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特許的時間終了(わたしたちに許された特別な時間の終わり)(The End of the Special Time We We)

導演:太田信吾
主演:增田壯太、富永藏人
日本 / 2016年 / 126分 / 普遍級
禮讚:第九屆台灣國際記錄片影展
深刻記錄逐夢少年從意氣風發到信念崩塌的錐心歷程... 

◎ 劇情簡介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特許時間的終了」代表日本,在影展中引發了更多的討論。坦白說,光看劇名就有一種非看不可的衝動。

  近年來,紀錄片在表現的風格與形式有了極大的改變,傳統的敘述觀念,已經不再引人注目。盡管人、事、物這種敘述的目標始終不變,但影片的意識型態卻有了多層的表現,這更呼應了這個多元的社會,必須要有更多面相的投注,在更多的元素搭配下,導演才會有更多的揮灑空間,而觀眾才能從作品中得到更多的情緒釋放。

  「特」片的三位主人翁──導演太田信吾擁有一部機器,但卻不知拍攝什麼題材,所以找了十七歲就曾得到熱門音樂大賞的增田壯太來拍他的故事。這麼年輕就得到全國冠軍的音樂人,必定有許多值得發掘的事。同時增田有一名同學富永藏人也願意參與演出,但藏人並不具備音樂人的素養,有時連在後面打拍子也跟不上,但因增田賣力演出尚能掩飾過去,其他岩谷有時也來協助拍攝,太田偶爾也來幫忙。

  或許這種直線式的敘述,會讓人感覺乏味,而甚至有人批評增田的歌缺乏「歌心」,但幾個人商討之下,也有出專輯的計劃,只是增田已經二十四歲了,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在音樂圈出人頭地,但也許缺乏靈感與動能,他們作的也只是在超商或養老院演出,就算正式賣票在劇場演出,最多也只能吸引五個人買票入場。

  在這種情況之下,劇組的人一個個離開,甚至最後導演太田也決定不拍了。增田與藏人當然不會放開他,去太田家中將太田從睡夢中拉起來。太田似乎受了極大的委屈,不斷地哭泣,最終拗不過增田的堅持,只得再度拿起攝影機繼續未完的拍攝工作。

  但這似乎是一齣永遠沒有結局的拍攝工作,在什麼時候是一種結束呢?何況增田似乎也進入了瓶頸,於是藏人到了天龍村,透過鄉民替他找到一個居所,也有打工的機會,然後順便進行「音樂修行」。

  增田則到志木市,依舊獨自表演,其中有自創的曲子,也有改編他人的作品。問題是始終無法引起觀眾的興味,演唱會都是小貓兩三隻。增田的鬥志慢慢喪失了,也逐漸失去了他的笑容,甚至好幾次不再碰音樂。他也感嘆自己是啃老族,甚至尚無找到自己生命的面向,語氣中逐漸透發了厭世的念頭。

  增田到天龍村去找藏人,在這個小村落生活簡樸,不必花到什麼錢,但這也引不起增田的興味。增田突然提出自殺的念頭,談到這種怪異的話題,讓太田大喊收工,不願繼續拍攝。

  但「自殺」這個題材,似乎提供了影片更多的元素,看似沒有盡頭的道路,突然顯示了終點。於是他們找來一名女孩佳代來飾演拯救者,也就是增田自殺時,佳代應該上前攔阻他,但佳代卻不是個好演員,不知所措的舉動惹火了太田,他大聲責問,一個人要自殺,妳會不會想救他?佳代的回答是肯定的,問題是她的思緒卻無法與行為連在一起。於是拍攝的工作又停頓下來。

  最後增田卻真正從大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二十四歲的生命。

  於是太田以戲劇的方式,補上增田結束生命的過程,同時也拍攝了將佳代綁在浴缸中的畫面,增添了增田心中的掙扎與吶喊,成就了這部劇情紀錄片,而最後的藏人也結婚生子,當孩子出生時,卻呼應了增田的死亡。

  增田的父母後來也都入鏡了,太田很內疚,但父母的言詞沒有苛責,反而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獨立,但若早知道,反而希望能讓他在家中多賴皮一下。

  這部紀錄片最奇特之處,是導演、攝影師都成為劇中人物,紀錄的人卻變成被紀錄的人。雖有「後設手法」的味道,但卻是紀錄片中,一種另類的思維與自省。

  從增田十七歲拍起,一直拍了七年,他們的企圖在那兒?說穿了,也只是想紀錄一段他們的青春年少,一段他們專屬的輕狂奔放。但其實也是一項沒有計劃的拍片行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是「啃老族」。

  在家可以不愁吃穿,到了外面雖然假裝自己可以獨立自主,但不斷湧現的困擾,慢慢掏空了自己的信心,這份空茫讓心中逐漸自卑而萎頓,然後這份心思就慢慢盤根錯節,最後完全吞噬了自己旺盛的精力。當一切都被虛無攀滿之際,結束生命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一開始是一種試探,也是把「自殺」的議題放置在紀錄片中,然而佳代這名演員的行為,似乎不似個演員,為何她無法在增田要跳樓之際上前攔阻他?也許佳代也是另一名啃老族,在家中一切都安排妥當,出外卻無法勝任任何工作。

  佳代的心情,其實也是可以被挖掘的,於是在增田死後,太田補拍了在序場中,佳代被鐵鍊綁在浴缸中,戴面具的人代表的是增田,對她不斷地責罵,而在疏忽中,佳代逃出去了,她為了逃避追捕,躲入了一個堆棧的空隙中,這個最安全的所在,像極了母親的子宮,也象徵了佳代正是另一名啃老族。

  啃老族的現象在台灣也比比皆是,這並不是我們該苛責的對象,擴大視野來看,政府其實是更應該為這個階段的年青人,給予一些規劃與出路,雖然每個國家像日本、台灣都不曾有過這樣的政策。

  並非從啃老族轉為啃國族,就是正確的思考,其實我們要理解的是,他們那個階段的思維與需求。增田是一個案例,而一向沒什麼才氣的藏人,卻反而活下來了,而且在片尾娶了妻子也生了一名嬰兒。

  藏人是另類的代表,雖說也曾為音樂而選擇離開東京做「音樂修行」,但他似乎也知道自己在音樂上沒有什麼天份,反而乖乖地在其他時間不斷的打工,這起碼使他的精神有了些微的寄託。而這樣的抉擇,也是人生必然的起手式。於是藏人在沒有目標中,逐漸找出屬於他今年應該走的道路。

  藏人在增田自殺後,娶妻生子,這也表示他逐漸在人生的道路上,建構了一個家,而以這為基準,藏人能夠融入這個社會的。

  增田是屬於壯烈型的生命,他長得好看,又在十七歲有了驚艷的成績單,也許他把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又急欲脫離「啃老族」的夢靨,於是在極度的落差中,陷入了無法平衡的恐慌,就像走鋼索的人,他不想在左右擺盪中找尋平衡點,於是毫無選擇之下的選擇,那就是他由上而下的自由落體。

  也因為增田的死亡,才使得這齣紀錄片有了結局與完結,如果沒有「死亡」,「特」片將何去何從?這不免讓人懷疑。

  這樣的說法,並非苛責導演,好像非得有一項祭品,否則這影片將走入不歸路。從另一個方向來說,導演從無法選擇之中,從而有了自我批判,以戲劇的面向來處理,也算是替增田透發了心中許多難以言喻的苦悶。

  「特」片就是這樣打破了所有紀錄片的規則與理論,但卻展現了另一種層面的表現,是紀錄片的另一里程碑,也許讓人有許多的痛,但卻又是不得不為之。「特」片的最大成就也正是在讓人觀賞之後,不由得產生一種膠揉而難以甩脫的哀痛。

光榮代價(Price Of Glory)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柯林‧卡爾特 (Corinne Calvet)
   詹姆斯‧卡尼(James Cagney)
美國 / 1960年 / 111分 / 普遍級
奧特羅年輕時曾在拳擊場上叱吒風雲,卻因為不諳拳擊場上的權力運作而遭到陷害... 

◎ 劇情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也介入其中,一九一八年已是戰爭末期,美軍已攻入法國的巴力杜克,而這個小鎮只有間酒吧,當隊伍解散之後,眾人蜂擁而入,裡面的老闆彼得有一名美艷的女兒莎曼,她與曾駐紮過這個村落的軍官都有交情,但最引得她注目的是佛列格上校以及奎德士官。

  事實上,佛列格與奎德私下是相知相惜的好友,而進駐巴力杜克之後兵員所剩不多,上面派來的援軍,竟然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小伙子,佛列格只要將擅長帶兵與訓練的奎德加入他的陣容。

  莎曼因佛列格要去巴黎開會,她死纏著上校要帶她一起去,但佛列格婉拒,並表示他其實早已娶妻,莎曼有些失望,但看到奎德出現在鎮上操兵時,又將目標放在奎德身上。

  另一方面,一名士兵道爾森,也與附近的女校學生妮可相識,從而陷入了熱戀。而佛列格從巴黎回來,立刻獲得軍隊立刻投入戰場的指令,此時彼得要佛列格主持公道,因他的女兒與軍人有染,索價五百法郎,並要求娶他女兒,當知道彼得指的是奎德時,佛列格立刻要奎德娶莎曼,否則要軍法審判。

  眼看婚禮就要開始舉行,但奎德得知,佛列格故意放他結婚假,但他若不上戰場,則是要這些毫無經驗的士兵到戰場送死,他立刻拒絕婚禮,堅持上戰場,否則判他刑期他也在所不惜。於是婚禮暫停,而莎曼失望而傷心,但這也是無可奈何。

  戰場上是相當殘酷的,不僅有許多人傷亡,而奎德的腳也受了傷,只好將他送往醫院。其實住院中的奎德又偷偷去找莎曼,而莎曼與另一批軍人打情罵俏,奎德表明自己是未婚夫,於是軍官知難而退。

  佛列格似乎也厭倦了戰爭,他也到酒館找莎曼,希望能夠在戰爭結束後娶她為妻,此時妮可也來找道爾森,佛列格向她表明,因戰爭經過這個村莊的軍人,沒有人會留情在這個地方,果然軍令又要他們投入戰場,尚未復原的奎德,也一拐一拐地隨隊伍離去,留下傷感的莎曼。

◎ 劇情分析
    
  這部影片雖然是廿世紀中葉的老片,但無論其結構或影片形式,都在日後成為極佳的範本。在軍隊中有軍階之分,但友情卻是沒有任何分別的,這種屬於人性至善的一面,搭配對戰爭的國家忠誠,都是當時社會現象中的普遍價值。

  戰爭片的費用常常難以估算,但卻可以將戰爭中的其中元素抽離而出,譬如軍隊停留在巴力杜克,而這個村莊的酒吧也就成為主景。其中的老闆彼得就成了劇中的丑角,而女兒莎曼當然就成為女主角。

  莎曼在戰爭期間自然會遇上不少的軍官,而她正處於艷麗青春的年紀,不但所有的軍官對她表達愛慕之情,而她自然也投桃報李。有趣的是,導演在詮釋這一點時,卻是以她蒐集的各種勳章來呈現。然而這當然是因為戰亂時期,生命與財產在戰爭時都顯得無比脆弱,誰也不能保證明天是否還能活著,於是逢場作戲便成了一種常態。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誰也不願去推想,明天將會有什麼新的 局面出現。

  但莎曼心中還是有所屬的,她最中意的兩個人,一位是官拜上校的佛列格,以及一名士官長奎德。在美國的士官長是全連負責的中心,權威自不在話下,不像台灣的士官長沒有權力帶動軍隊。

  正因為奎德是訓練與帶兵的高手,佛列格眼看在戰爭末期派來的士兵都是一些菜鳥,因此他申請奎德調到自己的麾下。雖然如此,兩人一見面卻不分官階地展開一場公平的爭鬥,這種爭鬥背後的意義,是凸顯兩人共同出生入死的友誼,何況勇猛善戰的奎德,也曾在戰場上救了佛列格一命。

  有趣的是,奎德與佛列格也都與莎曼有一份情。在佛列格去巴黎開會時,奎德負責訓練新兵,當然也不忘趁機去找莎曼。但莎曼表示,奎德晚上不能睡在她的房間,因為佛列格已經預付了房租。

  其實莎曼只想在眾多軍人之中找到一張長期飯票,這也是她見到普辛將軍時,也不管他的年紀有多大,卻表示對他的軍階相當羨慕。

  而另外一條副線,是道爾森這位來自費城的軍官,很快就與隔壁女校中的女學生妮可發生感情,在戰場上瞬間有急速變化的局勢,能同時安排兩條愛情的線索,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佛列格從巴黎回來之後,彼得用法語向他抱怨,不但索取五佰法郎的賠償,還要奎德娶莎曼為妻。佛列格本來騙莎曼說他已娶妻,就是想甩掉莎曼,如今有奎德頂替他來收拾殘局,倒也樂得答應,並隨即為奎德與莎曼舉行婚禮。

  一場莊嚴又歡悅的婚禮中,卻突然傳來必須去攻佔德軍佔領在一個農舍中的指揮中心。佛列格大方地要奎德在此休新婚的假期,但婚禮舉行一半,奎德表示他暫時無法與莎曼結婚,因為他知道這一批新兵,若非由他帶領,很可能會戰死沙場。

  就算是抗命,奎德依然要加入軍隊,但其實這也是佛列格所需要的。在戰場上,奎德才是能發揮潛力的軍人。因此佛列格二話不說,帶領軍隊離去,卻也默許奎德隨後又加入軍隊。

  軍隊開拔前,奎德故意將一名弱小的軍人與戴眼鏡的士兵關禁閉,因為怕他們會在戰場上,無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這種獨特的公正精神,在東方世界中的軍隊,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奎德在戰場上的任務,是攻陷敵人的指揮所,並且一定要生擒一名軍官,這些任務,奎德均一一達成,只是抓到的德軍卻意外又死了。

  在這場戰役中,道爾森似乎又受傷了,妮可來探訊病情,但得到的都是不太確定的答案。

  這兩段的愛情,凸顯了戰場上的愛情是相當脆弱的,有誰能在戰場上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受傷也不會死亡。就算受傷而獨自被留在某地,那也是令人相當惶恐與不安的。妮可似乎終於了解到這份的無常,也許相識的剎那所引燃的喜悅,應該才是永恆?

  奎德再怎麼勇猛,子彈也是不長眼的,他在這場戰役中受了傷。於是奎德就必須留在巴力杜克,而那場未完成的婚禮,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繼續了。

  然而此時,又接獲義軍已經朝巴力杜克攻擊而來,於是軍隊又必須開拔去應戰。而奎德當然也不甘心就留巴力杜克,雖然跛著腳,還是加入軍隊行列。兩名肝膽相照的漢子,繼續往戰場前進,而莎曼當然只能落寞地在鎮上等待,也許在下一批軍隊入駐時,她會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這種結構的分野,雖然並不複雜,但卻如實地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景況,簡單而傳統的戰爭,依然死傷不少人,相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或現代的戰役,當然有極大的差異,但人性卻都是相同的。

  戰場上英雄惺惺相惜,雖然偶爾使些詭計,但無傷大雅,因為一切以國家為重。這是一種認同,在某些時刻,這種精神卻是一種絕對。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我把老師縮小(Help I shrunk my teacher)

導演:斯文‧溫特瓦 (Sven Unterwaldt Jr)
主演:安雅‧克林(Anja Kling)
   阿克塞爾‧史坦 (Axel Stein)
德國 / 2017年 / 102分 / 普遍級
討厭上學的男孩,竟然把老師變小了!?德國超夯話題大作,大人小孩都 ...

◎ 劇情簡介
     

  一直夢想成為飛行員的菲力,功課並不好,在住區內幾乎已經沒有學校可唸了。父親帶菲力到最後一家,有魔鬼校長稱謂的學校。

  菲力的母親因工作關係,獨自在美國奮鬥,但一家人常用視訊的方式聯絡,家庭的氛圍是相當和樂的。可惜的是校長許密特的嚴苛,以及由馬利歐領軍的同夥包括羅伯與克里斯,希望菲力加入他們團隊,並且要加入必須通過三個考驗,其中之一就是要夜探學校創辦人的秘密辦公室。

  另一位女孩艾拉也來向菲力示好,但菲力還是心嚮男孩子的團隊,在夜晚的時候揹起背包,直奔老校長的辦公室。

  菲力躲過學校的總務麥考斯基,也發現了許密特校長尚在改學生的考卷。菲力打開了老校長的辦公室,但這是一處禁區。裡面有老校長的一幅畫像,而前面有一個凹陷的半球形,中間放著一顆圓球。此時圓球突然自行轉動,而許密特校長此時也發現菲力私闖禁區,正欲責備他時,半球型的中間冒出一陣煙,許密特發現自己突然被縮小成一個小公仔一般大小。

  許密特不得已只好隨菲力回到家,不但給她吃的東西,也替她買了洋娃娃的衣服讓她替換。第二天數學考試,菲力強迫許密特替他解答,而馬利歐三人也將考卷交給菲力,但許密特卻給了他們不及格的答案。

  放學後馬利歐三人圍攻菲力,並搶走了許密特。馬利歐將許密特吊在射鏢盤上,在幾支飛鏢後,正要射出最後一支時,有人按門鈴,馬利歐開門卻見艾拉。馬利歐聽艾拉說要加入他的陣容,遂告知學校將會改為菁英學校,像羅伯與克里斯都會被排除,沒想到艾拉用手機錄音,而此時菲力趁機入內,終於救出了許密特。

  許密特也得知督學漢寧的企圖,漢寧也是馬利歐的父親。許密特決定簽了同意讓菲力入學的同意書,但在校務會議中被漢寧撕裂。菲力誤會許密特原來心不在學校,但回家後,才又想起艾拉的話,於是他又急急趕至,沒想到漢寧也被縮小,與許密特掉到地下室,所幸菲力趕至,而馬利歐三人也放棄前嫌,終於將兩人恢復原來的身高,而學校也繼續經營下去……。

◎ 劇情分析

  莎比娜‧路德維希(Sabine Ludwig)是「我把老師縮小了」的原著作者,她的奇幻小說著述,有多本作品曾入選「布來梅十大好書」、「薩爾州廣播電台」、「西德廣播電台」、「布來梅廣播電台」及「巴伐利亞州教師協會」等的青少年叢書榜。

  莎比娜曾任高中的老師,她在「我把老師縮小了」,敘述了傳統的師生關係產生的對立與衝突,當然也不忘將人性正面的價值觀做完整的呈現。小說的調性相當活潑,生動有趣,在2008年在台灣發發行以來,榮登博客來熱門青少年圖書及中小學生必看的經典讀物。

  本劇以奇幻手法,將現實與奇妙幻化的情節連結在一起,從而界定了人間的善惡對立與人性的矛盾。

  菲力從小夢想成為飛行員,除了序場之外,其他似乎與飛行無關,唯一可以詮釋的是,菲力是一個喜歡冒險與挑戰的男孩。跟其他的孩子相較,他也是對數學相當頭疼的,但這並不是一個致命傷,因為孩子將來的出路與成功,並非只有對數學擅長,便能夠出人頭地。

  菲力依台灣的標準而言,是個功課極差但心地善良的學生,但他的父母卻沒有要他寫功課或參加補習,菲力保持著一顆好奇的心,注視著四界的一切,包括他的同學。由於通通是男孩子,菲力選擇了馬利歐三個人,但馬利歐是慣常欺壓同學為樂的人,菲力並未因為加入他們的團體而得到快樂,相反地,他成了三人的出氣筒,所幸艾拉即時伸出援手,這才讓菲力在學校尋找到一種新的態度。

  菲力是極富想像力的,在西方世界就很難在學校立足,若是在台灣,很早就被歸納為「放牛班」了。但菲力的父母並不因為這樣而焦慮,因為一個人的養成過程,並非一定是在小孩這個階段,小孩子的性向都有他自己的面向,時間一到,自然能尋找到出口,從而找到自己的興味方向,邁步向前。

  史蒂芬‧史匹柏是世界級的大導演,但他卻考不上電影學院,但因為真的有興趣,他以自己自拍的影片從而立足在電影世界的巔峰,但卻跟他在學校的作為沒有任何的關連性。

  原著作者也在這齣戲發展了「想像力」,將一個人縮小成像芭比娃娃的比例,於是強者瞬間變成必須仰賴這群小朋友的弱者。這是這齣戲的賣點,也由此而吸引了小朋友的歡心注目,更使得原著小說受到極度的歡迎。

  當一切全部逆轉時,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重新看待。原本一板一眼的許密特校長,變得狼狽不已,竟然可以躲入二片吐司之中,但也差一點被菲力的爸爸切成兩半,這是相當精采的橋段。

  或許是變成弱者,於是漸漸顯示她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她也有感情,只是一直壓抑著自己。她為了自尊,從來不曾對喜歡她的麥考斯基有過反應,但歷經這一趟的縮小之旅,她的生命也獲得更多的亮點。當然與麥考斯基的未來自然有譜。

  奇幻小說的好處,是可以海闊天空地呈現,而其過程不必有所詳細解釋,只要設計一些有趣的道具,足以吸引觀眾,自然會引發觀眾的喜愛。譬如說,你若堅持要問,究竟什麼,而使得許密特與漢寧督學縮小,其實這會讓你很失望的,因為連作者也不曉得。

  「哈利波特」要去魔法學校,是從車站的其中一根柱子進入月台,怎麼進入的無人知曉,但這樣的設計,當然也屬於奇幻小說,觀眾絕對不會問如何能進入一根柱子之中,從而直通去魔法學校的火車月台?但當影片呈現時,確實帶給了觀眾一種新奇的快慰感,真的無人願意去問為什麼?

  至於創校的校長,他真的蒐集了許多奇珍異寶,被列為學校禁地的老校長辦公室,其實有著太多的神奇。相片的表情,可以隨情境的改變而有不同的表情,這當然是屬於電影的喜劇效果,但更正確的說,其實是奇幻小說的特質,缺乏這些超寫實的情境,就無法顯示出真正奇幻小說的神髓。

  菲力的母親是真正的寫實人物,她為了工作必須獨自在紐約工作,與丈夫兒子的溝通,似乎只有藉電腦的視訊,但視訊是現代科技的產物,並非是奇幻的一部分。母親為了工作而離開,這是情非得已,但卻讓菲力與爸爸兩人都有了更放任的生活空間,因此每次視訊前,父子兩人都必須將房間收拾乾淨。這表示父子二人其實都是較浪漫、放任與自由的人。

  最終母親主動表示,三個人要住一起,因為電腦無遠弗屆,她在柏林依然可以為電腦的工作有著支配的能力,這段情節似乎應該也是本劇最重要的主旨。家庭的組成,絕對要在一個完整的條件來呈現,最少當家長的必須體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能錯過小朋友成長的過程,因為這種機會只有一次,等小朋友長大,你想讓一切事物重新再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有超能力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這是見仁見智,能夠平順而充實地經過學校的試煉,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如果真的有方法讓老師縮小,你想你會怎麼做呢?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導演:馬丁‧麥多納 (Martin McDonagh)
主演:法蘭西絲‧麥朵曼 (Frances McDormand)
   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
美國 / 2017年 / 116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2017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大獎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
   第75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戲劇類最佳女主角、戲劇類最佳影片
一個暴力且極度不成熟的媽寶警官也涉入了這樁案件... 

◎ 劇情簡介
     

  蜜兒芮德海斯很早就與丈夫查理離婚,因為查理結交了一名十九歲的女人潘妮洛普。但在七個月前,蜜兒芮德的女兒安琪拉,因母親不借車給她,在走路途中遭受幾名歹徒輪暴,最後凌辱並火燒其遺體。蜜兒芮德認為警方辦事不力,遂在路邊三個看板上買下了廣告,寫上「還沒有抓到犯人」。

  此舉引起警方的不滿,艾比鎮的警長威洛比找蜜兒芮德商量,希望不要如此刺激警方,尤其他又已得到胰臟癌,但蜜兒芮德不為所動,警員狄克森在酒吧的撞球間遇見廣告商威畢,極盡嘲弄地警告威畢。蜜兒芮德的兒子羅比在學校也受到委曲,甚至蒙哥馬利神父也來相勸,但都被蜜兒芮德趕出。

  蜜兒芮德知道胖牙醫也反對此事,遂去看牙醫之時,搶過拔牙器反而傷了牙醫的手指,蜜兒芮德遂被警方抓到局內,但威洛比突然吐血噴在蜜兒臉上,威洛比被送到醫院,而這件指控也就暫緩。蜜兒芮德其實在家時,常想起女兒出門之前的爭吵,如果那晚把車子借她,可能就不會出事。此時查理也帶女友潘妮洛普回來興師問罪,雙方自然鬧得不歡而散。

  狄克森的母親獻計抓蜜兒的員工丹妮絲,而此時威畢表示月租到期,蜜兒芮德正無計可施之際,有人又送來五千元的續約金。過了幾天,威洛比帶妻子安與兩名子女去河邊釣魚,其實兩人是去體驗戶外作愛的感受,而當晚他留下一些遺書,然後舉槍自殺身亡。

  這一切讓警局陷入哀戚之中,喝醉酒的狄克森走向對街狠揍威畢,然後將他從二樓丟到樓下,而這一切全被新來的警長看在眼裡。第二天立刻取消狄克森的職務。蜜兒芮德接到威洛比遺書之後,她憤怒地帶汽油彈去燒警局,而狄克森正好在裡面看威洛比給他的遺書,卻遇上了火災,他衝出火場,幸好侏儒詹姆士救了他,而詹姆士也做偽證,說他一直與蜜兒在一起。

  蜜兒為感激詹姆士而與他晚餐,也遇上查理與潘妮,但她只交待查理要好好對待潘尼,而狄克森終於在酒吧聽到有人說曾強暴女孩,他故意激怒對方,在打架中取得對方的血液,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兇手……。

◎ 劇情分析
    
  台灣翻譯成「意外」,香港則譯成「廣告牌殺人事件」,中國則譯為「三塊廣告牌」。不管是用那個片名才較正確,但本片在二0一七年卻獲獎連連。

  蜜兒芮德是一名單親媽媽,她獨自扶養兒子羅比與女兒安琪拉。故事從安琪拉在七個月前,遭受性侵凌虐並被火燒得面目全非。這就是編劇的起手式,若沒有女兒慘死這個具象的事件,這部電影就很難成立,因為沒有事件的推衍,故事自然無法進展。

  三個T霸也構成了相當重要的具象道具,因為有了這突出的具象道具,故事不但顯得極為特色,也更加深了情節的拓染性。同時這三塊看板,不僅突顯了景觀的強烈視覺感,同時也成就了蜜兒芮德這名腳色性格,也使得法蘭西絲‧麥朵曼連拿金球獎、奧斯卡兩座最佳女主角獎。

  安琪拉的死亡因找不到線索,以致案情停頓毫無進展,這使得蜜兒芮德感到相當不滿,於是花錢在三座看板上,以鮮紅的底搭配黑色的字:「還沒抓到犯人」。這當然使得警方相當受傷。尤其警長威洛比是大家公認最好的警長,這使得全鎮的人都對蜜兒芮德產生反感。

  蜜兒芮德的這股衝勁,來自她的內疚與苦悶,因為出事那天,女兒安琪拉曾向她借車,但母親拒絕了,她甚至口出惡言,要女兒被人強暴而致死……。難道這會是一種詛咒嗎?

  劇中人物充斥了許多髒話,而這些腳色彼此之間不斷地傷害對方,這又必須探索到腳色的深層意識,那就是丈夫查理為了十九歲的女孩潘妮洛普,而與她離婚。蜜兒芮德雖不至於老態,但卻已無任何女性的風采,到最後竟然必須與侏儒詹姆士約會吃飯,當然這是因為蜜兒芮德拋汽油彈火燒警局,而詹姆士替她解圍;並作偽證而說他們兩人在交往。

  但在餐廳中,蜜兒芮德是坐立不安的,因為查理也帶十九歲的潘妮來吃飯,這是一個相當諷刺與對比的畫面,種種的互動,激盪了蜜兒芮德願意賠上自己的一條命,也要摃上鎮上鄙視她的人。

  狄克森這名警員的塑造也極為成功,因為不學無術,英文書寫能力又差,每每提起公訴案,常因詞不達意而遭駁回。再加上他母親不斷地在旁煽動,使他的情緒就越顯暴躁易怒。這也是他為什麼會突然衝入廣告商威畢的辦公室,不但將他毆打成重傷,並將威畢從二樓拋下到一樓,然而這也使他被新警長阿伯克隆比撤職。

  原先的警長戲份也不輕,他得了胰臟癌,但又真的找不到線索,卻在生命的尾端遇上蜜兒芮德的抗爭,這當然使得他的顏面無光,有趣的是他也是極度重視家庭的人,在生命盡頭的同時,還騙兩名幼小的孩子在河邊釣魚,而他立刻拉著妻子,帶著毯子,到另外一處野地作愛。這應該是一種訣別的儀式,相當令人動容。

  令人訝異的是,威洛比是善於觀察人的特質,他留的幾封遺書,都帶給當事人無比的震撼,影響最多的是已被撤職的狄克森。他的一番說詞,使得狄克森改變了衝動的個性,不但堅毅地躍出火海,也在日後的擒凶展露了他的智慧。

  雖然兇手有留下DNA的證據,但卻沒有任何有前科紀錄的人與之相符。蜜兒芮德卻要全國的人都要留下DNA的資料,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案情才會陷入膠著。蜜兒芮德當然也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太過份,但心繫著女兒的慘死,當母親一定會有不近情理的要求,而這點威洛比都儘量做到了包容,直到蜜兒芮德傷了牙醫的手指。

  威洛比親自審問蜜兒芮德,卻不料突然噴血,濺濕了蜜兒芮德的臉,他還不斷道歉他不是故意的。這場戲將兩人的心頭之怨,剎那之間完全化解,反倒是對牙醫的傷害不了了之,而蜜兒芮德為了捍衛自己,堅稱她並未傷害牙醫,因為沒有人證。相較於這一點,在逐漸感受到狄克森的改變之後,蜜兒芮德在車上向狄克森坦承,其實是她放火燒警局的。

  狄克森毫不動容的說那是當然的,這句話突顯了,兩人的隔閡,在瞬間完全消失,同時也取得彼此的諒解與信任。狄克森後來在酒吧中聽到嫌疑人的對話,先記住他們的車牌,然後故意激怒二人,雙方打鬥中,狄克森是挨打的,但他是為了取得對方的DNA。

  新上任的警長阿伯克隆比也不怠慢,立刻將血液送去做DNA的比對。並嘉許狄克森的勇敢行為。可惜的是,比對的結果是不符合,也就是那兩名嫌疑人並非是害死安琪拉的兇手。

  蜜兒芮德在得知這項消息後,再度陷入陰暗中。在此情節將陷入一種無法收尾的窘境,但兩人在電話中似乎取得共識,因為涉嫌人是住在愛達荷州,而蜜兒芮德表示她正要從密蘇里州去愛達荷州,其意甚為明顯,狄克森問他可同行否?蜜兒答應了。兩人分別嚴肅地,對家中僅存的一個家人,默默道別,這暗示了即將面臨的,是極為兇險的挑戰。但他們其實是試圖從一個黑暗的困境中走出,未來不可知,但必須隨機應變,這個開放性的結尾,大大提升了劇本的力道,難怪本片也獲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劇本。

回家的女人(Almost Heaven)

導演:施立
主演:尹馨、高盟傑
台灣 / 2015年 / 85分 / 輔導級
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揭露了幸福背後的真相,女人回家帶來的是絕望還是救贖?...

◎ 劇情簡介
     

  俊榮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十年前娶了月梅為妻之後,生下兒子小達,本應快樂的小家庭,卻在不久月梅便失蹤了。

  從此俊榮一人扶養兒子,在他唸小學之後,每次都讓小達去找教會的阿姨,然後他再抽空將兒子載回。他不忘在計程車的副駕駛座前貼一張月梅的相片,並寫上四個字「尋人啟事」。 

  有一天,月梅突然開門入內,但屋內並無他人,於是月梅開始作晚餐,當俊榮與小達回來之際,兩人均驚愣當場,反而月梅像個沒事人一樣,要大家洗手吃飯。

  小達似乎承受不了這突然而來的衝擊,雖然他曾向上帝祈求,最少讓媽媽回來一次,但真正回來時,卻是反而讓他吃不下飯;俊榮也一樣,他快速地扒飯,甚至以湯泡飯,只求趕快吃完這一餐。

  夜晚俊榮要去跑車,他問月梅今晚會不會留下,月梅沒有回答,但等他跑完夜車回來,發現月梅坐在沙發上睡著了,於是俊榮一顆忐忑的心放下了,也沒去打擾她就去睡了。

  第二天,俊榮從外面買了一顆西瓜回來,但卻找不到月梅,他以為月梅又離家了,憤怒地將西瓜摔得粉碎。事實上月梅在屋頂上曬衣服,她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要求她快把事情搞定,她答應一週內完成。

  月梅下來後,發現摔裂一地的西瓜,正要收拾時,俊榮像餓虎撲羊似地欲強暴她,一番掙扎後,月梅反而主動牽俊榮的手,完成了久別之後的歡悅。

  兩人到海邊舊地重遊,俊榮問她,這十年她究竟去了那兒?月梅說她去了日本,但那男人跑了。但俊榮總覺得她似乎有更多的秘密未說。月梅答應帶小達去遊樂場,一家三人玩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有兩名混混奉了老大南哥的指示來找月梅,而月梅答應很快會回去,這被在牆角的俊榮聽見了,他憤怒地指責,甚至要她去死,月梅果然要自盡,俊榮急急送她去醫院。俊榮在她出院後,簽署了她帶來的離婚同意書,而在一個父子都不在家的時刻,月梅又離家出走了。

◎ 劇情分析

  這是公共電視出品的「人間劇展」系列,調性依然是以「電視電影」的模式來呈現。調性陰晦緩慢,盡量不去攀移鏡頭,全靠演員的自我表現,這幾乎成了公共電視的標準策略。

  本片以六點半兒子起床,叫醒開計程車的父親為開端,最後在月梅離去後,再度以相同的情境呈現以為呼應,也符合了電影美學中的前後呼應。

  其陰暗的色調,正好也呼應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不堪,小達在下課後都先呆在教堂內,在阿姨的影響下,自然也會向上帝禱告,希望上帝能夠讓母親回來一天。但人間的男女互動,甚至家庭中各自產生的困頓,似乎是上帝無法來拯救的。

  月梅為何在生下小達之後,便離開家庭?這種情境似乎不必細說,因為現在的社會,有著更多的渲染性,生活的複雜性,早已不斷地摧毀原有的家庭概念。

  本片中的月梅出走,與蔡明亮的「郊遊」中的妻子,是一個完全相同的調性。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女人離家出走後的生活是什麼?但郊遊中的楊貴媚穿得無比華麗,回來只是一種探望,而丈夫也只能以酒沉醉自己,因為無法用清醒的自己,來面對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妻子。

  月梅剛回來時也是如此,十年後再度出現在這個她曾參與過的家庭,但這個家庭的基柱,其實早已被社會的巨輪給碾碎。十年的別離,俊榮依然對月梅是既熟悉又陌生,但這個交集是驚喜或驚訝?導演在這個角度的處理,是相當令人讚賞的,雖然男人必須靠自慰而過活,但當妻子突現在眼前時,他反而不知所措。

  月梅的回來,算是上帝應許小達的諾言?還是蘊含了新的風暴?俊榮問月梅為何回來?月梅給了答案,但這個答案並非真正的答案,我們無法揣測月梅真正的十年生活,但拋夫別子這件事情是如此明確,能讓月梅選擇離開,背後應有一大段的故事,但這是屬於社會大環境的一環,並非每個女人都像月梅,但像她這樣的選擇與遭遇,卻也不在少數。

  俊榮能夠讓事情改觀嗎?其實他是全然沒有施力的著力點,你可以怪罪人,但卻無法改變事實,所以堂堂的男人也只能哭泣,以此來抗議大環境的改變逼壓而來的一種無力感。

  為何月梅無法回頭,如果這一星期中她與小達的互動,以及俊榮的床第恩愛是如此讓她愉悅,那還有什麼理由讓自己離開?

  其實月梅也是陷入大旋渦的亂流之中,人世間可以抉擇的東西實在太多,但也因為太多而使得她無法抉擇。在選擇離家時,或許那是一種別無選擇,十年後再度離開,也是另一種別無選擇。

  「隨波逐流」才是月梅心中最後的抉擇,現實中,有許多我們無法抗拒的東西,這牽扯到極為複雜的人性,當內在的自我起了矛盾與衝突時,其實很少人能夠跳脫那股無形的桎梏。

  俊榮高聲吶喊對他太不公平,這是他唯一的抗議,神如果愛世人,為何俊榮要受如此不公平的對待,難道他是天生的弱者?其實在開計程車的時刻,俊榮會面對許多的男女對話,但那時候在車子後面,會是一種表相虛假的演出?還是真實的對待?

  生命其實是虛幻的,我們不會因為失去了一個人的感情,便無法生活,如果要說真實,那應該是三人去相館拍攝的全家福,但事實上,這張相片卻比生活中更虛假,在攝影師的口令下,三人望著鏡頭,然後露出了認為自己最美的笑容,以期來光耀這個家庭的幸福。

  也許是公共電視較為嚴苛吧?當俊榮高喊妳為何不去死?月梅轉個彎就倒臥地上,這個橋段似乎有被刪剪的可能,對觀賞者這是一種無法自我詮釋與思索的斷裂,雖不能說是缺失,但總是缺乏連貫性。

  計程車在街上遊走的鏡頭,有些法國的風味,導演不願意去呈現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點,而是腳色內心的主觀見解,這種詮釋,讓這部影片有了更高的詮釋空間,腳色也因之而更庶民化了。

  再度離家的女人,這回與這個家庭斷得更徹底了,也許她連那張合照也不拿走,因為前面的路是她不得不的選擇。也許各種選擇,都是有其生命必須展露的特質,但傳統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卻在瞬間被解構了。這是一種趨勢嗎?也許是即將會成為社會主流的男女關係新詮釋,不管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任何人都將無法抵擋這股時代巨輪帶來的改變。

  在兩性平權運動的推廣之後,很多的女人不管能力、或在處理各種問題的態度,確實都凌駕了男人,男女的議題必須以平等的「人」來對待,在突然失去傳統的主控權之後,可能要面臨一波的試煉。

  男女的感情與性的呈現,原本是平等的,這其實還是包括了更多尊重對方的哲理,俊榮嚴守了這個原則,而月梅放肆的坐姿,其實早已說明了她的遭遇,兩人的生活其實已是天淵之別,也許分手真的是上上之選。

正義衝突(When Justice Fails)

導演:艾倫‧戈斯汀(Allan Goldstein)
主演:傑夫‧法赫(Jeff Fahey)
   瑪莉‧馬汀(Marlee Matlin)
美國 / 1981年 / 91分 / 輔導級
一件駭人聽聞的謀殺案於曼哈頓發生了... 

◎ 劇情簡介
     

  湯姆‧詹尼是重案組的刑警,三年前他太太自殺身亡,搭檔又因案而離開,此時上司派來一名藍伯‧羅德來替代,藍伯坦承自己是同性戀,但並不影響兩人的合作。

  二人承辦一件狄恩‧哈維的案子,而去拜訪正在法庭作起訴工作的凱蒂檢察官,但嫌疑人威廉‧波瑟卻無罪釋放,兩人欲訪問聾啞的凱蒂,由她哥哥賈許作手語翻譯,但凱蒂的心情似乎不佳,拒絕了二人。

  兩人不死心,再度拜訪被上司強制休假的凱蒂,但雙方談得非常不愉快,甚至趕二人出來。但在第二天時,詹尼卻接到一束花及凱蒂的道歉信,於是兩人相約吃飯。在詹尼的逼問下,凱蒂謂其父已死,是在一場打獵中被人槍殺,雖然透露這些身世,但凱蒂依然帶詹尼回去她的住處,兩人一夜春宵後,詹尼在浴室中發現有抗憂鬱藥「芬拿多」,最重要的是,在她床下發現了一把尖銳的剪刀。詹尼有受騙的感覺,兩人一陣衝突後,凱蒂又將詹尼趕出。

  詹尼開車回去,卻發現煞車失靈,所幸撞到路旁車子後停下,沒有傷亡,他認為這一定是賈許搞的鬼。

  但凱蒂又去找詹尼,因為她已感覺詹尼是她可依靠的對象,而詹尼亦然,於是詹尼將自己住處的鑰匙交給凱蒂。但回隊上時,藍伯卻告訴詹尼,他從資料中查出,凱蒂之父是被塞住嘴巴而死,並非凱蒂說的是被槍擊中。

  凱蒂的母親被請到警局訊問,在問到關鍵的問題,威森太太拂袖而去,而這也使得詹尼陷入兩難之中。

  憤怒的凱蒂與賈許因母親被偵訊,她前去興師問罪,並交回那把鑰匙。同時也對詹尼提出性騷擾的控訴,上司立刻要詹尼不得靠近凱蒂五十公尺內。

  因詹尼被停職,藍伯決定找賈許問個清楚,這才發現賈許是個畫家,但圖中卻出現兇手犯案時相同的意境,即是用剪刀剪掉被迷昏的男人的頭髮,然後以尖銳的剪刀刺殺。

  詹尼又去夜店,果然發現凱蒂,而凱蒂離去時竟遭人突襲,所幸只是昏迷,但詹尼卻涉嫌更大。此時上司與政風處介入,但又發生一名女裝的人殺了賈許。一切證據慢慢浮現,原來凱蒂在小時候被父親強暴,遂成為心理不健全的人,雖然她又送花表示願意與詹尼和解,但詹尼卻道出真相,凱蒂持槍自盡而亡。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相當經典的偵探懸疑片,而本片與其他偵探推理不同之處是,除了一條主線之外,兩名重案組的探員都各自有著故事。

  藍伯是一名同志,雖然成為隊中揶揄的對象,但惹了他的人,也會受到他相同的反擊。藍伯被設定在同性戀的原因,是要給予他更細膩的觀察,從而發現一些一般人不易發現的事。但是不是同志都一定顯得更敏銳,應該是一個見仁見智的看法。

  詹尼這名剛毅的腳色,其背後設定了一個故事,那就是他結婚三年後,其妻自殺身亡。然而設了這麼好的一條線索,也似乎更能呼應其個性的事件,本應有一件類同的故事,但最後這條線索卻無疾而終。唯一可以呼應的是詹尼的妻子自殺身亡,而與他開始有了感情的凱蒂,其命運也是自殺而亡。

  但詹尼的妻子為何要自殺?唯一能詮釋的應該是詹尼的火爆脾氣,或者是因為詹尼常年辦案而夜不歸營。這樣的推測顯然都是較為平面的,但也是讓人感覺有些意猶未盡之感。

  主戲在檢察官凱蒂威森身上。她是聾啞檢察官,嫉惡如仇,落在她手上的案子,百分之九十七都會提起公訴,為了承辦一名叫狄恩‧哈維被害身亡的案子,他們二人去法院拜訪她,但卻遭受無情的拒絕。

  這件事透發著古怪,因為檢警總是一條線上的夥伴,為何凱蒂要拒絕?或許是她聾啞的緣故,不願跟任何無關的人有過多的互動,但也因為如此,才增添了戲劇的衝突性與延展性。

  狄恩‧哈維在昏迷後,被剪掉頭髮,然後才被刺死斃命。猶如希臘神話中被剪掉頭髮的人便失去了神力,這神力代表了男性的威權,從這個角度來看,便透發了兇手應該是缺乏威權的女性。

  法庭中凱蒂少見的輸了官司,她無法對哈維提出控訴,哈維當場釋放,對她而言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因此在氣頭上不願意與二人談話,那應該也是正常的。

  然而第二天又再度發生命案,這回死者是剛被釋放的威廉‧波瑟。顯然原本不相干的事情慢慢被聚攏了。而法醫蕾絲肯也證實在那些頭髮中,其實夾雜許多人造髮。

  詹尼單獨拜訪凱蒂的戲,源於凱蒂自己先送花致歉,認為她不應在之前二人去拜訪她時,不禮貌地將二人趕出。這當然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其實在這裡,詹尼與凱蒂,應該有了相互契合的互相吸引的基礎,否則兩人的感情突然有了新的變化,這會是顯得格格不入的。

  在晚餐的同時,詹尼不忘要追查凱蒂的過去,因為他的妻子自殺身亡,這自然能引起凱蒂對這方面的話題,她承認自己的父親也已經身亡,是在打獵中被人誤殺而亡。其實細心的藍伯早就查出,凱蒂的父親並非死於槍擊,而是被人塞住口鼻窒息而亡,雖然其家人都有嫌疑,但卻查無實證而作罷。

  詹尼陷入了愛情,當然也影響了他的判斷力。就算會有任何覺得不妥,但陷入了愛情產生的盲點,就算如此,他依然在浴室中,發現凱蒂有服用「芬拿多」的習慣,也就是台灣翻譯成「解百憂」的抗憂鬱症的藥。最重要的是,他在床下也發現了一把,前面幾個案子中,兇手慣用的尖長剪刀。

  兩人各持己見,再度爆發衝突,於是凱蒂又將詹尼趕出家門,賈許急急趕來,並責問詹尼為何不能放過她?其實在這個面向,似乎又露出一些線索。但詹尼卻不知死神在前面等著他。

  詹尼失落地開車回隊上,半路中卻發現,自己的車子煞車失靈,一陣驚險後,撞上停在路邊的車子而停下。這也更增添詹尼的懷疑,雖然一切證據都不是直接的,但他的心情其實是矛盾的,一個他已經放置感情的女人,卻偏偏又是最有嫌疑的人。

  導演在這段情節,其實是可以再予放大的,愛情的詮釋在每一部電影中,其實都是最吸引觀眾的,情起情滅自有其因果關係,但一個起因的塑造,卻是不可多得,但又是一種必然。而導演因要處理聾啞的問題,似乎顯得礙手礙腳,因此在力道上面便喪失了許多先機。

  探究到最後的源頭,原來是凱蒂小時候被父親性侵,她不斷地呼叫,是否因此而損傷了喉嚨?但這項的羞辱,使她在長大之後握有檢察官的權勢?開始要剪掉那些男人的頭髮,在戲劇美學上,這個構想是相當出色的。

  導演在片頭以蒙太奇的疊影鏡頭,將行凶的過程以特寫呈現,並交融一名年輕女子天真活潑地跳舞,這是一種暗示,也製造了更迷離的戲劇空間。

  真正惹惱凱蒂的,是藍伯與詹尼將凱蒂的母親威森夫人請到警局問話,凱蒂以檢察官的身份控訴詹尼對她性騷擾,以致詹尼被停職,而凱蒂在夜店出來被人打昏,又使得詹尼陷入困境,但賈許突然遭人刺殺而亡,凱蒂卻反而撤銷對他的控訴。詹尼陷入困境時,反而更冷靜地看待這一切,因為一切的源頭正是凱蒂,而此刻他又是如此愛著她,一切都已無法回頭,他與凱蒂見面時,凱蒂用槍了結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