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
琪雅拉‧馬斯楚安尼(hiara Mastroianni)
法國 / 2011年 / 139分 / 限制級
禮讚:2011坎城影展閉幕片
一個願意以美貌換取物質需求的巴黎女子瑪德琳,嫁給了情郎賈羅米勒,並一起來到布拉格生活…
◎ 劇情簡介
1964年年輕的馬德蓮是ㄧ間鞋店的女店員,看著客人不斷地試穿漂亮的高跟鞋,情不自禁偷藏了ㄧ雙自己鍾愛的高跟鞋,趁下班時偷帶出去。
瑪德蓮有時崇尚物質生活,有時男人付錢給她,她就可以陪他過夜,而其中ㄧ名來自捷克布拉格的賈米侯似乎對她情有獨鍾,兩人近乎同居地生活著,直到瑪德蓮生下了女兒薇拉。
於是瑪德蓮嫁給了賈米侯,兩人搬到布拉格居住,但正巧遇上蘇聯進軍布拉格,而丈夫賈米侯也三星期未曾回來,或許因為這樣,兩人終究還是離了婚,而瑪德蓮也就帶著女兒回到了法國。
瑪德蓮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到法國後又嫁給吉西歐,但賈米侯還是常常利用到法國的機會去探視瑪德蓮,有一次探視竟然遇上夫妻倆要作愛,氣氛弄得好不尷尬。
1997年薇拉已經亭亭玉立,她常常去夜店尋求慰藉,在演奏台上她遇上了鼓手韓德森,但韓德森似乎不太領情,倒是有ㄧ次韓德森為薇拉口交,這使得薇拉對韓德森如癡如醉。
與薇拉同ㄧ所學校的克雷蒙與韓德森去倫敦,而在此時薇拉才獲知韓德森竟是ㄧ名同志,這才了解為何韓德森對薇拉始終提不起興趣。
賈米侯來法國住在旅館,他約女兒出來,帶她去服飾店買ㄧ套禮服,薇拉起先拒絕,後來還是接受了,並穿著新衣服去赴約會。
1998年薇拉又到夜店來找韓德森,也在這個時候得知男友得了愛滋病。
2001年發生了九一一事件,兩架被挟持的七四七飛機撞上了雙子星大樓。
或許這個消息刺激了薇拉,薇拉向韓德森表示想與他生個女兒,但後來還是演變成3P的遊戲性愛。只是都沒有人知道在之前薇拉已經偷偷將韓德森的藥全數吃下了,薇拉在那次狂歡之後不久就死了。
而克雷蒙也生病了,這似乎是這一代年青人對愛情的另類迷失。
◎ 劇情分析
60年代是ㄧ個自由主義興起之際,年青人在愛情方面採取了性解放的態度,這大大影響了全世界的思惟,而瑪德蓮似乎正是這樣的代表人物。她虛榮也有些頹廢;但她也渴望愛情與慾望,聚合了這些情緒,於是她有時便成為妓女了。
認真來看待,便能得知每一個世代的愛情觀念其實都有其異同的。因為人性與慾望是不分任何世代的。60年代慾望的過度激化,反而驅使人誤入迷陣,歷經十年的掙扎,才從泥淖中掙扎而出,透過思考,於是人比較懂得思考與平衡,從而發展了「雅痞」這個世代。
但不管嬉痞或雅痞,其實只是因文化的不同,而有些許的差異,在人性的觀察上是大致不變的。於是瑪德蓮與薇拉這對母子便在生命態度上有了類比。
瑪德蓮的愛情過程,是她以主觀意識型態完成的,人常常犯了一種錯誤,總希望下ㄧ代,可以比照或仿效自己的過程,因為她經歷了ㄧ切,自然對自己最熟悉,依循這樣的模式應該是最為安全的。
但瑪德蓮忽略了,母女兩人的年代背景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會直接反應在態度上面,但不管態度如何,最終還是會回到人性的基本認知。因為慾望原本就是人的本質之ㄧ,既生為人,就無法逃避「慾望」這個關卡。
90年代的女性思考,受到新女性主義的影響,再加上愛滋病的侵襲,使得這個九0年代的青年男女,面對情慾的抉擇,多了ㄧ份不安與緊張。但這陰影下的男女不但不受影響,反而努力去化解橫擋面前的困頓。或許正因為這份對照,於是對立便出現了。
瑪德蓮面對的情境看似複雜,但其實比起薇拉而言,反而更單純了。因為九0年代的男女關係,就有了更多的花樣,明明看上的人,到最後發現竟是同性戀,過去這樣的對待,都是被隱藏在檯面下的,雖然也因此而引發更多的問題,但也是ㄧ種生命對待。
瑪德蓮與薇拉雖是母女,但並不能直接解釋,兩個女人心境或心得是完全相通的。相同的是,她們必須各自為自己歷經的考驗,去作心靈的辯證,從而檢視自己內在的靈魂省思。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自在的愛情,但自由自在的背後是必須各自付出代價的。
薇拉是個迷人的女性,但卻有較獨立見解的看法,她努力認真地去面對迎戰,雖然結果不盡理想,但這不止是薇拉個人的問題,其實也是每個人所面臨的問題。現代的社會資訊發達,每個人每天所面對的訊息實在太多,而在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現象,會是浪漫的情歌?或是令人傷感的哀痛?在尚未走完全程,任何人都無法立刻下結論的。
九一一事件,是ㄧ個世代之後的重新開始,未來的世代,絕對又不是薇拉在90年代所承受的,離瑪德蓮的時代,更是遙不可及。但這應該是現象與文化的差異,對人性的基本態度其實都是一樣的。
薇拉另一個問題是單親家庭,這並非說,每個單親家庭都有問題,而是她的父親其實與瑪德蓮一樣,並非是負責任的ㄧ對父母。
賈米侯迷惑在瑪德蓮的美色,既無法割捨,卻又不確定能夠完全付出,若不是因為瑪德蓮懷孕,兩人應該也不會結婚,然後一起到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個起點,紐約是一個終點,也正是這部電影的開始與結束。但其背後都有著「戰爭」的陰影,難不成這是導演在影片中的影射?
也許「鬥爭」的本質正是男女情感的真相,愛情的呈現真的只有「愛」嗎?或者在背後,還有必須相互廝殺的另一種意義?
導演在本片所敘述的時空,雖然涵蓋了將近五十年,但卻也用心地探索了同性戀、愛滋病、3p等辛辣的議題放置其中來探索。
我們必須誠實去面對,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ㄧ切,不管酸甜苦辣,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的。主觀的意識形態,有時常常會是誤導自己的因素之ㄧ。
愛情與慾望是人性中最令人嚮往的,或者說這是最令人著迷之處,而愛情卻貴在真心相對,也是最為人歌頌的,問題是,在時間的考驗下,真摯的愛情到最終,似乎都會有些變化,許多年青人現在選擇不婚,其實這正是未來的社會氛圍。如果再下一代的年青男女,他們必須去面對這層關卡,那他們的心情,又是必須用另一種態度去面對的,而這也將影響了那個世代的現象。
導演克里斯多福‧歐諾黑是一名著名的童話作家,他也曾在楚浮與高達他們執筆過的「電影筆記」雜誌擔任編輯,文學深厚的他,往往也是編劇的創作者。這部影片能吸引法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第ㄧ美女凱薩琳‧丹妮芙參與,其實就已經相當不簡單。
值得ㄧ提的是,凱薩琳‧丹妮芙與義大利情聖瑪斯楚安尼所生的女兒琪雅拉‧瑪斯楚安尼也軋ㄧ角,這倒是影壇中ㄧ大佳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