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人命派遣經理(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r)

導演:艾朗‧瑞克里斯 (Eran Riklis)
主演:馬克.伊凡諾 (Mark Ivanir)
   吉拉.阿瑪戈 (Gila Almagor)
以色列 / 2010年 / 103分 / 輔導級
禮讚:2010年亞太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入圍 馬克伊凡諾
   2010年海法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馬克伊凡諾
   2011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奬
   2010年盧卡諾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奬
一個工作的突發狀況,讓工廠的人力資源經理不得不踏上從耶路撒冷到羅馬尼亞的旅途,而過程中不僅曲折離奇更令人瞠目結舌! ...

◎ 劇情簡介

  耶路撒冷最大的麵包工廠,在下班時刻,突然傳來一張傳真,原來一名外籍女工,在一次炸彈攻擊中死於非命,女老闆是一名寡婦,她要經理去處理。

  首先記者搶先來拍照,但經理正與妻子分居,而且又始終無法完成對女兒的承諾,心中有許多糾結,於是對記者也未善意對待。結果第二天的報紙,寫著麵包廠不人道地對待死去員工。

  為了平息這些風暴,老闆要經理親自將屍體運回其母國羅馬尼亞安葬,以便獲得社會較佳的觀點。經理訪問了夜間主管,他坦承曾跟這名尤莉亞‧佩塔克有著較愉悅的交往,兩人常利用休息時間一起抽菸,但不幸後來被他妻子發現了,他只好將她解職,但還是瞞著公司讓她領乾薪。這也是為何在尤莉亞死後,在身上有一張麵包廠的薪水條,並使得記者苦苦追索。

  經理其實內心並不十分樂意,在認屍時甚至不看死者,但由她留下的鑰匙,終於還是找到她住的地方,但她卻改名為「露絲」。

  經理在房間內找到尤莉亞孩子的相片,這才知道,她在祖國羅馬尼亞有一個兒子。但老闆催促得緊,雖然無法去陪女兒跳芭蕾,也只有向她承諾,會趕緊回來再陪她去上芭蕾舞課。

  經理帶著棺木搭飛機往羅馬尼亞,記者也緊隨而行,他要做現場實況報導。在羅馬尼亞,受到以色列駐羅馬尼亞的女領事接待,她在到任的第一天,就將司機升為副領事,並成為自己的丈夫。在她的奔走下,很快就找到尤莉亞的丈夫,但丈夫收了經理給他的錢,表示兩人已經離婚,故無法簽收屍體,最後有找到兒子,但兒子不僅叛逆,而且未成年。

  於是經理把念頭轉到尤莉亞的母親,但她遠在一千公里外,不得已領事只好貢獻出那輛破的休旅車,在半路遇上大風雪,也躲入核爆的防空洞。第二天車子壞了,軍方提供水陸兩用戰車。好不容易到達找到外婆,但外婆一句話,卻使得經理又打消了原意,因為眾人都認為尤莉亞既然已到了以色列,那耶路撒冷應該是她長眠之處。

◎ 劇情分析

  全世界幾乎都有移民的問題,台灣現在正面臨另一次民族大遷徙與融合。第一次是荷蘭人,而後鄭成功帶來的軍民,清朝之後雖有海禁,但仍然有許多偷渡客到台灣來討生活。之後是日本統治五十年;接著就是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迄今。 而現在面臨的是南洋的外籍新娘,以及來自大陸的陸配。他們的下一代有將近三百萬之眾,可算是另一波的民族大熔爐,日後也會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羅馬尼亞這個原本屬於俄羅斯的附庸,在八九年蘇聯解體之後,國內也因為政治的複雜因素,而產生激烈的內戰。對於這個國度的人民而言,其實可謂災難連連,人民在難以為繼的困頓中,唯一的出路似乎也只有想辦法出國,期望在其他先進世界,能謀求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但對一名移民者而言,從各種角度而言,其實都是弱勢的。他們沒有像在地人一樣,從一開始就具備的資源,因此所謂的移民辛酸史,也就源源不斷地湧現。

  以色列這個國家在世界上而言,算得上是相當奇特的,他的四週都是敵對的國家,但卻也能充裕地應付自如,最重要的資源是控制了耶路撒冷這個聖城。

  這部電影當然也從這座城市談起,因為不時的炸彈攻擊,使得這座城市平添更多的不安與惶恐,但對於外來的移民,卻甘之如飴,因為只有在這兒,他們找得到工作,也帶給他們更多的生命動力。

  然而生命的面向有太多的可能,也許已經是步入坦途,但卻又突如其來的變數,使得尤莉亞的生命終結,原本的希望瞬間化為烏有。

  電影從這個角度切入,正是所謂具象事件的展現,在一個激烈的衝突之後,劇情卻不是要譴責恐怖份子的暴行,反而是商業的核心價值被質疑後,便開始一連串的修補,雖說將屍體送回母國,似乎是一項德政,但以尤莉亞的家人眼光來看,卻完全是不一樣的觀點。

  為何要離開原來的國度?因為那兒沒有什麼值得回首的,因此才選擇離鄉 背井。既然在異地他鄉遇見這種噩耗,似乎也是一種另類的命運選擇,到這節骨眼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既然已經決定移居到耶路撒冷,那死後當然也必須選擇耶路撒冷來埋葬。

  像一部另類的公路電影一樣,從耶路撒冷坐飛機出發,很快就到達另一個陌生的國度羅馬尼亞。這個近乎是全無生機的所在,像極地般的寒冷,使得放置在汽車屋頂上的棺木,顯得孤單而無奈。

  經理以慣用的手法,真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但也不全然是如此死板。大風雪中躲入軍中管轄的地下五層碉堡內,是防止核爆的所在,充份而踏實地保護了人的安全,但在此刻卻只是禦寒的所在。

  戰爭過去了,一切為戰爭所做的呈現,便成為令人啼笑皆非的裝飾。而水陸兩用的裝甲車,此刻倒成了相當盡責的運棺車。

  經理在整個過程中的心情,是有極大的改變,心不甘情不願地啟程,到最後卻又似乎對死者有了另一層的認識,好像沿途中經理與尤莉亞有了交談,而最終取得相互之間的共融。

  間接地也呈現了國家的破落,家庭的不堪,親情的流失,似乎一切都已分崩離析,唯有透過這一趟的旅程,才能將這一切完全修復。而最終必須再將棺木送回原點,因為原點早已被認為是真正的終點。

  真正的結局,並非是尤莉亞的棺木回到起始點,而是經理開始有了新的認知,原來人存在的本質只是為了活著,在相互對待中,便會析分出真正的價值觀。

  經理本身的問題很多,而這似乎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錯誤。身在職場便是一切,所以其他的東西,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陪同女兒去上芭蕾舞,似乎是當父親應有的責任,但在工作與對女兒的承諾中,似乎天秤已經偏向另外一邊。工作是所有的理由都無法推翻的,雖然經理還是依照現實中既定的規則,他承諾這一趟送棺木之旅結束後,便一定回來陪同女兒去跳芭蕾舞。

  這樣的約定,似乎又掉入了人間現實的另一自設困頓,其實女兒才是最純真的,她根本不想去學芭蕾舞,但現實中的父母,卻自作聰明地認定,讓女兒去上芭蕾舞,才算是讓自己盡到了當父母的責任。

  女兒也曾質疑為何一名員工離職,但工廠卻完全被矇在鼓裡。這是否顯示人的既有體制看是縝密而規律,但其實盲點甚多,反而是直腸心的女兒才能有所領納與發現,應該也是一種極大的諷刺吧?

  「人」片是一部值得一觀再觀的佳片,也能帶給台灣觀眾不同面向的省思。

絕不留命(Peril)

導演:大衛‧傑安克勒(David Giancola)
主演:麥克‧派瑞(Mchael Pare)
   摩根‧費爾釵(Morgan Fairchild)
美國 / 2010年 / 96分 / 輔導級
丈夫不慎落入排水管中,妻子出外求救,却變成了逃犯的人質…

◎ 劇情簡介

  文森是一名精神患者,一直埋怨他母親將他遺棄,但其實他母親早已過世。文森被送往中繼之家,沒想到半夜卻將醫院的醫護人員殺死,然後持警衛的槍逃走了。

  另一方面的史考特,原本是一名水電工,但因遺傳的原因,腿已不能健走,遂逐漸沮喪起來。夫妻兩人想起二哥湯米,也曾為醫治腿而偷了一筆錢,他畫了一個地圖之後便車禍身亡。

  為了開刀醫治史考特的腿,夫妻倆按圖索驥,但不幸掉入一個坑洞,泰莉無法拉上史考特,遂要史考特在洞內稍等,自己去求援。

  半路上攔到一輛休旅車,但泰莉發現文森殺了一名老婦後,開始逃走,但很快就被文森逮住。原來她原有的車鑰匙在車內,但卻無法開門,文森一拳就打破車窗,然後脅迫泰莉隨他逃亡。

  在一家商店內,不但加了油,買了東西,但也搶了錢,商店老闆娘拿出長槍,但沒射中文森,反而讓文森殺了老闆。於是老闆娘便被綁在玄關柱子,文森並在四週灑上汽油,而且也抽著雪茄。

  警方在馬克帶領下,將商店團團圍住,甚至請來精神科醫生庫茲曼來說服文森,但文森還是挾持泰莉與庫茲曼離去,狙擊手一擊未中,卻讓庫茲曼死於非命。

  而國家公園宣佈,早上十點到十二點要洩洪,這表示史考特掉下的洞必定會全部淹沒。史考特在洞內發現湯米偷來的錢放在鐵盒內,但裡面卻有一張懺悔的信,湯米希望能將錢歸還,讓他的良心可以好過些。

  泰莉表示可以奉獻自己,但一定要去救史考特,文森答應了,但經過國家公園時遇到三名巡山員,三人與文森有了衝突,文森擊退三人後,兩人立刻坐船划向下游,沿途也躲過陸路的警方追緝。

  文森終於救起史考特,但卻又變卦不要錢,而要泰莉。泰莉逃往山上的石碑工廠,此時馬克也追緝到來,隨後警方也包圍而至。文森要泰莉殺了他,但泰莉拒絕,文森遂爬往高處表示要自殺,但反而向警方開槍,於是警方槍聲大作,文森伏法。

◎ 劇情分析
    
  為何人會陷入在精神焦慮甚至失常的窘境?為何一樣出生在相同的世界,有人能安穩地在這個世界生活,但有的人在精神上會有無法適應的困頓?

  從很多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初期,對於精神病的領域,還是有許多誤解。記得「丹麥女孩」這部電影,男主角只是有傾向女性的性向,醫生立刻斷定他為精神病患,所幸他及時跳窗逃出醫院,否則日後恐怕會在醫院被折磨至死。

  從這個例子可發現,人類至今對精神失常的症狀,其實所知不多,更別說現在的精神病症之治療,也都僅是以鎮定劑為主,似乎不見得能從根本下手。

  很多情形顯示,有些人是因受到驚嚇,故產生了幻聽,但據筆者親身觀察,真確有類似的病症,只靠一位出家的師父持經唸咒,經過一個星期後,患者便不藥而癒。而另外一個例子,卻是在榮總不斷地吃藥,雖然也有好轉,但前者已經嫁人又移民美國,同時也在美國機構上班;後者雖然表現開朗,但卻沒有結婚。

  這兩個例子也許不能證明什麼,但卻不得不令人懷疑,現代醫術是否真的有辦法,對精神病患作確切的了解與治療?甚至我們懷疑,是否有更多的精神病患,在醫院內被折磨至死?

  「心理醫生」也是現代醫學出現的另一科系,透過與病人的談話,是否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一切,這自然是令人懷疑的。

  文森從小被母親遺棄在國家公園內的大樹旁,在最後回到那棵大樹時,文森竟然將大樹轉移為自己的母親,甚至有哭泣的悲痛,雖然是一種轉移作用,但他又不斷質疑母親為何不來看他?這樣的鋪陳其實是有些矛盾的。

  但也許關鍵是心理醫生庫茲曼的診斷出了狀況,否則不會建議將文森轉到中繼之家的醫院,也就是在這醫院適應一段時間之後,不久就能進入正常的社會。

但故事也由此開始,文森在三更半夜大開殺戒,若不是精神科醫生的誤判,悲劇也不會發生。而在過程中,庫茲曼似乎也隱藏了一封信,或許是怕太過刺激文森,故不曾拿給他過目。但不幸的是,狙擊手在行動中卻誤擊庫茲曼,這好似是因庫茲曼的誤判,而讓庫茲曼以性命來彌補自己誤判病情的罪愆。

  另一條線是史考特夫妻,為了醫治史考特的腳,他們竟動起其二兄在過去曾偷過的一筆錢的腦筋。而湯米為何偷錢?在何處偷錢?劇情中都不曾交代,但卻畫下了藏錢的地圖。在戲劇連結中,這樣的編排是有瑕疵的,雖然勉強尚有些道理,但所謂「情理之內,意料之外」是編劇必然的成果,但若有更明確的說法,應該是對情節有加分的作用。

  三個兄弟都有腿的毛病,但其實也不曾交代清楚,只感覺得出這是一種遺傳的病症,但起碼也應該讓觀眾了解,才能連想與貫通情節。

  故事背後都必須要有一個「危機」,情節才能顯示真正的衝突性。因此水庫洩洪,便成了另一種背景的壓力,而原本腳受傷的史考特,不幸落入深井中,這兒雖然確切為湯米生前藏錢的地方,但卻因洞口太過筆直,而無法爬上來。

  當泰莉向外求援時,卻遇上文森搶走的休旅車,這樣的鋪陳是相當精彩的,再加上警長又是史考特的大哥,於是戲劇的力量便匯聚在一起,這當然是絕佳的戲劇安排,也使得故事更加緊湊。

  這齣戲最有趣的地方是,在晚上文森殺了醫護人員而逃離後,第二天的時間軸幾乎是與現實同步進行的,因為水庫洩洪有其固定的時間,而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時間壓力,泰莉必須讓自己與文森先行去救人,否則若讓水淹入洞井,腳已受傷不良於行的史考特必死無疑。

  泰莉與文森的互動其實略顯生硬,或許我們給他一個更好的理由,便能掩蓋文森一直不肯殺泰莉的原因。如果將泰莉提昇到文森的母親位階,那或許就顯得有更多的合理性。

  泰莉自己願意奉獻自己的身體,以求得文森能夠去洞井救史考特,但文森究竟是要錢或要泰莉?在戲劇過程中,似乎連導演也失了準則。

  如果他要錢,為何在搶劫商店時,卻將鈔票全撒在地下?而最後他見史考特要錢,他便選擇了泰莉,這時候的文森似乎很難再有精神病症候群。

  其實文森始終擔任了受害者或受欺騙的一方,以泰莉而言,她虛與委蛇地答應要讓文森佔有她,其實只是為了利用文森,雖然是情急出口,但就情理而言,泰莉的行為是有待商榷的。

  在追逐之中,文森的腳陷入夾縫中,他不斷的向泰莉求援,但泰莉全然不搭理。另外一方面,庫茲曼在診斷方面以「欺騙」的手法瞞著文森。總之文森的病情或許反而是自認為正常人帶給他的迫害。

  史考特全家團聚了,但是他決定貫徹二哥湯米的遺願,雖然他此刻也與二哥有了相同的處境,但若不歸還這筆錢,二哥在天之靈永遠無法獲得寧靜的,這起碼是導演願將情節歸納為正向的一個關鍵。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開麥拉狂想曲(Living in Oblivion)

導演:湯姆‧狄西洛(Tom Di Cillo)
主演:史提夫‧巴西米(Steve Buscemi)
   凱薩琳‧可娜(Catherine Keener)
美國 / 1995年 / 90分 / 輔導級
在公開場合,她是個很迷人的女士,但私底下卻老把道格當服務生使喚。道格在擔任她的護衛三年後,準備回 ...

◎ 劇情簡介

  尼克是一名導演,他手下的副導演婉達雖八面玲瓏,卻也與攝影師渥夫有著偷來暗去的感情,而燈光師鮑伯也自己寫了一個劇本,期望轉給男主角查德,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當上導演,並請攝影師助理將來掌鏡,兩人一拍即合也期待未來的希望。

  女主角妮可曾與李察基爾演過一場出浴的戲,使得大家津津樂道。今天拍攝「艾倫與母親的對話」,第一次收音桿就穿幫,第二次攝影助理沒有對焦,第三次外面有噪音,第四次演母親的柯拉忘詞,但當演員情緒全部到位時,攝影師卻不在,因為他喝了過期的牛奶,正在廁所嘔吐。但其實這是尼克心中太焦慮的緣故,在現場一直找不到的電子聲,原來是早上四點多醒來的鬧鐘聲。

  晚上在旅館,攝影師渥夫與副導演婉達有了激情的纏綿;而另一間房間則是查德與妮可剛作完愛,其實兩人曾經有過交往,但在分手後又在一起演戲,妮可表示這只是一夜情,希望查德不必四下張揚,查德也表示正合他意,於是查德坐導演來接他的車子,而妮可則搭計程車自行去片場。

  拍攝妮可與查德對手戲時,兩人過度僵化的表情一直重來,查德自作主張改變走位,於是又重新調燈,而渥夫因昨晚不小心被婉達撞了眼睛,於是戴了一個眼罩,查德建議他也應該戴眼罩比較酷,但尼克告訴他戴眼罩像同性戀,這才使查德打消這個主意。

  但查德在偷偷告訴尼克,他昨晚與妮可在一起時,無意中被妮可聽到,於是妮可建議這一場放開胸懷讓大家發揮,兩人便擅自改台詞,以致最後場面失控。查德與妮可糾纏在一起,而尼克也介入與查德幹架,渥夫也被查德打昏在地上。

  終於要拍一場魔幻寫實的戲,請來了一名侏儒狄托,尼克要他笑,他表示已經笑了,但有時煙霧機出問題,甚至尼克的母親從醫院中逃到片場,原來她精神有些問題而住醫院,而狄托認為夢境不應有侏儒,故憤而離去,但母親卻自告奮勇演起狄托的腳色,最後將這個鏡頭拍完,而完成了作品。

◎ 劇情分析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不會拍片的人也都變成拍攝電影的行家。雖然採用喜劇的手法,但卻將電影從業人員的各司其職表現得相當明確。而最有看頭的,當然是這群劇組中包括演員之間的各懷鬼胎,但卻在表相上必須維持起碼的客套,但骨子裡卻處處充滿了自私的念頭。

  因在同一個場域工作,男女之間似乎最容易動情,以攝影師渥夫與副導演婉達之間的男女關係,應該是一對相當合適的情侶,但婉達似乎是較具野心的,她期望男主角能邀她去餐廳聽爵士樂,當然之後的節目就不必明說,因此她在片場就直接告訴渥夫,兩人感情到此為止,但日後還是朋友。渥夫表面上是妥協了,但最終卻也影響了情緒,自然也影響了他的工作。

  男主角查德已具有一些名氣,於是在拍戲現場便不斷地建議導演更改走位。但一更改不但燈光要重打,不僅影響進度,當然還有走位搶鏡頭的問題。

  其實這場表白的戲應該是以妮可為主,也就是鏡頭一直以她聚焦,然後查德才入位,但這樣豈不是讓妮可搶盡鋒頭?這是拍過戲的演員都知道的事實,但若只是小咖,當然沒有理由或勇氣提出,畢竟能夠有戲可演就已經是萬幸了,豈敢有非分之求。

  但一些自以為是大牌的明星,一定相當在意這些鋪陳,一方面突顯自己,另一方面也讓工作人員知道,他的才華其實是勝過導演。

  從導演的角度來看,若有演員建議,在衡量不會影響劇情也不必更動燈光的情形之下,大部分是會接納演員的建議,這應該是集思廣益,在群體的工作中,這應該是一種好的動力,卻無關乎勝過導演的才華之論述。但許多演員很容易就會患了大頭症,因此當有第二次建議,甚至愈來愈藉著提建議而突顯自己時,導演大部分都會軟性的拒絕的。

  尼克算得上是一名沒有什麼才氣的導演,而他帶領的劇組卻又各懷鬼胎,遇到這種情形是最糟糕的事,但尼克採取的是虛與委蛇,處處去討好演員的結果,當然各種的可能性都會發生的。

  有趣的是,這齣戲的女編劇也暗戀著男主角查德,果然查德也注意到她,偷偷在她身邊邀約,一樣去吃飯聽爵士樂,而再來的節目則不必細說。

  當然這是屬於意識流的渴望,而尼克雖然無才,卻也著覬覦女主角妮可,他甚至對著鏡子假裝對妮可提出邀約,但真正面對妮可時,他可是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是說在一個劇組中,或在一家公司眾多員工中,每天的共同生活與工作,其實難免會擦出火花。但這樣的互動中是相當奇妙的,因為最終的思緒,似乎都牽扯到情慾的交織,難道這是人類在生命動力呈現中的最大必然。

  女主角妮可其實是略顯神經質的,她曾與查德有過一段交往,但查德真正的心思卻沒有放在她身上。因此她必須以退為進,處處顯示出她的不在乎。就算知道查德炫耀地向尼克表示,昨晚他與妮可在一起,她必須當下採取反擊,也就是昨晚在一起,是她玩了查德。

  這種各說各話,無非都是為了面子,而妮可的成名,是因為她曾與李察吉爾演過一場出浴的戲。如果每個人都只能記住出浴的鏡頭,那請問她還有演技可以討論嗎?其實妮可當然也了解這個道理,但她卻也無法禁止別人做如是的想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妮可其實是相當孤寂的,因為她真實的母親就不曾真正關懷過她,在與母親演出對話時,母親關懷地撫摸了她的頭髮,這使她心靈深處的情感宣洩而出,那場戲真正是真情畢露,導演尼克興奮得不得了,但問題是攝影師不在,因為他喝了過期牛奶而跑到廁所去嘔吐。這部戲拍得真正是災難連連。

  有趣的是,拍電影本來就是一切虛假的組合,但「開」片卻將這幾場戲匯聚成為每個人的夢境。前面演母親的,其實是導演真正的母親,而第二場的爭執,其實也是妮可自己的夢境。

  第三場新娘子在結婚前的恐懼,卻用魔幻寫實來表現,請來的侏儒質疑為何夢境要有侏儒?如果我們真的在夢境中夢到侏儒,這會是代表焦慮嗎?導演尼克在當下被考倒了,但這也許是編劇的劇本中書寫的情境。這些困頓使得尼克當下打退堂鼓,他決定不拍了,而最後竟然由精神有問題的母親,代替侏儒完成這一場夢境的呈現。

  最後錄音師要現場安靜,然後錄了環境音,在一切都不出聲時,現場每個人的思緒,都開始妄念紛飛。在潛意識中的渴望,頓時在無聲的世界上悄然躍出。

  尼克幻想自己得到金蘋果獎,然後他開始嘲弄那些不看劇本、不肯投資的人。但畢竟一切都只是想像,拍電影之所以很迷人,那是因為過程中有太多的辛勞與變數,但你必須一一去克服,而在過程中,也最容易顯示人性的卑劣與鬥爭,如果你真正經歷一場電影的攝製,便看懂了何謂的「人性」。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我的老爸喵星人(Nine Lives)


導演:巴瑞‧索尼費德(Barry Sonnenfeld)
主演: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
   珍妮佛‧嘉納(JennifermGarner)
法國 / 2016年 / 87分 / 普遍級
一個身家千萬的中年富商,某一天發現自己竟困在他女兒的生日禮物:一隻貓的身體裡頭…

◎ 劇情簡介

  湯姆布萊德是相當成功的商人,他蓋的布氏火塔原本是北美的最高大廈,但沒想到很快就被超越了。他的兒子大衛一直想辦法要蓋尖塔超越對方,但不為他所接受,因為湯姆認為大衛是沒有膽識的人。

  湯姆因為太著力在工作上,因此就忽略了他的妻子蘿拉與女兒蕾貝卡。但今年的女兒生日,湯姆可不能忘記,應蕾貝卡的要求,湯姆決定買一隻貓送給她。

  湯姆開車到一家柏金斯寵物店,在店主推介下,買了一隻貓,出門前公司的伊恩正好打電話來,柏金斯勸他不要接,但湯姆還是接了,於是他到樓頂去見伊恩,沒想到他與貓掉下後,撞昏在另一層樓中,湯姆陷入昏迷,但湯姆卻發現自己的靈魂進入了貓的身體內。

  貓湯姆不管說什麼話,都沒有人聽得懂,連拔出鋼筆也困難,就算用筆寫字卻也無人能懂。傷心之餘,撞翻了三十五年的威士忌,喝得酩酊大醉。

湯姆突然發現蘿拉好像與男人喬許有約,於是他從樓上溜下,才發現喬許是賣房子的人,但蘿拉也表示她還是深愛著湯姆,因此買房子的事只好作罷。

  柏金斯特別登門拜訪,他告訴湯姆,若想回到人的身體,那他不但要安份守己,同時也要有因為愛而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為此湯姆只好乖乖地吃貓食,偶爾與蘿拉同睡撒嬌,偶爾與女兒蕾貝卡共同看兩人一齊疊腳跳舞的錄影帶。湯姆似乎當了貓之後,更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只是湯姆說的話,他們都聽不懂。

  此時頗有野心的伊恩聯合其他董事,預備將公司上市,然後將股票賣出大撈一筆,所幸大衛回去找他的生母,也就是湯姆的前妻,果然她仍保有公司草創時的章程,因為湯姆的股份保有51%。

  就在同時蕾貝卡好像發現貓的身體裡面是爸爸,正想告訴母親蘿拉,但湯姆也發現大衛欲往高樓頂層,似乎有自殺的傾向。在這抉擇的時刻,他選擇去救大衛。

  大衛往下跳,湯姆貓用繩索救他,但不夠長,但其實大衛是學湯姆跳傘而下,並在記者會上公開宣布將伊恩開除,來同時在病床上的湯姆也突然醒來……。

◎ 劇情分析

  好萊塢的電影充滿太多可行的元素,這也是好萊塢成功之處。現在的電影講究的是多元的國際視野,也就是能將影片推介到任何一個地區,而且都能得到觀眾的共鳴,就算是愛挑剔的觀眾,應該也有某些比例是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若真的要從這個觀點切入,那麼應該可以粗略地分為幾種方向。其一當然是愛情,其二是親情,第三就是角色的成長最後獲得認可,第四則是在困頓中尋找出自己的出路,第五則是邪不勝正。

  將這五個元素放在「我的老爸喵星人」,就立刻可以獲得印證。在台灣類似的情節,其實也都是完備的,問題是沒有相對的技術可以輔助。這隻貓的動作,完全是3D技術,否則無法完成的。

  湯姆工作太過狂熱,以致喪失了對家庭的關懷,縱然離過婚,也再娶又生下女兒蕾貝卡,但還是我行我素,甚至會怪罪兒子大衛無法像他一樣勇敢。

  好萊塢的影片,最大的特質是映象語言相當鮮明。如果要問什麼是映象語言來形容湯姆的超人決斷力,那就是在記者會上從飛機一躍而下,並在拉開降落傘之後,精準地降落在預定圓圈內。

  湯姆精準地做到了,但兒子卻不敢跳。但在最後湯姆昏迷不醒,眼看公司即將被野心家伊恩掌握權力,於是大衛也從高樓一躍而下。兩次的跳傘,是電影元素中最不能或缺的元素「呼應」。 任何一部影片都會採用類比法或對比法,從而讓電影的結構變得完整。

  這部電影不妨稱為魔幻寫實,或者傳統的荒誕劇,很多人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柏金斯這位寵物店的老闆從何而來?其實這是多此一問。

  類似的影片常在美國影史上出現,只是這回湯姆附身在一隻貓身上罷了。可不可能暫且不談,對於人與貓在器物世間的功德性有了極大的差異,真的令人會心一笑。想想看,當一隻貓企圖學人作人的行為,便會發現那是辦不到的。這便是為人為貓所呈現不同的功德姓。

  貓(湯姆)想打開鋼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枉然,自以為寫了自己的意思告知家人,他其實是湯姆,但卻只是像鬼畫符。倒是35年純麥威士忌讓貓喝了。然後一隻酒醉的貓就令觀眾樂翻了天。

  貓兒拒絕吃貓食,雖然湯姆持身在其中,但他卻必須以貓持有的功德性過活,總不能像人一樣每天到餐廳去吃套餐吧?

  這也正是佛法中提及的功德性,最終柏金斯警告湯姆,若想要回復過去的身體,那就要做一隻乖乖的貓;並且在緊要關頭做出愛的抉擇。這種橋段正是好萊塢的拿手好戲,但許多觀眾卻永遠無法拒絕這些元素,只是當他選擇大衛時,這才知道大衛其實已經逐漸成熟,也兼具了湯姆的果斷與毅力。

  權力鬥爭不僅存在政界,商界更是令人咋舌,伊恩這名反派在湯姆陷入昏迷之後,便立刻聯合其他股東,意圖將公司上市,此計謀是等上市好價錢之後便狂拋股票,這樣狂撈一筆是為上策,因為湯姆股權佔51%,再如何頑抗均拿不到經營權。

  伊恩正是要刻意製造混亂,然後強渡關山,等到時機完成,縱然湯姆醒來,米已煮熟飯,就算湯姆開除他也已經來不及了。

  湯姆寄身在貓兒身上,卻也容易發現更多的秘密。首先他發現妻子蘿拉似乎與一名叫喬許的人有約,所以奮不顧身從樓上一躍而下,然後躲入車內,這才發現蘿拉口中的喬許是一名房屋仲介。

  蘿拉雖然也愛著丈夫,但她似乎也感受不到丈夫對她的關懷。因此才有想獨自買一幢房子獨居的念頭,但最終她還是想通了,如果愛著丈夫,卻又獨自在外居住,這成何體統,更何況此刻湯姆正躺在醫院,若真的買了房子,那豈不是更令人非議。

  湯姆此時才知道他是如何忽略妻兒的生活,雖然他們不愁吃穿,但忙碌的湯姆卻從未給妻兒一絲關愛,甚至女兒的生日他也忘得一乾二淨。

  貓兒跳上蘿拉的床上,投入蘿拉的懷抱,此刻他才真正感受他對羅拉的愛,但如果變不回來,那他這一生中都將活在貓的世界中。

  湯姆見蕾貝卡一直在觀賞,以前湯姆將她的小腳放在他的踝骨上跳舞,而當蕾貝卡與貓兒依樣跳舞時(又是一次具象的呼應),蕾貝卡已經可以感受到湯姆好像就在貓兒身體內。

  然而這似乎就是抉擇的時刻,湯姆發現讓蘿拉知道自己的處境,應該能扳回大局,但此刻卻是大衛上大廈樓頂要自殺的時刻,縱然一隻貓無法救一個人,但他卻選擇冒這個險,於是發生人貓墜樓的事,只是湯姆卻不知大衛其實是背了降落傘。

  海闊天空的情節,是資訊主義時代中的必然產物,電影或其他創作中,必然都會受到影響,這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脈動。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驚魂契約(When the Bough Breaks)

導演:喬恩‧卡薩(Jon Cassar)
主演:莫瑞‧錢思諾(Morris Chestnut)
   蕾吉娜‧霍爾(Regina Hall)
美國 / 2014年 / 95分 / 輔導級
講述一對透過代理孕母協助生子,卻意外遭到反利用而陷於恐慌的故事,內在核心除了探究人性面的欲望與貪婪,更對於代理孕母的問題提出反思,充滿道德與 ...

◎ 劇情簡介

  約翰泰勒與妻子蘿拉多年無法身孕,不得已採用借腹生子的方式,在眾多應徵者中,他們選擇了安娜,因為安娜個性柔和,其先生麥克是一名軍人。

  雙方初步接觸,彼此都留下極好的印象,然後到醫院由醫生將受精卵植入安娜的子宮,看似一切都順利,只待嬰兒生下,便付麥克與安娜一筆錢。

  在安娜確定受孕後,有一天安娜卻來找約翰,約翰覺得詭異,但安娜卻說是丈夫麥克忘了來載她,但其實真相是麥克並非是一名善良的人,他是一名有家暴前科的人,果然在報警之後,將麥克抓入監獄。

  雖然約翰也去獄中探視,但他希望軍方能趕快將麥克送至國外的基地,一直等到孩子生下,但此時才發現麥克其實早就被軍方開除軍籍。

  但安娜似乎也漸漸行為失控,她利用約翰收留她住在家中時,偷窺夫妻兩人作愛。約翰的公司要舉辦晚宴,安娜也一起去參加,但卻私自穿蘿拉的衣服,這使得蘿拉相當不悅。而在晚宴中約翰的同事陶德卻看上了安娜,約翰不置可否,但他已經慢慢感受到未曾有過的壓力。

  出獄後的麥克向安娜表示,既然懷有了孩子,那就把孩子留下來,不必給泰勒一家,顯然他也在謀求更大的報酬。

  安娜利用手機視訊的功能,不斷地脫衣引誘約翰,約翰心神受到影響,但還是嚴詞拒絕。

  麥克發現妻子安娜似乎離他越來越遠,於是偷偷潛入想要恐嚇安娜,但麥克卻遭一幪面人一刀刺殺。

  在醫院宣佈安娜懷的是男嬰時,約翰卻發現有人動他手機,讓他在工作上失利。而同事羅倫懷特去調查後,發現安娜這個女人頗不單純,果然安娜越來越主動,她要約翰泰勒吻她,泰勒拒絕,並要帶她去住湖邊小屋,但安娜卻未停止要求約翰吻她。

  此時聽說有人死亡送去醫院,趕去後才知是麥克,而安娜欲殺蘿拉,卻在此時生下孩子,但安娜的瘋狂行徑,使得泰勒夫妻受到前所未有的驚恐。

◎ 劇情分析

  為何夫妻有的能生幾十個兒女,但有的卻連一個也生不出來?若根據佛經的訊息,一切都是因緣。因為當人亡故之後,會出生為中陰身,由本心阿賴耶識所生。但中陰身每次只有七天壽命,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中陰身就必須去投胎,此時與中陰身有緣的父母,便會出現在眼前,中陰身因自身的「喜愛」習性而進入母胎是為「羅羯藍」,亦即「受精卵」。這是受胎的情形。

  所謂中陰身面前會出現面相,這當然是中陰身自己的業識因緣所現,就猶如夢境中的情境並非我們可以預測或指定。你能指定自己今晚要作什麼樣的夢嗎?當然沒辦法,但就這樣無緣由的出現了,而夢境的當下你似乎也無法有反觀的能力,甚至無法掌控或了知當時的環境與氛圍,其實夢境的情形也與死亡的情形頗相似,因為夢境中只剩七識面對大法塵,而真心阿賴耶識則從來不在六塵之中,雖然祂依因緣種子生出了六塵。

  「不孕症」當然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不外乎各種醫學理論與症狀,譬如精蟲稀少,自然造成不孕,但現在以人工授精的方式,也造就了許多夫妻能完成生兒育女的美夢。古代也有借腹生子的傳說,日後延伸出很多意外的情節,但現代的「借腹生子」卻是將已經結合的受精卵用器材植入孕母的子宮內。

  雖然兩人沒有過親密的接觸,但卻懷有另一個男人的孩子,漸漸地會在懷孕者的內心世界起極大的變化。一般而言,這種情形並非沒有,但這屬於心理的層次,也應該是可以深入去探索的。

  約翰泰勒與蘿拉究竟是什麼原因而無法懷孕?這在影片中並未提及,他們透過類似徵選的方式選了一對夫妻,安娜長得頗有姿色,而丈夫麥克似乎也都屬良善之人,但沒想到在懷胎十月之中,安娜與麥克的心思起了極大的變化,而這正是此齣戲的重頭戲。

  或許麥克與安娜是一起演一齣戲,來詐取更多的所需,但也有可能是安娜逐漸有了比較,而遂有了取代蘿拉的念頭。因為兩家的條件相差太大了,安娜自然會開始有非份之想。

  如果這樣的借腹生子能立條約的話,那這條約是否能約制安娜的野心?但孩子在她肚腹之內卻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她是真正嬰兒的擁有者。就整個社會道德而言,安娜的堅持是相當正確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安娜能夠懷孕,卻是在一種金錢合約下的必然,因此就真正嚴格討論,安娜的堅持就似乎站不住腳了。

  事實上,麥克與安娜也因為借腹生子這件事,起了極大的爭議,麥克的胃口越來越大,他的妻子懷孕,但他不是父親,這一點他似乎沒有太在意,他要的是更多的錢。麥克惡劣的本質逐漸顯現,但與妻子安娜的方向卻背道而馳,兩人的想法差異使得兩人決裂,當麥克露出兇狠的暴力時,安娜卻顯示了她更兇狠的另一番面目。

  約翰泰勒只想息事寧人,他企求孩子能夠平安來到這個世上,因此他不僅處處遷就安娜,虛以委蛇,但安娜處處進逼,甚至也逐漸危及妻子蘿拉的生命。

  現今的社會,許多年輕人寧願保持兩人同居的生活,就算結婚也不見得要生小孩,這當然是因為教育一名小孩長大成人,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此夫妻倆寧可獨善其身,不願生孩子的結果,自然會削弱台灣日後的國力,這一點是相當堪慮的。

  約翰泰勒是一名律師,生活條件不錯,因此他在妻子無法生育之後,與妻子商量,決定採取借腹生子的方式,為自己的家庭留下一個血脈,這樣的觀念其實在東方人較為熱衷,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法持續香火,百年之後如何去面對先祖列宗?

  但在西方,這種借腹生子的方式都採用秘密的,猶如器官捐贈者一樣,受捐者完全不能知道捐贈者的身份,因為這種外來移入的器官,有時會讓受捐者產生一些奇妙的感覺。

  西方世界中,有人專門賣精子,提供給一些需要的家庭,但前提是不能洩露他的身份,這都是為了要杜絕這種心理因素的變化,甚至最終會影響到人倫的悲劇。

  似乎有一部影片就在談論這件事,到最後他因不斷地捐精子,才知他有數十個兒女。而有趣的是,這些兒女最後都來與他相認,當然這是從另一種層次來詮釋這一類的電影,但這應該也是一種特例。

  這部影片,其實是針對電視頻道,而拍攝的低成本電影。有趣的是,這是一齣以黑人為主體的影片,反而安娜的丈夫這名反派人物是白人,另外的白人則是律師團的老闆,在約翰表現良好之後,欲讓他加入合夥人。

  然而不管黑人、白人甚至其他人種,都無法脫離人性的變化。當一切都順利時,任何人都會是良善的人;但當有了比較,而欲更上一層樓時,最深層的人性此時便會受到嚴苛的考驗。也許這是一種真正的試煉,人生有許多並不是真正屬於我們,該有的自然會呈現,沒有的就算費盡心思也是枉然。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顧問先生有問題(The Complexity of Happiness)


導演:吉亞尼‧札納西(Gianni Zanasi)
主演:菲利坡‧德‧卡利(Filippo De Carli)
   哈貝絲‧亞容(Hadas Yaron)
義大利 / 2016年 / 117分 / 普遍級
禮讚: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安利科是叱吒業界的王牌顧問,時常拯救大企業於水火…

◎ 劇情簡介

  安利科的工作是相當奇特,他與大集團合作,專門尋找不願在工作上打拼的富二代,利用安利科與他們的接觸與信賴,最後簽下委託集團經營後,便到四處旅遊或做他們想做的事,於是這個集團便輕易掌握這家跨國大企業的經營權。

  安利科做得相當順利。有一天,一名自稱是弟弟尼可拉的女友,要持有他的鑰匙,並在他回來之前住進他的屋內。這來自以色列的女子名叫亞莉諾,安利科發現尼可拉並沒有如亞莉諾所言,是到中南美的恰帕斯,他在住處外面逮到尼可拉,但尼可拉卻假藉理由逃之夭夭。

  安利科沒有辦法只好收留亞莉諾,但亞莉諾卻不願睡床,她睡在地板倒很安適。此時一個跨國大企業的老闆,馬第歐李維與妻子路易莎,因開車要去看女兒的芭蕾舞,卻不幸掉入路邊的深湖中。尚在念大學的兒子菲利波與妹妹卡蜜拉在參加葬禮時,安利科也在場。

  安利科的背後老闆是卡洛,但真正掌控大權的是卡洛的父親柏尼尼,柏尼尼相當賞識安利科,希望他能將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安利科過去認知的富二代,都是不求上進的人,然而他發現菲利波是相當善良又細心的人,他發現妹妹的鞋子四號半已經快穿不下,應該穿五號鞋。

  安利科知道菲利波喜歡游泳,也喜歡數泳池的磁磚,於是奉勸他要更專注在數磁磚上,公司的股份雖然菲利波與妹妹合併就有五十一%,但柏尼尼卻聯合菲利波的叔叔,預備要將兄妹二人摒除在外,就像過去的許多富二代一樣,將他們騙到中南美洲去享福,而這工作就落在安利科的身上。

  安利科在發現亞莉諾不知何時與卡洛一起吃飯,不得已只好謊稱亞莉諾是助理。但亞莉諾卻由此更進一步與卡蜜拉接近,這使得安利科發現他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因為菲利波與卡蜜拉是相當善良的富二代,在最後安利科自動辭職,他也知道菲利波會勇敢地迎戰這一切。但此時亞莉諾卻離開了,他趕到車站,隔著月台兩人有無限的話,但卻只能用動作來形容。

◎ 劇情分析
    
  全世界任何一家大企業的老闆,他們為了財產未來的歸屬問題,大都會經過專家的建議,提早佈局安排,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所有財產能確定由繼承人所得,其二便是能完全不受遺產稅的規範,甚至在游走法律的邊緣上,完全不必繳交一毛錢給政府。

  但有些企業大老闆因為尚屬中年,他們覺得這種預先的生前規劃不必這麼早安排,因為每個人都希望甚至相信自己會長命百歲。

  然而生命是無常的,人常因一件誤失便瞬間失去生命,這種突然到訪的意外不是每個人都能意料得到的,這種生命中的大撞擊,常帶給未亡人無比的傷痛與苦難,很多以為原本如此的事,卻讓人有更多難以招架的窘境。

  很多的富二代在突然接掌龐大基業時,因沒有事前的規劃與安排,當然會用原本的生活態度來面對,但經營龐大的企業,若無企業經營者的胸襟與長遠的目光,很快就會讓公司走向解體的道路,甚至在企業中有人會以他的角度對公司上下其手,導致公司最終崩潰解體,這也就危及了許多員工的生計。

  安利科是一家併購公司的顧問,但他負責的並非什麼業務,而是不斷地接近他們,並逐漸了解這些繼承大企業的富二代,從而獲得他們的信任,並在最後說服他們交出事業,以信託基金的名義為他們來管理,而富二代就能出國去作他們想做的事,當然每年都一定會有一些公司盈餘分配,但事實上經營權已落入他人之手。

  就正常的說法而言,安利科的工作是正面而肯定的,換了信託基金來經營,總比讓這些毫無經驗的富二代搞到公司垮掉要強得多,但這前提是要繼續維繫公司正常的運作,若開始以整頓為名並開除員工,那就應該不是一種善意的經營模式了。

  安利科之所以嚴謹甚至嚴酷地面對他的工作,這應該與他的父親因負債甚至犯罪而逃亡加拿大有關。這一點並未在影片中有更多的敘述,但一種投射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或許是基於父親逃亡國外,他對弟弟尼可拉就特別體諒與照顧,只可惜尼可拉對感情的問題無法駕馭,卻將遠從以色列來義大利找他的女友亞莉諾推給安利科。

  亞莉諾與尼可拉之間的愛情是曖昧而混沌的。因為必須模糊這個焦距,才能營造安利科與亞莉諾之間的另一層曖昧。

  因緣際會中,亞莉諾也成為這富二代兄妹的妹妹卡蜜拉較親密的友人。安利科見亞莉諾要教卡蜜拉做糕點,他企圖介入,但卻被亞莉諾拒絕,亞莉諾表示她們要做的糕點是屬於她們獨自創作,並不需要旁人介入。這是對卡蜜拉的啟發,但似乎違背了安利科的原則。

  安利科誤以為亞莉諾也在做他對菲利波一樣的事,找機會獲得他們的共鳴,然後最終誘導他們離開經營的權力核心。一開始安利科也像在演戲一樣,企圖獲得菲利波的信任,而這些接觸一開始並非出自真心,因此他稱亞莉諾也在演戲。

  或許可以稱為假戲真做吧?安利科發現這富二代兄妹,並非像過去他所認知的一樣,他們有同情心,就像他們的父親一樣,絕對不開除企業的任何一名員工。但信託基金中的經營者可不這麼想,為了營造更賺錢的契機,他們毫不手軟地開除許多工廠的員工,導致最後有員工在菲利波面前自焚,所幸即時搶救,並未造成悲劇。

  或許是因為這樣,使得菲利波開始懂得必須由自己親自下決策,以免事態更加嚴重。這種改變絕對不是信託基金的人所樂見,而失職的人安利科也遭到解僱的命運。

  在此之前,安利科並不知道自己已遭到解僱,而是在會議上提出辭呈。這種安排呈現了安利科從過去的迷茫中走出,並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後的正行之道。但當他趕到旅館時,亞莉諾卻已退房離去,於是安利科也急急趕到車站。

  導演在這一場的安排是相當巧妙的,因為他們過去一同體驗的麥克‧傑克遜聞名的舞步「月球漫步」,此時再由安利科在另一個月台表現。因為這是兩人共同經歷過的,這種心靈頻率的相通與再現,就變成電影中的「前後呼應」美學。

  此時不需要語言或文字,過去的這段突然出現的因緣,此刻都該是結束的時候了。不曾有過的情慾激盪,卻有著共知互動的困頓,此刻應該也豁然而開了。

  離別如果是一種必然,那不妨將曾經有過的感受從新溫習一次,或許就能真正去體現對方的心境與感受吧?這也是最後一個鏡頭,安利科學亞莉諾睡在地板上,卻面露滿足而溫馨的表情。

  當亞莉諾來依附安利科時,他為她安排了另一張床,但亞莉諾堅持要睡在地板上。這個動作看似怪異,但其實雙方還卡了一個尼可拉。

  尼可拉這個只出現過一次的腳色,不斷地在劇中讓兩人心中築起一道難以攀越的高牆;而在她離去時,卻又為兩人之間牽了一條永遠看不見的繩索。

  「顧」片由影帝與影后演來毫不做作。是一齣難得的佳片。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

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 (Uberto Pasolini)
主演:艾迪‧馬森(Eddie Marsan)

   瓊安‧佛洛葛特(Joanne Froggat)
英國、義大利 / 2013年 / 95分/ 輔導級
禮讚:2013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
   單元最佳導演、Pasinetti最佳影片
   2014 愛丁堡電影節最佳演員
   2014 雷克雅維克影展最佳影片
   2014 金馬國際影展秒殺完售片
葬禮是為了生者,而非死者。…

◎ 劇情簡介

  梅‧約翰是一名區公所的職員,他的工作是專門處理死亡後無人認屍,而必須為死者處理後事的人。約翰總是小心翼翼地收集死者相片、CD或特殊物件,以求能有其家人來葬禮相送,但大都是只有約翰一人,而他也習以為常了。

  最近又接到一名珍‧福特的女人,已經死亡多時,只知她喜歡貓,雖然一年前曾有好像是女兒的人寫信來,但終究還是無人相送。

  這一日,接到一名已死亡更久的人比利‧威廉‧史托克的死訊,約翰從租屋中找到一些黑膠唱片,但沒有唱機,只留下許多空瓶,倒是有一本相本,最後一頁有一張小女孩的相片,這使他燃起一絲希望。但此時,他的上司布拉奇告知他因為經費緊縮,他的業務已併給達利奇區,而業務改由皮爾傑女士負責,而約翰遭到解雇。

  約翰要求處理比利的葬禮,布拉奇答應了,於是他在相片中發現一頂帽子,上印有「歐克漢烘焙」字樣,於是他坐火車去這家烘焙廠,也見到以前同事,同事不願參加葬禮,但告知他,比利曾在威比特漁港,認識一名叫瑪麗的女人。於是他又找到了瑪麗。

  瑪麗承認她曾愛上比利,也為他生了一名女兒,但比利卻不知道,雖然女兒已生了孩子,而她又與另一名男人在一起,故她也不願參加比利的葬禮。

  約翰到監獄去查訪,發現有一名叫凱莉的女人,從特普活來探望他。於是約翰又坐車去找到凱莉。凱莉是一名照顧狗兒的工作人員,她承認曾與母親去探視比利,但母親三年前已去世,故一切均已過去。但臨走前,凱莉又將比利好友大個兒的相片給他,於是約翰又在養老院找到大個兒。

  大個兒談論了很多在福克蘭島的戰役,但也不確定會不會去,而凱莉來電並與約翰見面,表示她會來參加,約翰並與她約定在葬禮後,兩人也許可以喝可可或茶。約翰買了兩個印有狗兒的馬克杯後走出,卻遭車子撞死。在比利葬禮中除凱莉外,所有老友也都來參加,而她卻不知隔壁約翰葬禮中,卻無任何人參與…。

◎ 劇情分析
    
  將生命中的執著帶入到工作的氛圍中,在一絲不苟的生活狀態中,便會形成一條單行道。這樣律己的生活,到底呈現了什麼樣的訊息,而將之放置在生命的天秤中,將會帶給生命什麼樣的重量?

  約翰似乎從小就是個孤兒,起碼在劇中並沒有親人來探望他,這也是為何在最後,他堅持把比利的親人找出,縱然這些親友並不抱著參予的態度,但他覺得有必要為比利付出這些心力。雖然他對其他無親人的亡者,也是一樣的看待,但最大的原因,是比利一直就住在他家對面。

  約翰站在比利家的窗口,睇望著自己的家,就這一點就足夠了,因為能與他如此住得相近,起碼在感覺上比利就像是他的親人,這正是說明了孤單的約翰,其實內心多麼渴望一些親情或友情。

  只是約翰的工作是處理比他更孤單的人,最少約翰還有工作,他的忙碌使他忘卻了孤單寂寞,而他存的好心,使他更堅毅地投入他的工作,最起碼陪死去的人走完最後一程,有他與神父就名正言順完成了人生最後的儀式,相較於約翰死亡之後,只有神父一人,就足以顯示導演的企圖與詮釋的面向了。

  其實約翰已經四十多歲,他也渴望有個知心的女伴來相處,但工作本身就是不討喜的工作,再加上他也不敢主動出擊,遂錯過了許多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會不會有這樣的人?其實在每個社會角落,都有這樣執著於自己工作的人,這是一份需要有愛心與與慈悲的力量,只是這樣的人,一直無法浮在檯面上,讓我們看得清楚。這個世界崇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更何況事不關己的事,更是拒之於千里之外。

  接替約翰的女職員,她可以將十幾個骨灰在樹下亂灑,雖然人死火葬之後只剩的骨灰,並沒有真正的生靈寄託在其上,但約翰以尊重的態度,將已結案的骨灰單獨灑在一棵樹下。雖然稱為樹葬,但起碼是尊重生靈的一種表現。

  接替他工作的皮爾傑女士,毫不猶豫地將無人認領的骨灰灑在一起,這些亡者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相當沮喪與失望的。

  約翰之所以作業較為緩慢,是因為他以尊重生命的態度,期待死者會有某一個親人出現,最起碼在葬禮上,會有親朋好友送他最後一程,在約翰的認知中是較為合乎人道的。

  每個人出生之後絕對都有其他的親人,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死者變得如此孤單?透過比利的簡略生平,他在食品工廠作過;也在福克蘭戰役中參予;當然也在監獄待過,也與不同的女人同居過。

  比利的個性是暴衝型的男人,但女人雖然最後受不了他而分開,但卻對他讚譽有加,因為他愛女人的方式是直接而深情的。

  比利也在監獄中,口銜皮帶為慈善募款,也挺身為烘焙廠的員工爭福利,但卻使自己落得離職而失業,這樣的人究竟要如何為他定位?好壞的陰陽二分法,實在無法真確地評斷比利這個人。

  人的存在其實並非只有黑與白的論斷,嚴格地說人性是灰色的,我們有時會有慾望與貪念,有時也會見義勇為,這些是極端複雜的層面,這也才使得人性顯得相當複雜而無法計量。

  然而專執的感受是可以感染的,縱然這些親友對比利的死亡,抱著排斥的態度,主要是比利的酗酒,但最終在葬禮的那一天,卻全都出現了。而遺憾的是同一個時間約翰也孤獨地被下葬,連個墓碑都沒有,只有一小塊的簡易識別。

  也許這正是約翰一貫態度,他曾躺在墳地上,想像自己躺下的位置,他望著天空,以比擬的態度來檢視葬禮這個嚴肅的問題。

  凱莉慢慢感受到的約翰無私的付出,自己的家人有這樣執著的人來送他最後一程,應該是極為幸福的事,而這種幸福的感覺便拓染開來,不僅在比利葬禮的日子,全都趕來送他最後一程,凱莉也向約翰散發出幸福的招喚。

  凱莉面對的是狗園內的狗,她與狗相當融洽,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與人有共融的機會。在火車即將開走的那一刻,凱莉鼓起勇氣,向約翰提出一起喝茶或可可的要求。在這之前約翰曾進入店中點了一杯茶,但侍者建議他改喝熱可可,因為店內剛買了一台可可機。

  這是象徵約翰的規律生命即將有了變化,而這變化則是凱莉帶來的訊息,而約翰也循著這個訊息,在店內買了兩個印有狗圖案的馬克杯。

  當規律的生命起了變化之際,一切的規律便有了更動,一向過馬路都小心翼翼的約翰,卻因為規律起了潮動,一時的疏忽卻遭公車撞死。

  片尾導演採用魔幻寫實的手法,還原約翰的葬禮,雖然凱莉心中一直期許約翰會出現,終究她是失望離去,但曾經受約翰送最後一程的人卻都回來送約翰。

  雖然是令人遺憾的結局,但卻更堅定了原本的主題,也使得這影片讓人感動不已。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臨終信託(終の信託)(The Terminal Trust)

導演:周防正行
主演:草刈民代、役所廣司
日本 / 2012年 / 144分 / 輔導級
禮讚:第81屆電影旬報十大電影日本電影導演獎
   第67屆每日電影大獎日本電影大獎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奧斯卡)優秀主演女優賞
   2012年度全國映連賞導演獎、男演員獎、女演員獎
講述精英女醫和患有重度哮喘的男病人之間萌生的深刻羈絆,由此引出臨終 ...

◎ 劇情簡介

  折井綾乃是一家甲級醫院的住院醫生,或許是工作太忙的緣故,一直無法與男友高井則之論及婚嫁,兩人同為醫院的醫生,常常在值夜班時相互慰藉。

  高井從外地回來,折井自行前去接機,沒想到竟有另一名更年青漂亮的小姐接走高井。當天折井訊問高井那個女人是誰,而高井冷冷地表示,他從未承諾要與她結婚,況且他要回大學教書,似乎毫無留戀地將折井拋棄。

  折井在值夜班時相當難過,同事表示她可喝點酒去值班室睡一下,但依然反覆睡不著,於是她用安眠藥與酒一起喝下,所幸被人發現及時洗胃搶救,過程中讓折井感受到不少的苦痛,但卻無法說出。

  折井有一名嚴重哮喘的病人江木秦三,雖曾經出院,但最近因情況欠佳又再度入院,有好幾次突然在醫院發作,幸好折井冷靜地為他治療。

  或許是這種醫生與病人的特殊關係,折井傾訴了江木很多的心裡話。江木很喜歡聽歌劇,他借給折井一張「賈尼‧斯基基」的普契尼歌劇作品,並指定要她聽第六首歌曲。原來江木小時候在齊齊哈爾出生,但因戰爭的緣故,妹妹小雪不幸中彈,在彌留中延續了一日夜才死亡。

  當時江木的母親曾經為小雪唱搖籃歌,江木因對死亡困惑與不安,因此要求若大限來時,希望折井能為他唱搖籃歌,折井答應了。

  這次退院後,折井知道江木會在附近的河邊散步,趁一次外診時在河邊與江木閒談。這一回江木明確地告知折井,他不願自己花更多的錢在醫療上,希望留點錢給妻子,同時也表達不願插管的意願。

  不久江木再度入院,這回病況緊急,經過折井急救,也插了管並加上人工呼吸器。折井將病情全部告訴江木的妻子與兒子小熏,及從未來探病的女兒雪子,並提及江木的心願,家人似乎也不敢作主。但江木的病也確實折磨甚久,最後終於同意拔管,但原本昏迷的江木卻突然又有了呼吸,折井依承諾反注射鎮定劑。最後江木終於死亡,折井依約定為他唱搖籃曲。但折井卻反被檢察官起訴,最後判刑兩年緩刑四年。

◎ 劇情分析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令人無解的,莫過於死亡。究竟生從何來?死從何處去?一直是每個人都不太願意去面對,甚至逃避的選項。

  佛經或其他宗教都對死亡有詳盡的解說,但無非是回到主的懷抱,但若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那豈不是就沒有了歸宿?

  佛學提供的訊息,應該是最完備也最能令人接受的。為何人會出生?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本心阿賴耶識原本是清淨的,但因累劫以來不斷地受生,也造作了許多業識種子,而這些種子都藏在阿賴耶識,人投胎到那一界,全由自己的業識種子配合父母因緣而生。

  至於死亡,那是因為我們在阿賴耶識中,尚有「分段生死」的種子,換句話說,人在出生的瞬間,早就決定了死亡之日,但為何每個人的壽命不等?死亡的景況也不盡相同?那正是業識種子不同的緣故。

  唐玄奘到印度的三年前,他未來在印度的老師戒賢大師已經103歲,當時戒賢大師身患痛疾,其痛差點令戒賢大師撞牆自殺。幸有一金色佛像現身阻止,並告之其會生的疾痛乃因前世是國王,卻因枉殺多人而導致老年身痛業報,並謂有疼痛自能消業障,何況三年後會由震旦來一僧人,此人與他有大因緣。

  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但卻也傳遞了人老為何會有病痛的緣由。而「臨終信託」則是牽扯到安樂死的爭議。全世界目前只有瑞士有合法的安樂死機構,這在「春日光景」這部影片有詳盡的論辯。

  目前全世界,都尚在這個生與死的臨界點上辯證思維。以醫生的立足點,他是必須為尚有生機的病人,盡一己之力,而其拯救的方式不外乎插管,甚至用人工呼吸器。也許這會暫時讓病人「活著」,但正如江木所形容的,那只是一堆插滿管子的肉團。

  以佛學的角度來看,昏迷的人是在五位中的「昏迷位」,這表示他的六識已經完全消失,但七識與八識依然還存在的,阿賴耶識是「恆而不審」,但在人間卻已經毫無作為,就某種角度而言,一是浪費社會資源;二則是勞累了全家人,更甚者,為了照顧昏迷不醒的病人,未生病的人有時反而會先累出病來。

  若能即刻拔掉呼吸的管子,病人很快就會往生,但卻是許多病人敢想卻不敢說的話。而就醫生的天職,就算只有微弱的機會,醫生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理念,不顧一切去拯救病人的。

  目前的社會,存在著兩極化的現象,但這一切卻陷入了辯證的膠著,主要原因還有「情、理、法」中的法,因為對於應當救助,卻反而拔掉呼吸管子的醫生而言,法律給予的批判是嚴厲的。從法律的角度而言是無私的,因為每個生命終將要面對的任何問題,那都是必須從人權的角度來看待,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句話就足以涵蓋法律的宗旨,法律保障了人應該有的活著的權力。

  活著的形態似乎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活一百歲卻能四處活動自如,有的人卻在床上,像植物人般受人照顧幾十年,這樣的生命當然與業報有關,自我的承受與讓他人的承受,這似乎在冥冥中有了定論的。

  「臨終信託」討論的不是臨終的事件衝突,反而是面對死亡之際,人際之間的心理衝突,在剛性的法律主宰下,所有的人性對待都必須臣伏在其下。演檢察官的大澤隆夫,是我看過最失敗的作品。如果這名檢察官多帶一點人性的考量,不必如此訛詐地將折井收押,但反而衝突力道會顯示在他身上。

  折井對江木的承諾,其實也是有某種層次的,因為她曾受男友拋棄而吃安眠藥自殺,在接受洗胃時,她有說不出的痛苦與折磨,那時她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希望醫生或任何人對她的急救,若有選擇的餘地,她情願就此完結自己的性命。

  或許這種人同此心的頻率,讓折井承諾了為江木拔管的執行,而這必須在一切都毫無進展的情形之下,才能拔除病人的人工呼吸器。看似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時,並也徵得家人的同意,於是折井拔除了江木的呼吸器,但沒想到呼吸器一拔除,江木卻有自己呼吸的強烈慾望,於是當下折井沒有採取急救,反而連續為江木注射了三支鎮靜劑,這使得江木在一番掙扎中去世。

  檢察官認定折井此舉無異是殺人,並將她起訴。折井也了解自己掉入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必須由自己承受。其一是檢察官所控訴的殺人罪,在某種角度而言,其實也算是正確的,其二她與江木之間的理解與承諾,在某種角度她也是沒有錯誤的。

  然而江木在拔管後的反應,卻是她極大的診斷失誤,因此也讓她自己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窘境。她失去了醫生的工作,也失去了曾與她恩愛的人。所幸最後的判刑是二年而緩刑四年,這使她免入牢獄之災。

  人生中其實處處充滿了太多不可思議的難解情境,我們自以為完全了解這個人生,但許多的突變,卻不是我們可以用平常思慮去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