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阿基里斯與龜(アキレスと亀)(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導演:北野武
演員:北野武、樋口可南子
日本 / 2007年 / 119分鐘 / 輔導級
禮讚:第65屆威尼斯影展競賽片
   多倫多電影節正式觀摩
富家少爺一夕淪為孤兒,依然捏著畫筆在崎嶇的創作之路上打拼  ...

◎ 劇情簡介     

  念持真知壽小時候家境很好,父親是紡織大亨,也喜歡收藏畫家的作品。有一天常受父親資助的畫家看了真知壽的繪畫讚不絕口,遂把頭上戴的畫家帽送給他,從此真知壽便一頭埋進繪畫的世界中。

  但好景不常在,紡織廠因蠺大量死亡而週轉不靈,父親與一名藝妓上吊自殺,母親將真知壽送往叔叔家中但卻不受叔叔歡迎。不久母親也跳崖身亡。真知壽因繪畫母親滿臉鮮血的圖畫驚嚇了嬸嬸,於是叔叔將他送往孤兒院,途中一名怪異的畫家又三卻被真知壽坐的公車撞死。

  長大後的真知壽擔任送報生,但常為了畫圖而耽誤送報。他將一幅畫送到畫商手中,畫商只答應先把畫留著,並要他到學校學習繪畫技巧。於是真知壽又到印刷廠工作再利用時間學繪畫基本功。女職員壽和幸子喜歡上他,而他和同學不斷地翻新創作,卻讓同學不是撞車身亡就是跳天橋自殺。

  永不放棄的真知壽終於和幸子結婚,婚後也生了女兒瑪莉。但他的畫雖不斷改變,畫商卻始終不曾買過一幅畫。這使得瑪莉長大後淪為應召女,雖心不甘情不願但卻也必須支付真知壽買畫具的錢。幸子是唯一了解丈夫創作的熱心,不但一起參與創作也挨了很多苦。

  終於幸子感到心灰意懶,瑪莉早已離家出走,幸子也提出分手的要求。但真知壽卻依然不放棄,雖然畫作始終賣不出去,可是那頂畫家帽子卻一再驅使著他勇往直前。

  為了繪畫,真知壽還是得向女兒伸手要錢,但有時卻會被流氓洗劫一空。這一天警方通知瑪莉死亡,真知壽竟然以口紅塗在女兒嘴唇上,想以拓印的方法來創作,幸子見狀依然大罵。

  真知壽也曾想到自殺,將車開往郊外吸排氣尋短,但車子汽油正好用完而逃過一劫。真知壽這回在一間廢屋中引火自焚,希望能從接近死亡的痛苦而創作出佳作,但被人發現後送醫急救。

  滿身綁滿繃帶的真知壽撿了一個燒了一半的可樂罐表演行動劇,此時幸子出現了,她輕嘆一聲,然後帶著傷痕纍纍的真知壽回家。

◎ 劇情分析

  北野武看似奇貌不揚,但他卻被稱為「平成映畫巨匠」,其因是他的博學與戲劇天賦,他不僅在大學教過書、也擔任過相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時他也是一名畫家,而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他的導演成就了。

  在「花火」那部影片中,北野武就曾經展露他多幅不凡的畫作,顯然地,他在繪畫藝術的著力是相當深刻的。之前的兩部作品「雙面北野武」、「導演萬歲」以及這部「阿基里斯與龜」,被他自己戲稱為「藝術與人生」三部曲。與其他影片一樣,在「阿」片中出現的將近七十多幅作品都是北野武自己的創作。

  要當一名畫家,本身就會具備了悲劇性格,荷蘭的梵谷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真知壽會成為畫家來自一名畫家的讚揚或奉承,但也由此既定了他的命運。先不論真知壽有否繪畫的天賦,我們是否也該從畫作價值被認定的緣由與標準來看待?許多畫商有計畫地先收藏一名沒沒無聞的畫家作品,然後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中將該名畫家炒熱,於是手上的收藏品便水漲船高了。

  透析了這層緣由便了知所謂的藝術的背後原來依然離不開商業的炒作。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去面對畫家本身的創作靈魂呢?真知壽的赤誠與專執絕對是畫家本身應該具備的條件,缺乏這股一直勇往直前的動力,就猶如畫家失去了靈性一般。

  就真知壽的自我創作而言,他是有天賦的,因為父親自殺後,他畫的一幅「雞」,便被畫商諉稱是一名十二歲早夭的天才畫家之作,這表示他的作品在唸小學時就已經被人收藏。而他將一幅大型的作品拿給畫商後,畫商答應先放著,但其實也早已被畫商秘密賣給富人收藏了。觀眾別忘了真知壽的女兒瑪莉在一家飯店的咖啡廳拿錢時,牆上所掛的畫正是這幅作品,只是瑪莉那時尚未出生,而真知壽似乎也早就忘了那幅畫的存在。

  如果一名畫商有計畫地安排真知壽的創作,相信真知壽的命運不會如此悲痛。一再遭到否定的真知壽直腸心地想尋找自己的創作之路,也以世界各宗名師之作為範本不斷地展現,但被否定的同時,不僅肥了畫商,卻也逼使得真知壽一步步走入了死胡同。

  真知壽的身上似乎有一股揮之不去的魔咒,從父母相繼自殺後,他的同學也都命喪黃泉,就連他的女兒也難逃噩運。但這些種種的衝擊,反而加深了他創作的偏鋒,鮮紅的血液誘導了筆觸直探靈魂的不安與騷動,這自然與一般人平靜的生命形態愈走愈遠,當然也使得真知壽所謂的畫家身份更加確立了。

  若果畫家缺乏這股瘋狂的執著與認知,那他的作品是否就流於平庸而無生氣?這應該也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的,真知壽的魔咒應該是在那頂帽子上,再加上小時候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造就了他這種近乎入魔的性格。這應該也是導演在繪畫創作中的深刻體悟吧?

  任何的藝術創作貴在詮釋,亦即以全新的觀點來作表現。像二十世紀畢卡索創立了「立體派」;馬蒂斯創立了「野獸派」,這都是獨樹一幟的畫風,自然也就使他們成為一代宗師。如果你也仿效畢卡索的立體畫風,縱然有了不同層次的展現,但肯定的是你將永遠無法超越畢卡索。從這個角度來認知藝術或人生,一切的價值觀便變得明朗而清晰了。

  真知壽最有創見的創作動力應該是在小孩那個階段,雖然他沒有接受過繪畫的技巧,但卻是他最直接了當的見地。那隻雞的外形被誇大了,但那是真知壽獨自的心靈反照,如果非得要把雞畫得逼真,那麼照相機不是更具備這種功能嗎?但這也不能說刻意畫得不像或放大才是極具創意,重要的是當畫家的心靈與外在環境的人事物相互聯結後,畫家要藉著畫筆提出他的看法與見解,於是在色彩與光影中的交互渲染,一幅創作於焉誕生。

  真知壽從各種角度來看確實是病態的,但過份舒適的生活卻也容易使得創作者失去動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鄉下的又三其貌不揚,甚至有人會認定他的精神有問題,但他卻活得最實在的。導演將他第一次與真知壽見面時,以花來裝飾他的雙眼;同時也以各種「童心」來與真知壽應對。而他的畫作卻是線條分明結構穩紮,也正因為他的赤子之情,聽信了真知壽的話,為了畫公車,竟然一躍而出來阻擋,死亡絕對不會是又三與真知壽算計在其中的想法,因為他們兩人當時的心地完全沒有世俗人的生活,有的只是很直接地與四周環境的氛圍相呼應,因為這才是創作的本源。

  最終真知壽像阿基里斯一樣,依照古希臘學者「芝諾」的理論,就算他付出全力追逐,今生今世永遠是追不到前面的烏龜。如果這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那真知壽這一生的努力究竟該如何界定呢?

  生命永遠沒有對錯的問題,追不追得上那隻烏龜其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真知壽以他的一生來作畫,所有的意識思維與行為都是他的作品,而呈現也只是一種現象,其實也是無關乎他人的感受的。因此,千萬可別掉入北野武追烏龜的陷阱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