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靈魂的重量(21Grams)

導演:阿勒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演員:西恩
潘(Sean Penn)
   納奧米.瓦滋(Naomi Watts)
   本尼西奧.德.托若(Benicio Del Toro)
美國 / 2002年 / 120分鐘 / 限制級
禮讚:2003年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
本片的三位主要演員分別獲觀眾票選的最佳男女演員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卻戲劇性的交集在一起…

◎ 劇情簡介     

  保羅極需移植心臟,否則生命随時會結束。他的前女友瑪莉原本已經離開,卻在他病發後回來照顧他,並一再表示願意以人工受精的方式為保羅留下後代,保羅雖然遲疑,但還是在醫院留下精子。

  十六歲就一直犯錯入獄的傑克,在牧師約翰的教誨下,不但洗心革命,娶了瑪莉安為妻,並生下一男一女。

  教會送一輛休旅車給傑克以便他作為傳教之用,但傑克卻在高爾夫球場擔任桿弟時因全身的刺青而遭到解僱。這使得傑克開始質疑他所信奉的上帝是否已經遺棄了他?

  這一日傑克回球場拿回自己的東西,然後急急趕回家參加教友為他舉辦的生日宴會,卻在一個十字路口不小心撞死了建築師邁克以及他的二個女兒凱蒂與蘿拉。邁克的妻子克莉絲汀得知噩耗後,傷心得幾乎昏厥。但在醫院社工人員的勸慰下,還是將邁克的的心臟捐給需要移植的病人。

  保羅接受了這顆得之不易的心臟,手術成功後一直想要知道究竟是何人救了他,於是請私家偵探調查,終於查出邁克其人;也知曉了這家人遭遇的慘況。於是保羅想向邁克的妻子道謝,卻說不出口。同時他發現克莉絲汀因心情痛苦,竟然吸毒來麻醉自己。保羅藉機送她回家,兩人經過幾次的互動竟發現彼此有了愛意。

  克莉絲汀面對保羅體內是邁克的心臟,內心不免矛盾掙扎。保羅發現瑪莉之前分居後竟將肚內孩子墮胎,如今卻又千方百計要與他生孩子,遂憤怒離去。但保羅的移植手術開始出現排斥的現象,醫生表示要再開另一次刀,否則保羅會死得很痛苦;而克莉絲汀情緒終於無法按捺,激動地表示欲殺傑克替丈夫女兒報仇。

  於是保羅請私家偵探買了一把槍,但將傑克押至荒地時卻又無法下手,於是保羅朝地上開了三槍,並要傑克遠走他鄉。但內心一直悔恨不已的傑克卻反而回到廉價旅館,衝入保羅與克莉絲汀的房間,要保羅殺他。爭執中,保羅腳底誤踩碎玻璃倒地,克莉絲汀以燈罩攻擊傑克,傑克卻不還手;此時保羅反而以地上的槍朝自己的心臟開槍。保羅臨死前,克莉絲汀卻發現她懷孕了。

◎ 賞析

  原名「21公克」的「靈魂的重量」,在二○○三年的威尼斯影展中捧回了最佳男主角的獎項。西恩潘在這部影片多重心理層面的詮釋,不只呈現了有關宗教、生命甚至是靈魂救贖的議題;也將靈魂的有無,甚至靈魂的重量這些不易求證的問題作了面向的轉移以及詮釋。

  心臟移植手術固然可以救人一命,但體內放置著一顆別人的心臟難道不會成為另一種負擔?排斥現象雖然是其中的一項難題,但就心理層面而言也有許多可以探索的空間。

  一般人所謂「心裏」在想什麼?指的是大腦的思維。而影片中的心臟移植其實已經擴大變成一種「靈魂轉移」的象徵與具體表現。

  美國的麥克唐.蓋爾博士曾以「光束天平」作實驗,當病人經過三個小時又四十分鐘的生死臨界點後,光束天平偏離了二一.二六公克。這也是為何本片會稱為「二十一公克」的緣故。

  如果這些實驗是肯定的話,其實還有另外一層的合理詮釋:我們寧可將這些「重量」當作人的「良知」,保羅不會只求活命而慶幸自己手術成功。他請私家偵探查出心臟原有的主人,正因為這是一種絕對的差異關係。也就是說當保羅活了下來,表示另有一個人有了死亡。當思緒進入到這種二分法的平台上,人性的良知必然受到嚴苛的試鍊。

  保羅當然可以選擇不去追索,但那份感激的心情無處著力與發洩時,心臟反而變成保羅的負擔。隨著真相的表露,保羅知道了那場車禍,在幸與不幸之間開始蘊釀另一種悲壯的生命意義,不只是保羅害怕不作第二次移稙手術將會痛苦窒息而亡的思維,而是將原本已經燒成灰燼的情愛隨著那顆心臟作了二度的展現。

  克莉絲汀在這一點的聚焦中是矛盾而痛苦的。她生下女兒時因難產而昏迷,甚至在生死邊緣中被救活過來,生命對她而言是彌足珍貴的。但命運之神卻偏偏與她作對,一場車禍瞬間奪去三條至愛的生命,一個原本甜蜜美滿的家庭因之瓦解。當她擁抱著保羅之際,究竟是她真的愛上保羅?或者是因為如此可以傾聽邁克的「心聲」?

  矛盾的心情使得克莉絲汀近乎歇斯底里,因為在情慾的世界中實在無法分辨靈魂的落腳之處;混亂而迷失之際,唯有激動的復仇稍能寬恕自己的縱情與放任吧?而這樣的決定也牽動了保羅。因為在這個當口,保羅其實也分不清楚擁有的究竟是自己的靈魂或邁克的靈魂?

  受到「審判」的另一個靈魂是傑克。他從十六歲開始就壞事幹盡,進出監獄如同自家廚房。但在宗教的洗禮下他徹底悔悟了。正如他說:「上帝知道你的每一根頭髮」,這是上帝無所不在的啟示。但如果是這樣,為何上帝不在車禍之前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又為何不在發生之後給予他勇氣停下來將受傷的女孩送醫急救?

  傑克幾乎是另一種悲劇人物的代表,年輕時不懂事的刺青,造成他處處被解僱,甚至也變成這場悲劇的原因。但傑克似乎並不願在這些現實生活中自艾自怨,反而極力去探索心靈良知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個議題並非新穎,卻是極為厚重的哲學與宗教的觀點,透過戲劇自然容易吸引觀眾的好奇。

  傑克看似霸氣,卻具有一顆善良的心。當妻子阻止他去自首時,傑克反而以「這是我的義務」加以反駁。這種人文素養與道德精神其實是超越宗教的,而透過這種肯定的展現,當然使得傑克很快就會在自己的心靈尋找到他自己的上帝,如果不是這樣,當保羅放過他時,傑克早就逃之夭夭,斷無回來要求保羅開槍結束他的生命之理。但也因為這次的交會,使得克莉絲汀的怨氣有了一些舒解;而一直內疚不安的保羅也在關鍵的時刻尋回了自我。

  克莉絲汀在片尾的懷孕可以說是一種「延續」。這不僅指的是生命的實質流程;就「靈魂」而言也是大體的言說;更是戲劇呈現上的重要意旨呈現與詮釋。

  本片的剪接手法以雜敘的刻意混亂,意圖在觀眾的視覺焦點中重新建構一種思維蒙太奇。隨意錯置的畫面看似獨立而無意義,有時甚至誤導了觀眾的組合理解,但當畫面情節重疊後,一切的線索反而更加明朗起來。於是透過觀眾自行的「思維重組」,瞬間獲得心靈上的一種創意;觀賞電影的意義也就變得不一樣起來。

  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的案例甚多,相信日後的技術會更加進步;其他的器官移植也是如此。但本片的關注焦點顯然不是放置在這個醫學的議題上;雖然以「21公克」來象徵靈魂,但導演真正的意圖卻是在人性的試鍊與愛情的救贖中完成另一種「宗教」儀式。

  靈魂只是一種稱謂,每一種宗教的詮釋都有其不同之處,相同的卻都是本性善良的良知;透過自省的習氣與思維,人該如何去面對困境的疑惑自然就會明朗。生命也許不盡然讓每個人都滿意,但若能在這個過程中真確地了知自己的作為,就算噩運驟然降臨,應該也都無損於「靈魂」的「真知」吧!

山村猶有讀書聲(To Be and to Have)

導演:尼可拉斯‧菲利柏特(Antonis Kafetzopoulos)
演員:喬治.羅培茲(Antonis Kafetzopoulos)
法國 / 2002年 / 105分鐘
禮讚:法國 Prix Louis Delluc最佳影片
   法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2002年歐洲電影獎最佳記錄片獎
法國南部偏遠山村小學裡教了二十多年書的老師及十三個學生間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喬治在法國鄉下一個高低年級混合上課的小學教書已經二十年。從年輕開始教書的那一天算起至今也有三十五年之久,眼看著再過一年半他就要退休,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每天早上,學校會派出一輛九人座的校車,一路上將散居在各處的學生載至學校,然後由喬治一人為他們上不同的課程。年齡最大的塔莎娜、朱利安和奧利維很快就要升上六年級,接著就要進入不同的中學就讀。

  塔莎娜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孩,什麼事情都悶在肚子裡,喬治不只一次與她對談溝通,最後答應當她上了中學以後,每個星期六塔莎娜都可以去找喬治溝通,塔莎娜才笑顏逐開。

  朱利安與奧利維常爭吵,喬治將兩人叫到面前,誠懇地要兩人將心中的不滿說出,化解了兩人長久的互鬥,甚至在將來升到相同的中學時,還能相互幫助。

  年紀最小的裘裘只有四歲,但喬治還是耐著性子從數字的算法慢慢教導,到最後裘裘居然能理解百千萬億的數字觀念。裘裘常常受到欺負,只能無奈地哭泣;但喬治總有法子很快讓小朋友相互道歉,並及時化解紛爭。

  喬治還會教小朋友一起煎蛋作鬆餅。夏天時會帶著大家一起去野餐郊遊,有時會為尋找走失的小朋友而急得滿身大汗;冬天時則會與同學一起滑雪打雪仗。

  當然喬治還是會遇上一些人生無奈之事,如奧利維父親罹患癌症,雖然從醫院回來,但很快地又要入院。喬治只能用哀嘆的神情來安慰奧利維。

  喬治帶領大家參觀聖日爾曼中學,因為如果朱利安與奧利維六年級畢業後可能會進入這所學校唸書,因此先讓他們有初步的印象、學習中學生面對課程應有的態度,並招待他們一起在大餐廳用餐。

  終於學期末了,喬治認為奧利維與朱利安成績不是很好,但還是可以升上六年級,而塔莎娜成績很好,雖略顯自閉也獲得一些啟發。目送學生上完最後一堂課而搭乘校車離去,喬治不免有些感傷,強忍著淚水環視學校一切,因為這個學校是他真正心靈寄託之處。

 
劇情分析

  嚴格地認定,「山村猶有讀書聲」其實應該是一部紀錄片。只是在事後的剪接儘量以劇情片的結構來處理,人物情感的渲染藉著剪接的節奏傳達了戲劇的因子;配樂方面則以音樂來強調整體的氛圍與導演刻意呈現的企圖。

  導演尼可拉斯.菲力柏特之前曾以「無聲國度」(In the Land of the Deaf)敘述了聾啞人的世界;以「我很微小」(Every Little Thing)傳達了精神病人的心靈世界。而本片的電影觸角則帶領觀眾進入孩童的世界。

  每個人當然都經歷過孩童時代的過程,也曾在那個階段歡樂、哭泣、委屈與難過,但這份純淨的心靈看待似乎早已離我們甚遠。不管童年是歡欣或苦悶,永遠不可能讓這段時光返回。而「山村猶有讀書聲」卻以極細膩的視覺觀點呈現了一名即將退休老師的堅持,以及偏遠地區一群幾乎為人所遺忘的鄉村孩童,透過老師的教誨不倦和小朋友的學習,一種人類至善的特質就在這個春夏秋冬的呈現中一覽無遺。

  片中的老師喬治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真正的主人翁喬治.羅培茲,其他的小孩當然也全都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原本要拍攝一部有關農村生活的影片以及學校的介紹,但真正到了山區以後,導演的想法就逐漸改變了。經過好幾個月的訪談,也經過許多人的推介,導演終於決定要拍攝還有一年就退休的喬治老師的故事。

  喬治的父親是西班牙人,移民到法國後娶了妻子而生下喬治。父親感嘆當農夫相當辛苦,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當老師,但當喬治正式當老師而至山村教書的那一年父親卻去世了。

  一般敘述老師的影片大都會流於歌功頌德,但本片卻真實地去呈現喬治的赤忱與耐心。他從未口出惡言,就算小朋友犯錯,依然耐著性子指正他們犯錯的所在。奧利維在家中複習乘法的那場戲,奧利維的家人幾乎全員到齊,母親在奧利維算錯時還忍不住生氣地打他,這對照喬治三十五年來的時間都必須面對這種瑣碎的煩雜,自然就能看出喬治的偉大。

  導演有時在拍攝的同時以鏡頭來作取捨,替代了日後的剪接。好比明明是喬治對著小朋友說話,但鏡頭卻只取他的下半身以及小朋友的天真動作。因為這樣的連結,更能凸顯赤子之情,而此刻所謂的赤子之情其實不單只指向孩童,反而是這位終身未娶的喬治老師。

  喬治的母親尚在人世,但喬治上課的地點實在太偏遠,使他難得回家一趟,自然很少有機會隨侍母親身邊。而喬治太過投入偏遠教學,自然使他喪失許多良緣,就算有女人愛上他,見到他工作地點的偏遠,應該也會打退堂鼓吧?但喬治並不埋怨,因為他早已將一生奉獻的學校當做家;把這一群可愛的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

  參觀聖日爾曼中學這一場戲,呈現了法國當今的教育方式與觀念,或許可以提供給教育當局甚至是學校的老師參考。所謂的師資有多層的意義,但台灣究竟有幾位老師能如喬治一般無私地奉獻?這種屬於人文精神的認知,台灣起碼落後法國五十年。其實最大的癥結是人性的自私,許多人沒有奉獻的精神,在意的是每個月的薪水有無如實落袋,這些逆耳的批評當然指的是少數心態有問題的老師,我相信台灣大部份的老師依然會向喬治看齊。

  導演以將近一年的時間拍攝了這部紀錄片,因此我們在影片中不但觀覽了法國鄉村的四季風光,也由此呈現了鄉下的特質與美感。

  鏡頭也將觀眾帶入畜牧業的片段,奧利維除了回家溫習功課,當然也得打掃牛棚;喬治在春天到來的季節,也不忘修剪著學校的庭院以及他所栽種的花花草草。

  電影開始是從白茫濃霧中展開,村人們在大雪紛飛的惡劣天候下辛苦地將牛趕回住處,以校車駛過泥濘的道路顯露這所學校的真面目,教室中緩慢爬行的兩隻烏龜為寧靜的氛圍帶動了一股生氣,而當校車到達,天真宏亮的聲音展開了故事的開端。

  春天及夏天在幾個畫面與鏡頭中技巧地出現,讓觀眾隨劇情的鋪陳薰染了季節的變化,也因為時空的轉換,本片雖然是紀錄片,卻也在劇情展現中傳達了一種層次的美感。

  紀錄片的形式在經過多年的蛻變後,已經有許多新的創意與詮釋的新觀念。許多影展就是專為記錄片而辦的。本片獲獎無數,最令人注目的卻是2002年歐洲電影獎最佳記錄片獎。

  以藝術層面來看待,紀錄片有時比劇情片來的真實而誠懇,甚至有時還會夾雜一些導演個人的見解與看法,這種「後設」的表現手法使得記錄片顯得多元而豐富。

  「山村猶有讀書聲」是必須用寧靜與謙卑的心情來看待與欣賞的影片。如果你期待好萊塢式的衝突,將會使你大失所望;但如果你用「微笑」去閱讀,最後的那個鏡頭將會令你動容落淚。

2006年10月6日 星期五

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

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
演員:金.凱瑞(Jim Carrey)
   丹尼.狄維托(Danny De Vito)
   寇特妮.拉芙(Courtney Love)
美國 / 1999年 / 118分鐘
五O年代最具創意、最標新立異像謎一般的藝人安迪考夫曼一生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安迪從小就喜歡表演,爸爸說表演應該有觀眾,於是他把妹妹卡蘿找來看他表演。

  長大後安迪在酒館裡表演,但因太堅持自己的風格而被老闆辭退。但很快地他又摸索出模仿貓王的歌唱表演,不僅受到歡迎,也引起名經紀人喬治夏比洛的注意,很快地喬治立刻為他在電視節目「計程車」安排演出「拉鐵加」一角。

  「拉鐵加」一角極受歡迎,電視主管也答應安迪讓他的好友「湯尼克里夫」來軋上四集。原本被矇在鼓裡的喬治到賭城看秀,才知道湯尼是由安迪化妝的,而安迪的好友鮑伯不只為安迪寫台詞,也不時化粧參予演出。

  安迪的表演哲學是永遠比別人快一步,但也有失敗的例子。如在舞臺上堅持朗誦費滋傑雷的「大亨小傳」,使得觀眾紛紛離席。但這似乎也在表演中取得一種適得其反的宣傳效果。

  安迪對電視上的摔角甚感興趣,便先在節目中與一名叫琳恩的女人比賽,引起許多憤怒的女人的參與,最後引來了曼菲斯的摔角大王裘利勞烈現身挑戰。安迪先打敗了一名女職業摔角選手,但當裘利上台時,場內觀眾紛紛湧上而結束,讓觀眾分不清是真實或表演,最後再度比賽,安迪被裘利折斷頸部。

  事實上第一場比賽與琳恩對手是真實的,除此之外皆是安迪表演的一部份,雖然引起爭議,但這似乎正是安迪與鮑伯的策略。喬治努力為安迪找到「星期五」的節目,但安迪又在現場表示他演不下去,最後與工作人員大打出手,電視公司主管出面說這一切都是造假的,但安迪反而說是真的。喬治安排安迪與裘利上電視,兩人再度爭執。電視台遂由觀眾投票決定是否讓安迪繼續留在表演節目中,結果只有28%的觀眾贊成。此時,安迪發現他得了肺癌,但依然決定在卡內基大廳表演,這一次成功的表演算是安迪生命的巔峰。

  安迪雖到菲律賓求神醫治療,但發現那是騙局一場,最後不敵病魔而亡。但在他死後,依然有人模仿他與湯尼的造型繼續在影視圈中發光發亮。

 劇情分析

  本片係根據當代公認最富創意也最標新立異的藝人安迪考夫曼的事蹟改編而成。安迪1949年生於紐約,1975年正式進入演藝圈,只活了35歲,於1984年因肺癌而逝世。後期的演員如羅賓.威廉斯、與傑.雷諾的表演風格都深受其影響。

  事實上,安迪的表演風格是極受爭議的。他在舞臺上力求屬於全新且與眾不同的詮釋風格,有時會隨著當時的氛圍而真正地投入,因此觀眾很難分辨在舞台上的一切究竟是一種真實的突發狀況或是巧妙地安排?

  這種勇於當下作出全然逆向的改變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因為照著劇本演出雖能精準地表現,卻缺乏一股創作的力道。而安迪是如此不安於本份的人,這樣的詮釋功力來自生命渾厚的動力。既然否定了照本宣科的程序,就得以另一種表現來取代;正因為這種隨機應變是如此鮮活,也就更能引起觀眾的投入與喜愛了。就算安迪與鮑伯安排預先設計的表演,卻也是超越當時一成不變的表演生態的。

  問題是,過度地否定原有的架構必然引發保守與革新的爭議;安迪卻不陷入這種猶豫的泥淖中。當改變現況而成為劣勢時,安迪擅長將這種失敗當作「反宣傳」。一名表演的藝人需要的除了掌聲之外,絕對是來自觀眾的注目。不管是喜歡的或是排斥的,都意味著安迪的表演生命有了依託。

  安迪在舞臺上幾乎是全部投入的,有時甚至叫錯女友琳恩的名字。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有時連喬治這名經紀人也分不清楚眼前的表演究竟是真還是假。安迪曾叫琳恩到摔角場去挑戰他,然後他會假裝輸給她,兩人再依照當時的承諾結婚。但事實上這一場琳恩是被瞞在鼓裡的,因為他與琳恩的約定只是所有表演計畫中的一環,後面引來摔角大王裘利以及女摔角手茀西才是主戲上場。

  這場戲對琳恩是不公平的,雖然安迪後來追出去向她解釋,然而就情理而言,安迪的行徑實在有違人之常情,這也難怪片名要叫「月亮上的男人」了。月亮離我們似近實遠,而住在上面的男人也許只有十五月亮圓的時候才稍微被看得較清楚。當然月亮也是舞台燈光的詮釋,雖然如此,距離正好真確地顯示了安迪透過表演而令人迷惑困頓之所在。

  安迪是否真的離一般人很遠?其實這是見仁見智的。他的生命哲學雖然獨特卻充滿了愛。在「卡內基廳」這個大型的表演場合中再度展現了否定後再予以肯定的把戲,不管老婦人的昏死是真是假;不管醫生從觀眾席中上台是真是假,這一切都是安迪揮動魔術棒變幻而成的奇蹟。最可貴的是在場外安排所有觀眾吃餅乾喝牛奶,這是多麼簡單的動作,卻充滿了生活中極端平實的愛意。如果不是心中真的充滿著善與愛,是絕對無法在表演美學中融入這般的情境與氛圍的,何況當時安迪已經得知自己罹患了肺癌。

  安迪的表演有時會延展到生活中來。他請父母及弟妹來醫院,安排一名醫生為他們講解病情。妹妹見到醫生身穿白袍卻穿著白色球鞋,於是提出安迪又在演戲的質疑;但觀眾在劇情中見到安迪事實上已開始作化療而掉光頭髮。此時在虛實的鏡頭交換中,觀眾不免也會開始懷疑這場癌症的真偽。正如那些報紙的記者雖然聽到安迪罹患癌症的消息,卻因為過去太多的消息都是屬於「表演」而拒絕刊載他的病情。

  最精采的應該是安迪被安排上「星期五」的節目。他首先在現場節目中表態不喜歡這種節目的演出,並與演員及工作人員大打出手。電視台主管立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安撫大眾謂此是安排的橋段,然後要安迪對著電視機坦承這是事先的安排。安迪煞有介事地面對鏡頭,卻直言不諱電視台要他說謊承認是事先安排,他鄭重其事地表示這次是真的打架,電視節目立刻中斷了。

  這場戲最能顯現安迪的表演風格,誰能保證安迪最後表示的話語中不包含是另一種表演呢?這些否定與肯定的反覆呈現中,不僅安迪週遭的朋友分不清真相;有時安迪似乎也會落入這種矛盾之中。事實上表演不僅是一項美學,從某種角度而言也可以說是一種騙術。以精湛的演技讓觀眾分不清楚虛與實、真與偽。

  安迪患病末期坐飛機到菲律賓,因為那兒有一名醫生可以用手伸入病人肚腹,然後取出病人肚中的一塊血淋淋的肉瘤。安迪在鮑伯與琳恩的陪伴下去尋求救治,然而躺在床上的安迪卻目睹了這名醫生手中事先準備好的一塊肉瘤,藉著巧妙的手法「表演」了隔著肚皮取出肉瘤的「絕技」。一生中以表演為己任的安迪,千辛萬苦飛越太平洋到菲律賓去目睹一名庸醫的騙術表演,在他的心中應該會有無限的感慨吧?

  安迪死了,但一年後還有人以湯尼的姿態出現舞台,觀眾由此聯想到了安迪。這種死後尚留存無限的表演魅力是相當令人動容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台下觀賞的鮑伯也會感動落淚的原因。

  值此中秋佳節,抬頭看著月亮,應不只有安迪的影子,而是他散置人間永不間斷的努力與愛的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