號,以及男主角杜瓦痛徹肺腑的悔恨,都強烈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令人無限感傷。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親愛的奶奶(To My Dear Granny)

導演:瞿友寧
演員:張岫雲、柯宇綸
台灣 / 2012年 / 118分鐘 / 普通級
禮讚:金馬獎影展開慕片
   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最佳原著劇本

全劇採用倒敘方式呈現對於祖母的思念與難以忘懷的回憶片段,並發掘家人之間的親情矛盾與掙扎…

 ◎ 劇情簡介    

  阿達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死了,家中突然有兩種勢力讓阿達很難適應。奶奶是律己甚嚴的人,但卻又有著同情心,有一次受了金光黨的騙,奶奶不告訴任何人,她在路邊等終於發現歹徒,自行奮勇上前與歹徒扭打,反而讓自己被用手銬銬在警察局內,幸好家人聞訊後把她保釋出來。

  奶奶最疼阿達,知道阿達最想吃粉蒸肉,她自己作了這道拿手菜,但阿達的媽媽是道地的台灣人,作出的菜口味就沒奶奶的味道,奶奶總是在媽媽作菜時不厭其煩地在旁邊嘮叨指點。母親似乎也已習以為常,她知道奶奶也是為了阿達,何況這個家已經沒了丈夫文浩,母親總是以和為貴,從不頂撞奶奶。

  母親原本有極好的歌喉欲往歌唱界發展,但嫁入劉家之後便放棄歌星夢,一心一意地持家。阿達像一般男孩的成長過程一樣,在青少年時期常會拿著美女相片放在床前對著相片自慰,直到交了女朋友,就常常趁奶奶不注意時,帶女友入房內作愛。

  阿達尚在唸書時,女朋友就懷孕了,當他把這個消息個訴家人時,奶奶與母親雖然心驚,但卻故作鎮定,祖孫三代都不置可否,繼續吃飯,這也表示除了讓兩人結婚之外,難道還有更好的方法?

  奶奶在兒子殉職之後,其悲傷可想而知,但她從不曾向人訴苦,默默地堅定自己,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孫子阿達身上。

  母親年輕守寡當然有她另類的難題,而她也是把這些苦往肚內吞,就算有機會她也不願跟別人提及,她知到日後所有的重擔都將由她一人獨自承擔。

  阿達也有他的困頓,但他似乎也無法向人提及,何況男子漢敢作敢當。但尚未就業時,阿達只有偷偷地向奶奶伸手,奶奶口說沒有,但總是在阿達出門前偷偷塞錢給阿達。

  阿達長大後便成了一名導演,在歷經更多的人事試煉後,阿達也就更了解人性了,也從中更能體驗奶奶與母親的心情。當全家一起吃飯時,彷彿奶奶與爸爸都一起回來用餐了。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自傳式的影片,導演以回憶與倒敘的方式以及雜敘的剪接手法,呈現了小時候的過往,也順勢帶出他印象中的奶奶以及母親。因為家庭的支柱父親殉職了,於是家中所有的重擔便落入兩個女人的身上,有趣的是充滿鄉音的奶奶以及台灣國語的母親,竟然在相當微妙而又充滿親情中洋溢出特有的氛圍。

  阿達在影片中是分段獨立的,但也用不同的演員將生命成長的過程串連起來,也讓所有的記憶作了最深層的表現,也回溯了奶奶與母親的種種點滴。

  就一部原本平淡無奇的情節,透過任意穿梭的片斷交織,甚至有時可以是重疊的人與事,使得故事變得更活潑而有趣起來,而這一點絕對是這部影片的優點與特色。

  影片的題材選定常常關乎到成敗。「奶奶」的定義當然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因此這種私密性的成份便成為大宗,但其實這並不會妨害到影片的寬度與厚度,端看導演願意用什麼態度來表現。

  每個人都有獨自的童年,大體上常因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但必須在訊息中放置更多引發觀眾共鳴的因子,否則容易造成「鐵軌現象」,順著情節走,但始終無法有著交集點。很多創作者基於親情而誓願必須在一生中將最在意的人放置影片中來呈現,以茲紀念。由於過度執意,就會忽略了影片與觀眾之間的關係。

  一部平實的故事情節其實已經欠缺了精彩的元素,本片倒是放置了一種「執著」的精神而表現精神特質。譬如奶奶的善心被人濫用,卻也激盪出奶奶的意志堅決,此舉獨立抓歹徒的行徑也讓她進入了警局,但奶奶無怨無恨,因為她的執意變成了一種力量,使得奶奶作了一種常人不太容易做得到的事,並使得這個角色的特異性而變得可愛起來。

  影片中導演利用時空交錯的方式來詮釋「死亡」的面向。序場中奶奶不斷地交代阿達的太太如何燒菜,她的立足點完全是以阿達為基點來考慮的,但阿達的太太全無回應,讓人不免以為年輕人不喜歡回應老人的嘮叨,但事實不然,此際的奶奶其實早已身亡,只是過往的奶奶始終無法忘懷對孫子的關懷。

  中國人的祭祀祖先是一種肯定祖先永遠長存的意識型態。多年之後的忌辰或生日總會以豐盛的佳餚祭典,這雖然有慎終追遠的意義,但絕對是將祖先的過去形象與祭典發生連結。因此也由此而延展出一種傳統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對於死亡絕對有著一廂情願的假設,亦即肯定祖先是長年守望原有的家族。

  生與死原本是一種對立的連結,也就是如果有了死必然有著生;反過來說有了生也必然有了死。但傳統自以為是的認知是肯定了生,但否定了死,因為祖先沒有死亡,他們只是換了另一種生命型態一直在保衛著這個原生家族。於是不僅是奶奶,連爸爸的鬼魂也出現了,而這些鬼魂也只是靜靜地與家人一同分享桌上的食物。他們不必言說,因為言說也無人能夠聽到。

  「親愛的奶奶」運用了這些超現實的戲劇手法,提供了一種鬼魅與人因為記憶而併融一起,也由此而強調了家的成員始終不減,因為愛與關懷都被容納在記憶中。

  阿達最終成為一名導演,這段過程並未被詳細提及,他在人生的更多閱歷後,慢慢理解了奶奶、媽媽之間一些瑣碎的對待,這種人際關係是不必再用語言訴說,而是必然能在互動對待中體會;同時也由自己與妻子的日常體現中有了能夠依循與比較的地方,由此種種的對應,便訴說了這個透過回憶之後的家的本質。

  「親愛的奶奶」的故事片段也許是每個觀眾都曾經經歷過的,但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被發展成事件,甚至其對應的對象也只限於自己家人之際,故事的衝突拓染性便無法被表現出來。換句話說,這其實都是一些私密性的記憶,這份親情似乎也將由此而被限定在這個家族中。

  奶奶對家人尤其對阿達的至高親情是無庸置疑的,但卻缺乏與整體社會作意識型態的對應,這也就讓這名奶奶變成導演自己的奶奶而非眾人的奶奶,也因此就削弱了更多的感動情思,這是非常可惜的。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因為有了某種的抉擇而會在第八識心中存下「種子」,其實如果定力很強,也能在六根與六塵相觸之所在(佛經所說內相分)浮現更多累世的「記憶」,而當這些記憶的出現,更容易讓人體現生生世界猶如一場又一場的夢境,那種境界其實是「菩薩道如夢」的真正顯現與實踐。追憶過去是極度美好的事,因為人會從追憶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當然也有不好的追憶,但不如意的事,其實也可以讓我們有所警惕,這是回憶一項重要的元素。

  有人說過去已像東逝流水不再回頭,但若能體現「過去法如夢、現在法如電、未來法如雲」的真意,其實就能體現真正的當下是什麼?有時在藝術的領域中是需要一些生命的哲學厚度放置併融,否則較容易流於乾枯缺乏生意,不管任何的影片之所以會被緬懷與在意,其實永遠不會脫離這樣的原則。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導演:張榮吉
演員:黃裕翔、張榕容
台灣 / 2011年 / 12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
榮獲2012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與女主角獎
   2012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入圍2012釜山影展競賽單元
一個眼盲的音樂天才與一個熱愛舞蹈的女孩,交會出一段動人的故事…

◎ 劇情簡介     

  裕翔是一名視障生,高中之前都在父母的照顧下,雖然生活中難免遇上困頓之事,但在母親的安排之下,裕翔還算能應付自如。

  裕翔要上大學了,由於學校遠在台北,裕翔勢必一人獨自生活。母親以車子送他到學校,在確定一切都能應付後,母親還是懷抱著擔憂的心情離去,尤其又不知同寢室的室友究竟是誰?更令她忐忑不安。

  裕翔的老師特別要同學帶他回宿舍,但不耐煩的同學有時會在半途中放他鴿子,裕翔總是慢慢摸索而回到寢室,因為他很早就下定決心從此要完全依靠自己,所以在這之前他已練習自行走路並默記在心中。

  有一次他在人群中聽到一個最優美的聲音,剎那間他就知道愛上了這個聲音或者是愛上了這個人?小潔喜歡舞蹈,但因家境困苦,加上母親又喜歡作夢,常常未領的薪水早就被母親拿去買化妝品了。

  小潔在飲品店上班,老闆雖然常常指責,但卻也時時資助小潔。小潔無法上大學,只能送飲料到學校。裕翔牢記著她的聲音,在第二次見面時,更增添他的信心與喜悅。

  裕翔在室友的鼓舞下參加了社團,同時他也慢慢得知小潔喜歡舞蹈。裕翔無法理解真正跳舞的意義,小潔教他如何用心與風的互動,於是目盲的裕翔真的可以體驗舞蹈的驚奇。

  裕翔帶小潔回去老家,父母還有妹妹都非常驚訝,但母親心中相當清楚,這樣的互動感情只是生命中的一段過程。

  裕翔知道小潔的願望一直沒有達成,他給小潔無盡的鼓勵以及老闆的資助,小潔於是提起勇氣,直接到香港參加知名舞團的徵選。

  而同時裕翔因小時候大家都批評他是因為視障,故評審都將他評為優選,因此他不願去參加社團比賽,但在老師的安排下,在最後關頭,裕翔與社團的人及時趕到,立即展開演奏,果然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而小潔差一點入選,但她終於清楚她人生正確的方向。

◎ 劇情分析

  「逆光飛翔」算得上是近年國片中難得清新感人的作品,全劇的背景看得出是透過設計的併置,也就是說導演與攝影有了一種唯美的共同認知,同時也在某種角度粧扮了台灣城市或鄉村的另一番美。

  將舞蹈的元素與視障鋼琴家的共融,匯聚了另一空間與時間的共融,導演在後面的雙線併行的剪接詮釋,是全劇的高潮,也是最吸引觀眾的情節。不煽情卻有濃郁的情感;不做作卻呈現了真實,這段偏重在唯美的表現顯示了導演的極度用心。

  裕翔要到大學讀書,對他而言,一切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全部面對黑暗的心靈,他必須單打獨鬥地面對這個世界,這是他的母親始終不放心的原因,但母親總是在適當的地方懂得放手,就算兒子是一名視障者也必須作這樣的抉擇,否則孩子如何長大自立?

  裕翔以鋼琴的曲調作為對外釋放訊息的媒介,而琴音的背後當然是演奏者的手。人的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前五識的作用都必需與第六識的意識和合運作才能產生作用。譬如眼識是指眼球(稱為扶塵根),若無意識也是無法完成視覺的功能。但有些人眼球功能未壞,為何也無法看到外面影像?那是在大腦的掌管視覺的神經(稱為勝義根)受損,故變成視障人士。如果扶塵根損壞,也許透過眼角膜的移植,是有可能再現視覺功能的,但若是勝義根損壞,眼識再見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但當一個人眼識受損而無功能時,那其他的身體機能都會顯得更為敏銳,來彌補眼睛無法看到的不足,譬如他的耳朵會變得更為敏銳;手指的觸摸也變得更細膩。或許正是這樣的緣由,裕翔能更精準地呈現鋼琴的旋律,也就理所當然了。

  裕翔的家境是不錯的,但視障的問題卻是別人無法幫忙的,於是裕翔脫離母親的照料,但卻反而更能鍛鍊一種獨立的自我。似乎也唯有在屬於自己的空間,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所愛吧!

  導演讓裕翔與小潔因為認識而交往,這種交往是曖昧矛盾的,因為很難將兩人的互動放置在一個正確的位置,這一點湯姆提克威在「巴黎我愛你」中的五分鐘短片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有時該釋放的感情常留置在純純的愛,生命中確實需要男女相互的激盪與鼓舞,但既然選擇用電影詮釋,有些人性中深層的對待也是不得不必須去誠實對待的。

  或許飾演小潔的張榕容對照裕翔是太過亮麗了,於是編導便關閉了原本可以有所發展的情愫情節,轉而投注在兩人各自面臨的人生困頓,在彼此相互策勵下,各自走向屬於自己的天空。

  小潔勤練舞蹈最後雖然沒有被錄取,但卻也為自己開啟了光輝的道路,從此她不再困頓,在認識自己的同時,其實也正是宣告小潔與裕翔會愈來愈遠,這一點才是在美麗鏡頭中真正要去面對的,若認為這並不是這齣戲的主線,那就不應該有小潔隨裕翔回家這段戲了。

  現實的層面都被兼顧到了,但卻刻意逃避這個最大的問題,裕翔的妹妹不斷地質問小潔是不是哥哥的女朋友,小潔只能尷尬地否認,但卻放棄處理裕翔的心中感受,而這份缺憾絕對不是一場音樂演奏獲得肯定可以彌補的。

  由於結合鋼琴與舞蹈,音樂就變成最重要的元素了,當然校內社團的搞笑帶動了另一種趣味性,這也無形中柔和了裕翔與小潔這兩條線,無厘頭的舉措也暫時撫慰了失焦的畫面關係,導使觀眾放棄原本的期待,轉而認同這段截然不同的交會。

  小潔與裕翔當然也有相同的處境,裕翔在學校因初來乍到,遇上了甚多的困擾與挫敗;而小潔她也面臨放棄學業而兼顧家庭的窘境。這是導致兩人有了交集的開始,但別忘了裕翔第一次就憑藉著聽聲音而對小潔有了異樣的神采。後來有機會裕翔還是有慾望想要知道小潔的長相,於是他伸手去觸摸小潔的面龐。

  要了解知道一個人必須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真正極致?當然這些都只是表相的了知,真正要觸動的絕對是人深層的靈魂。小潔和裕翔最終是必須被安置在這個層面作互動,雖然彼此有著深刻的靈動,但始終是有分際的,兩人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有時這未免殘酷地讓我們有了不得不的認知,難不成視障者始終無法超越傳統的認知?

  小潔放棄學業的原因是因為她有一個很會花錢的母親,母親的不負責任到最後的醒悟,看得出有太多的鑿痕,因為小潔最後有機會能走向舞蹈,母親的改變是個關鍵,只是這樣較易流於表相,也使得母親這個角色就顯得平板而無趣了。

  平心而論,「逆光飛翔」已經是近年來相當亮麗的影片了,很多國片的舊習在這部影片中全部一掃而空,再加上攝影與音樂的搭配,使得「逆光飛翔」便有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如果可以放棄一些舊有的思考,相信更人性化的鋪排將更能引領觀眾進入國片的新天地。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指尖視力2.0

導演:林家安
台灣 / 2012年 / 90分鐘 / 普通級
/ 記錄片
一部訴說視障者與視障按摩的紀錄片…

◎ 劇情簡介     

  鏡頭隨著視障者從家中走出,他熟練地經過走廊走到對街搭車,路途中大部份不需要別人扶持,但總是在聽音辨位中順利到達目的地。

  劉懋瑩先生在這部紀錄片中表達了身為視障者的無奈,他在成為目盲者之後,為了適應環境,確實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也談論到是否害怕或恐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問視障者最大的痛苦是什麼?他會毫不猶豫地說:沒有方向。

  我們可以試著在家中最熟悉的環境中將雙眼矇起來,雖然這是自己最清楚的環境,但只要從廚房走回臥室,或在客廳拿取物件,這都會讓你撞得頭破血流。這時候,你應該就能清楚視障者在黑暗中失去方向的痛苦感受。

  能夠勇敢地去面對完全無法掌握的環境,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這兒有了一個強烈的對比:一開始勇敢地走出後,從此出門就變成一種常態。反之其妻因為不想去挑戰這些黑暗延伸的困頓,從此便將留在屋內視為一種常態。這一點是相當有趣的,而這也表示人的潛力是可以被訓練發展的。

  事實上在中國禪宗公案中不時談論到六根互通的故事。人活在世上必不離十八界,及六根、六塵、六識,而生出十八界的是我們的真心本際阿賴耶識,當某一根有損壞時,其他根氣都會相互輔助或取代的。

  有人問一僧:「何謂千手觀音?」僧無法回答,某一晚,該僧睡覺時,竹枕不慎滑落床下,這名和尚無法立即點燈查看枕頭落於何處,於是以雙手搜尋觸摸,當他碰觸到枕頭時突然大悟:「我知道何謂千手觀音了!」旁人要他解釋,他便道:「混身是眼!」旁人告訴他:「何不道通身是眼!」

  這個公案提及的和尚在半夜尋枕的過程幾乎與視障者沒有兩樣,當他失去了眼視,卻將全部心力集中在指尖上,當他用手指去碰觸到枕頭之際,白天的問題也在剎那間同時獲得了答案。當下的頓悟是足以讓人喜悅的。

  同樣的道理,「指尖視力2.0」這部紀錄片正是在敘述視障朋友在失去了視力之後,亦即六根中喪失了一根,但這反而會促動其他根器的敏銳,平時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種自然反應,卻不知道這正是實踐了「唯識學」的精華,也就是說視障者在平時的對應中,若踏實地去直接面對,其實也能在這種對應中獲得一些啟發的。

  「指尖視力2.0」是勞工局規畫籌拍的紀錄片,其中記載了多數的視障者他們從事的行業被侷限在「按摩」這個行業,但在政府開放明眼人亦可從事按摩之後,視障朋友的工作權勢必受到極大的衝擊,為了使民眾對視障者從事按摩的背後心酸故事,應該是這部紀錄片開拍的最主要的因素。

  其實早在日據時代,台灣就有著盲者在夜深人靜的街道中吹著三孔笛,一般人尤其是夜間工作者一聽到笛音,便會探頭呼喚,於是按摩者就在當下獲得了工作。筆者在公共電視開台的戲劇節目「人間劇展」就曾改編自張文環的小說「藝妲間」,故事敘述窮困人家的四歲小女孩采雲,夜晚總會用竹杖牽引一名視障老太婆,為她引路四處為人按摩,只要有了生意,老婆婆都會讓她喝一碗熱騰騰的米漿,這是她一生一直感到最幸福的時刻。直到她長大被養母強迫去當藝妲,但每當夜深人靜時,若聽到街道傳來三孔笛的聲音,她都會驚醒過來,然後在被窩中不斷地檢視自己的遭遇。

  隨著時代的演進,視障者開始與旅館業長期合作,不僅在國際觀光飯店提供觀光客的按摩;國內的旅館也有視障者的據點服務。但現今的社會趨勢卻起了極大的改變,許多標榜「泰國按摩」的按摩店,以及「足底按摩」都是採用明眼人來從事。這一定會衝擊到視障者以按摩為本業的生存空間,但如果這是一項已頒佈的法令,這意味著視障者即將面臨一項更坎坷的生命歷程。

  「指尖視力2.0」提供了幾名視障者的角度,聽他們娓娓道來,訴說面臨的生命困頓。如范乾良、李欣怡、鍾素卿、江美麗等等,其中也有視障關懷基金會的理事長楊錦鐘,當然導演偶爾也會將角度偏向視障者的家人,從他們的觀點來訴說視障者的甘苦談,尤其關係是如此的密切,這必然會挖掘出不為人知的互動。

  當一名視障者說出在外迷路時會著急地流下眼淚,這是相當令人傷感的,明眼人總會認為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對於視障者而言,他是進入了無盡的黑暗空間,這種感受會讓人無盡的沮喪。一名紀錄片的導演能精準地挖掘出受訪者心中的感傷,這是令人相當感動的。當然也有平常生活中的瑣碎點滴,譬如吃一碗綠豆湯有時放糖就是一個問題,當他們樂天地吃著不甜的綠豆湯,其實心靈的感受是飽滿而踏實的。

  視障關懷協會為了向按摩師致敬,遂舉辦了餐宴,他們也都能如期出席,就像明眼人一樣,在宴會中表現出他們該有的風度與應對。有趣的是他們可以自行判斷經過馬路,因為聽車聲的走向就知道是否紅燈或綠燈。在香港綠燈時有其固定的節拍聲音,當即將轉換成紅燈時,其節奏會愈來愈快的,在此衷心希望台灣每個城市都應該為盲人設立這種裝置,以保障他們過馬路的安全。

  視障者到了公車站,但卻正巧無人在等車,直到一名乘客出現,這讓視障者有所依靠,因為車子就算停靠到站,視障者也不知道是幾號公車。因此視障者總是很客氣地表示他要搭的是幾路公車,若車子來請告訴他;若對方車子先來可以先行離去。最後這名青年在幫助視障者上了車後才回頭搭他要搭的車子,這樣的過程幾乎是一種標準的流程與禮節,也顯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人其實處處是充滿愛心的。

  按摩講究的是人的穴位與身體病變的表相反應,如人太勞累或感冒,後頸與背部膏盲穴都會呈現緊繃,只要經過按摩推拿,症狀自會減輕,其中記錄一人以前看中醫,但透過按摩竟然比吃藥還有效。

  筆者九O年代曾在耕莘實驗劇團擔任藝術總監,當時與淡江大學合作,請一些視障者來「觀戲」。那是一次繁複的過程。在排練時,就必須由一人來觀察並與予以記錄,事後再寫成劇本,這份打成點子版的劇本詳細敘說記錄了演出的台詞與當時的情境氛圍,在看戲之前先行讓視障者點子閱讀,事後再來觀戲就不會那麼困擾了。

  這次的實驗是相當成功的,後來這群「觀戲」的視障者他們也要在舞台上演出,我們耕莘劇場連續兩年贊助他們作實境的演出,只可惜當時並未受到太多的注目,但這絕對是一次用盡生命來演繹的表現。

  紀錄片中也提及視障者在小劇場中用直覺式的身體反應在舞台上展現,想想這是相當勇敢的舉措,也讓我們感觸到視障者在無奈或清楚認知後,心中總是盪漾出一股心靈的呼喚,他們不祈求憐憫;他們詮釋的全都是生命中的自信。

  「指尖視力2.0」是一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在生命最困頓的那一刻,他們始終不曾氣餒與沮喪,代之而起的卻是樂天知命地與生活周遭互融互攝,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視障者比明眼人更懂得「隻手之聲」的公案涵義吧?

女僕的西洋棋(Queen to Play)

導演:卡洛琳.布塔諾(Caroline Bottaro)
演員:凱文.克萊(Kevin Kline)
   桑德琳.波奈兒(Sandrine Bonnaire)
法國 / 2009年 / 101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棕櫚泉國際影展 特別表揚獎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凱文.克萊(Kevin Kline)
   法國凱薩獎影后 桑德琳.波奈兒(Sandrine Bonnaire)

在科西嘉島上的小村子裡,女僕海倫日復一日地過著平淡的生活 ...

◎ 劇情簡介     

  海倫嫁給丈夫阿吉之後定居在科西嘉島上,由於島上工作機會不多,阿吉在修船公司上班但不時擔心失業的壓力。海倫在一家小型的飯店內擔任房間清潔員,以貼補家中的開銷。

  這一日海倫在整理房間時看見陽台上一對年輕男女在下西洋棋,女子只穿薄紗睡衣,但卻意氣風發地打敗男子,男子相當沮喪但在女子安慰下兩人很快就和好如初。而在離去後,海倫發現了女子遺留的薄紗睡衣,於是當晚海倫穿這件睡衣,但阿吉卻視若無睹呼呼大睡。

  海倫利用空檔在島上一名美國醫生古格家中打掃,在阿吉慫恿下海倫要求加薪,古格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而海倫在阿吉生日時送他一副電子西洋棋,阿吉對西洋棋全無興趣,海倫只好在半夜睡不著時起床獨自與電子西洋棋對弈。

  海倫也發現古格家中也有一副精緻的西洋棋,於是要求不拿薪水只求古格與她對弈,古格沒下幾步棋就打敗了海倫。海倫要求古格教她,由此海倫的棋藝日增。而日漸沉迷在棋盤中的海倫卻疏離了丈夫與女兒麗莎,麗莎到倫敦遊學卻與男友安瑞發生關係,但日後安瑞又回頭去找原先的女友,這使得麗莎傷心不已。

  而阿吉似乎也聽到島上的流言,他開車跟蹤妻子,雖未發現妻子與古格有曖昧關係,但不免在情緒上有著負氣與沮喪。海倫為此也下了決定,從此不再去古格家,雖然古格打電話,但海倫似乎態度很堅決。海倫甚至將電子西洋棋丟入垃圾桶。阿吉將西洋棋撿起,主動陪海倫下棋,但卻一點也沒耐心幾乎不歡而散。

  海倫找不到對手,於是又回頭找古格,這回她純粹以棋手身份來對弈,很快就在五盤中全部打敗古格。古格這才透露希望海倫能參加西洋棋業餘比賽,雖然在介紹信中古格提及海倫是他的清潔婦,也由此受到主辦人的揶揄,但海倫終究是沉住氣,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在最後一輪與主辦人作決戰。全家人都趕來助陣,反而是阿吉忐忑不安在外等候。最終傳來歡呼聲,海倫得到了勝利,她將到巴黎參加更上一層樓的比賽。

◎ 劇情分析

  法屬科西嘉島曾是放逐拿破崙之所,是風景相當優美的島嶼,與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上下呼應。本片的背景全部在科西嘉島取鏡,平添了更多的人文與情境風采,也難怪會獲得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以及威尼斯影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獎。

  海倫嫁給先生後便遷居科西嘉島,雖然島上風景優美,但工作的機會不大,海倫為了貼補家計,只得在民宿內擔任清潔與鋪床工作。這也許就是人生的一種現象,在六塵中有什麼因緣,那就在這個接觸點盡心盡力。工作是人生的必然,沒有任何高低優劣可以比較。

  但在心性的指引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西洋棋或其他的棋藝都是與思想有關的活動,而思想屬於第六識以及第七識的整合呈現,簡單地說這是心念的活動,這也是為何棋藝始終在這世上受到如此重視的原因。

  下棋佈局攻城掠地,常被比喻為戰場廝殺,故善奕者必是慧力與定力兼俱者。相傳清代名將左宗棠欲出兵新疆前夕,在路上見一棋亭寫著「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很不服氣,遂入內與之對弈三盤,結果大獲全勝。臨行左宗棠囑其將「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子拆下。平定回疆之後,左宗棠行之該地又見「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子依舊在,於是又入內與之對弈三盤,這回左宗棠三盤皆輸。左宗棠甚感困惑,這名棋手遂明言:前次因之左宗棠欲出兵征戰,故意輸他三盤,以免挫了他的銳氣;如今戰事已畢,遂不再客氣,故左宗棠連敗三場。

  由此看來,這名奕棋高手實在已經出神入化,輸贏均能存乎一心,君子雖然不在乎輸贏,但其實輸棋之後肯定是相當難受的。但能如此收放自如,這名傳說中的天下第一棋手實在令人景仰。

  但有些人深具奕棋的潛力,但卻始終不曾被人發覺,而這種天才型的棋手在被發覺後,才有機會一展雄才,但若沒有機會呈現,這份天資只好被埋沒了,海倫正是這樣的人。

  或許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原因,丈夫每天辛勞地在修船,甚至也擔心那天會工作不保,因此慢慢疏忽了海倫。海倫以為自己不再具備誘因,於是穿起民宿一名美艷少婦留下的性感睡衣,但丈夫依然不正眼瞧她一眼,上床後立刻呼呼大睡了。

  真正引起丈夫側目的反而是海倫進入西洋棋的對弈比賽,從海倫鎮定從容的舉止,丈夫好像看到了另一個他不認識的海倫。而在這個層面上,丈夫阿吉是一竅不通的,這出乎他的想像,也由此對比了阿吉的浮躁與平庸。

  海倫受到投宿的那對男女的啟發,但這種啟發性是從女人身上散發出的性感,雖然看得出女人贏棋的得意而更顯嫵媚;而丈夫輸棋如喪考妣。然而這也無法讓海倫能夠了知下棋真正的樂趣。在那當下,她的意識被一股純然的女性風采所吸引,而海倫也一直深信,那股令她迷惑的魅力必定來自棋盤上的變化。

  於是海倫汲汲營營想學棋,於是她送給丈夫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副西洋棋。阿吉的無奈可想而知,在虛應一番之後,海倫只好與電子棋對弈,但久了便失去真正對弈的樂趣。

  來自美國的古格醫生是海倫棋藝轉折的關鍵,只可惜編導對這名角色的著墨並不深入,或許是怕與西班牙的「拼圖女王」有所雷同,故刻意地不去碰觸古格過去生命的困頓。遠從美國遷居到這個島上,必然有著許多令人感傷的過去,雖然只是草草交代其妻生前的點滴,但最重要的古格與西洋棋的淵源卻被忽略了。

  觀眾只知道憑古格的介紹信便能直接參加比賽,但卻在介紹信中提及海倫是他的清潔婦,這也許是實情但多少是有些貶抑的,也難怪主辦人會揶揄海倫,謂他家有時也需要清潔婦。但這些自大的男人最終卻紛紛在棋盤上落居下風。

  或許有人會將這部電影冠以新女性主義的頭銜,但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早已來臨,女人也許在體能構造上與男人有些差異,但其他的任何表現其實並不輸給男人甚至是超過男人的。我們從海倫在決賽中與主辦人激烈纏鬥廝殺之際,丈夫阿吉是不敢在現場面對的,他無法面對這股決戰的壓力,逃避到外面舒緩壓力,直到女兒興奮跑出告之海倫獲勝的消息。

  棋盤的勝負定義是如何?這是需要詮釋的。海倫參加的是業餘組,但誰能保證將來她不會走入職業?雖然片中海倫表示願意去法國繼續比賽,但若因此罷手不再下棋那又是如何的心態呢?畢竟生命最重要的閃耀已經證實而呈現過,日後的輸贏就變得雲淡風輕了。

  本片可貴之處是借影片的呈現,向全世界推介了西洋棋的藝術,有許多的理由讓人相信,這也是此片不斷地得獎的緣故。當然就女性自覺的角度也會提供很多人的思考空間,女人不見得只是屬於房務與廚房,女人動用腦力的時刻正是男人被顛覆的時刻。

  本片的背景相當優美,許多海邊的海景與田野風光,都美不勝收,很容易讓人心動並興起立刻前往一遊的衝動。

愛情咖啡館(Cafe)

導演:馬克.約伯(Marc Erlbaum)
演員:珍妮佛.樂芙休伊(Jennifer Lovehewitt)
   傑米.甘迺迪(Jamie Kennedy)         
美國 / 2008年 / 102分鐘 / 保護級

禮讚:
2016年坎城影展開幕片
嚮往好萊塢影壇的年輕人,到紐約投靠製片舅舅,卻意外捲入舅舅與女秘書的戀情漩渦…

◎ 劇情簡介     

  在費城郊區的街角有一家咖啡館,負責的兩名櫃檯分別是早班的陶德與晚班的克萊兒。來光顧的人真是五花八門,就連警察隊長布萊恩也常來,而布萊恩的表弟湯米因吸毒而被小葛控制。小葛有一名女友凱莉與小葛鬧翻後離去。

  咖啡館一角每天坐了一名男子格林,他仔細觀察所有的人,並將之作為小說題材的資料。他觀察到一男一女在看電影中認識並一起來喝咖啡,一開始男的對女的相當有興趣,但隨著幾次約會後,男的便不再出現了。格林大膽地向女的提醒他觀察的結果,雖然格林也表示他作觀察是為了寫小說,同時也表明他正是此間咖啡館的老闆,但女的似乎並不太領情,或許自尊心受損;或許他並不喜歡自己變成別人小說的人物,她與格林顯得格格不入。

  雖然克萊兒有了男友大衛,但陶德卻對克萊兒一往情深,大衛有時對克萊兒拳打腳踢,陶德遂向她表明愛意,克萊兒雖無法立刻下決定,卻依然對陶德獻上了吻,有一次一名流浪漢來借廁所,但克萊兒按規定拒絕,流浪漢欲耍賴時,小葛出面化解,但克萊兒不領情。小葛埋怨克萊兒從不曾對他笑,最後欲以超額小費拉攏她,但克萊兒也拒絕,並表示她不拿毒犯的髒錢,這更加惹毛了小葛。

  另有一名電腦狂克雷格,無意中連線上一名十二歲的女孩艾莉。艾莉自稱這個世界所有人與現象都是她設計的,甚至可以立刻以程式讓一名火辣女子出現在克雷格面前。而一名社工老師小潔也在這咖啡館應徵義工,最後錄取了一名優秀的女孩及一名尚在勒戒的男孩,原本女孩欲將機會讓給男孩,但小潔卻在關鍵時刻決定同時錄取二人。

  這個晚上湯米來找克萊兒並要求陪她一起下班,克萊兒不疑有他,於是克萊兒便失蹤了,不僅陶德找不到她,就連大衛也找來,陶德差點與大衛起衝突。陶德打電話通知老闆,格林的手機響起,陶德此時才知格林是咖啡館的老闆。凱莉回來告知小葛她懷孕時,卻也是小葛慫恿湯米謀殺克萊兒的罪行被揭穿之時,布萊恩槍殺小葛為湯米報仇,而這一切若想還原,卻必須要有一個人犧牲,而克雷格向艾莉表示他願意一試…。

◎ 劇情分析

  將電影的場景集中在一家咖啡館內,這正是標準的舞台劇手法,以使得多線的人物情節集中在咖啡館內,使得電影故事的調性變得輕快而節奏分明。

  看似平凡的咖啡館,其實也是跟所有的咖啡館一樣,來往的客人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都會帶著自己的故事,期待與別人的故事有著交集,從而在互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故事的面向。

  但正如所有的電影一樣,每篇故事都是透過虛擬與構思才能完成一篇作品,但本片卻採用了另一種虛構中的虛構手法,並在片尾結束時,提供了開放性的結局。

  咖啡館角落的常客格林幾乎不與任何人打交道,但卻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人的動態舉止,其實他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這家咖啡館的老闆,若非克萊兒失蹤,陶德打電話給從未露面的老闆時,陶德才發現原來格林才是真正的幕後老闆,自然也就留給觀眾一份的驚喜。

  或許咖啡館內發生的一切正是格林的作品,但到最後時他無法決定結局,因此他創造了艾莉這個類似電腦網路精靈的角色。而無意中發現艾莉的人是電腦狂克雷格,他一天到晚在咖啡館內玩電腦,當然也期望從電腦中能找到知心的女友,而艾莉這位小女孩的出現並非是他心目中的女友,但艾莉死命地糾纏他,而兩人也在慢慢互動中培養出對事情的認真看法。

  克雷格知道若想讓情節逆轉讓克萊兒復活,那就必須要有一個人犧牲,克雷格終於向艾莉表示,他願意替代克萊兒的死亡。但這終究只是一次人性試煉,克雷格如果整天活在電腦的虛擬世界,那將與現實世界中愈離愈遠,甚至最終失去了當一個人的價值觀。而在這個關口上,克雷格變得比任何人都要勇敢,因為他從與艾莉的互動中慢慢體會出自己存在的價值。

  人的存在有時是相當矛盾的,陶德明明知道同事克萊兒有了男友大衛,但卻對她一往情深。問題是陶德始終不敢向克萊兒真心表示,雖然他常見到克萊兒受到大衛拳腳相向。這會是一段無解的愛情嗎?也許放在心中一陣後就蒸發不見了。問題是兩人的關係是同事,每天雖然有著交班時短暫的接觸,但陶德不時散發出願意為她代班的訊息,只是克萊兒太過迷戀大衛,編導在這個環節上並沒有交代得更清楚,因此也就喪失了該有的戲劇張力,連帶地也使得克萊兒這個角色顯得平面了。

  編導為了照顧更多的角色,因此安插了許多情節互動,但有時有些角色略顯多餘了,譬如小潔這名老師她始終在咖啡館面試應徵者,最終在兩名決賽中挑選其一,結果成績最好的女孩竟自動放棄,因為她相信那名尚在勒戒的年輕人會比他更需要這份工作。這一段情節也只是將導演在本劇中的「關懷與犧牲」的主題作了畫龍點睛的呈現,但若說完全與本劇無關倒也不然。

  小潔最後破例錄取了這兩個人,當然她也向警長布萊恩警告他的表弟湯米似乎與毒品有關,而湯米正是她以前教過的學生。事實上每天混在咖啡館的小葛正是以毒品控制湯米的人,而小葛的壞脾氣使得女友凱莉離去,但不久凱莉因懷孕又回來找小葛,而此刻也正是戲劇最高潮之刻。

  湯米愈陷愈深,小葛因受到克萊兒的奚落,憤怒地要湯米騙出克萊兒將之殺害。事實上湯米在咖啡館內是常受到克萊兒的照顧的,不時接濟他一些可以記帳的飲料,雖然克萊兒明知湯米還錢的機會不大。但有了這樣的互動關係,湯米受困於毒品的誘惑,依然在在克萊兒下班時來接她,然後克萊兒就失蹤了。

  這段情節是一種良知的辯證,湯米其實可以自己在緊要關頭自殺,但這卻無法製造懸疑情境,湯米也可以昧著良知而殺了克萊兒,但也有可能只是軟禁她,因為他的心中必然有著矛盾和掙扎,而這一切的惡行卻都來自絕對的反面人物小葛。只是小葛在最後得知凱莉回來向他表示:她懷孕時,倒也難得表現出一種善的喜悅。

  最後布萊恩率警員衝入終於逮捕了小葛,但克萊兒的結局卻放置在另一個人的死亡作為交換,這樣的編排自有電腦的邏輯觀,但從人的角度而言是不公平的,為何克雷格的犧牲才能換取克萊兒回來與陶德的相聚?這是近乎神話或童書的寓言,就戲劇情節中只是一種可能,但終究是趣味性的魔幻寫實了。

  很多事件都是從咖啡館的背後暗中進行的,在表面上的咖啡館情境,每天進行著愛的節奏與訊息,喝一杯咖啡是悠閒與寬容的呈現,這應該是相當詳和溫馨的所在,但咖啡館原本是無辜的,若在此地會有任何的罪惡,那絕對是人的卑劣性格因子。

  但編導似乎有意將全劇的意旨拉向一個盡善盡美的角度,他放置注入更多人性的光明面,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這是最缺乏的元素,透過這份喜悅的結局,讓咖啡館擁有了愛,不管合不合理,創作者的一番決定終究是他心中的一番美意。

  「愛情咖啡館」中不盡然全部是愛情,是人性中一種難能可貴的付出與奉獻關懷倒是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