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特別服務(Special Treatment)

導演:珍妮‧拉布蓉(Jeanne Labrune)
主演: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
   卜力‧藍卡(Bouli Lanners)
法國 / 2010年 / 96分 / 限制級

工作久了,自然也萌生厭倦之感。艾莉絲嘗試想藉由接受心理醫師的治療來找到改變生活的動力,這時恰巧接到的新客戶正是一位心理醫師。而這 ...

◎ 劇情簡介     

  艾莉絲與女伴在磁器店內看上了一個琉璃盤,她決定以她妓女的本業來換取她看上的東西。於是誑稱她家中有收藏「菸斗」(法語菸斗與口交諧音),於是老闆上門光顧,也成了入幕之賓,雖然自覺受騙,但也心甘情願與艾莉絲上床以抵琉璃盤的價格。
   
  心理醫師薩維耶與妻子艾蓮是同行,今天宴請的客人也都是心理醫生,但薩維耶其實是相當自我的人,甚至與妻子也貌合神離。縱然兩人都是心理醫生,卻也無力或無法為對方解決心理困境。
   
  艾莉絲為了應付不同的嫖客,有時會裝扮成女學生;或者家庭主婦,甚至也扮演SM女郎,包括道具一應俱全。但有時也會遇上一些心理變態的人,當危及自身安全時,艾莉絲也會以自備的刀子自保並逼退客人。
   
  而薩維耶與妻子終於離婚了,他決定先行搬至飯店內,並向友人求助,友人正好認識艾莉絲,於是將艾莉絲的電話告訴他。但艾莉絲好幾次與薩維耶錯過電話,最後見面時,決定為薩維耶以十次的談話互動來解決他的困境,但薩維耶似乎無法從艾莉絲身上獲得一點精神撫慰。反倒是艾莉絲要求薩維耶為她作心理治療,但薩維耶也拒絕了。
   
  薩維耶在拍賣市場欲買一座天使雕刻,但卻被另一名精神科醫生買走,薩維耶只買到一隻磁器鸚鵡,但精神科醫生皮耶卡山表示是為了消化基金會捐款,遂大方地與他交換。而當薩維耶在一次偶然機會中見到一名心儀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薩維耶為了感激,遂將交換來的天使雕像送給了艾莉絲。
   
  薩維耶在艾莉絲懇求下,遂介紹皮耶卡山給她當診療師,但卡山表示無法為她作精神分析,但或許也正是如此,這讓艾莉絲更容易尋求到自我的方向。在她不斷地扮演各種角色的同時,她也漸漸走出自我。為了感激卡山,艾莉絲遂將天使雕像轉送給卡山。
   
  卡山見天使又回到這座精神療養院,於是把雕像交給醫院內的病患來處理,失而復得的雕像,似乎透發著一種神妙的迴旋力量………。

◎ 劇情分析
   
  人的情緒與慾望來自深層靈魂底端的躁動,在不斷地向外四散追索的過程,總會有難免的缺失與不足,但在許多狀況互動中,因為禮教或者體制道德的約制中,不免會將這些無法獲得滿足的現象,暫時隱藏在心靈深處。但這只是暫時獲得平復,潛藏的無明種子,終有一日必會破土而出,從而轉化為人性中的某一部份。縱然不必等待太久,但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尋求另類的刺激,而這些心靈困惑,往往都會轉化成為性慾方面的另類表現。
   
  「特別服務」正是基於這個面向而延展的一篇故事,當人在精神領域遇到困擾之際,只有尋求精神心理醫生的救助;而在性慾中出現的困頓,便必須尋求性慾專業人士來幫忙了。
   
  許多人在正常情慾互動中無法獲得滿足後,便會以其他道具為輔助,從而在慾望中獲得高潮。其實可以將之視為極個人化的行為,只要不去傷害其他人,應該都可以當成合理的宣洩管道。
   
  日本導演大島渚曾經拍攝由法國人出資的「感官世界」並轟動世界影壇,其實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男女主角拋棄了他們原有的生活,寄居在旅館中,除了做愛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事能引起他們的注目。當錢用完了,女主角就出外用身體賣錢,然後回旅館繼續做愛,兩人甚至以「窒息式」的性交當成常態,直到男主角死後,女主角遂割下他的生殖器,並握住它在街上行走二日後才被人發現。
   
  這種將生命完全轉化為「做愛」的情形並非罕見,慾望像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坑洞,愈是在情慾中發洩則愈加空虛。佛經將情慾這種渴望,比喻為鹿在沙漠中望見了蒸騰的水氣而追逐,事實上卻是一種虛妄。
   
  對於情慾的狂熱表現,只能將之視為習性的一種,生而為人,則必然有其既定的五根及意根,去面對六塵之後而生六識,而在十八界中的互動薰染,就成為有情的一種生命的必然。男女相互吸引成了一種正常的現象,但男歡女愛是否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節制?或者可以嘗試無盡的釋放?
   
  這一切似乎跟意識思維有關,在十八界中不斷地攀緣,不斷地追索,這會讓生命本質更加充實?或者會落入困頓?也許這也正是佛經所云:無明煩惱的遮障,在累世塵緣的覆蓋,於是兩大煩惱使得有情不斷地輪迴生死。
   
  人一生的經歷將會成為記憶,而這些記憶都將成為記憶種子與習氣種子,當然不只有這一世,也包括從無始以來的累世。因此一個人的性格與某些怪異的想法,俱在適當的機緣中呈現了。其實不管任何型態的表現,都是一種自我療癒,「特別服務」便是建構在這個角度上所表現的一部特殊電影。
   
  如果艾莉絲可以在「性愛」上療癒許多人,那她與心理醫生是可以並駕齊驅的,從文學上要去探索這類的面向是比較容易的。日本的谷崎潤一郎便是個相當成功的作家,他的「異色文學」不僅呈現了怪誕的現象;但卻也合理地提出了人性辯證。
   
  「特」片多少也有這方面的文學特質,但東西方的意識形態以及文化觀不同,自然在表現的層次也有極大的不同。但不管如何,艾莉絲最終的結局是她強烈地要離開妓女的生涯,雖然她極力在神女的交易中滿足了許多男人,但又有誰能夠在她的心靈中滿足她呢?
   
  藉著拍賣會場上,一座天使的木雕作了強烈的符徵,透過天使雕像不斷地轉送,就像一場心靈的巡禮,撫慰了每個人的心靈,最終依然回歸到原點。天使是一種實相心的比喻,唯有不分別的心,才是最真實與赤子的情懷,而療養院中的小孩,比起社會上掉入思維困境的人而言,就更有資格傳遞這份訊息了。
   
  人在世上其實也會以「模仿」來裝飾自我,有時這也會有一種治療的療效;但有時也是掉入深淵的陷阱。外在環境常常令人困頓而難堪的,因為我們無法在世上事事如意,我們有太多無法獲得的滿足,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模仿」於焉產生。
   
  有時模仿會讓人得到暫時的疏解,但真正的緣由也必須探求,雖然在文學或戲劇呈現中,都會有適當的解決之道,但我們明知那絕非是究竟的結局。「模仿」是一種再現,但這些都屬於「見聞覺知」,也就是全部是虛妄的六識與七識,在與虛妄一番對談之後,終究還是落入在虛妄之中。
   
  這個世間不斷強調有「愛」,其實正好也顯露了,這世間有極大的「惡」,如果愛能消融惡,那世間早就沒有惡的存在了。其實這一切都必須要跳脫來看待,亦即不思善惡,若能再返觀自性當然是正確面向,但這牽扯太深奧的佛學正理,是很難讓一般有情全面接受的。
   
  「特別服務」就戲劇表現而言,依然只是蜻蜓點水,反而無法像日本有許多「異色文學」來的有力道。或許導演在拍攝的過程,有著多重的顧慮,每每總有著意猶未盡的遺憾。但敢挑戰這樣的題材,其實就已經是一種突破,最起碼在片名上,就有了一些令人好奇的吸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