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天外飛來一隻豬(When Pigs Have Wings)


最近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地點:113年8月25日(日)14:00 於北市圖 王貫英分館
王貫英分館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2段265號 TEL:(02)2367-8734

提供市民、公務員認證

導演:希爾維‧艾斯提巴 (Sylvain Estibal)
主演:賽森.加拜 (Sasson Gabay)
   瑪莉安‧提卡 (Myriam Takaia)
法國 / 2012年 / 99分鐘 / 普通級
禮讚:參加2012金馬奇幻影展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
   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觀眾獎

一部充滿政治隱喻的影片。 巴基斯坦漁夫賈法爾,某天發現一隻黑豬卡在他的網子裡,在伊斯蘭教 ...

◎ 劇情簡介     

  賈法爾的屋頂被以色列軍方徵收為定點駐地,隨時都有以色列兩名士兵駐守在上面,也不時到樓下方便,但賈法爾夫妻卻無可奈何。而以色列規定漁船不能到外海捕魚,但近海卻只能捕回一些小魚,甚至海裡的垃圾相當多,這讓賈法爾負債累累。

   這一日,他從海裡撈上了一隻豬,這讓他慌亂不已,因為信奉伊斯蘭教的賈法爾視豬如瘟神,但不管他花費多少的心思,卻始終無法趕走這隻豬,於是他請教當理髮師的友人,朋友交給他一把槍,但賈法爾卻不敢下手。

   賈法爾向當地聯合國的駐地官員求助,官員近乎瘋狂地他趕走,因為他認為連這種事也來找他,怪不得他會陷入生命的泥淖。賈法爾又去找以色列駐軍,但一樣被取笑與拒絕,甚至村長也無法替他解決困境。

   賈法爾意外在屯墾區發現了俄裔的以色列屯墾區女人依蘭娜,她養了一群母豬,但卻無公豬配種,賈法爾回去後發現那隻正是公豬,高興終於找到買主,但伊蘭娜只希望取精,於是賈法爾便擔任這項曖昧的工作。

   半途中,偶爾被聯合國士兵刁難,甚至將那些豬的精液當成補品一口喝掉,賈法爾為了交貨,有時只好用自己精液交貨。

   為了讓公豬應付六隻母豬,於是賈法爾去買了威爾鋼,但卻也在全村傳了開來,甚至連小孩都知道賈法爾是不舉,但為了還債,這一切賈法爾全忍了下來。

   終於豬仔配種成功,賈法爾終於把欠債清償了,甚至也把太太的首飾贖回來,甚至還買了一套新的洋裝給太太,但噩夢還是發生了。巴勒斯坦當局終於發現豬的存在,於是恐嚇他必須以人和豬當炸彈客,甚至於都為他照好相,也為他作了宣傳,但賈法爾卻不忍心這麼做,結果炸彈是爆炸了,人豬卻毫髮無傷,但當局卻要他自殺,如此才能與當初宣傳一致,但賈法爾卻從窗口逃逸了。

   另一方面,伊蘭娜也遭以色列驅離,正巧也逃到海邊,於是賈法爾夫妻及依蘭娜和一名孩子一同坐船離去,只是上岸之際,依然又回到了巴勒斯坦,在眾人歡呼聲中,賈法爾的生命更顯荒謬了。

◎ 劇情分析

   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建構了一場在戰爭的窘迫中所延展出的無奈與荒誕。以色列人回巴勒斯坦建國之後,原本的巴勒斯坦人才感受到,沒有一個國家的窘境,但為時已晚。就算要建國,也只剩被圍堵在圍牆下,一塊幾乎無法呼吸的狹長土地。就連漁夫捕魚也不能出海,只能在近海岸的海邊拋網,而撈上來的只有少量的小魚及大量的廢棄鞋子。

  這個鏡頭是有反諷的味道,意即以色列人不僅佔領了所有的屯墾區,也把大量垃圾拋向大海,這是導演刻意的控訴,雖然故事看來是如此的荒謬與不堪。

  從海裡捕到ㄧ隻豬,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件,但豬對於伊斯蘭教的信奉者而言,是一種可畏的動物,或許是因為牠是雜食動物,因此被視為不潔,尤其豬頭的長相實在不怎麼雅觀,這更引起回教民族對豬的異色眼光。事實上,在美國的豬肉也是期貨公司一個重要指標。換句話說,豬肉在美國的銷售量是相當驚人的,除了豬排之外,外國人大部份將豬肉製成香腸,不像東方人,尤其台灣的三層肉,變成下飯的最佳佐食。

  賈法爾網到一隻豬,對他而言是一場噩夢,因為若讓巴勒斯坦人知道,說不定他會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但他不死心,因為豬在別的地方是經濟動物啊。

  賈法爾將豬關在漁船上,或者說,那艘船已經被豬占領了。但心地善良的他,卻不敢用槍直接將豬斃命。有趣的是,他求助聯合國駐軍主管,而那位主管不僅將他趕出,口中像瘋狂一般咒罵不已。這牽扯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這個無法解開的結,不僅使得兩個民族(其實算表兄弟)水火不容,也連累了一些聯合國派來的駐軍。主管的埋怨咒罵,當然是因為他早已被陷在這個進退不得的窘境,現在竟然有人,還要他解決一隻豬的問題,任何人的處境如主管,又遇這種蠢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會抓狂的。

  賈法爾契而不捨,除了要擺脫這隻豬之外,他在外欠的債,也需要這隻豬的變賣而攤平債務,能夠找到屯墾區俄羅斯裔的以色列女子依蘭娜,正好她是一名養豬戶,於是產生了令人爆笑的情節。

  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有一種職業「牽豬哥」,他沿途趕著一隻公豬,到各家各戶去為母豬「播種」,因為當時幾乎每戶人家都養豬,為了有好品種,當然就需要公豬的種,如此才能使豬隻長得又肥又大。

  問題是,依蘭娜她不要公豬,她只要公豬的「精液」,有一次陰錯陽差中,賈法爾以自己的精子來替代,當然配種無法成功。而最有趣的是,聯合國駐紮的衛兵,竟然以為那「精液」是補品,竟一口飲盡,甚至還覺得甚合他的口味,三番兩次索取,最後還追到家裡來。

  為了讓種豬能夠應付六頭母豬,賈法爾開始餵食公豬吃威爾鋼。這是有趣的辯證,這真的對豬有神奇功效否?另一個要探討的是;在戰亂頻傳的巴勒斯坦,竟然也有威爾鋼販賣,可見「性」乃人生之大欲也。但因小孩說話洩了底,使得賈法爾食用威爾鋼的消息傳盡村人耳中,甚至隔壁婦女也用嫉妒的口吻,揶揄賈法爾的妻子最近晚上叫得特別大聲。

  「天」片以荒謬的情節,整合了一個看似無厘頭卻又相當合理的現實世界,尤其這個世界是處在戰亂的時節。別忘了,當柏林圍牆倒塌之後,以色列卻又蓋了一個更高更長的圍牆。巴勒斯坦人當然可以到以色列屯墾區工作,但卻必須經過檢查站。這是相當荒謬的一件事,過去這是他們的土地,但以色列人宣布建國後,巴勒斯坦人便從此成為亡國之民,雖然他們從來未建過國,但現實的情境,逼使得激進派也展開了反擊,一批批人肉炸彈,不僅傷害了自己的生命,也殃及了無辜。

  賈法爾因為有了一隻豬,變成他的罪刑,於是他被強迫變成「自願」的人肉炸彈。這部影片在這個區塊上的批判,也是不留餘地的。如果當烈士是如此光榮,那為何那些指導他去當人肉炸彈的人,不自己先去執行呢?

  這樣的思考,最是令人感覺荒謬,但善良的賈法爾,還有其他巴勒斯坦人,又如何能辨別其中的荒謬呢?賈法爾將羊皮披在公豬上,竟然能瞞過以色列士兵,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在加薩走廊這塊土地上,會出現一隻豬。

  依蘭娜最後被驅逐了,這是以色列必須遵守聯合國的決議,因此讓出一些屯墾區,但這對一些辛苦的居民而言,必須放棄已經投入大量心血的土地,於是屯墾區的以色列人,也與以色列當局展開另類的抗爭。這在別部影片有著詳細的敘述,但在本片卻也只能輕描淡寫帶過,畢竟主戲還是在賈法爾與他的公豬身上。

  依蘭娜最後與賈法爾夫妻共同搭乘一艘船出海,這有另尋樂土的願望與期許,這或許是導演心目中刻意的擺渡,但理想終究是理想,賈法爾再怎麼也無法逃離宿命,於是登岸地點竟又回到原來住的地方。

  世上所有的一切,原本就充滿太多的荒謬性,而「天外飛來一隻豬」更是荒謬中的荒謬。也許這只是一種嘲弄的荒誕劇,但仔細思索,其實便能體現,即便在我們和平的現實中,有時反而有更令人無奈的荒謬,而這正是所謂的「人生」啊!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終點之城(The 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

導演:詹姆士‧艾佛利(James Ivory)
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歐瑪‧麥瓦利(Omar Metwally)
美國 / 2011年 / 148分 / 保護級

難以捉摸的命運與愛情,將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劇情簡介     

  歐瑪在美國一所大學拿到一筆獎學金,附帶條件是必須取得烏拉圭一名作家裘洛斯的傳記同意書,若對方家屬同意,歐瑪甚至可以獲得學校正式的聘任。
   
  歐瑪的女友迪德莉,雖然得知對方已來信拒絕,但依然鼓勵他親自去烏拉圭說服他們。因為裘洛斯自殺死後,版權落在遺孀卡洛琳、情婦雅登藍頓的手上,何況還有另一名女兒波沙,及裘洛斯的哥哥亞當。
   
  歐瑪堅持獨行,在找到聳立在森林中的大農舍時,在公車上正巧碰上了尚在唸書的波沙,波沙帶歐瑪回去,但卡洛琳不但態度冷淡,甚至直接拒絕歐瑪寫傳記的要求。唯有雅登對歐瑪持開放的態度。
   
  原本亞當是反對的,他在二十五年前,遇上一名日本男子彼得,並帶他回烏拉圭一起同居至今,原本亞當以答應歐瑪寫傳記為條件,但必須為他偷運,一批母親遺留下來的珠寶,到美國的條件,歐瑪因為相信亞當遂答應了。但在一次爬上樓梯遭受蜂叮而跌下昏迷後,迪德莉便急急從美國趕到了烏拉圭。
   
  迪德莉的態度比歐瑪更積極,但依然無法說服卡洛琳,其實卡洛琳自許為畫家,但她其實一直活在過去,她最渴望的是離開這個家,甚至遠離烏拉圭,到俄羅斯或其他西方世界。而迪德莉拒絕了亞當的提議,事實上,亞當並非是要走私珠寶,而是有他的盤算。他希望將賣珠寶的所得全送給卡洛琳,但卡洛琳必須放棄農場三分之一的財產,而他願把這三分之一財產贈予彼得,讓他經營葡萄園或其他農作收成。
   
  歐瑪終於從醫院出院了,他在雅登帶領下,去參觀了以前裘洛斯從威尼斯買回來的貢多拉,因為裘洛斯正是以父母的愛惡關係,寫下了「平底之船」,但眾人卻不知,除這本小說之外,是否尚有其他作品?
   
  卡洛琳終於答應簽字了,但歐瑪在離去前,卻突然感到,拿到傳記版權,並非他最大的目的,他答應雅登,在回去之後一定會回來看她。四個月後,歐瑪與迪德莉分手,也辭去教職,然後在大雨中匆匆趕回烏拉圭,最終他留在烏拉圭,與雅登又生了另一個女兒。

◎ 劇情分析
   
  「窗外有藍天」的金獎導演詹姆士‧艾佛利,最新的作品「終點之城」,改編自彼得‧卡麥隆的小說,其演出的陣容,及幕後的製作團隊,都是首屈一指,但實質上,導演切入的角度,卻有著令人失望的舉措。
   
  從劇中人物的安排,便能得知「終」片的意識形態,有著企圖凝聚人類逐漸失焦的家庭元素,而其延展而出的普世價值觀,更是導演極力想拯救的對象。歐瑪是個伊朗裔的博士生,而他想獲得的傳記作者,是已故的德國人裘洛斯,但他卻已入烏拉圭籍,而裘洛斯的哥哥亞當,則與一名日本人彼得同居了二十五年,另一個困惑的謎團是,裘洛斯的元配是歐洲的女人,而情婦則兼具了一些南美的血統風情。照理說,從這個結構來看,必然能激盪出,令人震撼的戲劇效果,可惜真正的情節卻是失當的。
   
  裘洛斯只寫過一本小說「平底之船」,這自然是在敘述他的父母,在威尼斯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這或許也影響了裘洛斯,甚至最終,他們因戰爭而逃亡至烏拉圭時,也買回了一艘「貢多拉」。這應該會是一段令人感動的緣由,但卻只輕描淡寫而過。最多也只是,情婦雅登帶歐瑪去船屋參觀,而歐瑪也在這船上,第一次吻了雅登。
   
  歐瑪必須研究裘洛斯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德國人滯留在烏拉圭的唯一作家,但歐瑪必須去的理由,是若無法獲得傳記的書寫,他將無法獲得博士學位及日後教職。但另一個更積極熱心的人,則是他的同居女友迪德莉,她努力不懈地鼓勵歐瑪再接再厲,應直接去見作者的家屬溝通,雖然已經接獲對方拒絕的信,但迪德莉相信,若由她出馬,一定能獲得同意書。
   
  這也許是本劇中角色刻劃最成功的地方,迪德莉汲汲營營如此熱衷,當然希望男友能夠在美國獲得穩定的教職工作。但或許,她本身也是有著相同的背景,因此後來,歐瑪在烏拉圭,因遭蜜蜂攻擊而墜地昏迷,才使得迪德莉由美國趕往烏拉圭。但畢竟,她也無法說服遺孀卡洛琳的同意。
   
  這個家族,為何不願將裘洛斯的傳記權利賣出,其因是裘洛斯又娶了小三雅登,並生了女兒波沙。而這三個人還可同住一屋簷下,多少透露了,卡洛琳的憤怒與嫉妒;而哥哥亞當的顧慮是,他怕自己的同性戀事跡,會被公諸於世。倒是雅登,似乎是沒有主見的拒絕,因為她本來就是,命運擺弄下的一名受害者。站在白人的優越感催逼下,來自日本的彼得及雅登,都必須是因為白人的垂憐,而有了起碼的存在尊嚴,這若是原作者或導演的潛意識思維,那是絕對不能讓人安心與容忍的。
   
  但其實,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是脆弱而無助,卡洛琳自始至終,要維持一個女主人的自尊,但其實她一無所有,除了當年,丈夫到烏拉圭買下的大片土地之外。可是從某種角度而言,她也是被困在這塊土地上而動彈不得。她的情形如此,雅登的情形亦復如是,而亞當更因為年華不再,他過去的年輕本錢,早已消失殆盡,於是他心存善念地,想要照顧跟隨他二十五年的彼得,但其實他也是空心大老倌,唯一擁有的是弟弟留下的資財,以及彼得死心塌地的愛。(真田廣之演這個角色太委屈了)
   
  看來一切無解的問題,最後靠亞當私藏母親留下的珠寶,而使得每個人又有了活路。坦白說,這樣的安排,是最令人沮喪的情節,這使得每個人物,都失去了動力。而原本要託歐瑪偷帶到美國變賣,則轉為彼得有門路,在烏拉圭賣得更好的價錢,這更是極大的敗筆。
   
  卡洛琳獲得一筆錢,離開困住她的土地,因為她的心,原本是屬於西方世界的。最後,她在紐約有了新對象,也在歌劇院中,遇上了迪德莉及她的新男友。歌劇院代表著西方極致的藝術文化,與烏拉圭的農場自是有著極大的對比。但相反的是,原本追求西方文明精神的歐瑪,雖然在獲得傳記的同意權,但最終他放棄了,在西方世界可以得到的一切,毅然決然回到了烏拉圭。
   
  另一個彼得,似乎也厭倦了漂流,於是他感動地接受卡洛琳的那一份田產,從此開始經營他的農場。彼得似乎在這兒,尋得他一直追索的目標,在漂盪二十多年後,終於有了屬於他自己的土地,雖然他必須繼續照顧,即將老去的亞當,縱然他們也是如此相愛。
   
  雅登從故事開始,就容易被猜中,必然與歐瑪會有感情的糾葛,但導演在這些過程中,卻沒有鮮明的具象事件,或者說,並沒有深入去刻劃,雅登與歐瑪的內心世界。蜜蜂的隱喻太過薄弱,為何這會是歐瑪頓悟來烏拉圭的緣由?是蜜蜂近乎天然的辛勤的本質?是蜂蜜預言著他與雅登的愛情?這一切似乎都沒有交代。坦白說,倒是浪費了這一班世界知名的好演員。
   
  其實,另外一個農場哥隆德里納的范九恩夫人,倒反而讓人感受到她的真性情,她遊戲人間,毫不避諱地呈現她的好惡,雖然性喜搬弄是非,但起碼是個角色相當分明的表現。
   
  「終點之城」是一部相當失敗的作品,佈局如此有企圖,但最終卻是一筆帶過,有時又顯得無厘頭,不免看完讓人惶恐不安,但起碼也可以是一篇反面教材,這也是功德一件。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命運交錯(CHANGING LANES)

 牟牟 老師 撰稿

編劇:查普.泰勒 (Chap Taylor)
導演:羅傑.米契爾 (Roger Michell)
演員:班艾.佛列克 (Ben Affleck)
   山謬.傑克森 (Samuel Jackson)
   東妮.克綠蒂 (Toni Collette)
美國 / 2001年 / 99分鐘 / 保護級 / 劇情片
故事由一場擦撞車禍講起,肇事者之一是野心勃勃的年輕律師(班艾佛列克飾),正準備趕到法庭替其當事人爭取現金 ...

 ◎ 劇情簡介     

  星期五早上紐約市交通最繁忙的羅斯福路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帥氣英挺的白人紐約華爾街辯護律師貝.蓋文準備趕到法庭替慈善基金會當事人已故的鄧賽門爭取該現金管轄權,卻撞上開車前往法院爭取小孩共同監護權的黑人吉普森.杜威,杜威是一名潦倒的州立保險經紀人,他要求按照規矩來辦事,蓋文認為事故不嚴重,為逞一時之快,竟背棄正規想以金錢了事,並忽視杜威車毀的困境,忙亂中掉落一份文件揚長而去逃離現場,臨走前還祝杜威下次好運,杜威因此延遲了20分鐘才到法院,儘管杜威已買了房子準備安頓妻小,卻還是喪失了孩子的共同監護權,蓋文在法庭上找不到基金會的授權書,法官要求他下班前送達。

  懊惱的杜威走出法院,將法院通知書連同共同監護計畫書及那份文件生氣的丟到法院前的垃圾桶,失意的兩個人就在法院前擦身而過。蓋文回到辦公室拉著辦公室情人同期律師蜜雪兒訴苦,剛好看到杜威走在路上,趕緊開車追上稱願賠償新車及錢,氣急敗壞的杜威要求還給他那失去的20分鐘,並稱文件已丟棄,極度憤怒的兩人沒能達成共識,蓋文的車也因違規停車被開罰單。

  蓋文對基金會執行董事岳父大人史帝芬及其合夥人華特謊稱任務圓滿達成,岳父讚許的要將現有的中國鳥號遊艇送給他,自己則新訂了51呎辛克萊號大遊艇。蓋文錯愕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面對新進人員的面談無能專心應對,只一股腦的懊惱車禍當下不把保險卡交給杜威,助理送來杜威傳來的傳真:祝你下次好運,蓋文一肚怒火,找蜜雪兒商量與訴苦,蜜雪兒雖不認同現金管轄這案子的正當性,但基於情人的前途及當下的無奈,她介紹了一名網路駭客芬奇,要讓杜威信用破產。氣餒的杜威則去到不該去的酒吧,他克制著打電話給戒酒協會的輔導員並要了杯可樂,卻聽不下酒客對黑人球員拍廣告的對話,當下起了語言的挑釁,走出酒吧打電話給老婆告知為她買了新房卻斷線了,懊惱的將追來的酒客打傷,回到辦公室正想叫快遞送回該公文,卻聽到蓋文來電威脅的留言。放下電話的蓋文回到執行董事辦公室說出實情招來一陣怒罵,上司最後決定做一份複製的偽造文書,蓋文無法認同無奈離開,他故意的觸動防火警鈴拿走該份遺囑文件,他了解了社會偽善貪污的灰暗面,而他正参與其中,失落憤怒當下又收到杜威叫人送來的一堆碎紙,從中得到一個電話號碼,而蓋文太太當下也來道德勸說要求留在現實社會,已無理性的兩人再度展開更激進的動作,他倆對彼此作出更惡劣的報復行為,經過一陣陣的交戰,兩人碰面了,真是糾結煎熬的一日...。

◎ 劇情賞析

  這是一部情緒改變命運的電影,試探了個人在遭遇危機時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當下他倆絕非心存邪念,彼此陷害,衝突是在彼此不瞭解及不信任時所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當一方準備退一步海闊天空,恰巧另一方在氣頭上,時機永遠無法配合,惡性循環,分秒之差,好運就擦身而過。

  片中的蓋文是位精明的辯護律師,努力達到事業高峰,是白人社會位置的上層階級,做起事來卻偷機取巧,為求成功不擇手段,諷刺律師行業能變通,金錢就是一切,懂法律的人竟不遵守法律,在車子被動手腳差點喪命的車禍發生後,蓋文重新反躬自省,自從進入社會工作後,他喪失了純真的理想及應有的原則和尊嚴,他知法犯法為逞一時之快背棄正規,忙中出錯,不僅差點兒賠上牢獄之災,還害對方幾乎家破人亡,這才發現自己有多差勁。太太告訴他這是一個爾虞我詐的社會,律師事務所的人很清楚世界是怎麼運作,如果想繼續吃香喝辣,活在殘酷的現實社會,面對抉擇就得下定決心,要求他留在這個現實社會。岳父大人也告訴他,鄧賽門的慈善基金會是為了節稅才成立的,他在馬來西亞的工廠有托兒所,墨西哥化學工廠卻排放汙水,這是一條鋼索,要學習如何平衡,認為自己因做的好事比壞事多,所以對得起良心,並說這就是世界的標準。

  杜威在監獄被戒酒協會的輔導員保釋出來,輔導員告誡杜威:你不是酒精上癮,你是對混亂上癮,有些人有毒癮或是酒癮,你卻對災難上了癮。太太說:我不想聽任何藉口,我只知道倒楣的事總會和你牽扯在一起,你就是問題根源。杜威才發現自己茫然失措的行為舉止,令妻小疏遠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性格,當衝突越演越烈的節骨眼上,他才大徹大悟痛改前非,正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片尾兩位當事人碰面了,杜威說自己是一位情緒不穩定的父親,即使太太說不會讓他再見到孩子,但自己相信一定會再當他們的父親。蓋文則表示自己當晚將與太太及其父母一起用餐,周末去看一艘遊艇,禮拜一要回來上班,而這一天會成為遙遠的回憶,是會時時浮現在腦海中理想的生活,因為他知道自己該怎麼面對自己,他要承擔一切責任,他將要求上司岳父大人償還對該基金會汙來的三百萬,他要做免費的法律諮詢,並挽回杜威的家庭。當下他兩彼此道歉,兩人各都學習了一場人生經歷課題。

  本片精心安排的劇本讓人看見了寫實的人物,電影對於兩人的生活背景有充分的描述,他倆所作所為充分表現當下情境的合理反應,可以理解的行為作為總是無法避免爭執,尤其在交互影響下後果是難以預料的,一起小小車禍卻把他倆都逼到幾乎是自我毀滅的地步,人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無理性的野獸。片中牽涉到的道德倫理議題,像多數電影一樣最終選擇了恢復良知弘揚道德,但企業主提出的:我作的好事比壞事多,我於心無愧。這才是真正引人深思之處,我們都知道道德倫理誠可貴,但實難以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