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福爾摩斯:詭影遊戲 (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導演:蓋
瑞奇(Guy Ritchie)
主演:小勞勃
道尼(Robert Downey Jr)
   裘德
洛(Jude Law)
美國 / 2011年 / 128分 / 輔導級
福爾摩斯和忠誠搭檔華生醫生將再次對抗喪盡天良的犯罪 ...

◎ 劇情簡介    

  一八九一年,歐洲湧現一股無政府主義思考,並在社會上製造許多紛爭。這使得法國與德國的關係日益緊張,幾乎已經到了戰爭的邊緣。

  其實這背後有一名策動者,他是有名的大學教授詹姆士‧莫里亞蒂。他已經暗中擁有一個龐大的軍火工廠,唯有製造戰爭,才能讓他的權勢更上層樓。

  夏洛克‧福爾摩斯因介入史特拉斯堡的爆炸案,同時救出了一名知名外科醫生霍夫曼斯塔,但很快福爾摩斯的朋友艾琳被殺,而霍夫曼也死於非命。

  福爾摩斯的好友華生醫生就要結婚了,在紳士俱樂部告別他的單身生涯,但福爾摩斯卻遇見他的哥哥麥克羅夫特,並透露法國與德國將會在瑞士萊辛巴赫的古堡上舉行和談會議。

  福爾摩斯在告別單身派對中離開,並至巴黎近郊會見一名吉普賽算命師辛姆莎,並將之前從艾琳手中搶來的紙條交給她,辛姆莎發現字條是自己失蹤已久的哥哥瑞內所寫。而很快地,一群奉命來刺殺辛姆莎的哥薩克人,造成辛姆莎的危機,幸好福爾摩斯介入而解圍。

  不久,福爾摩斯接到莫里亞蒂的邀請,教授直言艾琳是被他毒殺,不僅如此,他還要殺華生的新婚妻子,雙方正式展開交鋒。

  福爾摩斯化粧上火車,很精準地將瑪麗推下落入河中,並由麥克羅夫特救起。兩人遂合作開始抵抗莫里亞蒂,一起去見辛姆莎,並坦言其兄瑞內其實正在為莫里亞蒂賣命,也因此追蹤至克勞德哈瓦西。但哈瓦西無奈表示,他的家人受到莫里亞蒂挾持,不得不製造恐怖炸彈,然後自殺身亡。福爾摩斯推測炸彈應該放在巴黎歌劇院,但最後發現真正要引爆的地點,是附近的凱旋門大飯店。

  這次受害者麥哈德是軍火商,而他其實並非死於爆炸而是頭部中槍,這是瞞天過海之計,而行凶的人是英國前陸軍上校賽巴斯丁‧莫蘭。

  終於法德雙方在瑞士萊辛巴赫城堡會談,而福爾摩斯發現大使正是由瑞內易容,最終兩人在城堡上一番格鬥,雙雙落入瀑布中。

◎ 劇情分析

  日本在八0年代,曾以推理小說建立了推理小說的王朝。在西方世界,則以福爾摩斯的系列小說而聞名全世界。至今依然有人對於高明的警探譽之為福爾摩斯再現,可見福爾摩斯的名氣早已深植人心。

  其實福爾摩斯所敘述的案件,大約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以當時的社會氛圍,大部份會著墨在許多黑色謀殺的氛圍之中。但福爾摩斯吸引人之處在於他的細膩觀察,從許多被忽略的線索中從而理出犯罪的脈絡。這不僅是一種發現,也是讀者的學習。以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從而連結真正犯罪的動機,這正是標準的推理劇,也是福爾摩斯系列小說一直受到推崇與歡迎的原因。

  好萊塢也嘗試以現今的社會觀點,從新來詮釋福爾摩斯。在二00九年推出「福爾摩斯」第一集,獲得相當不錯的反應,遂於二0一一年再由原班人馬拍了「詭影遊戲」。

  為了迎合現代的觀眾,福爾摩斯的招牌圓頂帽不見了,而寸步不離的煙斗也取消了。由小勞勃‧道尼演出的福爾摩斯更顯英挺,同時也順應好萊塢的風潮,福爾摩斯甚至他的好友華生,也都變得身手敏捷動作俐落起來。這一點是值得一些編劇朋友參考的,如果有機會重拍「飄」和「賓漢」,應該也會是相當有趣的事。

  故事發生在一八九一年,也就是奧圖曼帝國的時代,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有二十年。但過往時空依然與現今國際情勢一樣,許多戰爭會發生,除了表相上的原因之外,其實潛藏的一些軍火商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試想一個完全和平的世界,軍火商豈不是要喝西北風?軍火正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福爾摩斯則在十九世紀末就阻止了一次的世界戰役,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依然在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直至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結束。有趣的是,若不是當時發生西班牙大流感,戰爭恐怕不容易結束,而當時的流感來得莫明;去得也是令人一頭霧水。希望現在的新冠疫情,也會很快無疾而終。

  就猶如過去007影集中,必須要有位大魔頭一樣,莫里亞蒂是世界知名的教授,他卻也是想將世界推向戰爭的魔頭,因為他暗中挾持了一名軍火商的家人,並將軍火工廠佔為己有,然後又以外科醫生為一名吉普賽人瑞內整容為大使,以便找機會暗殺法國或德國的代表,企圖由此掀起一場風暴。

  本片的枝節甚多,再加上好友華生即將結婚,殺人不眨眼的詹姆士‧莫里亞蒂,在連續殺了來自美國的艾琳與外科醫生之後,又放話要對華生的新婚妻子瑪麗不利。於是福爾摩斯混上了火車,也透過精準的計算,將瑪麗推出火車外而正好落入河中,而福爾摩斯的哥哥麥克羅夫特,早已備妥小船在河面上等待,並將之救起,看來有些不可置信,但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趣味性。

  接著一群哥薩克人的謀殺從而展開大混戰,並將戰線拉至一群吉普賽人,而吉普賽人的領導人辛姆莎,從艾琳留下的字條,發現其筆跡正是她失蹤多年的哥哥瑞內,於是雙方結合對抗莫里亞蒂。

  莫里亞蒂是心機相當深沉的人,他刻意釋放訊息,讓福爾摩斯以為炸彈放在歌劇院,但真正的地點,卻是不遠之處的凱旋門大飯店。

  有一場戲足以說明本片擅用的前後呼應。福爾摩斯曾在哥哥家中拿起一個管狀物,其兄言明那東西不能碰,那是他專用的氧氣管。這場戲之後便沒了下文,但卻又關乎最後一場福爾摩斯與莫里亞蒂的決鬥,雙雙從瑞士萊辛巴赫堡上墜入瀑布中,福爾摩斯沒有死亡,是因為靠哥哥的氧氣管而得以活命。

  這正是編劇學上面所說的「前後呼應」,不管你同不同意,這個橋段是相當趣味性與合理性,而這在整部影片中都能找到刻意的設計。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莫里亞蒂是否已經死亡?這其實也是刻意留下的伏筆,猶如影片中的獨白顯示,這次計劃是失敗了,但往後必然還有更精密的計劃,在策動世界一步步踏上戰爭邊緣。

  人性很難從善惡中去界定,但貪婪卻是一種本性,只要有利可圖,莫里亞蒂這種角色便不會只有一位,他們總會順著時勢而誕生。所幸世上也有更多的福爾摩斯與華生,他們始終站在正義的這一方,因為他們的存在,減緩了世界更多的災難。於是善與惡的對立就鮮明交織,從而展現一場光明與黑暗的對決,這正是福爾摩斯之所以吸引觀眾的原因。

  有別於過去對福爾摩斯的印象,新版的福爾摩斯不再慢條斯理,吸著煙斗深思,拿著放大鏡尋找線索,福爾摩斯已經躍昇為007的身手,他也必須承受彎鉤刺穿肋骨的苦難,這是一種必然的蛻變,以迎合現代觀眾的口味。

  本片是根據亞瑟‧柯南‧道爾的「最後一案」所改編,故事發生在第一集的一年後,但兩者故事不相連,增添許多武打場面,似乎是不可違逆的社會現象,但也從新給了福爾摩斯一個新的註解,這一點是相當有趣並值得探索的。

寂寞公路(The End of the Tour)

導演:詹姆士‧龐索德(James Ponsoldt)
主演:傑森‧席格(Jason Segel)
   傑西‧艾森柏格(Jesse Eisenber)
美國 / 2016年 / 106分 / 普遍級
禮讚:本片入圍第31屆日舞影展的首映單元,獨立精神獎最佳男主角
   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
描述滾石記者大衛李普斯基,與知名作家大衛福斯特為期五天的公路之旅,這五天深入心靈 ...

◎ 劇情簡介     

  二00八年,美國作家大衛‧佛斯特‧華勒斯自殺身亡了。曾在1996年任職於滾石雜誌的大衛‧立普斯基,曾經去訪問他,這不禁令他想起當年去訪問他時,共同渡過的五天。

  一九九六年,美國出現了一位天才作家大衛‧佛斯特‧華勒斯,他的作品「無盡嘲諷」厚達1079頁,重1.5公斤,為當時文壇掀起狂風巨浪。當時任職於滾石雜誌也是一名作家的大衛‧立普斯基,也剛好出了一本書。雖然也能稱為作家,但比起華勒斯,立普斯基似乎感觸良多,於是向當時的老闆鮑伯表示他願意去採訪華勒斯。

  當立普斯基坐飛機又租車到達華勒斯家居時,外面是一片陰暗的雪景,包著頭巾的華勒斯與他的兩隻狗基輔與多恩迎接他。華勒斯困惑於要如何採訪,兩人遂沒邊際地聊了起來。

  華勒斯談到藝術博覽會,也聊到上床之事,甚至連自慰都毫不忌諱地說出來。但他卻也會反問,人為何會做某些事,並延伸出所謂的精神上的死亡。

  立普斯基假裝進入浴室,其實他是想找看看華勒斯是否有吸毒的事實,同時兩人也談論到有沒有想要孩子的念頭?

  當夜華勒斯邀立普斯基睡在客房,但交代不能關門,因為兩隻狗會在不同的房間自由出入,若門鎖住狗便會焦躁而狂吠,果然半夜狗進來舔立普斯基的臉。第二天早上,華勒斯將吐司分一半給立普斯基,立普斯基曾問他帶頭巾是否為了更接近年輕人?

  立普斯基隨華勒斯一起搭飛機去一場新書簽名會,華勒斯表示他曾當過警衛,也曾想過自殺,也以為人生就這樣玩完了,這種感覺很好但很不真實。派蒂來接機,這是明尼亞波利市,有兩位美女茉莉與貝西一直相陪。華勒斯不諱言說,他喜歡在演講會中的美女。而立普斯基也讓自己女友莎拉與華勒斯講電話,結果一講半個鐘頭,這也引起立普斯基的妒意。兩人似乎也有了一些言語衝突,在機場找不到車又引燃口角,兩人談到為何會有憎恨?什麼是現實?但回到家兩人又去酒吧跳舞,而後立普斯基並未曾將採訪發表,直到華勒斯自殺後,才以回憶錄方式敘述……。

◎ 劇情分析
   
  寫書的人我們稱為作家,有的作家寫了很多本書,但最終卻無人知曉;但有的作家卻能憑著一本著作而揚名文壇。

  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才能引起廣大讀者的注目?是因為提出一套特殊的見解或論述,遂引起瘋狂銷售而洛陽紙貴?還是有某種的氣勢因緣巧合而成就一切?有時在社會評價極高的小說,讀完之後不見得有你期待的東西;反之一本默默無聞的創作,卻在無意中讀到之後,更能激盪你的心靈。

  「寂寞公路」可以列為公路電影,但本質上卻應該在寂寞兩個字。大衛華勒斯在一九九六年出版了一本小說「無盡嘲諷」,厚達1079頁,先不論其作品在談論什麼?光是大堆頭的著作就夠吸引人。於是華勒斯不斷地受到各城市的邀請,舉辦作者簽名會,這更助長華勒斯的聲勢。而在同時也出版一本小說的立普斯基,雖然小說並不被重視,但因任職於滾石雜誌,遂向老闆要求能夠去訪問華勒斯。於是這兩個名字都叫大衛的作家,便在五天貼身訪問中,展開表相接觸以及觸及心靈的對話。

  華勒斯頭綁頭巾,看似不修邊幅的嬉皮,他又住在與世隔絕的冰雪矮屋之中,雖然獨居卻又有兩隻狗陪伴。這早已透露了華勒斯的孤寂,所以他看待兩隻狗有如家人,而這並不意味著華勒斯不近女色。兩人剛見面,華勒斯就不斷地提及作愛上床的瑣事,甚至也不避諱地表示自慰的感受。

  華勒斯是個相當自我但卻又孤獨寂寞的人,那為何他不找個女伴?他曾提及每次演講都會注意到現場的一些美女,這分明他與一般人無異。究其原因是他無法處理男女在一起之後的責任,因為對他而言,這些實在太沉重了。

  作愛之後還想與對方作愛,那就是愛情;作愛之後不得不與對方繼續作愛,那就是家庭,華勒斯豈有不明白的道理,但這兩樣東西他都不願碰觸,因為隨後而來的是一種負擔。

  相較之下,立普斯基有了固定的女友莎拉,他曾將電話交給華勒斯,結果兩人交談了三十分鐘。因為莎拉也是慕其名,但華勒斯卻是一種如沐春風的交談,這不代表什麼,卻明確反映了華勒斯的孤寂。

  從表相看,華勒斯擁有立普斯基沒有的名聲與成就,但立普斯基卻擁有華勒斯所不敢承受的男女對待。兩人內心中相互羨慕又相互排斥,但排斥真的能夠消除人性深處的孤寂?

  立普斯基因缺乏華勒斯所擁有的名聲而感到孤寂;華勒斯也無法像立普斯基勇敢地承接男女之愛而孤寂。事實上,從任何角度去追索,人總是絕對尊貴而獨立的。問題是,這是生命的本質,但因身處在人世之間,就必然有太多的對應,在認真尋求任何意義時,基本上都會落入到空寂而更顯孤單。

  其實這兩名大衛都缺乏自省的功夫,凡事均以世間的榮辱來評量,但這些世間的現象,不管如何深究探索,都無法找到真相。而真相究竟在哪兒?就在每個人的內在真心。但這不是一名成功或不成功的作家所能做到的,因為作家的成就,往往是往外放逸,這種追索只會讓人更加迷惘與困惑,從而感受自己被寂寞困住了。

  這部電影以快節奏的對話,敘述了瑣碎的事情,觀眾必須從這些閑談中去加以組合,從而就能發現兩人的內心世界的不足與孤單。而看似彼此互不相讓的兩個大衛,一樣都用作家的態度去刺探,卻也同時發現彼此都是亟需被理解的人。

  為何人需要被理解?華勒斯的小說大賣,這不表示這個世界已經理解他?其實不然,在文字堆砌的背後,華勒斯依然是一名平凡的人,他一千多頁的文字,並無法真確地撩撥內心的不安。因為已經完整呈現,在為讀者簽名的同時,是否真的取得心靈的共鳴?答案是否定的,在一千多頁的作品背後,他始終無法駕馭或平復心中的躁動。也許接受訪問也是他企圖想要找到某種答案,結果證明他是失敗的。

  立普斯基堅持去訪問,或許也是這種困惑的心態,完成一本小說並非擁有世界,反而讓自己陷入一種困頓之中,於是在五天的交集中,兩人或許因為相知而爆出了爭執,因為他們都清楚,完成小說成為作家並非就是生命的一切,與對方的爭執更正確地說,是對自己的嘲弄。

  但也因為兩人同為作家的相惜,卻也必須在表相上呈現一種包容。這種包容毋寧說是體諒對方,應該說是更加的體諒自己。

  或許這個緣故,立普斯基在回來之後,一直沒有發表他的訪問,因為不管透過什麼態度,呈現華勒斯的一切孤寂,其實也正是呈現了自己的孤寂,而他自始至終卻都無法說出寂寞的本質。

  直到二00八年華勒斯自殺身亡,立普斯基才以回憶錄方式寫出這段訪問,但經過九年的洗禮,立普斯基卻也只能落淚感應,因為他始終無法找到孤寂的真相。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巴哈旺大飯店(Hotel Salvation)

  

導演:蘇巴西什‧普塔尼(Shubhashish Bhutiani)
主演:阿迪爾‧胡珊(Adil Hussain)
   拉雷特‧貝爾(Lalit Behl)
印度 / 2016年 / 100分 / 普遍級
禮讚: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編劇
印度國家電影獎特別評審獎(故事)
77歲父親飽受不祥之夢困擾,預感自己死期將近,於是逼著兒子陪他走一趟位於恆河畔的聖城瓦拉納西,希望能在那裡告終,獲得救贖。兒子別無選擇,只好放下 ...

◎ 劇情簡介     

  塔亞是個老師與詩人,他最近常做一些奇怪的夢,似乎有了許多的徵兆,他覺得來日無多,於是不管兒子上班多麼繁忙,還是要他一同去入住恆河旁的小鎮瓦拉納西這個死亡聖地,並入住巴哈旺大飯店。

  巴哈旺雖號稱飯店,但其實也只是提供一些等死的人入住,不但家居簡陋也不提供三餐。而且入住只先收十五天的錢,若十五天未死,則可退房,但一般而言,主管馬夏拉在超過十五天後,其實並不會趕人,若要續住並不會反對,像一名優雅的婦人薇姆拉就住了八年。

  飯店不遠處就是恆河,塔亞也常去河邊洗身體,以去除一身的罪惡,也有婦人在附近洗衣服,但更多的景象是很多死人在恆河岸邊焚燒屍體。

  十五天很快就到了,但塔亞似乎沒有死的「現象」,反而與女鄰居薇姆拉感情越來越好。薇姆拉燒得一手好菜,邀請父子倆共同享用,兩人也曾租船一起划船散心,這根本不像是要死之人,倒是兒子拉吉夫的公司常打電話來催促,問他何時上班,何況因為拉吉夫不在,也少了一個客戶,拉吉夫訴說自己的困擾,父親面臨死亡,他總不能將父親獨自留置在瓦拉納西。

  拉吉夫的妻子與女兒蘇妮塔也搭車前來探視,這下子好像全家都搬到瓦拉納西,全家和樂融融地生活,塔亞在媳婦以及自己最疼愛的孫女離去後,似乎心情也平靜下來,對拉吉夫講了許多似乎是告別的話,然後躺在床上不動了。拉吉夫以為自己的父親氣絕了,不禁悲從中來,然後伸手探他的鼻息,沒想到塔亞不僅沒死亡,反而伸手撥開他的手,拉吉夫嚇了一跳。

  這一日,主管馬夏拉的助手應古魯通知大家,一名房客走了,大家為他唱歌,並在恆河邊火化。而塔亞與薇姆拉像夫妻一樣,一同睡在一間,好像尋得第二春。但過幾日,薇姆拉就去世了,這似乎讓塔亞感到自己一生已經沒有缺憾,於是也進入彌留狀態。拉吉夫急忙通知妻女,全家又一同相聚在巴哈旺飯店。在為父親舉行的葬禮中,除拉吉夫之外,其他住在這兒的好友,也都來抬棺,然後以知足的心情送走了塔亞。

◎ 劇情分析
    
  死亡是個大哉問,至今似乎尚無一人,能從真正的「死亡」回來,告知世人死亡的境界?或者死亡是一種空無?或者有宗教中所說的靈魂?若有,那靈魂究竟魂歸何處?是否有輪迴?

  先別說死亡一般人無法知曉,其實人連如何活著也是一無所知。或許有人會抗議說,我思緒敏銳周延,要做什麼決定都清清楚楚,怎麼會是一無所知?

  這些質疑看來是合理的,但未知生,焉知死,人怎麼會突然降生在這個世上?這一定有個道理,或者說因父母結合故有入胎,也只是醫學上的說理,試問為何「我」出生在這個家庭,而不是「你」?這個「我」究竟從什麼地方來的?若說不必究其原因而只是一種自然,那正是佛經所指的自然外道。

  塔亞是一名老師兼詩人,但教師所知道的知識,與寫詩的文學造詣,其實都是屬於個人的見聞覺知。在白天能寫詩的塔亞,在夜晚眠熟之際,他是否還具有寫詩的能力?也許會在夢中得到某些靈感,但卻也必須醒來,才能將靈感繼續完成一首詩。

  這表示說,人睡著之後,其見聞覺知均已消失,直到第二天早上醒來,六識才會再具足,人也才開始認為他「活著」的時刻。但若因此認定,睡著時什麼也不知曉,那試問,睡著後已經失落的六識,怎麼還會再回到「我」身上,這表示睡著時,一定尚有某些心識還存在,並以之來連結白天與夜晚。

  唯識學中就把這件事說得很有條理,從白天與夜晚的現象,擴大成為生與死的關連。除了白天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之外,其實尚有第七識的末那識,而末那識專門負責「思量性」、「做決定性」、「攀緣性」,但這七轉識,其實還都是從無始以來,就不生也不滅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所生。

  譬如人熟睡時,六識全滅,但其實七識與八識尚在,否則如果七識離開,其人必死無疑。同樣的道理,人死亡後,六識、六根、六塵全滅,但意根「末那識(七識)」與第八識則會離開,依其業緣與習氣再去投胎。

  在中陰身的階段,其因緣父母會再現,在那剎那,中陰身即入胎,故「阿賴耶識」也稱為「入胎識」,而極善之人沒有中陰身,因其性甚善,故臨命終時「仰頭純想即飛」,立即投生至慾界六天;而極惡之人亦無中陰身,在命終之刻,立刻下地獄受苦業報。這在「楞嚴經」卷八佛陀敘述得很詳盡,有緣之人當可讀閱之。

  塔亞在一連作了許多夢兆之後,便斷言自己辭世之時已近,但他不但沒有恐懼與不捨,只希望兒子陪他去「死亡聖地」瓦拉納西,聽說那兒有一間類似「生與死」之間的中途之家。

   現今全世界,只有瑞士有一家合法的安樂死的機構,也就是只要久病不癒,不願在世拖累家人,就能夠簽約,而死亡的日子由自己決定,只要喝下一杯「果汁」,很快就會死亡,甚至果汁的味道還可以指定。

  但這樣的作法,與巴哈旺大飯店卻完全不一樣。巴哈旺採用的是對生命的尊重,畢竟「自殺」或「他殺」其實都是錯誤的,在死亡之前有太多的病痛纏身,這正是往昔的冤親債主來索討,能承擔一些苦痛,也算是還清一些債務,若自殺逃避,下一世依然還是要還債的。何況自殺是地獄重罪,千萬不可以嘗試。

  塔亞是個了解生命
奧祕的人,面對死亡不但沒有恐懼,反而以愉悅的心情來面對。這表示他是業力甚輕的人,反而兒子拉吉夫就難捨世間情,當他以為父親已經斷氣時,情不自禁地啜泣,但父親只是在睡著前說了一些感歎的話。這一段導演確實高明,開了一次生死的玩笑。

  「巴」片其實是用相當平和的手法,來敘述對死亡的觀點。本來到這兒是來面對死亡,但在遇上薇姆拉之後,卻又變得回春起來。這應該是對生命的禮讚,縱然這是世間法而非出世間法。

  畢竟一部電影,很難將出世間法的真諦,詮釋得讓人理知,何況世尊也將第一義諦列為隱說,因為要了知這「祖師西來意」是必須個人因緣與福報的。

  塔亞的作為與巴哈旺飯店的關係,處處充滿玄機,只是一般人都由世間法來看待,便領納所謂從容地面對死亡,但其真相卻非如此,因為生命的本源(本際)是沒有生死的,因為無生也就無死。

  那死亡的意究是誰?是每個人自認為「我」的這一世的見聞覺知。當我們再度投生時,不管投入何道,將會有新的見聞覺知,故我們無法了知前世的事,而未來世當然也都無法了知往世的種種。過去世的言行舉止都會產生習氣種子,這會讓這一世變成他的個性。除非修行至三地滿心才會具足宿命通。

  寫這篇導讀時,是因昨天花東鐵路發生車禍,五十多條性命因一個人疏忽而斷魂,我並非要詮釋什麼,只想表示生死無常;也希望以此篇導讀成為超渡文,願死者能了知無常之苦,歷經此苦厄之後,能領納真諦,邁向真相大道,阿彌陀佛。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家戰(Custody)

導演:札維耶‧勒葛洪(Xavier Legrand)
主演:丹尼斯‧曼努奇(Denis Ménochet)
   蕾雅‧杜嘉(Léa Drucker)
法國 / 2017年 / 100分 / 輔導級
禮讚:入選第74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
   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處女作獎
   以及第44屆凱撒電影獎最佳電影
   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
描述米蘭與安東的婚姻已走到盡頭,但在兒子的監護權上卻難以妥協…

◎ 劇情簡介     

  安東與米蘭結婚多年並育有一女一男。女兒喬瑟芬已經十八歲,但小兒子朱利安是國小六年級,尚需父母的監護。而安東因善妒而引發爆烈的性格,不時毆打米蘭,兩人雖訴請離婚,但為了朱利安的監護權,也告上了法庭。

  法官判定,每個假日朱利安必須分別在米蘭與安東住處過夜,安東為此去租了一個公寓,但仍暫時回去安東父母家居住。米蘭不但變更地址,也變更了手機號碼,但這引燃安東的不滿,他從朱利安的聯絡簿中找到米蘭的手機號碼,然後開始責問她。

  安東從朱利安的書包中搶下鑰匙,並強迫朱利安告知米蘭住處,朱利安害怕父親動手毆打母親,於是胡亂指著一棟公寓,但辨識卡失效後,朱利安已逃之夭夭,安東只好好言相勸,朱利安才再度坐車回去。

  安東的性格是暴躁的,就連在自己父母家裡,母親講述鄰居在某一個巴士站見到朱利安與米蘭,這時安東更加確定米蘭是瞞著他又搬家。

  安東找到米蘭住處,每間房間都搜索,並沒有找到男人,但卻在床上發現一套男人的衣物,心中有數,這時有個想法在安東心中滋生。

  朱利安提出交換日期來安東家,因為他要參加姊姊喬瑟芬的生日趴,安東故意在米蘭面前哭泣,謂他已經完全改變了,但米蘭怎會不知安東的企圖,只是虛與委蛇,直到安東離去。

  米蘭知道女兒尚在念高中,她警告女兒男友不能讓喬瑟芬畢不了業,男友也答應了。舞會終於開始,全場很嗨,喬瑟芬與男友高歌一曲,曲終人散後,米蘭的男友西席爾表示,今晚不去她那兒,米蘭也不勉強他。

  果然夜晚安東手持長槍來敲門,嚇得鄰居報警,而米蘭與朱利安聽警方的建議,躲到浴室浴缸中平躺。而外面的安東終於打破了外門,侵入屋內逐間搜查,若是當晚發現西席爾在場,恐怕會發生命案。

  在安東欲破浴室門時,警方趕至,終於將安東生擒,而結束了這場家暴的鬧劇。

◎ 劇情分析
    
  這個社會是由每個家庭共同組成的,因此家庭的構成與和諧,是整個社會最重要的條件與元素,但時至今日,所謂兩性的平等雖然喊得價響震天,但家暴卻始終依然存在,社會新聞對家暴的報導時有所聞。

  所謂的文明社會,當然指的是兩性之間,應該理性的互動與溝通,若純粹以佔有者的姿態,就更容易去侵犯另一半,尤其女性很難與孔武有力的男性抗衡,於是妻子遭受凌辱毆打的機會就會更多。

  「家戰」這部電影,談論的是結婚將近二十年的夫妻,丈夫安東因為嫉妒而不時對妻子家暴。兩人已經生了女兒十八歲,兒子十一歲,相處的時間不算短,為何突然在這個節骨眼產生衝突?

  影片中並未對這個理由提出說明,也許十八歲的女兒喬瑟芬是前夫所生,當然這是一種猜測,而安東在扶養權上並未提及喬瑟芬,當然女兒已經滿十八歲,她有自主權,故安東也無法提出監護權主張。

  十一歲的朱利安確定是安東的兒子,但安東壯碩的粗暴行為,確實嚇壞了兒子,雖然法官判定安東也有監護權,但每當輪到要去安東家時,朱利安是相當痛苦的。

  安東與米蘭的婚姻最少有十多年,但為何會性情大變?也許是一種自卑感,他是一名消防隊員,但目前也只能暫居父母住處,為了安頓朱利安,他必須再去租一個公寓,以便讓兒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由這個角度來看,兩人縱然已經離婚,但安東卻始終無法平息自己的自卑心,從而更懷疑米蘭一定有其他男人。其實分居或離婚的夫妻,各自會有新的伴侶,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把自己的怨氣與之結合,自然會產生很多錯誤的觀念。

  安東可能三不五時就會電話騷擾米蘭,因此米蘭換了地址與手機號碼,以逃避他的騷擾,但這更引起安東的猜忌,在從兒子的聯絡簿上查知米蘭的聯絡電話,接著又查出她住的地址,然後大剌剌的入內查看,當然是想知道米蘭的男友究竟是什麼德性。


  其實就算找到男友,安東勢必犯下更嚴重的罪行,若因此而發生命案,這將是一項大悲劇。最後安東持槍強行破門而入,被警方逮住時,安東頻頻呼叫米蘭要她救他,由此不難看出,安東是一名容易暴怒但卻是自卑而懦弱的人,他可以在父母家中掀桌施暴,也能對妻兒恐嚇威脅,但他其實是無法去面對整個社會的壓力。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安東為了突顯他過人之處,施暴於家人就變成是心靈中唯一的出口,但他可能永遠不知,如此舉措其實只會讓事情更糟,甚至無法收拾。但安東的思緒是單一條線,他無法細膩的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導致最終憾事終於發生。

  其實就連安東的父母,都無法諒解安東的行為,遂毫不客氣將他的衣物全部清出,安東就只能以車為家了。這對於朱利安的監護權有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促成安東半夜持槍硬闖米蘭家居。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更何況安東並不是一個具有謀略的人,他憑藉自己魁梧的身材,以為憑武力便能為所欲為,但他的暴力卻始終落在自己的家人,這就更看得出安東的卑劣了。

  米蘭在影片中是受欺凌的弱者,但導演對她的著墨並不多,也就是米蘭從事什麼工作,她的交友狀況確實是有一名叫西席爾的男友,但她始終對外介紹是她妹妹的男友,那個晚上西席爾似乎有預感,對米蘭說他就不過去了,由此而交待了兩人的關係。

  米蘭縱然有些失望,但卻也避免了另一場可怕的爭執,尤其最後安東持槍硬闖,若有稍為閃失,出人命是可以預期之事。

  也許安東即將受法律制裁,也從而失去了對朱利安的監護權。但家暴涉及的兩性平等,最終若必須依仗法律對家暴的制裁,那就無法顯示其真正的兩性平等。

  有人說,男女在外型上就無法顯示其平等,因為男性的孔武有力是女性朋友很難匹敵的。這句話說得確切,但也因為如此,我們遂必須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有強壯的體魄,其實是應該用來保護妻兒,護衛家園,並非用來男女爭執的利器。

  所謂文明社會中「女仕優先」,正是一個標竿,從這個角度再往外擴散,處處以禮讓的態度來經營一個家庭,相信很容易就能體現到家庭的真諦。可以理性的家戰,相互溝通而通過自己的認知以說服對方,動手毆打絕非是現代社會中應該有的態度。

  雖然如此,依據調查,美國這個文明國家,丈夫曾毆打太太的比例超過五成,而台灣似乎也不遑多讓,只是很多人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而原諒對方;雖然能呈現一些平和的表相,但其中真的還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曾經結婚的時刻是甜美的,那為何後來會有那麼大的變化?究竟真正的緣由在哪兒?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家戰」沒有太多意外的情節,但很踏實地呈現男女之間的現象,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導演:湯姆‧福特(Tom Ford)
主演:柯林‧佛斯(Colin Firth)
   馬修‧古迪(Matthew Goode)
美國 / 2009年 / 99分 / 輔導級
禮讚:2009年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中入圍金獅獎
   柯林·佛斯亦憑此片入圍一系列的最佳男主角獎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威尼斯電影節的Coppa Volpi及BAFTA最佳男主角
   金球獎提名包括最佳電影女配角(茱莉安·摩爾)
   最佳配樂(Abel Korzeniowski)
 2010年獲提名第21屆GLAAD媒體獎最佳全美上映影片
這是一個真摯深刻、令人心碎卻又美麗絕倫的愛情故事…

◎ 劇情簡介     

  喬治與吉姆是一對相知相惜的戀人,但吉姆卻在一次因下雪而路滑引發的車禍中死亡,這使得喬治陷入生命極端的困頓。

  喬治是一名大學教授,上課中他似乎有感而發,這時一名男學生提到赫胥黎的小說,似乎刻意要引發他的注意,這名金髮的波特身邊總是有一名女子,而喬治心緒已冷,最多也只能從波特身上看到與自己相處十六年的摯愛吉姆的影子。


  其實之前喬治也曾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士夏莉有過交往,今天晚上夏莉約喬治去她那兒,順便帶一瓶她喜歡的琴酒。在約定七點之前,喬治又遇波特肯尼,兩人前往酒吧小酌。

  之後,喬治去銀行開保險箱,他將許多現鈔領出及取出一枚尾戒,然後去找夏莉。夏莉其實深愛喬治,但她知道喬治從來不曾愛過她,但喬治反駁,他其實真的在意過她,但就是發現自己真的不行,因為他真正愛的只有吉姆。

  在酒吧內,喬治又認識了一名酷似吉姆的西班牙人卡洛斯,兩人相談甚歡,卡洛斯以為喬治會立刻跟他上床,但喬治心中充滿了吉姆,似乎沒有卡洛斯可容身之處。對於漏失這段感情,喬治並沒有覺得遺憾。

  喬治想起以前與吉姆相處時,兩人窩在沙發上看書聽唱片,一個看「變形 記」,另一個看「第凡內早餐」,兩人覺得這是何等幸福之事,若能這樣死去,人生應該也就無憾了。

  卡洛斯以自己母親的話來引誘喬治:「愛人像公車,你需要稍候,另一輛就來」,只可惜喬治心有所屬,這場邂逅便無疾而終。

  喬治去赴夏莉的約會,卻摸到他尾指上的戒指,但喬治卻技巧地離開了。喬治其實也買了一些子彈,這把手槍很老但保養得很好,好幾次想自殺,但卻都下不了手。他想起以前吉姆在當兵時,在酒吧與他認識的經過,但今晚他卻又遇上波特,兩人喝完酒到海邊,波特全裸入海游泳,然後兩人一起回到喬治的家。喬治先睡了,醒來卻發現波特睡在沙發上,而喬治回房欲關燈時,心臟病突發而亡。

◎ 劇情分析

  在台灣,很多掌握電影資源的人士,始終不相信一名從未拍過電影的人,能拍出一部好作品,所以輔導金的申請,是必須曾拍過一部影片的人才能夠參加,並稱其為「新人組」。但縱然如此,依然會受到很多理由的責難,甚至導演的年齡也會被被列為考量的條件之一。

  世界影壇就出現過,許多從未拍過影片的導演,在推出他們的處女作時,不僅令人驚艷,也在各種影展中綻放光采,並奪得影展榮譽。

  「摯愛無盡」的導演湯姆‧福特,是一位從時尚界轉戰電影界的導演,而「摯」片正是他的處女作。透過極端復古的氛圍,以及色調相當冷冽的手法,拍出這一部相當令人回味的電影。

  嚴格說,這是一部有關男同志的電影。但導演真正的企圖,卻不在嘩眾取寵,反而在片頭的巨大事件後,緩緩道出喬治在失去真愛的困頓。

  「不能同日生,願能同日死」,這是一般愛侶彼此的承諾。喬治在失去吉姆之後,便萬念俱灰,其中有一場欲舉槍自盡的鏡頭,充份說明了他的心態。

  但每當喬治醒來眼睛一睜開,這個世界依然存在,然而看似不變的世界,其實已經失去了他的摯愛,也因為如此,喬治自然會與這個世界漸行漸遠。

  問題是,這個世界似乎存在太多的誘因,人為何活著?正因為在睜開眼就會開始分辨與抉擇,而在抉擇之中,人也就產生了習氣。但身為英語系教授的喬治,縱然懂得許多文學名著其中的哲理,然而這些對他而言,似乎已經完全失去興味。

  喬治與吉姆在沙發上一起看書,吉姆看的是「第凡內早餐」的愛情故事,這顯見吉姆是一名相當浪漫的人。而喬治看的是卡夫卡的「變形記」,這本小說直探生命存在的現象與意義。看似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吉姆年青的生命光彩,卻直直吸引著喬治。這一場的同志之情,其實勝過許多真槍實彈的同志片,更加令人回味。

  喬治也有一名青梅竹馬的女友夏莉,他曾努力的去愛她,但卻發現他不能。是在嘗試過後,才更加體認到自己性向的問題。要知道在六0年代,同志的交往並不為主流社會所接納,如果喬治被發現是同志,說不定早就被學校給開除了。而或許,他也偶爾保持與夏莉之間的關係,說不定是為了要掩人耳目吧?

  然而導演卻不刻意去強調這些訊息,他釋放了很多喬治的徬徨無依,失去吉姆就猶如讓自己成為行屍走肉,縱然又有機緣遇見西班牙美男子卡洛斯,兩人表相上應該是極為登對的一對,但喬治卻放棄了肉慾中的享樂,也似乎唯有用這樣堅貞的態度,才能顯示最吉姆的愛。

  在上課中,一名叫波特的學生,對喬治不時提出問題,或許這是一種另類的表現。波特身邊總是有女同學相伴,他也向喬治坦承,曾與女同學上過一次床,但這情形不也跟喬治一樣,正因為努力嘗試過,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興味,從而對喬治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從另一方面而言,喬治內心世界也必然對波特有某種的特殊感受,但他始終不曾主動,幾次的偶遇,應該都是波特有心,想接近他的舉動吧!譬如之前波特就曾向喬治的助理打聽他的住處,由此可推論,兩人會不斷的相遇,應該不會是偶然。

  那個晚上,兩人到海邊裸泳,年紀較長的喬治,似乎從對方身上看到吉姆的影子,那是一種思念的表現,若果是把波特當成吉姆,然後兩人熱烈上床,那就會使得這部影片的調子變性。

  海灘的夜泳,使得波特有機會回到喬治的家中,換穿喬治的衣物,而喬治早早在床上安睡,波特卻知趣地獨自睡在沙發上,然而這個晚上,喬治便心肌梗塞而亡。

  這部影片的時空敘述並不很長,應該說是在吉姆車禍死亡之後,大約兩天或三天,喬治就過世了。然而他思念摯友的痛苦,卻也只能緊鎖在內心世界之中。

  序場吉姆車禍死亡,喬治趕到時,只能在吉姆嘴上輕輕一吻;而當喬治死亡之際,卻見吉姆前來在他嘴上輕輕一吻,這是相互呼應的高超手法,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由此更能證明導演是深具一流的審美觀。

  演員的服裝與場景,都是經過相當用心的設計,雖然在極短的時空中,表現這些令人扼腕的愛,縱然有些時空上的錯亂,但並不影響其敘述結構。

  嚴格地說,這齣戲其實也是一部舞台劇的結構,只是導演已在映像中發揮了極度的美學,而這些有可能是舞台劇很難表現的。

  「愛」到底是什麼?而摯愛又應該如何呈現?也許每個人的見解與看法,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畢竟愛是極端抽象的,簡單一句「我愛你」似乎已具足一切,但如何再深入愛的真諦中,卻又是另一番的境界。

  人的存在是否是為「愛」而覺知?這也絕對沒有一個答案,但一生中若有一個摯愛,哪怕是曾經,應該也是一種令人快慰之事,端看那份的情愛,是否不具任何雜質,而這一切卻全部來自於自己的心中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