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魯伯‧法蘭茲(Rupert Friend)
瓊安‧普洛萊特(Joan Plowright)
美國 / 2005年 / 108分 / 普遍級
禮讚:美國加州棕櫚泉影展
紐波特國際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跨越年齡的細膩情感,失去丈夫的包芙蕾太太獨自搬進倫敦的克萊蒙老人院,這裡的房客跟她一樣都是孤苦的老人…
◎ 劇情簡介
莎莉‧包芙蕾經過女兒的介紹,住到倫敦的克萊蒙大飯店,但其實是一家高級的養老院。原本說好,孫子戴斯朋會來看她,但在大英博物館任職的孫子,竟連一通電話也沒打來。每個老人幾乎都準備看包芙蕾的笑話之際,包芙蕾不小心在下雨濕滑的地上跌了一跤,幸好作家魯道夫‧梅耶上前將她扶起,並為她處理傷口。
包芙蕾為了感謝他,遂邀請他來飯店吃飯,同時也提到孫子的問題。於是魯道夫自動要求假冒戴斯朋,果然包芙蕾因「孫子」的出現,不禁提高了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這同時也帶給魯道夫一些寫作的靈感,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忘年之交,然而魯道夫的一個女友見狀,兩人又吵了一架而正式分手。
在養老院中,真正的戴斯朋出現了,但包芙蕾反而把他趕走了,眾人頻頻訊問,包芙蕾急急解釋,此人是她的會計師。這一日,老人歐斯朋邀包芙蕾去參加共濟會,用完餐歐斯朋甚至在散步中向包芙蕾求婚,但包芙蕾委婉拒絕了,她只希望大家維持朋友關係。
包芙蕾要求魯道夫帶她去見他母親,母親是一名心理不平衡的人,經過包芙蕾的安撫後,母親的情緒稍稍平緩了。在地下道中,包芙蕾遇上魯道夫在當街頭藝人,然後魯道夫帶她回家,自己做菜請她吃。包芙蕾談論起她的女兒伊莉莎白;也談到她與丈夫亞瑟過去的恩愛,他們年輕時一起去布里斯城堡旅遊的歡樂。魯道夫想彈吉他為她唱一首歌,包芙蕾點了一首「我們都知道」,沒想到魯道夫竟然會唱,這讓包芙蕾流下感動的淚水,然後魯道夫送她回養老院。
魯道夫在一家錄影帶店內欲租「相見恨晚」,沒想到竟被葛朵琳‧古絲捷足先登,但兩人也因此而認識了。伊莉莎白終於來探望母親,但包芙蕾在報上看到亞薇拉的訃文;而亞伯納太太也在養老院昏倒最終身亡,這個晚上她睡得不安寧,就連與魯道夫約見的地點都搞錯。包芙蕾在身體狀況較好後,陪葛朵琳與魯道夫一起去布里斯城堡旅遊,但在感覺又回到她與亞瑟的過往後,包芙蕾在對歐斯朋的一番指責後又跌斷了骨盆,最終亡故了。魯道夫趕出了一本小說,最終將之獻給了包芙蕾。
◎ 劇情分析
「愛在夕陽下」對現今的台灣現況而言,是恰到好處的影片。台灣即將要邁入老年國,老人在生命尾端的各種現象,都是必須加以關注的。
包芙蕾雖然丈夫很早辭世,但她還一向能夠自理,只是對唯一的女兒及孫子,難免會有親情的思念與渴望,於是她到了倫敦,暫居在一家老人的飯店內。說是飯店但其實是養老院,但這是女兒從網路上為她訂的,她還向計程車誇耀,這家飯店的餐飲是一流的。但卻遭到司機的訕笑,而司機在她下車後,竟不找錢就開車跑了。
導演一開始就營造了老人與青壯年的差異性,包括體力與思想,畢竟彼此成長的年代背景不同,從而延展而出的價值觀,自然會不一樣。因此明明知道母親已住進克萊蒙飯店,但女兒伊莉莎白卻一直遲遲未現身;而更年青的孫子戴斯朋也不曾現過身。
但捫心自問,我們也不能過分苛責伊莉莎白或戴斯朋,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縱然有假日也會有自己的安排,這恐怕不只是英國的社會如此,在台北似乎與這種趨勢更加緊密連結。
每個人的能量若是不足,自然就必須從別人身上獲取這些能量。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聽你訴苦,因此退而求其次,親情就變成尊嚴最後的底線了。以包芙蕾這般人文素養極高的女仕,依然必須依賴親情,應該說這是一種人類的本能,並非全然的依靠,但起碼是一種接觸,也間接傳遞了關懷之情。
但兩代甚至三代疏離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這也是為什麼,養老院的飯店內,清一色都是單一的老人,但因為年青人或許不願意,讓自己落入到那股死氣沉沉的氛圍中,故除非不得已,要不然,會盡量為自己不來探視長輩而找藉口。這些老人因為沒什麼可比的,只好把家屬打來的電話,當作向人誇耀的本錢,相對地,沒有電話或無人探視的人,就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了。
老人們偶爾打開報紙,看到某人刊在報紙上的訃文,不由得心頭都會吃驚。也難免會把別人的死亡,與自己做連結,這多少都會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也會衝擊到自己活下去的慾望。
年紀大,並不是表示他們的心也跟著老。像歐斯朋就邀包芙蕾參加共濟會的晚宴,然後向她求婚。這並不像年青人那樣浪漫,而是真正突顯了孤寂,只求有另一個身影相互作伴,以消除那份令人不安的孤寂,如此而已。若說是為了情慾,而有這樣的決定,那是言過其實,畢竟人老心可以不老,但那份的老化的身體,卻也無法頂替任何的熱情。
魯道夫的出現,會引起包芙蕾的注目,正因為他的才華與善良,他情願冒充她的孫子,去與老婦人共用午餐,這多少滿足了包芙蕾心中的不足。女兒和孫子不知所蹤,讓一個老人落足在養老院不聞不問,其實也是一樁罪過,包芙蕾應該是自力救濟吧,但這卻讓兩人在心靈頻率有了共鳴,也就是魯道夫從包芙蕾身上找到寫作的題材;而包芙蕾從魯道夫身上,尋回過去她與丈夫亞瑟相愛的時光。
依持著共同的頻率,兩人愈來愈密切的互動,也更加珍惜這份忘年之交,尤其魯道夫竟然會唱,包芙蕾年輕時代的歌曲,這不禁讓她在聽完彈唱之後,流下淚水。
「相見恨晚」是一部影片的名字,魯道夫在錄影帶店內尋找,卻被葛朵琳搶先一步借走,但這也使得兩人認識而交往。這正是包芙蕾思緒的延續,因為這對年青人,無論作愛或在床上嬉戲,無非是告訴我們,這都是過去包芙蕾與丈夫曾經渡過的歡樂時光。
每個人都會有年青的時光,以及最後的老年,但老的只是軀體,人的思緒其實是一直不變的。或許在記憶中會有衰退的現象,但從內而外的任何感受,是永遠一樣的。佛學在這方面有詳盡的詮釋,只是一般人很容易自暴自棄,總認為自己此生無法完成任何宏志,遂自哀自怨甚至怨天尤人,但其實每個人,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每天當下的對應,其實都是生活。而這所謂的「生活」,正是生命奧秘的訣竅。換句話說,從內而外充分理解這份生活的自得,就會充滿法喜,於是人生便顯得一切俱足起來。
每個人既生為人,那就必須有應該去面對的一切,當包芙蕾獨自在倫敦的老人院時,就算魯道夫不曾出現,相信她也可以把自己處理得宜,我們從她面對環境的處置是井井有條,進退有序,便不難知道,她是一位相當有智慧的女人。
伊莉莎白最後在包芙蕾去世後,匆匆趕到醫院,責備院方為何不通知她,其實她只是在為她自己的內疚找藉口,或許這樣責備別人,才能讓自己稍稍紓解不安吧。
「愛在夕陽下」談論的是男女的忘年之交,但這並非小鄭與莉莉的故事,而是一段心靈頻率相交的過程,包芙蕾生前說得好,她不想被當成觀察的對象,好好活著擁有自己的隱私,有那麼困難嗎?很不幸,每個人其實都暗暗地在觀察別人而不自覺,請勿忽略,這也是佛學中相當重要的「看話頭」,只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