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壁花女孩夢遊中(Girl Asleep)

導演:蘿絲瑪麗‧梅耶(Rosemary Myers)
主演:哈里森‧費爾德曼(Harrison Feldman)
   班瑟妮‧懷特摩爾(Bethany Whitmore)
澳洲 / 2015年 / 77分 / 普遍級
禮讚:獲選為柏林影展世代單元開幕片
   2016年台北電影節台灣首映。
   澳洲電影及電視美藝學院獎最佳服裝設計
迎接15歲生日的女孩葛莉達,就在她想抗拒成長時,一座神秘 ...

◎ 劇情簡介     

  葛莉達快要十五歲了,正好隨父母搬到一個新的地方,也進入了一所新的學校。正當她感到沮喪之際,一名叫艾略特的男生主動上前攀搭,兩人均表示願意成為對方的好友,但三名惡女也前來示好,並表示不要對艾略特有太多的好感。

這三名惡女是琥珀、碧玉與小藍,她們示意會將葛莉達介紹給其他男同學,並准許她們接吻,葛莉達虛以委蛇,這自然引起三人的反感。

  父親康瑞德是作地毯生意的,他與母親雖有爭吵,但最後決定為葛莉達辦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在學校幾乎人手一張邀請卡,這反而使得葛莉達相當難堪,艾略特很高興地表示,他一定要穿西裝赴盛宴。

  葛莉達的母親也為她買了一件淡粉色的洋裝,第一次穿上正式的女裝,葛莉達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明明是一種成長的表現,但葛莉達卻緊握著從小伴她長大的音樂盒不放。

  宴會開始了,琥珀、碧玉與小藍三人果然來鬧場,送她一捲錄音帶,裡面的對白極盡羞辱葛莉達,嘲弄她那尚未完全成熟的身體。

  葛莉達沮喪躲到房間內,艾略特要送她一個最特殊的禮物,那就是獻上他的吻,慌張的葛莉達嚴厲斥責艾略特,並羞愧地離去。

  葛莉達突然發現,在窗外森林中,有許多她感覺怪異的人物,大部份似乎是以前的布偶玩具,其中一名矮小的紙面人偷走了她的音樂盒,葛莉達隨後追去,但反而碰到一些詭異但不是如此熟悉的人。

  在追逐中,幸好有一名女子幫助她逃亡,並指示她必須找到一雙最小的手的人,葛莉達奔過樹林,也渡過一條河流。此時她又回到自己房間,卻遇見自己的法國偶像班諾崔魅特,班諾極盡挑逗之能事,但幸好紙面人將音樂盒帶回,而紙面人身軀下卻鑽出小時候的葛莉達,於是二人睡在同一床上,醒來她與艾略特互換衣服,也狠狠教訓了琥珀三人,於是葛莉達便成功地辦好了派對,也勇敢地邁入十五歲的年齡。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有關少女成長過程,在內心世界無法割捨童年時代的種種,從而以類似「綠野仙蹤」的奇幻冒險,並從中以音樂盒當作戲劇的臨界點,換句話說,十五歲若是一種成年的表徵,那麼兒童時期的音樂盒,豈不已經過時?

  少女與少男的成長歷程,大體上是相同的,這種變化是相當奇特的,身體的急遽變化,好像突然硬生生地將過去的我推出身體之外,擁有身軀的自我似乎一時也慌亂了手腳,陣陣從身心靈深處湧現的怪異舉動,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忙亂之中。

  葛莉達一直擁抱著小時候的音樂盒,因為那是從小唯一能與她對話的,問題是,音樂盒只剩小時候的記憶,但身軀明明已經朝成人的方向前進,於是青少年普遍的焦躁症,便在葛莉達的身心靈產生了矛盾。

  葛莉達從小的偶像法國歌星班諾出現在她房內,這是葛莉達的賀爾蒙開始作祟,相較之下,小時候的音樂盒是必需割捨的東西了。

  但葛莉達當然無法了解這其中的關聯性,那三名惡女代表的是成年的障礙,如果遇到勒索恐嚇,必須當下給予致命的反擊,一擊中的立刻將之打倒,而每個人似乎所遭遇的情形都不一樣,但反擊的精神與態度,是絕對一樣不能猶豫與妥協的。

  紙鶴也是一種成長的符徵,這齣戲原本是舞台劇,透過澳洲新銳女導演的詮釋,在詭異多變的場景中,豐富了一名少女成長的苦澀與慌亂,矛盾與不安。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截然不同,有些人以為從不曾發生過什麼奇特的事,然後一轉眼就長大成人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們較容易善忘,許多小時候堅抱不放的東西,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紛紛拋棄了。

  葛莉達因剛搬家,所有的外交活動就全部停頓了,她開始躲回去她熟悉的童年,最少音樂盒是最強而有力的符徵,但這又與現實格格不入,外在的環境也不容許她退卻到她的童年。

  青少年的應對總是相當尷尬的,艾略特算是講話相當得體的,但他示愛卻使得事情變得更糟,葛莉達甚至用耳聞的訊息批判他是同志,雖然艾略特否認,但卻也無法彌補因為表達時機不對的錯誤。

  一切都因為父母為她舉辦的生日派對中更顯混亂,面對這些生面孔的人,每個人究竟抱著什麼態度來參與,葛莉達不但無法了解,反而更增添許多不安。

  對於過去,葛莉達還是不可能放棄的,因為她對於成年這個臨界點,既無法前進,只好回頭,因此她肆無忌憚地在樹林中狂奔。

  然而葛莉達面對的,是已經消失而永遠不會再回來的童年,在過去或許她尚能藉音樂盒安住在其中,但這回顯然跟過去不一樣。

  其實音樂盒就算奪回,其中的音樂早已不適合葛莉達。每個人的成長,自己很難察覺,端看這個人對待四週環境的反應,從對待與反應中就能察覺。

  葛莉達並非不了解這些道理,而是她一直緬懷過去的記憶,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剛搬家,一下很難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朋友,於是她開始自我封閉。葛莉達抱著音樂盒躲在棉被之中,這正是一種清楚的象徵。

  十五歲的孩子開始也會有性的幻想,而葛莉達她心目中的法國歌手,很輕易地就變成她渴望的對象。說渴望,那是一種荷爾蒙逐漸增長的效果,內心的躁動卻無法像大人一樣有縱情的對象,於是導演安排了一種似真如夢的對應,法國歌手不斷地挑逗,其實都是葛莉達內心的呼喊。

  如果是如此,那艾略特的求吻,那豈不是應了她的心願?其實艾略特操之過急,渴望是一回事,但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何況這一切的描述,都是葛莉達內心世界的吶喊,因為她尚無法了解成長究竟是怎麼回事。

  森林中許多奇怪的怪人,這些都是葛莉達從小至今所遇到的恐懼、歡樂或各種情緒的表達。有一名女子來拯救她,正是她的主觀意識,她會教導葛莉達不斷地逃,究竟要逃去那兒卻沒有明示。

  其實這也是一種象徵,逃離當然是逃脫童年,過去不管曾經有任何對待,都不必回顧與眷戀,因為人無法回到昨日,而應面對的卻是明天。

  這是一齣相當成功的魔幻寫實電影,上半場幾乎毫無跡象,讓我們以為這是一部校園電影,下半場卻全然是變化萬端的夢幻情境。也許一般觀眾很難適應這種急驟的變化,但好好思索對照葛莉達的惶恐與她近乎夢境的呈現,許多的象徵與呼應便逐漸呈現。

  電影有許多的表達方式,許多創作者或學校教師刻板的見解,往往很難接受其他模式的藝術呈現。電影的表達若只有一種,那豈不是電影的悲哀?

  「壁」片在拍攝方面其實尚有許多可以討論之處,這些問題將來有機會再在其他影片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