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百萬英鎊(The Million Pound Note)

 由 林苑芳 老師 撰稿

導演:羅納德‧尼姆(Ronald Neame)
編劇:吉爾
克雷吉(Jill Craigie)
演員:葛雷哥萊‧畢克(
Gregory Peck)
   羅納德·斯誇爾(Ronald Squire)
      喬伊絲‧格倫菲爾(
Joyce Irene Phipps)
美國 / 1954年 / 90分鐘 / 普遍級  劇情 / 愛情喜劇
講述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給一個流落倫敦街頭的窮光蛋的生活所帶來改變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富豪之家的蒙特帕特爾兄弟,從銀行中取出面額為一百萬英鎊的鈔票,籍以此驗證各自的理論。
   
  一個認為,這樣一張鈔票對窮人毫無價值;另一個認為,僅擁有這樣一張鈔票(不兌現),就可以過上上等人的生活。並以他在三十天内,憑這張百萬英鎊的支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
  
  他們選中了一個27歲的美國青年亨利亞當,他因駕船出海,在風暴中迷失方向遇救,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因為飢餓無錢買食物無奈的走在街道上,沒錢花用向美國大使館求救,遭人拒絕。當他在街頭無奈徘徊之時,一個小朋友將未吃完的蘋果丟棄在道路上,要撿拾時就有不同的人經過,令他尷尬不已。被兩個富有的兄弟看到請他進屋詳談,進了門是一間非常富麗堂皇的房子,僕人詹姆斯引亨利進屋,因為亞當誠實的品格,二兄弟選中他並給了他一個信封,約定當天下午2點才可以開啟觀看。
  
  在等待時,因為飢餓而進了一家不錯的餐廳準備大吃一頓,因為穿著普通引起大家異樣的眼光,上菜後15分鐘就將餐點吃完,時間未到又點了另一份餐點,第二份餐點在1點50分吃完,離2點還有5分鐘亨利信守諾言要求服務生稍等,服務生誤以為亨利會白食而催促結帳,亨利不想引起誤會而提前2分鐘將信拆看,信裡是一張一百萬鎊支票及一封信,頓時讓看到支票的人皆瞠目結舌不能自己,而亨利也不相信自己的好運,告知服務生自己沒零錢付餐費的事實。拿到這麼大張面額的支票也是餐廳的第一次,服務生擔心有假,連忙拿著支票問客人克爾內目斯先生,當克爾內先生確定支票是真實的時候,餐廳的服務生一致認定亨利是個奇怪的富翁,自己有怠慢到亨利,一反常態的告知亨利沒零錢不用付就當是到餐廳試吃的狀況巴結亨利。
   
  突然來的好運讓亨利覺得不能拿這張支票,重回富翁家。從僕人口中得到的訊息是二位先生出國了,即將在一個月後回國。
   
  於是將信打開認真的看信:這張支票借亨利保管一個月,如果一個月到而亨利分文未動,就會給亨利一個工作。
   
  看著看著突然來了一陣大風,亨利手上支票沒握緊居然被大風吹走,只好滿街追錢深怕不能對二兄弟有所交代。為了撿錢而將身上衣服扯破,並將發放傳單的人撞倒傳單滿天飛,雖然是一陣慌亂但是亨利最後還是把支票找回。
   
  找回支票的亨利全身灰塵,衣服破損狼狽不堪的被人恥笑,落魄的找了一家服裝店,準備買套衣服穿,因為穿著普通被的員工引導至普通區看衣,準備隨便塘塞打發他走。付費時亨利要求記帳而服裝店員工不肯,亨利擔心支票拿出店家無法找零,店家則以貌取人認為亨利一定付不出款項,當亨利拿出支票,店員驚訝不已,連忙將亨利穿好的衣服脫去,說那衣服不合亨利的身分,用禮遇上流社會製衣方式將亨利的衣服完全量身訂做,一做數套並承諾完全不用付費,等他方便實在付就好,如此巴結著亨利。
   
  熱情地幫亨利訂下落腳的寶博斯旅館,因為這張支票的魔力,讓旅館的經理將住在旅館未付房租的夫拉美爾公爵的房間,空出讓給亨利住。這樣的安排讓公爵非常不滿憤恨不已,當大家等待亨利到來時,一個提著重物的啞巴流浪漢洛克,讓服務生接待入飯店,原來他是一位拳擊手,拿著是一個沉重的啞鈴,服務生拿起啞鈴不慎跌出,讓眾人看到啞鈴著實讓大家嚇到,亞當這時才出現,這讓旅館經理惱羞成怒要將洛克趕出旅館,但被亨利攔住,留下做亨利的保鑣保護百萬支票。
   
  當報紙大肆報導亨利的事蹟時,眾人皆引以為榮的為亨利服務,有裁縫店製作各種場合穿著的衣飾,原本拒絕亨利借款的大使館也慷慨地拿出大把現金讓他使用,並將亨利介紹給上流社會的朋友。穿著時尚的亨利參加眾人聚會著實引起不小的騷動,大家爭相與他說話攀關係想與他為友,優雅的身型深深的吸引名媛淑女,尤以哈目特公爵府的伯西牙邁達小姐,最積極的要求他的叔叔讓她與亨利私下會面,並相約參加建立,科羅馬托孤兒院募款拍賣活動,這個活動讓亨利陰錯陽差地,以高價5000英鎊標下藍登史密斯夫人捐出的花瓶,因著亨利的慷慨加上報紙的渲染,各機構需要捐款的單位,紛紛寄出信件,希望亨利能夠幫忙捐款的信件如雪片般的寄到,這讓亨利倍感壓力連作夢都夢到,覺得這不真實的日子再也過不下去了。
   
  當行李打包好想離開時,看到鳥語聞到花香,又將要離開的念頭打消。適時的接到伯西牙小姐的來信邀請亨利當晚到公爵府作客,當下亨利決定要告知伯西牙,自己的實際狀況。在晚宴中來了一位美國大使及他的朋友勞艾地霍斯先生,一番猜測的言論讓亨利無法告知伯西牙真相,而霍斯先生因為投資失利而向亨利求救,希望用亨利的名義幫忙購買好望金礦的股票,此舉讓股市陷入一陣瘋狂,也讓亨利賺了2萬多英鎊,同時亞當與伯西牙悠閒的在小湖中划船,亨利誠實地告知自己的身分,伯西牙不相信亨利的言論,認為亨利在開玩笑。
   
  此時夫拉美公爵將欠債還清,要求住回原房間被拒,夥同服務生將其支票藏起要讓亨利難堪,此舉卻讓好望金礦股票崩盤,也將亨利逼入絕境。當一堆債務人深怕拿不要錢而聚集在旅館時,夫拉美公爵認為自己愧對亨利將支票取出解決問題。
   
  順利的將支票還給蒙特帕特爾兄弟,而因為亨利的誠實讓二兄弟的賭局破局,二人沒有輸贏。亨利也因為此事的發生,贏得美人心。

◎ 劇情分析  
   
  本劇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階級社會叱咤風雲、呼風喚雨的作用,不禁讓人啼笑皆非。他人的種種誤解、命運的重重轉機,他將如何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全新生活呢?
   
  有些人對自身的「貧窮」感到無奈.羞恥,也有些人對於「貧窮」感到害怕,便想盡辦法掩飾並且隱藏這一面。他們努力進入較上層的社會階級,拼命扮演有錢人,有能力的人,讓大家看上他。劇中主人翁與一般人不同的特質是:從一開始接受自己的「貧窮」,真心地愛自己;不為自己所缺乏的感到難過,而要為幫助自己的人祝福感到欣慰,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就是無法接受自己,讓我們把主的祝福帶到他們的生活中。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名作,文筆生動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奔向黎明(Gagooman)

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t)
主演:華提梅‧比江(Fatemeh Bijan)
   紮卡拉‧碧珍(Zalkla Bijan)
伊朗 / 2002 / 83分 / 保護級
禮讚:伊朗德黑蘭黎明影展 最佳首部長片
   瑞士盧卡諾國際影展 觀摩片
   蒙特婁國際影展 觀摩片
   芝加哥國際影展 觀摩片

影片一開始便強調這是完全真實的故事。Reza監獄裡過了很多年,整個青年時期都給了囚禁歲月。他只上過兩年學校,因為多次偷竊被捕,在監獄裡待了十八年 ...

◎ 劇情簡介     

  沙利卡蘭‧瑞薩在一九八二年偷竊入獄,因前科累累,在獄中已經呆了十八年。今年三十四歲的瑞薩常常與獄友起衝突,然後憤怒地把玻璃窗打破,這使得典獄長相當頭痛,他決定用一個不一樣的方法來改變他。
   
  瑞薩的哥哥法拉及母親都在獄中,典獄長把媽媽找來,希望她在女囚中找一名適合與瑞薩結婚的人,因為結了婚有家庭觀念,必然能改變瑞薩的性情。何況如果結婚懷了孩子,女囚也因而獲得減刑。
   
  母親決定試試看,她問遍了女囚,終於找到一名被人欺騙陷害而判終生監禁的費德瑪,費德瑪原本認為自己單獨一人沒什麼不好,但經不起遊說最終費德瑪還是答應了。獄方為兩人在監獄中舉行婚禮,雙方親屬也都到場觀禮,典獄長也定出每星期可見一次面的規則。
   
  很快地,費德瑪果然懷孕了,在產下一胎男嬰後,費德瑪從法律的規定穫釋了。她先在外面租一家小屋,每個月固定時間再回監獄探視。兩人總是期待瑞薩趕緊獲釋,以便一起負起家庭責任。
   
  不久瑞薩也因為表現極佳,獲得提前釋放,夫妻倆算是團圓了,而瑞薩也開始四處找工作,只可惜因為坐過牢有前科而無法獲得錄用,或許也是因為現實的經濟不佳,無法僱用更多的人手。瑞薩主動在一所屠宰場幫人清除羊的內臟,這使得屠宰場的師傅很感動,下班請他喝茶,但也無奈表示真的無法雇用他。
   
  費德瑪有些埋怨瑞薩,要快點找到工作,瑞薩心虛表示有一家快餐店與他有約,但事後又假藉另一個理由來解說。於是每一天雖然四處尋找工作,但卻始終沒有獲得回應。
   
  瑞薩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了,為了生活他又開始行竊了,當然很快就被逮捕了。孩子的重擔便落在費德瑪身上了,每當費德瑪去監獄探視,她的心情便愈來愈沉重,不禁開始懷疑當初在監獄結婚的決定是否正確?儘管瑞薩不斷地安慰她,等他出獄他們可以搬到北部,但費德瑪愈來愈沒信心了。而在家中照顧哭泣嬰兒的母親終於從藏在衣服中的藥物餵入嬰兒口中…。

◎ 劇情分析
   
  每一個國家與民族都有其傳統的文化與風俗,不管好或壞的價值觀,要一下子去改變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根深柢固的觀念不僅深植人心,甚至已變成牢不可破的共識與認知。尤其從宗教延展而來的風俗習慣更增添了文化的神聖與合理性。
   
  費德瑪是一名遭到陷害的善良女子,因涉嫌偷竊便被判終生監禁。這個案例其實有太多值得商榷之處,如此重刑天下少有,雖然在法律上尚有許多可以救助之處,但這種現象在現今而言還是有太多探討的空間。
   
  拉索羅夫這名導演的風格很伊朗化,但其實卻又與其他導演有著不一樣的呈現。以一個場次直接交待時空極速的進展,少掉了許多的過場,看似簡捷有力,但有時也不免有了些許的缺失。因為這樣便忽略了許多的前因後果,許多的問題癥結便很難去碰觸,從而留下了更多的疑點與困惑。
   
  譬如瑞薩從小偷竊入獄,這一點是確定的,但他的哥哥和母親同時也在獄中,卻都不曾透露犯罪的緣由,而這也使得片尾母親在嬰兒口中塞入黑色藥丸令人無法理解了。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樣的手法似乎也正好提供了矛盾與曖昧,畢竟在伊朗這個國度,要將太過現實的情境重現,那是必須花費一番波折的。
   
  典獄長希望瑞薩的母親為兒子在監獄中尋找一名妻子,這樣的舉措是相當有趣的,但影片中卻缺乏動機,也就是主戲並非在典獄長身上,究竟是憑藉什麼樣的緣由讓他有這樣的想法?沒有人能保證這樣的「實驗」會成功,況且這樣的安排是否有違法之虞?這些都是必須考量的,但也許伊朗這個國家的法律准許如此也說不定,這樣才能突顯這個國度的特殊性吧?!
   
  費德瑪的入獄是如此冤枉,刑期是無期徒刑,因為出獄遙遙無期,但若受孕後又可減刑出獄,影片中確實不斷地強調這個因果關係,也使得原本自認為自己活得很好的費德瑪從新去檢視目前及日後的處境。
   
  如果結婚懷孕而能出獄的話,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一個人就算悠閒,但畢竟是在牢房內,但若果出獄了,那必然要面對的是另一種人生問題。費德瑪選擇了後者,典獄長恩准他們一星期共宿一宵,姑且不論會不會引起囚犯側目,典獄長有否這些權限都是一個問題。若所有的未婚囚犯均比照辦理,那這個獄政是否尚能推得動就有待商榷了。
   
  影片要探討的是費德瑪出獄後,瑞薩在獄中變得更積極了,他努力賺錢,尚能應付費德瑪以及孩子的開銷,這一點也是值得討論的,因為監獄內的任何勞資都是相當微薄的,談到要養家應該是奢求。相較於瑞薩出獄後卻始終找不到工作,在獄中反而是瑞薩的選項。難道這是另類的對監獄歌頌?
   
  也許這只是一種典獄長的實驗,但顯然是一次失敗的實驗,但這似乎也透發伊朗女性的一些問題,相較於現代女性的自主觀念,婚姻豈有憑三言兩語就如此被動決定,這與中國古代的指腹為婚有異曲同工之處,面對這種無法抉擇的抉擇,費德瑪應該會有太大的感觸吧?!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典獄長最初的構想算是成功的,因為他最大目的是要改變瑞薩,當他結了婚,開始有了「家」的觀念,於是他的性情起了極大的變化,逐漸變得更有責任起來,生命突然有了方向,每天生活變得更為積極起來。這應該是整個計劃最成功的部份。但整體計劃卻沒有涵蓋後續的問題。
   
  瑞薩出獄後才真正面臨問題的癥結,四處找工作卻四處碰壁,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瑞薩坐過牢,有著這些記錄,相信在台灣的店家也會有相同的考量,誰會相信一個坐過牢的人呢?就算有心要改過向善,但是否真的能夠信守悔過的承諾而始終如一?這應該是本片的中心主旨思想,而結果是否定的。
   
  瑞薩不是沒有努力過,但這個世界並沒有給他機會,他甚至表現出誠意,主動幫人清掃污穢之物,但屠宰場的人也只能請他喝茶抽菸,因為他也是受僱之人,若請了瑞薩,那他自己勢必得走路。
   
  這個環節似乎也透露了伊朗經濟的窘境,一個社會如果就業率極高,自然會顯露這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但瑞薩四處碰壁,這會不會突顯了伊朗經濟的窘境呢?
   
  導演拉索羅夫是伊朗獨立製片的導演,在家鄉「設拉子」的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便到德黑蘭學習剪輯,從而轉戰影視圈,「奔向黎明」是他第一部作品,其後又拍攝了「浮城記」,「收集眼淚的男人」和「不能說的再見」。但在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與另一名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生命的圓圈)一同被捕,之後被德黑蘭法院判處六年徒刑及二十年內禁止拍片、以及禁止接受採訪及出國,理由是「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
   
  雖然世界各國影壇人士相繼在各個領獎典禮中聲援與抗議,但伊朗政府違反人權的行徑卻始終不見改善,這實在是令人遺憾之事。選擇這部影片也算是向穆罕默德‧拉索羅夫致敬吧!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公主與狩獵者(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導演:魯伯特‧桑德斯(Rupert Sanders)
主演:莎莉‧塞隆(Charlize Theron)
   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
美國 / 2011年 / 117分 / 普通級

繼《魔鏡,魔鏡》率先以喜劇顛覆童話故事後,本片將「白雪公主」改寫為史詩戰爭鉅片,更要以驚悚冷冽的風格刻畫童話故事中所富含的哲學寓意…

◎ 劇情簡介     

  一名賢明的國王與皇后生下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公主,但在皇后去世之後,國王陷入了無比的傷悲。此時一個魔幻兵團來犯,國王親上戰場領軍奮戰終於打敗兵團,同時也在一輛馬車上發現一名女俘虜拉維娜。
   
  國王將她帶回立刻被她的美豔所吸引,也很快娶了她並立她為皇后。而當夜皇后在床上殺死了國王,並開門引進她自己的軍團,在一場混戰後,只有漢蒙公爵與他的兒子威廉逃出。威廉在緊要關頭無法救出公主感到非常內疚,但在城門關閉後也只能無奈逃逸了。
   
  皇后拉維娜面對魔鏡,問說世上何人最美麗?魔鏡坦言將會有一個白雪公主才是最美麗的女人,而她的心則是她維持長生不老以及永保美麗的關鍵,但同時公主也將會是皇后的救贖。
   
  皇后為了維持自己的美豔,她將另一名關在囚牢的葛麗塔帶至宮中,然後以魔法吸取了她的精氣,葛麗塔立刻變成一名老婦。這一回皇后將矛頭指向公主,命令她的弟弟芬恩去北塔將公主帶來。芬恩入獄中,他對公主早有染指之心,沒想到公主以預藏的鐵釘攻擊芬恩,然後靈機一動滑入污水道中而跳入大海中。
   
   皇后找來有名的狩獵者,希望他能進入幽暗森林,並將公主抓回。很快地公主受困在林中,反而遭狩獵者搭救,但公主提出一百枚金幣的條件,希望他能送她去找漢蒙公爵,但公主始終不願透露她自己的身份。
   
  另一方面的威廉堅持離開父親,並假裝加入芬恩的搜捕隊中。而公主遇巨大的山靈,但山靈卻放過了公主。兩人在過了山林後進入一個只有女人的漁村,但在狩獵者離去後才發現村莊又被芬恩放火攻擊,於是他又趕回來搭救,並救走公主。但卻中了七矮人的陷阱。原本要殺公主的七矮人突見大白鹿現身,此時他們才知公主身份。
   
  公主被帶往漢蒙公爵之處,也與威廉相認,她登高一呼,眾人齊聲擁護,於是雙方一場激戰,幸好七矮人從污水道先行潛入,並在適切時機拉起了柵門,公主與大軍才得以攻入,最後皇后死於自己的魔法,公主終於恢復父親昔日的王國輝煌盛世。

◎ 劇情分析
   
  好萊塢曾經將「灰姑娘」改編為「小人物大英雄」,由達斯汀‧霍夫曼擔綱演出,從童話故事蛻變成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這說明了一個事實: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個個巧妙不同。「公主與狩獵者」也是脫胎於每個小朋友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只是在改變觀影者的對象,也必須放置了更多新奇的情節與元素。
   
  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不免俗地採用了3D動畫的輔助,不僅使得視覺效果倍增,同時也豐沛了故事與情境的可看性。
   
  所謂的改編劇本,其實必須就角色的現況給予一些前因與後果,整體的故事便會起極大的變化。以惡毒的皇后為例,她其實是因為小時候被其他國家侵入而成為該國王的妾侍,於是她開始習得魔法,將命運從被動成為主動,於是在她的設計中不僅一次次地併吞其他國家,並殺國王後攝取其他女人的心神使得自己顯得永遠年青美貌。
   
  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幽靈兵團,這是拜科技之賜,使得戰爭場面與以往有了極大差距。或許這是現代好萊塢影片中永遠不可或缺的元素,將來隨著技術更加圓熟,會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台灣這方面的技巧尚在起步階段,但假以時日,相信必能迎頭趕上的。
   
  魔鏡的造型也仰賴3D動畫的效果,將鏡子液態化,這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效果,但跟原著一樣沒什麼差別的是,皇后為何能擁有魔鏡?
   
  如果將魔鏡當作主線人物,再創造另一個原因,自然就能增添更多的情節議題,也使得故事更加立體化,注入了一些恩怨情仇後,皇后最後的抉擇說不定就是另一種救贖。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影片的攝製自然有其團隊的考量。
   
  或許是為了讓「白雪公主」的形象永遠保持一定的果位,公主的愛情對象作了些許的偏移。小時候的玩伴威廉似乎並不全然是她的真命天子,相反地,一名落魄的狩獵者才是正牌的真命天子。雖然他的妻兒已經不在,但最後在公主死亡經他一吻之後,公主便甦醒了。
   
  威廉與狩獵者相較,威廉雖然是公爵之子,但落魄的狩獵者反而顯得更為立體而有個性。也就是他那種浪蕩子的性格,與公主的過程互動顯得若即若離,在分分合合之中,突顯了人性的真善,但狩獵者的設計欠缺了一股正義的力量,如果賦予他與公主之間的一種「必然」,相信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公主這個角色似乎也是有待商榷,從父親的王國被惡皇后竊佔後,她便被禁錮在北塔之中,而皇后的弟弟一直覬覦著她,但因皇后命令他不得靠近公主,於是只能苦等機會,直到魔鏡新的宣告,使得皇后要將公主的神靈吸納為己用。這才叫弟弟芬恩將白雪公主帶出,但公主以預藏的鐵釘攻擊芬恩而僥倖逃出北塔。
   
  公主逃出的關鍵在於臨危之際,她毫不猶豫跳下污水坑道。這似乎與先前的性格差異甚大,甚至最後公主也能自己上戰場作殊死戰,這樣的改變實在太出乎意料之外,雖然來自童話的故事有著許多海闊天空的浪漫,而公主一反過去傳統印象的文靜美麗,反而是武打中的女打仔,這是一種極大的突破了。
   
  七矮人則一反常態先是欲殺白雪公主,在經過討價還價之後這才歸順在白雪的陣容,在攻城的關鍵時刻,七矮人同心協力一起拉開城門倒是相當新鮮的創意。這比傳統認知的七矮人便有了更大的人性價值觀,也是在改編過程中最成功的角色。
   
  延續著傳統的皇后對最美的執著,慢慢引燃了人性的糾葛。人生中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最美,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十全十美,因為人在得失之間必然有所失落,但也會有所獲得。一得一失之間人生便能從容地體現對比,從而了知生命的真義。
   
  一名面貌平庸但心地善良,處處為他人設想的女人就是最美麗的。一般人當然會以外貌來做取捨,所謂「以貌取人」是這個社會普遍而淺薄的看法,雖然很多人也知道這番道理,但奇怪的是每當要他面對這個區塊時,總是不自覺地將外貌的選擇放在首選。
   
  但如果美貌由不得自己決定,但後天的心性卻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所謂「相由心生」,許多的抉擇常常會使得人的面貌起了極端的變化而不自覺。如果世上真的有一個魔鏡可以驗出人生的最美,那它依據的是什麼條件呢?
   
  純粹從外表而言也是有待商榷的,仔細品視世間的女人,其實都有其各自的美感與優質,正如花朵也因品種不同各自顯示其嬌艷與美麗,畢竟花朵的自性就是美麗,就算最醜的花也有其該有的美豔特質。
   
  「公主與狩獵者」是一齣史詩動作冒險鉅片,卡司是相當堅強的,尤其皇后是奧斯卡得主,在好萊塢算得上是大製作了。其他演員也都是上上之選,若果真要說有缺失者,反而是在劇本方面應該加以深究。
   
  白雪公主曾經在迪士尼的電影中出現,而這一部則是另一種的經典創作,成功與失敗都在觀眾心中。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2013年藝術電影總片單(102部)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名 

1  記得童年那首歌(Two Sons of Francisco)
2  紅菱豔(The Red Shoes)
 (由施伊粧 老師撰稿)
3  玫瑰圖騰(The Rose Tattoo)
 (由林苑芳 老師撰稿)
4  請神容易送神難(つきがみ)
 (The Haunted Samurai)
5  青春浪子(Sweet bird of youth)
 
(由施伊粧 老師撰稿)
6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7  美麗的聲音(하모니)(Harmony)
8  我心深處(Deep In My Heart)
 
(由 簡麗彬 老師撰稿)
9  茶與同情(Tea and Sympathy)
 
(由牟牟 老師撰稿)
10  相見時難別亦難
 (Days of Wine and Roses)
 (由牟牟 老師撰稿)
11  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
 (由 饒淑珍 老師撰稿)
12  三妻豔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
 (由林苑芳 老師撰稿)
13  應屆退休生
14  我為琴狂(Pianomania)
 15  賣花女(Pygmalion)(由李金櫻 老師撰稿)
 16  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7  最後的美麗(Biutiful)
 18  鯨騎士(Whale Rider)
 19  溫柔的陷阱(The Tender Trap)
 (由 簡麗彬 老師撰稿)
 20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
 21  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
 22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
 (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23  未亡人之戀(Ceux Qui Restent)
 24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25  大象的眼淚(Water for Elephants)
 26  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
 (由牟牟老師撰稿)
 27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28  濃縮人生(7 up)
 29  巴黎愛情故事 (Paris)
 30  三劍客(The Three Musketeers)
 (由李金櫻老師撰稿)
 31  意外的春天(The Sweet Hereafter)
 32  菊次郎的夏天(菊次郎の夏)
33  湯姆歷險記(Tom Sawyer)
 
(由林苑芳老師撰稿)
 34  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
 (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35  薩巴達傳(Viva Zapata!)
 
(由牟牟老師撰稿)
 36  折磨(Torment)(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37  塊肉餘生記(David Copperfield)
 
(由 饒淑珍 老師撰稿)
 38  雙峰(Twin Peaks)
 39  穿風信子藍的少女(Brush with Fate)
 40  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41  圖班嫁給我(Tulpan) 
 42  愛情咖啡館(Cafe)
 43  女僕的西洋棋(Queen to Play)
 44  指尖視力2.0
 45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46  親愛的奶奶(To My Dear Granny)
 47  茶花女(Camille)(由李金櫻老師撰稿)
 48  貧民窟紳士錄(Nagaya shinshiroku)
 (The Record of a Tenement Gentleman)
 (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49  頑童流浪記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由林苑芳老師撰稿)
 50  給妻子的1778個的故事
 (僕と妻の1778の物語)  
 (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
 51  壞寶貝(Bandits)
 52  小婦人(Little Women)(由牟牟老師撰稿)
 53  愛情然後呢?(What About After?)
 54  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55  戀愛課程(A Lesson in Love)
 (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56  白狗的最後華爾滋  
 (To Dance With The White Dog)
 57  文生去看海(Vincent Wants To Sea)
 58  我會好起來(Don't Worry, I'mFine)
 59  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
 
(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60  柳巷芳草(Klute)
 61  火燒舊金山(San Francisco)
 
(由 牟牟老師撰稿)
 62  我也愛你(Me,Too)
 63  山之音(山の音)(Yama no oto)
 64  烈火焚身(Incendies)
 65  基度山恩仇記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66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由李金櫻老師撰稿)
 67  特別服務(Special Treatment)
 68  百萬英鎊(The Million Pound Note)
 (由 林苑芳老師撰稿)
 69  氧氣音樂劇(AIR: A Musical)
 70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71  少年 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72  志氣(Step Back to Glory)
 73  茶泡饭之味(お茶漬の味)
 (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74  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由 饒淑珍老師撰稿)
 75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由 簡麗彬 老師撰稿)
 76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77  為瑪格莉特朗讀
 
(My Afternoons with Margueritte)
 78  遺忘在公園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Park)
 79  皆月(ニューマスター)(Minazuk)**
 80  雪山盟(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由李金櫻老師撰稿)
 81  乞丐王子(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由 林苑芳老師撰稿)
 82  獨生子(一人息子)(由黃美鈴老師撰稿)
 83  鄉村的有機老師(The Country Teache)
 84  我親愛的偏執狂(NUTS/OUF)
 85  烈火摯愛(Inch'Allah)
 86  三人擠不擠(Drei)
 87  孤雛淚(Oliver Twist)(由 簡麗彬老師撰稿)
 88  巴黎小情人(La Belle Personne)
 89  贖罪之路(Redemption Road)
90  人神之間(Of Gods and Men)
 91  火線交錯(Babel)
92  暗夜追缉令(No Strings Attached)
93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由 饒淑珍 老師撰稿)
94  誘惑‧夜(Last Night)
95  迷走愛情(black out)
96  簡愛(Jane Eyre) (由施伊粧老師撰稿)
97  鄉愁(Nostalghia)
98  為愛遠離(Partir)
99  北非謎情:飛越撒哈拉(The Last Flight)
100  慘綠少年(The Boy With Green Hair)
101  公主與狩獵者
 (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102  奔向黎明(Gagooman)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北非謎情:飛越撒哈拉(The Last Flight)

導演:卡辛德‧希迪(Karim Dridi)
主演: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
   吉翁‧卡列(Guillaume Canet)
法國 / 2009年 / 100分 / 輔導級

為了尋找失蹤的戀人,她不顧危險進入沙漠,一段扣人心弦的尋愛冒險就此展開…。

◎ 劇情簡介     

  一九三三年北非阿爾及利亞尚在法國殖民之下,當時的當地族人有意要串連整合,這使得法國當地的司令官相當緊張,遂派凡松上尉要以武力平定。但卻遭到中尉安瑞‧蕭維的反對,因安瑞在此地甚久,他了解這只是當地人的活動,何況他也結識了當地的族女阿曼娜。而阿曼娜的弟弟斐宏領了族人躲到特內黑這個地方,並槍殺了一名叫卡迪耶梅合西。
   
  而在這之前,一名女子瑪莉從英國開飛機到基地,她的男友隆卡斯特在這之前墬機在特內黑附近,失蹤已經五天,但上尉凡松似乎沒有派出人馬營救的打算。直到為了緝捕阿曼娜的弟弟斐宏,這才徵召了當地人六十人,但這個隊伍在第二天出發前卻跑了三十人,只有三十多人一起出發,意外的是瑪莉也要加入緝捕隊,凡松原本不答應,但最終還是答應了。
   
  沿途中不時出現了大風暴,凡松甚至將最舒適的帳篷給瑪莉睡,但當晚瑪莉卻走到沙漠中放了夜光信號彈,這引起凡松上尉的不悅,凡松第二日決定立刻攻擊特內黑,但安瑞中尉主動表示願意先行談判,不幸隨行的軍醫路易及希阿默德,中彈而亡,安瑞雖然沒死,卻遭凡松斥責並將他暫時拘禁。
   
  但當夜當地的土著放了安瑞,而安瑞也順便帶走了瑪莉,四人一直到半途才分手,只剩安瑞和瑪莉騎駱駝繼續前進。沿途中安瑞對瑪莉相當照顧,幾乎所有的水都給她喝,但安瑞也禁不住問瑪莉,為何一定要汲汲營營找到比爾‧隆卡斯特,原來以前瑪莉也曾迫降在一座島上,也是比爾去救她的。兩人相約若有空難時,一定要等在飛機旁邊,另一方無論如何對方一定會去找到另一個人的。安瑞聽了也就沒有表示其他。
   
  但一個晚上忘了拴住駱駝,而讓駱駝跑掉一隻,繼續往前的行程愈來愈艱困。安瑞先行昏迷,瑪莉以口水救助了安瑞。最後安瑞掉下駱駝,瑪莉花費很大力氣將安瑞送上駱駝,二人昏迷三天,但駱駝卻將二人安全送回。多年後因法國核爆試驗找到比爾的乾屍,恰巧就在兩人最後到達的所在。

◎ 劇情分析
   
  法國在北非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殖民統治了將近四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六0年代才發生獨立戰爭,而之後延伸的議題在許多電影中都有呈現。如「燈塔情人」與「情陷撒哈拉」等等著名的電影。
   
  「北非謎情」的年代是發生在一九三三年,也就是尚未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故事。劇中的男主角安瑞就逐漸面臨即將生變的社會氛圍。誠如那位醫官路易要安瑞早點退出軍隊,然後在阿爾及利亞定居。而安瑞事實上也與當地的一名女子阿曼娜同居,但阿曼娜的弟弟斐宏卻是法軍司令要緝捕之人,因為他違抗法軍禁令意欲集結其他族人的聯絡與聚會。
   
  這其實是即將展開獨立戰爭的前兆,雖然這種聯絡聚會是當地阿爾及利亞人的習慣。中尉安瑞是個和平主義者;他的上司凡松上尉被派來處理斐宏違反規定的事,雖然沒有什麼重大的事件,但卻因為突然飛來一架飛機,女駕駛瑪莉的出現也引燃了另一個事件的開端。
   
  在寬闊無邊的沙漠中要引燃一場戲劇衝突,那是相當困難的,騎在駱駝上走向無盡的天際,觸目所望都是黃沙滾滾的沙漠,偶爾突然壓迫而至的沙塵暴也使得人人陷入危境之中。但除了這些,若沒有任何的事件動機,沙漠的故事是無法持續進行的。
   
  比爾駕飛機在特內黑這塊險惡的沙漠中失事,瑪莉駕機前來當然希望凡松能出兵力協助搜尋,但凡松拒絕了,因為他真正的任務是要平定躁動不安的各族情緒,若不是因為斐宏又槍殺了卡迪耶梅合西,從司令部傳來出兵緝捕的命令,凡松說什麼也不肯出兵的。
   
  法國除了自己的少數軍隊,其實都是徵召當地黑人一起行動,原本徵召了六十名,第二天出發時卻逃走了三十人。其實這種現象早已種下日後法國退出阿爾及利亞的主因。畢竟要阿爾及利亞人去對付自己的族人,在任何情境中來說都是相當不合理的。
   
  整個事件的轉折點是安瑞自告奮勇帶著路易及其他隨行,先行前往與斐宏談判,但沒想到卻使得路易喪命,安瑞雖毫髮無傷,但卻遭到凡松拘捕。夜晚同情安瑞和瑪莉的族人偷偷放了二人,兩人也以駱駝代步,展開了搜尋比爾的艱困任務。
   
  其實這部電影是以段落來呈現,比爾這名暗場人物卻是女主角的最愛,但他始終不曾出現過。這自然不是相當討好的劇情表現,因此男主角安瑞的戲就必須被提升,但因各自立場以及在受困的環境中,使得兩個人無法有各種情感的表現,唯一一次的就是瑪莉見安瑞昏迷,只好喝下最後一口水含在嘴中,然後嘴對嘴為安瑞餵食。
   
  其實安瑞也是有情緒的,因為他在焦躁之際不免責問瑪莉在沙漠中搜尋一名絕無生機的人之用意,因為找到也許只是屍體,但卻可能讓尋找他的人也喪命。瑪莉這才娓娓道來,原來當年她迫降一座島上,是比爾駕機找到了她,兩人從此展開熱戀,並且也有了共同的約定:也就是只要有人飛機迫降,就一定要待在飛機原地,等待另一個人去搭救。所以瑪莉堅持去找他,那是因為她確信了這個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承諾」。
   
  淡化了愛情的對待,卻仰昇了「承諾」的價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算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曾經相互允諾的是何其神聖?將相互之間的心靈相通變成兩人相愛的詮釋,這是這部影片最引人入勝之處。
   
  有人說最浪漫的羅曼史是不必接吻也不用床戲,而只要有那麼一點眼神的交會與心有靈犀一點通,那就是最完美的愛之呈現了。這是比較浪漫的說法,男女相交貴在相知相惜,若沒有知,何來的浪漫眼神?在現實中這樣的說法是可行的,但若將之用在電影上就不太靈光了。
   
  值得稱頌的是瑪莉明知希望是如此渺茫,但她却不知沙漠的風險,以常識而論能夠在事後昏迷三天由駱駝循原路而回,這是福大命大。問題是這樣的舉措是否值得?當感情與理性必須要綁在一起思考之際,便開始有了衝突與矛盾,無論選擇那一邊,到最終都是有其缺失的。事實上人生在不同的時期,也都必須面臨這些試煉,唯有透過這樣的考驗,生命的意義才能彰顯。
   
  往往一次錯誤的決定會影響全局,愈是位居官位愈高的人所下的決斷更是關鍵。當一個國家走向一個關鍵的時刻而下錯判斷,這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性命而已,有可能會使國家邁向衰敗,人民從此淪落苦難。事關自己的選擇當然影響只在個人,但卻也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家家人,所以不管理性與感性,要作抉擇之際,總是必須要考量與慎重。
   
  影片最後的字幕倒是令人驚悚,多年後法國在沙漠中試爆核子彈,同時也發現了比爾的乾屍,果然他依照約定在空難之後就一直呆在飛機旁邊,但或許也有可能在降落時比爾就已經死亡了?總之這個發現只證實了兩人的承諾從而突顯這份愛情。但驚悚的是法國的核爆竟選在自己的屬地,這充分顯現了殖民主義的卑劣。由此也不難看出為何阿爾及利亞會尋求獨立之路了。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為愛遠離(Partir)

導演:凱撒琳‧科西妮(Catherine Corsini)
主演:克莉絲汀‧史考特
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
法國 / 2010年 / 86分 / 限制級

看似一個尋常的外遇故事:妻子、情人和丈夫,故事中卻有一個願意為愛情和自由付出所有代價的女主角 ...

◎ 劇情簡介     

  山缪‧維達是一名成功的醫生,妻子蘇珊為他生了兒子大衛及女兒瑪莉安。為了排遣寂寞,蘇珊去學了推拿,而且丈夫也花了三萬歐元為她重新裝潢了一個工作室。但因丈夫殺價過甚,裝潢公司的雷米只好轉包給一名西班牙的工人伊凡。
   
  伊凡要工作前發現很多東西未清除,蘇珊只好一起幫忙清除,伊凡看見一個座燈也要丟掉,他答應要為蘇珊修好。果然完工時,蘇珊在五斗櫃上發現座燈已經完好如初,她心中有著強烈的喜悅感。
   
  那一天蘇珊要拿工錢給伊凡,竟迫不及待地下車,沒想到車子自動前行,伊凡為了讓車子停下來,上前試圖攔阻,車子撞到路邊人行道而停下,但伊凡腳踝也受傷了。
   
  山缪為伊凡作了醫療處置,但卻不願留下住院,他因明日是探視女兒的日子,無論如何都要趕回西班牙。因為開車只要三個鐘頭,故山缪只好要他簽了自動出院手續,並由蘇珊開車送他回家。
   
  到了女兒家中,伊凡堅持要留到明日,蘇珊不得已只好在廣場附近的旅館內住宿,第二天再送他回去。為了補償伊凡受傷無法工作的損失,山缪拿了一筆錢給蘇珊轉交給伊凡,但伊凡不在家,只好把裝錢的信封塞入門內。
   
  蘇珊接到伊凡的感謝電話,並約她一起用餐,但第二天蘇珊找不到他在工地,再度連絡約至伊凡家喝咖啡,但一入屋內,兩人剎時天雷勾動地火,狂熱地作愛,甚至蘇珊要伊凡趕她,否則她似乎離不開,但當伊凡真的趕她,她卻更加捨不得離去。
   
  蘇珊陷入無法自拔的愛情漩渦中,竟主動向山缪說出外遇的事,但表示再也不會去找伊凡,可是蘇珊最後還是去找伊凡,這使得山缪無法忍受,但蘇珊寧可離家也要與伊凡在一起。雷米拿到市府的工程,但山缪認識市長而施壓,於是伊凡失業了。蘇珊只好去餐廳找擔任臨時工的伊凡,但沒多久依然失業。蘇珊被山缪鎖在房內,但她最後跳窗逃走。
   
  山缪斷絕了蘇珊的經濟,走投無路時,回去偷了家中的名畫,由伊凡銷贓時被警方抓到,悲劇由此發生…。

◎ 劇情分析
   
  自古以來不論中外,愛情這個議題始終被討論不休,雖然各自有其說詞各有論述,但單一的答案卻無法真正地詮釋這個議題,甚至也因為各自的探索堅持,從而模糊了主旨精神。但愛情這回事卻始終是人生中相當被重視的問題,不僅電影或小說,在其他文本上的創作都是一直被創作者所詮釋同時也會引燃觀眾的興味。
   
  所謂一見鍾情是真的愛情否?因為是第一次見面而對另一方有了好感,這當然是個前提,但為何能稱為「鍾情」?其背後所延展的意義卻是必須納入考量的。因為這段所謂的情,其實涵蓋了日後發展的「慾」,在潛意識中妄念紛飛之中是一種必然,只是一般人不願意也無法了知這樣的思緒。當然也是因為道德的觀念,使得每個人在面對愛情之際,必須先將之放置在經過美化的表層之上。有人開玩笑地說:「第一次約會其實並不會太在意晚餐的本質。」除非是刻意削凱子才會到五星飯店吃大餐。
   
  男女相約縱然有許多純粹是知己的互動,但大部份所謂的「約會」其實最終的目的是建構在「慾」之上。在過去因為法律與道德的約束,許多人都勉力將自己鎖定在一定的尺界之內,當要逾越那道界線之際,便會開始猶豫矛盾。古代的小說名著「西廂記」其實最引人入勝之處便是張生跳粉牆這段情節。而這兩人還真的是一見鍾情,但很快就相互展現了「愛慾」的完融。
   
  現代的社會思想丕變,更多的訊息與資訊衝擊著每個人的思維,或許因為社會的節奏愈來愈快,連帶地也使得男女的交往更趨短促。所謂的「一夜情」其實是處處存在的,這是否「愛慾」已經變成了「慾愛」?這一點也是必須從新考量的。
   
  有許多的電影如「三隻猴子」中的女人,在丈夫入獄中與丈夫的僱主有了交往,但當丈夫出獄後,女人卻無法罷手,因為她自以為已落入愛情之中。最終雖以悲劇收場,但卻也提供了更多令人深刻的省思。
   
  蘇珊的丈夫雖然比較市儈一點,但他愛自己的家與妻子兒女,他盡了丈夫應該有的責任,而且從表相上看這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家庭,其實這個家的本質也確實是符合幸福的本質。為了讓妻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太無聊,丈夫也花了三萬歐元為她蓋了一家工作室。
   
  然而也因為這個決定,使得蘇珊遇上了伊凡。若山缪不要將工程款殺得那麼低,監工雷米也不會轉包給伊凡,而這段情緣便不會發生了。但這也只是一種假設,因為蘇珊表面上的幸福並不能詮釋為慾望的滿足。而「慾」望有時是因為沒有任何的撞擊,所以才會沒有激盪,當機緣成熟之際,蘇珊碰到另一個伊凡,她照樣會將自己放置在自己無法掌握的慾望之海中。
   
  山缪與伊凡是一個極端的對比,一位是成功的名醫;而另一位是從西班牙到法國打零工的前科犯。從世俗的角度去看待,伊凡絕對不會是一個好對象,就算由蘇珊從一開始要作結婚的選擇,似乎也是選擇山缪的可能性較高,但問題是如果山缪在慾望中無法滿足蘇珊,但兩人也已生了大衛與瑪莉安。當然不能說已生了兩個小孩就一定是兩人在性生活很和諧。
   
  慾愛在極度沉迷的同時,會逐漸挖出更多超越高潮的意境氛圍,長期行禮如儀的性愛會使得慾愛逐漸褪色而變得平淡無奇。而當某種訊息的刺激之後,立刻陷入了慾愛的泥沼之中。
   
  很多人不會贊同蘇珊的作法,但更不贊同她將事實直接告訴丈夫。有了這樣直接的決定並攤開來說,這似乎不會為東方民族的人所接受。但這也顯現西方人相當重視人格情操的表現,因為說謊是西方文化一種大忌諱。
   
  但如果蘇珊將這段慾愛保留在自己心中,每天早晚依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會不會更符合實際的現實?她既享有幸福的家庭與丈夫兒女;同時她也能在愛慾中不斷釋放那股被深囚的躁動。但蘇珊選擇了直接面對,因為她要以誠實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身體。
   
  這樣的抉擇似乎也不是伊凡原本的期待,因為他以為兩人偶爾的偷情是彼此的宣洩,但既然蘇珊有了具體的行動,他似乎也沒有逃避的空間。但究竟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促動兩人如此地愛到死去活來?甚至走投無路時,蘇珊抉擇了玉石俱焚的激烈行為?
   
  有點近似「感官世界」中的那對男女,活在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斷地作愛。作愛之後依然是作愛,這種異於常人的慾愛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因為除了性愛之外,人畢竟還是有許多願望與任務必須去完成的,但當陷入那股令人無法招架的慾望之中時,所有的觀念與信條都會為之改變的。
   
  蘇珊與伊凡走投無路了,因為他們失去了經濟的掌控權,這雖然是另外一個問題,但卻也是我們不得不要去面對的問題。蘇珊先是因伊凡被抓而妥協,當她再度回去時發現,她依然只是家庭中的一個工具而已。
   
  蘇珊先選擇了慾愛;最終選擇了摧毀。世上的一切都將會毀滅,只是蘇珊讓它提早來到而已。只是這樣的結局絕對不是任何人所樂於見到的。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鄉愁(Nostalghia)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主演:奧格‧楊可夫斯基(Oleg Yankovskiy)
   多米吉亞納‧喬達諾(Domiziana Giordano)
俄國 / 1983年 / 120分 / 輔導級
禮讚:1983年夏纳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1983年夏纳電影節普通評審團獎

闊別故鄉四十載的菲利斯,為探望母親而重新踏上那不勒斯的土地,熟悉的街巷與兒時的伙伴勾起了他對往昔的追憶,也讓他再次陷入家鄉的紛爭…

◎ 劇情簡介 

  俄羅斯的作曲家安德烈,為了描寫一位十八世紀俄國的作曲家而將之改為歌劇,遂得到蘇聯當局的允許,並帶了一名女翻譯尤金妮亞一起同行。
   
  安德烈沿途不時敘述聖瑪莉亞分娩的故事,但真正到一座古老教堂時他卻不進去。而尤金妮亞與教堂內的司事談到求子的問題,但她卻連起碼的跪求也不願。尤金妮亞提問為何信徒始終是女眾多於男眾?司事說這其實也是他一直思索的問題。
   
  一根羽毛輕輕飄落水面,安德烈問尤金妮亞在閱讀什麼書?她說是「阿什尼塔爾可夫斯基」的詩歌,而且是翻譯本。安德烈認為「詩」是無法翻譯的,但音樂卻有著共通性。他談到他要找尋線索的帕維爾‧索斯諾夫斯基愛上了在俄國的農奴,在他回去俄羅斯二年後就去世了。
   
  旅館內的人以為他們是夫妻,但尤金妮亞責問安德烈為何兩天沒和莫斯科的妻子聯絡?安德烈思緒非常複雜,他躺在床上外面下起了大雨,但整個氛圍卻與家鄉的氛圍沒有兩樣。甚至在床上也會出現妻子懷孕的景象,直到尤金妮亞喊他下樓吃飯。
   
  他們在「巴格諾威格諾尼」這個小鎮住下來,這兒有許多溫泉游泳池,許多人浸泡其中當然是想長命百歲。而這兒有個被稱為「瘋子」的多米尼克,因為聽說他和家人一起囚禁家中七年。安德烈想叫尤金妮亞介紹,他想去拜訪他,但多米尼克拒絕,同時尤金妮亞也憤怒辭掉翻譯的工作,不得已安德烈只好自己去找多米尼克,在這個處處漏水的家居,多米尼克請他喝酒吃麵包,但安德烈似乎從對方身上看到許多的自己以及家鄉的一切。
   
  從窗子望出似乎就可以看到故鄉的那條小河以及河岸上的綠草。而多米尼克有一隻狗叫佐依;而安德烈家鄉也有一隻相同品種的狗。多米尼克希望自己點著蠟燭從溫泉池一端走向另一端,但始終被人拒絕,離去前多米尼克送他一截蠟燭,而他自己則跑到羅馬一座馬銅像上面演講,最後自焚而亡。而原本要離去的安德烈接到尤金妮亞的電話說多米尼克已到羅馬,於是安德烈又驅車回小鎮,他費了許多心力終於將蠟燭從這岸送到對岸的溫泉池…。

◎ 劇情分析
    
  要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其實是不用寫故事大綱的,但為了忠於自己的一向導讀風格,還是勉強寫了這部鄉愁的簡略敘述。
   
  塔可夫斯基在早期拍攝(學校時期如壓路機與小提琴)電影時還是有蒙太奇的手法。直到一九六一年臨危受命接拍了「伊凡的少年時代」,一下躍昇為國際知名導演,該片當時就呈現了日後塔可夫斯基最獨特的「詩意美學」風格。
   
  塔可夫斯基的影像風格大部份來自「意識流」與「夢境」的連結。透過夢境與現實的交融,使得觀眾甚至劇中人難分虛幻或真實。而將電影影像詩意化是否受到他父親的影響不得而知。但本劇中尤金妮亞所閱讀的詩集作者「皮奧特爾‧尼古拉耶維契」其實就是導演的父親,而在自傳電影「鏡子」中,塔可夫斯基就曾經以父親親口的朗誦當作獨白。
   
  若說「鄉愁」完全沒有情節那也不盡然,其實這似乎也有著自傳的成份。當年塔氏獲准出國拍攝是一九八三年,但從此他卻不曾踏上故國,因為他在一九八六年因肺癌客死他鄉,享年五十四歲。因此拍攝鄉愁之際,其實他早就下定決心不再回國。
   
  或許正是這種矛盾的思念,往日故國的情懷與氛圍便不時在夢境中出現,從而再畫面中重現,不僅自然界的各種元素有,其他人物也都有類比性的。
   
  尤金妮亞是一種「性」或對妻子的懷念,這是一種感情上的懷念與抒發。而安德烈與導演同名更是不在話下;最有趣的是多米尼克這名被喻為瘋子的人,應該就是塔可夫斯基投射的自己靈魂狀態。
   
  若是稍具佛學理悟的人,必然聽得懂多米尼克在羅馬的銅馬上演講的真義。他說:「為何『我』不能和身體一起離開?為何不能僅做我一個人?其實在世上我們有著千萬的化身,世上沒有聖人,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傷。我們要聆聽看似無用的聲音,我們要將健康與疾病結合…」
   
  以上是憑記憶大略書寫,而這些感受正是一名出世的人真正的感受,這絕非只是一首詩的囈語。塔可夫斯基以本片被紐約時報譽為「絕世電影詩人」,其實不僅僅是他畫面的詩情畫意,真正的還是在於他從胸中湧現的渾厚哲學觀念。
   
  這些想法過去可能無法在俄羅斯國內暢所欲言,而在鄉愁能盡情地釋放,其實早已抱定不再回歸的心理。有誰願意離開生我、養我、育我的土地?就算有一天振翅離去,在意識思維與記憶中的家鄉一切是如此無法磨滅,當夜深人靜自以為已入夢鄉,但故鄉卻更肆無忌憚地在眼前飛映。
   
  塔可夫斯基有時以超寫實的手法,在驟雨屋漏的景緻中混染成故鄉的景況,同樣是水的元素,但實在也令安德烈分不清是屋頂漏水或故鄉的河流。
   
  於是故鄉的每個人都陸續出現在真實或虛幻中,其實我們以為的真實也並不存在,因為一切都是「內相分」所顯示。但當情感勝過一切時,安德烈便陷入憂鬱之中,他收歛了所有的語言,因為語言也是一些妄念。全劇中他的台詞最多的是對一名安吉拉的女孩侃侃而談。因為只有小孩才具真確的心。
   
  安吉拉可能是多米尼克的女兒;但更可能也是安德烈留在家鄉的女兒。總之身處在異地,一切看似如此的陌生但卻又如此的熟悉。塔可夫斯基為了處理這虛與實,於是把多米尼克放置在精神的寄託上,一切的哲思似乎永遠無法在這個世上實現,唯一的方式只有離去。於是多米尼克以自焚結束自我,而背景音樂卻是貝多芬的「快樂頌」。除了他常用的巴哈之外,貝多芬的快樂頌也是最常出現在他電影中當作配樂的。
   
  安德烈在接到尤金妮亞的電話後,他立刻調頭回去原先的小鎮,安德烈代表的是他自己的現實,他必須在現實中不斷地繼續天人交戰,於是他終於完成多米尼克希望幫他完成的願望。其實這是一種存在的儀式,在三次嘗試而完成之後,安德烈瞬間陷入一種時空錯亂之中。
   
  他躺在一個小池前,那是他的家鄉;他也躺在異鄉的水岸邊,而旁邊也有一隻狗。別忘了多米尼克在自焚前他口中喊著「佐依」,佐依正是他的狗。這正是塔可夫斯基的類比詩意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鄉愁」,但有的鄉愁卻還正待每個人去尋找,尤金妮亞最後打電話表示她要與男友維多利奧要去屬於他們的地方。這是塔可夫斯基的併置手法,當下我們便有了一種對照,而這份對應卻無法用語言說出,唯一的方式似乎只能依靠畫面的詩意了。
   
  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並不多,但卻已成為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導演之一,許多人的電影美學都來自塔氏,這一點是不能被否認的,這包括了希臘大導演安哲羅普洛斯。
   
  現代年青觀眾也許不擅長閱讀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但透過更多的解讀,終會認識塔氏的電影詩意美學,對台灣電影工作人員而言,這方面的養分也是值得攝取的,雖然舞台的概念電影現在並不流行,但只要有創意必然會有好成績的。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簡愛(Jane Eyre)

 由 施伊粧 老師 撰稿

導演:勞勃‧史蒂文遜(Robert Stevenson)
演員:奧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美國 / 1943年 / 97分鐘 / 普遍級
從小在孤兒院渡過慘痛童年的簡愛, ...

★劇情簡介★      

  幼年時即父母雙亡的簡愛被舅舅收留,不料舅舅也因病過世,舅媽李德太太對簡愛苛薄至極,動輒責罰從未展現仁慈,表弟更是仗勢明裡暗裡欺負她,全家上下視她為難以管教的問題小孩,只有女僕貝西善待她。
   
  幾年後,簡愛被舅媽送去專門收養孤兒的洛伍德寄宿學校,她興奮不已的期待著可以離開舅媽家,以為從此不但可以上學學習知識,還會有許多朋友;沒想到洛伍德慈善學校,不僅校規嚴厲,學校的董事長布羅克斯更要其他學生一起排擠簡愛,幸好善良的海倫會偷偷幫她,兩人於是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海倫和簡愛因無理的校規遭到布羅克斯院長的懲罰,原本已生病的海倫因此受了風寒而去世了,讓簡愛悲痛欲絕。
   
  十年嚴苛的學校生活過去了,簡愛成績優異,布羅克斯先生要她留下成為教師,但簡愛回絕了,執意離開洛伍德,在芮佛司醫生的鼓勵下,簡愛啟程到約克郡的桑恩田府當家庭教師。
   
  簡愛負責教導的小女孩叫阿黛莉,而這主人經常不在的宅邸卻是處處充滿神秘氣氛。
   
  簡愛和阿黛莉相處愉快,只是遲遲未和主人羅齊斯特先生見到面。有天她在夜裡獨自外出散步,無意中驚嚇了一匹馳騁的馬,馬上的騎士因此摔馬扭傷腳踝,沒想到他正是經常不在家的主人愛德華羅齊斯特,羅齊斯特看來有些喜怒無常甚至粗野傲慢。
   
  在一個冬夜裡,簡愛被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異笑聲驚醒,發現羅齊斯特房間被人縱火,簡及時叫醒他,兩人合力撲滅火勢,然後羅齊斯特獨自悄悄的到屋側的一座塔樓去,簡愛只見他手中的燭光移動,完全不明白塔樓裡有些什麼,羅齊斯特回來後要她對火災的事守口如瓶。不過隔天一早他就出遠門去了。
   
  冬去春來,羅齊斯特才回來,他還帶回一批客人,都是貴族階級,其中有大家認定是他的情人的白蘭琪小姐。
   
  晚宴時羅齊斯特要簡愛參加,賓客卻對簡愛輕視貶抑,白蘭琪母女的言詞更讓她深受屈辱而難過不已。
   
  這時有位梅森先生來訪,羅齊斯特卻避開眾人將他帶到塔樓,讓簡愛百思不得其解。
   
  半夜時分,一陣尖叫聲吵醒眾賓客,羅齊斯特安撫眾人後悄聲的帶簡愛到塔樓,原來梅森被人咬成重傷,羅齊斯特要簡愛照顧他,自己去找醫生來把梅森帶走。
   
  羅齊斯特知道白蘭琪只不過是看上他的財富,他和簡愛則彼此相愛,於是向她求婚。
   
  牧師正為兩人證婚時,梅森帶著律師現身,證實羅齊斯特曾和梅森的妹妹結婚,正是被關在塔樓裡的瘋女;婚禮被迫中止,簡愛失魂落魄的離開。
 

  簡愛無處可去,她回到舅媽家,而舅媽的家產已被表弟敗光。
 
  簡愛感受到羅齊斯特對她的需要,她再次回到桑恩田,果然大宅已成廢墟,原來是瘋女放火燒了大宅,自己也墜樓身亡,而羅齊斯特為了救她眼睛因此失明。簡愛決定留下來,和羅齊斯特共同創造幸福的未來。

★賞析★
   
  《簡‧愛》,一個以維多莉亞時期女性自傳色彩的故事,沒有恢宏壯闊的格局,但經過一百六十年仍能在文學史上佔有顯要地位,其實很不簡單,它的不平凡在於簡單故事的表象下展現時代的深刻意義。一如書中的主角簡‧愛。
   
  在今日,女性位階普遍受到一定尊重的時代;對愛情的追求也相對自由的年代,然而在骨子裡,社會仍然存在著以財富、權勢、美貌評定人存在的價值,甚至方興未艾,只是變換了不同的樣貌存在著,追逐名利和奢華生活成為顯學,為讓自己縱橫其中,於是攀權附貴,或不惜借助科技追求美貌,甚至修習高深學問的名校也和美貌一樣,只是踏腳石。
   
  說到底,真正善良的人性好像不存在似的,人們在內心深處才因此對它懷著鄉愁的感嘆;然而醜惡的存在不也襯托了良善和真愛的高貴。
   
  孤身一人的簡‧愛自小受盡寄人籬下的欺凌,那是一個蒙昧時代,人性赤裸的展現其惡質的一面,人們堂而皇之的仗著階級、財富欺壓弱勢,即使只是孩子如簡的表弟,已懂得仗勢欺人,而洛伍德孤兒院中的孩子則在董事長布羅克斯假宗教之名的威權教導下,自私冷漠的排擠更弱勢者。
   
  還好簡愛在洛伍德遇見兩位天使,同齡的海倫和定期來看診的芮佛司醫生。
   
  海倫雖然小小年紀,但她認為要用愛化解仇恨,她逆來順受的面對加諸身上的種種苦難,仍不減內心的溫柔和付出關懷。海倫無懼禁令幫助簡,和她成為好友,是簡愛黑暗生命中的一道溫暖陽光。
   
  令人痛苦的生活,讓簡愛一心想著生活在他方,相信他方一定有她要的一切,一個值得停駐的地方,她夢想從眼前荒僻的小路,可以走向廣闊的世界,不只離開洛伍德,離開這個小鎮,還要到倫敦、法國、義大利甚至更遠,她的夢想裡還有讀遍全世界的書、彈鋼琴和說法語,最好還有像海倫有一頭美麗的自然鬈髮。
   
  然而海倫讓簡愛羨慕的頭髮,卻也成為布羅克斯以虛榮之名處罰的藉口,而簡愛為朋友的爭辯只換來叛逆的罪名,兩人因此被體罰在冷雨中,海倫就此患病離世。
   
  海倫體現了宗教裡超然的愛,對比出布羅克斯先生的偽善和勢利。
   
  海倫的死,讓自小失去父母的簡愛加深內心死亡的陰影。原本期待在洛伍德可獲得同伴和學習,但被排擠和海倫的死,讓她對與人建立關係的期待破滅。
   
  海倫給與簡愛情感的溫暖,而芮佛司醫生指引了簡愛人生的方向------知識即力量。在當時的社會,不是每個年輕女子都可以單獨面對世界,但知識讓簡愛勇敢走出去。
   
  簡愛被鄙視的原因是因為「窮」,沒有錢彷彿也沒有尊嚴,在舅媽家如此,在大家都是孤兒的洛伍德仍被排擠,甚至在貴族的眼中,身為家庭教師的簡愛比僕人還令他們不悅。
   
  簡愛其實是自卑的,對環繞自己的外在,包括貧窮、不夠美麗與卑微的階層,都令她自卑,加上自小極少經歷他人的善待及呵護,她其實不太相信有人會愛上自己,然而在艱困中反而激發出她的自覺和堅強,如小說中所描寫「越孤單,越無親無友,越無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這份自重和視人人平等的觀念,讓簡愛與眾不同,也讓愛德華羅齊斯特看見他在虛華世界裡追尋的真愛。
   
  年輕時的愛德華,以為錢可以買到一切,包括愛。他和簡愛一樣不是外表很美的人,不一樣的是他很有錢,也讓他的身邊盡是一群像白蘭琪母女一樣貪婪而裝腔作勢的人,待他到了看懂這一切的年紀就只能逃避;他經常不在家,沒有人知道他行蹤何處,是放縱還是到某處沉潛在內心的思辯中,或許只是逃避,逃避令人悔恨的婚姻、逃避自己虛華又難以捨棄的階級,甚至逃避對簡的愛情。
   
  《簡‧愛》的故事至今仍觸動人心,是因為簡在一片敗壞的亂世裡,仍執著自己的尊嚴和自由的靈魂,即使今日看來,仍契合現代人的處境。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迷走愛情(black out)

導演:亞蘭‧葛德斯汀(Allan A. Goldstein)
主演:歐奇士‧克洛庫洛斯(Alkis Kourkoulos)
   蜜朵‧亞歷卡奇(Mirto Alikaki)
希臘 / 1996年 / 158分 / 限制級
溫文爾雅的銀行家被車撞了,失去了大部分記憶。當他出院時,他有一些不符合他現在生活的閃回。在一個奇怪的電話和對他 ...

◎ 劇情簡介     

  瑪莉雅是一名平面媒體的模特兒,她原本與攝影師史塔佛有親密關係,但平常她卻得在天堂酒吧擔任上空全裸的舞秀,但史塔佛似乎也不以為意,因為除了工作的接觸就是擁有她,直到有一天瑪莉雅發現史塔佛與一群男女吸毒雜交,甚至慫恿她也加入,瑪莉雅拒絕了,同時她也準備離開史塔佛。

  在國慶日的遊行上,瑪莉雅在路邊拭淚,這引起了空軍飛行官克里斯托的關心,而兩人也由此展開戀情。只是克里斯托是黑鷹小隊最優秀的隊員,不時地出任務不僅冷落了瑪莉雅,而克里斯托似乎也擔心瑪莉雅會再有其他的戀情。他到天堂酒吧聽到客人對瑪莉雅的羞辱,忍不住揮拳相向,但克里斯托誤會是瑪莉雅叫保鑣攻擊他。

  或許克里斯托的工作是相當危險,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於是他更渴望瑪莉雅要親口說愛他,但克里斯托也發現,瑪莉雅其實一直與史塔佛暗通款曲。史塔佛建議他來拍克里斯托的紀錄片,事實上他處處藏了攝影機;甚至也錄下了克里斯托與瑪莉雅的作愛過程。

  瑪莉雅流產了,克里斯托因無人通知他,這更認為瑪莉雅的孩子不是他的,兩人感情又呈冰點。但克里斯托卻又如此愛她。而此刻,克里斯托發現史塔佛竟是小時候的玩伴。於是史塔佛向他獻計,謂必須從新來過,如此才能獲得瑪莉雅的認同,史塔佛要他在飛行訓練中墜機逃亡,並將自己隱藏起來,等時間一到,再出現她的面前,必能讓瑪莉雅重新面對他的愛情。

  果然在一次訓練中,克里斯托的戰鬥機墜海,但始終找不到人的屍體,但軍方還是為他舉行盛大的國葬。然而史塔佛卻一再作梗不讓兩人見面,因為克里斯托不敢報警,如此他會受軍法審判。他假裝要補拍記錄片,遂叫來另一名男模特兒,瑪莉雅似乎也止不住對克里斯托的懷念,把男模特兒當作克里斯托。

  史塔佛原來從事一種邪教的傳播,但二名合夥的男女卻帶走了錢並炸掉戲院。克里斯托與瑪莉雅見了面也知道了真相,於是克里斯托決定,事情必須有個了結才能救回瑪莉雅,在他與史塔佛開車時,他開車撞向火海…。

◎ 劇情分析
   
  一九九六年的希臘作品「迷走愛情」是一部影壇鮮少有評論的影片,但卻看得出,這部影片是得到希臘軍方的支援,才可能拍攝的,而記得一九九五年時,另一名揚威世界的安哲普洛斯,以「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拿下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迷走愛情」似乎有別苗頭的意味。
   
  「迷」片整體的企劃拍攝是相當用心的,某些回憶刻意以黑白呈現,但若有紅色底蘊的呈現,卻又是那麼專斷而獨行,這帶給畫面相當的對比與傳神,雖然這種手法不是首創,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就被詮釋。「迷」片在運鏡的底蘊,看得出是有其功力的。
   
  但或許是為了迷信影片「厚重」的呈現,以符合大製作的原則,許多的敘述是過於繁瑣而多餘的。為了呈現男女主角的矛盾心態,於是相同的舉措便一再呈現,但每一次的呈現,卻又都無法表現出該次應該有的意圖,與腳色內心應該有的呼應。
   
  片名「Black Out」是指飛機在急轉直下或在變速中,駕駛員會產生短暫的失明,或昏眩過去的一種症狀。這雖然與本片主角是戰鬥機飛行員有關,但導演卻將Black Out註解在,男女因與情慾糾纏之後,而呈現的一種人格反應,換句話說,在這種情境中善良與邪惡往往同時存在,以極度曖昧和矛盾的心情,來傷害彼此或捍衛對方,於是在生命與道德的臨界點中,人就必須作出一些連自己都無法預料的結果。
   
  瑪莉雅是這個事件的中心人物,她對自己的愛其實並非那麼確定,她與攝影師史塔佛的戀愛,建立在工作上的合作以及近水樓台,但這份情慾在她心中并非是終極的目標,畢竟那份愛慾中的愛成份非常少,無法給予瑪莉雅確切的答案。但其實她也不曾想在這方面有所企求,而眼見史佛與其他男女雜交吸毒之後,更確認了她的認知。
   
  但當驟然失去一些精神或肉體的依靠時,瑪莉雅頓時陷入了孤寂與徬徨,也就在這個時刻,她認識了體貼英俊的克里斯托。
   
  當一個人將全部心力放置在另一個人身上時,這種全然付出的淘空感覺,如果是沒有後悔的,那必然是一樁美事,但畢竟人性實在太複雜,加上瑪莉雅每天面對的面向實在太多元,這便使得全心愛上瑪莉雅的克里斯托,有了逆向的反思。或許就是怕因愛的太深反而恐懼失去,有時克里斯托會有異常的舉動,他近乎變態地要求瑪莉雅要跪著求他愛她;甚至他也希望自己跪在她面前求她愛他。這近乎陷入絕境的哀鳴,其實正是愛的太深,猶如失速墜下的飛行員,暫時失去了知覺,眼前僅剩的只是黑色與紅色,其他一概完全消失了。
   
  紅色與黑色代表的正是善與惡,而在人性中,其實始終存有人性與獸性的併現。在遇上必須作出激烈抉擇之際,人性與獸性始終都會有一番的爭執與衝突。
   
  瑪莉雅其實也深愛著克里斯托,這份愛她豈會不懂?但真正必須從人性深層來作理析,瑪莉雅是無法理解的,她以為克里斯托一切都只為自己著想,卻始終無法理解,隱藏在愛的背後,那股令人顫抖的熾烈狂愛。
   
  為了她,克里斯托寧可放棄飛行員的軍職,似乎唯有詐死才能真正地與瑪莉雅長相廝守。殊不知這正好中了史塔佛的詭計。
   
  史塔佛以他的相機來呈現人類的另一層靈魂,透過攝影機的掌控,他也在一個秘密宗教中,試圖掌握每個人的靈魂,瑪莉雅與克里斯托的相愛,也只是他的其中一顆棋子罷了。
   
  克里斯托何嘗不知史塔佛的陰謀,他們兩人從小就認識了,而克里斯托早就從小時候的行為舉止來回想,不難想像史塔佛的心性。但克里斯托按照史塔佛的建議,他讓軍機墜毀,自己卻跳傘逃生,然後隱姓埋名,因為唯有這樣他才有機會與瑪莉雅永遠相處。
   
  瑪莉雅原本並不理解克里斯托他的想法,因此處處逃避他,但隱姓埋名的克里斯托卻時常打扮不同的人物,出現在她的四周,為的只是能見她一面。若不是瑪莉雅發現史塔佛暗室內的許多隱藏攝影機,她始終也無法了解自己,當然更無法了解真正的史塔佛,當然也更無法了知,克里斯托是如此愛她了。
   
  國家為克里斯托這位優秀的飛行員,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雖然埋的是一口空棺,但克里斯托若被發現為了瑪莉雅詐死,並犧牲了一架戰鬥機,克里斯托士勢必會被軍事法庭判處重刑。
   
  但這些都不是克里斯托所願考量的,因為他的生命目標只剩一個,那就是好好地愛著瑪莉雅。但事情並非像他所想這般容易,因為此刻史塔佛利用這些緣由,牢牢地掌控了他與瑪莉雅。
   
  瑪莉雅也發現克里斯托的蹤影,兩人見面後的激情,暫時化解了這陣子的失望與失落,但接踵而來的,卻是史塔佛露出的真面目,於是在退無可退之下,克里斯托再度陷入短暫的「迷失」,他開車撞入火海,與史塔佛同歸於盡。似乎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心愛的瑪莉雅不再受到傷害。
   
  「迷」片的故事不錯,只可惜敘述手法略顯冗長而不流暢,使得結構失去了一些支持而顯得零散不堪,殊為可惜。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誘惑‧夜(Last Night)

導演:瑪希‧泰潔汀(Massy Tedjcdin)
主演: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美國 / 2009年 / 89分 / 輔導級

精神外遇或肉體外遇,哪一種出軌方式對婚姻殺傷力最大?…探討現代人的愛情與婚姻,在慾望和忠誠度之間拉扯下,「懷疑」本身會為婚姻帶來多大的傷害…

◎ 劇情簡介     

  喬安娜是一名自由作家,三年前與商用房屋設計師麥克結婚,彼此相愛未生波瀾。這一夜二人參加公司的派對,喬安娜發現麥克一直與女同事蘿拉談話,幾乎忘了他人的存在,後來又得知他們在以前也曾一起出差到外地,但這件事卻不曾聽麥克提起,這使得喬安娜相當不悅,兩人回家後大吵一架。
   
  當夜喬安娜睡沙發,但麥克來向她道歉,兩人一起到廚房吃東西,喬安娜似乎也覺得她有些過份,於是兩人在麥克發誓下重歸和好。
   
  第二天麥克與蘿拉還有一名男同事安迪一起出發到費城,安迪還將鑰匙交給喬安娜,希望有空能為他遛狗。而喬安娜在街上買咖啡時竟然遇上了在巴黎認識的前男友艾力克斯。
   
  艾力克斯邀她晚上一起喝杯酒或咖啡,喬安娜不僅答應,還盛裝打扮去赴宴,艾力克斯在喝一杯馬提尼後力邀喬安娜一起晚宴,同行的有珊卓和楚門。而另一方面麥克與蘿拉也在酒館中喝酒,蘿拉主動提出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喝酒。麥克感覺他逐漸無法拒絕蘿拉的引誘,於是他躲入廁所打電話給喬安娜,為了不被對方擔心,兩人都在電話中說了謊。
   
  麥克和蘿拉一起到游泳池內喝酒,面對只穿內衣的蘿拉,麥克極力隱忍,但似乎無法掌控自己的情感,於是從水池出來後,他送她入房內,兩人再也按捺不住地狂吻起來,終於在這個他鄉的夜晚出了軌。
   
  而喬安娜一直假藉各種理由拒絕艾力克斯,她提議去安迪家帶狗去遛,但出來時卻忘了帶鑰匙。不得已只好又回她的住處,兩人在探討過去分手的原因,不外乎艾力克斯也是作家,所以要見面的機會較少,更正確地說,艾力克斯的個性不能定下來。
   
  喬安娜問艾力克斯女友海倫之事,他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而這一夜雖然兩人同臥一床,但喬安娜明確地表示,她若做了必無法面對麥克。在清晨艾力克斯落寞離去,而麥克卻因作了虧心事而提早回來,但他卻發現昨晚妻子是穿紫色高跟鞋外出,他心中開始有了困惑…。

◎ 劇情分析
   
   一男一女的婚姻,自古以來都被推崇為最神聖的關係,但過去只為傳宗接代的觀念,似乎逐漸被其他的元素所取代。譬如兩人的愛情與誓言,甚至婚後的各自獨立空間之尊重,這些觀念似乎有凌駕「傳宗接代」的思維。
   
  許多青年男女他們寧可同居而不結婚,可能是因為體認到養小孩的辛勞與艱困的過程,但也有想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顧忌存在。合得來就繼續,不合一拍即散,兩不相干。就算結婚了,卻不見得非要生小孩不可,這樣的改變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現象,長期以往這絕對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但規規矩矩結婚之後,難道一切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不管有無正式婚姻關係,男女相處在一起,其目的即是想擁有對方完整的愛,但多元的社會氛圍中,無論男女都有其比以往更多層面的接觸機會,換句話說,男女在交際中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異性,也就是有更多的可能,使得男女發展第三者的愛情。
   
  慾望是一種數不盡的執念,想要擁有對方本來就是一種「愛」的前提,透過作愛的儀式,使得男女有了更交融的信念,正因為兩者合而為一,於是愛情便變得更自私狹隘起來。所謂「眼裡容不得一粒砂」真是形容得極為恰當,在婚姻或傳統觀念中,這是絕對不變的定律,問題是,人類的心性其實複雜到連自己都無法了解。
   
  就算自己的另一半美若天仙;或貌似潘安,但若是有機會去碰觸另一段的「愛」,依現在的社會學家所做的比例討論,認為出軌的機會是相當高的。這種情形,也並非是現在的社會較多元才有的現象,其實自古以來皆然。因為這一切都來自複雜的人性。
   
  佛學說人的第七識(末那識)是不斷攀緣與作抉擇的虛妄心,因為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就會產生六識,也就是活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中,這種心識是剎那剎那而生,沒有一刻會停止妄念紛飛,就算睡著了,七識也在大法塵之中而永不停歇。
   
  只要心在六塵中,立即會有分別善惡美醜的心而有了抉擇,有了抉擇,就必然在八識中生出習氣種子或業識種子。換句話說,今生會與某人的情慾糾葛,那可能是過去世曾種下的因緣喜愛種子,甚至是惡業種子。
   
  屬於佛法的暫且不談,就我們這多元的社會中,每天會有多少的情境互動?就算是夫妻而言,除了「愛」之外,對立而來的必然是「恨」,也就是說當愛出現了瑕疵,心境為之一轉就會有對立面出面,這是佛學中不分善惡的要旨。而這恨從何而來,必是嫉妒的執念作祟。
   
  喬安娜在宴會中,看見丈夫與女同事蘿拉相談甚歡,「直覺」的認為二人有問題,甚至知道丈夫在以前就曾與她一同出差在外,但丈夫卻從未告訴她,於是基於這個理由,這個晚上變成兩人的交戰時刻。
   
  某種角度而言,女人的「直覺」是很精準的,但有時卻又是過份放大,但不能將答案統統歸納在直覺的判斷中,而立刻宣告男人的「死刑」。
   
  某種角度而言,麥克雖然沒有跟蘿拉有任何親密關係,但坦白說,麥克在自己潛意識中,有許多念頭都是與蘿拉有關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宴會中麥克會不斷地與蘿拉交談而旁若無人。就情理而言,麥克並沒有犯錯,但這些潛意識卻正是喬安娜的直覺。也就是女人天生的防衛機制啟動了,她立刻感覺到未來可能的發展,或者真的在以前就已經發生的事。
   
  不管喬安娜的反應如何,蘿拉在本質上是孤寂的,她也許只想在情慾上獲得一點慰藉,這多少有一點愛情在其中,但她寧可將愛情抽離,剩下的只有性慾的解放了。但這個問題,卻牽扯到麥克之前對妻子信誓旦旦的表白,剛剛尚在耳畔迴盪的誓言,在面臨蘿拉的挑逗,他當然也是無法逃避的。縱然心中有著道德的約制,但這個晚上,麥克卻興奮地與蘿拉作了兩次愛。
   
  另一方面的喬安娜也遇上了前男友艾力克斯。其實她的潛意識還是無法安定的,她忘不了這位前男友的英俊與魅力,否則在寄給他的聖誕卡片中,為何留下地址?這似乎是潛意識中刻意放出的訊息。難道這不是她心中渴望的期許?
   
  願望終於達成了,她意外地在住處樓下的咖啡店遇上了艾力克斯,其實應該也不是意外,艾力克斯一直在許多女人身上打滾,他豈會放棄從巴黎來紐約的這次機會,尋找舊愛來個重溫舊夢,是艾力克斯的真正目的。
   
  「誘」片兵分二路,兩條線在兩天兩夜中作了一次辨証,麥克那條線是清楚的,而喬安娜都將艾力克斯帶回家了,導演卻刻意留下了曖昧的結尾。雖然第二天兩人未脫衣服,但並不能表示他們沒有出軌,起碼這是精神的出軌,而將男人帶回,事實上也是對丈夫的不尊重。
   
  麥克提早回紐約,為的是真心向妻子懺悔,但其實他是發現妻子昨晚是穿了應酬的高跟鞋,這與她電話中的敘述是有落差的。雖然那場電話中兩人都說了謊。
   
  這只是一種男女之間的現象而已,真正的男女問題其實更複雜,這是永遠說不完的故事,我們期待另一部影片的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