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我和我的小鬼們(The Class)

導演:羅宏.康特(Laurent Cantet)
演員:佛杭蘇瓦.貝加度(Francois Begaudeau)
   艾梅妲(Esmeralda)
法國 / 2008年 / 124分鐘 / 普通級
禮讚:第61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代表法國角逐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挪威Haugesund影展影評人大獎
   紐約影展(New York Film Festival)開幕片
   蒙特婁新電影影展 (Festival du nouveau cinema)閉幕片
   加拿大溫哥華影展
   金馬國際觀摩影展「教育五次方」單元
    法國首週票房突破一億一千萬,勇奪票房冠軍
   法國總統沙柯吉、學校教師爭相觀摩
法文老師帶著一班桀敖不馴、叛逆、頂嘴、不同種族、文化的學生 ...

◎ 劇情簡介     

  又到了新學期的開始,法國的一所中學新來了許多老師,有教體育、數學、英文、物理,其中佛杭蘇瓦已經在這所學校教法文有四年之久。

  佛杭蘇瓦及其他老師都必須在上課時自備教材,也有老師希望能與佛杭蘇瓦一起合併教學,以創新教學的內容。而佛杭蘇瓦在課堂上總是不厭其煩地將法文與口語上的不同用法讓學生了解,也教導他們必須在討論與辯論時心平氣和。

  對十三歲到十五歲之間的青少年而言,是個似懂非懂的年齡,對世上的一切總是相當好奇,譬如說有人好奇佛杭蘇瓦是否喜歡男人。佛杭蘇瓦不生氣,他要學生找出為何會有問這個問題的緣由,並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他不是,而且也抱歉讓問的人失望了。

  佛杭蘇瓦要同學們預習「安妮的日記」,但有的同學回家根本不看書。另外也有同學說他覺得與同學的媽媽一起吃飯很丟臉,佛杭蘇瓦以推論的方式讓同學啞口無言,因為最終同學發現只是想跟同年齡的女孩吃飯。

  課堂上也談論到羞恥心,一名女孩便以自己的招風耳認為是奇恥大辱,但佛杭蘇瓦告訴她,他自己也有一對招風耳呢!

  庫芭在課堂上拒絕老師的要求起立朗讀,佛杭蘇瓦不得已要她下課後去找他,並嚴正地告訴她所犯的錯誤何在,最後庫芭口頭上向老師致歉,但出了門卻又大聲地說她的道歉是不情願的。佛杭蘇瓦有些挫折,他生氣地踢翻了自己的椅子。

  一名來自中國的男孩小衛,功課不錯也很聰明,甚得眾老師的喜愛,而小衛的母親因非法居留被逮,許多老師串連去向當局求情。同學們都來自四面八方,因為足球引燃了母國的爭論,兩名女同學當班代表,聽到佛杭蘇瓦講了不利蘇勒曼的批評,也引起兩名班代的誤解,蘇勒曼憤怒離去,不顧老師攔阻也不小心傷了一名女同學。蘇勒曼終被學校開除,但其他同學依然繼續學校的生活,在期末結束時,各自表述他們學到了什麼,但依然也有其他同學提出令人錯愕的問題。

◎ 劇情分析

  本片改編自作家佛杭蘇瓦.貝加度(Francois Begaudeau)的著作「危牆之間」,敘述的是法國巴黎十九區的一所中學,其學生所面臨的學習窘狀。這所學校針對移民法國的第二代,因為來自世界的各個角度,不僅膚色、文化甚至道德觀念都完全不同,要整合這麼複雜的學生問題,是這所學校所有老師的噩夢。

  事實上在這所學校唸書的學生,他們亦碰撞了一個心理上的問題,處在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不喜歡別人管束,但卻又渴望吸引旁人的目光。面對這樣的學生,台灣的老師大概會用「放牛班」的態度看待,但佛杭蘇瓦的應對作為,著實讓我們大開眼界,但仔細思索,這樣的面向不正是我們自始至終最欠缺的人文素養嗎?

  正因為來自不同的種族與國家,膚色與種族的議題也常在對白中被提及;也在各種食物中被影射了。如各種漢堡口味、白色起司等,甚至在非洲的馬利與摩洛哥,納西姆就與蘇勒曼因足球比賽而吵翻天。佛杭蘇瓦始終採取開放與放任的態度,讓這些學生暢所欲言。

  問題是佛杭蘇瓦面對的不只是學生問題,同事間看起來和睦相處,但卻也有不時而來的勾心鬥角。本片揚棄了傳統的戲劇結構,顛覆了一般人對電影的認知,很多人並不習慣這種沒有頭尾的敘述結構,但卻也不得不在電影結束後被深深感動。

  美國號稱文化大熔爐,而法國由於曾經殖民非洲多國,這使得更多的非洲人前來這個「天堂」落腳定居,問題是這些碰撞引發了更多的後續。「隱藏攝影機」這部影片談論的也是這個議題。

  幾乎每個學期都會有新來的老師,這表示每學期都有老師離職,面對這些桀驁不馴的學生,老師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應對呢?也許這是一部值得全台灣的老師深入觀賞的影片,因為他們必須面對學生連珠炮的口頭質疑甚至無禮,就連教得最久的佛杭蘇瓦都近乎無法招架。「紀律與懲罰」是台灣老師的法寶,而法國老師其實也並未脫離這種觀念,但他們的行事風格卻顯得更令人信服。

  學校似乎沒有固定的教科書,當老師的必須自己設計教材,譬如另一名老師準備用伏爾泰的作品;而佛杭蘇瓦就採用「安妮的日記」。不僅如此,他也要學生回家預習,然後要學生上台朗讀。相較台灣的老師必定會把「安妮的日記」當作娛樂的電影去處理吧?!

  有趣的是,法國老師不會阻止學生辯論,只是提醒他們「討論很好,但要心平氣和」。我相信這一班二十四位的學生若在台灣如此這般的吵鬧,早就被罰跑操場十圈了。而學生問的問題也是台灣小孩較難體會的,如口語用詞與寫作上文詞之間的不同。

  如果有學生問台灣的男老師是不是喜歡男人?不知會不會記過?但佛杭蘇瓦不但勇敢地回答這個問題,也展現了風範,當然也相對地給予了學生一場教育。

  庫芭的年齡似乎牽扯了一些生理因素,突然的性情大變,也拒絕當堂朗讀,甚至出口反擊老師,佛杭蘇瓦要她下課到辦公室,雖然庫芭最終按照佛杭蘇瓦的說法道了歉,但當老師聽到她出去後的真心話,不禁氣得踢翻了椅子。其實庫芭不見得不是真心道歉,只是一種不讓自尊受損的反應。而佛杭蘇瓦激動的表現,大體也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罷了。

  有趣的是第二天庫芭寫了一封信給佛杭蘇瓦,並表明從此不再與老師講話,老師倒也順其自然,很多狀況到庫芭面前便自動轉彎。這看起來不像師生之間的對待,但卻也有許多情理的合宜。倒是中國人的後裔小衛,其表現果然像極了傳統的東方小孩,聰明、懂事、乖巧又聽話,難怪其母非法居留被逮後,立刻有許多老師串連簽名,預備向移民局申訴。但值得注意的是,每當小衛站起來說得井然有序時,都會遭受其他同學的噓聲。

  該用什麼方式來呈現自己呢?學生們利用許多相片拼貼,著實說明了自己的背景,馬利的移民蘇勒曼拿出一張母親拒絕拍照的相片,蘇勒曼自己認為爛透了,但佛杭蘇瓦卻認為相當精彩,不但大大褒獎一番,也將作品貼在佈告欄上,蘇勒曼不禁得意起來。

  終於在課堂上蘇勒曼出言不遜,最後轉身離去時,背包的帶子打傷了庫芭,導致她血流滿面。為了這件事學校開了教師會議,但佛杭蘇瓦在報告書裡並未寫上他在教室上以「輕賤」兩字來形容學生,而學生就認為老師罵她們「賤」,也就是妓女之意,而這正是整個事件的緣由。

  終於開完了教師會議,最後並請蘇勒曼與其母出席,但其母因為不會說法語,最後只能留下一大堆大家聽不懂的馬利話,然後母子倆人轉身離去。

  學期結束了,佛杭蘇瓦問所有的學生,在這學期中究竟學到了什麼?但有一名小女孩則委屈地說:她什麼都沒學到,是的!每一件事的各種面向都是多樣的,一部電影的完成不見得是必須依照傳統給我們統一的結局。佛杭蘇瓦這學期中有他成功的一面;也有他受到挫敗的一面,但他的腳步並不會因此而停頓,這所學校也許讓人困頓不已,但真正的人生不正是如此嗎?就算他到他校任職,其境遇永遠是一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