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女人的期待(Kvinnors väntan)

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比爾格·馬爾姆斯騰(Birger Malmsten)
   加納爾·比容斯湯德(Gunnar Bjornstrand)
瑞典 / 1952年 / 100分 / 普遍級
它是在威尼斯電影節的官方精選中放映的是一部關於一群女人在回憶中講述年輕戀情的戲劇...

◎ 劇情簡介
  
  這是四個女人的故事,她們在家中別墅等待丈夫回來,她們的丈夫是兄弟,而且是商業鉅子。而在等待中,因為內心有難以言喻的心情,於是分別說出自己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以及自己內在的矛盾。
  
  第一位拉克爾,她嫁給尤金,但卻始終與青梅竹馬的卡伊有染,而卡伊與尤金又是好友。有一天,三人一起喝酒,拉克爾終於忍不住這種虛偽的人際關係,脫口而出道出她與卡伊的偷情,憤怒的尤金也說出自己外面有女人以為報復,但餘怒未息,尤金竟拿槍預備自殺,所幸保羅趕來告訴尤金:背叛不可怕,孤獨才可怕,於是夫妻倆又和好如初。
  
  第二位是瑪格爾,她是個開放的女人,獨自在巴黎時認識了馬丁,但有了身孕之後,她竟不答應馬丁的求婚,獨自將女兒扶養長大,縱然最後馬丁知道,但她卻始終堅持不婚的理念。
  
  第三個是卡林,她嫁給羅貝留斯,兩人在一場宴會之後,回到居處的樓下,在搭電梯時突然故障,兩人在電梯中開始敘述過往,卡林毫不遮掩地說她曾與其他男人上床,丈夫也表達他曾與其他女人有過交往,卡林甚至提出一名叫迪亞的女人,丈夫嚇了一跳,但電梯的燈光似乎有了閃爍不定的現象,在黑暗中,兩人反而更進一步有了認識,差點在電梯內做出親密的行為,直到天亮,管理員與修理員來到,兩人衣著狼狽,引發眾人訕笑,但夫妻倆的感情卻有了更進一步的互動。
  
  第四名安內特與丈夫的感情雖然尚未說出,但一名尚未成年的瑪伊與最小的亨內克在私會之時,亨內克因父親要他至工廠實習,於是兩人相約要私奔,先到哥本哈根,再到巴黎,若沒有錢,還能到義大利投奔朋友。
  
  瑪格爾知道這訊息,直接告訴大家長弗雷里克,但弗雷里克不以為意,他認為讓每個人做自己的決定,但終究他們還是會回來的。
  
  於是這家人又歡樂地聚在一起,他們喝酒也跳舞,似乎什麼事情也沒發生,而亨內克與瑪伊在河上的小船緩緩的離去了。

◎ 劇情分析
    
  人從出生後便開始面對六塵,也就是環境中一切的現象,不管男女在面對各種氛圍的狀態下,必然會做出善惡的抉擇,所謂的善惡即是喜歡或不喜歡,當然也有一種是不喜歡也不厭惡,而這種心情與情緒便是所謂的感情,更深入探索即是男女慾望,也就是愛情。
  
  「女人的期待」以四段的故事或者是女人的自述,直接或間接的呈現女人的內心世界。在一九五二年的時代,世界其實普遍存在保守的氛圍,但六0年代即將到來的自由主義,多少也能從比較開放的北歐民族中窺探一二。傳統的夫妻關係或者男女之間的感情世界,也因為世風的轉變,開始有了新的契機。
  
  從小一起長大的拉克爾與卡伊,並沒有因為嫁給尤金而斷絕往來,拉克爾在道德與理智的約束下,當然知道瞞著丈夫與卡伊偷情其實是一場錯誤,但問題是當卡伊不斷地向她挑逗時,拉克爾依然會掉入慾望的深淵。
  
  也許這是人的內心矛盾,內心的掙扎還是敵不過外在的情慾。問題是尤金又與卡伊是好友,兩人常持獵槍打野雁,拉克爾聽見兩人相當融洽的聲音,開始對比著自己必須以另一種假面具週旋在兩個男人之間,也許她不說,這個秘密便永遠石沉大海,但拉克爾終究無法說服自己的良知,竟然在丈夫與卡伊面前承認兩人有染。
  
  尤金的震驚與受挫是可以了解的,但卡伊似乎沒有太多的悔恨,雖然他自己也有妻兒,而尤金沒有向卡伊興師問罪,反而拿獵槍進入船屋欲自盡,拉克爾的坦白是為了與尤金共同去面對婚姻的危機,但盛怒的尤金怎麼可能接受?此時尤金的哥哥只說了一句:自殺並不可怕,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接踵而來的孤獨。
  
  尤金日後與拉克爾是否會重拾舊愛?這一點倒沒有真正的交待,因為導演只一味地呈現女人心中一些矛盾與掙扎的心情,在得與失之間也許永遠是這個世界的人最大的難題。
  
  第二名瑪格爾,她在巴黎唸大學時,曾交往了一名英俊的軍官,但這名軍官不但小器,也處處壓抑瑪格爾的內心世界。在酒吧內,瑪格爾用大腿夾起一個銅板,從而贏得一瓶香檳,但軍官相當不以為然,兩人遂步上分手。瑪格爾的住家隔壁住的是尤金的弟弟馬丁,他不喜歡大家族的企業,而立志成為一名畫家,也因為馬丁的浪漫,很快贏得瑪格爾的芳心。不久瑪格爾便懷孕了,但她瞞著馬丁獨自去生下女嬰,但卻拒絕馬丁的求婚。或許是她豪邁的性格,使她難以接受當一名貴婦的約束。
  
  這種不婚的決定,似乎在廿一世紀開始被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這是整個社會的氛圍所導致,但瑪格爾在當時就勇敢地以自己的抉擇來顯示她的獨立自主,這也許只有在開放的瑞典才有可能發生。
  
  這個案例透發了新女性主義,在瑞典也許可行,但在其他國家可能是行不通的。而這並非與世俗矛盾與衝突,應該是女性一直想要擁有的自主權,甚至也能說是一種掌控,畢竟馬丁最終被家族帶回去承接公司的業務,馬丁連自己當畫家的願望都無法把持,這也難怪瑪格爾這種前衛的女子自己決定了自己的願望。
  
  第三名是卡林與丈夫羅貝留斯,兩人在參加晚宴後會開車回家,但在上樓之際,電梯卻壞了,雖然按了呼叫鈴,但始終無人來搭救。或許兩人從未同處在電梯的空間,加上詭異的燈光,兩人遂口無遮攔起來,卡林突然向丈夫坦承她曾有過外遇,丈夫雖然有些驚訝,他卻也報復似地回說他也曾與其他女人上床。表面上兩人的語氣平分秋色,但卻也因為同處在一個莫明的空間,兩人遂也有了更親密的舉動。
  
  卡林突然又改口,謂她的外遇其實是騙他的,為何如此無聊捏造這種謊言?也許是年齡不斷增長,處在三十五歲的年齡的女人,有著一種恐慌,就是丈夫會對她厭倦,而這個謊言卻巧妙地道出,自己其實還是相當迷人的。
  
  也許是一種試探,也許是真正的表白,但真相會是什麼?恐怕無法從女人的口中探出事實。在電梯中狹窄的空間是否導致人的思緒會有所改變,如果在台灣有妻子在電梯中向丈夫承認她有外遇,可能不會像電影般的結局,說不定會出命案吧?!
  
  女人其實像男人一樣有屬於自己的願望,但願望是否太單純了,女人更複雜的是她的心,而這種對心的探索在男人而言其實也是一樣的。
  
  最後是尚未成年的瑪伊與亨內克。因為亨內克不想被家族安排到工廠去實習,於是他要求與瑪伊私奔,兩人行蹤被瑪格爾發現,雖然瑪格爾向長輩弗雷里克透露,但這名長者卻不以為意,他認為他們自己作的決定在日後必定會成為他們成熟的契機,這也顯示或交待前面的過往,其實都是每個人都必然存在的特質。
  
  過程有酸甜苦辣,但卻是人生中的必然,人性的追索實在令人困惑,欲求的答案其實已經相當顯露,但人往往很容易落入自我矛盾中。生命也許永遠是一種試煉,問題則在每個人的看待又是如何?這也是每個人都必須誠實去面對的。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鄰危不亂(Next Door)

導演: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
主演: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
   彼得·庫爾克(Peter Kurth)
德國 / 2022年 / 93分 / 普遍級
禮讚:2021年柏林影展主競賽影片,臺北金馬影展
丹尼爾布爾自導自演,詮釋明星下的真實面貌,無法預料的劇情走向,挑戰觀眾緊繃的神經…

◎ 劇情簡介
    
  丹尼爾是一名國際知名的演員,今天他要搭乘飛機到倫敦參加一場試鏡。妻子克萊拉尚在睡覺,女僕鞏琪塔則照顧丹尼爾的兩個兒子卡爾與埃米。
  
  因為時間還早,丹尼爾遣走來接他的專車,到附近一家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店內一名稍為肥胖的男人不斷地望著他,丹尼爾有些不自在,他反問這名叫布魯諾的男子,兩人是否曾經認識?
  
  布魯諾先向丹尼爾要簽名,因沒有紙筆,只好向咖啡店女老闆希艾妲借了筆並簽在餐廳的紙巾上。布魯諾請丹尼爾喝啤酒,但丹尼爾不喜空腹喝酒,遂點了一盤凍肉,但布魯諾卻用那張簽名的紙巾擦嘴,丹尼爾遂發現布魯諾其實不懷好意。
  
  原來布魯諾的父親,以前就住在丹尼爾現在的屋子,而如今布魯諾就住在他家的對面,同時也透露他在銀行資訊公司,但他非常不喜歡丹尼爾在家大笑的聲音,同時也告知他們夫妻不在時,女僕會帶她的男友來幽會,甚至也曾打過他的兒子卡爾。
  
  丹尼爾覺得布魯諾來者不善,好幾次想要離開,但布魯諾不斷地提供各種資料,讓丹尼爾又折回追問,因為布魯諾似乎對他家中的每個人知之甚詳,尤其當布魯諾提到妻子克萊拉時,更讓丹尼爾驚訝不已。
  
  布魯諾拿出一張克萊拉在各地消費的清單,那些日子都是丹尼爾在外拍戲的時間。但布魯諾也指出丹尼爾其實也有一名女友丹妮絲,丹妮絲也提供許多性愛照片給他,這使得丹尼爾像鬥敗的公雞,但由此也讓丹尼爾傷心地哭泣。布魯諾說這正是人生,因為以他為例,其實他也是婚姻失敗者,其妻早已離開他,並向法院申請不得接近她的禁制令。看來似乎兩人同病相憐,但布魯諾卻早就將所有資料藏在一部平板機,並托一名男孩將平板送給他的太太。丹尼爾急急打電話阻止,但沒想到克萊拉卻出現在咖啡店中,雖然妻子似乎原諒丹尼爾與丹妮絲的關係,兩人攜手走出,但出去後克萊拉卻放開他的手,獨自向前走去。丹尼爾回去店中,憤怒的將布魯諾的頭壓向吧檯以洩其恨。

◎ 劇情分析
    
  人生究竟應該如何來定位?從自己的角度或從他人的角度來看自己,或看待所有世上的一切現象,其實所得到的答案都會完全不一樣。
  
  每天在網路訊息或是從報紙資訊,會看到許多光鮮亮麗的男女,或許有人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因為將他與她任意地配對在一起,也許就符合了人間所謂的登對,也就是說他們應該生活在最美滿的狀態中,這是人間難得的組合,也是大家所羨慕與期許的才子與佳人。這因為符合了每個人的期待,而由此便延展出人生的佳境,甚至成為人們普遍歌頌的對象。
  
  但事實是否如此?卻又必須重新來檢視。從近乎哲學的理論與看法,就必然產生太多的分歧,因為只要出生為人,則必然是含藏著業識種子與習氣種子,並加上分段生死種子,才有因緣來投胎。那既然有了業識種子,當然就包含善與惡的種子,根據這些條件,人在母胎當中,就必須以這些種子為投胎的條件。
  
  上述的論說,是依唯識學的角度來廣說,從而詮釋了人生在過程中,必然要不斷地面對這些善與惡的種子,也使得人生有了順遂與苦難。換句話說,生命在坎坷與順遂中,就不斷地產生試煉,這是一種考驗,無論今生的環境是在高尚的家庭與環境,或者是令人困擾的底層人生,其受到的衝擊,基本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分別的。
  
  佛家所說的八苦中有一種叫「怨憎會」,其意是說每個人不論住在何處,其實必定有你討厭,而對方也討厭你的鄰居。有些人條件不錯,他有能力住在沒有鄰居的地方,但卻無法保證「怨憎會」的情形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親屬當中,也許這是當人的必然條件。
  
  而另外的三惡道,也就是出生在畜生道中,牠們也必須面對天敵。鳥兒可以無拘無束的飛翔在空中,但不幸遇到老鷹或其他會傷害牠的動物,依然是鳥兒的困擾,就算是躲在土地中的蚯蚓,依然有一種鳥會發覺牠的存在,尖嘴一叨立刻便成為那隻鳥的食物。
  
  人存在這個社會上其實是更複雜的,因為在都會中,其他人都是相鄰而居,有些風吹草動,一牆之隔的鄰居,其實是很容易窺探你的祕密的。丹尼爾是一名國際演員,他的妻子是一名醫生,他們住的地方是六層的公寓,但在東西德統一後,這些老公寓被較有錢的西德人買走,甚至也從外面架設電梯。這種資本主義在商業掛帥中,一種隱形的爭戰是在悄悄中進行,但最終的勝負是很容易分出高下。而在勝負的背後,卻又隱藏因失去而有了積怨的另類報復。如果那個人正巧又能透過現今的資訊,而能掌握更多的訊息,在現今的社會中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現象。
  
  「臨危不亂」其實更像一齣舞臺劇,因為所有場景都發生在這家咖啡店,而事件則是:丹尼爾的生命,在對話中,被鄰居布魯諾剝削到體無完膚,同時這故事在廿四小時就結束,這更符合了舞台劇最重要的要素–三一律,也就是場景統一、事件統一與時間統一。
  
  志得意滿的丹尼爾因時間過早,遂先至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但其實他在家已經喝過濃縮咖啡,而他不喜歡黑咖啡,卻似乎要討鄰居歡心,遂點了黑咖啡。但布魯諾卻請他喝啤酒,他沒有空腹喝酒的習慣,布魯諾也點了肉凍給他果腹,看來布魯諾是有備而來。丹尼爾其實可以一走了之,但布魯諾似乎掌控了全局,因為他竟然能說出丹尼爾家女傭的名字,同時也表示女傭在他們夫妻不在家時,曾經凌虐他的兒子。
  
  每次說出一個名字,使得丹尼爾再也無法釋懷,就算好幾次離開,卻又不甘心地回到咖啡店,也導致整齣戲得以向前推進。
  
  從這部影片中不難察覺,原來鄰居是相當可怕的,因為你的不知不覺中,都會變成鄰居暗中察覺的對象,最後鄰居甚至能掌握你全部的面向,而你也只能像被鬥倒的公雞一樣,毫無反擊的力量,原本的意氣風發,立刻變成奄奄一息。
  
  布魯諾這種步步進逼的攻擊,其實背後尚有東西德在統一之後的後遺症,過去在東德時期便能入住屋內,但當西德龐大的資金席捲東德後,必然產生許多混亂的變化,不習慣在資本主義的環境,當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而丹尼爾現在所住的房子,一直是布魯諾父親住的房子,但現在經過設計師重新裝潢,立刻變成布魯諾高不可攀的大環境,但這件事若只怪罪丹尼爾,甚至以報復性的窺探,這其實對丹尼爾是不公平的。
  
  丹尼爾的家庭被徹底解構了,而布魯諾的家庭似乎也沒有好到那兒。細究之下,他的家庭也是傷痕累累,在丹尼爾的妻子出現後,她企圖從表相上再重新建構一個新的家庭,但若內在已經被徹底摧毀,就算是保有亮麗的外在,其實也無法真正的支撐下去,這也是為何夫妻倆人牽手出去之後,妻子立刻放掉丹尼爾的手獨自離去,而留下愕然的丹尼爾。而丹尼爾唯一的反擊,就是回到咖啡店內將布魯諾的頭壓在櫃檯上。
  
  最後丹尼爾搬家了,而另一名女演員也在屋內唸臺詞,她會跟丹尼爾有相同的境遇嗎?這似乎值得期待的。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人生那堂課(School of Life)

導演:尼可拉斯·凡尼爾(Nicolas Vanier)
主演:佛朗索瓦·克魯塞(François Cluzet)
   尚·斯坎德爾(Jean Scandel)
法國  / 116分 / 2017年 / 普遍級
禮讚:《靈犬雪麗》導演 尼可拉斯凡尼爾 又一深刻描繪自然與情感的動人故事
自幼在孤兒院過著艱苦日子的保羅,在善良的賽樂絲汀幫助之下,來到她工作的莊園展開新生活。莊園自由不受拘束的自然 ...

◎ 劇情簡介
  
  一九二七年法國鄉下一名叫卡哈德的伯爵,擁有一個農莊與領地,但他的大女兒瑪蒂德因愛上修建森林鐵路的工人,未獲伯爵認可,兩人遂私奔到巴黎,隨後男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死亡,瑪蒂德生下保羅後不久便死亡,保羅於是被送進孤兒院。
  
  直到約十年後,農莊的女管家到巴黎探親,孤兒院因只知保羅姓卡哈德,要求賽樂絲汀將保羅領回,原本賽樂絲汀不願淌渾水,但見孤兒院的管教與體罰,於是將保羅帶回,並稱保羅是遠房親戚。
  
  賽樂絲汀的丈夫波赫是農場的森林巡守員,他的死對頭托托奇住在船屋中,不時獵盜兔子或河中的魚與森林的菇,但波赫始終抓不到托托奇的把柄。原來賽樂絲汀與托托奇暗通款曲,每當波赫外出巡守之際,她總會在窗口掛上一塊布,托托奇便不去盜獵,反而去找賽樂絲汀偷情。
  
  保羅剛剛進門不久就發現這件祕密,保羅為了好奇欲探究森林之
,要求托托奇帶他同行,若不答應他會道出兩人偷情之事,托托奇雖然無奈,但卻也認真教導他所知道的森林中的祕密
  
  這個季節突然來了一批吉普賽人,他們在河邊的森林住下,而保羅也認識了吉普賽中的一名女孩。透過托托奇的教導,保羅知道森林中有一隻傳說中有十多支尖角的鹿王,托托奇始終沒見過,但保羅卻見到了,並寫在作業本上。女老師要他不能告訴伯爵,因為恐遭伯爵的獵捕。在一次偶然中,保羅進入農莊內,見到牆上有許多的鹿角,伯爵見到保羅卻有親切的感覺,賽樂絲汀這才放下心來。伯爵很快發現保羅竟是自己女兒的骨肉,但卻希望讓保羅自己發覺。
  
  伯爵得知森林中有一隻鹿王,於是在幾十隻獵犬助威下終於圍住鹿王,但看著鹿王的眼神,伯爵赦免了鹿王,在歸途中,伯爵從馬背上跌下而臥床。此時保羅也在賽樂絲汀的抽屜中發現自己的身世,而伯爵在彌留之際與保羅相認。伯爵往生後,遺囑將一間生產醋的工廠給兒子伯特蘭,而農莊割河邊土地給吉普賽人住,賽樂絲汀夫妻與司機都保有房子,而農莊與森林則留給保羅。

◎ 劇情分析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的社會結構依然是在地主與佃農的環境,一名伯爵擁有的土地,不僅是他的財產,也以他所居住的古堡為中心,豢養了許多佃農,從而形成了一個小王國。這與傳統的台灣或中國,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也因為這個前提,門當戶對是基本的概念,從中延展的現象,就更加區別社會的階級觀念,由此就延伸了許多傳統的愛情故事,保羅這名小孩,就成了門當戶對的一個犧牲品。
  
  伯爵的大女兒瑪蒂德,愛上了修築森林鐵路的工人尚,但伯爵卡哈德反對,於是小倆口便離家到巴黎定居,也生下了兒子保羅,但尚後來去參戰而犧牲,瑪蒂德又罹患重症而死亡。保羅成為孤兒,而被送入孤兒院,直到女傭賽樂絲汀到巴黎尋找親戚,同時被邀請到孤兒院,這才見到伯爵的孫子保羅。
  
  以上這一段戲是暗場交待的,但連結點顯得蒼白,因為有許多的關鍵並沒有做詳盡的交待,這也使得一些盲點無法自圓其說。譬如保羅後來與伯爵相認後,他在湖邊見到母親瑪蒂德的墓,這表示當年伯爵在得知女兒死訊時,立刻將女兒屍體運回領地安葬,但當時他是否得知女兒遺下一名兒子?情理上應該會知道,但他因為階級觀念的問題而刻意忽略,也隨著時間久遠,伯爵慢慢得知,自己的固執導致眼下的窘境。
  
  有關單位得知賽樂絲汀來自卡哈德的莊園,因此推斷賽樂絲汀可能認識瑪蒂德,而要她將保羅領回,否則從孤兒院成長的小孩,最終也都只能活在下流社會的下層。賽樂絲汀原本不敢淌渾水,因為若被伯爵得知,她與丈夫波赫的工作恐怕不保。
  
  這些大前提都清楚之後,就進入本片的主題,保羅認識了托托奇,這名獨居在船屋的男人,熟知森林中的所有現象,保羅透過托托奇的教導,慢慢理解了大自然的奇妙,尤其後面他見到了連托托奇都不曾一見的公鹿王,頂著十七多支的角,看來就像不可一世的國王,透過鏡頭的詮釋,公鹿王出現時,總是帶來令人震撼與讚嘆的神情,而這份的自信眼神,最後竟然也使得伯爵在打獵圍剿之後,改變了心情,從而赦免了公鹿王。
  
  原來森林中的一切,也像人際之間,有著相同的生存法則,而兩者之間其實是不分軒輊的。伯爵透過公鹿王的眼神,再類比自己的一切,當下的世界與心靈是整體的和諧,如果了解這種互動關係,這個世界便不再有紛爭,因為所有的存在如果是必然,那麼「平等」絕對是最重要並必須遵守的認知。
  
  伯爵與保羅的相認,也是透過潛在的親情,所謂一見如故,必然有其重要的因緣,這種近乎宿命論的表現,在全世界都能找到線索,但就電影而言,不能只是通過語言的呈現就足以交待。電影可貴之處,在於編導設計的一些具象語言,也許一份小道具,或某種伯爵記憶中女兒與保羅有了呼應的重疊,伯爵從中立刻領悟,這當然絕對是戲劇學上相當出色的表現。
  
  「鹿角」也許是本片刻意設定的爺孫相逢的標記,保羅從托托奇口中得知有關鹿角的訊息,而後在與伯爵相逢時刻,以鹿角為爺孫倆人心中的共同頻率,這樣的安排還是相當令人欣慰的。
  
  有趣的是,賽樂絲汀與托托奇常常偷情,而賽樂絲汀的先生是森林巡守員,他立志要抓到常在森林設陷阱捕捉兔子和捕魚的托托奇,波赫顯然被蒙在鼓裡,但奇怪的是,觀眾大都會認為偷情是理所當然的事,也許是波赫比較不近人情,缺乏與大自然相近的特質,這也是導演在影片中,不斷地營造波赫與托托奇相異的性格所致。
  
  鬼靈精的保羅剛到不久就發現這件祕密,甚至以此來獲得賽樂絲汀同意他到森林中探險的要求。而其中插入一群吉普賽人,大方地入住河邊的森林,卻無人趕他們,原來是伯爵之前也愛上一名吉普賽女人,但似乎也受到上一代的反對。
  
  這似乎又是一項對比,雖然是暗場交待,卻對比著女兒與尚的不同階級的婚姻,但事實上,這應該還是有另一些導演不願刻意著墨之處,也就是保羅發現一名女子從花圃中騎馬而出,這名女子的影像並不清楚,但為何她能獨來獨往?她來莊園的目的是什麼?這其中似乎含藏太多的疑問。
  
  如果真正要解答,那應該是吉普賽女人到莊園來,安慰伯爵過去與吉普賽女人的那段情懷。伯爵在莊園內似乎很少人敢正面接近,但吉普賽女人卻是如此自然與豪邁,也許從這一群流浪的族群中,對比伯爵中規中矩的生活,這更令伯爵從心中更為嚮往自由與大自然吧?
 
  伯爵的二兒子伯特蘭,似乎因父親不願投資他對外擴張生意而有所埋怨,但他萬萬沒想到伯爵去世後,竟然只留一間製醋的工廠給他,而整座農莊卻全部交給保羅。伯特蘭其實並不懂森林,他曾在以河為界的農莊界線試圖建造圍牆,因為他的思想無法窺探大自然的真面目。除了呈現大自然的奧祕之外,音樂也是本片的特色,這個製作團隊之前就是製作「放牛班的春天」的團隊。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愛在紐約(Only in New York)

導演:迦西‧阿布里威(Ghazi Albuliwi)
主演:阿薩夫‧科恩(Assaf COHEN)
   埃那特‧科比(Einat TUBI)
美國 / 2016年 / 85分 / 輔導級
來自巴勒斯坦的美國籍阿拉伯男子法拉罕,與父母一同住在紐約,年屆三十仍未婚,他的父母一直催婚並安排多次與 ...

◎ 劇情簡介 

  阿布杜拉與妻子生下一子名阿拉法特,長大後為他相親,但因對女方有了失禮的動作,差點被族人巴勒斯坦人槍殺。一家人移居美國紐約,並開了一家阿拉伯餐廳。
  
  阿拉法特在一家公司上班,但趁空檔偷看A片而遭辭退,他每天在家依舊沉迷於A片的世界,但被父母所斥責,為了改過,他去參加類似心靈治療的團體,也結識了肯尼與蘭斯這些同性戀的友人。
  
  在肯尼的勸慰下,阿拉法特決定將收藏的A片全部拿去丟棄,但卻被警察誤為竊賊,差點受到拘禁。蘭斯去找他求助,卻又使得父親與其他同胞誤以為他是同志,父親也因此對兒子更加憤怒與失望。
  
  肯尼覺得阿拉法特應該改名為安東尼奧,聽起來較容易交到女友。在一個女性群聚之所,肯尼與阿拉法特各帶一名女友回家作愛,但也讓父母發現,於是阿拉法特只好搬出家中,並求助於肯尼。肯尼透過友人包瑞斯仲介一名以色列的女子麥琪與阿拉法特假結婚,也因此得到一筆錢,並入住麥琪的家中,只是麥琪睡床上,阿拉法特卻睡在客廳的地板。
  
  麥琪的男友卻突然告知,他已結交新女友克勞蒂亞,並要求分手,這使得麥琪萬念俱灰。阿拉法特的父母與所有宗親連絡牧師來麥琪屋內,勸他離開以色列女人,但阿拉法特不為所動,眾人失望離去。
  
  兩人心情都很差,在阿拉法特的邀請下,麥琪也參加了肯尼舉行的萬聖節舞會,兩人因喝了酒,一起回去後,就情不自禁發生關係。從此兩人似乎取得諒解與共融,但沒多久,麥琪卻發現自己月事沒來,所幸只是虛驚一場。
  
  麥琪逐漸對阿拉法特有了改觀後,男友又來要求復合,因為新女友已經離他而去。麥琪心雖矛盾,但卻有明快的決定,她婉拒了男友的要求。
  
  但以色列的家人要求麥琪回去,麥琪也必須慎重考慮,於是幾經思考她終於告知阿拉法特,她要回以色列,而阿拉法特把錢還給她,麥琪也送他一本編劇的工具書,這使得阿拉法特相當傷感,由她的朋友莎夏口中得知,麥琪是愛他的,此時又接到綠卡通知面試的通知書,於是阿拉法特趕往麥琪的住處,欲阻止她回國……。

◎ 劇情分析
    
  「愛在紐約」其實還有一部同名的影片,並且更具知名度,而本片故事背景則反映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國仇家恨。透過假結婚欲取得綠卡的荒謬,也成就了喜劇電影的元素,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面對人生中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傳統見解,也更加確認人與人互動中,揚棄外在的拘束後,真正的本質與價值觀。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人突然在巴勒斯坦的土地建國。其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應算表兄弟,在古時候移居埃及,最後淪為奴隸,而後在摩西的帶領下,逃至巴勒斯坦。但以色列信奉猶太教,巴勒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些差異性隨著以色列的建國而日益擴大,以致有日後無數的戰爭,其中最有名的是「六日戰爭」,以色列面對四週阿拉伯國家的包圍,始終展現其堅強的實力,不僅打垮周遭的阿拉伯聯軍,也透過背後的美國,不斷地否決巴勒斯坦的建國。
  
  因此從巴勒斯坦的角度來看,以色列應該是最大的仇家,但當在紐約這座城市中,阿拉法特因為缺錢,透過中間人介紹與一名女子「假結婚」,而在這焦點中便延展出許多矛盾而讓人啼笑皆非的事端。
  
  麥琪從以色列來到紐約,本來希望男友可以很快拿到綠卡,但沒想到男友又結交新女友,這使得麥琪陷入困境,遂也以假結婚來取得綠卡,但沒想到對方竟然是巴勒斯坦人。
  
  麥琪與阿拉法特其實都有些猶豫,但在無法選擇下,雙方不得不先行妥協,來解決眼前的難題。阿拉法特正值青壯,他心中存著非份之想也屬自然,何況麥琪又是如此性感迷人,只是當他住進麥琪的住處,希望便幻滅了,因為麥琪睡臥房,卻要他睡客廳的地板上。
  
  生活在同一屋子中是必要條件,有時移民官也會去突襲,並訊問一些生活的細節,如對方穿什麼內褲?若非生活在一起,其實很難過關的。
  
  但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相處久了之後,很多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變。之前兩人鑑於彼此國籍的衝突,甚至阿拉法特家人的不諒解,甚至在教長領導下,親友團前去規勸阿拉法特。
  
  然而外人無法得知這樁婚姻是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上,雖是如此,卻因朝夕相處,引發對方的興味,在逐漸的對立中,慢慢透過散步,以及共同參加萬聖節的派對,阿拉法特以猶太人的裝扮使得麥琪的心靈漸趨一致。於是在肯尼的萬聖節派對後,兩人在酒精的催情下,終於有了夫妻真正的行為。
  
  有趣的是,麥琪突然發現自己的月事沒來,於是引發了後續的辯證。也就是說如果有了孩子,那這個孩子應該稱為以色列人或巴勒斯坦人?在兩國和平對待也沒有世仇的壓力下,這應該不是問題。這段情節突顯了兩個地區的恩怨,也延續了下一代的困擾。
  
  如果從第三者而言,誰會在意這個問題?但就當事者而言,這絕對是一項嚴肅的問題。所幸麥琪的月事又來了,這究竟是代表了好事或遺憾?其實在這個角度上,編導也許可以大作文章的。突顯了背景與現況的衝突,應該會是一場相當精彩的內心戲。
  
  麥琪的男友被新女友拋棄了,於是他又回頭找麥琪要求復合,但此時麥琪心中雖然對阿拉法特有所質疑,但卻可以很快斷定這個男友是不值得依靠的人,於是她堅定的回絕了男友,但這也並不表示她很清楚地愛上阿拉法特。
  
  有人說這種愛不愛對方的心思,是女人最清楚的,其實男人應該也可以細心地從許多細節中察覺,男女對情感的互動絕對是相同的,只是女人較為細心,男人則較為大而化之。但對愛情而言,應該感受是一致的。
  
  或許麥琪在母親的電話催逼之下,她決定要回以色列,而此時阿拉法特也感受到愛的真實,於是他決定把麥琪給他的錢還給她。這也說明是男人的真性情,此時已經不分國仇與家恨,僅存的是男女單純的情與愛。而這些點滴,麥琪是了然於心的。
  
  阿拉法特回到父親的阿拉伯餐廳打工,而麥琪的友人莎夏替麥琪拿離婚證書來讓他簽字,透過莎夏的說明,阿拉法特才證實麥琪是愛他的,這也顯示了阿拉法特的懦弱與沒信心。但這也必須從兩個國家過去的恩怨談起,其中的陰影也會影響到彼此的決定。
  
  另一段戲是阿拉法特常去試鏡,但每次都要他飾演炸彈自殺客,這似乎是已經被定型的結果,雖然也曾發生很多炸彈客的事件,但在當時其實有著必然的背景與因緣,但西方世界的人,普遍的認知是聽到巴勒斯坦立刻就想到炸彈客,也難怪最後阿拉法特拒絕再去試鏡。而麥琪卻也發現阿拉法特的天份,因此在離別前送他一本編劇的工具書,這應該是一個伏筆,也就是將來的阿拉法特會是一名出色的編劇。
  
  「愛」片將兩段不可能的男女互動牽扯在一起,成就了讓人愉悅的愛情故事,雖比不上另一部「愛在紐約」的卡司,但不失為一篇有趣的作品。
 

天劫倒數(Greenland)

 

導演:雷克·羅曼·沃(Ric Roman Waugh)
主演: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
   莫蓮娜·芭卡琳(Morena Baccarin)
美國 / 2020年 / 110分 / 保護級
禮讚:提名記錄: Bandung Film Festival for Imported Film
講述隕石碎片墜落在地球, ...

◎ 劇情簡介
  
  結構工程師約翰·蓋瑞提,因曾外遇而與妻子艾莉森分居,偶爾他會回去看看他們的兒子奈森,奈森有先天性的糖尿病,故隨時都需要注射或口服糖尿病的藥物。
  
  在這個時刻,電視一直播放有一顆名為克拉克的超大彗星會掠過喬治亞洲的亞特蘭大,但又提不出這彗星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威脅。這一天,約翰夫妻在戶外烤肉招待附近的鄰居,但約翰的手機一直出現一條訊息,是總統直接下達指令,要他帶領家人立刻趕到機場。
  
  此時彗星的碎片已經開始襲擊亞特蘭大,約翰說服妻子後帶奈森一起離開,而鄰居要求把女兒讓他們帶走,但通知訊息有特定的人名,只能讓鄰居失望看著他們的車子絕塵而去。
  
  三人趕到機場,以手機核對身份,並順利進入機場。但此時發現,奈森的藥物掉在汽車內,於是約翰再度回到汽車內,雖然找到藥物也再進入機場,但因艾莉森為了尋找丈夫卻透露出奈森是糖尿病患者,這使得警衛又將二人隔離,並不准他們上飛機。
  
  約翰找不到妻兒,以為她們上了飛機,但上去後卻又察覺妻兒並沒上飛機,於是要求下機,也因為這一耽擱,許多逃難的人紛紛搶登飛機,導致拉斷油管,最後飛機起火而爆炸。
  
  艾莉森與兒子搭上一輛汽車,但這對男女知道艾莉森與奈森均有通行的手環,於是將艾莉森拋在路上,直接將奈森搶走,試圖假裝是奈森父母欲混入機場,但緊要關頭奈森卻說這兩人不是他的父母,於是奈森被安排在兒童營區中,所幸後來艾莉森也在機場找到兒子,母子二人就直接往她父親住的所在而去。
  
  約翰在自己車上看見妻子留言,於是也趕往岳父家中,在半途他聽說加拿大有人有飛機飛往格陵蘭,但他還是先回到岳父那兒,但半途中的乘客發現約翰有手環,在車內搶奪,導致車禍爆炸,約翰逃過一劫。
  
  夫妻重逢後,開岳父的車前往,半途遇彗星碎片襲擊,在躲避過後,開往機場,正好擋下最後一班飛機。到格陵蘭後躲入地下室逃過一劫。但彗星過後,他們要面對的,是辛苦的為這世界來復健……。

◎ 劇情分析
    
  許多科幻災難片是多數影迷所喜歡與推崇的。在過去地球曾經是恐龍獨霸的年代,但恐龍為何突然消失,而地球也成為由人類來主宰?因此許多科學家便斷定,恐龍時期的地球,曾被天外彗星所擊中,引發了大海嘯,而地表也因火山爆發而長期失去日光,恐龍也因之而消失在地球上。
  
  如果地球過去曾遭受天外彗星的攻擊,那表示在人類主掌地球的這個時刻,應該也會有機會遭受彗星的攻擊。若是如此,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這是一個詭辯的問題,因為答案永遠沒有人能夠知曉。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也就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創作。以電影而言,因增加了3D動畫的輔助,許多過去不能完成的鏡頭,便得以在各種災難片中實踐。「天劫倒數」便是在這種狀況下完成的災難影片。
  
  好萊塢影片的聲光影像,是一般愛情小品的影片很難匹敵的。這對台灣影迷或電影從業人員而言,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如果台灣也拍類似的影片,那就必須考慮經費的問題。以「天劫倒數」而言,雖然屬於獨立製片,但其經費是美金三千五百萬元,換算台幣大約一億五百萬左右。而國內的輔導金,大約是在六百萬台幣至二千萬左右,其間的差異是無法想像的。
  
  本片最終在全球各地總收入是五千二百三十萬美元,換句話說應該是小賺一票,但比起好萊塢的大手筆,其實還差一大截。因此要克服這些問題,基本上還是必須由政府與大企業聯合製作,才可能為台灣影片注入新的活水,也才能讓台灣影片在世上揚眉吐氣。
  
  其實「天」片的故事結構並不算嚴謹,也就是在結構上有其缺失。譬如突然在手機中召喚一些必要的人材,以便在經過大劫之後,這些必要的人材能夠重建這個世界,但這個設定並不精準。事實上,也對人性作了致命性的切割。原本一同烤肉的鄰居,瞬間就被區隔而判為死罪。這固然突顯了大難來時各自分飛的窘境,但這種「決定」是否可以用另類可行而更具說服力的情節?
  
  一個世界即將毀滅,那必須將一些特定人物以及他的家人,送到避難的所在格陵蘭,因為那兒有一個預防核彈戰爭而建的避難所,但若有症狀的人卻不得前往,約翰的兒子奈森因有糖尿病而被拒絕,這也延伸了另一個問題,奈森縱然去了格陵蘭而逃過一劫,但當時經過大劫的地球,何處還有胰島素可供其醫治呢?
  
  約翰之所以與妻子分居,是因為他曾經有了外遇,這段感情沒有詮釋,應該是約翰一時糊塗而意外出軌,雖然他極度後悔,但妻子艾莉森就是無法原諒他。然而夫妻倆卻又在家中宴請鄰居,然後又因缺少飲料,要約翰開車去買。這當然是為了加強情節的渲染,製造一些緊張的情節,但在設計上還是有待商榷的。
  
  從手機接到的訊息,一再聲明是總統直接下令,但在台灣可能會以為是歹徒或詐騙集團。除了聚集這些專業人員之外,世界一些高端的科技大國,為何連一點應變的能力都沒有?譬如說以飛彈昇空擊潰彗星,或者以飛彈改變彗星的軌道?如果再加上這些情節,應該會增加戲劇情節的精彩度,而同時也開始聚集這些專業人材,這樣雙管齊下,就更能增添戲劇的張力了。
  
  在機場擔任維安的人竟然全部是義工,他們明知在不久彗星來襲之際,自己的命可能不保,但他們都不是專業人士,卻能夠冷靜地處理最後的任務,我們不禁要問,政府與軍隊到那兒去了?機場上這些人不顧自己安危,卻依然盡忠職守,並顯示極高的人文素養,這些人究竟是從那兒徵調而來?在危急之際,一個國家的最後支柱不就是軍隊嗎?也許這些人是美國的國民兵的構想延伸,但這點若說得通,那軍隊去了那兒?難道他們也都避難去了?
  
  情節的設定必須非常縝密,若有一點缺失,結構將節節潰敗。再如夫妻情感的處理,卻必須靠這場災禍而將過去的失誤再重新彌補,也就是無法修飾的感情,在歷經一場大的災難之後,因為彼此的共同患難,必然會產生新的情愫,這幾乎是任何劇本都可應用的手段,有分別的就是背後的災難是如何呈現而已。
  
  人性其實是相當脆弱的,當大家慢慢知道必須要有手環才能進入機場,但這些人還沒到機場,他們又是如何得知這個手環的訊息?
  
  也因為手環,約翰與妻子艾莉森兵分二路,甚至兒子奈森也軋上一腳,全部捲入手環的爭奪戰之中。其實在美國若分別在高速公路上,要再與故人重逢是相當困難的,但情節硬是讓這對夫妻與兒子不但能夠重逢,甚至還能去見老岳丈告別一番,最終成功地搭上最後一班飛機,甚至到達格陵蘭時,因迫降而使得兩名機師犧牲了。
  
  總之災難過去了,世界各地也傳來生還者的訊息,於是這個世界似乎又恢復了過往的生機,電影並未呈現彗星直接碰撞地球的實況,總是讓人覺得有些遺憾,但眾人出來面對的焦黑慘況,多少還能體會一些。「天劫倒數」是一部娛樂性的商業電影,但也夾雜人性與夫妻家庭的感情互動,算得上是屬中上的作品。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2022年全年度(38部)總片單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片名 《 全年度影片均由黃英雄老師撰稿、講評 》

1  進擊的大媽(Woman at Wa)
2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3  匿名的畫作(One Last Deal)
4  家族的色彩(かぞくいろ―
 
RAILWAYS わたしたちの出発)
5  魅惑(The Beguiled)
6  最親愛的陌生兒子(Dear Son)
7  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
8  世界之庭(Dare to Be Wild)
9  逐夢練習曲(The Box)
10  天眼行動(Eye in the Sky)
11  幸福試用期(Joel)
12  守門員的焦慮
 (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13  男孩愛最大(Saturday Church)
14  外出偷馬(Out Stealing Horses)
15  瘋水世家(The Tuche-The American Dream)
16  波伽利:聲命之歌(The Music of Silence)
17  尖峰人生暫停一下
 (Un homme pressé)(A Man in a hurry)
18  陪你走下去(ばぁちゃんロード )
 (Walking With My Grandma)
19  深夜食堂(しんやしょくどう)(Tokyo Stories)
20  寂寞裁縫師(Sometimes Always Never)
21  午後七點零七分(Le Samourai)
22  不愛鋼琴師(Lara)
23  蜜蜂與遠雷(Listen to the Universe)
24  偵相(When You No LongerLove Me)
25  該死的順序(In Order of Disappearance)
26  逆著風的旅行(Yomeddine)
27  暹羅廚房(Senses From Siam)
28  阿公當家(The War with Grandpa)
 29   e外愛上妳(Mr.Stein Goes Online)
30  惡童日記(Le Grand Cahier)
31  分手紀念品(The Broken Hearts Gallery)
32  寧靜咖啡館之歌
 
(さいはてにて かけがえのない場所)
 
(The Furthest End Awaits)
33  求婚好意外(Happiest Season)
34  偽畫大師(The Last Vermeer)
35  寂寞調香師(Perfumes)
36  天劫倒數(Greenland)
37  愛在紐約(It Could Happen To You)
38
 人生那堂課(School of Life)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寂寞調香師(Perfumes)

導演:格雷戈里·馬涅(Grégory Magne)
主演:艾曼紐·德芙 (Emmanuelle Devos)
   葛雷戈·蒙泰爾 (Gregory Montel)
法國 / 2019年 / 101分 / 普遍級
描述司機吉翁的新客戶是擁有絕對嗅覺的調香大師,個性古怪又難搞,但為了女兒的監護官司,他退無可退,卻也因此開啟兩人的特殊情誼…

◎  劇情簡介
  

  吉翁是一名出租汽車的司機,和妻子離婚後,為了爭得每星期有一天的時間陪伴女兒雷亞,他必須努力賺錢,但也因此常常違規被扣點,幾乎快要被沒收駕照了。
  
  這一日,吉翁被指派去載一名客戶安娜,她是一名靠鼻子賺錢的人,過去她曾憑著敏銳的嗅覺,調製出一種香水大行其道,但安娜的鼻子後來失靈了,現在只能接案子,到各工地聞超標的污染水,然後負責調和氣味,讓人聞起來賞心悅目。
  
  安娜似乎眼中只有氣味,對吉翁頤指氣使,吉翁不但是司機,也要提行李,簡直就是小跟班。為了保有工作,吉翁還是忍了下來,但吉翁很快就發現,安娜的生活中,除了記住氣味之外,其實是個生活白痴。
  
  在面對皮革廠趕著一星期內要出貨,吉翁能言善辯地為安娜爭取到雙倍的費用,這次的成功,使得安娜對吉翁有了不一樣的觀點。
  
  從此安娜在每次出任務時,都指定吉翁當司機,而吉翁為了女兒雷亞能夠見面,也希望多賺一點錢,以便租更大的房子,這樣雷亞就可以留下來過夜,因此對於安娜的態度,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因常常交通違規,被扣到只剩一點,再一次違規,吉翁就不能再當司機了,但安娜執意要吉翁當司機,車行老闆亞辛也只能順其自然,但一再告誡吉翁不可再違規。
  
  這一天,安娜似乎心情不好,獨自一人喝到爛醉,反而是吉翁叫她起床。安娜此時才告知,她曾有過嗅覺全然喪失的經驗,後來經過巴勒斯特醫生的診治,才又慢慢恢復,但安娜似乎有著無限的恐懼。
  
  安娜有時也會教導吉翁試著聞嗅的技巧,吉翁也覺得新鮮,在一次失去嗅覺之際,幸好靠吉翁的機智渡過了難關,但安娜卻在車上昏迷,吉翁為了搶救,又開快車違規,於是吉翁失去工作了。
  
  其實安娜最早是香水調香師,但在一次突然喪失嗅覺的當下,使她從神壇掉至谷底。安娜知道吉翁為了她而違規,她決定與吉翁合作,一同在聞香的領域中相輔相成,並且相信她和吉翁會是一組好搭檔。

◎  劇情分析
  
  人的感官有五,即為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再加上以意識來了知與分別,故稱為六識。 而六識不會無因而有,唯識學謂是在母胎之中,胎兒會在大腦生出五色根,意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再加上帶阿賴耶識去投胎的「意根」末那識。出生時六根會碰觸外六塵,而出生了六識,故合稱有情存活都離不開這十八界。
  
  但這十八界(即五蘊)也並非無因而生,是由無始以來就在的本際阿賴耶識,其心體是清淨而俱足,但因累世種下的業識並產生雜染種子藏在阿賴耶識之中,故在流注種子出生了意識末那識(稱為第七識),有了末那識便開始輪迴生死,若無末那識,阿賴耶識則處在沒有境界的境界,佛法稱之為「涅槃」。
  
  每個有情的出生,都是根據各類的種子,從而生而為人、或為天人、或為三惡道。而每個人的長相以及為男為女,卻都是根據其習氣種子而完成。這種形成世界宇宙的現象,其實都是因為每個人的第八識(或稱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等不同名相)的六種性自性而使然。
  
  在五種感官中,有的人會偏向眼識,如看電影、看戲劇表演,有的偏向耳識,即聽音樂或聆聽海浪流水聲,有的偏向鼻識,故有香水的誘惑或花香自怡,有的偏向舌識,即好天下美食,有的偏向身識,即是喜歡觸摸的感覺,如男女慾的撫慰或對世間粗細滑澀之感。但每一識的完成,一定會加入意識,有時會有多識齊用的現象,而一般情形大多是多識齊用。
  
  在其他有情中,對於嗅覺相當敏銳的,像老鼠即是,不管藏在何處,被老鼠聞到,牠一定能找到,也絕對不會放過。另外法國的松露是埋在地下,但豬用聞的就能找到松露,人的鼻識相較於這些動物,其實是極為遜色的,但若有人的鼻識特別敏銳,甚至可以聞到一般人無法聞到的東西,如加拿大的電影「五種愛你的方法」,其中飾演清潔工人的男人,就能從對方的身上聞出,這個人是否為他相愛的對象。
  
  安娜的嗅覺是相當奇特的,也許這是上蒼帶給她最好的禮物,她能調製最完美的香水,而聲名大噪,這也許是天賦也是恩寵,但卻也在不知原因的狀況下,這種高超的本能卻會完全消失。
  
  聞香是與記憶有關的功能,也就是必須與意識相結合,才能做出對香味的判斷。因為意識主導著思想、分析、歸納、辯證、記憶的功能,而六識的產生,必然要有完整無損的五色根,套句話說即是大腦中的神經系統。
  
  人的腦部佈滿了各種的神經系統,但現今的醫生,卻無法正確地指出,那一條神經真正的功能,但能大略地知道,那個區塊主導什麼樣的功能,可見人的腦是相當複雜,因此至今為止,醫學能為人換取各種器官,卻惟獨不能為大腦做移植手術。
  
  安娜的特殊功能必定與意識有關,而最終失去嗅覺能力,也必然是跟意識有關,但影片並未為此而作任何的原因說明。然而就此來推測,可能必須與安娜沒有任何男友的情況來說。
  
  安娜有了特異的嗅覺功能,但生活中的各種對待,卻是像白癡一樣的空白。她的思緒都是相當單一的,而碰巧吉翁是一名鬼靈精,因此安娜的個性變得不可理喻,要不是吉翁當時處在生活中的劣勢,吉翁是不可能忍受像下人般的待遇。
  
  但在安娜而言,她的想法是很簡單的,因為司機不就是必須為人服務?但這種兩人剛見面的心靈衝突,反倒促使二人結下不可解之緣。
  
  安娜的心靈世界是否完全一片空白,她似乎已經渡過天真少女的時代,在漸漸失去青春年華的她,卻不曾為此事而焦慮,相反的,她在意的卻是嗅覺的喪失,這使她一直想回復當年的香水調香師的地位。但事與願違,醫生縱然學有專精,但卻對她的狀況沒有助益,因此安娜便在發現吉翁與她在行為上有著互補有無的事實,她立刻心中有了決定,在相濡以沫的互動中,慢慢地培養吉翁對嗅覺的敏銳,從而結合她過往的記憶,企圖將吉翁訓練為另一個接班人。
  
  吉翁似乎沒有任何的選擇,因為他賴以為生的駕照已經被吊銷,而此時因為兩人漸漸一齊向嗅覺去探討,兩人的心靈頻率便趨一致。影片最後一幕,是兩人一起在學校課堂上為小朋友上課,這種互融互攝的情境,意味著兩人的思緒已合而為一,當兩個人融合為一個人之際,可能完成安娜過去的聞香工作,但真正意指的卻是兩個人的個體已結合為一。
  
  本片的取材相當獨特,人類本來靠著五種感官與意識,來反應環境周遭的六塵,但單獨將鼻識加以放大,卻呈現了另類的安娜。也許安娜的特異功能,來自於大腦的嗅覺神經,但發生的原因為何?失去的原因為何?似乎應該有個始末交待,也許這樣的鋪陳,會讓本片有著更深的厚度,也間接在人與人的對待中,突顯角色的性格,當然對情節的發展必然有所助益。因為世界上任何呈現的現象,必然都要有其因果關係,也正是佛法中的說詞不能「無因而生」做了最踏實的詮釋。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偽畫大師(The Last Vermeer)

導演:丹·佛瑞金(Dan Friedkin)
主演:蓋·皮爾斯(Guy Pearce)
   維琪·克雷普(Vicky Krieps)
美國 / 2021年 / 118分 / 普遍級
禮讚:重建達文西 林布蘭 維米爾藝術神話
   勇奪德國奧斯卡最佳紀錄電影大獎
描述荷蘭藝術家米格倫(Han van Meegeren)教人嘆為觀止的真實人生,他因一段錯愛、 ...

◎ 劇情簡介
  
  一九四五年五月廿九日,美軍上尉皮勒是聯軍接收團體的一員,他從來不及運走的火車貨箱中取得一批名畫,當時有一名花花公子,漢·范米格倫被證明曾經將荷蘭的國寶畫家維梅爾的許多作品,賣給希特勒與戈林,這當然是叛國罪,依規定必須槍斃。
  
  但皮勒在女助理柯潔的幫助下,發現了一些線索,也就是米格倫賣給納粹的名畫似乎可能是贗品,而且這些贗品可能是出自米格倫之手。如果這是事實,那米格倫不但不是賣國賊,反而是民族英雄。
  
  皮勒比荷蘭的警探早一步找到米格倫,並由古德斯提克畫廊的戴克偽裝成他的助手,並拒荷蘭警方於門外,並在監禁中提供米格倫所需要的顏料,讓他自由揮灑,完成另一幅維梅爾的畫。由於皮勒太專注在這個案件中,忽略了妻子麗茲的感受,而麗茲似乎也感受到丈夫與女助理柯潔之間,有著莫明的情素存在,於是她帶著孩子回自己父親的家中,兩人形同分居。
  
  事實上米格倫與前妻已經離婚,但在這之前,卻在阿姆斯特丹買了五十多間房子,這是一個令人懷疑的行徑,米格倫如何會有那麼多的維梅爾的畫?因為維梅爾一生中衣食無缺,沒有太專注於創作之上,因此所知的創作大約三十多幅。
  
  米格倫周旋於阿姆斯特丹的名流女人間,他性好杯中物,而且是一名懂得如何喝酒的人,雖然被捕但卻有恃無恐。
  
  荷蘭政府很快就接管米格倫,並由法庭接手進入審判的階段。而皮勒也離開軍職,甚至失業,此時女助理又提供新的線索,於是皮勒去找了老律師貝克,並由皮勒當助理,在法庭上為米格倫辯護,很可惜法庭最終判處米格倫有罪。此時皮勒上前,用化學清洗劑潑向在法庭作證的維梅爾名畫,內層出現米格倫的簽名,於是在法庭中反敗為勝,米格倫遂成了荷蘭的英雄。
  
  警探將一本米格倫送給希特勒的簽名書交給皮勒,但皮勒卻在路邊將那本書投入火堆中,並回到妻子身邊。

◎ 劇情分析
  
  有關荷蘭畫家維梅爾的故事傳言甚多,在這幾年中,大約就有四部電影來呈現,本片是其中之一。維梅爾(一六三二年十月至一六七五年十二月)作品中最有名的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倒牛奶的女僕」、「合奏」等。但其實維梅爾因家中經營旅館,故不像其他畫家一樣每天為三餐而發愁,家中也曾僱用女傭,故有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一幅曠世之作。但或許不是那麼積極,故至今已知的作品大約不到四十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高階軍官以及希特勒,藉著侵犯他國而大量收刮許多藝術品,這一點是相當奇特的,因為德軍雖然發動戰爭,但卻不毀壞任何的古蹟以及藝術品,不像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讓士兵瘋狂的搶奪破壞故宮中的文物。若說這些高階德軍極具人文思想?但卻又如此地殘暴不堪?這是否意味著人性是極其矛盾與難堪,也就是善與惡之間,似乎存在著令人難解的困擾。
  
  本片的故事主人翁,漢·范米格倫是一名傳奇人物,也是眾人津津樂道的一名畫家。他以高超的繪畫技巧,偽畫了維梅爾的許多畫作,然後以高價賣給德國的高層人物,包括了希特勒與空軍總司令戈林。
  
  也因為他在戰爭期間以偽畫騙取德國的軍官,於是在戰後接受審判時,也以另一幅畫來證明,自己所賣的畫作,均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筆,於是米格倫在翻案之後,瞬間又變成荷蘭的國家英雄。
  
  米格倫很早就已經與妻子離婚,但其妻卻擁有阿姆斯特丹五十多間房子,這一段的緣由很少人去探索,因為外國人是相當尊重個人隱私的。雖然如此,但每個人幾乎都可以聯想到,米格倫以偽畫大賺其錢的關連。
  
  正因為米格倫欺騙的對象都是德軍,故以米格倫的口才,很容易以各個擊破的方式,分別將維梅爾的偽畫高價賣給德軍高層,也正因為維梅爾的作品不多,這就更顯得他們手中擁有的畫作,是價值不菲的作品。
  
  以米格倫妻子能擁有五十多間房子來看,米格倫應該是賣出不少的假畫,甚至後來很多美術館所收藏的維梅爾畫作是米格倫所繪。
  
  在這種情況下,美術館可能會忍氣吞聲,這不但是損失金錢,更是貶損了自己的專業鑑定能力,這是在當時與日後都會被探討的問題。有些偽畫不見得會被鑑定出來,這種真偽的問題,有時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卻可以無限延伸地探討下去。
  
  另外米格倫可以用自己的構思,然後以維梅爾的簽名,來騙取高額的價格。這說明了一個事實,當一名畫家被認知之後,便有更多的人以仿畫在古董市場流通。譬如張大千的畫作與簽名,是許多畫家爭相抄襲與仿畫的對象。但這可分成兩個方向來談。
  
  第一是仿畫極真,並以張大千的市場行情來拍賣,這種情形便成立詐騙與瞞騙。第二種是畫得七、八分像,號稱張大千作品,但價格在幾百元至幾千元。這種情形,在古董市場,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規則。換句話說,你的虛榮心發作,但又不想或沒辦法去買一幅真跡,那就用幾百元和幾千元,來掛上一幅張大千的潑墨山水或荷花,其實也是生活中的另類詮釋。
  
  米格倫的繪畫技巧,如果能夠瞞過這些喜歡畫作的人,這表示米格倫是繪畫中的奇才。縱然是一幅他所創作的贗品,但米格倫必須為這幅畫賦予它的生命故事,由這個觀點來看,米格倫的畫作其實還是值得收藏的。當然若非米格倫被抓入監牢,為了自救才說出偽畫的真相,而這像引爆了一顆炸彈,引發了更多的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六七年在米格倫死後二十年,美國的科學家根據畫中的顏料,以放射性的方式來鑑定,這才確定當年米格倫以高價售與鹿特丹博伊曼斯博物館的名作「以馬杵的晚餐」也是出自米格倫之手。
  
  也許這是一件繪畫史上的的公案,但事了之後,答案是否已經明朗?米格倫其實並非作偽畫而被起訴,真正的緣由是米格倫的通敵罪,這在二次大戰期間是被認為叛國,理應被槍斃。
  
  最後一幕米格倫被判無罪,但那名一直追緝米格倫的刑警,最後將一本米格倫送給希特勒的簽名書,將之送給為米格倫翻案的皮勒,這意味著米格倫背地裡其實還是與希特勒有交情的。但事情已告一段落,要不要另起爐灶重新審判米格倫?
  
  兩人似乎是心照不宣,事情既然已告一段落,又何必去計較,在戰爭時期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與德國高層交往的過程?很多事情必須隱藏,但有些事卻又必須張揚,有時是必須以政治與當時的社會氛圍來認定。
  
  荷蘭擁有了一名偽畫國寶畫家,而他成為荷蘭的國民英雄,這將帶給荷蘭人一股振奮的精神與鼓舞。皮勒如是思考,那位刑警隊長何嘗不是如此,於是皮勒在離開時,將那本書放入火堆。
  
  皮勒與女助理的感情牽扯到他的婚姻,但女助理見皮勒彈鋼琴時始終帶著妻子的戒指,於是在落幕後,她也黯然離去,而皮勒最終回到妻子的身邊。

求婚好意外(Happiest Season)

導演:可莉·杜瓦(Clea DuVall)
主演: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
   愛莉森·布里(Alison Brie)
美國 / 2021年 / 101分 / 普遍級
講述一名同性戀和她的女友探望保守的父母。杜瓦表示,這部電影取自她與家人相處的半自傳經歷 ...

◎ 劇情簡介
  
  艾比與哈珀是一對同居的女同志,兩人感情相當不錯,但艾比自從雙親過世後,便孤獨一人,甚至不是太重視聖誕節這個全家團聚的日子。
  
  而哈珀正好相反,她不僅雙親健在,而且父親是當地的民意代表,甚至想更上一層樓而角逐市長寶座。哈珀提議要艾比與她一同回鄉過節,哈珀也表示,會在全家團聚的日子向艾比求婚。
  
  而艾比有一名異性知已約翰,他總覺得哈珀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他一直告誡艾比,但艾比卻不放在心上,也就聽從哈珀的建議,一起回到哈珀的老家。
  
  哈珀的家族在考德維爾這個鎮上是一個望族,育有三個女兒。大女兒絲容嫁給艾瑞克為妻,並育有一男一女,二女兒為哈珀,三女兒珍反應遲鈍,一向不太受到重視。
  
  但艾比並未受到應有的尊重,首先被安排住在地下室,父母不准哈珀與艾比同房,此時哈珀才向艾比表示,她不曾讓父母知道她是女同志,但這回她會努力向家人表示出櫃,並向艾比求婚。
  
  艾比帶絲容的兩個子女去超市,兩個小孩惡作劇,將一付耳環放在她的提包,使得艾比被認為是偷竊,於是母親萊寶要艾比不參與再來的活動,因為父親泰德即將招待金主李文夫人,而這件事容不得有任何的缺失。
  
  艾比只好忍了下來,但來賓中有一名哈珀高中的男同學康納,似乎對她念念不忘,而且也有一名哈珀的舊愛萊莉。萊莉知道艾比與哈珀的關係,並道出當年兩人的交往,但在緊要關頭,哈珀卻否定了她與萊莉的關係,這使得艾比心中起了極大的懷疑,正當委屈而欲離去時,約翰開車來接她,但還是被哈珀給攔阻下來。
  
  兩人的同志感情終被姊姊絲容發現,但卻也在同時發現艾瑞克有了外遇,於是絲容決定要離婚,而這兩件事若被李文夫人發現,勢必不再支持泰德,一切的突發事件卻巧妙地在聖誕夜全被揭開,此時艾比決定離去,但哈珀果真勇敢地道出她是同志,這使得父母幾乎昏厥,最終父親還是拒絕李文夫人的提議,他願意重新去面對與檢視他一直忽略的三個女兒。

◎ 劇情分析
  
  同志的問題在一九九0年的電影「費城」問世,並受到美國奧斯卡的肯定,這表示同性戀已經被美國的主流社會所接受,但在美國一些主流社會的人士,如政界的官員以及選民投票選出的民意代表,他們或許會讚同同志議題,但卻不敢去面對另一面的反對力量。
  
  過去同志的議題幾乎是以男性的故事為主軸,女性的同志議題,幾乎較被忽略,「求婚好意外」倒是勇敢地去面對,甚至以喜劇的方式來詮釋,自然就能引起更多觀眾的注目。
  
  就猶如男女朋友一樣,女同志在感情成熟之際,也必須帶另一半回家,在父母的見證之下,這段婚姻才會受到祝福。而哈珀的父母雖然開放而思想前衛,但父親泰德卻正想從議員的角色出面競選市長,甚至金主也都一致看好泰德,這也使得將真相告知父母的計劃,出現了一些窒礙難行的困擾。
  
  事實上哈珀的性格是較為複雜的,在高中時,她也嘗試與高中同學康納交往過,導致康納對哈珀念念不忘,由此可以知道哈珀之前應該是雙性戀,因為同時她也與萊莉來往,但最終哈珀拋棄她並離開家鄉。
  
  哈珀如何認識艾比並不重要,因為兩人的情感相當堅實,從而有了結婚的念頭,問題是哈珀複雜的性格讓她不斷地說謊,甚至可以看出哈珀是懦弱的,在事情的關鍵時刻,她會以另一個謊言來逃避即將面對的不堪。
  
  就情理而言,哈珀可能不會是一名好的伴侶,某種角度而言,哈珀的謊言始終是持續不斷的,這顯示她較為自私的一面,這回她面對的是較為樸實的艾比,但當艾比發現情況不如預期,同時也因為萊莉的告白,使得艾比決定離去,也幸好她的好友有先見之明,早已用定位系統並開車找到艾比。
  
  其實哈珀與兩個姐妹都產生了矛盾,大姐絲容是一名標準的學霸,而小妹一直是被忽略的,父母也始終不曾發現三女兒小珍的繪畫天賦,這與泰德的競選市長,當然會被認為不入流,由這種功利主義的型塑,便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絲容雖然優秀,但她的一對兒女卻在超商無緣由地陷害艾比,使得艾比被抓去警局;另外她的先生卻也勾搭客戶的妻子,最終差點以離婚收場。
  
  每個人不能以能力的優劣來論斷,心地善良而又具有才華,那才是正面的人生方向。泰德一家在這個聖誕節必須經過大洗禮,由此也才能測試出人生真正的真諦。哈珀與艾比的擁抱被絲容發現,在絲容告知父母之際,艾瑞克的偷情也意外地被絲容與其他人目睹,原本握有打擊哈珀的王牌,瞬間又變得不堪。
  
  人生其實充滿了很多假相,以泰德夫妻為例,他要求一個完美的家庭,其立意甚佳,但表相的和諧只是為了營造一個假相,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選舉。因為每一名候選人的家庭背景,都將會在選舉的時刻被提出來檢視,換言之,不美滿又不和諧的家庭的候選人,日後如何擔當市長的職務呢?
  
  泰德的妻子蒂寶則是泰德的好幫手,她每天張羅宴會與交際,為的是建立融洽的家庭生活,並給所有選民甚至是金主一個美好的印象。從表相上來看,一切完美無瑕,但這對夫妻其實並未真正注目到三個女兒身上,他們以為泰德不斷地在社會地位的提昇,就代表了幸福。但從三個女兒之間的相互對待,我們可以得知,這個家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當真相被揭露之際,泰德夫妻的震驚是可以想像,但卻也讓金主必須重新考慮是否繼續金援這位候選人,畢竟金主的提供金援也是有其目的,若候選人出了狀況,那他費極大的功夫所下的投資,豈不是打水漂?
  
  真相爆發就在同一時刻發生,讓所有人驚愕不已,正因為衝擊太大,泰德夫妻才會重新思索過去自己的生命態度,尤其他必須更嚴肅地看待哈珀的出櫃,甚至哈珀直接地向艾比求婚。
  
  事情的發展,就像山上的水流至池塘,你再也無法將水倒流回去山上。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情緒的掌控卻不容易,何況泰德夫妻明白,這三個女兒所引發的事,卻是他的政治生涯的致命傷,於是他必須重新思考這個棘手的問題。
  
  原本要金援的金主也會受到考驗,但她思索後,可能認為泰德的出線機會最大,因此她也做了妥協,她答應泰德會繼續金援,條件是哈珀出櫃的事必須保密,但泰德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也許競選市長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但生育三個女兒卻是今生的唯一,這次的衝擊使得泰德走出自己,在生命的價值觀,泰德有了新的認知,這也表示泰德接納了哈珀出櫃的事實,同時也同意了哈珀與艾比的婚姻。

  在台灣同志結婚的事早就受到社會的認可,一般人也不再以異樣的眼光看待,這是台灣一項傲人的政策決定,不管你的性向如何,我們應該以尊重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人生,這才是百花齊放的世界。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寧靜咖啡館之歌(さいはてにて かけがえのない場所)(The Furthest End Awaits)

 

 導演:姜秀瓊
主演:永作博美、佐佐木希
日本 / 118分 / 2015年 / 普遍級
禮讚:2014溫哥華國際影展觀摩
   2014倫敦國際影展觀摩
   2014釜山影展亞洲電影之窗
   2014夏威夷國際影展競賽
   2014香港亞洲電影節競賽

   2014金馬影展
說這是一部女性電影絕不為過,故事環繞在單身咖啡店女主人岬和單親媽媽繪里子兩家人之間,男性角色只會破壞得來不易的平靜角落,女性情誼和對彼此的溫柔 ...

◎ 劇情簡介
  
  從事烘焙咖啡豆事業的岬子,因為父親已失蹤八年而被宣告死亡,但尚有部份債務必須由岬子承擔。因岬子一口氣答應,債權人反而告知其父在海邊尚留有一間船屋,於是岬子便整理行李後,直接開車往海邊的船屋。
  
  船屋已經破舊不堪,第一晚岬子想入住隔壁的民宿,但被繪里子拒絕,原來繪里子依靠外婆過活,但外婆入住醫院,她無心經營民宿,又因只有高中肄業,始終找不到較好的工作,只能到金澤當酒家女。
  
  繪里子育有女兒有沙、兒子翔太,因姊弟害怕失去母親,始終不敢讓繪里子知道學校有許多費用要繳,有沙在學校因同學丟了錢,被誤以為是小偷。
  
  繪里子迷惑於一名左眼受傷的男子,每次在假日時,兩人共渡歡悅的慾望,但這名男子存心不良,有時會將繪里子寄放家中給兩小孩的零用錢,順手牽羊就帶走。
  
  姐弟二人肚子餓,到超商偷東西,正好遇上岬子,兩個小孩著急逃走,而岬子在一個機會中,要有沙到她的咖啡店工作,她會給她工錢,果然一星期後,就領到薪水,而有沙立刻就跑去學校繳午餐費。
  
  岬子的店取名為「夜鷹」,有沙覺得奇怪,在學校的圖書館查到了夜鷹的詮釋,但小孩子依然猜不透大人的心中祕密。咖啡館就在大海邊,岬子特意裝設了一盞路燈,不只為黑暗的岸邊帶來光亮,似乎也成為夜晚的大海上的一座燈塔。
  
  這一天繪里子回來,發現女兒在咖啡店打工,憤怒地將有沙帶回,並警告岬子僱用未成年兒童違反勞基法,揚言要對她提告。
  
  有一天那男子來找繪里子,見她尚未回來,遂到咖啡店意圖強暴岬子,幸好繪里子回來,用重物擊昏男子,報警後將男子抓回警局。繪里子也因此與岬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岬子便邀繪里子在店內幫忙,而因邀父親過去船上的同事家屬來聚餐住宿,繪里子也決定在外婆出院後,再度將民宿開張。而此時電視傳來在石斧崎沖的海邊發現多名漁民的骨頭以及漁船的船身,傷心的岬子沒有勇氣再聽海浪聲,她決定離去……。

◎ 劇情分析
  
  這雖然是一部日本片,但導演卻是臺灣的女演員姜秀瓊,因為日本東映公司的邀約,於是姜秀瓊便赴日本執導了她的處女作。
  
  「寧」片中男人的角色幾乎是被忽視的,飾演強暴犯的男子可是大有來頭的永瀨正敏,他曾在國片「KANO」中演出,臺灣觀眾對他並不陌生。
  
  另一隱約出現的彈吉他男子,是岬子四歲時的父親,刻意用陰暗的手法來呈現,應是岬子腦海中對父親僅存的印象。其他則是一名漁船家屬,在聚會中表演了吉他的演奏。
  
  對男性的疏忽,似乎也刻意突顯了女性腳色的堅毅。岬子的父母在她四歲時離異,而當時岬子選擇跟隨母親,這當然也造成了岬子心中對父親的歉疚,岬子姓母親的姓吉田,而父親姓清水,這連繪里子也不知道,直到她們一起去探視外婆由希子,從她口中才知道由希子也認識其父清水。
  
  岬子的個性是善良而不苟言笑,她的冷顯示了冷靜與堅毅。一般而言,其父就算有些負債,但其女早已隨母離去,何況又不同姓,其實是可以不認帳,但岬子卻毫不猶豫的承擔下來,但也得知其父尚有一棟海邊船屋。其實這屋子是漁船停靠的所在,岬子從東京開車到了能登半島,也花錢將屋子整修,並成立了咖啡烘焙的事業。從她過去在東京的工作,延展到海邊的夜鷹咖啡店。
  
  夜鷹其實是一種暗喻,猶如屋外她特別裝設了一盞高高的路燈,這正是岬子內心的寫照。懷著對父親的愧疚,而開始像夜鷹一樣地等待,希望她的父親有朝一日能夠循著燈光回來。
  
  四歲的岬子曾作了她人生一場重要的抉擇。父母的離異使得兒女必須作出選擇,無論選擇父親或母親,勢必會傷害另一方,這也是岬子內心一直愧對父親的緣故,因此她一口氣承擔了債務,也搬回海邊船屋,這應該是她另一項很重要的抉擇。
  
  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岬子似乎必須一切從頭開始,同時她也必須去面對隔壁的山崎民宿。民宿已呈休業狀態,但有沙與翔太卻時時出現在她面前,直到咖啡店內裝設烘焙機,這使得兩個小孩相當好奇與訝異,但卻也使得雙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部電影的呈現,是否因為導演是女性,而使得腳色都是單性的呈現。在東京的岬子應該沒有男友,因此她可以輕易地做決定,立刻搬到海邊的船屋。而繪里子雖然在金澤當酒家女,但假日回來她卻需要男人的慰藉,也因為這種近乎懇求的方式,使得這個男子肆意妄為,導致最後竟想對岬子非禮。
  
  到此之後,男人便消失無蹤,就連由希子也是外婆,但劇中卻沒有外公?最後得知父親可能已經在船難中身亡,剩下的戲,似乎就只有繪里子與岬子的互動了。
  
  岬子決定離去,但最後她又開車回來,這是否意味著她從此要在船屋立足,從而走出她思念父親以及等待的期望?或者這中間滲透了岬子內心的另一個想法與世界,但這只是猜測,畢竟影片情節中並沒有太多的暗示,但岬子始終沒有男友,這是值得深思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卻紮實放置了女性的溫柔與堅毅,從漁船家屬來看,男士們似乎早就往生了,留下的幾乎全部是女性。這似乎又是另一個角度的呈現,使得導演或編劇的某些想法緩緩地透散而出,再配合上寧靜的夜晚與大海,猶如一面鏡子地映照滿月,使得電影美學的某種氛圍在畫面中呈現,確實也是讓人賞心悅目。
  
  永作博美的角色之造型,其實也透發出某些訊息,她幾乎不穿裙子,這並無法表示什麼,但應該在造型師眼中有其特殊的意義。像繪里子不是短褲就是裙子,由以上這些線索,讓一些敏感的觀眾不得不做了一些聯想。
  
  另一名女性則是女老師,當然在海邊一名女老師身兼數職是不足為奇的。三個女人雖然有了情節的連繫,但卻沒有更深一層去做詮釋。在看到電視那一場,雖然沒有對白,但卻已精采地呈現彼此內心的激動與想像。
  
  身為漁夫天天出海,不是早就懷抱著與大海搏鬥的精神與誓願,在海中究竟會遭遇什麼危險,那是無法讓人預先得知的,就算是葬身大海成為海底冤魂,也許男人就是這樣在這影片中,因為海所以便消失了,這是否也是編導另類的哀鳴呢?
  
  岬子決定離去,她說了一句:「我沒有勇氣再聽海浪的聲音。」於是船屋又成為一座空屋,有兩名女生開車從東京來打卡,這表示岬子的烘焙技巧相當高超,甚至有從青森打電話來訂購。
  
  一名成功的咖啡烘焙師,其實在何處落腳都有她的天地,但最終岬子又開車回來了,繪里子以及兩個兒女與岬子緊緊擁抱在一起,也許日後她們將會如同家人一齊面對生活,共同面對各種挑戰,影片也停格在這個畫面,猶如一家人一般地相聚。
  
  「寧」片算是一部預算不大的小品,溫馨而有希望,配上日本的美景,當然也就成就了一部令人另眼相看的一部影片了。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分手紀念品(The Broken Hearts Gallery)

 

導演:娜塔莉·克林斯基(Natalie Krinsky)
主演:潔芮汀·薇思納森(Geraldine Viswanathan)
   戴克·蒙哥馬利(Dacre Montgomery)
美國 / 2020年 / 95分 / 普遍級
在歷經分手失戀的痛苦後,年輕女孩露西決定打造一間失戀畫廊...

◎  劇情簡介
    
露西是一家美術館的助理,她每次與男友分手,都會傷心地留下對方的一件物品。像這次與麥克斯分開就留下對方的領帶。但因為露西一直喝酒麻醉自己,於是在一次展覽的致辭中,露西暈倒了,同時也失去了她的工作。
  
每次的失意,露西的兩名室友,艾曼達與娜汀都會盡心地照顧她。而露西在路邊以為是朋友開來的車,就坐上尼克的車子。尼克不以為意,但日後再見面時,露西誤以為尼克是有意跟蹤她的。
  
露西慢慢知道尼克其實是想復活一間藝術館的營業場所,展出的東西是每個人分手後留下的東西,因為只要願意將東西留下,那表示他能走出心靈受傷的窘境,從而再找到屬於自己的新方向。
  
這個計劃與露西的心境相符合,於是大力的投入,甚至於在見到麥克斯時,尼克還自稱「克柔依」飯店是露西所經營,而他自己只是露西的員工。
  
而露西再見到麥克斯與法國回來的女醫師艾蜜莉相當親熱,這更加受不了,但男女情感是雙方的,露西也只能盡全力投注在克柔依飯店上。
  
尼克告訴露西,克柔依飯店的資金尚需向銀行貸款,但如果貸款下來,就可以讓她放手一搏。露西依然推銷她的「傷心」主題,果然吸引更多的人來放置自己的前任留下的東西。
  
露西與尼克在路上發現一組沙發,覺得很適用,於是要尼克與她一起搬回去,兩個人搬到一半,竟先放在路邊休息而成為相當有趣的畫面。
  
露西在尼克的引導下,進入飯店內的一間私人臥室,那是尼克的房間,兩人喝了酒,也完成了性愛,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尼克卻告知銀行貸款未下來,露西很失望,而此時艾蜜莉又囘法國,拋棄了麥克斯,麥克斯反而回頭來向露西表白。而此時露西看見尼克與前女友克柔依從房間內出來,氣得離去。
  
尼克告知貸款有下落了,其實是露西以前的畫廊老闆投資的,而克柔依的情形也得到釋懷,最終尼克將之改為「傷心旅店」重新開張,兩人也在對方身上找到真愛。

◎  劇情分析
    
廿一世紀的二0年代,世界的人際關係與社會道德,較之於廿世紀的任何時代,其實都有著極大的區野與不同,我們可以稱這樣的改變為文化的轉變,那這會不會人也有更可討論的空間與思惟?
  
露西是個自由主義的樂天派,任何時間都幾乎不會隱藏自己的感情,但對於分手卻也毫不手軟,難道說她無視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露西對於前任其實也有著不捨,因此露西會留下前任的一樣物品,這是極為矛盾的心態,既是要懷念,那又何必分手?若已分手,又何必在意他曾用過的東西。
  
人類本來就是相當矛盾的動物,有時並不太了解或刻意忽略自己當下的行為,使得意志與當下的行為變得不可理喻,人類又自稱為是萬物之靈,很多透過意識的思維是其他動物很難望其項背的,但深究到最後,破壞這個地球環境卻是首推人類為惡首。
  
人類崇尚愛情,但卻又容易為情所傷,很多因情受傷的人,很容易自艾自怨,似乎以為那就是世界末日,甚至有的走上自絕之路,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自我感傷。從華嚴經的角度來看,不難理解自己出生十方法界的道理,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感情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不是生命的全部。
  
但年輕這個階段卻必須渡過這一關,受傷而傷心是一種試煉,不必一直癱軟在那段虛弱之中,走出來也許是一句口號,但卻是不變的道理。
  
露西其實在認識尼克之前,是比較沒有主見的,唾手可得的男歡女愛就被認為必然,但沒有經過整理的感情,可能會太著重在肉慾之中,而這種激盪並不一定含有感情的存在,在時間一久,習以為常而又缺乏愛情的支撐,兩人會在某一次的不對盤中立刻有了分手的念頭。
  
為何說露西沒有主見?因為在最青春的時刻,她以為這就是永遠,因此恣意地享樂,放縱自己的熱情,然後當麥克斯遇到從法國來的女醫師艾蜜莉時,立刻離開她,同樣的道理,當麥克斯又被艾蜜莉拋棄時,他很快又回來尋求復合。
  
露西原本很疑惑,這回她懂得檢視,為何麥克斯會回頭找她?當然很快就能理出二個條件,第一、麥克斯聽尼克表示「克柔依」飯店是露西開的;第二是艾蜜莉已經回去法國。由此可看出這些年輕人的現實,他們對感情的選擇,其實隱約也都會藏太多的現實。
  
露西如何自覺呢?從「傷心旅館」中的主旨從而有了對情感的結果,有了更超然的見解,既然男女在感情上的抉擇是一種可能,那為何不將這種傷感的事具象化?前男友前女友留下的任何東西,都因為觀賞參觀的人不同,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於是原本一蹶不振的心靈,便又得到如沐春風的生機。
  
原本這家旅館是無法得到貸款的,但來自一個秘密的贊助,從而讓這家飯店起死回生,而贊助者正是露西的前雇主。從這一點而言,前雇主也是肯定露西的能力,只是一時糊塗而喪失了獨立的見解。
  
尼克在所有腳色中是較穩健的,他的女友棄他而去,只因她愛上了她的老闆,但尼克很理性地處理這件事,日後他依然能夠理性地去面對這個問題,甚至在認識露西之前,他還將飯店的名稱以前女友名字為名。這當然也引起露西的不滿,甚至不聽尼克的解釋。
  
認清真相從而理性的對待,這應該是男女相處最重要的互動。但現今的社會,尤其年輕的世代是絕對有其自己的見解,而這也影響了現今世代的現象,他們可以同居,但不結婚也不生孩子。台灣已經開始呈現人口負成長,這表示這一代的年輕人有他們的世代背景,而且這是世界的現象,我們雖然表現了憂心,但卻也必須要去尊重這個世代的思想與決定。
  
也許物極必反,很多事情絕對不會是一條單行道,皮球也不可能一直打氣,到了一個極端之後,必然會停止,這應該是整個世界的大脈動中必然的現象。也許在負成長到一陣子後,人口又會開始有了增長,而這個前提一定是在社會脈動中有了新的思惟與方向。
  
本片的人物甚多,顯得有些輕快而浮誇,但卻恰確地呈現了現今的社會現象。訊息愈多,接收的時間就愈短暫,也就變得輕浮,每個人看似光鮮亮麗,但都無法厚重地讓人的心靈留下比較明確的印象。
  
這種快速的人生步調,確實反映了人生,也呈現了資訊主義的雜亂與疏離。也許這都是一些現象,而現象都是「法」,面對這些這麼多的法,我們的步調也許反而更進一步慢下來,然後慢慢從中檢視,生命的真實義才能真正展現,人也從而能領納生命的真實義。也許在物極必反的理論中,我們從這部電影中,更能體驗或預測到未來的趨勢。
  
人是善變的,但究竟是人改變了社會,或者是社會改變了人?這是永遠辯論不完的。現今的世代就以現今的態度去面對,但要如何去辯解,這可是要每個人能夠也必須去自省的。

惡童日記(Le Grand Cahier)

導演:亞諾斯·薩茲(JánosSzász)
主演:安德拉斯‧傑曼特(András Gyémánt)
   拉茲洛‧傑曼特(László Gyémánt)
匈牙利 / 2014年 / 113分 / 限制級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對雙胞胎兄弟在短暫與 ...

◎ 劇情簡介

  一九四四年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一對雙胞胎原本與母親住一起,在一個夜晚父親回來了,但不久又必須回軍隊,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將雙胞胎送到妻子的老家。妻子將雙胞胎丟給綽號「巫婆」的母親面前,然後也逃之夭夭。
  
  祖母似乎與女兒沒什麼交集或感情,眼看突然又推來兩名從未見面的孫子,祖母刻意地虐待雙胞胎,以為洩恨。不僅常虐待二人,也用最簡單的馬鈴薯湯當作一餐。兩兄弟在賣東西,被鄰居的女兒兔唇女搶走一個蘋果,兄弟二人追到一間店內,反遭兔唇女誣指為小偷,兩兄弟遭受大人的攻擊。
  
  兄弟二人知道要活下去,必須要勇敢地承受,於是相互毆打訓練耐力。而這情形被駐地的德軍軍官發現了,軍官似乎頸部受傷帶了護具。軍官是名戀童癖的人,他逐漸接近二兄弟,也給他們一些食物,這使得軍官的傳令兵相當吃味。
  
  兄弟二人在樹林中找到一名逃兵,逃兵已經四天沒吃東西,兄弟二人急急回去想找吃的給逃兵,但再度回去時,逃兵已經凍死。兄弟把槍拿回埋在外婆家中。兔唇妹告訴兄弟二人,當地的牧師曾有對她非禮之事,兄弟二人於是向牧師恐嚇,牧師也依約付了錢給他們。而牧師的一名女傭也讓二兄弟洗澡,甚至自己也下去,然後以他們的腳趾當洩慾工具。
  
  兄弟二人要去鞋匠那兒買鞋,鞋匠知道他們是「巫婆」的孫子,遂免費送二兄弟各一雙鞋子。但在抓走一批猶太人時,女傭大喊把鞋匠也抓走,結果鞋匠不從,被人用鐵鎚擊頭而亡。兄弟二人為了替鞋匠復仇,在暖爐中放入火藥,導致女傭面目全毀。牧師要二兄弟償命,卻反遭德軍軍官槍殺,然後德軍撤退。
  
  戰爭即將結束,媽媽與一名德國軍官開車來帶二兄弟,但她手中抱了一名女嬰,結果母親與女嬰被炸死。父親也來找外婆,但外婆已凍死,並將藏好的珠寶給二兄弟。父親要越過邊界但被地雷炸死,兄弟二人也分手,一名踏父親屍體越過邊界,而另一名朝另一方向而去。

◎ 劇情分析
    
  本劇是根據原籍匈牙利的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一九八六年的作品「惡童日記」改編。事實上這部應該算是首部曲,二部曲「二人證據」及三部曲「第三謊言」合稱為「惡童三部曲」。
  
  雅歌塔於一九五五年隨丈夫與兒子避難到瑞士,於一九八六年出版了首部曲;而這其實是雅歌塔與哥哥小時候於一九四四年在匈牙利賽德格市發生的經歷。雅歌塔於二0一一年在瑞士去世,也是小說開始籌備在匈牙利開拍的時刻。
  
  惡童日記在結尾有很多觀眾無法理解之處,譬如母親與一名德國並抱著女嬰來找雙胞胎,最後被戰爭的砲彈擊中而身亡。這其實顯露了母親是一名在戰爭中亟欲求生且又不甘寂寞之人。首先拋離雙胞胎兄弟的理由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故要雙胞胎回她老家投靠外婆。這透露了一個訊息,也就是母親自從結婚後便不曾與母親聯繫,也許戰爭帶給她不同的思緒,從而改變了人性,甚至是扭曲了人性。
  
  外婆見到女兒突然送回兩個孫子又匆匆離去,這更促動外婆的怨恨,轉而將怨氣出在兩個小孩身上,也間接影響了雙胞胎的性格扭曲,而這個背後的大前提是戰爭,戰爭隨時會奪取人的性命,人為了生存卻反應了不同的心態。
  
  為何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普遍受到排斥,甚至被關至集中營而喪失自由與生命。兔唇妹與母親為了活下去,母親假裝既聾且啞,兔唇妹一直在鎮中鬼混,連帶地受到扭曲人性的影響。為了搶外婆的水果,不惜陷害雙胞胎,導致雙胞胎遭受毆打。而這也促動了雙胞胎活下去的動力,要活就必須忍受世間所有的羞辱與迫害,因此兄弟二人開始自我訓練忍受挨打與痛苦。
  
  但外表的暴力並不是最可怕的,在威權之中隱藏著更令人不堪的人性對待,兔唇妹雖然只表示牧師(或神父)要看她私處,但原著中卻有兔唇妹在草地上與狗交媾而被雙胞胎看見。因此人性慾望便變得更為複雜,而令人如墜五里霧中。
  
  另一名美艷女子(原著中是送牛奶的女孩),也在教堂中工作,或許是受到世人普遍價值的影響,她向押解猶太人隊伍大喊:把鞋匠也帶走吧!於是鞋匠為了抗拒而被人用鐵鎚敲破頭殼而亡。而鞋匠卻在得知雙胞胎兄弟的處境時,免費送雙胞胎兄弟各一雙保暖的鞋。
  
  送牛奶的女孩成了教堂的管家,那一場木桶浴缸的三人浴在原著中是有的,在難得的熱水浴中,雙胞胎第一次經歷了人性慾望中另類的情慾展現。戰爭似乎讓每個小孩早熟了,而成熟的人則變得更自私,因為在動亂之中,追根究底,所有的一切都很難掌握,唯一的思緒是如何讓自己順利地活下去。
  
  德國軍官雖然頸部受傷,卻是個男同志,小說中敘述軍官曾躲在櫃子中偷窺雙胞胎,以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卻也在離去前槍殺了牧師。雙胞胎為了替鞋匠復仇,在暖爐中放置火藥,這使得送牛奶的女孩面目全非。而在森林中逃兵的長槍被雙胞胎埋在外婆屋子內,在本劇中並未再出現,這似乎違背了「槍擊理論」,也許是在二部曲或三部曲才會再出現吧?
  
  兔唇妹在蘇聯軍佔領鎮內之後,立刻以為俄國軍人是救星,但不幸的是不久就遭俄軍輪暴而亡。原本裝聾作啞的母親再也掩不住悲傷,最終向雙胞胎透露她並未聾啞,並將房子燒掉,讓自己與兔唇妹死在火海當中。這場火災並未引起任何的騷動,戰爭似乎已使每個人心靈漸趨麻痺,人性更加無情。
  
  從這兒可以解釋這個小鎮的位置,而所謂的邊界應該是指匈牙利與奧地利的交界,而父親來找雙胞胎之後,為何又棄雙胞胎於不顧,執意要越過邊界?唯一能詮釋的是父親曾經被俘,但蘇聯以勝利姿態入駐,再由兔唇妹的遭遇,便得知父親不願在蘇聯的統治之下,故冒死也要離開邊界。可怕的是雙胞胎此刻的心靈更趨黑暗,他們告訴父親只要大步邁行就能避過地雷。
  
  父親越過鐵絲網,但卻誤踩地雷,雙胞胎望著父親的死亡,也透露了更殘酷的一句話,那就是要踏著前一個人的屍體才能越過地雷區。於是雙胞胎其中一人踏著父親的屍體,邁向奧地利,而另一位則選擇留下,他們均分了外婆的珠寶,彼此心中各自有了決定。
  
  父親的死,是人性被扭曲至極端的一刻,但雙胞胎卻已經相當堅強,雖然這扭曲了傳統的倫理,但卻無法怪罪於在戰爭洗禮下的幼小心靈,也許他們完全看透母親的叛國與自私,只想有著更好的日子與生活,雖然也來想帶走雙胞胎,但此刻的親情卻已蕩然無存,反而是一向虐待他們的外婆是更加貼心與親切。
  
  但令人心痛的是外婆預知中風後便無法存活,拿出毒藥要雙胞胎替她餵食,雙胞胎答應了,於是在命運驅使下,這個家庭便四分五裂了。本片被列為限制級的原因,正在於此。但每個成人是否會在適當的機會應該去探究人性的扭曲與卑劣,而不是永遠看溫馨的情節而自樂於其中?這是可以討論的問題。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e外愛上妳(Mr.Stein Goes Online)

導演:史特芬·羅貝林(Stephane Robelin)
主演:皮埃爾·理查德(Pierre Richard)
   芳妮·瓦萊特 (Fanny Valette)
法國 / 2017年 / 96分 / 輔導級
皮耶(皮埃爾·裡夏爾PierreRichard飾)的妻子去世了年邁的他生活在悲傷和孤獨之中。女兒不忍心 ...

◎ 劇情簡介
  
  大衛因為要到上海發展,就與女友茱麗葉分手。茱麗葉傷感之際,連機車都無法騎好,幸好亞力克斯代駕並送她回去。亞力克斯剛出了一部小說,特別簽名送給茱麗葉,而兩人也就順理成章同居在一起。
  
  三個月後亞力克斯的作家夢幻滅了,換句話說他失業了,只好與茱麗葉搬回去與老媽希爾薇一起居住,而家裡尚有繼父伯納以及弟弟西蒙。希爾薇有一個獨居的父親尚皮耶,在他妻子瑪德琳去世之後便不再外出,這使得女兒希爾薇相當擔心,於是她要亞力克斯去教皮耶一些電腦上網的技巧,一則賺取一點零用錢,二則可以讓皮耶有一點社交活動。
  
  原先對電腦不以為意的皮耶,在學會視訊與網路交友之後,立刻寫信給芙羅拉,兩人的信件往返,立刻吸引了芙羅拉,於是芙羅拉提議兩人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的咖啡廳見面。
  
  於是皮耶以錢賄賂亞力克斯,兩人開車去布魯塞爾,同時也預先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見面時,芙羅拉與亞力克斯幾乎是一見鍾情,甚至是天雷勾動地火,兩人情不自禁發生了關係。皮耶自是無奈,但他似乎無法停手,兩人又一段魚雁往返後,芙羅拉決定到巴黎,皮耶建議她可以到他家,並且偽稱自己是亞力克斯的爺爺。
  
  其實當時亞力克斯已經搭車去布魯塞爾,接到簡訊不得不趕回巴黎。於是兩個火熱的男女又在房間大興雲雨,皮耶雖無奈,但在心靈上芙羅拉被他的文章吸引,那他也就有了另一種參與的感覺。
  
  亞力克斯隨便拿一張女模的相片當作自己死去的妻子,但在車站芙羅拉卻發現了女模的招牌,於是她知道這件事充滿了謊言,也就不再回信,這使皮耶相當著急,於是兩人又急赴布魯塞爾,而這期間希爾薇與女兒茱麗葉也發現事情演變至此,從而發現她其實還是喜歡大衛。而大衛也正好回巴黎渡假,兩人感情又有了交集。
  
  最後亞力克斯又替皮耶結交了一名中國婦女,而且談論中相當契合,而亞力克斯就順理成章與芙羅拉成為人間眷屬。

◎ 劇情分析
  
  網路開始盛行之後,確實改變了生活型態,以前年輕人最熱衷交筆友,雖然魚雁往返也從中產生一些興味,但畢竟是費時費力,但卻可以謂之為主流,相信也為郵局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網路的起始是「伊媚兒」信箱,這也風行在九0年代,直到廿一世紀初期,開始有了智慧型手機,於是網路交友甚至是親友之間的聯繫,都能夠以大頭照來與對方互動。雖然令人驚艷而讚嘆,但因照片的設定可由自己決定,由此而產生許多的詐騙事件。
  
  以最近而言,許多用外國人的俊男美女大頭照,自稱是無國界醫生,在葉門服務,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真的就有一位四十九歲的婦人,要匯柒萬元給她的網友,以便讓她在葉門當無國界醫生的網友買機票來台灣與她相會,所幸經過警察勸導,最終恍然大悟而終止這趟騙局。
  
  在網路更多的互動式「網路交友」,有時可以採取主動,挑一位看得順眼的異性主動連絡,若對方見你也順眼,兩人便會透過交往甚至約會見面,從而有個開花結果的結局。
  
  但網路上又有許多「修圖」技巧,因此很多人認圖不認人,約了對方出來見面,卻始終認不得對方。或者明明相片是苗條可人,但出來的卻是一百多公斤的恐龍妹,這種情形在現今的情況是相當多的。
  
  皮耶是一名七十五歲的老先生,在太太去世後便足不出戶,因為他認為已經不屬於這個世界,因此只有在家等死。女兒希爾薇希望茱麗葉的男友亞力克斯在他失業期間去教皮耶學上網。
  
  皮耶的世代應屬戰後嬰兒潮的世代,電腦的資訊時代與他是絕緣的。但經過亞力克斯教導後,不僅迷上了網路的互動,並更進一步迷上交友。不管真假,網站上的徵友資料,洋溢著年青的男女相片,皮耶瞬間就被這個陌生的世界吸引住了。
  
  皮耶以自己的綽號「小丑」為名,並將真實的自己遭遇,尤其是喪失另一半的苦楚與孤單,大量地向芙羅拉傾訴,而芙羅拉的男友也已去世,這自然使得兩個人的頻率更趨一致,而這也促動兩人見面的慾望。
  
  問題是皮耶從來不敢把自己的相片放在網路上,如果一開始皮耶將自己垂垂老矣的相片放在網路上,那芙羅拉會不會與皮耶連繫?這應該會是一個可以探索的問題,而這也延伸出網路上的另類問題,甚至是現在相當嚴肅的詐騙問題。
  
  芙羅拉希望「小丑」能到布魯塞爾見面,於是即將穿幫的皮耶急急請亞力克斯拔刀相助,甚至掏錢收買他。以皮耶來講應該適時地剎車,因為他除了心情告白是真的之外,其他一概是假的,但他無法忘懷或放棄與芙羅拉有過的這一段互動。
  
  對皮耶而言,與芙羅拉這段網路交往,從而使他的生命燃起「第二春」。這使皮耶的生命又有了新生,雖然目標在現實中如此遙遠,但皮耶在自己心中建構了一個幸福的樂園,在生命的盡頭,他不能輕易放棄那股熱情之火,他渴望去感受、甚至親自參與。
  
  唯一的方式就是退而求其次,讓自己扮演另一個角色,只為了能夠參與。亞力克斯原本對於冒仿別人的身份去跟人約會是興趣缺缺的,但看在錢的份上,他還是答應了。亞力克斯與芙羅拉的見面,確實讓彼此驚艷,而皮耶也只能在咖啡廳外面偷窺芙羅拉。
  
  彼此看對眼的亞力克斯與芙羅拉,似乎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演變就是將自己交給了對方,芙羅拉甚至表明她已經很久沒作愛了。而這一切皮耶似乎是矛盾的,他在內心中是不喜歡亞力克斯與芙羅拉發生關係,但這一點似乎是他經過思考過的。畢竟他自己也年輕過,而且亞力克斯也是他自己強迫去的。在此刻,亞力克斯以「替身」的方式完成皮耶內心的渴望,這一點是可以細究而深入討論的。因此雖不斷追問,但卻沒有責怪之意。
  
  皮耶回來之後,開始以亞力克斯向他坦言的心靈感受,而皮耶的新感受當然更易挑起芙羅拉的慾望,而這回皮耶必須要與芙羅拉有著互動,於是邀請芙羅拉到他的住處,同時也為芙羅拉與亞力克斯安排房間,而他自己則扮演亞力克斯的爺爺。
  
  以爺爺的身份卻能與芙羅拉有了互動,這對皮耶而言似乎已經相當滿足。其實在日本有更多文學作品,對皮耶這種心情有著更深入的討論,譬如谷崎潤一郎的「一個瘋癲老人的日記」就相當精彩,若要真確地去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的註解是「如沐春風」。
  
  本片是以喜劇的型態來探索現代的社會問題。愛情的激盪卻必須要有一個歸納,而這種匯集卻是完全令人滿意的。尤其後面亞力克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皮耶的相片另開一個窗口,認識了一名中年的中國女人,而這似乎出乎皮耶的意料之外,但卻也彌補了皮耶失去芙羅拉的遺憾。

  圓滿是心靈求取的安定,但卻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本片的鋪排是有趣而令人滿意的,這是本片成功的真正元素。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阿公當家(The War with Grandpa)

 

導演:提姆.希爾(Tim Hill)
主演: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
   塞巴斯提安.舒波(Sebastian Schipper)
美國 / 2020年 / 97分 / 普遍級
彼得與外公艾德的感情非常好, 直到被迫讓出自己的房間給外公住, 彼得搬到了陰森可怕的閣樓, 讓他燃起要把房間搶回來的決心!…

◎ 劇情簡介
  
  艾德在妻子亡故之後,始終無法開朗地面對周遭的一切,或許逐漸遠離社會的一切,當大賣場改為自己面對機器結帳時,艾德就無法適應,從而鬧出一些問題。這使得女兒莎莉相當擔心,於是莎莉要艾德去她家住。
  
  莎莉嫁給亞瑟後,生下蜜雅、彼得與小珍三個小孩,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但艾德入住之後,彼得就必須讓出他的房間而住到閣樓上。
  
  彼得覺得他被侵犯了地盤,於是他決定向阿公宣戰,但艾德不以為意,沒想到彼得將放玻璃珠的罐子黏上膠,導致拿起就破,珠子滑落在房間內,艾德跌個四腳朝天,受傷送醫。
  
  艾德叫彼得到房間來,雙方正式談好「戰爭」規則,後正式宣戰。艾德喜歡聽黑膠唱片,彼得利用電流,讓唱盤快轉,也放一條蛇鑽入被窩,嚇得艾德將蛇甩出窗外,但那條蛇卻跑到莎莉的車內,使莎莉吃了交通警察一張罰單。
  
  彼得將泡沫密封膠換成刮鬍刀的泡沫,害艾德嘴巴不能動,也引發亞瑟對他的誤會,在他向莎莉建議下,莎莉申請了老人急救按鈕。然後在他睡午覺時,偷偷按下按鈕,引來醫護人員與警察登門,並強制將艾德送醫。這使得莎莉更擔心艾德的身體狀況。
  
  大女兒蜜雅時常藉K書之名與男同學羅素約會,這使得莎莉相當擔心,但艾德表示莎莉念書時似乎與現在的蜜雅一樣,莎莉也無從辯駁,只好邀請羅素來參加小女兒小珍的生日,那一天其實正好是聖誕節。
  
  但祖孫兩人的戰爭似乎尚未停息,艾德使用遙控飛機,最後反而撞到莎莉的後腦,而艾德也入侵彼得的電腦,並將建了好幾年的「彼得堡」毀掉,這使得彼得相當洩氣。
  
  艾德曾向彼得示好,並帶他去釣魚,但沒想到卻是違法的,兩人逃過追緝,但也建立起一點祖孫情。
  
  艾德邀戴安、丹尼幾個人,與彼得邀請的幾名同學,在彈跳躲避球賽中一決勝負,結果雙方不分勝負。最後艾德決定讓出房間,獨自去買自己的房子,彼得這時才感覺這個家沒有阿公其實空虛多了,阿公雖回來了,但卻開始與瓊安要過起新生活。

◎ 劇情分析
   
  中國將此部電影翻譯為「祖孫大戰」,似乎真的充滿煙硝味。其實這部影片是有一部小說,作者勞伯坎摩兒·史密斯。
  
  以美國好萊塢市場而言,編劇的作品要很容易受到青睞,最快的方式是先完成小說,以小說再與製作單位洽談,成功率就比一般劇本來得高。因為若能以小說出版,這表示故事的整體結構是相當完整的,將之改編於電影,成功的機率是比較可以預期的。
  
  喜劇在所有劇本中是最難創作的,因為必須設計許多的趣味橋段,而且必須是放大而誇張的,這才能吸引觀眾的興味。或者明明是相當平凡的對待,卻能夠出其不意的呈現令人感到「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情節,喜劇的笑料因子從而產生,這是喜劇手法慣用的原則。
  
  因為房間的相爭,引發祖孫的開戰,這在東方的世界似乎是比較不可能發生的。但西方社會一向強調個人主義,似乎不分輩分,每個人都能為自己「主權」而捍衛。雖說祖孫的鬥爭被提升到「戰爭」的層級,但彼此的實力卻是勢均力敵,從而使得情節有了平衡與互動,劇情也因之高潮迭起。
  
  橋段的設計是有趣而且有節奏的,在你來我往中表現出張力。一開始艾德並不把彼得放在眼裡,沒想到彼得會想出將瓶子底部黏死,使得玻璃珠掉滿地,艾德一不小心踩上這些珠子,當然跌個四腳朝天,立刻送醫救治。
  
  艾德其實也不喜歡去女兒家住,一則沒有空的房間,這也導致彼得必須住到閣樓之上,二者他的女婿並沒有太高的成就,委身在一家公司,每天以電腦做一些無聊的圖表。但亞瑟其實還是有才華的,電影後面,亞瑟在電腦中設計了一個建築設計圖,說是為了參加徵稿比賽,這才使得艾德對亞瑟有了改觀。
  
  因為每個人不能只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自滿,用多餘的時間多方面去表現自己的才華,這才不致於讓生命的力量有了停滯,這種觀念是很重要的。很多事情也許不是自己的本業,但若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衝刺表現,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再另外開出美麗的花朵,這豈不是生命中另類的一種詮釋?
  
  艾德是一名建築工人,退休前曾蓋過幾十間的屋子,美國的房子不像臺灣蓋房子採取水泥灌漿,而都是以木造為主。因此美國的木材是位列商品的第一位,如果木材的價格在期貨市場被看好,這表示房子開工率提高,後續的景氣也就被看漲。
  
  令人窩心的是,艾德每完成一座房子,總會在壁爐中放置一張他與妻子的相片,當然有時也會在樑上留下自己的簽名,類似一名畫家在完成作品後必須簽名,以彰顯創作的可貴。
  
  在中國古代的家具製造師傅,因為其工作被列為下九流,因此縱然有許多精美的家具流傳下來,但始終無法了知創作人的名姓,這是古代的封建社會留下的劣習,所幸現在這樣的情形已經有了改善,任何工藝創作者都可以稱為藝術家,而藝術家們都可以在作品上姓名,並提升藝術品的價值。譬如陶藝作品,都能在作品中找到創作者的名字,這種觀念古今是完全不一樣的。
  
  艾德與彼得的「戰爭」中,也曾將一些建築師的觀念傳遞給彼得。這其實有太多的訊息,只是彼得年紀太小無法領納爺爺的弦外之音。因為彼得現在住的這間房子也是艾德蓋的,若有了真確的了知,自然就不會有房間的爭執了。
  
  艾德也趁「戰爭」中途,帶彼得到河面上租船釣魚,雖然是違法的,但卻也使得彼得感受到一股從不曾感受到的興味。這個興味,在將來必然成為彼得的一種嗜好,在影片結束前,雙方約定星期六是祖孫釣魚日,但此時的艾德卻已經從暗淡的情緒中走出,因為他又找到了第二春,在超商上班的瓊安與艾德愈走愈近,這也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艾德會與瓊安另組家庭,這當然會搬出去,縱然那個時候,彼得贏回自己的房間,但比起爺爺將不會再與他爭奪房間,彼得反而是失落很多。
  
  這一點也是西方人的價值觀,不管年紀多大,每個人都有爭取自己幸福的權利,只是彼得萬萬沒想到,與阿公的房間爭奪戰,在尚未分出勝負時,竟橫出枝節,阿公對星期六的祖孫釣魚日失約,但卻因為在一系列的爭奪中,使得艾德尋找到了第二春,對整部影片而言,這正是喜劇中的另類喜劇的手法。
  
  在一系列「戰爭」中,雖然各有勝負,但卻都不會傷及親人的尊嚴,這正是東方人必須要學習的生命態度,因為彼得的挑戰行為,相信沒有一名東方阿公可以承受的,在東方社會,倫理階級被區分得相當清楚,別說孫子的挑戰,東方阿公早就將彼得教訓一番了。
  
  但在西方的真實現象中,將阿公帶回實踐三代同堂的例子其實並不多,就猶如艾德一開始他也拒絕女兒莎莉的要求,但因單獨一人狀況百出,最後勉強妥協,從而完成了這一部喜劇電影。這是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之後的一些心得。

暹羅廚房(Senses from Siam)

 

導演:斯堤才.徘.南(Sittichai Pai Ngam)
主演:潘帕克.希蕊古(Penpak Sirikul)
       阿卡琳.阿卡拉尼迪魅(Akarin Akaranitimaytharatt)
泰國 / 2019年 / 91分 / 普遍級
在充滿著戀愛滋味的泰式傳統美食香氣中,新 ...

◎ 劇情簡介

  
  塔同是一名道地泰國菜的實踐者,他的泰式餐廳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的更動,就算年輕學徒有自己的創意與想法,還是不能見容於他,立刻會將這名廚師辭退。他堅持的理由是保留最寶貴的傳統,而傳統是不能任意更動的,這也使他成為泰國餐廳的標竿人物。
  
  塔同訓練出一名一直執行他指令的徒弟宋峇,宋峇一直遵照塔同的指引作菜,深得塔同之心,但其實宋峇是對塔同的女兒小鳳相當覬覦,他一直認為將來小鳳一定會成為他的另一半。
  
  終於塔同慢慢感覺自己年紀大了,有意要將餐廳讓給小鳳。但小鳳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自己再開一家泰式餐廳,並邀請了名設計師圖拉操刀設計,原本以為設計圖要很久才出來,沒想到一星期圖拉就拿出他的設計成品,這使得小鳳對圖拉另眼相看。
  
  另外小鳳似乎發現圖拉也是一名泰式料理的愛好者,訊問之下才知圖拉的母親平教授,也是一名泰式料理的愛好者,甚至她是國內有名的泰式料理的教授,每年都會教出許多泰式料理的師傅。
  
  圖拉邀請小鳳到他家,平教授便做了幾樣泰式料理,這使得小鳳大為驚豔。或許因為如此,小鳳與圖拉便愈走愈近,兩人感情進展神速,而這也使得宋峇相當吃味,但男女之間的事本來就是感情的韻律必須一致,怪也只能怪他自己與小鳳之間始終話不投機。
  
  平教授又有一批受她訓練的學生畢業了,師生們依依不捨,平教授勉勵他們後,這一批廚師就投身到弘揚泰式料理的大道。
  
  終於到了餐廳開幕的時候,小鳳特別邀請平教授當作嘉賓。塔同似乎也曾聽聞平教授的名氣,而平教授也是久仰塔同一向熱衷於泰式料理的堅持與推廣,雙方自有一番惺惺相惜之感。
  
  新餐廳的開幕雖然以全新的裝潢面世,但卻以道地的泰式料理吸引食客,第一天的開業,也似乎開啟了泰式料理的新篇章,塔同也見證了自己的堅持,而圖拉與小鳳的感情世界也隨著餐廳而走向完美之道。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刻意推介泰國料理的影片,而背後似乎有政府的政策痕跡,刻意表現於攝影技巧以凸顯料理的色、香、味,從而提升泰國菜的水平是可以明顯感受的。
  
  印象中泰國的料理以咖哩為主,在臺灣的超商中起碼有三種微波的泰國咖哩飯,而且受到很大的歡迎,至於影片中的料理,從其成品的表現手法而言,似乎有意與西方美食看齊,而這似乎顛覆了我們對泰國料理的印象。
  
  泰國在網路上發表過的「微電影」,其水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譬如一部以咖哩飯為主題的短片,就曾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其故事是一位不認識字的母親獨自顧守餐廳,但餐廳生意不錯,而且每位客人進來點的餐都是咖哩飯,這位媽媽也得以繼續維持她的生計。真相是她的兒子已經死亡,臨死前寫了一封信貼在餐廳中,謂他的母親不認識字,而她只會做咖哩飯,於是這餐廳就變成生意鼎盛,而每位客人都捨棄自己的喜愛而獨點咖哩飯。
  
  當然泰國的微電影甚至廣告,在網路上之水平是普遍被肯定的,但相較之下,「暹羅廚房」的情節與結構,似乎就顯得相當薄弱了。
  
  就像法式料理一樣,醬汁是一道菜的靈魂,但過去印象中泰式料理並非如此,可以斷言的是影片中的表現是融入法式料理的精神,從而展現或提昇泰式料理的水平。而堅持原汁原味的塔同,容不得任何人對泰式料理的改變,但其標準又是如何呢?
  
  北京的全聚德烤鴨,發展到臺灣變成烤鴨三吃,但相較之下,北京的烤鴨是較清淡,特色是主菜前的小菜全由鴨子內臟完成。臺灣則捨棄了前菜,但也自成一番格局,成為許多民眾喜歡的一道料理。而這是一種文化變遷的結果,在不同的地點與社會背景,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不同的烤鴨文化,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泰式料理是否曾有過如此精緻的料理?縱然標榜是高端的飲食,但就印象中是讓人存疑的。也許是想藉這部電影企圖改變世人對泰式料理的印象,但若融入西方料理的精神,似乎又與塔同堅持的理念相左。
  
  泰國料理在世界的排名中,過去並不見得受到青睞。但這並非有低貶之意,而是普遍的認知與評比。在臺灣也有許多泰式小吃,雖然也有其特色,但若欲將之與法國料理相提並論,可能尚有一段距離。
  
  因此本片應該是泰國的政策性影片,刻意提昇泰式料理的質感,這是無可厚非,很多有關香料的範疇,反倒與希臘或土耳其的料理相關,這一點中國料理或臺灣料理就不是那麼講究,不講究是指烹調方式的不同,重要的是每一個國家的傳統自有其特色,縱然要改變或提昇,這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以塔同不認同新生代的料理師傅新觀念的注入,從而將之解僱,其實這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世代都會有新的認知與文化背景,因為這樣的緣故,自然對於當代的飲食習慣絕對會有不同的見解。改變也許是一種必然,而改變多少也是值得商榷的。
  
  塑造塔同這名傳統料理的擁護者,從而突顯泰式料理的獨特與尊嚴,這樣是否就真的維護了傳統?而傳統的口味真正的詮釋是什麼?從某一種香料必然有其獨到的詮釋,因為欠缺了那一味,就喪失了原有的精神,而這份精神必須是民族的獨特性,並與這個民族有著更深層的意義,那麼這份堅持便有了共同的值感,從而變成大家共同的追憶。
  
  其實在中南半島各國的飲食而言,是有許多共通性,以炒粿條而言,越南也有相同的料理,而本片特別強調泰式炒粿條,這透發了一種訊息,那就是泰國確實想將泰國菜以國族主義企圖佔為己有,甚至再進軍世界的食壇,雖然有其企圖心,但卻也無法正確地說出個所以然。就猶如中國前一陣子也出面與韓國爭執誰是「泡菜」的發源地一樣。
  
  其實任何的地區美食,都是與地緣有極大的關連性,譬如當地的食材,當地的飲食文化風俗,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飲食風味,也許可以把料理當作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也無不可,但料理應該也是一種包容與和解,其實最直接的認知是自己的「胃」。
  
  一九八七年丹麥拍的「芭比聖宴」,敘述了最傳統的法式料理,其食材是牛頭、海龜……。現在的法國菜基本上已完全捨棄了這些食材,以海龜湯而言,這是保育動物,如果堅持至今,那每位三星主廚豈不是個個違法?
  
  法式料理除了傳統的鵝肝醬、松露之外,其他菜種都鼓勵廚師做無上盡的創意,這股風潮其實也影響了各種西點麵包。這是不堅持己見的好處,能夠不斷地進步,這應該是值得大家參考的。
  
  臺灣有許多傳統料理,現在也常常被提及,並稱之為「酒家菜」,北投與六龜都曾經大力發揚,尤其北投水美飯店,以酒家菜作為號召,也引起了一陣風潮。
  
  暹羅廚房的攝影是很用心的,光影之中呈現了色香味的交融,起碼這一點多少彌補了這部影片的不足,但不管如何,影片的呈現多少也呈現了料理的真相與神奇。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網路仇恨犯罪(Netizens)

 
導演:辛西亞·洛恩 (Cynthia Lowen)
編劇:Cynthia Lowen
演員:Carrie Goldberg
   Anita Sarkeesian
   Soraya Chemaly
美國 / 2018年 / 97分 / 普遍級
本片將窺探在便利的網路世界身後的故事…

◎ 劇情簡介
    
  凱莉是一名紐約市的律師,但在與男友分手之後,男友便建立一個網站,不斷地用各種不堪入目的圖片與文字對凱莉作攻擊。身為律師的她,卻也無法阻擋這種網路攻擊。就算必須訴訟,似乎也不見得對她有利。
  
  經歷過這種網路仇恨衝擊後,她也創辦了一個專門處理互聯網隱私與性犯罪的律師事務所。她來自亞伯丁,十七歲到東岸唸大學,或許交友不慎,分手的男友在網路上建立網站,大量的仇恨言詞,似乎也影響到她的生活,縱然她身為律師卻也無能為力。
  
  另一名經營「女權評論」的安妮塔·薩奇恩,雖然一直捍衛女性的權益,但卻不僅受到公開威脅,在網路也受到無情的攻勢。因為安妮塔的「女權評論」批判了線上遊戲中的女性被賦予更多的性暗示,對平權運動的女性而言,過份強調的女性胸部、臀部與大腿,是在物化女性,並以此提出抗議的論述,當然也引來更多羞辱與霸凌。
  
  安妮塔不畏強權,她始終如一的論述反駁,這使她成為網民繼續攻擊的目標。但安妮塔將矛頭對向媒體與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安妮塔也因為勇於挑戰,在二0一五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人物之一。
  
  另外一名潔米亞·威爾森是一名有色人種,她畢業於邁阿密大學,與另一名瑪莉·安·法蘭克斯是法學教授,但卻始終得不到社會正面的回應。
  
  自從有電腦、手機與網絡盛行,在資訊主義的風潮下,每個人在網路的搜索之下,很多私密的隱私便很輕易地暴露在每個人面前。而且在網路上可以匿名發表有關性別、宗教、種族、民族、語言、性取向等的文章,加上網路的串聯是過去的社會不曾有,因此這種網路霸凌的力量就如排山倒海而來。
  
  以凱莉為例,她的男友與她分手後,就不斷地以網路貼文攻擊她,並且以不堪入目的相片羞辱她。縱然凱莉本身是一名律師,但卻在網路犯罪中無法以有利已的方式來捍衛自己。
  
  許多的假帳號不斷地作各種仇恨的犯罪,甚至有的是整個集團作相同的霸凌與詐騙,以近日沸沸揚揚的柬埔寨的犯例而言,也是在網路翻新的手法,若沒有網路,雖然還是會有人上當受騙,但因為網路的介入,才使得這個案子擴大得如此寬闊。
  
  凱莉是個勇敢的女孩,從她的外型來看,有點像中東方面的移民二代,而這在影片中並沒有提及,但這個案例應該牽扯著種族的鄙視問題。在紐約的街道,也曾發生白人突然用辣椒水攻擊一名亞裔的女人,並高喊要她滾回去。這樣的例子在美國甚至其他歐洲國度,其實都一直不斷地發生,只是一般人對這種仇恨問題束手無策。
  
  如果你是一名因為網路的濫用的受害者,那你若要伸張,可能必須花費大把的金錢,甚至更多的時間與加害者周旋,更不見得你在經歷大辯證之後,不但於事無補,反而下場更令人憐憫。
  
  這是一個進步加速的年代,快速得連自己都無法認識自己。然後難堪的是網路能夠讓你瞬間認識自己。只要是人,那就有不欲人知的部份,但當你以為認識了將來的另一半,遂答應對方的各種要求。如果對方是一名君子,那應該可保平安,但將來若對方翻臉,就有可能會像凱莉一樣,而這還只是網絡仇恨犯罪之一而已。
  
  在舊金山的安妮塔因在網路創辦了「女權評論」,大力疾呼網路遊戲中的女性都被塑造成胸大、臀大、雙腿又誇張的造型,她認為這是社會刻意賦予女性一種負面的形象。如果站在言論自由的角度,安妮塔的論點是可以被了解的,但卻引起更多網友的負評與攻擊。
  
  其實很早就能察覺這個問題,但總以為這是日本人的自卑感所致,因此在遊戲線上的角色,女人的臉龐與身材都被刻意放大,因為西方人的輪廓是比較立體的,因此所有設計出來的遊戲,基本上都是由人設計出來的,基於「平等」的觀點,在現實中無法企及之處,只好訴諸於線上遊戲了。
  
  到目前為止,台灣很多在電視廣告的電遊,其廣告人物也始終不脫離這個範疇,但聽過安妮塔的訴求之後,不禁贊同原來這一切真的是刻意賦與女性的負面形象。在台灣似乎沒有人關注到這個問題,年輕人在意的只是遊戲帶來的刺激與歡暢,根本不會思考到這個如此深入的問題,實在令人沮喪。
  
  安妮塔的舉動,引燃了網路上的攻擊,對安妮塔而言,她揹負了女性的原罪,隨時都處在劣勢的女人身份,似乎還必須要在網路上再度扮演弱勢族群,她勇敢地面對一切來自網路的仇恨攻擊。但安妮塔撐住了,她不但強力還擊,也適度地表現出另類的男女平權運動。
  
  所謂仇恨罪行,又名偏見動機型犯罪,這意思是針對社會的某一些群體,有歧視性或偏見性的犯罪行為。像不久前發生在德州長老教會的屠殺案,其實正確地說是屬於政治仇恨的另類,幸好一名醫生上前阻擋,自己卻犧牲了,實在令人喟嘆。
  
  在中東尚有一種「光榮謀殺」,那就是伊斯蘭世界的女孩,在婚姻中必須由父兄來決定,若是私訂終身便嫁到國外,那女人的父兄會由母國出發,直接槍殺自己的女兒,並稱之為「光榮謀殺」,有一年的資料,在歐洲被光榮謀殺的一共十七案,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更早之前,仇恨罪行更多的是「性取向」,也就是對同性戀有相當大的批判,但台灣在亞洲許多國家中,是率先承認同性戀的少數國家之一。但同性戀在網路上,有時還是受到某種程度的惡意攻擊,所幸這方面有愈來愈力竭的現象,這應該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過去也有所謂戶籍的歧視,也就是所謂「外省人」與「本省人」,這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有這樣分別的人,應該稱為怪胎,這也是台灣的一項進步。現在較嚴重的應該是政治立場,在網路仇恨中應該最屬大宗,尤其在選舉之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在網路上互相嗆聲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但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也是台灣民主制度的極致表現。邱吉爾說,我不喜歡你,但我尊重你的說法。這不正是民主制度的最佳表現嗎?
  
  網路仇恨的另一面則是言論自由。這兩者之間始終是彼此對立,在彼此激盪對立中,法律的層面也是必須被兼顧的。因為在網路上的交鋒,最終必然要有一個停損點,在文明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能適度的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出發點必然是不能以仇恨為出發點,若夾雜更多的仇恨,則會有失偏頗。尤其躲在網路後面就能大放厥詞,恣意妄為地任意不負責任地批判別人,因為網路變成仇恨犯罪的擋箭牌,他的帳號也許都不在當地,就算你費盡心血找到源頭,對方卻早已逃之夭夭。
  
  未來的世界在網路仇恨犯罪中,會有更令人想不到的事項出現,我們要如何自保呢?當然必須堅定自己正確的理念與想法,在面對攻擊的言論中,必須自行判斷是非,千萬不要隨之起舞,否則自己被人利用而不自覺。
  
  社會是一直在滾動前行的,網路的現象是一種過程,也許有些人會不幸捲入其中,但這也不用沮喪,像這部紀錄片裡的三名女鬥士一樣,她們不在意外在的想法,卻有屬於自己的理念奮鬥到底,這是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一些省思。




13個雪莉 (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導演:古斯塔夫·德池(Gustav Deutsch)
主演:史蒂芬妮·康明(Stephanie Cumming)
澳洲 / 2013年 / 93分 / 輔導級
禮讚:2013柏林影展國際新電影論壇、
   2013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
   2013墨爾本國際影展
   2013捷克卡羅維瓦利影展

◎ 劇情簡介
    
  愛德華·霍普出生於一八八二年,逝世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五日。是美國近代史上相當有名的畫家,他的畫風以塊狀的色調,加上色澤冷僻的孤寂感,並由畫中人物來呼應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解說了人際之間的愛與恨,甚至是更深沉的內心世界。
  
  愛德華·霍普秉持著一貫的態度,獨一無二地用繪畫表現出廿世紀初葉至中葉的寂寥與平靜,但又從畫作中深深吸引了觀眾,或許說愛德華·霍普的畫更像是個劇場,每一張作品都生動地呈現戲劇的張力,明明是靜止的畫面,但觀眾卻不自覺地感受畫中人物的故事與因果,就算不想思考,觀眾的眼神也會沉醉在面前的畫作中。
  
  愛德華·霍普出生在紐約,他的老師是美國早期都會寫實畫風的推廣者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他教出為數不少的畫家,陸續都成為一派宗師,並成為美國重要的畫家。正因為這近乎獨創的風格,使得繪畫論壇的評論家稱呼他們為「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
  
  苦熬多年的愛德華·霍普終於在一九二五年賣出他的一幅畫「鐵路旁的房子」(House by the Railroad),這幅畫現在已成為美國繪畫藝術中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愛德華真正掌握了一系列都會荒涼的創意,從而展開他輝煌的畫家生涯。
  
  霍普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全美國辨識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就是現在典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夜鷹」(Nighthawks),此畫又名「夜巡者」。其實畫作是描寫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某一個街角餐館,餐館內因為夜已深,但尚有四名客人,而餐廳外的街道空空如也,連個行人也沒有。四個人除了一名服務人員之外,其他三個人各自若有所思不發一語,彼此之間更無互動。餐廳內的氣氛顯得寧靜詭異,讓場景雖有燈光映照,但卻顯得更蒼白,畫面右邊的一男一女看來像是情人,對面的男人孤單地坐著,侍者並沒有望向客人,而是看出遠方的街道,彼此之間都沒有互動,雖然同時身處在一個空間,但更確切地說,是每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是愛德華·霍普一九四二年的作品,當時芝加哥藝術學院以三千美元購得,時至今日其價格應該是令人咋舌的價碼。
  
  「夜鷹」敘述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這導致美國本土陷入一股不安的社會氛圍,而這份不安使得一名畫家能夠敏銳的抓住脈絡,將當時美國民眾的普遍不安在畫布上呈現。正因為這種深入思維的情懷,讓畫家與作品變得偉大起來。
  
  一九六七年,愛德華·霍普在華盛頓廣場區的畫室去世,而收藏他作品最多的是惠特尼博物館,藏有他大部份的畫作。巴黎大皇宮曾舉辦愛德華·霍普回顧展,是近代最重大的展覽之一,參觀者必須排隊二小時才能入場,可見愛德華·霍普的作品受歡迎的程度,而這項展覽也被列為一次最成功的回顧展。
  
  愛德華·霍普的作品也影響了廿世紀許多電影導演,如大衛·林區、文·溫德斯,吉姆賈木許以及「13個雪莉」的導演古斯塔夫·德池。
  
  古斯塔夫·德池以一名畫中的女人「陽光與女人」中的畫中人物,虛構了這名雪莉,時間從一九三一年巴黎的一家旅館開始,雪莉入住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她一人衣服單薄地在房間,看似等待,但又似乎她想完成一件事。不久她似乎參觀了一個戲劇節目的演出或者參加了音樂會,總之她又從巴黎回到了紐約。
  
  第二段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一日星期五,雪莉參觀了由柴可夫斯基的挪威舞曲3號的表演,甚至在晚上十點再去舞廳跳舞。
  
  第三段一九三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日,雪莉應該是一名舞者,她參觀了紐約許多的群眾劇場,晚上去咖啡廳。夜晚應該是他的男友「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史蒂文,史蒂文入內,而雪莉開窗望出窗外。當時美國剛歷經大蕭條的低潮,街上有許多鄰居在領救濟物品。
  
  第四段一九三九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一,因世界局勢愈來愈緊張,美國國內也開始有了防衛,在這一段中提及格但斯克的防衛已經就緒。這段提及強尼與馬沙,也提及美國總統的夫人愛莉諾·羅斯福,雖然有白宮的影子,但電影卻也是日常不可或缺的餘興。
  
  再來一段是一九四0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二次大戰已經如火如荼,雖然維也納落入納粹手中,但維也納合唱團依舊高歌昂唱。這是紐約晚上十點,史蒂文似乎累壞了,電話響,他累得不想接。
  
  一九四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五,紐哈芬晚上十點,雪莉去劇場,提及了車輪的發明人喬治·安卓波斯,其妻子艾克歇西爾,她的母親是圍裙的發明者。戰爭帶來恐懼,每天似乎活在死亡之中,但卻無人說實話。
  
  一九五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四,理查·尼克森參選參議員,而此時又爆發韓戰。雪莉似乎整晚未睡,有人關心問她要不要看醫生。而因政治因素,伊利卡山成為告密者,而雪莉開始痛恨共產黨。
  
  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二,紐約晚上十點,戰爭結束了,史蒂文在屋內聽收音機,他與雪莉在山谷的房子,兩人一起觀景,既親密又疏離。
  
  一九五七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在納什維爾,下午6點,史蒂文在拍攝,在他眼中也許彼此可能是陌生人。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五在鱈魚角,這一天似乎要發生什麼大事,雪莉翻身面向牆壁,似乎在陰暗中,但太陽終於露臉了。
  
  一九六一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一上午七點,史蒂文去看眼科,而雪莉在房內全身裸體。雪莉感受到生命餘生的殘機,在車上回想醫生的話。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觀賞戲劇有關布里俄尼島的故事,中場休息卻反而虛無漂渺。雪莉似乎搬家了,她回頭看,史蒂文已經不見。記憶中他似乎在沙盧瑟洛爾娶過名叫泰莉莎朗格洛的女人。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九日星期四在阿爾巴尼,雪莉回到鱈魚角站在窗口,似乎有廿五萬人湧入重建的歐洲,而此時美國燃起了黑人平權運動。雪莉去羅馬,艾蜜莉狄金生加入了生活劇場,也和路易吉諾夫合作新作品。
  
  雪莉是一名左派人士,她感覺到生活如浮萍,她喜歡劇場,但在夢中卻見不到劇場,在同一個空間雖然想儘量靠近但卻又無比疏離。
  
  「十三個雪莉」藉用愛德華·霍普的畫作,虛擬出雪莉這個角色,透過雪莉近乎日記的表現與敘述,於是畫作中的風景加入電影之間的對話,呈現一九三0年至一九六0年代中期的美國。
  
  從表相的呈現,觀眾立刻可以感受到這三十多年的世界變遷,不只是雪莉個人的感受,其實也是一段歷史的再現。
  
  雪莉是由維也納「液體空間舞蹈團」(Liquid Loft)中知名的舞者史蒂芬妮康明演出。雪莉的性格雖然偏左,但她卻歷經生命中所有一切的態度,她尤其喜歡看電影、旅遊、爵士樂。但雪莉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她很擅長處理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上面臨的任何問題。她不隨便攪和,但她的生命卻充分表現出對藝術與政治是一名色彩鮮明的人。而這正是本片的焦聚。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逆著風的旅行(Yomeddine)

導演:阿布巴卡·蕭基(Abu Bakr Shawky)
主演:瑞迪·賈麥爾(Rady Gamal)

   阿邁德·亞伯戴哈菲(Ahmed Abdelhafiz)

埃及 / 2019年 / 96分 / 普遍級

禮讚: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競賽片

   坎城鼓掌致敬10分鐘

   展現人性堅毅善良逆著風的旅行

   逆著風的旅行原文片名Yomeddine
在阿拉伯文意指審判日審判日到來,所有人都將被平等對待…
他們沿著尼羅河,尋找並解開一場身世之謎...

◎ 劇情簡介
  
  巴薛是從小就被父親遺棄在隔離院區前的痲瘋病患者,所幸後來痊癒了,但因他信奉基督教,與埃及信奉伊斯蘭教的大部份人格格不入,遂很少離開隔離院區,每天到垃圾區撿拾垃圾以為生計。
  
  巴薛只有一隻驢子哈比,以及在孤兒院長大的歐巴馬,他們兩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被人遺棄的。但巴薛其實也曾與在精神病院的女子結婚,但很不幸的是妻子生病離世了。
  
  葬禮之後巴薛突然有個想法,妻子死了,她還有家人來探視,那他為何沒有家人來過?他還隱約記得父親將他丟棄在隔離區時曾對他說,有一天他一定會來帶他回去的,但至今已經將近三十年,為何不見父親的到來?
  
  巴薛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查出他的故鄉應該在基納省的阿布胡爾。於是巴薛開始駕著由哈比拖拉的車子,帶上所有的家當,預備要前往六百多公里之遙的老家,而歐巴馬也吵著跟他一起離開,因為他也要去找自己的家,經過阿邁德醫生的資料,他要先找到出生的醫院。
  
  巴薛原本不想讓歐巴馬跟隨,但巴薛幾乎是看著歐巴馬長大的,最終兩人一起同行。在路上兩人也在河中戲水,一些婦人原本在洗衣服,一見巴薛的模樣,知道他是痲瘋病患者,紛紛走離,這立刻讓巴薛感到自己與這個世界好像格格不入,雖然他的痲瘋症已經痊癒,而且不會再傳染給他人,但在他的容顏上留下的疤痕,卻是令人退避三舍。
  
  半途中哈比勞累過度,不幸身亡,巴薛很傷心為哈比舉行了葬禮。兩人途中也隨機搭上火車,但卻在半途中丟失了行李與所有的錢財,不得不流落街頭當乞丐,但當乞丐卻誤佔他人的地盤。趕他走的是一名車禍受傷失去下半身的司機哈米德,哈米德見他二人無路可去,於是招待二人回他們居住的地方,在這兒都是殘障人士,但卻帶給二人更多的溫暖。哈米德第二天拜託過去的同事,有卡車要去阿布胡爾的,就順便載他們一程。
  
  見到即將不久於人世的父親,父親告知沒去帶他的原因,是這個世界無法容納他。完成心願的巴薛又與歐巴馬回去原來的地方。

◎ 劇情分析
  
  本片的導演蕭基,在紐約大學畢業後返回埃及,因為拍紀錄片時進到痲瘋病的院區,他發現痲瘋病雖然能夠痊癒,但在外形留下的疤痕卻無法見容於社會,只要一見其外形,大部份的人都無法接納,甚至以暴力驅趕,蕭基當時就決定要拍一部有關痲瘋病的電影。
  
  先前蕭基看中一名女痲瘋病的病人,沒想到這名女痲瘋病人竟然去世了。蕭基並沒有氣餒,他想到用徵選的方式,而瑞迪·賈麥爾就去應徵,沒想到成就了這部震驚國際影壇的電影。
  
  電影在各地影展發光發亮,但男主角卻始終拒絕去走紅地毯,這當然也直接訴說了痲瘋病患者在現實世界中是一件相當矛盾的事。
  
  記得「賓漢」這部電影嗎?所有的痲瘋病患者都被趕到山谷中等死,任何人都不敢靠近,但耶穌卻無懼地走入谷中並且擁抱痲瘋病人,奇異的是所有被耶穌擁抱過的人都痊癒了。雖然有些神奇,但卻是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認識到痲瘋病。
  
  巴薛與歐巴馬他們身處在「隔離區」,這個地方是一些宗教人士將各種的苦難硬湊在一起的樂園。這也是巴薛為何信奉基督教的原因。埃及政府可能無力照顧這些弱勢族群,於是宗教人士將這些弱勢族群匯集在一起,並分開隔離管理。譬如痲瘋病、精神病、孤兒院等,而這也說明巴薛為何能與精神病院的伊莉妮結婚的原因。
  
  也因為伊莉妮的死亡,使得巴薛想起當年父親拋棄他時留下的話,父親表示有一天他會回來帶他回家。於是「家」這個名詞,便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夢。歐巴馬這名孤兒也是一樣受到巴薛的影響,他也應該有一個母親,也就是他像其他人一樣都是父母所生,那為何他會被放置在孤兒院?
  
  兩個相同理念的人,一齊邁向六百多公里之遙的城市。等在前面的路途如此遙遠,但卻無法遏阻兩人的追夢,因為這夢是人倫之常,是人類在這個世上的基石,如果每個人都有家,那他們為何沒有呢?
  
  稱這部影片為埃及的公路電影也不為過,沿途中在背景也出現一個小型的金字塔,而兩個社會中最無助的人,憑藉著一股毅力與堅忍的精神,縱然路途上遭遇到各種的磨難,落得當乞丐一途,但卻無法阻擋兩人的目標。
  
  生命究竟是應該如何來詮釋?出生時也許都是公平的,但卻有各自的命運有待自己的試煉,以正常的家庭而言,雖然沒有痲瘋病纏身,但卻也必須去面對各種的挑戰,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因為人的出生,原本就是來這個世界經歷試煉的。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個人一生的遭遇如果太過平順,那人生就顯得平淡而無意義,反而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那就猶如諺語所說:沒有礁石那有美麗的浪花?
  
  得到痲瘋病和在孤兒院長大,都是試煉中的試煉,這也是這部影片很令人感到悲憫與哀嘆,但巴薛與歐巴馬卻有他們獨自的生命觀,他們不畏社會異樣的眼光,堅定自己的理想,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他們困頓的時候,會有一個關懷他們的「家」。
  
  當然他們也開始質疑自己的身世,如果每個人都有的家,為何看似能輕易獲得的家,對他們而言是如此遙不可及?
  
  很輕易得到的東西,我們有時反而不珍惜,但失去的反而會更渴望與珍惜。六百公里在台灣而言,開車應該很容易到達,但對於大部份沙漠的埃及,那將會是一場遙遠的試煉,而這些途中的設定,就成了本片相當精彩與感人的橋段。
  
  也許巴薛的命運在出生不久就被設定了,問題是巴薛是如何看待自己呢?也許有人會因此而自暴自棄,但他有他自己的世界-垃圾場。他從垃圾場撿一些尚能賣錢的東西,那是他收入的來源。雖然與他生意來往的人有時也會偷斤減兩,但他對這些從不計較,因為這個世上還有什麼他能夠計較呢?
  
  原本的巴薛是自給自足,縱然在撿破爛時,偶爾也會使身體受傷,但這些他已當成生命的一部份,嚴格地說,他比社會上的一般人還更踏實,一個人的靈魂獲得安定時,其實他是一切俱足的,而一般人雖然有所得,但卻渴望得到更多,於是他的心便顯得不自在,不斷地追索卻更容易掉入虛無的空間從而迷失自我。
  
  導演以真人來詮釋痲瘋病人,但卻也比較出這個被痲瘋病所摧殘的外表,雖然為世人所排斥,但他的內心其實是安頓平和的。巴薛當然知道外面的世界沒有他立足之處,但只是為了一個疑問,他必須要解開這個結,以及訊問當年父親為何失約,而忘了來帶他回去。
  
  經過這一場的公路之旅,歐巴馬雖找到醫院,但卻無法得知母親的所在。巴薛見到自己的兄弟與父親,父親已經病入膏肓,用有氣無力的語氣告知他:巴薛留在隔離區較適當,因為這個世界容不下他。巴薛自己也認知原本的世界才是屬於他的世界,其實另一個說法是他找到了「真我」。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該死的順序(In Order of Disappearance)

導演:漢斯·彼得·穆蘭( Hans Petter Moland)
主演:布芮琪·約夏·森(Birgitte Hjort Sørensen)
   布魯諾·岡茨 (Bruno Ganz)
挪威 / 2015年 / 116分 / 限制級
禮讚:
柏林影展競賽
   金馬影展
   蒙特婁奇幻影展最佳影片
故事描述挪威的鏟雪車司機尼斯剛獲頒榮譽市民表揚,兒子吸食海洛因的死訊卻讓他痛不欲生。但他堅信兒子是清白的,於是他 ...

◎ 劇情簡介

  尼斯在接受「榮譽市民」的榮譽之後,當天晚上他的兒子英格瓦卻失蹤了。第二天英格瓦的屍體被發現了,警方檢視英格瓦的遺體,發現他的死因是服用毒品過量而死亡,警方以此而結案,但尼斯卻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吸毒,遂自行展開調查。
  
  尼斯發現英格瓦受到朋友芬恩的牽連而失去生命,他循線追蹤一名叫羅納度的人,在探出他也受人指使,並問出亞柏的聯絡人之後,尼斯立刻掐死他,並將屍體用鐵絲網捆裹後丟入瀑布下大河中,因為這樣魚很快會吃掉屍體,而不致於使屍體浮上水面,以免驚動警方。
  
  妻子歌蓮因為尼斯堅持繼續尋找黑道,兩人出現爭執並離他而去。尼斯將一把長槍鋸短以便於攜帶,而主謀亞柏一連損失了兩名手下,而且找不到屍體,不免引起恐慌,並懷疑是由一名老爹所領軍的塞爾維亞幫派所為,老爹的兒子被殺,這引起兩個幫派的緊張對峙,原先講好共同使用機場運毒的協議便因此而破滅。
  
  亞柏與妻子正在鬧離婚,兒子路恩一星期由父親帶,另一星期由母親帶,但萬萬沒想到尼斯早一步來到學校,誑稱他是母親派來接他的,路恩不疑有他,遂與尼斯回到家中。
  
  當失去路恩蹤影後,亞柏肯定是老爹人馬所幹,於是雙方準備火拼,使得原本相當純樸的小鎮,霎時成為腥風血雨的世界。
  
  尼斯久已不與哥哥連絡,哥哥原先也是黑道人士,綽號「副手」,哥哥勸他不要魯莽行事。而尼斯打電話給亞柏,因為尼斯以姓氏告知,亞柏立刻想到以前的「副手」,遂找人將副手逮來。
  
  當亞柏找到尼斯的住處時,尼斯早就躲在外面雪堆,伺機要殺這黑道頭子,但尼斯很快被發現,正當危險之際,老爹率手下攻至,雙方一陣火拼,尼斯的工作是鏟雪員,他開鏟雪車從空中砸下,砸死了這黑道頭子。而最終尼斯與老爹同時跑入一輛車內,兩人都喪子而引發這場火拼,兩人似乎有著相同的感觸與哀傷。

◎ 劇情分析
  
  挪威這個北歐國家,給一般人的印象是環境佳,福利好,而這個國家也出現了一位震驚世界的名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在一九九五年於逗馬這個地方發表了「逗馬十戒」,曾短暫的一段時期影響了全世界的電影創作,尤其十戒中的「不用腳架」到現在依然還是普遍被採用。
  
  北歐的民族大部分是新教徒,而新教徒都是相當節儉也不太重視美食,甚至反而都比其他國家的人來得更勤勞。
  
  像尼斯在小鎮內擔任清除公路大雪的工作,沒有他們比別人更早起床來清除大雪,其他人要開車上班就會產生很大的困擾。因此他默默地辛勤工作,受到了政府的表揚,頒給他一個「榮譽市民」的榮耀。
  
  諷刺地是在領獎之後,他的兒子卻死亡了,而警方給他的死亡原因,是兒子英格瓦吸食毒品過量而死亡。尼斯自認兒子不可能吸毒,但警方卻不願深入調查,於是尼斯便自己展開調查行動。
  
  這個命案的開端是一名綽號伯爵的人,他控制了毒品的銷路,與一名「老爹」領導的塞爾維亞人共享機場的運毒場所,但因一名叫芬恩的手下犯了黑道禁忌,而芬恩與英格瓦、迪克曼是好友,但卻連累英格瓦而導致他的死亡。
  
  尼斯按步就班,從黑道的小咖查起,果然找到正欲運毒的人,尼斯掐死他後,將所有毒品全部丟棄,把屍體用鐵絲網裹住之後丟入瀑布中。
  
  尼斯連續循線殺了兩個人,這使得「伯爵」開始有些焦躁不安,因為連續失蹤兩名手下,又失去毒品的蹤影,他立刻想起與他爭地盤的「老爹」集團。而此時綽號「中國佬」的老爹兒子竟主動找伯爵合作,想由此分一杯羹,但他不知伯爵正失去兩名手下,中國佬竟然自投羅網,於是老爹的兒子死在伯爵的手下。
  
  尼斯的動作,使得原本就有爭執的兩派人馬,開始有了更大的衝突,而同時尼斯也去找他的哥哥(綽號副手)希望能幫助他,但副手拒絕了。
  
  尼斯利用伯爵與妻子分居,而每個人要照顧兒子路恩一星期,尼斯利用放學時,到學校載走路恩,以此脅迫伯爵出來談判,以藉機殺伯爵。
  
  但因為他用的是迪克曼的姓,這使得伯爵認為是以前的副手幹的,因此也使得伯爵開始懷疑副手,並且將他劫持。
  
  尼斯堅持以自己的力量要為兒子復仇,那怕只有他自己一人的力量,他還是堅持己見,這也導致他與妻子的決裂。綁架伯爵的兒子,只是為了引出主謀的伯爵。但尼斯對待這名孩子,還是心存憐惜,知道伯爵的人馬已經查出他的地址,遂安排孩子藏在一個安全的所在,然後自己躲在鏟雪機下面,但他的佈局很快就被伯爵識破,並遭受生擒,而在危急之際,老爹的人馬到達,雙方展開激烈的槍戰,尼斯趁機逃跑,並開鏟雪機夾起一棵樹幹,直接插中伯爵。
  
  該死的順序是真的依照線索,一個一個殺除,最終完成自己復仇的計劃。而老爹也躲在尼斯的車內,兩個同時失去兒子的人,喘著氣看著對方,雖然已經有了設想的結局,但這樣的結局也許也不是他們所要的,但從憤怒與激動中,他們是無法設想到這一切的。唯一的好處就是藉用這次火拼,終於清除了兩個幫派的販毒行徑。
  
  但這會是一次一勞永逸的結局嗎?由於毒品的生意是相當誘人的,失去了伯爵與老爹兩派人馬,但你能保證不會再有其他人接其衣缽,繼續再從事販毒的生意嗎?
  
  在白雪皚皚的背景中,很難相信其背後竟然有許多的不法勾當天天在運作。追求其原因,正是人性的卑劣,當人每天醒來之際,其實就已經開始選擇與分別,換句話說,我們會選擇你認為有利的,而丟棄那些你不喜歡的,這不僅會讓自己執迷在貪念中而迷失了自我,並且也會養成一些習氣種子。
  
  一個人為何會變成窮凶惡極?那都是他累世的習氣種子而透發出他的脾氣與行為。其實這名伯爵的精神是有很大的問題,他不在乎別人的性命,但當他失去了兒子之後,幾乎是以哭泣來詮釋的。
  
  某些時刻,他也希望像其他人一樣,當一名好父親;但他卻無法割捨販毒這個勾當,在販毒這個世界他心狠手辣,但他可曾想過,他所殺的任何一個人,不也都是別人父母的孩子?
  
  這是一部歐洲的黑色驚悚影片,有別於其他國家所表現的方式。台灣在這個議題上是較不被鼓勵的,像武俠小說不都是建立在親人被殺,然後才展開復仇的計劃,但將場景放置在當今的社會,台灣的影視界是較不鼓勵的。日本有名的「山口組」、義大利的「黑手黨」不也都是在這個領域中表現嗎?
  
  也許台灣的年青朋友也能嘗試類似的題材,只要將暴力稍加修飾,應該台灣觀眾也會接受的。尼斯藉著鏟雪機,便成就他的英雄造型,雖然必須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這是否是「英雄」都必須要承受的負擔。男主角是瑞典人,拍過多部影片。「外出偷馬」與「該死的順序」都是他的得力之作。

偵相(When You No LongerLove Me)

導演:伊戈爾.勒加雷塔(Igor LegarrETA)
主演:佛羅倫薩.托倫特(Florencia Torrente)
   愛德華多.布蘭科(Eduardo Blanco)
西班牙 / 2019年 / 105分 / 輔導級
禮讚:西班牙懸疑電影,劇情反轉再一發
   結局震撼之餘,真情感動意味悠長
   橫跨兩個世代、兩個國度的動盪
數年後發現的父親遺體,竟是連接所有陰謀的唯一線索……


◎ 劇情簡介
  
  蘿拉大約五歲時,因父親離家出走,於是與母親瑞薇拉移居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母親再嫁給弗雷多,而長大後的蘿拉突然接到通知,謂以前被認為領取兩萬元的生父,其屍體在家鄉小鎮林間被發現。於是蘿拉從阿根廷到西班牙,並與繼父弗雷多會合,趕回老家畢爾包。
  
  蘿拉分別見到大伯父埃斯特班與叔叔安東尼,但似乎家人對這遲來的發現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只有在當修女的姑姑安卡娜對蘿拉有較多的親近。
  
  在保險公司上班的哈維意外的非常熱心,不時用保險公司的車子載他們四處尋訪,並從以前其父的保險中換算將近二千歐元的保險金給蘿拉,並從跡象上發現父親與當地的一名妓女米蘭過從甚密,當時謠傳他二人私奔,但如今這條線索是一條錯路。
  
  在哈維的幫助下,查到了米蘭曾在一個小鎮開設美容院,三人找到時,騙鄰居說是國稅局官員,沒想到被警察識破,但卻同時在屋內地板下發現米蘭的屍體。
  
  這使得線索又走回當時的小鎮,因當時是佛朗哥當政,而且另外有一個具馬克思主義的埃塔恐怖組織簡稱ETA,這也多少呈現了當時蘿拉父母在政治上立場並未一致,兩人雖然相愛,但卻無法成就彼此美滿的家庭,而這已經是三十三年前的往事,如今隨著屍體再現,使得情節更加令人困惑。
  
  哈維發現蘿拉的舅舅馬丁似乎與叔叔安東尼是一掛的,而當地警察覬覦蘿拉的美貌,雖然勸她別再追究,卻對她騷擾,蘿拉嚴正拒絕。哈維又找到當時保險公司內一名尚未退休的老人,也是指點米蘭住處的人,但繼父弗雷多卻覺得弟弟安東尼有重嫌,但他卻因他案而被捕。
  
  在將骨灰灑向天空之後,蘿拉準備搭火車離開,但弗雷多除了通知哈維之外,自己也進入監獄,要安東尼給一個答案,安東尼承認了,但卻表示其兄是死在另一人之手,只是他也曾愛上瑞薇拉,卻在一旁忍痛犧牲自己的哥哥。案情水落石出,弗雷多趕到車站,看見哈維來道別,也看到兩人是真實相愛的一對。

◎ 劇情分析
  
  一九六0年代的西班牙法西斯獨裁者佛朗哥掌權的時代,與台灣的蔣介石假藉民主但實施獨裁的狀況,其實相互輝映的。不同的是台灣當時沒有反對黨,因為實施戒嚴,而西班牙卻有一個轉向檯面的獨立運動的組織,簡稱ETA,ETA這個組織是相當積極的,他們為了建國的目的,不僅常用炸彈攻擊,甚至以暗殺與綁架的極端手段,造成社會極度的不安,大部份的世界國家都視ETA為恐怖份子,ETA從一九五九年成立,直至二0一一年10月26日宣佈永遠放棄武裝鬥爭,2017年4月8日ETA向警方提交藏匿軍火地點,從此ETA正式走入歷史。
  
  本片蘿拉父親當年的死亡,除了牽扯到ETA的背景,多少也牽出政治上的問題,加上有人刻意誘導錯誤的訊息,故使得相隔幾十年之後,讓這個案件陷入一團迷霧中。
  
  因為得知生父死亡的消息,原本住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蘿拉,立刻從阿根廷趕到西班牙,迎接她的除了她的繼父弗雷多與舅父馬丁來迎接她,他們直接到發現生父屍體的小鎮杜蘭戈。
  
  本來小鎮內謠傳生父偷領了家族的二萬元,並與妓女米蘭一起離開,從此未曾與家人聯繫。為了生活瑞薇拉只好帶蘿拉嫁給弗雷多。蘿拉從小就與繼父相當親密,為了追查生父的死因,弗雷多陪蘿拉回到老家杜蘭戈。
  
  生父的屍體被發現,就表示他當年就不曾離開過家鄉,而且在生父的頭骨上發現一顆彈孔,那表示有人殺了他,難道會是妓女米蘭嗎?
  
  詭異的是家族中的伯伯埃斯特班與叔叔安東尼,對待蘿拉並不很熱烈,只有在當修女的姑姑安卡娜對蘿拉展現出對親族的歡迎。
  
  一名保險推銷員哈維從舊資料中查出,蘿拉生父生前曾為妻女投保,因此時西班牙已入歐盟,換算當年的幣值也只有一千八百零三歐元。倒不是保險金的多寡,而是生父在投保之後不久就被殺,或者是自殺?
  
  原本以為會真相大白的回鄉之旅,卻反而更加令人如墜五里霧中。弗雷多在廁所的時刻,一名叫山帝門迪亞告訴他,米蘭現在還在另一座小鎮開美容院,於是保險業務員、弗雷多陪蘿拉追查到米蘭的地址,那是在二樓,鄰居說米蘭已經很久沒有回來。哈維對鄰居撒謊,謂他們是政府的官員,並表示若找不到人,經過幾年之後,他們提出申請,房子的所有權會給鄰居所擁有,因此現在要破門入內去搜查,於是鄰居便沒有意見了。
 
  沒想到在搜查地板中,卻發現了米蘭的屍體,同時也引來警方的介入。警長卡馬喬提出,也許是米蘭在看見情人已領出二萬西班牙的錢,立刻將人殺死滅口,然後自行逃往其他城市?
  
  警長卡馬喬覬覦蘿拉的美色,不但勸她不必再往下查,同時也開始對蘿拉動手動腳,蘿拉見苗頭不對立刻起身離去。
  
  弗雷多似乎從其他資料中查出安東尼涉有重嫌,而正在同一時間,安東尼因他案被關入獄中,弗雷多申請入監獄去探視他,但安東尼口風甚緊,不搭理弗雷多的追問。
  
  蘿拉因查不出任何線索,也準備搭車離去,但弗雷多看出哈維對蘿拉是用情甚深的,因此安排兩人在車站見面,而此時蘿拉也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愛上了哈維,兩人終於緊緊相擁在一起。
  
  其實弗雷多了解過去的這件命案必然與ETA有關,於是他再去見安東尼,希望他能以良知來看待這件已經將近半世紀的命案。

  安東尼果然道出,當年是由他要執行任務,但後來還是由別人槍殺蘿拉的生父,而安東尼卻坐在車上,聽著自己的哥哥不斷呼喚他的名字,安東尼有良知的譴責,但面對屬於政治之間的角力與鬥爭,安東尼其實也是無能為力的。
  
  台灣過去也許也曾歷經類似的事件,但卻無能為力,因為政治的鬥爭相較之下,一個人的死亡是極端的微不足道。也許最終偵查到真相,但幾十年過去了,在此刻發現的真相又能討回多少公道呢?
  
  台灣過去有白色恐怖與二二八事件,更是有許多我們至今還提不出真相的事件,就算真相大白,當時的當事人其實都已經不在,事件的是非對錯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了。
  
  也許這才是人類真正的不幸與悲哀,權力與慾望是一般人追求的普世價值觀,但在得與失之間,人類是否會回頭來檢視這一切?人是很容易忘記教訓的動物,因為以自己的邏輯思考來說,他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合理化的。
  
  台灣還存在許多轟動世界的政治謀殺事件,但所有的證據其實已經被銷毀,就算要追索,似乎也無法提出有力的指控,這種讓人陷入一種極端的無奈悲痛是很難讓人承受的,但除了靜靜哀傷的承受,你還能有什麼可以反擊的力量呢?
  
  日後會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呢?這完全要看人類卑劣的自性是否能夠自醒,面對一個人的性命,可以無動於衷殘酷地殺害,在世界的動物中應該只有人有這種行為與慾望,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去審視一個人真正的心性,而對人給予一種新的詮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