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斯堤才.徘.南(Sittichai Pai Ngam)
主演:潘帕克.希蕊古(Penpak Sirikul)
阿卡琳.阿卡拉尼迪魅(Akarin Akaranitimaytharatt)
泰國 / 2019年 / 91分 / 普遍級
在充滿著戀愛滋味的泰式傳統美食香氣中,新 ...
◎ 劇情簡介
塔同是一名道地泰國菜的實踐者,他的泰式餐廳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的更動,就算年輕學徒有自己的創意與想法,還是不能見容於他,立刻會將這名廚師辭退。他堅持的理由是保留最寶貴的傳統,而傳統是不能任意更動的,這也使他成為泰國餐廳的標竿人物。
塔同訓練出一名一直執行他指令的徒弟宋峇,宋峇一直遵照塔同的指引作菜,深得塔同之心,但其實宋峇是對塔同的女兒小鳳相當覬覦,他一直認為將來小鳳一定會成為他的另一半。
終於塔同慢慢感覺自己年紀大了,有意要將餐廳讓給小鳳。但小鳳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自己再開一家泰式餐廳,並邀請了名設計師圖拉操刀設計,原本以為設計圖要很久才出來,沒想到一星期圖拉就拿出他的設計成品,這使得小鳳對圖拉另眼相看。
另外小鳳似乎發現圖拉也是一名泰式料理的愛好者,訊問之下才知圖拉的母親平教授,也是一名泰式料理的愛好者,甚至她是國內有名的泰式料理的教授,每年都會教出許多泰式料理的師傅。
圖拉邀請小鳳到他家,平教授便做了幾樣泰式料理,這使得小鳳大為驚豔。或許因為如此,小鳳與圖拉便愈走愈近,兩人感情進展神速,而這也使得宋峇相當吃味,但男女之間的事本來就是感情的韻律必須一致,怪也只能怪他自己與小鳳之間始終話不投機。
平教授又有一批受她訓練的學生畢業了,師生們依依不捨,平教授勉勵他們後,這一批廚師就投身到弘揚泰式料理的大道。
終於到了餐廳開幕的時候,小鳳特別邀請平教授當作嘉賓。塔同似乎也曾聽聞平教授的名氣,而平教授也是久仰塔同一向熱衷於泰式料理的堅持與推廣,雙方自有一番惺惺相惜之感。
新餐廳的開幕雖然以全新的裝潢面世,但卻以道地的泰式料理吸引食客,第一天的開業,也似乎開啟了泰式料理的新篇章,塔同也見證了自己的堅持,而圖拉與小鳳的感情世界也隨著餐廳而走向完美之道。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刻意推介泰國料理的影片,而背後似乎有政府的政策痕跡,刻意表現於攝影技巧以凸顯料理的色、香、味,從而提升泰國菜的水平是可以明顯感受的。
印象中泰國的料理以咖哩為主,在臺灣的超商中起碼有三種微波的泰國咖哩飯,而且受到很大的歡迎,至於影片中的料理,從其成品的表現手法而言,似乎有意與西方美食看齊,而這似乎顛覆了我們對泰國料理的印象。
泰國在網路上發表過的「微電影」,其水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譬如一部以咖哩飯為主題的短片,就曾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其故事是一位不認識字的母親獨自顧守餐廳,但餐廳生意不錯,而且每位客人進來點的餐都是咖哩飯,這位媽媽也得以繼續維持她的生計。真相是她的兒子已經死亡,臨死前寫了一封信貼在餐廳中,謂他的母親不認識字,而她只會做咖哩飯,於是這餐廳就變成生意鼎盛,而每位客人都捨棄自己的喜愛而獨點咖哩飯。
當然泰國的微電影甚至廣告,在網路上之水平是普遍被肯定的,但相較之下,「暹羅廚房」的情節與結構,似乎就顯得相當薄弱了。
就像法式料理一樣,醬汁是一道菜的靈魂,但過去印象中泰式料理並非如此,可以斷言的是影片中的表現是融入法式料理的精神,從而展現或提昇泰式料理的水平。而堅持原汁原味的塔同,容不得任何人對泰式料理的改變,但其標準又是如何呢?
北京的全聚德烤鴨,發展到臺灣變成烤鴨三吃,但相較之下,北京的烤鴨是較清淡,特色是主菜前的小菜全由鴨子內臟完成。臺灣則捨棄了前菜,但也自成一番格局,成為許多民眾喜歡的一道料理。而這是一種文化變遷的結果,在不同的地點與社會背景,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不同的烤鴨文化,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泰式料理是否曾有過如此精緻的料理?縱然標榜是高端的飲食,但就印象中是讓人存疑的。也許是想藉這部電影企圖改變世人對泰式料理的印象,但若融入西方料理的精神,似乎又與塔同堅持的理念相左。
泰國料理在世界的排名中,過去並不見得受到青睞。但這並非有低貶之意,而是普遍的認知與評比。在臺灣也有許多泰式小吃,雖然也有其特色,但若欲將之與法國料理相提並論,可能尚有一段距離。
因此本片應該是泰國的政策性影片,刻意提昇泰式料理的質感,這是無可厚非,很多有關香料的範疇,反倒與希臘或土耳其的料理相關,這一點中國料理或臺灣料理就不是那麼講究,不講究是指烹調方式的不同,重要的是每一個國家的傳統自有其特色,縱然要改變或提昇,這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以塔同不認同新生代的料理師傅新觀念的注入,從而將之解僱,其實這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世代都會有新的認知與文化背景,因為這樣的緣故,自然對於當代的飲食習慣絕對會有不同的見解。改變也許是一種必然,而改變多少也是值得商榷的。
塑造塔同這名傳統料理的擁護者,從而突顯泰式料理的獨特與尊嚴,這樣是否就真的維護了傳統?而傳統的口味真正的詮釋是什麼?從某一種香料必然有其獨到的詮釋,因為欠缺了那一味,就喪失了原有的精神,而這份精神必須是民族的獨特性,並與這個民族有著更深層的意義,那麼這份堅持便有了共同的值感,從而變成大家共同的追憶。
其實在中南半島各國的飲食而言,是有許多共通性,以炒粿條而言,越南也有相同的料理,而本片特別強調泰式炒粿條,這透發了一種訊息,那就是泰國確實想將泰國菜以國族主義企圖佔為己有,甚至再進軍世界的食壇,雖然有其企圖心,但卻也無法正確地說出個所以然。就猶如中國前一陣子也出面與韓國爭執誰是「泡菜」的發源地一樣。
其實任何的地區美食,都是與地緣有極大的關連性,譬如當地的食材,當地的飲食文化風俗,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飲食風味,也許可以把料理當作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也無不可,但料理應該也是一種包容與和解,其實最直接的認知是自己的「胃」。
一九八七年丹麥拍的「芭比聖宴」,敘述了最傳統的法式料理,其食材是牛頭、海龜……。現在的法國菜基本上已完全捨棄了這些食材,以海龜湯而言,這是保育動物,如果堅持至今,那每位三星主廚豈不是個個違法?
法式料理除了傳統的鵝肝醬、松露之外,其他菜種都鼓勵廚師做無上盡的創意,這股風潮其實也影響了各種西點麵包。這是不堅持己見的好處,能夠不斷地進步,這應該是值得大家參考的。
臺灣有許多傳統料理,現在也常常被提及,並稱之為「酒家菜」,北投與六龜都曾經大力發揚,尤其北投水美飯店,以酒家菜作為號召,也引起了一陣風潮。
暹羅廚房的攝影是很用心的,光影之中呈現了色香味的交融,起碼這一點多少彌補了這部影片的不足,但不管如何,影片的呈現多少也呈現了料理的真相與神奇。
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暹羅廚房(Senses from Siam)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