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威尼斯痴魂(Don’t Look Now)

導演:尼可拉斯.羅吉(Nicolas Roeg)
演員: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
   茱莉.克莉絲蒂(Julie Christie)
英國 / 1973年 / 110分鐘 / 限制級
禮讚:BFI英國電影協會票選英國影史十大佳片
   1974英國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最佳剪接、最佳音效等六項大獎提名
   榮獲最佳攝影獎、艾倫坡獎最佳影片提名
對英國夫妻來到威尼斯,期望能夠撫平失去女兒的傷痛,史上最經典的驚悚片之一…

◎ 劇情簡介     

  約翰在家檢視教堂的幻燈片時,因妻子要抽菸,約翰順手遞給她卻不小心撞翻了紅墨汁,沒想到紅墨汁順著教堂內的一名紅衣人開始拓染。約翰突然有種不祥的感覺,他急急奔出,果然發現穿著紅色雨衣的女兒克莉絲汀已經淹死在水池中。

  約翰到威尼斯修復一座教堂,也順便帶妻子羅拉同行。在餐廳中羅拉遇見兩名中年姐妹,姐姐希瑟是一名瞎子,但她堅持她看得見穿紅色雨衣的克莉絲汀一直在約翰身邊,神情非常愉快,這使得原本暮氣沉沉的羅拉又恢復了愉悅的生機。只是約翰並不相信,他拒絕妻子的邀請,獨自在酒館喝酒,而讓羅拉一人去參加降靈會。

  羅拉回來後也覺得不妥,因為盲女告知約翰其實也是通靈人士,因他也常在威尼斯每個角落看見紅色雨衣的女孩,正巧英格蘭學校打電話來,謂兒子強尼出了一點意外,於是羅拉立刻束裝回英國。
  
  約翰在修理教堂過程中,差點從吊架上跌落,而與神父在散步時卻看見警方從水中拉上一名女性屍體。而更令約翰訝異的是,他在公共渡船上看見羅拉與盲女姐妹一起搭船從對面而來,但就算約翰大聲呼叫,羅拉似乎就是無動於衷。約翰急急趕至旅館,但館內的人卻表示其妻羅拉並未回來。

  約翰主動報了警,但警方半信半疑,反而暗中將約翰列為嫌疑人士。不多久,約翰去找神父,並向其借了電話打回英格蘭,這才獲知兒子強尼平安無事,而且羅拉人也好端端地在英格蘭,約翰這才鬆了一口氣,於是羅拉表示立刻要到威尼斯與約翰會面。

  約翰半路遇見盲女二姐妹,送她們回去後盲女相當激動要妹妹立刻找回離去的約翰,只可惜沒追上約翰卻遇上了剛到威尼斯的羅拉,雖然盲女一再堅持應找回約翰,但約翰似乎已失去蹤影。

  約翰在半路上遇見穿紅色雨衣的小女孩,他跟隨其後進入教堂,沒想到小女孩轉身過來,竟是一名侏儒,而侏儒突然抽刀砍中約翰的頸部,最終流血而亡。閃過約翰眼前的竟是過去曾經發生過的片斷…。

◎ 劇情分析

  本片的原著是英國經典文學作家茉莉兒(Daphne Du Maurier)的一篇短篇小說所改編。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也是改編茉莉兒作品的常客,兩篇相當有名的作品「鳥」、「蝴蝶夢」都是改編自茉莉兒的小說作品。一九七四年的電影敘述風格自然無法與廿一世紀快節奏的調性相比,雖然在敘述結構上略嫌重覆緩慢,但由此展衍而開的詭異迷離,卻也讓人驚嘆連連,難怪本片曾被英國電影協會票選為英國電影史上十大佳片之一。

  「威」片的起因是古蹟修護工程師的女兒意外溺斃了,克莉絲汀落水前所穿的紅色雨衣變成每個人心目中的夢魘與詛咒。導演藉著幻燈片中教堂內一名紅衣人連結了紅色的墨水,從而在渲染中透發了悲劇的無可遁逃,而將情節拉至威尼斯則是華麗了背景的燦爛與詭異。錯綜複雜的水道與小橋,以及彎曲不盡的巷道,甚至充滿神祕的古代教堂都為本片提供了更多映象的富麗與堂皇。

  人類在腦部深層部位有著神祕的潛意識,而更多的人自稱「陰陽眼」能見到所謂鬼魂與人共處的景況,這種被歸納在「靈異」世界的現象其實是存在的,但就現象而言,其實也不必大驚小怪,畢竟每個人的「存有」都是與宇宙互融互攝的。塞斯也曾經提供一些與佛學相近的理論,他認為我們個人的「實相」是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信念,以及對其他人和對整個世界的信念自行創造出來的。

  因此人的「存有」不僅是獨自的個體;其實也是整體的宇宙,而世界上的善惡其實都蘊涵其中,當你的「存有」是如此的寬容廣大時,你就無法分別善與惡,因為一切都已包涵在其中。從佛學的「實相」真諦而言,這也正是入道明心的契機,只是我們一般人的認知都在外在的迷惑,而不知外在的一切其實全部都來自內在。

  克莉絲汀的死亡自然帶給約翰與羅拉極大的傷害與苦楚,但面對死亡時我們究竟要抱持怎樣的態度呢?「沒有人能取代死去的人」是本片中的台詞,因此活著的人不管用悲鳴或哀痛甚至降靈的方式,都無法讓事件回到死亡之前。羅拉遇上了目盲的婦人而得知克莉絲汀的鬼魂一直跟在約翰與羅拉身邊,這對羅拉而言是相當震撼的,原本早已接受並漸趨平靜的心又再度起了激盪。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因為我們不知死後的世界,從而惦念著死去的親人。當有線索可以提供我們與死者有某種程度的聯繫時,幾乎很少有人不心動的。這也是為何羅拉不顧丈夫的攔阻,逕自去找目盲的婦人,因為若能從降靈中得知女兒真的快樂,當母親的心靈起碼會較好過吧?!

  片中的情節猶如威尼斯的水道一般錯綜複雜,也夾雜甚多的陰錯陽差。而幾個倒敘的鏡頭其實與正敘的情節是併線進行的,有一段的情節正好呼應了這種類比的手法。約翰與羅拉有一場寬衣解帶的床戲,但卻夾雜著兩人一邊穿衣準備外出的片斷,這種不是蒙太奇的蒙太奇手法,呈現了世界的多重存在性,到片尾約翰接近死亡之刻,才知道在水道上兩船錯身而過的妻子與盲婦姐妹,無論他如何吶喊呼叫,對方似乎聽而不聞,因為他見到的正是他自己的葬禮。

  宇宙有其規律與線性走向,但這是以三次元的結構來看待的現象。在某種層次上的理解,人會知曉一些現象的緣由,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的因果論,但前面曾提到這些因果不分善惡其實都是生命實相的一部份,如果你能從這個角度去思索則離道不遠矣。

  「威」片的本意並非在於此,而是刻意營造一些詭異的神祕對待,從錯綜複雜的世間困頓,從而呈現人尋找生命出路的困頓,在某些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人顯得如此的卑微與無奈,若不是那紅色雨衣的吸引,約翰自然不會冤死在刀下,而這一切似乎又不是神蹟可以拯救的,因為神蹟也包含在一切善惡之中啊!神父的角色看似沒啥作為,但他似乎也預感到一股紅色的禍端即將降臨,在臨睡前床邊所殘留的紅色蠟燭正是這份心意的寫照呀!

  「威」片看起來有許多的情境似乎沒有連結,但這也正是本劇中的重要主旨。我們始終無法預測不久之後即將發生的事由,某些的緣由其實是與我們全然無關的,譬如你好端端地在高速公路開車,但對面車道的車卻突然衝到你的面前,這樣的車禍真是始料未及呀!

  「威」片的神髓亦在於此,教堂的修復、穿梭的鳳尾船、宗教的神祕、甚至靈異的撞擊,於是這些看似完全無關的各自事件,卻終於在一個臨界點爆發了,這一切將無意義連結成有意義時,卻已經是面臨一個「我」的結束,而你能從「我」與「存有」之間作出一個真正見地的分別嗎?

  「威」劇真的沒有談論那麼深入的生命議題,最多只在生命的無奈漂移與感嘆中作出對應。一再失去家人的苦楚實在令人難以承受,但這個世間並不會因為你無法承受便將這種現象自動消失。重要的是,逝者已矣,不管死亡的世界是什麼,我們要面對的不是回頭尋覓,而是勇敢地向前昂首闊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