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巴黎星空下(Under The Starsof Paris)

導演:克勞斯·德雷克塞爾(Claus Drexel)
主演: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
   瑪哈瑪杜·雅法(Mahamadou Yaffa)
法國 / 2021年 / 85分 / 普遍級
故事描繪在巴黎街頭上,兩個孤單靈魂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 

◎ 劇情簡介
  
  克莉絲汀·馬歇是格勒諾布爾研究中心的人員,不知發生何事,她不但失去了工作,甚至無處可居,成了街友。原本一名清潔員好心提供塞納河旁一處儲藏室供她避寒,條件是白天不能在裡面,只有夜晚才能入內睡覺,克莉絲汀也遵守雙方的約定。
  
  一個夜晚,一名來自布吉納法索的小孩,不斷在鐵門外窺視,而且衣衫因下雪而濕透,不忍心的克莉絲汀只好放他進來,又拿清潔員妻子不要的毛衣讓這小孩換穿,但這件事立刻被清潔員發現,因為怕牽扯到他而失去工作,只好在夜晚將儲藏室用鐵鍊鎖上。
  
  克莉絲汀失去住的所在,現在身邊又多了一名叫她「媽米」的非洲小孩。但在各地有帳篷的街友區,根本容不下克莉絲汀,甚至她隨身的一個行李,很快就被一名街友強行佔有。雖然如此,克莉絲汀還是買了一個萬花筒給這名小孩。
  
  半夜克莉絲汀用錫箔紙將兩人身體裹住,倒也睡了好覺,但睡到一半,小孩發現自己的母親爬上階梯,他奮力隨後追去,但女人很快就消失,因為這根本不是他的母親。小孩在養雞場撿到一顆雞蛋,特地留下來送給克莉絲汀吃,她非常感動,但卻發現小男孩發燒了。
  
  克莉絲汀只好把自己僅剩的一條項鍊賣掉,並以這些錢來買藥及衣物,所幸小男孩很快就退燒了。她決定要幫助小男孩找到他的母親,但警方告知她,偷渡客可能會用飛機遣返奧地利,於是她帶男孩直撲機場,但在一批批的遣返偷渡客中,始終見不到孩子的母親。
  
  經過一名機場清潔人員的引介,克莉絲汀認識了機場中階主管派翠克,派翠克是一名相當熱心的人,偷偷帶他們躲在一個角落,只要被遣返的人都會經過這個通道。但是雖然經過好幾批人,始終沒有男孩母親的身影。於是男孩被安排在辦公室的角落玩電腦,而克莉絲汀獨自一人監看,就在她累到快睡著時,果然見到男孩的母親。克莉絲汀急忙找派翠克,兩人再帶小男孩從特殊管道追去,果然在即將上飛機前,讓母子倆團聚,這名母親感激落淚,回頭向克莉絲汀做無言的感謝。

◎ 劇情分析
  
  要解說這部電影之前,先讓各位瞭解布吉納法索這個國家的位置。布吉納法索舊稱上伏塔,在一九八四年八月才更改為現在的國名,它位於撒哈拉沙漠的南邊,約有兩成三的國民識字,是全世界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也是低度開發國家。因為法國在非洲大量殖民,故非洲很多國家的人民若想要改善生活,大部分會偷渡到歐洲,而且以法國為最,因為布吉納法索的官方語言與文字正是法文。
  
  每年偷渡至法國的偷渡客不計其數,他們稱這些偷渡客為「入侵者」,對法國而言,是一項不小的負擔,但在民間而言,因其人文素養較高,對這些偷渡客普遍會以同情心待之,在很多民間組織中,就常常自費接濟這些偷渡客一些熱食與衣物。
  
  在臺灣的城市內也有許多街友,有些人確實是因為無居住之所,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因此成了街友。但也有一些比較奇特的案例,明明家庭中還有其他成員,而且有自己的房子,卻不願住在家中,寧願當街友。這種特殊的案例,當然有其原因,而大部分的人是不肯透露真正的緣由。
  
  克莉絲汀·馬歇在被警方追查身分時,不得不拿出自己曾經任職的工作證,而她的頭銜是「格勒諾布爾研究中心」的人員,雖然沒有說出她的職稱,但起碼她也曾經與一般的上班族一樣,有個正常而且應該是相當不錯的工作。影片中雖然不曾提及她如何會離開這家研究中心,是否被裁員?或者發生什麼令她必須要離去的原因?
  
 總之,一開始她就已經是個街友,而且還是個整齊也不去擾亂他人的街友,因此獲得一名街道清潔員的首肯,故意讓塞納河邊的儲藏室不上鎖,以便克莉絲汀晚上能夠有個棲身之處。
  
  畢竟在夜晚的街友世界中,還是有太多的衝突甚至是搶奪,更嚴重者也會有喪失生命的可能。而巴黎的街友比起台灣而言,他們還需要去應付另一項困擾,那就是下雪的冬夜,若沒有更多的禦寒衣物,極有可能會活活凍死在街頭。
  
  清潔員的愛心讓克莉絲汀比起其他街友而言,更有了一絲被關懷的幸運,甚至清潔員也把自己妻子不要的毛衣送給克莉絲汀,但條件是克莉絲汀不能帶其他人來共住。這個條件並不苛刻,而克莉絲汀也是單獨一人,若這個所在被其他街友共住,那絕對會出現更大的問題,而克莉絲汀也嚴格地遵守與保持這個原則。甚至當她在下雪的晚上,想起自己還有個遮風避雨或雪的睡覺所在,克莉絲汀會面露一種幸福的神情。
  
  在一個夜晚,突然來了一名來自布吉納法索的小孩,他的衣服已經濕了,而且衣衫單薄,他非常好奇又渴求地望著裡面睡覺的克莉絲汀,但很快就被她趕走了。但畢竟克莉絲汀還是具有善良的本質,幾經掙扎,她終於讓這名只會說家鄉方言的小孩入內,並且將清潔員送給她的妻子衣服讓小男孩換下。
  
  在下薄雪的夜晚,一名衣著單薄的非洲小孩,遊蕩在街道中,顯然是不受其他街友所接納,而這種惡劣氣候的夜晚,有可能讓這個來自非洲西部的男孩,很快失去性命。或許克莉絲汀也憐憫著一個陌生的生命,也因為她以母親的慈愛精神來對待這名小男孩,雖然這些行為與反應,多少會指涉她過往中的生活,但編導卻不願明說,因此克莉絲汀的過去,就顯得更為神秘而複雜。
  
  小男孩算是死裡逃生,但卻也導致克莉絲汀被趕出那個棲身的所在。克莉絲汀違背了承諾,甚至小男孩穿著他太太的衣服,這許多的錯置,讓清潔員拒絕克莉絲汀夜晚再入住儲藏室,畢竟若被發現,他也會有連帶的責任,於是克莉絲汀又成了不折不扣的街友。
  
  正如任何地方的女街友一樣,克莉絲汀失去依憑的所在,很快就面臨她的一個裝衣物的提包被其他街友強行佔有。但在更惡劣的環境下,克莉絲汀與小男孩卻逐漸發展出另類的「母子」關係。兩人的言語無法溝通,但小男孩以全世界共通的「媽媽」來稱呼克莉絲汀,或許這種天生的人性本質,就在兩人互動中展開了彼此心靈的寄託。
  
  克莉絲汀縱然沒錢,但依然還是為小男孩買了一個萬花筒,也許這不是什麼貴重之物,但卻也表現了人性良善的另一層面。當小男孩因為受了風寒而發燒腹瀉,但她身無分文,只能以偷竊的方式想獲得衣物,被發現後,克莉絲汀答應一定付現,於是她把她的一條貴重項鍊賣掉了。收購的主人說,現在這種精品已經很少了,這段情節更加突顯了克莉絲汀過去曾經有過一段上流社會的經過,而那條項鍊在賣出之際,克莉絲汀的眼神流露出一股不捨與緬懷。
  
  
也許這條項鍊有她過去無法割捨與緬懷的回憶,但最終還是以救助不相識的小男孩為主,而這名小男孩也因克莉絲汀的幫助,發燒的情形沒有惡化,甚至在克莉絲汀努力追索下,千鈞一髮的時刻,終於在進入飛機之前,讓母子倆得以團聚。這名孩子的媽媽沒有辦法表達她的謝意,在回首淚眼中,只能釋放感恩的神情。那一刻,克莉絲汀似乎完成了人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