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吞噬(Swallow)

導演:卡洛·米拉貝拉–戴維斯(Carlo Mirabella-Davis)
主演:海莉·班奈特(Haley Bennett)
   奧斯汀·斯托威爾(Austin Stowell)
美國 / 2019年 / 95分 / 輔導級
禮讚:多維爾影展45週大獎、翠貝卡影展最佳女主角
那是年輕少婦杭特的私密日常儀式:將「戰利品」吞嚥、排泄、 ...

◎ 劇情簡介

  瑞奇的父母因經營潔白牙膏與貼片而賺了大錢。
  
  瑞奇無意中認識了杭特便驚為天人,不久便舉行婚禮。父親更買了河邊一幢相當高級的別墅,讓他們夫妻婚後可以居住。
  
  杭特不久便懷孕了,瑞奇很高興通知了父母,全家雖然處於歡悅中,但瑞奇的父母其實並不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媳婦,只因她的出身並非名門貴族。
  
  但婆婆怕杭特寂寞,遂送她一本書「獲得快樂的專長」,書中一句「每天都要嘗試一種意料之外的舉措」深深吸引了杭特。於是杭特看見彩色的玻璃珠,她在凝視很久之後,竟然毫不猶豫地將玻璃珠吞下,經過一天後,杭特再把玻璃珠從馬桶取出,洗淨後放在櫃子上陳列。
  
  第二次杭特吞下從地毯找到的圖釘,雖然舌頭流血,但她還是將之吞嚥。於是杭特吞噬的東西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奇怪。
  
  這一天,瑞奇陪杭特去為嬰兒照超音波,醫生發現杭特的腸子內有太多的異物,於是用微創的方式,從喉嚨伸入取出所有的異物。瑞奇大發雷霆,因為他從來不曾知道杭特有這種怪癖,若不是已經有了嬰兒,瑞奇以及他的父母應該不會容許這段婚姻繼續存在。
  
  杭特也無法解釋這些行為,瑞奇便安排杭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艾莉絲從杭特的自述中似乎也找不出病症的原因,直到杭特說出她的母親之後,艾莉絲便開始針對這個方向去探索,終於知道杭特的母親曾被一名叫威廉·厄文的人強暴而懷孕,母親沒有墮胎而生下她,而杭特也從過去資料找到厄文的相片,並隨身攜帶。
  
  瑞奇家從教會找來一名叫路耶的敘利亞人來保護她,但情況依然沒變,於是決定要將她送到精神病院。路耶看得出杭特心中有難解之痛,反而讓她跳窗逃亡。杭特躲到一家旅館,與瑞奇通了最後一通電話,然後將手機毀壞。
  
  杭特以搭便車的方式終於找到威廉·厄文,而這一日正是厄文的生日,厄文其實已娶妻露西,也生了女兒吉兒,在知道真相後,杭特從厄文口中聽到她並不是他,彼此有了諒解,於是杭特吃了流產的藥,然後一人獨自面向未來自己的世界。

◎ 劇情分析

   
  「異食癖」是一種在人體內心世界引燃的怪異行為,除了正常的食物之外,不屬於人類正常使用之外,透過口腔的吞噬,再由腸胃道排泄而出,從而滿足內心的某些缺陷與不足。
  

  「異食癖」的背後其實都有一些心理的問題,其他還有另類的自殘幻想,甚至令人難堪的行為,若將這些議題全部拍成影片,不禁會讓人感覺,人類其實與其他的動物並沒有什麼不同。
  
  小時候由大人口中知道,在拜拜的水果中,不能有蕃石榴與蕃茄,原來這些水果的「種子」經過人的腸胃,再透過排便而出,因此類似的水果便成了拜拜的禁忌。這樣的觀點,雖與異食癖有極大的差別,但卻是值得民俗學家加以探討的。
  
  影片的拍攝採取許多靜止的畫面,轉而由演員來表達內心的變化。第一次杭特在飯桌上看見冰塊時,導演以主觀鏡頭來反映杭特的內心變化;雖然觀眾不見得能夠理解,但呼應了後面的玻璃珠與圖釘,杭特的內心世界以及矛盾衝擊,立刻有了連結。
  
  導演在取景上以河邊的獨立住處為主景,在屋外泳池邊的透明玻璃,使得人類刻意的隔離,有了極大的突破,原本將失去的綠意,因為巧思而這些大自然的景觀便有了呈現,「透明」似乎是一個本片相當重要的元素,猶如去照超音波,腹內的任何異狀都能清楚地呈現。
  
  先不談杭特有這種病症的原因,而從她為何慢慢在異食癖中逐漸發展。或許有某些她亟欲排除的事物,決意要消滅或征服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吞噬而使它消失,雖說這些被吞噬的東西最終還是會排出,但經過這種消化系統的過程,杭特似乎就有了戰勝它的勝利感覺,從而撫慰了心中的那些夢饜。
  
  就猶如在吞噬難以承受的東西後,杭特無法求救,也不能求救,於是她只能尋求一個她認為最安全的所在–母親的子宮。所以杭特便痛苦地爬入床下,而負責照顧她的路耶來自敘利亞,他內心承受戰爭的洗禮,正因為他與杭特都有內心的痛苦,因此他曾陪杭特一起趴在床下,彼此不用語言,但卻能在心靈有過溝通。這也是為何杭特在面臨被送入精神病院時,路耶了解她並故意放任杭特跳窗逃亡。
  
  這一段戲其實可能有被剪掉的痕跡與線索,畢竟路耶違背了他的職責,但卻透過心靈認知了他心中上帝的聲音,因此他做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決定。
  
  其實杭特懷孕後,一個人在家只負責家務與三餐,但她的婆婆看得出她心中似乎有些心事,從而問杭特,她是否真的快樂?於是婆婆送她一本「獲得快樂的專長」這本屬於心理學的書。
  
  杭特似乎被這句「每天做一件讓自己意外的事」吸引住了。於是原本藏在心中的心魔終於找到出口,杭特表面上征服了心魔,其實是心魔全面控制了杭特。
  
  杭特的潛意識還是相當珍惜這段婚姻的。只是公公並不怎麼尊重她,也許是看杭特不是什麼豪門貴族,在鼓勵杭特說出內心的想法之際,卻又以公司的事由打斷她的發言。杭特不敢抗辯,瑞奇也不曾替妻子仗義執言。
  
  杭特出身並不富有的證據就是她為丈夫燙衣服,但也將絲質領帶燙平,結果當然使得瑞奇大發脾氣,從這些現象而言,瑞奇全家其實並不十分尊重這名娶入門的媳婦。所以婆婆才會在閒談中問杭特,她與瑞奇是在何處認識的?婆婆甚至自己認為杭特實在幸運,能嫁到他們家,因為他們提供的是杭特從不曾有過的「幸福」日子。
  
  杭特與瑞奇似乎不曾相互深切的認識對方,更遑論是屬於杭特的內心世界。在第一次照超音波時,才發現杭特的異狀。瑞奇是憤怒與後悔的,要不是因為杭特肚中有了自己的骨肉,瑞奇可能會要求離婚的。
  
  瑞奇似乎也逐漸顯露了他的本性,態度自然也是杭特始料未及的。但她點滴在心頭,因為她無法去做爭辯,她要面對的是日益壯大的心魔,縱然她也曾答應瑞奇,她會慢慢改正自己這種失常的舉措,但丈夫的家人似乎亟欲更快地看到成果。
  
  看心理醫師是西方的主流醫學,台灣近幾年似乎也有類似的治療,但台灣人似乎更相信藥療法,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藥,心理醫師似乎只是陪襯,而看心理醫師被很多人視為另類的「精神病」。因此在台灣心理醫師似乎是一種說不出口的禁忌。
  
  杭特真正的病因,是她知道自己是母親被一名叫威廉·厄文強暴所生,先天的觀念,便認為自己與那名強暴犯脫不了干係,於是為了懲罰罪惡,她潛意識中便吞噬各種能夠殘害自己的東西。
  
  在面對厄文真誠的懺悔中,說出「妳不是我!」,杭特在心靈上才真正得到解脫,而瑞奇那個家,她似乎也因為認知真相而回不去了。於是她清空了身體內的一切,將胎兒拿掉後,勇敢地走向屬於自己未來的道路,這條道路是當年她母親相反的方向。

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

導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
主演:蘿拉·格雷戈爾(Nora Gregor)
   保羅波來特·杜博斯特(Paulette Dubost)
法國 / 1939年 / 110分 / 普遍級
是知名法國導演讓·雷諾瓦的作品,劇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上流社會…

◎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飛行員安德烈受了資本家羅伯特的妻子克莉絲汀娜鼓舞下,果然駕飛機飛越大西洋,當飛機在法國樂堡杰機場降落時,安德烈瞬間成為全法國的英雄。安德烈在歡迎的人群中找不到克莉絲汀娜,原本以為克莉絲汀娜是愛他的,但現在認為對方並非真的愛他。
  
  安德烈向好友阿提夫抱怨,因為阿提夫不但將克莉絲汀娜介紹給安德烈認識,而且阿提夫與克莉絲汀娜在她尚未結婚前就已經認識。
  
  阿提夫雖然不富有,但他一直周旋於巴黎上層的富人階級中,他勸告安德烈,與這些上流社會的男人或女人打交道,必須了解他們,而且更要遵守他們潛在的遊戲規則。
  
  安德烈被愛情沖昏了頭,他要求阿提夫一定要讓他有機會見到克莉絲汀娜。阿提夫不得已,只好勸克莉絲汀娜與她的丈夫羅伯特在古堡舉辦派對時,順便邀請安德烈來參加,同時阿提夫也警告安德烈要克制自己,不能破壞規矩而壞了大事。
  
  宴會開始時,克莉絲汀娜原本表現得像不認識安德烈,但安德烈飛越大西洋的事蹟使他受到眾人的歡迎。為了搶風采,克莉絲汀娜反而主動向來賓宣佈,安德烈之所以會飛越大西洋,完全是受到她的影響。眾人訝異,丈夫羅伯特雖感意外,但也不以為意。
  
  其實羅伯特與來賓中的女賓,如德瑪麗夫人吉娜維芙有染,而此刻羅伯特正想與吉娜維芙斷絕關係,但吉娜維芙要求羅伯特能與她來個臨別之擁吻,而這些激情卻被克莉絲汀娜用望遠鏡看到,但克莉絲汀娜並不在意,因為她的情夫也不少。
  
  克莉絲汀娜原本要與安德烈私奔,但安德烈有些猶豫。而她的女僕雷瑟也不遑多讓,她的丈夫在古堡當馬夫,但她與阿提夫甚至更多的人有來往,尤其後來請來幫忙的僕人奧克泰夫,這使得丈夫史查馬徹不斷地與奧克泰夫起衝突。最後史查馬徹拿槍欲槍殺奧克泰夫,卻陰錯陽差殺了安德烈。但這件兇殺案卻無法影響這場宴會,他們若無其事又繼續他們的派對。因為「說謊」其實正是上層社會的遊戲規則。

◎ 劇情分析
    
  「遊戲規則」是法國自然主義最具代表性的導演雷諾瓦的作品。一九三九年正是二戰前夕,而影片中的情節敘述,則以當時的貴族生活為題材,並技巧地提出嚴苛的批判。
  
  也許資本市場中存在著許多貧富不均的事實,而在三0年代的地主與佃農的關係更是對比分明。這部影片並非真正地批判貧富的問題,反而是指向上層階級人士的生活與人性的卑劣與脆弱。
  
  若真正直指人性,事實上便無貧富之分,因為人性的基本態度來自善惡的抉擇。所謂善惡,是指好壞之別,簡單地說,面對我們眼前的人、事、物,每個人都會有選擇條件較好的一面,揚棄不喜歡的另一端。這道理很簡單,但卻是構成人性的基本條件。因此嚴格地說,遊戲規則並非只限定在上流社會,正確地說,是社會上的每個人,甚至其他「有情」,其實也都有其遊戲規則。
  
  就像十九世紀,日本曾派一名專家到台灣觀察民情,最後回日本後,這名專家對台灣人以七個字作總結:「怕死、愛錢、好面子」。也許有幾分真實性,但這七個字不也都適用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嗎?
  
  尚·雷諾瓦是名畫家之後,生活條件極佳,因此對於上流社會的人際關係有極深刻的了解。以另一部描寫畫家雷諾瓦的電影為例,畫家性喜模特兒,而從外回來的兒子(也就是導演)立刻喜歡上父親喜歡的模特兒。此時畫家年紀已大,只能從心中愛慕,而這名模特兒也喜歡電影,慫恿尚·雷諾瓦到美國好萊塢,也展開拍片生涯,但沒多久兩人就分手了。
  
  尚·雷諾瓦有條件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在一九三七年拍了「戰爭幻想曲」及一九三八年的「The Human Beast」獲得好評,英國電影雜誌將他評為十大導演。但「遊戲規則」在票房卻是相當失敗。此片在二戰期間曾受到戰火侵襲,所幸戰後重新修復並再度發行,而這回反而票房相當成功,而影評也對本片青睞有加,於是更加使雷諾瓦成為法國最重要的導演。
  
  貴族的生活與奢侈離不開關係,但他們更在意外在的目光與焦距,對於所謂的愛情其實並沒有真正確實的認知。以羅伯特為例,他長得英俊又有錢,就算他無意,卻有一大票的女人會主動投懷送抱,那名年青的女孩不就是一個例子。其他的女伴除了妻子克莉絲汀娜之外,有正在進行式或即將結束的伴侶。雖然很複雜,但在這個互動之中的糾葛中,卻有一種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那就是這一切都只能在暗中進行,不管是否感情受挫,一切都不能外揚,因為上流社會在表面上的和諧秩序,是必須嚴格遵守的。
  
  阿提夫與安德烈其實都不是貴族。阿提夫與克莉絲汀娜婚前就已相識,甚至兩人也有過一段情,但當女方結婚之後,阿提夫必須堅守自己的立場,雖然這種感覺並不是那麼確定,這也導致最後兩人有私奔的念頭。所幸女僕雷瑟提醒阿提夫,女主人已過慣貴族生活,阿提夫拿什麼去養她呢?
  
  阿提夫打消了念頭,不如說他必須遵守遊戲規則,但安德烈就被虛名沖昏了頭,他以橫越大西洋而成為名人,而這個「名」,使得安德烈成為眾人聚焦的人物。原本並不理會安德烈的克莉絲汀娜,見到眾人對安德烈的讚嘆,於是她主動承認她是促使安德烈駕飛機橫越大西洋的人,這也使她獲得更多的關注,而克莉絲汀娜也使得自己陷入一種虛名的光環中。
  
  也許他們都無法確定那樣的互動是不是真愛?因此在短暫的互動中,很快就提及私奔。但安德烈並不是貴族,兩人若私奔,安德烈拿什麼來養活克莉絲蒂娜呢?
  
  夫妻倆都陷入男女關係的混亂之中,但就算知道真相,卻也不能宣揚,因為貴族必須有著表相的尊嚴,這也是一種遊戲規則。
  
  「不確定」與「流言」似乎普遍存在影片中的每一個人身上。女傭雷瑟看不起在古堡當馬夫的丈夫,她自己也有更多喜歡的男人,這也就是說,雷瑟雖然出身貧窮,但她卻身處在貴族的世界中,她甚至可以為克莉絲汀娜獻策,也在一名偷獵者加入傭人行列後,立刻與這名奧克泰夫偷情。
  
  然而雷瑟的丈夫知道真相,他無法忍受妻子的濫情,不僅與情夫追逐爭執,甚至以獵槍欲結束他的生命,而這種行為便違背了遊戲規則,因此必須要為這些亂局畫下一個句點,以便將這種違背遊戲規則的人、事、物全部移除,因為遊戲規則是必須被保存的。
  
  在陰錯陽差中安德烈成了代罪羔羊,而牽扯其中的人,除了雷瑟繼續為克莉絲汀娜聘用之外,全部被解僱了,也因為如此,貴族們就又回到原來的秩序中繼續過他們優雅的生活。
  
  陰錯陽差的最後安排是相當精彩的,在一九三九年能拍出這種水準的電影,實在令人讚嘆。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

導演:比利·雷(Billy Ray)
主演:海登·克里斯坦森(Hayden Christensen)
   彼得·塞斯嘉(Peter Sarsgaard)
美國 / 2003年 / 94分 / 普遍級
禮讚: 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描述了一個把新聞當小說寫的「記者」…

◎ 劇情簡介
  
  一九九五年史蒂芬·葛拉斯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新共和」這家具有90年悠久歷史的雜誌社工作,「新共和」雜誌社在美國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因為史蒂芬的報導甚多,便受到主編麥克
·凱利的賞識。
  
  史蒂芬長得一副娃娃臉,而且為人和善,更正確的說法,他是善於討好每一位同事,並從中獲取大家好感的人。但最終史蒂芬的四十一篇報導中,被發現有二十七篇是憑空想像的,遂遭到第二任的主編查爾斯·雷恩的追查。
  
  其實在前一任主編麥克·凱利的時候,麥克似乎就發現一些端倪。但麥克不被老闆賞識,於是麥克·凱利便扛下所有責任,辭職離去。
  
  史蒂芬很快就見風轉舵,他向新任主編查爾斯密告,麥克以前就不喜歡他,而史蒂芬擅長送每個人小禮物的行為受到全公司的人所喜愛,查爾斯不動聲色,卻在網路上的「財富雜誌」發現由史蒂芬報導的「黑客天堂」(Tukt Micronics)有一些場景的描述,但打電話給那家飯店,該飯店卻表示並非如報導一般。
  
  於是查爾斯要求史蒂芬與他一起從華盛頓出發,直抵報導所言之場景,史蒂芬雖然強辯那塊小場地確實容納了兩百人,而他報導的十五歲駭客天才伊恩瑞斯廷與他的律師和母親就坐在一個角落上,與被駭的公司作具體的討論,但查爾斯卻越想越奇怪。
  
  查爾斯做出要史蒂芬停職兩年的決定,但引來一些同事的反彈,如:凱特琳、亞當、艾米布蘭德、安迪、沃斯因受史蒂芬的好處,每個人都不斷地施壓剛上任的查爾斯,查爾斯原本要妥協,但後來發現史蒂芬的劣跡並非只有這般,在過去三年中,他所撰稿的四十一篇報導中,竟然有二十七篇是杜撰想像寫出來的。
  
  查爾斯當場開除了史蒂芬,而此事也由此渲染開來,史蒂芬面臨人生最大的選擇,在他走頭無路時,他回到高中母校海蘭高中,由當年的老師杜克太太讓他在班上回憶追述這三年的過往,雖然他只有二十五歲,但他必須力圖振作,故寫了一本真人真事的傳記(Shattered Glass)不久便被拍成電影。

◎ 劇情分析
    
  這是根據同名的傳記文學所改編的電影。作者也是劇中的男主角,以反省的角度,來敘述他在進入華盛頓的雜誌社三年之中,如何以自行建構的虛擬事件,但卻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
  
  一般而言,如果要拜訪一個人的事件與發生的任何事情,其實都應該有輔助的相片,如此才能更取信於讀者。然而「新共和」這本雜誌已經有九十年的歷史,該雜誌以傳統的文字敘述,一直是該雜誌的特色。其實應該說,也從來沒有人會去質疑文字所敘述事件的真實性。因為傳統的社會價值觀,早就變成這個社會不同角度的人們,有了互融互攝的認知。
  
  在資訊主義開始風行這個世代之後,很多的人從網路上獲得的訊息,比傳統會多上太多,任何想知道的訊息,只要從網路上查詢,立刻能夠獲得解答。
  
  這原本是相當進步的社會氛圍,但正因為取之方便,卻很少有人會去真正思考過,這可以輕易獲得的資料之真實性,於是難分真偽的情況下,網路上的假訊息便逐漸猖獗起來。
  
  近來更有許多假訊息,藉由各種管道,讓人難分真偽,而這種情形卻是有可能影響到國防安全、社會的民生議題,甚至成為傳統選戰的武器,更進一步地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這應該是每位國民都應該要認真面對與檢討的必要。
  
  史蒂芬葛拉斯從大學畢業,很快地進入「新共和」雜誌社工作。在三年中,史蒂芬的報導始終是同事中之冠,而且因為精彩的報導,更吸引了閱讀讀者的興味,使得史蒂芬儼然成為出版業的寵兒,他不只為「新共和」出版社撰稿,也接受更多轉向網路報導的出版社之邀稿。
  
  讓史蒂芬開始被質疑的,是財富雜誌的那篇「黑客天堂」,史蒂芬描述一名叫Tukt Micronics的十五歲天才,靠著入侵商家網路並展開勒索的前後過程。這確實在二十世紀末的年代,是一項相當吸引人的議題,因為在過程中的互動報導,簡直就像一齣電影,而這種近乎戲劇情節的報導,正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元素。
  
  現今社會的脈動是快節奏的,沒有人像過去一樣,那麼有耐心地沉浸在文字的敘述中,而正經八百的事,其實反而是事實,但若讀者喜歡的刺激元素,為何其他記者都很難遇上?而偏偏是史蒂芬有了正確的方向?也許這正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他應該是一名相當有天分的記者,他的嗅覺讓他很快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所謂天才真是不可多得,再加上史蒂芬擅長巴結同事,故公司男男女女都不曾對他有過任何的懷疑與批評。
  
  但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上鬼,史蒂芬的劣行終於被找到破綻,在主編查爾斯雷恩的追索下,終於將史蒂芬打回原形。這原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卻也使得影片陷入另一種迷失。
  
  傳統的主角都是代表善的一方,這種傳統的認知,早已進入每個人的刻板印象,現在主角卻是極端地呈現惡的一面,這也是本片很難被定位的緣故。但本片採用雙線進行,也就是史蒂芬回到他的高中母校,由他的老師開放時間來去做三年的回憶與探索,而這些他實際上向他的學弟妹的坦言中,史蒂芬也呈現了「善」的省思,從而讓整部影片扭轉回來。
  
  史蒂芬的事件會不會在臺灣引起一些人的戒心?從而開始懷疑網絡上的許多消息,其實都是假訊息?要達到這樣的呼應,讀者本身是必須建立更多的認知判斷。尤其現在國際間每每以認知作戰散播假訊息,只要有個起頭,就一定會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大作文章,而一般讀者又很難分出真偽,因此事件一出,必定會在網路上炸鍋,譬如臺灣近日的蛋缺的議題。
  
  「缺蛋」的問題並非是真正的缺蛋,只是因為戰爭、疫情及氣候嚴寒的因素,使得蛋價有了上昇。在眾多多元素中蛋價有了提高,這是市場的機制,問題是民眾始終認為價格的提升轉換為缺蛋。
  
  這其實是不用懷疑的論調,但有人刻意引導議題,這便使得事情的討論失焦,這其實也是被誤導的民眾自己應該要負一點責任的。
  
  日後年輕人要不要當兵的議題,應該也會是另一種主軸的議題,所謂青年上戰場這有什麼錯誤?如果有其他國家干戈臺灣,難道不應該有人守衛這個國家嗎?提出這種懷疑的人,其實作法是粗劣的,但問題是竟然也有許多人會附和?這不免讓人有點悲哀。
  
  悲哀的不是議題本身,反而是被洗腦的民眾。難道不上戰場是一種良策?那豈不是與我們小時候讀書的傳統認知有極大的落差。
  
  假訊息日後會愈來愈多,臺灣人被批判為「易騙難教」並非沒有原因。早期日本人要來臺灣時,就曾請人先來評估臺灣人的特質,結果得出臺灣人是「愛錢、怕死、愛面子」,這雖然對臺灣人極為不尊重,但某些元素是與這些外觀的現象有些吻合的。寫出過去別人對臺灣人的卑劣看法,其實只是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夠更深入的體會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