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幸福和性福12章(Serie Galante:Looping)

導演:馬克.李維(Marc Levie)
演員:夏洛塔.安德森(Charlotta Anderson)
   史蒂芬妮.李宏(Stephanie Legrand)
法國、比利時 / 2004年 / 85分鐘 / 限制級
以法式幽默上天下海馳騁想像幸福和性福…

◎ 劇情簡介     

(一) 空中飛女 Looping

  一名傲氣的女飛行員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登上了雙翼飛機,飛上空中表演飛行特技。但飛行時狀況連連,雖然身上所有衣物全部被風吹走並用雨傘降落池中,但眾人依然頒發獎章嘉獎她。

(二) 愛情發酵素 Forbidden Love In A Cellar

  女麵師使勁地揉著麵糰,男伙工在另一方添加煤炭。火紅的熱度與發酵的麵糰使兩人逐漸激盪起來。但這中間卻夾雜著仙女與魔鬼的內心掙扎與鬥爭。

(三) 車蓋與裙蓋 Nothing Under the Bonnet

  一名淑女開著古董車上路,唯一相伴的是一隻鸚鵡,半路中車子一再出狀況,淑女則以身上所有衣物逐一替代零件而排除狀況。

(四) 草地上的午餐 The Picnic

  好色的攝影師以立體場景重現馬奈的名畫「草地上的午餐」,並四處邀女子裸體扮畫中人物。最後惹惱了三名女子合力將他制伏,剝光他的衣服後讓攝影師自己裸體扮演畫中人物。

(五) 婦運鬥士 Suffragette

  一名婦權運動的女人在激烈衝突抗爭後被警察抓入囚車內。女人偷鑰匙未成反遭綁上雙眼,只好假裝昏迷;警察為她寬衣急救,但反遭擊昏。司機停車一探究竟,卻也被女人關上囚車。

(六) 調琴高手 Escape from the Painting

  英俊帥氣的調琴師在美麗少女引領下來到琴邊,透過調音時所彈的音符,頓時讓畫中的美女走出畫面而與他纏綿起來,但其實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

(七) 夜訪蠟像館 Night chase

  一名遊客見蠟像館中即將被砍頭的女人心生愛憐,於是半夜潛入;女人竟然復活並與他展開逃亡,然而最終還是在天亮時回復原狀,而遊客似乎也變成蠟像之一。

(八) 活力碰碰 Bang Bang

  一名昨晚作過愛的軍官很早就起床準備參與軍隊校閱,但情人卻將他的上衣偷偷藏起,軍官在情人身上找到上衣,一陣玩笑的決鬥後,軍官的情慾再度被勾起,於是寧可放棄校閱而與情人上床。

(九) 大地澡堂 Hunting the Bather

  一名獵人在湖邊發現一名裸泳的女人,於是偷偷將她的衣服藏在自己背包內。女人上岸找不到衣服而困惑時,獵人槍枝走火並被樹幹擊昏。女人雖救了他,但也發現男人偷她的衣服,於是女人穿上自己衣服後,剝光了男人的衣服。

(十) 神奇咖啡屋 Magic Café

  當畫家用彩筆將畫中的老婦人皺紋塗去後,咖啡屋內的老婦就變成了美艷的少婦。少婦穿著肚皮舞女郎的衣服現身畫家面前為他舞蹈也獻上她的熱情。

(十一) 偷情旅館 The Page-boy and the Lady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帶了一名少婦到旅館住宿,但少婦很快就看上了旅館的服務生,兩人偷來暗去,終被老人發現,憤而離去,而少婦臨別還不忘將胸衣送給服務生。

(十二) 第11號更衣室 Cabinet 11

  漂亮的女人到海邊11號更衣室換衣服,卻被頑皮的小孩偷走衣服。女人利用身上的物件慢慢取得兩個男人的帽子當胸罩、小孩的風箏當褲子,在太陽下山時才走出更衣室,但發現還有一名男人留在海邊,所幸這個人是瞎子。

 賞析

  在完全不用對白的狀況下依然能拍出觀眾都能理解的影片,自然得歸功於導演應用的大量映象語言。雖然說具象的畫面呈現本來就是每位編導必然的功課與責任,但這部影片卻將調性放置在情慾的對待與女人胴體的呈現,顯然編導在這個議題上必然有其另類的思考。

  整部影片雖然號稱十二章,但在「特別收錄」這個區塊又增添了兩段故事「裸男四重奏」與「性感試衣間」。就十二章的結構來看,編導的時空放置在二十世紀初葉。在不是那麼前衛的古典風格中,似乎更能襯托出人性被壓制的一面。

  論情談性似乎總是有些靦腆而偏頗,原因是傳統的道德觀念讓我們必須披上一層偽裝與外衣,在體制的規範下男女之間總有一定的界線,這樣的思維其實也長期主宰了人類的文明與生活。但顯然的是人既生而為人,自然無法擺脫情慾的追索,裸體在傳統的界定中是不被允許的,但這部影片在每個章節中放置了裸體與慾望的對待,導演似乎想將人性徹底揭露之後從而檢視剩餘部份。

  慾望與情慾其實也可分開而談,畢竟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原始時代的強弱鬥爭無非為了生存,雖然其中也牽扯情慾的佔有,這種現象在猴子的世界甚至其他動物中都是相當鮮明的。人類自然也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因為人類以「文明」這個名詞徹底美化了「性」的行為,加上長期的壓抑與約制,於是「性」就被冠與「不道德」而將之擠壓至邊緣地帶。

  傳統的夫妻關係似乎是絕口不提「性」這個問題,然而「性」卻是家庭中相當重要的維繫手段。中國古代相當保守,卻也在字裡行間以「魚水之歡」來呼應家庭和樂。試想無性的夫妻除了日常生活的相互關注之外,所剩的是什麼呢?當然性也並非是家庭中唯一的必然,正如世上很多的事不能以二分法來作區野,其他面向的互動亦能彌補其中的不足。

  本片似乎超越了性的是非問題。當女人的裸體毫無避諱地呈現時,觀眾慢慢感染了胴體自然的觀念。就如我們在美術館見到維納斯雕像一樣,純粹被完美的比例與身材所吸引,絕對無人會作性的聯想。

  編導似乎運用了女人身上所有的一切衣服放置或轉移到情節之中,靠著女人在故事過程中獨自地解決困境,並逐漸從中解放了自己。基於此,我們也可看出這部影片雖然透發著女人的身材誘惑,卻也是女性主義的另類詮釋。如「空中飛女」與「車蓋與裙蓋」都是以女人自我的毅力不求助他人而解決了困境。

  「草地上的午餐」與「婦運鬥士」都是女人擊敗男人的寫照,雖然有失真確,倒也不失創作者的真正意圖。「愛情發酵粉」將情慾推向另一個層次,畢竟情慾對待,是必須透過男女雙方的互動,而這種神奇的觸動,就像發酵的麵糰一般。「火」這種元素也在這兒被發展成一種催動的力量。奇特的是惡魔與天使的對立也被牽扯其中,只是導演似乎又對天使有著進一步的影射。

  想像力與幻想被放在「調琴高手」與「夜訪蠟像館」這兩個單元,尤其蠟像館最後一個鏡頭絕對不只是一種寓言或醒世,在嘲諷的調性中有著刻意的戲謔。

  「第11號更衣室」是全劇中最完整的情節,女人靠著冷靜慢慢走出困境,而最終盲目的男士更是呼應的絕妙詮釋。或許是為了平衡觀眾的看法吧?編導特別以收錄的方式呈現了「裸男四重奏」,將制服的丟棄視為另一種解放,而「性感試衣間」也揭露了衣服與情慾之間的互動關係,雖然未被列在十二章之中,卻也有著補強的呼應效果。*

百萬大飯店(Million Dollar Hotel)

導演:維姆.溫德斯(Wim Wenders)
演員:傑瑞米.戴維斯(Jeremy Davies)
   米拉.喬沃維奇(Milla Jovovich)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
美國 / 1999年 / 121分鐘 / 保護級
戀人、商人、毒販、逃家人、迷途人等各式各樣的人們在此聚合 …

◎ 劇情簡介     

  史金是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受到一名媒體大亨的請託,到芝加哥的一家飯店調查他兒子小以的死因。小以不久前從飯店頂樓墜下而亡,身為猶太人的媒體大亨相當自信小以絕對是他殺,因為猶太人絕對不會自殺。

  史金到達飯店後,從小以生前最要好的友人湯姆著手,但始終無法從他身上搜尋到可疑的線索;倒是發現湯姆似乎對一名流鶯房客艾洛依相當好感,只是艾洛依幾乎是醉生夢死地活著,甚至有時自以為永遠不會死,因為她是虛幻而不存在的。

  史金逼迫櫃檯管理員喬伊慢慢理出一些可疑的名單,再度以印第安人傑洛為目標;此時第六台的電視記者也來採訪。傑洛有一幅用黑膠油所繪製的畫作,是他的傑作,卻被電視台斷章取義說成是小以生前的畫作。傑洛雖然心有未甘,但在眾房客安撫下,覺得自己因此上了電視,也是受惠者,因此就不再計較。

  經過媒體渲染,來了藝術鑑定家為這些黑膠畫作評鑑,結果是價值非凡。於是飯店經過一番打理,眾人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慶祝酒會而興奮期待著。因為電視台將小以的死與畫當作一個專題來報導,幾乎跟小以有過接觸的人都接受了訪問。

  史金發現艾洛依不顧安危地繼續在外拉客,甚至差點遭到輪暴,幸好史金出現搭救,卻遭歹徒以木棒從背後襲擊而昏倒。史金憤怒地強制飯店斷水斷電,甚至揚言將火燒飯店,儘管如此卻依然得不到明確的線索。於是史金將目標轉回湯姆身上,並至916他的房間竊聽。史金慢慢發現湯姆從小以身上學過一些詩句;而艾洛依也常常在附近的舊書店看書。這之間似乎有著某種程度的連結性。史金設局讓湯姆有機會接近艾洛依,湯姆幾乎將艾洛依奉為聖女,不僅不敢驚動她,只求在她身邊依偎半响,然後在清晨之際為她準備早餐。史金見事機成熟,以激將法告訴湯姆,謂小以是艾洛依所殺;湯姆卻激動地承認小以是他放手讓他跌下,因為小以與艾洛依上過床後一再地羞辱她,而使得愛上艾洛依的湯姆傷心地鑄下大錯。湯姆在警方抓到他時也從樓頂一躍而下。

 賞析

  界定在世紀末的不確定,現象與氛圍都籠罩在一種無限沮喪中,慢慢滲透到人性的內在,從而每個人似乎也都感染到一股無力的預言與悲鳴。透過死亡的震撼重新引燃一種開始,也許導演想借此釐清籠罩在眼前的人性迷亂與困惑。然而當探索的箭頭愈是深入問題的核心之際,令人倍增更多的無力之感;因為所有的一切均同時在虛實之間互動與交替,因為人類始終無法超脫妄念與躁動的旋渦。

  影片從湯姆跳樓自盡開始;墜地死亡作結束。從樓頂一躍而下的過程應該不到三秒鐘,但影片的全部過程透過湯姆的獨白敘述,卻作了無限的放大與呈現。全片的型態是近乎寓言的省思,因此所有的人物均被放置在虛擬與幻境之中。房客大部份都是沒有社會保險的;也就是說這些人是活在這個國度的體制外。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免懷疑這些無所事事的人,是如何有這般經濟能力住在「大飯店」內?

  其實這正是導演刻意設置的前提。意即不必注目過去,因為過去已經永遠不會再來。全片的意旨雖是呈現了現象的混亂、恐懼、不安與頹喪,對照於未來似乎也是全然無望的。當一切似乎都與人類的理想背道而馳之際,所剩下的幾乎只有「愛」了。

  聯邦幹員史金的出現充滿了戲劇化,黑亮的皮鞋搭配上等的西裝,是高度文明的符徵。但他身上的鐵架支撐著殘破不堪的軀體,是相當醒目的寫照。我們無法得知他的過去,「瑪雅」與「藍色警戒」似乎是他永遠達不成的符號。這種現象正好呼應了飯店內的幾名角色:譬如披頭四迷,精神病逃脫犯也是竊取名畫的印地安人;還有已經年華老去的女人;甚至出賣靈肉的少女以及弱智的同性戀。這些人物的綜合,代表了過去的殘缺與不可追憶;而導演的企圖正好將過去全面截斷,史金的呈現是從此刻開始,雖然明知對抗的未來充滿虛無,但顯然已是一場無法逃避的辯證。

  小以與湯姆的戲雖然只有一場,卻是極大的關鍵,戲中隱約透露兩人是密友,但幾乎同時認識艾洛依。充滿陽性剛強的小以佔有了艾洛依,卻也無情地嘲弄艾洛依的淫蕩。個性充滿陰柔的湯姆第一眼也愛上艾洛依,當他聽到小以吃了迷幻藥並毫不留情的嘲弄後,湯姆的心開始受到傷害。因為艾洛依在某些角度中是與他相等的,更何況他也愛著艾洛依。就在這種雙重的矛盾中,原本抓著小以的雙手突然放開,小以就這樣從高樓頂層墜樓身亡。

  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死了一個人似乎沒什麼大驚小怪,但偏偏小以的父親是媒體大亨,他堅持要查小以的死因並非是為了兒子的冤情;而是無法忍受兒子因自殺而帶來的羞辱。不管是從宗教民族的角度;或是社會位階與人性自私來看,媒體大亨總有他不得不的必然與苦衷。

  生命如果是一條不歸路,那我們可曾自我檢視過究竟是什麼動力逼使著我們有進無退?如果說是命運的必然,未免太過抽象。雖然這永遠是無解之題。但我們別忽略了這個龐大共融的社會體制,其實隱約之中都扮演著操弄的角色。媒體大亨肆無忌憚地意圖讓兒子的死因符合他的期望;而他的死對頭第六台不也藉機操弄著一切?

  傑洛這名印第安人的黑膠畫被藉題操弄成另一個振奮人心的事件,於是飯店內那些早已安息的靈魂立刻紛紛借屍還魂。畢竟螢光幕的表現與鎂光燈的誘惑永遠是吸引人的焦聚,而事實上人是必須依靠這些虛幻的浮華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殊不知這些錯綜複雜的交織永遠是人相互操弄的結果。

  黑膠畫最後證實是傑洛這名有偷畫前科的酋長所偷的賈曼名畫,於是原本建構完成的謊言在瞬間又徹底崩解。但這個過程很快就會被人所遺忘,因為在解構之後,人們早已開始建構另外一個謊言。

  為了對抗這些不確定的氛圍,似乎只能讓自己放任地活著。生活也許需要掙扎,但那是一種必然的過程。艾洛依就是這樣看待自己的。她將自己虛擬化,或者認為根本不存在,既是如此,那當然也就不會死了。

  導演在處理混亂的人性中,將艾洛依放置在一個特殊的位階中,如同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賣淫是一種無關的表相,也藉此依存了另一層的智慧空間。這也是為何艾洛依時常出現在書店內;而她的房間內幾乎只有書的原因了。

  愛上艾洛依的湯姆刻意地呈現一種混雜而失焦的性格,這自然是對應他周遭的環境所呈現的手段。似乎也只能由此來證實他尚存的純純之愛。導演在處理兩個人獨處的戲刻意放寬了時間;也延緩了調性。因為在處處是幻想與悲觀的環境中,這段的情感相遇是導演唯一僅剩下的最終希望。

  湯姆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透過重覆延長的慢鏡頭,「死亡」在飛躍的那一刻全面被美化了。然而這份美化也在落地濺紅的剎那再度幻滅了。

  死亡有時還真帶有一種誘惑的神奇力量,只是我們永遠都必須在這個臨界點認真而謹慎地思考有關死亡的前後。

藍蝶飛舞(The Blue Butterfly)

導演:蕾雅.普爾(Lea Pool)
演員:威廉.赫特(William Hurt)
   帕絲卡.巴絲瑞(Pascale Bussieres)
   馬可.多納托(Marc Donato)
加拿大 / 2004年 / 97分鐘 / 普遍級
禮讚:2005綠色影展閉幕影片
愛與勇氣,實現了一個藍色奇蹟永不放棄對生命的追尋,勇氣將使人夢想成真…身患絕症的小男孩唯一的願望是能親眼看見神秘熱帶雨林中世界上最美麗的「藍默蝶」…

◎ 劇情簡介     

  彼特是個十歲的小男孩,因罹患了腦瘤而命在旦夕,但秉持一股毅力,想在生命盡頭能捕捉到一隻世上最美麗的藍默蝶。因為傳說中只要抓到藍默蝶就能得知生命的真相。

  母親泰瑞莎為了完成彼特的心願,以所有的積蓄當旅費,希望「昆蟲先生」歐艾倫能帶彼特到南美洲捕蝶。原先艾倫以季節已過而委拒,但彼特在艾倫答錄機中留言將以假護照獨自出國。艾倫急急趕去,正好見彼特被警察帶回。艾倫受了感動,決定在季節結束前,帶這對母子前去探險捕蝶。

  艾倫一行來到一個部落,友人吉勒摩與女兒雅娜及族人都很歡迎他們。雅娜的年齡與彼特相仿,兩人很快成為好友,但彼特對雅娜所說藍蝶在每個人心中的講法無法理解。

  捕蝶行動開始,動用了村內龐大的人力,反而驚動了蝴蝶。於是艾倫與泰瑞莎母子一起出發,但在發現藍蝶踪影時,將彼特扛在肩上的艾倫只顧往前跑,下達撲網時刻不僅慢了一步,也差點掉到懸崖下。

  泰瑞莎因在過河時受到水蛭攻擊而情緒大壞,事實上泰瑞莎有著一些傷痛,她的丈夫因車禍而亡,肇事者是酒後駕駛;留下的彼特卻又罹患腦瘤且只剩幾個月的生命。

  然而極受彼特尊敬與崇拜的艾倫與泰瑞莎一樣,有著一段不堪的過去。艾倫自認是一位不會處理感情的人,因太過專注於昆蟲的捕抓與研究,雖然獲得學術上的地位,但妻子與女兒早已棄他而去。他認為自己不是英雄;更不是一位好人。

  艾倫這回決定與彼特單獨行動。雅娜送彼特一條她親手所作的勇士項鍊。果然在瀑布不遠處發現藍蝶踪影,一陣追捕不僅沒抓到藍蝶,反而掉入地洞中。彼特憑毅力爬出地洞,但最後昏厥。昏迷中好似有巫師出現用矛尖點中他的頭部。族人在全面搜索後救回了彼特與斷腳的艾倫。雅娜將在屋外抓到的藍蝶送給彼特,但彼特反而將牠放走,因為此刻他終於了解雅娜之前對藍蝶的詮釋與真相。

◎ 賞析

  「藍蝶飛舞」是由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所寫的小說而改編的電影。在戲劇結構與意旨方面,與法國的「蝴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藉著美麗的蝴蝶來詮釋並印證生命的領悟。

  彼特十歲時就已經是腦瘤末期的病患,埋怨自己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可以在草地上踢足球,於是將生命歸咎在一種錯誤,並努力想從中尋求出真相與答案。然而科學與現實提不出正確的解答,彼特不得已將希望寄託在傳說之中。

  將藍默蝶這種在陽光下會從翅膀上發出鈷藍般的透明藍色及金屬般的光澤放置在神祕的位階上,然後再將之與人的心性與追索過程中相互連結與印證,從而展現人生的認知互動與價值觀,於是在這些過程中,每個人的心靈缺陷與盲點就慢慢浮現而出。

  蝴蝶其實沒有因顏色不同而有差異。翱翔在天際的都是一種燦爛的生命。如果不是因為有其他顏色的襯托與呼應,如何顯示藍色的獨到?這不僅是泰瑞莎的困惑;其實也是生命的另一種宣示。

  雅娜或許是因生長在熱帶雨林中,早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驗到「萬物皆有佛性」的道理。彼特自然開始時不能理解任何東西與物件若能覺知當下之美,其實就是永恆,而當這種意象被轉移為另一種符徵時,藍蝶就成了一種代表。

  影片中大量攝影了雨林中的昆蟲與動物的世界,使得全片的質感令人讚嘆激賞。其實這些畫面不也呈現了另一法門的真相?

  腳色的性格與生命必須呈現內心世界的衝擊與醒悟,才能讓腳色更為立體。編導在這方面而言算是成功的。雖然艾倫與泰瑞莎的過去都是以對白呈現而削弱了不少的戲劇張力。但考慮到影片的風格與調性,暗場交待倒也相當得體。尤其艾倫自承不是英雄亦不是好人,直接衝擊到彼特對他的崇拜。這段情節使得影片呈現不少的動力。

  當艾倫走入彼特的房間時,看見自己的相片被當成偶像般貼在牆上,立刻感受到彼特的心中與他有著相同的頻率。但牆上那幅相片反而在他心中產生莫名的壓力,畢竟對照那張相片與艾倫的人際或人倫關係,是何等的諷刺與難堪。艾倫答應帶彼特到南美洲捕捉藍蝶,是因為同情其即將面對死亡?抑或是對自己過去的虧欠而彌補?

  金獎影帝威廉.赫特飾演的歐.艾倫,雖然不似在「蜘蛛女之吻」般的精湛,但年過五旬的他以更內斂的表現來呈現一名婚姻失敗的昆蟲先生,對觀眾而言這是一份新的感受;對他而言,應是駕輕就熟。

  雨林的世界似乎永遠保持著某種程度的神秘。於是彼特的夢境便無法用現象界中的常態來解釋。夢境中的土著令人驚惶,但彼特腦瘤的痊癒反而必須在這個神祕的面向中尋求解答。也許很多真相不需要解答,因為生命的過程就早已呈現答案。

  有趣的是部落中的巫師也有「善惡」之別,族人們對惡巫師的酒後咒言總是一笑置之,這是何等令人羨慕的情境。這裡的世界似乎永遠沒有紛爭,雖然也有生老病死,但卻能自然面對。雅娜也是單親家庭,卻是這部影片中最「安定」的角色。

  泰瑞莎的丈夫因車禍身亡,這點與艾倫是不一樣的,然而兩人都一樣陷入生命的困境。導演將兩個破碎的婚姻藉著捕蝶的過程而安置在一起,自然滿足了觀眾的一些內在期許。人不見得都完美,艾倫執著在昆蟲世界中;而泰瑞莎也掉入兒子的病魔試鍊中。兩人最後的相擁代表了認知,也讓「藍默蝶」瞬間在影片中的每個段落中綻放燦爛的光采。

  然而編導卻忽略了雅娜的父親,別忘了他也是一名喪妻的丈夫,但我們似乎聞嗅不出一種焦慮的神情,難道因為他是熱帶雨林中的原住民?

  當然家的真正詮釋不見得要以傳統觀念來看待,但在一種平行敘述中,有時能夠有所兼顧,應該也是一種自我挑戰吧。

  小說中的主角真正拜訪過墨西哥雨林,此刻也已二十歲了。世界上不乏絕症無緣無故痊癒的例子,彼特的腦瘤是否真如夢境般消失,應該只是一種戲劇的具體呈現。在前因後果中必然要有明示呈現,否則是無法說服觀眾的。但我們可以根據劇中雅娜對藍蝶的詮釋,獲得某些啟示。

  當彼特的意念能漸漸感受到生命的「真相」時,藍蝶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似乎符合了唯識學中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相」的真諦了。

  彼特帶著心中的期許去尋求答案,一切都是心外求法;理解藍蝶其實是在當下,自然是一番的徹悟。也許這樣的比喻太過沉重;導演也不一定有這番的心意,但將本片歸納於生命哲學的角度觀之,相信也會帶給觀眾另一番的感受與省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