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烈血大風暴(Mississippi Burning)

 周彥彤 老師 撰稿

導演:艾倫帕克(Alan Parker)
編劇:克里斯·格羅爾莫(Chris Gerolmo)
演員:金
哈克曼(Gene Hackman)
   威廉
達佛(Willem Dafoe)
   法蘭茜絲
麥杜文(Frances McDormand)
   布拉德
道里夫(Brad Dourif)
   李
厄米(R. Lee Ermey)
美國 / 1988年 / 128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198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最佳剪接提名
   金球獎最佳劇情類電影提名、最佳劇情類電影男主角提名、最佳電影導演提名、
    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1964年6月21日,FBI探員深入調查三起政治份子的死亡案件,本片重現他們如何以違反道德和法律的方式解決案情...

◎ 劇情簡介

  一九六四年,三個年輕人(分別為黑人、猶太人與白人)來到當時黑白種族歧視最嚴重的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宣揚種族平等主義,希望為黑人爭取更多選舉人票,卻意外遭人射殺。
 
  這三個年輕人的失蹤,引來了FBI的注意,特別派遣幹員華德與安德森前去調查這一案件。兩人一抵達當地警局,立刻受到副局長皮爾的阻撓,也發現了當地警長對這件事情的不甚關切以及對黑人的輕蔑。華德與安德森在當地的餐廳用餐,來自北方的華德第一次知道餐廳裡有黑白之分,他不顧安德森的勸阻,前去坐在黑人用餐區,並且企圖攀談一位正在用餐的黑人,但黑人噤若寒蟬,甚至快速地離開華德身邊。華德此舉引起了餐廳裡所有人的側目,更造成這名年輕黑人隨後受到毆打與威脅。
 
  華德與安德森探訪當地的黑人居民,卻屢屢吃了閉門羹,大家都不願多談,他們也問不出個所以然。與此同時,他們也被鎮上的三K黨所盯上,居住的旅館遭人開槍威脅,華德因而大怒,決定請華府派來更多探員增援。出身密西西比,熟知當地情況的安德森知道這樣的舉動,會讓他們陷入更大的困境,因而並不贊成,但卻也無力阻止。大批的FBI幹員進駐,在當地印第安人居民口中得知三名年輕人的車子沉沒在沼澤區裡,但打撈起車子之後,卻沒有發現三人蹤影。華德決定就算把沼澤區翻過來,也要找到失蹤的三人。於是他請華府派來海軍後援部隊,大批人員進駐,終於也引來了全國媒體的關注,媒體的包圍與壓力,更加深化了當地黑白的對立,當地白人認為遭到外界的誤解,而他們對黑人的處境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那就是他們所該得到的。黑人的處境越來越艱困,但不管是沼澤的打撈或是案件的調查,卻都沒有任何進展。
 
  一天,華德與安德森來到被焚毀的黑人教堂,遇見正在禮拜的黑人民眾,但一見他倆,大家便紛紛離開了。探員安德森拿起路邊的一朵花作為引子,終於讓牧師父子開口,牧師的兒子阿隆說出了當地黑人的心聲。黑人民眾不願意說話,是因為怕被執法,而這個地方的法律並不會保護他們。阿隆並且暗示兩人應該先從警察局裡查起。這一個關鍵的問話,讓兩人決定去拜訪副局長皮爾,也發現他原來是三K黨的成員,並且與該案情有牽連,但他卻有著不在場證明,為了突破關鍵的五十分鐘,探員安德森故意接近皮爾的太太,進而發現她似乎在壓抑著什麼,兩人之間也發展出淡淡的情愫。
 
  與此同時,黑白的對立導致鎮上更多黑人的房舍在黑夜或清晨遭到三K黨報復性的焚毀,在教會中禮拜的信徒,一出教會也遭受到三K黨的毆打。黑人民眾上街遊行,表達自己的訴求,卻遭到警察粗暴的對待。而當地三K黨也更激烈的煽動白人群眾的情緒,甚至開始排外、毆打媒體等等。
 
  這天,一間黑人的房舍又遭到焚毀,目擊者在阿隆的鼓勵之下,說出了行兇三人的名字,這三人被警察逮捕,並送上法庭,但最後卻受到輕判。經過這個事件,黑人的處境變得更加弱勢,三K黨的氣焰更加囂張,公然焚毀黑人的房舍,幹員想要前往調查,也受到警方的阻擾。最後甚至牧師家也遭到報復,牧師差點被人吊死,他們一家人在幹員的安排下,只得前往底特律投靠親戚。小鎮緊張的情勢,黑人受害的情況,終於讓皮爾太太說出了皮爾將三人埋屍的地點。順利找到遺體之後,卻讓皮爾太太受到皮爾的毆打,傷重送醫。這個事件,激起了華德與安德森的憤怒,終於決定採取激烈的手段,以暴制暴。在安德森與夥伴們的安排下,先是綁架了市長,脅迫他說出了整個案情的經過,再利用分化的手段,讓涉案的人通通認罪,遭到逮捕。為了避免上回被地方法院輕判的結果,他們直接將人犯送至聯邦法院審判,每個人都被判處了重刑,終於還給黑人一個公道。


◎ 劇情簡介 

  美國的黑白種族對立,由來已久。在殖民美洲開始不久後,便開始了蓄奴的歷史。黑人成為奴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西元1776年,「獨立宣言」公布後,宣言中雖然宣揚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但很顯然,那僅限於白種男人。不僅黑人,女性與原住民並沒有獲得與白種男人相同的權利。簽署「獨立宣言」的56人當中,擁有奴隸的約有三分之一。主要的起草人傑佛遜,擁有150名奴隸;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也擁有300名奴隸。在當時,大部份白種美國人都把黑人視為低等的種族,就算黑人不再是奴隸也一樣翻不了身。在他們心中,最優質的政府應由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男性組成。
 
  西元1860年林肯當選為總統,因為反對奴隸制度引發危機。南方各州宣布脫離聯邦(the Union),林肯則為了國家統一向南方宣戰。西元1863年林肯發布「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至此這場戰爭變成解放奴隸的戰鬥。儘管最後北方獲得勝利,正式禁止奴隸制度,但是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卻仍然存在,尤其在保守的南方各州,更是根深蒂固。正如同影片一開始所看到的,在廢止奴隸制度將近一百年後,對黑人的歧視不曾稍減,公共飲水機有白人與有色人種專用的區別,餐廳裡有黑人與白人分開的用餐區,有些餐廳更明白拒絕為黑人服務,公共汽車上也有黑白座位之分。
 
  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九六三年,黑人牧師金恩博士發起了一連串為黑人爭取平等的運動,迫使美國政府在一九六四年通過《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並賦予黑人選舉權,金恩也在這一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正是本片的背景。
 
  來到密西西比州,卻不幸被殺害的三名年輕人,便是為了宣揚黑人選舉權而來。然而實際的情況卻被安德森一語道破:「給選票,卻不准投。」而多數南方白人對於北方所發生黑人被賦予更多權利這件事,則多半跟警長抱持同樣的態度:只不過是「馬丁路德黑鬼名氣的作怪」,他們不以為然。
 
  來自北方的年輕探員華德深信法律與公理正義,堅信人權與平等的價值,因此看到白人囂張的氣焰、黑人弱勢的處境,不顧禁忌也不了解當地文化的他,便直接動用政府的力量,衝撞了黑白界線,但此舉卻將黑人的處境帶向更嚴苛的境地。出身該州的安德森原本也不想介入黑白之爭,因為他深刻明白當地白人的想法,根深蒂固的偏見與歧視,並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甚至在這個貧窮的地方,對黑人的歧視已經成為人們可以把生活過下去的價值,因為總有人在你的腳下,正如同他引述自己的父親所言:「如果你不能過得比黑人好,那你還能比誰好?」對他們而言,黑人不配擁有更多。這樣的觀念也造成了更加偏激的3K黨的出現。
 
  但並非所有人都仇視與歧視黑人,皮爾太太就是其中一個代表。身為一個相對弱勢的角色(女性、出身貧窮),讓皮爾太太對於黑人的處境能夠同理,幾個重要的鏡頭,都表現出了她對於自己先生的作為感到痛心,最終讓她決定冒著生命的危險說出真相。
 
  故事的最終,透過華德的角度,觀眾也終於明白看清了種族歧視有多麼牢不可破。那已經不是少數人單純的個人偏見,在這個小鎮裡,這種偏見已經是一個結構性、系統性的社會關係,多數居民有意識或無心地參與其中,想要打破這個結構,也不是靠依法行事可以解決的,他便需要更多的手段,最終無奈只得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
 
  事實上,種族歧視也不僅發生於美國的黑白之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也是種族歧視的一個惡果。這個世界上,原本存在著許多跟我們不同的人群,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生活慣習,種族或者族群的歧視,多半來自於歷史因素、社會結構與彼此的不瞭解(或不願了解)。在二戰後,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及第二條即確保種族等因素不該用來區分人人應有的平等尊嚴及權利。儘管如此,時至今日,種族問題所引起的衝突仍然在世界各地發生,種族歧視所引起的各種紛爭還是不斷在上演 (如:NBA快艇隊老闆史特林的歧視黑人言論) 。
 
  本片有意設定在一九六四年,金恩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這一年,藉由一樁人口失蹤案來揭露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有多麼嚴重。今日看來,仍是一記警鐘,提醒著我們種族主義可能帶來的邪惡仇恨的後果,以及平等與尊重不同人群的價值多麼得來不易,更是身而為人所應該追求與守護的重要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