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20世紀少年第2章:最後的希望(20th Century Boys Part II).

導演:堤幸彥
演員:常盤貴子、平愛梨
日本 / 132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日本獲獎最多長篇漫畫改編
   電影連續2星期榮獲票房冠軍
   超大製作,【20世紀少年】三部曲耗資60億日幣
(台幣17.5億),橫跨八國取景,豪華夢幻卡司合力演出

同學們玩著幻想與世界邪惡組織對抗的遊戲,預言2015年會出現一名救世主;2015年到了,救世主真的出現  ..

◎ 劇情簡介     

  故事在一九六九年,健次與一群同學玩著幻想與世界邪惡組織對抗的精彩過程,其中他們用漫畫繪出一些預言,甚至指出二O一五年一名救世主會出現,從此人類就會更進步與協調。

  而在三十年後一個自稱「朋友」的神秘人物組織了「友民黨」,他們的任務是要拯救地球,但若是有人背叛組織則必然會被處決。而這一切的過程,似乎都與兒時的預言書一模一樣,於是健次眾人開始調查這件事,但在當年的血腥除夕夜發生了神祕的衝突,但事情真相卻無人知曉,在十四年之後,被賢知寄養在友人家中的遠藤神乃已經成長為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但當年的「朋友」組織的友民黨卻早已完全控制了整個國家與政府,神乃一直找不到叔叔賢知,只偶爾會想起小時候賢知常帶她去吃拉麵。

  終於發生了珍寶樓一名職員李成貴被散彈槍擊殺,所有線索直指「朋友樂團」。為了追索真相,神乃決定進入其中,她的女同學亦同行。但神乃發現,「朋友」其實早已被界定在「神」的位階,而神的任務卻是要消滅人類。因為裡面的靶像都是曾與「朋友」作對的賢知與遠藤。但為了能夠升級受到組織重視才能有機會見到「朋友」,於是神乃發揮潛力,與同學分別以第一名與第二名的佳績進入組織內部。沒想到卻回到一九七一年的時空之中,並見到了叔叔賢知小時候的模樣,神乃尷尬地鼓勵賢知,賢知雖然困惑,但亦認同神乃的建議。

  然後又回到二O O二年與阿門重逢,同時進入新宿的教堂,並見到了一名英文的代課老師,這讓神乃相當驚訝,因為她之前見到的小孩臉龐,竟然就是這位代課老師佐田定清。而這也引發出有關病毒的問題,於是他們去醫院找母親,也才發現一名叫山根博士的陰謀。女醫師原本開發成功的病毒,竟被山根佔為己有。

  終於「朋友」在新宿的大遊行被人以槍暗殺,但真正的陰謀是「朋友」像耶穌一樣,在三天之後再度復活,這正是由人變神的計劃。但這計劃卻也使得槍殺「朋友」的山根遭人擊斃,而那名槍手也遭人槍殺,事情反而陷入更混亂的局面。

◎ 劇情分析

  日本的漫畫在全世界的評比是舉足輕重的,不僅銷售量奇大,因大量讀者引燃的熱情,其衍展而出的商機常令人刮目相看。譬如本片其實就是日本知名漫畫家浦澤直樹的懸疑科幻漫畫作品。在第一集「20世紀少年」大獲成功後,要拍「最後的希望」時,竟引來了三千多人來競爭女主角神乃的角色,由此不難窺見,本片的系列作品在日本受到多大的歡迎。

  類似懸疑科幻的作品一向受到日本年輕朋友的熱愛,這應該與日本的民族性與國情有極大的關係。筆者小時候就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地球防衛軍」,不僅深受其影響,至今依然會想起其片斷點滴。日本的偵探小說亦屬一流,在日本戰後更是將之發展到一個高峰。但與科幻的性質連結,這應該從日本戰敗之後談起。

  日本一向自傲於東方的世界,甚至在潛意識中是認為凌駕西方世界的,但外型在先天條件的制約下,許多創作者的思惟便從作品中不斷地釋放突發奇想的構思,極力將故事結構放置在他們獨創的理想世界。其中不乏從拯救全人類的角度來延展,先不論故事是否荒謬,但起碼在精神領域上,日本的讀者與觀眾是大獲全勝的。

  劇中的「朋友」創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看似宗教與政治的全面結合,但掌握全世界似乎不是「朋友」的終極目標,他利用權勢與計謀,預計讓自己像耶穌一樣,死而復生,透過這種過程與儀式,「朋友」將成為千秋萬世眾人景仰的神。

  能夠阻擋邪惡的永遠是相同的主題與力量-友情、奮鬥而最終獲致的成功,這多少有著日本變質的武士道精神,遇上任何的困頓與阻礙,唯有以熱血的信念去對抗有關,坦白說,也許某些情境是不太符合現實,但影片背後所散發的鼓舞力量卻是不能忽視的。

  日本的小孩其實深受這種精神的影響甚大,這自然會左右這羣新生代的思惟。所謂的「熱血信念」在台灣可能是相當欠缺的,因為我們從小沒有類似的漫畫或電影的影響,無形中長大後便缺乏一股為社會國家作全面觀照的熱情,這也是為何我們年輕一代的未來主人翁,總是不經意地顯現自私情懷的原因。

  熱血並非都得捨棄性命,其實是現代人成功的不二法門,能有如此的認知必然在社會上會有超人一等的動力,一種全然的付出,相對的,絕對會有對等的回報,這也是所謂得與失的哲學思考。只是現代人的思考模式永遠只有單向的思惟,若無真確的獲得,幾乎很少人會主動獻上「熱血」來光耀這個社會。

  「預言書」是一個有趣的點子。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有時是無厘頭的,但如果真的有人按照預言書來一一完成與實踐,這會不會與現實有著極大的差距呢?善與惡雖然被清楚地界分為兩邊,但真正的邪惡永遠不是外在的表相,而是人性的卑劣。如果你有機會當上縣長,日子久了一定會想當省長;再經過一段日子就會想當總統了。

  慾望是人的動力之一,但卻也是人最大的盲點。人往往迷失在慾望的無盡追索中,而這幾乎只有開始沒有結束,非得到生命結束的剎那才會猛然醒悟,但卻為時已晚。本片基本上也是建構在掌控全世界的慾望中,於是人便有了激烈的鬥爭與紛亂。

  以宗教為立足點從而掌握控制人類的例子實在太多,許多人假借神威意旨,其實只想獲得掌控的權力。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神聖的個體,沒有任何人(包括神)可以掌握任何人,不理解生命的真諦是因為自我的信心不夠,「朋友」就算如何造福人群,那也是位居高位的人必盡的責任,豈能人云亦云地視其為救星?

  或許正因為如此,「朋友」當一名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是不夠的,因為他畢竟與每個人都一樣是一個人,也就是怕終有一天力有未逮之刻會被揭穿,所以千方百計安排類似耶穌復活的情結,期望藉著「神格」才能更牢靠地讓人來崇拜。

  神乃似乎也是漫畫中激盪出近乎「神格」的人物,她是眾人眼中唯一的希望;但卻也時時刻刻遭受生命的威脅。將拯救世界的重責大任放置在一名女學生身上,雖然有些突兀,但這是日劇中常用的對等情節,正因為鬥爭的位階相同,於是情節的對立性也就輕易地顯現了。

  從漫畫到電影的呈現,其實有著太多的難處。以前台灣漫畫家葉宏甲的諸葛四郎大戰雙鐵面也曾改編過電影,以當時的製作水平自然是缺失多多,而「最後的希望」花費極高的製作費(大約六十億日幣),無非是希望能將電影與漫畫拉近距離,雖然挑選的女主角神乃亦是在造型上向漫畫看齊,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極大的距離。

  海闊天空的想像,讓觀眾更能無拘無束地遊蕩在情節當中,只可惜若能以「阿凡達」一樣的3D技術來拍攝,相信這部影片會有更亮麗的成績。未來像「阿凡達」這類的影片將會是時代的主流,因為其情節超越了現實,在生命愈來愈困頓的同時,越過現實的無盡想像將會成為人類的伊甸園。而再過一段時期,這些看似異想天開的情境,也都會成為人類依尋的方向與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