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由 施伊粧 老師 撰稿

導演:文森‧明尼利(Vincente Minnelli)
演員: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
   凡‧赫夫林(Van Heflin)
   路易斯‧喬丹(Louis Jourdan)
美國 /1949年 /114分鐘 / 普級
嫁給醫生包法利的農村姑娘艾瑪,於婚後逐漸感到厭倦,開始和貴族與年輕小伙子偷情…

◎ 劇情簡介

  十九世紀中,巴黎法院正在審理小說家福樓拜的案件,因為檢察官認定他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傷風敗俗,應該被判有罪。於是福樓拜在法庭中娓娓細述他這部引起爭議的小說。
   
  鄉下醫生查爾包法利,黎明前冒著風雨到盧歐農莊為主人的骨折診治,離去前見到盧歐的女兒艾瑪,刻意打扮的艾瑪明艷動人,引起查爾的注意,爾後他便藉故常來拜訪,終於贏得美人芳心兩人結為夫妻。
   
  懷著對愛情、婚姻充滿浪漫想像的艾瑪,婚後發現查爾只是個平凡而無趣的鄉下醫生。
   
  公證行的職員李隆協助新婚的包法利夫婦搬進新居,艾瑪發現李隆是個品味新潮的年輕人,兩人興趣相近談話益發投機,彼此互相欣賞。
   
  幾年後艾瑪雖然生了一個女兒,日子也過得安穩,但她一直怏怏不樂。
   
  某天,包法利夫婦接受邀請,參加某位侯爵家中盛大的舞會,這讓艾瑪雀躍不已;舞會當天,盛裝的艾瑪艷驚四座,大大滿足她的虛榮心,年輕帥氣的莊園主人羅德夫對艾瑪大獻殷勤,更讓她心旌搖惑。
   
  舞會之後,羅德夫對艾瑪熱烈追求,兩人因此暗通款曲。艾瑪為了和羅德夫約會及日常奢華的花銷,瞞著丈夫向亞麻布商羅路借貸。
   
  艾瑪計劃和羅德夫私奔,然而到了約定當天羅德夫卻爽約,傷心欲絕的艾瑪回來後大病一場。
   
  查爾陪伴大病初癒的艾瑪到盧昂欣賞歌劇,希望能療癒她鬱悶的心情,她們在歌劇院和李隆不期而遇,也點燃了兩人的情感。愛瑪瞞著查爾和李隆往來,也更揮霍無度欠下大筆債務。
   
  債主羅路要求艾瑪還錢,艾瑪心想李隆和羅德夫可以幫忙,沒想到都碰釘子甚至受到羞辱,走投無路的艾瑪吞下砒霜結束短暫的一生,留下傷心欲絕的查爾。

★賞析★
   
  福樓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在文學史上已有不容置疑的經典位置,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下的女主角艾瑪,即使經過一百五十多年仍讓不同世代讀者展讀之餘,抬頭四望,發現生活週遭艾瑪依舊存在,從未離去。

    艾瑪是個農家女,母親早逝、沒有兄弟姊妹,少女情懷沒有分享學習的對象,她的心裡生出了許多的浪漫幻想,慢慢的也就走上了虛華的路上去。
   
  父親送艾瑪到修道院希望她成為有教養的淑女。艾瑪表面上遵守修道院嚴謹的生活,內心實則沉浸在浪漫小說的愛情故事裡,她嚮往愛情,福樓拜形容艾瑪想像:「愛情像一隻玫瑰色羽毛的大鳥,在詩的絢爛天空飛翔。」
   
  後來艾瑪被父親接回農莊,在她眼中的農村生活粗鄙得令人難以忍受,她在自己的房間牆上貼滿從書中撕下的浪漫插圖,畫裡充滿羽毛、玫瑰花、奢華衣飾,還有相擁的戀人;小小的房間是她夢想的愛情藍圖。
   
  艾瑪不免覺得自己猶如被困在高塔的公主,而在夜雨中出現的醫生查爾‧包法利,彷彿是為拯救她而來的王子,艾瑪於是成了包法利夫人。
   
  在結婚前,艾瑪從書中讀到的愛情是快樂、迷戀和陶醉,那麼美;然而結婚後艾瑪失望了。或許是憧憬愛情的眼睛總是看不清,也可能是黎明前的晦暗美化了查爾,婚後她發現查爾「像人行道一樣平板無趣、見解庸俗」,收入也無法供應她對時尚和奢華的追求,但查爾卻對能夠和年輕、美麗又聰慧的艾瑪結婚感到心滿意足,甚至讓他有些自命不凡。
   
  查爾以為艾瑪和他一樣在婚姻中感到幸福快樂,然而她不能想像,眼前這種平靜的生活就是自己曾期待的幸福,為此艾瑪心中漸漸生出怨懟,甚至怨懟自己帶給查爾的幸福。
   
  而一場舞會讓艾瑪的生命從此轉向驚濤駭浪中。
   
  董亞維里爾侯爵是查爾的病人,他邀請包法利夫婦到家中作客;在豪華大宅舞會中,艾瑪初次見識到豪華場面,非富即貴的仕紳淑女,珍饈佳餚,衣香鬢影,在燭光和香氣中,艾瑪和羅德夫愉快的共舞,這一切是她多年來的夢想,令她目眩神迷。   
   
  福樓拜形容舞會過後,艾瑪的生活像被鑿了一個洞,只一夜之間她的生命變了樣,艾瑪原本以為從洞口照進來的是給他帶來浪漫愛情的希望之光,沒想到是個將她帶往墮落深淵的黑洞;羅德夫是個情場的浪蕩子,他喜新厭舊,無法對愛情專一,但羅德夫代表艾瑪的全部幻夢的體現,他擁有財富、瀟灑的外貌、貴族頭銜、無所顧忌的閒逸生活還有愛情,但他玩世不恭,最終對艾瑪始亂終棄。
   
  艾瑪憧憬的愛情除了要有浪漫的濃情蜜意還要有奢華的物質,為了滿足物質的欲望,終至債台高築無力償還,為了還債,艾瑪心想自己的美貌或許還能讓羅德夫有所眷戀,可以幫忙償還債務,沒想到色衰愛弛,羅德夫已對她失去興趣,以沒錢為藉口回絕了,還羞辱她青春不再。
   
  羅德夫是艾瑪走投無路時最大的希望,也成為最大的失望,甚至是醜陋的現實,逼得她走上絕路。
   
  小說裡形容艾瑪:「全身上下最美的地方是她的眼睛;黑色的眸子經睫毛襯托更顯烏黑;向你望過來,毫無顧忌,天真大膽。」福樓拜用一雙眼睛勾勒出艾瑪的性情特質,她天真大膽,無所顧忌,卻無法抵擋現世的虛假誘惑和欺騙,也看不見查爾對她真誠的愛,最終在悔恨裡結束生命。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致命人脈(People I Know)

導演:丹尼爾‧艾爾格蘭(Daniel Algrant)
主演:艾爾‧帕西諾(Al Pacino)
   金‧貝辛格(Kim Basinger)
美國 / 2001年 / 99分 / 輔導級

人脈不會致富,但絕對致命!

◎ 劇情簡介

  艾利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公關,與他交往的非富即貴,就連奧斯卡影帝也與他有深厚交情。今晚一場歌舞劇「捕蠅紙」的首映,雖然許多戲評家不看好,但艾利還是得運用他的人脈關係,企圖影響第二天的評論。
   
  一名叫維德的女人也出現在現場,這讓艾利大吃一驚,因為維德是艾利弟弟的妻子,而弟弟已經死亡,但維德卻對艾利情有獨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維德不忍心艾利長期處在公關的緊張脈絡中,她希望艾利能跟她回鄉間,過平淡的生活。
   
  艾利何嘗不想脫身,只是他陷入太深,許多事不是他想離開就能了結的。更何況艾利因勞累過度,小便中出現便血的現象,連看醫生都沒有時間。
   
  這一夜,一名得過影帝的知名影星,與一名小咖的女演員混一夜後,這名叫何芝莉的女演員便一直纏著他。於是男影星打電話給艾利,希望他趕到現場,然後盡快讓何芝莉搭飛機回去拍片。
   
  何芝莉似乎玩性正起,在艾利帶她回旅館後,反而又帶艾力去世界貿易中心的頂樓,在這兒,幾乎每個人都吸食了鴉片。艾利與何芝莉也不例外,而在這兒艾利也看見了幾名有錢的重要人士。
   
  何芝莉吵鬧依舊,結果被人趕出,臨行何芝莉還語帶威脅地說,她抓到對方的痛處,於是兩人又回旅館。一心只想哄騙何芝莉趕緊去搭早班的飛機,但艾利自己吸食鴉片,半昏迷在浴室的暗處,此時一名身穿服務生衣服得高大男人侵入,一下就將何芝莉打昏在床上,這名服務生也趁機強暴了她。而在暗處的艾利,他兩眼無神地看待這一切,因為他實在分不清楚這是真實?還是夢幻。
   
  艾利為了另一場募款餐會,必須勸說富翁施毅律以及一名黑人畢牧師能夠同台出現,就連見面的順序都有著爭吵,而這一切都必須要艾利打點。
   
  然而艾利因為介入了何芝莉的事,他也面臨了殺機,雖然他答應維德,今晚辦完募款餐會隨她離去,但卻在報攤發現何芝莉遇害的新聞,而一名男人經過也用銳利之器刺入他的腎臟,艾利一邊看電視,也慢慢失去了他的生命。

◎ 劇情分析
    
  「致命人脈」是艾爾‧帕西諾在眾多佳作中較不受人注目的。正如他過去的許多作品,甚至是在初上百老匯時的角色一樣,他是以詮釋遊走在紙醉金迷的毒品世界中求生存。只是這回,他變身為高級社會的公關人員。
   
  這幾年,台灣也開始興起公關的活動,在許多餐廳就有「酒促」小姐,這也是公關公司的另類手法。舉凡政治選舉,明星宣傳,電影或戲劇上演,其實都可看到公關公司的影子。一些大成本的制作,在尚未開拍之前,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但有些影片,在上映甚至下片之後,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在於公關公司。
   
  一開始,艾利為了「捕蠅紙」這齣歌舞劇的首映弄得灰頭土臉,就算神通廣大的公關,也會有無法面面俱到的時刻,但這正是公關公司的過程,就算搞砸了;搞公關的人絕對會有另一套方法解決,艾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年輕時,艾利是個成功的公關,因此他必然受到一些人士的肯定,隨著長久的合作,艾力當然也會知曉一些名人的秘辛。但守口如瓶,是公關一項最重要的準則。艾利在這方面是相當盡責。這也是為什麼,那名知名的影帝欲擺脫女星的糾纏,他可以放心地把這件事完全交給他。而艾利也確實將這一切處理得相當妥當。
   
  但何芝莉或許因為吸毒而舉措失當,再度回世界貿易中心狂歡時,竟當著老闆的面嗆聲,由此而種下了殺機。雖說這一切與艾利無關,但他畢竟是目擊證人,而且牽連在那場轟趴派對中的人實在太多,雖然有許多人都認識艾利,甚至是艾利的醫生山迪。
   
  為了眾人的罩門不能落入別人手中,艾利繼何芝莉之後也被犧牲了。而在這之前,他完成了一場成功的募款整合大會,許多記者都認為,這是艾利東山再起的最佳成績,問題是,艾利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日落西山,甚至沒有永遠不墜的太陽,所以他才答應弟媳維德的建議,在這次募款餐會之後,他會隨她回到鄉下。只可惜這個願望始終無法達成了。
   
  其實最後這一場募款餐會,艾利是搞不定的,後來參加的黑人牧師以及富翁施毅律都因為自身的利益關係,或者說是掌控那場轟趴不會變成艾利的武器,在面對媒體採訪時,營造三方皆贏的假相,然後在事過境遷,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手段取走艾利的生命。
   
  艾利原本就有血尿的症狀,山迪醫師可以作證,故最後,艾利背後被長針刺中腎臟而導致出血,似乎一切都天衣無縫了。
   
  不只紐約如此,在全世界各地,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每個國家都有制定屬於這個社會的法律,但真正掌握住社會生殺大權的,都是體制外的商賈富豪,當然在運作之際,必須是與政治力量相結合。艾利這名公關看似八面玲瓏,但他也只是,這些社會有力人士的ㄧ顆棋子罷了。只要付給他一點錢,艾利就沒有說不的權利,就連何芝莉這名二流女演員,也看出艾利的罩門。像一隻狗一樣,只有效忠的本份,其他一點也使不上力。
   
  何芝莉在吸食鴉片後,肆無忌憚地出言得罪這些有力人士,並非她不知好歹,而是她在這個社會的腐敗圈子打滾甚久,正因為她知道太多故心生不滿,再度回轟趴場合,是要一吐怨氣,因為她打滾的世界中,受盡了她無力抗衡的勢力,只有藉著鴉片帶來的快慰,提出一些抗議與吶喊。但這種直搗黃龍的舉措,當然會令人不安,萬一事情被抖開,這些有力人士將會身敗名裂的。
   
  艾利的弟媳對他愛戀不已,這條線原本是主線,只可惜到最後草草收場,因為導演留下艾利死亡的鏡頭,他呆呆望著螢光幕,報導著何芝莉的死訊。見多識廣的艾利,此刻才真正認知,在旅館中看見一名男子強暴了何芝莉,不是他作夢的幻影,但此刻知曉似乎也於事無補。
   
  但是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艾利早已知道轟趴場合的ㄧ切,尚在鴉片的迷霧中,何芝莉跟任何一人作愛都不足為奇的。更何況,當時艾利自己全身癱軟無力,就算他想干涉也無能為力,但正確地說,若艾利當時出面阻止,說不定也會有性命之憂。
   
  艾利在紐約公關界已經打滾多年,什麼世面沒見過?很多時候他是先為自己設想的,雖然是明哲保身,但多少也透發了他的無力與無奈。
   
  或許也是這種原因,艾利才不敢接受維德的感情。他陷在紐約公關界已經很久很深,相較於維德的純情無染,他又何曾敢將自己的感情抒發?雖然最後他想通了,但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承諾變成訣別的符號與訊息。相信在他漸漸死亡的時刻,一定也會思考這個問題。
   
  艾利與維德的互動太平面化了,這是相當可惜的,但因為艾利的主戲太強了,很多的情境詮釋,便完全由他扛了起來。艾爾‧帕西諾是名優秀的演員,他把這名過氣的老公關詮釋的相當貼切,但孤木難撐天,一齣起頭相當精彩的電影,最終草草收場了。
   
  這部電影在任何時刻都是相當貼切與真實,這也說明了人性醜惡的ㄧ面,但別忘了,有了黑暗的ㄧ面,這也表示另外一端有著燦爛的陽光。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導演:盧卡‧瓜達尼諾(Luca Guadagnino)
主演:蒂坦‧史雲頓(Tilda Swinton)
   伊多杜‧加布爾里尼(Edoardo Gabbriellini)
義大利 / 2010年 / 119分 / 限制級

豪門滿溢的,不是奢華,竟是寂寞及愛慾..

◎ 劇情簡介

  千禧年之前的米蘭,義大利豪門雷吉家族齊聚一堂,要為老當家的爺爺愛德華慶生,同時也是愛德華宣佈將家族紡織企業交棒給接班人的時刻。
   
  身為長子的坦奎帝自然是當然的人選,但意外的是愛德華卻多加了一個人,那就是他最疼愛的小孫子艾多。事實上,艾多今天才在賽車場中輸給另一名陌生人,而這位陌生人是一名廚師安東,他也在宴會時,親自送來他做的蛋糕。艾多的母親艾瑪只瞧了安東一眼,並未有任何表示。
   
  艾瑪尚有一名女兒貝塔在英國念書,原本學畫的她卻意外改學攝影。艾瑪從送洗的衣服口袋中,發現了貝塔的秘密,為何她會拒絕男友的追求,原因是她愛上了攝影老師安葛拉,艾瑪雖然訝異,但卻答應女兒永遠保持,這個屬於她倆的秘密。
   
  艾多要向女友伊娃求婚,於是請安東到家裡作菜,在廚房艾瑪先品嚐許多俄羅斯的美食,這使她想起故鄉的種種與過去,心情亦突然激盪起來。
   
  這一日艾瑪去尼斯找貝塔,但卻看見安東,她情不自禁地隨後跟蹤,安東發現了她,邀請她到山上預備開餐廳的所在。但一到山上,兩人如野火般的慾望,便全然發洩了。
   
  艾多與父親坦奎帝,因公司面臨轉型的問題,必須到倫敦去,而這使得艾瑪與安東,更是沉浸在情慾之中,而在呢喃中,艾瑪教安東一種叫「嗚哈」的傳家湯,因為這種湯艾多最喜歡喝。同時也說出她父親是古畫修護師,當年坦奎帝到俄羅斯尋寶而認識她,將她娶回義大利後她就不曾再回去。
   
  而在倫敦的坦奎帝,為因應企業國際化,而答應被美國公司收購,艾多雖然反對卻無濟於事。艾多回來,只能傷感地抱著女傭伊達哭泣,但同時,他也在安東的山上,發現母親的頭髮。而在宴請收購公司的夏肯巴金時,安東刻意做了「嗚哈」的湯,他立刻知道也證實了真相,艾瑪在泳池畔向他解釋,但艾多奮力掙脫,卻落入泳池中,最後失去知覺而亡。葬禮後,艾瑪身心俱疲,在見到伊娃已經有身孕後,她決定向丈夫坦言她愛安東。於是她只帶著一些衣服,去尋找她已經遺失的夢。

◎ 劇情分析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無非金錢、權力與慾望,如果這三者都能獲得,那當然是人生的極至,但十全十美的事,恐怕都無法如人之意,有時在追索一個繩頭時,卻忽略了另一端的繩索,顧此失彼是常態,而人生真正要的是什麼?端看每個人的認知之不同。
   
  在二十世紀中期,有些小說開始探索,女性的自我生命思索,有一位家境不錯的女子,與家人到海邊旅行後,卻無故失踪了,其實她是在這次旅行中,才突然下決定,一個人到一座島上生活,她在島上請了一名女傭,就這樣過了一生。很多人不免存疑,為何她甘願放棄優渥的生活,而獨自生活?坦白說,這種理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女人做這樣的選擇,其實是想要擁有真正的自我。
   
  也許你會提出疑問,難道在家中就沒有自我?正因為傳統的家族,尤其是龐大的家族,都有其既定的規律,表象的富貴榮華,其實背後有著許多的約制。「我」片開始時,艾瑪為了公公的壽誕,竭盡心力地安排座位,一切照表操課,不容許絲毫的差錯。換句話說,艾瑪身為女主人,她必須傾全力去關照一切,說一句淺白的話,她已將自身嫁給了這個家族。
   
  孩子帶來的喜悅,使得艾瑪從不懷疑這個問題的關鍵,因為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順理成章。直到她親口嚐了安東的拿手菜,於是透過舌根,艾瑪很快與安東心靈有了交集。而釋放這份交集的,則是強烈的情慾。
   
  艾瑪此刻才想起,自己未到二十歲就嫁到義大利,但從此就不曾回俄羅斯,而她卻早已忘卻,自己的本名凱堤希,她到了義大利,便取了一個很普遍的名字艾瑪。這是有著象徵的意義,尋回自己的名字等於找到自我。而釋放自己的情慾,則是對比於過去被禁錮的靈魂。
   
  為別人而活是一種方式,為自己而活也是另一種方式,但這些都是雙鋒刃,稍加不慎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傷到自己。就猶如艾瑪的女兒貝塔,她愛上攝影的女老師,她選擇與艾瑪分享,這一點多少也對艾瑪有著鼓舞的作用,因為勇敢地踏出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
   
  或許貝塔的事也觸動了艾瑪的心靈,因為貝塔如此勇敢地活在自我中,這無異是與整個家族有某種形式的抗爭。貝塔以前學畫,故在爺爺生日時,她都會送上她的畫作,但今年卻送了一幅攝影,不僅爺爺和家人訝異,因為貝塔以這種方式來詮釋她的改變,雖然爺爺當眾宣佈,還是希望貝塔能送他一幅畫。
   
  如果整個家族知道了,會不會為貝塔帶來批判?因此她小心翼翼地與艾瑪分享,而艾瑪不僅答應守密,同時也為自己的女兒高興。
   
  兒子艾多雖是老么,但卻是最受爺爺疼愛,因此在宣布繼承人選之際,除長子坦奎帝之外,長孫艾多竟然也是人選之一,換句話說,這個家族大企業交給了這對父子。兩人因工作的關係,就必須常常住在倫敦。而這也是在這節骨眼上,讓艾多的好友安東,有機會與艾瑪展開這一段激烈纏綿的慾情。
   
  這個意大利紡織企業,在千禧年之刻也面臨了國際的併購潮流,艾多是反對的,但父親坦奎帝卻持贊同的意見,父子意見相左也有好處,起碼可以相互制衡,但當艾多回來之際,本欲宴請美國的併購公司代表,但因安東會做艾瑪獨到的「嗚哈湯」,這幾乎只有艾瑪在兒子有宴會時才會作給他喝,沒想到艾瑪卻教給了安東,而之前,艾多也在山上安東的住處,發現艾瑪剪下的頭髮,於是當下艾多是無法掌握自己的情緒,急急往外狂奔。
   
  艾瑪或許急於向艾多解釋或表白,但卻使得艾多落水昏迷致死。在這節骨眼上,最能看出東西方文化觀念的不同,兒子都死了,丈夫也向艾瑪表示關懷,但此刻,反而是本片最關鍵的所在。艾瑪竟然當著丈夫的面前說出「我愛安東」,這大大傷了丈夫的心,但艾瑪回首望向這個家族,艾多已經死亡,但他的女友伊娃已經懷孕,而女兒貝塔此刻更是以鼓勵的眼神望她,一切在此刻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日本向田邦子的小說「隔壁女子」,描述妻子追隨男子到紐約後,又勇敢回來,她的詮釋是,性子是需要比離家更大的勇氣。而此刻的艾瑪,要踏出去的卻是她從來不曾做過的,不知後果會如何?也不在意別人是以什麼目光來衡量自己,因為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選擇了自己真正要的。
   
  我們不討論艾瑪和安東的後續會如何?因為電影的主題並不在後面的情節,但安東能在瞬間與艾瑪有了交集,雖然在象徵的符號中有一些表現,但我始終認為尚缺一些明確的點。或許導演刻意把這種表相的互動隱藏在情節之中,故事的進展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而那些傾向大自然的情境,與性愛的呼應也是一種手法。
   
  「我愛故我在」大量使用了豪門的盛宴,也就是美食的展現,以及人際之間的表相化。在盛大的家族中,其實還是隱藏了太多人性中難以申訴的寂寥與枯澀,這給人有著更多的啟示。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導演:亞倫‧科諾(Alain Corneau)
主演:尚皮爾‧馬里歐(Jean Pierre Marielle)
   傑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
法國 / 1991年 / 109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1992年法國凱撒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電影原聲
   最佳音效、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Anne Brochet)和最佳影片
   等七項大獎

17世紀的意大利,音樂大師桑德•哥倫布(Jean-Pierre Marielle 飾)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他帶著兩個女兒遠離喧囂…

◎ 劇情簡介     


  一六六0年春天,意大利音樂家桑德‧哥倫布的妻子去世了,從此他帶著兩個女兒馬特萊娜與特華尼特隱居在鄉野之間。但桑德為了專心於音樂的創作,遂在農舍外再搭一間小木屋,而他整天都在沉思中度過。
   
  馬特萊娜長大了,於是桑德教她拉奧維爾琴,小女兒一直吵著她也要練琴,於是桑德便去找一名製琴師,為特華尼特打造了一把較小的琴。
   
  在練就一番功夫後,三人應宮廷指揮家蓋尼邀請,到宮廷內作一場演奏,蓋尼驚為天人,立刻邀他加入宮廷樂師之職,但桑德拒絕了。
   
  連續兩次,國王派人去家中邀請桑德加入,都被拒絕,在惹惱國王之後,下令桑德不得在其他地方演奏。桑德並不後悔,他不願自己只是一名玩樂器的樂手,他自認為是一名音樂家。
   
  桑德夢見自己走入湖中而遭滅頂,醒來之後作了一首「悲哀之墓」,每次演奏時妻子總會出現在他眼前,而放在桌上的蛋捲似乎有人吃過。於是他請博沙這名畫家畫了一幅靜物圖,以便將這份記憶留住。
   
  這一日,一名原在教堂唱詩歌的年青人馬萊來拜訪,他是透過莫卡爾的介紹,要來當桑德的學生,馬萊彈奏一曲「傅麗葉」後,桑德便表示馬萊不能當他的學生,但馬萊再彈奏自己曲子,總算感動了桑德,但也要再考慮一個月後再決定。
   
  馬萊終於當了桑德的學生,也與馬特萊娜展開熱戀,桑德希望馬萊的音樂沒有世俗的聲音,也要注意畫家落筆的聲音,甚至夜晚在林間小便聲,都是音樂裡的裝飾聲。但馬萊太過專注在樂器上的表現,最後桑德給他一筆錢後要他離去。而馬萊也因此結束與馬特萊娜的感情。
   
  馬萊很快成為宮廷樂師,而馬特萊娜則生了一個死胎,從此萬念俱灰,馬萊不但成了宮廷音樂的指揮,也結婚生子,他送給馬特萊娜一雙鞋,她則丟入火爐中,幸好妹妹急急拿起。最後馬特萊娜以鞋帶上吊身亡。馬萊偷偷回去偷聽老師的琴藝,等了二十三天才聽到,此時他也才知音樂詮釋了悲哀與淚,師徒二人合奏了「悲哀之墓」。

◎ 劇情分析
   
  不管任何的樂器,都是透過演奏,才能讓人欣賞,很多人認為,聽音樂就是透過耳朵的聽聞,才能夠感動,所謂的音律,也經過思維的整理,才能真正了知音樂的節奏。
   
  事實上人能聽到萬物的聲音,是透過聽覺神經,與外面的聲律,才有聽的功能出現,佛經謂之為:根塵相觸而生識,這裡的解釋是,大腦內的耳根,與外六塵的聲塵相接觸,便生出了耳識。然而這只是大體上的言說,譬如光有耳識,也必須有意識加入,才能真正聽聞。
   
  桑德這位不媚俗的音樂家,在他一生中,以絕對的佛學極深奧的道理來詮釋音樂,但世上,卻始終無人能夠知曉,他在音樂的真義。就算他唯一的弟子馬萊其實也無法真正悟入其師的真意,最後一起的合奏,算是桑德無奈的人間交待,猶如禪師臨終,卻依然尋找不到入悟的弟子,最終只能抱憾而去。
   
  試舉一段禪宗公案為例:趙州語眾云:「才有言說,便是撿擇,便是為了求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你們各自珍惜。」僧云:「你既不在明白裏,我們珍惜個什麼?」趙州云:「我也不知道!」僧又問:「你既不知道,為何又知道自己不在明白裏?」趙州云:「你直接去體會吧!」
   
  馬萊當時欲拜在桑德門下,他學會了許多的演奏技巧,但卻不得桑德的賞識,因為馬萊只是一種表演,卻無法從自性中,流洩而出真誠的音符,因此桑德認為他無法成為一位音樂家。
   
  其實不只有音樂,世上的萬物均與真心阿賴耶識有關,也就是,世上所有的一切現象,都是自性的共同參予才能出生。楞嚴經卷三中佛對阿難云:「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身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也。)
   
  如此的經典,早已詮釋聲音與聽聞的功能,並非如一般人所言是從耳朵聽,所有的聲音均是出自自心本性。這是佛學中極深奧的道理,若能了解這段有關佛性的敘述,離道不遠矣。
   
  佛學原本就很生活化,雖然佛法是「背俗」的,但了知這一切真義,道理其實早就明徹在當下,正因為無法言說,桑德便顯得孤僻起來,因為世人皆醉我獨醒,這樣的感知,若非有超然的定力,是無法承受的。
   
  桑德的傑作「悲傷之墓」與「淚」,都說明了,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動,必須透過心靈的類比,才能體現那種境界與情境。當真正的悲傷其實已經沒有悲傷;當真正的涙水湧現其實已經沒有淚水。
   
  馬萊縱然無法頓悟音樂家的情境,但能了知契入一些心靈的吶喊,其實也屬難得,這也是為何,桑德始終不肯進入宮廷當樂師;而馬萊一生在宮廷中打滾。最終他必須躲在老師的木屋外二十三天,才聽到老師真心至誠的演奏,那是一種與天地相容的意境,而這番田地,卻早已在自性中存在,存在於小便聲中,存在於世上一切該有的聲律之中。
   
  佛眼和尚云:「法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既生山河大地,如何得復法淨本然?既復法淨本然,云何卻見山河大地?」問大眾:「如何即是?」良久曰:「水自竹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
   
  六塵中的萬象,縱然美如天籟,這一切必然與自性佛性有關連,而這一切又不得以話語說出,畢竟這是心量的題目。以音樂而言,音樂是被創作的,是被演奏的,因為被生出的,故將來必定會消失與滅亡,這一切都被歸納為虛妄法,但當音律出現時,一定有一個生出這些音律的心,這就是真實的心。唯識學稱祂為「阿賴耶識」。
   
  所謂「萬法不離一心,心生法生,心滅法滅。」這個心,指的正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西方電影很少有提及這個層次的電影,在桑德教導馬萊傾聽世間一切自然聲時,正是許多禪宗公案的寫照。雖然後面的結尾,編導無法詮釋真心的呈現,以兩人合奏作為一種傳承的表徵,就哲學的角度而言尚屬佳作,但若是以佛法而言,難免就有些力衰了。
   
  真正的音樂家,其實也不必用樂器來呈現,因為一切原本均屬天然,一切都從胸中湧現而出,而這一切又原本都在,但為了後世能感知當時他們的心境,於是不得不將這些感受留在五線譜中。
   
  但當留在五線譜時,這一切都已離本心甚遠,所以後世的人再怎麼演奏,也只是演奏家,卻不是真正的音樂家。這也是,馬萊已成為宮廷樂師的指揮,但一想到恩師時,總難掩失落的神色,因為,這是他此生永遠無法趕上老師的原因。「日」片若真正歸類,我將之歸納為佛學電影。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愛‧慕(Amour)

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
主演:路易‧坦帝尼昂(Jean‧Louis Trintignant)
   艾曼紐‧麗娃(Emmanuelle Riva)
法國 / 2012年 / 100分 / 輔導級
禮讚:榮獲2012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2013金球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橫掃國際各大影展

片中飾演老夫妻的女兒,一場她與父親爭辯該怎麼對媽媽才最好的戲,道出了不少為人子女者的孝親盲點…

◎ 劇情簡介 

  喬治與安妮都是音樂家,他們的女兒伊娃也嫁給了音樂家喬夫,同時也生了女兒麗茲與兒子約翰,雖然喬夫與約翰有些水火不容,但這個音樂家庭是相當令人羨慕的。尤其安妮從十二歲就調教出的鋼琴家亞歷山大更是出色,今晚他們就到音樂會現場聆聽。
   
  回來後安妮發現門似乎有被撬開的痕跡,這令她相當不安,而在餐桌上時,安妮突然不再言語,好像失去知覺一般,喬治開了水龍頭用毛巾沾水為她拭臉,然後去換衣服準備找人來幫忙,但突然他發現水龍頭的水被關上了,喬治再度回餐桌,安妮已經甦醒,但她卻不承認剛才暫時失去知覺,可是當她要倒茶時,才發現無法將壺口對準杯口。
   
  在醫院折騰一個時期後,安妮堅持回家調養,她近乎哀求的語氣,希望喬治不要再送她入醫院。只是她坐在輪椅上要轉移到椅子上,在喬治的協助上都顯得困難;日常該有的日用品及清掃工作就委託管理員夫妻。
   
  這一日喬治去參加友人皮耶的葬禮,正好遇上大雨,他坐計程車回來,卻發現安妮自行下床,卻在床下動彈不得。皮耶的葬禮並不太受到孫子輩的尊重,不禁讓他感嘆人生老死不就這麼一回事?!
   
  亞歷山大來訪,他感念安妮從小的教導,如今在樂壇上有傑出的表現,但此刻也是安妮陷入老年困境的同時,亞歷山大應安妮請求彈奏了「貝多芬第二號巴加泰勒小品」,只能憑添一些傷感罷了。
   
  管理員梅西的太太來作家事,喬治為妻子洗頭,但喬治似乎也常作惡夢,這讓他心情慌亂無比。女兒伊娃來訪,安妮不大歡迎女婿來訪,因為她不想將自己的狀況呈現在女婿面前,安妮寧可拿相簿慢慢回味她的一生,她不禁感嘆人生真美好,只是太漫長。喬治為她讀報,但安妮很快就睡著了。安妮情況愈來愈嚴重,開始要用紙尿布。喬治餵食,安妮開始排斥吃喝,也一直喊痛,女兒要跟父親談談,反受父親一陣搶白。一隻鴿子飛入屋內二次,但喬治還是放牠走了,喬治終於下了決定,他用枕頭悶死了安妮,然後也讓自己餓死在屋內…。

◎ 劇情分析
   
  以台灣這個即將邁入老人國度的國家而言,「愛‧慕」這部影片來得正是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生的嬰兒潮,如今正好都邁入六十五歲。除了本身面臨退休之外,人也開始老邁,等而下之的已經無法自理,這就必須仰賴別人的照顧了。
   
  或許台灣的醫療體系相當發達,很多人活到九十甚至一百歲並非難事,問題是長壽有其必然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要身體健康。如果不是,就算活到一百歲,但卻始終躺在床上,這樣的生命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呢?
   
  現今台灣有許多人簽了「不施行急救意願書」,也就是病危之際不要插管,以免一番折騰下來,就算活著也只是喘口氣,不但這個殘弱的軀體無法為社會提供任何助益,甚至也將成為年青人的負擔。
   
  人為何在年紀老了之後,依然如此「熱愛」生命?以佛家的角度而言,正是「我執」與「我見與身見」的具體表現。殊不知這個色身是有其生命極限的,雖然這道理大家都懂,但卻不知生命的終點之後的去處,因此對死亡感到無比的惶恐與不安,也就更加無助地攀住這個殘軀敗身。
   
  其實因為心量無法豁開,對今生的「我」太過執迷,這也使得在面臨分段生死之際更加執著,從而在進入「中陰身」之際產生了「瞋」的面向,這將會影響到人下次投胎的去處。時下許多人都懂得,應該以助念的方式,讓接近死亡的人心情能夠平復,正是這番的道理。
   
  「愛‧慕」中的妻子安妮輕微中風之後送入醫院急救,但出院後她以哀求的口氣對喬治說:「以後千萬別再送她去醫院。」其實這是一種健康的說法,如果進醫院能讓病人回到工作崗位上,這是可以鼓勵的,但如果屬於自然老化的情形,入院只是接受另類的折磨,許多實習醫生會不斷地從病人身上獲得更多實驗的機會,真相如此,那就得看自己的決定了。
   
  台灣許多家庭有許多兄弟姊妹,人多嘴雜,若不送醫院難免遭受批評為不孝,甚至將來有風吹草動,將都會成為不主張送醫的人的負擔。其實說穿了,送入醫院等死,也只是讓家屬比較沒有罪惡感,因為在他而言,已經盡了當後輩的本份,而病人在醫院中所受的折磨,他們是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喬治的女兒曾經指責父親,為何不將母親送醫?喬治動怒地斥責女兒:「妳是誰?憑什麼說三道四?要不將安妮送去妳家?」女兒這才住嘴不再追問。
   
  很多家庭中都有類似的情形,一向都沒回來的女兒,一進門便指責這批評那!好像母親從未受過好好的照顧一樣,卻不知這種只出一張嘴的情況,對於負責照顧的人的內心,是多麼受到打擊與沮喪,因為女兒平常也不回來,正如喬治教訓女兒一樣:「妳是誰?」
   
  人年紀一大必然會身體逐漸衰老,這是一定的道理,現代醫學還無法拿掉人的衰老基因,甚至是生病基因,否則人要活個幾百歲應不成問題。但死亡如果是既定的事實,那為何我們不能好好地甚至是勇敢地面對它。人生瀟灑走一回,該下台的時候毫不戀棧。邱吉爾說:「酒店打烊他就走人。」政治人物上台下台其實與生死的看待都是一致的。
   
  喬治耐著性子慢慢照顧妻子,剛開始的確也費盡了心神,但以安妮而言,人到了大小便都失禁的情況,其實她早就想要離去。喬治為她喂水喝,她閉口拒絕,這有兩種情形:一是老人營養不良,但已無法吞嚥;二種是她以拒絕飲食來加速自己的死亡。但她卻也沒注意到,喬治其實已經照顧她而體力心神都耗盡,在一個臨界點上,喬治唯一的動怒是用湯匙的水潑她,但很快就向安妮道歉,因為這真的不是他的本意。
   
  「愛‧慕」很平實地將老人的問題攤在銀幕前,他要讓世人鄭重地面對這個問題。醫藥更發達的結果,也無法讓人長生不老,卻反而加深了更多老人的問題。當然你必須選擇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才能很真確地將事態全面攤開來檢視。
   
  喬治的夢境,正顯示他其實情緒已經浮動,面對妻子的病況與去留,他必須作出一番抉擇。在這之前,「安樂死」是一直被提出討論的議題,但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這樣的死亡方式,在世界各地大部份都是被禁止的。於是喬治選擇了屬於他自己的決定。
   
  安妮不斷地呼喊痛苦,喬治為她講了一個故事,然後安妮像快要睡著的嬰兒,也就在這當下,喬治用枕頭執行了他的決定。他用力悶死了安妮,然後將房子所有的窗戶全部密封,換句話說,喬治最終也是餓死在屋內,待人發現時已回天乏術。
   
  導演以幻象的情境來詮釋這一段,若非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待,是無法了解其意的。因為死亡之際,一定會有認識的先人來迎接你,而安妮比喬治先死,故她的出現來帶走喬治是相當合理的。
   
  最後的鏡頭是女兒獨自坐在屋內,她究竟在想什麼無人知曉,縱然他們一家三代都對音樂如此精湛,但當面對死亡之際,每個人其實都是平等的。

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

 由 簡麗彬 老師 撰稿

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
原著作者:狄更斯(Charles Dicknes)
演員:約翰.米爾(John Mills)
   珍.西蒙絲(Jean Simmons)
英國 / 1946年 / 119分鐘 / 普遍級
禮讚:1948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1948年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攝影
故事講述小孤兒皮普從小依靠姐姐與姐夫過活,卻在無意中幫助了一位含冤被陷的逃犯…

◎ 劇情簡介     

  皮普一個人走在寬闊的海邊上,走到墓園上墳(他的雙親已逝)皮普和姊姊、姊夫喬伊一起生活。皮普回程時遇一逃囚馬格維奇。他威脅皮普回家拿銼刀和食物給他。不能告訴任何人。
 
  第二天天未亮皮普取了肉餅和一瓶酒及銼刀飛奔找逃囚馬格維奇,把那些物品給了他。
    
  有人找鐵匠喬伊,請他調整損壞手銬。

  末了喬伊帶著皮普加入拘捕的行列中。眾人很快拘捕到逃犯馬格維奇。馬格維奇說他剛偷了鐵匠的一瓶酒和肉餅,瞧了一眼皮普和喬伊。
 
  一年後,亨德秋克大爺來訪,因為艾米西小姐希望皮普來家中陪她及陪她的養女凱娜玩。亨德秋克大爺駕著馬車送皮普到艾米西小姐的莊園。凱娜領著皮普見艾米西小姐。
 
  皮普的姊姊意外身亡。而貝蒂的到來,帶給皮普家人幸福。貝蒂成為皮普家忠實的朋友。
 
  十四歲後,皮普決定和鐵匠喬伊姊夫學習基本功。稍長,倫敦的律師杰克來訪。他表示:有一個有錢人,不具名,想領養皮普到倫敦深造,成為「上等人」。監護人就是受此人委託的律師杰克。皮普應允了所提的要求後,拜會了艾米西小姐和凱娜,隻身到倫敦展開新生活。
  
  到達倫敦後,找到律師的辦公室。皮普每年將可從書記韋密那兒領取250磅的津貼。韋密陪皮普到住處,室友是波克。恰巧波克就是小時在艾米西小姐莊園找皮普打架的「白面書生」。他倆建立了很好的友誼且同甘共苦。波克也是皮普在倫敦的禮儀和藝術指導老師。
 
  皮普想在倫敦安家,買幾件東西和傢俱,找律師杰克商量。書記韋密給了20磅。皮普和波克終於安了家,從巴拿克店搬到湯伯。皮普和波克不擅長理財,漸漸入不敷出。皮普硬著頭皮找杰克。皮普今天21歲生日。心裡想著:我會不會收到禮物?杰克覺得皮普近來花錢花得太厲害了。韋密拿了一張來自皮普神密恩人轉交的500磅錢票給皮普,皮普驚訝地跌坐椅子上。
 
  貝蒂來信表示,若皮普同意,喬伊要在星期二上午九點鐘來倫敦找皮普。他將告訴皮普一重要消息。喬伊如約來訪,不過皮普鄙視喬伊。對喬伊有欠教養的舉止趕到蒙羞。而喬伊事實上也覺得跟這裡的一切格格不入。他較適合鄉下的工廠和廚房。喬伊告訴皮普,凱娜小姐想見你。
 
  皮普見艾米西小姐,巧遇凱娜。那年夏天他倆常在一起。有許多人愛她,使皮普感到不安。那年冬天命運讓她認識了富有的本特尼。
 
  這一天,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皮普一個人在家。突有神秘客來訪。皮普一臉狐疑,戒慎恐懼般的領他入屋內。真相終於大白。皮普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這位一直以來不具名的恩人就在眼前。但讓他驚懼的是,他就是兒時在墳山遇見的那名逃犯馬格維奇。馬格維奇自稱是皮普的再行父親。他想擁抱皮普。顯然皮普完全在意料之外。皮普一直認為那暗中支助的人是艾米西小姐。馬格維奇覺得皮普那雙「快樂的眼睛」已然消失了。
 
  馬格維奇關心著皮普要如何安頓他?波克恰巧回到住處,馬格維奇要他發誓保守一切秘密,右手拿聖經輕吻一下。
 
  皮普去見杰克,證實了馬格維奇的身分。杰克告訴皮普,不要看表面,要看事實的根據,這是最好的法則…
 
  皮普去莊園找艾米西小姐,不歡而散,用力關上門,壁爐上的火球滾下來燒著了艾米西小姐的衣裙。聽到淒厲的尖叫聲,皮普回頭滅火。艾米西小姐已葬身火窟。
 
  皮普和波克共商對策,想出了一個好方法,送馬格維奇自首,接受法律制裁。
 
  皮普突生病,不省人事,醒來時驚覺睡在老家床上,喬伊一直在身邊陪伴和照顧。頓時,良心覺得不安…
 
  皮普重返艾米西小姐莊園,赫見凱娜在屋內,坐在那兒,宛如是艾米西小姐的翻版。凱娜因身分曝光(是逃囚馬格維奇和律師杰克的管家莫利所生的孩子)而感情生變,鬱鬱寡歡。皮普激動下,把屋內窗簾打開,陽光頓時照滿了屋內。皮普和凱娜手拉手走進了莊園蔓草叢生的花園。

◎ 賞析

  本片是由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nes 1812-1870)晚年寫的教育小說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改編而成,又譯《孤星血淚》。由英國大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所執導,仍是黑白片。
  
 ‧孤兒皮普的身世
 
  皮普從小就是孤兒。所幸由已成年的姊姊和姊夫喬伊鐵匠所扶養。姊姊的脾氣火爆,動則對皮普施以體罰,如同姊代母職般管教他。時而發牢騷怨嘆自己的際遇,覺得自己所嫁非人,仍過著貧苦勞動的生活。

‧遇見逃囚馬格維奇

  因著皮普的相助,讓他銘記在心。
 
  他心中暗忖著,只要他發跡,一定要好好犒賞當初走到絕路時,給他食物和酒的皮普。皮普在當時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呢!
  
  經過了一段時日,馬格維奇果然在澳大利亞開了一個木場,賺進了大把的鈔票。不過在倫敦他的身分仍是罪犯行為,可以遭到極刑。因此他在倫敦和被他的敵人發現後是隱名埋姓的過活。

‧艾米西小姐、養女凱娜和皮普
 
  艾米西小姐因為感情生變,結婚當日,新郎落跑而心碎,她把自己徹底的封閉起來,成為「不見陽光的女人」。在滿佈灰塵、蜘蛛網和老鼠的屋內生活。有養女凱娜相伴。艾米西小姐喜歡看凱娜和皮普一起玩。凱娜傲氣、美麗,但在言語間愛傷人。
 
  凱娜毫不留情的批評,讓皮普一時之間也消受不了而落淚,只想快回到自己的家。一段時日後,皮普竟不知不覺的迷戀起凱娜。

‧「上等人」和「下等人」
  
  有一天,貝蒂正在戶外晾衣服,皮普要求貝蒂教她寫寫字和算算數,他們聊到想成為甚麼樣的人?皮普說,有朝一日一定要成為「上等人」,就為了凱娜的緣故。貝蒂認為那是「空想」。可見愛情對皮普的影響力,大到他可以為凱娜改變一切。只要時機成熟,改變是指日可待的。但凱娜是否會接受改變後的皮普,得到她的芳心,就不得而知了。
 
  相對於貝蒂,靠著自己的勞動力去賺取微薄的收入或物品,似乎務實踏實許多。
 
  貝蒂和鐵匠喬伊都是質樸、溫和、善良、腳踏實地又甘於平淡的人。他們不以這樣的生活為恥。活得自在又不失尊嚴。

‧知足常樂!?
  
  人心就如同無底洞般。知足常樂!
  
  從本片中大家有甚麼獨到的見解和不同 的看法?

  祝福大家身心靈都富足有餘,彼此相愛、互相扶持&知足常樂!

怒河(Bend of the River)

 由 饒淑珍 老師 撰稿

導演:安東尼‧曼(Anthony Mann)
主演: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茱莉‧亞當斯 (Julia Adams)
   洛赫遜(Rock Hudson) 
美國 / 1952 / 91分鐘 / 普通級
傑瑞米帶領著一批篷車隊以及自己的家人前往西部拓荒, ...

◎ 劇情簡介

  1866年一個名叫傑瑞米的農民帶著妻女,率領一批蓬車隊準備到西部拓荒.護送這批車隊前行的是車隊指揮葛林,途中巧救快被搶匪吊死的柯爾,二人原本均是邊界區的搶匪,如今都已改行,當夜兩人睡在荒野的樹林中,半夜遭印地安人偷襲,兩人合力擊退來襲的印地安人,而柯爾也因而隨隊同行.

  一行人到達波特蘭鎮採購一大批糧食及補給品準備過冬,在此葛林及柯爾又結識了賭徒崔威爾森.在印地安人夜襲的當晚受到箭傷的傑瑞米大女兒蕾兒在波特蘭對就醫,必須待一個月才能復原,大夥只好先行趕路,等她傷口痊癒後再跟上.意在淘金的柯爾沒有跟大家前行,他準備暫時留在波特蘭等待機會.

  找到了屯墾地的傑瑞米及葛林,跟大家就此駐紮,經過數週之後,原本預定該運送到達的糧食遲遲未到,而應該復原歸隊的蕾兒也未見人影.眼見供應數百人的糧食即將斷炊,傑瑞米與葛林決定前往波特蘭探個究竟.

  再次來到波特蘭的兩人,發現短短的時間內,這個地方有了完全不同之前的風貌,如今的波特蘭歌舞昇平,充斥著投機的氣息.他們來到之前與崔威爾森豪賭的酒吧,裏面人聲鼎沸,有喝酒尋樂的,有聚桌豪賭的.兩人在這裏遇到了柯爾,並從柯爾口中得知掛念的蕾兒現在此店裏當會計.傑瑞米與葛林從柯爾與蕾兒的互動中,看出他們兩人似乎已是一對情侶.而蕾兒對在此工作抱有很大熱忱,因此也決定留在此地.知道柯爾是搶匪出身的傑瑞米並不喜歡他,因為他認定搶匪背景的人必定本性難改,他說:「簍子裏面有了一顆爛蘋果,你只能把它丟了,否則很快就會壞了一整簍的好蘋果.」聽在同是曾為搶匪,卻已金盆洗手,堅持不帶手槍的葛林耳中,十分不以為然,不過他只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人跟蘋果還是有差別的.」

  葛林兩人找到了糧商向他要貨,老闆卻因糧食短缺價格飆長好幾倍而不願出貨給傑瑞米,葛林以糧商已收了貨款,應守信用,不能任意漲價或退錢不出貨為由強行運走屬於他們的糧食.雙方因而展開一場槍戰,葛林因有崔威爾森與柯爾的相助而得以脫困.原欲留在波特蘭的蕾兒也只好跟著父親歸隊,崔及柯爾也隨行前往.

  一行五人在趕路途中被緊追不捨的糧商夜襲,不過也給有所防備的葛林及另兩名伙伴給制服了.然而跟著大家前行的柯爾並不是跟大家一樣是為了護送糧食到屯墾區,而是因為到屯墾區的路上,有一條路是通往金礦區,他在半路就為了刧持那些糧食,以便在礦區探金時可以過冬.為了糧食,柯爾又跟葛林及崔威爾森等人起了一場槍戰,最後還是給善於潛行攻擊的葛林殺死.

  經過了這一波三折,這一批糧食終於安全送到屯墾區.而經過了柯爾的中途搶糧,蕾兒才看清了柯爾的真面目,葛林也讓無意中聽到他與柯爾在談論彼此搶匪背景的傑瑞米,看到了他改邪歸正的真心.這時的葛林與蕾兒,崔與蕾兒的妹妹,兩對年輕人的戀曲,也才正是要開始. 


◎ 劇情賞析

  本片是1952年最賣座影片,於2008年入選為十大西部片之一,拍攝地點是在山岩頗多的奧瑞崗,那一條河是在沙河(Sandy River)拍的.

  如果說歐洲的西洋刺劍或是粗重的刀劍電影是武俠片的話,那麼只有不到三百年歷史,移民來到美國時,早己遠離刀光劍影的時代,相較於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與歐洲,美國的西部片就是屬於槍林彈雨的武打片了.那一大片以拓荒為背景的中西部大荒地,也該是綠林好漢所謂的江湖了吧!

  那個法治未定的年代,會離鄉背井浪跡天涯的人,不外就是幾個原因,淘金、牧養或農作,除了淘金是致富後即離開當地外,後兩者都是以落地生根為主的.儘管三個型態的目的不盡相同,但是攻城掠地,佔地為營的傾向卻是不相上下,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常見到人性中正直俠義不屈不撓的可貴,而在利益到臨之際,更可看到人性中的貪婪,以及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惡行.

  說到西部片所涉及的整個西部拓荒史,總不免或多或少地,會牽涉到印地安人,因為這些移民群所拓展的領域,原先住的就是這些住民,不管是更早的時期,或是這時才進來的移民,正是這些移民的入侵,才迫使這些原住民遷往更深的山野,早期的拓荒,重要的歷史是白人殺印地安人,到了後期,沒有了印地安人的威脅,則換成了白人殺白人才能佔地為王.在這樣的歷史當中,我們看到有人貪得無厭,但是同時也看到更多人是樸實真誠,吃苦耐勞,為家人,為家園真實付出無怨無悔,更看到許多像葛林或是崔這樣行俠仗義的人.

  綠林本身無善惡,有的是在綠林當中闖蕩的人,是大盜或是好漢因人而異,就如同另一部西部片原野遊俠男主角Shane,在劇中回應那位不希望Shane教她兒子學用槍的印地安女人時所說的,槍本身沒有好壞,問題是槍在什麼人的手上,用在好的人身上,槍會是成就好的事,用在不好的人身上,那就會是出現不好的事.

  詹姆斯史都華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忠厚老實,這種印象在他所演的西城故事中表露無遺,同樣地,在這部片中仍不脫這樣的味道.而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就是長得真的很帥的洛赫遜,從這部片的角色編排上,他像是剛出道的樣子,雖沒有在劇中挑大樑,但也是個展露頭角的重要角色.

  這部片是他與導演安東尼曼合作的第二部電影,卻是奠定他在西部片地位的一部片。他演藝生涯的前半部所拍的電影多是美國人所愛的正直,公義,坦誠等類的好形象,如他在費城故事中的理性直率個性。而到了安東尼曼及希考克,則為他開闢了另外不同以往的戲路,更加豐富了他的演藝才能與路線。

  本片中詹姆斯史都華所演的葛林,是個堅定而平實的角色,他與柯爾有著同樣的綠林搶盜的過去,也是同樣都想改行另謀生路,不同的是前者選擇腳踏實地的農牧生活,後者則是想做輕易就可以獲得大量錢財的淘金;另外,相較於跟隨父親遠途尋找開墾地的蕾兒,在波特蘭養傷後就喜歡上那邊有趣的生活,而決定留下來定居,葛林可是從來都不曾改變過任何心意,心無他務的,就只想要拓荒的他,真的是心意堅定。

  美國的建國過程中,經歴了不少的奮戰,造成了不少的英雄人物,所以在美國的文化中,英雄主義是其中的一個要素;而西部電影中的拓荒史,多少撫慰了他們在南北戰爭中留下來的傷痕。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又一年(Another Year)

導演:麥克‧李(Mike Leigh)
主演: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
   伊梅達‧史丹頓(Imelda Staunton)
英國 / 2010年 / 130分 / 普通級
禮讚:2011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以一對生活平凡的老夫妻為軸心,經歷春夏秋冬帶出人生中生老病死的過程...

◎ 劇情簡介

  譚雅是一名黑人女醫師,面對一名身心俱疲的婦人珍娜,雖然開出了七日的安眠藥,但也希望她能找心理諮商師。婦人找潔莉討論,但依然自覺無人能幫助她。
   
  潔莉的先生湯姆是地質學家,兩人閒暇之時總會在荒地種蔬菜,休息時縱然下雨,但兩人喝杯咖啡倒也其樂融融。唯一耽心的是三十多歲的兒子喬始終沒有女友。
   
  潔莉的女同事瑪麗已經四十多歲,但婚姻一直不順遂,十多歲被男人騙了,二十多歲結婚,但也被拋棄,偶爾與一名六十四歲的男人交往,但對方卻也是有婦之夫。瑪麗對喬相當好感,但喬卻只是禮貌地虛應敷衍。
   
  瑪麗一直認為,只要她買一部車就能讓生活改觀。因為別人都去度假,瑪麗總是自言自語,就算有車,沒有錢也無法度假。這個晚上瑪麗到潔莉家作客,但卻喝醉了,第二天早上喬回來了,瑪麗熱情以對,但喬反應冷淡,於是瑪麗只好落寞走回家。
   
  夏天時湯姆的弟弟肯尼來訪,他時刻嘴不離食又好喝啤酒,故胖得不得了。湯姆與他談到退休後的生活,肯尼表示他早就可退了,卻無退休計劃。潔莉又邀了同事譚雅、傑克及瑪麗,巧的是肯尼似乎看上了瑪麗,但瑪麗卻拒絕了肯尼對她的示好。
   
  瑪麗終於以六百五十英鎊買了一輛一千四百cc的小車,喬還建議應替小車取個名字,但瑪麗有了車似乎也沒有預期中的快樂。
   
  這一天喬帶回一名女友凱蒂,而正巧瑪麗也要來訪,瑪麗看見凱蒂,心中老大不高興,但凱蒂卻與湯姆及潔莉相談甚歡,相對地瑪麗一昧吐苦水,說她的小車發不動。
   
  冬天時湯姆的哥哥朗尼之妻琳達死了,當告別式都結束時,兒子卡爾才匆匆趕來,他責怪為何眾人不等他?回到家後又大吵大鬧,然後藉故說要買酒離去。湯姆便把朗尼暫時帶回家中暫住,瑪麗這一天狼狽來訪,只有朗尼在家,瑪麗好說歹說朗尼才讓她入內。
   
  瑪麗似乎又將目標放在朗尼身上,但朗尼自身難保故不敢有反應,見到人家的家庭如此和樂,瑪麗說她也許會換工作,潔莉說瑪麗最需要的是諮商師。

◎ 劇情分析
   
  生命的存在條件是必須生活。有人認為生活很簡單,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另一個層面的人際互動,顯然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科目。
   
  人究竟應該如何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可能是很少人會去思考的。人生的流程雖然一致,但過程可完全不一樣。當我們用羨慕的眼光看別人時,其實別人也可能同樣在羨慕我們。人生的許多際遇雖然有著某些機緣,但能否徹底去接納自己,並睿智地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但生活也有相當奇特的人,當看開一切而無所求之際,生命就會顯得單純起來。麥克‧李再一次以極端的寫實映象,傳達了一種平和的推演情境的電影,猶如你家居週旁的鄰居,時常見面,看似不陌生,但卻無法深度了解他們。
   
  潔莉是個心理諮商師,她面對一名極度沮喪的婦人,其實是相當對比的寫照。這名叫珍娜的女人將自己的生命比喻為只剩十分之一,因為一切都令人沮喪,生命中始終找不到可以掌握的東西,甚至連睡眠都不可得,這樣的挫敗其實是有相乘作用的,如果心結難解,珍娜可能永遠沉淪在黑暗中。
   
  我們無法理解珍娜發生了什麼事,其實像她這樣景況的人大有人在,導演在片中為我們塑造了另一名較立體的人瑪麗。瑪麗與潔莉是同事,也就是兩人的基本條件是差不多的,但為何潔莉與地質學家的丈夫湯姆是如此的和諧恩愛,而瑪麗卻是沮喪地一年渡過一年?
   
  究其原因是一種不知足的情緒。瑪麗十多歲就有了男人,但她歸咎於受了男人的騙,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而瑪麗也重新收拾心情,在二十多歲時嫁給一個男人,但最終以離婚收場。
   
  當瑪麗喝了酒只顧自艾自怨,她唯一的朋友是湯姆與潔莉這對夫妻,而每喝必醉,潔莉也無怨無悔地收留她過夜。以這些行為來評估,瑪麗是一名相當自私的女人,當年輕時靠著不錯的亮麗外表,或許尚有在愛情的主導能力,但到了四十多歲就逐漸喪失了主導權,這不免又回頭埋怨起丈夫了,她惡狠狠地表示不應該讓前夫以五千英鎊打發她,這些負氣的話顯示了她自己的無知與卑微。但瑪麗真正常去找潔莉的原因是她非常喜歡潔莉的兒子喬。喬早已獨立自主,雖然三十歲了,但始終沒有女友,或許瑪麗認為這是一個契機,酒醉躺在喬的房間內,多少也能獲得一些的心靈慰藉。
   
  當喬有一天意外帶回剛認識的女友凱蒂時,瑪麗的希望再度幻滅,她似乎永遠都是天生的失敗者,她除了吃醋意氣用事之外,似乎也別無他法。
   
  瑪麗並非全無追求者,她此刻就與一名六十四歲的男人交往,並盛讚他的作愛技巧,但若浮上檯面卻又不是瑪麗所願意的。湯姆的弟弟肯尼來訪,他身材過胖,因為嘴也從未停過,在湯姆家中他似乎看上了瑪麗,雖然潔莉說肯尼年輕時是一名帥哥,但在車上肯尼欲吻瑪麗時卻遭她怒斥,肯尼也只能狼狽離去。
   
  肯尼的生活確實也是有缺陷的,兩個失敗的男女湊合在一起,這會有什麼後果呢?負負得正的理論有可能在他們身上出現否?瑪麗打從心裡就排斥肯尼,她縱然不濟也不能降低自己的原則。而她的原則其實是與喬來作對比的。喬雖然有了女友,但在尚未結婚前,瑪麗始終認為她還是有希望的。
   
  潔莉自然瞧出這番端倪,她在為凱蒂介紹瑪麗時,是將她定位在阿姨的位階,這令瑪麗相當沮喪,於是喝喝得更兇了。但就算再度醉倒也是於事無補的。
   
  湯姆的哥哥朗尼因妻子琳達死亡,兒子卡爾一事無成又回來鬧事,然後又很快消失。潔莉只好將朗尼暫時接回家中居住,於是瑪麗又有了新的傾訴對象,兩人一起抽煙算是彼此的心靈頻率相通,但卻有著不同的認知。瑪麗認為湯姆夫妻不在,在室內抽煙即可,但朗尼雖然喪妻沮喪,但起碼的生活公約可不含糊,最後在朗尼堅持下,兩人一起在外面抽煙。
   
  始終自以為是的瑪麗,正是處處均只為自己設想,更何況她的想法始終不見得正確,譬如她一直無法暢意地四處旅遊,是因為她沒有汽車,她認為只要買一輛車,所有的問題就全部解決了。但當她擁有一輛二手一千四百cc的小車後,災難卻開始降臨。於是她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縱然如此,瑪麗難道就必須認栽?她在試過各種挫折之後,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年又過一年。
   
  相較於瑪麗,湯姆與潔莉這對夫妻為何始終如此恩愛?只因為他們始終滿足於當下。閒暇之刻兩人到野地種種蔬果,累了休息一下;下雨了,兩人坐在車上品嚐熱騰騰的咖啡,這種怡然自得的心境就是幸福。
   
  人生的幸福並非在物質或金錢上的計算,而是心量的認知,能與當下相融為一體,那是何等令人羨慕的滿足,因為在那一刻他們就擁有了全世界。
   
  這是一齣很難詮釋的影片,由此也印證了,麥克‧李真的堪稱英國的王牌導演。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由牟牟 老師 撰稿

原著:詹姆斯.瓊斯 (James Jones)
導演:弗雷德.津尼曼 (Fred Zinnemann)
演員:黛博拉.寇兒 (Deborah Kerr)
   唐娜.里德 (Donna Reed)
   畢.蘭卡斯特 (Burt Lancaster)
   法蘭克.辛納屈 (Frank Sinatra)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美國 / 1953年 / 118分鐘 / 普通級 / 黑白
禮讚:入圍奧斯卡金像獎13項提名
   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8項獎座最佳(影片、導演、男配角、女配角、
   改編劇本、攝影、錄音、剪接)
一九四一年﹐在珍珠港事件的前夕﹐夏威夷斯科菲爾德兵營轉來號令兵布爾…

◎ 劇情簡介     

  羅勃.普威特下士原是薛福特堡號角兵團的第一號手,該軍士長卻利用關係安插自己人取代該職務,性格耿直的他不悅的以降為大兵為條件要求請調,被轉到夏威夷雪菲德營區的參謀本部,與舊識同袍安傑羅.馬吉歐成為同一隊友受其照應,該軍團的長官唐納.荷姆斯上尉是拳擊教練,他知道普威特是拳擊高手刻意利用關係爭取到普威特,想利用贏得拳賽升官為少校,但普威特曾經因拳賽打傷隊友害其失明,發誓不再打拳,卻因此受到百般折磨虐待,上尉利用殘酷罪行意圖強迫他參加軍團拳擊賽,卻始終不得同意。

  華登軍士長是荷姆斯上尉倚賴的上士,所有的公事都是華登在後面全權處理,而荷姆斯尋歡作樂冷落了夫人凱倫,卻也造就了華登與凱倫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事件,凱倫要求華登申請就讀額外課程以便成為軍官,希望能與華登結婚,但華登卻不認為自己適合當軍官,他瞧不起長官荷姆斯的行徑。

  當時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內部鬆懈,士兵常常喝酒尋歡作樂,華登制止了馬吉歐與禁閉室賈德森上士的衝突,卻讓賈德森懷恨在心,而後馬吉歐因擅離崗哨被判刑六個月,賈德森在禁閉室藉機把馬吉歐折磨得很慘,馬吉歐傷痕累累,不堪折磨逃跑卻也因摔下車而傷重死亡,普威特先以喇叭吹奏熄燈號為好友送行,並決定為馬吉歐報仇,狠狠的將高大的賈德森殺死,自己也受傷逃到女友羅琳住處。

  一連串的事件,督察長展開調查,發現荷姆斯對普威特士兵的殘酷罪刑,包括教唆運用未經許可的方式,意圖強迫他參加軍團拳擊賽,荷姆斯無話可說,要求能免除上軍事法庭,最後以提出辭呈離開陸軍結束軍職,一個禮拜就要送回美國,凱倫著急得找華登商量,華登明白告知自己是軍人,不是軍官的料,凱倫傷心離去。普威特藉酒消沉養傷,女友帶來報紙消息,兇手至今毫無線索。

  就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上午7點50分,士兵們吃著美味早餐,突然轟炸聲不斷,連餐廳都搖晃,士兵甚至以為是演習,華登衝出餐廳查看,才知道是日軍突襲珍珠港,當時正是長期假期開始,長官不在營區,華登臨危不亂負起指揮責任,然日本戰機連綿不絕轟炸造成重大傷亡,受傷的普威特不顧女友勸說本著軍人職責,負傷要趕回海灘部隊,但因身穿便服又要躲炮火,傷口破裂疼痛,還是勇敢負責的往海灘部隊前去,卻被誤認是日軍破壞份子,竟遭受亂槍擊斃,成為珍珠港事件的犧牲者------。

◎ 劇情賞析

  珍珠港是美國夏威夷州歐胡島上的海港,位於該州首府檀香山西方,屬於深水軍港,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所在,此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對日本宣戰,是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部分的戰事。

  片中以蒼涼沉痛的敘述並揭露美軍內部的種種醜聞與黑暗現象,軍官剛愎跋扈虐待士兵,不同流合污就會被吞噬。普威特就是受迫者,他是一位以軍隊為家的士兵,他深愛也感恩著陸軍,十七歲時父母都死了他沒有歸屬感,直到入伍為止,他認真的學習軍隊裡每一件事,又是吹號高手又是拳擊高手,得到很多的榮耀,卻因長官的霸凌,老鳥凌虐菜鳥他都默默承受。

  華登上士比較迎合長官,他認真處理公事,是非分明公正,對部屬也很照顧,軍人的職責是責無旁貸,他不屑與軍官周旋,他跟普威特一樣的認為男人應該做自己在行的事,戰爭爆發時他沉著應戰的魄力展現無遺。

  女人在戰區的身份似乎就是在歡場上安撫男人,而做這樣工作的女人,其背後都有著一個故事,遠從奧勒岡離鄉背井來到夏威夷新國會俱樂部工作的蘿琳(也就是普威特的女友),背後就有一個遠大的計畫,她是貧困的單親家庭,她希望賺夠了錢回到故鄉當一個高尚人,嫁給相當的高尚人,而所謂的高尚人不過就是有著自己的房子,可以参加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讓母親及未來生活安定有保障,期待改變原來的生活困頓。

  但愛情在戰場上似乎是不可能有結果的,倒像是片刻的火花或激流,兩位女主角在戰爭爆發時隨著眷屬在遣送回國的輪船上,心有戚戚的對著美麗而漸漸離去的夏威夷,緬懷曾經有的一段情,凱倫藉著夏威夷的傳說:將身上夏威夷花環丟到海裡,希望它飄向海岸,表示有機會回來與情人華登重逢,蘿琳卻肯定感嘆的說:我不會再回來了,她敘述著未婚夫英勇戰死的報導,而這一英勇事跡是華登軍士長對普威特的一個補償,他知道普威特是個好軍人,也是最愛陸軍的士兵,心疼他是死腦筋不能從善如流的人。

  另外軍中還有著更不人性的凌虐,禁閉室長官賈德森上士對被判刑的馬吉歐以矇蔽值星官查核方式,專打外人看不到的地方,讓他身體不堪負荷,以致逃獄甚至死亡,直至現今各國的軍隊監獄還時有所聞類似的霸凌,那是一塊不透明的黑暗地帶。

  本片以敘述一群軍人他們同袍及愛人之間錯綜複雜的情誼故事,共贏得8個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了13項,它呈現了很多的經典畫面,像男女主角在沙灘的擁吻,是十個鏡頭的盪氣迴腸激情戲,他善用自然力量,先對焦在洶湧句浪上大海翻滾,繼而轉向浪襲沙灘,白浪所到之處有個肉體正糾纏,浪水襲身,是濃烈的魚水交歡意象。另外它也用真實戰爭鏡頭融入劇情中,是值得推薦的一部影片。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由 黃美鈴 老師 撰稿

導演:威廉.第特雷爾(Dieterle, William S.)
原著:維克多-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 1802 - 1885)
演員:察爾斯.勞弗頓(Charles Laughton)
   瑪莉恩.歐哈拉(Maureen OHara)
   瑟瑞克.哈維克爵(Sir Cedric Hardwicke)
   湯瑪士.米契爾(Thomas Mitchell)
   哈利.丹維波特(Harry Davenport)
美國 / 1939年 / 116分鐘 / 普通級
禮讚:1940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配樂(提名)
   1940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音響錄音(提名)
巴黎傲然聳立的鐘樓內,住著一位名為加西莫多的鐘樓怪人。他邂逅了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絲美拉達…

◎ 劇情簡介

  1482年的愚人節,在巴黎聖母院敲鐘的駝子加西莫多被群眾推舉為最醜陋的愚人之王,風光的在全城遊行。葛林果是一名貧窮潦倒的遊唱詩人,但觀眾只看遊行不看他推出的愚人節宗教諷刺劇。尾隨著吉卜賽女郎,葛林果深深的為愛絲梅拉達的美麗所傾倒。當愛絲梅拉達被加西莫多的醜陋嚇跑時,王家弓箭隊隊長菲比斯及時捉拿了加西莫多,兩人一見鍾情。

  葛林果誤闖吉普賽丐幫大本營,就在即將被吊死之際,愛絲梅拉達挺身與他結婚因而得救,怎奈愛絲梅拉達早已心有所屬。加西莫多被處50下鞭刑,並在處決台上烈日當空磨轉1小時,慘遭群眾怒吼嘲笑虐待屈辱身心。口乾舌燥無人理會之際,愛絲梅拉達及時相挺,加西莫多自此深陷愛河,為愛絲梅拉達的善良美麗而神魂顛倒。

  愛絲梅拉達應邀至王公貴族的花園派對中跳舞助興,樹影交錯之間副主教福羅諾現身表白愛意,愛絲梅拉達厭惡至極,亟力脫身奔進花園裡表演,好巧王家弓箭隊隊長菲比斯帶著女友就坐在面前,彷彿觸電般菲比斯拋出賞金,上前握住愛絲梅拉達的手兩人翩然起舞,濃情蜜意的沒入樹蔭幽暗處擁吻如癡如醉。

  副主教福羅諾妒火中燒殺了菲比斯,愛絲梅拉達含冤入獄,卡西莫多為此瘋狂的拉鐘,任何人都無法讓他停止。副主教福羅諾向神父懺悔自己只因愛上女巫,誣告這是魔鬼的陷阱,愛絲梅拉達非死不可,但神父守正不阿不予理會。

  葛林果患難見真情,為拯救愛絲梅拉達而四處奔波。愛絲梅拉達雙手被綑綁出庭應訊,卡西莫多雖及時趕到並自稱是兇手,卻被眾人視為一場搞笑鬧劇。愛絲梅拉達被判公開在廣場絞刑,聖母院主教堅定的捍衛正義,反對無罪的吉卜賽女孩愛絲梅拉達被誣陷,但副主教福羅諾惡人當道。
 
  就在劊子手準備套上繩索吊死愛絲梅拉達之際,卡西莫多從天而降擄走了愛絲梅拉達,一時之間群眾歡呼,葛林果更是喜出望外。王公貴族們紛紛連署抗議,葛林果絞盡腦汁印行文章呼籲民眾爭取自由,吉普賽乞丐王科泰主張用武,勇於率領丐幫人馬大舉營救愛絲梅拉達。邪惡的副主教福羅諾在窮追不捨企圖殺害愛絲梅拉達之際,終於不敵卡西莫多的英雄救美,從鐘樓上被凌空拋下,當場斃命。

◎ 賞析
  
  至今影史上成就最高的《鐘樓怪人》是1939年的版本。由雷電華出資請來那時候已經幫好萊塢拍攝過好口碑的《仲夏夜之夢》及奧斯卡最佳影片《佐拉傳》的德國籍導演威廉.第特雷爾William Dieterle 執導本片。再加上當年早就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奪得奧斯卡影帝的演技派紅星察爾斯.勞弗頓Charles Laughton 主演加西莫多,果然相當吸引人。而飾演愛絲梅拉達的則是當年年僅19歲的愛爾蘭演員瑪莉恩.歐哈拉Maureen O'Hara,本片也是她的首部好萊塢作品。她是誰呢?她就是迪士尼《小紅娘》小女孩的媽媽。

  巴黎聖母院(Cathedrale de 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島(Ile de la Cité)古羅馬神殿舊址上,依傍著流經市中心的塞納河(Seine River),是巴黎最宏偉最迷人的一座大教堂。由1159年被任命後希望給首府一所顯耀尊貴大教堂的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書里(Maurice de Sully)於1163年開始建造,歷經182年直到1345年才全部竣工。它的嚴謹完美對稱是西方中古世紀最卓越的建築物,是西方哥德式藝術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更是法國文明的象徵,其特色為高挑輕盈,一反傳統羅馬式建築那種厚實的感覺。拾376階石梯上南鐘樓,裡面有一座1686年鑄造重達15噸的大鐘。十九世紀的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便是以巴黎和聖母院為背景完成了鐘樓怪人“Hunchback of Notre Dame”這部經典名著。聖母院與法國歷史息息相關,各式各樣在此舉行的儀式如1430年英皇亨利四世加冕禮、1572年瓦盧斯(Valois)瑪格莉特嫁給那瓦伐(Navarre)亨利、1687年舉行大公爵葬禮、1804年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蒞臨加冕拿破崙帝王、1970年11月戴高樂將軍國葬、1980年5月教宗保羅二世舉行非凡的祈禱晚會。

  《鐘樓怪人》改編自十九世紀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1831年長篇歷史不朽鉅著「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深具歷史和藝術意義,也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的小說。書中以銳利筆鋒直陳教會的黑暗和封建的暴力,同時以詩般的情懷歌頌人道思想,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不但結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人物的刻劃尤其生動突出極富戲劇性,全書充滿人道精神及烏托邦的理念。故事背景發生在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的恐怖統治時代,作品除生動再現十五世紀的巴黎社會風貌外,更在人性的層面提出美醜、善惡、自由意志與不自由意志等深刻而嚴肅的人性問題。 描繪一段15世紀末社會動盪中可貴的真摯愛情,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絲梅拉達的出現讓身為神職人員副主教克諾德‧福羅諾面臨道德信仰與人性的掙扎,讓論及婚嫁的侍衛隊長菲比斯背棄忠貞的諾言,而聖母院敲鐘的駝背醜男加西莫多更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浪漫派大文豪雨果深度刻劃出人與人之間的愛慾糾葛,將人性醜陋及良善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故事將當時天主教與異教徒之間的抗爭展現在女主角愛絲梅拉達身上。由於時代背景是中世紀以天主教為正統的法國,因此異教徒、流浪者很難見容於當時的法國,教會使用驅趕、脅迫的手法來鎮壓。加西莫多這個角色能夠讓我們省思人類心靈之美的重要。雨果巧妙的結合了兩種元素在他的身上,讓他同時具有心靈之美和外表上的缺陷。在還沒有遇到愛絲梅拉達之前,他的生命裡是與世無爭的;但當愛絲梅拉達開始出現在他的生命裡之後,便為他加入了希望的光芒,每天除了敲鐘之外,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見到愛絲梅拉達。他的生活終於開始有了自我,不再每件事都聽從福羅諾的吩咐,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有了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這是他人生的開始,他的生命向前跨了一大歩。愛絲梅拉達對於加西莫多而言是一種原動力,很多時候美麗的事物會促使人們產生有別於以往的想法,並激發我們向前邁進,在加西莫多追求真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雖然追求真愛的過程,加西莫多始終無法成為愛絲梅拉達的最愛,但患難中油然而生的感情,在雨果的故事裡也足以媲美愛情。愛絲梅拉達終究沒有愛上他,但也未必是痛苦的愛情,能從這過程中跳脫長久以來的桎梏破繭而出獲得解放,開始學習如何愛人,反而讓他得到更多。真正的愛不能勉強,當加西莫多知道自己永遠沒有辦法讓愛絲梅拉達喜歡自己之後,他決定當一個默默守護她的人,他學會了如何不強求的去愛一個人,加西莫多已經學會了什麼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