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美麗的聲音(하모니)(Harmony)

導演:姜大奎
演員:金允珍、羅文熙
韓國 / 2009年 / 120分鐘 / 輔導級
禮讚:2010年上半年韓國賣座冠軍,票房超過六億台幣
以一群身陷監禁的悲慘女性,傳遞一段女人相濡以沫的溫馨感人故事

◎ 劇情簡介     

  因犯了殺人罪而被判十年牢獄之災的洪靜慧,卻在獄中生下一名男嬰,取名為敏宇。同牢房內的老婦人雖然在音樂學院教書,但因目睹丈夫與小三在家中作愛,一怒之下開車撞死兩人,因而被判死刑。而另一名新來的音樂學院學生佑美則因抗拒繼父對她性侵而失手殺了繼父。

  靜慧的破嗓子每次一唱兒歌,反而因五音不全而引得敏宇大哭,江教授立刻接手唱出育兒歌,敏宇很快就睡著了。但江教授每次打電話回家,她女兒賢珠總是不肯接電話,這讓江教授傷心不已。

  有一次合唱團到監獄來演唱,這引起靜慧的興味,她主動向所長報告願意成立合唱團,所長勉為其難答應了,但設定為六個月為限,若六個月之後合唱團沒什麼進展的話,那就要解散。

  靜慧馬上請江教授擔任指揮,猶豫許久之後江教授才勉強答應,但缺乏女高音始終無法進入正軌,靜慧後來才發現佑美不僅歌聲甜美而且也是女高音。佑美原本不與任何人互動,因她始終拒絕母親的探視,但在看到其母的背影時,這才感動而加入合唱團。

  六個月後辦了一場音樂會合唱,贏得了司法單位的讚賞,這讓所長相當有信心,於是更加支持合唱團了。但因小孩在監獄內最多只能到一歲半,靜慧面臨了即將與兒子分別的時刻。在所長給的特別假中,由孔教官帶她與小孩到政府的安養機構,面對自己的小孩即將成為別人兒子的靜慧只能哭成個淚人兒。

  回到牢房的靜慧不再唱歌了,但在江教授與其他團員的照料與鼓勵下,靜慧這才慢慢回復了笑容。四年後合唱團受邀在首爾的音樂廳演唱,而獄方也答應在演唱結束後讓團員與家人見面。

  因一位貴婦人掉了一顆鑽戒,使得合唱團受到脫衣搜身的羞辱,甚至被取消演出,幸好所長出門擔保這才得以上台,也在演出後讓江教授和兒女相認,而靜慧也在養母帶領下與改名為小勳的敏宇見了面。然而韓國政府突然頒布恢復死刑的命令,江教授被告知即將行刑,眾人唱著她教的兒歌送她最後一程。

◎ 劇情分析

  雖然有著法國片「放牛班的春天」的影子,但「美麗的聲音」這部韓國片依然以其特有的韓國風情注入應該有的元素,也讓「美」片在韓國有了亮麗的票房與不錯的口譽。

  本片另一項主題在「死刑」的存與廢有了些許的辯證,雖然編導採取了肯定的面向,但反而卻激盪出這項決定之後的背後議題。編導在這方面的認知是採用分離的論斷,也就是說法律該譴責的是罪刑的本身而不是犯罪的人。就拿片中許多的罪犯而言,她們之所以會犯下大錯,其實是出自很多不得已的理由與因素。

  以女主角為例,靜慧是童養媳,但在懷孕期間不斷受到丈夫毒打,為了保護腹中的胎兒,靜慧拿起重物反擊,卻錯手殺死了丈夫,於是入獄十年並產下男嬰;但江教授因看見丈夫與女助教在房內作愛,一怒之下用車撞倒兩人,但真正被判死刑的原因卻是她在盛怒之下,再度倒車回去輾斃了兩人。正因為這種刻意的謀殺,所以才被判了死刑。

  在法律與人情之中其實有許多始終是對立的,但侵犯到別人的自由甚至奪取別人性命都是不對的行為,每個生命與眾生都是相當尊貴的,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去愛護每一種動物生命都是一種本能的必然,更別說是去殘害同類的生命了。

  然而人的情緒有時卻是相當難以自我掌控,什麼樣的情形會讓人憤怒到必須取對方生命?除了殺死對方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之道?

  音樂學院的女學生佑美若不奮力抵抗,豈不是讓養父得逞獸慾?在情緒激動中的激烈衝突,其實很難拿捏自己的行為,除非受過特殊的武術訓練,但這種人反而冷靜得不會殺人,但若有必要確可在瞬間取人性命。武術中所謂「一招見紅」「一擊中的」都是這樣的寫照。因為這些受過訓練的人不殺則已,一招必至敵人最脆弱的「死穴」。

  但平常人雖不懂這些,卻常常誤打誤撞,正巧傷到死穴,所以原本無傷人之意,卻又有致人於死的事實。但若真正殺人洩恨的為非作歹之徒卻又得另當別論了。

  這一群被關在監獄的女人,卻因為五音不全的靜慧突發奇想,請求獄方准許她們組成一個合唱團。筆者曾有次被請至監獄內為受刑人排戲以便參加戲劇比賽。當然義不容辭答應,但後來有關單位擔心帶劇團外出,衍伸的變化太大,因此有關單位最後便放棄了,這也使筆者喪失了一次另類的生命體驗,想來殊為遺憾。

  靜慧五音不全的歌聲不但無法如願地唱「搖籃曲」,每一次唱出反而都令嬰兒大哭不已。這也變成了「美」片的序場與佈局,直到最後江教授欲被執行槍決時,包括靜慧的全部女受刑人全體以江教授教的育兒歌來送她,就成了尾場的呼應,這在影片中的元素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前後呼應的結果必然產生最大的戲劇效果。

  聲音是人類最奇妙的功能之一,在佛經中「耳根」就被菩薩譬為八方功德;而我們依賴最強的「眼根」卻只有四方功德,意思是眼只能看前方;而耳朵卻能聽到後方的聲音。而能發出美妙的聲音甚至唱出旋律,這就牽扯到八識與十八界的互動關係了,這樣的討論是佛學中至深至妙的法門,但其實也與日常生活中一向併現而行的,也就是佛經所云:真妄併行。

  美麗的音樂總是如此感動著許多人,人聲大合唱更是如此,因為聲音出自「人」;故最令人感動。這些受刑人在經過陶冶後全部醉心在美聲旋律中,六個月之後感動了獄政大臣,當然也使得典獄長得到更多的信心。不管身犯何罪,當身陷在歌聲之中時,每個人都變成了天使。

  殺人的謂之魔;歌唱的謂之聖,但卻只在唱不唱歌的區別。那麼這是因為歌聲的問題改變了這些人?其實歌聲只是媒介,而在有歌聲與無歌聲之間的差別變化只是因為「心」的變化了。

  有關「心」的變化,從佛陀初轉法輪時即有「心、意、識」的教導,但因很多人將之合併解釋而有了誤解,這是相當遺憾的。當我們從電影中看到這些受刑人在首爾的音樂廳完成她們的合唱後,是多麼令人讚嘆與感動,但法律鋼硬的一面卻也有它的必然性。問題是死刑的存廢也是一體兩面都必須兼顧的問題。

  受害者的家屬心情是絕對要考量的,不管什麼案件的苦主,終其一生必然身陷其害,許多人因而改變了人生觀與價值觀,甚至從此消極不振。前陣子台灣社會也正好將這議題放置檯面上討論,也舉行了多次的公聽會,但卻也在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天槍決了多人。

  「美麗的聲音」無意在死刑廢存這個議題上大作文章,影片呈現了兩種層次,雖然也都在善與惡之間相互辯證,但似乎這種人的問題永遠找不到答案的。

  從影片的角度而言,這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聽說在韓國放映時票房就勝過同時放映的「阿凡達」,最後足足上映超過三個月,總票房成績新台幣六億多元,也等於台灣的「海角七號」版。從各種角度而言,喜歡催淚的觀眾這是一部必須推薦的影片。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由 李金櫻 老師撰稿

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
演員:克拉克
蓋博(Clark Gable)
   克勞黛
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
美國 / 1934年 /105分 /普通級
禮讚:
1935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
   1935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
   1935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男、女主角

   1935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改編劇本
富家千金愛莉戀上飛行員彼得,卻遭到父親反對,一氣之下他便離家出走…

◎ 劇情簡介     

  美國邁阿密一位億萬富翁安德魯斯獨生女兒愛莉﹐集美麗、嬌生慣養、任性於一身。她背著父親跟一位飛行員訂婚﹐她父親不同意,乃被父親軟禁在一豪華遊艇上,她趁隙機智地自遊艇跳水逃走。

  愛莉的老爸佈下天羅地網,於機場、火車站等出入口,均派遣偵探們監視、盯梢,俾能早點找回愛莉。有錢的老爸甚至發出懸賞獎金一萬美元,只要有人知道寶貝女兒的下落即贈該筆獎金酬謝。不過,偵探們卻作夢也想不到,堂堂千金大小姐愛莉利用一位老太太幫其購買最便宜的巴士車票,避過偵探的眼線。

  在邁阿密的巴士站,記者彼得以電話和老闆溝通不順,決定親自至紐約面見老闆,與愛莉同時搭上前往紐約的夜車。

  兩人在巴士上互爭座位互不相讓,而惡言相對。在停車休息途中,愛莉行李被偷致身無分文,彼得由報載得知愛莉是富家千金。

  對彼得而言,愛莉就是他最需要的「頭條新聞」,讓他可以重回報社獲得工作。對千金女愛莉來說,她必須躲過父親的天羅地網逃到紐約與威理斯會面;彼得跟愛莉講好,他可以幫愛莉逃到紐約,條件是他有獨家報導的權力。沒有在外過過日子的愛莉,無可奈何之下,只好答應彼得的條件。

  這兩個人,生長背景不同,南轅北轍的。從小被人捧在手掌的千金女愛莉,沒有人有種敢跟她大小聲,碰上諸事不順、講起話來得理不饒人的彼得,一路上,兩個人經歷住一間旅館、錯過巴士、攔車等遭遇,從互看不順眼到不能沒有你,相互許下愛的誓言。

  後來發生了小插曲,愛莉以為彼得還是為了錢,她黯然回到家中,籌備與飛行員的婚禮。彼得從報紙看到愛莉婚禮的消息,獨家新聞也搞砸了,火冒三丈。

  直到婚禮當天,愛莉向父親全盤托出與彼得的戀愛經過,父親約了彼得見面,發現是彼得是一個正直、誠實的青年,而那個飛行員不過是看中他的錢財。於是父親鼓勵愛莉嫁給彼得。

  在和飛行員結婚典禮上,愛莉逃走,她的父親給了飛行員一大筆錢,婚約因而告吹,愛莉、彼得過著快樂的蜜月旅行。
    
◎ 劇情分析
 
  1934年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經濟不景氣帶來大量的失業潮,導致貧富差距更加懸殊。本片中窮記者彼得與富家千金小姐愛莉,就是對當時時代背景之心理投射。

  富有者由於過度寵愛及保護其子女,常派遣一堆人伺候並監護其子女,但這往往造成反效果,其子女則認為自由受限,加上反叛心態作祟,常和保護者玩捉迷藏,或反抗其父母的安排。愛莉就是不顧其父意見,自行決定和擅長自我造勢的威理斯結婚。被其父發現而將其軟禁於一艘豪華遊艇中,愛莉以絕食抗議,其父在好言相勸下仍無法改變愛莉心意,父女起衝突,導致其跳水潛逃。

  愛女失蹤,心急如焚的父親不得不佈下天羅地網尋找愛女歸來。而由其父以陸、海、空三項重要交通工具及登報等方式尋找其愛女,可見其父擁有財富多到富可敵國的程度。

  由於經濟持續低迷不振,各個公司的分部紛紛被迫結束以節省開支,彼得是紐約郵報邁阿密分公司的記者,因分公司關閉,他代表分公司員工以電話向總公司力爭權益無效,乃搭車親至總公司。因緣巧合地,與愛莉搭同班巴士。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當一個人一旦有了聲望、地位、或財富,就會成為大家挖根探底談論的目標、攻訐的目標,甚至把此人祖宗八代的事都挖出來談。相反的,一個無錢、無地位、無名氣的人即使倒斃在路上也無人去查他身分。此乃因前者具新聞性,後者則無。彼得由報載得知愛莉的身份後,以專業角度認為此一具獨家報導的新聞性題材之機不可失,而處處注意愛莉的一舉一動,並以護花使者姿態,換取獨家報導之權利,期望重獲工作之機會。

  經濟蕭條,竊賊特別多,愛莉的皮箱被偷,只剩4元,但她因嬌生慣養,不知量入為出,至飯店用餐後只剩1.6元。甚至車票掉了都渾然不知,全賴彼得撿到,並告誡她不得亂花錢。

  車上一婦人暈倒,原因是餓昏的;其子哭訴他們母子二人已多日未進食,其母為搭車至紐約工作,用盡積蓄買車票,已無餘錢買食物吃。愛莉悲憫心頓生拿彼得的錢救助那小孩。

  在車上有見美女愛吃豆腐的男士謝不理,搭訕愛莉,彼得亦適時謊稱愛莉為其太太而換座位解危。

  當夜雨勢過大,一座橋被沖壞,彼得以二人為夫妻身分住宿同一房,彼得以一繩索披一被單當作二床間之隔牆。浴廁則在屋外,須排對等用,愛莉第一次面對此境遇,不得不適應。彼得順勢教訓她別以為錢是萬能的,認為任何事物,都可用錢買到。其父親亦仗勢富裕,而目中無人不知人間疾苦。

  人與人之間的攻訐,歸根結抵不外兩件事,一件是有關錢財,一件是有關男女。因為這兩種事,往往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必拿出證據來,只要造成半信半疑,將信將疑的群眾心理,就足以致人嚴重的損害了。所以金錢與男女二事,就形成了最好的攻訐武器了,這也是人性醜陋的一面。車上乘客謝不理由報載懸賞一萬美元獎金發現愛莉的身份,要脅彼得分一半獎金予他,彼得以他是黑道殺手綁架愛莉以獲得更多報酬為由,迫使謝不理退卻。

  彼得與愛莉也不敢再搭巴士,二人又身無分文,徒步渡河至一鄉間,愛莉又餓又累又怕,彼得以乾麥草鋪地為床讓愛莉躺下,再去偷挖紅蘿蔔充饑,愛莉發現彼得不在嚇得大叫哭泣,患難見真情,此時兩人均彼此萌生愛意,卻不敢相互告白。

  次日清晨二人攔車搭便車,偏偏遇上一賊車,幸虧彼得機警追到也搶了賊車代步。距剩3小時即可抵紐約,愛莉卻要求在費城住一晚,彼得信口開河向旅社老闆謊稱要住一週,暫不付款,老闆娘質疑。

  彼得告訴愛莉他若談戀愛要帶其女友至一小島衝浪,兩人攜手在月光下,與月融為一體般地賞星星。令愛莉聽了很激動地要求彼得帶她去,見彼得無反應,哭著回床睡著了。事實上,彼得高興得睡不著,他乃穿戴好提起皮箱典當加油。連夜趕至紐約向其老闆,告知其愛莉的新聞題材,以獲借款。未料半夜被老闆娘發現其車不見,至房間查看愛莉被驚醒,見彼得不告而別,未留隻字片語,傷心地向警局求助。

  回家後的愛莉卻悶悶不樂,知女莫若父,其父認為事有蹊蹺,愛莉乃告知其愛彼得之事。其父方發覺彼得曾來信以要求報酬為由要見面,惟其置之不理。愛莉聽後,認為彼得亦和世俗一般人一樣,只貪圖錢財,憤而藉酒解悶。

  愛莉父親則好奇地約談彼得,當面問清楚他要求的報酬,沒想到彼得只是要求償還其以皮箱衣物典當換油的金額約39元左右,連懸賞一萬元的獎金都不要。其父認為彼得才是真正正人君子,亦是其女終身可託付的對象。

  當面坦誠溝通可化解誤會,愛莉父親若一直對彼得信函置之不理,彼此的誤會繩結就永無法解開,結局可能兩敗俱傷。         

  導演法蘭克卡普拉的作品,表現洞察人性與世態,卻又風趣、親切、勵志而不說教,並且帶有當代脫線喜劇些許誇張的特徵。其所導影片常展現人道精神,稱頌無私及勤勉的價值,對人性的光明面持樂觀肯定的態度,因此其作品情節大多可以歷經轉折後,而以圓滿結局收場。

  本片被認為是脫線喜劇最早作品,亦成了愛情電影的公式,之後很多愛情電影情節都有本片的影子,例如麻雀變鳳凰、新娘百分百、K歌情人等等。

  兩個不同背景、文化環境的男女主角,巧妙的相遇,歷經波折與意外,唯一一次的吵架,就是發現對方的轉折點,再來個心靈開釋,男女主角恍然大悟,影片結尾來個「原來你才是我要的!」這些都是因為1934年的那一夜。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青春浪子(Sweet bird of youth)

 由 施伊粧 老師撰稿

鏡中的自己----《青春浪子》(Sweet Bird of Youth)

導演:李察‧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      
編劇:李察‧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
原著: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
演員:保羅‧紐曼 (Paul Newman)
   潔若汀‧佩吉(Geraldine Page)
美國 / 1962年 / 120分鐘  / 普通級
禮讚:1963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男配角
   1963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女主角
   1963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配角提名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過氣電影女星跟她的男友回到美國南部的故鄉,希望利用她的美色和名氣,狠狠地向當地的貪污鎮長敲詐一筆退休金。本片探討人心的險惡狡詐相當深刻有力,令人看後感到心寒…

◎ 劇情簡介     

  錢斯開著一部豪華的凱迪拉克轎車,從佛羅里達回到他的故鄉聖克勞德市,車上載著醉得不醒人事的電影紅星亞歷珊卓德拉哥。

  錢斯下榻的地方是他離開故鄉前曾擔任酒保的飯店,大廳現正忙著佈置為大亨芬利先生參加競選的電視大會場地。

  錢斯告訴飯店經理亞歷珊卓身體不舒服,經理幫他找來史考特醫生;錢斯和史考特從少年時期就認識,他急著向史考特打聽夏文莉的近況。史考特告訴錢斯他的母親幾週前過世,而芬利先生的女兒夏文莉則將和自己結婚,史考特勸錢斯最好趕快離開此地,因為芬利先生父子見到他一定會對他不利。

  錢斯打電話到芬利家卻無法與夏文莉說話,一向疼愛他和夏文莉的娜莉阿姨接過電話,只說了幾句卻被夏文莉的哥哥小湯姆攔截。

  錢斯在離開家鄉前和夏文莉是一對戀人,但夏文莉的父親嫌貧愛富,以謊言拆散兩人,錢斯到好萊塢發展,希望能就此揚名立萬,卻只淪為貴婦、明星的男伴遊。

  亞歷珊卓是個電影紅星,但在新人輩出的好萊塢,自覺年華老去、美貌不再,在一次電影首映中途狼狽離場,一心想遠離好萊塢。錢斯一路小心侍候的載著她來到聖克勞德。

  亞歷珊卓酗酒又嗑藥,一直希望能當上電影明星的錢斯偷偷錄下她抽大麻的行為,要脅亞歷珊卓幫他安排試鏡,兩人還簽了合約。

  錢斯一直希望能和夏文莉重聚,但芬利先生警告女兒若和錢斯見面將殺了他。錢斯趁芬莉一家上教堂時想找夏文莉說清楚,卻被芬莉先生攔阻,從而得知夏文莉曾為他墮胎,讓錢斯震驚又難過。

  在娜莉阿姨的安排下,錢斯滿心期待的在燈塔等夏文莉,沒想到她卻叫錢斯離開,兩人永遠不要再見。

  深陷沮喪的亞歷珊卓卻接到好萊塢製片的電話,盛讚她在新片的演出和紅火的票房,並力邀她拍新片。亞歷珊卓開心的準備回到好萊塢,錢斯要她履行安排試鏡的承諾,卻只得到亞歷珊卓尖酸刻薄的羞辱。

  芬利先生的情婦露西因批評芬利而被斷絕一切金援,並且被迫要離開聖克勞德,露西心有不甘,就和芬利的競爭對手合作,在電視競選大會上揭露芬利先生偽善的真面目,大會在一片混亂中草草結束。

  錢斯決定不跟亞歷珊卓回好萊塢,他到芬利家找夏文莉,卻遭到小湯姆和手下打傷。隨後回到家的夏文莉見到受傷的錢斯,兩人淚眼相擁。

★ 賞析

  年輕的保羅紐曼臉孔俊帥、身材挺拔,有一雙人稱「全世界最漂亮的藍眼睛」和迷人的笑容,由他飾演《青春浪子》片中一心想成為好萊塢明星的錢斯極具說服力。

  錢斯知道自己外表的優勢,也明白它的稍縱即逝,但也是邁向成功的捷徑;他努力抓住任何可能成功的機會,只為求可以衣錦還鄉,可以和夏文莉終成眷屬,於是他以自己的軀體和青春做為敲門磚,只是在好萊塢為他開啟大門的是內心更空洞的寂寞貴婦,一如亞歷珊卓;她願意花錢買份屈意奉承,明知男伴遊給的是虛情假意,貪的是豐厚的人脈和金錢,不過誰都知道真愛難尋,真心經營的感情也不盡然幸福美滿,愛情如此多變,色衰愛弛常讓人傷痕累累,亞歷珊卓選擇銀貨兩訖的伴侶,讓自己立於不敗的掌控地位。

  亞歷珊卓芳心寂寞、哀嘆青春已逝,深知「銀幕是一面清澈的鏡子」,可以創造巨星也能凸顯不堪,她害怕自己在眾人面前露出醜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逃避,遠離好萊塢,還好有錢斯陪在身旁,至少還維持一點巨星的顏面。

  亞歷珊卓活在公眾眼光搭建成的舞台,那是一個如薄冰般的舞台,有令她留戀的炫目光環,但公眾的一絲冷落都足以讓她如墬深淵。

  亞歷珊卓跟著錢斯來到聖克勞德,一個是為避世,一個是為尋愛。

  在《青春浪子》片中,亞歷珊卓和錢斯有多場對手戲層次分明、精采之極;亞歷珊卓幾乎是逃離原本的世界,但她難改大明星習氣,有時對錢斯頤指氣使,有時貪慕他青春的軀體和貼心,而錢斯要撇下她去找夏文莉時,亞歷珊卓顯現的是害怕孤單的脆弱,最後製片來電,一掃之前她對自我的懷疑,令人驚惶失措的噩夢已經過去,她有恃無恐不再需要錢斯,拉著錢斯面對鏡子時,亞歷珊卓又是那個信心十足的巨星,而錢斯對她而言只是一張沒有名字的臉孔,儘管俊美卻隨時可被取代。

  錢斯心裡懷著功成名就的夢想和對夏文莉的愛,汲汲營營;對亞歷珊卓小心侍候,但見有機可趁也不放過抓住把柄要脅,待情勢逆轉,他忍下屈辱懇求。只是在鏡子裡,亞歷珊卓是不可一世的巨星,錢斯看見是卑微的自己,他不想當她行李的一部分,甚至可能變成一條栓著金練子的狗。

  芬利老闆是農夫出身的大老粗,露出大板牙的誇張笑容顯得虛假不真誠,卻懂得攀高結貴,因勢利導讓他成了有權有勢的大亨,為了鞏固自己的名聲地位無所不用其極,他可以犧牲女兒的幸福只為和權貴攀親;為兒子成立青年俱樂部,實際上是養一群為他威嚇對手的打手。

  編劇藉芬利老闆呈顯某些政治人物表裡不一,甚至目無法紀的醜態。

  圍繞在錢斯和夏文莉的週遭是個虛假的世界,他們在摸索中曾經妥協,當失去原本以為賴以維生的元素時,世界反而對他們敞開了。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請神容易送神難(つきがみ)(The Haunted Samurai)

導演:降旗康南
演員:淺田次郎、妻夫木聰、江口洋介
日本 / 2009年 / 107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08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提名)
   2008年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Academy)
     Best Lighting(提名)
   2008年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Best Sound Recording(提名)
拜錯神明而導致衰神附身的你,要如何消災解禍...

◎ 劇情簡介     

  彥四郎雖然出生在武士世家,但因他是次子不能繼承家業,只好入贅當地一戶富有家人,但當妻子生下孩子後立即被岳父陷害並將之趕出家門。彥四郎只好返回哥哥家中,但嫂子卻常常對他百般揶揄。

  這一日彥四郎遇見了昔日的同窗好友榎本武揚,榎本身為海軍艦長自然神采飛揚,而彥四郎就顯得落寞不已。在河邊賣麵並常讓彥四郎賒帳的麵攤老闆忍不住告訴彥四郎,謂榎本之所以飛黃騰達,是因為他去參拜「三巡稻荷」神社,希望彥四郎有機會也仿效一番,說不定那天也因福神保佑而出人頭地。

  彥四郎不以為然,但在喝醉酒後,在一處雜草叢生之處發現了一間很小的「三巡稻荷」神社。彥四郎情不自禁地合什許願,卻不知他拜的是衰神,很快地令人頭痛的窮神、瘟神和死神就會分別來造訪他了。

  窮神伊勢屋長得一臉福相,穿得是華麗的衣服。窮神的到訪將為彥四郎帶來永世的貧困,但陰錯陽差中卻將導致貧窮的火災導向其岳父家,所幸妻兒都平安無事,原本就一窮二白的彥四郎就沒什麼恐懼了。

  窮神離去後,瘟神緊接著來拜訪,所謂瘟神自然會讓人大病一場,縱然不死也會磨去半條命。彥四郎果然生病了,但他憑著毅力想渡過這個難關。瘟神見彥四郎一點也不埋怨,甚至在生病時尚能為他人設想,瘟神相當感動,於是將這個噩運轉移到好吃懶做的哥哥身上。然而彥四郎堅決不讓哥哥受罪,向瘟神據理力爭,瘟神感受到彥四郎的善良,於是讓哥哥生一場大病後就離開了。

  第三個來訪的是死神小夜,她是穿著紅色和服的小女孩。彥四郎在路邊遇見她,見她可憐遂帶她回家,小夜胃口極佳幾乎把飯全吃光。當小夜告訴他是死神之際,彥四郎並不驚訝,這回他只希望小夜不要把死亡的噩運轉嫁給其他親人,他願意承受這個噩運。

  小夜受了感動,同時也愛上了彥四郎,小夜決定將死亡轉嫁到幕府的最後一代將軍德川慶喜,但彥四郎家族世代都是德川家族的影武者(替身),因此彥四郎為了家族的傳統以及他對德川家族的效忠,於是他破壞了小夜的計劃。

◎ 劇情分析

  在人的一生中其實真的充斥著許多命運的牽連,有時真的是時運不濟;有時也是個性使然。彥四郎這名悲劇人物正是這兩種現象的最佳見證者。

  在東方的國度,類似這樣的傳說與故事其實是相當多的,在台灣拜土地公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祈求土地公能多多關照,如此也就能夠遠離「窮」、「瘟」、「死」這些令人避而遠之的恐懼。

  但既然生而為人,生老病死在所難免,不管你如何賣力地拜拜,最後死亡絕對不可免,問題是在死亡之前的認知是否能帶給自己另一番的省思,如此死亡才會產生一點新的意義。「請」片基本上也是建構在這樣的議題上,從而延展出一齣相當有趣的故事。

  「窮神」應該是這個世上最不受歡迎的,現在的年輕人新年新願望百分之八十都是想賺大錢,誰會願意在經濟上矮人一大截?但世上若真有窮神,這表示有些情況並非是人力可控制,因為只要被窮神給纏上,那就一輩子甭想翻身了。

  但實情是否真的如此?在戲中沒被窮神找上的,也不見得好過呀!「窮」應該是當時的社會結構所產生的問題,因為庶民在幕府時代永遠低人一等,要翻身真是難上青天。而現今的社會景況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除非好吃懶做,否則就算在低層工作,依然也有出頭天的日子。

  日本的社會結構也是相當奇特的,所有的產業只能由長子繼承,而老二只有出外奮鬥找機會,彥四郎正因為是次子,所以只好入贅到妻子家,而岳父只是把他當作「播種者」,當女兒懷孕後,岳丈便想盡辦法把彥四郎趕出家門。所以彥四郎也只能回去依附在老家,但世襲的武士位階只能由哥哥繼承,所以彥四郎就算相當有才能,但卻始終有英雄無用武之地。

  重要的是彥四郎是一位極具善良心思的好男人,雖然窮神把衰運轉給岳父,一把火燒光了他的房宅,瞬間變成窮人,這在彥四郎看來是相當內疚的事,所以到「瘟神」與「死神」出現時,彥四郎始終秉持著自己承受的擔當,但問題是有時某些事情不見得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

  「瘟神」當然也是相當可怕的,就算天不怕地不怕的張飛也是聞病失色。彥四郎自知惹上了這些衰神,但當他有機會將這些噩運轉移給其他人時,彥四郎說什麼也不肯答應的。如果哥哥承載了瘟神帶來的病,那這豈不是彥四郎的最佳機會?但他卻不這麼想,因為一向逆來順受的良善心思使他作了正面的思考。

  或許是受了彥四郎的真誠所影響,「瘟神」最後也將轉移到哥哥身上的病全部化解了。所謂「吉人自有天相」應該是指彥四郎這股真誠的感情與認知,其實這也是這部影片貫穿全劇的主旨精神,一個人一生一世必定會有不同的試煉,在受苦受難中不能選擇逃避,就算病魔纏身也只能與病魔和解共融,這是現代許多得到癌症而最終得以克服的人共同的經驗。

  如果「瘟神」真的存在,那麼該來的時候任何人也都無法逃避的。彥四郎並非沒有鬥志,他反而更加勇敢地迎接「瘟神」的挑戰,雖然也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但這不是認命,而是一種承擔。

  「死神」的到來讓人有些意外,因為小夜這名可愛的女孩怎麼可能會與死神劃上等號?但死亡不都是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嗎?這樣的安排正是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否則傳統認知的死神應該是青面獠牙令人恐怖不安,這樣出現的姿態反而會使觀眾失去興味,換言之,小夜這個死神的造型正是本劇最成功的所在。

  小夜最後愛上了彥四郎,這更增加了彥四郎最後的悲劇性,被死神愛上還會有好結果嗎?但彥四郎並非沒有其他機會,小夜原本要將噩運轉移到幕府最後一代將軍德川慶喜,但偏偏頂替哥哥的武士地位,同時也是德川家族的「影武者」,這就成了完全的戲劇衝突。

  影武者是替身之意,隨時有為主公犧牲生命的準備,或許這原本就是彥四郎的宿命,「三巡稻荷」早就在他命中註定無法分割,如此也只能慨嘆一切是命了。但或許也與他的性格有關吧?如果「三巡稻荷」找上別人,那麼其後續延展就會截然不同,這兩種不同的猜測都有著不同的元素,而這一切的融合,正是所謂的人生。

  本片原作者是淺田次郎,在日本的票房收入有將近九億日圓的成績,這是一齣相當有看頭的黑色悲喜劇,從彥四郎的不得志呼應了人生的許多面向。試想如果你自己是彥四郎的遭遇,該會是如何的反應與應對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雖是一句老生常談,但一下子滿溢如此多元的災難,這也是相當少見,可也不是完全不曾發生。重要的是在那苦難當頭的時日,你是如何地看待人生?接二連三的不幸是否會帶來致命的萎頓,從而自艾自怨,甚至一蹶不振並走入不歸路。

  本片似乎在這個角度上提供了一個趣味的完整,彥四郎的結局是完結了死神的任務,但在某種角度中來看,彥四郎這樣的結束生命倒也符合了他武士的宿命。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玫瑰圖騰(The Rose Tattoo)

 由 林苑芳 老師撰稿

導演:丹尼爾曼(Daniel Mann)
編劇:田納西
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
演員:安娜
麥娜妮(Anna Magnani)
   畢
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
美國 / 1955年 / 120分鐘 / 普遍級
禮讚:第2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第28屆最佳影片獎
一個女裁縫,她很愛她的丈夫,經常說她的丈夫是 ...

◎ 劇情簡介     

   一個發生在美國墨西哥灣的意大利移民區的愛情故事,一個義大利裔的婦人莎拉芬娜,平常賴縫製衣服貼補家用維生,對自己開貨車的老公堅貞的愛情,是一個一切都以丈夫為主的深情婦人,一切的穿著與打扮都是為了他,老公用玫瑰花髮油及身上紋玫瑰圖騰,這一切都表現在與老公的私密行為上,期盼著老公最後一趟載貨回家,買好吃的食物慰勞老公的辛苦,並因為懷孕有新生命而歡喜萬分,而老公也答應當晚工作是最後一次深夜開車。

  沒想到老公因為幫瑪地葛拉俱樂部走私,開車逃逸被警察擊中車輛著火而喪命。當晚神父帶領一些婦人告知此事,而莎拉也因此流產。此時艾絲黛也到莎拉家要求見羅沙里歐的大體而被護守莎拉的鄰居趕走。此後三年莎拉便不再打扮自己整日埋沒在裁縫的工作。甚至不在乎自己的穿著,整日行屍走肉蓬頭垢面的生活著。

  保守的她教導女兒是非常嚴格的,女兒高中畢業不僅不准她參加畢業舞會,也不像其他父母般地為自己女兒打扮,這件事讓羅莎因為偷偷的參加學校的畢業舞會,並無穿著禮服讓她覺得在同學中抬不起頭,而同學的哥哥傑克卻因著羅莎的特殊氣質被深深吸引,並不在乎羅莎的穿著邀請羅莎共舞,二人雖情不自禁卻也嚴守分際,沒做出不該做的事。

  此時母女倆卻因為羅莎的交友,及畢業典禮的到來,讓母女的關係降到冰點,還好學校的校長到羅莎家中勸阻了母親莎拉,順利地讓羅莎著裝參加畢業典禮,而鄰居也順利地拿到新縫製的衣裳快樂的回家。

  眾人走後莎拉才驚覺必須參加羅莎的畢業典禮,並努力翻找適合自己的衣服,無奈在不知不覺中體型已大一倍,以前的衣服根本穿不下;

  但是她還記得為女兒買了一個畢業禮物----一隻手錶。

  這時發生了一件讓莎拉不願意面對的事,就是老公有外遇的事。有兩位顧客要到紐奧良遊玩,其中之一卻是一定要拿莎拉縫製的新衣,並在等待時刻向窗外大聲喧嘩,引旁人注目,這件事讓莎拉非常不高興,因為她是寡婦並不想因此引起別人的側目;也因為如此讓這兩位顧客說出莎拉老公外遇情事。莎拉也為此事情緒崩潰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此事是真實的。

  羅莎帶著傑克回家,看到意志消沉的母親心中萬分不安的引薦傑克與母親會面,傑克也帶了一束玫瑰花見莎拉,莎拉要求女兒迴避並要求和傑克單獨談話,並鄭重的告訴傑克因為自己是義大利西西里島人,當地的習俗是女孩在尚未訂婚前不能與男孩獨處,並要求與自己同信仰天主教之名在聖母像前發誓:會尊重羅莎的純潔。

  莎拉來到教會義賣會場找德里歐神父談論逝世先生的事,並希望神父能告訴她有關前夫是否背叛自己,是否對自己不忠的問題詢問神父,神父基於自己是神職人員不得洩露告解的秘密為由拒絕告知。

  老實的蒙其亞卡瓦羅愛上了莎拉,不過莎拉懷念著她死去的丈夫,對蒙其亞不屑一顧,因為禮俗及家中還有未成年女兒莎拉雖然心動但還是與蒙其亞保持距離,為了討好莎拉蒙其亞也在胸前紋了一朵玫瑰,這件事並沒有打動她的芳心,為此還大發雷霆,原來幾天前她得知她的亡夫以前對她並不忠,這件事破壞了她對前夫的印象,並要求蒙其亞帶她見艾絲黛確認先生的不忠,並將丈夫的骨灰罈打破。

  傑克送羅莎回家。羅莎在次日發現蒙其亞衣衫不整的睡在家中,並與母親曖昧的互動,羅莎不諒解的與母親發生口角,傑克到羅莎家找他並告訴莎拉願意娶羅莎為妻,羅莎並告知母親雖與傑克出遊但並未作出失禮之事,莎拉只好同意羅莎與傑克在一起並祝福他們,羅莎穿著母親為她縫製的新娘服與傑克一起離去,離去後莎拉卻猛然想起要給女兒的畢業禮物—手錶始終沒有交在女兒的手裡。村中婦人也極力促成蒙其亞及莎拉,此時莎拉也欣然接受有人陪伴的好事。

◎ 劇情分析   

  美國着名戲劇家田纳西威廉斯编劇,由丹尼爾曼的一部爱情片。該片女主角意大利演員安娜.瑪格纳妮在劇中表演樸素自然,把一寡婦的喜怒哀樂表现得惟妙惟肖,以此片她穫得了第2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成為了第一個非美籍女演员,男主角為畢藍卡斯特。該片還獲取了第28届最佳影片獎。

  就1955年的電影而言,本片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義大利裔寡婦的故事,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雖然莎拉有一技之長足以養活全家,但仍以自己當司機的先生為榮,不因先生的工作為恥、不因自己的能力而滿足、完全以夫為尊,對於自己丈夫的信任完全是全然相信,不因為別人的閒言閒語而動搖,更在片中對自己先生的愛慕之情溢於言表,在丈夫去世後不願將其火化的骨灰埋葬,放置家中以便隨時追念不管旁人如何說她。

  又為自己出生地*義大利西西里島*與宗教天主教的關係,對於教導自己的孩子交友的問題尤其是女孩,依著傳統必須是男孩要尊重女孩,並希望傑克能夠遵守婚前兩人不能單獨在一起的誓言,希望傑克能遵守。


  但是一件美事卻因為一位同村的貨車司機蒙其亞窮追莎拉,並因喝酒誤事睡在莎拉家中,雖說莎拉對貨車司機蒙其亞有好感,但礙於身教與言教是有出入的,以致羅莎與母親發生口角讓莎拉難堪的驅離蒙其亞,使其倉皇逃離莎拉家。

  結局是大和解莎拉認同傑克與羅莎,並知道二個孩子已深深吸引對方,互有好感感情密不可分,就此祝福。莎拉也因村中婦人的幫助欣然接受蒙其亞走出喪夫的困境。

  在此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人不能離群索居,不能故步自封,不能自艾自憐,人的生活中不能無「愛」,當用「愛」「包容」「諒解」來解決問題,而不能用憤怒、生氣、情緒來解決問題。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紅菱豔(The Red Shoes)

 由 施伊粧 老師撰稿

 創作者的紅舞鞋----《紅菱艷》(The Red Shoes)

導演:麥可.鮑威爾 (Michael Powell)
   艾默瑞克.普萊斯伯格(Emeric Pressburger)
編劇:麥可.鮑威爾 (Michael Powell)
   艾默瑞克.普萊斯伯格 (Emeric Pressburger)
演員:安東尼.瓦爾布洛克 (Anton Walbrook)
   馬利歐斯.高寧 (Marius Goring)
   莫伊拉.希爾勒 (Moira Shearer)        
英國 / 1948年 / 136分鐘 / 保護級
禮讚:1949年奥斯卡最佳配樂及最佳藝術指導獎
       金球獎最佳電影音樂
講的是一個芭蕾舞孃跟她的紅色跳舞鞋的故事… 

◎ 劇情簡介     

  音樂系學生朱利安‧克拉斯特和朋友爭先恐後的進歌劇院,只為搶看雷蒙妥夫製作的芭蕾舞劇「心之火」,朱利安是為指導老師帕馬教授作的曲而來,但一開演發現帕瑪剽竊他的作品,朱利安和朋友憤而中途離去。

  舞劇散場後,帕瑪和雷蒙妥夫受邀參加涅斯頓伯爵夫人的晚宴,夫人安排姪女維琪表演芭蕾,但雷蒙妥夫興趣缺缺,不料在吧檯見到維琪本人,驚艷她的美麗與對芭蕾的堅持,便讓她加入舞團。

  雷蒙妥夫接見屢次求見的朱利安,朱利安告訴他自己才是「心之火」的原作曲者,雷蒙妥夫聽過他現場演奏後,聘朱利安為舞團的音樂指導,讓朱利安喜出望外。

  維琪和朱利安初到舞團並未感受到雷蒙妥夫的特別關照,維琪甚至覺得雷蒙妥夫對她視而不見,但雷蒙妥夫不久即安排維琪在「水星劇院」做一場特別演出,並成為正式團員。

  舞團巡迴演出到巴黎時,台柱艾蓮娜‧波倫史卡雅宣布她將要結婚的消息,也因此退出舞團。

  雷蒙妥夫要朱利安重新編寫安徒生的小說《紅舞鞋 (紅菱艷) 》樂曲。

  舞團繼續往蒙地卡羅巡演,雷蒙妥夫召集了維琪和舞團的主要幹部宣布新舞碼《紅菱艷》將由維琪主演。

  三星期後,《紅菱艷》正式演出獲得空前的成功,雷蒙妥夫重用朱利安繼續其它重要舞碼的音樂編寫,舞團也開始在各大城市巡迴演出,所有的舞碼都由維琪擔任主角,受到極佳的好評,維琪成了芭蕾紅星。

  維琪和朱利安也在這時成為一對戀人,雷蒙妥夫得知兩人戀情,卻開始對他們諸般挑剔,令朱利安忿忿不平,雷蒙妥夫便把他辭退,維琪亦隨朱利安離開。不久雷蒙妥夫接到兩人結婚的訊息,決定《紅菱艷》不再演出,他找回艾蓮娜擔任舞團主角。

  婚後的朱利安和維琪仍難忘情作曲與芭蕾,演出機會卻少很多。朱利安好不容易有一齣歌劇被倫敦的柯芬園歌劇院採用。

  雷蒙妥夫和維琪會面,力勸她再回到舞團,維琪被說動了,瞞著朱利安再次演出《紅菱艷》。

  《紅菱艷》演出當天也是朱利安的歌劇在柯芬園首演,朱利安卻托病離開去找維琪,希望維琪可以和他一起離開。維琪陷入左右為難的煎熬,朱利安便黯然獨自去火車站。

  維琪終究難以割捨對朱利安的愛,飛奔至火車站。

  《紅菱艷》照常演出,只是女主角缺席了。

 賞析

  對一個藝術創作者而言,能夠心無旁騖的專注在藝術的追求是至高的幸福,但難就難在「心無旁騖」;是超然於外在世界加諸身上的安逸或艱困,能不為金錢或聲譽,甚至情愛所羈絆。最重要的還要有可以自在揮灑的藝術天分。

  《紅菱艷》即是藉由芭蕾舞蹈闡述以上對藝術生命的衝擊和糾葛。

  雷蒙妥夫有敏銳精準的眼光從璞玉中挖掘明日之星,因此維琪和朱利安在他的羽翼下得以發揮潛藏的藝術天份,在芭蕾舞蹈和作曲上發光發熱。雷蒙妥夫看似專注在芭蕾藝術的經營,但也難逃因愛情產生的嫉妒,一手毀了他一心經營、呵護的藝術生命。

  雷蒙妥夫的生命目標是製作一流的芭蕾舞劇,他要一流的舞者和作曲家;熱情的艾蓮娜因結婚要離開舞團,雷蒙妥夫即冷然以對,剽竊他人作品的帕瑪也遭到替換的命運,而對維琪的愛慕則壓抑在心底。

  維琪的美貌、純真與芭蕾的天份和執著,象徵完美的藝術,雷蒙妥夫一見傾心,他將這份愛慕轉化為掌控,將維琪打造成熠熠明星,藉此把她留在身邊,只是愛情的到來讓人難以捉摸,朱利安和維琪戀愛了,而且雷蒙托夫還是全舞團最後一個知道的。

  雷蒙妥夫對維琪的愛慕隱晦而獨裁,是維琪口中的怪物,他希望留住維琪,以偉大舞者之名,不禁讓人聯想到《浮士德》裡誘惑浮士德的魔鬼梅菲斯特,但雷蒙妥夫也像浮士德,擁有一流的舞團卻內心空虛寂寞,利誘他的梅菲斯特是愛情。

  維琪對舞蹈的熱愛,正如她回應雷蒙妥夫「是生存,是需要」,就是如此簡單,沒什麼冠冕堂皇的道理,只是放置現實中的藝術不免要面對各樣的試煉。結婚沒讓她和朱利安幸福快樂,反而困住兩人的才華,維琪在午夜夢迴時輕撫著舞鞋,在舞台上跳躍才是它們的歸處,而不是被收放在櫃子裡。

  而朱利安輾轉反側、夜不成眠想的也是音樂創作,畢竟他認為音樂最重要,無形的音樂可以建構無窮的時空,「我寫的舞會,任何人如果懂音樂,就會看到一場舞會……讓妳轉形成花,在風中搖曳;雲,在風中飄浮,白鳥任遨翔。」朱利安又是一個對藝術瘋魔的人。

  藝術是精神層面的至高滿足,愛情則是情感上至大的細膩感受,自古以來,許多藝術家歌頌愛情,以愛情為創作靈感,但雷蒙妥夫則認為「一但選擇了愛情就難以成為偉大的舞者」,令人玩味的是,他也深陷愛情糾葛中,嫉妒蒙蔽了他的眼和心。雷蒙妥夫認為只要肉體與精神不懈的配合就可以成一個偉大的舞者,是否定藝術由感性出發、在情感中淬煉,展現的是人性中細膩的面向,不是工匠藝品。

  《紅菱艷》片中安徒生故事中的紅舞鞋,代表藝術也是劇中人內心的欲求,維琪和雷蒙妥夫的芭蕾,朱利安的音樂,帶著他們飛越顛峰,也帶向毀滅,這一程,縱使悲喜交加也教人無怨無悔。

  《紅菱艷》像《浮士德》,教人看見癡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