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

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
演員:亞諾.費利司(Arno Frisch)
   安琪拉.溫奇(Angela Winker)
奧地利 / 1992年 / 105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評審團大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

死亡的畫面在電視機螢幕慢速播放,子彈擊發,應聲倒下的豬隻為這場悲劇揭開了序幕…

◎ 劇情簡介     

  班尼是個十四歲的男孩,父母為他買了全套的錄放影機及音響設備。班尼有一天在父親的農場拍攝到工人以特殊的槍管殺豬,他反覆地看著子彈貫入豬隻腦部瞬間喪命的畫面,從此班尼便開始思索若將豬換成人不知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這一日班尼在錄影帶店前連續兩次看到一名女孩留連在店外,班尼上前搭訕,女孩便隨他回家。女孩羨慕班尼家中只有他一個孩子;而她家中有四個兄弟姐妹。原本女孩要離開了,班尼烤了披薩與她分食。並開了攝錄影機,然後又播放那卷殺豬的影片給女孩看,接著班尼又拿出他從農場偷來的槍和子彈,要女孩槍殺他,女孩不要,反而嘲弄班尼不敢殺她,沒想到班尼竟然對著女孩肚子開了第一槍,女孩高聲尖叫,班尼又開第二槍,女孩依然驚叫,班尼裝了第三顆子彈朝女孩的頭部開槍,女孩這才斃命。班尼冷靜地將血跡擦乾淨,並將屍體放在衣櫥內。

  班尼在前一天向同學瑞奇借了電腦筆記,但第二天老師責問時,班尼不僅否認也打了瑞奇。老師要班尼帶父母去見校長。班尼不置可否,同時竟到理髮廳內理了一個大光頭,讓父母大為吃驚。

  班尼終於向父母坦承殺人的事實,父母在作了嚴謹的評估後,決定由母親安娜帶班尼去埃及玩。而父親則留在家裡慢慢處理女孩的屍體。

  班尼和安娜在埃及玩飛行傘、參觀古墓、一起游泳、而這期間班尼帶了攝錄影機,不僅拍攝了沿途所見,也趁安娜游泳之際,自拍了自己的心情。

  最後一日在埃及,安娜與班尼躺在床上,母子倆都靜靜地躺著,情緒似乎起了極大的變化,終於安娜再也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

  只是回到德國後,班尼竟然以之前父親問他是否有外人知道的對話錄在影帶內向警方投案,當一家三口在警局內見面時,父母似乎已經完全無法理解或認識這個孩子了。班尼只是輕輕地對父母說聲對不起,但夫妻倆卻是無言以對。安娜與丈夫喬治走入偵查室時,腦中一片空茫而無法自持。

◎ 劇情分析

  錄影帶的普及化讓「記憶」可以一再地反覆重現,也就是能夠重新掌握瞬間就消失的「震驚」。譬如說一顆子彈瞬間貫穿人體的情境因為重播,而使得受害者當時的感受便重覆被顯現了。

  每個人都懼怕死亡,因為死亡的當下以及日後的去處都是無法了解的,換句話說未知是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恐懼卻又夾雜著更多的好奇與困惑,如果可以透過某種程式而了解死亡,相信很多人會樂於嚐試的。

  或許是因在農場拍攝那場殺豬的畫面使得班尼的思想起了極大的轉變。這個畫面不只一次地在電影中呈現,也由此而使得觀眾與班尼有了同步的震撼與思考。甚至在慢格畫面中強迫思惟進入這個瞬間。而瞬間的前後便成了另一種極端差異。「生」與「死」是何等強烈的對比,問題是縱然讓你目睹一切,但不見得你能真實體會,畢竟生與死都是必須由自己去體會才能完全領納的。

  透過輪迴,每個人不知已經歷過多少次的生與死的過程,但因有「隔隂之迷」,所以無法記得前生所經歷的死亡過程,或許也因為如此,死亡便成了人一生中相對重要的目標,透過一次的死亡總會有一次的檢視,人才能慢慢從人性中獲得見地與提昇。

  班尼只有十四歲,他不會思考這些厚重的議題,他的興味完全建構在好奇的位階。他對子彈貫穿的瞬間有了好奇,他從豬的動作中獲得一點靈感和想法;於是他將目標轉換到「人」的身上。也就是當一個人承受一顆子彈時會有什麼情境的反應?問題是他並非是想自己去體驗嚐試,而是他想像一名窺看者透過鏡頭去檢視「人」在那瞬間的情形與反應。

  班尼的想法也許太過直率,所以完全不覺得殺了女孩有什麼過錯,因為他只想知道用槍殺豬隻的方式改為人體後會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女孩的屍體在他房內,只是將血跡擦乾淨,然後繼續吃他的食物。

  但若說這樣的事件完全沒有影響到他那也未必,因為他在到學校後忘了將同學借他的電腦筆記帶來,老師對此有了責怪,而班尼就遷怒同學,甚至出手打了同學,這也讓情況有了更糟的變化,學校要求班尼帶父母去見校長,班尼似乎也毫不在意地從學校從容離去。

  這會是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若是為何只有班尼一人沉溺在這種困頓中?若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但其中卻看不出這對夫妻出了什麼異狀。也許我們只能將之歸咎在整體的社會氛圍中,人際之間過度的自我,便容易造成極端的自私,以班尼而言他的想法就是世界的全部,而十四歲真的是所謂不知天高地厚,但原本的家庭倫理卻不知何時早已煙消霧散了。

  在星期假日父母離開城市到自家農場,卻留下班尼獨自一人,這絕對是一個關鍵的致命之處。如果父母都在,班尼也不會帶女孩回來,當然也就不會出現後面的命案了。但就算如此,總有一天班尼依然會做那件事的,這是心態的問題。而這個詭異的心態使得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冷漠而孤寂。一個人的心思就是一個世界,不必再與周旁任何人發生互動,於是當某個人在某種時刻與機緣中,有了一種衝動的行徑,悲劇於焉誕生了。

  導演並不見得在影片中給我們一個答案,他呈現的是「果」,而「因」則是相當複雜,千頭萬緒中很難理出一個頭緒,就算有某種證據說明,也不見得是正確的解答,這是麥克.漢內克一貫的手法。

  不知原因的暴力有時看似鏡子的映照,一切的過程如此的清楚,但你卻無從察知問題的緣由,只讓人覺得無比的痛心與冷酷。班尼最大的困頓是他無法安然走過青少年這段晦澀的年代,他可能覺得壓力罩頂,但一抬頭卻看不見任何實質的東西。他無法言喻,甚至連個具象的形容也說不上。他只要獨自摸索前進,想要釐清一切困頓,沒想到反而掉入更深的困頓中。

  班尼在殺了女孩之後必然也有著太多的疑難,為了顯示他這一切的作為的負責態度,他必須有著更多的堅定,於是他理了一個大光頭,唯有靠這種「叛逆」才能真正掩飾他的茫然。

  父母知道班尼的行為後經過一連串的考量,終於作出最有利的決定,於是母親帶著班尼到埃及旅遊,這是一種全家情緒的釋放,也是最忠於家庭的決定。但這一切卻不全然是如預期的結果。母親在埃及最後一天痛苦地哭泣,這段情節是相當複雜而值得推敲的。但最大的緣由是母親在思及種種的對立中,不免開始懷疑這一切的決定是否是正確的?

  這是一股潛意識的念頭,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成為他們全家的夢魘。班尼回來之後突然又變得如此的理性。他向警方坦承了一切,而一切的罪過反而變成父母必須擔負的罪衍了。一段違反常理卻又合乎常理的社會事件,透發了太多令人難堪的真實。 一段記憶是否會演變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在這千奇百怪的社會中都是可能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的「心」是變化萬端而令人難解的。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第七大陸(Seventh Continent)

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
演員:密奇特.杜爾(Birgit Doll)
   迪特.貝尼爾(Dieter Bcrner)
德國 / 1989年 / 104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榮獲瑞士「盧卡諾」影展特別獎
   比利時「法蘭德斯國際影展」最佳電影音樂獎

一個看似平凡而美滿的家庭最終走上毀滅的過程。鏡頭節制且精準地剖析現代生活...

◎ 劇情簡介     

  喬治和妻子安娜住在奧 地利,他們育有一名女兒依娃,他們的日子很簡單,日復一日地在早晨六點起床,然後刷牙吃早餐,夫妻上班也順便載女兒去上學。當車子髒了就開進電動洗車場, 一切看起來與其他的家庭沒什麼兩樣。但在洗車場旁邊的一個小廣告「歡迎移民澳洲」,似乎多少觸動了夫妻倆的心弦。

  這是一九八七年的時光,女兒依娃突然告訴老師說她眼睛看不見,老師很著急,但經過測試後卻證明是說謊。老師將實情告知安娜,安娜在訊問依娃確實說謊後,原本答應不打她但終究還是賞了她一巴掌。

  安娜的弟弟亞歷山大因精神有問題,而被送入療養院,在出院後安娜請亞歷山大來家中吃飯,或許是太好吃了,亞歷山大情不自禁地哭泣起來。安娜問依娃是否喜歡舅舅送的故事書?也談到夢中的海灘以及是否覺得孤獨?

  一九八八年的早上,喬治和安娜在一個早晨提早醒來,於是兩人作了愛,結束後鬧鐘剛好六點。安娜曾寫信給父母抱怨喬治的上司並不喜歡他,但喬治的努力終 於受到肯定,在這一年獲得升職,而喬治請他的另一上司布萊特來家裡吃飯,布萊特是個美食專家,安娜不敢怠慢,配合食譜作出道道美食,遺憾的是只有布萊特前 來,他的妻子因感冒而不克前來。原來的上司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且又屆退休年齡,喬治便將他的東西整理好放置到人事室。在一個夜晚的車道上,夫妻倆目睹了 一場大車禍,許多屍體尚來不及抬走,在進入電動洗車場時,安娜突然哭泣起來。

  一九八九年全家與父母道別去山上滑雪,但回來發現聘請來照顧家的葛漢太太沒餵魚。他們決定要辭退葛漢太太。不只如此喬治也向公司辭職,而開始寫信給父 母。依娃早餐沒吃完,安娜也不再責備,但不知何故依娃在學校始終坐立不安而覺得全身發癢並遭到老師的指責。喬治買了許多工具,也取消了定存,再打電話為女 兒請假。在賣掉車子後全家三人躲在家中開始破壞所有的物品及衣物,連魚缸也打破了,電訊局來查,喬治拒絕他們入內,最後全家吃藥自殺而亡。

◎ 劇情分析

  很多人都認為生命實在太過奧妙,是屬於形而上的論述,因此便對生命詮釋敬而遠之。其實若要以最簡單的詞句來解釋,那生命就是生活了。

  如果將生活再度分析,不外乎每日的生活作息,而這些看似固定又制式的過程,每個人的感受基本上是全然一致的。唯一不同之處是在自心的對待,換句話說在公平的日子中因各人感受與反應的思惟不同,於是便有了千差萬別的不同面向。

  一個優渥的中產階級家庭最終為何會走向自我毀滅?這是麥克.漢內克最擅長挖掘的議題,他不提供答案,但其實答案就在其中,一種隱微曲折而似無真有的生 命困頓潛藏在每日的生活之中,你可以不去注目它,但它卻如影隨行時時刻刻都在牽引你的心智,直到這一切滿溢而出後,看似不合理的撞擊於焉產生,而延展而來 的後續常常出乎人的意表。

  導演以一九八七到一九八九年近三年的時間敘述了喬治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作息。所謂的正常便是大家依循的方式。每個人剛起床不都是刷牙洗臉嗎?鏡頭前是三 支不同的牙刷,也在固定的六點起床成了一種僵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方式都一樣,在內心深處會不會有一種詭異的抗拒呢?如果固定的方式只是為了活著,那這 個答案未免太過簡單?但若不滿這個答案卻又無法找出更深層的解答,那存在感將會由此崩潰,這也是本片一個相當重要的主旨呈現。

  事實上生命絕對不會這麼簡單,除了你從不曾注意過的呼吸始終如此有節奏地配合作息之外,還有很多當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少去注目的。首先人的出生便是 一個神奇,也許你找不出為何出生的理由,但從懷孕受胎至出生那一刻,生命「成長」的過程難道不算是一項奇蹟?很多人將之歸納為「自然」,其實不然,任何一 個生命的出現都絕對有他的任務與條件,意即在透過很多因緣的聚集,才會有一個生命的出現。因此在任何的宗教規範中絕對是禁止自殺的。

  然而喬治一家人在最終卻選擇了自我毀滅的結局,他們毀棄了居住的物件;也將所有的鈔票全部沖入馬桶之中,然而這一切不都是人努力生活中所極力追求的東西嗎?為何在瞬間中將既有的價值觀完全扭轉過來?

  我們嚐試著重新檢視這個家庭過往的一切,首先從精神病院出來的亞歷山大,他感動於食物的美味,然後沒緣由地哭了。照理說在美食的感召中應該會有喜悅的 反應,但若思及在極度美食的喜悅的對立下必然有著失去美味的落空,在這對立之中不免有著悵然若失的空茫,間接地也會逐漸讓生命喪失存活的動力。畢竟當發現 生活的真相只是在這種兩極化的得失之間角力時不免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反應。

  小女兒依娃也是如此,在學校的所學雖是一種求知,但日復一日的單調也使得小小心靈開始有了逃離心態,於是她突然假裝失明,雖然無法逃過老師的測試,甚 至在母親逼問並保證不打她的承諾下,不得不點頭承認但也挨了一巴掌。依娃聰慧的雙眼卻無法看盡世間的真相,她當然永遠無法知曉這表相的世間看似一成不變, 但真正促動這一切輪轉動能的卻是她自己。

  同樣的情形也在喬治與安娜這對夫妻身上(麥克.漢內克日後所有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都叫喬治與安娜),這兩人絕對是眾人的代表,他們上有公婆,在工作上也 有著希望與困頓,身邊周遭有喜歡他們的人;當然一定也有不喜歡他們的人(八大苦中的怨憎會)。喬治的上司終於退休了,這位不喜歡他的老人一直是他工作上的 絆腿石,但新的主管也不是喬治所能掌握的。雖然安娜如此用心地請上司夫妻來吃飯,但主管妻子因感冒而缺席,這透露了人際之間的困頓與艱難。許多時刻我們努 力經營一切,但認真去找尋真相後不難發現這一切的疏離與無奈。

  喬治被升職是他工作上極力追索的目標之一,但當目標達成之際,喬治會發現,日子還是如前般地渡過,唯一一次的不同便是提早起床的那個早晨,兩人跳出規 律中作了一次愛,然後才開始一天的作息。如果日子每天就是一成不變地依照模式去工作,那目的與緣由是什麼呢?這是喬治夫妻的疑問,或者他們以為已經嚴謹地 思索過生命的真諦,因此選擇離開是為了到「上帝的身邊」,但看待這個焦聚卻會有兩極化的面向。

  喬治看透了人生,因此他選擇了超越是其一,但以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來看,這樣的抉擇是全面被否定的,甚至這樣的舉措也是被譴責的。然而喬治一家三口卻是如此從容不迫地離開這個世界,難道他們會有智慧見到生命實相而頓悟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生命實相的見諦從空、有來看都會有斷我見、身見與我執的見地,但縱然如此,阿羅漢捨棄十八界而入無餘涅槃卻也不必毀到屋中一切物件,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是很容易辨別的。

  喬治一家人的行為只能說是一種現象,而且是一種犯了嚴重錯誤的現象,若生命能重來一次或許他們會有絕對不同的決擇。

天使之戀(天使の恋)(My Rainy Days)(日片)

導演:寒竹百利
演員:谷原章介、佐佐木希
日本 / 2010年 / 120分鐘 / 保護級
一段刻骨銘心的少女之戀,即將深深感動觀眾的心…

◎ 劇情簡介     

  十七歲的小澤理央在十四歲時因被強暴而懷孕,父母為了她的前途不得不讓她墮胎。從此以後理央不僅從事援交,同時也結合同學奈緒子、直樹和未步一起設計另一同學友子加入。事實上不僅如此,理央和奈緒子還有同性的情誼。

  這一日因送相片到相館沖洗,卻誤拿了一名也叫小澤的男人的相片,小澤的自拍照似乎中規中矩,但理央不知何故一眼便像通電一般地震撼,她自己打電話約小澤在一家花店前見面,故意將傘丟棄一旁,要求與小澤共用一把傘並送她至車站,沒想到才走幾步小澤就昏倒了。

  從此理央便無心於援交,她常到醫院探視小澤光輝,見到光輝的堂妹香里,理央沒緣由地吃醋了,但她繼續纏著光輝,終於帶她去吃了拉麵,並向光輝表明能當他的女友。

  理央每天要小澤光輝替她補習歷史,兩人相約若考一百分則帶她出遊。而這同時理央便退出了援交。成績單發下來之後,果然是滿分,於是光輝帶她參觀古戰場,理央買了四件T恤送給好友。只是她發現奈緒子似乎已經很久沒去學校了,理央到她家拜訪,果然看見一名中年男子及奈緒子,奈緒子表示中年男子是母親的小白臉。

  理央與光輝一起看電影,感情日增,但這日奈緒子卻拿刀進學校欲殺同學,幸好理央護住友子才倖免於難,但奈緒子卻道明真相,謂她受母親的小白臉長期凌辱,今天終於拿刀殺了他,說完奈緒子不聽理央的勸慰,從樓頂上跳樓自殺。或許自責,理央也向友子承認設計引她加入援交,友子憤恨離去。

  而在此刻理央發現光輝搬走了,幸好香里來看她也給她光輝的新地址,原來光輝得了腦瘤命在旦夕,理央到海邊的小鎮去找他,並勸光輝一定要接受醫生手術。但光輝表示若手術失敗則命亡,就算成功也可能會將理央忘記。但理央堅持,於是光輝交待她若他死了,理央必須一個人勇敢地活下去,沒想到剛說完光輝又昏倒了。

  手術後的光輝又像以前一樣與理央在車站前見面了,理央將自己的傘丟掉,要求與光輝一起共用雨傘,這會是他們新的結局嗎?

◎ 劇情分析

  天使之戀改編自日本相當熱門的「手機小說」,雖然故事唯美而輕薄,但請來俊男美女希望營造偶像劇的企圖是相當明顯的。

  理央與奈緒子從事援交的前因都是因為受到強暴而受辱,於是將這股恨意轉移到援交的層面,利用青春的胴體賺取豐沛的物質生活與金錢。理央裸著上半身的背部坐在床上,四周丟滿了鈔票,這個畫面實在有夠諷刺,但真正反應出的卻是日本當今的社會價值觀。

  許多遭受凌辱的未成年少女,加害人往往就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這會傳達出什麼訊息?原來普遍被認同的家庭倫理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鬧上檯面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而沉潛在水面下未曾公開的才是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的吧?

  另一個焦聚則是少女援交的事實,不可否認的是這股歪風早已傳入台灣行之多年,甚至許多應召站假借援交之名而行賣淫之實。但年輕女子援交的事實卻是不容否認的。是因為社會激烈的變遷引燃的鉅變?或者是青少年經不起物質的誘惑而淪落?這其中自然都有其關連性,也互有因果關係,但卻也跟整個社會的大脈動息息相關的。

  「天使之戀」道盡了社會污穢的層面,但卻也大力地吹捧清純真愛的可貴。小澤理央與小澤光輝的相片搞混了,這間接地將兩人牽線在一起。事實上除了相片之外,劇本並未刻意傳達讓理央對光輝一見鍾情的事件,因此失去了一些有力的說服。

  理央因為光輝是歷史學教授,於是便開始喜歡古代的歷史,尤其光輝帶理央參觀古戰場的這場戲拍得令人讚嘆,並從中延展出四件T恤送給四名友人,也呈現了戲劇某些力道。

  光輝得到腦瘤似乎已經是老套的情節,反正主角得病才會有曲折的故事,似乎也因此就更容易受到觀眾的同情與認同了。半世紀前的日本片「愛染桂」女主角就得了眼疾,雙眼包起繃帶看起來就有一股說不出的吸引力呢。

  光輝兩次撐傘跌倒的重疊情節其實是伏筆與呼應的一種表現,當然情節由此延展而開,自然會有全然不一樣的後續,這一點本片在其他的手法上大體都符合這項原則,雖然作工明顯,但卻有其戲劇該有的魅力。

  偶像劇因太過專注在俊男美女身上,於是便刻意忽略其家人的參予與共融。譬如說理央的父母一直沒有出現;光輝似乎也只有一位堂妹。這樣的呈現容易讓腳色扁平化,換句話說事件與角色便會缺乏厚度。譬如奈緒子因多了其母的小白臉,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卻能讓觀眾有更深刻的印象,想當然耳,奈緒子的這個角色便顯得更為立體了。

  唯美主義常常是現代偶像劇的主要調性,女主角穿的服飾其實有點走秀的意味,甚至男主角也特別去訂做了一套西裝,這應該都有廠商贊助,尤其女主角佐佐木希是模特兒出身,導演自然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地善加利用,只是以一名高中生而言,理央的打扮實在是超越一般高中生太多,在某種角度來看,這樣的呈現是不應該也不值得鼓勵的。

  天使之戀唯一的優點也是理央的性格,因為她堅毅進取,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光輝相比,在面對死亡的時刻,光輝採取絕對的消極與自棄,一味的等死並非上策。光輝常說他不擅長交際,而理央卻正好與他相反。她最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影片中也呼應了兩次這個說法,雖然多少有著諷刺的意味,但一切以「美」和「愛」為出發點,這一切的諷刺便在瞬間煙消霧散了。

  雨景和雨傘是被刻意美化的情境,兩次昏倒男主角都是在雨中撐傘,而理央的傘不但是鮮紅的艷;而且也是LV的名牌。這樣的組合訴說了什麼?觀眾應該是點滴在心頭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光輝與理央去看外國一部黑白老片,最後劇中人在雨中撐傘離去,理央與光輝也忍不住在漆黑的電影院中撐起了傘。當然電影院內是只有他們兩人,否則會遭觀眾抗議的。但在電影院共同撐傘倒是一幕相當動人的情境。

  理央另一方面也顯露了與之前性格的對比,而這一切都是在認識光輝後,是否唸歷史會讓人改變性格或不會說謊?這倒無從檢驗,但她勇敢地向友子認錯,承認是她主謀將她拖下水,因為朋友都必須靠邊站,否則認知差異過大,衝突是在所難免。於是「霸凌」的事件便層出不窮,在台灣似乎也是見怪不怪的事了。

  理央不僅性格急劇改變,甚至最終反過來勸慰光輝必須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頓,或許真如理央所說的,她最擅長人際關係,光輝的懦弱在她眼裡毫無遁形,於是她近乎指責地要光輝進手術房開刀,而光輝在無退路之下也只有接受了。

  手術成功與否不見得重要,觀眾在乎的是這段愛有沒有延續?這正是偶像劇的俐落之處。編導技巧地營造了兩人相見的第一次重覆,雖然地點不同,但卻提供了複數的美學,於是這段相差將近二十歲的愛情故事便獲得了肯定,相信這也是另一種現象吧?

爺爺的彩虹故事(The Rainbow maker)

導演:娜娜.德由妲茲(Nana Dzhordzhadze)
演員:米勒.尼尼茲(Merab Ninidze)
   蕭蘋.哈瑪多娃(Chulpan Khamatova)
喬治亞 / 2008年 / 92分鐘 / 保護級

喬治老爺爺總喜歡生動的對兩個活潑可愛的孫子說故事。因為從小沒有爸媽陪在身邊的兩個小孩,都是靠喬治老爺爺撫養。喬治告訴他們,他們的爸爸正從事秘密間諜 ...

◎ 劇情簡介

  達托是個燈塔員,但因涉入一件走私案而被關入監獄。他的妻子愛蓮娜看顧鐵道車站餐廳,不僅很少照顧一對兒女,甚至四處招蜂引蝶。

  爺爺喬治每次與孫子講到其父時,總是誇大其詞地形容達托是秘密工作人員,不但像一位巨人更是一位英雄,不僅建立了豐功偉業也在一次空難中救了許多將官因而得到許多勳章。

  這一天小鎮來了馬戲團,表演吞火的祖巴很快就與愛蓮娜看對了眼,祖巴與另兩名同夥遂留了下來,住在鐵道餐廳中每天賭博甚至從事走私。剛出獄的達托從窗外看見愛蓮娜與祖巴的親密狀,遂自卑地返家,但小兒女見到達托認為不是他們心目中的父親不但不承認其父,甚至欲趕他出門。爺爺只好撒謊因為從事秘密任務於是達托變得更瘦弱了。

  一名女飛行員莉亞降落在這小鎮,她在餐廳外遇見酒醉而傷心的達托,莉亞送他回燈塔後與他發生了激情,雖然如此,達托還是不願與莉亞飛離這個小鎮,因為他始終愛著愛蓮娜。

  而喬治則有位拿著鐮刀時常來造訪的女性友人,她一直希望帶喬治去一個美麗的樂園,但喬治總是推說兩個孫子無人照料,必須等一切就緒後才願跟她一起去。而沮喪的達托在一次對天吶喊之際,一道光火衝入他的體內,從此達托似乎有了特異功能,一切的天候都由他決定,他可以讓氣溫從負二十七度瞬間回昇到正二十七度,要打雷或波濤洶湧全憑一念之間。

  而從事走私的祖巴立刻興起一股歪念頭,要達托加入他們陣容,但達托不從,於是將達托一陣毆打,甚至連喬治也遭殃。莉亞知道達托是個好情人但他心有所屬,於是又開飛機離開了。而達托這回果真以他的特異功能,配合莉亞從空中洒下的汽油,以雷擊毀掉祖巴的走私列車,同時也在巨浪中救回了愛蓮娜。

  喬治認為一切都已就緒了,愛蓮娜回到達托身邊;兩個孫子也開始認同達托這個父親,於是他安心地讓鐮刀女人帶他去所謂的美麗樂園。

◎ 劇情分析

  電影的呈現手法有時在超現實與現實之間遊走,不僅更能呈現導演的企圖,同時也呈現更多層的詮釋意義,很多導演樂此不疲,不僅以這樣的理念建立了自己的風格,更使得影片表現了極為有趣而寬廣的風格與手法。「爺」片基本上是這類創作中的佼佼者。

  喬治亞獨立後在經濟不見得起色的同時,電影的美學觀點卻融入了俄羅斯的現今風格,從而有了另一番的新氣象。「爺爺的彩虹故事」以許多類似童話的詮釋觀點,或者是以片中小女孩泰咪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再加上爺爺喬治常常誇大地形容被關在監獄的兒子,使得小女孩和弟弟對從無印象的父親有了太多的期待。

  泰咪接受了爺爺口中的父親是巨人與英雄的形象,但當真正的達托出獄回家時,泰咪因為失望而欲將達托趕出家門。這種期待與現實的落差不僅是本片的宗旨,同時也由此延展出在失落之後的重新期待。

  每個人的一生不盡然都能如人之意,但樂在其中卻是相當重要的態度。喬治在兒子因走私被關的這段期間,不僅承替了達托在燈塔的工作,同時也撫育了泰咪姐弟二人,不僅如此他灌輸了姐弟一個堅定的信念-他的父親是因出任務而無法回來,這也提供了蘇聯時代的觀念,從事情報工作是普遍被民眾景仰的。然而當達托出現時,這與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差別太大,從而有了新的衝突。

  愛蓮娜是個充滿慾望與熱情的女人,她那頭紅髮就是象徵,或許達托因為入獄而造成愛蓮娜的情感四處外放,而達托縱然出獄回來卻也無力回天,因為他自慚無法給予愛蓮娜幸福;然而一個從天而降的莉亞卻與他如此登對,莉亞這名女子就像從天而降的天使,激盪了達托的男性魅力,也讓他從而重拾男人的責任,雖然在外形與體能上他無法與祖巴相比但在一次吶喊中一道光焰成就了他的特異功能。

  就如鐮刀女子的出現一樣,這團導致達托有特異功能以及莉亞從天而降的出現,都是屬於非寫實的情境,也就是導演以童話的風格融入現實的殘破中,從而讓劇中人物的心靈有了彌補與安頓。有時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無力可回天,但這並不表示人類就全然沒有希望,而這些希望就是以真誠的愛去回應對方,而愛是無所不在也是所向無敵的。

  喬治爺爺面對死神的態度是從容不迫的,不管女死神如何誘惑他,他堅持要安頓孫子後才肯跟她去,這是一種對家庭及後代子孫的愛。縱然兒子有些懦弱,然後他也不斷地散發樂觀的訊息,因為他一向相信兒子必然能做到,而達托縱然不濟卻在他心目中永遠都是自己的兒子。

  達托的懦弱有時應該以善良來看待,由此便可確定他涉入走私案是被冤枉的事應該是肯定的。而當他心情鬱悶時也只能喝酒解悶,也在這個時刻莉亞出現在他身邊。猶如上天的憐憫與天使的慰藉,達托受傷的心靈暫時得到了紓解。問題是莉亞曾要求達托一起翱翔在天際,這也是有隱喻的;猶如鐮刀女人要帶喬治去一個美麗的國度一樣,這不僅是一種抉擇;也還是一種試煉。達托始終如一的選擇讓他在人世間重新拾回失落的一切,包括妻子愛蓮娜的愛與兩個孩子對他的認知。

  達托以特異功能將祖巴的走私列車以雷電擊毀,別忘了這是必須配合莉亞飛機洩露的汽油才能一氣呵成,導演的企圖在這兒也作了最完整的童話呈現,壞人受到懲治;好人得到救贖,所有的一切便回歸到了原點了。

  喬治終於答應與鐮刀女人去所謂的美麗國度,而這一回他走得心甘情願,因為一切都回歸到原本的期待,而人生的期待其實也是很簡單,就是一切順利平安如意罷了。

  以女人充當死神算得上是一項創舉,而這個死神還兼具很真實的人性,不僅好吃也好色,看似雜亂而無厘頭,但若仔細思考便不難發現導演的用心。放眼我們這個世界誰能真正分辨誰是誰的「死神」呢?其實從出生那天開始,我們就已經註定了死亡。死亡並不可怕,只是一種過程的結束;或者說是另一種開始。如果喬治回頭檢視自己這一生,他絕對是無怨無悔的。

  爺爺的彩虹故事也許只是一種對人生不足而採取彌補的想像,但別忘了想像力也是一種動力,當想像完成時便有了具體的輪廓,然後就像一塊塊的拼圖便會慢慢拼湊起來,當放置最後一塊拼圖之際也就是願望具體呈現的時候。這個世界現在都缺乏太多的遺憾,問題是一般人連想像都不夠具體,於是一再延誤下來的結果,自然只能遺憾終生了。

  喬治亞獨立不久,許多事情方興未艾,也許在許多的面向都是模糊而不具體的,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處在這樣的國度中,我們就常感受到那股充滿希望但又近似絕望的氣息,問題是只要活著一切在不久的時日中必然會開朗起來,而堅信這樣的理想會實現的導演則提供了「愛」的元素,因為唯有愛,世上的任何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也都能回歸正確的路途。

  「爺」片看似詭異而非現實,但其實卻透發了更多現實的無奈與希望,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愛.飛翔(Winged Creatures)

導演:洛旺.沃得斯(Rowan Woods)
演員:凱特.貝琴薩(Kate Beckinsale)
   達珂塔.芬妮(Dakota Fanning)
美國 / 2008年 / 96分鐘 / 輔導級

無情槍火響起,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遭逢劇變之後存活下來的人們,是幸運?還是要面臨更多的改變和打擊?…

◎ 劇情簡介     

  在一個下午,洛杉磯一間小餐館內,布魯克醫師買了一杯咖啡後走出,開了門正好一名男人走入。隨後這個男人拿出槍來,殺死了亞倫海根及幾名客人,而查理正好坐在吧台他起身抗拒卻被凶手槍殺倒地,而女店員卡拉與兩名青少年吉米與安因躲在桌下而逃過一

  許多傷患送到醫院,布魯克醫生相當自責自己無法在手術台上救重傷的人,而他在家也必須面對常年有偏頭痛的妻子瓊。最後他聽從同事建言在妻子食物中添加史丹翠斯,但妻子因誤食過量而差點斃命,幸好布魯克及時趕到而救她一命。

  卡拉育有一小孩,但她喜歡布魯克醫生卻無法獲得他的回應。卡拉不得已只好到夜店尋找發洩管道,只是男人一邊作愛一邊聽孩子哭聲紛紛走避。卡拉心靈陷入了極端的困境。

  查理雖中槍彈幸運未死,他開車離開醫院到賭場,沒想到以幸運數字「七」竟贏了十萬元,但他小便有血似乎是癌症纏身,他第二天再度狂賭,結果十萬元又輸光了。查理以車子借了二萬元,但依然輸得精光,歹徒用石頭砸斷他的右手,查理只好打電話要女兒載他回家。

  安在凶殺案後變得相信神蹟,甚至敘述父親在遭受槍殺之前是如何地保護吉米與安。但吉米卻不再言語,社會局輔導員朗恩面對每個人似乎都沒有進展,而吉米的哥哥麥克在二O O三年伊拉克戰爭中成為植物人,如今又面臨這些困境,自然讓整個家庭陷入躁動不安中。吉米甚至想跳水壩自殺,幸安好言相勸才打消念頭,但面對父母不斷的爭吵,吉米從家中拿出一把槍直接又回到小餐館中。而安知道後急急趕到。吉米要求安必須說出真相,否則事情永遠無法解決。

  安終於說出父親被殺前,她和吉米在桌下偷看到父親嚇得尿褲子,而父親被槍殺時,她竟然放開握住父親的手,安難掩心中的愧疚與不安。

  凶手雖然在餐館內自殺,但卻無人知道為何會發生這段悲劇,而劫後餘生的人始終揹負著心靈的重擔,他們該如何走出心靈困頓呢?

◎ 劇情分析

  這個世界種種的現象究竟是如何構成的?也許原本不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因牽扯到「人」也介入其中,於是答案便變得相當複雜了。

  一個平和的世界常因某一個人突發不理性的行為,遂使得周遭氛圍變得哀鴻遍野愁雲慘霧。是誰賦予這個人能擁有這麼強大的權力能夠讓他肆無忌憚地去殘害別人的性命?

  也許「愛.飛翔」是在探討遭受突如其來的鉅變而劫後餘生的倖存者,他們是如何克服內在的恐懼與失落的心靈,但其實也有更多的空間來檢視這個世界無所不在的相互牽引現象,從這些互動中證明我們每個人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必須與世界上的萬物生靈共融共存的。

  影片中並未解釋凶手持槍殺人之後又自殺的動機,因為這不是本片要探討的焦點。但其實這也可能是這樣的人與遭遇已經不是個案,無非是個人受到衝擊之後的盲目報復,藉著槍枝一顆子彈結束一個人的生命,然後留下最後一顆給自己。

  這是最懦弱與卑劣人性的反應,想想憑一時之己快,濫殺無辜無助的生命,如此就真的能讓自己完全走出困頓之痛?其實不然,這樣的行徑不但於事無補,也迫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最深沉的黑暗之谷。

  無端受害的人該怎麼界定呢?推斷的理由絕對說服不了他們,所以只能就之後的心境呈現再慢慢呼應每個人的過往,這是本片聚焦之所在。

  卡拉的男友早就離開了,她在小餐館當服務生,也不得不把小孩放在保姆家中,她的母親從來不曾關注她,但卡拉也有心儀的對象,就是那位常來買一杯外帶咖啡的醫生布魯克。然而在布魯克剛走出門外後,擦身而入的男人便展開了殺戒。於卡拉而言,劫後餘生的意義是將自己與醫生的距離拉近;但醫生有醫生本身的困頓而無法接受她的愛意。這段戲因各自鋪陳,雖有著極佳的結構,但卻只能呈現卡拉陷入慾望的掙扎,又因小孩的負擔使得她在劫後的日子中逐漸迷失。

  吉米和安這對青少年的著墨是較深的,透過重覆與漸進的手法,觀眾開始理解安在劫後變得篤信神祇,因為據她的敘述,父親在被槍殺的前一刻始終以寬容博愛並帶著信心微笑握著她的手離去的。於是安似乎成了信念與愛的傳道者,安要母親跪下祈禱,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分享博愛的神蹟。

  但吉米卻相反,他從此陷入了無語之中,不管心理輔導員如何誘導與溝通,吉米回應的始終是沉默,究其原因是另一種真相。原來安的父親在被槍殺前,躲在桌子下的安和吉米看見其父嚇得尿褲子。而安其實也相當自責在父親中槍的那一刻,她竟然放開了父親的手。這一連串的自責使得安必須編了一個故事來美化自己的父親,甚至在父親死後用剩餘的可樂淋在他的褲子上,以掩飾其父尿褲子的窘境。同時安要求吉米絕對不能洩露這件事,這也是為何吉米從此不再言語的原因。

  不說話並不表示不會思考,當思緒滿溢而出之際,若不設法解決將會有第二個凶手。於是吉米拿了槍再度返回餐館,所幸在緊要關頭,安承認了真相,無形中讓自己的謊言破局,但卻也將吉米拯救而出。

  查理是個罹患癌症末期的人,但奇妙的事始終圍繞在他身邊。進到餐館只因一個「七」的數字,可以在飲食中享有優待,沒想到卻遇上了大煞星。查理是唯一有過一點小反抗的人,雖然中槍倒地且血流四溢,但卻幸運地只是輕傷,他立刻開車到賭城,憑著這個幸運的數字,一夜之間贏了十萬元。

  十萬元對查理而言是何等大的數目,他可以遠渡他國做他想做的事,但其實他尿中帶血,是癌症末期的病人,十萬元此刻反而變成對他人生的嘲弄。於是第二天他又留下來,他以為幸運之神一直眷顧著他,想當然耳,十萬元在瞬間又輸光了。

  這是上天給他的啟示或試煉呢?查理似乎不曾也不願去感受,某種時刻他是更希望在餐館的當下被凶手一槍斃命,如此便不必在現實接受這種衝擊。然而查理在一步差之後又陷入更錯誤的另一步,他以車子抵押借了二萬元,試圖從賭場中撈本,這幾乎是人性中最常見的例子,而其結果永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輸到只剩靈魂。

  查理被黑社會用石頭砸斷一條臂膀,他沒有怨言,靜靜地在路旁等候女兒來載他回家。似乎一切都回到了原點,而這正是生命的真義,端看每個人在過程中領納到什麼?否則也只是一場過眼雲煙而已。

  本片的敘述手法以雜敘法來呈現,也符合了戲劇學的「剝洋蔥理論」,五名劫後餘生的人,也許在事發的當下都將靈魂暫時忘卻並遺留在現場,在透過不斷的激盪中,始能將自己的心安置在該有的位置上。面對生死但卻由不得自己的抉擇是一種極端的苦痛,但這種突如其來的狀況卻不是你能決定的,於是在一切全然無法掌握的情境中,人就開始有了一種茫然與猶豫。而這樣的困頓常常在轉捩點會提供一個新面向和新思維,這是本劇的中心主旨。

三撞出局(A Deal Is a Deal)

導演:瓊森.葛所費(Jonathan Gershfield)
演員:傑瑪.阿特登(Gemma Arterton)
   柯姆.米尼(Coim Meaney)
英國 / 2009年 / 106分鐘 / 輔導級
禮讚:艾美獎最佳藝術導演獎
   艾美獎最佳服裝設計
   巴塞隆納國際影視

講的是一個倫敦地鐵司機保羅一個月內撞死了兩個人,為了擺脫這份整日呆在地下、無聊的工作,到 …

◎ 劇情簡介     

  保羅是英國倫敦地鐵的司機,但性喜閱讀,也期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作家。只是他在短時間內連續意外撞死了兩個人,同事對他說3是個魔咒,只要一個月內連續撞死三個人,公司會認為不適任,並發給十萬英鎊的差遣費請他走路。

  保羅認為若有十萬磅他將到愛爾蘭的小島上隱居然後專職寫小說。於是他到倫敦最多人自殺的雷根橋等待,果然等到一名叫湯米的中年男子,雙方談妥後,保羅將一千五百磅給他,沒想到第二天湯米換了行頭也租了一輛老式的賓士車要回他以前住的地方,保羅怕他一去不回,只好跟隨他一起去。

  首先他們半夜入侵民宅,驚醒主人麥克卡拉漢和他的妻子,雖然要回了一枚戒指,但警方來時保羅卻將戒指吞下肚。好不容易將湯米保釋出來,他們又去找湯米的妻子蘿絲及女兒法蘭姬。但蘿絲和法蘭姬不但不歡迎他,反而以盤子攻擊他。好不容易蘿絲招待湯米,而保羅在附近酒館認識了法蘭姬,兩人相談甚歡,半夜竟帶保羅回她樓上的臥室作愛。

  第二天湯米泡茶欲討好蘿絲,但蘿絲不領情,轉而到女兒房間,卻發現保羅。湯米憤怒欲教訓保羅,但卻心臟病突發。保羅打電話通知醫院,同時也答應要好好照顧湯米。到醫院後,湯米哀求保羅帶他離開,因為他就算死也不要死在醫院,同時他也不得不向保羅透露,其實他不只得心臟病而是癌症末期。

  保羅與湯米回到倫敦後,樓上正好在開派對,兩人一起參加了,這是他們從不曾有過的快樂時光。而這一夜保羅在湯米詢問下坦言,要湯米臥軌自殺被撞是覬覦十萬英鎊,湯米告知他要分一萬英鎊給女兒法蘭姬。然而星期一早上同事告訴保羅十萬磅的事是騙他的,但湯米早已離去。保羅小心翼翼果然發現湯米擋在鐵軌上,最後含淚將他撞死。保羅沒領到十萬英鎊倒是寫了一本小說「三撞出局」,然後將書和版稅一萬磅送給法蘭姬,法蘭姬大受感動,立刻到倫敦去找保羅。兩人也到海上潛水;在鯊魚前穿梭,這是湯米生前最愛講的事蹟…。

◎ 劇情分析

  保羅的工作是地鐵駕駛,可以想像在台北市捷運地下系統中工作的司機情境嗎?會不會像一隻老鼠順著地洞不斷地往前爬行。這樣看似規律的日子久了之後難免會有焦躁的症狀,如果在短短幾天之內又連續撞死了兩個人,雖然他們的死因都跟司機無關,但無庸置疑的是這些瞬間發生的撞擊卻會在司機心理埋下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

  保羅是個喜歡閱讀的司機,換句話說他有自己的思想,何況他最想成為一名作家,尤其遠離都會人群獨居於愛爾蘭湖邊的獨幢小屋內。但買這樣的房子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何況他現在都還欠房東房租。

  都是同事告訴保羅:若在一個月內連續撞死三個人,公司會以十萬英鎊資遣他,而這樣的結局正好符合保羅的理想。於是他開始尋找意圖自殺的人,試圖誘導他到鐵軌,以便領取十萬磅而完成他的願望。

  這個故事的起點是很令人期待的,也就是在面臨極端困境時,當事人透過機制開始努力經營他的人生,而過程便出現更多的變數和衝突。這樣的電影始終是可以期待的,而本片似乎也以這種模式提供了可看的訊息。

  湯米是個流浪漢,也是個不負責任的丈夫與父親,直到過了中年依然是一無所有。最重要的是他罹患了癌症,於是他跑到常有人去自殺的「雷根橋」上預備一躍而下,如此了卻人生雖然立刻結束痛苦的一生,但聽了保羅的建議後,湯米於是有了一些想法,他要利用保羅給他的一千五百磅完成一些不曾做的願望。

  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拋妻別女,讓自己下半生浪蕩在都會中?是遊戲人間還是嘲弄人生?但事實上從最後的結局來看,這樣的行徑始終是個輸家,而真正被嘲弄者反而是自己。

  生命態度常常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也許很多命定的東西我們無力改變,但認知與態度卻能讓「運」有了極大的改變,甚至影響到「命定」的情形大有所在。流傳在民間的「了凡四訓」是一本極佳的改變命運的例子,是可以提供給人很多深思的。

  湯米也許是找不到他要的舞台,以至終生落魄,但在最後這幾天的表現卻也呈現了湯米不為人知的一面。其實他深愛著妻子;更惦念著從小就被他拋棄的女兒。但從母女的角度來看卻又是另一回事了。誠如蘿絲所說的,沒有預警的出現然後又沒有預警的消失,任何人都無法忍受這種對待的。然而湯米會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嗎?他當然知道,可是內心的躁動卻令他無法安頓,一種與生俱來的焦慮使他不得不必須四處流浪。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性格作祟?或是社會氛圍形成的呼應?其實很難從這些對立中理出一條正確的思路,若真的必須給一個答案,那只有是「心」的問題。

  不滿現況在某種角度而言是一種好現象,因為不滿現況必然會產生突破的動力,而人生或許就在這樣的改變之下有了新的契機。但是也有負面的反應,因為眼高手低,很多的現象都只能站在羨慕的角度,久而久之自然變成反社會的極端份子,或者消極而日漸萎頓,湯米應該是屬於後者。

  很多人喜歡怨天尤人,總認為上天對他不公平。但若懂得如何詮釋人生,便不難發現這個世界是相當公平的。人在現實的互動中最渴望的是獲得,而無盡的獲得則助長了貪念,而貪念將讓人一步步踏入人性泥淖而不可自拔。許多人疏忽了一句名言:有得必有失。當年紀到了某種階段時,睇目回首自然能領悟這句話的真諦。

  保羅喜歡神遊在小說文學的字裡行間,這是編導刻意為這個角色留置的生命面向。保羅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他只想隱居當個作家,但作法卻是有待商榷。想想要一個人犧牲生命完成你自己的願望,這是何等荒謬而不可思議的事?但在各種條件的湊合下,這件事逐漸變成合理化了。詭異的是湯米與保羅卻都是在信守承諾中完成自己的任務。

  當保羅得知連撞三人有退職金這件事是個玩笑時,他已經騎虎難下。因為他又答應湯米要給他女兒法蘭姬一萬英鎊,在湯米擋在軌道前時,保羅是含淚撞死他的。就湯米而言,這樣的結局可以了卻他的痛苦歲月,同時他自認這也將留給女兒一筆可觀的金錢。

  而就保羅而言,這幾日的相處從而瞭解湯米的處境,他也知道這樣做也是為湯米作了解脫。但若從生命的意義而言,這樣的鋪陳還是有待商榷的。但就戲論戲,這樣的戲劇情節帶給觀眾極大的轉折,而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保羅。

  保羅當下寫了小說「三撞出局」,而他將獲得的版稅一萬磅寄給了法蘭姬,法蘭姬到倫敦找他,想當然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觀眾千萬別忽略另一個議題,也就是保羅的小說是在倫敦完成的,換句話說要創作不見得要到湖邊隱居才能有動力。

  這是一部以喜劇包裹人性的英國影片,也是英國片的特色。算得上是一齣令人喜悅的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