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莫札特和他的姊姊(Mozart's Siste)

導演:瑞內‧弗萊特(Rene Feret)
主演:瑪莉‧弗萊特(Marie Feret)
   馬克‧巴貝(Marc Barbe)
法國 / 2011年 / 100分 / 普通級
禮讚:2011聖荷西電影節最佳影片
   2011上海電影節觀摩影片
   2011金衛星獎 最佳女配角、最佳外語片最佳劇本提名

莫札特出生音樂世家,他的母親一共生了七個小孩,卻只有姊姊娜奈兒與莫札特活下來…

◎ 劇情簡介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在十一歲時,就已經隨著他的音樂家父親四處去演奏。雖然沃夫岡是當時公認的音樂天才,但其實長他五歲的姐姐娜奈兒,也是具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只要她隨性地哼出一段音符,姐弟兩人會立刻將之譜成曲,只是當時的社會風氣,女孩不應在外拋頭露面,更別說是要演奏任何樂器了。
  
  娜奈兒的父親奧利波德,當然也不准她學「對位法」,雖然沃夫岡在演奏時需要娜奈兒的伴奏,為此娜奈兒不只一次向父母抱怨,但父親的答案始終如一,甚至父親在教沃夫岡一些寫曲的技巧時,娜奈兒躲在門後偷聽,但被發現後亦被制止。
  
  在往凡爾賽宮演奏的途中,馬車的車軸裂開了,不得已,只好在半途路上一座修道院向修女求助,老修女勉為其難收留他們三天。而在音樂練習演奏中,吸引了三位公主來聆聽,娜奈兒認識了最小的露薏絲公主。
  
  露薏絲小娜奈兒一歲,但她早就愛上了宮廷中的音樂家胡格勒托那,她希望娜奈兒能為她帶一封信給音樂家。而當時皇太子,亦即路易十五的兒子之妻因生產而去世,故娜奈兒必須女扮男裝才能混入宮中,不僅把信件交給音樂家,同時也認識了皇太子。
  
  皇太子知道她會彈大鍵琴,同時也有相當優雅的歌喉,於是鼓勵她要寫一些歌曲。受到鼓舞的娜奈兒,於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作品,並博得皇太子的讚賞。
  
  然而娜奈兒必須隨父母及弟弟越洋到英國去。此時娜奈兒提出要獨立自主的要求,父母不得已答應了,娜奈兒獨自在巴黎教小孩學琴,但用更多的時間女扮男裝,混到大學內,聽音樂老師講解創作的理論與技巧。終於在皇太子鼓舞下她創作了一些曲子,並在皇宮內盛大演出,但幾乎無人知曉,那是由一名十五歲的女子所創。
  
  露薏絲最後知道,自己喜歡的音樂家胡格勒托那,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而她一生也只能被軟禁在修道院,因為路易十五聽從主教的建議,而將公主全部送至附近的修道院。露薏絲及其姐妹就算不服氣,卻也無可奈何。而娜奈兒似乎也感觸到,自己的命運與她們相同

◎ 劇情分析
  
  莫札特是舉世皆知的音樂神童,聽說他四歲會寫室內協奏曲,八歲會寫交響樂曲,十二歲會寫歌劇。也許莫札特註定就是一名天才,但天才有時也必須啟迪,而真正影響他的,應該是他的父親利奧波德。但本片卻也將這項光環,套用在莫札特的姐姐娜奈兒身上。
  
  事實上這並非是一齣音樂劇,導演在劇情理念上,放置了更具現代感的「新女性主義」。十八世紀是個以男人為主導的社會,女性只是這個社會的附屬品,更別說要在台上演奏樂器或歌唱。問題是娜奈兒是個音樂天才,如果這件事屬實,那不難推斷,莫札特受了娜奈兒很大的影響。雖然父親重男輕女,不曾將作曲的竅門教給她,但她的音感敏銳度是相當銳利的,只要腦海中有了一個音符,隨著聲音唸誦,立刻可以用樂器彈奏成曲。姐弟兩人是同進同出,在十八歲適婚的年齡之前,姐弟二人都是睡在一起的。莫札特的姐姐比弟弟年長四歲半,當莫札特四歲會作曲時,應該也常常聽姐姐拉提琴彈大鍵琴,也就是莫札特受姐姐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問題是當娜奈兒十八歲後,父親便不准她再拋頭露面,甚至在娜奈兒的要求下,父親依然無動於衷。如果娜奈兒活在這個世代,她一定是一位快樂又頂尖的音樂演奏家或歌唱家。為了證明她的才華,編導便塑造了娜奈兒女扮男裝遇上了王儲,甚至她的才氣深深吸引了這位皇太子。導演在處理這個區塊,是刻意模糊的,究竟皇太子是真正欣賞她的才氣?或者因知道她女扮男裝,而對她有了非份之想?
  
  皇太子如果真的是,如他自己批判自己父親的態度,那為何要娜奈兒扮男裝瞞過每個人,包括皇太子的妻子都被欺瞞,直到被妻子發現,皇太子才假裝憤怒地趕娜奈兒走,確實如果娜奈兒真的留下來,恐怕也會有殺身之禍,但此舉卻大大傷了娜奈兒的心。
  
  本片的莫札特,事實上並沒有太多的表現,也就是主觀鏡頭並不在他身上。娜奈兒的無奈與窘境,突顯了那個世代的女人,是無助與無奈的。與娜奈兒相呼應的,是路易十五的三個女兒被安置在修道院內,理由是路易十五聽從了主教的建議,問題是主教為何如此建議?
  
  路易十五的私生子不知凡幾?以男人的觀點而言是自私的,它需要女人在床上滿足他的淫慾,但當女人開始懂事時,就開始被男人歸納了,意思是女人開始招蜂引蝶,勢必讓整個朝廷充斥在淫蕩中。但卻不曾思索,始作俑者其實是男人啊!
  
  小公主露薏絲及另外兩位公主,正是其中的受害者。她年紀小但卻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她與宮廷音樂家胡格相愛,但沒想到胡格正是路易十五的私生子,胡格與露薏絲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妹,這才是為何主教建議,將幾位公主送到修道院終其一生奉獻給神。
  
  是一種歷史軌跡的交錯與重疊,於是娜奈兒與露薏絲相見了,原本希望娜奈兒能為她送信,以期最終愛情能夠有所成就,殊不知反而造就了,娜奈兒與王儲的一段音樂情與曖昧的愛。
  
  這部影片有了一種假設,如果露薏絲與娜奈兒都是男人的話,那她們的命運就會完全不同,正因為他們屬於被主宰的那一群,縱然有著很多獨立並有建設性的想法,也於事無補。一個時代的社會氛圍,會決定出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就是當代生活的表現。處在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的社會中,女人註定是難出頭天的。
  
  既生為人,不管男或女,都應該用一種平等的眼光去看待,這是現今社會的共有認知。但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時,女人的地位依然不受重視。不僅沒有投票權,甚至也不能上學。有名的意識流小說家吳爾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她的父親編纂了十六大冊的英國文學,而她的兩個哥哥一位唸牛津,一位唸劍橋。而吳爾芙卻未能真正受教育。因此很多書評家都認為,吳爾芙致力於小說的創作,其實在潛意識中是要寫給她父親看的。但不管如何,有了這樣的因緣,反而造就了吳爾芙這名重要的小說創作者,也算是一種特例。
  
  娜奈兒一直到十八歲適婚年齡,就被父親禁止拋頭露面,而弟弟莫札特則繼續四處演奏,她的心情可想而知,也許她沒有吳爾芙那種叛逆,只能落落寡歡,或許這中間有什麼她在意的感情。但娜奈兒一直到三十三歲,才嫁給已經有五個孩子的法官,最後隨丈夫搬到奧地利鄉間,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這或許是娜奈兒唯一能對父親提出的抗議,但她執意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雖然她活了六、七十歲,但大部份都在貧困交迫中渡過。
  
  莫札特雖然在音樂中發光發亮,但卻只活了三十多歲,生命雖然不能用長短來評斷,但其中的崎嶇與坎坷,往往會令人感嘆不已。但命運如果可以操之在我,夫復何言?但如果是外在環境主導了一切,而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那是絕對無法讓人心平的。
  
  娜奈兒與露薏絲都是有思想的女性,只因她們出生在一個不屬於她們的世界,於是命運的軸心翻轉,也造就了一些不幸與令人傷感與省思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