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卡拉斯·哈洛(Klaus Haro)
主演:海奇·諾西艾南(Heikki Nousiainen)
阿莫斯·布洛希雷斯(Amos Brotherus)
芬蘭 / 2019年 / 94分 / 普遍級
禮讚: Jussi Award for Best Scrip
俄國寫實主義畫家列賓傳奇首登大銀幕
多倫多國際影展
美國華盛頓國際影展
一場藝術與親情的完美救贖…
◎ 劇情簡介
奧拉維·勞尼歐是芬蘭一名即將退休的畫商,他常去杜布洛斯基拍賣公司競拍一些油畫,然後再轉售給其他客戶,以賺取差價。但近年生意越來越差,原因是拍賣公司狄克桑德不時洩漏奧拉維得標的底價,這使得客戶上門總是精準地說出底價,所以奧拉維雖然已屆退休,但依然負債累累。
拍賣會場的目錄有一幅「男人的畫像」,雖然沒有署名,但奧拉維一眼就看出,這幅33x41的畫風相當洗鍊,且他一生鑒賞畫作甚多,直覺應該是俄國現實主義畫家伊利亞·列賓的作品,但遍查所有資料,始終沒有「男人的畫像」的資料。
如果畫廊因沒有署名而把它當作一般畫來處理,而他的推測如果沒有失準,應該幾百歐元的畫能賣到十多萬歐元,如此便能風光地退休了。
奧拉維只有一名女兒蕾亞,他因忙於畫作,常常忽略了她,甚至女兒離婚後獨自扶養一個兒子奧多,他也不曾付出關懷。這一天,蕾亞要求奧拉維收留奧多幾天,然後為奧多寫評語,這是學校的實習項目,奧拉維不理會,奧多卻自己跑來了,祖孫倆人代溝相當嚴重,但奧拉維有機會,還是會從畫中的情境,解釋人生的道理,這使得奧多無形中也學到許多人生哲理。但奧多卻展現了更高明的銷售技巧,往往會把畫的定價賣得更高,並且也抽爺爺的佣金,奧拉維心中暗暗讚嘆。
為了追查「男人的畫像」出處,奧多根據畫作後面的一張包裝紙寫著「花園」的線索,到養老院找到後代,同時也在其書架上找到有一本書中有編列同尺寸的「救世主」。這就確定了「救世主」是列賓所繪,但問題是畫家為何會沒有簽名?於是奧多利用電腦去博物館訊問。
尚未回訊前,拍賣會已經開始舉行,本來標價不高的「男人的畫像」卻直飆至一萬元,奧拉維雖沒錢,但還是忍痛買下來,在完成交易後,拍賣會也接到列賓真跡的確定,而奧拉維向奧多借學費四千歐元,但遭蕾亞斥責,後來奧拉維將店面直接讓給新的租戶,但要他先付一萬歐元,這也圓滿了購畫的願望,只可惜他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由芬蘭名導演根據一件事實而改編的電影,其中關鍵的一幅畫「男人的畫像」是一個主軸,而拍賣市場中的很多玄機,不是一般買畫的人所能了知。
名畫之中其實贗品極多,從簽名去鑑定也許是一個方法,但有時仿畫的簽名也是相當逼真,真的叫人防不勝防。因此要從事畫商的工作,必須要具備許多條件,正如奧拉維告訴孫子,一幅佝僂的老人與其背景的關係,因為這種極端的對比,必須是經歷人生很多的試煉,才能體會出並表現在一幅畫作上。
奧拉維也許是一名相當洗鍊的畫商,但他卻缺乏賣畫的技巧,相較之下,孫子奧多是一名資訊主義時代的少年,他利用電腦搜尋的技巧,很快就查出這幅沒有署名的「男人的畫像」確實是俄國現實主義列賓的作品,但如果是,為何畫作上並沒有署名?這也使得這幅畫落入一般的畫作之中,拍賣價從幾百元開始,但行家其實很多,只是沒有簽名,這使得價錢雖然推昇到一萬歐元,但卻也後繼無力,而這也使得奧拉維得以購下,問題是奧拉維當時口袋一毛錢也沒有,他為了這幅畫幾乎是豁出去,這種矛盾的心情,究竟是向現實屈服,還是順從自己的直覺?
正因為奧拉維不斷地去拍賣會場反覆檢視這幅畫,直到詢問對象來訊時,正好已被奧拉維結完帳帶走了。而奧拉維要四處借得一萬歐元,事實上是相當困難的,最後拍賣了一些小的收藏,再向奧多借得四千歐元這才完成這份交易。但女兒蕾亞卻大力反對,因為那四千歐元是奧多要念大學的學費。
蕾亞之前還邀父親一起住,但此時她覺得父親實在是太自私了,因為前夫離婚後,留給她一堆爛帳,蕾亞埋怨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父親也不曾伸出援手,這使得奧拉維啞口無言。但從奧拉維的思緒,當然是有其自己的想法,自己一生中沒有任何出息,但若購得這幅畫,他知道起碼價格十萬歐元起跳。而這正是奧拉維要傳承給自己的後代。
牆上掛著一幅蕾亞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幅畫,原本奧拉維要拿來賣掉,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蕾亞已經表示那是她最喜歡的畫。這個訊息提供了另一個「傳承」的主題。
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奧拉維最後找上下一個租戶,向他索取一萬歐元,因為這樣就不會被房東漲價,這是一個不得不的做法,然後把錢還給蕾亞。
那幅畫其實叫「救世主」,不能簽名的原因,是人不應該在救世主的畫像上簽名,以示尊重。這樣的說法實在讓人感動,但也讓眾人豁然開朗,而得知這項訊息時,美術館尚未回覆,這表示奧拉維幾乎賭上了自己的所有,放手一搏,最終是押對了寶,但這是奧拉維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才敢下這個決定。
瑞典的客戶來看畫,奧拉維開價十二萬歐元,但買主去問拍賣會,拍賣會的主人懷恨在心,當然暗中破壞這場交易,這又使得奧拉維陷入兩難,但他知道這種機會稍縱即逝,雖然錢是一個大問題,但他決定放手一搏。
奧拉維告訴孫子,要賺錢就要懂得投資,賺差價那只是簡單的運作模式。但投資的回饋卻是無以限量的。母親蕾亞無法了解這一層道理,倒是爺爺看得出奧多是極具天分的,因此他將這幅「救世主」留給奧多。
拍賣場知道他們缺錢,本來欲以一萬歐元買回,但正好了解內情的帕圖及時出現,而阻止「救世主」再回歸拍賣場,如果成真,那這幅畫的起跳價應該是十萬歐元。
蕾亞無法瞭解其中的奧祕,只希望畫能賣出,以解決當前的經濟危機,她完全不了解父親的細膩心思,她對畫沒有深入研究,這幾乎使她掉入過去的原點。
這兒提供了一種現實,如果蕾亞把「救世主」賣掉了,那豈不是辜負了奧拉維的一片苦心?所以情節的安排便有了完美的結局。
奧拉維看得出奧多對畫的天賦,也許這是奧拉維一直在追尋的,雖然他收藏的畫不見得很值錢,但有孫來繼承,他應該是死而無憾的。
從這兒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很多收藏家除了自己喜歡之外,若家中後代並無人欣賞,那真的會讓收藏家扼腕,如果是這樣,那真是情何以堪?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以前有錢人會請畫家畫出祖先的油彩畫,但很不幸的是,大概傳了三代之後,子孫會覺得相當恐怖,因為畫中人物似乎永遠在盯著他。
我曾標下兩幅肖像畫,不只一次放在FB上,要求他的後代來迎回祖先畫像,但卻始終沒有任何回覆的訊息,如果已經傳到第三代,基本上很難讓子孫認同。心中不免難過,但現實就是如此,不管你接不接受,隔代的子孫是有很大的差異性,我們無法讓子孫認同你的蒐藏,也許那些蒐藏品會化為烏有,但現實比人強,你可能必須放開胸懷去承接這一切。
看完電影等於上完一堂美術史,在真相與贗品之間,必然有新的聯結,這是每位觀眾要體現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