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2013年 / 91分 / 普通級 / 紀錄片
禮讚:2013年日舞影展最佳紀錄片入圍
聚焦舞台聚光燈另一頭的合音歌手,他們總是不被注目,就算為世界頂尖的樂團合聲,卻鮮少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 劇情簡介
在這個影片推廣交流中分佈了幾個相當令人注目的主題:(一)包容、(二)逆境的突破、(三)藝術的改造力量。或許因為關懷的層面較廣,於是在台灣放映的影片就涵蓋了舞蹈、實驗電影、女性自覺以及和音天使的世界與主唱之間的心路歷程。
本片以幾名六0至七0年代重要的音樂人士為主訴的軸心,分別帶出幾名和音天使較成功的典範,如:達琳‧洛芙,萊迪絲‧希爾,瑪莉‧克雷頓,麗莎‧費雪。其中影片涵蓋了過去在歌唱界揚名立萬的滾石合唱團,麥克‧傑克森,艾爾頓‧強,大衛‧鮑伊,惠妮‧休斯頓,湯姆‧瓊斯,蒂娜‧透納…。
影片有計劃地從ㄧ九六0年代「花朵合唱團」的出現開始敘述,一九六二年鮑爾‧皮克特的「怪獸舞會」,一九六四年貝蒂‧伊芙瑞特的「一吻情定」,一九六六年法蘭克‧辛納屈的「這就是人生」揭開序幕,從而開啟了和音天使的燦爛歲月以及矛盾又難堪的生活。
一九六0年代是二十世紀變動最多的十年,主要原因不外越戰的介入,嬉皮的自由主義崛起,甘迺迪總統被暗殺,黑人金恩博士的黑人平權運動以及被刺身亡。這些大大喚起了黑人自我思索的新面向。
嬉皮的自由奔放與豪邁的音樂始終是不可分割,也因為黑人特殊寬闊的音域使得他們在音樂的呈現中有著令人驚艷的天籟,再加入他們自由揮灑的肢體舞蹈,更使得原本光彩的舞台多了一分躍動。
台灣曾有一陣子也曾流行和音天使,當然更有所謂的伴舞群。現今一名相當有名氣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在剛出道時就是替人伴舞的,在機會來臨時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是一件值得學習的典範。
和音天使是一種屬於天賦的才氣,因為沒有任何的譜曲,而在掌握節拍之後立刻可以用聲音吟和,讓歌曲形成更多層次的展現,從而豐沛了一首歌的靈魂。而所謂的「伴唱」意思當然是另有一個主唱。這也是這部影片的主題:從明星演員過來的20呎,聚光燈永遠只有在主角身上,和音天使卻只有遠離聚光燈,作出為歌曲「和弦」的功能。
有人終其一生樂此不疲,她們也許也曾想過也有單飛振翅翱翔的時刻,但身為主唱,其擔負的壓力自然也是相當繁瑣的,但若只是一味擔任和音天使,似乎總是欠缺了一些生命中重要的標的。
在最早之前,連「和音天使」也都是白人的世界,但六0年代使得普世價值有了新的詮釋,人類的有色人種思潮起了極大的變化,也在同時,黑人從教會唱詩班中,延展而出的一種肢體動作,及音域的相融,便逐漸被發展到時尚的音樂舞台上。除了五線譜的音符,人聲其實是一種最好的樂器呈現。於是乎,這樣的賓主關係,造就了六0年代流行音樂的高峰。
這一部紀錄片真正令人感動的是,黑人的音域被全面的開發,過去只能在教堂中讚美神的歌聲,逐漸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在主從關係中,不僅豐富了主唱者的歌聲,也間接地,向世人展露了黑色人種的天賦。
別忘了,必須躍過這個紛亂但又層次分明的年代,才具備了這份力量,重要的是這群「和音天使」也適度地掌握了時代的脈動,在時局的大旋渦中,她們呈現了流行音樂的歷史,也充分展現了完整的自我。
這部紀錄片運用了過去許多攝製的影片,使觀眾得以從今昔之間,尋得一些脈絡來作比較,也讓人更清楚理解到,相隔幾十年的歲月痕跡,其實充塞著人生多重的酸甜苦辣與歡樂或不堪。這是一種組合與並現的手法,在過去與現在,或者不同時期的過去,讓我們重新目睹了,一種生命的奮鬥與思續,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創作觀點。
「和音天使」也有際遇的好或壞。首先,她們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在音樂上尋求到自我?或者永遠為他人作嫁?像達琳‧洛芙曾經失業,而為人家裡作清潔工,有一天,她聽到收音機在播她的歌曲,這使她痛定思痛,深感一個沒有自我的痛苦,於是她毅然決然又回到了紐約,也因為這次的紐約行,使得滾石合唱團的米克打電話給她,結果讓滾石合唱團有了新契機,當然也使得達琳‧洛芙不僅獲得艾美獎,同時也順理成章進入音樂名人堂。
有著亞裔臉孔的茱迪絲‧希爾,是天王巨星麥克‧傑克森的伴唱,她的音準深受許多音樂人的讚嘆,雖然她也會有單飛的想法,但時局有時並不一定站在她這一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直在「和音天使」的地位扮演自己的角色,不也是一樁美事?
問題是,每個時代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面向,一陣風潮過後,接踵而來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呈現。所謂物極必反,極度地發展「和音天使」之後,某一種時尚卻又成為一種逆向風潮。所有的和音天使,幾乎全接不到工作的電話,於是和音天使又成為過去了。
但如果不要用風潮來評論,純然從音樂創作的角度而言,能將和音與主唱之間的互融互攝發展到極致,都會是一種極高的藝術呈現,只是功利社會的現在,賺錢一向是被所有的人所推崇的,連帶的所有的生命評估,也就完全迷失了。
幾十年過去了,昔日的「和音天使」都也邁入七八十歲大關,這半世紀的演變,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與反省?言談這些未免太沉重一點,不妨大家再度放開胸懷高歌一曲。至於誰是主唱,誰是和音天使,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在共融的音域中,我們見識了多部合唱,彷彿是聽到來自上方的天籟。
如何把一首歌唱得很好?這需要音樂歌唱者,將聲音與自己靈魂相結合,這是近乎哲學的表現,因為若不是出自內心的聲音先感動自己,如何去感動別人呢?於是這群流行音樂家,立刻成為生命態度最虔誠的執行者。
不管如何,這群流行音樂家不僅創作了流行音樂;也創造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也有巨星的消逝,像麥克‧傑克森的驟逝,當然也帶給世人一陣錯愕。在影片中,也收錄了流行音樂中,創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專輯「顫慄」,這將會是一種永恆的時刻,透過這個流行音樂的巔峰之作,使得觀眾見識了另一種高峰。
有趣的是,瑪莉‧克雷頓經亞當介紹去樂團合作時,對方告訴她,必須在歌唱中詮釋「強姦、謀殺已離我們不遠了」。透過這一段敘述,我們更能體會那個處處解構的年代,其實不管什麼面向,都是被革除與重新批判得對象。但別忘了,這並非是結局,而是一種過程。任何藝術永遠都是用這種態度來表現的。
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外乎是記錄人、事、物,而本片在這三個元素中都有斬獲,甚至於涵蓋了將近半個世紀。然而一代代的相傳,卻也有著薪火相傳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藉著音樂的表現,使得黑人的地位從而大大提昇。坦言之,若非這個段落的積極表現,歐巴馬在總統競選中會不會當選,都是一個問題。
有時一部紀錄片的意義,是超越一部劇情片的,重要的,是否有選對題材,是一部紀錄片成功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