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愛,穹蒼(To the Wonder)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
主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
   歐嘉‧柯瑞蘭寇(Olga Kurylenko)
美國 / 2012年 / 112分 / 輔導級
禮讚: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首映並參予競賽
從一段複雜的三角關係,衍生對生命的不凡見解... 

◎ 劇情簡介

  來自美國的自由作家尼爾在法國旅遊之際,認識了來自烏克蘭的單親媽媽瑪麗娜,兩人立刻打得火熱並墬入愛河,在同遊巴黎與聖米歇爾山旅行後,尼爾帶瑪麗娜與她十歲的女兒塔蒂安娜回到家鄉俄克拉荷馬州的鄉下生活。

  從歐洲到比較草根性的美國鄉下,三人雖過著快樂的生活,塔蒂安娜甚至鼓勵尼爾應該娶她媽媽為妻,但因為鄉下生活的枯燥以及塔蒂安娜因不會說英語,於是三人的生活起了急遽的變化。不得已瑪麗娜只好帶著女兒回歐洲,並將塔蒂安娜交給她的父親,雖然前夫也已經再婚,但塔蒂安娜似乎如魚得水。

  瑪麗娜在法國找工作卻四處碰壁,而在美國的尼爾因發現當地的核電廠及油田因不時流出鉛與鎘,使得居民處在隨時罹癌的危機中,原本欲來買地的買主紛紛打退堂鼓。尼爾縱然想以報導的方式揭發,但卻無能為力。

  尼爾卻在此刻又遇見了過去的同學珍,當然也立刻與她燃起愛的火花。珍經營一家農場,兩人雖然在肉體上也有了更多的契合,珍甚至也主動提及結婚之事,但尼爾卻困惑於兩個女人之間,他說一個女人有無止盡的愛;而另一個女人卻將他拉回現實。珍在發現尼爾不會與她結婚後,她不禁感嘆,她與尼爾的過去是一文不值。

  一名牧師告訴瑪麗娜要成為尼爾的妻子才能接受聖禮,於是再度來美國的瑪麗娜與尼爾舉行了婚禮,但這並沒有改善兩人的互動關係。而牧師面對這個貧困的社區也顯得無力解決,他不禁開始懷疑上帝是否真正的存在,龐大的工業帶給弱勢族群的似乎只有傷害,於是牧師在面臨調職的前夕,不禁茫然不解。

  瑪麗娜也在某個情境中認識了一名女同志,或許在她的影響下,瑪麗娜竟然在大賣場認識了一名年青男孩然後隨他去了旅館,而後瑪麗娜受不了良知譴責,向尼爾說了抱歉,尼爾憤怒不已,將她推下車,但隨後又回來帶她回去。瑪麗娜在日後生下一個女兒,但她始終不解,為何兩個相愛的人會被恨取代一切?

  瑪麗娜抬頭望向天際,似乎有某些啟示,她向尼爾表示會讓孩子保留他的姓。

◎ 劇情分析

  愛是永恆的甜蜜,但卻注定不是完美的。

  如果是永恆的甜蜜,這表示是一成不變,但人是無法承受一成不變的,再如何的傾心,似乎終有一天必然有瓦解的一刻。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是一成不變的道理。

  如果你認為這一世的愛情是真愛而永恆,但卻也必須承受佛法中所謂八大苦之一的「離別苦」,因為最終的死亡,也會摧毀兩人相約的和諧與甜蜜。由此看來,所謂的「愛」其實是弱不禁風的。

  剛開始的相識是多麼的激盪與狂熱,尼爾與瑪麗娜在歐洲的高鐵上,兩人也無法放下暫時的撫慰,好似只要一放手,對方便會消失在眼前一般。近乎性愛的遊戲在高鐵上不斷地上演,造就了慾望的極致表現。也讓人相信世間的男女情慾果然是一種「極樂」。

  然而當瑪麗娜隨尼爾回到美國後,因為語言的關係、環境的差異,加上女兒的不適應,於是她與尼爾的感情也漸行漸遠;其實瑪麗娜也曾想融入美國的生活,但美國是以宗教來建構社會的結構,換句話說妳必須在星期日去教堂,而且受洗領聖餐,但神父(或牧師)以兩人並未結婚的同居關係是無法領聖餐的。

  問題是同居到結婚這段路程,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一段路,這牽扯到尼爾與瑪麗娜兩人的心態問題,而這個問題似乎也是現代男女之間極大的困擾。好像一結婚之後便失去了掌控權,但若認真檢視,問他們要掌控什麼?其實他們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這只是一種社會暫時的趨勢,等到那一天趨勢又有了改變,結婚和生小孩又會變成熱門的事。也許這是社會的循環與規律,每個時期都會出現某些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結婚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在瑪麗娜回到歐洲後,尼爾又遇上了過去的同學,於是兩人又激起了另一場的激盪。由此證明,情慾有時與感情並非是一體的,如果感情是一種絕對,那麼尼爾就不應該與珍發展出這一段感情,從這個現象來探索,不難發現人性的複雜層面。

  如果這個社會可以發展到將「愛」公有化,意思是每個人在結婚之後都有權力再度往外追尋,有些學者預測這樣的時代會在二0三五年發生,屆時人的人際關係又會變成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不管真假,我們從現在的社會現象或這部影片,似乎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然而人性總是自私而獨佔的,當瑪麗娜在大賣場與一男子到旅館中發生一夜情後,她向尼爾懺悔,尼爾生氣得不得了,但他從未檢視過自己對外的追索。

  一對夫妻的另一半出軌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呢?是因為自己的面子掛不住而使得自尊心受損?或是因為佔有慾有了缺失而難堪?若以個人為主體來檢視這件事不難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是以自己為主體來思考的,因此當認為主體受到侵擾之際,便不免產生抗拒,這正是現今男女相處的困境。

  由於女權的日漸擴張,日後女人的行徑勢必會與男人等量齊觀,男人可以做的女人當然也可以,相反地,女人可以做的男人也能如法泡製。這並非是互相報復的行徑,而是表現在平等的對立之中。

  「愛,穹蒼」的敘述手法是相當獨特的,我為這樣的電影取名為「MV的呈現」,以不受任何限制的生活瑣碎,任意地組合而成,有時情境的發生並非是當下的現象,將過去、現在與未來做了新的交集與呈現,從而表現出「愛」的無所不在。

  呼應這段「愛」的無力感的則是神父堅定的信念,卻也無法拯救鄉人陷入大自然反撲的無奈之中。神如果是與人有如此緊密的關係,那為何神卻不願意真正地拯救人?甚至讓人陷入無助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脆弱與無知,不管面對愛情或宗教,其實都突顯人類的渺小與無助,號稱萬物之靈的人其實還有許多無法自拔的陋性,而在連結宗教的渲染中,似乎依然故我,或許這是宗教所謂的「原罪」吧?

  在追求真愛的同時,能否得到真正的救贖?這是目前絕對無法找到答案的一個問題。但這並不表示是永遠無解,而是人類必然要靠更多的自省,才能讓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展現另一種訊息。也許我們不是靠外在的救贖,而是必須從內在的思維中找到真正的真我。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在更早之前也以類同的手法拍攝了「永生樹」,很多影評都將「永生樹」歸納為宗教影片,其實本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著宗教的說教企圖,卻反而融入了獨到的戲劇手法,單憑這一點,泰倫斯‧馬力克堪稱為大師級的人物。

  電影與戲劇永遠是變化萬端的,每一創作者都應該有他獨到的見解,在呈現作品的同時也能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觸。「愛‧穹蒼」在這一點的表現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正因為以MV手法的剪接,而使得自己的作品得以在世界影壇中獨樹一幟,這一點是值得國內拍電影的人努力學習的。

靈慾告白(Beyond the Hills)

導演: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
主演:克莉提娜‧芙露圖爾(Cristina Flutur)
   柯斯米娜‧史崔坦(Cosmina Stratan)

羅馬尼亞 / 2012年 / 150分 / 輔導級
禮讚:入圍2012年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女演員兩個獎
   代表羅馬尼亞角逐2013奧斯卡外語片
   2012坎城影展最佳劇本、雙料最佳女主角獎
雅麗娜與薇琪塔相伴而依長大,她將與無法離開修道院的薇琪塔步上震憾人心的宗教之旅...

◎ 劇情簡介

  從德國回到羅馬尼亞的雅麗娜,搭火車到一個小鎮的修道院,尋找她在孤兒院一起長大的薇其塔。兩人用走路的方式回到修道院,雅麗娜送給薇其塔一個插電的蠟燭,雖然修道院內沒有電力,但薇其塔還是很高興地收下。

  神父雖然有些質疑,但最終還是同意暫時讓雅麗娜住在修道院內,同時也認識了伊莉莎貝塔、帕荷米雅、安東妮雅和烏絲提娜這些修女。但雅麗娜對安東妮雅有些不滿,因為她看薇其塔的眼神令雅麗娜相當不悅。

  在房間內雅麗娜要薇其塔替她按摩,並要求睡同一張床,薇其塔表示已心向上帝而拒絕。雅麗娜我行我素,當她月事來時也直闖教堂,但被神父斥責趕出,雅麗娜竟然用頭去撞井並欲跳井而驚動大家。

  神父要叫救護車送近乎瘋狂的雅麗娜去醫院就診,但沒有救護車,只好請瓦勒開車送到醫院。醫生用鎮靜劑使得雅麗娜暫時平靜下來。但老醫生認為雅麗娜不僅精神狀態不穩定,而且也有肺炎的症狀,她需要一個安靜之所來休養,不得已雅麗娜又隨眾修女回修道院。

  這一回雅麗娜果真平和許多,眾修女也開始教她四百陸十肆種的告解,薇其塔為了安撫她與她同睡一床並為她唱歌。但在半夜兩點,薇其塔趁雅麗娜睡著後,與安東妮雅一起唸經祈禱,這使得又醒過來的雅麗娜相當不悅,經過妥協,雅麗娜也參與了唸經。

  但第二天,雅麗娜卻以兇狠的語氣恐嚇安東妮雅,這又引起神父欲趕她走的想法。瓦勒再度用車子送雅麗娜回去她的寄養家庭,養父努蘇與養母愛琳娜早已又讓另一名孤女入住,這引得雅麗娜的不悅,於是她向養父要回寄放的幾千歐元,但養父只拿出五百歐元,這也使得雅麗娜奉獻了五百歐元又住了下來。

  但雅麗娜因負氣薇其塔不願隨她離去,遂自行斷食齋戒,並強行闖入神聖的祭壇,於是神父請來她的哥哥歐努特並經他的同意而預備為她驅魔。因為不忍雅麗娜的哀號與被綑綁,半夜薇其塔侵入雅麗娜被囚之處,鬆開了繩索,但第二天雅麗娜看似平靜正常,眾人欣慰之際,雅麗娜卻已經斷氣身亡。

◎ 劇情分析

  還記得羅馬尼亞的導演克里斯汀穆基奪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作品「4月3週又2天」嗎?這一回又以「靈慾告白」奪下雙料女主角獎以及最佳劇本獎。

  「靈慾告白」是改編自英國BBC記者塔吉亞娜‧尼庫萊斯‧布蘭(Tatiana Niculescu Bran)的追蹤調查所寫成的作品。在2005年曾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一名女孩造訪修道院的好友,但在幾週後因受「驅魔儀式」而死亡。這個事件在當時引發了許多的關注,最後也促動了這部電影的誕生。

  每個宗教都有其規儀與崇拜的方式,但除了正面的信仰之外,總會延展出更多負面的對立。所謂有陽光則必然會產生陰影。「唯識學」也討論到這個區塊,因為人從早上醒來就必然在六塵之中,當開始接觸整個世界時,人必然會開始抉擇,有抉擇則必然是有「善」與「惡」,或者說得簡單一點是「好」與「壞」。幾乎很少有人會選擇「壞」的,這是人性的常態,但不管執善或執惡,甚至刻意不選擇而執著於「中」,那都將會產生「習氣」與「我執」,這也是為何人會一直輪迴不斷的原因。

  以「楞嚴經」為例,卷八、卷九談論到許多因禪定而迷失自我的人,常墮入「魔」道而不自覺。換句話說,人的神性與魔性是常依各人的認知而產生,當「如理作意」是則真心現,當「不如理作意」來面對一切時,則自己入魔而尚謂自己是「神」。

  然而「靈慾告白」卻不是將主旨放在神與魔的鬥爭,導演只是平和地將整個過程一五一十地呈現,這也是為何這部影片有兩個多鐘頭的原因。其實最早劇本還被刪掉了三分之一,可見導演當時的創作企圖。

  雅麗娜與薇其塔兩人一起在孤兒院長大,而在過去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兩人有著同性之間的關懷與情感,但在離開孤兒院而分別後,薇其塔卻進入了一家修道院;而雅麗娜則到德國去發展。

  雅麗娜無法忘懷兩人的過去,她從德國回到羅馬尼亞找到了薇其塔。雅麗娜希望薇其塔能跟她一起離開奮鬥,她甚至把火車票與船票都訂好了。她為何有如此堅定的信念認為薇其塔會跟她一起離去?正因為過去兩人有過的慾望狂愛。

  導演刻意淡化這些緣由,只在雅麗娜來到修道院的第一個晚上要求薇其塔為她敷油按摩。但在修道院內已有一段時間的薇其塔,在半途中便不再按摩,看得出她對雅麗娜的慾望已經因為長時間在教堂內的洗禮而淡化。但這個議題並非如此簡單就能詮釋清楚,那並不表示薇其塔已經沒有慾望,而是在宗教律儀中被壓抑了。

  薇其塔放棄了慾望,但並未放棄她對雅麗娜的關懷,她甚至主動向修女與神父求情,希望修道院能夠收留雅麗娜。但神父似乎看出兩人的過往,最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雅麗娜才能留下,也就是要向神父告解。

  告解也許是一種相當合理的懺悔,透過懺悔才能有勇氣繼續新的生活面對。但若以教條式的規定四佰多條來約制,可能會有許多不符合「人性」的困惑。

  雅麗娜不只一次地向宗教與神父挑戰,再加上她有精神焦躁症以及被診斷出的肺病,因此在亟欲掙脫心靈與身體的困頓,從而開始與神權對抗。但神權在人世間是絕對不容抗拒的,因為「神」是所有世間的主導。於是雅麗娜便被歸納在「著魔」的噩運之中。

  一個人被強制綁在木板上動彈不得,甚至尿濕褲子,這似乎是一種毫無人性的顯現,在這個階段已經完全沒有所謂理性的溝通,唯有剩下專獨的神權。當神權被極度挑戰之際,悲劇便由此而生了。

  一個人在反抗無效的同時,除了暫時的放棄之外似乎別無他途,薇其塔也曾經整理行囊,半夜解開了雅麗娜的束缚,或許這對雅莉娜就是一種希望,因此她用愉悅的神情去呼應旁邊的氛圍。但所有的修女都認為是神蹟顯現,神終於降伏了雅麗娜的魔性而回歸人性,但正在慶幸的同時,雅麗娜卻斷氣了。

  正如醫院所言明的,雅麗娜在送到醫院前就已經死亡了。死因不明,但觀眾卻能從許多現象得知,肺病是其一,精神的耗弱也是其一,透過無法滿足的心靈,雅麗娜傾洩一身的所有來抗拒,最終也喪失了她自己的性命。

  如果要追究責任,似乎也是無從追起,因為在這過程中每個人似乎都在作自己的本份,在每個人的認知中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一方,但如果是這樣,那為何會有人因為驅魔這件事而死亡?於是所有的焦距便失了焦,而剩下的只有令人困惑的現象。

  「靈慾告白」是以冷靜的運鏡手法來呈現一件曾經發生而震驚社會與宗教界的事件。雖然真實的情形是這些神父及參與的人都受到懲罰,但命案已經發生,事後的追究都是枉然。

  從電影的引導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持平而沒有批判的過程,但也因為這樣卻反而引發了更多的問題。人際之間的問題原本就很複雜,若再加一個神的問題,反而造就了更多的人為施設,而這些規儀究竟是人的助力或阻力?端看各人的認知了。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巴塞隆納,我愛你(Barcelona Summer Night)

導演:丹尼‧狄‧拉‧歐登 (Dani da la Orden)
主演:約翰‧杜沙 (Jon Dausa)
   莎拉‧伊斯琵庫(Sara Espiqul)
西班牙 / 2014年 / 96分 / 保護級
禮讚:入圍今年西班牙高第獎最佳影片及剪輯並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一個仲夏的夜晚,一顆數百年才會誕生一次的彗星劃過巴塞隆納天際。也是那一晚,有人的戀情殞落,有人的戀情才正要開始,總共有567個愛情故事發生在巴塞隆納 ...

◎ 劇情簡介

  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一顆數百年才會出現過一次的彗星「蘿莎」劃過巴塞隆納的上空。在清晨來臨之際,每個人都相約聚會預備一起觀賞這場盛會。

  傑恩約了一群大學同學,主要是能見見他心儀的茱蒂絲,但茱蒂絲原本不來,後來又匆匆趕來,但她的丈夫湯尼也隨後而到。眾人在玩「沒做過什麼」的遊戲,沒想到海克特卻搶先表達喜歡茱蒂絲,這使得當時的氣氛陷入僵局,湯尼表示他要先回去,而茱蒂絲卻也不想逗留,相繼離去,這使得傑恩又陷入了感情糾葛中。

  卡勒斯是個導演,他的女友蘿拉從馬德里來看他,他們預定到卡勒斯的姐姐家欣賞彗星,但蘿拉卻從驗孕棒中發現自己懷孕了。一開始兩人還有共識,但當姊夫告訴他小孩子會為夫妻帶來的恐怖經驗,使得卡勒斯開始打退堂鼓,姐姐雖送了很多嬰兒衣物,但因車子不能發動也不會收嬰兒車,兩人在飯店終於鬧翻。卡勒斯在外一陣思考後終於回去向蘿拉道歉,兩人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天才足球員喬弟即將與巴塞隆納隊簽約,他的好友馬克也替他高興,但經紀人卻警告兩人的同性戀關係若不謹慎,球隊方面可能會放棄。這帶給兩人相當大的壓力。這個晚上喬弟去參加球隊晚宴,馬克卻藉酒裝瘋,差點公開了兩人的秘密。第二天清晨兩人約在海邊見面,喬弟終於體認愛情的重要,決定向世人公開他與馬克的戀情。

  蘿莎與李察的感情甚好,兩人在圖書館也激烈地相互撫慰,但正巧被亞伯特看見,而亞伯特是蘿莎高中的同學,兩人有過一陣的激戀。李察大方請亞伯特去參加他主持的DJ活動,這也使得亞伯特與蘿莎有機會再回味過去的那段回憶,但終究天會亮的,亞伯特要搭飛機去紐約發展,雙方都有難以言喻的傷感。

  歐瑞爾與亞德安是同事也是好友,兩人住在一起,在夜店中兩人認識了講英語的凱瑟琳,兩人從相互爭奪到最後決定放棄,但卻又各自偷留對方電話。兩人約凱瑟琳與其女友到海邊,這使得歐瑞爾與亞德安起了衝突,最後兩女告知真相,她們兩人是女女戀。

  吉利安才13歲,他喜歡姊姊同學的妹妹莎拉,但卻一直說不出口,正巧莎拉的姊姊要舉辦派對,吉利安化了妝去參加,這才發現只有他一人化妝。莎拉一直擔心彗星來到會帶來世界的毀滅,而傳說只有躲在水中才能避禍。最終莎拉跳入游泳池中,吉利安也跳下,兩人在水中有了第一次的初吻。

◎ 劇情分析

  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時空點,同時創作了六組的人馬,透過交互運作中,呈現了愛情的喜怒哀樂。同樣的方式在國片也呈現過,「時代之風」就是以台灣退出聯合國的那個晚上所延展的故事,在當年曾經得過新聞局的優良電影劇本第一名,也曾拍成電影,只可惜當年曾有一名作家出面指控抄襲,後來作者也提供了發想的報紙,但傷害已經造成,使得「時代之風」草草下線,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彗星是故事整合的藉口,當然也使得這些事件可以連結,其中卡勒斯與喬弟在一個機會中共乘了一部電梯,當然他們並不了解對方所面臨的困境,但卻使得觀眾有了更完整的閱讀經驗與觀賞上的趣味。

  傑恩這一組人是人數最多的,但卻也是最複雜的。六個同學的聚餐,傑恩是主人,但卻是有目的,他暗戀的茱蒂絲早已身為人妻,而其他人其實都是知道的,這也是為何後來茱蒂絲的丈夫湯尼後來雖然也來參與,但卻想提早離去。這表示湯尼已經發現眾人目標似乎都針對茱蒂絲。這似乎也透發另一種訊息,在所有的夫妻對待中,這些人的男女相互覬覦豈會只有茱蒂絲與傑恩的問題?也許在潛意識中每個人都有著難以放置檯面的情緒表現吧?!

  這樣的現象其實都是漂浮不定的,而正好傑恩的心態是眾人所清楚的,而自己也就藉此隱藏在更深的自我當中。由此觀之便知道這場聚餐每個人的笑容都透發著詭異,也或許有著「看笑話」的心態吧。但當彗星過去,一切被挑染的情緒是否會再繼續延展?這是開放性的結局。

  現代年青人的男女互動究竟是否都如卡勒斯與蘿拉的心態?兩人的性愛使得雙方緊密在一起,但當不小心有了身孕時,竟然同時考驗著兩人的情感。

  生小孩不但要養育,但更要承受小孩帶來的吵鬧與干擾。但事情總有一體兩面,若從孩子成長過程來看,共同體現孩子的成長過程,這不也是人生一樁最快樂的事?

  所以事情端看從那個角度切入,這會引發每個人的習氣與性格。養孩子不簡單,確實會造成夫妻之間的困擾,但養個孩子卻是有另外一番風光。卡勒斯與蘿拉面臨一次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擇,但卻也在最重要的關卡上作出屬於他們最正確的決定。

  亞伯特與蘿莎在高中時有過一段激情,他們在一家蒙塞拉特的冰淇淋店有過永生難忘的交集,或許是共同吃過最便宜又最好吃的冰淇淋,在共同擁有的口感與舌頭的記憶,使得他們在歷經多年之後,依然能有愛情的交集。這段情緣為何會分開並無交待,而且蘿莎也已經有了新的男友,交往一年的律師兼DJ李察。李察當然也知道兩人過去的關係,他上台當DJ,放任這對前男女朋友的放縱,毋寧說也是一種自我的測試。在天亮之際,一切在彗星飛過之後將會回歸原位。但結局可能不是他所能掌控的。倒是亞伯特在上車之後,他看了蘿莎的自拍畫面後,最終還是將蘿莎從好友中刪除了。

  歐瑞爾與亞德安是較偏喜劇的面向,兩人是同事好友,但同時看到美女時,卻處處各耍心機,「見色忘友」似乎是強烈的寫照,但卻也不盡然相當貼切,因為兩人在發現用在凱瑟琳身上是白費力氣時,兩人又恢復了往日的友誼。這種情形在台灣若有相同情境,應該都會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是我將之歸納在喜劇的原因。

  同性戀的議題在喬弟與馬克之間有了另類的詮釋。喬弟要繼續往上爬,達到足球運動員的巔峰,但這必須面臨與他的最愛馬克必須偷偷摸摸小心翼翼,一開始喬弟確實有了猶豫,因為他必須在愛情與事業中作一選擇,這也使得兩人面臨最嚴厲的批評,而馬克近乎瘋狂地在晚會中差點爆出兩人的關係。或許必須要透過這一層試煉,兩人才能夠清楚地看清真愛的所在吧?

  吉利安與莎拉得初戀也是相當清新的,或許困惑於彗星會帶來世界毀滅的傳說,莎拉恐懼若連個初吻都無而世界就因此而毀滅,那人生豈不完全一片空白。

  吉利安與莎拉兩人是登對的,他的姐姐米蕾亞看在眼裡,她當然極力從背後推動,而顯然也是米蕾亞的經驗老道,並以女人的觀點教導吉利安,這才使得兩人水到渠成完成了初吻。而有趣的是,傳說中若世界有外來災禍時,只有躲入水中才是安全的訊息,使得莎拉跳入了游泳池之中,而吉利安也勇敢地跳入,於是彗星帶來的紛亂故事中,便有了多樣的呈現。

  因為六段故事快速穿插,使得一般人在閱讀中產生極大的困難,但透過自行的組合,最終一切的敘述過程便能完全吸收與理解,這也是這部影片受到注目的所在。

  一座最浪漫的城市,一定會有最精彩的愛情故事。「巴」片帶給我們的應該不只是六部,而是更多層的面向與思考。

青春電幻物語(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All About Lily Chou-Chou)

導演:  岩井俊二
主演:  市原隼人  忍成修吾   蒼井優   伊藤步
日本 / 2001年 / 146分鐘 / 普通級
禮讚: 
2001紐約影展、多倫多影展
   2002柏林影展C.I.C.A.E.特別獎
   2002上海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及最佳配樂雙料大獎
蓮見雄一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和母親、繼父和繼父帶來的弟弟一同生活…

◎ 劇情簡介

  13歲的雄一是個沉默的學生,平日與另兩個常在一起的同學同進出,雖常在一起,卻不見得互相照應,反而是三人中的弱勢者,常是三人中主導者的霸凌對象。

  上了國中後,交了新朋友,愉快的日子過沒多久,同樣的處境又產生,黨羣中的主腦星野原是富家子,因家道中落,性情大變,後來也成了霸凌者,平日除了欺凌雄一外,當要霸凌羣體外的對象時,因雄一個性的懦弱,對受凌者的無害,不會產生威脅感,往往被指派為受害者的跟蹤人或是誘騙受害者的傳話人。

  真實生活中的苦悶,雄一只能寄情於網路世界,一個名為莉莉周周的社羣網站,將其痛苦情緒訴諸其中,漸漸地他對真實世界無感卻對虛擬世界產生無法脫離的依戀。15歲那年,在一次難得舉辦的莉莉演唱會外,雄一被星野搶去門票,眼睜睜地看著星野將他門票揉成一團丟到遠處,他只能看著人羣一一進場,自己孤伶伶地站在場外看著螢幕的演出。散場後,站在外面的雄一再眼睜睜地看著觀眾魚貫出場,終於也看到走出來的星野,眼見他要從自己身邊走開,雄一突然大喊了幾聲,然後大叫「莉莉,莉莉出現了¬」,羣眾聽到雄一的喊叫,趕快朝向會場,似乎大家都受到感染,有的像真的看到似的,被催眠的應和著,面露疑惑的星野也回頭望向會場,雄一抓住機會向星野刺了一刀,後者應聲倒下,現場馬上亂成一團,雄一則趁亂離開了現場。

賞析:

  這是一部渾然晦澀絕望的電影,不是歌頌無價青春的老調,而是為那些被擱置在黑暗角落的無望青春發聲。

  本片導演原本與台灣導演楊德昌、香港導演關錦鵬打算拍出Y2K的電影,他本人也曾前來台灣花了幾天的時間勘景,後因921大地震而作罷。導演原意只是想拍一部殺人的電影,最初還沒有什麼概念要拍怎樣的劇情,只是先花三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在網路留言板留言,慢慢地就寫成了這部電影的劇本。

  由於本片的重要部份與網路流有相關,電影的拍攝上,許多地方都以光束與迷霧光線,間以螢光反差色調呈現,以表現虛擬世界的光纖速度與虛幻感。電影中有提到乙太這個名詞,是電腦網路間的傳輸媒質。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乙太(英語: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ether)或譯為光乙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為五元素之一。19世紀的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傳播媒質。但後來的實驗和理論表明,如果不假定「乙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現象可以有更為簡單的解釋。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觀測證據表明「乙太」存在,因此「乙太」理論被科學界拋棄。有些人推測,乙太可能是由一種宇宙的暗物質所構成,又稱「光重力行為」,光重力行為是一種只有屬於光的萬有引力,發光者藉由暗物質的聚合而產生光,但這也只是在構想的階段。

  若說光是藉由暗物質的聚合而產生,我們世俗中的是非、對錯、黑白、美醜、善惡等對比的事物,不也是都從暗黑負面的一邊反射出來的嗎?人總是喜歡揚善隱惡,被隱藏壓制的暗潮,向來是沉默壓抑的,但是不被釋出的暗黑凝流,蓄積久了,未被看見的隱含負能量爆發力也會越來越大,往往大到令人措手不及。雄一的暗流,就是如此被積壓出來的。

  片子一開頭的口白,提到約翰藍儂被刺殺身亡等云,與最後雄一刺殺星野的劇情,正好前後呼應,不同年代,不同刺殺動機,卻同樣都是粉絲刺殺偶像,對雄一來說,是他的偶像破滅於對自己的迫害與霸凌。同時也折射出劇中由乙太暗物質現象凝聚而成的龐大偶像崇拜迷幻心理。

  在年少懵懂階段的孩子,對世界開始產生好奇並企圖加以探索,最安全又不受干擾與限制的地方,就是網路世界了。在這裏,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發抒心事與秘密而不用擔心被知道身份,對於真實生活中的不堪與苦悶,缺乏存在感與價值感的青澀少年,網路世界就是他們的真實,他們的價值與存在感,特別是像雄一這種自小學起就飽受霸凌之苦的孩子。

  這苦悶的世代中,各自發洩苦悶的管道各有不同,星野藉由霸凌與吶喊,久野有鋼琴幫忙,被霸凌的雄一只能窩藏在浩瀚的網路宇宙,但在真實世界中的壓抑到了底後,身心反撲的結果就是出現精神官能症狀,如嘔吐,幻聽等;無處可逃的受剝削者津田,連讓自己變胖或理光頭以杜絕被脅迫的勇氣都沒有了,反而是堅強的久野在被強暴後的第二天,以光頭出現在教室,做了津田不敢做的事,而最後只能結束自己。

  遭霸凌者未必都是學業成績表現低劣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優秀的人反而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星野及久野便是其例,兩人都是強者,但是兩人對應霸凌的方式各異,前者因在小學時的表現就很優,初入國中被就被指派在大會中致詞而遭忌,從被霸凌的角色轉為霸凌者,從原本家境富裕招待同儕,到家道中落缺錢花用而聚眾搶劫,乃至開始霸凌原為同黨朋的雄一,到嫉忌始終維持穩定的久野,而唆使同黨誘騙她到他家已廢棄的工廠對她施暴。後者則是在面對抵制她在班上合唱比賽中擔任鋼琴伴奏時,聰慧地修改樂譜為無鋼琴伴奏的人聲阿卡貝拉,犠牲自己出風頭的機會,為自己消除遭忌的機會,也為導師解除班上無法參加合唱比賽的危機;受星野指使的強暴第二天,以激烈的無聲抗議,理光頭,表達她的憤怒。

  弔詭的是,雄一不知是無意或是無力擺脫霸凌他的小圈圈,若是無意,那可能是同儕認同的渴求勝過被霸凌的制約。國小時的三人組,鄰居給零用錢,三人中的主導很習慣地就從雄一手上搶過來,旁邊另一人就是一向的冷漠旁觀者,被霸凌的雄一則似早已習於自己的角色,無聲無異議,面無表情,謹守著被霸凌者的宿命,不能表現出任何情緒與真實感受,否則必定招來一場磨難。

  津田與雄一的處境就像是兩隻受困在霸凌牢籠裏的老鼠,前者在那次放風箏時自由與飛翔超越現實的經驗與感受後,終於想要從她永無止境的痛苦脫困,既然無力結束霸凌她的源頭,唯一能做的,就只能結束自己。後者儘管在真實生活中過得很痛苦,但至少他還有一個虛擬的實境讓他存在,卻在那場難得從虛擬走進真實的演唱會,活生生地被星野奪去了他的生存權,事已至此,雄一為了結束自己的困境,就必須解決掉他的困境來源,星野。從13歲到15歲,歷時兩年受星野的霸凌,讓飽脹壓力的球承受到頂點而爆破,終至反制加暴者。

  人生歷程有如過五關斬六將,有許多的階段須經歷,有些階段可能是風平浪靜,有些可能平順美好,但更有可能是腥風血雨;在那些痛苦階段中,有時如果沒有超越或是處理好,當時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影響日後的發展極其深遠,如何自救與求助,是一個可以多加探討的議題。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賴皮之宿(リアリズムの宿,Ramblers)

導演:山下敦弘
主演:山本浩司、百惠真知子
日本 / 2003年 / 83分 / 保護級
電影裡的山間住一晚,回神時主唱Chris Martin 熟悉的聲線加上風聲、引擎、 談笑,讓緊繃且疲憊的心頓時安定了下來。約四十分鐘之 ...

◎ 劇情簡介

  船木以電話邀請兩名拍過影片的同好坪井與木下在鳥取縣的國英車站見面,當兩人到達車站時卻發現船木以手機連絡,表示他因事耽擱尚無法趕到。

  坪井與木下過去都不認識,但卻都看過對方的作品,於是兩人決定在等待船木到來之前先行找一家民宿住下來。因為沒有預先訂民宿,只好在附近找了一家,老闆娘提供釣魚的釣竿,但釣了老半天也沒魚上鈎,坪井以為沒放餌,將餌丟下卻被流走了。

  一名外國人出現,將手中幾條魚賣給他們五千元,兩人拿回去給民宿的老闆娘請她作生魚片,但也在此時才發現,那名外國人其實是民宿的老闆。

  坪井帶了半瓶酒,但怕被老闆發現,遂倒一杯後偷偷藏在隔壁紙門內,但當再度拿出時,卻發現那半瓶酒已經滴酒不剩。兩人訝異地問來收盤子的外國人喝不喝酒?外國人斬釘截鐵地表示他絕不喝酒。

  兩人坐在外面的木桶內洗澡,而下面燒著柴火,這就是所謂的「露天溫泉」。兩人雖然覺得無奈,但似乎也無計可施。

  坪井與木下到海邊坐在沙灘看風景,坪井問木下依然是處男,不知有否看過女人下體,木下承認偷看過自己的姐姐。兩人依然覺得無聊,一個丟著石頭,一個畫著沙,此時一名二十一歲的敦子裸著下半身沿著海岸線狂奔,兩人見到這名裸女反而驚嚇得不知所措。

  住在原宿的敦子表示她在游泳,但衣物被海水沖走,只好帶她先去吃一碗熱騰騰的麵。但原本叫烏龍麵的坪井,卻等到一盤涼麵,他似乎也無力抗辯,只好在寒冷的冬天硬生生吃下那盤涼麵。

  他們三人去住另一家民宿,三人在吃喝中談到是否同意先發生關係再交友?敦子不同意,這回坪井喝得嘔吐,一直喊著前女友雪子拿水給他喝。原來他與同居六年的女友剛分手。三人一起拍了照,也打電動,但在等車時,敦子卻坐上了反方向的車離去。兩人身上只剩七千元,也有好心的大叔照應他們,也注入了奇怪的家庭以及最髒的民宿,而隨後趕來的船木也到了國英車站──。

◎ 劇情分析

  「等待果陀」是薩繆爾‧貝克特的一齣荒誕派戲劇,一九四八年完成發表,講述了弗拉李米爾與愛斯特拉岡二人等待果陀到來的過程。在戲劇結束後,「果陀」一直沒有出現,使得「等待」變成許多辯證的源頭。在等待中我們似乎無法繼續完成什麼,但仔細分析,人每天都給自己一些希望之後然後再繼續等待,於是人生就因為在等待中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荒謬。

  「賴皮之宿」有著太多的戲劇原型是取材於「等待果陀」,但卻增添了敦子這個腳色。而他們等待的船木最終還是露了臉,因此使得「賴」片與大家熟知的「等待果陀」脫了鉤,但其表達的意境與手法基本上還是不脫離「等待果陀」的傳統思維。

  「等待果陀」使得人生每日所從事的瑣碎之事全部顯示出荒謬無意義。明明每個人似乎都有著所謂的目標與希望,但真正的目標或希望出現時,我們還是無法發覺,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早已為自己再許諾下另一個希望。於是前面的希望早就已經潰散得不成人形。

  船木約木下與坪井在靠近海邊的小鎮見面,但卻意外地黃牛了。於是坪井與木下決定要留下來等待。他們的約定只知道是要拍一部影片,至於拍什麼影片那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人的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面向正好是如此,看似有了一個目標,但卻也不能確定那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但縱然有了這種覺悟,卻又似乎無可奈何,因為人處在大環境中有著更多客觀的條件讓人難以如意地伸展。也許你有滿腔熱忱但卻無力施為,唯一可能之路是去執行,機會來了就全力以赴。問題是全力以赴之後的成果,會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如果是肯定的話,人就表示已經失去了動力,因為完美已經呈現。但繼續處在這大環境中,就更容易發現,人原來是如此的脆弱與困頓的,雖然明明知道這般困境,但卻無計可施。

  兩人找到第一家民宿,以為真的可以釣魚而來享用生魚片,結果向一個男人買了五千元的魚,雖然知道被坑了,但在那個狀況下,總比空手而回更令人感到踏實吧?問題是這個男人竟然是民宿的老闆。而且還是個酒鬼,不僅將他們帶來的半瓶酒偷喝掉,兩人竟也無法抗議,因為帶酒入民宿是違規的。

  所謂的「龍困淺灘」也許還不能說明兩人的困境,畢竟兩人都有自己的習性。坪井剛與同居六年的女友分手,木下卻依然還是個處男,他唯一見過的女體竟然是偷窺自己的姐姐。

  這兩個性格極端的導演各自都拍了一部作品,坪井拍攝了「欲望的美學」,木下拍攝了「驚爆七秒鐘」,而兩人的作品其實都是有缺失的,也就是無法去兼顧人生的各種層面。就某種角度而言,這正好是人類的一些盲點。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見得能夠知道自己的缺失,所以才會產生極大的無力感,從而有了憂鬱與無奈。

  敦子的出現是一種異數,因為兩個極端的男人在敦子的介入之後,似乎取得了生活公約數,也就是在心靈的層次中取得了共鳴。

  兩人不知何時採取了「共產」制度,而這一切在敦子的兩端取得了平衡。而在不知不覺中花錢就不再節制了,但敦子的出現其實是人生中必然的偶然。也許不必刻意追索,這種現象便會自動出現在你面前;而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那個曾經帶來的希望才會因為瞬間的消失而讓自己落入無言與茫然中。

  最後再度遇上敦子時,敦子又隨後追去,這只是人生中「事件」的重演,如果開始與結束你都知道,但為何我們始終會落入到那種荒謬的希望之中呢?

  難道說人就因為希望不斷地幻滅然後就完全放棄?不再有任何追求希望的動力?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在希望幻滅之後一定會在心中另外再起一個希望,然後再依仗著這個希望而活下去。

  坪井與木下的狀況是每況愈下,最後住的民宿老闆似乎病入膏肓命在旦夕,而房間之差使人不敢領教,但外面寫著雙人套房,這種極大落差的情境,讓人有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但處在那個時刻,似乎也只能將就地接納了,在那一刻,你難道無法感受人生是如此的荒謬與不真實嗎?

  但人也不完全都處在負面之中,在只剩下七千元的狀況下,還會遇到好心人請他們喝啤酒甚至多叫一套熱食,並且放下自己的妹妹而將兩人送至自己家中,問題是兩人留下來卻被放鴿子般對待,這是導演刻意要突顯的人生荒謬與無奈。

  從電影開始至結束,我們感受不到坪井與木下到底做了些什麼?這種揚棄專題意識形態的呈現,正是一齣相當具有批判性的戲劇類別,同時也是「賴皮之宿」最大的特質。

  這不是有關「責任」或「執著」的問題,而是人生在路途上的虛無與荒謬,因為這是人生的本質與態度。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情迷出租男(Fading Gigolo)

 由 林苑芳老師 撰稿

導演: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
編劇: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
演員: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凡妮莎‧帕荷蒂(Vanessa Paradis)
   莎朗‧史東(Sharon Stone)
美國 / 2013年 / 90分鐘 /輔導級 / 喜劇
禮讚:康城影展、威尼斯影展獲獎導演
梅利(活地亞倫飾)得知他的美艷皮膚科醫生帕嘉醫生(莎朗史東飾)與其好友薩莉瑪(蘇菲亞維嘉娜飾)正在物色一位猛男 ...

◎ 劇情簡介

  梅利舒華茲是一個猶太人(伍迪艾倫飾)由祖父開始創業至今的書店結束營業。
    
  好友費柯拉雲迪(約翰特托羅飾)來幫忙收拾善後,他年輕時舞技一流,中年時卻在花店打工,工作有一搭沒一搭的常缺錢,所以梅利有時會接濟他幫他度過難關。
    
  梅利的牙科醫師(莎朗史東飾)想找人玩3P的遊戲,希望他能幫忙推薦對象。   
    
  帕嘉醫師對於梅利推薦的費柯拉有興趣,打電話給他希望能先試用;並詢問費柯身體狀況:是否有不良嗜好,愛滋病、淋病。
    
  但是梅利向帕嘉醫生保證費柯拉是乾淨的,並能做好一切安全措施。
    
  接完電話梅利馬上找費柯,打探他的想法與意願。
    
  費柯說:你需要的是年輕男主角類型的男子幫你,我不是美男子。
 
  梅利說:你雖不是美男子,但是你有著別人沒有的獨特性感魅力,因著這種獨特的氣質,散發出來的性感是男人中的男人, 不管是金髮、褐髮、紅髮、亞洲女性、孕婦。
 
  你總是能為他們帶來歡愉,雖不再年輕但是你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情人,正因如此才能顯出你的細膩服務,而收費是理所當然的。
   
  因著這番說詞人窮志不短,兩位好朋友當下就決定黃昏創業,由梅利仲介生意,費柯當兼職應召男,兩人一起賺外快六四分帳。
   
  梅利有一個特殊技能就是:能和任何人做朋友,藉由聊天而和被聊天者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費柯第一次接客,他穿戴整齊,客戶是帕嘉醫生她是一個穿著雍容華貴的女士,費柯帶了一盆紅色的花送給她。兩人互相打探、喝酒、聽音樂、舞蹈培養感情,很快地融入兩人世界,此番服務坦誠相見讓帕嘉醫生很滿意並多給了小費。
   
  梅利的另一個身分是毛爸爸,那是與他同住的孩子幫他取的綽號,而他也替孩子的媽媽照顧他們,帶他們運動、遊玩。
   
  當同住的小孩頭上長蝨子,媽媽工作繁忙無法帶他們去除蝨,他帶著他們到布魯克林的猶太人的社區,找艾歌(凡妮莎帕荷蒂飾)幫他們除去頭上的蝨子。
   
  在與艾歌聊天中,梅利才知艾歌是守寡兩年的婦人,他的先生是猶太教的傳教士,曾到他的書局買過書籍,他並鼓勵艾歌可以走出守寡的籓籬,嘗試找教士以外的人談談話,輕鬆過日子。
   
  因為費柯的第一次就讓梅利賺進1000元,因嘗到甜頭,所以梅利很積極的到處尋找賺錢的機會。
   
  梅利也很慷慨地買了一座新沙發更換舊的到他住處。   
    
  梅利有空時就會到艾歌家與她聊天,艾歌家因住在猶太人區,屬於撒塔瑪教派,所以街道上常常有巡守隊在街道巡視。其中又有一名叫杜菲(李佛薛伯飾)的巡守隊負責人,因為是艾歌的兒時玩伴,對艾歌情有獨鍾,所以常常會盯著艾歌。
    
  在一次討論應召男的話題時,梅利的論點是:這件工作是在做善事,是在幫助這些女人增強她們自己的信心,幫她們尋找自尊。並解釋說這是一種商業行為,不要以道德倫常的角度看事情。
   
  所以兩人當下決定攜手共創此一事業,當然也必須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與名片聯絡,當下費柯就決定自己的名片名稱為維吉爾,而梅利也稱自己為大班狗
    
  梅利終於說動艾歌以身體按摩放鬆為名帶她出門,這件事在他們的社區是件大事,因為守寡的艾歌和一個老先生出門。
    
  猶太人的女性,除了自己的丈夫外,不能輕易與別的男人握手,頭髮也不輕易示人,出門戴假髮或頭巾,這是她們的教規。所以當費柯接觸到她的背幫他按摩時,艾歌有莫名的感動喜極而泣,這感動是連她死去的丈夫也不曾給過她的撫摸。
    
  於是艾歌與費柯開始了兩人另一段純純的愛情,這是費柯另一個際遇,所以費柯很珍惜,而梅利也不時地替兩人製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獨處,然這一串的甜蜜,卻被一旁虎視眈眈的巡邏隊長杜菲監看著。
    
  當梅利正式仲介費柯與帕嘉醫師及她朋友玩3P遊戲時,梅利被猶太人的巡邏隊員找到。理由是:他讓寡婦笑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罪過,所以被他們帶到社區的法庭。
    
  費柯的3P生意也因此告吹,因為費柯與艾歌談戀愛了。
    
  費柯找了律師蘇爾靴幫忙梅利。

  長老們討論了梅利的罪行,一致認為在教會內若涉以下罪行:通姦、謀殺、亂倫、易服、拜偶像、人獸交、拉皮條等;是可以用石頭將他打死的。
    
  艾歌來到法庭為自己辯論,告知大家自己沒有尊重教規與教條,和陌生男子獨處,並讓自己的身體赤條條地讓他撫摸看見,她與費柯並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但是艾歌因為寂寞而哭了,說完她便離開法庭。
   
  這一表白讓杜菲忌妒,並向艾歌表白他其實是愛她的。也因為如此艾歌與費柯的戀情就無疾而終的結束了。
    
  這天維吉爾與大班狗在飲料店聚會,費柯送了一盆蘭花給梅利,並告知即將離開的訊息,得知這個訊息讓梅利非常不捨。    

 ◎ 劇情分析
   
  本片另一個翻譯名為色衰應召男,片名 Fading Gigolo 是由演員約翰托勒落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並非是伍迪艾倫的作品,在本片僅擔任配角演出,但此片有如初學者執導的電影平靜如水,毫無高潮起伏可言。
    
  即使男主角演出應召男,面對眾多熟女依然有其魅力,過氣的莎朗史東演出一名貴婦女客,他與其他應召男不同的地方在於在能夠陪女客談心說情,因此才能夠打動寡婦艾歌(凡妮莎飾)的芳心,至於床戲本片完全都是帶過,電影乾淨到不行。
    
  電影主架以男主角從事情色事業因此找到真愛,反而是副支線較吸引人,比方飾演皮條客的伍迪艾倫一貫他碎碎念的演出十分可愛,李佛薛伯飾演暗戀凡妮莎的宗教人士,可惜此支線來的太晚篇幅又少,讓整部電影顯得平淡。
    
  色衰應召男 Fading Gigolo 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喜劇小品,整部電影太過慢郎中,不如小老頭伍迪艾倫帶來的生氣與活力。
    
  後面的道理演說完全與前面的應召劇情成為鮮明對比,這部電影是屬於伍迪艾倫的電影。
     
  後面近景停滯鏡頭是他的特色。

看見天堂(Heaven is for Real)

導演:蘭迪爾‧威拉席 (Randall Wallace)
主演:坎農‧柯倫 (Connor Corum)
   傑可‧薇姬 (Jacob Vargas)
美國 / 99分鐘 / 2013 / 普遍級
改編自真實故事,一個牧師的四歲兒子柯頓在經歷一次瀕死的意外後,開始描述關於天堂的種種…

◎ 劇情簡介

  在內布拉斯加州的田布里奧市有一所教會,教會聘請托德擔任牧師之職,一直不肯接受加薪的他使得家庭經濟狀況陷入困頓。妻子桑雅雖頗有微詞,但也盡心盡力養育著兩個姐弟嘉詩與哥頓。

  托德不但是摔角教練,也是棒球指導員更是消防隊員,這一天托德因為滑壘而造成骨折,這使他感受到人生雖在上帝的撫慰下並非完全沒有傷害。

  哥頓一直吵著要去丹佛市玩,於是全家驅車前往。回來後哥頓高燒不退,最後只得送入社區醫院,並判定為急性盲腸炎,而且因為延誤時效盲腸已經爆裂,哥頓瞬間陷入危急之中。

  哀痛不已的托德向上帝抱怨,祂可以讓他受苦或傷害,但為何要帶走他的兒子?所幸最困難的時機已經過了,哥頓終於救活了。

  哥頓向托德說他去到一個非常祥和的天堂,那兒有一個上帝,哥頓也坐在祂的大腿上。這使得托德的講道有了不一樣的詮釋,但卻也引來兩極化的反應。甚至有的消防隊員對他揶揄一番,而其中反彈最甚的是教堂負責人謝恩與他的妻子蘭西,因為蘭西的兒子曾在戰場上為國捐軀,但為何上帝只讓哥頓回來,而沒讓她兒子回來?

  謝恩與蘭西向托德表示可能要找新的牧師來取代他,這使得桑雅與托德起了爭執,尤其每當哥頓的事被提及之際,兩人終於把積壓的心結爆發出來。

  哥頓不僅再度表示在天堂遇見托德的爺爺,於是托德拿出爺爺照片給他辨識,但哥頓搖頭表示不是,托德再上樓把箱子裡的爺爺年輕照片取出,這下哥頓一下子就認出了。因為天堂的人都是年青而充滿愛。

  哥頓告訴桑雅他也遇上另一個姐姐,跟桑雅一樣有著相同的髮色,桑雅淚流滿面,她最早流產的孩子竟然是女兒,而且也在天堂安住。

  托德決定接受電視公司的直播,而他則以天堂的真實義來詮釋教義,這使得眾人感動地起來相互擁抱,而蘭西似乎也在心情開朗後,發現見到兒子身著戎裝向她微笑敬禮,於是托德再度留下擔任牧師之職。

◎ 劇情分析

  所謂的「瀕死經驗」最早作有系統整理的是美國的雷蒙‧穆迪,他的「幽明之間」發表在讀者文摘的書摘中,在當年引燃一股風潮。當今書店許多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其實都是他的學生所為。雷蒙‧穆迪當時也受到許多衛道人士的批判,因為接受他訪問的人所敘述的天堂是真?那麼宗教上的所謂「地獄」就變成不存在了。雷蒙在當時受到壓力之後便補敘了一段,表示因為接受訪問的人都是心地相當善良的人士。這股批判風潮才慢慢退潮。

  「靈魂」是來自西方或道教的說法,而二十世紀的德國學者普朗克(Max Planck)及一些物理學家創立了「量子力學」,其目的是為了觀察「微觀」的物質世界,並透過計算解釋無法直接看見的現象,他們提出每一個宇宙擁有獨立的時空(Time Space),量子力學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多重宇宙的存在,人類至今無法真的「看見」多重宇宙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無法從這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也就是另一個地球。

  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出發,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後並未消失,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蘭薩博士的研究發現,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即物質元素處於停頓狀態時,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亦即除肉體活動外,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量子訊息」就是所謂的靈魂。

  依唯識學的論說即佛法真義,這樣的靈魂之說是有矛盾的,因為意識不會無緣無故出生,必然有一個所依之處,亦即是所謂的第八識心「阿賴耶識」。這是生命的本源從無始以來就一直隨緣運作,但卻永遠不會在六塵中有任何抉擇。

  所謂的靈魂是阿賴耶識在人死亡之後生出中陰身,而中陰身的六識與人活著之時的六識是不一樣的,因為當時五根已死,故直接由阿賴耶識出生,故可謂之為「小神通」。

  以哥頓為例,他的心電圖都未停止,但他卻能飄盪在每個房間,這是因為中陰身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但第八識卻沒有離開,因此不能謂之為死亡。換言之,第八識與意根第七識如果離開,就絕對不可能再回來。而離開的第八識如來藏則依照自己儲藏在其中的業識種子,隨著「業風」飄盪,就會出現在因緣父母之前。

  中陰身的如來藏在父母結合的同時立刻進入受精卵(羯羅藍),然後再次由阿賴耶識藉父母的精血為緣,製造出新的五根,而第六意根是心法,早已隨阿賴耶識入胎,等出生時,阿賴耶識會生出六塵讓六根接觸,故而生出六識,於是人就展開另一個段落的生命。

  在中陰身遇見的一團光或死去的親人,其實都是由自己執持的業識種子而決定。都是過去累世曾經有過接觸的「親人」,在中陰身其實會是一種「幸福的輕靈」,因為在那兒沒有人會想害你。問題是所面對的面向,大部份都是自己「唯心所現」,等到業識因緣一現,中陰身便身不由己由習氣引領自己進入「羯羅藍」。

  那種感受像夢境中一樣,我們在夢境中完全無法細膩思考,因為沒有意識,只有第七識意根面對如此龐大的法塵,因此抉擇與分別就顯得拙劣。所謂隨著業風飄半點不由人,正是很好的寫照。

  死亡帶給未亡的人有太多的苦痛,那是因為未亡的人不知不解亡者究竟去了哪兒?淨土宗的一句佛號概括一切,卻也提供了安頓人心的作用,但若能讓未亡之人知道亡者雖然死亡而消失在這個世上,但卻是安置在一個「天堂」,那對未亡之人才能產生最大的安撫作用。

  「彌陀世界」是釋迦牟尼「無因自說」的經典,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宏願是世人普世價值,因此在葬禮中我們看得最多的輓聯是「駕鶴西歸」。雖然不見得有幾名亡者真正夠資格去西方世界,但一句駕鶴西歸並非說明事實,而是普遍慰藉了未亡之人的心靈。

  蘭西之所以反彈當然是因為兒子為國捐軀後,她不知兒子死後去了哪兒?會是全面的空無?或是天堂或是地獄?這是因為不解生命實相的無明而導致佛經中所謂的「愚痴」。

  托德最後在佈道會上的說詞其實正是佛法真正的精神,很多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已經是在天堂;但有些人卻感覺受盡磨難,一樣的空間與天氣,但為何感受完全不一樣?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感受都是自心所現。人不敢敞開心房,任何宗教都無法撫慰。

  「楞嚴經」第四卷佛陀曾以寶巾結成六個結,意指人的六根的關鍵。因為我們太過相信六識在六塵中的取捨,卻不知更早之前,阿賴耶識是能直接產生六識的,但現在受到薰染與習氣的增長,因此間接地產生六識,並盲目地以為所見所聞為真,卻不知這一切都是虛幻的,真正的真實心只有阿賴耶識。

  故「金剛經」最後以四句偈作結尾。「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看見天堂」其實其真義必須從「心」的角度來思索,每個人都是天天在天堂。雖然牽扯到心量與直心,但天堂一直都在你自己心中的。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巴黎魅影(A Monster in Paris)

導演:畢波‧柏格隆 (Bibo Bergeron)
法國 / 2012年 / 94分 / 普遍級
禮讚:凱撒電影獎最佳動畫電影
   凱撒電影獎最佳原創配樂

巴黎出現了一隻大怪獸,不過,牠卻是一個天生的吉他手...

◎ 劇情簡介

  艾米爾是一名電影院的放映師,他喜歡上戲院的售票員莫朵,但因口拙而難以向她表白,許多電影情節都被他想像成他與莫朵之間的快樂約會,直到電影的放映皮帶斷了,他急中生智,急急用自己的皮帶解圍。

  當時的巴黎因塞納河氾濫,處處淹水,連巴黎鐵塔也淹了三分之一高,但警察局長梅洛無法解決,不聽助理派特的建議,只希望能再讓巴黎出個小狀況,就能解決巴黎人對他的埋怨。

  艾米爾與好友拉吾一起開他的寶貝車「凱薩琳」去一名教授家送一些材料,但教授去紐約開會,留下字條要他的一隻猴子「查爾斯」處理。

  查爾斯呈現的字條希望實驗室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動,但調皮的拉吾任意將兩種藥水加在一起,結果引起爆炸,而使得一顆落水的向日葵種子立刻茁長到幾層樓高,而查爾斯身上的一隻跳蚤也變成七呎高的「怪獸」,可以輕易地從一個大樓彈跳到另一幢大樓,這使得巴黎人心惶惶。

  局長中意歌手露西亞,頻頻向她姑媽示意,姑媽也欲促成好事,但露西亞虛以委蛇。事實上露西亞與拉吾是小學同學,兩人互有愛意但卻不肯先行低頭,露西亞要拉吾得到勳章,她會請他在VIP廳聽她唱歌

  艾米爾與拉吾發現他們在實驗室闖了大禍,遂到警局自首,但局長梅諾不但不收押他們,反而頒了勳章,因為有了跳蚤怪物,眾市民就會忘掉對他的責難,甚至他還大聲宣布要競選下一屆的市長。

  跳蚤是很溫柔的個性,在露西亞門外徘徊甚久,於是甚有同情心的露西亞收留了他,也替他取名「法蘭酷」,露西亞發現法蘭酷極具音樂天份,不僅歌聲甜美,也能玩弄各種樂器,在隨露西亞登台表演時果然受到觀眾的歡迎。

  但歌廳內的雜役亞博知道這個秘密遂偷偷密告,這使得梅諾派人開始追緝,第一次法蘭酷躲在鋼琴內逃過一劫,但這更激起梅諾的憤怒,於是展開一場上天下海的追逐戰。

◎ 劇情分析

  卡通影片的好處是可以過度誇張而使得喜劇情節得以全然發揮,甚至許多海闊天空的構想都能因為卡通的呈現而得以表現。

  藉用一隻跳蚤因為合成藥水而突然變成七呎高的龐然大物,這份構想有一點與「蜘蛛人」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將跳蚤以「面惡心善」的方式來表現,這倒是出乎一般傳統的概念,而這一點也正是本片的優點。

  以生化科技的構思並非只是一種狂想,許多物種都會不斷地變種,而人類其實也不斷地變化。只是隨著地形與方位之不同自然變化顯得較少,但某些突變也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面向。

  任何電影絕對離不開所謂的「男女戀情」,卡通影片當然也不能免俗。艾米爾愛上售票員莫朵是一種幽遠羞澀的男女互動;拉吾與露西亞則是負氣式的愛戀。小時候的露西亞就處處表現出相當聰慧,她拿走拉吾的玩具並非是想佔為己有,而是期望拉吾能去找她。

  但聰明的拉吾卻反而無法參透女人的心意,因此以為露西亞會嫌棄厭惡他,於是他也努力防衛自己,每次對露西亞總是以尖酸刻薄的語氣去刺激她。露西亞當然也不甘示弱,也以更尖酸的話回擊。於是兩人逐漸變成一見面就吵架的冤家。

  卡通影片能把人的感情以這種矛盾複雜的層次表現,是相當不容易的。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就這樣不著痕跡地安插在這段天馬行空的情節中,也使得本片的結構更趨完美。

  跳蚤「法蘭酷」有極佳的音樂細胞,雖然沒有交待來源,但卻也不得不讓人相信,也許在真正的跳蚤與跳蚤之間,牠們是以優美的音樂來互動。我們人類始終是自以為是地掌握這個世界,但怎麼知道跳蚤不也是以牠們的方式掌握或擁有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太陽,當某人拍了一些美麗的夕陽時,你若在海邊不同的方向也可以拍得美麗的夕陽,那麼請問,你與別人拍攝的太陽是不同一個嗎?當然是同一個,問題是拍攝太陽的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唯有透過這種認知你將能體會這個世界上的種種現象都是「心」的呈現,而當這份心意是充滿愛時,這個世界就會是美好的;反之心情不好之際,所有的美景也都會讓人憤怒與不安,這一切稱為「唯心所造」。

  電影情節可以「從善」亦可「從惡」,這都將衍展出不同的戲劇情節,但在善與惡的的對立中,從中彰顯出生命的真諦。試想「法蘭酷」如果是一種報復或毀滅性的動物,那人類將會承受何等的災害,若是如此,拉吾與露西亞或者艾米爾與莫朵都將會被賦予更多的表現,當然這是較老套的劇本,但本片顯然選擇了不一樣的呈現,故使得「巴黎魅影」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如果有一天巴黎真的被氾濫的洪水所淹沒,只剩下較高的所在與高聳的巴黎鐵塔,這種預言並非杞人憂天,台北如果有一天也是如此,只剩101大樓凸出水面的一截尖樓,這會不會提供我們更多的思考呢?別忘了台北的捷運站曾被水淹過,這是否算是世界奇蹟?

  將這種預言放置其中,不僅僅使得場面顯得詭異而畫面弔詭,這是將時空放置另一種全然不一樣的表現,也是藝術家最可貴的創意,這是可供台灣編劇家作為創作的參考與學習。

  音樂與歌曲的創作在本片佔有重要的地位,法國片的主題曲都深具悠遠的涵意。記得「放牛班的春天」那部影片中的幾首合唱曲都是教人一聽就難忘,原因是作詞者的文學造詣極有層次,而反觀台灣是相當不重視作詞的人,許多人甚至將歌詞改幾個字,然後意圖分享日後歌曲發行的共同著作權。這樣的情形,當然會產生許多紛爭,但也使得許多有天分的寫歌詞的人紛紛退卻,這其實是台灣藝術界的損失。

  音樂在演奏廳內當然是一種藝術主軸,但放在電影中可說是綠葉紅花之效,電影要兼顧的層面實在太多,重要的還是情節的鋪排,本片也安排許多城市的車陣追逐,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不能以現實的角度來評比,因為卡通某種角度也是一種「童話」,而大家在觀賞之餘,也逐漸在一些不可能的景況中慢慢承受了「釋放」。

  搏君一笑未免太輕,但有這些情節的輔助,「巴黎魅影」便成為一齣成功的作品,也許其中有著太多「似曾相識」,但藝術正是相互薰染。君不見許多的雕塑作品不正是從許多「類似」的氛圍去細加分析?「巴黎魅影」的觀影態度正是如此。

  國內原本是卡通影片的王國,但過去均為迪士尼卡通代工,但現在大陸已經搶走這筆生意,國內也有幾家卡通製作公司前往大陸,但尚留有許多繪畫卡通的人才在台灣,在此處為這群藝術家致上個人的敬意。

  卡通製作公司欠缺的是「劇本」,若無劇本,畫卡通的人要從何處著手呢?這其實是需要平行的連繫,才能在各取所需中為台灣生產出一齣精彩的卡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